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范唱作用,新课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都在不断地深化与提升。范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富有情感的范唱是通过人声传递的审美情感,它比采用其他的艺术手段更加直观和具体,更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范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歌曲,还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恰当地运用范唱,发挥范唱最佳的效果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利用录音范唱来激发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运用教师的范唱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歌的积极性外,运用录音磁带进行范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旋律,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唱《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时,就充分地用运用了录音磁带进行范唱。上课一开始,我就面带微笑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受它的美”,说完以后,马上开始了录音范唱。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一下就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不由自主动了起来。我接着问学生:“你们能感受出这首歌曲是几拍子吗?”部分学生回答:“2/4拍。”“那么,歌曲中又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仔细的听一听吧。”紧接着,开始了第二遍、第三遍的录音播放。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较好地说出了歌词所表达的内容,也初步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从而达到了提高音乐课堂效果的目的。
2.利用教师的范唱感染学生
教师范唱得好与否,不仅决定了一堂音乐课的成败,还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感受。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歌曲,首先自己必须投入地去演唱。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就非常注意自己的范唱。在范唱之前,为了让学生对歌曲有正确、深刻的理解,我先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了本歌曲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歌词表达的内容。紧接着,伴随着优美、欢快的录音伴奏,我脸上洋溢着欢快、喜悦之情,并且还根据歌词内容自编了简短、明快的舞蹈动作,再现了田野的美。虽然这时学生还不会唱这首歌,但学生已被老师的歌声所打动,部份学生情不自尽随着老师的歌声有节奏地拍手或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此,这节课中范唱的运用成为了这一堂课中的一个亮点。又如:在教唱,《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时,课堂上充满了热烈、活跃的气氛。其他学生也都表现出想快点学唱这首歌曲的急切心情。在这节课中,通过教师饱满、热情的范唱,引起了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了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轻松地学会这首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艺术家情感的产物,它通过艺术家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忧伤或欢快或悲壮,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白居易曾说过:“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维唱声。”真挚、确切的情感往往更盛于老师的嗓音。范唱时,老师要尽可能把歌曲所包含的美好思想、内在情趣用美的声音表现出来,力求唱得准确、清晰而富有感情,这样能给学生唱歌前的艺术感染,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利用范唱发挥立体作用
范唱应根据歌曲的需要,有的放矢、灵活巧妙与新歌教学融为一体,发挥它立体的作用。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几种:
3.1 新歌教学前进行范唱,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是其效果。
在学习新歌教学之前,一般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一些与新歌教学有关的课前训练,再通过一些巧妙的导入方法和作品介绍,使学生对新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心里可能在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什么歌曲呢?这首歌曲是否好听?在这个时候,教师富有感情的歌曲范唱给学生全身心投入欣赏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我在教唱《小雨沙沙沙》这一课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把《小雨沙沙沙》这幅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再配上动听乐曲、优美的诵读,让学生在静静地欣赏中,初步了解了这首乐曲的表达的内容。紧接着,我一边深情地表演小雨落下的情形,一边用舒缓、悠扬的歌声范唱着《小雨沙沙沙》,这样的一幅柔美、自然的画面,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了境界中。
3.2 巧妙的方法来导入,或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聆听歌曲。
当有一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不理解,或者唱歌技能与演唱的要求不相适应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单独指出歌曲的内容情节以及旋律上的各种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然后再对歌曲作片段性的亲自示范,以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如:在教唱《小鸟请到这里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习,已基本学会了演唱这首歌曲,但在情感的处理上和声音的演唱技能方面还不能很好地到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运用分段演唱法,把这首歌曲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范唱。在歌曲的前部分我用亲切、明朗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的后部分用深情、悠长的声音演唱。范唱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区别这两种唱法的不同。再问学生:“你能像老师一样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吗?让我们比一比,看谁唱得最深情。”最后,通过分段范唱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地了解了这一教学重点。
总之,作为一个音乐教教师,在音乐歌曲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反思;对策
一、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
(一)教师授课照本宣科,忽视音乐教学的灵活性。
由于广大教师工作者并未意识到音乐教学对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而缺乏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在上课的时候存在敷衍了事的应付情绪。尽管在授课之前任课教师也会认真备课,上课时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表面上课程节奏衔接紧密连贯一气呵成。而事实上这种看似顺利的授课对学生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熏陶,这种死板的教学中学生根本感受不到音乐之美,享受不到音乐带来的愉悦,除了抹杀学生对音乐探索的积极性之外起不到作用。
(二)课程授课结构单一,忽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初中音乐教学包括识谱教学、乐曲欣赏教学、发音教学、独唱教学、合唱教学等,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有着不同的教学结构和方法,但在初中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里,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教学和发音教学等基础教学教授较少,对合唱等难度较大的教学也仅仅是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上课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放放音乐,然后带领大家唱几首歌就完了。至于对音乐的欣赏和评价基本上没有细致和深入的教导,学生自然也就无法从情感上体验歌曲的意境,课堂教学效果也因此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单一和低效的传统教学模式。
现在常用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大致为两种。一种是“梨园式”教法,这种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人常用的方法,也就是师傅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另一种为“专业课堂”,这是专门练习发声、识谱、范唱、教唱等古板的课堂。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的模式没有什么突破,大多还是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立足点
(一)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音乐技能
音乐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先学生传递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认识能力和演唱能力,从而提升初中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感知,通过音乐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意味着教师更加认真的对待教学,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因此也就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音乐技能,提升学生的对音乐鉴赏及演唱能力。
(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良好的课堂氛围加上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在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欣赏更多的优美曲目,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内涵,让音乐的魅力深入每一位同学的心灵,用音乐起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生命的愉悦,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对人生、对社会的审美。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益的,这样的音乐才是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理念的。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可谓是意义重大。
(三)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有效的音乐教学不仅仅重在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的传递,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引导,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通过音乐教学的改进,学生对音乐才能产生强烈的热爱,对音乐的学习才能更加的主动和积极。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有效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培养的结果,缺乏任何一方的配合课程结果都会非常糟糕。
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对策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改更加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由过去重在知识的灌输转变为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能力。音乐教学作为一项集理论教学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对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度要求更高,然而现实却常常是讲台上面教师费尽心思,下面的学生确实茫然冷漠甚至昏昏欲睡,这种消极现象的出现对音乐教学是巨大的打击。我们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情况存在的根源,其实并不是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真的毫无兴趣,而是授课方法或者内容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年龄特性在哪,然后有针对性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生活可爱的情景音乐剧,把音乐教学融入到剧情的欣赏当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借鉴先进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音乐教学的学习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独角戏行为,更重要的是双方的默契配合,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认真,如此知识和技能的传达才是有效的,才能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宗旨和目标。在合作教学上,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说创立的独特教学方法独树一帜,它更加强调音乐教学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主张通过开展有益的游戏、配合幽默的语言、动作、表演等全面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丰富音乐教学内涵,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该方法对国内初中音乐教学有着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价值,广大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结合国内实际,开展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三)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能力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上进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不足寻找他人的优点,然后进行取长补短促进自我进步。这种微妙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思和合作意识,他们明白要想超越他人自由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大;他们也明白要想团队更强大,需要每一个人的同心协力。所以通过开展音乐活动的方式,让大家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学生自己就会在心里进行默默的对比,这种竞争意识对激发学生上进心是非常有用的。
结语: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育对初中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性更加明显,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将对初中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帮助。音乐教育之路漫漫,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一线老师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只有深刻把握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在实践中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阎娟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及对策神州.2013(10)
篇3
关键词:教学; 方法 ;收获 ;知识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新的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良好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学上巨大的推动力。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是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既要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
音乐教师要随时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我九年的教学实践中,找到了几种音乐教学方法,以抛砖引玉,与同行分享。
一、在爱好中体会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中游戏,在儿歌中学习,在儿歌中成长。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难记的概念性知识,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
二、在游戏中受教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受教。
如:课堂常规的调动我们用“对口诀”的方法进行:“问:小腰板。答:挺起来。问:小嘴巴。答:笑起来。问:两只小脚。答:踩地上……”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便于记忆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如:与学生对唱记住歌词、音乐知识教学时用口诀进行,学生既喜欢又容易记忆。
三、在生活中感受
小学生的生活与成年人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就能够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来。例如一些乐理知识能够用小言语识记,一些背唱的歌曲能够用动作辅助记忆等。
四、在思维特点中寻找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如:在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拍篮球的方法,让他们细心体会篮球落地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的,学生再演唱就不难掌握了。又如:在教授《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曲时,我先让学生看来一个小雨蒙蒙的动画,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着看过的动画听歌曲范唱,展开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时感情就不同了。
五、在另一事物中迁移
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迁移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的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如:在视唱和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音高,我就先教学生吹竖笛。竖笛有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听得清,吹准比唱准简单。于是我让学生先吹再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再合唱,让学生再另一种事物中去感受和体会,再迁移到自己的演唱中来。
六、在教学难点在解决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示范、讲解”的方法,有时未必能够解决问题,而创造一些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使难点迎刃而解。如:在竖笛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稍快的乐曲时往往掌握不了指法,容易出错却又无法及时改正,我就让学生对着镜子吹,看着自己的指法,找位置,找手势,让学生自己体会解决难点。
七、在教材中挖掘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主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几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八、在教师素质中提高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多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够运用自如。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教学方法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群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一线的老师们就要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热爱了才会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更好更多的方法。要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中学生起着巨大的作用。要想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音乐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要能够运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文谈谈自己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
一、竟猜音乐谜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我常常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初中课本第一册音乐知识“常用记号”之前,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一则音乐谜语:“一个大门两扇板,两对门眼遥相见,音乐家们到这里,都得来回跑两遍。”――打一音乐记号。要求必须在下课前回答出来,同时提醒学生从本课所学的内容中找出答案。学生们马上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对于我所讲的常用记号似乎一个都不愿意放过。学生们听讲时精力集中,认真仔细,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当他们最后正确地答出谜底是“反复记号”时,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常用记号的写法和用法,加深了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二、运用卡拉OK,提高演唱能力
学唱歌曲,相对其它音乐教学内容而言,可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喜欢。为此,我在歌唱教学中经常用“卡拉OK”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卡拉OK”在演唱方式中有着突出的优点:可随意升降调,具有优美动听的伴奏音乐,可随时在轻松、自然之中体会演唱的感觉。如在初中第一册课本中的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卡拉OK伴奏音乐就非常好听。我根据学生的音域录制了几遍不同调的伴奏音乐。先让学生集体演唱,一是熟悉伴奏音乐,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调。接着让学生上台表演,听着欢快的适合自己音域的伴奏音乐,上台的学生不再紧张,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然后,我又让学生分组进行卡拉OK比赛,有的小组还进行即兴伴舞。不同的表演动作,不同的演唱风格使此时的气氛达到了。在对比中,同学们有了进步;在老师、同学的鼓励声中,学生们有了演唱所必须的第一步――勇气。通过卡拉OK表演,学生不仅提高了演唱能力,还逐渐掌握了演出中的一些常识,如拿话筒的方式,话筒与口的距离适度,话筒不能对着音箱等。这如其他学科要求加强动手能力一样,也是一种加强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三、讲述音乐故事,提高欣赏感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给学生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就拍卖成四十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甚至有位学生脱口说道:“我长大以后,如能当官,一定当个重视人才的好官。”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师生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并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奉献精神而感动。
四、表演特色舞蹈,增强音乐理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要想充分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性,仅仅听是不够的。为此,我在给学生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时,常常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的特性,借舞抒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高中欣赏教材中的巴乌独奏《渔歌》就是一首舞蹈性较强的乐曲。初听这首乐曲,学生马上就被音乐的柔美、婉转吸引住了,这时,我随着音乐接连跳起了彝族舞蹈和苗族舞蹈,共同的特性使这两种舞蹈和音乐很快融合在一块儿了,学生们很快就说出了这两个民族的名字,然后我故意跳起了豪放的藏族、蒙古族舞蹈,音乐与舞蹈的极不协调,使学生着急的齐声喊到:“错了!”我会心一笑将动作又变成了傣族舞蹈,“这才对了!”同学们脱口说道。这堂课通过形象的舞蹈表演,使学生在听和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曲《渔歌》所具有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及其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五、观看影视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篇5
关键词:意义 兴趣 方法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音乐教师也能从中累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音乐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歌唱得动听,琴也弹得入味,个人的音乐素质也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二、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三、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
音乐教学方法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再如,教师指导作品欣赏,当学生熟悉了第一、二乐段主题旋律后,教师用谈话法,要求学生在听第三部分音乐时,找出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关系。学生仔细地听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发现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从中懂得了ABA三段体曲式的特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知识,即兴创作一首短小的三段体音乐,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即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绪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篇6
关键词:高中音乐;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19-01
1.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教师应启迪和引导他们在音乐天地里展现他们的才华。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歌曲《大海啊,故乡》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歌唱艺术的实践,有三位学生进行了独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进行了小组唱。女生齐唱一、二乐句,男生齐唱三、四乐句,五、六乐句男女生齐唱。这样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但使学生的演唱进行了实践与展示,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教室变为舞台,让他们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愿望。
2.通过音乐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
在现实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脑中的旧表象重新配合,从而构造出与原有事物基本相符甚至完全崭新的形象。创新思维区别于一般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想象的参与。为要从大量感性材料中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需要运用想象力去设想、去构思事物内部的结构联系。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成份。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化,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895年,十六岁的他想到了一个新奇的问题:假设有人能够追上光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呢?对此,他思考了十年,想象之花终于结出了丰硕的科学之果——狭义相对论问世了。
想象又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艺术家才华的体现。音乐创作比任何其他艺术创作更需要想象,因为它在现实中找不到模本,作曲家要在现实与音乐之间建立联系只能依靠想象作为中介。想象还是贯穿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另一种心理要素。音乐作品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的, 而想象就是使这些关系得以实现的中介桥梁。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也必须依靠人们听觉经验对音乐的强弱长短、高低等变化产生想象来实现。
3.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
传统的智力概念是用智力商数"IQ"来表示的,它是可以通过测验而量化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用"MI"来表示,是发展每个学生的强项,人人成才;情商用"EQ"来表示,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的情绪智能,占 80%。是对高中学生的发展与其社会生存能力的促进。因此,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尤其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体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4.要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绪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自弹自唱;钢琴弹奏
学前教育学生自弹自唱能力较差,这直接影响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质量,通过幼儿园组织音乐活动,表现为幼儿教师在给幼儿示范演唱歌曲时没有表现力的同时不能融入幼儿活动的气氛当中、在弹奏中左右手配合上协调能力不是很好、自弹自唱能力差的现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学生认为儿歌教学太简单,弹奏起来没意思,觉得会弹就行了,至于唱就没那么重视,所以自弹自唱无形当中就被学生这样忽视了。其次,学生没有良好的练琴习惯,在练习时独断专行不按照教师所教授的方法去练习,忽视重难点的单独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弹奏歌曲时不完整、不流畅的情况,若再加上边弹边唱,则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按自身成长的方式进行教学,“重技轻艺”盲目地为了参加比赛过于对学生“揠苗助长”,要求学生弹奏高难度的练习曲以及乐曲,认为弹奏一些高难度的曲目就能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自弹自唱也就轻而易举了。长时间用这种方法教学,教师感觉教得累,同时学生也越学越累,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钢琴弹奏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应加强音阶、琶音等手指基本功训练。弹奏具体作品时,根据音乐表现的要求弹奏出音乐的内在张力,根据弹奏作品内容指导学生弹奏时将曲子分成几个部分,并适当放慢速度进行慢练,也可将其中的难点进行单独的反复慢练以降低弹奏难度,待弹奏技术问题解决了,再快速而完整流畅地弹奏。根据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歌曲所选用的伴奏音型是不同的,所以只有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伴奏音型,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歌曲的伴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解决歌唱中的问题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基础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发声的基本方法,了解声音共鸣原理,了解民族、美声、通俗唱法的特点,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大量接触不同类型、风格的声乐作品,充分挖掘各种声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因素和审美体验,挖掘声乐作品的审美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只是掌握歌唱的技巧,而是着重体会和表现歌唱的内涵,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四、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
1.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自弹自唱能力的训练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自弹自唱的初级阶段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密切配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难度,选择那些对伴奏能力有用的练习曲和乐曲,教师在钢琴课上要将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与即兴伴奏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各种简单到复杂的伴奏音型入手,由易到难选择一些简单的正谱伴奏歌曲让学生进行弹唱练习,之后教师给予范唱范奏,做到对音乐的理解,表现细腻而准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歌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随着弹奏曲目的增多,学生慢慢积累了一定的和声语汇,按照各种常用伴奏音型、调式,学生弹唱技能及和声理论知识也不断丰富,学生不断从中汲取养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伴奏效果,教师要有意识地着眼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2.协调配合,实践锻炼
学生在前阶段的准备后有了一定的演奏和演唱能力,从自弹自唱技能发展到成熟阶段练习时基本已能自然进入歌唱状态,弹与唱基本能够协调配合,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配弹练唱和实践,同时通过回课,让学生到台上弹唱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在实践中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障碍,实现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对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需要引起每一个音乐教师的充分重视,一方面使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和歌唱能力得到有针对性的提高,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自弹自唱的训练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充分认识到自弹自唱在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大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
篇8
[关键词]音乐课堂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爱好音乐艺术是人类共有的本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音乐,学会如何赏析音乐,分辨音乐的优劣是当今音乐教育一个严峻的问题。古语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音乐教育而言,是培养学生终身爱好音乐的情趣和尊重音乐文化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为音乐技巧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培养“倾听”的习惯
高中的音乐课以欣赏为主,教材提供了一大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前提条件。音乐本身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一切感知都是从倾听开始。然而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养成的。首先,教师要造就良好的“倾听”氛围。如以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和优质的音响器材来吸引学生去倾听。其次,教师要根据作品采取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在欣赏探戈名曲《小伙伴》时,笔者提出:“这首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它由那些乐器来演奏的?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在表演探戈时,舞者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因为提出了问题,就为学生的倾听提出了目的。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倾听,在音乐中寻找答案。从激发学生“倾听”的愿望,到切实完成倾听任务。当然,中学音乐的欣赏除了在音乐的审美形式中获得愉悦外,更要把注意力放在对音乐情感内涵的基础上。每一项问题的提出、解决和最后情感的升华,都应建立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
二、以拓宽学生的“想象”为己任
现代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自主、自助、自奋和自励。即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自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最后通过实验或论证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再停留在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上,而要千方百计、见缝插针式的“设法把学生的思路拓宽。”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多模式,常用的有“启发式、对比式、谈论式、争辩式、假设式”。我们的音乐教材中几乎都有简短的说明介绍。对音乐的理解其实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笔者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为课本所局限。笔者在讲授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中的祭献之舞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供一段解说或表演一断情景。音乐一响起,同学们所感悟到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以探险为主题,有的是以森林中土族人的祭祀活动为主题,还有的是以血性谋杀为主题。虽然情景大不相同,但有一点共同的感受,音乐阴森恐怖,充满野性。而由这点引申的都是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一切知识更为重要。”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打破常规,努力把学生的思维解放出来,不要让他局限在某一区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触角”去感知丰富的世界。
三、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财富》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那么,在音乐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教师只要多动一些脑筋,就可以提供学生很多创造的机会。比如,可给学生提出与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也可以安排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被激活。长此以往,就会不断产生新点子、新见解乃至新的作品,这些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最常用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经常展开一系列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节奏训练,笔者让学生在已有的节奏的基础上,进行节奏接龙。如第一位学生打出×.× ×××× ××的节奏,那么第二位同学从后一拍开始接×× ×××× ××第三位则×××× ×× ×.×……把模仿和创新紧密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又巩固了节奏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甚至可以运用到考试中去。平时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考试。在期末考中,笔者没有给学生安排单调的技能或书面考试,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创编一个音乐剧或音乐小品。经过精心准备,最后的期末考变成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展示会。每一个作品都编写了剧本,分配了角色,而且努力用音乐贯穿整一部作品。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把所学的音乐作品很好的融入到音乐剧中(作为背景音乐出现),还自己填词改变了许多歌曲。笔者为学生精彩的表演所陶醉,更为学生大胆的创新所折服。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四、让生活中的音乐走进课堂
据媒体报导,现在的学生九成以上都很喜欢音乐,然而却有一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音乐课。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生活,也有教师本身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生活。针对这些现状,笔者力求让音乐课变得更丰富,更加贴近生活。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一点,音乐从生活中来,而不是从书本中来,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而不是一个人造的音乐生活。教育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时代,要真真切切走进时代,把教材内容变为开放式,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在现实生活中,大众音乐已经凭借各种媒体对学校音乐教育和学生产生了深刻的震荡。笔者认为学校绝对不能闭关自守,应将音乐学习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每节课安排一名学生来介绍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或歌曲,并要求他们着重阐述对作品的介绍和对音乐的理解。当然大部分同学都介绍了流行歌曲,作为教师,笔者鼓励他们要有正确的观念和认识,对这些音乐不要统一采用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完,笔者总是作一些简短的评介,逐步引导学生走入健康的音乐生活。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育内容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等。
马克思曾说过:“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能欣赏音乐的感情,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培养音乐的耳朵,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修养。让我们走进音乐,拨动感悟音乐的心弦,扬起高雅艺术的风帆吧!
参考文献:
[1]学习――内在的财富.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学校音乐教材.奥尔夫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篇9
一、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
作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地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创新个性。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创新性地运用教材和各种教学方法。
二、积极营造课堂气氛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一个良好的气氛。创新型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营造这种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积极、自由地思维。要营造富有创新性的班集体、温暖宽容和理解的气氛、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处于富有创新性的班集体,就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使创新性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充满温暖宽容的气氛,思维上虽是紧张的,情绪上是放松的;创新性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三、激发创作兴趣
有了创新型的教师固然是关键,但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尝试,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1.加强节奏训练与创作
奥尔夫提出在音乐课堂中“节奏第一”的口号,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首先应培养他们的节奏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节奏创作,让他们将自己比较熟悉的歌曲进行简单的节奏变化。例如歌曲《闪烁的小星》:
2/41155665 -4433221 -
一 闪 一 闪 亮 晶 晶,满 天 都 是小 星星。
经过同学们的创作改编后,就变成了以下的节奏:
3/4 1-15-56-65--4- 43-32-21--
一 闪 一 闪 亮 晶 晶, 满 天 都 是小 星 星。
2.加强音乐情感的体验和培养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应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引导,诱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正确的感知和理解,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激发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时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让学生多听、多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通过游戏激发学生旋律创作兴趣,当学生认识了音阶以后,就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例如《击鼓》、《接龙》等,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对创作积极、主动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提高他们对旋律创作的兴趣。
4.加强和提高唱歌表演能力
音乐是声音语言,而舞蹈则是形体语言。唱歌表演是低年级学生乐于参加的一种音乐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我编排了一段蒙古族舞蹈,让学生边跳边感受蓝天、白云、马儿跑、羊儿跳的草原美景,充分表达了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热爱党的思想感情。
篇10
一、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都是8到14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对音乐有天生的好感,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当前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启迪、诱导,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发展他们眼、耳、脑、口、手、脚并用能力,从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以得到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是教学的关键
音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陷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2、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音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音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音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音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僵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三、音乐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应融进教学之中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小学生起着巨大的作用。要想成功地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味地用“填鸭式”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办不到的。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1、通过卡拉OK提高演唱能力
学唱歌曲,相对其它音乐教学内容而言,可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喜欢。当集体歌唱时,能看到同学们有表情的演唱,而单独歌唱时,就显得局促不安,自信心不足,缺乏演唱歌曲的经验和勇气。为此,我在歌唱教学中经常用“卡拉OK”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卡拉OK”在演唱方式中有着突出的优点:可随意升降调,具有优美动听的伴奏音乐,可随时在轻松、自然之中体会演唱的感觉。先让学生集体演唱,一是熟悉伴奏音乐,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调。接着让学生上台表演,听着欢快的适合自己音域的伴奏音乐,上台的学生不再紧张,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然后,我又让学生分组进行卡拉OK比赛,有的小组还进行即兴伴舞。不同的表演动作,不同的演唱风格使此时的气氛达到了。
2、通过影视欣赏,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精彩的讲解与演唱交替进行,再加上乐队优美动人的伴奏,使学生看得真切,听得入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了艺术家们的风采。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等一些高质量的电影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3、通过文艺演出,体会音乐之美
音乐教师应把学校文艺演出等活动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有目的、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融进新颖的节目之中。有一次,我特意根据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几个片段,编排了一个适合学生表演的音乐剧,剧中穿插的几首歌曲都是音乐教材中的,或者是学生熟悉的校园歌曲,风趣生动的情节使学生们的表演惟妙惟肖,非常感人,优美的歌声感染了台下的师生们,动听的旋律流进了每位观众的心田。不一会儿台上台下歌声一片,演出达到了,也达到了美育的目的。音乐素质教育在这里得到了完善和体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完美的音乐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