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的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贸的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贸的法律法规

篇1

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其商务模式主要有在线展览、电子采购、网络商品交易、网络贸易、在线支付等。与传统的贸易方式相比较,电子商务在步骤上更简单,帮助外贸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简化了国际贸易程序,缩短了国际贸易的时间和距离,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实现了国际贸易活动的无纸化、简易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全球化,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是国际贸易方式划时代的变革,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外贸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信息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信息要素成为劳动力、资金、技术三大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至关重要的新的竞争要素。外贸企业如能在信息竞争上取得优势,则会提高其获得市场份额和争夺利润的核心能力。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成为新的竞争规则,速度己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另外,电子商务环境催生了“虚拟联盟企业”,并迅速成为新的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其出现促使外贸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由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变为基于整个供应链的竞争,电子化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竞争方式也转向更深层次的合作式竞争,即为竞争而合作。

二、现代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推动下,电子商务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进行竞争与创新的有力手段。在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展网络贸易的实践中,存在以下一些代表性问题:

1.电子商务立法尚有滞后与不足。

在虚拟社区中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其交易平台、交易形式等与传统商务活动有很大区别,商业关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如电子证据、电子合同要约与承诺、合同生效时间、电子签名认证等的确认,都对现行的传统的民法、商法提出了挑战。目前在电子商务领域我国已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相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该领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行却是滞后的。我国1999年出台的《合同法》,率先公布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拥有法律效力;2005年4月1日《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才开始实施。电子商务立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上述提及之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其他完整的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实际操作中,网上交易纠纷的调解,电子支付安全,网络犯罪的法律界定包括欺诈仿冒、盗窃、网上证据采集及其有效性,隐私权保护,与纸介质书面形式的法律如何衔接,争端发生后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各部门之间如何协调职责进行公平、合法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与不健全,导致消客户、企业之间引发很多纠纷,也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2.网上交易流程的安全性尚待提高。

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传递,电子商务使得外贸业务没有国界并到处充满贸易商机。能否在金融系统交易与交付中保证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完整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是电子商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重要前提。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网络技术发展的限制性,网上交易可能随时面临着来自于企业、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软件供应商、黑客、电脑生产商等各种不同群体的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风险,引发一系列安全性问题。如商业机密的泄露与窃取、商业信息的篡改与破坏、身份的冒用滥用、网络钓鱼式攻击等等。其中,核心及关键问题便是在线交易付款的安全性,这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同时也涉及到管理和法律的问题。有些用户不愿进行网上交易,正是源于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不完全信任。因此,能否构建安全可靠的在线支付制度,直接关系到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各方的利益,也是用户所关注的焦点,这需要组织专门力量加以解决。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问题尚未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如没有强大的网络防火墙,银行的电子储蓄系统密码一般仅能设立6位数字等,这些薄弱的技术防范措施给电子商务在外贸领域内的进一步应用产生了较大的制约。

3.外贸企业的网络建设与应用仍处较低水平。

在应用与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相对于国内传统企业,我国外贸企业一直走在前列。虽然我国绝大多数外贸企业都连接了国际互联网,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基础阶段,应用领域非常局限。信息化建设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国外中小企业通常为3%左右,而我国中小企业此比重超过1%的不足30%。外贸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主要用于缴纳入网费、购买硬件、基础设施方面,用于日常维护及业务的咨询费用很少。信息化基础的薄弱,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我国外贸企业一般通过内联网进行企业内部的信息查询,但多数企业对内部网络建设不够重视,建设缓慢且业务管理网络化比例低,一些企业甚至还处在单机与互联网相连阶段,相互之间信息闭塞,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在外联网的使用上,外贸企业通常是利用国际互联网广告来宣传企业及产品、进行一般的信息查询、通过邮件收发相互联系,多数局限在网络推广与营销的低层面上。而利用网络传输订单、完成国际贸易整个交易流程,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只占少数。目前这种“在线洽谈,离线交易”的特点,反映出我国外贸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实现商务往来的能力和层次急需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外贸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加以解决。

1.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体系。

近年我国已颁布了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前期出现的一些典型性问题进行了规范,促进了电子商务健康良性的发展。但是,针对当前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其稳健有序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要以下述两个方面为重点方向:一是为适应新形势要对现存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二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操作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新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必须具有以下法律功效:能有效地规范交易的流程与行为、能切实保障交易的公平与安全、能清晰地界定所属的责任。建议参照联合国国际委员会制定的统一通用规则———《电子商务示范法》,我国应尽快制定一部与国际法保持一致的比较规范与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将电子商务的活动过程通过法律加以规划引导,力求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在制定新的法律法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协调功能,组织各方参与对话与协商,倾听各方的意见与建议,保证法律法规的合理、透明与公平。其次,法律法规不仅要适用于目前情况,更要有灵活性和前瞻性,对新情况、新问题可以修改和补充。最后,电子商务政策既要与国内诸如在电信、竞争等方面的政策相协调、不互相抵触;又必须能够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切实保护电子商务活动中我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网络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网络安全涉及到每个商家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减少网上犯罪行为,维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与经济安全。首先,应建立需要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思想,提高对其重视程度的认识。个人用户要养成定期修改密码等安全上网的习惯,企业用户应建立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服务体系以防数据被窃取、伪造和破坏。其次,我国网络安全管理需要在中央层面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组织,领导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统一协调各部门的职能,建立网络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加快立法进程,健全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上约束进行电子商务贸易的商家和消费者。最后,加快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强化网络技术创新。我国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上相对落后,一些核心技术尚未掌握,对信息安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国应加大对科研教育的支持与投入,进行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攻关,开创行业内培训与资格认证机构,加强国内外经验技术交流,及时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安全防范手段和技术措施,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的、高水平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3.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篇2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一支活跃和重要的力量,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新方向,在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小微企业中所占比重非常高,进出口额也占到全国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研究中小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经营决策集中,灵活性强,在现代企业中数量众多。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中小企业外贸未来的发展道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选题在借鉴其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解决中小企业在开展外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中小企业外贸现状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为赢得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外贸领域竞争激烈

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竞争激烈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人民币的不断升值,造成中小企业的出口成本大大提高,这给资金本来就比较困难的中小企业一个沉重的打击。其次,现在众多先进国家例如美国、英国都设置了许多贸易政策来限制我国商品的出口,并经常使用反垄断、反倾销理由妨碍中国产品出口,针对我国许多产品实行双反调查,严重缩小中小企业对外出口的数量。

(二)融资渠道不畅通

对中小企业来说,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或者需要更新原有的设备,或者引进新的工艺,无论哪一方面的调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然而,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非常狭窄。这一方面是因为各地方政府融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融资信用度差、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不能达到融资机构的实际要求。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对外贸易方面的法律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法律条文不够具体,过于简化,实际操做性差,立法水平较差;另外,法条分布不集中,系统性不完整;最后,立法类型过于行政化,缺乏灵活性。

3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给与融资服务支持

建立符合各省特色的融资体系,应从县域经济入手,在各个县区大力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境。(1)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建立并完善各级地方政府与当地中小企业以及当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有效加强政银企合作。(2)允许公司制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引导民间融资逐步向规范、透明化、科学化的道路发展。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性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金融组织的股权改革和资产重组。(3)要对中小企业加大支持力度,筹建相关基金会,划拨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想中小企业贷款,并且提供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及方式。不断完善担保体系,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担保体系,不断创新融资和担保业务品种,扩大存货、仓单、人寿保单、设备、应收账款抵押和特许经营权项下的融资担保,放宽抵押、质押范围。

(二)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

对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有关职能部门要进行优化处理,删除那些空洞,没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对不集中分散的法律条文进行整合,是对外贸易法律法规的指导性更强;另外,要制定和国际接轨的会计政策,以免由于国际法规与国内法规不一致给国内企业造成损失。由于会计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管理制度健全能够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并且保证企业财产能够合理正确的使用,因此,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发挥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对于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三)加快外贸人才培养

篇3

关键词:物流法规;法律空白;统一立法;健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27-01

物流系统主要由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主要环节和功能构成。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已从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主要功能环节向物流系统化、综合化方向集成和发展,追求物流的综合治理和物流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这一行业跨越几乎所有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内贸、外贸等,受到多个部门的牵制,需要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一、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有关物流的法律法规,从法律效力角度来看,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法律。在由国家制定的现行法律之中,直接为物流或与物流有关而制定的法律,有铁路法、海商法等。二是行政法规。涉及物流的行政法规,有公路、水路、铁路、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海港管理暂行条例、公路管理条例、航道管理条例,关于发展联合运输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三是由中央各部委颁布的部颁规章。涉及物流的部颁规章,包括有关于商品包装的暂行规定、商业运输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等。

现有的法律法规缓解了物流领域的“法律空白” 状况,提高了法律调整效率,对物流业的高速、有序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我国物流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设滞后

我国目前执行的有些物流法律法规还是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延续而来的。他们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的,虽在当时对于推动物流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时空差异已出现适用范围有误、规制内容过时以及法律交叉、法律空白等问题,难以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流的发展,更难以适应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急需补充、修订和废止。物流法律体系从技术上普遍缺乏对物流实践的具体指导和调整作用,宏观调控能力和微观约束能力不足。

(二)物流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1.缺少作为“基石”的流通基本法

我国的物流法律尚未形成独立的法律部门,没有一个处于“基石”地位的法律法规,有关物流的法律规定分布于各类法律渊源中。无流通基本法抽象出流通领域的原则性、一般性的规定,作为其他专门法律规范的依据。

2.缺乏对有关物流的技术规范和市场准入的统一立法

发达物流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物流企业市场准入问题、资质问题也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现行物流法律法规却对此问题无任何规范和调整,因此,完善物流企业市场准入问题、资质问题的立法更是当务之急。

(三)现有的物流法律法规层次较低、效力不强

我国现有的物流法律法规多由中央各部委、地方制定颁布,规范性不强,缺乏法律责任的制约作用,大多是一些条例、办法、规定和通知等,其中不少内容还有悖国际惯例,在具体运用中缺乏操作性,难以产生法律效力,多数只适合作为法庭审判的参照性依据,不利于调整各物流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对物流主体行为的制约作用。

三、完善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议

(一)不断健全物流法律法规体系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

从日本的经验和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特征以及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来看,我国物流立法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物流主体法,指确立物流主体资格、明确物流主体权利义务和物流产业进入与退出规制的法律规范;二是物流行为法,指调整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的行为的法律规范,是各种物流交易行为惯例法律化的产物;三是宏观调控法,指调整国家与物流主体之间以及物流主体之间市场关系的法律规范;四是社会保障法,指调整国家、物流主体与劳动者、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通过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为物流活动确立行为准则。

2.对有关物流的技术规范和市场准入建立标准

例如,我国还没有一个对于电子认证的统一规范和标准,电子签名法的出台显得过于滞后,这不利于网络经济的有效管理,也会影响到物流的发展效率。设立物流行业准入标准,比如没有一定的物流专业配置和专业人员的小型货运公司,应该整改或取缔其运营资格。

(二)提升物流法律法规的层次

对于提升物流法律法规的层次,我国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目标应定位于:如何通过汇编修订现有法律和适当补充立法,疏通各单行法律规范之间的承接与递进关系,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物流法律法规框架,促进物流行为规范化和物流运作效率化。这比新立一部虽针对性强但大而全、空洞化的 “物流法”更有益。

(三)加强地方物流立法

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市场状况、企业素质和融资能力不同,物流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近期内在建立全国性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基础和条件,制定出一些符合本地区的物流法规。这样,既能为逐步建立全国性的宏观物流法律法规提供依据和经验,也有利于各地区的物流企业根据地区特点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芸.物流法律与法规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胡兴成.物流法律与法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宋玉萍.美国物流法律分析[M].中国物流与采购出版社,2008.

[4]吴楠.中国科技[M].信息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目标;对策建议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或者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政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优化配置,自由贸易曾成为一种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利益,但是与此同时,自由贸易也在冲击着各国的民族产业,这种具有双刃剑性质的贸易政策从本质上决定其具有保护性和不稳定性。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催化剂,各种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及新形式的贸易保护方式频繁出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又一次盛行。

一、我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

(一)我国成为反倾销、反补贴的主要对象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总数呈历年增长的趋势,而且大多数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经过立案调查后都得到实施,给我国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1月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砖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最终确定对相关出口企业征收高达32%的反倾销税;2014年11月美国商务部认为来自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存在超额补贴的现象,拟对此类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中国轮胎出口企业将被征收惩罚性关税17.7%81.3%不等,涉及金额高达30亿美元;类似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还有很多,相关企业甚至对涉案行业的出口表现出消极的应对态度。

(二)我国同时遭受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在发达国家中盛行,同时诸多发展中国家也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印度作为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自2006年对中国的丝绸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以来,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诉讼年年上升,而且涉及到各行各业,给相关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事实表明,不只是发达国家会歧视发展中国家,而对其出口产品制造门槛,许多发展中国家有其较强的国内企业保护意识和完善的对外贸易保护法律和措施。

(三)贸易保护主义突破传统形式,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兴起

以环境保护为名的“绿色壁垒”和凭借技术优势构建的“技术壁垒”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一些苛刻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我国制造业的出口陷入困境,尤其是我国家电产业由于环境质量指标和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连连遭受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

二、 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诸多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在国际诉讼中屡遭失败,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外贸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符合国际规则有关,有些法律法规与国际规则自相矛盾,相互抵触。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外贸相关法律法规。在WTO法律框架协议下完善对外贸易立法,既要顾及国际惯例,又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当产品或企业遭受国外贸易救济时,企业能有法可依,充分发挥政府、商务部、地方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的作用,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应诉。

(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走品牌出口战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改变中国加工制造业的尴尬境地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品牌出口是改变其境地的重要战略之一,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这种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高端的质量,是否具有创新的因素。我国的企业应该敢于突破,吸收先进管理技术和优秀人才,定量投入资金到研究项目,加大创新力度,真正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作为企业生存的脊梁。品牌出口战略,既要企业自身的积极创新,又要政府的积极扶持,为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走可持续出口战略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要想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必须以低碳化的产业为基础,发展绿色经济,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力。首先,要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目前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据半壁江山,这得益于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而如今,当低碳经济革命来临时,劳动力,资源,资本技术等比较优势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一直想以廉价劳动力占据国际市场,必然遭到发达国家的报复,许多西方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对某些进口产品征收碳税,如美国在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节能安全法案》就明确的提出了征收碳税的条款。为了避免遭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的出口企业必须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把低碳理念深入到产品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其次,要抓住机遇,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我国的企业要向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必须拥有后发优势,传统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不能在低碳经济的模式下获取大量的利益,企业所创造的后发优势必须是符合当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以节能环保为理念,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普遍被看好。摆脱传统的高碳经济出口模式,我国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出口战略。

参考文献:

[1]冯巨章.中国遭受反倾销的趋势、国别分布及产品结构[J].国际经贸探索,2010,(1)

[2]王中美.新自由主义将衰于当前的经济危机[J].国际经贸探索,2010,(1)

[3]邓敏,王清.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外贸法律法规回顾[J].国际贸易问题,2009,(2)

篇5

关键词:入世承诺;法律体系;具体承诺

一、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根据世贸组织规则要求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政府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或制定了新的法律法规。

(一)货物贸易法律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1、有关货物进出口管理的法规

根据世贸组织有关协定和我国对外有关承诺,我国的配额管理、许可证管理等非关税措施将逐步减少或者取消,进口关税水平将逐步下调。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需要有效抵御外国形形的贸易保护主义,以促进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为了适应新的情况,我国制定了《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2、有关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法规

根据世贸组织有关协定和我国对外承诺的要求 我国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作了修改,还出台了《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此外,我国还进一步完善了以《对外贸易法》为基础的有关外贸管理的法律法规。在货物贸易领域,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是衡量一个国家贸易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表1足以说明中国改革的成就。

表12002年—2010年关税总水平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而成

(二)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为了履行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具体承诺,开放或者进一步扩大开放有关服务业,我国极大地完善了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已经修改或者新制定了《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等十多部行政法规以及大量部门规章。这些法规、规章根据我国《服务具体承诺表》对相关服务行业做出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的规定,对其他成员的服务提供者进入我国市场的程序进行了规范。

(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加入WTO后,中国建立健全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比较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体系,并且按照WTO的要求全面清理和修订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几乎所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出台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等新法规。2007年,中国相继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四)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我国对三部外商投资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主要是删除了与《投资措施协定》和我国《加入议定书》不一致的规定。此外,我国还完善了有关贸易救济措施的法律制度,在原来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反倾销条例》和《反补贴条例》并专门制定了《保障措施条例》。

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已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要求的法律体系,清理了3000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贸易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使中国的对外经贸体系与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我们的承诺相一致,中国的贸易体制和环境更加稳定,更具可预见性。

二、具体承诺减让表的履行

(一)货物贸易领域

1、关税消减

2010年,我国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税则,降低鲜草莓等6个税目商品的进口关税。经过此次降税,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降税承诺已经全部履行完毕。按照承诺,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已从加入前的15.3%降低到了目前的9.8%。其中,工业品平均关税从14.8%降到了8.9%;农产品从平均23.2%降到了15.2%。目前,中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工业品中,较为典型的是,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80%和18%-65%降至25%和10%,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此外,依照中国参加的《信息技术协定》,2005年前,我国将协定下产品的关税全部降至零。

2、非关税壁垒

2003年9月27日,商务部《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对粮、棉、油、糖、羊毛、化肥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建立了公开、透明的关税配额管理体制。中国在《入世议定书》附件3中承诺取消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424个税号产品的进口非关税措施,已按承诺到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完毕。2005年,中国取消羊毛和毛条的进口指定经营制度。2006年,中国取消对植物油的关税配额管理,实行9%的单一关税管理。2006年,中国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商品3种,全年实行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和国营贸易管理的商品进口918.3亿美元,仅占进口总额的11.6%。3、对外贸易经营权

随着《对外贸易法》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的出台,于2004年7月1日起,中国提前半年履行了放开外贸权的承诺,取消了实行了50年的外贸权审批制,对外贸易经营者开始实行登记备案制度。

(二)服务贸易领域

在服务贸易领域,在按WTO规则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个,并承诺将进一步开放11个分部门,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涉及银行、保险、电信、分销、会计、教育等重要服务部门,为外国服务提供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准入机会。

1、金融业

在2005年年底就提前结束过渡期,率先在金融业实现开放。银行业,2004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三周年起,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地域进一步扩大到了北京、昆明和厦门3个城市,使开放城市增加到16个。截至2004年10月底,外资银行在中国总共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其中105家已经获得经营人民币业务。2006年12月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细则》正式生效,取消了外资银行在国内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在履行入世承诺基础上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保险业,保监会宣布外资保险公司可以在成都、重庆提供保险服务,比承诺提前了半年。2004年12月11日,外资保险公司可以在我国任何地方开展业务,取消了地域的限制,并且可以从事全面的寿险和非寿险业务。证券业,2008年1月1日,新修订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正式实施,外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条件放宽,参股渠道更多样,监管机制更适当。至此,中国证券业已完全履行了加入WTO的各项承诺。

2、旅游业

2005年2月17日,国家旅游局和商务部联合《对〈设立外商控股、外商独资旅行社暂行规定〉的修订》,将外资旅行社注册资本降低为不少于250万人民币,取消外资旅行社设立的地域限制,提前一年多兑现了允许外资设立控股旅行社的承诺,提前3年兑现了允许外资设立独资旅行社的承诺。

3、电信业

2004年12月11日,中国基础电信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以合资的形式涉足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基础电信业务市场,英国、美国、韩国已在中国合资成立了3家电信公司。在增值电信方面,截至2006年9月,中国的通信主管部门共接到外商投资电信业的正式申请29份,已通过审定的有14份,已获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有5份。2007年底,中国的电信市场对外开放移动和数据业务市场、固定电话网和国际业务,取消所有基础电信的地域限制,并允许外资股权可以达到49%。

4、外商投资

2007年12月1日,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施行,这是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重要导向政策,它在内容上扩大和提高了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水平。据统计,2006年,中国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41家,占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17.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11.4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30.4%。外商投资进入中国服务业领域,也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表2是中国在WTO协议中关于服务贸易领域所作承诺的水平,也证明了中国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

表2:WTO成员服务贸易承诺水平

资料来源:商务部

(三)知识产权领域

加入WTO后,中国除了出台和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还建立起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和协调机制,使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力度在行政和司法两个方面都大大得到了加强。2004年8月,中国成立了以吴仪副总理为组长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负责全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三、结束语

入世十年,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从新成员到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推动者,中国积极参与WTO各项活动,为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赢得了WTO成员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赞赏。

加入WTO十年来,中国不仅切实履行承诺,还积极参与WTO各项活动,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在贸易政策审议方面,中国分别于2006、2008和2010年接受了WTO的三次贸易政策审议,回答了WTO成员提出的近3700个问题。在发展方面,中国积极响应WTO“促贸援助”倡议,多次向多哈发展议程全球信托基金进行捐助。在解决争端方面,中国积极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化解与成员间的贸易争端。

加入WTO十年的历程再次证明,中国负责守信地履行了承诺,积极为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做出了贡献,赢得了世贸组织成员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赞赏。

参考文献:

[1]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2004年我国履行WTO承诺情况[J].经济研究参考.2005,32.

[2]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J].中国WTO报告.2003.

篇6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一、新经济环境下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

1.交易主体可信度较低

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交易双方的对接。电子商务与传统经济交易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式的不同,传统经济交易双方之间经过面谈,双方可以在交流过程中掌握对方企业的有效信息。双方信任程度较高。然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主体之间往往不能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买卖双方对彼此企业信息的信任程度家偏低,对彼此产品质量、数量、运输甚至是后期的服务问题等都有一定的疑虑。双方之间的顾虑往往导致交易迟缓,交易主体的信任是影响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另外,电子商务交易当中,互联网的优势也为网络欺诈行为提供便捷的道路。电子商务丰富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以及交易范围。正是由于这种交易方式的便捷性,其对市场经济不仅增强经济的活性,同时产生的弊端也阻碍着其长久发展。

2.信息安全问题不得忽视

涉及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能忽视,电子商务交易需要通过网络平成交易行为。然而互联网病毒一直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问题,国际贸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实现快速、便捷的交易,但是这种交易方寸也面临着互联网病毒的威胁。贸易的安全性不能忽视,很多国家对自身互联网的监管制度和管理程度并不相同,所以有的区域其互联网信息并不安全,客户信息并不能得到较为安全的保障。

3.有关国际贸易交易的电子商务监管难度较大

当前有关国际贸易的法规涉及的多是传统贸易形式,但是新型的以互联网交易为主的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尚未出现与之相切合的法律法规,仍旧采用传统对外贸易法律法规。这就致使很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主体难以通过法律保障自身的权益。虚拟网络所涉及的主体较多,多方利益之间的纠葛难以通过现有的法律进行解决。而我国有关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尚未起步。这就致使本国企业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难以保障自身的权益。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当中,电子商务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国际贸易交流的趋势。研究其经济价值以及地位对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确保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法可依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

二、新常态背景下国际贸易应对电子商务影响的对策分析

1.政府实行宏观与微观调控并举

(1)增强我国基础网路建设的安全性,增强基础网络的安全性。基础网络设施是保障参与电子商务参主体者信息安全的重要条件。优良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保障电子商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在起步时间还是技术层面都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互联网建设方面的欠缺使我国企业在对外发展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国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能够赶超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顺畅的对接。

(2)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首先能够实现交易双方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是交易双方本身处于不同的国家,其所面对的法律法规并不相同,而国际贸易中对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介绍。我国电子商务想要能够与国际接轨,就必然接受国际电子商务方面的法规。我国需要尽快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以便能够赶上国际发展的步伐,确保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不至于陷入被动地位。

(3)构建全面的诚信网络机制以及解决网络争端解决机制。网络诚信机制能够将市场经济主体的过往经营信用保存下来,为互联网交易提供信用评价指标,增强双方交易的可信度。诚信机制的构建需要政府的力量加以督促,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诚信教育宣传,使大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诚信意识;二是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诚信评定标准;三是借助大数据构建无纸化的诚信档案,保障企业活动都能够得到准确记录。具体而言,诚信教育宣传是社会更为看重诚信,将诚信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诚信评定标准能够对企业贸易行为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企业以诚信的态度经营各种交易。而诚信档案有助于不同企业之间相互了解,优胜劣汰,保留优质企业促进市场更为健康有效的发展。另外,当前网络争端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国际贸易争端。面对这类问题需要政府建设一定的网络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各个企业之间交往的矛盾,确保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2.对外贸易企业应当勇于挑战,紧抓机遇

(1)重建企业内部的成本构成。与传统对外交易相比,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国际贸易平台很明显能够降低企业对外交易的成本以及经济行为的效率。新型的交易模式的成本需要重新构建,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规避劣势,发扬优势,使企业能够在对外贸易竞争当中获取新的发展生机。

(2)内部转型提升与市场对接的能力。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经济交易模式并不相同,国内企业想要参与到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就必须调整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内部组织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企业与外界市场相对接的必要条件。企业创造性的改善内部结构,开发新的对外交易模式,并且要保持交易模式的运动性。这一点主要是基于市场自身就存在很大的变动性。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也在逐渐的趋于成熟与多元化。

(3)增强现代物流的建设。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辅助较为完善的国际物流运输设施。在电子商务日渐兴盛并成为市场经济主流的交易形式的同时,完善的物流设备才能够促使其真正的获得发展。一旦物流基础设施出现断层必然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短板。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强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现代化、自动化的物流设备。

(4)加强高新科技技术的研发力度。人才与知识是各国之间竞争的关键要素,这也是影响企业对外贸易的话语权与主动权的重要因素。加强高新科技的研发不仅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是促进我国国家经济实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我国需要高新技术增强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当企业之间的互联网实现资金的流转、商品交易由安全的技术保障之后,电子商务的发展规模才能够实现如同传统经济一般的常态化运作。另一方面,高新技术有助于为我国企业保驾护航,是我国企业在对外交流中拥有更多的议价能力。

3.打造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的发展本身就是电子信息之间的交流,强化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安全性、有秩序的发展是其更为成熟的必要保障。首先,加强监管,确保平台秩序井然;其次,加强对区域经济状态的分析,传递有效的市场信息以保障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能够平稳进行;最后,统筹资源,因地制宜。电子商务平台的参与者包括政府部分、企业、个体等等,电子商务的利益分配需要考量到各个经济团体的利益,确保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舞台中的竞争力。

三、结语

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的普及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便捷的通道。但是鉴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在经验以及技术层面落后于国际发展水平。保障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规避国际电子商务交易的风险,获取效益就不然要增强国内电子商务的体系建设。比如法律法规、技术研发、诚信机制等等。本文研究新常态环境下的政府、企业主体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应当如何发展以增强整个电子商务体系的建设,增强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效率,规避对外贸易当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娜.浅谈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

[2]康永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品牌,2015(05).

[3]杨敏,黄翔.新常态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5(08).

篇7

【关键词】纺织品 技术壁垒

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一直以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纺织品的出口也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外汇收入。当我国加入WTO时,纺织产业一度被人认为“优势”产业,当然,面对国际上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消费需求,我国的纺织品一度以低廉的价格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宠儿,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当我国纺织品企业正在努力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时候,技术壁垒正在渐渐替代旧有的贸易壁垒成为阻碍我国纺织品对外出口的新型贸易壁垒,成为了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中一个绝不能忽视的问题。那么如何应对技术壁垒就成了我们不得不认真分析的事。下面是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几项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现如今我国的纺织产品在质量、技术、包装等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缺乏综合的竞争能力,许多产品是依靠价格优势来获得生产的,但这并不是可以长期维系下去的。因为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来源于国内大量的廉价,又密集的劳动力市场。但是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的是在非洲,在印度,也同样存在的这样的市场,或许他们中的劳动力成本会比我国的更加的地量,所以在我看来若我国的纺织品只想简单的依靠价格优势来击败对手,怕是很难继续下去的。

而且取胜企业若是仅仅只关心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那么不仅会遭遇到更多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在本国的市场上也很难长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我们先从本来错误的观念入手,改变原有的“先发展后治理”,“不顾一切,经济为要”的观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我国的纺织企业才能挣脱发达国家对于我国施加的技术壁垒的束缚,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才能在国际贸易的大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立和健全预警机制

在上面谈到我国企业情报收集系统的反应相对滞后,无法跟上技术壁垒限制条目的变化,对进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认证规则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得不及时、不全面,因而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我认为政府应给国内的企业建立一个预警的平台,设立一个预警机制,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府,它收集情报,收集信息的能力肯定是单一的企业,或者是行业的协会难以比拟的。由于技术壁垒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是一两个企业所难以胜任的,因此我认为有国家统一建立一个预警体系是最稳妥的,最合适的。政府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及时地向国内传递国外最新技术法律法规和合格评定认证,也可以针对一些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的技术壁垒提出一些应对的办法,这样可以使我国的广大出口企业能及时了解国外的信息动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

我们应建立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技术法规的内容。第一,应该由权威部门着重确定技术法规的内容、范围、表现形式和与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关系。第二,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从头到尾的梳理,以此来划定属于为技术法规的范围。第三扩大技术法规的涉及范围,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到最后的消费,从原材料的检验检疫到最终成品的检验检疫等等方面都要将其包括其中。第四,将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的普遍性、原则性的要求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并最终转化成为法律法规,使得产品的品质保证有法可依,让技术法规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第五,要定期组织对技术法规进行归类、整合,既要对不符合国际规则和国内现实问题的内容及时废止或整改,又要根据实际需要,针对现行技术法规的不足之处及时地立法,填补空白,弥补缺处,让技术法规可以成为规范国内企业生产操作的依据,同时可以做到与国际上的技术法规相接轨。最后,我们还应该建立技术法规与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之间的关系。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虽明确分离、界定清晰,但两者之间又相互支持,相互依存。例如美国要求联邦政府必须以民间组织制定的技术标准作为制定技术法规的基础;在欧盟、日本规定技术法规亦可看见其国技术标准的影子。同时,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统一起来,合格评定中的要求在技术法规中要加以规范。我们要学习发达国家在制定技术法规发面的优秀之处,取长补短,来完善自己。

四、培养应对技术壁垒的专业人才

我国入世多年,在其中磕磕碰碰,走的十分艰难。其中既有自身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也有缺少应对技术壁垒的专业人才的因素。世界贸易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贸易政策的审议、解决贸易争端、服务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不少方面都涉及到了大量繁杂的法律问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我国由于过去长期的被外资外贸垄断,许多出口企业并不了解WTO中的规则,更对其中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问题难以下手。以至于很多企业现实中遭遇到了技术性壁垒,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贸易的损失原来是这么造成的。在现行的国际贸易背景,我们应该看到专业人才的作用,尽快培养大批熟练掌握世贸组织的规则、精通外语、能够参与,并且善于解决贸易争端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晴.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东盟博览,2012,(9).

[2]强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分析[J].经济观察,2011,(3).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贾易;网络

     一、电子商务的涵义及其实现方式

    1、电子商务的涵义。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信息网络以电子数据信息流通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并完成的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它涉及信息交换、销售、支付、运输等整个贸易过程。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和应用,电子商务己成为网络技术应用新的发展方向。

    2、电子商务的实现方式。电子商务目前主要有3种形式,即edi形式、internet形式和intranet形式。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ce),即电子数据交换又称“无纸贸易”,它是贸易双方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贸易信息,通过数据通讯网络,在参与贸易各方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自动处理。它注重数据结构的标准化,将贸易中重复使用或不同领域共同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目的是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减少手工劳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尤其适用于减少交易循环中的重复工作。

    二、我国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阶段分析

    我国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一般需要经过展示阶段、交流阶段、交易阶段和集成阶段。电子商务对企业流程的影响程度随着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电子商务应用的水平越高,企业流程受到的冲击就会越大。

    1、电子商务的展示阶段。大多数企业迈向电子商务的第一步是拥有一个公司的网址,为任何一个潜在的用户提供信息和一个单项的交流方式。这种以静态的方式提供企业的产品、服务、联系方式以及相关信息的阶段被称为展示阶段。在展示阶段,电子商务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在网上提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吸引潜在的顾客;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对外的一个窗口,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展示阶段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低级阶段,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地融合到企业的流程之中,因此毋须变革企业流程。

    2、电子商务的交流阶段。该阶段可以实现企业同客户(销售者、消费者)或供应商的双向交流,企业可以通过网站为顾客或供应商提品或服务的信息,并通过网络获得订单、进行报价和谈判,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该阶段的另一个优势是供应商可以准确获取库存信息。有条件的企业在交流阶段还可以组建企业外部网。尽管交流阶段实现了双向交流,但还不能进行资金交易。该阶段,企业的网站变成了信息聚集、传播的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营销和销售部门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流程变革以保证定单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交流阶段要求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需要建立前台电子商务系统。该阶段在网上销售商品并不是主要的目标,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大都处在这个发展阶段。

    3、电子商务的交易阶段。企业在交易阶段面临着新的挑战,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和较完备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而且对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易阶段的电子商务活动会涉及到方方面面,除了买方和卖方外,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等都参与其中。数据加密和电子签名等技术也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4、电子商务的集成阶段。集成可以分为企业流程的集成、信息系统的集成以及流程与信息系统的集成三个方面,按照集成的范围,集成又可以分为企业内部集成和跨企业集成。集成阶段存在重要的技术障碍包括企业之间的流程和信息系统的不兼容问题。集成阶段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高级阶段,从市场营销开始到订单获取、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货款结算、产品的提供以及售后服务等活动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系统来完成的。

  三、制约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所在

    尽管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外贸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商务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缺乏;2、电子商务本身的安全问题;3、电子商务的法律制度问题;4、电子商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5、外贸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四、完善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提高外经贸企业对国际电子商务的认知度,这是全面应用国际电子商务的一个必要条件。国际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低,不利于它的发展。全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和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特别要使广大外贸企业都能熟悉、了解国际电子商务,愿意采用国际电子商务方式。

    2、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解决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网络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当白己的计算机被病毒侵害,被黑客人侵,造成数据丢失、硬盘烧毁,都会感到极度的痛苦和愤怒。如果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还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对电子商务的推行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使公众在电子商务前裹足不前。因此,政府应加强网络管理,维护必要的网络安全,减少网上犯罪行为,维护正当的商家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

    3、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和安全问题对于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建立新的法律法规;对原有的相关法律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和健全关税、税收、支付、版权、专利、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保证电子交易的合法性,保护个人隐私和防范网上犯罪,建立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法律机制。

    4、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成功发展电子商务的根基,这一根基必须能够支持不断发展、日益复杂的交易过程。想要促进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使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因此,发展电子商务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市场环境、客户关系、产品创新、财务要素、企业资源、业务流程六个要素,因地制宜地选择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电子商务开展方式,才能对企业管理创新和传统企业战略转型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5、加强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针对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国际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匾乏问题,应该建立起

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我国的高校应承担起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重任,根据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增设电子商务专业,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应建立起从初中即开始培训学生电子商务知识的体制,从而给这项人才培训计划以长期性、体制性的保证。其次,应充分发挥我国业余大学、远程教育、民办大学等社会办学力量,针对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加大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力度。<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ce),即电子数据交换又称“无纸贸易”,它是贸易双方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贸易信息,通过数据通讯网络,在参与贸易各方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自动处理。它注重数据结构的标准化,将贸易中重复使用或不同领域共同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目的是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减少手工劳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尤其适用于减少交易循环中的重复工作。

         二、我国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阶段分析

篇9

关键词:国际物流;核心竞争力;物流人才;物流成本;信息系统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大程度的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我国国际物流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国际物流企业竞争对手时,如何在国际物流市场上和竞争对手抗衡,如何在国际物流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是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应当思考的问题,这将直接关系我国国际物流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一、国际物流概述

(一)国际物流内涵。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都是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的。国际物流具体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隔离和时间距离,对物资(商品)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贸易或交流活动,从而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而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的对流条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大部分是依靠外向型经济模式,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价格优势带动了我国国际贸易的长足发展,随之我国国际物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

(二)开展国际物流的必要性。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开展贸易就需要国际物流在中间发挥桥梁作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形成各国之间的不同分工任务。那么国家与国家在实现劳务流动和商品流动时就需要国际物流在中间发挥的重要作用。开展国际物流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物流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形成国与国之间的不同分工,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独包独揽,所以国际背景下的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就成了新时期的必要趋势;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对物流在质量要求、安全要求、效率要求以及经济要求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开展国际物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国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因为对国际物流企业建立的法律法规还相对缺乏,所以在实际国际物流作业中产生的问题找不到更合适的法律依据。同国际贸易带动国际物流企业发展来看,国际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则远远跟不上国际物流企业取得的快速发展。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而影响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就不难想象了[2]。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从事物流业务的公司类型多为第三方物流公司,这部分从业者的前身多为运输、货运及大型国有企业运输部门剥离改制而来。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约束以及从业者本身素质上的差别,其在从事物流业务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系列法律纠纷,因此,适时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行业法律法规是对我国高速发展的外贸物流行业的巨大推动。

(二)我国物流企业提供服务功能化单一。我国国际物流企业因为提供的服务过于单一,所以在与其它国家进行物流企业竞争时没有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任何企业对于自身的要求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而对于国际物流企业而言,它面对的是更多的国际竞争对手所以更要提高服务功能化、全面化的要求。但是现在我国国际物流企业仍然沿袭过去的战略思维,更加注重对于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单方面的运输环节这个步骤,显然是不行的。作为新时期我国国际物流企业要从全局出发进行战略性统筹和战略性管理,重视对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和一体化物流管理。通过制定完备的物流解决方案并将其运用到物流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延伸服务,寻找到属于本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相对于大部分从事物流业务的国内物流企业,其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外资物流企业早已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他们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其物流业务的开展。例如,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早已应用于外资物流企业的日常业务活动中。尽管国内物流企业近年来日渐重视其企业内信息技术的应用,但由于受各种影响因素的限制,其发展速度要落后于外资物流企业。

(四)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物流优秀人才。随着全社会对物流行业这个朝阳产业的越来越重视,各大专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不可否认其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局限性却日趋显著,由于缺乏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导致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人才相对比较少,同时层级较低,一般仅为从事物流一线服务的人员。然而,当前物流行业中高级职位普遍非常紧缺,不少企业在招聘都遇到困难,归根结底,其原因在于真正符合要求的具有国际视野以及全局观的物流人才很少,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加快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策略

(一)政府加大对国际物流支持力度。政府必须加大对国际物流的支持,这是加快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对于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笔者认为政府要加大对国际物流的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对于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设。国际物流业要实现有序高效的发展除了自身建设以外,更需要来自于政府的支持。从政府角度出发要完善国际物流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国际物流企业不同于其它国内物流企业,它要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非常的严格,不允许有失误和疏漏,政府机构通过依据国际准则和标准来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这样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国际物流企业的高效、有序的运行。没有规范的法律法规的扶持,国际物流企业是运行不好也是运行不长的。

其次对于物流企业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调整。政府在对国际物流企业的行政管理方式上进行调整工作重点离不开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严格实施对注册国际物流企业的注册登记。尤其是对国际物流企业登记前置性审批。作为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国际物流企业实行注册审批时,除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对于道路收费站点要做好实时的监督和清查,避免乱收费站点的存在,避免乱收费的现象再发生。

(二)降低国际物流成本。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也是加快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策略之一。对于降低国际物流成本的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供应链的视角来降低物流成本。要实现物流企业物流效率提高和物流成本降低,单单从物流企业的一个环节来进行控制显然是不行的,还需要从物流的初始环节,也就是说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这个最后的环节要进行同时的控制,这样才能实现物流效率提高的最终目的。在对供应链的管理上要保证与供应商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避免因不必要的纠纷而造成物流企业仓储库存和资金占用。

其次要在服务工作的优化上做更多的努力。通过对于顾客服务的改善和优化以消减成本。对于顾客服务工作的优化不能离开一个前提,那就是对于服务质量的降低。对于顾客服务的具体优化需要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要知道顾客期望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了解这些内容是作好服务工作的首要前提;二是实现物流服务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现在企业的竞争能力衡量标准已经渐渐变成对顾客服务的专业化的考评。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发展。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我国国际物流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完备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所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国际物流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各项技术的应用来实现货物的识别和存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建立一个公共型的物流平台,通过利用这个平台达到国际物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及物流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共享。

其次要加强国际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国际化物流系统运行需要以足够的信息为基础的。而在整个物流系统协调过程中参与其中的部门众多,这样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复杂的物流信息系统。国际物流企业不仅要制作大量的单证,而且要确保其在特定的渠道内准确无误地传递,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是巨大的。因此,准确高效的完成国际物流作业,需要有高效的信息系统来支持。

(四)完善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实现我国国际物流企业与国际的接轨,就要对标准化体系建设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期实现与国际标准化相统一和协调的地步。对于我国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开展。首先要对物流标准进行及时的更新,把与现时期脱节的标准及时的删除,并及时完善新的标准。对于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装备和物流设施的标准要进行系统的整理,以保持与国际标准一致;其次要在数据传输标准、物流用语以及技术标准方面做好标准化工作,尽可能把这些指标都提到国际化一样的标准高度。

(五)加强对我国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了推动我国国际物流良好长足的发展下去,对于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显然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当前我国国际物流人才在语言上遇到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于我国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对于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本着全方位、多层面的培养立场。不但要做好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还要做好包括网络、国际贸易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补充,努力培养综合型国际物流人才;其次要着重培养一些专业型人才,比如通晓报关、国际贸易结算或者国际物流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最后为了吸引国外高级物流人才,我国国际物流企业要积极改善本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条件。

参考文献:

[1] 周启蕾,朱国宝,萧汉梁.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 中国流通经济, 2000(2):4-7.

[2] 梅焰.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 郭成, John Brown. 现代物流管理[M].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4.

[4] 车卉淳,朱群芳,周学琴.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首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篇10

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有关“五五”普法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对全市商务系统干部职工进行普法教育,使全市商务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促进了和谐商务建设的开展,为商务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现将我局开展“五五”普法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五五”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为切实做好商务系统“五五”普法工作,成立了*市商务局“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抓好商务系统的“五五”普法工作。为确保商务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取得实效,我局制定了《*市商务局“五五”普法规划》,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保障。

二、突出重点,确保“五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紧密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落实“五五”普法的各项具体任务,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宪法和法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二是紧密结合创建法治城市的新进展、新成果,及时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传播法制思想,推进依法治市的建设进程。三是紧密结合商务工作特点,积极宣传商务法律、法规。

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活动,成效明显

1、局党组首先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将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和研究部署年度工作,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了法律知识考试。

2、组织中层干部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了解和掌握《宪法》、《对外贸易法》、《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熟悉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学法、用法和守法、护法中发挥表率作用。

3、围绕商务中心工作,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宣传阵地在法制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举办商务法制宣传,结合业务培训,举办多期商务法制与业务培训班。为“五五”普法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四、“五五”普法教育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局“五五”普法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少数干部职工和企业负责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在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事多人少,开展工作十分困难。由于我局工作量大,事务繁忙,工作人员又少,导致开展工作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