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

篇1

【关键词】入境体情 导入 情境 范唱 动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118-02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学生个体参与学习,并在与情境互动中得到应有发挥,从而构建起知识意义的过程。音乐教学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学生学习意义的构建需要入境,W生只有进入一个特定的音乐氛围中,受到情绪的感染,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心灵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与净化。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从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创造或营造动人的音乐情境,触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情绪的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将学生带入歌曲的艺术境界之中,在尽情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中产生交互影响,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音乐课堂唱出动情之声。下面笔者以湘教版小学音乐《在葡萄架下》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情境导入,带入意境

情境导入有效改变了传统的音乐课堂导入方式,使单调的导入变得生动起来,实现音乐学习的情景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通过情境自然地导入到课堂学习,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将学生带入音乐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以积极的情绪投入音乐学习。教师在创设导入情境时,要善于打破单一的情境创设方法,丰富情境创设方法。既可以采用启发式、抒情谈导入,也可以通过图片、照片、录音、视频等直观教具辅助导入。

《在葡萄架下》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为了充分展示新疆民歌的风情,将学生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笔者穿着新疆少数民族的衣服,唱着《在葡萄架下》这首歌曲,载歌载舞地进入课堂。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又为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示范,将歌曲的旋律、意境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情感。

二、范唱演示,进入乐境

范唱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范唱的目的是运用歌声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和风格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鉴别力。范唱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改变单一的教师范唱的方式,丰富范唱的形式,可采用学生范唱、音视频范唱等。学生范唱有助于激发音乐爱好者的学习兴趣,发挥音乐爱好者的学习禀赋。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提前预告本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范唱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教师指导的资源,通过指出学生范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突破音乐学习的重难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范唱演示,对不同的范唱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比较学习思维,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高度与深度。

《在葡萄架下》一课的教学,在情境导入过程中,笔者就进行了初步的范唱,活泼、生气、富有民族风格的歌声,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展示了一段《在葡萄架下》的MV(音乐视频),视频中演唱者辅以典型的、体现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学生在倾听范唱的过程中感受到这首歌曲与教师范唱在节奏、旋律及风格上的不同之处。两种不同演唱风格的范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辨能力以及音乐思维、鉴赏能力等,让学生充满感情地进入乐境。

三、简短评论,体会情景

音乐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乐境,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乐境,学会反刍,去体会情景,这样才能从感性回归理性,才能够脱离乐境的辅助,建立起理性的音乐思维。

《在葡萄架下》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学生在听了教师与音乐MV范唱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简明地发表自己对这首歌曲的印象,进行简短的评论。为了拓展学生的互动面,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论,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简短评论,并对小组评论进行总结概括,形成小组评论;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小组间大范围的简短评论,使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扩大评论的范围,提升评论深度。大范围交流互动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与音乐鉴赏能力。

在学生简短评论的基础上,笔者采用讲讲议议的办法,就歌曲的内容、体裁、风格、节奏、有何民族特色等,再次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新疆歌曲的特点。教师的参与有效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增强了学生评论的针对性。师生共议,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新疆少数民族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学习歌词,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内容、感情和教学要求。在朗读歌词时,引导学生首先注意字、词的发音,其次结合歌曲的节拍、节奏、速度有板有眼地认真朗读,采用边朗读、边打节拍的方法来练习歌词,这样使学生很快领会意境,进入角色,体会情感,跃跃欲试。

四、学唱歌曲,享受美景

一首歌就像一处美丽的风景,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就是带领学生进入音乐风景,引导他们尽情地去享受音乐风景之美。学唱歌曲是新歌教学的主要步骤,也是学生享受音乐美景的关键环节。学生学唱歌曲不宜直接进入,教师要善于铺垫,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反复地进行实践,为学唱奠定基础。学生在不断感受与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不断加强,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歌唱技能技巧、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葡萄架下》一课的教学,笔者采用听唱、自唱、试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在教师范唱的过程中认真听;其次,通过视频播放,学生模仿自唱,在这过程中,教师加强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唱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积累资源;再次,学生试唱,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试唱的情况,笔者采用试唱加录制的方式,将学生试唱的情况记录下来,再进行自我欣赏。它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试唱情况进行反思与比较,提高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学会把握节奏、节拍和速度,有利于学生音乐表现力和感受力的全面提高。

五、巩固练习,丰富情感

巩固是促进学生学习内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入境体情,教师还要借助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实现音乐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

《在葡萄架下》的巩固练习,笔者采用交叉、渐离、检查、个别辅导等方法,设想几个简单动作教给学生,组织男生与女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使学生手舞之、足蹈之,使教学达到。同时,笔者还引入竞争机制,在小组比赛的基础上,各选一名素质较高的男、女生上台演唱,师生加以评述,肯定长处,补其不足,最后将学习成果制成光盘,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圆满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

篇2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一直倡导的理念。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呢?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多换位思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来进行教学。笔者根据自身的一堂公开课的教学体验,认为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设计上,一定要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多揣摩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种情绪活跃、精神饱满的课堂教学环境。

【案例描述】

案例一:

2011年3月19日上午,我在五(4)班进行了公开课《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的试教,当我简短地带领学生们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及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后,就进入了新授的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细细品味语言文字,走进维也纳,在领略音乐之都维也纳其他迷人风貌的同时,学习作者紧扣“音乐之都”悉心选材,还从其他角度介绍维也纳这座城市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勾划出还从哪些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学生认真自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勾划起来。

学生们认真地默读、勾划之后,纷纷举手想要发言。我心想:“上节课我们就已经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抓住了‘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一方面来介绍维也纳的,那后面三、四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都是总分的构段方式,只要找出这两段的总起句即可了解还从哪些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问题很简单。” 为了尽快进入课文的语言文字的悟读训练,我便请了一位中队干部来回答这一问题。

生1(很自信):三、四然段抓住了维也纳的建筑、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传统来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我一听,就懵住了:我只是想引出“总分”的描写方法而已,说出每段的总起句不就行了吗?这不是本文的学习难点啊,怎么会这样答!而且好同学也不听要求,还看到第五自然段了。我心里有些着急。)

师:请大家只读三、四自然段。有谁能再概括地说说?

(这时,举手的人少了一半。我接着又请了一位面相聪明的班干部。)

生2: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我摇了摇头,打断了他,请了第三位学生。)

生3:维也纳的街头巷尾到处……

(这位同学站起来还是没有答到“点子”上,我只好自己点明。)

师:答案就是三、四自然段的总起句。

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纷纷举手,说出了答案。这使我才得以抓住这两句总起句,继续按照我的教学思路,带领学生学习作者如何分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由于这个环节进行得磕磕绊绊的,后面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再举手,大概是怕说错吧。课堂较沉闷。

【案例跟踪】

课后,我始终不明白这一环节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带着满脑子的困惑,我与这3位好学生进行了交谈。

甲委屈地说:“课文是从维也纳的建筑、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传统来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您看……”她指出了依据,说得也在理。乙不好意思地说:“我回答的只是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一个小小的方面。”丙说:“原来直接讲方面就可以了,我以为需要一个一个方面讲。”

“昨天的课上,不是已经用总分的方式学过了第二自然段了吗?你们怎么没想到呢?”我着急地问。这3位同学都摇摇头,称自己忘记了。

我听了,不禁脸红起来,课堂教学提问设计是为了我的教学服务,还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这种教学思路其实就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学生无法领悟,更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故此,我在公开课的教学中改变了提问设计。

案例二:

2011年3月23日下午,我在五(5)班进行了公开课《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简短地带领学生们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后导入新课。

师:有谁记得上节课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作者是从哪个角度介绍维也纳的?

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师:你为什么抓住这句话来概括?

生:因为这段是总分的结构,可以用总起句来概括。

师:(赞许地点点头)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细细品味语言文字,走进维也纳,在领略音乐之都维也纳其他迷人风貌的同时,学习作者紧扣“音乐之都”悉心选材,还从其他角度介绍维也纳这座城市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勾划出维也纳的音乐哪些是能看到的,哪些是能听到的?”

学生听了,还是认真自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勾划起来。

我在巡视中发现,同学们有的勾了一点,有的勾了几点,总之,答案勾全的人较少。我心想:“看来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我得帮帮学生进行归纳。”在学生们认真地默读、勾划之后,纷纷举手想要发言。

生1:走在维也纳的街头,能看见许多音乐家的塑像。

生2: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生3: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

……

(同学们有的说看到的,有的说听到的,看着我肯定地点着头,积极性高涨。)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有心的同学注意了吗?“看到的”都集中在第三自然段,“听到的”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你能归纳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吗?

学生们一下就说到了总起句上,领悟了总分结构的写法。我也兴趣盎然地带领学生继续往下学习。

【案例跟踪】

课后,我又向五(5)班的一些同学调查了这个教学环节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想回答?王同学说:“您让我们将看到的、听到的随便说,这太容易了,课文中都写着。”李同学说:“读了课文,我不用想着考虑几个要点,只要看看书,再稍微思考一下就行了。”张同学说:“您让我们将看到的、听到的归纳为两个方面,我一下就想到上节课所学的段意归纳方法了。”看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着,我也欣慰地笑了。

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所以我这次设计提问教学环节时,利用顺向思维方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来导入课文的学习,并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帮助学生学习,教学效果较好。

【案例反思】

两个案例中课堂提问的教学设计不同,教学效果大相径庭。这不禁促使我深入思考:

反思之一:教学提问设计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这样的信息,紧扣教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这一生成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能吃透教材,对教材理解烂熟于胸。如“案例二”中,由于笔者又一回合地钻研教材,领悟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这一自然段都是写人们漫步维也纳所看到的景象,“维也纳的人们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这一自然段是写人们漫步街头所听到的音乐,这更能贴近学生的感性认识,就一下找到了帮助学生总体领悟文章内容的有效引导方法。

反思之二:教学提问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儿童时期,学生的短时记忆往往会较快遗忘,难以转为长时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最初遗忘速度很快,所以学生的前学后忘现象较严重。如“案例一”中,仅第二天,学生便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给遗忘了。因此,教学中也要注意及时地复习,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复习,要强调并恰到好处地把握时机进行提示,达到后面教学中学生巩固练习的目的。

反思之三:教学提问设计中要把握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课堂上的提问设计,也必须以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并有效地学习为前提,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水平、反应能力等为中心。如“案例一”中,由于笔者对五(4)班学生较陌生,对他们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教师“托一把”才能够到的知识不太清楚,尤其是在学生自读勾划这一环节中,教师巡视时没有仔细看学生勾划的答案,失去了了解、验证学生认知水平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基础、思维水平甚至性格特征、反应能力等,做到胸有成竹,上课时,也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使课堂教学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反思之四:教学提问设计中要有预设环节。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在默背已经预设好的教案,学生只是顺着教师提前设计的“道路”来一步步向前走。而动态生成的课堂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地“预设”,才能灵活捕捉,调控“生成”!在“案例二”的备课中,笔者预设到学生在回答“看到”哪些音乐时,有可能由于第三、四自然段是一起读的,会将第四自然段中对“露天音乐会”的描写也误认为是“看到的”,故设计了联系上下文对这部分的“掺和”一词的理解,来引导学生这主要是描写听觉上的感受。尽管教学中没有用上,但笔者在教学中多了一份从容,显出了一份机智。

反思之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耐心倾听。当学生在就课本内容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也要用心地倾听,这样才能从中明确学生的观点并对之给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并在之后,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和谐地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在“案例一”中,当第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三、四然段抓住了维也纳的建筑、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传统来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时,我一下着急了,因为这并不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我听到她谈到“建筑”,以为她看到了第五自然段,讲的是“国家大剧院、金色大厅”这一类的建筑。也就没有耐心听下去,便婉转地请她只读三、四自然段。课后,这位同学当时茫然的眼神以及后面学习中再也没有举手发言,让我感到于心不安。我冷静下来,才想到她讲的是看到的音乐家的塑像,只是用错词而已。看来,对学生的“生成”也应小心“呵护”,善于倾听和引导,至少要让学生感觉到,无论是课堂上能否讨论和解决的,只要是我提出的,老师都很重视。这样,学生的创造性火花才不至于被扑灭,反而有可能激发他们自行去研究。这应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

篇3

英语教育是伴随全球化发展进程逐步提升的,随着英语全球化的普及,我国需要加强学生英语教学的学习水平,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中英语课后反思简短,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中英语课后反思简短范文1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缺憾,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当我们用批判、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时,我们就是在反思,变革。本学期是本人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二个学期,经过上学期的努力,我基本能够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在本期的英语教学中,经常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反思:

一是反思教学设计。为避免自己过分地依赖已有的教学经验,或照搬现成的教案,在授课前的备课阶段,我经常结合现在学生的实际,反思原有的教学设计,因为我感觉“照本宣科”的教学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不会有太多的兴趣。在教学用英语“表达提建议的方式”时,我有这样的设计:问学生假如出去旅行要带什么?要学生用建议的方式组织答句。开始学生很兴奋,几句之后,学生便冷落下来,似乎眼高手低,无法表达。我反思――活动虽有交际性,但一定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任务设计一定要真实,要能够完成。于是再教设计时,我不是直接要学生回答所带物品,而是给学生列出了许多可供选择的物品的英文名称,其中有学生熟练的,也有学生不会说的,要学生选择,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结果交流起来学生兴趣更浓,教学目标也完成得很好。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这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虽然在备课时,教师已预设了种种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的时间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没有办法切中教师预设答题的关键,或者师生互动交往开展不顺,学生对教师预期的解释有歧义等。这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对计划快速、灵活地作适当修改与调整。不断地总结和调整教学过程,发扬有效的教学过程。如在复习教学七年级下册, 谈论过去经历时,要学生介绍自己的周末活动。我先给学生一个表格,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列出一些动词及动词短语如:read, write, skate, sing songs, play basketball, play the piano… 等等,能做的打( √ ),不能做的打(× ),然后根据合作学习后的情况用英语口头表述:My friend is….When…was ten ,…could …and…,but …couldn’t…or….一路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得非常好,我先给学生一个表格,通过小组合作完成What could you do on weekends? 我马上想到这样的任务,对学生太简单了,学生没有了“跳一跳才摘到果子吃”的感觉,一定不会满足。我马上要学生回忆儿童时的一次难忘经历,用3-5句话表达出来,限时5分钟。这样一调整就把说与写结合在了一起,增加了深度,说得出写不出的同学就体会了还需再努力背记单词,有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三是反思教学心得。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并以教学后记的形式来完成。我认为这也是最值得我坚持做的。常常在课后,我会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总结,并及时地作下记录。我回忆教学过程怎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计划如何?是否有所改变?改变计划的原因是什么?改变的方法是否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策略?学生已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吗?学生是否有所得?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是否对培养解题能力有所帮助?教师本身的教学思想可有存在问题?等等。

我记下成功之举,总结可取之处,也记下自己的失误与疏漏,作深刻的剖析,我记下课堂中师生智慧灵感的不期而遇,独创的见解值得回味,能帮我拓宽教学思路。我最想记的就是再教设计,怎样在下一次教学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我有阅读课教学的反思,有对话课的处理,有词汇教学方法的反思,有任务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关于课堂控制的,有关于信息技术的,有关于教材的使用的,有关于英语的记忆背诵的点点滴滴,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不断反思,不断困惑,不断超越,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英语课后反思简短范文2《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初中阶段采用了各种学习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并以各种形式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了团队精神 。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课堂上,让童年的乐趣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文化知识。我的做法是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

一、以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几乎每个小孩都喜欢玩游戏,也积极参与,因为游戏能给学生带来乐趣,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力起到积极作用,并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听、说的交际能力。过去游戏常在课外活动中出现,现在把游戏带进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使“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策略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二、以实物创设教学情境

实物是课堂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具,采用实物教学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得快、记得牢,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教到食物名称pear、apple、orange、banana、egg、cake时,我事先准备一个袋子,里面各装有一个香蕉、苹果、桔子、熟蛋和一块饼,上课时,叫几位学生上台,轮流伸手进袋子抽一件东西,我先问:What’s in the bag?当学生摸出香蕉时,我回答:It’s a banana.(重复几遍)让学生跟着读,学生看到香蕉,早已明白banana就是香蕉,其它名词也采用同样教法。采用实物教学,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快就学会单词的读音,学生一旦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就会有成就感,越学越想学。所以,充分利用实物教具来进行教学,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以简笔画创设教学情境

实物教具固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有些实物不方便携带,这就要借助简笔画了,简笔画也同样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进入情境。如当教到人体各部门的名称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人的简笔画,刚画完头部时,就有学生问:Who’s this? Is it a boy or a girl? 我边画辫子边回答:She is a girl .Look at this picture, this is her hair.每画完一个部位,就用箭头指示,并写出单词,重复几遍,让学生跟读,画完简图,也是一幅有趣的教具。夸张的简笔画,能给学生带来乐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样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小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笑话故事最富有吸引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留下永久的记忆,更能使学生从故事中学一知识和受到教育。因此,适时地给学生讲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同时又使学生感兴趣的背景材料,必要的文化知识以及人情事故,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当教到“Let’s go!”句型时,我给学生讲这样的故事:一天,有两位老外路过一家小商店,对店主说:Hello!I want a pen。店主说:pen?喔!“盆”有,有,有。他赶快去拿个盆给老外,老外摇头说:No,No,I want a pen。店主说:这不就是盆吗?老外又说:No.No.店主说:“漏”?我昨天才进的货,怎么就“漏”了。两个老外无可奈何地说:Let’s go!这时店主很生气上前去抓住其中一位老外的衣服说:你不买就算了,说我的盆漏,还骂我是“赖皮狗(Let’s go!)”这时,幸好懂英语的店主女儿回来,才解开了误会。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教训:学生时代要努力学习英语,就不会“老大徒伤悲”,还闹一个笑话。听完了故事,我相信故事会成为学生永久的记忆,使学生懂得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五、以幽默创设教学情境

笑话故事能使学生大开眼界,受到深刻教育,幽默也能学生积极向上。因为幽默也是一门学问,现实生活中,谁不爱幽默?但不是每人都能学会幽默,在电影、电视及生活中,常听到幽默赢得阵阵笑声,令人回味无究。课堂上,教师也可收集幽默来处理课堂发生的事情。如:有一次,我在七(5)班上课时,有位学生不认真听课,坐在那发呆,我便走上前“关心”地问道:你在想什么?还是在做白日梦?这一个问题,引起全班的哄堂大笑,这位同学的脸一下子红起来,不敢再开小差了。又如,我在起(6)班上课时,有位坐后面的学生睡觉了,我叫了两声他没听到,我只好走到他跟前并开玩笑说:“着火了!”,他惊慌地站起来说:“在哪里?救命啊!”这一叫引起全班同学的开怀大笑。这位同学羞愧地低下头,再也不敢睡了。

六、以短歌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它不仅给人带来愉快,更能带来美的享受。课堂上,适时地教些简短的英语歌,以帮助学生消除疲劳,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形成最佳心理状态,发挥超强的记忆力,高效地领会所学内容,同时也可从歌词中学到一些没学过的单词。如下面歌曲:《Twinkle twinkle Littlie Star》,《Bao bao black sheep》,《Good bye my friend》等等,学生非常喜欢唱歌、听歌,还要求我以后有时间就教他们唱英语歌。

存在问题

大部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都可以适应,慢慢养成学习习惯,但是个别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反应迟缓,学习较为吃力,这也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还有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积极性不够,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使英语教学的整合更加趋于完美,充分发挥出课堂的魅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初中英语课后反思简短范文3初中英语教学反思一文是从事多年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英语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的几点教学反思。

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对耳朵,一双眼睛,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事多年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初中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教学反思二、初中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的学习,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教学反思三、初中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

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初中英语课后反思简短范文4从过来的这一学期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几次月考的成绩。整体的英语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课前准备不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对新鲜事物的联想力也很丰富,很多课本中出现的生活性词汇在短时间内便能掌握,有时上课前做的准备不足,学生们提出的各种课本外的问题根本没有想象到,导致课堂效率和课堂气氛受到影响。今后的主要目标还是放在如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如何指导好学生在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上多下些功夫。

二、作业批改不及时,由于自已在工作中的懒惰思想,导致有时学生交的作业当天不能及时批阅,学生们没有趁着刚写完的劲头去改正,时间略一长,就把东西忘了,导致最后的作业效果不强。目前两个班学生才40几个,从作业的质量和数量上,要更加严格要求,对自己的批改也应更加严格要求。

三、基础知识打得不牢,从目前的复习过程来看,学生们对所学过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无论是语法还是词汇都没有达到应该具有的知识水平。因此,从补课期间,就开始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们该背的背,不管学习成绩高低,一律看待。效果应该会很明显的。

四、辅优扶困做得很不到位,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优秀生没有达到优秀生的标准,学困生也没有上来。说明这方面的做法是失败的。今后的主要精力课堂上要照顾大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身上,课下多找些资料给优秀生去指导,去向他们提更高的要求。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学生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好,现在好多学生不但是中等生,连部分优秀生的思想状态还没有紧张起来。如果继续这样的话,中考的成绩很难想象。不要认为只有班主任才对学生做思想工作,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都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同时思想工作做到了位,首先对自己的学科教学的益。为此,每天坚持找一两个学生谈心,找出他们的思想问题,注意帮助他们树立中考的思想。坚持每星期都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主要思想问题班内强调。使他们的思想得到统一,这样自己的教学才会减少阻力,才能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初中英语课后反思简短范文5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从事初中教学工作的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反思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初中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反思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目前在中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中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反思三、中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

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反思四、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的学习,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反思五、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篇4

一、丰富教学情感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课堂的教学情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机,缺乏了求知的原动力,学生自然不会去专心倾听。而倾听作为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重要能力,自然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一)教学语言艺术化

音乐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就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文学修养。如: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惋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的语气来讲解。如果教师在语言上能做到抑、扬、顿、挫并且声情并茂,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二)课堂氛围民主化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用音乐打开他们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因此,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前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而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种更加自由的空间会激发学生急切倾听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人性化

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怎么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或心理问题,他们会故意听不见音乐和老师的讲解,所以对同一课堂、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当学生不会倾听时,我们应该反思,是我们的反馈要求不具体?还是指导不到位;是我们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还是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力求贴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 强化能力训练

科学研究表明,倾听是有技巧的,学生有了倾听欲望,还是不会倾听,这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意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一)训练学生的“听觉感知”

人如果不会通过听觉来听声音,又怎么能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每个人的听觉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尽管有的学生能准确地听出声音,然而真正的音乐耳朵的形成却是要在听力训练中获得,而不是天生固有的。大千世界的声音是音乐最原始的素材,人从单纯感知声音,到反复聆听声音而感知它所代表的一些特定的情感色彩,需要一个听觉的训练过程。一开始先让学生判断一些简单的声音,比如在某一特定时刻听到了多少种声音, 在寂静的教室里听楼道、马路上的声音,闭着眼睛指出发生的位置;感觉单声道和双声道播放音乐的区别;教师敲一件乐器或弹琴声音大时请学生慢慢走过来,声音小时慢慢离开,使他们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远近等;带领学生“聆听散步”,找出最高、最低、最响亮、最优美、最讨厌的声音,然后慢慢地过渡到有方向性地听音乐,比如听音乐的情绪或特点,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然后再慢慢地根据年级的升高不断提高要求,不断进行引导,学生的听觉会变得越来越灵敏,也会更专注地倾听。

(二)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1)闭着眼睛静静听。一般是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发挥想象的时候,要求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进而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这就要求学生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聆听音乐,全面地体验音乐。

(2)有目的、有方向地聆听音乐。欣赏一首乐曲,要感受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可能一下子面面俱到,只有在教师言简意赅的引导之下,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聆听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听之有物”,并“耳听脑想”,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自然而然地养成专心倾听音乐的习惯。

(3)辨别比较地听。教师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的听辩,刺激学生的听觉,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轻松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更专注地听音乐,达成一种良性循环。

(4)抓住特点倾听。任何音乐都是由各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音色、音高、力度、速度、旋律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老师要充分抓住重点要素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听音乐。

三、多用激励评价

即使再平淡的课堂,总是会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出倾听的态度,这时,老师就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赞赏:“你真会听”、“你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耳聪目明,你真是个聪明的学生”??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以身示范地倾听,对学生言行的关注,对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的欣赏。虽然这评价简短,它却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面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体会到了老师的爱。当然,关于激励赞赏的评价远不止这些,老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不同形式的评价。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或肢体语言来表示感情,把肯定、赏识和关爱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之下,学生必然会产生仔细倾听的欲望,变得更注意倾听了。

(一)精选作品,给学生所需要的

教材不是圣经,只是一个范例,老师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新课程给了老师选择教材、重组教材很大的自主性,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聆听喜爱作品的机会。在音乐课中除了听教材中的歌曲与乐曲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各套教材,精选一些学生喜欢的乐曲作为补充,根据本册教材目标,放在相应的单元中进行欣赏或演唱。

(二)换用内容,还学生一份贴心

新教材未必十全十美,如果有些曲子学生不太喜欢,那就达不到专心聆听的效果。这时,老师可以换用别的曲子来进行教学,只要达到同一个目标就可以。

(三)拓展资源,赠学生一个空间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即“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改浪潮中,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师生交流更加畅通,学生兴趣更加浓厚……然而,不少课堂在热闹背后表现出放任浮躁的倾向,教学效率并不理想。作为语文教师,要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头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任。相比古板沉寂的课堂,学生更愿意接受充满激情、灵活多变、富有想象力的课堂,只要课堂开了一个好头,那么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高涨,并快速融入课堂教学,这才算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所以,一个良好的开头,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这节课成功了一半。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一只乌鸦如何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喝到瓶子里只有一半的水?”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收获了诸多答案之后,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总结开始正文的介绍。又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讲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这些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善于运用幽默语言

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课堂上学生的笑既是一种愉悦的享受,也是一种对知识的表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恰如气氛的、比较幽默的语言,常常会引发阵阵笑声,这种幽默往往会比清晰的讲述更有吸引力,它会使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概念,更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如在教学“纸”字时,为了不让学生在右下方多加一点,我就这样告诉学生:“一张洁白无暇的纸是不容许有污点的哦。”在教学“饥”字时,我是这样教学生记住这个字的:只吃了几粒米饭,肚子肯定会觉得饿的。这样,学生既记住了字形,又了解了字义。可见,教学时,将枯燥的词语教学,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课堂中运用幽默语言是艺术性讲述中常用的技巧,他是智慧和技巧的结合,是高尚情趣和适当的分寸感以及机智应变技能的反映。幽默应是一位优秀教师所必须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教师的课堂口语应该是幽默的,教师也应该是幽默的人。

三、巧妙借助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为他们实现信息重组、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有“度”,否则将达不到目标,得不到效果。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我们教师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比如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江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动情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在太阳缓缓升起,遍地开放着鲜艳的花朵,春光水碧,红花像燃烧的火焰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同样的在讲授《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瀑布的声响气势和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的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代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这样,在一节课当中,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布置有效的作业

有人说:“长期无效的作业是对学生的一种慢性自杀。”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学科间的统筹协调,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只要学生健康了,愿意做了,作业自然也就有效了。教学中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业决不留在课后,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当场反馈,相机指导,做到课课清,提高作业效率。精选作业类型,避免随意、重复、枯燥的作业。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全体,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不把作业当成负担。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有效的作业,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更好地解放他们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以及时间、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打造有效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改变自己,敢于掀开有效教学的神秘面纱,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正视课堂。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才能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让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

【参考文献】

篇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到“升学教育”的严重影响,单纯重视阅读与写作,忽视甚至省略口语交际教学。当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越来越强调听者和说者情感与态度的双向互动过程,严重滞后的“让学生站起来大声说一段有文采的书面语”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调查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空洞无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目标设定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教师教学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程总目标细化为一个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并由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内容,27%的教师认为是阅读教学的拓展话题,20%的教师认为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9%的教师认为是朗诵、演讲等富有文采的表达活动。超过50%的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把握不准,一方面表现出教学内容书面化倾向强烈,另一方面未能凸显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

其次,口语交际重在实践和参与,应在交际中学会交际。走进课堂的口语交际应帮助学生解答在生活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技能和素养。针对学生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是选择有效教学内容的前提。例如,针对学生“别人谈话,随意插言”的问题,可以选择“积极主动倾听”的教学内容。

2.教学形式零散无序

语文课程标准始终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这种指导性教学建议虽然没有将教学内容和训练活动具体化、明确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就可以凭个人喜好随意安排口语交际教学。调查反映的情况显示,大多数语文教师将朗诵、演讲、讨论、辩论和访谈这些口语交际活动改变为举办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开讨论会和辩论会,用竞赛的形式取代了教学,以展示的方式代替了训练,在某种程度上也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训练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训练内容和要求。调查发现,很多小学教师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训练目标和编写课时计划时,根本没有考虑口语交际训练。只是在进行教学时,按照一定的题目进行训练,下一次训练另换一题,两次训练之间没有联系,更没有考虑到学生内在的发展,只求完成任务。如此下来,口语交际教学既无次序又无质量,何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教学评价简单随意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只是笼统地提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只提出要求,而对如何评价只字未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如何有效运用评价手段进行科学评价,显得无能为力。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表现在评价形式单一,课堂上以教师评价为主,突出表现为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的回报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其次,评价内容片面,只关注学生说了什么,怎样说的,而忽视对学生在交往中的情感态度等非语言因素方面的能力评价。

二、改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

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儿童都有表达的欲望,但由于儿童的认知有限,表达的语言大都简短凌乱,类似“电报语言”。一个好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撞击学生的心灵,为成功的口语交际训练奠定基础。因此,话题的选择要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讲他们自己的故事,说他们周围发生的事,以学生的需要做前提,并且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

2.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循序渐进

形式“灵活多样”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活动,全员参与。努力创设多样化的交际情景,采用听一听、问一问、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等形式,展示生活,演示实物,再现图画,渲染音乐,体会扮演,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交际活动。

口语交际是需要在语文课里“教”的,越是日常的口语交际,越需要反思性的课程内容;越是高年级(已经学会了某种类型的口语交际),课程内容就越需要是反思性的。以“打电话”为例,在大量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案例中,在不同年级都会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打电话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一项人际沟通活动,如果将“打电话”搬进了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就赋予了“打电话”特定的教学内容,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在学生原有水平上教学生学会打电话,而是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打电话这个交际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不良习惯进行“反思性”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改正学生平常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错误。

3.教学评价多元整合多维综合

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对能力的评价单凭终结性评价是不全面的。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将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由单一化评价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第一,体现评价的多元整合。“多元整合”可以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也可以是评价方式多元化,打破教师单一评价的模式,学生白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全方位多侧面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出综合性评价;第二,体现评价的多维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应列入评价的范围,立体多维度的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陈佳.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09(8)

篇7

关键词 小学英语;多媒体课件;英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17-02

1 问题提出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莲塘三小5(10)班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以访谈法探究教师在课堂上不常态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原因。

2 研究方法设计

研究目的:调查教师不常态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原因。

研究意义: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能提高课堂效率,可在莲塘三小的课堂仍存在课件不常态使用的状况;本文在访谈该教师的基础上,探究其原因,希望为之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研究对象:南昌市莲塘三小5(10)班英语教师。

抽样方法:目的抽样。研究方法:访谈法。

效度检测方法:参与者检验法。结合之前的研究结果,以及参考教师信息素养中信息能力的多媒体运用的相关知识,本文决定采用半开放型访谈的形式进行探究,计划以一个月为研究长度,每次访谈后就进行反思并找到下次访谈问题突破点。具体的访谈设计如下。

第一次访谈:1)课堂上是否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2)备课时是否能使用网络查找课件?3)自制课件需要多长时间?4)熟悉Word、Excel、PowerPoint等操作吗?5)学校是否有组织相关培训?6)是否知道最新的教学软件?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该班的多媒体设备是否齐全。

在第一次访谈反思后设计第二次访谈,在和5(10)英语教师的谈话中发现涉及英语方面的话题她显然比较感兴趣,关于多媒体课件方面的话题她的热情明显不足。故第二次访谈将在听完她上的英语课后围绕如何上好英语课,从侧面了解她对于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看法。

第三次访谈:多媒体课件平常不做的原因有哪些?如果培训的话,希望可以学习哪些内容?

3 研究结果

第一次访谈结果:1)低年级会较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英语需要直观生动的内容展示,高年级就很少使用了;2)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会,学校的教师队伍大部分是年轻教师;3)公开课肯定会用到PPT,一般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指点,遇到操作方面的问题,学校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可以帮忙,他们同时负责学校的电脑维护;4)多在百度文库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课件,因为下载方便,只需要积分就可以下载,下载后再根据需要稍作修改;5)一般培训是一年一次,培训内容多是针对打字等基础计算机操作方面。另对5(2)班的数学教师也进行了简短访谈:他表示年纪大了,培训的内容有点儿学不会。

第二次访谈开始前,笔者是在听课后进行的,课堂上发现,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采用的是传统板书形式,学生基本能跟随教师的节奏,气氛热烈。本次课给笔者的启示是:在带领学生做拼写单词环节,现场书写显得十分必要;适度的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若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此环节,效果可能不那么明显。笔者发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下册P58会话部分若动画化的话,能让会话中的动物动起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白动物的具体活动,从而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针对这个问题访问了教师,她表示若是公开课的话,此处肯定会列入课件设计中去,但由于制作花费时间较多,因此没有做。

第三次访谈结果:1)该教师表示想通过培训学习实用性的知识,如怎样制作PPT等;2)是否使用课件取决于课本中的知识是否适合用动画等活泼的方式展示,但师生互动和传统板书是必要的;3)不使用课件是花费时间过多,精力不足。通过五年级各班的课表以及观察发现,几乎每个任课教师都兼任别的课程,他们表示没有时间制作课件,而且比较少自制课件,所以不熟悉。在本次访谈结束后,把所有访谈内容和结果一次性呈现给研究对象,在她检验后确定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基本如实反映了她的情况。

4 讨论及结论

针对莲塘三小5(10)班英语教师不常态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原因,结合访谈结果和前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教师对儿童的言语理解的心理加工过程理解不透彻 何克抗教授提出的“语觉论”理论指出,儿童学习语言有敏感期,如何利用敏感期提高学生的言语学习水平是教育工作者亟待回答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言语学了直接的师生互动外,多媒体教学资源起着很大的作用(徐欣,2014)。本文的被研究者认为低年级学生的思维需要具象知识,所以需要多媒体的支持,而高年级学生就不太需要。高年级学生仍处在语言敏感期,虽然敏感度有所下降,但这个阶段仍应重视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输入刺激,而多媒体课件中的图、文、声、像等在有效营造语言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对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的认识较片面 如一般在公开课上使用自制的课件等,觉得自制课件花费很长时间,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课件作用的错误认识,下载的课件除非是公开课会仔细琢磨,否则只是稍作修改,没有真正意识到如何合理使用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教师培训充满期待 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自己制作课件的能力,但培训内容形式化,并没提供更多有关课件制作及下载的内容,教师不清楚课件共享渠道,培训时没有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的需要,有些教师年纪大,学习进度比较慢,有些年轻教师又明显“吃不饱”,因此对培训明显没有太大的热情。有研究表明,教师期待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后可以迅速把所学的东西用到教学工作中去(徐娟,2005)。这个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需要引起重视。

鉴于莲塘三小地处县级,师资不足的情况,原本需要300多名教师才能满足正常教学,实际只有200多名,这200多名教师不得不兼任其他课程。在访谈过程中有位数学教师告诉笔者,他教数学学科已经有8年了,同时兼任信息技术、音乐、体育课程。这样的教学强度无形中给他们增加了更多的教学任务量,精力有限,所以觉得课件制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周振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6(24):37-38.

[2]何小琴.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提高策略研究:以成都市绵江区为例[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4.

[3]刘聪.枣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2.

[4]郭红霞.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J].学理论,2011(1):352-353.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 微课; 重难点; 课堂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可以预见将会有较好的教育应用前景。那么“微课”制作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更高效的应用,如何利用好“微课”技术,可以让教师觉得创意设计大可作为,成为本文浅析的内容。

当今时代,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地迅猛变革,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我们小学英语教学方式的不断推进更新,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围绕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方式来进行教学,校园里渐渐涌现出一缕 “微课”的春风。

“微课”的出现,更如一股热潮,为我们小学英语的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在国外,早已有“微课程”(micro lecture)这个概念,美国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1分钟课程。

一、什么是小学英语“微课”?

教学中的“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将知识点与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教学视频文件,具体来说是选取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动感的画面,配以简明精要的讲解,通过录屏软件制作成教学视频,是一种以学为主,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电子学习视频。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那么微课活泼生动的视频深受小学生的青睐,能够打破单一媒体传递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习更生动化、具体化与形象化,小学生可以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符合认知规律的环节中,听说读练英语,获取知识,锻炼英语的应用能力。

二、“微课”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1.微备课

短短5―10分钟,要比较完整地讲解一个知识点,渗透教师的教学理念,展示教师的教学特色,的确有些难度,于是“微备课”成为“微课”制作的首要环境,要怎样去备课呢?我认为,在“微课”备课中,小学教师可以自己最突出的优势或者是技能为切入口进行备课,比如流利的英语口语的使用,擅长flash电脑动画的制作,还有情境创设,题型设计等等优势,都可以成为教师“微课”备课的有效工具,信手拈来,一展自己教学能力的风采,进行生动活泼的“微”教学。

在我的微备课中,比如我选择的《外研社英语》第五册第四单元序数词这一知识点,如何有趣地导入序数词的学习、怎样分辨基数词和序数词等成为了我备课的主线,于是将自己比较擅长的英语朗读、情境创设及自编chant整合到了“微课”制作中,从而带领学生进入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将小学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进行了有机融合。

2.微制作

具体在制作《外研社英语》第五册第四单元序数词教学的微课时,我先确立了序数词的规则与不规则变化的拼写是这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围绕这一课题我精心设计了时长10分钟的微课。微课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明星的生日入手,导入知识点序数词的学习,并帮助学生理清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微课出示会朗读的单词,让学生了解序数词一般是由基数词后加-th 变化而来。

微课播放环节之后,我自编了一段关于序数词变化的chant,配上有节奏感的音乐,动感地出现在视频上,课堂上学生趣味地跟读和记忆,效果非常好。在学生观看微课学习兴趣正浓时,我的微课又呈现了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节日, 比如微课视频发问:When is the Children’s Day? 视频同时也会有事先录好的童声回答:It’s on June first. 课堂的学生也可以一起跟x。

在拓展延伸环节通过一段师生、生生的由浅入深的英语对话视频练习,巩固运用。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得英语学习不再是学生被动地由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积极主动学习,英语课堂发生可喜的改变,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提升。由此可见,利用微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扫除学习难点,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微课”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什么?

1.高效地学习

小学生总是对多感官刺激的事物感兴趣,而课堂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坐在座位上,枯燥无味。而微课的应用则改变了这一情况。微课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点的学习,如果把传统的课程看作是主食,那么微课就是必不可少的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知识密度高是学生最直观的感觉。几分钟的微课,视频、音频能让学生的精神集中程度达到最高,再加上明确而富有针对性的学习目的,学生在一个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知识点强化,效果不言而喻。

2.聚焦重难点

在课前预习环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的知识目标设计制作好微课发给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辅助资源。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预习,完成教学目标的了解。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通常通过班级微信群这个媒体,将重难点制成视频或者音频,让学生在课前就能消化一部分,这对于后续的知识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的微课可根据新课重难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知识理解环节,微课可以针对小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依靠音视频的丰富程度以及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使学生全神贯注,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英语学习,促进知识的应用。在练习巩固环节,微课可以设计少而精的习题,用于巩固本节知识。在小结拓展环节,微课制作可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微课作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简短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学习目标。我们小学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对于辅助学生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从旭 田琪:《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出版.

[2] 吉桂凤:《小学英语教与学》杂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4.10 出版.

篇9

一、情境教学在“三生教育”中的作用

1.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课堂上通过一些资料、录像的展示,让学生处于一定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高尚、感受坚强、感受美好。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让他们经常耳濡目染,并不同程度地触动他们的心灵,就能够激发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约束或抵制不良品质的形成。

2.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所以,我们应该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效率和效益。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探知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学生只有对“三生教育”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3.情境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张扬,学生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学生面对新的情境,要亲历一个解决的“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也可以展示学生发展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或可能会面临的挫折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成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情境教学在“三生教育”中的运用

1.把握时机,适时展示情境

教师不可能每一个环节都为学生创设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也会由于用得太泛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过程,适时创设情境,以达到最佳效果。(1)利用情境导入,在扣人心弦中切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别开生面、情趣盎然的导课,就像强大的磁场,能较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增强“三生教育”课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利用别出新裁、引人入胜的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热情,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2)利用情境释疑,在自主参与中深入。新授课堂作为整堂课的中心环节。如果讲课是平铺直叙,没有针对性与趣味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耐心与兴趣,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就不能实现了。因此在“三生教育”的课堂上,教学要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来突破难点、延续兴趣。通过课件创设情境,达到学生的参与、互动,实现教学目标。(3)利用情境结尾,在意味深长中延伸。结尾,是整堂课的压轴戏。给课堂一个好的结尾,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和情绪提升的冲动。

2.挖掘素材,充分活化情境

篇10

关键词: 微课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性

微课,也被称之为微课程,不同于过去的语文教学模式,微课的形式更加的微小、其所涵盖的语文教学内容也更加简短,一般情况下微课语文教学视频不会超过十分钟,微课的视频内容基本上记录的是教师制作的内容或是讲授知识的片段。它的优势在于压缩了语文教学时间、资源容量不大,能够通过移动设备让学生进行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可靠保障,它不仅能够规避传统课堂出现的种种弊端,还可以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复习等。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新形式,微课已经受到我国很多教育者的重视。

一、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填鸭式”的氛围中,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习的方式非常被动。如今,学生利用观看微课,自主预习后面的新知识,巩固前面的旧知识,极大地弥补记忆的不足。

微课视频是教师在充分结合知识点的情况下精心制作而成,内容虽然不多但却十分精练,旨在重点突出知识点,做到简明扼要。故而,学生能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法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习考试的必考内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很难学到某部分的语法知识,即便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不断的讲解和练习,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有欠扎实。现在,教师可以将常见的考点特征和易混的考点制作成微课,放到QQ群中,让学生自己下载观看学习。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方式普遍具有好感,容易产生兴趣,最重要的是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都能实时观看和有效学习,很便捷。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于那些“易懂”的部分就可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而对有疑惑的部分,学生可反复观看,直到弄懂。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科学地安排时间,高效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微课语文教学以其特有的生动、直观性给学生呈现出从未接触的学习模式,直接将语文教学过程更情景化、趣味化,将课堂优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语文教学理念。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快速集中,往往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起,他的思想还在操场的游戏中。因此,在学习《花钟》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就链接了一段微课视频:伴随着轻灵悦耳的音乐,熹微的晨光中大片大片的牵牛花次第开放,花瓣上的露珠晶莹剔透,颤巍巍地,形成一片浅紫色的辉煌在这浅紫的晖光中,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这小小花感染的震撼,那弱小的生命展现的博大的生命奇迹,让学生迅速收敛心神,深深沉浸在课堂中,想了解牵牛花的欲望瞬间点燃。短短的五分钟的微课,给了学生期待,为后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语文博大精深,很多内容并不是语言能够表述清楚的,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体会、各抒己见,一定要让学生将自己的不同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体会学无止境的内涵;在微课的帮助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可以用微课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沙群岛的景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纯文字讲解,这样只会让学习者感觉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应根据内容的需要,加入与其内容相符的图片等元素,以此增强微课的生动性。多与学习者互动,使学习者从接受者逐渐变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方式转变为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由于微课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就更容易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且在制作上十分简便,可以说一举两得。教师可以将一些歌曲,如《雪绒花》制作成为微课,让学生先听歌,然后再对学生讲歌词,这时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学习这首歌的愿望。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选取一些电影中的精彩片段例如《冰雪奇缘》,让学生感受电影中非常地道的解说词,并琢磨语感,进而拓展其视野。比如一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中一个学习重点就是识记和理解成语“漫山遍野、绿树成荫、天长日久、树大根深”,由于一年级学生不会像中高年级学生一样查字典理解成语,他们只会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上抽象的想象来理解。这时可以利用微视频,动画演示一粒种子经历一年四季变幻的天气慢慢地茁壮成长为一棵小树苗的过程,让学生感知一棵大树的“树大根深”及“绿树成荫”,大树的成长需要经历“天长日久”;同时动画由一棵变化为多棵、渐渐呈现出一片小树林、小树林越变越大,让学生眼前呈现的都是绿树,让他们通过主直观视觉体会“漫山遍野”。最后布置几道补充句子的作业,让学生用以上成语练习说话,使本课重点得以及时的巩固。

另外,因QQ群具备在线测试和及时反馈功能,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竞争意识的产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提高热情。教师可制作相关的微课,让学生看完微课视频之后,利用QQ群的在线测试练习功能,观察测试结果,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同时让学生更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推动教师与家长和谐关系的建立

微课的运用确保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提高实际运用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告诉学生家长下节课会用到的微课内容,让家长监督学生进行学习,这极大地规避了某些学生趁机玩游戏的行为。通过微课的形式对文章所提出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长期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和谐关系的建立。

四、利用微课,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教材所学的内容有限,语文课堂要注重课堂外的延伸,及时给学生补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微视频,以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加以动听的讲解,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接受新鲜的知识。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时,在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九寨沟的山、水及珍稀动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播放九寨沟简介微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画卷般的景区内畅游,一面欣赏九寨沟著名的景点,一面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课外知识。

在教授成语的过程中,利用微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年级下册学习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古老的神话故事所知甚少,教师可播放这两个神话故事由来及寓意的微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神话故事中,自觉地体会到精卫和愚公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在古代神话中还有许多人物具有这种品质,启发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播放相关视频或是图片,让学生在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语文微课教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综上所述,微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兴趣,不仅保证了课堂语文教学的质量,推动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改善了师生、家长这三者的关系,推动了校方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可以明确的是,在网络时代中,微课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而它的意义远不在此,在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微课势必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志强.数字解读,助力语文教学――微课在小学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教师,2015(0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