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化工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落实好教育部教职成司函[2011]158号文件精神,生物技术教指委组织筛选了部分高职院校专题立项编写生物技术类各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笔者承担了生物化工工艺专业的要求编写工作。生物化工工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整合了4个开设本专业的院校体色,提炼出普遍适用的要求。考虑到全国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差异,这个要求只是是生物化工工艺专业开设的最低要求和建议。
一、生物化工工艺专业概况
生物化工工艺专业是培养具有现代生物技术和化工基本技术的综合能力,学生的专业。本专业毕业生应该能熟练使用化学与仪器分析手段检验产品,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具备产品推广与市场维护能力,能够在生物、化工、制药等行业生产、检验和销售环节从事生产操作、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与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生物化工工艺专业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生物化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化学工业、农药化肥、医药、环保领域及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或部门。能从事胜任微生物制备、发酵控制、生物转化、化学合成、产品分离精制等生产操作;相关原料与成品检测以及相关产品的营销与市场维护工作。
二、生物化工工艺专业的岗位分析
1.初始岗位群
1.1主要职业岗位
1.1.1生物化工相关的生产操作岗位:主要指粉碎、糖化、发酵、菌种操作、生物催化、化学合成等操作岗;蒸馏、过滤、萃取等提取单元操作岗;消毒灭菌、产品包装、生产现场卫生等辅助单元的岗位操作岗。
1.1.2生物化工相关企业的品控岗位:主要指原材料、半成品及产品相关的检验、化验等操作岗、品管、品管等管理岗。
1.1.3产品营销与市场维护岗位:主要指推销,市场督导,售后服务等岗位。
1.2相近职业岗位
1.2.1防疫、商检、技术监督、环境检测等国家部门的检验岗位。
1.2.2生物化工产品、食品研发助理岗位,相关科研或教学单位的实验员。
1.2.3实验室认证服务,企事业单位生物化工相关网站内容管理员等拓展岗位。
2.发展岗位群
经过2~5年的工作,在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进修)后,可升迁至以下职业岗位:
2.1在生产管理、工程组织等部门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如车间主任、生产部经理等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2.2在品控部门从事质量控制工作,如检验室主任,品管部长等。
2.3在生物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从事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管理工作,如区域销售经理、部门销售经理等。
三、课程体系建立
1.指导思想
课程体系构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依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通过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对应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设置课程,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过程性知识为主,辅以适度够用的原理和概念,要与区域经济及企业结合,针对职业培养目标,紧贴岗位开发课程。形成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导向,涵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基础知识培养的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总体要求
三年制专业建议课内总学时1 600~1 900学时,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建议24~28周,课内学分,实践学分和其他素质培养学分总学分建议130~140。
2.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应以生物化工核心技能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出现简单重复的问题。
2.2突出理论适度,强化技能的高职特色。专业基础课程控制在5门以内,基础实践与专业实践环节总共占总学分的30%。
2.3提倡开设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体系
教学进程安排应包括四个层次,一般的,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是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但不需要局限于这一顺序,开设课程要体现素质教育与技能培训,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建议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进程。
3.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基本素质所开设的,主要按照教育部规定执行。
3.2职业基础课程
职业基础课程应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学大类和化工专业大类的基础课程,根据专业特色开设3~5门,建议开设的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操作与育种技术》《电工技术》《化工制图与CAD技术》《化工仪表与自动化控制》《化工原理》等。
3.3职业核心课程
职业核心课程应能体现生物化工行业的核心技能的课程,要成为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载体。建议开设的课程《发酵工程技术与实践》《生化分离技术》《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业分析技术》《发酵工厂工艺设计》《发酵产品生产技术》。
3.4职业拓展课程
职业拓展课程是为满足学生横向学习及纵向发展等方面的需求设置的,如相近专业、专业技术方向、综合素质等。各类技能证书未涉及的课程安排在职业拓展课程课程中。一下是各院校开设的职业拓展课程,但不仅限于此。《生物工程概论》《精细化工技术》《燃料乙醇生产应用技术》《环境生物技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微生物制药》《生物技术制药》《推销与谈判技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等。
4.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应突出产学结合特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构建基本技能训练职业单项技能训练职业综合技能实训职业综合社会实践的四层递进体系和毕业考核和社会实践环节。
篇2
如今的长春大成集团,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从深加工向精加工、从原料单一化向多元化、从技术引进向技术输出、引领石油化工向植物化工四个“历史性转变”,化“危”为“机”,开辟出崭新发展局面,不仅带动吉林省粮食深加工产业成为吉林省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而且为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15年时间里,大成集团同时创造了氨基酸和植物多元醇两个产业世界第一。
从“深加工”向“精加工”
在长春大成集团的会议室里,有一棵硕果满枝的“大成玉米树”:树的底部是玉米种植基地;树干包括玉米淀粉、麸质粉、纤维饲料和玉米油;树冠是玉米精深加工产品,包括变性淀粉、淀粉糖、生物质化工醇等类产品。
大成集团从1996年创立就提出,不能走单纯的产能扩张之路,必须不断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把玉米深加工发展成一个真正的黄金产业。到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集团,年加工玉米300万吨,产品主要有淀粉糖、氨基酸、生物基化工醇、变性淀粉、蛋白及纤维饲料等几大系列一百多个产品,是世界最大的赖氨酸供应商,在生物发酵、生物化工及非粮原料多元化上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优势,仅次于美国ADM和嘉吉公司,是综合实力全球排名第三的玉米精深加工企业集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困扰东北广大干部群众的“东北现象”至今还让很多人记忆犹新。特别是作为我国第一玉米大省的吉林,更出现了玉米“储不下、运不出、用不了”的尴尬局面,成为名副其实的粮食大省、财政穷省。长春大成集团董事长徐周闻说,玉米深加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限制初加工产品的生产,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引领行业向产业高端转移。
业内专家认为,大成集团立足自主研发,走精深加工的路子,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向精深加工要效益,指明了玉米深加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全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典范。
从原料“单一化”向“多元化”
2008年,占全球玉米产量一半的美国实施了新能源法案,大量的玉米被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引发了全世界对粮食安全的热议,我国以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企业也遭遇了原料瓶颈的制约。特别是饲料用粮的逐步增加,玉米逐渐由过剩变成供需平衡,遇有自然灾害等风险,甚至发生与人争粮现象。
大成集团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开辟原料“多元化”新路,糖蜜的利用在发酵产品获得成功,秸秆制糖也取得重大突破,可有效替代玉米生产化工醇。专家认为,伴随国内玉米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张,整体玉米供求形势已经开始发生微妙变化,近两年来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经常发生因原料紧张而导致减产、停产现象,大成集团在原料“多元化”方面的有益尝试,使全行业对未来的发展看到了曙光,实现了有效的原料替代,产业未来的发展才有了出路。
普通秸秆制糖技术,特别是利用秸秆制作乙醇等,糖的利用率低,资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难以实现大工业生产。大成集团技术总监褚腊林说,他们自主研发的用秸秆制糖生产化工醇技术,含糖量占总量的57%,即两吨玉米秸秆可制成一吨多糖,其成本相当于玉米制糖的成本。
玉米籽粒与玉米秸秆的成本比为l∶1.6,全国每年玉米产量1.6亿吨左右,秸秆产量约2.6亿吨,如果把秸秆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全国农民可增收1560亿元,增收比例高达67%,又可带动玉米秸秆的收集、运输和加工制糖业的发展,有力支持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从“技术引进”向“技术输出”
大成集团从创立伊始,每年投入科研经费l亿余元,先后建立了一个设计研究院、四个独资或控股的研究所以及多个合作研究单位,常年聘请7位国外知名专家立足自主研发,目前,很多技术已经取得世界领先优势。
6年前,外国人垄断赖氨酸生产技术,我国赖氨酸90%依赖进口,外国人以每吨6万元的高价卖给我们的饲料企业。“大成人自主研发,培养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高效优良的新菌种,开发出世界首创的65%赖氨酸新产品。”他说:“目前,全球赖氨酸总量100万吨,大成就有60万吨,占60%,有权制订标准,左右全球市场价格。”
作为高效饲料必需的添加剂,大成的赖氨酸以先进的技术降低成本,过去五六万元一吨的赖氨酸现在还不到1.5万元,有力支持了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徐周闻回忆说,在2008年底一次会议上,全省养殖行业l50多人集体给他鞠躬,他们认为由于大成赖氨酸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全国的养殖业,全国饲料行业发展提速至少l0年。
褚腊林说:“我们培育出的赖氨酸新菌种,每一个基因都打上了大成的烙印,由于掌握了全球领先的技术,也令外国同行刮目相看。”据他介绍,美国嘉吉公司总裁、可口可乐公司全球副总裁、韩国希杰公司总裁等多家世界500强公司高管都专程到大成集团考察洽谈。如今,不少外国企业想用高价买他们的技术,有的要求合资在外国建厂,大成集团不用投资一分钱,只需承担建设和培训任务.就可占有一定的技术股份。
专家认为,技术问题,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大成集团自主研发多项技术取得世界领先优势,是奠定其今天在世界玉米加工行业有一席之地的关键因素,企业要发展,行业要进步,就必须有技术做支撑,大成立足自主研发加强技术创新也值得国内同行借鉴。
从“石油化工”向“植物化工”
吉林省经济专家宋冬林认为,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资源,其资源的有限性已成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重大隐患。大成集团利用生物质资源开发替代石油的化工产品,生产出的植物化工醇受到世界很多大公司的广泛欢迎,层次更高、战略意义更大,“植物化工”的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率先引领全行业发展思路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玉米地正在“长”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
大成集团植物化工醇,从催化剂研发、生产,到工业化的工艺技术、核心设备制造,均是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专利技术。产品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不但可以替代石油产品,而且有石油产品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新型的化工材料。
篇3
“无论是展商数量还是展览面积,本届展会都是历届展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亚洲国际化妆品原料展总监秦文君告诉记者,“目前展会已经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工作。2012年我们增加了在菲律宾和越南举行路演,将迷你型展会带给当地观众,让他们对展会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展望将有更多的国际观众参观这届亚洲国际化妆品原料展。”
展会活动亮点多
本届展会的一个亮点是新产品展示区。据秦文君介绍,在展会之前6个月研发的化妆品新原料都可以在该区展示。展商除了可以在此展示原料和配方,也可让观众体验已经采用这些最新原料配制出的样品。“也就是说,从原料到配方,再到成品,一条龙向观众作展示。”
展会另一个亮点是专题研讨会,五场专题研讨会分别为法规研讨会、基础配方研讨会、高级配方研讨会、护发研讨会、天然和有机物产品互动研讨会。
其中最新颖的要数天然和有机产品互动研讨会。目前天然产品是市场上的一个潮流,但是什么是天然产品?什么是有机产品?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如何申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许多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生产商对此比较模糊,不知从何下手。为此,天然和有机物互动研讨会邀请了英国专家Barbara Olioso博士专门为观众理顺各种概念和微妙的区别。同时,展会将邀请报名参加该研讨会的观众在现场展示的产品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天然原料,然后把原料拿到研讨室进行现场配方,配制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成品。通过亲自参与和互动讨论,观众能直观地了解到天然产品从原料挑选到配制成功过程的重要步骤。
这五场研讨会是收费的,不过,如果在10月29日之前登记参加,可享受110美元的优惠价格,比到现场报名少30美元。
展会除了为专业观众提供技术类型的讲座以外,还为他们扩展视野,连续3天举办多场市场趋势讲座,主题包括亚洲地区品牌推广的成功案例、美白与抗衰老、专门针对亚洲消费者的市场营销战略、美国美容品与化妆品市场,以及如何通过社交媒体推广品牌和利用包装的开发提升品牌形象等市场营销实用建议。观众可以免费参加市场趋势讲座,将市场知识与科研相结合,研发出自己的新产品。
中国企业开始注重品牌推广
篇4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无糖食品的概念。总体上说,无糖食品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呆糖等成分的甜味食品,但是无糖食品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无糖食品作为健康产品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与接受,所谓无糖就是用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木糖醇或多元糖醇替代易造成蛀牙、肥胖、高血糖的蔗糖、果糖和麦芽糖等,其作用就是有糖的味感,却没有糖的能量,同时又有益健康。无糖食品不仅仅只是糖尿病人的专用,无糖食品还有防蛀牙、防止肥胖的功效,更多的年轻人为自己、家长为孩子选用无糖食品,这充分说明无糖是健康的趋势。
目前,市场上人们接触最多的无糖食品应该是木糖醇口香糖了,木糖醇是很早被接受应用于无糖食品里面的安全甜味剂,但是木糖醇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太高,市场销售的木糖醇大部分价格都在2万元/吨左右,这样就使以木糖醇作为甜味剂的无糖食品售价较高。因此普及困难,也导致些无糖食品厂家贪图便宜而使用化学合成的甜味剂(糖精、甜蜜素等)代替木糖醇用于生产而这些化学合成的甜味剂长期食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新型无糖甜味剂――麦芽糖醇面世
鲁洲集团是目前国内淀粉生物糖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出口贸易额最高的企业。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和消费者对无糖甜味剂的需求,鲁洲集团推出种既便宜又安全的新型无糖甜味剂――麦芽糖醇。
麦芽糖醇是以优质淀粉为原料,经过酶法液化、糖化成麦芽糖,再经过加氢反应、精制而成的种多元醇混合物,它有液体状和结晶状两种产品。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溶剂,黏度适中,晶体形式熔点为148~151℃,同等浓度下与蔗糖甜度几乎相等,而且甜味特性接近于蔗糖,纯正温和,没有杂味,是种新型的功能性甜味剂。
麦芽糖醇可以完全代替木糖醇用于各种优质无糖食品中,是理想的替代品。国际上主要应用于无糖口香糖包衣、无糖巧克力、无糖硬糖等糖果领域,我国规定可用于功能性食品、冷饮、糕点、果汁饮料、饼干、面包、糖果、巧克力、酱菜等食品中。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肥胖病、糖尿病等现代病问题的日益突出,对安全性高、口感好、不生龋齿、不影响血糖值的各种糖醇的需求量也将会越来越大,麦芽糖醇的研究发展和开发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麦芽糖醇在体内几乎不分解,所以可用做糖尿病人、肥胖病人的食品原料:由于麦芽糖醇的风味口感好,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非结晶性,可用来制造各种糖果,包括发泡的棉花糖、硬糖、透明软糖等;麦芽糖醇有定的黏稠度,且具难发酵性,所以在制造悬浮性果汁饮料或乳酸饮料时,添加麦芽糖醇代替部分砂糖,能使饮料口感丰满;在冷冻食品中使用麦芽糖醇,能使产品细腻稠和,甜味可口,并延长保存期。最关键的是麦芽糖醇(浓度75%)的价格只有不到5000元/吨,折算成绝干的价格也只有6000多元/吨,因此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以质量求生存关注食品安全
鲁洲集团把“以质量求生存”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从原材料进厂产品在线、成品检验到包装储运。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从生产、质检到部门负责人全面导入质量管理机制;严格遵循规范化作业流程,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构建起整套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使集团上下形成了”保流质量、创流品牌”的浓厚氛围。
2004年10月,鲁洲集团质量检测中心被中国发酵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淀粉糖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鲁洲集团研发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团开发的lM0900高纯度低聚异麦芽糖规模化生产技术荣获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项目奖;鲁洲集团研发中心还原糖在线检测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营养型啤酒糖浆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葡萄糖母液的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及工程化研究被鉴定为国内外首创;玉米淀粉糖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及应用、三支链氨基酸微生物发酵法中试生产等综合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鲁洲集团各公司又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022000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认证、HACCP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犹太人洁食证书和伊斯兰教协会“清真证书”等资质认证,部分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绿色食品A级产品”等多项证书。
未来鲁洲集团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理念及实际管理,为推动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和淀粉糖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贡献。把企业做强做大,不断推动行业技术和市场水平提升,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是鲁洲集团最朴实的产业报国思想。
关于鲁洲
篇5
关键词:生物工程;微生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40-02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应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特色。《应用微生物学》的专用教材较少,目前我们选用的为洪坚平、来航线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应用微生物学》[2],该书不仅论述了微生物资源在工农业、食品加工业、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还通过许多微生物发酵实例介绍微生物应用的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适应教学大纲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由于受课时所限,无法对每章节内容进行精讲,所以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例如,“微生物的分离及纯培养”、“培养基及其制备”以及每个章节中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在微生物学基础课程中包含相同内容,在本课程教学中可作删减。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增加实用性强的内容。例如,在“动物益生菌剂”章节教学中,可增加介绍“有益菌菌株分离筛选”的方法及目前已经商业化的益生菌剂(如酸奶及用于辅助治疗婴幼儿肠炎的酪酸梭菌等),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学以致用。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最新研究动态。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近些年《应用微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显著加快。菌种快速鉴定、基因克隆表达、荧光-PCR、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等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在微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应用微生物学》也由此得到快速发展。而书本知识往往在学科发展动态上有所欠缺,因此,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应向学生讲授更多的有关科学前沿动态的知识。在讲授过程中,针对书上的有些知识点进一步查阅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做到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例如,我们讲到“微生物与能源利用”时,我们补充了英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利用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大肠杆菌,能成功生产出一种生物柴油,而且得到的生物柴油与传统柴油几乎一样[4]。在讲到“微生物与制药”时,我们又补充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在胰腺肿瘤靶向治疗中所扮演的民族英雄“”的角色[5]。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最新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系统地掌握了书本中的知识要点,并对学生起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微生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教学方法不好,常常会使学生造成很多错觉。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类通过五官吸取知识的比例分别是:视觉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0%,所以通过视听获取的知识信息高达90%[3]。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文字、图像和声音的同步输出,解决了如何高效利用视听感官学习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充实,思路清晰,图文并茂。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关于工艺流程的内容,通过插入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不但增强了教学效果,还使学生在教室中就了解到工厂产品的生产流程及设备,在教学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2.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对于教学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依靠自学基本能消化的内容,如“微生物肥料的种类”等,要提前将题目布置给学生,鼓励他们课下查资料、讨论,然后派代表在课堂上讲解,最后教师对所讲内容加以总结补充。这样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口语表达、自学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组织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的邀请校内外从事应用性微生物研究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专题报告让学生掌握了学科的最新进展、动态和前景,也使学生了解到具体的科研工作,实现了课堂与课下的良好互动,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元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考核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手段,必须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的热情,在课程考核中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注重能力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6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根据出勤、作业、资料查阅和课堂讨论等情况评定。设置平时成绩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平时上课和学习的积极性;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灵活的进行能力考核。通过这种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发挥考核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笔者通过不懈努力,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克服了由于课时较少给《应用微生物学》带来的不利影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会继续探索,结合本校专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体系,使《应用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真正跟进本学科的发展,真正适应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素英,陶永清,张明春.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228-1229,1232.
[2]洪坚平,来航线.应用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孙序琼.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与信息素养提高[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87-88.
篇6
化工原理理论环节实践环节
化工原理课程研究的是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属工程学科,是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即将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用来研究化工生产中内在的共同规律的学科,讨论化工生产过程中各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设备及其计算方法,它广泛应用在如材料、食品、核工业、空间技术、生物化工等方面。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及其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基础理论通向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探讨适合21世纪教学的化工原理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石。化工原理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实验部分、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构成,理论课教学是整个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其它教学环节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学好该环节,在生产实习及课程设计时,就会对一些工艺条件、设备设计及操作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理解,进而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一、理论教学环节
化工原理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化工原理所涉及到的单元操作多,实践性与应用性强,学生学习有难度,处理工程问题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化工原理课程内容设置中采用多维考核评价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工程意识及采用启发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采用多维考核评价模式
课程采用多维考核评价模式,多维考核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理论教学中注重工程观点的培养
化工原理中的每一个操作单元从表面看似乎各自独立,但实质上是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以传动、传热、传质的“三传”主线贯穿于化工原理教学的始终,有助于学生从公式定律的层次提高到理论层次上来,把庞杂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思路,培养纵观全局、把握事物发展本质的综合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始终贯穿工程观点,与实际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如介绍间壁式换热器,结合有机实验用到的直管式换热器,工厂中用到的列管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及板式换热器等讲解实验室与工厂实际的相同点与异同点,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
化工原理所涉及到的单元操作较多、原理较难,计算公式较多,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采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解塔设备时,先介绍回收车间粗苯工段工艺流程后,提出终冷塔、洗苯塔、脱水塔、脱苯塔的原理及内部结构是否相同,为什么采用此种流程,如不设终冷塔或不设脱水塔可以吗?然后讲解传热、吸收、蒸馏等相关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建立交流平台
建立交流平台可以成为课后辅助教学的手段。通过综合利用网络载体,运用E-mail、QQ(群)、微信等网络交流载体,可以实现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及时答疑解惑,同时在教学中,教学反馈及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调整教学进程。
二、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1.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课程的四大环节(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之一。一般安排两周,主要通过下厂实习,给学生展示化工生产车间的实况,把离心泵、换热器、精馏塔等一些常见设备及工艺流程展示给学生,简单介绍它们在工业中的应用,使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与化工生产密切相关,产生浓厚兴趣。介绍生产流程时说明一个产品的完成需要哪几个单元操作过程,而化工原理课讲解的正是这些单元操作。实习中安排学生了解各车间工艺及流程,用化工原理知识分析化工生产过程由哪些化工单元操作组合而成,各化工单元操作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用化工原理和化工机械的知识,分析生产中所用设备的结构和作用;熟悉生产中所用的实际操作和手段等。当遇到工厂中有闲置或待修的设备时,如换热器,现场让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并介绍其种类,内部结构的作用及其优缺点,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工程观点。
我校为了保证更好的实习效果,在认识实习方面积极支持,提供资金,而且实习具有稳定的实习基地―鞍钢股份公司煤化工产业事业部和鞍钢股份公司炼焦总厂,该厂具备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所覆盖的主要单元操作。主要依托实习基地,通过学校立项,自制开发实习课件,该课件优点:
(1)针对性强
认识实习是大学本科教学内容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极好机会。但随着企业的减员增效和学生的扩招,再加上现场设备轰隆隆的运转声,虽然带队教师用最大的声音进行讲解,但只有靠近的学生才能听清楚,面对一张张求知的面孔,困惑的眼神,作为带队教师的我们一直在寻找出路。针对这种情况,在多年带学生下厂实习的基础上,将收集的大量资料(拍摄形式为自己动手)做成课件,在下厂前一天,将第二天将要实习的内容用课件形式进行讲解,使同学们首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并提出各种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现场,这样学生们有据可依,并将现场看到的自己解释不通的问题反馈回来,大家共同探讨,这样达到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2)涵盖的内容多
它不仅涵盖我们所要实习的鞍钢股份公司煤化工产业事业部和鞍钢股份公司炼焦总厂各车间的内容,还有其他焦化企业的相关设备和流程。即使同是回收车间,它们的任务都是净化煤气和回收化学产品,但因为建设的年头不同,工艺和设备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照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企业的技术改造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要把知识学活,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立足。
(3)理论联系实际
这个课件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很好地利用了鞍钢丰富的设备和工艺资源,通过拍摄的设备实物再附上其内部结构,将理论与工厂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
(4)对课程的学习起到较好的效果
课件对实习所遇到的各种主要单元操作原理及设备做了解释和展示,不但加强了对学生后续学习的理解,还能够超出化工原理的范畴,结合实习工厂情况介绍了一些环保、材料、节能、经济核算等方面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2.实验教学
化工原理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实验,是化学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本科学生在学习《化工原理》课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验增加感性认识,用实验数据验证和应用所学的理论,加强对理论的深入理解,达到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更好地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实验基本技能和数据处理方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的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单元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测试分析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分别开设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是指用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验证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是为了通过课程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与应用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例如,在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中,给定一系列设计任务,要求采用泵或出口阀门调节流量,同时合理选择离心泵串联或并联操作,学生提交预习报告,经教师检查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自行解决,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计
化工设计课程与设计是学生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后必修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在前期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指导教师在机房统一进行指导答疑,学生的任务书做到每人一题,避免学生之间抄袭,加强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保证设计质量。化工设计课程与设计过程涉及大量的工程性问题,对学生指导应从设计的目的和依据、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为指导,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注重培养工程观点。
三、结语
以上是我们在建立合理的化工原理课程体系中所做的一些探索性工作,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学生反映有助于工程观点的树立,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产生了较大兴趣。
参考文献:
[1]苟建霞,解胜利.化工原理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时刊,2010,24(8):69-71.
[2]班红艳,方志刚,顾婷婷.研讨式教学在催化材料与催化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84.
篇7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国际化人才 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生物技术等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这是教育部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首次提到双语教学的意义和目标。据统计,全世界有关医学、生命科学的文献和专著中使用英文的占86%,生物工程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很多学校都在生物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1-3]。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我国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的政策精神,积极推动双语课程教学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已形成相当规模,高校双语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综述十多年来双语教学的研究文章,主要探讨了以下九个方面的问题[4]:1.双语教学概念。2.海外双语教学的启示。3.双语师资培养。4.大学基础英语与双语教学的衔接。5.双语教学模式。6.双语教学质量监控或评价模式。7.双语教学的媒介。8.双语教学理论研究。9.学生外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效果的关系。高校双语教学与研究十多年来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双语教学实践开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不少问题:1.目前双语教学的实施对有关教学变量的关注不够,比如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差异、学生的外语基础差异等。2.有关双语教学主体的研究很欠缺,包括教学主体(教师)和学习主体(学生)。3.关于双语教学效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双语教学究竟是否提高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待考察。
从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十余年来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来看,双语教学经历了从渗透式双语教学到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发展过程,在提高学生的学科英语能力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1.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量虽然有了较明显的增加,但因缺乏应用环节,学生遗忘得也很快。2.双语课程的课容量明显小很多,尤其全英文授课层次,会略去很多重要内容,满足不了学生考研的要求。3.学生仍然普遍存在阅读专业文献困难、不会写英文论文甚至摘要的问题。鉴于以往的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还很欠缺,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的意见。很有必要着重考虑学生双语学习的需求差异和基础差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探索适合生物工程专业的有效双语教学方法和模式。
现在正是深入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的大好时机。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双语教学正是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5]。调查表明,10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个人专业英语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教双语教学主要是增加专业词汇量。这其实只是双语教学最基本、最浅表的功能。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语言工具学习学科知识。我们在生物工程专业双语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
1.切实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英文文献阅读和翻译能力
1.1在专业教学中保留原《专业英语》课程的部分实用性内容。
在开展双语教学前,曾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在专业英语课取消后,可考虑将其中生物化工词汇的系统命名(Nomenclature)、常用词根、前缀等内容整合到专业课教学中,提高学生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1.2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和翻译专业英文文献。
《科技英语译丛》是我校为提高学生专业英文文献阅读和翻译能力而创办的内部刊物。可根据学生不同英文基础选择适合的文献,指导有兴趣的学生把阅读和翻译文献作为日常作业来做。可从综述性文章开始逐步过渡到研究性论文。指导学生学会处理长句子翻译,提高发表在《科技英语译丛》上的译文质量,做到“信”、“达”、“雅”。
2.提高学生全英文专业图表的理解能力
英文原版教材和课件的一个优点是图表多,说明问题更直观形象。目前在专业课课件制作中普遍大量引用原版图表,应重视加强对学生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以往我国传统教材文字多,图片相对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课件中的全英文图片,可引导学生先看图,再结合旁边的英文注释读懂含义,不直接用汉语讲解。这个过程开始慢,因为学生的读图和英语阅读能力不强,但锻炼多次后就会好很多。这个环节可提问多名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不轻易说出正确答案。这对于帮助学生专注思考很有帮助。这个环节的训练将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研究性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敦促学生在英文论文写作中学会使用规范的图表。
3.提高学生英文实验报告及英文论文的书写能力
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从写英文实验报告开始培养切实可行。实验报告有固有的书写程序,可积极鼓励英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尝试书写全英文实验报告,着重学习如何客观、科学、准确地描述实验步骤,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可自编英文实验讲义,对不同水平的英文实验报告,进行分层次辅导,效果更好。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英文写作。可以分几步来做:第一步,进行中文文献的英文翻译,这比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更进一步。可以从综述类文章开始,从翻译摘要、几个段落到翻译全文。第二步,鼓励学生将参加各级挑战杯、标本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的申请书在已经提交的中文报告或申请书基础上,加以凝练,结合参赛体会,写出英文论文。也可鼓励学生将课程设计写成英文报告。第三步,鼓励学生将做实验助手或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写成英文论文或专利。这将为学生将来读硕博时写SCI或EI英文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4.善于利用网络双语资源
网易和新浪近年上了很多公开课,有国外著名大学的,也有国内很多精品课,网上淘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些宝贵的视频资源既包括专业课,又包括人文课程。应积极鼓励学生课后观看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提升人文精神。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理科生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做真正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和正确的事。因此,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网上学习广泛涉猎,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BBC拍摄了很多优秀的生命科学纪录片,如Earth(地球),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植物的私生活)等,这些英文资源可以非常好地辅助专业课教学。
5.课后作业方式灵活,增加双语内容
由于课时有限,很多好的英文学习资源不可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一一介绍,可留作课后作业。比如,2009年英国为纪念达尔文200周年诞辰,拍了一部电影Creation(造物弄人),BBC也拍了一个纪录片Did Darwin kill God?(达尔文杀死上帝了吗?),在《现代生物学》讲到进化这一部分,可把这两个片子留作课后作业,让大家对比观看,之后开展讨论。事实证明,这种作业形式让学生兴味盎然,极大深化了对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宗教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建议大家去图书馆借阅达尔文的原著the origin of species(物种起源)。课外学习极大地强化了进化论这部分的教学效果。
6.组建双语学习兴趣小组
6.1成立科技英语翻译协会,提高学生论文翻译质量。
在上面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对双语学习有兴趣的学生成立双语学习兴趣小组。可将兴趣小组发展为科技英语翻译协会,定期召开Seminar,加强交流,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保持学习兴趣。
6.2开展生命科学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开阔学生视野。
通过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结构、会议主题、会议日程、报告形成等,让学生熟悉国际会议流程,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双语教学任重而道远,在国家和学校对双语教学的大力支持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必将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宇,夏金兰,柳建设,等.双语教学方式在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中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6,22(6):21-23.
[2]杜翠红,邱晓燕,曹敏杰.生化工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7):1117-1120.
[3]刘静雯,曹敏杰,朱艳冰,等.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集美大学学报,2011,12(4):110-112.
篇8
【关键词】实时检测;离心机;故障分析;维护
0 引言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简称卧螺离心机)是一种高效的离心分离设备,是利用固-液-液比重差,并依靠离心力场使之扩大几千倍,固相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沉降,从而实现固液液分离,并在特殊机构的作用下分别排出机体。整个进料和分离过程均是连续、封闭、自动的完成。
1 卧螺离心机工作原理
卧螺离心机是一种卧式螺旋卸料、连续操作的沉降设备。卧螺离心机工作原理为:转鼓与螺旋以一定差速同向高速旋转,物料由进料管连续引入输料螺旋内筒,加速后进入转鼓,在离心力场作用下,较重的固相物沉积在转鼓壁上形成沉渣层。输料螺旋将沉积的固相物连续不断地推至转鼓锥端,经排渣口排出机外。较轻的液相物则形成内层液环,由转鼓大端溢流口连续溢出转鼓,经排液口排出机外。三相卧螺离心机的原理是固液液三相分离,通常我们所说的油水渣三相分离,这样一台三相卧螺离心机即可一次性解决三种物料的分离。以往需要两台二相卧螺离心机,一台固液分离,先除渣,另一台液液分离,再脱水,这样生产模式繁琐,后来逐步采用三相卧螺离心机进行油水渣三相分离,当要分离的悬浮液经进料管进入转鼓后,高速旋转的转鼓产生强大的离心力把比液相密度大的固相颗粒沉降到转鼓内壁,由于螺旋和转鼓的转速不同,二者存在有相对运动(即转速差),密度大的固体(焦油渣)沉降到转鼓壁上。两相密度不同的清液形成同心圆柱,较轻的液相(油)处于内层,较重的液相(水)处于外层。不同液体环的厚度可通过调液板调节,沉积在转筒壁上的渣由螺旋输送器传送到转筒体的锥体端,从排料口排入固体积料箱,水和油分别从各自出口排出,整个处理过程均是自动进料、自动卸料、全封闭、连续式分离、脱水、脱渣。
1.1 卧螺离心机的优点
对物料的适应性较大,能分离的固相粒度范围广0.005―2mm,在固相粒度大小不均时也能照常分离;能自动、连续、长期运转,维修方便,能够进行封闭操作;单机生产能力大,结构紧凑,占地小;可以实现DCS控制;耐磨性好:螺旋叶片采用堆焊碳化钨硬质合金、喷焊碳化钨硬质合金、粘结陶瓷片等,出料口采用了陶瓷或硬质合金嵌套。
1.2 操作应该注意事项
作为高速转动的离心机,绝大部分的机械故障以机器振动的方式。所以作为操作人员对机器的振动和动平衡的常识要有基本了解。离心机的转鼓和螺旋必须用动平衡的方法来平衡。有些动平衡由于没有平衡矫正机,自己解决不了,比如转鼓和螺旋的变形,但在使用过程中,有些是可以预防的:
1.2.1 离心机由于结构的局限性,转筒长度1680mm,其转鼓和螺旋的刚度不大,长期处在不变的位置,因自重而弯曲变形,使振动加激。对于长期不用的机器要半个月盘车一次。
1.2.2 开机要缓慢,防止受热不匀。
1.2.3 一定按规定的开机和停机清洗程序操作。
1.2.4 随时注意机器的振动和噪音,及时排除,不能带病工作。
2 简单的故障分析及常用做法
2.1 机器堵塞
离心机堵塞的第一现象是较长时间不排渣。在其他进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排出的清液逐渐浑浊变深色,逐渐接近进料的颜色和状态,伴随着转鼓电流上升和转鼓转速较大幅度的下降,排渣扭矩逐渐上升且居高不下。这些都表示离心机存在内部堵塞的可能。
处理方法: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按动紧急按钮,离心机在高速运行且没有刹车装置,紧急按钮此时不能提供任何帮助。我们首先必须立即切断离心机的进料,在大多数情况下,离心机能够依靠螺旋的推料作用自行排除堵塞,如果无法自行推料排堵,我们应该立即降低转鼓的转速或关闭转鼓驱动机,但千万不能关闭螺旋电机,离心机转鼓降速后,堵塞的固渣可能逐渐松弛,被螺旋排出机外。对于确实发生堵塞的离心机,在转鼓完全停止转动后,我们仍应该向机内注水,同时尽一切可能恢复螺旋的运行。只要螺旋能够转动,离心机就没有被真正堵死,仍有可能恢复正常。向机内注水和恢复螺旋运行是离心机排除堵塞的首选办法。
2.2 机器震动
机器振动分慢性振动和突发性振动两种。慢性振动大多数表示离心机发生了磨损,外部零部件发生了磨损或脱落,轴承系统逐渐产生了损坏。突发性振动往往表示内部物料堵塞,内部零部件发生了重大损坏和脱落,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首先检查出渣系统是否发生故障导致固渣堆积上升,清液管路是否发生堵塞导致液体反向蔓延至离心机转鼓体等。
2.3 轴承温度高
轴承温度高首先要检查轴承的油脂添加量是否过大。离心机是否存在过大的振动,轴承运转是否发生异常的杂音。同时我们要观察轴承废油脂的颜色,正常的废油脂的颜色应该是浅灰色(使用福乐伟标准油脂),如果轴承废油脂的颜色发黑、发铁锈黄或其他不正常的颜色,表示轴承可能发生了损坏,应该提前更换轴承。
关于轴承区域噪音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噪音都说明机器有毛病,我们特别注意区分有一种正常的“档油层叠环”尖锐噪音。它在轴承座内部是一个油脂的摩擦部件,离心机正常运行是它会发出特定的尖锐声。特点是时有时无,执行加油脂动作1-2次后,此噪音会暂时消失,稍后又会响起。这种判断就靠平时多观察,不断积累经验。
2.4 转鼓手动盘车
转鼓手动盘车是离心机在静止状态下人工判断是否存在内部物料堆积以及转鼓能否顺利启动的重要手法之一。当我们用手盘动正常的自由转鼓时,转鼓的旋转非常轻松,且转鼓能够自有减速直到停止,停止的角度位置是随机的。如果转鼓的转动非常沉重,且用手盘动再松手后,转鼓自己又反向倒回来,几乎停留在转动前的位置,反复盘动后每次转鼓都停留在一个角度位置,说明转鼓内部存在固渣堆积,此时如果启动转鼓增加转速,会产生严重的失衡振动。遇到这种情况,请在注水的同时运行螺旋推料,清空离心机内部物料后在启动。
3 离心机的日常维护
3.1 正确清洗、浸泡
如果机器需要长时间停放,需要将内部的残留固渣清洗干净,普通的清洗方式往往会有固渣残留,这时需要进行长时间清洗,应采用浸泡的方式加长清洗时间,具体的浸泡方法是采用较低的转鼓转速,非常小的螺旋差速,比较小的注水流量,大幅度延长清洗时间,这样沉降在转鼓内壁地固渣就会完全脱落。
3.2 传动皮带、皮带轮
传动皮带在离心机运行一定时间后,会产生磨损和松弛,从而引起电机的抖动和机器的振动。离心机长时间停机再次启动前,需要清除皮带轮上的锈斑,锈斑是加速皮带磨损的重要原因。
3.3 检查磨损
3.4 系统4 总结
本文对卧螺离心机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对设备运转期间经常出现的故障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改善卧螺离心机系统的运转、优化煤焦油的分离效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姚润生,薛永强,王志忠,崔子祥.从洗油中分离和精制苊的新工艺研究[J].煤炭转化,2010(01).
[2]王立成,孙津生.煤焦油的分离与模拟[C]//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
篇9
(一)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在全市、全省利用外资工作中发挥了龙头作用
2、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一批对我区以及全市经济发展有着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杜邦pta、腈纶棉等项目已签订协议;宝新二期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高档瓷砖、埃索技改等项目已获批准;台塑、台化等大项目的洽谈引进工作也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同时,全年新开工外资生产性项目42个,新投产项目26个,为历年之最。
3、外贸出口保持强劲增势,出口总值列全市各县(市、区)首位,增幅高出全市平均约10个百分点。
4、千方百计积极争取正常生产用地指标2642 亩,购买土地折抵指标2500亩,完成一期围海造地,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
(二)四大园区全面启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好、后劲大
在大港四方区域辟建了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园、生物化工园、精密机械园和科技创业园等4 个高科技园区。开工建设了10万平方米园区式标准厂房、3万平方米的生活配套设施、5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园管理大楼、研发用房,已有9 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竣工和租售。目前该区域已摆满项目。
(三)加速城市化建设,城区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1、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主干网已经形成。完成开发区大道11公里道路的拓宽绿化工程,成为我区的“迎宾大道”和“景观大道”。骆霞线(松花江路—长江路段)拓宽工程也开始前期工作。长江路拓宽、明州路东延等10余条城市和项目配套道路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3、开工建设了总投资2.7亿元、服务范围为67平方公里的岩东污水处理厂;完成了110kva凤洋变项目前期工作和农民新村的配套项目工程;聘请中科院院士贺贤土出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并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设立分校;与美国兰德玛珂公司签订了高科技主题公园项目协议,并委托完成了公园概念设计。
(四)其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是投资7600 万元建设开发区中心医院,与宁波第二医院组建医疗集团,并正式开业。二是加快了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在全区实施了诫勉制度和末位淘汰制。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发展了,别人发展得更快,我们与先进开发区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更大了。因此,我们仍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
(二)与省、市领导的期望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有差距。王永明副省长在全省开发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全省利用外资的希望集中在开发区。黄兴国书记要求我们不但在招商引资方面发挥先行、示范作用,而且规划、区域环境建设和管理要与国际接轨。张蔚文市长要求今年开发区合同外资要翻一番,达到8亿美元,实际外资要达到2.8亿美元。面对省、市领导的期望,我们的开发建设不是快了、冒了,而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城市化水平与招商引资的实际需要有差距。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虽然经过16年开发建设,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在全国第一、二批开发区中是比较差的。区内公共配套设施滞后,区域内宾馆、酒店等“三产”网点少,项目依托能力弱,生活环境差,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人气不旺。
2001年我们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我国即将加入wto,放宽了外资进入大陆的限制;二是台湾方面放宽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政策限制,制造行业大面积转移大陆已是大势所趋;三是总书记在新年致辞中强调,新世纪我国面临的三大任务中,首先是加快现代化建设,今年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为新世纪起步之年全国经济大发展、大开放格局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三、2001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区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关键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区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区域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保证,两区联动,优势互补,进一步实现“四个转变、四大突破”,做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实现三大奋斗目标:
--基本确立华东地区重化工原材料生产基地。
--以“四大园区”为主体,把大港四方区块建设成为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高地。
--区域环境要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并为“十五”计划开好局、起好步,今年要完成以下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85亿元,同比增长15%;
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同比增长21.6%;
出口总值9亿美元,同比增长15.4%;
合同利用外资8亿美元,同比增长100%;
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同比增长40%;
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发挥北仑深水良港的优势,大力发展以石化工业为主体的临港工业,建成华东地区重化工原材料生产基地。基本形成青峙和协和两大化工区,引进杜邦pta、和记黄埔、三菱丽阳、台塑、台化等大项目。
(二)以“四大园区”为主体,建设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高地。今年要在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的基础上,根据各园区的功能和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龙头项目,达到“产业层次高,功能配套全,辐射强度大,环境建设美”的建设要求。
(三)调整结构,扩大出口总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今年管委会对外贸公司出口将继续实行财政补助政策,进一步鼓励出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办好分布在日本、印尼、贝宁和巴西等国家的4家境外企业。继续抓住劳务输出和境外工程承包两个重头,稳住东南亚、中东两个市场,力争外经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四)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区域环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今年要完善项目配套、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和社区配套等三大服务功能,创造美好环境。
篇10
国家重点基础领域项目部署和进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973”计划在海洋生物资源领域在资源环境领域、农业领域和重要交叉前沿领域部署项目,重点关注海水养殖中的病害生物学、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近海生态系统安全(赤潮、水母、藻华等)和近海生态食物产出,以及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和活性物质等科学问题。这些项目关注海洋生物领域基础性科学问题的解决,促进了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品种优化、病害防治、增产增收等产业关键问题的解决,保障了我国近海生态安全并促进近海食物产出和环境安全,为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进而获得海洋食品、功能食品、海洋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表1为“十一五”期间国家“973”计划海洋生物领域部分立项项目清单。国家“973”计划海洋领域项目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例如,“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发生和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承担,项目聚焦于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动物对虾和鱼类疾病产生和防治的各个环节,包括病原学、病原入侵、宿主免疫反应机制、免疫防治的途径等。通过调查主要病原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感染宿主的机制,并以之为基础,对对虾和鱼类不同的免疫系统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免疫防治策略。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6项,已获授权25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8项;项目取得的原创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养殖贝类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解析与设计育种基础研究”和“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生物合成机制”等项目,重点关注我国海洋养殖贝类、微生物等生物资源的遗传育种和活性物质开发方面的基础性科学问题,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国家高技术研究领域项目部署和进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在海洋生物资源方面的研究目标是研制50个海洋创新药物与海洋生物制品等产品。部署了“抗肿瘤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抗心脑血管疾病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抗神经系统疾病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工程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海洋微生物产品的中试研究”、“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海洋滩涂耐盐植物开发及集成应用技术研究”等多项重点项目。部署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专题项目,其中目标导向类项目4项,重点关注资源利用、病害防治、创新药物等方向;探索导向类项目43项,研究对象包括珊瑚、红树林、海藻、海绵、海蛇、海星、对虾、微生物等,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学科技术手段,研究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重要的过程和机理,研制获得海洋生物活性肽、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等。承担单位主要分布在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教育部高校(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等。通过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和专题项目的实施,对解决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领域的动植物微生物资源现状、天然产物和活性物质开发、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系列生物制品研制等产业链的核心科学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表2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部分重点项目和专题项目。
国家“863”计划海洋生物领域项目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以“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点项目为例,该项目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结合现代生物工程及生物化工等技术,重点突破了生物酶制剂、生物材料及生物农药等生物制品的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建立我国海洋生物制品的创新体系,建立了我国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作用的研发基地,提升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
国家科技支撑领域项目部署和进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海洋生物资源领域部署了“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海洋生物毒素药源高纯度规模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示范”、“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恢复与特色生物资源增殖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等多项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生物资源领域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研究能力和技术水平,丰富拓展了海洋生物资源产品,增强了相关企业创新能力及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拉动了海洋渔业上游产业链,为我国海洋食品现代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例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是迄今为止海洋食品领域最大的国家科技项目,突破了大宗低值鱼类蛋白的化加工、海洋食品原料功效因子的高效制备、海藻新型综合利用技术及海洋水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4项海洋食品加工的重大技术;开发了低温组合干燥等10项海洋食品与功能食品产业制造技术;研制了低盐鱼酱油、脱敏鲐鱼等80种新型海洋食品及营养与功能食品(基料);建立了海洋大宗低值鱼类精深加工、海洋食品生物活性物质高效制备、高品质海藻胶加工等产业化示范基地7个,中试生产线11条,产业化示范生产线32条。“海洋生物毒素药源高纯度规模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示范”项目主要开展了海洋生物毒素药源高纯度、规模化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与攻关,攻克了海洋生物药源高纯度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高精度检测技术、全程工艺设计、示范生产线建设、新药制剂学研究、新药临床前研究等关键技术及设备选型、设备安装调试、配套设施建设、操作人员培训等工作,建成了海洋生物毒素药源高纯度规模化生产线。“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恢复与特色生物资源增殖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主要针对西沙群岛珊瑚礁人为损毁、特色海洋生物资源破坏和珊瑚敌害长棘海星及病原微生物危害严重,亟须珊瑚礁生态恢复技术、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技术和珊瑚病敌害防控技术等重大问题,开展珊瑚礁结构生态修复与造礁石珊瑚增殖、特色生物资源增殖与珊瑚病敌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进行珊瑚礁生态增殖恢复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促进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恢复和珊瑚礁特色生物资源的生态增殖,转变渔民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珊瑚礁生态增殖产业,促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目前,该项目已经运行两年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其他
自2007年开始,财政部会同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启动了公益性海洋行业科研专项,该专项支持了“贝类高值化利用技术中试研究与示范”等多项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项目。国家海洋局2010年启动了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部署了海洋能源微藻项目,开展海洋微藻在制备能源方面的高值化利用研究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地学部等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海洋微生物等方面部署了多项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三期”资源环境领域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海水养殖产业链构建等方面部署了一批重要方向项目(群),其中包括“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高值利用技术”和“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组合物合成技术”重要方向项目,以及“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绿色产业链构建原理与关键技术”项目群和“影响我国近海生物资源变动的关键生态与环境过程”项目群。表3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领域重要方向项目立项项目清单。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领域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突破口,极有可能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在取得所述创新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该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
1理论体系不完善
当前,海洋生物领域的部分科技成果浮于表面,对基础性科学问题和重大理论突破的关注度不够,对制约行业领域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和关键设备的解决缺乏有效的方法,一些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案存在“炒概念”的嫌疑,科学研究对产业的技术支撑能力薄弱。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和突破能力不足,尚存在着上游和下游分离的问题,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关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发表,产品开发的技术专家专注于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开发,上游的高技术和下游的产业化之间的有机链条需要巩固和加强。
2稳定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国逐步开始高度重视海洋科学的发展,海洋生物资源领域的科技投入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我国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等领域的巨大科研需求和重大经济效益产出,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投入比例尚需进一步加强。大部分海洋生物领域的科学家已经摆脱了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开展研究工作的窘境,但是还存在科学家到处争取不同类别项目经费进行研究的情况。需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从科学思想的培育、重大基础科学问题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产业化支撑体系等各方面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
3科研平台支撑能力薄弱
海洋生物利用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开发都离不开科研条件平台的支持。当前,我国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科研条件平台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尚无海洋生物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拥有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数不多的工程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平台也需要加强支持。同时,产业化开发的体制机制方面尚存在不顺畅的环节,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有机集合,从理论体系建设到技术支撑能力的提升各个层面协同发展。
4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不强
当前,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的科研骨干主要来源于海洋化学、食品科学、水产品加工等传统学科的延伸,真正从事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的科研人才队伍亟待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需要大量具备海洋生物学、水产科学、食品科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综合人才队伍,需要同时具备基础科研能力和较强的产业化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要科研院所和高校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5产品集成开发亟待提升
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要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才能发挥作用,海洋生物制品开发需要重大产品的开发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陆源食品的安全问题受到巨大挑战。海洋生物产品具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性,陆源食品的令人担忧的安全性和海洋食品的绿色、无污染、安全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更愿意接受新型的海洋生物制品。但是我国生物制品开发的重大产品较少,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略显不足,如何开展重大产品开发和进行技术集成研究,推广应用海洋生物制品,是摆在相关企业面前的重要考验,海洋生物制品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领域科技发展战略对策和建议
1关注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
基础性科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科学研究的核心推动。提出和解决制约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科技问题,将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有机结合,解决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高利用的研究和技术水平,为海洋产业发展、科技成果产出、企业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加大科技投入和提高利用效率
长期稳定的科技投入,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科学研究的力量源泉。整合利用国家层面、部委层面、研究机构层面的国家科技资源,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延长稳定支持年限。开展海洋生物利用国家科技专项研究计划,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加强资源和数据信息整合,提高资金、设备、平台和数据等集成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提高科技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我国海洋生物技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产出。
3重视科研条件平台建设
强有力的科研条件平台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有效整合现有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科技平台资源,集中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产业示范基地等;建立健全理论体系突破、技术路线可行、产品安全有效、市场高度认可的“官产学研——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机制,促进理论体系突破和技术支撑能力提升。
4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
稳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科学研究的根本保障。大力培养具备海洋生物学、水产科学、食品科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基础的综合性人才,引导相关领域人员专职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海洋生物科学领域整体技术水平。注重引进国际高水平领军人才,重视培养本土领军人才,加强中青年骨干人才的稳定支持力度,培养造就具备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开发的综合性高水平人才队伍。
5重视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的研发和宣传
市场广阔的海洋生物制品是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科学研究的最终出路。吸取陆源食品安全问题的经验教训,集中力量提高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的科技含量。开发重大新型海洋生物制品,重点开发深海微生物活性物质、新型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临床肠内营养制剂、海洋生物酶制剂等国家迫切需求的科技产品,重点关注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序开展科普宣传,树立海洋生物制品的良好的市场形象,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