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题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课题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课题研究方法

篇1

关键词:整体科学;定性研究法;目的启发法;概念创新法

中图分类号:N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1-0084-06

自然科学可以分还原性科学和整体性科学。随着科学发展,人们发现许多现象不能进行还原和分析研究,需要从整体维度上把握。或者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既需要还原性研究,同时又需要从整体上研究,二者缺一不可。从整体上进行研究的学科领域可以称之整体科学。整体科学是以独特的整体作研究对象,这种研究对象往往具有不可还原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或者把整体还原部分将会丢失整体的某些属性,从而使得还原研究有时候价值不大。博物学、生物学、中医、天文学、气象学这样一些学科在很多方面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从而很大程度上属于整体科学。

传统上,科学哲学将物理学作科学的基本范式,坚持认可以证实或者证伪的理论才算科学。基本思路是强调还原、分析,将研究对象简化、纯化、理想化、数学化,注重规律的可重复性和实验的科学方法,这种传统就是还原性科学。还原性科学主要是指以分析和还原思路的研究,包括物理、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事物要素与要素或者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属于还原性科学;博物学、进化论和中医等学科主要研究事物整体及其关系的发展变化,属于整体科学,适用整体科学方法。整体科学研究对象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生物学的现象和过程是复杂的,对于复杂系统不能形成严格的定律。生物学的对象,如物种、基因都是变化的,因而不能形成普遍的概括。”

一般来说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程度很高,贝塔朗非的《一般系统论》就是从生命现象的系统性开始研究的。由部分有机地构成整体后,会有新的东西突现出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古代科学倾向于整体科学,因古代还没有对事物的基本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还没有还原、分析的科学手段。到了近代,实验等实证方法则成经典物理科学的主要方法,机械力学的研究一般采用简化、纯化和理想化的方法,物质结构被还原到分子和原子层次,这时才有条件研究世界的细微结构。到了20世纪,还原方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有些整体性现象的研究很难适用还原、分析性的实验方法,或者整体现象难于用分析思维进行解释,于是系统论应运而生。整体科学提供了与还原思路完全不同的研究视角,补充和矫正了分析和还原研究的不足和片面性。因此从科学史上看,科学发展遵循“整体科学(古代)――还原性科学(近代)――还原性科学+整体科学(现代)”的路线演进,符合辩证法的正反合循环。

复杂的整体事物从结构和理论上都不能还原部分,还原性科学无法解释整体科学所描述的复杂现象。整体性和复杂性使得整体科学跟物理和化学的研究方法根本不同,如进化论需要用整体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方法有定性方法、历史叙述方法、概念方法、目的启发方法等,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在整体科学研究中比在还原科学中占有更重要地位。

一、观察、比较与分类方法在整体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在整体科学中,观察、比较与分类方法是常用的方法,所起的作用很大。“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古代的大量博物学著作,大量采取了‘类比取象’的认知方式。类比方法的本质是,在不同事物中发现、建构出相似的成分,以同代异。……在描述类科学(包括博物学)中,默会知识、个人知识是存在的。”

实验方法在很多科学问题研究中并不适用或根本无法施展,如在进化生物学中观察方法已上升到科学方法的重要地位。观察不需要改变整体观察对象,而实验要改变研究的整体对象,改变对象达到实验目的的条件。实验的重要特点往往是纯化、强化研究对象,采用分析的方法,实验方法往往造成整体研究对象状况的改变,而生物体或者生态系统等是系统整体,常常不容拆解,因此实验方法往往达不到所需要的研究效果,某些情况下不适用于整体科学研究。而观察和比较是在保留整体研究对象原貌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不是在孤立情况下进行的,比较适于复杂对象的研究。

观察是在自然现象自发发生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天文现象,人不可能改变它,只能用可观察信息进行推断,并提出假说进行辩护。观察和实验都是事物自然性质的呈现,在生物学中由观察所产生的知识比实验要多。很多生物学家就是博物学家,观察是获得经验材料的主要手段。

实验方法要控制、改变研究对象,人设定研究条件,而整体科学对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以控制、人改变的,人们只能在自然发生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如天文、生物、行科学等的大多数研究对象,只能用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方法,或者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

整体科学中也有规律,不过整体科学规律的陈述往往不是全称的,不具有普遍意义,而观察、比较和分类法是获得整体科学规律的主要方法。如果不拆解整体,只有采用保持原型的观察和比较方法,这两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可以分开的,往往同时进行。比较法包含着类比逻辑,经过相同和差异的比较,往往可以得出概括性结论,也可以使用类比方法进行推理,对事物进行归类并使之条理化。

在整体科学研究中,一方面有整体性研究,如进化论和中医研究,依赖观察和比较进行研究,对系统整体的描述和解释不可能还原成物理、化学科学的定律;另一方面,实验方法有时也还是要使用的,不过其地位不及在物理化学中重要。还原式的分析研究在分子生物学中取得了成功,可以有效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等。物理主义者往往重视分析、还原和归纳,他们认实验才是唯一的科学方法。整体研究方法跟还原分析的研究策略十分的不同。对前者,观察、比较和定性叙述是主要方法;对后者,实验和数学是主要方法。只有将两种研究思路互补利用,才有利于获得更全面的科学认识。

二、定性研究方法

整体科学的特点在于按照整体进行研究,整体作研究对象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整体事物。仅仅运用数量方法并不能反映整体事物的独特性,定性研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被采用。在对整体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进行描述时,对性质的表述具有重要作用。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在生物学中大大削弱,定性的说明对生物过程和性质、状态更重要,进化生物学中大多数现象都是通过定性的推理来解释。达尔文的进化研究是一种定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结构。博物学是定性的,分类学与解剖学也如此。

定性与定量方法在具体运用中各有优势,二者是互补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主要是定性研究,仍然能成改变人们世界观的名著。经济学既有定量研究又有定性研究(如《资本论》)。经过很多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运算,美国的经济体系2008年仍然发生了累及全球的金融风暴。数量经济学家不能通过繁杂的定量计算来预测和规避这场危机,在危机发生后倒是有很多人对马克思的定性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很感兴趣。不是数学家的计算不精确,而是整体经济运行过程的随机性因素太多,如果像数学方法那样模型化,将复杂事物进行简化、纯化和理想化处理,那么繁杂的定量计算结论与现实之间总是会有偏差的,因此在不否认数学方法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夸大定量计算的作用。

数量模型方法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数量遗传学可以解释不少现象,但是把基因当成计算的基本单位,显然是做了过于简化的处理,并导致部分生物学家对它的诟病。迈尔认基因型具有整体性,基因不是理想的那种成数量计算的单位,基因型之间还有很多关联,数量遗传学不过是“豆袋”遗传学。有人认:“科学研究中如果仅仅运用日常定性的自然语言,就不可能描述现象的内在联系。数学语言把抽象能力和精确性带给了科学。”这种说法对物理学是正确的,对整体科学就不一定对。

物理学的特征是将运动、力和质量数量化。数学方法是还原性科学的重要方法,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数学使得模糊不清的东西变得清晰和精确起来。对比之下,进化论与此不同,它更适用于性质描述。生物个体的特征和差异、系统结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演变等都是需要定性研究的。人们如果把这些性质、特征转换成定量描述,就会失去生物现象的真正意义。如果尝试将适于定性研究的生物学现象转换成数学语言,定会困难重重,不如定性表达简洁、顺畅、切合实际。习惯于定量研究的科学家认仅仅通过定性表达的知识是非科学的,只能起到模糊描述和分类的作用。其实这是对定性研究方法的偏见。当然并不否认定量研究在生物学的很多领域中是重要的,这种重要性并不能排斥其他场合的定性研究。

三、历史方法

物理学是较早的带头学科,科学哲学早期是在物理学特别是力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严格因果决定论是机械论的理念,预测和解释被看成是对称的。在机械论流行的时候,时间与历史的维度往往被忽视。而生命起源、太阳系起源、宇宙起源的各种学说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性质,独特性和连续性是进化历史的突出特征。现代的进化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天文学离不开时间和历史的研究。定性方法和历史方法离不开对性质和历史的叙述,因此进行叙述性表达非常重要。

按柏拉图的本质论思维很难理解过程的独特性和连续性,从而忽视历史性叙述的重要性,并企图按定律将之公式化。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是采用历史叙述的方法完成的,而不是进行定量研究。物理科学和力学定律对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深远,然而并不是一切科学都像物理学那样以数学基础,在许多人看来进化论的科学依据并不充分。胚胎学、古生物学也是历史性科学,生物性状是由历史形成的遗传程序所控制,遗传程序的演变也是个历史性过程。

在整体科学中,不是由全称的定律陈述来解释现象,而是通过历史性叙述作出解释。历史性解释是整体科学的基本表述方式。当研究生命历史中的独特事件时,就需要叙述性解释。叙述性解释与物理学中的定律不同,进化过程中的某一事件需要作叙述性解释时,这一事件就不是某一类中的一个例子,而是独一无二的,它只发生一次,并按不同方式重复出现。历史性叙述之所以具有解释意义,是因较早的事件往往是其后事件的原因,历史性叙述的目的之一就是后续事件寻找原因。

四、概念创新方法

整体科学的发展更多地借助于概念创新。整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整体科学具有历史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它的定律没有理化科学那样重要,然而定性叙述与概念创新却能起到很好的概括作用。

系统整体层次的概念和理论很难还原到物理、化学层次的概念和理论,例如自然选择、性选择、竞争等概念不能还原到分子层次,因此整体科学很难在物理、化学层次上得到准确有效的描述和解释,即使描述也是不完整的。一些整体层次的过程不可能只根据物理定律或化学反应来阐述。用生物学概念所表述的许多结构和过程在非生物界根本就不存在,因此同一事件在不同层次的概念结构中进行表达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整体科学只能在整体层次上进行概念的构建和创新,概念创新在整体科学的理论发展中显得特别重要。整体科学研究者可以用整体层次的概念来理论化,利用叙述方法进行表达。整体科学中主要依靠概念创新推进科学的发展。

整体科学不仅仅是搜集新事实,创新性地提出一个新概念或许比发现新事实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整体科学中,大多数重要进展是由引入新概念或改进现有概念而取得的,如进化生物学和中医科学都是如此。

在某种程度上,某一整体科学的突破主要在于科学概念的提出和突破,如自然选择等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生物进化机制和过程有了新的理解。有时发现进行理论表达的词汇非常贫乏,补充新概念就是丰富学科内容。然而在科学内部引进一个新概念很困难,往往受到旧范式的抵制。概念的重要创新往往导致范式的转换。当然,观察或者通过实验获得新的科学事实可以促进整体科学的发展。没有新事实的发现,科学研究就缺少鸟儿飞翔的空气。提出新概念与发现新事实是互补的,二者同等重要。

五、目的启发法

按照逻辑实证主义的传统,目的性不是一种纯粹的因果关系,目的性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原则和经验陈述之间是矛盾的。尽管目的论符合逻辑,但很难直接用观察和实验进行证实。目的性在现实世界是确实存在的,并且追问目的是不可替代的问题研究方式。使用目的论陈述和弃之不用的效果截然不同。目的论语言的使用可以转化成一种方法论。

目的论语言与因果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试图将目的论语言转译成纯粹因果论陈述很难成功,因在转译中不可避免地要损失目的论语言的一部分关键信息。在整体科学中的目的论陈述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科学语言,目的论陈述具有鲜明的指向特征。生物学中目的论陈述很常见,如海龟上岸以便排卵,如果换成非目的论的陈述就是:海龟上岸并排卵,这时就有关键信息遗失了。

追问目的的方法富有启发意义,目的启示法是整体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目的性不是形而上学的,而是当代科学的重要内容。适应与自然选择是生物获得目的性的原因,它将结构与功能、目的与现象连接起来。例如,当讲到生物适应环境可以提高生存的几率,“适应”就是一种目的性概念,具有启发作用。适应主义者认生物的每一种结构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探索这种理由就成他们的任务,这正是在利用目的启示法。进化论是从目前的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互演变关系来进行解释,以现在的现象和理论解释以前的事件,所以必须采用目的性原因追问的方法。不用这种方法就难以研究这种重要的因果联系。“达尔文进化论需要提出什么的问题:通常只有由自然选择选中的生物性状才能进化演变。这性状或行程序必须在生物的生存或繁殖成功上发挥作用。要承认这一前提就必须问某个性状什么存在,也就是说它在特定生物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动因分析。”

在探索生命奥秘中,目的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研究花朵颜色就要问虫媒花什么长得如此鲜艳,风媒花什么没有美感。了保持人的血压平衡,生理上应该有什么样的机制和化学反应?如果不了解它,我们对花的生长机制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以理性超越、驾驭感性,被视理所当然。但博物学提醒人们要重视感性,通常感性并不比理性差。”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体魄,锻炼学生身体技能,并且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受挫能力增强,体育游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少对体育课的综合评价体系等。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创新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爱玩游戏,因此教师不妨将游戏这种形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游戏是一项古老但却仍充满活力的运动,它又基本的动作组成,具有一定的情节,因此简单而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要明确游戏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

1.1课堂常规游戏设计:体育课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通常是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一个项目,那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每位学生贴上编号,然后让学生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有的学生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位置认识较为模糊,这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吹泡泡”“图形跑”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空间知觉。

1.2根据教材不同的模块设计游戏:首先,对体育技能的训练上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小学体育教材对学生提出了走、跑、跳、投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模式来教学,学生一定会觉得无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慢慢减退,甚至产生厌烦上体育课的情绪。游戏教学这一形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如,在跑步教学中,我并没有要求学生按照动作要领的要求一直跑。我发现有的学生根据记不住那么多动作要领,有的学生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也不能够将要领和动作结合起来,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动作规范,因此,我将要领编成了两句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小口诀,这样学生背得津津有味,练得高高兴兴,很快就学会了跑步中手臂如何摆动,如何调整呼吸。在此基础上,我又利用了抓尾巴等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锻炼,而不是带着沉重的负担煎熬似的跑完全程。这样来教学,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2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利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参与体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加强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情景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手段:以往的体育课,教师总以热身运动作为开端,缺少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情景教学法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在学习立定跳远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青蛙”来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青蛙是怎样跳的,它为什么能够跳出很远?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青蛙捕捉害虫时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发现青蛙高超的弹跳本领。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被激发出来了,学习跳远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接下来教师再讲解跳远的动作要领,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学习。

2.2情景教学可以作为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好体育活动的情境,选好场地,并为场地命名,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在正式上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达指定的地点,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锻炼学生的动作技能。例如,在学习篮球传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快乐向前冲”的“大搬家”情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传球动作,从而完成“搬家”的任务。动作标准、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这样比单纯让学生围圈互相传球有趣多了。

3以学生为主体

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教学的目标追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揣摩动作要领,掌握动作技能,并且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换位,让学生当“小老师”,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地纠正自身的动作,体会运动技能的细节。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协调性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够在小组的带动下参与技能学习,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效率。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并关注学生的特长,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其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从而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

4完善评价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激励性、启发性、包容性,不能简单地以好或不好,对或不对来评价。正确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信心,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自制力差、理解力较低,因此做错事、违反课堂纪律是难免发生的。针对这个问题,科学合理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其进行思想的渗透对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体育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对于维护学生自尊心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要注意,对于学生的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和场合,具体方式也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进行区别。通过合理、有效、科学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改正错误,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有着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指向,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郝小明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

篇3

对于音乐作品来说,“欣赏”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而“鉴赏”则更进一层,往往兼有感性和理性,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音乐审美价值取向的培养。

本文突出强调“欣赏”与“鉴赏”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紧紧围绕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1.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

对于充满着美感的音乐作品,需要我们用心来鉴赏。音乐鉴赏就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学生的聆听,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从而得到精神享受,实现音乐审美目标的一种审美活动。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鉴赏课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而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

2.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最好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特征,因此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而应把感受音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用音乐来表达想象的能力。

3.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研究

现行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共有18个单元,充分体现了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但如此丰富的内容,并不是每个单元都能得到学生们同等程度的认可与喜爱。这样就更需要我们用心地去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感受戏曲、民族音乐以及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全面地接触各类优秀的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善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应随时发现、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学会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使各人之所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音乐教师是一个演技高超的艺术家,把讲台当舞台,把课堂当情感场,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共鸣。”由于音乐对人情感的感染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热情。音乐课堂也是师生交流的最佳切入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因此,每次上课前,我会在多媒体教室投影出精美的画面,播放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让同学们在一种轻松、舒缓的环境中步入教室,开始一节新的音乐鉴赏课。教室里弥漫出‘的这种优美典雅的艺术气息会让学生感觉就像进入音乐殿堂一样清新,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已经淡化,转而突出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迷人风采,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启发学生欣赏、理解音乐的同时,鼓励学生在歌曲学习和音乐鉴赏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音乐形象进行理解和描述,是丰富深化音乐形象的有效方法。老师应利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意图和心境,激起他们心中感情的涟漪,才能对音乐作品有更充分的认识,才能体会到作曲家的立意,才能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音乐作品与通常学习的书本知识不同,文字所反映给大脑的是直观地感受,而音乐的表达则要含蓄得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我们会感受到,但其内容不是具体的、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随着聆听音乐作品的发展而发挥想象,在心中探寻由听觉所引发的情感与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之间激烈的碰撞。积极地发挥想象力,随着乐曲的旋律去体会作者创作时心灵的激荡与起伏。

案例1

在进行《音乐与人生》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鉴赏课时,我通过课堂中对《草原放牧》和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亲身体会由不同音乐带来的快乐气氛和悲伤心情,让学生们用心感受到音乐的多元性。在课后。我让学生将课堂中聆听鉴赏歌曲时最能撞击自己心灵、激发深刻印象的音乐作品在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图画或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下次课时带到课堂中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用最直观的图画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温馨的蒙古包和蓝天白云下美丽的羊群等画面,来展示脑海中对《草原放牧》这首欢快、轻松作品的理解;更有学生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简短的散文,抒发自己对于美丽草原的向往和放牧孩童无忧无虑幸福生活的体验。由不同的音乐作品到脑海中升起的美丽画面到美好心情的抒发,在鉴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并促进他们自身素养和分析、创造能力的提高。运用教学中的一切方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象力、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完善良好的人格等方面起着很好的作用,能使学生在培养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提高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

案例2

相对于民歌来说,在鉴赏《国之瑰宝――京剧》单元中,由于大部分同学对于我国的京剧艺术都知之甚少,甚至不感兴趣,单纯的鉴赏京剧片段不能很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引入京剧大师梅兰芳,从由黎明饰演的《梅兰芳》这部家喻户晓的电影作为切入点,通过几个关于梅兰芳的小故事,让学生从真实的事例中感受到这位大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与敬业精神,由梅兰芳延伸到其他几位齐名的京剧艺术大师,进而转向京剧艺术本身,课堂中不仅介绍了京剧及其音乐,同时也从中渗透了文化价值与人文内涵,这不仅符合高中学生的培养需求,更达到了高中音乐鉴赏的目的,让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博大的京剧艺术精神还学到了做人的根本。从课后同学们的反馈来看,大家普遍都对我国的瑰宝――京剧这门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些同学甚至搜集了一些京剧片段来欣赏,一起交流、共同体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分享从“唱、念、做、打”中感受到的情趣与魅力所在。当然,对于一些酷爱流行音乐的同学来说,京剧鉴赏课一时还无法让他们达到同样的喜好程度,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身边同学的感染,已使这部分学生对京剧产生了一定的思考与关注,由此来促使他们对“国粹”艺术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兴趣与了解来说还是有利的。

案例3

此外,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相比,流行音乐更容易被学生熟悉与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适当的由流

行音乐或学生心中喜爱的流行歌手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唤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与向往。

4,教学过程的分析与讨论

学生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最直接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时,我们教师应当正确的进行引导。不要随意否定。学生在音乐鉴赏学习_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或心得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能使学生很好地保持学习兴趣:教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会给学生带来超过预期的快乐,并能增强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学习的动力。

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亿,它的思想内涵来自于作者对人生的理解。高中学生的音乐认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音乐感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充分认识到音乐价值的高中生,渴望通过音乐去体验生活,接触世界,了解文化,丰富阅历,以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他们愿意通过作曲家、演奏(演唱)家、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去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随着音乐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旋律优美、通俗上口、热情豪迈、蕴涵哲理性的音乐开始为他们所喜爱。所以,形式多样的音乐鉴赏。可以满足不同个体的欣赏口味,大多数高中生都愿意选择通过欣赏音乐,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去鉴赏音乐作品,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悉心倾听,凭借感情直觉去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另一方面要从更广阔的层次,特别是从音乐作品背景,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体裁形式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以求得对乐曲情感内涵的真切把握,领略深邃的艺术魅力。

作为审美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鉴赏,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多种中外优秀佳作,还必须辅以必要的讲解和引导。这种将学生的直觉感知和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智鉴赏的过程,实际就是从较深层次提高音乐鉴赏力的过程。音乐教育的魅力不完全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的启迪、激励、教育和感染。

篇4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体育游戏

东莞乡镇初中学生生活水平提高了,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年纪小,社会经验少,有怕苦怕累思想。计划生育的原因,普遍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小孩,家庭的宠爱,放纵自由,都变成了“小皇帝”,“小霸王”。如何培养年轻一代,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体育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改革体育教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教学,对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和深远意义。

1转变观念 加强管理

一定的研究性工作要建立在理论的学习之上,理论学习是一切研究性研究的基础。首先“开视野”。看、听一些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新理念、新观点,或是国外的一些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自己的眼界宽起来,头脑充实起来,这样在实际的工作中才大有益处。看一些层次较高的,专业性强的期刊、杂志,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注重“三思、三动”。“思”什么?“思”教学设计、“思”教学方法及教学反思;“三动”是指脑动、身动、手动。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积累的过程。课前思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进行反思,这样可以课前、课后比较互补,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第三,进行多课程间的整合,对比。不论什么课在教法,学生的组织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要注意听课时别的课的教学方法特点,进行多课程间的整合,取其所长,补己之短。

2科学设计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提到教学设计,大家就会想到教案。李义香教授在讨论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时直说道:“我想确切的讲,最起码离不开教师的‘认真备课’。”仅仅四个字就一针见血的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设计怎样的教学目标、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前提。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在中学阶段,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体育兴趣、性别差异,能力差异。将教学内容分解、分层,让学生选择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在实践过后都有小小的“成就感”,也就是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优化课堂教学

3.1优化课堂结构

体育教学课堂结构与形式不应拘泥于现阶段的“传统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环境和学生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课堂结构。例如在跨栏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教学欣赏、热身活动、分层教学、自主教学、展示自我的教学步骤。这种教学结构有别于传统的竞技运动教学模式,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为最终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每节课都应重点突出,并且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都是为突破这个重点而服务的;第二、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能够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第三、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在教育学中得到发展。合理的课堂结构应该是从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出发、从满足学生的活动愿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出发,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向性、多变化的去安排,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3.2激发运动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可以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一组,基本的前滚翻,(要求低头颔胸、团身起立);二组,较低限制高度的鱼跃前滚翻,(在一组要求的基础上加入鱼跃的动作);三组,有高度、远度的鱼跃前滚翻,(要求在二组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远度支撑,完整滚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篇5

一、了解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困难之处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觉得物理难学,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容易产生思维上的误区与阻碍.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学生容易受到心理上对物理的认知障碍,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第二,物理这门学科是一个概括性、理论性与抽象性都比较强的一门学科,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掌握物理内容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对物理的学习思维转不过弯,导致很多学生大都不喜欢物理学科.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因素,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困难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物理课堂教学来说,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由于物理学科比较难,所以在教学中学生思维不集中,教师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靠纪律,要适当地根据教学的内容,引导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脑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提问,能够让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与反思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技巧与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好的学习反馈方式.

三、在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提问时不讲究方法,也不讲究策略.有的教师甚至只提问自己喜欢的学生,提问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打击了其他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专门找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一旦答不出来就进行惩罚措施,增加了学生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抵触,使学生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没有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而只是表面的提问学生是不是这个样子,失去了对学生思维引导的作用.这样,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提问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问方法探索

在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提问内容与提问的时间把握,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精准性与优美性,尽量带给学生激励的感觉,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把握好时机,灵活地对学生进行提问.

1.设下疑问的提问方式.在物理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往往会对之前的旧知识进行回顾,这时可以采取疑问的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回顾,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也可以设下疑问,让学生随着课堂的进行找到答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采用迂回的提问方式.物理内容较为复杂时,教师可以提问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找到合适的时机推出原本问题.这种迂回的提问方式,便于学生接受并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采用比较的提问方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采用比较的提问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方便学生认清楚这里面的差异,增强学生对某个物理知识点的记忆,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求同求异能力.

4.采用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有些物理内容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这时教师可以一点一点地引入,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解决物理教学内容.

篇6

关键词:体育;转变观念;素质教育;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82-01

“新课程变了,我们该怎么教?”这是广大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的要求。先进的课程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是关键。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新课程,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本文就现行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新型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就如何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一、体育教学现状

(1)观念跟不上。在现实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被动的教,学生是被动的学,造成教学效果差,不能发挥体育的独特教育作用,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主要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2)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受考试指挥棒影响,体育课形同虚设,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任意更改课程安排,压缩体育课时,体育教学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毕业班甚至干脆取消体育课,使体育学科处于“停让”“流产”,造成体育资源浪费,使体育学科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盲区。(3)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差异。以往的体育教学,是强调教师中心地位的一种重师道尊严的教学组织形式。现有的体育教学,教师为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学模式单一,固定形式太多,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需具备的条件

(1)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主要以反复练习和训练为主,老师和学生都练得苦,且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新型体育课堂,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植根学生终身运动的观念。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身体素质上的提升,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厌学变为乐学。体育教师不再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执行者,而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新课程的设计者。

(2)教学方法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播向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转变,由单一教师教向调动学生学的转变,由只重结果向重学习过程的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心灵与价值观的形成,以保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实现。新型体育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因时、因地地进行因人施教,不用固有方法和评价标准禁锢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由评定学生等级的“法官”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标提倡全人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安排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要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要给每个学生同等练习的机会、公平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常了解学生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在教师的期望上有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

(1)以健康新观念代替竞技运动观念。新课标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教学应尽可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名“导游”,把学生导入知识的新境地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又要充当“解说员”,达到导与讲、教与练、放与收的和谐统一。同时,新型体育课堂教学中,应适当抛弃竞技运动,大胆探索和创新,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生喜欢的、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式进行教学。

(2)以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一切参与和探究都变得不再困难。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心甘情愿地跟着教师设计的教学思想走,在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目标。可以以游戏、故事、图片等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探究教师设置的问题,为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课堂可以启发式教育,利用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课后余兴未尽,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3)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场地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还要注意渗透方法的指导,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获取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通过了解从学生中找出体育骨干,使他们既可以帮助教师完成一些辅导性任务,又可以起到带领和鼓舞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是对现行体育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教好学生,每个教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打破原有的阵规,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少白.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05).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引探;理论;教学质量

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小学的数学教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就农村的小学教学而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相应的理论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环境分析

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与城市的教学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不发达,部分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中去,导致小学的数学教师缺乏,阻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教师多是就近的民办教师,对最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不熟悉,甚至存在着一个教师任教多门课程的现象,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乏味

由于受到自身素质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此外,受到农村小学自身条件的限制,设备配备不足,特别是多媒体技术难以应用于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难以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理论依据和经验

为了改善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根据一定的理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了调动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数学思维,需要教师对其引导,鼓励去探索发现。

引探教学模式是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授受”课堂教学模式,其理论依据是叫傲雪结构需要反应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作用,进而将外部因素转化为学生主体的内部因素,真正的实现了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以及训练为主线,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争论,做到有发现有创新。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根据这一理论,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引探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主的探究知识,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和推导,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学生达到会学的效果。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应该来源于学生,可见引探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发现,这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提升质量方法研究

为了改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提升教学的质量,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确保足够的师资设施,同时更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认知和能力形成的初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反应灵活,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加强对教学的创新。同时农村小学的基础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着手,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起点,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收获,因此需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因此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知识的认知形式,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情境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性,同时要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公因数时,可以利用童话故事的例子引导学生:小猴子秋天收了48个桃子,想和森林里的小伙伴分享,把他们平均分给小伙伴们,他应该分给多少个伙伴,每个人多少个,有多少种方法?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开始思考,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的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有效的组织课堂活动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设计教学,促使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课堂设计,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农村有效的教学资源,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课堂活动的灵活性和新颖性,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此外,教师要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去探索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真正的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到

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自觉的学习。

(四)科学的进行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束,还需要结合科学的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进行信息的反馈,为后期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由于农村教学质量较差以及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需要借助提问评价,不仅实现知识的落实,还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法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结束语:

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从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丽杰,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7)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17-01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其实体现的是学思进行结合的过程。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课堂教学中并无太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加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还远远不够,提问的有效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方法不能恰当使用导致一节课上的毫无价值时有发生。因此,有效提问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上是值得探讨的。针对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提问方式方法不当,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满足完成教学任务,尤其信息技术活动课堂中,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生的技能掌握上。教师的提问目标不明确,比如在学习“眨眼动画“这一课时,老师课前放了一个动画片,教师问:通过观看刚才的动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回答:很可爱,很漂亮等等,教师提问了半天,就是没有提出一个问题来,教师记得焦头烂额,学生回答也离题万里。又或者有些问题没有意义等等,让学生无法回答,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这一课时,教师上来就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吗?问题大而空,这些问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了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2.学生学习探究问题差,不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一般的情况时教师提问什么问题,学生就回答什么问题,当老师问你们有什么问题时,很多同学的反应是马上沉默下来。这说明学生缺乏探索的积极性。

3.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时不注重交流,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基本上一节课全都是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要记住就认为完成任务了,这种做法与我们的新课改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更不用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

二、有效提问方法的改进措施

1.设计有效的信息技术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比如,在学习《免费邮箱网上寻》这一课时,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情境:乌龟和兔子比赛之后,兔子一直不服气,于是他们决定再来一次比赛,比一比谁能最先把海马先生的信送到。结果,还是乌龟先生先送到了,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再顺势告诉学生这是因为乌龟先生用了电子邮箱快速的把信件送到,孩子们对邮箱充满了好奇,学习变得更有意思了。

因此,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一节课成功的开端,知识的学习会变得轻松而快乐。

2.努力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等,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所以我们将通过对教师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才能有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改变教师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方式与理答方式。关注问题如何提出,如何叫答,提问主体是否单一等形式。还要关注研究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如何回答。

4.提高小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提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从三大方面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第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信息技术问题意识。第二,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问题意识。第三,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元认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问,并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注重学习品质养成、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策略探讨等方面的科学性、有效性、普遍性。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年轻而又生命力的学科,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学习。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探索,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总结,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52-01

在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教育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不同的复习课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深刻了解到复习课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学过的旧知识重新整理,并且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争取做到温故而知新;而不是一味地对旧知识进行机械地重复,一味地练习已经掌握的习题,进而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复习课,它是构成数学教学的主要部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复习课的利用程度,直接关系着其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我们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真正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一 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复习课是以梳理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过的知识,同时对旧知识进行分析,形成知识框架,将课本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学生要想将学过的知识梳理清楚,为自己所用,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回顾整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且使其重点学习模糊、不清晰的概念,只有及时将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才能使其形成清晰明了的网络结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将已学过的知识在课堂上反复的讲解,而不讲过任何的分析总结,这样重复地讲解知识点,不仅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老师也觉得累。因此,教师在未来的复习课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梳理知识,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 实践拓展,创新多样化复习

在传统的复习课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练习,然而,在现今时代的复习课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将创新性、灵活性、综合性融入其中。

1.弹性设计,培优转差

如在教师讲授“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例题来讲解,首先将该商店2008年的销售额统计图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统计图的基础上,将四个季度的销售额平均数全部计算出来,再列出算式进行解答。在解答该问题时,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根据一般的平均数的计算得出结果;中等的学生能根据提问,找到问题的关键;而优等生拥有清晰的思路,得出结论。

2.螺旋上升,加强整合

如在复习“可能性的认识”时,也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第一步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该情况;第二步要在初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行为,进行定量的刻画。

3.针对重点,讲究实效

如在复习“概念”一课时,由于该课时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容易混乱,因此要选择辨析题来传授这一提醒;又如在复习计算机课时,要重点掌握计算的准确性,要多做改错题和开放题,只有有目的地进行练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 精讲多练,留足时间实现有效提升

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只有进行“再创造”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这种学习方法具有自然性、有效性。所以说,要想真正达到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就必须要自己将所学过的知识再创造。因此,教师就应当指引学生独立地进行再创造,而不是学习现成的知识。在学生复习时,教师应当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彻底打开思路,对于某些易错的知识点,教师应当让学生多进行练习,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如在学习四年级“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一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出题、计算,与同桌一起互相考验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在数学的学习中,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定的“度”;然而如果超过了这个“度”,也会使学生出现厌恶之情。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使其能够独立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四 结束语

总之,只有运用多种方法,才能使得数学复习课教学多样化,才能使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查漏补缺;教师要懂得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复习课措施;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及时梳理知识,创造知识构架;只有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的气氛,才能使其更好地上好复习课,才能使数学复习课的效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田亮.复习课,怎样上才算有效“万以内的数”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J].河北教育(教学),2010(6)

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体育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竞技体育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飞速崛起,这已经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然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采取一种合理的转变方式。本文主要针对于此,来分析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策略。

一、在发展理念方面的转变

由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不单是彰显我国综合实力的上升,更是为了服务型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于科学发展观理念的践行,需要对体育所具备的多元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挥,而且将体育竞技的外部正能量最大化地释放出来,需要借助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以此来集聚更多的力量。例如,可以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向每个成员渗透为全社会服务的意识,而且在头脑中形成为全社会服务的概念,以这样的发展理念来提升自身的竞技能力与水平。

二、在发展格局方面的转变

对于以往的体育竞技类项目都是将奥运会、全奥会以及冬运会等的优势项目作为自己的发展格局,但是在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号召下,应该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对突出奥运优势项目向各种竞技运动项目全面发展的转变。

三、在发展模式方面的转变

这就需要体育事业的发展将有限的资源倾向于重点任务目标,从而达到点的突破以及总体的发展。这主要是遵循依靠集中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向注重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集约型转变的规律。因此,需要进行发展模式的转换,通过科技的引领与支撑,理念与制度的创新,为我国的体育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体育事业的发展能够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后备优秀人才。而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体育发展方式进行一定的转变。借助市场化以及社会化的机制,指引与鼓励各类的社会组织培养专业化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谋求一条多元、协调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