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途径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德育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德育途径

篇1

【关键词】立德;树人;全员;校本;人文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教育出来的有德有才即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有德无才是可造之才;无德无才是无用之才;无德有才是坏才,是对社会国家有害之才。所以在小学阶段只注重知识分数而轻视德育教育是极端错误的。学校德育工作是方方面面的,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切实推进学校“有效德育”工程建设。

一、全员德育

学校要做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育人”,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育人。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处的工作,而是要学校广大教职工全员参入的系统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德育教育不留死角、不留空位,从而使全体学生沐浴在德育的春风中。

二、网络德育

此网络非“E特网”,而是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形成的大网络。网络德育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有利资源,如社区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在社区养老中心做义工等,让学生结合年龄和个人实际进行选择,长期不间断的进行德育教育。另外,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让学生家长接受更多更好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成为德育的第一任教师,不断提升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

三、活动德育

组织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习得。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请校内外优秀领导老师进行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传积极向上的教育,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充分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接受好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朝读时间朗诵国学经典,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利用队会进行阵地建设,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聘请的校外法制副校长给学生进行交通、消防等知识讲座,充分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能力;开展欢庆“六一”儿童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幸福的生活;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如“九九重阳节”对学生进行爱老敬老教育;“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让学生缅怀先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春、秋两季组织学生到户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自我德育

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有时间内省,不断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每周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就个人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互相探讨、争论,让他们互相教育,取长补短,自我完善,进而迸发出发自肺腑的自我教育。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是长期而有效的。

五、校本德育

通过学校文化底蕴的积累,学校产生自己独特的东西,让学生打上本校独特的教育理念符号。在普遍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德育教育。

六、现代德育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有利资源,运用网络、电脑、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工具进行实时教育,结合当代社会热点进行讨论,老师再适时进行引导,这样就能赋予德育更多的时代鲜明特点。

七、人文德育

现在独生子女多,学生个性比较鲜明,自我意识很强。因此在德育教育上采取一刀切式的说教方法,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德育教育。而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需要,适时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加人文,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德育教育。

八、学科德育

篇2

一、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还同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求具备较高的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发展,能够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行为规范、道德观、人生观、信仰等都属于思想政治观念,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必备的基础素质。小学德育教育具体的工作目标是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1]。

(三)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施的方法、内容和目标,都与学生对人生及理想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思想品德教育实行的到位,才能确保小学生心理健康。此外,德育教育还能引导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一定的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促进思想政治观念的发展。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实现家庭思想教育与校内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除了校内教育外,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有积极的作用。基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应加强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二任教师,也要注重对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意识到强化自身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做出改正,并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全面落实德育教育[2]。家长在同学校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德育教育的方面和目标,遵循规范的教育模式,选择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进步,为学生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形成良好的德育课堂教学氛围,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

在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主要的场所就是课堂,教师要借助有限的教育资源,将社会、思想品德及语文等多个科学整合起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德育教育,从不同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使德育教育与科学教学任务融合为一体,增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生全面素质和人格的养成。各个学校在制定德育教育规划计划时,应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健全德育教育机制,强化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环境的构建,形成完善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全面、有序、规范地在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三)强化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环节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如果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远远达不到教学的目标,也无法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在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紧抓实践教育环节,防止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脱节[3]。要转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际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例如:帮助福利院老人、观察和保护大自然、农田劳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教育理论同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程度,使得学生在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养成思想品德规律,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篇3

一、服务性学习概念界定

服务性学习的概念,可谓是众说纷纭。1990年肯德尔(Kendall)考察教育文献后,就发现了147种不同的定义。人们既可以把服务性学习看作是一门课程理论,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学习方式。在1990年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中,服务性学习被理解为一种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满足社区的需求,并在服务中得到知识技能提升和公民意识的培养。1993年美国服务行动(Service Action)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体系,通过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将社区服务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有着固定的时间安排,让学生在服务行动和反思中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1]马里兰大学负责社区服务的雅克比(Bar-bara Jacoby)认为:服务学习是经历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参加旨在满足人们和社区需要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精心安排的结构性的机会的活动中而得到全方位发展。[2]美国社区服务协会认为:服务学习是传授公民意识、学科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方法,是一种主动学习方法,学生从服务工作的经验中获取未来的知识和技能。[3]

笔者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种结合课堂学习与社区服务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将社会服务和知识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并从经验的反思中获取新知识,并在关注社会和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使之成为富有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理念上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服务性学习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并不单纯地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全部,认为社会是个大舞台,学生可以在社会服务中汲取多种养分,学生的学习包括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也包括在社区服务中的经验总结。服务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充分满足社区需求,促进社区发展。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得到很好的检验和补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使生涯规划按部就班完成。“服务”与“学习”并重的理念,确立了两者同等的地位,保证服务性学习的顺利实施,这也是当代美国基础教育中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理念之一。

2.在实施中强调结构性反思。反思是提升服务性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服务与学习沟通联系的桥梁,也是协助学生将“服务经验”转化为“学习心得”的酵素。[4]服务性学习中的反思贯穿于服务的整个过程,从服务前的背景、能力反思,到服务中的阶段性反思,再到服务后的总结反思,这些对于学生每个阶段的服务性学习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反思将学习内容与服务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整合,加深对问题根源的理解,促进学生自身知识与技能系统地构建。由于服务性学习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社区的大力支持,而在服务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社区人员也会一步步反思,如何实现服务性学习的最优化发展。通过结构性反思,可以给参与服务性学习的各方以充足的时间思考、平衡和解决在服务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各方在服务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保持服务与学习并重的局面,在不打破服务性学习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推动服务性学发展。

3.在目标上强调实现学生的成长与满足社区真正的需要。服务性学习的目标是整个服务性学习的核心,是一切服务性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思性和交互性是服务性学习的核心概念,服务性学习的目标是双重的,于学生而言,是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并在经验反思中获得新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于社区而言,就是在学生为社区服务后,能切实解决社区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服务性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社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目标制定上,不能由单一的一方完成,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共同商讨完成。通过服务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知识,认识和了解了社会;社区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优化发展;国家的公民教育也有了有效的载体。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对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目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憾

当前,虽然每个小学都十分注重德育,有专门的德育课程,也组织教师进行德育方面的进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1.德育方式过于简单。目前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主要还是沿袭主修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当前小学课程中主要有《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这两门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内容相对枯燥,激不起学生听课学习的热情,师生形不成互动。也有教师通过班会活动、校园活动方式开展,比如“祖国山河”书画展、“理想信念”方面的写作演讲比赛,虽有一定效果,但形式老套,没有创新,缺乏韧性与活力。学生都是通过教师说教、同学榜样示范等方式被动地接受德育教育,而非主观体验,由此个性受到抑制,能力得不到发挥,德育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2.德育资源不够丰富,缺乏与社会、家庭的有机联系和互动。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展,目前很多学校现有的德育资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而对于社会、家庭里这种丰厚的德育资源学校并未拓展开来,德育缺乏与社会、家庭的联结和互动。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小学生产生影响。家长是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当前学校考虑到学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很多的德育活动都限制于校园内部,很少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社区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也缺乏研究,长时间以来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学校把学生的信息向家长反馈,要求家长如何配合,缺少双方的互动,家庭教育的资源没运用到位,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挖掘和加强。

三、服务性学习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服务性学习有着显著的德育功能,服务性学习过程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当前,美国利用服务性学习进行学生的公民教育,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态度的确立,公民技能的提高。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把服务性学习作为一种载体,一种工具,来促进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可以把德育目标内隐在服务性学习中,通过服务性学习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服务性学习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体现。

1.服务性学习创新了小学德育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德育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我们一直在寻找德育的新路径。服务性学习打破传统德育空间和学习方式的局限,在学习空间上,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把空间扩展到社区,使学生在服务社区、服务他人的真实体验中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学习方式上,也不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服务性学习的始终,都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他们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服务性学习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自身的体验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升华,它创新了小学德育形式。

2.服务性学习丰富了小学德育内容。传统的小学德育基本都是局限于德育教本,通过课堂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等等,这些内容已经让学生熟记于心,但具体的实效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内容缺少深度和广度。服务性学习把道德学习的内容放到社会中去,学习社会中直接的道德文化和道德要求,学习最直接的做人做事道理。在体验式教育模式下,把所学的大道德融入到生活实践中,真实地面对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接触道德模范,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道德败坏现象引发自身思考,审视自身,慎独躬行。社会是个大的课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内容更为丰富,德育效果也得到切实增强。

3.服务性学习增强了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德育目前已经由灌输式向体验式教育迈进,服务性学习也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类型,这种教育方式必须针对学生这个主体而存在。其一,服务性学习的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与接受能力,让大家有热情参与其中;其二,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具有学习性、互补性与反思性特点,能够有效地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其三,教育的实效是以学生实践为中心,而不是以灌输式的作业为中心。[5]服务性学习始终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使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在其中深入有效地开展,使外化内化的德育过程得到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目前,一些国家利用服务性学习来填补道德教育的空缺,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国也可利用服务性学习,挖掘德育深度,拓展德育广度,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也许会展现出一派新的气象。服务性学习在解决社区真实需求的同时,也使学生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中获得了技能提高、品德发展,它是德育教育的一种新途径。

参考文献:

[1]Meyers,Susan,Service Learning In Alternative Education Settings[J].ClearingHouse, 1999,73(2).

[2]陆为群.服务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比较及其对区域高校实践教学的启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3]刘大为.美国高校服务学习课程评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卢浩,杨海燕.美国中小学“服务学习”课程:内涵、方案、实施及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5,175(1).

篇4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皮亚杰认为,从他律到自律是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他律”的引导是形成“自律”的基础。因此,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认知,提高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等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因素,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构建积极的自我认知。例如,品德和语文课,渗透着人的理想、追求、情感和做人的道理;数学、科学课程中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辩证地看待事物的科学方法等,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认识,学会自主地学习、生活和交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进步,更获得了道德成长。

二、挖掘活动资源

要提高德育实效,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此,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每年的植树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电影节等,学校都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的道德体验。如在“手拉手庆六一,迎亚运创和谐”大型联欢活动中,学生与家长、老师一起排演节目、同台演出;在“感知快乐,体验童趣,放飞梦想”校运会上,多位家长志愿者承担了裁判、医务、摄影、安全保卫等工作;130位师生、家长到农村小学开展手拉手爱心活动。家长还自发组织成立了广州市首支“家庭志愿爱心服务队、医疗服务队”,家长们忙碌的身影、灿烂的笑容,成为学校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触动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和感悟,逐渐变得自信、自律、愉快和成熟,如此,以活动为载体的自我教育,有效促使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以多元评价促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德育功能,将活动与评价相结合,制定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雏鹰争章”评价制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的优秀道德行为,可“兑换”成一定的道德分;如有不良行为习惯,则“消费”一定的道德分,汇总后作为获得“雏鹰章”的依据。活动中,学生自主制定目标、设计章程、管理分数、评价反思,在评价中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主管理意识。

篇5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塑造青少年心灵的一项活动,也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工作中自己时刻注重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我是通过哪些有效途径开展德育工作的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贯彻和落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力的一种宣传工具,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根据教材的特点,深入挖掘属于语文文字内联系中的德育因素,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中进行德育渗透。如教学小学语文六年上册《詹天佑》一文,学习重点段时,根据训练重点,让学生读出“勘测线路”一段,并找出当时描写环境的句子,“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抓住他经常勉励工作人员的话,理解“精密”。詹天佑是怎样“亲自”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因为这是中国人修的一条铁路,为了给中国人争气,回击外国人的讥笑,为了增强中国工程师修好这条铁路的信心,所以詹天佑要战胜一切困难勘测好线路,这就使学生体会出詹天佑的爱国主义思想,从而使学生接受好好学习,长大去建设祖国的这种爱国主义教育。

二、通过班队会渗透德育

班队会的目标是对培养对象的总体要求,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教育对象的培养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现在的孩子们的好吃,不爱劳动的不良现象。召开《说说我们的父母一天的辛苦》主题班会,让学生说说父母每天都要为我们做哪些事?有的同学说,是我还没有起床,爸爸就出去给别人家打草帘子去了,晚上回来很晚,有时候还要上夜班,爸爸很辛苦,有的同学说,妈妈每天早晨很早就给我做饭,还给我装饭盒,有时早晨还很黑,妈妈怕我害怕,还要送我一段,同学把父母一天所做的事都说了出来,我及时引导,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同学们说他们是为了我们一家能生活好,还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这样做是为了关心我们。这时我说: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家,一天忙碌着他们把好吃的先给我们吃,好穿的先给我们穿,那么我们每天都做些做什么呢?拿着父母用汗水换来的钱,任意挥霍,还觉得很理所应当,不觉得惭愧吗?这时同学们不做声了,我接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不辜负父母的一片心,这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举手。有的说“我要改掉爱吃零食的不好习惯,积攒零用钱,有的同学说从今天起我要好好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这次班会显得生动,有力,对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增加了教育的实际效果,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三、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校外活动是指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构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两种形式生动活泼,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订并执行一定的计划与纪律,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

四、运用名人故事进行教育

每天利用两节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讲演名人故事,这项活动是“七个一”活动的落实,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是德育因素的渗透。因为在这些故事中既有名人勤奋读书的事例,又有他们关心它人的故事,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前辈创业的艰难,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激发学生以革命为榜样,树立起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教育。

五、通过校园文化进行德育

篇6

1.小学德育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德育就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但要继承传统文化,懂得中国的传统礼仪,传承吃苦耐劳的品质,弘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小学德育教育必须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对待每位学生一视同仁。

2.小学德育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

德育教育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德育教师只是德育教师或者班主任的事情,与其他科目的教师没有关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学生的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在课堂上,每个任课教师都是教育者,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操场上,体育教师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此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为小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提供风帆;在食堂,那些辛苦做饭的厨师会教小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工作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职责。

二、提高小学德育水平的主要途径

1.用德育文化环境熏陶学生

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对很多事情不能做出正确地判断,要想减少人生路途的坎坷,优良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关键要把小学生置放于德育环境中,让其每天都能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帮助与鼓励,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获得精神的力量。经过长期的熏陶,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校园德育环境,可以通过黑板报、橱窗等方式进行展示,还可以举办一些以“感恩“”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征文比赛等。

2.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各学科

小学生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开设的课程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在教授基本知识之余,教师要把本学科的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让小学生能够时刻接受德育教育,使其在长期的熏陶中,提高德育水平。例如:语文学科可以从学习汉字开始,教师把汉字的产生传说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历史故事讲述给小学生,让其对汉字充满好奇,进而上升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数学学科,教师可以把有关数学家励志的故事讲述给小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力的坚毅品质。

3.给学生灌输先进的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如果一味停留在过去,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小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将新鲜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现今,国家非常注重社会文明建设,不断推出一系列的先进人物及先进事迹,同时也举办了很多相关的电视节目,如央视每年举办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寻找最美少年”等节目。此外,国家还推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科学理论。这些都是时代的精华,再加上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八礼四仪”的内容,可以说,小学生德育学习的先进内容非常丰富。

4.用实际行动带动学生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做事风格等深深地影响着小学生。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生活中要遵纪守法、守时诚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好的,自己要做得更好才行。同时,教师要认真学习业务理论,恪守职业操守,在努力中逐渐完善自己,给学生展现最美好的形象,让学生都能从教师身上源源不断地获取正能量。

5.对学生多一些包容与理解

篇7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

1. 课堂教学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的真实情感,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丰富的知识,还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包涵着的浓烈情感因素,以课堂教学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给予学生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以教科书为线索,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教师可反复指导朗读张指导员的话和表现他的行动的句子,在充分体会和理解张指导员的一些语言和行动的基础上,渗透德育:在战争环境中,张指导员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为了使孩子们读到书,光荣地牺牲了,这件事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也激励着我们全体同学要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又如学习《五彩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自己的祖国去》和《儿童和平条约》等课文,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解析,在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诵读,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教育。

还有些课文用适应的情感介绍背景资料,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教学《一只小鸟》时创设的情景,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前,让学生观看小鸟的图片,录音机里,播放着鸟儿悦耳的叫声,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由于人类的迫害导致小鸟的不幸,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小鸟的同情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1.1 榜样学习法。

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说声对不起》等课文进行说礼貌用语的教育;通过《不愿长大的小姑娘》等课文进行养成独立自理习惯的教育;通过《画鸡蛋》、《马拉松》等课文进行意志性格的教育。  1.2 比较分析法。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在记叙童第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以相似的结构和语言有层次地表现了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教材本身有许多可供比较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教师可采用比较法教学,有利于将情感渗透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多次对比,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上应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为国争光,为祖国建设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2.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学习懒惰、没有进取心,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勤奋学习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刻苦努力;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3. 语文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

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小学生处于天真、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憎恶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抄报报、板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4. 在作业批改中渗透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例如,我在批改学生的日记时,看到有位同学写了这样的内容:他看见同学的爸爸开车来接,又见到那位同学书包漂亮、总穿新衣服,心里非常羡慕,于是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一下子有了许多钱,买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醒来后才知是一场梦,在日记结尾他写到“美梦成真该多好啊!”很显然,日记流露出他的真情实感,但这种思想观点是不正确的。看完后,我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如果美梦成真了,这样做对吗?世界上有不劳而获的吗?这之后我又开了以此为主题的班会,使全体同学都受到了教育。

5. 教师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有效 途径

在小学阶段,通过德育教师正确的教学引导,能够保证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有助于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低年级学生因为年纪尚小,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辨别是非的能力皆处于发展阶段,并不成熟,对社会上的善恶分辨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加强德育工作的进行。 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进行德育教育,单纯地靠外界的说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寻找德育的新方法,让大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修养。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到品德教育带来的益处。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而他们却憧憬比较丰富多彩的生活,希望能更多的同这个社会和大自然接触,因此,学校老师应该多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意愿;另一方面,可以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探望老年人,亲手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这样既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温暖,又能让学生们在同老年人的接触中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再就是带领大家到大自然中,进行环境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切身体会到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还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农田去劳动,这样既可以让他们体验丰收的喜悦,又能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果实的得来不易,从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身临其中的体验经历,而且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构建和谐的德育课堂 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课堂资源,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任务。既要着重在课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如语文、品德和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文学科优势,在同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其他的一些学科如数学、音乐、美术、体育,也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顽强拼搏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的形成,还能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除了对不同学科的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师还应该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以使学生能直接快速的获得信息资料。这主要是基于小学生的理解力较薄弱但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flas、ppt课件以及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品德教育道具。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很快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观看这些多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迅速抓取到正确的品德教育资源,以使德育教育避免死板的教条主义,更生动具体有助于理解。 除此之外,在课堂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对身边学生的优秀事迹进行表彰,来为大家树立正确的目标榜样。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优秀学生会继续发扬好的品质,多做好事。

三、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形成。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家长的配合下,使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学校需要及时通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了解到自己子女在学校的品德表现情况。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和家长的互动,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为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以让家长切实体会到教育活动中孩子的品德需要改进的地方,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同时,学校也要向家长贯彻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方针,使家长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管理。也让家长可以吸取到学校教育制度的精华,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以正确的德育培养方向为指导,采用正确的管理方式,做到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同研究探讨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方法。只有学校和家长积极沟通交流,才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形成新的互动模式,从而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四、结语 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满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过去的强制性说教,慢慢转变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人性化教育。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完善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共同参与。在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地做好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让家长真正意识到学生的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同学校联起手来,一起监督孩子德育工作的进行。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从中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加强他们的品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丁宝宏,傅氏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j\].江海纵横,1997,(06).

[2]李鑫峰.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永恒主题\[j\].徐特立研究,2003,(04).

[3]陈宏.转变教育观念,是德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灵魂\[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s3).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途径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互动,充分调动出使学生的真情实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渗透文章语句间所要传达的德育内容,形成厚重的德育教育氛围。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将德育教育的内容领悟于心。

一、 巧用课堂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情境即在课堂中各种环境和内容相结合的境况。小学语文课文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涉猎范围广泛,视角独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充分调动并利用这些课文,发掘其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点。课前要深入研究课文背后的思想内涵,将课前的引入版块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平台,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提炼出课文中德育教育的关键点之所在,理解每一个段落背后的德育教育意义;之后创造出特定的课堂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分析、探索和研究,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上就可以进行授课的时候,

例如,教师在讲授《雷锋》一文时,课文引入的时候,可以提问说,雷锋在他们心中的印象是怎么样的?身边有没有像雷锋这样助人为乐的人?然后就可以很自然地在言语间将作者想要传达的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流露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结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身边有哪些乐于主人的事?你认为这样的做法如何?在诸如此类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中的生活气息,理解到助人为乐是一种正确的品格,值得学习与发扬。

二、巧用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处于构建自己情感框架,学习处理种种关系与感情的初期,也是关键时期。不间断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小学生积累知识,了解世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以便让小学生在督促下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让学生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良好开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开端。课外阅读有助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辨别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会在课外阅读中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书籍里的问题,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式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阅读书刊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问题与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文中内容的认知与理解,逐渐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传统的课堂上,枯燥文化知识往往使得学生忽略自身情感因素的养成和发展。在枯燥的学习中加强课外阅读,有助于打破这种现状,使得小学生能够接触更多新鲜事物,了解更加广泛和全面的知识,进而清晰自己的思路建立起正确的感情观与世界观。

例如,通过《轮椅上的霍金》或者类似文章的阅读,学生会感知为什么霍金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教师可以给与适当的引导,首先,让学生找出霍金在科学领域的成就,然后在让学生通过月的的文章体会霍金的惨痛境遇,最后总结得出霍金身上的优良品质,并相互进行交流。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的关联性,做到对文章的全面把握。

结语

为了使德育教学工作更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情境的营造,让小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文章的内涵,以产生良好的情境感应效果;注意定期课外阅读的安排,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以便自主的感受德育的内容。基于以上举措,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昌贵.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J].成功(教育),2008,02:152

篇10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主要目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教育的教学地位,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教学理念,积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的同时,优化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言行举止学习的榜样,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高效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充分认识自身对学生的巨大感染与熏陶作用,并严格要求自己言行,率先垂范,以充满正能量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使得学生都能从教师身上汲取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从而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将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内化为自身一种良好素质。比如,在每次上体育课前,教师应提前五分钟到教室,准备好上课用具等待上课铃声敲响,确保自己不会出现早退情况,并且在课堂活动中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真诚的态度耐心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校园中遇到学生和自己打招呼时,应微笑回应;与同事碰面时,应主动、热情地上前打招呼问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身上学到正确的待人接物、对待时间的态度,从而主动做说话文明、乐于帮助别人、守时、热情的人。又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体育《投掷沙包》有关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示范预备动作时出现了错误,应真诚地向学生说:“对不起,刚才我的动作有一些失误,这一次我会更认真示范,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敢于承认错误,可让学生敢于直面错误,以帮助学生提高担当能力,使他们改掉因害怕别人耻笑而用谎言掩盖问题的行为,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诚实品质与心理素质。

二、生成教学,为学生营造出最适宜的德育环境

因为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教学活动大多需要在室外开展,并且动态性比较强,因此课堂过程中有很大不可预测性,有些突发事件是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这就使得教师设计好的德育教学方案极易被搁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主动提高自己处理与应用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用生成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体育教材中的《50米快速跑》相关内容时,有个学生在起步过程中意外摔倒,教师急忙帮他检查伤势,发现只是擦破一点皮,并没有伤到筋骨。于是,教师就鼓励学生自己站起来,继续跑,只要能坚持到终点就是胜利,就是最棒的。在教师的鼓舞与引导下,该学生咬牙站起来,坚持跑完了全程。教师在终点迎接该学生,并在所有学生面前称赞其具有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很难得、可贵的,值得大家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当其他学生看到同学在受伤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参与体育训练之后,都主动排除掉那些细小的影响体育学习的因素,并主动向该同学看齐,不畏困难、勇敢行事。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琐碎的小插曲,都可成为教师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从而自然地将恰当道德教育内容穿去,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趣味教学,在游戏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普遍具有爱玩爱闹的天性,因此都对有趣的、新颖的事物有很高参与积极性,尤其喜欢玩游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学习需求与性格特点的游戏教学方案,并将恰当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一定德育知识,最终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体育教材中与《接力跑》有关内容时,教师就可用游戏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并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在确保学生基本掌握跑步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我是最快情报员”的游戏。在游戏中,每个学生都是八路军的情报员,需要将手中的情报(接力棒)以最快速度送到下一个情报员手中,哪一组最先到达八路军营地(终点)就可获得“最快情报员”称号。在实际游戏中,有些学生为了赢得比赛,出现提前跑、未到传递区域就将接力棒扔给对方、抢跑道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提醒他们终止游戏,告知他们违反游戏规是要出局的,从而使学生真切了解到尊重纪律与规则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教育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育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些可利用的德育教育时机与内容,积极将德育知识渗透其中,从而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道德观念,使每个学生在获得丰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道德层面上有较大提升,最终都能发展成为德智双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传安.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3,27:54-55.

[2]周燕丽.刍议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3,3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