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小结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德育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德育小结

篇1

摘 要:实现中学与大学德育衔接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增强大中学阶段德育针对性和完整性,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养成和德性生成。在论述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客观必要性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基本现状与主要问题及根源,并就如何走出中学与大学德育衔接困境提出有效举措。

关键词:中学德育 大学德育 有效衔接

唐顺利,男,长沙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讲师。

关于中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德育有效衔接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回避且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价值的课题,也成为学术界和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我国“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树立系统的培养观念,推进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课的有机衔接,整体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①。虽然我国德育主流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呈现良好的发展状态,但通过大量调查发现,中学与大学德育在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衔接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无法突破的现实瓶颈。因此,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中学与大学德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大中学阶段德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青年学生政治行为、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状况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在大中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并未能分阶段分梯度推进,前者和后者德育内容的衔接性不明显,存在着相互重叠、层次不分、各自为政等问题。

1.内容上存在着相互重叠的问题,即大学德育内容涵盖了部分中学德育内容。大学与中学德育应该既相互区别、各有分工,又有功能互补、彼此有序。而在德育实际教育教学中与以往德育情况看,大学德育在课程结构设置、教学目标上与中学德育存在着交叉、重复等问题,没能很好地衔接连贯起来,这仍然是制约其实效性的突出问题之一。例如,高中哲学、经济学部分内容与大学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前两部分存在一定重复。按照德育系统化原理,大学比中学德育应体现更高层次目标,上升到一定理论与研究高度,更应完整反映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在现行教材内容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程的德育属性,影响教学的德育实效性与针对性。

2.方法上存在过于传统化、狭窄化问题,即中学和大学德育过于注重理论灌输。德育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选择方式得当则事半功倍。传统德育往往采取说服教育、榜样示范、自我教育、品德评价等方法,通过直接的有意识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导和实施影响,但收效有限。模式化和简单化的教育方法,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不透、掌握不牢的“夹生饭”现象。在美国,大中小学校德育采取分层次和分类表的情感陶冶法。比如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小学阶段讲故事,中学阶段讲历史,大学里讲理论。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设计和安排,充分考虑大中小学生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符合德育对象的认知规律。

3.关系上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即中学与大学德育互相独立、互不相连。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应该是构建德育认知、德育行为和德育内容的统一过程,也是一个紧密连贯、互不分离的过程。但在中学与大学德育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政,只一味注重各自本学段的教育内容,各阶段互不干涉和互不联系,各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者缺乏对前后德育内容衔接的足够重视,无法真正实现中学与大学德育内容的协调与统一。

二、大中学阶段德育衔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对于大中学德育衔接整合问题研究不仅在于要正确把握传统德育面临各种困境,还要对传统学校德育内容的衔接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诊断问题结症,找出阻碍大中学阶段德育衔接的影响因素,然后反思、批判与超越。

1.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制约着德育工作开展。德育衔接是桥梁,一头连接着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格心理和行为习惯养成,另一头连接着大学生德行、德性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中学阶段依然重视应试教育,大学阶段侧重教学水平,普遍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课堂轻实践,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尚未达到促进青少年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的目标与效果。

2.不同阶段德育目标制定缺乏系统规划和前瞻性,制定目标缺乏层次性与阶段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和形成是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与思路。对大中学两个阶段的学生德育目标要长期发展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培养完善的人格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相结合。大学与中学是两个不同的德育阶段,作为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思想实际、接收能力相匹配相适应,不能违背德育发展规律,目标定位要符合实际。例如,中学阶段德育,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而大学德育则以培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为目的。

3.德育内容体系尚未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中学与大学相关课程不能涵盖德育的全部内容,整合力不强,育人效果欠佳,很难形成全科、全程、全面育人体系。应不断加强家庭德育指导,大力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形成三位一体合力育人体系。只有形成街道、社区、学校、家庭育人合力,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心理健康等全方位教育,才能起到良好的德育衔接效果。

三、实现大中学阶段德育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

正如创新人才培养不能仅靠学校单方面教育一样,必须让社会、家庭、学校真正有效参与、三者有机衔接,方可使德育收到优质的效果,充分发挥德育积极导向功能。应该说,现阶段进行的几项德育改革衔接探索都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坚持,并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予以突破、深化、超越。

1.在德育衔接目标上要正确定位,设置有层次的课程体系。起统领作用的德育教学目标,其层次清晰能够有效增强德育课教学针对性,教育目标的实现要靠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因此,各项教学改革首要问题就是要制定合理而科学的德育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各阶段不同的接受程度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各阶段子系统目标与系统总目标是否相互吻合,能否保持前后一致,以便保证此后教育阶段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教育主管部门应科学设置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由低到高的教育目标,而且前后目标要层层深化,确保德育课教学内容螺旋上升,逐步加深。雅斯贝尔斯曾指出:“教育不是训练的目标,也不应该把人成为训练,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①德育也应如此。教学目标制定就是要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成长要求和内在规律,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三观教育。德育是系统而有机的整体结构,无法割裂,层次鲜明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自由发展。

2.在德育衔接关系上要理顺和优化大中学德育内容的整体关系。中学与大学德育衔接要解决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重复,就需优化教学内容体系,结合新课改要求,认真梳理大中学阶段德育上下连贯的递进关系,横向纵向结构都需相互联系,前后相随,互为因果,要始终体现德育课的时代性与科学性。以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为出发点,优化学科建设,推进教学体系衔接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教材体系以能够完整表述连贯的知识理论体系为目的,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凸显德育课程的严谨性、教材章节的均衡性、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性等特点。不仅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原则,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对自我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力量。德育课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思想实际展开,全面了解时代和环境对学生成才、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影响,真正能帮助学生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使德育内容呈现层层递进、上下连贯的良好局面。

3.在德育衔接方式上要重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技术,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恰当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要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挥微信、微博、QQ群、PPT、声像作用,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生动形象。要注重教学艺术修炼,“成功的德育课教学不可或缺教学艺术”②,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具备高尚人格魅力以及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活动和美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语言艺术、体态艺术、备课艺术等方面的修炼工作,让政治课教学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升华。与此同时,还可以开设以第二课堂为辅的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扩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并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将德性内化于德理,外化为德行。

4.在德育衔接任务上要唤醒中学与大学两阶段德育工作者的衔接意识。衔接意识是德育教师的一种本职意识,衔接意识强不强、是否具有瞻前性,影响着德育衔接过程的执行与实施,制约着学生理解与认识、接受与认可。不能用一些简单机械的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枯燥理论,而应培养教师的主动衔接意识,不断增强各个阶段德育工作者的整体思维能力。

篇2

>> 中职教育历史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如何有效指导远程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生本教育中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让自主探索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有效教育,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先 自主学习与自学 自主学习的探究 自主学习的激发 尴尬的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与教师的有效介入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效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有效教学理论与大学英语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自主学习:适合成人特点的有效学习方式 自主建构促有效学习 自主探究 有效学习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 自主探究 有效学习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大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研究 对“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张翼星,我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认识[J].现代大学教育,2012(3):4.

[11]李冰梅,格兰德?克尔夫人.中美大学生学习观念比较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7):40.

[12]布鲁贝克,J.S.高等教育哲学[M].郑继伟,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2-3.

[13]侯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的和谐教育模式思考――从斯诺“两种文化”的论说谈起[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82.

[14]林毓.学生自主学习与相关教学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72.

[15]王艳.对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中介作用的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7(5):99.

[16]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12):32.

[17]庞维国.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69.

[18]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80-81.

[19]转引自:张诚.自主学习及其培养措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7.

[20]Dickinson,L.Autonomy and motiv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System,1995(2):165-174.

[21]王齐明,杨青松,基于网络课堂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析――以大学“公共教育学基础”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2(1):81.

[22]林毓.学生自主学习与相关教学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73.

[23]林毓.大学学习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6.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公报公告.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07-29)[2012-02-13]..

[25]王佩东.浅论以高中新课改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J].科教动态,2008(24):5.

[26]Zimmerman, B.J.& Risemberg,R.Selfregulated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rning and motivation[M]//Garg,D.et al.Handbook of academic learning .Academic Press,1997:105-125.

[27]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4.

[28]罗尧成,廖才英.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1):82-85.

篇3

母鸡上窝晚,明日阴雨天。

鸡往高处跳,大雨快来到。

鸡愁雨,鸭愁风。

上窝晚,天要变;上窝早,天要好。

母鸡背雏鸡,后天要有雨。

鸡捉虱子又咬毛,大雨顷刻就来到。

母鸡打架,将有雨下。

鸭不安,天要变。

鸭子叫呱呱,不是下大雨,就有大风刮。

早呱呱,风刮大;晚呱呱,雨哗啦。

鸭子草地飞,即刻大风吹。

晴天鹅洗澡,预示雨要到。

晴天鹅扑翅,大雨没多时。

乌鸦没好声,不是下雨是刮风。

乌鸦哑声叫,大雨要来到;乌鸦叫声响,将有风一场。

喜鹊洗澡,雨要来到。

啄木鸟叫三声,不是下雨就刮风。

斑鸠鸟儿叫,雨落打树梢。

鹁鸪叫两声,有雨不肯晴。

天上水鸡叫,必定雨来到。

早鸹阴,晚鸹晴,半宿鸹叫不到明。

久晴雀吵雨,久雨雀吵晴。

雨中公鸡叫,霎时天晴了。

久雨麻雀叫,不晴也转好。

喜鹊叫得早,天气晴得好。

喜鹊清早高枝叫,天气一定晴得好。

鱼打漂,雨来到。

池塘鱼儿跳,大雨就来到。

河里鱼跃雨,雨中蝉鸣晴。

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

鳝鱼停在水皮上,一两天内有雨降。

泥鳅往上翻,必是大雨天。

蚂蟥上爬吊钩,大雨哗哗淋丘。

甲鱼上洼,大雨哗哗。

篇4

关键词:语言学 网络背景 给力 大学校园流行语

一、引言

人类跨入21世纪后,社会在以更快的速度颠覆着旧有的传统,新生事物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涌现。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体现在语言领域就是大量社会流行语的出现,这些流行语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潮的发展风貌,具有明显的风向标作用。而大学校园作为社会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对社会流行语的出现、演变、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换言之,大学校园流行语就是社会流行语的演化、变体、推广、发展的一个代表性缩影。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研究社会流行语以及大学校园流行语。

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流行语的定义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仍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流行语就是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词汇用语,它们是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思想发展的产物(陈思,2002)。还有学者认为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并且能够有效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演变、风土人情的语言(任龙波,2001)。英语流行语研究专家E・帕特利奇则认为:流行语是一种社会上特定时期和特定范围时兴流行、而且公众喜闻乐见的俗语(陆钦红,1999),如“SARS”(非典)。几个重要的词典也有不同的解释,《牛津英语大词典》中这样解释:流行语是“时兴流行、反复使用――的词语”,如“multi―polar”(多极的),“X generation”(未知的一代);而《美国英语遗产词典》如此解释“流行语”:使用广泛且较为通俗的短语,特别是用于群体或运动的口号。尽管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流行语”的定义有着不同界定,但其共有的特点“流行性”、“时效性”还是为大家所认同的。那么,校园流行语就是大学校园特定时期广为流行、大学师生喜闻乐见的语汇。

不管怎么样,社会流行语或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当下IT技术高速发展和电脑网络逐渐普及的背景下,流行语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传播途径及空间。

二、语言学视角下校园流行语的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深层次发展,大学校园流行语无声中已成了大学师生网上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并且日益深化到日常生活当中,这一切都得益于网络技术自由化、虚拟化、全球化、快捷化等的特征。目前,国内诸多学者对网络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秦秀白(2003)从语体学角度介绍了校园流行语的构成、性质及特点,并着重介绍了网络背景下校园流行语的变异性、个性化以及规范使用问题;秦俊红、张德禄(2005)等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背景下校园流行语的会话特征,分析了其话轮转换规律及连贯的实现途径,并指出了网络流行语与实体语言的异同;柴磊(2006)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下分析了校园流行语的语法、词汇、变异问题等;而曹进、刘芳(2008)、张国、姜微(2011)等则分别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了网络背景下校园流行语的词汇特点以及生成、复制、传播构成和语用价值。从上面提及的几个关于校园流行语的研究来看,校园流行语作为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其研究视角众多,而且研究空间巨大。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背景下大学校园流行语与语言学的紧密联系,比如模因论、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言经济学等。这些理论都在某种程度上解析了当下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本源、特质、变异、语用价值等。

三、语言学视角下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具体解析

著名语言文字杂志《咬文嚼字》于2010年底公布了当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其中“给力”这个词汇排名居首,并在大学校园迅速风靡一时,几乎成为大学师生的口头禅,可见其受宠程度之深。据有关媒体考证,“给力”这一次最先源于日本的一个搞笑动漫片的中文翻译配音,悟空这样对师傅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给力”这个词就这样创造性地诞生了,并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而且很快传播到大学校园,也成为当年大学校园流行语排行之首。“给力”一词的迅速走红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原因,但就其语言学角度来说也可以从多方面考察。下面主要从模因论的视域分析其出现、走红的传播途径。

“模因”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牛津大学动物专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畅销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作者通过讲述基因的自我复制和相互竞争机制联想到了人类社会文化复制传递的因子――模因。模因的英语“meme”也刚好模仿了“gene”的词形,它们都作为一种复制因子推动着生物和社会的进化发展,模因的传播速度远远高于基因的传播速度,基因至少需要一代生物的时间,而模因则完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快速传播。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1999)认为模因的判断依据就是“模仿”,任何信息只要通过模仿而能被更广泛的接受、推广、传播,就可以成为一个“模因”。同样,语言模因也具备“模仿”的特征。换言之,任何一个词语、句段、篇章只要可以复制或模仿就可以成为语言模因。语言模因在其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具有生命力,生命力的强弱决定了该语言模因的强势或弱势。强势模因可以在较长时间、较大范围内、较快速度得到迅速走红,显示超强的生命力,“给力”正是这样一个“强势模因”。

在“模因论”中,模因的携带者被称之为宿主。作为宿主的群体继续携带模因对其进行传播叫做“复制”,语言的嬗变发展就是一系列“模因”的复制和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被分为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输。“给力”一词的流行过程同样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在第一个同化阶段,宿主必须对模因的本意有所认知和理解,把其融化到自己的语言体系,比如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中要理解“给力”的涵义,必须结合《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具体语境,才会体会到“给力”在片中的意思应该是“精彩”等。宿主在接触到“给力”时,通过“同化”阶段的理解揣摩逐渐在头脑中留下印记,从而奠定传播、推广的可能。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酝酿,宿主对“给力”的涵义有了具体的理解和记忆模本,然后就可以借助具体的语境,以自己的话语“表达”出去,使“给力”这个词汇有了使用空间。

“给力”作为一个“强势模因”,其传播的生命力确实令人匪夷所思。通过百度百科查阅“给力”,可以查出下面一系列涵义。其一,作为形容词,意为“酷”、“棒”、“精彩”等,比方说“这部电影太给力了!”;其二,作为动词使用,意为“加油”、“用劲儿”、“好好干”等,比如老师在鼓励学生时可以说“明天的决赛,大家一定要给力啊!”等。从其词性的拓展就可以看出“给力”这个词的生命力极强,或者说其模因非常强势。“给力”之所以成为大学校园流行语之首,除了网络技术的宣传之外,它本身还有着深刻的语言学因素,如“给力”这词有着较高的语用价值,符合“经济原则”,就是说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如果一个字或一个词足以表意的话,绝不多用。而“给力”这个词不仅涵义丰富,表意众多,而且只有两个字,用起来简单方便,说起来朗朗上口。“给力”的“经济性”为其流行奠定了根本性的“语言学基础”。

四、结语

总体上来说,大学校园流行语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流行语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本文只是从“给力”这一典型的流行语入手,运用模因论系统分析了其传播过程,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大学校园流行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反映了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的概况和社会思潮,因而对其研究不能局限于语言学视角,一定要放开思路,进行多维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思 2002年北京高校流行语状况调查[ J ] . 中国青年研究,2002,05: 14-18.

[2]任龙波 从20世纪的英语流行语看英美社会文化的变迁[ J ]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04: 57-59.

[3]陆钦红 英语流行语[ M ] .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4]秦秀白 网语与网话[ J ] . 外语电化教学,2003,94: 05: 1-6

[5]秦俊红 张德禄 网上会话中话轮转换[ J ] . 外语电化教学,2005,105: 41-45

[6]柴磊 试析语言的“经济原则”在网络交际中的运行和运用[ J ] . 山东外语教学,2006,04: 37-41

[7]曹进 刘芳 从模因论看网络语言词汇特点[ J ]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01: 45-50

篇5

一、教材处理要“接地气”,让学生更有底气

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有生动形象的插图,富有情趣的对话和蕴含文化差异的文章等,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科学处理教材,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把这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信息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教师可以拍摄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词:KFC, CCTV…并搜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英语: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还可以呈现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电脑用语:Windows, My computer, E-mail…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在学习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他们身边。这样处理过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学习起来更有底气。

二、 创设“接地气”的学习情境 ,凝聚学生的灵气

教师必须把学生带入贴近现实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相互交流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用英语,边学习边实践,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如冀教版小学英语第3册unit4,在教授有关家庭成员的词汇和句子时,教师可先做示范,再让学生用带来的“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真正做到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并知道怎么用。再如在学习天气时:It is sunny/windy/rainy.如果让学生单纯通过图片或教师的表情、动作来学习、模仿,那么对学生来说未免单调、生涩,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所以教师在设计此模块教学时,可以利用任务型教学的方法:即开课出示中国地图,然后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预报天气。通过教师本身任务的呈现,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环境中,同时也使他们明确认识到:学了今天这节课,我就可以做一名英语天气预报员了。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的,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由“感性接触”到“理解表象”,进而运用语言材料尝试交际性操练,把其对语言的感悟和自身灵气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作业设计要“接地气”,让英语课堂有持续的生命力

篇6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廉洁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充分发挥廉洁文化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功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对于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的社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应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切入点,引导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线。

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

高校是神圣的知识殿堂,是造就祖国未来建设者的一片净土。然而,从当前的形势看,腐败问题已经蔓延到高校。某些大学生沾染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出现了“请客吃饭拉选票”、“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现象,一些学生组织也逐渐被异化,甚至成为藏污纳垢之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夹杂着大量西方社会文化思潮、错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冲击,造成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廉洁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甚至道德人格分裂等问题。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未来国家的接班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研究者指出大学生廉洁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与同构,两者在知识内容、结构层次、教育对象、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等方面具有相通性。因此,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为大学生提前接种“反腐疫苗”,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重视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应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廉洁教育与学科建设、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地把廉洁文化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大学生在思想上趋向成熟,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能消化吸收理论学习内容。大学生廉洁教育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作为主要载体,深入挖掘并整合现有课程中的廉洁教育资源,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受到廉洁教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逐步形成廉洁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

二、以“基础课”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廉洁意识,牢固树立拒腐防线

《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意见》所指出的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以及法制的教育,与“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完全相符,所以大学生廉洁教育应当首先以“基础课”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把廉洁教育内化到大学生的思想中。

1.明志爱国,廉洁修身,传承礼义廉耻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某些大学生受传统“官本位”价值观和现实社会中某些官员腐败行为的影响,把当官与物质享受和特权等同起来。以这样的出发点把当官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必然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使社会更加腐败。“基础课”的思想教育版块要求大学生充分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明确生活的目标,正确认识权力,远离腐败的陷阱。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中,引导学生认清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倡导报效国家、为国献身的民族精神,同时摒弃那些、损公肥私的不法行为,做忠诚的爱国者。

道德教育是廉洁教育的基石,道德水准的提高,必然会增强大学生拒腐防变意识和廉洁意识。“基础课”道德教育版块中,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有对公民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养成。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为,“礼义廉耻”积淀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化精粹,是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主要内容。礼义廉耻的行为规范,有助于人们以文明的行为方式进行交流,以正直公正的品行对社会行为进行判断与制约,以“不苟取”的姿态对待富足商品的社会,以自知自尊的德性自觉地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和培养也起着规范和指引的作用。除去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中的“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要求的“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也都包含着廉洁的内容,可以结合真实案例,向大学生揭示腐败的危害,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对道德价值的分析能力,抵制和批评不利于社会主义主导方向的误导性价值观,在激烈的道德价值冲突面前做出抉择,从而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行为。

2.明法知畏,廉洁自律,维护公平正义

法治是治理腐败的必备手段,也是确立和保证公民权利的最佳选择。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大学生不仅应从思想道德角度树立廉政思想,更应从社会法治发展角度形成民主与法治的理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基础课”的法制教育版块不仅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同时着重培养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具备的法律素质。通过系统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我国的民法、刑法等主要的部门法,使大学生了解廉政建设中的法律法规,熟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作为公民应承担的相关责任。通过持续、广泛地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公民意识,强化作为公民的权利意识是遏制腐败的前提。同时,行廉政,拒腐败,心中应有“畏”字。法律制度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树立畏惧心理,明白一旦走上的道路,不仅严重侵犯公共财产,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会为自己带来法律的严惩。

三、运用多种手段,增强廉洁教育实效性

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近年来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经验告诉我们,空洞的、说教式的和灌输式的意识形态教育,只会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弱化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甚至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基础课”中渗透廉洁教育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思维方式,在授课中要积极采用多种手段,结合现实,贴近生活,使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把学习过程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动,努力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确保廉洁教育真正进头脑。

首先,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政治文化的建设、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关心自身的切身利益,比如教育公平问题、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如何解答他们关心的现实问题,是否能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将直接影响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进一步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材,精心选择感人事例进行重点阐释,通过正面典型的激励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使遵纪守法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

篇7

关键词:现代大学 学校体育 缓解压力 大学生

现代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明显不足,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里健康越来越被重视,关于学生特别是高学历学生走极端现象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但似乎研究结果没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作为现代大学生的一份子,作为一个体育人,我将结合中国大学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现代大学生压力产生的原因

谈到现代大学学校体育和现代大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提及80、90后,这两个时代的人出生时赶上了社会变化的特殊时期,必定有着特殊的时代特征。80后是计划生育后的一代,童年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学历上也很高,但是却赶上了上小学时大学包分配,上大学时小学免费,就业困难,工作不稳定,房价攀升的特殊时期。90后普遍是独生子女,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成效期,优越的生活条件,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有着很强的个性。

结合80、90后的特点,现代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五点突出的压力:

(一)家庭与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80、90后的学生有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那就是离异家庭的子女增多,学生的成长缺乏完整的家庭关爱,也缺乏正确合理的培养、教导,造成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缺失,仇视社会,人际关系淡漠,不信任感加剧等负面影响。

(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来自祖国各地的学生怀着各自的梦想,踏进梦寐以求的校园。一旦校园生活步入正轨,大学生活的新鲜感也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大学生活与自己期望的巨大落差。

(三)恋爱自由的烦恼

对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来说大学更像一个自由恋爱的天堂。在这里没有人再约束你,甚至恋爱还会得到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但闹矛盾、第三者、分手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些初次疯狂爱的学生,往往感情用事,选择了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

(四)大学学习考试考级的压力

在大学各种级别、资格的考试也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最主要的当然要数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了。涉及到考试,肯定有失败的,但有些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却输不起,失败后却不敢面对。

(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随着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各类高校,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了不争的事实,这对于很多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是最不能接受的,这意味着他们的天塌了。

二、现代学校体育应该在大学中扮演的角色

要让现代大学生去学校心里问题咨询室咨询,这不是给自己贴了一个心理有问题的标签吗?学生会去吗?我觉得不现实。学校体育作为中国大学的必修课,这是缓解学生压力,减少走极端现象的最有力手段,学校体育要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面对80、90后大学生学校体育要转变侧重点:

(一)现代学校体育在新时期的重点

学校体育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必修的,可以看出国民体质的提高不容忽视,但大学学校体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掌握技术了,而是上升到一种体育意识,注重体育文化,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对现代大学教育现状来说,应该深度挖掘学校体育这些潜在的隐性作用。

(二)现代学校体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80、90后的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需要改善,因为压力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他们的使命就是顶住压力,迎接挑战。所以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而且急需引导和改善。

(三)学校体育增进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优势

1.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可以投身于自己喜欢的运动中去,尽情发泄,娱乐身心。

2.强化学生的规则观念,理解、适应并习惯现代社会的规则制度。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减少学生孤立状态和自闭心里。

4.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意识。

5.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快速接受并融入到新的环境。

6.可以对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规划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小结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学校体育正好是一个能让学生理解社会、适应社会,从个体走向社会的一个加工厂。大学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缓冲地带,大学学校体育更是引导学生积极、正确踏入社会的重要平台。鉴于此,我建议高校更加重视学校体育,转变学校体育的侧重点,让学校体育发挥它新时期独特的育人作用,缓解学生压力,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意识,增强为人处事能力,减少甚至杜绝走极端现象的发生,切实为即将踏进社会的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小组化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分配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再以小组的总成绩进行评比,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小组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分析去解决问题。所以,小组学习能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搜集的有关资料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的交际、合作以及沟通能力。

二、大专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的大专英语教育,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

(2)口语环境缺乏。

目前的大专英语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口语环境的创设,一味地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突出,对学生的口语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没有重视。

(3)英语教材不合适。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材都不一致,普遍的是听、说类型的教材模式,这些教材实用性很强,但对学生来说,学习任务重而实用能力不突出,导致走上社会的学生,英语能力和社会要求相脱离,无法真正地把英语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三、小组化学习在大专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以上大专英语教学现状,以下便列出几点小组化学习在其中的具体应用。

(1)合理科学的分组。

合理的分组是指每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相近,小组内也可以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存在,这样就可以慢慢协调同学间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使小组间的成绩相当。由于各小组间的成绩差异性,小组间进行竞争可以实现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提高教学成果的目标。

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小组成员不要太多,以免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太少,达不到共同合作的效果,小组成员数量适宜就好。

(2)教师要发挥调控性,以引导为主。

老师应该充足备课,精心准备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尝试。在有突况时,教师应该做到及时引导和帮助,耐心为学生讲解。

在小组学习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主动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及运用能力。

(3)建立学习目标,及时总结分析。

教师要合理建立学习目标,难易要适宜,否则既不能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在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发现小组间的问题,对小组的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进行打分并评价,发现他们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态度中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竞争力。

四、小组化学习对大专英语教学的影响

(1)小组化学习能增强口语能力。

对于英语这种语言类学科,小组化学习改变了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课堂,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2)小组化学习实施了双向交际活动。小组化学习是学习者之间进行的交流,属于双方的交流活动,学生之间进行问题的理解、讨论等也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及沟通能力。

(3)小组化学习创造了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

小组化学习使英语课堂变得相对轻松,同学间也可以互相帮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都有所提高。

(4)小组化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

篇9

一、达标是国家用来督促学生运动参与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种措施,并不是体育课的评价标准。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运动获得理性与情感方面的增生,也就是在让学生了解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同时为自己的今后发展增强体能,所以体育课中饱含着学生达标所需的体能和获取体能提升的方法。如50米跑、跳绳、仰卧起坐的学习过程中,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生获得了提升自己体能的方法,体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就形成了“达标”与体育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而且会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学生从体育课中获得一定的科学锻炼方法,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运动,从而促进学生体质的大幅度增强,有效提升达标指数。所以体育教师要舍掉急功近利得不偿失的做法,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达标只是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用来督促学生参与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种措施,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监督检查学校的体育工作,它并不是对体育课好坏的评价标准,不要为达标而达标。

二、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其价值满足于社会和个体的共同需要,“达标”非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老师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体育教学通过学生对不同特性的身体运动的学习,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依托,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自我,控制自身,与他人合作竞争,同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围绕运动技能所展开的体育课程教学,实际上就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理性与情感的增生过程也就形成体育课的核心价值。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无论在未来用于解决新的运动课题还是应对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其价值满足于社会和个体的共同需要。体育课程资源中有很多不同特性的项目,而体育教学则是围绕这些项目进行操作,实现健身育人的目标。如果我们把“达标”定位于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的,学生将失去很多运动项目的学习,也就失去应有的运动乐趣、失去体育课的核心价值。

三、体育课不能忽视对学生体能的训练。

体能素质作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小学体育课作为体能训练的第一课堂,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在体育课上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能锻炼,同时要开动脑筋、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和丰富学生体能的锻炼形式和方法。除了各种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外,还要收集、整理、挖掘、开发新的锻炼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比如在“达标”测试中我发现肺活量的成绩很差,其原因有二,除个人的素质因素起决定作用之外,大多数小学生缺少吹的技巧。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吹的技巧,没有坚持在每节课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再如对于学生的身高体重,认为是自身因素,而很少关注,假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设计身高体重比的比赛,肥胖的学生会加强锻炼减肥,而太瘦的学生会为实现目标让自己达标。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体育教师忽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

四、体育课上对学生体能训练要注重锻炼方法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一)可操作性

学生体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仅仅靠几节体育课所能解决问题的,需要靠学生的自主参与与长期不懈的坚持锻炼,所以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体能锻炼的内容和方法的同时,还要考虑该锻炼方法的可操作性、简易性和可移植性,这样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

(二)趣味性

万事都贵在坚持,人的惰性是很难控制的。对于锻炼来说,只有坚持下来,才能获得长久的益处。单一枯燥的锻炼方式很难让学生主动参加和坚持下来,所以教师在选择教给学生的锻炼内容和锻炼方法时要选取既有锻炼效果,又具备趣味性和多样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欢快、有趣的氛围中达到健身的效果。

(三)有效性

篇10

[论文摘要]廉洁教育不仅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传统,也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工作的一贯要求。如何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就其对廉洁自律的理解和认知状况,探讨了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理念与工作方法。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廉洁教育 大学生

廉洁教育不仅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传统,也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工作的一贯要求。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贯彻《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本文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根据其对廉洁自律的理解和认知状况,探求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

一、大学生对廉洁自律理解和认知的状况分析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风气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廉洁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的情况。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对廉洁自律的理解和认知具有“知行不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腐败现象的“认可度”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腐败现象、收入差距的扩大、就业形势的严峻等社会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对腐败现象的认知和判断。笔者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对社会腐败现象表示坚决反对,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社会腐败采取消极、漠视甚至是赞同的态度。社会腐败问题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这种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将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漠视正义、缺乏人文关怀等深层次危机。如果大学生对腐败问题持痛恨的态度,就是廉政亚文化的表现;如果持赞成的态度,就是腐败的一种隐性表现,将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2.部分大学生对不良社会风气缺乏科学的判断。部分大学生认为现代社会是“关系”社会,“关系”比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笔者曾做过如下调查:“你认为以下哪个因素最能加速一个人事业成功?”调查结果显示,54%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关系,11%的学生认为是家庭背景,只有21%的学生认为是努力学习,可见大学生对“关系”的认可度很高。面对一些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时,部分学生寄希望于通过“关系”达到目的,不少学生甚至认为这属于正常的现象。如果这种风气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校园腐败,导致个别学生不思进取。

3.对身边腐败现象漠视、认可甚至参与。在部分高校中存在着大学生在考试前向老师送礼以求过关的现象,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毕业生在自我推荐材料中夸大其词,签订用人协议后不履行合约。有的学生甚至在各种选举中通过请客吃饭拉选票。对身边的这些腐败现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表现是漠视、认可直至参与。从另一角度来看,一些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不是强调服务意识,而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作风”,在推选干部、评优、评奖学金等方面搞特殊化。将来他们一旦拥有公权,就必然会走向腐败。错误的行为不仅来源于错误本身,还来源于周围环境对于错误的漠视,因此校园中的腐败苗头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加强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利益观和权力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和道德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大学生要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未来社会必将是公平竞争的社会,靠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是无法立足的。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对廉洁自律理解和认知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也反映出了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要想使廉洁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就必须立足社会大背景,整合学校资源,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手段,切实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完善的廉洁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必须将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作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高校顺利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及其他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明确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保证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全校教职工要积极参与,形成学生廉洁教育的整体合力,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形成完善的廉洁教育体系。 转贴于

2.廉洁教育与各科教学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廉洁认知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廉洁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仅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廉洁教育还应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真正实现廉洁教育的“三进”工作。首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廉洁教育中的优势,夯实学生的廉洁理论基础,提高廉政认知水平。其次,将对大学生廉洁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第三,发挥素质教育课在廉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角度进行反腐倡廉、廉洁奉公的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以及我国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腐败现象,向他们展示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他们将来所面临的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营造校园廉洁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廉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和时代性极强,要使他们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正气,成为推动校园廉洁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反腐倡廉的重要力量,就必须利用高校自身得天独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优势,用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去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抗腐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营造校园廉洁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在校园里张贴以廉政警句、格言为内容的标语,建立反腐倡廉网站,增设廉政文化栏目,宣传古今廉政人物、廉政故事、格言警句;组织学生观看反腐倡廉电影片、电视片;开展廉洁主题教育、征文比赛、征集警句格言、写心得体会和毕业生离校前的“廉洁人生路”教育等活动;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廉政教育专场辩论会,把平时高校学生看到的社会腐败现象、想到的领导干部违法的典型案例,都拿出来谈一谈、辩一辩,构建廉政文化氛围。使“廉洁”不再是单纯生硬的说教,而以一种新的形式走近大学生的生活,滋润渗透于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之中,使学生思想上廉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产生廉洁教育的持久渗透效果。

4.做好高校廉政建设,加强领导和教师的廉洁示范作用。学校的廉政建设直接影响学生对廉洁的认知和判断。首先,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广大教师、管理人员应该带头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奉公守法,杜绝乱收费行为,以及利用招生、发展学生入党、推荐学生就业等向学生索取好处的行为。其次,要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凡是涉及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决策、规定都要公开,营造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氛围,使学生不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最后,高校教师要起到传播廉洁思想、弘扬廉洁文化的媒质作用和廉洁示范作用。因此,做好高校廉政建设,加强师德及学术道德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正确理解廉洁文化的内涵,提高大学生接受廉洁教育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