小学音乐项目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项目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项目式教学

篇1

杨春琴

我有幸参加了2015年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培培训。通过参加此次培训,我聆听了来自全国名校教授专家的讲座和参加了艺术调研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与同行老师交流了专业方面的知识。此次培训使我受益终身,这里我有几点心得:

一、老师要有良好的师德

国家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

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只要用真心真诚地去感化,引导学生,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老师自己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爱岗敬业、尊重学生,努力进取,是师德的体现。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成才,而且成为有用的人才。

二、音乐教师要有相当高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养。所谓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乐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是培养学习音乐人的全面的音乐素质提高的一门重要学科。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学习音乐素养,就无法去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所以,学习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且以此促进学员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

三、音乐教师要有新的教育理念

这次培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乐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

第一天,班主任孙昀老师用他的独特的方式进行破冰活动,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而且学员之间的交流也变得主动起来。

张贝特、许芸、王朝刚、李彦荣、沈彦容、杜永寿、贾小东等老师的讲座观点新、方法独特,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好多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们会吸收、利用。这次培训,不管是理论讲述还是艺术实践课,都讲究“观念”的更新,方法的独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观念。这意味着新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的教育。

音乐艺术既是一种声音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表演艺术。音乐学习的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过程。因此,“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使 师生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活动,从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一切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挖新教材,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为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四.奥尔夫教学法的灵活运用

这次培训,最能有效的应用在课堂中的就是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他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是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的综合性。他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是孩子不仅兴致勃勃的参与音乐活动,而且能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合表演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标书音乐的构思,享受创作的快乐。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

五、做一位全能的音乐教师

篇2

关键词:啦啦操;校园文化;新式教学

新形势下,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啦啦操作为引进的新项目,它融合了体操、音乐、广场舞等因素,深受学生喜爱。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身体锻炼,还可以很好地促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所以学校要做好新式教学的引用,更好地推动啦啦操教学的发展。

一、啦啦操新式教学的应用

啦啦操作为新式教学出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一开始或许大多数人认为啦啦操比较难学,不适合小学生学习,给老师的教学也带来一定困难。其实啦啦操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在21世纪初期由美国传入中国,啦啦操作为多种元素结合的运动,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感觉,同时它需要配合音乐进行运动,也洋溢着学生的青春气息。这种新形势的体育锻炼更加大众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新风景线。

啦啦操新式教学的应用很好地促进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比如通过举办啦啦操班级比赛,在比赛的同时不仅使小学生身体得到锻炼,也很好地培养小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啦啦操不仅能很好地展示体育运动的美感,还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意识,更有利于学校对校园文化工作的开展。

二、啦啦操促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正值青春年少时期,充满着欢声笑语。小学生具有活泼开朗、聪明好动的特质,啦啦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通过啦啦操的学习感受到体育项目其实也充满着美感,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作为一种新的校园文化建设出现在学生眼中。新课标要求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啦啦操教学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很好地促进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老师和学生,老师积极探讨啦啦操教学,通过观看视频展现啦啦操队员团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品质,积极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这对学生的综合教育起到促进作用,把啦啦操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小学生需要活跃的思维,体育是放松的好时机,通过教学生啦啦操,可以使学生学到不少东西,不仅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通过对啦啦操的展示,提升学生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

三、啦啦操教学对校园文化的创新

新式教学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啦啦操教学不仅能全面调动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啦啦操的学习需要学生肢体活动协调,老师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啦啦操作为一项丰富的体育运动,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啦啦操的艺术价值,有利于推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啦啦操运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运动,它既包含了体育运动中的健,又包含了舞蹈世界的美。以欢快的舞曲为重心,丰富了小学生的艺术世界,也体现了一种新的艺术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艺术生活。小学生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需要这样的运动来提升学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啦啦操教学的影响力

啦啦操教学为体育课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进入特定的教学环境,体育课堂不再像以前一样单调简单。丰富的体育课不仅增强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还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来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形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啦啦操教学对学生的才艺发展也有很大帮助,体育老师开展啦啦操教学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学生本身做功课,做到了从学生角度出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动作,同时也需要老师多和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更好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在文艺演出或者大型比赛上进行啦啦操比赛会演,有利于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啦啦操带来的魅力。不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进一步提升了啦啦操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人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对啦啦操教学进行创新,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才艺展示,更好地与舞蹈相结合,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相信啦啦操教学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黄志远.浅谈小学体育管理方面的现状和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3(10).

篇3

一、基本情况

1.教师配备。被调查的10所农村小学,有2所小学因无人授课或兼课而无法开课,有8所农村小学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或是支教教师兼课,有3所农村小学采取复式教学(一至五年级合为一个大班),有2所农村小学由专职教师任课,其中有10位任课教师被调查,只有4人符合学科专业学历要求。如表:

教学设备(10所农村小学被调查)

一至四年级不开足课的,是由于没有专用教室上课;六年级不开足课的,甚至不开课的,除了没有专用教室上课外,“副科”让给“主科”,一切为升学考试让路。

2.教材的使用情况。被调查的10多所农村小学中,有60%以上的学校尚未使用或是完全不使用2002年全区统编的小学音乐教材。据了解,不使用教材的原因是:一是教材过难,不适合农村小学使用;二是由于经济和思想问题,条件与环境的制约。三是音乐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较低。

3.课外活动方面。被调查的10所农村小学中,能够经常地坚持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学校,只有3所;有2所学校只是断断续续或是应付上面检查和参观而展开;有5所根本没有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绝大部分学生一到课外活动时间都回家帮干家务或农活。

二、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师资在数量上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

1.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根据调查,笔者亲眼看到,平均每8个教学班级,才配备一名音乐教师,而且是兼课、代课教师。更甚的是临时顶课问题较为严重,农村小学对音乐师资的需求相当紧迫。除了被调查的10所农村小学外,县教育局的同志还向我们介绍了情况说:其它的农村小学也是类似的情况,有的甚至更加严重,乡(镇)所在的中心学校的音乐教师由专职音乐教师,其它村小学音乐教师非常不固定,多是临时的、代课的、兼课的,甚至有的边缘山穷的农村小学,连临时顶课也没有,根本就不开音乐课。

2.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修养太差,教学水平极低。(1)极少经过正规的学校专业训练。全县小学音乐教师经过正规的高师、师专、师范学校教育的仅有4人(其中3人分别在县城一、二小学任教,有一人改行)。另外,由于本身为高师音乐专业提供的人才太少,而且素质又低;还有就是各种条件太差太苦,外地人也不愿意到此任教。近几年来,县政府下了一定的力气抓教育,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到一些招生名额,把自己的生源送到高等艺术示范学校学习,培养师资。但是由于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音乐课极不正常,即使是全县挑选出来的、通过严格专业考试的,其音乐素质方面还是极差,这样毕业生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如此恶性的循环,使得长期以来的音乐教育状况改变甚微。

(2)缺乏专职的音乐教师。从调查结果看,专职音乐教师所占比例很小,多是代课的、兼课的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数对如何备音乐课、如何编写音乐课教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怎样上好音乐课等,一窍不通,只是应付了事。

(3)缺乏教学设备。被调查的10所农村小学中,仅有5台风琴,其中有2台破烂得根本法不出音,有1台发音不准,漏气,8台电子琴,有3台发音不准,有2台很小,只有三组音域,类似玩具。全无固定专用音乐教室。录音机小得可怜,声音沙哑。代课或兼课的教师什么乐器也不会,极个别教师只会弹一个调(C)简单的单音其他教具一无所有。

(二)教学经费紧缺

1.从上级教育部门下拨的教育经费有限,或是分歧多,到各个村小学时是极少。有时只能维持当月或一个学期的笔、墨、纸张等教师日常办公上课用品开支,更谈不上购置教学设备。

2.由于经济条件极差,农民收入很低,农村小学因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和限制。

(三)音乐教师队伍不稳定

1.待遇上不平等。由于音乐课不是主科,与“升学”无直接关系,音乐教师对“升学率”没有直接的贡献。在评职称、评先进或其它评比等都没有音乐教师的份,比别人低一档。有的音乐教师忍受不了这口气,改行、调出或改教主科。某村小学一位音乐教师高专毕业后,任教已有五年多,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教师水平较好。平时组织合唱队、各兴趣小组参加各种表演活动并获奖受到好评,就是由于她是音乐教师,转证的指标给了另一位教主科的教师,她心理受到很大委屈和打击,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致使她辞教到广东打工。

2.领导不重视。县教育局、乡镇教育站的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存在着严重的思想问题,轻视美育、“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升学率”的指导思想较为严重。制度不全、措施不力,把学校音乐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调剂的学科。这也是音乐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四)音乐教学方法落后、陈旧

1.在音乐课教学上“师示徒效”式,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极为单调的口传心授,直能背唱全曲为止。大多数教师都是先教会歌词,再根据歌词来学唱歌谱;有的不管是什么歌曲,总来个分组“轮唱”或“领唱”,以示调节课堂;有极个别能够用沙哑的电子琴弹单旋律,每弹一句学生唱一句,总算过得去。至于什么是导入新课、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法、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合作探究等,那简直是凤毛麟角了。

2.县、乡(镇)组织各种优质比赛课、观摩课、教法研究课等交流学习活动极少,很少组织教师开展业务研讨和学习。不利于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更不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促进。有位音乐教师很动情地对我说:“我今年已56岁,在农村小学任教已经30个春秋了,一直是兼任音乐课,可从来没有一次机会到镇上观摩学习的活动,也许这辈子在没有机会了。”这样的例子何止一个?

(五)关于教材问题

1.现使用的教材是2005年秋季起自治区统编的一套小学音乐教材(简谱版),农村的音乐教师普遍反映,教材没有根据农村特点,不太适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比如教材在乐理知识太深、节奏律动训练太复杂、歌曲太大而缺乏趣味性、儿童性等方面,给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再就是教学参考资料、音像资料等几乎空白。

2.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农村小学连起码的录音机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组合音响,根本不能按照《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完成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任务,也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六)关于课外活动情况

1.被调查的10所农村小学有百分之九十的学校领导不重视课外活动,不纳入全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意识淡薄。每天到下午4时30分以后学校都是静悄悄的(课表上写5时20分放学),领导、老师、学生都回家帮做家务活和农活了。(各校领导老师基本上是本村人)。

2.绝大部分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没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活动计划,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因地制宜地组织活动,如音乐游戏、音乐故事、合唱队等各种兴趣活动。

篇4

【关键词】教师教育 基础教育 高师音乐专业

一、改革的起因与背景

(一)课程目标定位方面

随着高等教育是“大众化”还是“精英化”的两种不同声音,师范教育在培养方式上也一直徘徊在“学术型”与“师范型”的歧义和争论中,导致在培养规格和模式发展上与综合高校并无二样,而在目标定位上慢慢向学术和学科定位发展。比如,有些高师在音乐教师培养上,常把音乐教师和音乐表演人才两种培养目标界定混淆,走上了效仿音乐学院,又难以超越音乐学院的道路。又如,在课程目标定位上,还存在着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摇摆的现象,要么是把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相等同,要么是把二者看成一回事,没有把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从层次和范围上予以区分。

(二)面向基础教育方面

有关师范教育是要“面向中小学”还是要“向综合性大学看齐”的发展方向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作为高师是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小学培养数以万计的合格师资是师范院校的天职。但在实际学校运行过程中,由于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清晰,教师培养并未形成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还处在一个自我封闭、脱离现行基础教育需要的状态。尽管有些院校强调自己的“师范性”,但仍然在学校的学术发展和对学生学术能力的要求上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看齐,这样一来,学校的“师范性”特色大大降低,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就大大削弱,同时和许多中小学教育相结合的实践类课程也被忽视。

(三)课程内容方面

长久以来,教学法课程内容一直延续着“老三门”的传统,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课程内容残缺也一直为人所诟病。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下,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类的课程没有做到对于学科前沿性内容及时更新,没有关注到新课改中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性,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长期不变。有调查表明:58.8%的师范生认为教育学中约有40%以上的内容陈旧,超40%的师范生认为,心理学教学的灵活性与时代性不强。其次,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脱离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不少实证调查研究发现,许多师范生对于音乐教学论课程普遍感到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过强,缺乏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的研究,忽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导致这些理论内容无法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因此,当师范生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时,都感觉到所学课程对自己的实践教学帮助不大。

(四)课程实施方面

高等院校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为主流,而对于教法类课程的实施,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和老师、学生和中小学真实的教学环境分离出来,使得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大大降低。在教学手段上,还在延续过去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滥用,减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多媒体教学反倒成了师生课堂交往对话的障碍。课程评价形式和内容也较为单一,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不利于发挥评价对于学生的激励和改进作用。

二、改革的理念

(一)基于教师教育标准的课程重建

现代社会的专业人员,无论哪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培养,为此建立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师要达到的基本知识、能力以及道德标准等。因此,为了使师范生能够掌握标准中制定的这些标准,在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中也要必须满足这些标准,并且明确地指出音乐教材教法课程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二)基于教学能力标准的课程模式构建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中心,由于受到教材的制约,导致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中学应试教育的延续,考试以教材为主,更为严重的是教材导致了学生思想的僵化,创造力和批判精神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因此,改革大学课堂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主体还给学生,大力发展师范生“五项”能力:从教学

论的理论逻辑来看,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改进能力;从学科本体来看包括声乐、钢琴、舞蹈、自弹自唱、基础知识。使大学生成为大学课堂的主体,也就是培养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当他们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把中小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三、改革具体措施

(一)课程目标的改革

依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音乐学科的课程目标(或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综合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对音乐师范生――未来的音乐教师提出了发展方向,意味着作为音乐师范生自身必须首先具备创新和实践的体验,要理解“创造、实践、自主”在个人成长中的含义。另外,新课改还提出:教师从课程与教材的“执行者”转换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教学的“研究者”①。这就意味着新课改下的音乐师范生要改变传统被动的“接受知识”,主动成为课程的主人。

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也要贯穿于音乐师范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受到知识中心课程的影响,缺乏对音乐学习的正确态度与方法,他们更缺乏独立意识和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和学习经验。更为严重的是,相当数量的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没有正确的理解,他们缺乏教师生活的积极态度,而且师范生难以将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未来实际教学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新课程必须通过音乐师范生与课程教师、同伴教师、实践导师和其他课程资源的交流,通过他们个人课程实践与体验,将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自己在课程中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内容选择及结构

新课程将由三大模块构成:构建音乐教学理论、音乐教学设计、反思性教学实践。除第一门带有较多学科课程的痕迹外,其他都属于综合实践课程,更多的是强调学科教学知识、实用教学知识和师范生已有的其他知识经验的结合。

模块之一“构建音乐教学理论”,为音乐学专业本科师范生的必修课,也是音乐教学论的基础理论课,课程名称中的“构建”体现出了“建立学科教学概念性框架”的课程宗旨,目的是为了帮助音乐师范生了解学科教学理论知识,(转第页)

(接第页)以及在具体教学实际中的理论支撑。例如,新课程会围绕一些基本问题对其展开讨论:音乐的本质是什么、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音乐教学意味着什么等。通过对音乐师范生概念性思维的训练,一方面使得师范生从音乐学习者向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让他们初步学习从教师的角度和心理来观察、描述、分析和讨论教学事件;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运用学科教学论的相关知识,去描述或说明某些教学现象和问题,产生对音乐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兴趣。

模块之二“音乐教学设计”,在师范生获得学科教学基本知识之后,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交流性决策过程,主要涉及教学技能知识。该课程可以采用微格教学或小组式教学。“技能训练”在发展师范生教学行动技能的同时,更加强调发展师范生的综合教学思维技能,利用模拟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师范生扮演“教师”“学生”的双重身份,让他们亲自体验在两种角色互换中的不同感受,并从中了解和掌握教学技能和策略。

模块之三“反思性教学实践”,该模块分三个阶段完成:课堂观察与描述、体验和反思、教学行动研究。第一阶段训练属于见习,通过见习让学生熟悉中小学音乐教学,了解音乐教师日常工作,包括课堂教学常规观察、教育教学调查、撰写教案、工作计划、教学日志等;第二阶段为师范生教学体验和反思。通过个别或集体式反思流促使师范生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发现自己的问题,能够在自我反思分析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师范生之间各种教育教学经验的共享。

(三)新课程的评价

新课程的评价方式分为定量与定性两大类。定量评价主要用于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而定性评价则主要对学生教学理解和教学思维能力的分析。对知识和技能的定量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到学生了解多少教学论知识,更要去考查是否能够综合运用并结合案例来分析,因此考查可以采取开卷、闭卷和问卷等多种方式进行,使音乐师范生能够发现自己知识和思维的具体缺陷。对于教学技能评价,可采取课堂教学中单项技能的评价,也可采取综合技能的评价,前者是帮助音乐师范生了解各项教学技能的具体标准,后者能培养师范生对有效教学标准的综合理解。

结语

21世纪是知识不断变化发展更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素质和意愿,要求教育提升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也要求教师自身不断追求专业发展,从而保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即将走出校门的师范生,他们应该具备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知识、能力和关系等要求,更重要的是有要当老师、当好老师的从教理想。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对优秀师资的迫切需求,我们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不能只停留于文本,要扎扎实实做下去,“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这是教师教育的理想,也是高师教育的责任。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JSJYYB-135)

注释:

①钟启泉,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S].教师[2011]6号.

[2]钟启泉.为了教育家的成长――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创新的课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20-26.

篇5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英语是其通用语言。学生们对于外语学习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大多数亚洲语言学习人数同1990年代相比大幅下降,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外语选修课程,但是相比较于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非华裔学生极少愿意选修汉语。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汉语的独特性。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不同于印欧语系的英语、意大利语等语言,这种意合型语言相比较于英语这种形合型语言,在词语和句法上都有很大差异。声调和文字对于非亚裔学生而言更是困难。二是师资的欠缺性。澳洲的汉语教师虽都拥有本土的教育资格证书,但很多并非汉语本科专业出生,在澳洲的教学中多凭个人经验和积累,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千差万别,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教学法综合运用水平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低落。

    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致力于在昆士兰州的各中小学进行中国文化和语言的传播工作,其目的是激发澳洲孩子们对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为他们以后进入大学和社会继续学习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打下基础。该项目已实施了近三年,每年孔院老师的足迹遍及昆士兰州的20多所中小学,做过茶艺、绘画、剪纸、折纸、太极拳等。然而如何让活动新颖独特、富有中国特色而且又能激发当地孩子们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热情,是项目推广的新目标。

    二、项目实施

    我结合当地孩子们的活泼好动,擅长韵律节奏的特点,选取了新疆民族歌手艾尔肯的《巴郎仔》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维吾尔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文化特色十分鲜明,其民族服装和民族音乐独具魅力。该项目的特点是以民族舞蹈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为切入,以孩子们的友谊为主题,以炫美的民族服装为吸引点,巧妙而自然地进行汉语教学。以期达到“了解中国文化、快乐学习汉语”的目的。 第一次教学于2013年2月18日在当地一所中学展开,教学对象是7年级到12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中1年级到高中3年级)的中学生。单次教学时长40分钟,针对不同教学对象,一天共进行了四次教学。教学分为以下五步实施:

    第一步:文化导入。上课前,我首先展示了几张新疆少数民族风情的PPT,以我穿的维吾尔服装切入点,用问答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多民族文化以及新疆的民俗风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们有了感性的认识和兴趣之后,我再展示孩子们的服装,引导孩子说出“美”“我很美”和 “帅”“我很帅”的句子。

    第二步:初步学习。学生们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我请两个同学做老师助手,将服装发给每一位学生。孩子们极为兴奋,边穿边讨论着。我边打节拍,边说:“一二三…”。因为数字是很基础的汉语词汇,所以他们自然会跟着说“四、五、六”。我用缓慢的语速说出:“一二三,看看我”,引导孩子猜出其英文意思。此方法维持课堂秩序效果极好。

    第三步:加强学习。我给每个学生一个数字,按照数字将班级学生排列成4到5队,学生们即复习了数字,也做到井然有序。每队分成两个小组,发放歌词,进行小组阅读。我以小组抢答的形式进行重点词汇教学。老师尤其要注意纠音。例如:“姑娘”和“小伙”。iang 和huo这两个韵母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语音难点。

    第四步:重点教学。舞蹈教学是这个文化项目的重点内容。我围绕舞曲主题《找朋友》将舞蹈教学分为四个部分。教授舞步时,依照循序渐进,步步明确的原则,孩子们很容易学会,同时,孩子们还不断的说出“一二三四”的节拍,“左手、右手”的指令。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因为在短短的十五分钟之内,孩子们就可以跟着音乐翩翩起舞了。

    第五部:巩固教学。巩固学习是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后的自由表演来完成。老师可以根据情况,让学生寻找自己的朋友,分为男生组,女生组或者男女混合组,一定要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充满自信。学得快的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自己完成整个舞蹈,学得慢的可以自己舞出自己的风格。当然不能忘了用一些小书签、小中国结作为奖励。表演结束,再通过问答形式做最后的词语回顾。

    三、实施效果

篇6

一、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品德与社会课程一直是我国小学教育阶段传统课程之一。虽然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我国各大小学开设时间较久,学校和教师都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使得品德与社会课程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应试教学痕迹明显、缺少与实际生活联系等。

(1)应试教学痕迹明显。应试教学痕迹明显是很多小学课程课堂教学的通病。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只是完成对于教材内容的简单讲解,而并不关心学生对于相关要点理解是否到位,也不关心学生对所教授内容是否存在疑问,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也只是采用书面考试形式。因此,教师也不会主动去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课堂缺乏趣味,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流于形式。同时,由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目的考试和教学压力,使得社会品德课程的课时被挤占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一些学校直接取消了相关课程安排。这就使得教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不得不舍弃对于一部分课程内容的讲解,从而使得品德与社会课程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2)缺少与实际生活联系。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之一,学生所学知识将直接指导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而对于部分教师,由于其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其在进行授课时,并没有将所讲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讲解拘泥于书本,没有结合当下一些社会情况和实际生活中所面临问题进行相应拓展。同时,教师向学生所布置的作业也一般多为书本后面的书面习题,缺少相应的实践活动。这就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应知识,但是在面对实际生活问题时,仍然缺少有效应对手段,难以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因而使得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二、趣味性教学模式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结合

趣味性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局限于书本内容,而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研究探索,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由于趣味性教学模式自身特点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得通过将两者进行结合,可以使品德与社会课程取得更显著的教学效果。主要结合方式包括:增加导入方式、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过程。

(1)增加导入方式。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导入,可以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课程导入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渲染方法,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根据当天具体所教授课程主题,播放与主题呼应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从而使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到课堂氛围中去,方便教师围绕主题进行授课。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对开展一些趣味游戏。趣味游戏作为趣味性教学中最具代表的部分之一,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所有课程教学的核心,所有课程教学方法最终都要为教学内容所服务,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将直接关系到最终教学目标是否可以顺利完成。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而言,教师需要将书本中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会学生在实际面临相应问题时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如何进行处理。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多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课本进行分析讲解,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其对于实际生活中事务的认识。

(3)提升教学过程。在传统封闭式教学体系中,教师主导教学流程,学生只能被动听讲,而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进行发挥,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针对课程主题自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分组合作完成任务,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与别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音乐、电影等元素,提升课程整体趣味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可以真正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真正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全面发展。

三、品德与社会课程趣味性教学示例

篇7

笔者参加了2012年7月第四期的培训,其中普教班由各省教育厅推荐的骨干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教研员组成。课程安排上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共100个学时。任课教师除了指挥课聘请的指挥家林大叶外,其他教师均为中央音乐学院在职教师,其中绝大多数教师为“80后”优秀青年教师。

本文从“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课程综合创新的角度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现代音乐教师培训的导向意义。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课程分析

(一)培训目标

1.该音乐教育体系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明确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基本理念是进行以人为本的素质化教育,强调音乐教育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乐为本。

2.不应以传授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为目的,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让音乐为学生快乐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二)课程设置

此次培训班从7月10日至21日,共计12天,课程设置包括:歌唱基础教学、钢琴即兴演奏、小型乐队编配、音乐与动作、教学法、中外音乐作品分析、指挥、排练。另外还安排了学员公开课、分组讨论、爱乐小学观摩、汇报演出、座谈等活动。

(三)培训班课程分析

1.专业性强

此次培训是由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院举办。纵观以往的培训班,被委托的培训机构一般由师范大学或教育学院组成,然而此次举办者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这种教师培训放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举办的例子在国外也呈现了良好的效果,如意大利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是由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相结合,对教师实施培训,这样整合了学校资源系统中的课程,让本来具有的专业能力形成全新的培训模式,能使学校之间有较好的合作机会,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掌握教学规律和运用教学方法上得到提高。近些年,这种培训在国内的培训基地都有了较大的革新,为教师培训的地点设置打开了新思路,通过更加专业化的音乐氛围和环境,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们可以更加接近“音乐本身”,从而更好地融入“音乐本身”,而这些优势在其他师范类院校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2.综合性强

首先,教师本身的综合技能的展现。从授课教师的学习和经历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教师都是学乐器出身。如教“歌唱教学”的老师自幼学习小提琴,“音乐与动作”的老师自幼学习钢琴,在教授这门课程中不但展现了身体与律动的关系,即兴演奏的水平也很高。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声乐教师就是学声乐、舞蹈教师就是学舞蹈的传统观念。中央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各自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担任着数门专业必修课程(如“视唱练耳”“合唱指挥”“钢琴即兴演奏”)的教学任务。

其次,培训课程具有综合性。如歌唱教学课,它有别于一般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的声乐课,它基于柯达伊体系,注重学生的听、写、唱等方面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声乐课“一对一”的模式,注重唱合唱这种更加综合的训练。结合中国自己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改编歌曲大量应用于课堂,注重身体律动和歌唱结合,注重重唱、合唱的训练。

3.创新性强

(1)观念新

注重结合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本土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启发学员们改变旧的、错误的观念,逐渐形成新的、正确的观念。强调“体验式”的音乐教学。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所使用的教材属于内部教材,教材的特点是重点突出中国民族音乐的部分,在教材中,不仅有大量的中国民间歌曲,还有一些作曲家编创或改编的中国重唱、合唱作品。通过教材的使用,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深刻体会到,民间音乐元素的大量积累、认识、了解,是应用到歌唱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体现了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的素材要从民族的开始”教学理念。另外,奥尔夫乐器编配中关于“元素性音乐创作”也是国内较为少见的理念。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学员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创编成一个成品展示出来,开发音乐创造性思维。

(2)内容新

在课程设置上有“音乐与动作”“音乐与舞蹈”等培训新课程。这些课程是在借鉴和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开设的,这些课程的方法让节奏、动作、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身体与音乐的协调性和律动感。

(3)授课方式新

分组讨论式:“奥尔夫乐队编配”和“音乐与动作”这两门课程,老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授之后,给学员提出作业要求,(转第页)(接第页)要求学员用指定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再把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编创任务,完成之后老师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有需要修改部分可以继续改进。

教师点评式: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老师先把作业布置给大家,在之后的课上,老师要求学员上台演奏,在全班学员面前展示自己的钢琴即兴编配能力,学员展示完毕后老师会逐一进行点评。这种方式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兼顾了共性与个性的发展。

二、现代音乐教师培训的未来发展导向

从中央音乐学院的培训和国内外一些研究相关教师培训的重大课题中可以发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内容中,不仅有基本的歌唱内容、乐器演奏、作品欣赏,还有音乐的游戏、听音乐讲故事、音乐剧目表演等这些用以发展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内容。这种综合创新型的教师培训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中给现代教师培训一种新的思想导向 ,“专业的综合性”要求现代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指挥、演奏乐器等能力,还要求音乐教师具备文学、戏剧、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种关于创新综合的教师培训手段和方法在湖南师范大学的2008年教育部的重点课题研究中也进行了研究探索。研究中以培养“能唱、能跳、能演、能编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目的是培养未来全新型的音乐教师。这次研究的课题以“音乐剧表演与编创”为教学途径,设置了多个具有特性的教学环节,如舞台表演、剧目创新、剧本创作等,使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音乐、舞蹈、表演、文学等内容,通过各种学术讲座来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开拓教师的艺术视野。这种新型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培训更注重启发音乐体验能力和教师综合技能的培训,着眼于发展音乐教师对音乐的体验和组织能力。培养感受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密切关系,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音乐的表演、欣赏、创作等途径来抒感的能力。

由此可见,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将进入“综合”的“无模式”时代,逐渐淘汰专业化、知识化、传授式的倾向,实现音乐体系艺术化、音乐教育美育化、音乐教学感性化、音乐修养个性化的发展。现代的音乐教师培训势必将走出旧的教学模式,走进“综合”的“无模式”时代,对体验音乐情感能力的培训、用音乐表达感情的培训将成为教师培训的首要目标。选择学生主体需要的音乐为教学内容,采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接受与表达音乐情感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为标准进行的教师培训理念,势必带来音乐教育的改革,从而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卿箐.探索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新途径[J].音乐创作,2012(6).

[2]于子贻.国外音乐师资培训的启示[J].乐器,2011(2).

[3]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管建华.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愉快式教学;理论基础;实施方法

一、科学的理论依据

愉快式体育教学方法要根据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要求学生总体全部参与,全面发展为基础,让每位小学生都能够生活在自主快乐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愉快健康地发展,教学要有具体的目标指向性,符合大众化小学生的总体发展形势,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品质为核心,体育教学课堂上应教学手段多样化灵活化,可以采用多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方式,运用比赛等方法和手段,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效果。部分实验研究表明人类从出生到成年,心理的状态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从最初的初级发展到高级,原本的具体形象思维进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性思维,发展遵循该顺序和规律,在如此的事实情况下,小学生的思维阶段仍旧处于具体内容形象思维阶段,并且适时地与感知行为相结合,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准确长时间的集中,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分散,愉快式体育教学根据学生心理和兴趣爱好基本规律为指导基础,加大学生对于体育兴趣培养的重视度,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相关的锻炼,体现愉快的主题。

二、充分体现小学生的主体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中认为教学过程仅仅是知识载体将知识机械性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不明确,老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型,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体育教学方法起到决定性作用,忽略了小学生本身的主体性培养,这样不利于小学生培养自身的个人能力,盲目地听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方法,教学过程单一枯燥化,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于体育运动不热爱,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小学生的意见,老师适当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例如,师生之间可以采取问答的教育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喜欢的体育节目或者体育明星,老师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讲解,多多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符合时展的步伐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求,近年教育教学不断革新发展,老师和学校必须追随时展的脚步,更新以往陈旧的观念,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思想,配合高科技的教育教学技术,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体魄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随着树立健全的人格,愉快式体育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要,是现代化体育教学手段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四、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

1.选用游戏法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于单一的命令式教学方法无法全部理解接受,面对如此情况可以采用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其主观积极性,体育老师可以适当地选取相关的游戏方法进行教学,游戏本身含有许多激发因素,其具有相应的情节和竞赛作用,思维性强,内容丰富,各种形式灵活变化,老师这样激发小学生主体的兴趣,让学生本身喜欢上体育学习,比如,队列队形教学过程中采用反口令游戏,投掷学习过程中采用打雪仗游戏,立定跳远中采用青蛙过河,立定接力跳远等多种游戏,这样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还使学生受到相应的思想教育,懂得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等。

2.竞赛教学法

相关的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相对的表现力强,其渴望得到关注度,具有竞争意识,渴望成功,表演欲望强烈,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教学,如跑步运动中可以进行跑步比赛,跳远运动中进行跳远比赛,保证学生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提高学习热情,此外,比赛之后老师应进行相关的体育活动总结,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反馈信息,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表扬,相对成绩较弱的学生应积极引导,采用乐观的态度起到指导作用,全程跟踪,进行动作规范等方面的更正,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提高。

3.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体育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室播放室,播放与体育运动相关的音乐、图片、体育比赛视频、运动员锻炼视频等方式设立实际的运动情景,使体育运动所表达的精神更具形象化和容易接受,让小学生更准确快速地从中体会体育表达出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部分体育活动知识的理解,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4.情景教学法

小学生生长环境不同,养成性格大不相同,老师设立不同的教学情景,对于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同,老师根据教学相关内容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情景,适当地利用学校的相关体育教学器材设备和场地,结合学校的原有资源设立教学情景,让学生从环境中感受精神,比如在单杠教育教学过程中设立“狼来了”的情景模式,在跳跃投掷运动中创建“一日游览观光日”的情景,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气氛中开心的学习,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5.开发体育乐园

近些年学校体育教学体制不断改革,新型的快乐体育园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推广,其总体的思想符合现今的发展总体方向,可以更好地体现国内现今实行的素质教育,是愉快体育教学的较佳选择地,学校快乐园地的开发使得体育教学拥有了新的活力,过去乏味简单的体育教学场面现在充满了活力,许多原本厌倦运动的小学生渐进地主动加入到体育活动当中来,真正做到了体育锻炼人人参与,成为学生真正的乐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推广实施愉快式体育教学方法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依据,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小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现今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的步伐,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支架理论;接受支架;转换支架;产品支架;文本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56-1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理论”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思想。它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在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中,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英语文本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当学生在进行文本语言的输入时,教师应提供一种“接受支架”(reception scaffold),导引学生关注文本中重要的信息,同时也帮助他们组织和记录所认识到的东西。

第二,当学生阅读他们获取的信息后,反思并发现它们的意义时,需要一种“转换支架”(transformation scaffold),帮助学生将他们接受到的信息转化为某种其它的形式。转换支架将帮助学生认识信息中隐含的“内在结构”,而接受支架仅帮助学生发现已经包含在信息中的“表象结构”。

在语篇教学中,新的语言点也是语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文本教学中没有充分、透彻地解析各种新的语言点,这些“语篇学习障碍”会引发学习的“夹生饭”现象。因此,在整体初步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语篇中的各个新语言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篇的内容,提升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毕竟是小学生,语法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晦涩、无趣的。因此,在文本教学中,学生特别需要教师为他们搭建一些帮助转换支架,从而较好地引导他们发现、总结、归纳出文本信息中隐含的内在知识结构。

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7 A busy day板块A的语篇中出现了时间的表达法。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就接触过时间表达法,但教师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本课中的时间表达法完全不同于以前所学形式。学生不仅要区分half,quarter的意思,还要分清past,to的用法。这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准确理解语篇的重点。鉴于此,笔者教学本课时,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了整个文本后,设计了以下任务作为学生的转换支架:

——比比谁读得最快:用本课中的新的时间表达法尽快地读出下面的时间:

1:10,1:15,1:25,1:30

1:35,1:45,1:50,1:55

——赛赛谁的眼睛亮:仔细观察,同桌合作,找出两组时间在表达上的不同点及其规律。

学生在互相竞赛中很是激动,注意力高度集中,最后不光准确、熟练地读出了这些时间,还通过对比总结出了past、to的不同用法。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攻破了枯燥的语法点,为后面的语言交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当学生准备“制造”某项作品,或者表达他们学习的结果时,需要一种帮助他们把学习结果输出的“产品支架”(production scaffold),通过替他们完成部分工作,使他们有可能超越以前已经具备的能力水平。

例如,还是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7“A busy day” PartA时,在学生能理解、复述文本内容之后,教师计了这样的语言运用环节:Talk about your busy day.同时呈现了这样的语言支架:Today is...Im busy from... to... I... at... I need to... Im really... 在多位学生展示之后,教师没有就此结束,而是问学生:Do you know my ideal day?学生立即激动起来,是呀,虽然本单元的主题是“A busy day”,但通过对A部分语篇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反复引导学生说自己如何忙碌,这或许不是他们真正的言语表达。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该教师有了如此一问。接着,教师又给了学生这样一个语言支架: Today is...I dont need to...I can... at... I want to... What a... day!同时,还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动情地叙说了自己理想的一天。

最终,学生的展示环节是越发精彩,而且个个真情流露!正是由于教师提供的“示范样品”,学生的思路被打开,跟着也制作出了他们的“个人产品”。

三、在实施“支架式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学要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因为支架式教学本质上就是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经验和兴趣,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次,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重视小组协商、讨论的作用,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从而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最后,教师提供的支架是动态的、渐消的。关键概念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在学生理解之后,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操作视角。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阅读文本的结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掌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当地运用“支架式教学”,促使学生更有兴趣和信心学好英语,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英语文本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一、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努力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情感上的亲切、思想上的渗透,这对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相当重要。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相同, 是双边活动, 因为教师和学生所处的地位不同, 也可看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教师是领导者,学生被领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协调师生间, 生生间的关系, 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处于领导地位的教师要想完成这一任务, 实现高效地领导, 其影响因素较多, 其中教师树立良好的个人威信是最重要的。

威信一般是领导者在民众中的声望、对普通大众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教师的个人威信和性格魅力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学生中保持威信的教师有着较强的精神影响作用, 这是因为他的做法具有示范作用, 会更加获得学生的认可, 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这样以来课堂效果被放大甚至事半功倍。

二、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阐述。在这句话里, 孔子清楚干脆地指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实质, 也就是举一反三和启发。启发, 关键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举一反三, 实际上仍然是强调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绝不能用灌输代替学生自身的思考。后人是在孔子的基础上不断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最终概括了“启发式教学”的观点。

现阶段启发式教学方法包括体育教学在内的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均得到了普遍推行, 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项作用:

1.使教学活动具有互动性, 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 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为了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一般会提出各种不同角度的办法、路径,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形成;

3.坚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肯定会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该注意的是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答案是学生自己得出的,不是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

创造性思维是指新颖的、有价值的思维过程。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师灌输,学生必须自愿接受”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学生的思维主要是记忆显性思维,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是当前每一个体育教师面临的不可逃避的历史课题。我们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发运用本土体育,丰富课程内容,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应该得到充实,我们的体育课堂引进本土体育能使学生更了解民族以及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使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家乡。

在我国地方传统体育中,既有表演性、娱乐性又能强身健体的项目颇多,并且这些项目还有着简单易学的特征,非常符合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四、积极尝试、推行快乐体育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愿望。缺失掉这种力量,教育过程中的任何技巧和措施都没有任何效果。为了我们的体育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情景设置。为了达到设计的教学目的,创设、再现情景,教师可把课堂内容变成小故事,通过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再现故事情节。或者设计成一个或几个小游戏,体现了兴趣激发的理念,教学效果实现事半功倍,同时培养了学生团体协作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能使得教学内

比较方便、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就被大大提高。例如,广播体操的教学,讲解完一节之后,紧接着安排视频播放,让学生生动地从多角度学习广播体操。那整齐的队伍,标准的动作,优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认同感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