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语文课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顺理成章的和义不容辞的,而且是得天独厚的。其之所以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主要在于:1.语文课堂的教学除了能力的培养外,还在于德育的渗透性,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审美体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2.作文教学的思想针对性,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理解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幼稚的思想逐步成熟;3.语文学科的空间非常广泛,我们应该开辟这个空间,提供自我教育的场所。故而,要探讨语文课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下面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抓住课堂教学,设计切实有效的德育教学目标,用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陶冶学生的心灵。
任何一个健康的学校教育都应是德育、智育、美育并行不悖的教育,而语文教学更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形象性,使德育同智育、美育高度地融为一体,智育通过对知识的传授达到“真”,德育通过“理”的阐述达到“善”,而美育通过“情”的感染达到“美”。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先从书面语言感知认识,也就是说通过对课文的揣摩、感悟获得对作品所描绘的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再由对其中意义的阐释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获得善恶是非的道德评价,最后升华为弃恶扬善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道德感化的极致,同时也是文字审美过程的极致,这就构成了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全过程。不难看出,在这一过程中,对语言材料深层次的阐释理解是关键的中间环节。如果在教学中只传授给学生字、词、句、段,只是适应高考应试所需的知识点,不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情理的感染,学生很难理解语文教材中关于德育教育的内涵,得不到美感和深化教育的目的,也因此会对课文内容失去信心,进而导致对语文课的厌倦。所以,若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语文的人文价值,势必就会削弱语文教学的德育、美育功能,使语文教学步入误区,与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相背离。
高中语文课本近年来改动较大,进行了大面积改革:删去以往陈旧、乏味的老课文,扩大了许多具有生命力的新课文,范围非常广,有马列主义经典作品、美文、小品文、散文、戏剧、小说,内容均反映了古今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刚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或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其思想意义是较为明显的,因而在教学中注意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对于文化遗产中一些既含进步性又打上封建烙印的典籍,如儒家的民本、博爱、成仁等思想,在大德育教育中,既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进步性,又要让他们掌握其局限性,吸收精华,剔除糟粕。我们应让学生看到《庄暴见孟子》中的“与民同乐”的王道主张,让学生了解古代思想家“爱民”、“民为本”的治国主张与我们现在所主张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有古代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的完美性作品,可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精髓。
教师不仅要正确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优劣高下,还要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就是鉴别,比较就是评价,可让学生学习众多的优秀文化名人,像屈原、李白、杜甫、范仲淹、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宗旨要领,这些都能起到活跃学生思想,提高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的作用。
二、抓住作文教学,输灌德育教育素材,抵制各种各种不良思想的侵扰。
学生升入高中以后,由于阅读面的扩大,各种社会思潮像流水一样向单纯而缺乏准备的他们袭来,让经受不住考验的学生摸不着头脑,进而误入歧途,理想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懈怠。而作文正是学生思想的窗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作文中捕捉学生思想信息,引导学生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抵制各种不良的思想倾向。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需要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德育(即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与之割裂,片面地追求学生较高的写作技巧,而应树立大语文观、大德育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的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高尚情操的培养,使之成为有作为的人。
三、开辟第二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及高尚情操教育。
语文第二课堂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广阔天地,而且是学生运用语言工具,实现自我教育的广阔天地,而学生由接受教育进而“自我教育”,无疑是教育过程的一大飞跃,其效果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语文第二课堂的形式主要有:
1.日记、周记。日记、周记不但是积累材料、训练语言、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形式,而且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所以我在教学中利用语文课这个优势,启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日记、周记将社会上发生的好的、坏的现象进行客观评价,让学生树立判断正误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德育教育的深化,歌颂什么、树立什么,不言而喻。
篇2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德育;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前言
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必须根据德育的原则,选取有效的途径和采取恰当的方法。德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条。德育方法是为德育目的和德育内容服务的,是实施德育的方式和手段。物理教学实行的德育方法主要在德育渗透、德育熏陶和品德的评价。
一、通过讲授物理知识实施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关键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弄清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教会学生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研究方法;启发学生运用“对立统一”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分析物理问题。培养辨证思维方式。
1、弄清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
讲楞次定律时,在分析大量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归纳为两对因果关系:①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使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②回路中的感应电流又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前者“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是原因,“产生感应电流”就是结果。而这个结果又是后者“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原因。这是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这两对因果关系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总结)揭示出正是“果”对“因”的反作用反映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这就是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物理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因果关系,而且有着复杂多变的形式,如“同因异果”关系,给定电源的闭合电路,当改变外电阻时会引起电流和外电压的变化,就是这种关系。又如“原因和结果相互转换”的关系,电磁波的形成就是电场和磁场的对立斗争,相互转化的结果。
2、用对立统一、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
①讲牛顿第二定律时概括地指出揭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规律:外力促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惯性(m)又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改变,这一对矛盾统一于F=ma的关系中。
②光照射在媒质表面上,一般是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当光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介质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量变),折射光减弱反射光增强,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当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临界值)时,发生质的飞跃,折射现象消失了,产生全反射现象,而临界角就是质变点。
3、在解题中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在科学研究和物理教学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往往要把复杂的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简化或理想化,建立物理模型是这种方法的集中表现。在习题教学中,也需要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矛盾,确定其物理模型,然后根据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解答问题。
4、在物理实验中实施德育
观察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物理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认识客观的物理规律,实验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实验过程要求要遵守纪律,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如实记录数据,爱护公物,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品德是十分有益的。
做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时,要求学生三次实验通过金属丝的电流差别不大(且电流均在1安培以下为宜)测出电阻率后,教师指导学生提高电压,增大电流再进行实验,会发现电阻、电阻率明显增大,这个现象如何解释呢?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矛盾,学生讨论后,教师因势利导进行归纳:导体决定于电阻率(内因),但温度、长度等外界条件(外因)可通过内因,促成导体电阻的变化,进而指出,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降低(量变)而减小,当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电阻突然趋于零(质变);这就是超导现象,关于超导现象,关于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目前我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二、通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熏陶
课外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它与课堂教学目的基本一致的,但有自己的特点,课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愿参加。学生根据本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各种活动,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多彩,学生自由度较大,适于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较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讲座、竞赛。也可以是小组活动,如无线小组,摄影小组等,还可以是个人活动,如观察实验,小制作,写小论文等。
在各种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情景和起示范作用,以进行德育熏陶。如参观科技馆就是开展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力、热、声、光、电科普展品大部分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开阔了眼界,扩宽了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小组也是对学生很有吸引力的活动,如制作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作电蚊拍等,通过参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要把工件制作成功,必须按科学道理办事,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可见,兴趣小组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通过教学德育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予以恰当的褒贬
运用这种方法对学生在课堂学习,做作业,参加课外活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能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解解答问题,自觉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以及实事求是,知行统一,顽强发奋学习等优良品德随时随地予以表扬、赞许和鼓励,这将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增强自尊感和荣誉感,同时激发学生追求更高的德育目标的愿望和要求,从而提高德育实效。如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不专心,不刻苦,可是参加小制作活动很积极,一丝不苟。他用一节竹管做的“喷水枪”很适合用来演示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于是教师用他的喷水枪为教具演示了平抛运动的射程,实验现象生动有趣,效果很好。这里,教师巧妙地利用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创造性劳动作出了评价,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从此,这个学生的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篇3
一、情境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来进行,以促进德育与智育的结合。在课文学习时,教师要注重课文的真实情感,通过对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真实情景模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在学习中得到体会,融化文中的德育内容。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潮来之时的录像录音,让学生感知潮来之时的气势,默读课文中关于潮来的描写,最后写出自己的体会,这样一来,学生很快被壮观的自然风景所吸引,也形成了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
二、结合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结合教学法,可以将校内校外知识、课内课外知识、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结合教学法中融入德育内容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了。例如,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经历给学生上一次德育课,如,一次购物中发现售票员多给了一个阿姨一块钱,这位阿姨立即退回去了,通过这样简单的小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受到了诚信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品质。
篇4
关键词:控制和预防;方法和途径
事故就是已经引起或可能引起伤害、疾病或对财产、环境或第三方造成损害的一件或一系列事件。有三方面的含义:1、可能造成职业病、工伤或其他妨碍人身健康的事故;2、可能造成工厂、设施或设备损坏或停工的事故;3、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事故。
一、发生事故的原因
在油气集输的全过程中,易造成锅炉爆炸、加热炉炉膛爆炸、压力容器超压运行、旋转设备伤人、高空坠落等事故。发生生产事故的根源,是由压力容器的操作引起的,现就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做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容器本体质量差,内部压力过高
容器设计结构不合理,用材不当,制造质量差,本身存在先天性缺陷;未开展定期检验,年久失修,容器器壁严重腐蚀,强度达不到安全标准,内部填装介质过量,容器受热(如日光曝晒、火灾等)致使容器内物质发生聚合、分解等剧烈化学反应等原因,都会引起容器内压升高,导致事故发生。
(二)容器附件泄漏,引起着火、爆炸
容器的阀门从主体脱落、容器阀门漏气、安全泄压装置动作(由于容器内部压力或温度异常上升所引起的;或由于安全装置质量不好,以致在正常使用中自行动作,使容器内物料喷出而引起事故)。容器上的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破损,造成物料泄漏引起事故。
(三)职工安全意识淡薄
有些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对待安全制度法规视若罔闻,缺乏责任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事故的方法和途径
(一)推广并实施HSE节点管理法
HSE管理体系即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它将企业的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纳入了一个管理体系之中,是近几年来出现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用的管理体系,它集各国同行管理经验之大成,体现了当今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大市场环境下的规范运作,是突出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面参与、持续改进的管理标准体系。将危害及其影响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最直接的目的。自2002年HSE管理体系在我站施行以来,我们按照“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的原则,把生产巡回检查的不同内容细化为节点,一点一点地进行检查,体现出我们对生产管理的精细,真正做到疏而不漏。
(二)油系统增设压力保护,合理的制定生产指标控制范围
为了避免油系统跑油事故的发生,对于投运自动控制的油站来说,油系统有必要增设压力保护。当系统压力超过0.30Mpa时,游离水放水全部打开。这样就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结合各岗位生产实际,我们对生产指标进行量化,制定了各岗位生产指标控制范围,严格要求值班工人按照生产指标控制的范围进行控制。
(三)做到设备经常维护保养,养成好的工作作风
在生产管理中,我们坚持做到设备的经常维护保养。每周召开一次班长会,各班长汇报本岗运转设备及备用设备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地检查设备;在工作中做到“三不放过”:参数异常波动不放过;设备异常声响不放过;指标异常变化不放过。坚持做到安全装置定期校验,严格按照节点法管理生产,发现一个隐患,处理一个,养成了“事不过夜”、“四不下班”的作风,都能做到设备运转不正常不下班,发现隐患没处理不下班,当天能解决的问题没解决不下班,工作达不到质量标准不下班。
(四)加强职工安全技能培训
各岗位按照油田公司在用标准目录清单配备标准,组织岗位员工进行标准培训,要求岗位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培训。结合生产实际,组织HSE培训,培训员工风险削减措施。风险削减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有八种方法:危害物削减法;危害隔离法;危害源屏蔽法;应急放空法;危害源定向诱导法;应急切断法;控制阀组加强法;自动报警法。培训是对员工最大的福利,我们倡导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培训就能提高,坚持抓技能培训,一天一问、一班一题、一周一训、一月一考、一季一评、一年一结和师徒帮教,换岗轮训。职工每上一班岗,都要按照要求学会一道技术理论题;每周都抽出一个小时时间,对职工进行专题培训。这样既提高了职工技能素质,又增加了安全保障。
(五)编制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
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在危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能快速做出反应,有效地控制、处置和救援,保护人员、保护财产、保护环境、保护公共利益。我们编制了各岗位应急预案,年度应急演习计划,组织岗位员工进行演习,针对演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不断丰富应急预案,以适应岗位需要。
(六)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
为了让安全责任意识深入人心,我们坚持开展“天天讲安全、天天抓安全、天天保安全、班班岗岗要安全”活动,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考试问答,定期进行安全事故演练,从点滴处做起,从细微处着手,保证了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
篇5
“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这一哲学思想。
《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实际意义
1.调节课堂气氛、满足情感需要
按照合作学习理论所设计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以小组合作为单位,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变换课堂节奏和气氛。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但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使学生得到乐趣,使本来学习动机不强和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乐于学习,满足了心理和情感的需要。
2.有助于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CL理论倡导的相互作用观,正是一种将交际作为语言学习手段的多边活动观,它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相互作用,从而改善英语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的单一局面,达到交际法理论要求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3.有助于语言综合技能的培养
因为CL中合作各方面必须具备合作动机和信息差,拥有合作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在学生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中,把从语言材料中得到的语言信息输出运用到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中,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同伴间的语言交流,即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使语言综合技能得到了有效培养。
4.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正如合作于社会发展,合作于国家繁荣一样,“合作学习”会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和人之间沟通的价值和乐趣。同时,同伴间思想及语言火花的撞击,极易唤醒他们的灵感,激发起青春少年内心深处的求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三、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合作学习”小组运转的前提是能使成员之间存在信息差。所以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同时还要考虑他们的性格、学习动机、情感因素、社会经验、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要存在差异性,从而为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2.“合作学习”小组的实现形式
在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存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小组人数可以是2人、3人、4人、5人或6人,但不宜过多。组织方法也相当灵活。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座位的自然优势,同桌组合或前后桌组合既可形成2人、3人、或4人小组。学生稍稍搬动椅子,即可组成5人或6人组。或侧身相聚、或围坐一起,均切实可行。
为了使“合作学习”充分开展。可以为小组成员进行简单分工:组长、计时员、记录员等,使合作学习更便于操作。
3.“合作学习”方式与任务设置
英国教学法专家Harmer说;“最好
的教师应该是那些仔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组织教学的人。”所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采取何种学习方式,并和教学任务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我在教学中,采取任务型合作学习方式并从5个方面加以开展,收到了很好的成果。
(1)“合作学习”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记单词是大多数学生深感困惑的问题,“合作学习”的引入,一方面为小组学习各方提供了切磋的机会――正音、拼写、分析词义。另一方面小组内练习组词成句,即把词汇运用到具体语句之中,学生不是孤立地记单词,而是在“用中学习”,可谓学以致用。
(2)“合作学习”与说的教学。
结合教材实际,将“合作学习”运用于说的教学之中。或2人进行对话或3、4人进行辩论或讨论。因为小组的合理编排,各组成员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说的活动之中,灵活运用知识,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大大加强。
对于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和口语表述能力的提高(3)“合作学习”与阅读教学。
①一般来说,在解决个别语言现象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自学习文章,学生往往会因为词汇障碍而对语言现象认识不到位,尽管时间付出了,但收效甚微。“合作学习”改变了这一局面,小组成员或就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讨论或就某一问题展开研究而不是老师一家之说占领课堂,从而真正把教学引向深入。
②解决只有少数同学复述文章的问题,文章复述是避免不了的。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迫于环境和能力,往往只有几个同学勉强复述,大多数学生无法参与,费时多,收获少。运用“合作学习”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小组为他们提供了舒适、轻松的场所,他们毫无思想负担,轮流复述,课堂气氛自由,民主,既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③“合作学习”与讨论。
根椐教学的需要,每篇文章阅读后都设计了数量不等的开放式问题,采用“合作”的方式,同学们各展所长,各抒己见,或,或求异存同,教学中往往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合作学习”与作文教学
英语作文是大多数同学感到头疼的工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会谋篇布局,不会用词等等。采用小组合作办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文章体裁、题材,找关键词、造句、组段,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尤其对于遣词造句这一工作,小组成员积极涌跃、集思广益,从不用侧面运用多种方式对同一意思进行表达,课堂内不断出现一义多句的好现象, 书面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
5.“合作学习”与作业(文)评政
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运用“合作学习”于作业(文)的评改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篇6
一、创造没的氛围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校园、教室的环境自然应该美化,但这只是静态的美,也非语文学科所独有。氛围,简而言之,就是气氛和情调。它具有动态的特点,由许多因素构成,其中最有价值、最活跃的是人的活动和人的情感。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美则是中介。语言美取决于教师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取决于对教材透辟的理解,这样放能做到“辞以情发”,而不故作姿态。教学中,教师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此外,教学活动中,人的活动。人的情感又是主要表现在学习主体――学生身上。他们活动的主体性、情感的活跃性,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此外,工整、漂亮的板书等也能成为激发学生审美心理的诱因和创造美的氛围的因素美的氛围能够使学生接受语文教育成为一种自觉活动,这对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极为有利。总之,美的氛围是师生合作共同创造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情境,也是美的呼唤,是语文学科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二、加强朗读,诱发通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像,感受作品意境,并能引起群体效应。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解析,能以声音增强原作的力量,诱发通感,起到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作用。听别人读,可以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的感受到作品的情韵和气势,产生共鸣,受到感染,怡情怡性,自觉接受语文教育。
三、披文入情,发现“自我”
像照镜子一样,人总是在别人那里发现自己。在语文学科美育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审美作用;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心理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诱导效应、认同效应、启迪效应感染效应等。人的思维之所以能够凭借语音符号再造审美观照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力。然而,如果没有对语言符号的直观感受力,那么想象就难以发生。正是在这一点上,语文学科美育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保持了完全的一致性。因此,语文课堂美育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就是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语词。只有被感奋起来,方能产生美感效应。
四、直观效应,激感
语文学科美育在一般情况下凭借情感性语言进行,这一类语言不只包括形象描绘语言,而且也包括议论抒情语言。“寡情即无鉴赏力”,激感便是美育的重要中介。
篇7
关键词:服务育人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94-02
作为高校工作三大支柱之一的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及其发展。高校后勤的根本宗旨是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其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这一服务于教育事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高校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和育人的双重功能。
大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而后勤服务可以说是大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的生活教材。后勤工作人员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素质,体现了后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准。因此在无形之中便把后勤工作人员的高尚情操、优良品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了大学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水平和工作面貌。下面,笔者就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平台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展开几点讨论。
1 树立员工后勤服务工作育人的理念
历史与经验告诉我们,惟有寝食无忧,学生方能安心学习,教师方能顺利传道,学校方能平稳发展。作为后勤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不能因为常常侧身廊角檐下、或埋头灶堂就觉得矮人一等、妄自菲薄,相反应该以饱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后勤工作人员的培训中,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要以高尚的情操鼓舞人。重视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开展爱党、爱国、爱校、爱岗教育,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充分认识学校后勤工作的教育属性,始终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牢记服务育人宗旨,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创收与服务、服务与育人的关系,坚持后勤姓“教”的原则,时时刻刻不忘服务育人的宗旨。
2 以语言示范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感化学生
2.1规范礼貌用语、行为举止,确定服务工作育人的舆论导向,为学生树立榜样
高校后勤的服务育人是指后勤管理者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办公、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达到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目的。由此可见,服务是第一位的,育人则是通过良好的服务来展开。因此,在后勤工作人员开展服务工作时,规范的礼貌用语、恰当的行为举止尤其重要,工作人员用微笑的服务、文明的语言、热情的态度为他们真诚服务,学生们就会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很容易沟通和理解,工作人员的劳动就会得到理解和尊重,学生在被服务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影响,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
2.2后勤员工应该及时完成本职工作并规范化服务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内涵是要通过科学管理,建章立制来得以保障实现的。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实行规范服务。规范服务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保证,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要使所有工作岗位都按照社会同行业标准作为工作的服务标准来实施。实行分级量化考核,出台日常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明奖罚,有效促进日常服务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加科学,使服务更加规范。并且随着运作的不断深入,定期在师生中组织满意度调查,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相应的制度,不断优化服务水平。
3 以服务质量提升学生
服务质量是后勤工作的生命线。后勤将结合实际,努力创建具有特色的现代服务模式,实施标准化服务管理。
3.1丰富后勤服务的工作内容
如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餐厅中设置网络、电视服务,推行文明用餐,突出高校文明、高雅服务的育人氛围;在校园中建设艺术雕塑、人文景观,让大学生能领略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在宿舍中将校训、6S管理要求张贴上墙,将校园文化与宿舍管理完美结合,培养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大学生生活品味。
3.2优化后勤服务的工作方式
后勤人员提供的服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改变工作方式,用亲情的服务,贴心的服务,可以使服务和管理工作得到学生的理解,促进管理工作有效的落实,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在实施后勤管理服务的工作中,后勤人员服务态度要做到“四心”,即诚心、热心、耐心、细心。服务行为做到“四勤”,即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工作中,积极倡导“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潜移默化育人。
3.3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建议以及感受
首先,服务要贴心。后勤工作人员要主动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后勤管理有何意见,根据意见及时改进服务方式、方法,以满足学生合理的服务要求。其次,服务要真心。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最后服务要关心。要从体贴学生冷暖出发提供相应的服务,让学生感到受关怀、爱护,倍感组织大
家庭的温暖。
3.4让师生参与民主管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篇8
健康教育是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是以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其不良行为或问题,使之有利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院自2009年实施健康教育专职护理以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实施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88例中 男50例,女38例;年龄42~76岁,心梗病人20例,高血压30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病人38例,初次入心内科住院的是44例,复诊再入院44例,住院10~28天,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6例,高中22例,初中以下25例,文盲25例。
2实施方法
2.1预评估:收集有关心血管病患者的资料,如一般情况、文化程度、对心血管和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患者感觉和期望、对防治效果的信心以及其他需求通过评估,判断患者的健康观、知识缺乏程度、学习能力、动力和学习方式选择,对疾病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诊治的满意度。
2.2教育的内容:
2.2.1病人入院后向病人做入院介绍。 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护士情况、就诊手续、物品保管、查房和作息时间,以及入院后近期所需做的各项检查等。通过介绍和评估,取得病人信任,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安心治疗。
2.2.2进行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正确认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病因、病理过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同时注意教育时的语气和方式,避免“谈病色变”,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明白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诱因、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并发症,及自我监测方法,如:高血糖及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以及使用降糖治疗和改善心血管治疗的用药。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避免漏服或不规律服药的不良后果,强调血糖控制的重要性,结合心血管病出现的病症,做好防治。
2.2.3营养学的知识。讲解有效的合理控制饮食对两种疾病转归的影响,从而引起重视。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糖、易消化的饮食、量适宜,结构合理,注意卧床休息,保暖和饮食卫生。
2.2.4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按时服药及注射诺和灵的作用及治疗原则。 许多病人误认为长期应用易产生依赖,甚至拒绝应用。护士应做详细的解释工作。治疗用药可明显改善症状。耐心劝导病人,结合病情给予鼓励,增加病人的信任。
2.2.5向病人讲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糖尿病易发生感染,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病情。指导预测感染的具体措施,如:限制陪探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同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不良刺激,心衰卧床的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
2.2.6出院指导。重点指导病人两种疾病是相互影响的,按时服药,不可随便减量或增量,同时讲解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先兆及对策,结合心血管病的身体情况,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做好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的指导,提高家庭、社会的认识。由于糖尿病人自己调节糖代谢的能力丧失,内外环境微小的改变,都会导致血糖波动,如:气候变化,情绪不稳等。为使病情控制在满意的水平。指导病人在家中掌握血糖监测和尿糖监测等一些方法,做为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依据,并定期来院复诊。
3教育的方式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综合考虑,尽量符合个体文化需要,可采用以下方式。(1) 文字卡或口头讲解相结合。 对于文化程度高的,可以适当活动的,可采用护士将健康教育内容写成卡片,随时指导患者学习、了解和熟悉,对重点加以解释,患者会自觉学习。(2)注意讲解语言。 对不识字的患者,护士将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讲解,利于患者理解和记忆。(3) 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对病程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篇9
当今,对语感的探索成为热点,其重要意义,我以为主要在于为数学找到了一种新模式,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语感是认识主体在对各种知识特别是语言知识的学习、积累、领悟、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材料的感受能力。对客观事理的认识就越具体;情感是打开任务心世界的钥匙,情感越真,言语的感染力就越大。文学作品的言语情境具有显性,比较适应于语感式数学。采情较高的学生,用语感式会得到更快的提高。从语感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语感不是神秘奇奥的思维现象,踏实各种知识、体验长期积淀的必然反映。
那么,要培养准确、敏捷的语感,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呢?在故事实践中,我体会到,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是多看多记,多看是指既看生活、又看书本。现在多数的中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接触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比较少。经常是学校——家里的两点一线式,及时部分学生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其范围也是有限的。在语文数学中我经常发现,那些特别认真埋伏学习的热播反而没有那些爱玩爱逛的学生对语文的语文能力强,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接触生活的面的窄与宽的问题。因此,我觉得,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倡、鼓励,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而不是一味地把学生困在教室里,书堆里。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顽难。因为,理论与实际中竟有一定的距离。要这样做,既要冒一定的风险,又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
看书这一点来说,现在的中学生除了课本之外还能大量阅读的人实在再多,据说是没有时间,甚至有些老师,家长也不允许读“闲书”。课余时间被作业、训练题挤得满满的,学生的阅读量少,自然缺少了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光靠课本里的课文时远远不够的。
说道多记,我觉得现代中学生该记而没有记的东西太多了。无论是中国文学、文化的常识,重要的作结作品,还是成语、典故,所知都少得令人心寒。从背诵方面说,传说语文教学中最注重的这个内容,现在也被很多语文教师轻视了,而现行中学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本来就不多。对丰富的语言材料连起码的记忆底蕴谈不上,怎么谈得上感受呢?所以,要培养语感,必须先从观察和积累做起。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给学生大量的语文知识,对中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因为它首先适应了中学生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知道的特点;其次是它填补了中学生在语言记忆方面的空白。这个工作,最佳的时间是从初一开始,循序渐进,六年下来,积累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而这对培养语感是最基础的一步。
第二,是强调诵读。我们在上课时,常用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先让学生把课文读上一遍,然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分析和归纳上,表面上师生双方都忙得不亦乐乎,但下课后一想,这堂课学生真正的收获是什么呢?“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要培养语感,必须强调语感。
篇10
一、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对生活的印象,而且他们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周围的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用学生所熟知的实际生活做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已有的经验探索知识,这样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他们的兴趣就会很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例如,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时,教师首先拿出一块月饼,问学生想不想吃?后设计问题:今天是中秋节,我们要到敬老院去看爷爷奶奶,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帮给爷爷奶奶分一下。出示:如果每人吃半块月饼,有5个人,我们需要带几块月饼呢?(列式计算)。那么,如果我们拿了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依次类推,在学生玩乐中就总结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二、注重科学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数学的发展成就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推动了数学的重大发现。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科技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的培养,做到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之目的。
三、倡导“愉快学习”模式,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愉快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愉快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让学生自奋其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习要求。强制的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这种压力非但无助于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且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学习一旦成为学生自身的迫切需要时,就会愉快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心理障碍,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2.参与探索活动,获取成功的体验。数学是愉快教育的源泉。因为数学中经常出现“问号”,有“问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变“问号”为“句号”,完成知识上的“转化”,则必须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来实现,因为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因此,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给他们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
3.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新知识,心理上得到满足,产生了愉快的情感。这时,老师若用机械重复的练习去巩固已获得的新知识,学生将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用科学的、富有启发性的方法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能练一题、议一组、会一串。另外,还要注意安排适量有弹性的练习,逐步启发,层层递进,深刻地理解知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智能得到发展。
四、实施情感体验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要取得实效,关键在“渗透”一词上下功夫,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人物鼓励法。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爱国勤奋钻研的数学故事,用榜样教育学生要树立高尚的情操。
2.观点熏陶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播种在小学生的心灵里。教学中要渗透这些观点,着力点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适当阐述数学知识揭示其中的种种辨证关系,给学生的脑海初步打上辨证唯物主义的印记;二方面是,以辨证唯物法为指导,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据对比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生动,富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对比,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爱科学之情。
4.活动诱导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渗透德育、寓教于乐结合课内课外,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如:课内学具操作,小组交往讨论,课外数学竞赛,与家长一起做数学游戏,举办数学小报比赛,课外数学实践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