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钢琴音乐教育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钢琴音乐教育专业

篇1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弹奏技能;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业余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青少年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方面已经表现出较高水平,然而,对于业余钢琴教育最重要的成果接受者——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生而言,受以考试、考级或比赛等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倾向影响,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进校时的钢琴弹奏技巧已达相当程度,但由于过去的某种“功利性”目的始然,其在基本弹奏技术方面仍然还有许多需要梳理或改进之处。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其特点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让学生在已有技术程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琴弹奏水平,是值得业界认真研讨的问题。

一、因势利导

从心理学的角度思维,人从小到大的知识水平提高和能力发展的过程,必然受到“学习远期效应规律”影响。

对于业余钢琴教育而言,这个规律表明:处于幼年、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一方面思维反应灵敏但思想单纯、情感单一,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严格按要求专注于纯技术方面,同时,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机能活跃,记忆力较强,而且与钢琴弹奏相关的身体机能如手指、骨骼等的发育也正处于活跃期,因此,更容易使钢琴基本的弹奏方法及相关的身体机能等,通过他们的练习过程实现定型、提高与稳定发展。所以,尽管处于业余教育中的青少年学生理解力较弱导致其在音乐情感及内涵等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不足,但仅凭借年龄上的优势也仍然容易从弹奏的熟练程度方面得到人们的赞许。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弹奏技术的进步速度在进入大学后会明显有所减缓,但在青少年时期(或在业余学习期间)所建立的钢琴弹奏技巧上的“童子功”优势,不仅仍然能够继续得以发挥,甚至音乐的情感与内涵等也可以被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提高和能力发展正是“学习远期效应规律”。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大纲》中明确:“钢琴基础课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觉、识谱、节奏感、音乐感和对作品的理解及表现力;丰富音乐知识,增强音乐修养,能弹奏各个风格的音乐作品,能适应今后的教学工作。”这个大纲不仅对学生已有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程度的认可,也不单纯地强调其钢琴弹奏技术在大学教育中拔高等具体问题;不仅有对学生自身已有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的尊重,也没有超越音乐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程度的预期。也就是说,在学生进校时的基本钢琴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我国许多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纲中对“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的强调,明显受到了这个“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影响。

遗憾的是,现实中个别教师在钢琴教学已将这个可供参考的“学习远期效应规律”抛弃了——在个别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不论学生已有弹奏方法及技术水平程度高低或谬误与否,一概强调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单纯关注基本钢琴弹奏技术的训练,着重关注弹奏方法的所谓科学化、规范化,为了达此目的甚至不惜一味加难作品程度。此类无视学生实际能力且颇具“功利性”的做法,使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无形中成为了业余钢琴教育或“应试教育”模式的演变与继续。

现在大凡能进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估且不论其钢琴弹奏方法或技术科学、正确与否,一般都已经历了备考期钢琴“应试教育”的突击过程,即已经具备有一定程度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和水平。仅鉴于此,符合“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获取最佳教学效益的有利选择。

所谓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因势利导”,即是关注与认可音教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现有弹奏技能这个“势”,来制定“乘势而上”的目标计划。钢琴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不至于将4年不太长的学习时间,单纯地视为钢琴弹奏技术或技巧提高的过程,还可以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弹奏技术技巧程度及改进与提高方向,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钢琴弹奏水平程度及能力提高与音乐和教育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共同发展的音教专业的教育目标,从而增强学生钢琴学习的主动性与广泛性。

在具体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钢琴弹奏技术技巧程度,来决定其技术改进方向和水平及能力提高的基本教学原则,而且,在基本教学原则的制定上,还应该遵从学生弹奏技术技巧进阶的连贯性与连续性,使弹奏技术能够在教师“因势利导”的教学中既不拔苗助长,又能在原有水平与能力程度上有较大的发展,还能使学生为自己钢琴弹奏技术程度及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方面增添信心,帮助学生对科学的钢琴基本弹奏方法准确掌握,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练习习惯。

二、难易无序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过程如何安排?问题一提出,一些人的脑海中首先便会闪出“循序渐进”的原则。正因为此,一些钢琴教师长期冥思苦想,费心尽力地希望寻找到钢琴教学如何渐进的那个“序。”然而,“循序渐进”果真是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吗?

当然,从教育学的广度看,“循序渐进”的确是一个有效地基本教学原则,理论上不存置疑。然而,对于当今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来讲,“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值得商榷。

原因在于,虽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方法因人而异,技术也可能参差不一,但其基本的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却应该是通过了严格的入学专业考试,并得到了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于是,在大学音教专业学生钢琴基本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钢琴教学并不应该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一趋“循序渐进”的,即“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并不具有普遍性意义。

实际上,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培养已逐渐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具体的教学重心也开始从过去注重于“做”的单一模式,向既注重实践又强调“知”,更注重“知”“做”并重,即向提高学生素质、拓宽知识面以及重视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念转变。而建立在有一定弹奏水平和能力基础上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理当从具体的弹奏技术水平提高的钢琴演奏型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向未来需要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师培养的教学思路转变,以适应当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然而,目前有个别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似乎将这个现实问题忽略了。例如,现今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的音教专业钢琴教材,似乎就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似乎编者们普遍都觉得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程度较低、水平较差,所以,如何提高学生钢琴弹奏水平才应该是教学重点。例如,四川地区过去普遍采用的是某大学2000年所编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材,在这套4册8级教材中,每级除大量用于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的练习曲外,只安排有4~5首钢琴音乐小品或是少量的中小型作品;而在其2009年最新出版的《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分级教程》的10级丛书中,中小型钢琴音乐作品总共不足20首,而较大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就更少,总共还不足8部。

其实,大多数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钢琴弹奏技艺在其业余学琴时就已经形成,因此,他们入学后除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误的基本弹奏方法进行纠正,对一些弹奏技术技巧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训练外,教学已然没有必要仍从“由浅入深”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新开始。因为,这样的“循序渐进”反而容易得到“少慢差费”的教学效果。从实际来看,现行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材的“序”也不尽合理。根据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都应当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水平的特点,钢琴教学本就理当是一种跳跃式思维的“序”进,而不应当是亦步亦趋爬行式的“渐”进。  可见,虽然人类对任何知识的获取过程肯定都是有“序”的,但作为具有独特性的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所的“序,”却并不一定就必是过去那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传统思路。因为,鉴于自身学科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程度特点,钢琴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就必须重视客观存在的“序。”在这一点上,“难易无序”应该是又一值得关注的方法。

三、不求甚解

将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来表述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一种方法,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提议。

从人生命发展过程规律看,大学生已开始处于记忆力有所下降、理解力大幅上升的成长期。青少年时期学习钢琴弹奏,许多方法与技术掌握的科学性或是作品情感与内涵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在当时并不能被完全理解、消化,也无法自内心主动产生表达的冲动或是能够被准确地表达出来。然而,当他们进入大学后,随着理解力的飞速发展,那种由理解而引发出的情感冲动,就很容易促使其借助已具有的钢琴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将音乐作品的相关情感内涵准确地体现并表达出来。

这种由知识积累和水平提高而生成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表现,包含了“量变到质变”这个人类知识进步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在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即使是有学生在音乐理解上出现了某些问题,在作品演奏上也可能并未完整熟练,在弹奏技术上也可能存在某种难点,但却不一定马上在课堂上予以彻底纠正或根本解决,有时甚至可以暂且不管并让其一带而过。因为“熟能生巧” ,只要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对音乐的理解基本能达到教学及弹奏要求,教师就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新的作业,提出新的要求,以保证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

当然,学生的弹奏技术出现了问题应当立即指出并予以纠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钢琴教学,却不宜斤斤计较。因为,惟恐学生在弹奏的方法学习、技术的练习,或是在钢琴音乐与艺术知识吸收和积累过程中有一点不完美,于是,抓住一点便一味纠缠,结果必然侵占和浪费了学生并不太充足的宝贵学习时间。

相反,随着学生弹奏及练习时间的增加,以及所浏览与接触的不同钢琴音乐作品的广泛和数量的逐步增加,不仅因弹奏水平不够所造成的技术问题或难点可能会迎刃而解,而且,还有益于学生在钢琴音乐与艺术教育的知识性和广泛性方面得到充实并获得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不求甚解”不是不能求“解,”而是暂不求或暂缓求“解,”甚至暂不求“甚解,”一切皆应“因势利导”并以适可而止为宜。

四、发展音乐表达能力

由于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钢琴音乐表达能力——未来音乐教师应当具有的综合素质,于是容易产生一个误解:钢琴弹奏水平属于技术问题,而音乐表达则属于能力的问题。由此,导致一些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对这个问题混为一谈,表述模糊不清。

其实,无论是钢琴的弹奏技术还是音乐表达,需要发展的都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必须是包括音乐的、艺术的、文化的等综合素质在内。对于钢琴艺术来讲,钢琴弹奏技术技巧具有工具性,它的训练与提高不一定需要有情感内涵表达等艺术与文化方面的内容。而音乐表达能力却是弹奏者综合素质及能力的体现,而这个体现虽然应当建立在坚实的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之上,却也未必需要高超的钢琴弹奏技巧程度。钢琴弹奏技术指的是弹奏者以钢琴为媒介的音乐表达行为,而音乐表达能力则体现的是其钢琴艺术与文化方面的综合实力。两者虽然在钢琴演奏家的艺术创造活动中是同步的,但在任何钢琴学习与训练活动中却应有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在音教专业学生进校前的应考阶段,原则上解决的就主要是钢琴的弹奏技术(为应考的几首钢琴作品服务),这属于钢琴学习的低级阶段。而进入大学后的主要教学方向应该属于学生钢琴艺术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原则上主要应该解决的是其音乐表达能力及其发展问题。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具体表现为:1、弹奏技术及方法是单纯的,原则上在任何时间段、任何年龄段的弹奏者那里都是一成不变的;音乐表达能力一般则会因为弹奏者自身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程度。2、掌握弹奏技术的活动允许历经思辨、重复、稳定、提高的内容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技巧可被肢解与重复的成分比比皆是;而音乐表达能力的体现则是这一切内容和过程经历之后具体应用的结果,它要求精炼、准确,限制或根本禁绝重复或多重意义的表现形式。3、在教学过程中,各类具体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难易程度的学习与掌握,虽然有大致规定的过程要求和质量标准,但顺序却并不一定是严格的,它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弹奏水平,来定制技巧难易程度教学的时间表,学生对已知或未知的某些难易程度不同的弹奏技术,原则上也可以不分先后。而较强的音乐表达能力与弹奏技术水平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不可能出现有倒装的情形。4、学习者针对某部具体的钢琴音乐作品,根据与完成作品技术要求相适应的自身条件,对某些并不急用的技术技巧可以允许有选择性的吸纳。而音乐表达能力的体现一般则是有一个较为恒定的艺术标准,不能见人见智具有随意性。5、相关弹奏技术技巧的方法要求具有同一性,因此,学习与弹奏的训练和掌握过程应当是科学的、严格的,不允许因人而异。而音乐表达能力虽然也能够具体体现弹奏者技术技巧水平和能力,但更主要的是其综合素质及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展示,它可以是因人而异的。6、围绕各类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的练习曲或钢琴音乐作品可以是有限的,且掌握即可。但围绕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接触与积累广泛的、风格各异的钢琴音乐作品却是必须的。

篇2

对于初学者要打好基础,牢记理论原理,以及各种指法要求,触键盘、手指下键的要求等等。要坚持长期训练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在初始阶段提升兴趣、培养意志力、提升音乐素养,达到训练应有的效果。弹奏技巧也是重要的练习项目,通过加强技术训练能够使学生掌握更纯熟的演奏技法,学习表演技巧,逐步认识旋律、和声、织体三者的关系。以提升乐感为基础,积累演奏经验,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科学性

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课堂笔记,更好的跟进每堂课程的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为学生渗透课程要旨。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维,挖掘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演奏速度和准确性,逐步提升对作品的熟练程度。其次,教师应将自己的演奏经验有条理化的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对比教学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增加音乐作品鉴赏课程,钢琴文化介绍,组织参加音乐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学生应该熟知更多的钢琴艺术,全面的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钢琴文献,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使他们具备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构建完善的评价和测试制度

科学良好的评价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肯定,从而更有信心的学习。尽可能的多鼓励、挖掘学生的潜能和长处,减少心理负担,使之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将每次的评价和测试成绩有效的保留,定期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走向,及时发现进步并予以肯定,而对于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和纠正。使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和锻炼也让教师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定期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保存并定期进行研究,发现教学内容的遗漏,完善教学方式,明晰每个学生现阶段的问题,可以有的放矢,明确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成效,也能有效节约资源和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完善教学设施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课程一直存在着教师无教材,没有内容规划,无大纲指引,较为松散随意。教师应该制作教学教案,按照计划进行规划安排,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课程记录,避免个别课程的随意性导致最终整个教学进程的打乱,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需要学教材,加强与艺术团、歌舞团等专业机构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也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技术纯熟的,优秀的表演者,邀请演奏家进行讲座或者交流会,丰富学生的课业生活。在进行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其他乐器,为了使学生熟悉伴奏,学会乐曲的融合要开始其他介绍伴奏乐器的课程等等,帮助学生丰富创作灵感,更加全面的学习钢琴。

五.创新教学理论学习国外经验

学习借鉴域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高师音乐教育成果的一种途径,在针对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已经较为成熟的教育管理制度、高效的教学方法等等,都是推动教学理论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的途径。在课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涉猎和尝试国外的教育方式,定期让学生进行反馈,了解学习进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六.结语

篇3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钢琴水平整体偏低

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水平整体偏低,据统计,80%以上的学生进校前从未学习过钢琴,而学习过钢琴的学生中,大部分也只是从高一、高二开始学习,且为了达到高考要求,程度拔高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面对我国就业现实,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在钢琴相关领域的就业缺乏自信,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等级不高、自身学习钢琴时间较短,加之钢琴学习不如声乐、葫芦丝那样能够短时间内取得成绩,因此,许多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三)师资队伍匮乏,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是刚升本学校,面对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原来的师资队伍无论从学历结构上,还是从人数上均已无法满足教学发展需求。此外,升本5年内的学校,90%的钢琴教师为本省甚至是本校毕业生,学缘结构比较单一,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且科班出身较少,甚至部分钢琴教师是之前演奏手风琴、电子琴的人员在学校升本后为缓解教学压力转为钢琴教师的。

(四)课程设置欠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够丰富,所以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分设置不合理。由于专业课程学分设置过低,为修满学分,学生必须选修其他与专业没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其次,任意选修课专业开设不均衡。其中钢琴相关的选修课程过少,而声乐、舞蹈方向的选修课程占据大量比重,这样对于钢琴主修学生来说可涉猎的知识范围相对狭小,对其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最后,“大锅饭”式的专业课设置。钢琴课在一年级、二年级为专业必修课(4个学分),且是以小组课的授课方式,三年级、四年级为限定选修课(4个学分),以“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这样“大锅饭”形式的教学模式,使一些优秀的钢琴学生在一、二年级仍然接受小组课教育,严重影响其专业技能的提高进度。

(五)交流活动较少,高质量钢琴音乐会(演出)缺乏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资金相对短缺,无法举办高质量的钢琴音乐会,无法给教师、学生创造更多视听平台。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钢琴音乐会均由系(院)内部个别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钢琴教师担任演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汲取到的知识比较单一,另一方面,钢琴教师自身演奏水平也无法得到提升。

(六)领导重视程度不高

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为综合性院校,学校工作重心为建设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常常处于被忽视状态,所以在专业建设方面投入力度不大。

二、解决办法

(一)培养应用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

创建应用型大学是切合新建本科院校实际的一个正确方向,在学校前进的大方向指引下,音乐教育专业也应沿着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前行,而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钢琴人才培养也成为必要任务。

首先,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意识形态上要深刻认识什么是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科研方面不如老牌本科院校的实力雄厚,如果从钢琴演奏专门人才方面着手培养,容易产生高不上去、低不下来的状况,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到我们培养什么类型的音乐人才,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而不能一味地以专业水平要求学生,一方面学生自己越来越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

其次,在教材选择上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采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根据调研发现,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些学校对教师的钢琴水平要求并非是演奏很艰深的音乐作品,而是集中于钢琴伴奏的需要。因此,在教材选择上,技巧练习与声乐正谱伴奏①练习应相互搭配,做到技巧练习是钢琴伴奏的补充,钢琴伴奏是技巧练习的最终目的。

最后,建立创新型钢琴课堂。由于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城镇、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钢琴教学应打破陈规的“回课-教师指正-练习-新课预习”的模式,而是应创建一种应用型的新型钢琴课堂。据调查发现,80%以上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上课,因为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各类专业知识是零散的,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组织,而中小学音乐课要求的音乐知识是综合的,是将钢琴、视唱练耳、乐理、声乐、音乐欣赏贯穿起来的,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知识整合的能力。

(二)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程设置方面,钢琴必修课不应采用全盘统一的授课模式(即无论学生程度高低,均进行小组课或集体课形式),应在学生入学时进行专业分级考试,达到较高级别的学生可从进校起就上“一对一”的钢琴课,中等级别的学生上“一对二”的小组课,中等以下级别的学生上四至六人的集体课。但是,入学专业分级不是永恒不变的,是与每学期的专业考试成绩相关的,倘若中等级别学生经过一学期努力达到较高级别的水平,就可以在下一学期上“一对一”的钢琴课,反之,如果高级别的学生在一学期内没有刻苦练琴,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退步,便在下一学期转为“一对二”的小组课或集体课。这样在不断分级考试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为追求“一对一”的钢琴课而努力练琴。

(三)师资队伍建设

如前文所述,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通过专升本或几所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原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水平无法满足升本后的教学需求,因此,建设符合本科院校条件的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师资队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1.提高原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水平。原师资队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基础,是与学校共同前进的“老战友”,这部分教师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任由其阻碍学校发展,因此,进修学习是这批教师提升个人专业素质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2.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匮乏的现状,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无疑是一个快捷而有效的办法。通过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既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又能带来学科前沿动态,促进学科发展;还能提升原师资的学术科研水平。

3.优化学缘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会导致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人事上的“关系纽带”,不利于学校的发展。而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师资学缘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甚至同事之间是师生关系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优化学院结构是师资队伍建设解决的又一难题。学校人事部门应在人才引进和教师进修方面把好第一关,广泛吸纳国内外各院校的毕业生。

(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的“大后方”,是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同时学校也为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先进的知识理念,“双赢”是学校与实习实训基地的核心。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中小学实习实训基地是其展示能力的最好空间。通过实习,学生能更清楚认识到自身学习中的问题,也能根据自己的特长,为实习基地的音乐教育献计献策。此外,新建本科院校钢琴教师通过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密切联系,能够及时了解掌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特点、变化以及所培养的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思考,形成科研成果,最后将科研成果实践于实习实训基地,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实习实训基地也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带动下,不断进行创新型教学改革,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深化素质教育。

(五)提升办学软实力

篇4

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因培养音乐教师的属性使然,除了一般的钢琴弹奏技术和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全面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它不只是钢琴演奏的知识讲授与弹奏技术的传授,它需要涵盖更加丰富的内容。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更具文化内涵,更具思想内涵,更具人文内涵,更具教育内涵,更具理论研究的内涵。

【关键词】

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教学内容;教学需要

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与钢琴演奏专业的钢琴教学在演奏属性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上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因为在培养目标上学生是做为未来教师而培养的,不是以舞台演奏为目的的教育,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除了一般的钢琴弹奏技术和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全面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更偏向对学生理论研究能力的提高,强调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在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就不只是钢琴演奏的知识讲授与弹奏技术的传授,钢琴教学需要涵盖更加丰富的内容,归纳如下。

一、艺术哲学的内容

一般来说,艺术哲学是指用哲学的观点探讨艺术问题,还有另一个定义是作为美学的别称而被人们所熟知。在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艺术哲学主要是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美教育的内容,钢琴演奏教学是以表达音乐审美为终极目的的教学,审美意识决定了演奏者和教学者的艺术水平。二是美学要回答的音乐哲学的根本问题,既音乐的本质是什么,音乐的目的是什么,音乐内容与音乐形式的关系如何理解。艺术哲学的内容,对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具有理论研究的意义,和实践指导的作用。

二、教育学的内容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现象的发生与条件,教育教学的内容及其方法,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外历史上都留下了无数的教育理论遗产,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学理论得到了极大的推进,不仅在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上达到了日新月异的进步,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出新、不断的现代化。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学习中,虽然教育学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但它主要还是一门理论课程,而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把这种理论用于钢琴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明白教育学理论的实际意义。

三、运动学的内容

钢琴学习与演奏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肌体运动和技能练习,现代的钢琴教学和学习与过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对运动心理学和运动医学的研究学习。钢琴教学在技术训练中很大程度上与运动学研究的内容是一致的,也是研究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运动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教学和训练中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运动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形成,研究运动技能迁移和反馈。运动心理学对于研究钢琴演奏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研究钢琴演奏知识的传授和演奏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对于钢琴演奏心理的训练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运动医学作为专门研究运动及缺乏运动的集体生理病理影响的综合科学,在防治各种运动创伤和运动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在评定程度,促进疲劳恢复等方面所运用的各种医学方法,对于钢琴技术训练中如何避免疲劳性损伤,从而发挥最大的训练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四、音乐学理论的内容

音乐学是研究音乐的基本理论的学科。与钢琴教学关系密切的相关分支学科有音乐史学的内容,在钢琴教学中对钢琴文献的学习和诠释,对钢琴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风格的把握上有重要的意义。中外民族音乐学的内容,对钢琴教学中准确把握作品中各种民族音乐的韵味,乐曲中民族音乐的特点,演奏中民族音乐的风格等有极大的作用。音乐律学的内容,钢琴的音律是十二平均律,不同于其他音律,平均律是人为计算出的音律,不是自然产生的律,有其独特的音响特点,对律学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钢琴的声音变化,更好的定位钢琴演奏中声音的优劣和取舍。

五、音乐技术理论的内容

音乐技术理论包括乐理知识、读谱知识、听觉训练、和声理论、复调知识、配器常识、音乐分析等等内容。由于音乐的内容是音乐形式的内容,音乐形式是音乐内容的形式,这一音乐美学的定义,使得钢琴教学中音乐形式和内容的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教学内容。音乐技术理论是研究音乐形式与内容的主要理论方法,是钢琴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虚幻性,要真正理解音乐的内容,准确诠释作品的含义,就必须从研究音乐的形式入手,这就使钢琴教学中,师生要用一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花在音乐技术理论的分析和研究上,花在对音乐形式的学习上。

六、钢琴教学法的内容

钢琴教学法主要从研究钢琴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为出发点,以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为依据,对钢琴演奏方法进行理论的归纳和总结。它借鉴教育方法论的成果,把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教育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使理论指导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使钢琴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钢琴教学方法,是钢琴教学最核心的内容。钢琴教学法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初、中级的钢琴教学,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七、系统论的内容

钢琴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乐谱的阅读分析、演奏技术的掌握、舞台演奏的方方面面、技巧与情感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等等,领域广、层次多,要想得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必须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建立结构与功能完善的、适应钢琴演奏和教育的钢琴教学体系。系统论的研究意义在于从事物普遍联系发展的整体去探索对象的规律和特点。它使钢琴教学得以综合多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深入探讨钢琴教学中最复杂、最困难、最深层次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总之,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不能局限于钢琴弹奏和演奏的范围,不能等同于钢琴演奏专业的教学,也不能等同于一般乐器的学习。要始终坚守教师教育的属性,要意识到为未来培养教师的使命,要注意深入研究、广泛涉猎,要为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和批判能力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努力。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应该是技术的传授者,是文化的传播者,是思想的点燃者,是未来音乐教师的引路人。

作者:王珀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学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仍然是传统的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内容还是一些复习曲、练习曲和乐曲,教师还只是音乐知识、钢琴技能的传授者,学生还只是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者。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以致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和出现的问题不能够清晰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有比较准确的认知。学生在经过了长时间的钢琴学习之后,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有效提升自身能力,教师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由此可见,在社会和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钢琴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生水平的差异性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使得受高等教育学生数量增加,学习音乐艺术的学生也是逐年增加,音乐教育专业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学生也感受到了钢琴的无限魅力,更加积极地学习钢琴相关知识和技巧。虽然说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前都具备一定的钢琴基础,但是学生入学时的钢琴水平和基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以及受教育的程度都不同。有些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不是太理想,迫于升学压力在高考之前才开始接触音乐,接触钢琴,内心没有对音乐由衷的热爱,以致于基础薄弱;有些学生是从小就喜欢音乐、喜欢钢琴,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以及钢琴的相关知识、练习钢琴,基础扎实,进入高校学习音乐教育专业、学习钢琴是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水平。因为学生接触钢琴、学习钢琴的时间不一样,一些学生错过了学习钢琴的最佳时间,他们在手指的灵活方面也不处于一个比较优势的状态。众所周知,从小开始学习钢琴的学生和高考之前才开始接触钢琴的学生他们对钢琴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也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从小开始学习钢琴的学生理解力相对更强,也更容易进行学习,以致于学生在接受大学音乐教育、钢琴教育之后所呈现的状态和水平也各不相同。

(二)师生比例不协调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等院校的扩招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增加,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增长,但是高校扩招带来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也为学校师资力量带来了新的压力。部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并没有相应的增加和提高师资力量,而是仍然维持原先的状态,难以满足现阶段的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实际教学的需要,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和目标有所差距。另外,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能够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但也有部分教师能力有限,又不注重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教学思想传统,逐渐落后于改革和创新中的现代化教学需求。随着我国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许多音乐方面的高端人才受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不太愿意进入高校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师资队伍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与资源滞后

在现阶段的钢琴教学中,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仍然被采用,如笼统的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于钢琴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够丰富,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不全面、合理。以往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西方相关文化为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触的也大都是莫扎特、贝多芬等国外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而我国也有许多的钢琴艺术家,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都很少被引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钢琴艺术的发展,不能对我国的优秀的钢琴艺术作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过于注重钢琴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学生对音乐文化以及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弱化了理论基础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良好的发展。另外,高校资金来源相对有限,受资金影响教学设备也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依然有比较老旧的设备在使用,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虽然部分设备得到了更新和补充,但是在数量以及品质上还不能完全、充足的满足教学需要。

二、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策略

(一)因材施教

在钢琴教学中要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水平存在的差异化问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钢琴水平以及个性,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但不能够急于求成,如果单纯、片面的追求教学速度,那么学生对于钢琴的学习也只会是一知半解,不能深刻领悟到钢琴学习的乐趣和本质,而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钢琴教学,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首先安排多做一些曲目的练习,以锻炼学生的手指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在进行一些手指的跳跃和跑动练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钢琴演奏和创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二)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教学资源的匮乏,高校要通过多种手段努力提高学校师资水平,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改变一个教师教授大量学生的教学形式,积极实现精细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通过招聘的形式,以优厚条件吸引音乐、钢琴方面的高端人才进入高校进行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由此同时,还要加大培训力度,对现有教师组织和开展定期的业务水平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和了解比较前沿的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文化。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品质,教师不但要对钢琴文化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还要对钢琴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比较充足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现代化的教学中去,让钢琴教学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力和表现力,而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性教学,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钢琴学习。

(三)教学模式的科学化改善

要针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就业方向进行科学教学,教师不但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钢琴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还要能够把钢琴教学法能融合、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不但知道怎么学习,还要学会怎样进行教学。对于钢琴学习的基本内容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细节进行大课堂的钢琴教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可以对学生的钢琴水平进行必要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划分教学,让水平一致的学生划为一个小组,教师根据该小组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以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还可以让基础和水平较好、较高的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指导,在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实现同学之间的共同进步;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还可以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进一步提升钢琴水平和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当的对我国优秀的钢琴艺术作品予以引用,使学生对我国现阶段钢琴艺术的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弘扬我国的钢琴艺术作品。在钢琴教学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重视评价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钢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重视其实践性固然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重学生对音乐文化、音乐理论的学习,在提升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提高,为学生的长远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高校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教学设备,使之符合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以促进钢琴教学的顺利、有序开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才能不断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岩.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的思考[J].音乐生活,2015,(01).

[2]郑洋.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8).

篇6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小组课 教学

一、钢琴小组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提及钢琴教学,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无不是一位教师、一个学生,手把手地进行“一对一”教学。长期以来,无论是钢琴表演专业还是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基本上都是沿用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实质是一门艺术性、技术性、科学性相结合的课程,其目的不单是教给学生一些演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学习与总结,使学生通过体验所学的演奏合理原则的形成过程来发展自己的归纳、思维能力[1]。因此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共性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比个性的技能发挥更重要。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中,仅仅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模式是不行的。必须重新审视现行的培养模式,找出其存在的弊端,以动态的、发展的、科学的观点来及时调整我们的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跟上时展。

二、小组课的教授方法

1.小组课的整体安排

钢琴小组课教学形式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程度基本相当的学生以至少二人组为一个教学单位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模式。与传统的“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模式不同的是,这种模式中已经没有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小组课的设置与安排旨在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出发,倡导通过体验、参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自主完成课题学习任务,发展学生的综合弹奏能力,提高整体素质。课上可以采取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能够彼此了解对方的学习情况,相互激励,相互竞争,同时,小组课教学能够为教师对共性知识的统一讲解提供方便,更快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

因此,小组课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应该以基础教学为主,程度不宜过深,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做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2.如何在小组课教学中加强技术训练

首先在基本练习中,可以采取让学生用齐奏或轮奏的方式进行练习。方法是将任何一个大(小)调的音阶按照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顺序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弹奏。在第一个步骤中双手将每个音弹成二分音符,弹奏的距离为一个八度;在第二个步骤中双手将每个音弹成四分音符,弹奏的距离为两个八度;在第三个步骤中双手将每个音弹成八分音符,弹奏的距离为3个八度;在第四个步骤中双手将每个音弹成十六分音符,弹奏的距离为4个八度。在小组课上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基本练习,除了使学生掌握平时个别课上所要求的手臂放松、手指独立等基本的弹奏要求外,还能发挥小组课的优势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样练习之后不仅能够训练他们正确的节奏感,还能提高他们对声音的内心听觉能力。当学生最后能够由慢到快准确无误地弹奏时,除了能体会到各种速度对手指的要求与声音的概念,更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了他们对自身的要求。

在练习曲训练中,则更多地采用“轮奏”的方式让学生依次弹奏。每一轮弹奏结束时,不需要教师分析,学生也能立刻对自己技术状况的好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旦平时练习不足,课上立刻就能暴露出来,使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及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正确评价自己现阶段的水平和能力,避免好高骛远和对自己无法达到的愿望的一些空想。

3.如何在小组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弹奏复调作品的能力

不少学生在弹奏复调作品时,复调作品中那些复杂的层次关系常常使他们在弹奏过程中迷失方向,不知所措[2] ,更有学生简直视复调作品的弹奏为“拦路虎”。因此,如何弹好复调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最想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个别课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在课上一次又一次地分析讲解;在小组课教学中则可以采取“分声部混合弹奏”的方式,使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更清晰地捕捉到各声部的走向,从而更轻松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巴赫的《三部创意曲》的小组课教学中,在弹奏前,教师首先对所要弹奏的作品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清楚地分辨出该作品中所出现的主题、倒置主题以及以主题片段为动机的一系列模进音群等创作元素,然后再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不同方式的分声部练习。

步骤一:先由学生甲弹奏高声部,乙弹奏中声部,丙弹奏低声部,待顺利完成后再进行声部交换弹奏;这种形式练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句法,清楚而完整地弹奏全曲中的各个声部,在声音的变化上则不需要做太多要求。

步骤二:先由学生甲弹奏高声部中含主题、倒置主题的句子,乙弹奏中声部中含主题、倒置主题的句子,丙弹奏低声部中含主题、倒置主题的句子,待顺利完成后再进行声部交换弹奏。这个步骤的弹奏需要注意恰当表现出主题音乐的形象。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准确地抓住主题在各个声部中的位置,加深对主题的印象,还能让学生学会通过运用正确的表现方法来刻画出主题的形象。

步骤三:还是由3个人分别完整地弹奏各个声部,但这次在弹奏时必须用不同的声音区分音乐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学生甲在弹奏高声部时如遇到含主题、倒置主题的句子需将声音突出,其他人则需控制住声音,做好声音的铺垫,待顺利完成后再进行声部交换的练习。当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步骤三中的任意一种组合搭配时,他们实际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首复调作品的弹奏要领,剩下的独立练习他们自然也会倍感轻松。

4.如何在小组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任何一种乐器都只是表现音乐的工具,钢琴当然也不例外。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技巧最终的目的都是用作表现音乐的手段,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个别课教学中,对于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多数是靠教师一点一滴地逐个讲解,而在小组课教学中,其主要形式为教师在课上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起主导作用。每节课上由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思维,培养他们内在的洞察力。

在《莫扎特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中,乐曲一开始,右手的旋律中出现了两个节奏和位置完全相同的跳音,有的学生便将这两个相同的跳音处理为完全均匀地弹奏,有的学生则用先起后落的用力方式对这两个音进行区分。处理为均匀弹奏的学生的理由为忠实于原谱,规规矩矩地按照谱面弹奏,不做任何改变;处理为先起后落的学生的理由为:基于自己对全曲风格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表现全曲的音乐风格,表达出不同的语气而采取的变化手段。到底哪种方式更为恰当?经过课上每个人的弹奏与讲解的比较分析后,可以发现:作为乐曲的起头部分,作者欲用这两个跳音表现一种生动而充满朝气的情绪[3],完全均匀地弹奏这两个跳音显然很难表达出这种情绪,必须用不同的弹奏方法对这两个相同的音进行处理。至此,每个学生不仅能清楚地分辨出不同弹奏方法的差异,更能使那些未使用正确方法的学生明显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进行改善。

5.如何在小组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浩瀚的钢琴作品中,除了独奏曲目外,还有大量的包括四手联弹、双钢琴及协奏曲在内的合奏类曲目。当这些形式多样的合奏类曲目作为个别课的课题讲授时,常常因为课上没有合作者而受到制约,而小组课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每次课上都将学生分成二人小组,完全由他们自己来合作完成这些合奏曲目。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互相搭配。这时他们所担当的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角色,而是一个共同体中的一份子,也就意味着自己弹奏得好坏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大家负责,这时的个性发挥一定要服从共性要求,这种感受是在上“一对一”的个别课时或奏独奏曲目时绝对体会不到的。

结语

总之,在小组课教学这种模式中已经没有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4],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出发,倡导体验、参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自主完成课题学习任务,发展学生的综合弹奏能力,提高其整体素质。显然,这种模式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钢琴小组课教学的实施必将凸现音乐教育专业特色,促进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思震.对高师钢琴教育创新的探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

[2]林华.我爱巴赫:巴赫钢琴弹奏导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刘兴辰.走进莫扎特[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2003.

篇7

一、钢琴演奏对音乐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钢琴课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音乐课程中对钢琴的学习是很多课程的基础,在乐理、声乐和歌曲创作方面都需要对钢琴的演奏进行了解,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乐曲的演奏中,学生们听到的每一个调和转调功能的实现这些乐曲的原调都是建立在钢琴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在歌曲的写作方面,钢琴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对多数的作曲家进行了解,对音乐作品进行了解,这些认识了解和积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歌曲的创作。

(二)钢琴对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音乐教育中毕业的学生在未来主要从事教师的行业,教师应该在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表现。钢琴演奏的学习是提升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的基础性条件。钢琴在众多的乐器中是一种具有很大代表性的乐器,同时拥有演奏性乐器和交响乐器的共同特点。学生在学习钢琴的演奏时充分的掌握了键盘演奏的特点。其次,钢琴的演奏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很多不同的发展时期,很多音乐在组合结构上呈现一种丰富和灵活性的特点,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钢琴演奏对音乐具有专业性作用

(一)钢琴演奏技能的掌握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更为突出的专业性

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在综合素质上要有所突出,这种综合性的素质要使钢琴的演奏程度不断的发展和提高,而不能出现每一样技能都拥有,每一样技能都不精的现象。在钢琴的演奏中,对演奏者具有较高的的要求,突出专业性。音乐教育同钢琴演奏出现一种融合的现象,在音乐教育中要表现出对学生培养的精深的专业的演奏技巧。这不仅仅是对音乐知识的表面化理解也是对钢琴知识和演奏技能的综合整体的运用。形成完整的格局。

(二)钢琴的演奏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拓展空间

在音乐的发展的道路上,由于很多的高校开展了音乐的专业,而音乐老师必须是高专业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国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紧缺,所以很多的音乐毕业生面临着更多的更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就业的前提是自己专业技能的突出和专业素质的高表现。高超的钢琴演奏技能是毕业生们进行就业的一个重要出路。无论是艺术学院的老师还是专门钢琴专业演奏部门的就业和教学都能够为他们的提供完善的就业机会。这些在当今就业环境紧张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三)钢琴的学习对音乐教育具有辅的作用

在音乐的学习当中,很多门学科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需要共同的合作来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一首完整的音乐涉及到音乐知识的方方面面,钢琴的演奏是音乐学习中基础也能够很好的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声乐在音乐的教学体系中属于必修的部分,这门课程的学习就要通过钢琴的辅助才能够完成。学生们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演唱需要钢琴的辅助进行,这样不仅能够表现自己的声乐基础还能在钢琴的伴奏过程中增加实际的演奏和演唱经验,锻炼自己的演唱能力。伴奏技能在音乐领域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钢琴的学习还包括钢琴的伴奏,钢琴的伴奏包括和声与织体之间的相互配合,这样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做好辅助和准备。很多的音乐学校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完整的学习音乐的知识,开展了歌曲写作的课程,这个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自己创作歌曲作品,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钢琴对这门课程的开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一种辅助的角色出现在歌曲的创作中。学生在进行作品的创作和创作完成以后,需要不断的进行演奏才能展示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作品优点和缺点准确的呈现出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其他乐器的伴奏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运用钢琴进行辅助是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篇8

【关键词】钢琴教学;大学阶段;音乐教育专业;特征分析

从十八岁开始,学生已经成人。这个阶段的学生要求独立,又敢于创新和冒险。学习上,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支持。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让每位学生都成为钢琴家,而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长,不断进步,增强个人专业上的竞争实力。本文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力求在教学中找出相应的对策,达到授道解惑的目的。

一、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待学生钢琴基础上的弱点,就应该像在战场上对待敌人那样。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强大个人的力量,才有可能战胜钢琴学习的困难。其中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学生学习的缺陷是教师指导学生的首要任务。力求对大学阶段的学生有个全面的了解,针对四十五位在校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如下:

《学生钢琴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本调查是对学生进入大学前的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望学生认真填写(用√来填写)

1、进入大学之前,习琴的年限为:

A、3-5年 B、6-10年 C、10年以上 D、0-3年以内

2、弹了哪些作品集(可多选请打勾)

车尔尼《299》《849》《599》《740》

《拜厄教程》《现代汤普森》《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肖邦二十四首钢琴练习曲》

3、入学考试弹的是哪两首曲目?请写在横线上:

练习曲:

乐曲式奏鸣曲:

4、是否能熟练弹奏二十四个大小调部分及其和弦转位?

A、完全能够弹奏 B、只能掌握一部分和弦转位

C、未能接触过 D、只能弹奏C、D、G、F四个大调部分

5、手指技术上您认为弹奏钢琴最为弱的技术是什么?

A、三指 B、小指 C、大指 D、四指

6、在演奏作品时,基本技术上较难掌握的是什么?

A、快速旋律跑动 B、跳动的和弦

C、八度技术 D、分解和弦

7、你在识谱方面有什么困难吗?

A、没问题 B、识谱是较大的问题 C、识谱速度慢

8、每天个人如何练琴的?

A、一个作品分段分时间练习 B、练重点后弹整首曲子

C、从头到尾练习

9、练琴时间的安排

A、一次性练习2-3个小时 B、每天只有半小时至1小时练琴

C、少吃多餐,抽空练琴

10、每天练琴,全神贯注练习曲子的时间有多长?

A、1小时 B、45分钟 C、30分钟 D、2小时

11、上完钢琴课后是否做笔记?

A、是 B、否

12、是否会看钢琴理论书籍?

A、是 B、否

13、是否会经常与钢琴老师进行专业交流?

A、是 B、否

14、一个学期看多少次音乐会?

A、1-5次 B、5次以上 C、不怎么看

15、会弹钢琴老师布置的作业外的作品吗?

A、会 B、不会,因为没有时间

C、不会,因为不愿意花时间 D、经常弹奏

调查问卷针对学生的学习年限、学习内容、练琴习惯及基本功的情况展开调查,找出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环节,摸清学生课外的练琴情况,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对症下药。

针对学生学习年限的调查中表明,四十五人中有十八人入学前习琴时间在三年以内,占了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三,唯有五人练琴时间长达十年以上,占比例的百分之十一。因此可见,占多数的学生在入学前学琴时间并不长。

从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内容来看,占总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都弹了车尔尼的主要四部作品,仅有二至三人只练习了一本书的练习曲。入学考试时的演奏曲目大致在考级评定的七级以上。虽然时间短,入学前的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学生具体的基本功又如何呢?学生对四至六题的回答能给予教师一定的启示。

手指技术方面:有三十五人认为四指技术最弱,十一人认为小指最弱,其中有一人同时选择了小指和四指。学生普遍认为四指和小指最弱,占有一半的人认为他们的识谱没有问题,但还是有十九人在识谱方面存在速度慢的问题。对于二十四个大小调部分及其和弦转位,只有八人能够完全弹奏。快速旋律跑动、跑动的和弦、八度技术、分解和弦等这些基本技术,有几人全选,普遍的学生选择了八度技术和快速旋律跑动及跑动的和弦。基本技术存在着几点问题:一、四指和小指最弱,其次是拇指。二、识谱仍存在识谱速度慢的问题。三、多数学生未对二十四个大小调完全掌握。四、基本技术仍然是学生较为棘手的问题。

练琴方法上,多数学生都知道采取分段分时间练习和先重点后全曲的方法进行,选择这两项的人数共为三十八人。三十六人选择课后不做笔记和不看钢琴理论书籍,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愿意去看音乐会,也会去自修老师布置以外的作品。练琴时间的安排上二十三人选择一次性练到三小时,十四人选择少吃多餐,抽空练习。选择专注练习时间为一小时的人数为二十六人,九人选择四十五分钟。显而易见,练琴方法上、练琴的主动性及兴趣浓度上都存在着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对调查问卷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为学生对个人学习情况的评定。问卷调查所反映对学生练习方法、练习习惯等多方面的考察,它与课堂上教师所观察的情况相互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课堂教学的普遍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检查作业——教学(提出要求和建议)——反馈(学生在课堂改正错误)——再教学——总结、提出新的要求——布置下周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检查作业的环节最为关键。如果学生完成作业质量较高,教师可以直接进行后面的教学环节。既推动了教学进度,又说明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假如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不高,那么会阻碍后面教学环节的进行。在实际教学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还课的质量不高的问题,教师常常为此感到担忧。他们主要表现为进展过慢。深究根源,出现进展过慢的原因是多种的。第一类学生能够快速的完成新布置的曲目,但错音频频出现。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会嘱咐他们仔细认真的看谱或读谱,学会看谱打节奏,但收效甚微。第二类学生进展太慢,问题出现在接触作品的第一个阶段,即教师要求学生自己通过看谱后合手完成作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经常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当他们合手弹熟之后,学习才能稍有进步。往往又因为在第一个阶段浪费了过多的时间而失去了继续弹下去的信心和勇气。第三类学生能够快速熟悉作品,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课堂上努力做好,可当下一次上课时,却没有什么进步。这三类情况常有发生,老师常会要求第一类学生认真仔细点儿,吩咐第二类学生提前看谱,加强识谱练习,并告诫第三类学生练琴和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教师的苦口婆心换来的只是学生成效很小的学习情况。看来一两句命令的话语不能达到教师要求的目标,必须去探究事情的根源,找到可行的办法避免和制止这些问题的出现。

第一类的问题可能出现在接触作品的第一阶段,第一次看谱练习时就认错了音,也有可能发生在练熟后背谱练习时。属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问题。第二类的情况从心理上,学生可能并不是对钢琴具有特别浓厚的兴趣,缺乏乐感。养成了不良的思维习惯,看谱和弹琴不能同时进行。看了一部分再弹,思维意识不能走在手指的前面,乐曲缺乏基本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思维上的“懒惰”是他们的弱点。第三类学生最缺乏的是对音乐的深入理解。除此之外,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被他人牵着鼻子走。不仅学习态度上尚存问题,在思维模式上类似于第二种,带有不积极的特点。

代替简单的语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起着关键的作用。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摸清学生的性格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以下对策来安排教学:

第一点、有意识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培养学习的独立性自始至终都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里。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麦金农曾这样写到: “最好希望老师在‘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上多下点功夫,而不要在‘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上下大力量”。钢琴教师传授如何弹琴之外,还在向学生传达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谈技术的前提是谈音乐,如音乐的基本内容、音乐的意思和形象。布置新作品时,就把问题带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如:这首曲子的所有音乐术语是什么意思?音乐风格怎么样?作者是谁?时代背景等等。使学生在练习新作品时,明白不光是认音,要注意音乐术语、力度记号,凭个人的力量了解音乐风格,并要求他们背作品。在还新作品的第一节课上,需要他们按照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完整地演奏一遍。教师这样要求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果虽然第一次他们不可能做到完美,但仍需用鼓励和夸奖的语言对他们的成果给予肯定,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在得到尊重和他人的认同感。明确努力的方向,会对钢琴学习更有信心,更加努力。

第二点、教师可以对学生布置一些演奏之外的任务,如:看与演奏相关的书籍、听大师们的碟片或现场观摩音乐会。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大学生拥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可以先带有目的性、甚至有点强迫性的要求他们这样去看、去听,接着通过课堂上的谈话交流思想和感触,使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学生随着不断地交流过后,由最初的被迫转成为主动的去学习。如果学生看了什么或听了什么会很兴奋地告诉老师他的想法,这是教师最幸福的一刻。因为这一举动说明学生把你当成了朋友,更加说明他已经爱上了钢琴的学习。通过培养学习独立性和布置演奏外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点、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长期目标和短期计划。例如:在一个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学期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每个星期还课的时候,在具体的曲目上做细致的要求。无论是在技术难点上,还是在基本练习如《哈农练指法》的练习中都应该做到一星期内有明确的一至两个的目标要求。争取学生的学习表现能和学期的考试成绩进行挂钩,促使学生对钢琴的学习提高重视,尽量的避免学生学生漫无目的而忽视练习的重要性。另外,对哪些是学生马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点、将课外练习状态搬到课堂上来。就拿识谱来说,识读新谱是学生自己在课外练习中做的事情,但学生常常出错,显然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出现问题。那么教师思考的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问题的出现,还是学生没有完全记牢各个音的位置呢?教师监督学生现场操作,才能发现学生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

第五点、除了将学生课外的状态在课内进行重现外,教师要从源头入手,把毛病在萌芽阶段就扼杀住。不但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学新曲的初期就要减少学生出错率。那么在学习曲子的第一节课时,示范演奏或听示范碟片是必不可少的课堂内容。它会使学生知道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做到,并让他们对新课曲目的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便于课后个人的训练。

第六点、增强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关注。对于已经形成错误习惯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对于大学生而言,一开始在练琴的时候就无法与练脑相互结合,耳朵、眼睛、手、大脑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习惯于弹一段再看谱,又没有及时得到纠正,久而久之形成了错误的习惯,患上了“慢性病”。遇到这类学生,教师通过找错的方式和视奏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眼睛提前看的习惯。例如:拿出两组图,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分辨两组的区别。

三、练习过程中的弊端及对策

教师在课堂上所花的时间仅仅只有四十五分钟。学习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后的练习,因此,引导学生如何在课后下功夫,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她每天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在琴房,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当我在上课时叮嘱她抓紧时间练琴时,她会感到很委屈,因为她每天八点钟就到学校开琴房了。我接着问她是怎么练习的,她回答的很自然,先单手后合手。这么勤奋没有效果,她的努力花在哪儿呢?原来她喜欢遇到技术难点,就从头开始。花了很多时间,却只有相对较少的时间在技术难点上。技术难点的练习不够导致这位学生练琴的效果不佳。练琴效果不好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技术掌握不够好、重难点的练习不够等等。但显而易见的是练琴的方法对练琴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要想还课质量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在练习时,你是否每天都会练琴?是否在每天的练习中达到一定的效果?如何去衡量练习的质量呢?这些问题都值得学生本人关注的。效果不好,深究其根源,主要椒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的安排。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很勤奋,每天琴房都是满的,为了练琴排队的场面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从调查表来看,占多数的学生都意识到自己一次性很专心的练琴时间只有一小时,这符合人的正常生理规律的。人的肢体和大脑认真地工作一小时后,肌肉与神经机能会处于紧张或者劳累状态,如果此时仍然继续弹下去,就会让大脑和肢体逐渐产生厌倦感。所以,假如能够在一小时过后,安排一次起身,并做一些室内的运动,会延长我们大脑的兴奋状态,提高我们的练琴效果。俄罗斯大钢琴家贝拉。达维多维奇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她说:“我发现在‘一小时’周期里,我的注意力最集中。在一小时紧张过后,休息的十、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里,我可以做完全不同的事……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好,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以一小时的周期可连续工作八个小时。”那么我们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以一小时为周期来安排每日的练琴时间。假如喜欢一次性练够,就应该注意中途的休息时间。关键的一点,学生应该以高效率,高质量为准则,知道“如何安排时间才最为有效”。

2.练习目的应当明确。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对一个学习不大上心的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他可能是一脸的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往往在上完课后,已经把练琴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练习作为一种手段,不是把自己已经会的东西进行重复,而是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尽量克服或完全战胜自己掌握不好的技术、音乐风格。通过练习,达到“使音乐变得更加动听”的终极目标。假使你的目标不明确,每天练琴就属于一项没有生命力的机械运动,缺乏活力,更不用说练习的效果了。所以在上完课后,要抓住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自己在一星期内该练习作品的哪个部分,弄清楚重点练习的是有关技术的问题还是涉及音乐的东西,并把任务落实到每一天里,即在每一天又该解决哪个问题。

3.练习中减轻对眼睛的依赖,加强耳朵与大脑的运用。音乐领域里,又靠什么去感受音乐的美呢?只有凭借耳朵去听才能做到。经常会有学生在演奏时,只是简单地弹出一段音乐,对声音效果没有进行辨析,这是由于学生在演奏时过于注重眼睛的功能,不是在看谱,就是在看琴键,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顾及到用耳朵去听音响效果。人的耳朵必须时刻注意聆听,检验弹奏出来的声音是否达到自己意念中的要求。同时,脑子要时刻指挥调整参与行动的身体部位。大脑和耳朵相互配合指导肢体部分进行运动,才会制造出美妙的音乐,这也是我们在第一章所涉及的思维意识的活动。大学生首先是一个成年人,其次是一名学生,这两个身份都需要他们学会用头脑去做任何事情。在演奏中养成边弹、边听、边调整的习惯。

4.分清当前问题和长远问题,戒骄戒燥。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时,你是直接面对还是回避呢?直接面对,你会等到彻底解决它的一天,而逃避让问题永远就是问题。在学习中,有的问题是一次难以解决地,根源在于这类问题可能是你各方面的缺点综合暴露的结果。那么,你就不得不对这样的问题分步骤、分时段的解决,不能自暴自弃。另外,有些问题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做到的,就必须趁热打铁,不练好不罢休,把问题即时解决。

四、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特征

教师若能对这一年龄段习琴者的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练习情况,进行引导和监督,教学效果一定事半功倍。总的教学特征归纳如下:

1.随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这里所说的成长包括大学生心理状态和练琴、上课的行为表现。大学生大部分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学习。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甚至心理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关注。只有真正的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才能够把学生不良的习惯和错误扼杀在摇篮中,确保学生健康积极的发展。例如:一个情绪化的学生在高兴时,就会不知疲倦地练习钢琴。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几天都不练琴。这种状态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持续性,教师应当及时帮助学生改正不好的习惯,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就永远找不到问题的根结在何处。

2.以理服人。成人阶段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接受教育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段的教学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有的学生路子走得很正,长期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坏毛病,也没有职业病,但有一部分的学生积攒下来的毛病就较多,有些毛病甚至是顽疾。遇到毛病很多的学生,不仅要象第一章所阐述的那样,注意修饰教学语言,还要在思想上花大力气做通他们的工作。对待这群有个人主见的学生,以理服人在于使他们明白老师这样要求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做好思想工作能让他们节约时间,高效率地学习。当他们发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后,确实有收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上就会更加懂得与老师配合,努力地提高自己。

篇9

钢琴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传播密不可分,两个表现的事物高度的发展关系在一定层次上相互促进,具体的表现的形式:第一,音乐教育和音乐的文化传播二者互相保持着协调发展的逻辑关系,相互可持续的促进,都属于社会音乐文化领域,都受到音乐文化的传播的限制,立足于自身体系的建立和高度的发展,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分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这个关系使它们直接或间接的形成互动的必然性。第二,社会的音乐文化传播有着自身的理性的逻辑元素蕴含其中,表现在是音乐教育的文化基础,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看来,音乐教育与社会的音乐文化传播是密不可分的,脱离社会音乐文化传播的背景,音乐教育是难以继续发展的,同时缺少音乐文化的基础,音乐教育的传承更是遥遥而不可实现的。

2钢琴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

虽然钢琴音乐教育在不断改革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变化,但实际上我国在音乐教育方面做得并不够好。这种不完善除了包括政策方针、教育体系等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与社会音乐文化互动的缺失。

2.1钢琴音乐教育中的因素和社会音乐文化的干联

钢琴音乐教育最主要的影响的因素是在教育过程中的设备硬件的搭配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对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它们两者的互动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也不是单方面,往往是双向。钢琴音乐教育有着突出的三要素的特征:音乐教师、音乐教材、音乐设备,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三个部分。首先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植树人的角色,通过音乐教育的手段将音乐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传播给下一代。所以,作为引领者音乐教师必须首当其冲地融入社会音乐文化中,设身处地的感受社会音乐文化,对社会音乐文化要进行批判性的汲取。其次,音乐教材的内容直接表现出音乐的中心思想,也是学生最先接触的音乐文化。所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协调搭配好互相彼此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软件配置是保证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因素。这些要素彼此影响、彼此制约,彼此配合,增进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可以将社会音乐文化适当融入这些要素中,用来促进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

2.2钢琴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互动的深入分析

社会音乐文化起源于古代时期,承载着人类悠长的汗青和厚重的文化,经由多年的文化变化仍然生生不息。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有五十六个文化各不相同的民族,不仅如此,每个时期的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发展轨迹。综合起来,文化的发展轨迹对音乐的发展历程有着深深的作用。钢琴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不仅仅改善人们的思想水平,音乐对于社会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音乐教育对于社会的文化发展,促进人们思想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离开音乐教育,学生的精神教育将会不完整,综合素质的能力将会出现短板,对精神食粮的要求也会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3加强钢琴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互动的对策

对于加强钢琴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多种的方法,要加强教育过程中的音乐互动的环节,要做到教育主体间的双向教育互动,对传播过程中的音乐文化要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对待文化的差异要高度的认同,扩大音乐文化传播的范围。音乐教育对社会音乐文化要高度的渗透,这是快速融合的发展的过程,也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基础所在。将社会音乐文化引入到钢琴音乐教育中:钢琴音乐发展的过程也是民族音乐不断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需要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因素融入其中,丰富本国的音乐文化内涵,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引领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民族的精神融入民族音乐之中,既有音乐文化的传播,也有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同时,流行音乐也属于社会音乐文化的范畴。流行音乐大多数的商品化的音乐,在引入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分析、辨别,将其中的积极部分融入音乐教育当中。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流行元素对学生的熏陶。我们可以将流行音乐的音乐和基本常识融入钢琴音乐教育中,同时也可以加入流行音乐乐器的教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篇10

把“无”放前头,无论“贵贱”都得“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马融、何晏、黄侃说的“无类”都是无“贵贱”,符合孔子的原意。“贵贱”,在孔子的年代,是指当时社会等级制度下的“贵贱”,而不是一般意义下的“贵贱”。其实“有教无类”中的关键字是“无”。尤其是面对“庶鄙”、“贱”能不能“无”。有了“无”这面镜子,“教”者便能照见自己是什么德行、什么担当。现在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这都没错,可孔子也是有政治理想的。孔子所处的时代,是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瓦解的时代,这正好为文化人的文化自觉提供了空间。人们开始琢磨天道、人生和社会秩序上的事。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原来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渐入民间。孔子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在当时的时代,孔子怀有强烈的个人抱负。他创办私学,广招门徒,并且“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贵族文化垄断,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弟子三千,从者芸芸,周游列国,奔走呼号,使儒学一时成为显学,其本人遂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学派——“儒家”。不论初衷如何,孔子留给我们的“有教无类”仍是个好东西,它至今还具有“普世”的价值。因此,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里的“教”,就不仅仅是指狭义的教育,多半应该是指“教化”,是要教化人的内心思想、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从而规范社会。从广义上讲,教化是一种政治、道德和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黄侃说“有教无类”时,给了最要紧的话:“教之则善”。就是要教你“善”:不只是教人读书写字学文化,主要是教人学好。有人说,儒家思想的逻辑起点是“性本善”。比如,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具有四体也。”孟子认为,“四端”是人的本性所原有的,与生俱来。《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就是说,人生下来就是好的,再接着教他学好,他就会一直好下去,就能抵御外邪侵入,“止邪也于未形”。由此看出,“有教”是多么重要!即使不能让人全好,半好不坏,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2.钢琴音乐教育也要“有教无类”

既然孔圣说的“有教无类”的“教”多半是教化的意思,那还拿来在本文主要要说的钢琴音乐教育说事,是不是有点“攀”?答案,不是。理由是:首先,教育被包含于孔子“有教无类”的“教”里面,钢琴音乐教育属于教育范畴,此逻辑关系成立。钢琴音乐教育不能例外:有“教化”。其次,钢琴音乐教育属于教育范畴,狭义的教育是它主要的属性,但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和现在讲的“教书育人”,也阐明了即使是狭义教育的本身,其实也包涵教化能力。钢琴音乐教育不能例外,也有“教化”之责。这样看来,钢琴音乐教育跟“有教无类”的“有教”有关系了,钢琴音乐教育遵从“有教无类”,不是“说事”,而是责无旁贷。而且,关于音乐教育,孔子是有说法的。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是把“乐”归结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所应追求的最终目标。“诗”、“礼”、“乐”,儒家思想认为是关于一个人认知发展的递进过程,是人从立身到教化自身以及影响他人所应遵循的途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为人不仁,那么他所呈现的音乐就不成其为“乐”。自己不仁,犹奏乐影响他人,就是要令他人也不仁。“乐”,是人的精神家园,是“诗”与“礼”的升华,是“诗”与“礼”的体现。孔子本人也有很好的音乐素养,特别是擅长琴奏。《史记•孔子世家》就说孔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看来孔子的音乐记忆力也巨强。更为重要的是,孔子对音乐有独特的乐感、乐论,反对只重形式和技艺的练习,把情感体验和情操陶冶作为“乐”的重心,强调对音乐要“得其志”。有孔子习乐“十日不进”的记载,可见孔子对音乐是何等的虔诚。如此说来,钢琴音乐和钢琴音乐教育虽然是舶来品,但它们属于“乐”,跟“有教无类”的“有教”关系密切,钢琴音乐和钢琴音乐教育同样负有“教化”的责任。正所谓,“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清•严可均辑《全汉文》)”。看看吧,音乐教育,这还涉及社会风尚,江山社稷呢!细想,“有教无类”的“有教”里还应包涵“有学”。教和学,才能形成教育的有机体。钢琴音乐教育除开上面说过的“重要意义”以外,参与钢琴音乐教育,人言其起码有以下好处:其一,助修养。好的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同时对人的道德风尚,情感情操,人格塑造,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感召作用。其二,启敏智。钢琴演奏是身心合一的动态状态,要听觉、视觉专注,“形神相通”,这对于培养整体思维和协调动作的能力有极大裨益;双手的“不对称运动”更兼开发大脑的功用。事实上,从幼年起就学习钢琴的孩子确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明显强于一般孩子。其三,宜赏鉴。学习钢琴音乐就有机会去阅读和试听优秀钢琴作品,复以实践,那些钢琴艺术的饕餮大餐就会滋养人;那些高阶的艺术基因就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植入人的内心,使人获得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其四,铸心力。钢琴演奏必须具备相对娴熟的技术、技巧,而其获得必然伴随着枯燥、不断重复的训练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克服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持续困惑,在这个“解脱”的过程中,人的毅力、耐力、抑制力、信心和进取精神都经受了考验。因此,钢琴学习对于培养人坚韧的意志、顽强品质都有良好作用。其五,积财富。这条有两个方面,一精神、一物质。钢琴作为功能最强的单体和声乐器,拥有其它任何乐器无可匹敌的巨量的独奏曲目。在这些钢琴独奏曲中,包含着众多属于最杰出范例的上乘之作,这无疑是一笔无价的、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财富。钢琴大师霍夫曼说,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是不能用金钱购买也不能用暴力抢夺的。从物质上来说,无论你是专业钢琴家还是业余钢琴手,你将不仅在乐队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到中坚力量的作用,同时这种“一技之长”也会帮助你拓展出更宽的生存空间。上面五条,切中肯綮,都不错。前四条在此不加赘述,就捡第五条最后那个“一技之长”说一下。其实这一句说得挺含蓄,“一技之长……”,要一技之长干嘛?可以安身立命呗!不吃嗟来之食,靠本事生活,这不会让“艺术”蒙羞。《史记•孔子世家》有一条卫灵公问孔子年薪的事,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孔子答,“奉粟六万”,卫灵公也不含糊也给孔子“六万”。“奉粟六万”就是六万斗粟,合二十四万斤粟(小米),按现在市价,值几十万人民币吧。啧啧,圣人也是要吃饭的!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意思已经讲的很明白了。有人贬斥说孔子假清高真贪财,那请问,以他的学识和对社会的贡献,拿那点小米多么,算贪财么?比起现在那些“不稼不穑”的“君子”们,孔子他亏大发了。谙音善奏是一技之长,是生产精神食粮“美”的,教者给了旁人“美”了,习者也想要用学成这个“美”换个生存,竟然还“心惴惴”、又恐有损斯文,岂不怪哉!科技是生产力,创造和传播精神食粮的就不是生产力?说是“上层建筑”,有点玄。前头把“有教无类”其中的“有教”想说的基本都说了,下边说一下“有教无类”中的“无类”。关于“无类”,前文已把它的原意以及马融、何晏、黄侃等历代大咖有关的注释介绍过了。时代不同了,没有“贵”、“贱”封建等级了,都是平等的人了。但“类”还有,只是含义有所不同。现在,对于钢琴音乐教育来说,授业者所面对“类”的层次是多样的。专业的(这里还分不同的层级)、业余的,老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甚至有学龄前儿童。每个层次还有不同的需求,这还涉及到供需关系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总体来说,现在说“有教无类”的“无类”,授业者应该秉持的就应是因材施教的原则。说到因材施教,一般都会想到《论语》中的一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不相同的回答是“因”提问的人(材)不同,给予不同的指导(施教)。这里显示出孔子对于他指导对象的判别能力,针对特定的对象给予相应的指导,使之都能从各自的答案里找到正确的选择,可以说是“因材施教”。其实钢琴音乐教育因材施教的要点也是“识人”,就是对教育对象的正确判别,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孔子有一句曰可以用这,叫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