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学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学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音乐学科总结

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研究

一、前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向学生讲授音乐知识,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还需要促进审美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在促进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音乐学科本身具有很大的优势,音乐教材本身具备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为一体。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应该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前提下不断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1.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德国美育家席勒提出想让一个感性的人变得理性就需要促进其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美学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美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主张美学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渗透,美学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

2.音乐审美教育是实现美育的关键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促进审美教育是实现美学教育的关键途径,鉴赏音乐感知音乐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也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在人们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本身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能够满足自身的审美要求,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

1.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努力同新课标保持一致

相比较其他学科,音乐学科在审美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在促进学生审美教育渗透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音乐学科的特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促进审美能力潜移默化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初中音乐课程的特点,不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丰富,从这个培养目标出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感受音乐的美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美,这样能够促进音乐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美好,在教学中将审美意识逐渐地渗透给学生。

2.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

兴趣是推动学习行为开展的动力,对于初中音乐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想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需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具有欣赏价值的内容,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在兴趣的推动下促进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本身这首歌曲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当贴近,无论是歌曲的曲调还是歌词都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贴切,在这首歌曲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且获得很好的审美体验。

3.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带来的优势,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只有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增强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背景下所强调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凸显,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悟体验音乐。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中,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些情感方面的引导,所以利用创设情境法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某种情感,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充分感知音乐带来的美感。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并且能够满怀深情地将这首歌曲演唱出来,强化情感的升华。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歌曲比赛的现场,自己当评委和选手,这样在学生相对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中能够对音乐畅所欲言,充分感悟到这首歌曲的情感,真正体验音乐的美感。

4.在音乐教学中促进音乐美学教育的升华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仅仅是简单地强调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很少重视审美的内涵。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美,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有限,生活常识有限,所以对于音乐的欣赏往往比较局限,在进行音乐审美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需要教师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由于初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能力不强,所以很难将一系列的音乐作品有机地整合起来,发现其中的联系,进而促进音乐美的升华,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类,将具备相同元素的音乐作品放在一起,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内涵,拓宽对音乐审美的视角。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着对这些歌曲进行对比,对比歌曲表现的内容,从而对于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不断的对比、总结过程中找到审美的落脚点,促进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渗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学艺术,初中阶段作为小学阶段同高中阶段的衔接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需要侧重对于学生音乐意识和音乐素养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在教育方面教师需要重视音乐学科本身的特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综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音乐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秀清.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音乐时空,2015,(21):179.

[2].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05).

[3]王丽萍.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科技信息,2007,(11).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音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28-01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比较肤浅。由于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听课模式,使得学生仅仅是一味地记录和识记教师上课讲授的内容,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仅仅是肤浅的理解,理解的层次仅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这样的层面。很明显,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音乐课时安排少,流于形式。在初中的音乐课程学习中,通常学校一周才安排一节音乐课,甚至有的到了初三因为升学的压力就索性取消了音乐课程的学习,使得音乐的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种对于音乐课程的不够重视,影响了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的态度。这些都不利于音乐课程作用的发挥,没有起到陶冶学生精神情操和提升音乐素养的作用,影响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步伐。

(3)音乐教学内容少。由于学校对于音乐课程安排少,使得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进行深入的知识讲授也很难产生连续性的效果,不利于音乐课程教学效果的发挥。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工作不积极、懈怠的情绪,不利于音乐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

(4)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采用讲授、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率降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认为音乐学科的学习是无关紧要的,就不会重视音乐的学习,当然特长生例外。

(5)音乐教学硬件设备欠缺。由于音乐学科教学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在教学的硬件配备上自然也是不足的。音乐的教学离不开各种乐器的使用和展示,仅仅凭借教师的描述是无法取代实际接触带来的教学效果的,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于音乐的学习和好奇心日渐衰退,影响着学生以后对音乐进一步的学习,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具体措施

(1)学校要加强音乐学科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目标,学校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程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硬件设备上要不断地完善,配齐教学必需的音乐器材,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学校要适当增加音乐课程课时的安排,强化音乐教学的教育功能,重视对音乐学科的素质教学功能,注重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完善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推动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中要经常地变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不定期的与同行优秀的人才进行交流,以便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在讲授《草原放歌》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进行演唱的方式,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得学生在演唱《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是我家》等这样的歌曲时产生竞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便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鉴赏力。

(3)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多媒体的引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改变着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例如,教师在教授鉴赏课程《清凉的泉水》时,教师就要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马头琴的演奏,使学生在听觉、视觉和感官等各种器官的协调下融入音乐的意境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而且多媒体凭借其画面和动画视频的展示,能给学生带来冲击感,使学生感受音乐具有的巨大魅力,结合教师的讲解体会到音乐背后的深刻内涵,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

(4)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教材上的内容,还要通过搜集素材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学生会感到学习音乐课程也是一种享受,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财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音乐不仅有利于愉悦身心,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初中的教学阶段中要重视对音乐的教学。由于音乐的教学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自身知识,将学生带到实践中,充分带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音乐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秀芳,学海英.农村初中音乐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音乐天地,2015(06).

[2]李亚茹.初中音乐教育中问题影响因素与推进措施[D].河北大学,2011.

[3]周建敏.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篇3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音乐教学;学习环境

初中音乐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成功的音乐教学需要调动起学生的感性思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音乐内涵,但是,初中生情感经历较少,难以通过抽象联想体会音乐所传达的感情,单单依靠歌词传达的信息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老师要用创造性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音乐欣赏中。这是做好初中音乐教学的基础。

一、创造性教学融入音乐课堂的重要性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一个好的引导方式是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除了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之外,老师还要有针对性、可行性较强的辅导,老师可以充分结合音乐教学的特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制订相应的目标来进行创造性实践。

1.学生是音乐课堂的主体

老师应多给学生提供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增加他们的情感经历,从而增加他们领悟音乐内涵、创造音乐的能力。这种方式是直接增加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开放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产生灵感

创造性教学提倡学生的独立、自由,这就要求老师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学生之间自由讨论,交流各自对音乐的理解。

3.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学习主体的差异,这使音乐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情感经历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必然也不尽相同,也就不可能达成一致的共识,音乐教学中要维护学生的个性,这就需要老师时刻关注这种差异,时常鼓励学生。

二、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欣赏音乐是人的天性,每个人在欣赏音乐时都会有不同的感触,音乐与人们所进行的活动并不会产生冲突,如果利用得当,还会促进其他活动的进行。如,在绘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来达到静心的效果,而且还能刺激产生灵感,这是创造性教学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一个典型,除此之外,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都可采用这种方式,例如,在雕塑创作、手工制作中播放背景音乐。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音乐教学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更加注意音乐课程安排比重,还要注意音乐书本中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尤其是与一些艺术创作性要求较高的学科的联系。教育改革要求新时期的教育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教学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如:可开展音乐创作大赛,鼓励学生参与,老师要对参赛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修养,还使学生具备了基础的音乐技能。

三、玩耍式音乐教学法的应用

如上文所说,音乐是一门灵活性较高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学也应灵活多变。音乐教学可以通过针对性较强的有效的深化表演,使学生理解音乐更深层次的含义,掌握更多的音乐演奏、表演、创作技巧,这种在玩耍中习得技能,我们可以称之为玩耍式教学法。初中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强、对乐理等基础知识掌握得也不牢固,他们只能通过简单的模仿完成活动,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不应过高,参加这类活动正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这种玩耍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欣赏水平。如:音乐教学中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奥尔良教育法,这种教育法注重实践和创造,其基本方式是使初中生通过对节奏的理解和感知进行音乐创作。

四、柯达依教学法的运用

柯达依教学法是音乐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它提出:对学生进行音乐文化方面的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音乐表演能力。这种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得音乐技能。柯达依教学法强调音乐节奏对于学生音乐创作的作用,让他们在模仿中掌握音乐演奏技巧,并在自己演奏的过程中懂得音乐的魅力所在,大大增加了自信心,使演奏出的音乐更加具有感染力。

五、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自由、轻松、民主的音乐学习环境

学生在没有负担的状况下才能体会到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需要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音乐需要独特的灵感,这两个条件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老师作为引导者,必须要为学生提供所需的环境。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外在条件,老师需要用这种友善、和谐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才能,充分回味自身的情感经历,用引导、商量的语气刺激学生产生丰富灵感,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创作音乐,这是维护学生个性发展,保障音乐个性化的体现。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是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前提。

初中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音乐创造能力的重要时期,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情感经历有个更加清醒的认识,这有利于他们以后对自身进行情感调节。创造性教学能够为学生创作灵感的产生提供条件,充分将自己的情感经历融入音乐学习当中,大大提高了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晓平.初中综合音乐感教学模式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郝卫健.加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D].鲁东大学,2013.

[3]张翼.谈初中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1(10).

篇4

一、音乐教学的意义

學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够感受音乐节奏、曲调等方面的变化,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力,相关的研究实践证明,初中时期的音乐教育可以加强青少年的记忆力,多听音乐可以帮助青少年发展记忆力。在对青少年进行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会其长一些简单、欢快的歌曲,加强对学生记忆力的训练。人们背诵200字的作文花费的时间要长于200字的音乐,音乐中起伏变换的旋律,使人们更容易记忆。初中使其音乐教师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音乐训练,使其掌握音乐记忆力的相关技能,可以将对音乐的记忆方法,融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

二、初中生音乐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校内音乐教学方法单一

学校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守旧,一些教师仅仅按照大学学习的理论对学生开展教学,收到的效果也自然不好。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于对逻辑要求比较缜密的学科,而音乐是一种多变的富有感染力的学科,程式化的音乐学科并不适合音乐教学。音乐是一种律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感悟、体会,而不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出于应付了事或者自身的素质不高,致使教学方法、观念依然守旧,没有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2. 家长对学生音乐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些家长为子女今后的生活考虑,会让其多学一门技能,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另一些家长对青少年培训课程本着试试看的态度,重点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音乐的鉴赏力,所以在挑选音乐培训机构的时候,会倾向于费用较低的培训班,对音乐教师并没有特殊的要求。还有一些家长是出于攀比的心理,周围同事、朋友的孩子上音乐培训机构,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所以对音乐培训机构的选择就更加的宽泛。由于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一些费用低的音乐机构成为了家长的首选,生源甚至高于专业的培训机构。这些音乐水平不高的音乐教师,由于自身的音乐素质有限,在向青少年传授音乐知识的时候,难免出现错误,将有误的音乐技能教授给学生,并不利于其长久的发展,并且会形成一种错误的音乐印象,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

3. 音乐课的学科地位低

音乐学科作为考查学科与考试学科课程相比,在学校里的学科地位比较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艺术教育法规性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并印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2007年和2008年又相继颁布了加强艺术教育的意见,说明国家对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重视的,但国家的重视并没能使得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学科地位得到明显改变,学校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试的层面。正是因为目前我国音乐学科的地位相对较低,因此有相当数量的音乐教师深感委屈,认为音乐教师的工作量大、回报少、生存状态差,而这样的一种心态,往往又使他们在爱岗敬业上大打折扣,且不会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艺术,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当音乐教师自身没有成就感不能感受到学科教学带给自己的快乐的时候,要让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就更困难了。

三、提高初中阶段学生音乐教学的对策

为了使青少年初中阶段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我国必须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初中生音乐教育可以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合理化,具体办法如下:

1. 高校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力度

我国高校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重点开展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之外,还要开展青少年音乐的课程,重视青少年音乐市场的需要,培养顺应时代精神的师资力量,使学校音乐教师和社会音乐教师素质有所提高。另外,各个高校的音乐学院应该以弘扬音乐精神为己任,顺应市场的需要与附属学校进行合作,让高校的教师任教,以此增加初中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高校教师在长期的任课过程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将其运用到对大学生实际的教学中,使高校毕业生更具备教学的宝贵经验,使其从教学理论、教学技巧都有较大的提升,从而更好地进行青少年音乐的教学活动中。

2. 提高家长对青少年音乐教学的重视,共同促进对学生的培养

家长让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各有不同,但既然让学生学习音乐就要找一个有资历和有经验的教师。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就像一张白纸,如果遇到好的教师就可以因材施教,假以时日必能有所收获,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帮助,因此要跟从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学习,避免出现厌学的心理。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启蒙音乐教育对其今后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要本着为孩子将来负责的态度,正确地引导其进行音乐学习。

篇5

关键词:初中 音乐 新课标 教学 转变 理解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各观需求,这是不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的,还有过于注重选拔和淘汰的不当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就要做好以下四个转变:

一、教学视角的转变

“学以致用”是对学习目的最直接的表达,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与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我在一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Flash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学生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就上的特别非常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比如哪种类型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场所,哪种类型的音乐是不适合的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角,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要做好一个科目的教学,单单从课内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多为教学寻找素材,从课内、课外同步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其他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课本附带的朗读磁带中就有音乐的成分在里面,学习历史需要利用到某些大气的音效,地理学习中某些国家的音乐,生物学习中虫鸣鸟叫的声音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这些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教学重心的转变

1、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2、强调学生的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比如:为了指导学生的创造探索精神,我给学生欣赏了谭盾的《水》、《破铜烂铁敲起来》等“另类音乐”,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看似不可能发出乐音的,不是常规乐器的东西居然也能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

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更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3、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陶冶这种情操。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事物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这就与我们以往的“成绩考核”有着重大的区别。新课标的评价是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对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经验的总结都是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总会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认识到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初中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快乐教学

众所周知,音乐课是实现美育教育的必修课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审美为中心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音乐创造力。这是对音乐教育的改革,也是对广大音乐教师的挑战。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需要思考符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方式,探索音乐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因此,构建适应新课改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广大教师所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前的准备及过程

1.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前的准备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填鸭子的教学方法不但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会降低其自身的音乐情操。在对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前需要准备以下内容:第一,内容丰富的音乐教学材料,优秀的音乐教材在讲解过程中会提升学习氛围,通过贴近生活的资料,还能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到音乐带来的乐趣。第二,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音乐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基本音乐能力,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音乐教学目标展开深入的剖析,以便于产生深刻的理解,对学生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2.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过程

创新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选择与生活十分贴近的材料,音乐教学切忌采用说教式的方法,这样既无趣、又缺乏新意,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有较好的吸收能力。而选择与生活贴近的教学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贯穿到整个音乐之中,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理解能力,还为教学增加了一定的艺术品位。第二个环节是适当的添设情景再现内容,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对一些抽象的音符、音标有所疑问,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应用学生喜爱的曲目和影视作品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第三个环节就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为社会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二、优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感受音乐,感受快乐

学生可以从音乐作品的音律和形式中感受到音乐独特的魅力,这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情操和思想品德。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根本,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魅力,在创设的有效教学情境中,向学生展示出来,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魅力,从而使学生乐于亲近音乐、热爱音乐,达到“以美激趣、以趣促学”的良性循环。目前,多媒体设备已经进入教学活动,这是集音、像、形、文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和促进教学成效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和优势。如在教学《茉莉芬芳》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原版《茉莉花》和新版《茉莉花》,让学生进行对比,并在音乐声中向学生展示茉莉花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茉莉花的小巧玲珑和素洁高雅,也在听歌中,感受到《茉莉花》在传唱中发生的变化,在音乐力度、音色的变换中,学生恍如身临其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学习态度积极,课堂教学成效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综合众多科目,找准相互关联,提高重视音乐程度

初中生的学业负担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把音乐的课堂教学当做短暂的休息场所,只要学会“唱唱歌而已”,始终抱着无所谓的思想和态度。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是净化心灵和思想的利器,音乐教学是应该值得学生重视的。“提倡学科综合”是新课改对音乐教学提出的创新理念之一,音乐不仅和语言、自然、社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舞蹈、影视、美术、戏剧等艺术学科也有共通之处。如初中语文教材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成了歌手王菲《但愿人长久》的歌词等等

四、目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应解决措施

1.目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由于音乐在初中教学里属于副门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开展音乐的最大目的。但目前教学方法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对培养学生没有明显的帮助。更有甚者私自占用音乐课时,使得学生的能力迟迟得不到锻炼。其次,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没有新颖的内容,就无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处于‘自导自演’的情况。

2.针对目前问题采取的措施

篇7

关键词:带动唱;教学方法;初中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3-0191-01

前言

我国传统的音乐课堂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唱歌,然后学生对教师进行模仿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形式,没有展现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网络媒体等在初中音乐课上的运用,教师运用“带动唱”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喜爱程度,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而逐渐转变为音乐学习的创编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素养。

1“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

1.1综合性原则

根据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实践证明,一首歌曲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演唱、伴奏、舞蹈和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都展现着音乐课的主要内容。同时音乐课程的内容当中也涉及了其他艺术学科,涵盖了艺术学科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方法综合性的体现。

1.2即兴性原则

即性原则主要指得是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学生在音乐课程中能够根据一首歌曲进行创造和改编,展现出了学生强大的音乐潜能。“带动唱”的教学方法提倡同学自主发挥音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去进行创作,学生在对音乐不断地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去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1.3参与性原则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倡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导演和演员,没有表演者和观众之分,在学会歌曲的演唱后,应该根据自已的理解对歌曲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使音乐更富有感染力。

1.4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是指学生在进行创作改编的过程中,倡导学生创作出有个性的音乐,不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创作出来有个性的作品。

2“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

2.1突破机械、枯燥的动作训练

“带动唱”教学方法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肢体动作的表达,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而不是进行音乐本身动作的表现。“带动唱”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享受音乐的快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内心对音乐的理解,自行的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代表着一种自由感。这种音乐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中的“教师讲同学听”的教学模式,也避免了枯燥的动作训练形式,倡导了学习音乐的自由性[1]。

2.2悉心引导,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势在必行的,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素质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有些学生刚开始对于“带动唱”这种教学模式还不能够完全适应,从而就会筛选一部分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带动唱”教学模式推广的必要条件。要想更好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就应该通过给学生看大量视频的方式来引起学生观看的兴趣,根据学生最喜爱的流行音乐的元素来对学生进行音乐上的熏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的尝试和挑战。在创编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现个性,形成百花齐放的音乐发展方向[2]。

2.3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我创造编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怪异的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去直接的批评学生,也不要给学生呈现出来一种不满意的现象,应该和学生同学进行深入的沟通,试着去了解学生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了,也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创编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感觉老师是真心的关心他。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当中,需要音乐教师具有高强的驾驭课程的能力,由于学生的思维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化,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多,所以教师应该必备高强的专业素养,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此来达到为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做到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为前提,应该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而少一些责备,尊重学生自由创作的能力。对于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应该具备发现闪光点的能力,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在思想意识里面形成喜欢创作的观念,并且以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为荣[3]。

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初中的音乐课程中实施“带动唱”的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趋势,音乐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最根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享受自己创编的快乐。通过“带动唱”在初中音乐课程上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邵沁.“带动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李安音.初中音乐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 贵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贵生课堂”,主要指的是“以生为贵、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关注生命的教学理念,除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之外,更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潜力。在课堂教学中,初中音乐教师应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最少的时间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对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音乐开展“贵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贵生课堂”的教育理念,但是往往停留在表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运用传统而简单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缺乏深度与广度,而且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较少,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音乐水平。

其次,部分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模式与观念与“贵生课堂”相脱节,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虽然认识到“贵生课堂”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按照个人意愿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上,一些教师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理念有机结合,部分教学资源被浪费。

再次,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设置恰当而科学的教学目标,在“贵生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学目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能够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而在音乐课堂上,不少教师只顾自己讲课,没有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教学规划也不够长远,这与“贵生课堂”的教学理念相悖。

二、初中音乐开展“贵生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开展“贵生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始终谨记和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个人情况出发。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气和喜爱程度,产生学习动力,以此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感受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与音乐作品融为一体,用内心去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例如,在进行《我的中国心》教学时,教师不能纯粹的给学生讲解张明敏演唱这首歌曲的背景,也不能把重点放在分析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是让学生根据《我的中国心》的创作背景,去触摸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归纳音乐的精髓和主题,触动他们对祖国产生浓浓的热爱之情。

2、教师优化教学语言

教师作为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的领路人与引导者,为突出“贵生课堂”,教师需要优化自身的教学语言,注重学生对自己言语的反应和态度。初中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主要包括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其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且教师的语言风格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优化教学语言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与体验。因此,在开展新课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做好形象生活动的语言导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充满期待。例如,在进行《小鸟,小鸟》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小鸟的一些动作引出具体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会更加积极主动,而且还能够对所学习的音乐作品印象更加深刻。

3、引导学生体验学习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而且表现内容也复杂纷繁。在初中音乐开展“贵生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始终坚持“以生为贵”的教育理念,要想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亲自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所蕴藏的深刻内涵。不过,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来说,需要自身具备较高的音乐水平,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使用精炼而优美的语言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准备传达给学生,促使他们与音乐产生情感交流。例如,《校园夕歌》、《毕业歌》都属于校园歌曲歌,但是所表达的情感却有分别,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校园夕歌》反映的是少年时代应珍惜光阴,树立理想,而《毕业歌》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珍惜时光,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4、课堂内外结合教学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教材内容始终有效,无法满足学生多个方面的学习需求,为保证“贵生课堂”教育理念的实施与落实,教师可以结合课外内容扩充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学习到的音乐知识更加全面和丰富。初中音乐教师运用课堂内外互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到音乐意境中,在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全身心的投入到理解音乐和欣赏音乐中。例如,在进行《我心永相依》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与罗丝告别的片段,让电影的人物感、故事感和画面感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到音乐学习状态,这种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快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与蕴含的情感,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5、激励学生主动创造

现阶段,不少学生从小就参加各种特长培训班,学习乐器、舞蹈和音乐等,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以个人思维意识越来越强,在这一学习阶段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较为丰富。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创造,为他们营造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促使学生在创造性的表演中发现缺点和不足,帮助他们在开发、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这不仅是对“贵生课堂”教育理念的真正实施,还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教可以鼓励学生改编音乐作品,在改编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入感受音乐作品,还能够体验到创造所带来的价值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分体现出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开展“贵生课堂”教学活动,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和贯彻实施,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出发,全面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保证“贵生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宗敬梅.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刍议[J]. 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03:174.

篇9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音乐 教学模式 创新

音乐是一种艺术,反映着现实的生活情感,同时还可以让音乐学子从中感知到新的东西,那是一种艺术的美。中华民族有传承文化的责任和美德,音乐学子也担负着这样的一个使命去传承音乐艺术文化。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落后,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得跟进,顺应新时代的要求,跟从新课标的脚步,让学生多元化发展,实现全面化提高的目标。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

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结果付诸于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结合,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

1.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1发散思维,焕发活力。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此类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1.2创新教法,大胆实践。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节奏的学习时,我没有拘谨于书本上原有的伴奏节奏,而是准备了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自由创作不同的节奏。我的要求是:一要符合歌曲情绪,二要与众不同,假如创作得好,全班同学都用他们创作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出了许多不同的富有特性的节奏。我协同他们把创作的节奏整理书写出来,写成打击乐器合奏谱,让他们用合奏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演唱伴奏。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学生都争相要求进行创作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1.3以流行音乐带动音乐欣赏,收获高效课堂。有同学认为现在人手一个移动播放器,要听音乐很方便,还能听自己喜欢的歌,在这句话当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高科技进入我们普通人家生活的时代,一个移动播放器确实解决了学生所说的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这种所谓的听音乐只是纯粹的娱乐消遣,很少有人会真的去欣赏音乐中的美,因此,音乐课的开设还是很有必要的,老师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是音乐课教学的核心,这令我反思了两点:其一,就是我们音乐课堂的教学过于随意,只是简单地走走流程;其二,音乐课的教学所选取的切入点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审美趣向。因此,我认为音乐课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创新,而以流行音乐带动音乐欣赏便是我得出的方法。

1.4.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力的提高包括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切莫以权威自居,应该是摒弃师道尊严。抱着一种教育相长的态度,认真和学生沟通,培养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使学生们的心理自由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无拘无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得到切实的体现。

在课堂上,老师们应该在释放学生的同时释放自己,和学生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欣赏。在语言使用上,应该多用一些能拉近双方之间距离的词句,如“大家的想象力真的很棒。超出了老师的预期”“让我们一起来吧”“请”,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他们就可以充分地在课堂上展现自我。[1]

1.5创设环境,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创新教育的实施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做条件,这其中的小环境的良好课堂氛围,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展示教材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音乐。在音乐的教学中,老师们要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要提供和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景。学生们跟着老师的创设环境去积极、轻松地探索、想象。这样的情景包括语境和画面。在语境中,老师们可以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风格和极富感情的语调来描绘音乐环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他们在这个创设环境中,自由想象,深入音乐情景。在画面表现中,可以通过借助一些动画、图片,来简单而形象地演示词曲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创新教学手段,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五彩缤纷的音乐画面加上悦耳的音乐,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情感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过去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学生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听不进去。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意境,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寻求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粉笔+黑板+挂图+录音机所达不到的效果,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力,对欣赏的民族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信

在以往的课堂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其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其二,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三,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老师印象中的“差生”产生不满,认为是老师偏心眼,不公正,丧失学习兴趣。其实对学生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一首歌、一张卷子不能评定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构建开放的音乐评价方法,积极探索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内容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器乐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班级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表明: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而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2]

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生还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在获得成功的奖励时,会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类体验能够鼓励被奖赏的学生继续努力,因此当学生在创作上出现一丝灵光火花的时候,作为老师要适时地去予以保护,对不同的学生取得不同的成绩时要给予不同的奖励,从而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他们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对音乐学习和创新的兴趣,也就勇于探索、敢去实践,其创新能力也就能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和提高。

三、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学在新课标改革之下的确需要进行创新的思考,传统单一的模式应该被多元化的模式所取代,并发挥它独特又多样的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们翱翔于美妙的音乐天空之中,而这一责任就在教师们的身上,要对音乐的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和多渠道的创新,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其音乐课堂的内涵,真正的为学生们建立起一个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新理念,引领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音乐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音乐 互动教学 审美情趣 欣赏意识

一、音乐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主体价值歪曲,学生参与度不高。经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主体价值歪曲现象普遍。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部分学校依然是以音乐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教案展开,不允许任何违背“备课本”教学计划情况出现。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夸大教师主观价值,教师神化、权威化现象严重,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如部分教师在音乐作品欣赏课的教学课堂上,谈及对该作品的理解,教师备课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和答案,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里,学生回答问题如果与教师“意见”吻合,就会得到表扬;相反,一旦学生观点与教师“意见”相左,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这种课堂教学的危害是极大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答案“标准化”、“唯一化”,遏制学生想象力和思考力发展,教学内容理解单一肤浅。

2.部分教师对音乐欣赏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中学教师过度追求升学率,在学生文化课成绩上关注较多,往往未能将音乐欣赏课放在相应位置,对音乐欣赏认识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欣赏,为了应对考试,压缩欣赏课课时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甚至直接取消音乐欣赏环节,未能发挥音乐课程学习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意识的作用。

二、互动合作教学,提升课堂实效

1.转变教学主体,加强师生互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未来的初中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能动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与过去音乐环境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扬民主,巧妙创设提问,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见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音乐做适当延伸,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和欣赏价值的流行歌曲,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如在教《青春舞曲》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分别对该乐曲故事背景、内容情节和欣赏做好基本了解,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选出部分小组代表按照课程设计对该乐曲进行分析,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学生代表在台上提问时,教师也参与回答,将台下学生的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最后对乐曲欣赏作出总结和升华,并对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肯定。师生之间通过互动,加深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显著。

2.有效互助合作,营造教学氛围。鉴于音乐本身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营造出“时时有音乐、处处有音乐”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协作欣赏音乐之美。例如,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小报、音乐明信片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初中生多处于13―15岁,这一年龄段学生群体活泼好动,记忆力与模仿力都极强,对音乐学习充满了热情;音乐教师作为活跃在教育事业第一线最重要的因子,音乐理论素养较高,新型的课堂教学应加强师生合作,取长补短,将学生的青春活力与教师的知识理论紧密联系起来,体现音乐教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学生应积极向音乐教师推荐教学素材,将生活中接触到的好音乐、好作品介绍给老师,丰富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突出音乐课程教学的时代特色;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课外音乐生活的引导,通过建设班级群的方式实现现代化管理,为师生互动合作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班级群和朋友圈中分享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3.重视欣赏环节,培养审美意识。音乐本身是一门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欣赏环节,通过倾听音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情绪,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仅仅停留在听音乐上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过多时间听音乐而耽误学习的做法偏离了音乐欣赏的本质,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甚至还可能影响学生其他学科学习。重视欣赏环节,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可通过观看音乐纪录片、专题片,写鉴赏小品文等方式将音乐欣赏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工作在教育事业一线的部分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纵观我国整体基础教育,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无法适应新课改下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模式单一、传统、封闭,存在明显问题。初中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模式上也亟待改革。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转变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教学、合作教学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沈雪.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