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用RMXP制作高中新生入学指南
新生入学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就遇到过一个高二的学生,入学已两年,竟然还不知道学校图书馆的位置。指导的缺失可能会造成学生很难适应寄宿制生活,进而影响学校的教育效果。而传统的纸质新生入学指南大多是文字形式的,不能体现地理环境、建筑布局等信息,不能吸引新生兴趣。新生往往在翻看几页后就扔在一边,不能发挥其作用。
1.RMXP应用现状
RMXP多用于角色扮演类游戏的制作,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如北京大学的《北大英雄》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大学每年都会在寄给新生的入学通知书里附带这个采用RMXP制作的新生入学指南。使用者在规定时间里了解今后的校园生活,而时间结束后系统会根据使用者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结局和评价。但以寄宿制高中生活为内容的新生入学指南尚未有人制作。《天一校游记》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2.使用RMXP的优点和局限
RMXP是一款基于RGSS语言的图形化PRG游戏开发工具,它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图形化界面等优点。在地图制作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其图形化的学习界面十分适合制作新生入学指南这样认知新地理环境的学习任务。但RMXP是一款单机游戏开发软件,没有多人联机功能,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新生入学指南》的设计
1.确定指南内容
新生入学指南的目的就是让新生快速、高效地熟悉校园环境。寄宿制高中学生的在校生活是丰富的,军训、学习、宿舍生活、社团、选修课、研究性学习、校园文化、课程设置等需要做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是需要指导的内容。
2.设置任务
《天一校游记》在剧情设计上采用开放式分支任务结构(如图1),分为入学准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校内学习四条任务分支并行处理。分支任务内部按时间顺序进行,各分支任务之间基本没有联系(需完成“入学准备”中的部分任务才能继续其他任务)。各分支任务在结束时都有相应的问题或剧情对使用者进行考核,只有答对问题才能完成对应任务。当完成度达到100%时,说明使用者已完全了解了在校学习生活的基本细节,《天一校游记》结束。
3.根据任务制作脚本
RMXP脚本应包含以下基本部分:场景、事件及对话、任务控制、状态控制、物品控制等。脚本应围绕剧情设计,人物对话应尽量简洁,必要时配以图片,语言风格根据场景、人物需要或幽默风趣或严肃认真,重要信息可加粗、变色突出显示。以下是《天一校游记》中主角报到后去宿舍的一段脚本:
场景:男生宿舍楼。
事件:男生宿舍管理员、公告栏、403宿舍门、新生甲、新生乙。
新生甲或新生乙:你好,你也是来报到的吗?先看看公告栏吧。(开关[报到看公告]=开)
公告栏:欢迎新同学报到,请先到宿舍管理员处领取蚊帐、被褥、迷彩服、钥匙等用品,然后去寝室认识一下新室友吧!(任务[领取宿舍用品]=开)
主角:管理员阿姨你好!
管理员:同学你好!这是你的东西,请当面点清。(物品[403宿舍钥匙]=+1、[宿舍用品]=+1;开关[403宿舍可进]=开;任务[认识新室友]=开)
主角:没错,东西都齐了。
管理员:请妥善保管好钥匙,如有遗失请到管理员办公室登记,请爱惜宿舍电话机、空调等电器设备。希望你在这能度过快乐、充实的三年寄宿生活。好了,快去寝室收拾收拾吧。
主角:谢谢阿姨提醒。阿姨再见!
403宿舍门:如果物品[403宿舍钥匙]==1,那么用钥匙打开门,主角进入室内;否则提示没有钥匙,请去管理员处领取。
《天一校游记》的开发制作
制作的大体流程是首先利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绘制地图素材,将素材导入数据库并绘制地图。然后根据脚本设置数据库、NPC(非玩家角色)及其相关事件等。最后对软件进行测试和,下面逐步介绍制作的流程。
1.地图的设计和绘制
RMXP的地图素材由基本图块构成,图块之间可以任意组合搭配,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和成本。RMXP中一共有三层地图绘制层,绘制时应注意图层顺序和实际逻辑相符合(如上页图2)。
地图绘制时应尽量还原学校的真实地理面貌(如上页图3),注意建筑之间的比例、布局合理,带给使用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时根据剧情需要可以详尽或简化场景设置,对于剧情较少的场景可采用缩小比例尺、简化物品设置等方法,上页图4是利用地图素材绘制的《天一校游记》主地图。
2.设置数据库、NPC以及相关事件
当地图做好后就可以设置数据库了,入学指南中涉及的各类物品及其功能都要事先录入到数据库(如上页图5),在后面事件中调用时只需要选择物品对应的编号即可,以后如果想修改物品名称或属性只需修改数据库的相应内容。
入学指南中除了主角以外的角色我们称为NPC。NPC是推动剧情进展的重要部分。引导使用者下一步做什么或是对其进行阶段考核抑或是给予其关键物品等,都是由NPC完成的。NPC的设置不宜过多,过多的NPC和冗长的大段对话会让使用者产生倦怠感。
如果说地图、数据库、人物是入学指南的身体和四肢,那么事件的设置就是入学指南的灵魂。它是所有人物、物品、剧情发展的内驱力。从对话设置到条件分歧,从事件开关到各种属性的更改,RMXP中内置了90种事件,绝大部分事件都可以轻松设置完成,大大提高了制作的效率。以下是《天一校游记》中主角报道时和管理员对话的事件(如图6、图7)。
3.测试和
当所有制作步骤完成后还要对软件进行测试,测试的重点是地图和事件。测试地图中是否有角色能走进去却无法走出的“陷阱”区域,因为这会造成角色被困在这个区域。检查事件中是否存在逻辑错误,有无死循环、因果倒置等情况。这些bug都会造成软件无法继续下去。
由于最后的成品是要刻录成光盘,寄到新生手上的,这就要求成品必须脱离RMXP调试环境并独立运行。RMXP中的“压缩游戏数据”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需求。该功能将整个软件打包成一个后缀名为.exe的可执行文件,用户只要双击该文件就能解压并运行《天一校游记》。
篇2
从1978年高校恢复开设“大学语文”课以来,大学语文教学至今已有30多年时间。这期间,大学语文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知识、语言运用能力等都取到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随着高校学科建设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为:
1.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识记,忽视语文知识的运用。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往往定位于“以语文课程培养审美情趣,以审美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在这一课程定位的基础上,“大学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强调语法分析而忽略语感的体验,强调将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略对学生视野的开拓。”总体来说,大学语文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能力的培养,甚至还停留在高中语文的教学的陈旧框架之中,缺乏大学语文所应该具有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与职业的发展严重脱节。
2.侧重审美能力培养,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的教学偏向于审美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解读方面。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这些教材仍然还是以作品为主的结构模式。其主要编写体例主要包括介绍作家基本资料、作品的写作背景、课文内容讲解、写作艺术特色分析、课后习题与思考等。这些内容要么以时间为分类标准,要么以体裁为分类标准,但其核心仍然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选编,甚至有些高校将大学语文课直接冠名为“中外文学名作导读”、“文学作品鉴赏”等。
3.课程定位模糊不清,地位日益边缘化。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普遍不重视,甚至沦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鸡肋课程”。大学语文课成为部分高校的选修课,甚至有些高校已经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在许多人文课程陆续登陆大学课堂之后,不时有人发出以“大学人文”取代“大学语文”的呼吁;在不少高校,大学语文正在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被不断压缩。这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等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学语文在课程建设、学科发展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所以大学对大学语文的功用没有深度认识。
二、大学语文与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路径
不可否认,大学语文通过文学和文化经典的阅读与理解,根本上具有人文精神传承、塑造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形象的功能。但是,我们也应该重视大学语文所应承载的职业工具功能。大学语文教学应该自觉地将培养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之一,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1.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际能力。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好。”大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当然也承担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任务。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人际关系日渐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更趋多元。根据麦可思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的排序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4%,专业能力占40%,外语能力占40%。可见人际交往和自我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这两种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均离不开语言文学的深入学习和熏陶。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的修养,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使他们有机会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无疑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大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
2.培养书面写作能力,适应职业发展需求。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是学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又是学习语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就业方面来说,不能熟练运用中文写作成为一些用人单位将其拒之门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严重影响他们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大学语文对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写作技能。基本写作技能主要指大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对语法的规范化应用。说白了,就是基本的汉字和词语要会写、基本的语法规范要掌握,不能出现错字、病句。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写作能力。二是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学生走向社会,需要撰写求职信、调查报告、请示、报告等应用文体和公文。大学语文教师应当教给他们应用文的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格式规范。三是创意写作技能。创意写作是美国等国家的一种写作教学模式。这方面的技能主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影视剧本等多种文体的写作,以及大型文化活动、新媒体产品的策划与创意等。具有高水平写作能力和创意才华的应用型写作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现实需要。
3.增加实战训练,实现职业对接。
篇3
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可以理解为依据党和国家的体育教育方针和政策,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科学组织体育教学过程,完成体育教学计划和目标。科学的组织体育教学过程,可以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稳定的教学秩序是完成教学计划和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需要注意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运用教学最优化原理,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制定与实施体育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和稳定的体育教学秩序,体育教学的指挥系统是在学校校长或分管副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长或教导主任、体育教研室(组)主任组成。体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分为行政管理和课堂教学2个方面,体育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有科学性、可行性、稳定性,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学
二、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依据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结合我国体育教学实践,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体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主要是全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和体育教研组的计划管理。全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分析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提出工作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全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全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包括课堂教学、校内竞赛、校外竞赛、课外活动。体育教研组的计划管理主要是在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具体完成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备课、上课、考试及成绩评定、课外辅导。备课主要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2种形式。集体备课要为老师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向老师们提出备课要求,要从备课中鼓励老师们体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管理在为教师与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前提下,主要是组织好课堂听课工作,课堂听课的形式多样,可以组织同行听课、专家听课、公开课等。听完课后要组织形式多样的讨论研究,肯定授课教师的优点,分析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重视和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现代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和内容。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更加重视发展性评价和过程中评价,以往的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成绩,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使得我们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的运动技能,重视学生的体质,采用的评价方法更加科学。
三、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措施
3.1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协调体育教学管理者与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关系的约束机制。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保证稳定的教学秩序,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制定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的观念,切实保障教与学的自由,完善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3.2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加强教学档案管理
规范、严格、科学的体育教学档案管理,能有效地推动体育教学的规范化,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体育教学管理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档案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包括计算机、网络等),加快体育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建立体育信息管理网络。
3.3以人为本,提升现代教学管理理念
人是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对象,体育教学管理主要围绕着人展开,体育教学管理主要的对象就是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构建人本理念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活动中确立以调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以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为目标。管理制度应该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以使师生在这种保障下得到个人的最优化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加重视教师的需要,关注教师的成长,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发出教师实现自我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3.4建立一支稳定的体育教学管理队伍
加强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不断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应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从而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培养和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开放英语 能力本位 教学实践
高校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重视成绩,忽视能力的现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展“英语能力本位”教育有利于教学方式地全面性改革。本文分析了英语能力本位教育的含义,并提出了相应地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开放英语》英语能力本位教育解析
《开放英语》由主、辅文字教材、录音、录像和计算机辅助课件等多种媒体构成,是一个以个性化学习为基础,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适合成人在职、自主学习的多种媒体课程资源体系。学习活动(Activity)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开放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外语素质,毕业之后能够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相关的工作实践中。在这个基本任务的促进下,能力本位教育应运而生,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高校学生的就业背景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高校教育对象的职责需要为基本教育目标。
从能力本位的教学理论来讲,教育思想要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知识立意”是单纯的以学习知识为目的,通过知识的简单传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观念重结果而轻过程,往往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况。“能力立意”虽然仍然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更多的是强调运用英语知识的作用,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从这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中可以看出,开放英语英语教育更倾向于向能力本位转变,通过技能训练来逐步弥补课堂知识传授的能力训练之不足。
《开放英语》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过程包括兴趣培养、实践训练和成功展示等几方面。“兴趣培养”要求激起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努力学习的兴趣,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本身诱因。这一步就是要展现能力教育的基本模式,应该避免强迫式应试教育,而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实践训练”则是要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将新鲜的教育模式融入到课程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实践教育要大胆走出课堂,对学生现有的能力做出估计,并设置相应任务,确保任务教育在教学体系之中的融入。“成功展示”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能力的展示平台,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学生的学习有拓展的空间和发挥的空间。这种教育的融入其实展现了“成功教育”的优势化作用,使得《开放英语》的教育认可度有所提升,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开放英语》英语能力本位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开放英语》英语能力本位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教育过程中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严重,而且高校内部缺乏教育改革的有力支持。
当前,高校的英语教学60%还停留在通过卷面成绩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忽视对读写的掌握,同时也导致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体系对学生运用英文能力的反面影响,使得学生对于实际的英文运用能力和读写能力不够重视,语言实际操作能力较低。例如:目前高校听力课课时安排较少,大学英语课程平均每学期60课时,其中听力为12课时,只占总学时的五分之一。听力训练之中更多更深更复杂的教学根本就无法完成。而对于读写训练来讲大部分教师比较清楚英语教学的目的、任务,但出于要应付考试、评比,而放松了某些方面的教学,如听说能力的培养。用老师的话说:“听说内容不考试,也就没有注意它”。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类考试是应试教育的结果,这使得一些学校的老师把重点放到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其结果自然就是学生记住了大量单纯语法,但是却缺乏英语交际能力、英语翻译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长期从事这样的语言教育必然会使得高校英语教学走入误区,影响教育体系改革,影响课堂教育实效性,无法凸显学生能力本位的优势地位。有一部分教师对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任务很模糊,教学目的不明确,当然就更难完成教学任务了。另外,听说读写训练需要更多的学习资料做为支持,而《开放英语》教材内容比较集中,教师又忽视教材的有效拓展就是使得相应的训练不能开展,无法实现基础知识的能力本位教育。
三、《开放英语》英语能力本位化实践教学总结
1.强化课堂教育实效性。为了更好地展现课堂教育的能力培养,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教材的分解,进行二次创作。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作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善于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进行适当的处理,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一些隐含的内容,通过对教材全方位的深刻剖析,加以灵活运用。同时对教材展现的内容设置更多的听说读写任务,保证对能力的有效训练。
例如:教材出现的课文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续写,以此来训练写作能力。要转变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听说训练,在听力阶段要练习完全用英语进行思维,把耳听、思考、理解和笔录完美地用英语统一起来,如果客观上没有这种听课条件,就要大量阅读专业资料,听有关专业风空的英语报告,并积极开展英语讨论,与同学交换看法等,也或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课堂教学不足。另外,中国学生比较拘谨,自我表现意识差,长期的教学形式都是被动地听,以致课堂气氛十分沉闷,进入大学以后就更是含蓄了。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听说活动,并主动参与其中,自身做出活动参与者的姿态,以此来激励学生开展实际模拟听说训练,以此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2.加强翻译能力培养教育。英语专业教育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因为在工作实践之中翻译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强化翻译能力教育是能力本位教育的重点。具体来讲,首先,要开展“实例教学”。教师将实例教学引入课堂,学生从实例中感受语言沟通的原则,而这种实例的互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讨论、情景展示等内容,学生的兴趣更高涨。教师在翻译方面展现的渊博知识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重视文化翻译差异问题,例如:“大象”牌电池在东南亚地区十分畅销,因为它是东南亚的吉祥物,而在欧美市场上却无人问津,因它的英文名”White Elephant”意为“累赘无用,令人讨厌的东西”。
3.开展顶岗实习训练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英语能力本位的教学改革,高校内应该开展顶岗实习训练教育。所谓的顶岗实习就是要在校大学生参与具体的职业的活动,通过职业活动的参与实现英语能力训练,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换。在顶岗实习训练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得到了实际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顶岗实习使英语教育中的职前教育与未来职业教育实现了有效地衔接,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实习开始之前,要以教学院长为组长、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为成员,各学院成立教学技能强化训练指导组,全面协调指导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实习指导教师要总结往届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前教学技能训练的经验,根据学生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方案,并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务求收到实效。同时,要重视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及时总结,制定“顶岗实习环节教学要求细则”,指导教师适时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将实习收获与失误等记录下来,指导教师将意见记录在反馈表上,然后改进,循环往复,直到掌握相应的英语交流和翻译技能的所有要求,然后设计下一阶段的岗位技能目标,再进行英语交流技能训练与学习。
篇5
【关键词】大学 篮球 教学 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社会对人们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各个高校都在为培养全面的综合型人才而努力。篮球作为比较深得人们喜爱的体育项目,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锻炼了心理素质,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需要对篮球教学的有效性方法进行分析。所以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并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篮球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
篮球的教学内容总体来说只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篮球理论知识的教学;二是篮球技术方面教学,三是篮球战术方法教学。通过篮球教学的基本内容就能明白,篮球教学的任务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理论知识、战术运用方法以及技术的提升,还具有另外三个方面的基本任务:一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大学生的身体体质;二是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三是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训练和教育让其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目前大学篮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
经过多年的教学和亲身观察,发现部分体育教师或是毕业于体育院校的缘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将体育院校专业学生所学的教学步骤、训练手段、组织教法等方法运用到非体育专业学生上,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因为体育院校的学生和非体育院校的学生,不管在身体素质、战术意识、运动技巧、篮球文化修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所以,教学方法的不得当,直接影响整个体育课篮球教学任务的完成.
2、教学目标的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依照教学内容来选择的,不同的专业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所不同,体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全面的掌握篮球运动的战术理论以及战术技巧,因而学生能够有能力将自己所学的在教学课堂上展现出来,所以这必须要求体育专业的课堂教学非常的全面和系统,这是有充足的课时作为保障的.但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了让学生了解篮球的战术以及篮球的运动方法和技巧,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这样为学生进行篮球运动锻炼做好铺垫,也为实现全民健身打下基础.但是,现实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战术教学作为重点,全面介绍并要求学生学习,导致学生学习不仅没兴趣,还导致学生掌握的不熟练.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以3-4个基础战术配合教学内容,或者将一个完整的教学战术配合内容,结果学生根本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握,也就失去了对于篮球学习的兴趣,这样教学的结果肯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3、教学方法单一
通过观察一些教学,发现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普遍采用简单的示范讲解,因为体育课上,战术的内容丰富多样,千变万化,学生依照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战术的行动顺序、移动的方位不清楚,导致错误百出,极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钻研教法、教材,找到适合学生的一套教法.此外,部分教师的教学战术课的内容和形式,一味照搬教材,导致实际中的效果很不理想,没有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4、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在选项教学中,学生全部都是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项目,基本上是每学年选择一次,学期间只作个别调整.有的学生喜爱篮球,一直都选择篮球作为选修项目;而也有部分同学兴趣较为广泛,什么项目都想学学,这样造成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意识好,技战术水平进步较快;而有的学生则受各种原因限制,如身高、力量等情况的影响进步不大,这也是造成学生的篮球水平不均等的原因,这样就给组织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三、大学篮球教学发挥功效性的具体措施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篮球教学中,基础性的技术动作教学是日后开展更深层次教学的关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视觉、听觉、感知等多方面能力,建立起立体、生动、形象的视动表象,让学生更准确地学习规范性的基础技术动作。在连续性技术动作和战术教学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屏幕上进行图像的分解或组合、显示重点、重播、回放或是慢放等功能,加强学生对具体动作和战术立体布局的直观感。这种以“眼见为实”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防止教师以语言形式授课在学生理解中产生的偏差,又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理论知识更好地结合于实践当中去。
2、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要想在高校的篮球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面对高校招生量越来越大,学生无论在智力、体能、心理素质及对篮球课程基本认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篮球教学中实行因材施教就越突显其必要性。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例如,对于篮球基础好、有良好天赋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掘他们,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来栽培他们。这些措施包括有针对的个人指导、推荐他们去校内篮球队进行锻炼、给予特殊的训练任务等等;对于篮球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了解他们的个人心理及身体状况,找出基础差的原因,为他们量身制定一套教学方案。方案中可以包括对个别基础极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多表扬和赞许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激发他们对篮球学习的兴趣;高校还可以在篮球选课制度上进行改革,分为篮球基础班和提高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课程,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3、重视加强篮球比赛教学
要使学生对篮球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善课堂教学的枯燥与乏味,在教学中增加篮球比赛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学方法。比赛的方法要有多样性,具体可以分为全场5对5、半场3对3、个人技术赛、班对班、寝室对寝室、学生自发组织团队以及可以男女混合比赛等。在比赛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篮球比赛规则和比赛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宽比赛规则和技术要求,让学生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投入比赛,目的就使学生学会打篮球,身心得到锻炼,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完成教学计划。
4、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在期末的考核机制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男生、女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以及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适当地调整达标的标准以保证对全体同学考核的公平性。同时,期末考评的成绩不能以一次的考试作为定论,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结合学生的出勤率、平时表现、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活动或比赛中的表现等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把各种考核项目按适当的比例进行分数分配,最后得出综合考核结果。
结论
总之, 篮球教学与训练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 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性。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认真负责, 严格训练, 严格要求, 合理安排教材, 科学安排教法, 积极钻研, 大胆改革, 切实提高高校篮球课的教学质量, 从而达到提高篮球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雷.新模式教学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10(05).
[2]高茂章.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7(05).
篇6
独立学院既非公办,亦非民办,是在新的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而设立的新型的有特色的高校模式,是在国家高教政策的指导下,有经验的普通高校与民间资本相结合而创办的独立院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在创新理念的鼓舞下,独立学院扬弃了传统高等教育办学的诸多弊端,既遵循现在市场经济的规律,又结合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相信在国家的正确指引下,独立院校将得到充分发展。
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应比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比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比较快地适应岗位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2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征
应该说,在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但是我们也应该可以看到,在思想等各个领域高度开放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了冲击甚至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特点在“三本”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是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学生的个人素质、学习态度、家庭背景等;二是独立学院按教育成本办学,学生缴费上学,学生维权的意识比较强烈;三是学生心理负担比较重,有心理问题的人数相对较多,一方面盲目自信,一方面在遇到挫折、面对困难和各种压力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承受力,又容易自卑气馁,关注他人少,关注自我多,这些实际上与我们在大学中所强调和倡导的独立自主、团结进取以及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3 独立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内容
面对“三本”学生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显得尤其任重而道远。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倾尽全力,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全心全意地关心、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永远都是可爱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互不雷同的书,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爱好、忧愁和怀疑,所以作为直接接触他们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读懂这些书,而且还要对这些书加以修整和改造。要用高尚的思想教育学生,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学生,为广大学生提供更贴心、更确实、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一项光荣和责任并重的工程。这就需要建设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专职思政工作者队伍。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思政工作者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工作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观点要科学正确,选材要有针对性,方法途径要做到多样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到经常性和反复性。要求政治信念坚定,即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政治分辨能力。(2)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这是工作的主要任务。必须要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常规管理工作,这是基础。但并不是领导吩咐一句,就照着实施一条,而是应该思考更多抽象的东西,如工作方法规律等。(3)学生班级建设和实践活动。这是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学生班级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从基础抓起,强化目的性和针对性;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注意联系专业特点、积极做到建设内容的细、新和深。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要努力做到面向多数,做到群众性和广泛性;要努力做到多样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要努力做到时代性、动态性和目的性,密切与所学专业的结合,努力为学生成才和就业服务。(4)为学生服务。这也是思政工作者工作的基本任务。做好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深刻认识服务工作的政策性强,利害关系突出的特点;努力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把合情、合理、合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既要热情细致周到,又要坚持原则性和政策性。应切实地起到学院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利于学院与学生的交流。在教学和管理当中,不乏夸大矛盾,愤世嫉俗的学生,但从学院出发,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以及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有效疏导。沟通和解释往往是最好的良药。
4 独立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理念
(1)以生为本。“学生就是大学”,高校办学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其对象就是学生,因此学校工作都要围绕学生来开展。要避免管理本位,而应该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要以学生成长成材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给每个学生以同等的看待,平等的发展机会,民主的参与,急学生所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本院学生的特点,掌握其思想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效地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以保证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2)铁心管理。必须要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常规管理工作,这是基础。但并不是领导吩咐一句,就照着实施一条,而是应该思考更多抽象的东西,如工作方法规律等。
(3)爱心教育。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倡“爱心教育”。我们与学生既不应该是毫无距离的“鱼水关系”,也不应该是完全对立的“猫鼠关系”,我们应该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资——爱心。教育工作是漫长而艰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对学生怀有真挚的爱心,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
篇7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01-03
单片机又称为微控制器(MCU),由于其体积小、功能强、价格便宜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被应用于自动测量、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家用电器等各个方面。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型人才,单片机课程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同时本课程所研究单片机技术是电子工程师必备的应用技能,因此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一、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单片机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单片机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典型应用电路、程序设计方法等知识。
2.技能目标:使学生具备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路分析、设计,程序编写,仿真,安装,调试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资料查询、沟通协调、团队协作、科技创新的素质。
二、传统单片机课程教学的弊端与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传统单片机课程教学的弊端
1.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单片机教学都是以教学为主,实验为辅。学生们对单片机的系统结构、硬件接口、编程语法都能学得很好,可是一提到利用单片机系统开发产品时,真正能动手的学生就寥寥无几了。
2.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片机课程教学大纲得不到及时的更新[1],教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换,因此出现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对单片机人才的需求。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单片机课程授课过程中,仍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较低。
4.实验简单。许多高校都增加了实验课的比重,尽管学生们可以在实验设备上进行一些实验,但由于实验设备大多是由生产厂家做好的试验设备,程序大多数也是由厂家提供好的,许多学生做实验只是将现成的程序下载到实验设备上,观察一下结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5.实践少,动手能力不强。目前许多高校都认识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类竞赛。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之前的实践机会很少,动手能力不强,就没有勇气参加竞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就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二)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
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男生比例大,思维活跃,爱动手操作,对喜闻乐见的实例感兴趣,可塑性强,但是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不高,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有限。
三、单片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根据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单片机课程的定位与学生的特点,对单片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改革,构建出了适合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模式[2],并且在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了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
1.教材。教材的选择上,应选择应用性强、案例分析多的教材。例如,我院选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的、张毅刚主编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作为教材。该教材论述清楚、实例丰富、通俗易懂,适合民办高校学生。
2.教学内容。单片机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为单片机基本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两大部分。根据课程目标,以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要求为核心、以工作项目为基本参照点、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根本,突出实用性与应用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舍去了第七章存储器的扩展,因为现有的单片机片内存储器资源已经足够用了,不用再扩展,同时增加了编程仿真软件的使用与单片机应用领域中的一些前沿知识。如果完全按教材顺序进行授课,各知识点的学习相对独立,因而学生很难掌握单片机开发的完整过程。本着“以应用能力开发为教学目标,以学习项目为教学载体,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过程”这些原则为依据,打破现有的教材体系,把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10个学习项目,具体有流水灯、电机控制器,键控彩灯、双机通信,简易计算器、数字电压表、波形发生器等。这些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其教学目的具体而明确,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及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研究与改革
1.教学过程的研究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中,根据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及学生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精心构建了教学过程[3-4]。下面以键控彩灯项目为例说明教学过程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布置。在上一个学习项目完成时,利用20分钟布置下一个学习项目。具体操作为首先用单片机开发板或实验箱演示键控彩灯项目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控制现象,从而激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然后下达项目任务书,每个项目任务分为4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项目4的任务描述:没有键按下时,控制8个LED循环点亮(流水灯)。通过按键(采用外部中断方式)随时改变彩灯的运行方式。(1)基本任务1:按一次K1,8个LED同时闪烁4次,然后恢复按键前的状态。(2)基本任务2:按一次K2,8个LED反向循环点亮一次。(3)提高任务3:按两次K1,LED以自定义花样闪亮1次。(4)发挥任务4:K2按下后,同时按下K1,中断嵌套。(5)课后电子创新:音乐彩灯。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查资料,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想象空间来完成任务。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第二阶段:知识学习。分为三方面:(1)理论讲解。讲解中断系统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等必需的知识点。(2)示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中断的应用模式,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课堂提问。通过课堂随机提问,检查和强化学生对中断知识的学习效果。第三阶段:系统设计。具体实施分为三步:第一步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论证键控彩灯项目设计方案;第二步共同决策,老师下到每一组,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师生共同决策,选择最佳方案;第三步分工合作,每小组根据分工分别设计硬件电路和程序。第四阶段:操作实施。分为三步:首先用软件仿真验证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性,调试直至成功,然后使用实验箱进行软件调试,调试直至成功,最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电路板实物。第五阶段:评价总结。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检查每组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第二步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评分,考核标准见表1;最后总结本项目中学生的完成情况,提出优点和不足,并总结本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强调重点。
键控彩灯项目的学时安排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2学时,第三阶段2学时,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2学时,共计6学时。
2.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以“实用、有趣、建立学生自信”为指导思想,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它的关键是紧紧围绕这10个学习项目组织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确实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效果。(2)分层次教学法。考虑到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对于学习基础好的,提高要求;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只要求达到基本目标。例如在学习项目4中,项目任务分为四个层次,即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发挥任务、课后电子创新。(3)启发式教学。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注意通过“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等过程启发学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4)分组教学与角色扮演法。在完成学习项目时,以3人为一个团队,让每个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如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5)案例教学法。兴趣是学好单片机这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教学案例,让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就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例如在讲授PWM知识时,我们引入“小星星”播放控制的教学案例,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寄存器、分频、占空比等一些抽象枯燥的概念理论,而且可以欣赏到一段美妙的音乐。他们对所学的内容立即会变得兴趣盎然,甚至跃跃欲试。这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3.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1)实物教学。课堂上利用实验箱、仿真器、开发板等实物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2)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例如,传统的单片机控制交通灯实验,需要购买元器件,并进行焊接,然后进行调试,成本较高,耗时较长,效率较低。若设计方案有误,还要重新进行制作。给学生实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克服这些问题,学生想做什么实验,都可以完成。而且通过仿真验证后的控制系统,可以直接做成电路板实物。因此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3)技能竞赛。组建电子协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竞赛,有利于学生单片机系统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4)板书与多媒体的和谐配合。对需要精讲的重点内容用板书边讲边写,而对一般性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大电路图、动画及模拟仿真电路等用多媒体讲,以提高课堂实效。(5)网络技术。制作单片机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如授课课件、授课计划、项目任务书等,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网站还提供了“在线答疑”、“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
通过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能够很大程度上践行因材施教,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效果明显。
(三)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改革
单片机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得学生的应用能力符合社会对单片机人才的需求,设计了多层次的实践环节,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1.精心设计课程实验。通过在实验室授课,把课堂实验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10个学习项目中,使它由原来的20学时变为现在的40学时,大大增强了课堂实践环节。
2.充分重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性应用。要求学生在两周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一个简单的实际单片机课题开发,包括资料查阅、方案设计、软硬件开发。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系统掌握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单片机系统设计开发的实践能力以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学生自发组队,利用课余时间预约实验室,自主开发创新项目。目前参加科技创新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单片机开发经验,进一步培养了创新能力。最近两年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全国电脑鼠竞赛等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鼓励学生参与竞赛与科研课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从系统角度设计和开发单片机产品,积极培养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层次的竞赛,通过准备和参与竞赛,学生完成方案确定、元器件选择、原理图设计、PCB板绘制、程序设计和调试整个开发过程,使得学生充分增强了自身的实践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教师根据自身的科研课题可以设计多个功能比较完善、规模较小的子课题,让感兴趣与有能力的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科技创新和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5.选择提供毕业设计课题。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教师可结合单片机的实际应用,提供与学生实践创新及实际工作相关、受益面大的毕业设计课题,比如监控系统、智能家电等,不仅要求学生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设计,还要求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准确性等功能要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大大提高,为毕业生择业奠定基础。
四、根据自身条件改善师资
单片机专业的知识更新很快,民办高校需要鼓励参与单片机教学的任课教师参加各种单片机技术专题的会议和培训,使其了解行业技术发展的动态。定期派遣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把实际的工程经验和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引入到单片机教学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更多地参加工程和科研项目,把最新的应用技术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吸纳到课程中。因此也培养出了适应民办高校学情和培养目标的双师型青年教师。
五、结语
根据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特点,在教学中整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法,具体实施采用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伶锡,詹杰,周仁龙.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
[2]张淑艳,马春龙,等.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
[3]赵方,赵霞,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
[4]许芝龙.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7).
篇8
(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偏差
发展成人教育应该是普通高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已占有一席之地。但总的来说,高校领导大多缺乏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认识。或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层次低、质量差、不正规,其前途将被普通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所替代;或认为举办成人高教会挤占全日制高校的办学资源,影响高校普通教育的质量;或把举办成人高教当成是单纯的创收手段,认为举办成人高教只是权宜之计,迫不得已而为之。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往往导致在实践中轻视或歧视成人教育,一旦成教与普教出现矛盾时,往往牺牲成教的发展为普教让路。
目前,在高校中还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重点大学办学层次明显高移,主要精力投入在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上,成人教育办学规模在扩大而地位却在降低,规划排不上,工作列不进,办学资源遭贬斥、排挤,成人教育备受轻视,显得可有可无;二是一些地方高校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来对待成人教育,通过发展成人高教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往往重创收、轻管理,重规模、轻培养,把成人教育作为“副业”来抓。由于办学思想不端正、认识不到位和主要精力的明显转移,成人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怀,直接导致了成人高教改革意识的淡薄,丧失了以往以改革开辟市场、以改革求生存和发展的劲头,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缺乏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和应有的改革热情与力度,教学改革停滞不前。
(二)教学资源不足
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因此必须开出足够数量的、高水平的选修课和重复课,以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选课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学员选课的科学指导。学分制教学管理比学年制教学管理复杂得多,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较多的优秀教师,较完备的课程选择体系,较强的实验、实践支撑能力及其开放性,有成效的后勤保证及服务系统,较新的学员管理理念、制度和方式,要求在更高层次上实行更加有序的管理。而目前,无论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还是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教,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普通高校的师资、设备及场地等教学资源普遍十分紧张。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由于“先天不足”,加之政策调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由主业降为副业,成人教育所能占用的教学资源更是捉襟见肘。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普通教育的教学科研任务已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教师投入到成人教育上的精力更为不足。成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了,工作内容增加了,成教管理队伍却是寥寥数人,忙里忙外,疲于应付,改革自是无暇顾及了。
(三)专业设置不均衡
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除了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共性外,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成人高等教育更直接地面向市场和社会,体现了社会需求的紧迫性和求学者岗位工作或转岗、择岗需要的急切性。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在更贴近社会需求、更具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有较大盲目性。如偏重社会热门专业,缺乏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专业设置的长远规划;招生专业频繁变化,缺乏连续性;招生规模波动大,专业间不平衡,缺乏稳定性;专业设置差异过大,使得专业间难以沟通、融合,难以形成专业群和课程群。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分制的实施。
(四)成人教育及相关教育间沟通不够
成人高等教育内部、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近年来虽然加强了横向联系和沟通,然而“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壁垒森严”的状况仍没有改观。校内、校际各种类型和层次教育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与衔接,校内、校际间相同要求课程的互选和成绩的互认还不顺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二、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的对策
推行学分制是成人高教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演进趋势,也是新时期成人高教自身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尽管成人高教推行学分制障碍重重,但是只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大胆探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能推进成人高教学分制的稳步实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实行学分制,不仅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而且也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一次重要转变。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讲,推行学分制根本问题不在于学分的计算和教学管理操作程序的设计,而在于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地位、作用等深层问题的重新审视。要真正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成人教育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务,是高等院校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确立成人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的教育观,树立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学员个人的和谐、自由发展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为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创造个性的培养。要充分意识到,推行学分制是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多样性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有利于发挥成人高等教育自身活力和办学特色。只有全校上下统一认识,增强改革意识,齐心协力,才能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平稳过渡。
(二)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实行学分制需要有一个支撑体系,需要有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及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当前,迫切需要改变成人教育长期以来低标准收费的状况,逐步提高成人高教收费标准,同时对成人教育学费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比例也要作出明确要求。学校要切实做到对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视同仁,使成教与普教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同时,学校成人教育也应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使学校成人教育继续向社会延伸,大力开展联合办学,使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沟通有无。教育部新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高校间开展师资共享以及聘请企业和社会著名人士到高校兼职和任课。”学校成人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依托社会,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办学基地,建设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成人高教师资队伍。
推行学分制后,教学管理工作更为复杂,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既熟悉业务,又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懂得科学管理原理,并能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这就要求成人高校和举办成人高教的普通高校要高度重视成教管理队伍建设,确保人员编制,加强业务培训,重视现代化手段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熟练操作和运营学分制的管理过程。
(三)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
推行学分制,必须打破目前“条块分割”的格局。早在1988年,原国家教委就在《关于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联合办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广播电视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函授教育和高等自学考试这三类教育,应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互相沟通的基础上,改革这三类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同一专业范围内的学生,在不改变学籍的前提下,自由选择学习形式,所读课程考试、考核成绩(学分),三类教育相互承认。这样可以增进各类成人教育的活力,减少学员对已掌握的某些知识和某门课程不必要的重复学习,使他们空出时间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当前,条件具备的成人高校,可用互相承认学分的办法推行校际间和学校内部的联合,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促进传统函授教育改革,加速推进成人高教现代化进程,使函授教育融入现代远程教育行列,发挥规模优势,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目标出发,建立起成人高等教育电大、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等不同形式相同层次之间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学员的相互选课和学分通用的运行机制,实现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四)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
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学校内部条件和社会外部条件是实行学分制的前提,条件的变化是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学分制有其利,但执行得不好亦可导致其弊。这就要求在推进学分制的过程中,采用分阶段实施的方案,循序渐进,注意抓好试点工作。可鼓励一部分有积极性且学校内部具备条件的专业先行试点。如普通高校可先在夜大学中试点。夜大学生主要来自于本市,可利用晚上和双休日授课,在时间安排上比函授生便利,待夜大学在管理上取得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到函授教育。亦可先试行学年学分制,待条件成熟再逐步向学分制过渡。在试点中注意积累经验,逐步由点及面加以推广,切忌不顾条件一哄而上或按同一模式推行学分制。
篇9
【关键词】开放大学的历史责任;开放大学的基本特征;开放大学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4―0026―04
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步子其实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迈了出去。当时电视的图像传播技术催生了广播电视大学的诞生。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加上一些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开放教育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试点,始终没有真正形成自成体系的开放教育制度。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开始在广播电视大学和部分高等学校有计划、有目标地试行开放教育政策,但由于政策措施的不完善,虽然开放教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质量问题以及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问题仍严重困扰着我国高等开放教育的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部分高等学校举办的开放教育与本校面授教育质量标准严重偏离,社会对网络教育的信任度不断降低,以致使国家作出了“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的要求。
现代网络教学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据2009年度统计,全国电大系统在校生266.36万人,占全国高等网络教育在校生的58.78%。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最好时期应该是近10余年的试点时期,作为单一模式的远程开放教育试点于2005年接受了教育部的终结式整体评估,评估认为电大的开放教育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根据全国电大的发展及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完善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的时代命题。
一、我国开放大学的基本特征
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开放大学,是国家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经验以及我国积几十年的举办广播电视大学的经验而作出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我国开放大学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大学属性
大学(university)是国际通用的高等学校称谓。我国在高等学校的分类管理上,也基本是按照其办学层次以及学科情况予以确定学校相应的称谓的。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以其本专科办学规模大、设置专业学科多为特征,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若干年来,由于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忽视了一个大学实质性的问题,即独立颁发本科学历文凭与学位证书的资质,这使得广播电视大学的高等学校性质始终受到置疑,这也是国际同行百思不解的问题。组建开放大学是一次极好的契机,是一次正本清源、赋予开放大学应有名分的最好时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应借此契机赋予开放大学真正的办学自,还我国几十年开放教育应有的名分。
2.系统办学
系统办学是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的突出特征,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办学水平有较大差异。为此,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形成的全国一体的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为保证全系统办学质量、提高社会对电大信任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也在作出相应的调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区域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同情况对国家和五省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作出了不同的批复要求。这充分说明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情况,逐步调整大一统的办学体制是十分必要的,符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基本规律。但从主流上看,今后系统办学仍是国家开放大学和地方开放大学办学的主要特征。
3.远程教学
当求学者由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演变为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的时候,提供更便捷的学习环境就成为教育的基本任务了。开放大学与“宽进严出”是紧密相关的,为满足求学者的需要而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条件,网络、卫星、电视等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手段。“一人教万人学”是对当时以电视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电大教学的真实描述,现在仍可以作为对现代远程教育特征的基本描述。现代信息技术为远程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足不出户、规模效益”是远程教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形象描述,再加上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管理,远程教学会给面授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
4.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三大功能之一,在开放大学的开放理念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放大学可以把为社会服务做到最大化。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能够在开放大学的支撑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公益性是开放大学的基本特性,人们不必再拘泥于学历教育的束缚,完全可以根据职业、岗位以及个人兴趣的需要,点击想学的课程和想获取的知识,自由地选课和学习,自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内容,高质量地实现学习伴随一生、改变人生的终身学习愿望。这种全方位、高质量、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是开放大学服务社会和人们的突出特征。
二、我国开放大学的基本任务
培养人才是开放大学的根本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多样需求,高等学校的定位与特色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所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远程开放大学,其基本任务有三。
其一,满足求学者的基本需求。开放大学作为一所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面向在职人员的普及型、开放性的高等学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满足求学者的学习需求。当前的学习需求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特征之一是个人知识的不断更新。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建设和完善的阶段中,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更新知识的速度加快,以培养在职人员为主要对象的高等院校必须紧密结合知识的变化,跟上知识变化的步伐,去满足社会发展对在职人员的知识需求,这种知识需求也可以称之为对一个人的理论要求。特征之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职人员掌握最新的理论是重要的,理论是基础,但格物致知还必须学以致用,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不能与实际相结合,那求学者就不会选择我们。传授最新的理论知识,培养能干、会干、干好的能力,永远是开放大学不懈的努力和方向。
其二,成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结合的典范。 开放大学是一所超级巨型大学,若按一般高等学校的师生比去评判,是无法理解其教学规律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革命。这场深刻的革命有三个体现。体现之一是没有边界的辐射力。新疆石河子大学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学北京某著名高校的课程,国际知名大学的课程可以通过网络展示其精品精髓的魅力。这就是远程开放教学的辐射力。体现之二是没有限制的学习规模。网上教学的优势就是只要有足够的硬件条件,就可以满足几万人甚至几百万人同时网上学习。体现之三是其灵活的交互性。网络教学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实现实时或非实时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有了优秀的教学一体化设计、优质的网上教学资源、通畅的网络环境,教学效果可能不弱于同等水平的面授课程。为此,开放大学应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相结合的典范。
其三,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在现代社会里,学校教育只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和一个阶段,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要求。为此,发展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学习需求的重要形式。只要有足够的网络条件,网络教学是没有空间限制的,为此,开放大学可以充分发挥其教学手段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搭建一个适合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大平台是开放大学的历史任务。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发展很快,社区建设已经列入日程。在社区服务中,社区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就是优秀师资的匮乏,它直接影响社区教育和全民学习的开展。中国的开放大学应是一个全面开放、服务大众、深入社区、面向百姓的高等学校,有必要制作丰富的网上资源,供百姓有计划、有目的、有收获地学习,使开放大学成为人们喜爱的学习“网吧”。
三、我国开放大学的现实意义
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开放大学,这既是一个历史继承,也是一个现实任务。目前人们在建设开放大学上多少还有些观念上的纠结,表现在:① 开放大学不过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翻牌;② 广播电视大学具有品牌效应,不能轻易丢掉;③ 广播电视大学具有很强的办学系统性,建立开放大学会损坏系统办学。在此,我们陈述以下组建开放大学的现实意义。
1.提供更加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广播电视大学多年的办学历史,对普及大众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人教万人学”的“足不出户”的办学形式受到在职成人的热忱欢迎。但是,由于我国开放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使广播电视大学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始终不能稳定地发挥出来。回顾历史,当广播电视大学以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身份出现的时候,又逃脱不了成人高考和招生计划的束缚,“一人教万人学”的场面一夜间又回到面授课堂。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的电大,办学效益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影响。当时全国电大只有几万人,北京电大只有几千人。以后尽管又努力试行了大学基础班、注册视听生等“开放”形式,但都由于电大不能“异类”存在而夭折。1999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国家赋予电大试办网络教育的资格,电大强大的生命力、严格的教学管理以及良好的社会信誉使电大10年试点中学生人数翻了十几倍,近300万学生的规模令国际同行和国内高等学校惊叹不已。广播电视大学为因某种原因失去全日制学习机会的莘莘学子提供了有利的继续学习的条件,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部分地区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2005年,教育部组织对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进行试点验收,评估认为试点工作取得成功,这也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一个新的里程碑。《纲要》中“办好开放大学”的战略部署,既是对电大系统试办网络教 育的充分肯定,又是对广播电视大学的未来充满期望。
2.成为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经济及其结构的变化,使得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分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也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同时,科学技术与生产日益紧密的结合也形成多梯度的人才需求,以适应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同阶段的需要。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来看,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类型结构的多样化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个体差异多样化的一种发展趋势。为此,高等教育的多样性是绝对的。在单一与多样的调节过程中,为了消除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利己倾向,除了市场的调节,政府的政策调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增强了市场对受教育者的选择性和受教育者对教育的选择性。教育只能以其自身的多样化,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市场调节使得高等教育系统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大大扩展,教育同就业的联系相对弱化,这都将增加高等教育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有高层次的学术型教育,有中间层次的技术型教育,也有普及型的实用型教育。同时,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与远程学习也必将成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为此,“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纲要》,第八章)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美国学者詹姆斯・杜德斯达(James Johnson Duderstadt)则根据市场需求把高等教育划分为:名牌学校(Brand-name campuses)、主体学校(Mass-provider institutions)和便利学校(Convenience institutions),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的美国凤凰城大学和英国开放大学就是这种“便利学校”的典型代表。(詹姆斯・杜德斯达,2005)目前这类高等学校遍布世界各地。这类高等学校的形成,既是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又是高等教育自身结构调整和改革发展的需要,它的出现受到广大求学者的欢迎。
3.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普通高校 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人才培养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学管理的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先进教学管理制度,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迫切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摒弃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就目前情况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扩招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高校连续几年的扩大招生,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最为突出的矛盾是质的发展跟不上量的扩张,致使本科教学管理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管理手段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表现为:
1.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一直强调的问题。但是,在短时期内扭转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是不现实的。长期以来,高校在本科教学管理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直比较注重统一,而不是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显然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在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过于追求学科或专业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倾向,此种倾向不仅会导致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陈旧,同时不利于学生尽快地接触到科学前沿,结果导致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新的理论内容却又未能得到充分的阐述。上述问题,应当说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有关。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与更新依然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2.教学管理的目的和任务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这个新形势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对高校教学管理的目的,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过去的思想上,对高校教学管理的目的、任务没有深刻的理解,这将影响和制约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想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成效,必须充分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并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目的与基本方法有深刻理解,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与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级人才,教学管理必须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进行。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高效管理,围绕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建设,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相当一部分教学管理干部,特别是基层教学单位专职教学管理者只是起到一个执行、传达、归纳、整理的作用。其实,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教书是育人,管理同样也是育人。
3.教学管理中重教轻学
随着高校的扩招,为了满足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和扩大办学规模的需求,各高校也努力多方筹措经费投入基础建设和教学硬件设备的建设,积极增添实验设备、网络系统、图书资料等。但多数学校只注重了数量上的增加,而用于质量方面的经费投入有限,其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机会少。另外,许多学校尚未建立网络化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因而不能及时掌握教学各环节所提供的实时信息。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只重视对“教”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强调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能够经常性组织教师去兄弟院校考察、学习,并鼓励教师搞科研;然而,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则一直比较注重统一,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教”的主导作用,忽视作为主体的“学”的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造成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从而直接削弱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很多学校忽略对“学”的管理。在大学里,学生迟到、缺课、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低,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不能正确的约束自己。这些都是影响教学质
量的关键因素。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针对上述种种问题,以提高教学管理为根本宗旨,笔者建议如下:
1.更新教学管理观念
高校领导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也是教学管理体系高效运转的基础。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具备责任感、紧迫感,不断进行研究,提高对教学质量保障理论的认识,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逐步提高对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需要把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把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2.改进教学管理的方法,明确目的
高校教学管理包含的内容多,涉及面广,责任重大。为了保证高校教学管理系统能科学、有序、规范、高效地运行,制定和改善教学管理制度应遵循规范性与科学性、系统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测性以及可持续性与创造性等原则。其中包括完善的激励机制与执行机制、教学信息监测与反馈制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管理环节与过程控制系统等。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学校教学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树立高质量服务意识,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资源进行积极地和优化和整合。所以,首先应经常性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开展教学管理的交流活动,研讨教学管理改革趋势,不失时机地开展教学改革;其次,应通过适当的竞争。激发教学管理工作的活力。要健全竞争上岗机制,为教学管理人员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舞台和发展机会,通过竞争体现优胜劣汰,提高整体素质;另外,建立一个符合校情的完善的现代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使学校管理层利用该系统实施宏观调控和微观处理,使统计、评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可以辅助决策。
3.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倡教学并重
目前高等教育模式多限于传授学科、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的教育模式远不能适应新世纪高科技、多元文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更多的关注其社会性、先进性、发展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并以此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教学改革中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改革不是简单追求形式、手段的翻新,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个性和主体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制,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建立一种开放的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差异和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和优势培养和养成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开拓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实践、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另外,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必要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参与教改方案的修订,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只有创新观念,才能跨越教学管理创新上的障碍,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形成教学思想活跃、教学对象主动、管理方式灵活的新的教学管理机制。
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教学管理能建立新的管理平台,为各种时空、不同模式教学量化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的网络化、全球化,必然引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和课程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的过程,对学科知识结构以及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必须紧跟现代化进程,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
总之,高校人才培养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高校必须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必须改革教育管理,加快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需要教学管理的创新来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决定着能否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实践证明,只有狠抓教学管理创新,才能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因此,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努力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唐未兵.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9).
[2]张利庆.本科教学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j].社会科学,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