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流程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习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学习流程

篇1

一、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内容不具有严谨的结构特点。因此,要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及意义的建构,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恰当地把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解邮件合并时,教师引出这样的情境:每学期结束学校都会发成绩单,实际上学生的成绩都在Excel表中,抄写到成绩单中费时费力,如果能在Word中设计一张空白页作为成绩单,并调用Excel中的成绩表,最后再自动生成成绩单,就是非常便捷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研究。

2.运用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如,在讲解“复制和粘贴”时,教师先提出问题,亲爱的同学们,谁能一分钟打2000个字呢,有的很吃惊,有的摇头,有的凝神思考。然后教师提示说,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听了更是奇怪了,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讲解上。

3.借助直观方法。一般来讲,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大都很好奇,所以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时,学生熟悉了计算机的各部件名称后,教师可以用神秘语气问学生,想不想进去看看。这时,教师便可以打开机箱,引领学生们看一下计算机的“心脏”—CPU,“存储仓库”—硬盘,以及显卡、内存、声卡等并说明它们的功能,同时可以让学生“摸一摸”、“拿一拿”,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感性认识,消除学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同时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

4.构造认知冲突。当信息技术问题或现象超出学生当前知识结构范围时,就会引起学生困惑,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冲动。如在讲解“图片的环绕方式”之前,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演示,图片插入到文本内部之后无法拖动到指定位置。而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构造了认知冲突,好奇心促使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发现、确定并分析问题

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在认知发展及社会性发展上都有较大提高。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即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智慧的特征为:儿童的思维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能将内容与形式加以区分。他们的思维已接近成年人,能运用形式的逻辑推理方式去思考,并能系统地对问题提出假设,然后论证假设。这都标志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熟,并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这一流程主要指学生分析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中的外部信息与学生自身的经验相对照,对问题情境进行初步判断,确定该问题情境要解决什么,会涉及到哪些相关知识。理解问题的基本条件,将现实问题转化为信息技术问题,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应更多地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生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学生将利用自己获得的信息,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分组或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分组,探究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同时实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利用已获得的条件和相关的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并解决,最终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合理分组。分组应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实际中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男女应混排,信息技术水平不同的学生也应混排,其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能够提高自身水平。5-6人一组,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确定每组人数。各组可以选出组长,组长主要负责组员的分工、讨论,保证学习活动正常进行。

2.制定问题解决策略并进行尝试。在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及对学生分组之后,就应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和策略。这一步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成败。首先应当明确各组成员的任务,最后在问题解决完成后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作分析。

探究学习离不开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就会有学生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学生与计算机间的各种互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并分析以解决问题,教师发挥引导、帮助和个别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四、交流、讨论阶段

这是在问题解决过程的最后,各小组间交流最后问题解决的结果,讨论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由教师作总结。这一阶段学生积极参与,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和升华的认识。

五、评价和反思

篇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标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学好语文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农村“留守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学好语文可以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厌学情绪,以实现对他们的良好教育。因此,对于农村普通中学而言,要抓好留守中学生的教育,可以从消除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障碍开始。

一、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1、亲情的长期缺失,造成学生性格的扭曲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2、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侵害学生健康的心灵

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分配不公、工作日益难找等原因,许多家长与学生都认为书念得再多、再好,没有靠山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学学生意经,加之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等直接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学习也就信心不足了,逐渐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强、好奇好胜心强,易冲动,易受同龄人的影响,而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真空”,给社会不良风气侵入有了可乘之机,拉帮结伙、纪律涣散、上网、吸烟酗酒等恶习侵蚀着他们幼小的心灵。

二、转化策略探究:

1、培养自信心,走出心灵阴影

首先,帮助留守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让理想化作他们的学习动力,时时鼓励他们,督促他们,使其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另外,经常表扬和鼓励他们,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缺乏兴趣,是导致其形成学习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激发留守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好知”、“乐知”,是其学习障碍转化的关键。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一方面也要注意运用适宜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如听录音、放录像等营造气氛,这样可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来加强体验和理解,深化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认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也为学生朗读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或适时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逸事趣闻、笑话幽默等,扩大课堂的容量,也有利于创造一种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环境氛围。

篇3

美术是艺术领域的重要构成,培养中学生美术知识对艺术思维培养有着多方面作用。随着新课标要求全面培养初中生文化素质,教师要重视课堂情境创设与发展,向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课堂学习环境。“情境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将其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是时展之趋势,体现了初中教学创新的发展思路。结合情境教学法内涵,本文从“个性化、创新化、项目化”等方面,介绍了美术课堂情境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堂情境教学方法基于新课标改革指导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趋势,按照学生实际发展要求进行教学改革,体现了当代教学模式的先进改革趋势。情境教学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思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调整,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内在潜能,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潜能。

1情境教学法内涵

随着中学教育新课标不断调整,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成为现代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基于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重新定位美术课堂教学,利用更加先进的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避免课堂环境影响到授课质量水平。“情境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调整授课方案,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从教材结构、内容布局、教学流程等方面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更多符合美术课堂学习的思路。另一方面,美术教育改革趋势下,情境教学课堂更加多样化,可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实现课堂学习目标。未来,我国中学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按照先进教学理念建立课堂关系,才能进一步实现教学流程的优化改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环境,引导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炼出更多新颖的知识学习要素,这些都是带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方式。

2美术课堂“个性化”教学方案

结合美术教学内涵,教师要重视美术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美术教学需求的科学性方案。美术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这也是初中教育办学的最终目标。为了培养全面性美术人才,美术教学中需融入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提升美术课程学习水平。“个性化”是当代初中教育的新概念,美术教学工作更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个性化教育发展内涵。教师要懂得为学生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积极灌输美术教学理念,把握初中学生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改革目标。其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思考,也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与发展中,体现出美术教学个性化改革的实际意义。基于个性化改革理念下,本文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科学路径,为培养初中生人才奠定了基础。“个性化”是基于人为主体的思想意识,一切社会改造活动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从教育事业发展来看,个性化是立足于人本思想的特性,以学生为根本,采取一系列有关的教学改革措施。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改革阶段,要从学生实际需求情况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美术教学改革方案,才能体现出初中教育的先进性。

3美术课堂“创新化”教学

“创新”是当代教育的新思维,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倡导新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全新的课堂学习环境中,这些都标志着时代教育的新方向。中学美术是学生接触艺术的初始阶段,在艺术引导下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稳定的学习关系,及时解决传统教育流程存在的不足,带领学生更加全面地认知美术知识。“创新化”教学体制中,美术课堂要重视各类要素的综合调整,教师、学生、环境、教材等,均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创新理念下要考虑中学美术的整体思维,把艺术学习理念充分体现出来,解决原有授课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教师要结合新课标提出创新理念,帮助学生感受下创新教学思维,对美术课堂形成更加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提高课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要发挥其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美术知识学习内涵,融入到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

4美术课堂“项目化”教学

初中教育在社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美术是一门实用性学科,重视美术教学是初中学校教学发展的一部分。教师是课堂授课的引导者,教师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项目化教学流程,从多个角度实施教学方案,及时带领学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基于早期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要以兴趣教学为中心。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师需积极引入新方法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推动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实现优化改革。项目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先进方式之一,利用项目模式带领学生参与美术知识学习,体现了学生在项目执行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在美术课程中的引导价值。以项目教学法为中心,分析初中学校美术教学改革方式,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美术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转变教学思维可实现教学方式创新改革,为学生创设更为精彩的学习课堂。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体现了美术教学改革方向,也是实现学生艺术知识水平提升的保障,成为当代初中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5结论

总之,培养中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对提高其艺术涵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基于新教学模式引导下,教师要懂得构建更为优越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艺术学习目标及个人知识增长。情境教学是当代教育的新方向,为学生构建情境可激发其参与美术的积极性,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要懂得灵活调整课堂模式,带领学生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壮壮.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浅谈[J].新课程(中学),2015,(1).

[2]曾艺玲.试论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J].求知导刊,2015,(7).

[3]徐雪莉.基于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示范的探究[J].艺术科技,2015,(5).

[4]吴连江.关于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

篇4

过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65-01

七年级新生面临角色改变、人际关系重建、学习难度加大等问题,会在心理上出现不适应的现象。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出现问题的原因入手,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渡过心理适应期。

一、开展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

主题班会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七年级新生出现的自卑、焦虑、胆怯等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地进行诊断并治愈。开展主题班会时,教师首先要考虑七年级新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班会主题,如“走进中学校园”“我的学习我做主”“相亲相爱一家人”等。其次,采取多样化的班会形式,如演讲讨论、观看视频、游戏竞赛等,结合班会主题,设计班会流程,包括班会活动环节和流程的安排。最后,教师要对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进行点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如何、学生存在的疑惑等,通过点评达到启迪学生心灵的目的。

例如,针对七年级新生适应新环境较为困难、角色转变意识较弱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召开“走进中学校园”主题班会,让学生观看影片《走进中学校园》,感受初中生角色的转变,看完影片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进入初中后就要住校了,还要做一些我们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如洗衣服,安排生活费的花销。”有的学生说:“学习科目由3科变成了十几科,完全吃不消。”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对进入初中后的变化感受都很深刻,这些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的,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从上初中第一天起,就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中学生了,要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学生能够意识到角色转变的重要性,逐渐从小学生的角色中走出来,进入中学生的角色,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初一新生渡过心理适应期。

二、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凝聚力

进入初中以后,有的学生对同伴存在戒备的态度,这对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十分不利。通过开展课外集体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交往平台,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了解,更好地让学生融入班集体,尽快渡过心理适应期。首先,教师要选择一些团体活动性较强的课外活动,如才艺表演、游戏竞赛、科学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参加团队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其次,以体现互帮互助、团结合作为目的,优化活动流程,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布置活动场景,给学生构建一个安全温馨与和谐的活动环境,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围绕七年级新生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圈这一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开火车”活动,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组4个人,每个小组站成一个纵队,并用呼啦圈将学生连成一排成为一列“火车”,同时让学生按逆时针跑,追赶前面的一组学生,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协作,追赶前面一列“火车”。此次活动把学生感兴趣的呼啦圈运动和跑步项目相结合,布置了温馨的活动场景,采取了有效的奖励办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课外集体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培养班级凝聚力。

三、采取激励措施,增强学生的自信

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学习难度加大,很多七年级新生出现厌学、弃学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由于学习难度加大而出现不适应的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此外,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点,经常采用“你真棒”“很好”等具有激励性的用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英语听写词汇之“星”活动,以一个学期为限,对每一次听写活动都获得满分的学生,授予“听写词汇之星”的荣誉称号,并奖励给每一位当选学生一本《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教师在批改每一次词汇听写作业时,对于获得满分的学生,可以在本子上写上“你真棒”“非常好”等话语;对于未获得满分的学生,可以在本子上写上“再努力”“下次你就是冠军”等话语。不同的激励措施,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安全渡过心理适应期。

篇5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等方式来开展。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当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积极、主动的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饱满的热情和专注的学习态度下,深入的掌握知识、学习知识和领悟知识,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能够快速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乐趣,并积极、主动的进入到物理实验学习过程当中,在物理实验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并在物理实验中直观的了解和掌握具体的物理知识[4]。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初中物理“凹透镜成像规律”这一项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模拟的实验,并借助信息技术将整个实验的过程和具体流程进行呈现。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将纯净的水加入到矿泉水瓶当中,再加入一些豆奶粉,充分摇晃之后,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瓶底,可以看到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光柱等物理实验,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实验的细节和流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物理实验的神奇之处,从而更加乐于学习物理知识,更加乐于参与物理实验活动,对于物理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一个人一旦对某一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则会主动的进行研究和探索,实践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持久性[5]。例如在指导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直观呈现“吉林雾凇”、“万里雪飘”的场景,为学生展示水在升华和凝华状态下,不同的反应。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慢放、回放等,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且直观,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反应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视频,进行问题思考,提出“戴眼镜的人喝热开水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这是为什么呢?”等问题,将生活、信息技术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趣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52-01

化学是现代初中学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对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再加上基础条件设施的不足,许多初中学校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这一方面较为不足,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化学课程的学习质量又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现初中化学教学的“情”与“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化学教学。

一、从教学方法入手发现初中化学教学“情”与“趣”

初中化学教师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高效、科学,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有效地发现初中化学的“情”与“趣”,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当从教学方法入手,摒弃低效、不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高效、趣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趣味教学方法。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台上讲课,台下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太过枯燥,很难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多媒体趣味教学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趣味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和音频等让初中学生感兴趣,将初中化学知识与其巧妙融合,生动形象、直观地将初中化学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从联系生活入手发现初中化学教学“情”与“趣”

化学来源于生活,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化学知识的体现,因此,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初中化学教学联系起来,加以生活化,对初中化学的趣味教学是非常具有帮助作用的。对初中学生而言,利用生活实际辅助教学,比枯燥乏味、难懂的书面语言要具有吸引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拉近初中学生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初中化学教学“情”与“趣”。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联系生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第一,课前备课的生活联系。课前备课内容是化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要想联系生活辅助教学,首先应当从课前备课的生活联系入手。教师备课内容主要是化学理论知识与教学资料的引入,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进行备课内容的选择和流程设计时,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融入。第二,课堂教学的生活联系。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先理论后生活的方法,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首先进行理论基础教学,然后通过引入一个与理论知识相关的生活实际事例辅助讲解,从而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三、从化学实验入手发现初中化学“情”与“趣”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最能体现趣味性的,而且,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是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操作能力,巩固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成果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掘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的化学小实验,让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断提高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化学教科书中的《盐酸与氢氧化钠的鉴别》实验教学为例,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将这一知识点设计成趣味小实验的方法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准备好两只试管,一只内装有无色稀盐酸(确保学生安全),另一只内装有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以及一瓶红色石蕊试液和试管架等仪器设备,在不事先说明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名称的情况下,让初中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初中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得出答案,与红色石蕊试液相融呈红色的是酸性溶液,而相融呈蓝色的则是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初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优化,联系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化学实验的教学等方面入手,发现初中化学教学“情”与“趣”,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伏铃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4,(6).

篇7

为了所有的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都能够均衡地获得机会,系统学习学法,接受学习习惯养成训练,初中学校该如何作为?答案显而易见,每一所初中学校都需要开展学法及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不仅专门教学习方法知识,而且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每一位初中学生的初中、高中,甚至一生受益。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易于操作的教初中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于是,初级中学“教会学习”与“学会学习“ “的行动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是利用《初中生学习习惯“变现”工具》 ,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秘诀”,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 “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涵义解读

关于“会学习”,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校长、天津中学校长国赫孚在为李景龙、张素兰的《好方法胜过好老师》所作的序言中指出,会学习,应有正确的学习观念、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明智的学习策略、持续的学习能力、美好的学习道德。

关于“学会学习”,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的孙晓云,在《习惯决定孩子一生》中指出,学会求知是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之首。求知的“知”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指广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对象包括人类的自身及其主观世界,也包括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求知”则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我们暂且将学会求知等同于学会学习。孙晓云还指出,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学会学习包括习惯与人格培养的四大指标,即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经过查阅资料,不断实践,我们将学会学习的具体行为指标提炼、归纳为16大类,即1树立积极健康的有益的皆可学“大学习”观念、 2培养自信心、3 科学用脑、4制定学习计划、5做好预习、6做好课前准备、7专心听课、8学会记笔记、9复习得七法、10正确科学完成作业任务、11与老师、同学保持融洽的关系、12将学习开心地融入生活、13阅读丰富的课外有益读物、14 合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15 学习掌握考场技巧、16加强记忆自我训练,创造性地编辑为《初中生学习习惯“变现”工具》的第一步,供学生们“仔细阅读,对照并选择自己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目标”。

* 初中学校如何教学生会学习呢?

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校长、天津中学校长国赫孚在为《好方法胜过好老师》所作的序言中指出,学会学习,需要学校和家庭对孩子进行学习教育。即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教育,青少年尤其是初中生自身修习,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即学校、教师和家长要教给孩子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己要学学法。

学校、教师要担负起学法教育的社会责任,在学校开展学法教育的同时,要给予家长配合学校学法教育的指导。即在学校教学生会学习过程中,家长应了解与教会学习有关的知识与策略,倡导家长们做学习型家长,学习如何鼓励孩子,如何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影响(未来学习型人才必须有正确的三观),学习正确对待初中阶段孩子的逆反心理。学生自己要学习、了解学习方法的知识,成为学习方法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掌握学法形成习惯。

综合分析,初中学校教会学习要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提供初中生需要了解的学习方法。各初中学校可以采编典介绍学习方法的专著,保证复本数满足其中一个班学生人手一册,各班可以轮流阅读。我们选择《怎样学习最高效》、《我能考第一》等专著,精编出仅4页A4纸的学习方法知识问卷,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完成问卷习惯,以自学的方式了解学习方法。

二是教给学生习惯养成方法。建议同学们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这样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教给他们习惯养成的3721法则,抓住头三天,坚持一星期至习惯可定型的21天。习惯养成练习期间要及时自我鼓励,同学间也要互相鼓励。

三是给予家长必要指导,建议家长们在学校要求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练习期间,充分尊重孩子,既适度监督孩子落实,又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四是明确初中学校完成组织学生学学法与练学法、给予家长指导的具体流程。

* 《初中生学习习惯“变现”工具》使用说明

初中学校教会学习或者初中生学会学习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两个,学学法和练学法。对于学学法,如果学校没有复本足够多的学习方法专著,可以直接把我们精选的学习方法问卷附上全文,作为学习方法的学习资料。对于练学法,就用《初中生学习习惯“变现”工具》。工具中分四个步骤,完成学法练习。

第一步,让学生仔细阅读精选学习方法,对照并选择自己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目标。

第二步,让学生选择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一方面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推荐特别希望学生养成的重要的学习习惯目标; 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近期最迫切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目标。

第三步,学习习惯养成练习。学生使用《学习习惯养成过程自我监督记录》表(如图5),以个人每天记录、小结,校内小组与班级检查为主,家长予以力所能及的关注和适当的监督为辅,切实保证落实效果。

必须说明,我们赞同梁剑丽在《怎样学习最高效》提出的“大学习”观念。所谓“大学习”观念,就是鼓励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及长处,凡是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知识皆可学。这样,能更好地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拓展学习途径,比如,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室加强课外知识学习。因此,《初中生学习习惯“变现”工具》中,特别将“阅读丰富的课外有益读物”、“每生每年阅读15册”、“在阅读中提高快速、高效的阅读能力”、“ 充分利用学校藏书”列为初中生学习习惯养成目标。我们期望初中学生通过阅读更主动地学习,甚至能够更专业地研究性学习,最终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黎燕,女,贵州省黔南州都匀人,汉,职称:图书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图书馆室优质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一、转变观念,扫除心理障碍

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一般就会决定行为实施的走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亦然,别无二异。可见,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思想观念要先行。怎样先行呢?笔者认为:

一要摆正位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对学习效果产生左右作用的主要角色人物;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属于配角人物。这种师生关系中的主次角色是不容置疑的且是非常明晰的,也是不可调换的。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清楚而且要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落实体现,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我清楚”“我知道”的层面上。

二要相信学生。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大放心的,认为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讲。其实不然。现在是信息社会时代,语文知识的来源不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一途,尚有多种途径,比如说观看电视节目,可以了解并学习到很多语文知识。又比如说手机的普及、信息量大量剧增与及时传播,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途径。可见,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途径呈现多元态势,这是一,其二,一般来说,初中学生思维较为敏捷、思想较为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是很快的,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与速度一般是我们很多教师力所不能及的。因此,我们要大胆相信学生是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读,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要放下思想包袱。现在我们很多教师之所以不放心,很多时候跟学校的管理制度或社会的认知度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放下思想包袱,围绕课标精神,大胆进行课改,为最大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作出自己的努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是否进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以寻求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呢?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有为的教学模式,颇值得去做。

二、设计流程,落实先学后教

流程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前奏。要做好流程的设计,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理清流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那么要实行并落实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对于流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何为“流程”?笔者认为就是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教学路线图,说白一点,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再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当然这个流程的每个环节并非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是会有所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智慧,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尽管如此,流程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步,笔者认为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做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一般可以运用三段模式:“导入新课――先学后教――巩固练习”。其中,要细分为多个子环节。比如说“先学后教”这个环节,可以细分为5个子环节:①揭示课堂学习目标②进行自学前的指导③小组协作,讨论研究④教师督查并个别辅导⑤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再者,“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又可以细分为下面几个环节:①阅读教材②勾画重点③尝试练习④写收获和问题。

(2)研读教材。教学流程清楚之后,先前一步的教材研读是不可小觑的。教材研读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没有对教材的熟知与理解,也就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驾驭语文课堂教学,一些流程的设计就会形同虚设,毫无波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注重引导,驾驭“先学后教”

大家清楚,初中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至于文章中的识字问题也就不在话下,对于一些课文内容的阅读基本都能理解,同时他们也晓得通过借用一定的工具实行阅读“先行先试”。这点我们教师可以大胆放手,不必顾虑很多,只是怎样引导而已。上面已经论说了初中语文“先学后教”的教学流程,那么我们如何驾驭这个“先学后教”的流程呢?这点要因材而异,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做法,笔者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模式。比如说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如何驾驭呢?

一是引导阅读探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愚蠢的教师是教给学生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做“话霸”,要善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其要做的就是引导、提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一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去总结问题。比如阅读文本时,一些理解性问题涉及内容丰富,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判断是非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学生则要对所接受或所记忆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比较,才能得出答案。如《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掏钱买酒喝的动作,前次用了“排”,后次用了“摸”,其含义有何不同?此类问题有时题目本身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有非常明确的限定。又如“这字写得漂亮”“这球踢得漂亮”“这事办得漂亮”“这房子建得漂亮”四句话中,与“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意思最接近的是哪一句? 答案就在四个短句之中,也即四个短句已经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这类题着重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二是还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自由,养成与文本对话的能力。现在还有些课堂借着高效课堂的名头,常忽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文本内容通读一遍就让学生复述或概括;有些句子学生还不能读通顺、读流利,就匆忙地让学生谈感受;一个问题下去,还没让学生从文本里找到依据思考,就匆忙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谈不到点子上,就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就恨铁不成钢地引导到规范答案上。这样,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仅是“走马观花”,谈不出独到的见解、养不成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可想而知的。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和文本的充分对话,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感悟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①品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悉心品读文本,从词语或句子或语段去理解、体味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精髓,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②朗读: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本。学生通过独立的诵读感悟,通过朗读技巧的运用把文章中的人事情理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探求出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可以说,追求语文阅读高效课堂,一定要让“课堂响起来”。

篇9

关键词:初中学校;后勤管理;师生关系;信息化

一、初中后勤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推进初中学校稳步发展

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初中学校稳步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初中入学人数的增加,使班级容量及数量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对教职工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此外,对于寄宿制初中生而言,师生宿舍、相关设施等也要增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费紧张。当前,大部分初中学校在后勤管理经费的投入上较少,直接影响到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要实现初中学校的稳步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就必须积极改善既有管理模式,以实现在有限资源下最大化地发挥后勤管理效益。

2.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

后勤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多种关系,比如:后勤和学校的关系,要确保后勤管理工作和初中学校的建设及发展相适应,同时还需维护好后勤管理与学校教学、人事、财务、行政等方面的关系,以便学校各职能部门及教学环节有序开展工作。当前,初中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面临改革的诸多问题,如何确保后勤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提升教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办学水平,都要通过后勤管理创新达成。

二、初中后勤管理的创新思路

1.改革后勤人事制度

在新形势下,要推进后勤管理创新,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对后勤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在较长时间里,初中学校后勤人员招聘及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使得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整体不高,管理能力有待增强,和新时期的初中教育发展不相符。后勤管理的改革是长期过程,需要不断推进后勤队伍建设,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特别是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是确保新教学理念和新课改有序开展的关键,对于教学权利须适当下移,以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对工作能力较强的后勤人员,需要给予一定的晋升、物质、精神等奖励,以更好地激励他们,确保这些骨干能更好地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进而实现后勤工作的持续创新。

2.积极转变师生关系

应转变以往的后勤管理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做好自我管理。特别是寄宿制初中,班主任或者生活老师必须基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心理、学习实际,将重点置于发展学生个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上。此外,后勤管理人员必须和班主任管理良好接,以实现管理的补充,密切配合,共同管理好、教育好初中学生,延伸自身的职能。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违纪问题等,班主任必须及时进行处理、教育,应平等对待学生,和后勤共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3.规范后勤工作流程

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后勤工作制度。后勤管理的目的就是促进学校的发展,不合理的制度及岗位职责会影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而科学健全的制度能够让后勤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从以往单一的人为管理转变成制度化管理,真正发挥制度权威,逐步构建科学、规范的后勤管理体系,避免人为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纪律性、组织性,以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准确,进而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开展后勤工作中,应重视日常工作的监察及反馈。在日常后勤管理中,在工作的计划、实施中通常不会出现问题,但在监察及反馈中易出现问题。在后勤工作时,即便计划科学、周密,组织得当,但因在实施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此时,如监察工作及反馈环节存在问题,就会造成信息无法及时、全面地反馈到学校相关部门,这会影响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调整和改进。

4.发展信息化后勤管理

一方面,应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一直以来,初中学校将后勤管理工作定位在保障层面,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中学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化后勤管理逐步在初中学校实施。具体而言,学校应加大后勤管理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办公条件,需要为后勤管理部门配置性能良好的硬件设备,可以采取招投标方式采购办公设备,比如:计算机、投影仪、扫描仪等,为后勤信息化管理提供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应督促后勤职工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设备、办公软件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不但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同时对后勤管理人员也有更高要求。对信息化教师设备,后勤人员要掌握安装、调试、故障排查等技能,对设备的性能及特点有一定掌握,同时还应掌握设备的市场信息,以便及时维护和更新。

总而言之,后勤管理是初中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中学教育改革的当下,应充分认识到后勤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改革后勤人事制度,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进一步规范后期工作,并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实现优质高效的后勤管理。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路径;方法

一、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1.物理基础薄弱

在初中学习中,物理的学习是个重点是个难点,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对如何学习物理并不了解,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能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而没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导致初中生的物理基础薄弱的现状。

2.学习方式不得要领

清晨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佳阶段,但多数学生在早读时只进行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科目的学习,很少学生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晚自习,学生只是匆匆完成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进行课堂知识的复习与下节课程的预习。

当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时,由于学生对旧知识学习理解得不到位,对后面的新知识理解困难,由此在日后的学习中就积压了很多问题并且渐渐没有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意念,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3.一味坚持传统式教学

当下,教师对于物理教学并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一味坚持着传统式的教学,但是传统式教学已经不能很好地贴合现在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课堂上,教师严格按照课本进行知识的讲解,完全不理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也不会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决定教学进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对学习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学生缺乏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受阻,课堂效率低下。

二、初中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路径

1.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激发其上进心和好奇心,才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增设物理实验课程,使学生多接触物理实验器材,亲自进行物理实验的训练,在实践操作中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

2.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初中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初次涉足物理这一门新的学科,还存在很多疑惑与不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过于苛责学生,要遵循教学规律。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要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操作流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的直觉能力,当学生初次接触某一新鲜事物时,就会因好奇或某种目的而集中注意力对其外观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力是后天形成的,初中物理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观察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敏锐地观察到一些瞬时变化。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不仅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通过切身的实验观察来深入了解物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深层次地把握物理的学习,提升学习技能水平。

4.采用小组讨论模式

分组进行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也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实验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学生的物理实验基础又比较薄弱,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会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器材安装上,无法及时观察实验过程中物理量的变化,而进行小组实验时,学生可以边看、边学、边操作、边思考,这是提高学生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结论

初中物理有着其鲜明的学科特点,只有发现了这些特点和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由于物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实验的教学方法,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和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爱珍.谈初中物理“自学、实验、讨论、总结”四环节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