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

篇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__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订本预案。

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先、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原则,强化抢险意识和大局观念,服从指挥,各尽其责,保证处置工作高效、快速、有序进行。

本预案适用的道路交通事故是指在我县行政区域内发生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产生重大社会影响,需要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实施救援和处置的道路交通事故:

1.4.1 事故后果已经或可能导致3人(含)以上死亡的;

1.4.2 运载危险物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严重后果的;

1.4.3 境内路段因凝冻、风暴雨、浓雾、塌方、泥石流等恶劣天气和地质灾害及其它灾害连续引发交通事故的;

1.4.4 导致市、省(部)级以上领导或者重要外宾伤、亡的;

1.4.5 其它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急需联合救援的道路交通事故。

成立县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安监局局长任副副总指挥,成员由县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环保局、供电局、文体广电旅游局、电信公司、住建设、气象局、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公安局、交警大队、安监局、交通运输局、民政局等部门相关负责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组成,主要职责是统一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救援;及时掌握事故动态并按规定上报,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统一部署事件的信息、新闻报道及其它重要事项。

县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县交警大队大队长任办公室主任,相关人员负责具体办公。联系电话:7223481、7223492。其职责为履行日常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置中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县公安局及交警大队:负责接警、现场处置、现场警戒勘查、组织救援、疏导交通、疏散群众、调查取证、控制交通肇事人、实施交通管制、事故原因调查和认定、损害赔偿调解、事故责任倒查和向上级报告情况等。

县安监局:负责对事故处置进行具体指导和协调各方关

系,组织有关专家参加处置,协助公安局等部门对事故责任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公路交通保障工作,负责事故道路的抢险抢修,提供运输车辆疏运事故现场人员及物资。

县住建局: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抢修,组织搭建用于处置事故使用的临时建筑,负责事故现场的城市道路、路灯、供水等公用设施的抢险抢修,提供排险物资器具与人员,确保道路畅通。

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伤员的医疗救护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组织力量进行现场急救,并指导现场救护及防疫工作,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县消防大队:负责事故现场灭火,破拆变形事故车辆、排除载运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等危险物品车辆因事故造成的险情。

县环保局:负责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处置及其污染程度监测,指导对危险化学品扩散、蔓延的控制工作。

县电信公司:负责救援期间的通讯畅通。

县气象局:及时提供事故现场以及周边范围的天气情况。

县供电局:负责现场抢险、电力输送和排除电力遗留的安全隐患

县民政局:协助做好死伤家属及伤者本人的安抚、赔偿工作,及时运送遇难尸体,妥善处理死者后事。

县政府办:负责协调处理事故中伤亡的涉外人员的有关善后处理工作。

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统一组织信息和新闻报道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协调处理事故中伤亡学生的有关善后处理和配合调查事故责任等工作。

县武警中队:按照救援应急指挥部要求参与排险救援,协助公安部门维持现场秩序。

各保险公司:负责因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车辆损失等财产的理赔工作。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县政府立即组成现场指挥部,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总指挥,县公安局长任副总指挥,主要职责是尽快开展事故排险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向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发生和先期处置情况,提出增援要求和实施意见;组织现场善后处理,并做好事故调查;负责现场处置工作全过程的总结、报告。

事故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接到事故报案后,要核实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一旦查明事故的死、伤人数或失踪人数后,应按规定报告当地人民政府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通报同级协作部门,并按照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包含以下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人员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态控制情况;接处警情况;报告单位。

当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措挥部办公室根据事故的严重性、影响范围、可控性等要素,作出分析、研判,预警。

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最先接到报警的公安部门要在1小时内同时向县应急办、县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通报安监、卫生、建设、交通、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各有关部门接警后要立即派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参与救援。县应急办及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向上级政府及部门报告。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时,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接警的公安部门及事发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组织救援,并将事件和有关先期处置情况按规定在同一时间上报县应急办和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事故信息后,赶赴现场指导,组织派遣应急处置队伍,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及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县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接到事故信息后,立即组织公安、卫生、消防、交通、安监、环保等部门实施救援,并开启交通事故伤员抢救“绿色通道”,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判定事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社会危害时,应立即成立道路交通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批准启动本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处警救援人员应当携带必要的现场勘查器材、急救工具、安全防护器材,及时对伤员进行施救,指挥、引导车辆行人绕行,确保救援车辆道路畅通。如遇台风、暴雨、浓雾、塌方、泥石流等恶劣天气和地质灾害及其它灾害造成的交通事故,或运载危险化学品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应当视情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紧急疏散周围人员。

县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经核实确定为道路交通事故,立即报告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批准后,启动本预案。各有关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指定地点参与部署实施救援工作。

道路交通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请求县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调集县各有关部门力量和装备组成救援工作组,赶赴现场参与救援行动。各有关部门在接到指令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人员和救援装备集结,选择便捷交通路线和运输工具,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救援现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可视情成立专家指导组、医疗救护组、环境监测组、后勤保障组等专业工作组,立即开展消除隐患、调查取证、伤员救治、污染监测、道路抢修等各项工作。

事故救援结束后,县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死亡人员进行善后处置,尽力医治事故伤员,清理交通事故现场,恢复道路交通正常秩序。

各保险公司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及时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开展应急救援人员现场保险和伤亡人员及财产保险的理赔工作。

道路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信息、接待采访等事项由县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部署,

县委宣传部负责把关和组织实施,新闻报道应坚持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的工作原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公安部门应及时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出事故责任认定,依法追究交通肇事者法律责任。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工作自事故发生之日起40日内完成,并由调查组形成书面报告提交有关部门。事故调查报告提交之日起__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和干部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相应处理。

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会同有关部门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预警、应急响应、保障能力、协同作战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向县政府提交专项报告,为完善预案提供参考依据。

县公安局要完善“110”或“122”接警系统,并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量,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网通、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企业要做好应急过程中的通信保障工作。

县相关部门应建立处置道路交通事故装备保障制度。消防车辆、照明、灭火、破拆等专用设备、器材实行专人保管和维护,满足应急处置需要。储备物资应存放于安全、交通便利的区域。各救援部门应健全应急制度,落实应急人员,配备以下相应装备:

县交通运输局:大客车2辆、大货车2辆、大吊车1台,用于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及物资设备。

县建设局:推土机2台、铲车2辆、挖掘机2部、装载机2部、吊车3台,用于坍塌事故现场挖掘和路面清障以及搭建临时建筑的设备和物资。

县供电局:10KV带电作业车1辆、__0KV柴油发电机车1辆,用于事故现场的电力供应,铺设临时电力线路的物资和设备。

县公安局:事故勘查车1辆、应急救援车辆10辆、指挥车1辆及相关通讯器材、防暴装备、野外扎营装备。

县消防大队:消防车2辆、金属切割机、液压扩张器、灭火器材、强光照明、氧气呼吸器、隔热服、防化服、防酸服等防护设备及洗消帐篷。

县武警中队:防暴装备、通讯设备、野外露营装备。

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处置道路交通事故所需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专项经费预算。应急救援工作所需设备资金由各部门提出预算,报县政府批准后列入年度财政资金预算。

各部门应建立处置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工作组。工作组按照道路交通事故的具体情况和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乡、镇和交通、农业(农机)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和办法。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应当设置应急救援培训的内容。

各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处置道路交通事故应急人员的日常教育和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员营救、伤员抢救、车辆打捞、危险化学品处置和人员应急集结等科目培训,提高处置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公安、交通管理、消防、医疗急救等部门应定期按应急救援要求组织演练。

本预案是全县处置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工作依据,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应遵照执行,并参照本预案,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或实施意见。本预案定期进行修改。

篇2

1.1目的

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全市辖区内水上(内河)交通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1.3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所发生的水上(内河)交通事故。

本预案作为《汉中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分预案,完全服从总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机构及职责

汉中市水上(内河)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市交通局局长、安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安委会副主任副组长,局企运科、市地方海事局有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研究确定全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指导全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并检查落实;在发生重大以上水上交通事故时,决定启动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并实施组织指挥。

汉中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其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市地方海事局航政科长兼任。其机构设在市地方海事局。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执行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决定,负责全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督促、检查本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承担本预案修改和管理工作。

2.2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各县(区)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体制,建立水上交通事故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组建抢险救援队伍,保证抢险设备器材,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提供资金保证;乡(镇)人民政府及县(区)有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断完善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建设,组建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不断提高辖区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综合能力。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事故监测及报告

(一)一旦发生事故征兆或发生事故,各船舶单位或公民要立即向乡(镇)政府或当地海事机构报告;乡镇人民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向县级地方海事机构报告,县级地方海事机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1小时内,要将核实的水上交通事故在上报同级政府的同时上报市地方海事机构。市地方海事机构在接到大事故(死亡1人以上)以上等级水上交通事故(含大事故)报告,在核实基本情况后1小时内在报告市人民政府的同时上报省地方海事局,并且在3小时内按规定格式书面报告省地方海事局,并将上级部门的指示及时下传至县地方海事机构。全市水上交通事故的报告时效从发生事故到报告市政府和省地方海事局严格按规定控制在24小时以内。

(二)汉中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全天候运作,24小时值班。紧急海事电话:2212019传真:2212019

3.2紧急救援行动

(一)发生事故的船舶或设施要组织进行自救,过往船舶及现场人员必须积极参与抢险救助。

(二)船舶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县(区)地方海事机构、县区人民政府、市地方海事机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组织调度救助船舶和就近船舶及抢险设备开展救援工作,迅速控制或切断事故链,尽快对事故水域实施交通管制,转运事故现场人员,搜救落水人员,接应遇险人员上岸,协助医护救助伤者;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固定事故船舶,处理其它意外事故;协助有关部门分析、制定打捞方案,并监督实施,及时清理事故现场碍航物体,疏通航道,恢复水上交通,确保其他船舶交通安全;水上交通事故实施属地管理,在进行救援的同时,市、县级地方海事机构要按照交通部颁布的《船舶交通事故处理规则》进行事故证据的收集和事故取证,分析包括人为因素在内的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因素,研究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各个细节;查明事故原因,判明当事各方及有关人员责任。由水上(含内河)交通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宣布结束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进入事故全面调查阶段。

3.3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保障及宣传培训

(一)全市各级海事系统要建立健全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的通讯保障体系,各县区地方海事机构要公开紧急海事电话,船舶、船舶单位和乡镇政府要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确保信息畅通。

(二)县(区)人民政府应保证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专项经费。在通航水域比较发达、船舶比较集中的水域,要配备必要的海事巡逻艇和海事救险车辆,储备必要的抢险救生器材物资,保证全天候值班;在渡口和有水上漂流项目的地方,要配备足够的抢险救生器材物资,为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交通和物资保障。

(三)各县(区)地方海事机构要大力宣传水上安全法规,对船舶业主、船员、乘客开展水上交通事故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

(四)市、县(区)地方海事机构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船舶单位要组建水上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设备,定期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3.4新闻报道

涉及水上交通事故的新闻由汉中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新闻内容由办公室正副主任按国家规定审查。

3.5应急结束

水上交通事故应急结束由各级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决定,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

4、后期处置

水上交通事故的社会救助及善后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

5、附则

5.1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汉中市交通局制定,由汉中市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3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变革

一、前言

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新媒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微信、QQ、微博等各种资讯平台以及各式各样的视频网站对电视新闻节目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创新改革和发展自己的特色,成为当前地方电视新闻变革的关键。因此,地方电视新闻节目要重视创新发展、健康发展、灵活发展。

二、注重地方电视新闻的独特性

地方电视节目应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色彩,但是目前很多电视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在电视节目中丧失了自己的风格。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地方电视节目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衰退的现象。要想保证地方电视新闻的长久发展,就要从当地的特色出发。只有突出本土化,才能让地方电视新闻实现真正的改革;在报道新闻的时候,要以本地的新闻为主,以其他地区的新闻为辅,这样才能让受众对新闻有亲近感。虽然地方电视台无法像中央台、省台一样有大量的受众,但地方电视特的区域性,能够使其与受众更加贴近。例如,江苏电视台有一档新闻节目叫《南京零距离》,这档新闻节目就是以报道南京的本地新闻为主,让南京受众更加关注自己身边的事,让其他地区的人更加了解当地城市,因而饱受赞誉。另外,在一些小型的新闻节目中更要体现当地的特色,尤其是要与当地的人们进行互动,加强现场报道,使每一个县城甚至是乡镇都能制作出更高层次、更具趣味性以及地方特色的节目,真正展现出该地区特有的魅力。新闻的主要特点就是时效性和现场感,地方电视新闻只有更好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注重过程,通过对新闻现场的大量播报和解说,让受众从电视节目中就可以了解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仿佛亲眼看见一样。这样声画并茂地播报新闻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把事实展示出来,对疏通民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注重地方电视新闻的创新性

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一个行业都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同样如此。当前,人们通过新媒体不仅能够随时关注社会的动态,还能够与更多的人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具有很大的便捷性。而地方电视新闻则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也应加入新的元素,对整个电视新闻节目进行调整,将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归类和分析等,让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有更多的选择性。例如,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关注交通状况的司机也越来越多,河北交通电视频道就很好地把握住了受众的这一需求,开办了直播交通、危险时刻、人在旅途等专栏,对于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增强人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宣传作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通过每天对路况的报道以及事故新闻的实时报道等,能够做到及时、准确,方便司机的出行,切实为市民服务,还能够及时播报城市、高速、国省道的路况,让司机更安全、顺利地出行。因此,地方电视台在挖掘自身新闻节目特色的同时也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技术方面、质量方面以及节目排版方面等的创新,增加一些简单的、适应当前需要的功能,让更多的群众喜欢和接受新的功能,保证电视节目的多样性,使地方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的功能相结合,以便做好电视新闻的报道。

四、注重地方电视新闻的互动性

地方电视新闻最主要的收视人群就是本地居民。地方电视新闻在变革的过程中要增加与民众的互动,才能保证地方电视新闻稳定的收视率。例如,在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过程中,可以提前作调查研究,采访当地的人们,了解其对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看法和想法,这样在地方电视新闻的改革中,立足本土,定位民生,让节目和新闻更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才能保证节目达到更好的效果。此外,除了在电视新闻制作之前要进行一些互动之外,在电视新闻节目播出时,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功能让群众参与到交流和互动中去。例如,河北交通电视频道的新闻报道中,有一些是对于交通事故的报道,由演播室的嘉宾来为大家分析出现本次交通事故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应对和避免。在这个新闻播报当中,就可以通过主持人和观众互动来进行,可以提一些问题,如“你认为这个事故的责任方是谁?”“你认为这位司机有哪些驾驶陋习?”“你认为这辆车为什么会发出这种异响?”“你认为这个事故中有哪些违法行为”等,通过和百姓的互动,不但可以增加受众对于新闻节目的关注,还可以普及知识,帮助人们注意及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因此,地方电视新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与观众沟通,尤其是当地熟悉地方特色的居民,要激发他们对本地区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感受到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用心与真心,从地方电视新闻节目中感受到家乡的魅力,从而让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有增无减。

五、结语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电视新闻的主导地位。在新时期的当下,地方电视新闻节目要想保证自身持续不断的发展,就要在新闻节目中确保新闻时效性和真实性,并做到有所创新和发展,尤其是要注重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互动,了解社情民意,做有自己特色的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鹏.试议新媒体环境下的地方电视新闻变革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16(05):95-100+124.

篇4

正能量报道最终出现负效应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找到原因:

1.语言或报道“没人味儿”让受众反感。比如,有些正面报道为了达到传播效果,往往感彩过浓,“宣传主题”跃然纸上,不顾新闻传播的客观性要求,滥用修辞。有些正面报道姿态高高在上,或以说教口吻或满篇充斥空洞的词语,报道“没人味儿”。

2.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报道内容出现矛盾,导致报道公信力缺失,从而产生负效应。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中国的主流媒体集体失语,然而网络尤其是微博却大放异彩。网络媒体甚至将主流媒体过去关于高铁的正面报道呈现在大家面前,带来受众对媒体正能量报道的不信任,甚至对政府的威信都是极大地削减。

正能量报道如何避免负效应

1.新闻从业者要能做到不定期深入基层生活。一个整天开着小车儿、吃着大鱼大肉、住着冬暖夏凉屋子的人,你很难指望他(她)能做出多有生活、多能反映民生的新闻节目。2012年4月,北京电视台卫视频道《身边》栏目推出的展现和谐医患关系名为《身边蹲点日记———生命缘》正能量报道就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这是采访记者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六家医院蹲点纪实的结果。

2.新闻报道忠于事实。如今互联网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出现,微博、博客等传播形式、传播手段的形成,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也形成了新的舆论格局,在网络面前受众有更多的自,得到的信息也更全面,因此,今日的新闻报道要比任何时期更苛刻地要求报道要忠于事实,要做到深入调查、多方取证,一旦出现报道失实,不光对于报道主体甚至对于宣传媒体本身都将是短时期难以恢复的打击,而失实报道也是导致受众对媒体正能量报道形成不信任甚至逆反心理的祸首。

篇5

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媒体不能把复杂的社会关系简单化,记者在采访报道时要注意辨清其本质,避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微博、微信等为人们全天候提供着丰富而及时的信息,报纸新闻如何操作才能在多类媒体的竞争中胜出?请看南国早报总编辑刘军、新媒体中心副主任刘飞锋的《互联网3.0时代的都市报新闻操作》。

当前,职业农业经营者在农村大量出现,成为乡村社会中的一个新兴群体,农民报如何顺应农民知识化、职业化、主流化的趋势取得新的发展?请看农村大众报总编辑赵宗符、特派记者组组长花宇的《农村新兴群体与农民报发展新空间》。

现在,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媒体的重视:有为数不少的人,不相信或不完全相信媒体的有些新闻报道,他们往往不从正面看待人和事,而是从反面去理解、解读、传播,有的人甚至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妄下结论。

某地发生矿难或交通事故了,媒体报道了伤亡情况,偏有人说是瞒报了;某地城管与商贩发生纠纷了,媒体如实做出了报道,偏有人认为报道有偏袒;某地发生突发事件了,尽管有了客观的报道,但仍有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其中的“疑点”,并就此提出许多毫无根据的议论、指责……即使对先进人物的宣传,也有人认为是在人为地“拔高”、被宣传者的事迹不可信也不值得学习。如果被宣传的人物已不在人世了,有人又会说,只有死了才能宣传、才敢宣传。

如此不相信媒体的新闻报道,说明媒体的公信力正面临挑战、有些报道的影响力正被削弱,有些稿件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也提醒媒体应该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个问题。

新闻宣传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受到质疑,有复杂的原因。有的质疑,可能是没有多少道理、缺少客观依据的,有的质疑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但媒体还是不要轻易否定受众的怀疑吧!媒体人应该眼睛向内,多从自身来寻找原因。

有些记者、有些稿件,确实有不实事求是的问题,有的甚至既不客观又不全面。要说好,就说得天花乱坠;要说坏,就说得一无是处。这样怎能取信于民?

有些记者、有些报道,存在着明显的“献媚”、“讨巧”、“谄官”、“傍富”、“爱财”倾向,对待有权者、有钱者常常露出一脸的媚态。讲到领导决策或讲话,常常离不开“英明”、“果断”、“正确”、“重要”等词语。说到领导视察,不是“顶着严寒”就是“冒着酷暑”,其实,真正长时间“顶着严寒”、“冒着酷暑”的是那些在一线辛勤劳作的劳动者,领导视察才有多长时间,又有多少辛苦可言?如此描写只能激起人们的反感。对有些灾难、事故的报道,有些媒体的着眼点不是放在分析原因、找出教训、避免再出现失误上面,而是将一场灾难、事故的报道变成对当地领导的颂歌。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冒着危险”、“亲自指挥”等类似词语让人的耳朵都磨出老茧了,至于直接参与救援的普通人,有的报道则只字不提,似乎整个报道就是为了树立领导的亲民形象。有些记者报道会议和活动,不是尽力捕捉有价值的新闻并把它呈献给受众,而是关注哪些领导出席、到场领导如何排序,并在报道中不厌其烦地罗列一长串领导名单。有些媒体总是围着有钱的企业转,对一些企业家的报道充斥版面,溢美之词比比皆是,简直把他们说成是神人、奇人、完人。这样的报道,怎能让受众感到可亲可信呢?

有少数地方媒体,几乎把自己变成了为本地领导和“大款”唱赞歌的载体,成为本地领导随意操纵的工具,成为本地领导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着领导转,唯领导马首是瞻,领导每天的活动都被写成新闻,领导说了一句话,他们就要唱一台戏。对领导的活动和讲话,他们常常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刊登,从不吝惜版面,而对困难企业、困难人群和民生问题则很少关注,所写内容不是百姓普遍关心的,所用语言不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这样的媒体,怎么能让人从心里喜爱呢?

有些记者作风漂浮,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偏听偏信、不肯在采访上下工夫,没有经过深入采访就随意发稿。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写,既不分析又不核实,有的甚至是以讹传讹,所以稿件既不可亲又不可信。有的记者干脆不去采访,在网上找题目、偷材料,坐享其成,甚至生吞活剥别人的稿件,居然心安理得,脸不变色心不跳。有些记者,不是带着社会责任感去采访、写稿,而是为了挣工分、捞奖金、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甚至以稿谋私、搞不正当的交易。这样的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又能有多高的可信度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数人的分析力、鉴赏力、判断力都在提升,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人云亦云、轻易相信、盲目跟从的人越来越少了。以粗暴、简单、生硬、强制的方法,蒙蔽社会视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党报党刊、主流媒体没有足够的公信力,不能及时准确地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那么人们就会从别的渠道获取信息,谣言、谎言、传言、不实信息就会大行其道,我们的事业也将因此蒙受损失,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保持应有的警惕。公信力,是新闻宣传的生命;公信力不高,新闻宣传的作用就不会大;没有公信力,新闻宣传就徒劳无功,新闻媒体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现在,人们不盲从、不轻信,不相信或不完全相信有些新闻报道,并不一定是坏事,就某种意义来说,这应该是一种社会进步,媒体应该从正面来看待这种现象。不仅如此,还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认真改进工作,进而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因为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往往是政府公信力的反映,媒体不能因为自己的新闻报道而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让政府的形象受损。

篇6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我街道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反应,全力抢救,妥善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街道道路上发生的,需要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实施救援和处置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损失。在处置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时,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在处置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职责分工和权限,分级负责,协调有序地开展抢救、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处置与预防工作相结合,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项措施,建立应对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常备不懈,快速反应,处置得当。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街道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体系由组织指挥机构、日常办事机构、现场处置机构组成。

 

2。1组织指挥机构发生个性重大(I级)、重大(Ⅱ级)道路交通事故,或超出事发地市政府应急处置潜力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需要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实施救援和处置的,街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立即转为街道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街道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街道指挥部设在街道综治办。

 

2。1。1街道指挥部成员

 

总指挥:街道书记

 

副总指挥:派出所长、交警中队长

 

成员:党政办、安监办、综治办、派出所、交警中队、城管、消防等单位负责人。

 

2。1。2街道指挥部职责

 

(1)统一指挥全街道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2)负责启动本预案。

 

(3)对救援行动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和进行监督。

 

(4)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救援,紧急指挥调度应急储备物资、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设备。

 

(5)向街道办事处报告事故和救援进展状况。

 

2。2日常办事机构

 

街道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街道综治办,负责综合协调和日常工作。主要职责为:

 

(1)受理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2)制订全街道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规律、特点,用心预防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修订、完善本预案带给科学依据。

 

(3)统计分析全街道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规律、特点,为用心预防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修订、完善本预案带给科学依据。(4)向街道指挥部提出启动本预案的推荐,并做好预案启动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5)完成街道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3现场处置机构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街道指挥部根据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涉及范围和应急救援行动的需要,派出街道指挥部部分领导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设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参与现场应急处置行动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行动。

 

2。3。1现场救援指挥部组成

 

一般道路交通事故(Ⅳ级)发生后,由街道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设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较大道路交通事故(Ⅲ级)发生后,由街道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设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协调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处置行动,街道指挥部视情派出工作组指导。个性重大(Ⅰ级)、重大(Ⅱ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街道指挥部负责设立现场救援指挥部,指挥长由街道指挥部总指挥指派。现场救援指挥部设立前,由事发地村委会先期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处置行动。现场救援指挥部应当设置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附近。

 

2。3。2现场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

 

(1)制定具体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及时掌握现场的变化状况,适时调整救援方案和力量调配,做出决策,下达指令。(2)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组织各种物资装备的供应,检查督促救援任务的完成。

 

(3)持续与街道指挥部的联络,及时报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状况,并根据上级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的指示,组织现场善后处理工作。

 

2。3。3现场应急行动组

 

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调配现场处置力量,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实际需要,视情建立若干行动组,对事故

 

应急救援工作进行分工和落实。

 

(1)综合协调组:负责传达落实街道指挥部和现场救援指挥部指示,收集处理事故处置信息,协调其他工作组开展工作。

 

(2)事故救援组: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人员搜救、险情排除等具体救援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伤亡人员的抢救、医护和安置工作,协调有关药品、医疗器具的紧急调配。

 

(4)治安保卫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和秩序维护,并协助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5)事故调查组:依据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有关规定,负责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职责,提来源理意见。(6)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力量和交通、通信、工作和生活的后勤保障。

 

3、事故分级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涉及范围等,划分为个性重大道路交通事故(I级)、重大道路交通事故(Ⅱ级)、较大道路交通事故(Ⅲ级)和一般道路交通事故(Ⅳ级)四级。

 

3。1个性重大道路交通事故(Ⅰ级)有下列状况之一的,为个性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1)已经或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的;

 

(2)运载危险品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或可能造成个性重大危害和损失的;

 

(3)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不稳定事件,已经或可能造成个性重大危害和损失的;

 

(4)其他个性严重的道路交通事故。

 

3。2重大道路交通事故(Ⅱ级)有下列状况之一的,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1)已经或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的;

 

(2)运载危险品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的;

 

(3)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不稳定事件,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的;

 

(4)其他严重的道路交通事故。

 

3。3较大道路交通事故(Ⅲ级)有下列状况之一的,为较大道路交通事故:

 

(1)已经或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任的;

 

(2)运载危险品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和损失的;

 

(3)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不稳定事件,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和损失的;

 

(4)其他较严重的道路交通事故。

 

3。4一般道路交通事故(Ⅳ级)有下列状况之一的,为一般道路交通事故:

 

(1)已经或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3人以上、10以下重伤的;

 

(2)运载危险品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或可能造成必须危害和损失的;

 

(3)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不稳定事件,已经或可能造成必须危害和损失的;

 

(4)其他一般道路交通事故。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及预警信息

 

各级部门要制订对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预防、预警和处置措施,逐步构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对可能引发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隐患和苗头,要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交警低塘中队要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和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努力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从源头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4。2预警行动

 

各村、有关部门接到预警信息后应迅速核实状况,并用心采取交通管制、设施维护等预防和应急措施,及时、有效地采取处置措施,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4。3预警体系建设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整合道路交通检测、监控技术装备资源,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监测预警平台,逐步构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

 

5、应急响应

 

5。1分级响应机制

 

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事发地村委会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处置行动。

 

(1)应对一般道路交通事故(Ⅳ级),启动本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2)应对较大道路交通事故(Ⅲ级),启动本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街道指挥部视情派出工作组,赴事发地督导应急处理工作。

 

(3)应对个性重大(I级)、重大(Ⅱ级)道路交通事故,立即启动本预案;并同时及时上报市级有关部门请求救援。

 

5。2指挥与协调

 

个性重大(I级)、重大(Ⅱ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街道综治办立即核实和确认,将状况报告街道办事处,向街道指挥部提出启动本预案的推荐,根据总指挥的指令,迅速启动本预案。总指挥视情及时主持召开街道指挥部成员单位

 

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总指挥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指挥和参与处置工作。根据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进展状况,街道指挥部及时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采取行动。

 

5。3现场处置

 

事发地村委会和有关单位接到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协同配合,共同实施应急处置行动。

 

5。3。1现场施救

 

各应急救援队伍快速、果断地进行现场施救,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事故扩大。

 

(1)在医疗部门人员到达现场之前,事先到达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力量应当按照救护操作规程,对伤情危急的伤员进行止血、包扎等紧急处置。急救、医疗部门人员到达现场后,由急救、医疗人员组织抢救受伤人员,交管站用心协助运送伤员,必要时征用过往车辆。

 

(2)交警赶赴现场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分流车辆、疏导交通,保护现场痕迹物证,固定相关证据。

 

(3)派出所警力负责做好现场治安秩序维护和人员疏散工作。

 

(4)遇有车辆坠河等事故,事发地村委会负责调集人员、工具进行营救、打捞。

 

5。3。2救护和医疗

 

卫生院负责组织开展对事故伤亡人员的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必要时,及时协调有关医疗救护、医疗专家、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组织现场卫生防疫有关工作。

 

5。3。3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参加现场应急救援的人员,务必加强个人安全防护。现场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采取各种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进出事故现场的管理程序。

 

5。3。4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具体状况,明确群众安全防护的必要措施,决定应急状态下群众疏散的范围、方式、程序并组织实施,协调卫生部门组织医疗防疫与疾病控制。派出所负责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实施交通管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造成其他人员伤害。

 

5。3。5恢复交通

 

现场人员、车辆施救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修复受损交通设施,恢复正常交通秩序。对隐患一时难以排除的,应及时采取改道分流等措施恢复道路交通。

 

5。4信息报送与处理

 

(1)信息采取分级报送的原则。个性重大(Ⅰ级)、重大(Ⅱ级)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应立即上报街道办事处。

 

(2)街道指挥部和事发地村委会应及时派员赴现场,核查、11了解并续报有关信息。

 

(3)信息报送方式可采取电话口头报。

 

5。5信息

 

(1)信息及新闻报道应坚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

 

(2)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报道。

 

5。6后期处置

 

(1)街道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镇有关部门、事发地村委会及时开展对事故中伤亡人员的救治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规定给予补偿,恢复当地的社会秩序。

 

(2)保险公司应在交警的协调下,及时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理赔工作。

 

5。7特殊类型事故处置

 

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重大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特殊事故时,应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5。8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调查、处理,依据有关标准对事故损失作出评估,对职责人员提来源理意见。对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中暴露出来的有关问题,镇

 

有关部门应提出整改措施,尽快消除隐患,修改完善预案,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6、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处置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所需资金保障,具体按照《朗霞街道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保障预案》组织实施。

 

6。2力量和装备保障

 

各村应根据本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特点,成立相关人员组成的专门应急力量,明确力量分工、联络方式以及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保证应急状态下的迅速调用。

 

7、宣传、培训和演练

 

7。1宣传教育

 

要用心利用广播、宣传窗等载体,广泛宣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提高公众守法意识和自我防护潜力。

 

7。2培训

 

组织、指导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的技能培训,提高救援潜力。

 

7。3演练

 

组织协调相关单位,适时开展处置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潜力。

 

8、附则

 

8。1名词术语解释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奖励与职责对在实施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行动中反应迅速、表现突出、处置果断、决策正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因玩忽职守、贻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职责人的职责。

 

8。3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街道办事处负责解释。

 

8。4实施时间

篇7

关键词 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创新;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2-0027-02

0引言

一个新闻节目的设计和流程的编排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不断的编辑来完成。编辑部人员将节目的流程列成大纲,用来引导节目的流程,从而让节目的播出能够按计划进行。另外,不论在什么时段播出的节目,都要有对应的节目单,节目单的落实是节目进行的重要内容。

在竞争日益激烈形势下,地方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是新闻节目,新闻节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方电视台的发展问题,所以地方电视台需要不断的创新其新闻编辑工作,从而更大地提升节目的竞争力。

1坚持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节目优势

在资讯时代,如果新闻节目失去了观众的支持,那么它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在过去,地方电视台根据自身的优势获得了一定的受众,但是现在,却因为地方的限制导致受众的数量有所减少,根据现状,地方电视台需要作出不断的创新,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在地方电视台过去的发展当中,其新闻栏目比较缺乏,对于新闻的报道大部分还是参照中央台以及省级台的模式进行的,但是其报道水平还有所欠缺,报道的内容大多是关于领导、会议展开的,较为程序化,且占用了节目的大部分时间,新闻的内容太过宽泛,比较空洞,并且出现许多套话,新闻工作者的精力更多放在了新闻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不是新闻本身。

如果一个媒体没有群众的支持,不能够正确的引导民众的思想和决策,那么就会丧失其影响力,虽然在形式上还有所保留,但是实质上已经快要消失。新闻资源对地方电视台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资源优势,如果不对其进行充分的创新,就会失去其优质的价值,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就会因此受到阻碍,竞争力也会降低,本文对如何将资源优势进行创新展开了探讨。

1)突破题材的约束,显示该地区的优势,让报道的内容更加贴近群众。传播学认为,新闻事实如果和受众的心理越靠近,同时在地理、职业上的距离越近,那么就会吸引到更多的受众。对于受众而言,他们更愿意将精力放在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上面,归属感就会随之产生;对于媒体而言,将视角、笔头朝下,就能够抓住群众的中心,才能够做出老百姓喜欢看的节目;

2)开发出新闻的最大价值,增强其导向性。如今,观众不仅仅对各类事故和周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同时他们更关心的是和自身生活有联系的事件,对于各类政策法规和国际民生的大问题也是民众关心的热点。所以媒体不仅要对新闻实践进行简单的报道,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度的分析,让百姓能够获取到重要的决策信息。

2遵循新闻的规律进行创新工作

新闻的基本规律有三个:第一,新闻的真实性;第二,新闻的新鲜感;第三,新闻的报道要客观。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它还具备可视性的要求。

在地方城市中,新闻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各个领导的活动、各种部门会议还有民生、民情等等,在这些资源中,包含了许多和百姓息息相关的信息,新闻工作者通过强大的观察力将这些信息进行挖掘,然后遵循新闻的规律将其转化为新闻,再迅速的传播给受众,能够大大地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目前,还是有部分地方电视台的媒体将新闻和宣传混在一起,在报道的过程中比较程序化,新闻的报道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走进百姓的生活,导致受众不愿意接受这一栏目,下面本文介绍了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几点意见。

第一,追求新闻的真实性,真实代表了新闻的生命力,如果新闻的报道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就会损害到媒体的形象,当新闻时,虚假的信息也会损害到新闻的真实感。2000年,在泸州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30人,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起初泸州电视台并没有完全向民众展示事件的真实面貌,有些群众就认为该新闻缺乏真实性,这对记者有一定的冲击,所以在对此次事故进行后续报道时,工作人员力求将最真实的情况展现在群众面前,并报道了党和政府对百姓关怀以及有效的抢救措施,使群众重新对新闻报道进行了肯定;

第二,重视新闻的新鲜性。新闻的新鲜性对新闻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忽略新闻的新鲜性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新闻的推迟报道,第二是新闻内容的漏报。我们在报道中常常看到“最近”“近期”等词语就属于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的含义是: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的事故,没有受到媒体的关注,有时等到中央或者外地媒体进行跟踪的时候,当地的媒体才进行报道,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报道时机。所以地方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该问题,当发现新闻热点时,及时赶到现场进行第一时间的报道,将最新发生的事件和重大的新闻进行网罗。特别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敢于及时地发声,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第三,增强新闻报道的透明度,做有用的新闻。电视新闻应该掌握“眼球效应”,应该做出有看头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报道的角度必须符合电视的本体,一个能够吸引群众眼球的传播产品,必须要具备好看、有效、重要三个特色。长期以来,地方电视台在新闻的重视性方面做得很好,但是没有在“好看”和“有效”上下功夫,对比大多数新闻报道而言,它们都没有做到“好看”这个方面,本来具备强烈可视性的新闻报道在电视台的报道中显得十分贫乏,所以电视新闻需要用镜头说话,将事件的各个细节灵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节目更加鲜活,使新闻更具有真实性,从而受到群众的喜爱;

第四,注重对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新闻编辑工作是新闻媒体重要的生命力,新闻编辑和记者、通讯员不同,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对新闻资源和稿件进行筛选、综合分析,然后获取有效的素材进行节目流程的创作,从而实现新闻信息的广泛传播;从某方面来说,新闻编辑的水平高低对新闻媒体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提升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要培养其创新精神。地方电视台应该对新闻编辑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同时规范其职业操守,另外,地方电视台需要派遣年轻的编辑到大型的媒体单位进行实习,不断累积专业经验,打开眼界,培养编辑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度;

第五,丰富节目的内容,使其形式更加多样化。地方电视台应该根据新闻内容的软硬程度不同对新闻进行合理的搭配,在语言的使用中,应该采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让受众能够更快的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另外,在剪辑方面,编辑应该把握好画面的逻辑性,灵活运用各种元素,让新闻的报道更具有说服力,同时满足群众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在对稿件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新闻的有效性,同时将信息和节目的编排进行优化组合。

3 结论

一个让受众喜爱的电视节目离不开电视台每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配合,对新闻题材的编辑、处理及对编排的设计,都是整个节目的关键,所以,地方电视台想要得到更快的发展,必须从创新出发,优化内部结构,进行改革,让新闻报道更加受到民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篇8

片段一

心烦意乱的你坐在桌前,愁眉苦脸的望着桌上“血流成河”的试卷。母亲为你送上一杯热茶,被你粗鲁地推开……

也许现在的你会为当时不领母亲的好意而有些愧疚,但你可曾注意到:当你推开母亲的手时,几滴滚烫的茶水撒出杯外,泼在母亲的手背上,痛苦的神情在母亲脸上一闪而过。

留心细微深处,发现大爱无边。

片段二

你吃着母亲为你准备的水果,向你的同桌诉说着母亲的好,同桌安静的听着,始终保持着微笑,仿佛在为你能有个如此爱你的母亲而高兴。

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你只记得起同桌是个安静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能分享你的幸福。你可曾看到当你滔滔不绝地夸耀母亲时,同桌那狠狠地捏在椅背上露出发白关节的手指,你可看到他那有些微红的双眼,你可听到他内心深处嘀嗒的滴血声?不,你都没有留意。因为你忘记了,一年前他的母亲为了挽救他的生命死在了一场交通事故中。

留心细微深处,学会体谅关爱他人。

片段三

你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拿着准备买零食的一元钱。前方10米处,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小姑娘,拖着一条畸形的腿行乞。你从她身边走过时,微微一愣,接着快步绕过了她。

也许你早已忘记了她,忘记你那微微的一愣,忘记了你一愣时心中的挣扎,忘记了你的心轻轻一颤的感觉,忘记了你将手中的钱币狠狠揉了一下的动作。你满脑子里都充斥着“行乞诈骗”的新闻报道。

留心细微深处,抓住自己善良的一面。

篇9

新闻报道披露,袭击王俊的人似乎是等候就诊的至少一名病人的家属。

“其家属借口医生救治工作不积极,”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王俊是邵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口腔科医生,而文章援引的是医院员工的说法。

“辱骂并殴打正在接诊的医生王俊,致其受伤倒地,”新华社称。

王俊40岁出头,看来是中国医护人员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的最新受害者。这个问题就是:患者家属打心底里不信任医疗系统,如果觉得患者受到粗暴对待或忽视,一些人就会对医务人员施加侮辱和暴力。

这种事很常见,所以出现了一个专门的中文名词来形容它:“医闹”。

王俊昏迷了好几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他遭受攻击的消息在全国各地传开。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抢救他的努力失败了,王俊于当天傍晚死亡。

邵东县警方网上声明称,到王俊去世的时候,有两名行凶嫌疑人遭到逮捕,另外一个后来也投案自首。警方表示三名犯罪嫌疑人都姓杨,但没有提供关于他们的其他细节,也没有提到这起攻击的具体起因。

新华社近期的报道称,执法记录显示,在2014年,全国各地的医院发生了4599起“安全事件”,其中不少是以前或现在的患者家属在愤怒中开展的攻击和抗议;这些事件导致1425人被捕。

按照新华社的报道,中国医师协会去年表示,“近60%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逾13%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

政府承诺要打击“医闹”现象,公安部还表示医院暴力事件有所减少。然而,很多医生和护士仍然表示感到不安全,尤其是小城镇的医院,医护人员人数和资源很有限。“医闹”发生后,医务工作者常常会进行抗议。

王俊之死同样可能引发激烈反应,而官方或许会承诺采取更多行动来保护医院。

篇10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解决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的情感和职责的问题。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的主持人赵普在直播汶川大地震新闻时,双眼满含泪水,声音两次哽咽,停顿数秒后恢复常态。这种感情随泪水宣泄的令人心旌动摇的自然流露,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撞击着观众的心扉,也引发了我对过去新闻工作的职业反思: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情感与职责的关系?笔者认为,以不同媒体为传播手段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情感和职责的体现应有所不同,包括手段、形式甚至内容。

就电视媒体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受众看得见的主持人元素。而正是因为主持人的存在,电视媒体的大众化传播才具有了人际化的特征,主持人也便成了电视节目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的中介。因此,主持人在传播中的个性魅力势必会感染观众,直接影响观众对主持人解读新闻事件的认同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媒体也可以被称为“主持人媒体”,也由此产生了“赵普现象”。

而纸质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随时可读且可反复地阅读。虽然记者不与读者谋面,但在字里行间和图片中,通过新闻报道传播信息,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情感、良知和职责的履行。因此,他们在社会的可信程度和认可程度,更多地来自于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新闻影响积累,其根本源自自身和对社会认识体现出的真善美。

本人从事新闻工作的十几年中,关于这一点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采写豆蔻少女杨柳青惨死于一场交通事故的《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为标志,从淳朴的人性情感和良知出发,履行着一名正直善良人初涉新闻工作的职责,引发社会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对交通安全生产的关注,在当地乃至省内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称之为自然本色阶段;第二阶段,以跟踪采写后来被评选为全国首届道德模范的李玉兰为标志,从社会责任和慈善的视角,履行着一个随着阅历的丰富由对职业的新闻敏感引发,继而进行长期新闻跟踪,经验不断的积累,并同时随之成长成熟的新闻职业人的职责,引起整个社会较长时间对慈善和道德的关注,在我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人物通讯《悠悠不了情》获得2006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并参评中国新闻奖),笔者称之为社会职业阶段;第三阶段,以多篇新闻获得省市新闻一等奖为标志,以社会呼唤和需要为基点,多方位多视角,履行着一名具有较强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天职,笔者称之为新闻人生阶段。

新闻工作者首先是人,之后才是新闻工作者,所以职业性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并不矛盾,既有社会人职业岗位的定位,又有新闻工作者职责从观念到意识乃至方式方法的逐步提升。新闻工作最根本是传播信息,新闻人职责关键要知道如何选择信息,并在适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方法传播――既要将事态信息按新闻要求具有及时性且实事求是,又要符合引导社会正确舆论的基本要求进行选择组织;既要表达社会乃至自我情感,即情态信息,又要是传达健康向上的爱心呼唤即爱的信号;既要传递社会认可和宣扬的价值意义,即意态信息,又要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有效影响程度。职责偏重的是快新和真实,情感侧重的是善良与关爱,意义体现的是价值和有效,能够完美地结合则体现了新闻的美。因为,从新闻价值实现的层面,新闻文本的事态信息、情态信息与意态信息只有融于一体传递出去,才能被受众接受,达到良好的传播信息的效果。

在这里,我感到最难把握的是情态信息。在我采写《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前,原本是报社一位资深记者被邀。他转而推荐了我,理由是:经过多年的观察与了解,我认为她虽然年轻,却能写出真情实感,文字清新隽永,很具感染力,能打动人心。正如其言,文章见报后赢得了许多读者的眼泪。他们相互推荐,报纸卖到脱销。

通过实践和学习,笔者逐步认识到:情态信息是从新闻价值实现的几个层次上对新闻文本的解读。有关专家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包括事态信息的感知,情态信息的体验,意态信息的传达等几个层次。“新闻文本的情态信息往往是双重的:一是事实本身包含的情态信息。新闻事实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其中必然包含着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使事实本身具备了不同的情感色彩。二是传播主体在文本中表现的情态信息,传播主体在面对、再现一定事实时,是具有情感、情绪、情味的人,总要在文本中表现出一定的情感态度,这种情感态度为传播内容染上了特定的情感色彩。” 新闻传播是一种事实的传播,也是一种情感符号与意义符号的传播。情态信息的传播是以人本传播为基础的信息传播,传递的是人的喜怒哀乐,电视媒体还通过人的服饰符号、表情符号、声音符号、动作符号来传递信息。无论电视还是纸质媒体在传递一种事实信息时,同时也在传递一种情绪、一种观念、一种意蕴、一种风格。

在含情因素较多一类的新闻报道中,必须传达给读者一种特殊的情态:真诚、凝重、关爱、同情、振奋……但无论有多少种丰富的情态表现,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客观、冷静地报道新闻事件,不能用自身的主观情感代替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这里有一种关于“度”的把握,这个“度”就是受众的接受和心理包容范围,“赵普”现象就是在特殊状态下受众心态变化以至于能接受和包容,这个“度”也随着受众环境和心态的变化而变化。而在纸质媒体把握这个“度”虽不像电视媒体那么直接,但要耐得住琢磨也有一定难度,这就要进行文字表达和情感融入的有意识“修行”,要提高自己对文字的情绪情感的控制能力,只有这样传递给读者的才是一种“不失真诚”的冷静与客观,又不乏充沛的情感与爱意付诸笔端信息情意热流。同时,新闻工作者也有个性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渐渐形成一种个人的品牌,会在新闻传播中影响着新闻价值的实现,直接反映在受众爱看那个主持人主持的节目,爱找那位记者采写的新闻。

每个人都有情感,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传播着情感,影响着他人,即“人”是一种活的情感传播载体,情态信息的传播是以人本传播为基础。新闻人的情绪表达是情感因素在新闻报道中的主要表现方式,以文字艺术为载体的语言逻辑是媒介传递情感过程中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尤其新闻现场记者既是被报道对象理智与情感的传播人,也是介入新闻现场的特定环境的感受体验者,更是一位用修辞手段传递事态信息、情态信息的掌权人,他的身份与作用十分重要。例如:追踪报道李玉兰到北京参加全国道德模范颁奖的过程中,对一些细节的感受与体验,烘托出道德模范精神。正如读者感言所说:“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是自我意识和细致观察产生情绪情感表达的结果。

同时,有特殊身份的新闻记者,应该把现场的真情实感准确地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传播出去。与刻意煽情的新闻报道相比,新闻现场表现出的真实情感才是真正蕴含于新闻文本中的情态信息,才是与事态信息融为一体的新闻事实。“从根本上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主张新闻必须真实准确、必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它、解释它。”对于新闻记者,尤其是电视新闻记者,抓住第一现场,永远是最重要的,但对于文字记者而言,笔者以为能充分利用录音笔和照相机等现代记录手段,在组织文字时唤醒记忆感受现场,图文并举,完成现场文字采访。第一现场是信息价值和情感传达的最大体现。反之,如果主观愿望与新闻事实产生错位,形成记者刻意营造的情感事件、为新闻宣传而编辑出的煽情节目、或者通过再度“刺激”受灾当事人而再造一个新闻现场,甚至摆出一个造假的新闻现场,这些方式都必须摒弃。真正的新闻工作者决不能沾染这种恶习。

新闻信息传播也是一种情感的传播,无论电视还是纸质传媒,无论在与不在新闻现场,这种情感传播是基于现场真情实感而建立起来的。电视和纸质新闻文体如果用艺术手法表达新闻事件、新闻故事,就必须以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前提,这正是新闻人必须肩负的社会和职业责任。

新闻报道过程中,除了在采访时要抓住具有真情实感的现场,充分调动记者的专业素质外,记者也应该有更多的人文素养。许多在记者采访时忘记了应该包含的人文情感。如果说,信息传递过程中,要关注“激情”的价值,用爆发性的充满激情的图文来使传播效果最大化,那么,在新闻采访中,我们的记者就要时刻用心灵去感受和寻觅新闻事件中激情爆发的那些点或瞬间。反之,用外界的刺激来激发被采访人的情感反应,再通过新闻报道作用于受众,是不可取的。当情感爆发的最关键时刻已经过去,当被采访人的情绪刚刚平静下来,再去勾起他们痛苦的回忆(甜蜜的回忆除外),不但会导致新闻价值削减,也表现出记者人文情感的缺失,甚至会给被采访人带来再度的心理创伤。从法理上讲,新闻采访权的行使必须充分尊重他人私生活领域的独立性、自主性,强制行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记者的采访权不得侵犯被采访人的隐私,在被访者不希望谈及的问题上,应该给被访者以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如果缺少了人文情感,媒介风格也将损害媒介自身与记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