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方式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教育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教育方式

篇1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家庭德育

学校教学中,加强并完成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具体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并长期有效的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去。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

小学教育中,不管是什么内容的教学活动,“集体”在小学校园里是一个重要“角色”。根据教学要求,学校需要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就是校园里的“主体式“集体。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根据这一实际,老师要从小在学生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实现自我的完善自我的主要动力来源,它会在无形中是学生形成一种自我”鞭策“,围绕着集体荣誉感的形成而实现自我价值,努力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

学校要有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小范围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同一个目标一起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于其中

例如,在我的数学课的教学中,我不仅教数学,而且注意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小学生德育的教育。数学教学和品德教育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例如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这一教学点的安排,很多都介绍了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信息。中国古今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五年级上册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后,介绍了古人对这方面的研究。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又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勇于探索,在证实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数学教学中我很重视这些知识的讲解,因为通过了解这些历史资料,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领域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勇气、毅力和胆识,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道德实践活动,诸如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小手拉大手,爸妈开车不喝酒”、“童眼看春节”、“家乡小吃自己做”等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去观察、分辨、思考,让他们自觉主动地认同、接纳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社会生活,就会产生许多情感体验,这完全是一种自身的情感体验。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用自己的行为去解读社会道德及价值,就会确立真正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了一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情感的体验、实践的游历是小学生发展和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学校及教师应该采取寓教于乐、活动育人、陶冶情趣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效果更好。

四、注重家庭德育也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取得成绩的关键

因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小学生各种优秀品质的成功培养都是离不开家庭德育这个教育“场地”的,也可以说家庭德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得以成功实现的现实基础,家庭德育的重要地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因此,要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实现家庭学校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例如,学校方面,学校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适时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而有效的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学生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尽量做到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调动学生及家长的活动积极性。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等会议,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式”活动,拉近家校距离,密切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教育的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篇2

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教育的过程。首先,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教育,制定各种严格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坚持每堂课的师生问好仪式,可以培养尊师爱生的意识和师生间的亲切感。关心学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感情相融,尽量缩小心理上的距离,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严格队列训练,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在训练中,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大家是一个整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通过这一常规要求,我们不仅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既达到了体育教学目标,又使学生在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环境中掌握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2.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活动中。

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制订出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1)短跑教学。在起跑教学前着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实事求是,在规则上的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响后才能起跑,绝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因而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针对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告诉学生科学训练的方法,安排适宜的跑速、距离等;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或落在后面的学生,教师及时指导和启发学生发扬“拼搏精神”,以增强精神力量,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磨炼意志,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3)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长起跳的距离,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杆时从顶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有时还可为他们创造一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不拘泥于动作规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动,反复尝试。当学生成功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话语,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难的目标,让他们面对新的挑战。

3.结合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对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体育课程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体育课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热、风吹日晒,恰恰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验,能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借还器材,教育学生爱护场地器材和正确使用场地器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品德;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学,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4.结合课堂偶发事件、学生表现进行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中,学生活动空间大,对外界的干扰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偶发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学生与学生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协作、对抗较多,经常磕碰。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因势利导,态度鲜明而又迅速地进行处理。在教育学生时,以正面教育为主,语言要严肃诚恳,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体育课同别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难免存在畏难情绪,特别是在跳高等动作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为突出。他们既有身体素质和技术问题,又存在胆怯、怕苦、怕难等心理,所以教师应该把握时机,针对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当他们胆怯畏难时,要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当他们失败时,要及时帮助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篇3

教师 德育教育 实践 诚信 榜样 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62-02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1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2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3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1 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3.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3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4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德育教育 防止 作弊 措施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244-03

在高校教育当中,进行最终的期末考试不但是检查大学生一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同样也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个人道德方面做出检查。可是,就目前所得到的信息来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成果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担忧。大学生道德教育成果不强最明显的一点莫过于大学生在高校的考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作弊行为,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才能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成果?哪种有效的措施才能在高校的考试过程中有效的防止学生的作弊?单纯的道德教育对学生并不一定能够产生效果,学校也无从检查道德教育最后的成效;单纯的在高校考试过程中防止、惩罚学生的作弊行为,可能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叛情绪,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所以,可以将高校中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与高校中的考试教育相结合,将德育教育的内容与真实的考试过程联系起来,使得高校学子在每次的考试过程中都检查各自的德育教育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能有效的防止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就应该了解清楚因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从而导致的大学生在高校的考试过程中利用作弊手段来获得好分数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具体表现当中体现出来的原因;在了解了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如何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水平以保证大学生在考试中不再利用作弊来获得理想成绩的措施,然后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增强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防止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具有如何积极的作用。

1 大学生德育水平下降在考试作弊的表现

大学生德育水平下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表现。

第一,大学生在所需参加的考试过程中利用作弊违纪的手法来获得优秀的考试成绩。这是大学生德育下降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在现在的高校当中,作弊现象是络绎不绝,作弊手法是层出不穷,高校教师对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利用作弊手段获得优秀分数的行为已经是习以为常,对于在每次的考试之后都会抓住几个学生作弊这种现象更加是处之泰然。高校当中的考试违纪以及作弊的现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新鲜的事情,有的学校的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十分的严重。

对于高校中的学生考试作弊事件,高校领导以及教师也采取了许多方法来制止这种行为,比如对于在考试中作弊被抓到的学生采取全校点名批评、警告等处分。而我校则采取了作弊者被取消学位的处罚措施,然后实施该措施的成效实在让人欲哭无泪。在高校考试过程中教师能够抓到的作弊学生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作弊实在是一件省心省力的考试方法,学生考试作弊存在侥幸和冒险心理。虽然作弊者被抓到后要受到严厉的处分,但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作弊行为未必会被抓到,那么成绩就多了几分通过的把握。考试作弊手段花样百出,令教师防不胜防,最常见的,也是最原始的手段,就是将考试要点利用最小的字体打印在一张小字条上,考试的时候带进考场。还有一些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作弊手段如果学生不言明,教师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课桌上很简单的一个小物件原来可以用来作弊。

第二,考试过程中的作弊是传统的方法,现在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如果只是在考试过程中利用一些小聪明作弊还是不够的。一些学生直接是在考试前或者考试后利用各种手段以期提高自己在考试中的成绩。在考试之前,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的与教师套交情,以希望教师能够看在感情好的面子上提前告诉一些考试过程中会遇到的题目,或者换个名目以划取考试的范围或者直接是划取考试的重点知识点的方式来得知在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题目。而在考试之后,如果学生认为自己考试考的不理想,考试后的第一个选择是给教师打电话,希望教师在改试卷的过程中手下留情,如果这样还达不到学生的要求,学生就会想方设法的找教师索取分数,甚至不惜以金钱来换取考试的分数。这样的表现不可谓道德低下,在还没出社会的高校当中就已经学会了在社会生活中的金钱至上的概念,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不得不说是毫无帮助,甚至是会害了学生一辈子的认识理念。

第三,高校中考试之后都会有一个教师评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会要求学生对这一个学期当中辛苦教导学生的学科教师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个评分,这个评分可能只是学生随便的一个选择,但对于教师来说不但是一个学生的认可,而且对于教师在学校当中的前途发展也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如果在平常的学习当中对教师有何不满,或者对这一次的考试成绩不满意,更进一步或许是学生自己在考试的过程中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法作弊考试而使得考试成绩十分不理想的情况下,就会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埋没良心的给予教师一个不理想的分数,甚至完全不按照标准只是根据自己的情感来对教师评分,而且这种评分是在压低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对一个学期以来辛苦教育学生的教师是十分不公平的一件事情,对于教师将来教学的积极性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学生在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心理或多或少会受影响,对于学生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2 大学生德育水平下降致使考试作弊的原因

在了解了上述所说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水平低下在高校考试当中的表现之后,我们对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这种表现出现的原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一,高校当中永恒不变的考试制度方面的问题。之所以高校的考试会出现学生在考试前通过教师得到考试题目的信息,考试过程中以作弊的方式来得到优秀的成绩,考试之后以贿赂教师的方式也要得到优秀的考试成绩的最终原因,就是因为高校当中的考试,出试卷、改试卷、最后审查试卷的基本上都是任课教师一人,学生只要与任课教师的关系良好,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有一个好的印象,在考试前后对学生能够有一点特殊的关照,学生在高校的考试必然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除此之外,在高校当中进行的考试绝大多数都是采取笔试的方法来进行,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于在课堂上所得到的课堂笔记的无限重视,在考试之前将精力集中在课堂笔记的背诵之上,对于这门课程讲了什么,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其实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背诵下来,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也逼迫有些学生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去以作弊的方式来得到优异的成绩。

第二,高校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现在高校当中的学子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温室中的花朵,他们也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社会上风霜雨打的袭击。由于受到社会上风气的不良影响,学生的一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地位受到冲击,对于在高校的考试过程中利用作弊的手段来获得优秀分数这种不良行为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在以前单纯的校园环境之下,学校的考试作弊行为可以说是基本杜绝的,因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在考试中作弊这种行为都是深恶痛绝,如果哪位学生被发现了在考试过程中利用作弊的手段才获得了高分数,所有的学生都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让他在学校的生活中感到无处不尴尬。而在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现代高校环境下,对于在考试中作弊未被发现,而得到优秀分数的学生,令那些曾想作弊但最终未敢实施作弊行为的学生投以羡慕的目光,作弊者更是以手段的高超而自得,如此诱导了其他不良思想学生的冒险效仿。因此,学校在处理考试作弊问题时,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否则会在某个层面上促进考试作弊行为的再现,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第三,教师或者领导方面的问题。在现在的高校教育当中,有的教师年龄已经比较大,对于一些课本中知识点的讲解依然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利用老旧的教育方法来进行讲解,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更加无法将现在自诩为新新人类的高校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造成了高校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的出现率的增加。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对于课本中的内容几乎相当于不知,而为了在期末的考试中能够得到一些过得去的分数,学生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以作弊或者其他的违纪方法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还有的教师对于教师岗位的认同感不强,在进行教师的教育工作过程中责任感不强,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学效果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就以划取考试重点范围的方法来赢取学生的好感也获得优异的教学成果;也有教师在考试监考的过程中对于认识的学生采取纵容的态度,放纵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小动作,使得其他的学生对这种行为不满,间接促使了学生在下次的考试中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得到优秀的考试成绩。除了教师方面,院系领导对本职工作的不认真执行,对于在考试过程中有不良动作的学生因为一些原因,比如教师说情等,而对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没有给出应该的惩罚,这在无形当中助长了学生考试作弊的气焰,使得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在这不公正的环境中也不得不下降。

3 抑制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措施以及德育教育在此方面的作用

增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从大学生考试作弊方面来改进能够切实的了解到大学生德育教育成果,明显的感受到大学生德育品质的增强。

第一,考风考纪方面的建设。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灌输有关考试舞弊可耻方面的内容,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在考试中作弊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真正进行考试的过程中会从心底厌恶自己有考试作弊的行为,有效的杜绝了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从侧面上也说明学生的品德有所提高,对于是非的了解更加的清晰,逐渐的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不止是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灌输有关舞弊可耻、诚信考试光荣这方面的知识,更应该在考试之前对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进行加强。比如在进行大型考试之前,学校有关部门应该营造出一种紧张的考试氛围,在大学的各个角落都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诚信考试的相关内容,加强教师平常对学生灌输的有关看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最深层次的认识清楚考试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纪律以及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有违纪行为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完全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的思想。提高学生关于考试道德方面的认识,对于进一步抑制学生的作弊行为是十分有效的。

第二,考试机制部分的改革。在之前的论述中已经说明,要从根本上制止学生在考试中违纪的行为,就应该使学生难以找到考试作弊的机会。一方面,应该将学校考试过程中使用到的试卷的出题人与平常教导学生的教师是不同的人,并且对于出试卷的教师信息进行保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杜绝大部分学生在考前想要获得考试题目信息的心思。同时,在考试之后,进行批改试卷的教师信息也要进行保密,让学生不能够知道批改试卷教师的信息,也就不能够找寻改卷教师以得到优秀的考试成绩的心思,进一步的抑制了学生采取不良手段获取优异考试成绩的心理。另一方面,对于考试所使用的题目应该最大限度的灵活出题,不能只是机械的按照课本上的公式就能够得到答案,这样会激发学生在下次考试中准备小抄,在考试中以作弊的手法来获取优异成绩的心理。只要学生考试过程不能够利用小抄来得到考试题目的答案,而只能依托平时上课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来解答题目,对于完全杜绝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是十分理想的对策。

第三,教师道德方面的建设。教师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与学生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教师道德方面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道德水平高低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教师对于学生在平常的考试过程中使用违纪的手段来获得优秀的成绩这一事件的态度不明确,会导致学生产生很多想法,甚至会认为考试作弊是老师默许的,而且还是获得优秀成绩的一个捷径。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学生也会跟从教师的角度从而难以分辨事情的是非,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在考试过程中作弊,如果教师对待作弊的学生态度不明确,没有给予严厉的处罚。这就是在给学生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作弊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只是达到自己目的的一个手段。甚至有些道德品质不高的教师,会认为作弊是一个好的方法,能够帮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优异的成绩,在这种思维下去纵容甚至怂恿学生作弊,这对于学生将来的身心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一件事情。换个角度,如果教师是一味品格十分高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对于现实中的是是非非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事标准,对待错误的事情严厉的批评,对待正确的事情予以鼓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也会养成明辨是非的习惯,更不必说对待考试作弊这种在平常人看来绝对是大错特错的事情。在具有高尚品德教师的认识中,考试作弊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格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代表着这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正在歧路上行进,在这个时候,品德高尚的教师就会给予学生正确的反应,告诉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是不能容许的。这样的正确态度才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导,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也就是说,德育教育的水平提高,对于抑制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作弊行为的发生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第四,对于考试过程严肃管理,对于已经发生的考试作弊的学生要给予严肃的处理。对于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应该从纪律处分以及道德教育这两方面来着手,给予违纪学生纪律处分并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应该予以禁止的,在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了行为的不对之后,则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毕竟,完全严厉的处罚并不能带来学生的心服口服,甚至在一定状态下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方面的不满,将学校给予他的处罚认为是学校对于他的不公正待遇。所以,对考试违纪的学生在给予严厉的纪律处分之后则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意识到怎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考试过程中的严肃管理,对考试违纪行为的严厉处分也是给予学生一个信息,这种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的行为是错误的,从而在道德方面告诉了学生行为的错误性,有效的抑制了学生在将来的考试中再次以违纪手法来获得优秀成绩这种现象的发生。

高校中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水平对于有效的抑制大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学生德育教育水平低下,难以分辨怎样的事实才是正确的,如何的行为才是错误的,具有如此混乱思维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某一时的冲动而做出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以考试作弊的手段来获取优异的成绩,甚至在考试作弊之后还沾沾自喜,完全不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行为,这对于学生将来的身心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德育教育拥有一定的教育水平,这样的学生在平常的考试中即使没有十足的把握获取优异的成绩,即使成绩不良会有不好的后果,但是在自身原则,自身德育教育素质的监督下,会按捺住自己的欲望,了解自己真正应该珍惜的是什么。这样的学生在高校的考试中是不可能出现考试作弊的行为。

4 结语

总之,高校中大学生德育教育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在高校考试中作弊行为出现的频率是呈正比的。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素质高,学生在高校考试中出现作弊行为来获取良好成绩的概率就无限的降低,反之,当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学生在高校考试中用不良的手段来获取优异的考试成绩的概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所以,对于高校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应该在采取有关措施的过程中,同时的兼顾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根本上抑制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行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胡胜良.如何规避大学生考试作弊[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 董敏,于秋波.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

[3] 蔡春,扈中平.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论道德失范时期的道德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

[4] 欧国凡,陈靖.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防止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 何玉辉,刘舜尧,王艾伦,等.论考试作弊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2).

[6] 赵洁.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7] 陶书中.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理性审视[C]//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06.

[8]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摘要)[J].道德与文明,2005(1).

[9] 沈小碚,王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考试作弊原因分析[N].光明日报,2005.

[10]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胡乐乐.本报记者.高靓.英国提出:建设世界最好学校教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9.

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有效性

近年来,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国家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中等职业教育的环境日趋多样和复杂,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境遇和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将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向全面健康地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鉴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般都升高中、考大学进而从事高端科学技术的工作,而上中专的则一般是从中考中淘汰下来的成绩差品行不良的学生。基于此种实际情况,中等职业学校想要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所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1.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动力,旷课现象频现。课堂上经常是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下边学生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的比比皆是,旷课更是司空见惯。由于中专学校的学生一般是中考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甚至,有部分学生对于数理化基本是一窍不通。另外,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加之学校将分数放在第一位,成绩好就什么都好,成绩差就什么都差,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早已失去信心,普遍具有厌学情绪。

2.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力,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很多的中专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并且大部分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多则也是两个孩子。由于家庭孩子较少。,所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溺爱,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现在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孩子由老人看管,由于老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种种状况导致学生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得大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法制观念。

3.学生对老师持怀疑态度,外表自负,内心脆弱,遇事不能理性分析,以自我为中心。大部分的中专生是来自农村的差等生,在初中时期老师经常性的批评导致他们内心极度的不自信,因此对老师具有很强的不信任情绪,遇到问题不喜欢找老师解决。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以我为主,凡事只考虑自己,永远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遇到挫折时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解决,容易自暴自弃、意志消沉。

4.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中专学校的很多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经常外出去网吧,结识社会上一些不良的误以为游民,抽烟喝酒、聚众斗殴,在学校穿一些奇装异服,还一次为傲,我行我素。部分学生缺乏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现状

目前,很多的中专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高涨,特别是思想政治课,W习态度不端正,注意力不集中,逃课现象频频发生。另外,许多中专学校没有真正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未能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重要的系统工程,也没有科学系统的规划与安排。还有一些学校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教育模式,不具有针对性,因而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加之目前德育教育管理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功能的整体发挥。

德育教育在管理方面也有失规范,由于目前网络的广泛应用,也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了很大的挑战,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学生自身自制力不足的问题,都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出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解决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最佳办法。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案

1.树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观念。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转变德育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具有时代特点的德育教育观念,为解决其他德育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首先要有科学的德育定位观,简言之,即各种教育都承担着一定的德育功能,因此,都要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要位置。其次要有树立全面的德育功能观,从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以适应经济发展,促进整个社会道德进步。最后,树立实施中的导育观,即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位置,德育工作者以及学生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便于有效地完成德育教育工作。

2.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目标。首先,目标的构建要有全面性,全面的德育教育目标应该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其次,目标的规划要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德育教育总目标;第二层次包括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纪教育目标和道德教育目标等;第三层次则属于第二层次的具体化,譬如思想教育以人生观教育为目标,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目标,法纪教育以纪律教育为目标等等。最后,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一致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首先引导每一位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市民,在此基础上,再达到将学生们培养成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最高目标。

3.根据时代要求设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新内容、新方法。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其内容、方法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及时创新。要始终坚持学生本位,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还要突出反映当下社会生活实际,坚持不断更新德育教育内容以及方法,培养出高道德、高素质、高水平的下一代。

篇6

一、德育概述

德育是一种针对性强、计划详尽的能够让受教育者在无形中接收教育者想要传达的思想以及社会生存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活动。德育的开展要求教育者能够遵循社会发展原则,将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受教育者个人品质进行充分的结合。

二、小学德育教学开展现状

1.学校对德育开展的重视度不够。长期以来,学校对文化课的重视要远远超过对德育课的重视,将文化课的成绩作为评价一名学生的硬性指标。德育的内容只占据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一部分。尽管一些学校开展了德育,但是在实践上还存在观念的落后,对德育课程的进行缺乏创意,导致德育活动开展浮于表面形式。

2.德育教学方式陈旧。小学阶段各个年纪使用的德育方式、教学内容等是一致的,采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和德育有关的故事,学生被动听教师讲解的故事,没有调动学生主观意识对故事展开讨论。最终,学生也只是了解了几个德育的故事,无法达到小学阶段德育的真正目的。

3.德育目标不切实际。一些小学德育目标设定的较高、较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导致最终德育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三、完善小学德育教学的策略

1.积极转换小学德育观念。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出现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改善原有枯燥的教学。为此,小学阶段德育教师需要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德育开展的重要性,创新教育理念。同时,在素质教育倡导的今天,小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德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将德育内容恰当地融入到教学体系中。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德育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小学德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对德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为此,小学教育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德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德育教学可以生活为基本切入点,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德育内容进行结合,将抽象化的德育知识变得生动化、具体化。在以“秋天的收获”为内容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秋天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交流在秋天的收获。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从网络上获得的教学资源向学生进行展示,并根据教学的资源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

3.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学活动。在小学阶段,学校每周都会组织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为此,小学德育教学可以充分应用这些活动条件,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将课堂所学的德育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课外实践中。对于学生之间成绩较大引发的学习心态问题,教师可以开展“一帮一”的活动,组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结对学习,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习差的学习进行学习,让学习差的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生之间的友爱。在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在学生之间培养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尊重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德育教学目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差,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德育观念,对社会上事物的认知也处于一种模糊的发展阶段。为此,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展德育,重点在于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开展德育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德育方法,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学习思考。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感恩教育;实践作业;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42-01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只要我们敏锐捕捉、深入挖掘,就一定能够觅得丰富、精彩的感恩教育的内容,为有效渗透感恩教育提供素材。

1、自然馈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编者安排了《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石》这几篇文章,风起石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峡谷,大自然像一位强大的魔术师,在我们的面前呈现出精彩绝伦、神奇瑰丽的美好画面。在享受这篇篇美景的同时,我们也要心怀敬畏与感恩,以自己积极的学习态度、谦逊的人文品德,和大自然一起健康成长,共享和谐。教学《观潮》时,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师:同学们,现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1: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两丈多高”,该有多高啊,恐怕比我们的教学楼还要高,这是多么壮观的画面啊!

生2: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震耳欲聋的声音,这浩浩荡荡的气势,让我特别想去见识一下钱塘江大潮,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生3:这篇文章中我喜欢的句子很多很多,几乎每个句子都让我甘之如怡、爱不释手,我想大自然给了我们如此丰厚的馈赠,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满怀感恩之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践踏草坪,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吐痰,等等,让大自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永远美丽、万古常青。

……

另外,感恩自然的材料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屡见不鲜、俯拾皆是,像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就编有《第一朵杏花》《走,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天鹅的故事》等文章,只要我们心怀感恩,善于发现,眼前就一定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2、祖国历史。悠悠数千年,祖国的历史既有唐宋华章的精彩,又有屡遭侵略的耻辱,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渗透。教学中适时地把握这些素材,不仅有益于升华小学生感恩教育,而且对塑造他们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大有裨益。

3、父母亲情。千百年来,歌颂父母之爱、美好亲情的文章数不胜数,引导学生积累、品读这些文本,是积极渗透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与载体。时常沐浴在爱的长河里,知恩图报会像一粒粒春天的种子,在成长的岁月中破土、发芽,并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1、课堂活动。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以下几项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首先,诵读体验。这篇文章有很多雷棣的语言描写,组织学生诵读这些语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让他们了解现在社会的和平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我们要像雷棣一样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长大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课堂辩论。就“雷棣应不应该接受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的邀请”这一话题展开辩论,不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需要学好本领,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昂首阔步走进大学;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只有尽快地到大学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尽快地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观点各异,本质却是一样的,它们都有着浓浓的感恩心理,而这正是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

再次,随堂练笔。就“爸爸,我想对你说”这一话题,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雷棣的口吻开展随堂练笔活动,一方面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感恩教育,润物无声。

2、实践作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六”安排了“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的写作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作业,而不必急于开始写作,如“回家后要认真端详妈妈,或者爸爸的脸、手、脊背,或者腰、脚5分钟,然后用笔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吃完饭后帮助妈妈刷洗碗筷,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倾听妈妈会絮叨些什么”“尝试着送给爸爸一份礼物,可以是一首歌、一个拥抱、一幅画,或者是写给爸爸的一封信,给爸爸端一盆洗脚水,或者在爸爸洗澡的时候给他搓一次澡,通过爸爸的表情变化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这次实践性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写作时不但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而且情真意切,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受此启发,我们可以结合植树节、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中西方节日,联动学校各德育教育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升华感恩教育效果。

3、结合网络。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安排了“我最敬佩的人”口语交际活动,为了激发孩子们的交际灵感,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精彩的感恩教育视频,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在教室掀起一阵感恩的热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们的感恩行动、演讲情况,还有他们的相关习作上传到网络,供网友评论点赞,最大限度地升华感恩教育活动效果。

篇8

【摘要】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新时期,结合新的历史形势,联系个人实际教学经验及国家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要求,笔者对高职院校课堂德育教学新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探析与阐述,希望对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发展提供出有价值的参考素材。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课堂德育教学方法

Analy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age

ZHAOJinling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in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In light of the new historical situation, contacts individual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our country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moral education, the author briefly analyzes and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a series of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n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the new a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edu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随着我国“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发展目标的确定,中国早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创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实现国家的宏伟发展目标,我们就必须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建设。不容置疑,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推动国家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同时高职人才的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作用,探索出更好的、更符合高职院校学生需求的德育教学方法,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创新型国家的良好建设者和优秀职业人,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高职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德育教育内容,还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注重德育教育方法的改进,只有好的德育教育方法才会将好的德育教育内容展现出来,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目标。本文,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课堂德育教学方法的运用阐述些探析观点。 

高职院校的课堂德育教学又可分为课堂理论德育教学和课堂实践德育教学。

1.高职院校课堂理论德育教学方法

1.1案例教学法

高职院校学生的成才目标是未来社会的优秀职业者,因此在理论讲授上我们要打破以前传统的“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教育思想。在德育内容上要较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在课堂理论讲授过程中,要少些枯燥的纯理论,多增加些趣味性强、贴近职业学生生活的德育案例的讲解。因此,案例教学法应是高职院校课堂理论德育教学中重要而又频用的主体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普遍应用,如今我们案例的呈现方式也不应仅仅限于口述,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案例,如案例的呈现可以是辅以图片的介绍、可以是音频的播放、更可以是视频的展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生动的事件、丰富的信息量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排斥感”。

1.2课堂设问法

德育教育的课堂上,教师是主导、是引领者,学生是主体,高职院校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认知、克服、矫正、培养的过程。如何发现学生的不正确认知倾向,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克服、矫正他们的错误认知和道德倾向,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课堂的设问对于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意识动态是最好的方法。设问评价法就是通过课堂设问,同学对问题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点评来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德育教育的。学生回答问题的道德取向正确,教师应给与肯定和鼓励;反之,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道德取向、价值观念中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修正,这种及时的纠正由于是在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时给出的,因此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本人,而且还对整个课堂的全体学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德育课堂中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1.3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景,事先设计一种假设的“实际情况”的情景,由学生扮演、模拟情景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理解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将真实生活体验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感受一系列真实事件和问题。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动态学习中体会、感悟、验证自己,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的同时,还可以快速培养学生的创造甚至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

1.4导读原著法

篇9

【关键词】社会化;心理机制;社会角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13-01

一、社会化及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一)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1.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l-7)

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会心理学基础理论,这一理论源于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学习理论――即学习,本质上说是受到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无强化、惩罚的影响,而改变了行为的发生概率。而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不仅加诸于个体本身的刺激物可以让其获得或失去某种行为,观察别的个体的社会化学习过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2.社会比较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1954年提出的一种关于自我评价及亲和行为的理论。他认为个体都具有一种评价自己的驱动力,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便会以他人作为比较的来源与尺度,通过对比来评价自己的态度、能力和反应的适宜性。

对于社会心心理学来说,从心理机制来探讨社会化,通过社会角色引导、社会比较、社会学习和亚社会认同四个侧面,从而有力揭示社会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机制。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了解学生社会化过程发生的心理机制,对于了解和认识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改善中学德育教育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学教育中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

(一)对自己学生角色认识和把握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年龄,还不能进行合理准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取舍,对很多东西认识和把握都存在偏差,特别是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学生角色把握不明确,不务正业,不能完成学校和老师规定的任务,荒废学业。

(二)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相互比较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学生群里中,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和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将自身与他人的状态进行比较以获得明确的自我评价。有的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认识,缺乏良好的自我肯定感或者过于肯定自己等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从观察学习中获得的经验

在当代,学生的很多行为和方式并不仅仅只是来自系统的学校课堂知识的教育,而且也来自他们自身对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经验,形成自己一定的价值观。

(四)学校这个亚社会在与大社会接口时出现的不一致

同辈的学生群体构成一个亚社会,如果亚社会的要求和现实大社会出现冲突,而青少年又处于自我价值系统的形成阶段,身心发育不平衡,通常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压力,所以这个阶段就更容易出现内心的重重矛盾和压力。

三、对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一)从学校来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大环境

所以从学校来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校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学校要从各个层面完善和改进,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完善学校的公共设施和设备,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条例等,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二)从教师来讲,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正确引导

1.从社会角色引导帮助中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在学校教育过程别是德育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给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并且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他们的学生角色,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并且在以后的阶段和社会化过程中,面对各种社会角色,都要积极应对和承担。

2.注重发挥同辈集体的积极作用,帮助培养良好的自我肯定感。一般来说,只有得到社会群体的承认和接纳,个体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并由此获得自信和安全感。在班上多开展积极有益的交流活动,充分认识自己,同时鼓励大家要合理选择比自己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从而激发大家的自我努力意识,并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3.引导学生在观察学习时要进行正确理性的人物模仿和崇拜。明确学生追求榜样的动机,引导学生发现他们所崇拜的偶像身上的闪光点以及优秀精神品质,而不是盲目追星,获得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可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篇10

关键词:教育研究意识 创新意识 教育研究成果呈现方式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内容或教学媒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师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学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已经是教师新的职业存在的基本表现形态。怎样的教师才属于研究型的教师?中小学数学老师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如何努力使得自己加入研究型教师的行列?本人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平时教学实践过程中树立教育研究意识

1.在数学教育发展趋势中树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研究必须体现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数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理念为背景,为我们提供教学研究的背景和方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研究的问题有意义,所持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与时俱进。在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不同。如20世纪60年代的“新数运动”,70年代的“回到基础”,“80年代、90年代的“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世纪之交的“建构主义”。而对于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我们都要扬长避短。如“新数运动”由于片面强调抽象分析合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违背了基本的认识规律。而建构主义的产生正是对传统教学理论自觉反思,对学习活动本质重新认识的结果。这就是历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教诲:反思、批判和扬弃。如教学目的,先强调知识,以后提出了能力的概念,知识与能力并重;进而提出情感与价值观,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位一体。可见,我们对知识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对能力和情感的认识变化更大。[1]

2.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以新观念为主帅,新能力为先锋,新方法为利器。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教学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应在新观念指导下注入新内涵。我们现有的应试教育往往就在于重视结果,特别是考试结果。但事实上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当年上学时学的很多知识可能会忘记,其中包括那些在考试时得过100分的知识。然而,人们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品质,会在他们一生中起作用,跟人相伴终身。良好的素质需要通过内化、通过科学的教育过程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如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上课复习作业预习再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实施在个性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还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念,特别是数学中碰到一题多解的题目时,教师更不要轻易下结论,而应鼓励同学之间交头接耳,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看谁能想出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改进评价,在目前这种统考模式下,有多少宝贵的创新思维被无情的朱笔挞伐,多少英才被死气沉沉的分数线虐杀。 总之,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具备了创新教育精神,才能加强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人。[2]

3.树立从自身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素材的意识

教学研究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从教学活动中来,从我们的切身体验中来。如一道题,用一种思路往往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多种解法。尤其是非常规的解法以及解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作为解题策略来记载,而且也是研究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案例;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教学灵感,学生的一些思想火花,这些内容的记载会是我们研究的财富;教研组活动中,群众的思想结晶;在批改作业时,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错误,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来源之一,也是教学研究动因之一;在阅读中,出现的思维的碰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会不期而至。关键是要求我们要善于捕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树立积累素材的习惯:我们可以写教学札记,记下每天的所思,所闻,所做;写课后反思,对一些重要课时作出评价;写作业批改记录,记下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出来的精彩和不足等等。通过平时的积累,有了想法,有了问题,素材和基本观念,我们就可以确立课题,就可以调查,实验和研究,就可以借鉴,讨论和思考,进而构思谋篇,形成成果。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方法。[3]

二、学习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

1.科学合理的选择所要研究的课题。选题应做到以下几点:(1)选题范围不要太大,这样会使人无从下手。有些教师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呈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2)选题核心概念不要太多,这样会主攻目标不明。选题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3)选题要把握“真”与“实”,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选题要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最令你头痛的问题,找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真伪,透过问题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4]

2.根据课题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一般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来决定怎样选择研究方法。(2)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研究方法。(3)教师还要根据研究的环境特点来决定怎样运用研究方法。[5]

3.选择恰当的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活动照片、学生作品、视频等,都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育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研究活动结果的体现方式。一般说来,便于操作、与工作实践相辅相成、“工研”矛盾不突出的成果表达形式,才是适于教师的。[6]

参考文献:

[1] 单琳琳.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7) .

[2]陈国达.怎样进行科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 杨丽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曾军.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2000(3) .

[4] 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