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信息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社会生活带来丰厚的回报。计算机自应用以来,在各个领域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计算机引领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进步丰富了计算机的使用功能。档案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中的主要工作,档案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学校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档案信息化有利于学校档案信息的全面记录。学校档案受教学活动的影响,档案管理中,需要处理很多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视频影响等材料。信息化管理中将纸质材料与电子版材料统一起来,使查阅者在寻找资料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所需的资料。信息化系统存储范围大、处理迅速、保存时间长,这样就会给档案资料更加稳定的保存状态。
(二)档案信息化有利于培养学校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人才。学校档案工作在当前的很多学校中,都是由教师或者职工来担任,档案工作实际上是一项专业性质很强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不到位、不均衡,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学习,才能够掌握档案管理的方法,这就会从专业学习方面硬性的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学校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学校快速建立档案服务“绿色窗口”。学校档案管理的传统方法就是运用信息检索的方式,进行资料查询,这样不仅不准确,而且经常会耽误查阅者和工作者大量的时间,查阅效率很低。信息化管理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档案查询系统,通过输入一定的提示字母,就能够按照系统中设置的专业分类,迅速找到所要查找的信息。根据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建立档案查阅的绿色窗口,使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都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
三、学校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方式
(一)增加基础设备,提供信息化管理的硬件配备。学校档案管理引入信息化管理理念,是档案管理的升级,也是学校管理方式的发展。实现信息化管理要从基础做起,要以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双重进步作为衡量标准。信息化管理不是单纯的计算机管理,而是将学校档案管理纳入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从根本上更新档案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以计算机设备为基础条件,以计算机系统为操作平台。这样就要学校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现实,要投入必要的基础设备,增加计算机设备的规模和层次,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设计管理系统要以学校的实际工作为蓝本,建立学校档案管理的特殊化要求。
(二)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强化档案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的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学校要根据自身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符合需要的档案管理办法,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的流程和技术规范,制定一定的安全措施,对档案的浏览权限要有明确的规定,防止档案信息泄露,避免档案工作方式不当带来的损害。档案管理体系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能给予协助,在档案的使用过程和归档工作上,严格执行规定,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提高管理效率。档案管理要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的完整是重要条件。
(三)提高档案人员管理技能,加强专业性培训。档案工作是为学校建设服务的,因此,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就是能够为学校提供更直接、更简捷的服务。信息化档案管理依托于现代化的技术,而档案管理工作中,人为操作还是占据主导地位。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技能,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学校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档案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水平,同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维持在规范运行的模式中。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学校图书;信息化管理
1学校图书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硬件设备陈旧
大部分学校图书馆的硬件设备都比较陈旧,图书查询和图书续借等工作都是由人工进行。部分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一直处于动态中,学校图书馆分成多个独立的借阅馆的现象非常多。这对于学校图书馆的集中管理和教职员工图书借阅的方便性等多个方面都非常不利。因此,必须优化图书馆硬件设备,更新优化图书馆的硬件设备是解决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直接方式。
1.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图书管理工作受到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的影响,其图书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有待于提高。整体上看可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传统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信息技术管理能力不足。此外,部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自我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的意识比较单薄,这导致了其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较慢的现状。管理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图书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不利于教职员工进行使用和学习。
1.3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大多数学校将校建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设施建设和校舍建设两个方面,对于图书馆建设工作投入的财力和政策支持较少。图书馆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为各项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学生各学科课外学习的延伸,图书馆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提升学习自我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大有裨益。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校图书馆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以便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2.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图书馆信息化配置
图书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通畅的信息化管理路径,对于图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信息化的更新,才能够达到集中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因此,学校要优化图书馆硬件设施,实现图书管理的所有节点均达到信息化,从而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准备好硬件条件。优化学校图书馆硬件设施需要以下三方共同努力。第一,学校领导要对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从而保证图书馆硬件设施采购和安置方面的落实。第二,需要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管理设施的种类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保证落实后的硬件管理设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第三,教育部相关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学校图书馆建设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政策指导和资金投入上的支持。
2.2加强日常培训,提高图书管理员业务能力
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日常具体工作的开展者,是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信息化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与之俱进,信息化技术的相关软件的升级换代非常频繁。在职的图书管理员具有丰富的实体图管理经验,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管理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受制于受教育时代性的影响比较薄弱。因此,学校要对图书管理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实现图书管理员能够熟练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化水平,需要以下三方共同努力。第一,学校要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随着图书馆信息化革新的进程而同步进行,在建设过程中图书管理员要对引进的设备的功能和具体使用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说明书的阅读进行操作使用的学习,通过设备安装工人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进行设备维护的学习。在图书馆信息化硬件设备落实之后,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具体业务培训和考核。第二,图书管理员要对本质工作进行学习,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近况,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图书管理综合能力,增强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第三,教育部门要协调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和相关图书设备厂家之间的关系,组织两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于两者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
2.3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应用能力
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在图书馆信息化的进程中,增加了许多终端服务设备,学生在图书馆的图书查找和借阅通畅情况下需要自主完成。当代学生在学生生涯中从未离开过电子计算机和网络,学生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工作做贡献。发挥学生熟练的信息技术驾驭能力,需要以下三方共同努力。第一,学校要对学生进入图书馆进行辅工作给予政策上和财力上的支持。例如,对于有能力参与图书管理工作的学生给予相关社会实践的表彰,对学生参评各项优秀学生评选活动给予加分政策,或者对于学生相应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以促进学生养成勤工俭学的意识。第二,图书馆相关领导要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对有意向参与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学生进行分类培训,发展其各自专长。第三,学生要养成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从而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心理上铺垫,这需要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上的引导。
3结语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图书馆是教职员工精神家园的圣地。图书馆的管理形式的升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关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信息技术,通过自我学习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图书馆管理形式的变化,从而满足工作的需要。
作者:吴玲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职工中等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学校 信息化管理 理念 实践创新
文章对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对学校信息化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新时期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大众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校生数量大大增加。比如某校,在校生数量由1999年的3500多人猛增至现在的14000人左右,增加了3倍,而教职工的数量也由1999年的600多人增至现在的1500多人,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已经很难适应大量的工作。因此,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2.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教学信息的特殊性和时代的要求
由于教学信息的特殊性和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需要一种高效、快速、有序的管理手段来适应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于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应运而生。因为,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将教学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日常性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参与到教学研究等高层管理中去,从而提高管理质量,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3.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后,不仅要求教学工作人员具有传统的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而且还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操作技能,这必将促使他们进行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学校信息化管理概述
1.概念
通常意义上的学校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在学校管理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管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利用强大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来逐步替代繁琐的人工管理方式,从而让学校的管理工作得到创新,帮助学校管理者制定正确的管理方案,让管理者全面、动态的了解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学校教育资源。
2.职能
首先是规划职能,规划是学校管理的初始环节,要想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帮助学校组织在教育改革中更好的发展,为完成学校信息化管理的任务打下基础。其次是组织职能,根据学校的规划要求,安排学校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落实学校组织规划方案。组织职能能够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帮助学校组织进行工作分类。再次是预测职能,学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预测机制,提供成员参与管理的机会,从而迅速的做出决策。
三、学校信息化管理现状
近年来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无论硬件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很多高校动辄投入上千万去建设一个校园信息化项目。但建设周期之长,使用率不高成为了高校信息中心的普遍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刚刚购买的设备就已经被淘汰闲置不用。甚至有一些高校管理者还不会对计算机进行熟练的操作,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严重认识不足,毫无信息化意识。很多高校还没有独立的信息中心,把信息化管理机构附属于教务处或者其他部门,是管理出现多头管理、多人负责的局面,这已经完全不符合现在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说是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没有跟上形式还有就是信息化技术不过关。当管理人员和管理技术到达一定水平之后,校园信息化有赋予了广大师生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国内普通高校的师资队伍来说,应该还不能满足和适应这一要求。首先,由于教师队伍年龄纯在比较大的年龄差距,教师中的教育思想、理念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已经很深,要接受教育观念使工作模式发生彻底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要求教师和管理者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要有一个全新的提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熟练操作办公软件的时代了。而在很多高校的附属部门,电脑则是进行生活娱乐的工具。
四、新时期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创新
1.战略理念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在信息时展的战略资源,也是学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要扮演好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就需要对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要系统的进行战略性的规划,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状况是否良好,决定了学校开展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内容。学校管理者从学校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学校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为学校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策略,这些策略和方案能够帮助管理者安排和落实具体的工作,做到合理有序。
2.领导理念
管理的核心职能是领导,领导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通过运用手中的权利对于活动施加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领导理念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
五、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创新
1.教学研究信息化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有效性与学校教育生命线息息相关。在学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教学研究的信息化是实现学校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方面。可以构建网络课堂,积极探索个性化的辅导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还可以开展网络直播课,面向家庭和社区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和学生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进行课下的学习,进行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还可以建设资源库,进行课题研究,这些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2.学生工作信息化
在进行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平台,让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共同帮助学生成长。比如,开展网络家长会,那些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也能参与交流。再比如,开设网路心理咨询平台,这样能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方式与心理老师进行交流。另外,还可以建立班级博客,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班级建设。
3.管理服务信息化
在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可以建立办公信息系统,包括文件的流传和资料的处理归档等功能。工作人员运用电脑处理日常工作,提高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能力,保证学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利用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可以安全有效的积累、保存学校内部的心底,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一些常规工作而言,信息中心可以开发一些软件,优化和创新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还可以建立在线咨询平台,家长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学校部门负责人进行对话和联系,咨询学校的相关问题。这些有效的探索,保证了学校管理服务信息化的顺利开展。
六、结束语
近年来,学校信息量急剧增加,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学校加强管理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学校信息化管理还不是很成熟,跟一些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行。
参考文献
[1]刘东升.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6,(12):47
[2]王华.新形式下高校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衡水学院学报,2007,(1):123.
篇4
随着学校的发展,教育信息化脚步的加快,朝阳教委和信息网络中心为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有力的硬件支撑。作为学校,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作用,非常值得广大管理者去深思。尤其是作为办学负责人的校长,要责无旁贷地更加重视此项工作,发挥其良好的推动作用,这就需要整体推进学校信息化管理,以此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学校向着现代化迈进。
实施责任管理,形成信息化管理网络,为学校良好运行提供保障
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关键在于管理。就管理而言,校长的作用尤其重要,校长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所以,学校应该建立起信息化责任管理的机制,可以通过实施责任管理,形成管理网络化。下图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网络图。校长负责整体谋划出思路、出想法;信息化主管负责整体安排;网络管理员负责具体工作推进;财产管理员负责硬件调配;各部门结合部门工作进行宣传、工作布置、资料库建立;学科教师进行课堂使用、资料上传;网络管理员进行维护;上报信息化建设主管并反馈给校长。封闭式的管理流程有实施、有监控、有改进,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
强化课堂应用,促进信息化手段使用,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应用,对提高教学效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今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互动教学,变简单、枯燥的知识学习为动手实践的操作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为教师落实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当下虽然交互式电子白板硬件在各校已经基本配齐,但是使用程度大多停留在PPT的播放阶段,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提升课堂质量的作用。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就要敏锐地捕捉到信息化手段在课堂应用的弊端,进而站在推进课程改革、转变观念的高度上进行推进,可以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互动教学的优势,来展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首先,要做到围绕重难点教学内容设计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环节。其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推广。这个可以借助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引导教师合理使用。再次,要有阶段性的技术使用比拼,激发教师使用的动力,可以组织年级组内赛课、学习评优课或者片区联赛等引导教师相互学习。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譬如,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可谓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天上地下,无所不及,真称得上包罗万象,浩如烟海。学生对其既陌生,又好奇。为此,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声情并茂的图文解说、动画 ,或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等,让学生获得清晰的视听享受,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交互式电子白板兼具传统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的双重优势,作为一项新的教育信息化装备,已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许多教师并不真正清楚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什么,或认识非常片面,依旧忙于课件的编辑、制作和操作之中,缺乏应有的软件应用能力。比如还不能灵活使用电子感应笔、不能熟练掌控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等。因此,及时的培训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学校教学部门、科研部门就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水平和使用困惑组织必要的培训。如前期的整体集中培训解决不懂的问题,中期的分组的操作培训解决应用的问题,个别培训打造领头人,后期的骨干展示解决示范引领的问题,最后是课堂运用全员推进解决重难点突破的问题。这样一来实施与培训同步开展,由教导处总体监管,分步、有序推进,边学边实践,很快就会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
开掘培训技术,拓展信息化培训形式,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助力
教育发展的今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校本培训能否跟上信息化的节拍,体现信息化灵活、方便的优势,这充分体现了一所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推进的整体思考。这就要求培训部门大胆设想,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培训的优势。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培训资源库,开展网络学习研修的形式进行推进。我们大胆尝试组织了学科教师的微视频培训、微课培训等,受到了教师的欢迎。继教部门结合学科教学工作的问题,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录制微视频、微课等并上传到学校的资源库中,然后培训信息,请教师自行下载学习或者在线观看,解决了教师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更解决了讲座式集中学习的单调、乏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把每位教师都推到了主讲地位,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研究准备,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打破了仅仅依靠专家培训的模式,形成了学校人人是培训资源、人人是培训专家的局面。
建立宣传阵地,展示信息化平台的亮点,为扩大办学影响力加分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学校加强了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深度和广度,这对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办学声誉,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今绝大多数学校不仅依托自己的网站,建立了宣传平台,还充分利用电子屏、家校通平台等形式,扩大宣传的力度,形成沟通的无缝与无界。我们的平台建设不只停留在校园活动的展示、公告和工作的布置上,而且围绕学校传统文化课程特色,倾力打造“三一”特色课程、网上非遗博物馆、微课教学等学校特色项目,彰显个性化的办学思路与学生培养模式,受到学生、家长及领导的一致好评。因此笔者感到,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中,一定不能从众,只求做到人有我有,而是要追求人有我精、人精我特。这样才能发挥信息化建设为学校特色发展增添亮点的作用,使学校的办学影响力不断增强。尤其是面对学校综合实力的竞争局面、百姓对教育的热切期盼,学校更要注重宣传阵地的打造,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大胆地把自己的绝活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在社会、百姓的面前,这将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
篇5
[关键词]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类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30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248- 02
0 引 言
21世纪,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给中国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作为高等教育中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类高校,信息化管理的普及性还不是很高,作为一名沈阳音乐学院的行政管理教师,我通过对于我院优秀的信息化管理成果分析,宣传促进信息化管理在艺术类院校的普及和发展。
1 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指将高科技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系统之中,例如教育管理软件、教学检查系统、教学课件系统等,使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合理有效的在院校的全套体系中最终实现的一系列过程。它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1 高效性
高等教育管理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由办公自动化阶段向管理信息化过渡,目前正向信息网络集成和在线决策等阶段发展,从而使得高校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高校信息更为多角度化。通过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实施,学校可以节省大量的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办学效益;
1.2 开放性
由于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信息管理可以使得资源得以共享。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教育模式伴随着信息的融通而更加开放,也使得教学的内容越发透明化。例如,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来了解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不同的教学环境来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使教育管理更为人性化,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1.3 统一性
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就是将过去以人的手动操作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平台上来,对信息进行标准化建设,做到数据收集标准统一、数据处理方法统一、数据查询方法统一等,从而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避免了传统教学管理的随意性和不准确性。管理中的各种教学数据自动处理,得出相关的结论和信息反馈,自动管理统一程度明显提高。
1.4 全面性
传统管理方式用人的管理总会产生一些失误,而信息化管理就是从“面向管理”转向“面向服务”,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考虑对象的个性需求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例如学生培养管理系统,用户输入口令进入个性化页面后,就能看到与自己有关的所有信息,比如考试成绩、培养计划、注册状态和各种表格的下载管理等信息。
2 沈阳音乐学院信息管理的优势概述
经过十二五的工作转型,我院全面施行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置,全部教学体系已经在教学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体现,各校区各部门之间全面通过网络连通,形成了信息管理的完整体系。
(1)我院的教学信息管理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育管理理念,来自于对网络和多媒体应用的实践。学院领导全面研究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等教育正在和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管理过程,研究跨学科跨专业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信息网络和交互式、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的新的教学环境,探讨在现代信息平台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探讨高等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技术,为我院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拓宽我院的办学视野和办学思路。另外,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整体管理系统出发,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从而变革传统的 “面向管理”这一管理理念为“面向服务”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十二五期间,我院加大高校软硬件投入,加快发展多媒体、信息网络等新兴技术,构建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环境,进一步加强校园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传播通道和信息服务系统。使信息网络、多媒体、计算机、通信设备成为了我院管理、科学研究和改革发展等各个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实现了我院由物质型向信息网络型的转变,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3)制定合理、规范、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程序化。要遵照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标准和规范。各项制度必须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具有可操作性,不可流于形式,要做到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用现代化手段保证管理,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培养能力:在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软件、硬件、管理者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是关键,在信息化建设初期,部分高校往往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软硬件设备,而忽略了管理人员,结果导致信息化程度不高。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者是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所以在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硬件和软件,而且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更应该重视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与信息化管理优化结合的能力,要做到管理队伍建设和硬件、软件建设并重,确保管理信息化深入进行。华南理工大学定期举办的教职工信息技术培训及教师岗前培训,正是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通过培训,教育管理者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事务的管理。
3 影响艺术类高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3.1 教育观念
艺术类教育有着自身的优势但是也有很多弊端,比如音乐艺术教学中的口传心授,美术艺术教学中的审美不确定性等,这些都和我前面提到的信息化管理优势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尺度有一定的冲突。所以传统的艺术院校管理模式和方法与当前推行素质教育所提出的重点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一些不能适应,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转变管理观念。
3.2 建设水平
艺术类高校管理硬件配套设施的落后不仅束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在沈阳音乐学院工作多年以来,感觉在行政办公过程中,受到硬件条件影响就很多,经常有信息接收传达不及时的问题出现。我们必须意识到,信息时代,艺术类高等教育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且在加强硬件配套设施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因为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由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决定的。
3.3 管理素质
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影响艺术类高校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管理活动中,人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即使使用最先进的电子设备,管理水平也不可能得到提高。所以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同时,由于信息化管理需要相关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还需要引进一些教育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充实管理队伍,以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4 结 语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应顺应时代潮流,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实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也日益深入,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必定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于此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已是当务之急。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发展中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9.
[2]宋新江.试论地方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07(11).
[3]郭武军.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7(3).
[4]陈金艳.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 .电化教育研究,2006(8).
篇6
一、当前我国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优化互联等,对档案体系改革的切实推进展开工作。学校档案是记载校办校史、建筑规模、重要事件、领导更迭、教职工评级及学生生源、学籍等信息的重要真实凭据,以图文音像和文字材料为载体,是学校在教务及管理工作的历史参考和重要依据。
我国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受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在管理方面存在学校领导及教职工没有真正提升认识高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够,档案信息管理环节疏漏,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校方只一味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所带来的“前景”,真正忽略了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完善强化档案的信息化程度,才是真正的建立健全管理和增强学校硬件设施及软实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系数不高。学校的档案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专业性和学术性,庞大的体系构建中,档案的资料信息,意义重大,作为参考借阅、综合资源分享的媒介,信息的安全性就尤为重要。由此引起的网络安全隐患,国家、组织及个人的信息可能会泄露。
2、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设备落后、陈旧的管理意识、训练有素的人才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学校使用退休职员或者闲职人员安排到档案管理的岗位中,没有真正的将有用之才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从而使其不能参与到档案信息化的队伍中。
3、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各种应建档案、归拢整合工作散乱,没有系统的收纳组织、分类,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学校信息化建档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使学校档案资源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致使今天的档案改革制度的延缓和滞后。
三、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为了解决当前学校档案信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完善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观念意识,提高认识工作
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改革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中来,加强财力、物力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认识程度,扩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2、立足长远发展,建立标准化流程
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一套完善的规划体系,全面系统的推进规范标准的信息化制度,院校领导亲自实施监督协调,疏通各部门各环节在建档过程中相互融洽、有效分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有利于档案专属建设工作,一方面方便了电子档案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其他部门提供信息资源化共享平台。
3、培养任用档案管理的技术人员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专业工作,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的培训,加强人文因素的管理,引进计算机及档案管理专业型人才,组建一支具有专业化知识的队伍,采取激励机制,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增加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集思广益,征集学校档案信息化组建的意见,组织学校活动,促使广大师生参与到档案收集查阅的活动中,从而加强档案信息化共享的重要性认识。
4、建立健全学校档案信息化数据库,搭建共享平台
对于学校各类档案进行分类、归档、标记,严格制定建档管理办法,信息化平台组建。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复杂,部门人员繁杂,学生流动性大的场所,建立信息化档案无形中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搭建一个系统平台就需要众多部门相互分工,相互合作来联合进行目录组织构架,实现网络平台信息化共享,也便于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管理,不仅能够改善原始陈旧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人员、储备空间、防护易损及资金使用等问题,更能加大各部门之间沟通和综合资源的有效利用。
5、加强技术支持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范
信息化管理在科技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也有不利的一面,网络的推广相应地带来了安全患,档案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黑客攻击、病毒侵扰也严重危害到电子数据的安全。学校应该大力加强技术支持,提高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安全警惕意识,时刻做好防护网络黑客攻击及查杀病毒的防范工作,并对档案管理体系及相关电子文档管理做好保密加密工作。结合相关政府部门,遵守法律法规,严格使用国家认证技术、管理体系及技术平台进行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
篇7
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就是高校内部各院系在具体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它真实地记载着各专业院系教学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效果等,是衡量院系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制定各类教学计划、修改教学大纲、计算教学工作量的重要依据。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加强院系教学基础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和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材料不齐全。普通高校系级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制度不建全,对教学档案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没有及时收集整理,从而导致教学档案材料不齐全,不完整。如每学期都有青年教师培养部署,却没有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文字记载,没有培养计划和总结。为了迎接教育评估,补充档案材料的缺口,需要花费很多物力、财力和人力来进行,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的秩序,同时也影响了档案材料的真实性。
1.2 档案材料不规范。系级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少归类统计:如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统计;学生使用教材使用率及优秀教材统计等。有部分档案材料原始记录书写用圆珠笔铅笔或复印件代替,纸张大小不一,长短不齐。有些教学档案记录"有头无尾,有终无始",如重点课程建设,有审报表,缺少上级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复或具体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的作用,主动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2.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
2.1 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含义和内容。教学档案信息化是指根据信息利用规律实现其利用价值,在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提供后续服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学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利用教学档案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方向逐渐过渡和转换,充分体现高校办学的最大服务效益。
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档案资源收集信息化,教学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教学档案资源利用信息化,教学档案资源共享信息化。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化将使院系广泛使用的纸质档案向磁盘、光盘、网络等信息化介质转变,使院系级教学档案文件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利于院系级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和教学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大大提高院系级档案管理的质量。
2.2 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对策。围绕做好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结合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在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2.1 做好院系级教学原始信息收集工作。建立健全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是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为此,各院系应依据《档案法》、《高校档案工作规范》等相关档案管理规范,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院系级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统一院系级教学资料分类标准和管理方法,以便于实现院系级教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储存、检索和利用。用制度的稳定性、强制性和执行制度的严肃性来规范院系级教学档案工作,使教学档案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2.2 提高院系级教学档案资源的利用率。院系级教学档案这一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与其管理手段有着密切联系,既要不断挖掘传统管理手段的潜力,更应着眼于强化现代化管理手段,改善档案管理方法,使教学档案实现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其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这个中心工作服务。借助于信息化管理手段,除了可对院系级教学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检索综合查询外,还可尝试通过信息手段对院系各教学年度的历史档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出教学发展的规律,进而预测教学前景,找出教学发展与努力的方向,实现更加快捷的管理和利用的目的。
2.3 重视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档案信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围绕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包括总体设计、设备选型、扫描录入、系统管理、资料查询等步骤,其信息化管理模式包含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现代化等内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要充分发挥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单位和开发单位的合作,做到系统设计合理。要充分考虑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整体性能、系统兼容、使用和维护方便等方面尽可能满足院系级管理人员进行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需求,适应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长期发展的需要,从系统机制上提高院系级教学档案信息共享能力。
篇8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学籍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Informat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Students'
Enrollment Status in Common Universities
YAN Shuiying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AbstractThe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ty puts forward a serious challenge to students' identity management,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innovative student management pattern. This paper from aspects of setting up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ncept, improving personnel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management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identity management to analyse informat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students' enrollment status in common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mmon universities; administration of students' enrollment; informatization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处于大众化阶段,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和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此外,教育部对高校的学籍管理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在学籍管理方面的制度不断变化和完善,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学生信息网中已经建立了“高等学校学籍学历管理信息库”,实现了对高校学生的学籍注册、学年注册、学历注册以及在校生过程管理等多个功能。由此可见,原来那种基于小型数据库的、半手工操作的学籍管理系统已经难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教育部对高校学籍管理的需求。因此,探索网络化学籍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学籍管理服务,如何真正实现高等学校学籍管理信息化成为了各高校学籍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也是摆在所有学籍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籍管理效率,实现学籍信息化管理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管理权力分配、管理职能的配置,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的总和。它是指导管理行为和构建管理模式的思想基础。不同的管理理念下会产生不同的管理行为。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应该大力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籍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便捷作用,进而实现学籍信息化管理。这不仅是提高学校学籍管理效率,减少学籍管理过程中的出错率,缓解学籍管理工作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实现学籍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学籍资源的共享度,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更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学校的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学院的教学秘书还有广大师生都要提高学籍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学校各级领导,更要重视对学籍信息化管理的经费投入,使得这一信息化管理理念能够成为现实。
(2)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管理能力,调动学籍管理人员思考学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
在学籍管理信息化不断推进过程中,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起着非常关键的重要。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校这支学籍管理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甚至许多院系的教务秘书都是由学校引进人才的家属来担任的,这些人员当中有少数连最基本的软件操作都不熟练,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学校都是两三年聘任一次,导致这支队伍经常变换,非常不稳定。这些都对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推进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针对上述学籍管理队伍这样一种现状,为了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管理能力,首先,学校要严把用人关,摒弃原先那种“人人都可以管学籍”的观念,对新引进学籍管理人员从学历,系统操作能力以及服务态度等各方面进行把关。其次,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及时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籍管理人员尤其是院系的教务秘书进行培训,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学籍管理制度的培训和教务管理系统的培训,培训人员可以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也可以邀请教务管理系统开发人员来对教务秘书进行教务管理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可以邀请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做的比较规范的高校的学籍管理方面人员来进行讲座;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形式,也可以采取一对一培训的形式,还可以采取高校之间观摩学习、调研的形式,以此来加强提高这支队伍的学籍信息化管理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大对学籍管理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可以通过校内教研项目课题立项的形式来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学籍管理人员思考学籍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解决办法,思考教务管理系统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这对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推进也是至关重要的。
(3)开发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籍管理系统,加强学校学籍管理系统和教育部学信网两个信息化平台之间接口的软件开发,逐步实现高校三级学籍信息化管理模式。
篇9
摘 要:随着职业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繁重,其中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档案管理需要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对档案信息的掌握和运用。目前虽然很多职业学校已经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能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总结了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字: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建设
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的扩大,每年都有大量的档案信息需要保存,传统的档案保存方式不但浪费资金,还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和损坏,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认为档案就是用来保存的,只注重对档案的保管,不注重对档案的利用,出现“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对档案的管理比较被动,安于现状,使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档案管理部门不重视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没有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飞快,如不进行研究就会使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处于落后状态,制约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由于学校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金的不足制约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二)缺乏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目前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的问题,使得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全面开发,也没有进行信息反馈,影响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虽然很多职业学校已经对档案进行了信息化管理,把电子文件都统一归档,但是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没有对档案进行系统的处理,使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造成档案资源的浪费。由于档案信息暂时不能联网,档案的利用方式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使得档案的查找、利用、维护都有很多的困难,并且电子文档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保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因此电子文档是否具有法律作用受到争议。
(三)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有待提高
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也有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懂得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但是在职业学校中,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往往不达标,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信息技术水平较差等,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普通的操作型工作者,而从事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的技术型人才比较缺乏。由于学生数量增多,档案管理工作量很大,并且较为琐碎,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没有细分,一个工作人员要身兼数职,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不是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出身,因此就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很多年,在实践操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中往往用经验来指导工作,对新知识、新技术缺乏学习,使自己素质得不到提高。
二、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一)购置先进的管理设备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道路,离不开先进的管理设备的支撑。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同时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为生产力的进步提供了条件。想要对档案管理机型信息化建设,这当然离不开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的应用。所以,相关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通过高科技的设备来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工作量,为管理人员节约更多的管理时间。
(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
光有先进的管理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再先进的机器,也是由人来操作。并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并不是有了高科技设备就能够完成的。机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这些都需要相关的管理经验。所以说,学校在引进先进管理设备的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使管理设备能够得到先进管理经验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发挥其最大效益。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素质
职业学校中,许多管理人员都不是管理专业出身。这些管理人员在当初都是由教师转行兼任。经过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些管理人员由于自身条件以及职业水平的限制,不能够适应新的管理方法对其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来促使管理人员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与业务水平。从而能够较好的适应时展对人才突出的要求。一个较好的管理人员,光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是不够的。时展要求管理人员还应当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因为档案管理较为重要,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部门。档案管理直接影响到许多环节。而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由于不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纰漏与差错,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公平与公正。所以,学校不仅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也要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四)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从内部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做出影响。许多学校由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对信息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帮助,甚至还给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困扰。学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将整个信息化的档案管理都纳入到这个管理体系当中去。通过内部控制,辅以外部控制,疏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障碍,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充实的保障。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不仅仅能够帮助学校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总 结:
目前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学校应该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德春. 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J]. 今日科苑 , 2009,(24)
[2] 童健. 信息时代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研究[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06)
[3]蔡钰.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214.
[4] 罗学玲.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4,(03)
篇10
论文摘要:学籍管理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籍管理,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论文关键词:学籍管理;信息化;优势;重要性
学籍管理是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联系的纽带,是学校和教师交流合作的桥梁。学籍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化管理方式也逐步走入高校,实现信息化学籍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学籍管理信息化,就会影响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探索有效途径,推动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1 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身份或者资格,学籍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其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注册、考试、成绩记载以及在学习期间出现的转学、休学、复学、退学、取消学籍和学籍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学籍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校风、学风建设。所以学籍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入学,要及时进行报名登记、电子注册,获得学籍;
(2)认真管理好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学籍卡片、成绩考核成绩单,休学、复学、退学、取消学籍和学籍档案等;
(3)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
(4)学生奖惩:获奖、评优、处分等;
(5)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审查。
2 高校学籍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学籍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注册是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新生入学相关事项有详细的规定。教育部会在网上公布各高校经省级招办录取的新生名单,各高校要根据规定要求,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认真核对考生姓名、性别、考号等信息是否与身份证登记一致,录取专业是否和登记信息一致等,复查合格后取得学籍,并将包含以上信息的新生学籍注册数据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年录取库审核校验学校上报的注册数据。
(2)构建学籍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优势。
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的教学安排,思想教育,管理建设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构建高效的学籍管理系统,提高学籍管理的水平,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网络化得学籍管理,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另外,学生数量的增加也给传统的学籍管理系统提出了挑战,学生信息的增多,处理信息的工作也日益繁重和复杂,专业数量、班级数量、学生数量都是不断攀升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人工的学籍管理方法已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规范学籍基础管理,完善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网络化学籍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3 当前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信息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的许多高校延续了过去的学籍管理方式,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明显滞后于现实需要,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学籍管理人员都没有经过科学、系统、专业的专门培训,再加上工作人员老龄化的问题,对新生的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不能很好的学习,在工作上不能很好的运用,在开展学籍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敷衍了事、责任心明显不够等不良现象,导致管理体制机制形同虚设。管理体系不健全,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执行效率低、反馈速度缓慢等问题。对此,学校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2)思想认识不能转变。
我国学籍制度建立以来,学籍管理一直采用的是纸质材料的记载和转移,而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以后,主要的材料改为电子档案等新的媒介方式,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一方面现实中使用和正在使用的是电子资料,而纸质的资料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正处在一个过渡的阶段,而且是一个比较长的过渡。再加上一些高校和教师对学生学籍管理的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对新生事物接受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于是出现了重学习,请管理,重搜集,轻保存的不良倾向,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很难得到落实,高校管理的粗放和松懈又会造成管理效率的低下,甚至会影响教学质量。
(3)学籍管理不尽完善。
学籍资料不完整是我国很多高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些高校在参与教学评估工作时,很难找到完整的教学档案和学生学籍信息,影响最终的评价。学籍管理资料不完整的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在于高校本身,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统计数据、学习成绩、毕业登记等资料数量大。而且多是人工填写,档案资料保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丢失,再加上一些高校和有关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的不重视,开始阶段的信息采集工作就有不真实的数据存在,使得学籍管理工作运转不佳。
(4)安全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树立和坚持全面的、科学的学籍管理安全观点,是学籍信息安全的思想基础。在我国,保密安全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个重要的课题,录取名单、毕业证件、个人信息等涉密性资料都是犯罪分子窥探的重点,他们往往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猎取,漏洞一旦被破解,将会对学校和学生本身产生巨大的危害,对此,很多高校都采取的措施,比如可以用专线方式与教育部(厅)连接,减小与外界接触的范围等方式规避风险,关闭一些可能造成危害的端口,并布设有效的防火墙,以抵御外界的攻击,并及时制作备份等等,然而,这类的事件仍然在发生。对此,我们要引起重视。
4 加强学籍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我国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要做好学籍信息化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探索新方法和新举措,转变观念,积极行动,不断推动学籍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轨道发展。
(1)健全完善学籍管理信息化体制机制。
学籍管理工作事关高校工作的全局,体制建设要先行,这是实现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体制机制,才能使高校的学籍管理有章可循,违章可究,才能明确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方向。制度的制定要把握政策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学校规定的允许下进行,又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新的教学实践和管理实践,不断的加以修正,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着力提高对学籍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方针政策方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学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学籍管理方式方法,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位,学校领导工作到位,营造学籍管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全面推行学籍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要结合高校实际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并严格执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推进,才可以推进高校学籍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
(3)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学籍管理人员。
信息录入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信息化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信息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一些软件、硬件等设施必不可少,诸如学籍管理软件、电脑、办公场地、网络建设以及必要的办公经费等等。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购进必需设备,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籍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给学籍管理人员参加学习的机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安排充足的考察机会,有序推进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工作,确保高校学籍管理不断迈上新台阶。
(4)利用现代技术加强学籍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