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决策方法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决策方法的运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本决策方法的运用

篇1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社会经济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推动形成了以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为内容的管理会计体系,至此“,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构成管理会计完善的体系。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管理会计在吸收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不断创新,产生了很多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目前,西方国家盛行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适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面林万祥(2008)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①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主要应用有厂内经济核算、经济活动分析、资金归口分级管理、厂内银行、内部结算;②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与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会计,这一时期大量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并结合中国实践进行应用,但是在成本会计系统、短期决策、资本预算、业绩衡量等方面,应用比例低于美国和日本;③21世纪初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适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开始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应用,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2.推广应用的措施方面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李晓洁(2005)认为,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企业重视,包括设置专业部门、培育相关人才、构建相关信息系统;理论体系的完善。3.管理会计创新应用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巨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有效使用管理会计方法化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可持续地开展循环经济是理论有待研究的问题。

二、管理会计在提高企业价值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广泛,涉及到预测、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成本控制、管理决策、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四个方面探究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管理会计如何提高企业价值。

(一)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找出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预定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以连续并合理地降低成本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控制首先应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其次按照成本性态分析结果及企业业务特点选择成本控制方法。

(二)管理会计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1.短期决策企业短期经营决策主要有生产决策、价格决策,采用的决策方法是贡献毛益分析法、差量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等。2.长期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旧设备更新改造决策等,决策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长期决策常常会诱使管理者提供虚假信息,为竞争公司有限的资金而高估现金流入、低估现金流出,因此在进行长期决策时一定要评估项目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以做出最优长期决策。3.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管理会计可以从三大价值链出发,分别以利润、资金和成本三个要素为导向,构建决策方法框架。纵向价值链应以利润为导向,重点关注其自身的利润诉求,利用利润库分析、客户价值分析和供应商契约调控价值链上各方关系。

(三)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1.预算管理的应用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可以运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经营预算也称业务预算,是企业综合预算的基础,涉及企业的供、产、销各项经济活动。财务预算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预计现金收入、支出、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也称为专门决策预算,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关。2.预算管理的意义编制预算使决策具体化,有利于保证决策所确定的最优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预算管理使各部门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在业务量、成本、收入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有效安排和控制各部门经济活动,并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作为控制及业绩评定的标准。

三、结语

篇2

    在这三大部分中,核算型电算会计是管理型电算会计和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系统的基础,它向这两个系统提供原始的、来自企业具体业务以及来自经济事项的最原始数据,管理型电算会计又是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它把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得出的会计决策信息细化成管理会计的若干个具体目标,而且把决策执行的结果信息反馈给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管理型电算会计又会把自己管理目标与核算型电算会计结合起来,控制住核算层系统中不该发生的会计事项,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型电算会计还是对核算型电算会计的归纳和总结,而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又是对管理型电算会计的归纳和总结,这也符合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哲学规律。

    核算型

    核算型电算会计的会计目标与手工会计的会计目标没什么差异,因为它主要是作为手工帐务的代劳工具,而它的使用对象是会计人员,它主要运用了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原理及计算机知识,而它的功能主要是完成事后核算。

    管理型

    管理型电算会计的会计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财、物和供、产、销以及其它经营进行全面管理。它的使用对象不仅包含了会计人员,而且还包含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的最高层领导,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更主要的是面向企业的高层领导。管理型电算会计不仅使用了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原理,而且运用了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决策科学的思想、技术、方法原理,将业务处理中的核算型电算会计上升至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管理型电算会计。管理型电算会计有如下功能:分析功能、控制功能、预算功能。分析功能包括对各种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的比较、结构、比率、绝对数趋势、定基、环比等多项分析。预算功能:管理型电算会计提供从一般科目到投资、筹资、资本支出、销售收入、成本乃至现金流量的全面预算。控制功能包括通过保本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预计流动比率、预计投资报酬率等计算控制,通过预算报表与实际中执行的反馈结果进行控制。总结到一点,管理型电算会计的功能就是事中管理与控制。

    决策支持型

    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的会计目标是提供会计上的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支持环境,且对企业的财务决策全过程提供支持。非结构化是指规律完全没被人们掌握的问题,如某些突发事件。与此相反,规律完全被人们所掌握的问题是结构化问题,而有部分规律被人们掌握的问题则是半结构化问题。结构化问题与非结构化问题是划分管理型电算会计与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的标志。管理型电算会计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决策支持型会计对会计决策过程提供全过程的支持是指它不仅支持做决定的活动,而且还支持做决定前的情报活动,做决定前的思考活动(设计方案、选择方案),当然还支持做决定后的决策实施活动,因此,它支持决策的全过程。支持是指它提供一种有丰富数据基础的形象化决策支持人机对话环境,从而让决策者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由于这类决策规律没完全被人们所掌握,因此,它不能由计算机完成,只能由人去完成,但计算机能提供支持。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的使用对象是企业的总会计师、总经济师与企业总裁,直接为他们进行财务方面的战略型决策提供支持。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既运用了会计理论和方法,又运用了数量经济学、模糊数学、控制论和模型技术。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 为财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 提供模型支持;

    · 提供方法支持;

篇3

论文关键词:医院管理会计财务探究

论文摘要:管理会计是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和发展。它的主要职能是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它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本文将从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简略的阐述。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多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二十多年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便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大大强化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计算的正确性。随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至此传统的管理会计也开始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现状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医院对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知之甚少。在我国正在推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加强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对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促进我国医院优质、高效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种全新管理思路。重视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现代会计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目的上,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的内部管理需要;在内容上,管理会计既规划未来又控制现在、评价过去,特别是规划未来,即对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在核算对象上,管理会计既可以把各个科室或责任中心作为核算对象,又可以把成本控制等管理环节作为核算对象;在核算方法上,管理会计既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也可以用数学、统计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核算;在核算要求上,管理会计不需要数据的准确,计算出的数值只要能反映问题就可。总之,管理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起着不同于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医院要为其发展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中的决策会计则可以满足医院管理决策的需要。因为管理会计并不仅仅只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信息,而还要对医院财务部门所掌握的大量会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并通过一系列决策理论和方法的适当运用,对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后,提供决策咨询意见,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方法,对医疗仪器设备购建与更新、产品开发、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关系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法、盈亏平衡分析法、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疾病诊断治愈率,不断增加效益。

四、现阶段我国医院强化管理会计运用的意义

在目前的形势下,医院强化管理会计的运用,有着现实必要性。重视并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对我国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大管理会计的运用力度。具体而言:

(一)建立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组织框架。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报账型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型模式”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如进行医疗业务成本量利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等;同时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因此,要采取逐步引入,持续提高,最终有机融合的科学发展过程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此外,还应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并在制度上和组织体系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营造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靠行业优势维持运转,人员由政府安排,主要资金由财政部门解决,有困难找政府。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我国医院建立管理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来源于/

(三)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医院可通过建立责任会计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如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分级进行经济核算,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科室的责任经济核算,并直接对总会计师或财务科长负责,其主要职责有编制责任预算和进行日常记录、核算及编制责任报告等。要以责任预算和业绩分析为工作重点,建立科室管理员制度,科室管理员为科室核算责任人,直接对科室主任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算网络和成本控制网络,为医院预算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体说来,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一)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医院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医院面临市场经营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责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医院以前年度成本资料等。多元成本计量目的要求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正如杨纪瑰教授所述:"服务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和包括不同范围所进行的成本计算的结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数字。"在管理成本的大框架下,各种成本的涵义和外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

(二)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随着医院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医院竞争能力,增加医院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医院已不仅仅从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着手,已经开始拓展到考

虑社会消费水平和患者后续服务质量、医院品牌效应的提升等方面。

六、讨论

以上所述仅是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几个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尤其是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必将对医院成本核算、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业绩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医院管理、医院财务会计理论、医院财务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理会计学》;李敏;复旦大学出版社。

篇4

摘要:在会计教学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重叠交叉内容较多,而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但会计界对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一直认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笔者认为事实上,两者是可以进行融合的。

管理会计产生与成本会计,是与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从而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对策、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功能。应该说,管理会计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的管理,其目的、职能和手段对企业而言都是必须的,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会计未有系统开展,其众多工作都为财务管理所执行,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能更好地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目标。

一、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管理,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财务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因此,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可以看到,两者均以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研究对象,研究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通过价值的管理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是一种资金的运动过程:从货币资金的筹集、投资形成生产所需商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然后是生产,资金流入商品,形成可供销售的商品;再是商品的销售,又形成货币资金。而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正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资金营运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由于资金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说资金运动是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财务管理就是以价值形式为研究对象。

如前所述,管理会计也是以价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价值信息的处理加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因此,无论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都是对价值的研究,财务管理直接对价值运动进行分析和反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能够进行融合的,笔者认为,应当要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仅是因为两者有一致的研究对象这一基础,还因为管理会计关键是对价值是一种分析和反映,可以说更多的是在方法上的研究,而财务管理直接进行价值的实体管理,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更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中有许多内容和财务管理内容重叠

目前,一般的教科书中,管理会计包括的内容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投资项目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系统、责任会计等方面内容。财务管理则包括:权益和负债筹资管理、长期和短期投资管理、长期和短期资产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管理、财务计划和控制、财务分析等。在这些内容中,存在许多重叠:成本形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作为预测方法,在财务管理的利润及其分配管理中也大量地运用;杠杆理论里两者都有阐述;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的运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和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在财务管理的财务预测和控制中有运用;责任会计评价方法在财务绩效考核中有运用。这许多内容的重叠也是导致管理会计虽然在企业中方法有应用而不系统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但有利于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有利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三、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

由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基础的一致性,同时,大部分研究成果的重叠,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两者进行融合。同时在前面已经分析了管理会计是注重对价值的分析和反映,主要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而财务管理是对价值实体的管理,更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较好。

笔者对于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具体想法为:

1、对于重叠部分内容

由于前者侧重于“技术”与“方法”,后者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该部分内容可以列入财务管理,并在这些原理和方法阐述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决策。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净现值法和内涵报酬率法等资本预算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存货控制模型等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放入财务管理后的阐述应加强,同时,财务管理在这些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来进行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控制管理决策,这样,财务管理不但要在财务上运用这些方法,而且需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这样有利于原理和方法的融合和运用,也有利于其改进和完善。

2、对于非重叠部分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上有部分内容非重叠,对于该部分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纳入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和财务考核。以上部分内容主要是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和责任会计。事实上,企业进行的财务预测也必须进行销售、成本和利润的预测分析;财务控制中也少不了利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财务考核中也必然会涉及责任会计的考核方法。因此,融合会使财务管理更趋向完善和整体效益;也会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较有利。

除此之外,还有如平衡计分卡(BSC)业绩考评体系、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CM)、全面质量管理(TQ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方法都可以被扩展到财务管理中。

平衡计分卡是现代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评价企业业绩的考核系统,由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往往更取决于一些非财务指标,而平衡计分卡在考核企业业绩时,引入了非财务指标。而现代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也必须加入非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业绩考评可以给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带来一种新的视角,避免了单独使用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考核给企业带来的短视行为,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财务目标,进而有助于企业长期财务管理的良性运转。

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作业成本管理可以使作业成本精简和作业效能提高,从而实现财务管理成本效益的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而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必然是其选择,这也是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余绪缨、汪一凡、毛付根、胡玉明,《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篇5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为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和雇员提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控制和决策,以达到组织业绩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它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成本确认,主要注重成本核算的真实和精确;第二阶段强调成本相关性,主要注重不同目的的不同成本信息要求;第三阶段强调成本决策分析功能,主要强调成本管理的战略价值;第四阶段强调成本的行为面,主要强调多人决策情形下各行为层面的激励和考评。

二、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作用(在企业中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

(一)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价值链”,通过了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中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

(二)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在这个领域内,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未来预测信息。二是非财务信息。三是社会责任信息。

(三)辅助和审核管理决策。尽管这是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但要从体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在长期经营中最佳使用经济资源的要求重新认识。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三十多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二)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大型企业,而西部、中小型企业应用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

四、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环境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在企业中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

管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已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会计人员仍然是领导者的附庸,对企业的决策不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的方法基础上来制定,而是几乎全凭领导者的指令来决定,难以尽到管理会计人员应有的职责,导致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

(二)企业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

我国多数企业很少运用管理会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因为管理会计有些方法的应用是建立在较高管理水平基础上的。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专门为现代企业进行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正好满足了企业的这一需求。而现在中国多数企业尚未达到这种较高的管理层次,造成管理会计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了一些先进方法的应用。

(三)管理会计自身缺陷的影响

目前的管理会计可操作性差。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对国外著述的翻译介绍,很多属于纯理论的探讨,不具有应用的针对性。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主要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大多为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令人望而生畏。在没有较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管理会计在理论层面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

五、管理会计在我企业国应用的发展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在企业中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

加快企业改革,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只有企业机制真正转换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由“别人要企业用”变成“企业自己要用”,使企业产生一种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其次是对投融资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这样,自我投资的项目完全由企业自己决策,将来责任也完全由其负责,真正做到谁出资,谁审查,谁负责。这将有利于科学的投资决策,也将大大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二)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军队财务;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140-02

管理会计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它把会计信息应用于企业管理,为经营决策优化和提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界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更多的决策者、理财人所掌握和利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管理会计运用于军队的财务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但管理会计在军队的应用必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运用于军队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会计的职能包括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财务会计主要注重前两个基本职能,而管理会计注重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预测,为编制财务计划提供依据;二是控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核算并跟踪管理;三是决策,通过核算结果对可选方案提出最优方案;四是评价,对实际业绩进行考核并为下一会计期间积累资料。管理会计运用于会计的一些方法,为规划、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资料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最终决策依据。管理会计偏重于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

目前,我军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大同小异,大都采用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很少为军队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未能行使管理会计的职能。面对各种不同的条件和对象,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规划、预测、控制、评价是现今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目标。管理会计中独特的预测方法,可以根据各种不同备选方案选出最优方案,进而可以为军队发展决策,制定计划及确定最低标准等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军队在其经济活动中充分运用管理会计这一手段,对其经济活动加以反映、监督、预测和控制,从而提供决策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二、管理会计在军队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一)投资决策的应用

目前,我国军队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如何能使资金增值,避免财务风险,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实现低成本扩张,将是军队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军队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基础概念进行决策分析。如果将资金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息,几乎没有风险;如果将资金购买股票,可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几倍的报酬,但风险却较大。军队财务管理可以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对风险和报酬做出科学的比较。以现金净流量,内含报酬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管理会计中的投资决策方法将对军队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预算管理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规划控制职能主要是通过全面预算来实现,其中财务预算处于核心地位。目前,大部分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一般是以从前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数为基础,对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进行调整来确定。这种做法的一般缺点是将原来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甚至错误决策带来的不必要支出继续存在下去,从而继续造成浪费,既不符合真实性,也缺乏客观性。特别是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原则,支出又不尽均衡。零基预算就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或者说,零基预算是写在“白纸”上的预算。这种编制预算的方法不从原有的基础出发,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支出水平,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来考虑各个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开支规模。具体到军队就是要根据年度或预算期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计划、科研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充分考虑支出的必要性以及价格质量等因素,按照有关的定额、标准进行编制。为了发挥预算对支出的控制作用,预算的编制要力求明晰、详尽,增强预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和对支出规模支出过程的可控制性,做一件事清清楚楚、花一分钱明明白白,力戒“大概、可能、差不多,然而恐怕很难说”的模糊预算,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形同虚设,计划要切实可行,预算要执行严格,同时要考虑执行中的变化因素,安排预算要留有余地,以利于防范突发事件和确保资金周转。同时还需要做好有关标准、定额资料的积累工作。

(三)成本二分法的应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成本二分法不仅适用于生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样也适用于军队的财务管理。它通过分析数量与成本的依存关系,可以清楚地掌握数量对哪些项目产生影响,从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资源和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具体表现为:

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限度内不受数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离退休费、设备等。另外,管理会计还将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数额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改变,进一步细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酌量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等。约束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离退休费、房屋及租金等。对固定成本,军队在编制预算时,其应用主要包括:要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属于固定成本、酌量性成本,还是约束性成本;在编制预算时,要想降低酌量性成本,必须从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减少绝对额着手;另外,固定成本宜采用总额控制、定额管理、费用包干、专项下达的管理模式。

2.变动成本。指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数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的成本。如物价补贴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变动成本,并熟悉其特点,其宜采用定率管理的模式。

3.混合成本。指其成本总额不随数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混合成本,并了解其影响因素。同时,应用回归分析法加以分解,以确定其成本性态的影响金额。

4.实证分析。笔者引用某部2001―2003年之间事业费中设备购置费、公务费的实际支出情况,分析办学成本与数量的关系从中可见,2001―2003年数量从13 641人增加到15 287人,但设备费总额3年来基本持平,不受数量增减影响。而公务费却随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从平均来看,随数量的增加,生均固定成本呈减少趋势,而生均变动成本却增加。

(四)责任中心的应用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是为了适应经费责任制的要求,对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考核。所谓责任中心,就是单位内部有专人承担规定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的内部单位。搞好责任会计,设置好各责任中心,有利于调动广大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层领导的聪明才智。

三、在军队财务管理中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途径

(一)在军队财务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会计活动是根据基本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需要用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如果手工计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在会计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目前,我军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基础教育比较落后。传统的管理会计教育模式不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所用理论基本沿用西方。因此,要提倡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并充实到军队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当中。

(三)转变观念,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军队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切实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财务管理僵化模式,增强创新意识,引导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决策。其次,财务人员应改变一贯的事后报账算账的财务管理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找出一条在集权模式、权威被认同的思想下而财务管理能动性、主动性又能充分发挥的路径,实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财务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四)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使之与我国军队的会计实践相适应

篇7

人力资源成本这一概念是从一般的成本概念中推演出来的。成本是资源的一种损失,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人力资源投资形成人力资源成本。针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发生过程和具体内容,可以确认四个成本项目一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和人力资源离职成本。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是通过对企业取得、维持和开发所需的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或支出进行预测、决策、核算、控制、报告、分析等,以提供企业有关人力资源战略的相关信息,满足企业外部利害关系各方了解人力资源信息的需要,并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督促企业更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其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满意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应遵循两个具体原则:第一,算为管用的原则。即在构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方法体系时应充分体现以管理为重点,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第二,特殊性与一般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特殊性与成本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进行融合,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目标管理等科学管理思想。以上述原则为指导,我们首先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通过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取得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第一手资料,恰当运用管理会计方法、管理科学方法,来进行人力资源成本的分析、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并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计量、对成本进行效益分析,以提高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方法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内容庞杂,但总体来看,可以归为三个方法:财务会计方法、管理会计方法和管理科学方法。

(一)财务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方法研究的是如何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信息的分类、归集、传递和披露,如何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纳入到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首先要进行人力资源的理论性质剖析,然后运用会计学理论,设计出具有较强适用性的、简便易行的财务会计方法。

1. 对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理性思考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人力资源不同于物质资源,在不同时期,其承担的风险不同,属性表现不一。企业引入人力资源,如果合约中没有股权享有条款,则企业只是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企业,人力资源不直接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权益具有负债属性;如果合约中载有股权享有条款,人力资源表现为人力资本其权益具有所有者权益属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一并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企业是由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按一定的游戏规则,平等博弈最终达成契约的一种制度安排。

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核算应符合权益理论。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应该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中得到反映。运用上述理论基础,现代会计核算体系中要融入人力资源的核算可以综合运用以下两种形式:第一,将人力资源同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第二,在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股份时,与其他所有者的资本一样,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和新增所有者权益。

2. 会计核算方法

人力资源的核算起点是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企业引进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发生人力资源投资,形成人力资源成本应予以资本化,计入人力资产价值,以此来提供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完整信息。由于人力资产是一项特殊资产,它既存在时间推移而造成的劳动者技能时效性降低使人力资源价值的减少,又存在劳动者在实践中接受培训、积累经验价值的增值,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成本项目采取不同的核算策略。

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人力资源取得成本的核算依员工的聘期分期摊销,计入当期费用。对于开发成本,在计入人力资产的同时,可以采用直线摊销法,按照开发成本受益对象的聘期计算摊销。当期应确认的费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上期摊余的开发成本中应由当期摊销的部分;二是新发生的开发成本应由当期摊销的部分。使用成本中企业未来应付工资、奖金及福利属人力资源的维持成本,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离职成本主要根据发生的离职补偿成本计入人力资产,同时确认人力资源离职带来的损益。对于要求参与利润分配的人力资本企业可以按照员工和企业间的契约,根据其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对企业的不同贡献确定一个利润分配比例来确认人力资本。

3.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方法

通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反映。

(二)管理会计方法

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所用的基本方法属于分析性的方法,它的职能作用是把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将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上,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就是要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成本的预测、决策和控制。

1.人力资源成本预测方法

人力资源成本预测是指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为出发点,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时间等进行预计和推测,从而估算计划期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的预测建立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基础上。需求预测主要以与人力需求有关的预计业务量等组织因素的变化规律为基础进行预测;而供给预测是以人力市场为基础进行预测。通过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企业可以确定未来时期所需要的各类职工的人数和素质要求,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财务预算规划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可以运用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中的货币性计量模式来预测。货币性价值计量模式包括工资报酬折现法、调整的工资报酬折现法、企业收益折现法、商誉法等。

2.人力资源成本决策方法

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人力资源成本发生提出战略性规划,同企业经营战略计划、企业财力相协调,须要进一步制定本年度人力资源招募、开发方案。

①人力资源招募决策方法:人力资源招募过程中,为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的可能来源及为吸引可能的未来人员和确定谁该被雇用而发生招聘和选择成本。招聘成本和选择成本相互影响。如果公开招聘,选择成本就会增加,因为审查费用和时间增加;如果委托机构招聘,招聘成本增加,而选择成本就不会太高。在决策时,针对某一具体职位,在占有一定预测资料、形成几个备选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各方案的年应分摊的招募与选择成本的比较,同时还要进行各方案的预计现金流比较,计算出差量损益,最终选择最优招募方案。

②人力资源开发决策方法: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进修、深造,使其技术水平及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在一定范畴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存在不同的备选方案时,可以运用投资回收期分析法,进行各种方案的未来预计净收益与初始投资成本的比较,计算投资回收期,确定期限最短的方案为较优方案。但该方法属静态分析法,单独使用可能会造成决策失误。我们还可以运用净现值法进行分析,计算出各方案的净现值指标,确定较优方案,与投资回收期分析得出的结果相比较,若出现两种方法结论不一,应以净现值分析的结果为准。

3.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中,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将人力资源成本与人力资源产出效益紧密结合,通过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指标体系,进行各项指标的计算、分析,为企业寻找管理差距,提高管理水平。在民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产出分析指标体系主要由人力资源成本利润率、人力资源成本产出系数、人力资源成本销售(营业)收入系数、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等构成。

(三)管理科学方法

人力资源不但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是最稀缺的要素。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许多员工开始追求在工作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喜欢工作的挑战,普遍开始关心自己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推行人本管理,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中融入科学管理思想,注意人力资源使用与开发并行、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并重,使企业与人才达到“双赢'。

1. 实行成本目标激励

企业在制定成本目标时,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有利于减轻不同方面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融合。由于员工更了解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以他们的估计制订的成本指标更接近实际,所以让全体员工参与成本计划的制订、实施、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整个成本管理过程,有利于提高成本计划指标的可靠性。同时,制定的成本目标应体现出一定的挑战性,将挑战性成本目标与业绩评价系统有机结合,员工须要积极努力才能完成成本目标,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迎接挑战和取得成功的双重乐趣。

2. 进行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树立先进的典型人物,二是领导者自己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群众,应注意事迹的真实性和群众基础的广泛性。在企业各层次的责任中心,可以选择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业绩突出的个人,树立为榜样,让他们总结成本管理中的先进经验与事迹,使员工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进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中国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行之则下效之,身教重于言教,企业管理者的言行会对企业员工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尤其是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勤俭节约,不搞铺张浪费,能感染员工厉行节约精神,从而有利降低企业总体成本水平。

篇8

一、管理会计运用于军队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会计的职能包括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财务会计主要注重前两个基本职能,而管理会计注重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预测,为编制财务计划提供依据;二是控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核算并跟踪管理;三是决策,通过核算结果对可选方案提出最优方案;四是评价,对实际业绩进行考核并为下一会计期间积累资料。管理会计运用于会计的一些方法,为规划、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资料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最终决策依据。管理会计偏重于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

目前,我军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大同小异,大都采用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很少为军队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未能行使管理会计的职能。面对各种不同的条件和对象,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规划、预测、控制、评价是现今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目标。管理会计中独特的预测方法,可以根据各种不同备选方案选出最优方案,进而可以为军队发展决策,制定计划及确定最低标准等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军队在其经济活动中充分运用管理会计这一手段,对其经济活动加以反映、监督、预测和控制,从而提供决策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二、管理会计在军队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一)投资决策的应用

目前,我国军队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如何能使资金增值,避免财务风险,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实现低成本扩张,将是军队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军队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基础概念进行决策分析。如果将资金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息,几乎没有风险;如果将资金购买股票,可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几倍的报酬,但风险却较大。军队财务管理可以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对风险和报酬做出科学的比较。以现金净流量,内含报酬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管理会计中的投资决策方法将对军队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预算管理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规划控制职能主要是通过全面预算来实现,其中财务预算处于核心地位。目前,大部分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一般是以从前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数为基础,对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进行调整来确定。这种做法的一般缺点是将原来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甚至错误决策带来的不必要支出继续存在下去,从而继续造成浪费,既不符合真实性,也缺乏客观性。特别是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原则,支出又不尽均衡。零基预算就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或者说,零基预算是写在“白纸”上的预算。这种编制预算的方法不从原有的基础出发,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支出水平,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来考虑各个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开支规模。具体到军队就是要根据年度或预算期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计划、科研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充分考虑支出的必要性以及价格质量等因素,按照有关的定额、标准进行编制。为了发挥预算对支出的控制作用,预算的编制要力求明晰、详尽,增强预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和对支出规模支出过程的可控制性,做一件事清清楚楚、花一分钱明明白白,力戒“大概、可能、差不多,然而恐怕很难说”的模糊预算,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形同虚设,计划要切实可行,预算要执行严格,同时要考虑执行中的变化因素,安排预算要留有余地,以利于防范突发事件和确保资金周转。同时还需要做好有关标准、定额资料的积累工作。

(三)成本二分法的应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成本二分法不仅适用于生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样也适用于军队的财务管理。它通过分析数量与成本的依存关系,可以清楚地掌握数量对哪些项目产生影响,从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资源和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具体表现为:

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限度内不受数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离退休费、设备等。另外,管理会计还将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数额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改变,进一步细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酌量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等。约束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离退休费、房屋及租金等。对固定成本,军队在编制预算时,其应用主要包括:要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属于固定成本、酌量性成本,还是约束性成本;在编制预算时,要想降低酌量性成本,必须从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减少绝对额着手;另外,固定成本宜采用总额控制、定额管理、费用包干、专项下达的管理模式。

2.变动成本。指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数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的成本。如物价补贴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变动成本,并熟悉其特点,其宜采用定率管理的模式。

3.混合成本。指其成本总额不随数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混合成本,并了解其影响因素。同时,应用回归分析法加以分解,以确定其成本性态的影响金额。

4.实证分析。笔者引用某部2001—2003年之间事业费中设备购置费、公务费的实际支出情况,分析办学成本与数量的关系从中可见,2001—2003年数量从13641人增加到15287人,但设备费总额3年来基本持平,不受数量增减影响。而公务费却随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从平均来看,随数量的增加,生均固定成本呈减少趋势,而生均变动成本却增加。

(四)责任中心的应用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是为了适应经费责任制的要求,对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考核。所谓责任中心,就是单位内部有专人承担规定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的内部单位。搞好责任会计,设置好各责任中心,有利于调动广大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层领导的聪明才智。

三、在军队财务管理中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途径

(一)在军队财务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会计活动是根据基本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需要用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如果手工计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在会计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目前,我军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基础教育比较落后。传统的管理会计教育模式不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所用理论基本沿用西方。因此,要提倡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并充实到军队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当中。

(三)转变观念,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军队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切实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财务管理僵化模式,增强创新意识,引导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决策。其次,财务人员应改变一贯的事后报账算账的财务管理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找出一条在集权模式、权威被认同的思想下而财务管理能动性、主动性又能充分发挥的路径,实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财务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四)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使之与我国军队的会计实践相适应

篇9

【关键词】资本成本 运用 投资决策 融资决策 绩效评价

资本成本理念反映了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西方企业经营哲学和财务目标,其隐含的价值理念体现在企业投资、融资、经营等活动的评价标准上,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各个领域。在管理决策中,特别强调的是相关性,故有“不同目的,不同成本”之说。由于企业资本成本具有两重性,因而不同应用领域企业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目的,承担不同的资本成本。

一、资本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

资本成本被许多学者定义为“资本投资所要求的回报率即预期收益率”,认为资本成本是使公司市场价值等于公司税后净现金流现值的贴现率,此贴现率在投资项目评估中称为基准贴现率。这种定义正是从资本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角度作出界定,直接点明资本成本是资本预算中使用的折现率指标。只有当投资机会的预期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才应进行该项投资。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方法分为动态评价法(包括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和静态评价法(包括回收期法、会计报酬率法),但以动态评价法为主。在动态评价法下,如果以企业边际资本成本为折现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正值或现值指数大于1,则说明该投资项目可以接受;反之,如果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负数或现值指数小于1,则该投资项目就不能接受。如果企业采用内含报酬率作为投资项目评价方法,则只有在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率时,该项目才能接受。因此,无论采用什么动态评价方法,企业资本成本总是企业投资决策的基准“取舍率”。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当投资项目风险与企业现有资产整体风险处于不同等级时如何确定资本成本——项目投资的必要报酬率。把投资与融资分离来考察,问题就显得容易解决了。企业投资时将所有资本视为自有,需要考虑的资本成本就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影响投资必要报酬率的因素只有项目风险等级。

按照这一思路,对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有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法:调整现值法(adjusted present value,apv),它首先由梅耶斯(myers)提出。在调整现值法下,项目的每项现金流量分为两部分:第一,无杠杆作用(全部为权益资本)的营业现金流量;第二,与项目融资联系的现金流量。对这两部分进行估价,得出apv=无杠杆作用项目价值+项目融资价值,对现金流量进行分类是为了采取不同的贴现率。apv法首先假设项目全股权融资,算出一个基本现值,然后根据计划采取的财务策略引起的价值增减进行调整,得出最后的调整现值。apv法避免了将不同性质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可能引起的较大误差,而且各种价值创造价值清晰明了,有利于管理层对价值创造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二、资本成本在融资决策中的运用

融资决策对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有重要影响,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资本成本在企业融资决策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保持与企业资产收益风险匹配、维持合理的资信和财务弹性的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管理的基本准则,借助财务顾问的专业知识,利用税法等政策环境和金融市场有效性状况,确定融资类型、设定弹性条款、选择融资时机和地点等。企业资本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融资方案的依据;同时也作为企业根据预期收益风险变化,动态调整资本结构的依据。

第一,资本成本是影响企业融资总额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企业融资数额的增加,资本成本也是不断变化的。当企业融资数额很大,边际资本成本超过其承受能力时,企业便不能再增加融资数额。

第二,资本成本是选择企业资金来源、拟定融资方案的依据。企业的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然而,各种不同的融资渠道其资本成本是不同的。那么,究竟应该选择哪个渠道呢?当然要根据各种资本来源渠道的个别资本成本来决策。从资本成本的角度出发来选择融资方式,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将个别资本的成本逐一进行比较,如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债券成本等。另一方面,将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相配合,确定不同成本的资本(借入资本与权益资本)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即资本结构。

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提高,企业资产预期收益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将明显增加,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对经济和金融形势、公司发展前景评价日益呈现差异性,股票市场又往往对信息反应过度,导致企业价值高估或低估。这些因素显著影响企业融资成本。例如,a股、b股及境外上市股票发行价格差异甚大,境外上市融资成本大大超过国内a股,盲目追求境外上市将付出巨大代价。企业融资决策时只有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匹配资产收益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在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成本比较分析的关联性的认识方面。一般债务融资成本较低,股权融资成本较高,而且这两者同时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债务融资使用增多,债务的融资成本将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造成公司的盈利水平降低。公司的风险提高,市场预期可能随之提高,股权成本将上升。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的关联性是企业在融资决策中所不能忽略的因素。因此,企业为降低成本而提高混合融资中债务资本的比例,也必须同时考虑到股权融资成本的提高。

第三,资本成本是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必须考虑的因素。最佳资本结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最佳资本结构。不同的资本结构,其资本成本和风险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某个特定时期,企业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本成本及财务风险这两个相关联的因素。不可否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财务风险、资金期限、偿还方式和限制条件等。但是,资本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直接关系到融资的经济效益,它是企业融资决策应该考虑的一个首要问题。如何安排二者的合理比例,直接依据首先是预计投资收益率与综合资本成本比较的结果。当预计投资收益率高于综合资本成本时,说明该资本结构是合理的,而在若干合理可行的资本结构方案中,最低综合资本成本的方案将是最佳方案。实践证明,公司最佳资本结构应当使公司的总价值最高,同时,在公司总价值最高的资本结构下,公司的资本成本也是最低的。

三、资本成本在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资本成本作为资本市场评价企业是否为股东创造价值、资本是否保值增值的指标,用于企业评估内部正在经营的业务单元资本经营绩效,为业务/资产重组或继续追加资金提供决策依据。

资本成本作为评估企业资本经营绩效和价值创造状况的指标已受到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stern stewart财务顾问公司推出了反映企业资本净效益的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指标,即投入资本收益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净收益率与投入资本总额的乘积。在经济增加值准则下,投资收益率高低并非企业经营状况好坏和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估标准,关键在于是否超过资本成本。经过10多年来不遗余力的推广,经济增加值日益为美国资本市场和企业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下属业务单元业绩和奖励经营者的依据。不少投资分析家认为,用未来预期经济增加值解释公司股票价格比每股收益或净资产收益率好。高盛、cs第一波士顿等投资银行以及麦肯锡、毕马威等管理、会计咨询公司都尝试用eva指标替代每股收益进行投资价值和管理咨询。机构投资者则逐渐以eva来评价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stern stewart财务顾问公司每年估算美国1000家公司的eva,并在《财富》杂志公布。经济增加值结果与销售收入、会计利润或股票市值等传统指标大相径庭。例如,intel、可口可乐、微软等公司资本收益远远超过资本成本,被视为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公司;而通用汽车、at&t、ibm等公司资本收益低于资本成本,被认为股东价值受到破坏(如表1所示)。

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假设投资和融资相互分离,然而事实上,企业的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过程。从某种角度考察,两者又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从资金的运用来看,必先融资然后才能投资;但从决策的程序来看,则先有投资决策才有融资决策。也就是说,只有存在可行的投资项目,才有必要融资,而融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投资。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的桥梁就是资本成本。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企业的资本成本是一个取舍率。如果企业拟定的投资项目可以接受的话,企业接下来的工作便是以最佳资本结构为指南,考虑如何筹集可以接受的投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即进行融资决策。这时,企业无论采用哪种融资方案,都必须保证其边际资本成本与企业投资决策时所使用的假设资本成本相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投资决策制约着企业融资决策,而融资决策又反过来影响投资决策的经济效益,如果公司融资决策失误,其投资决策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益。因此,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之桥梁。

【参考文献】

[1]张敦力:论资本成本的计量及运用[j],会计研究,2006(6).

[2]宋逢明:金融经济学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11).

篇10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边际分析法;管理决策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33-02

一、管理经济学和行业组织论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管理经济学为经营决策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有逻辑的分析方法,这些经营决策关注于既影响日常决策,也影响长期计划决策的经济力,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沟通经济学理论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桥梁,它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理论主要是围绕需求、生产、成本、市场和行业组织等因素提出的。

单就行业组织理论而言,其主要探讨行业中的企业是如何为获得利润开展竞争的,该领域的许多学者运用理论模型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企业间的竞争战略与竞争行为,虽然这些理论模型在指导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方面存在局限,但当这些理论模型与数学规划的模型与方法相结合的时候,它们确实为实现数据驱动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行业竞争分析模型决定该行业内各企业的供应价格与供应量,而这一供应价格与供应量与购买者的购买价格与购买量相均衡,最终形成竞争均衡的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衡的市场价格导致这样一种简单的情形,即企业增加产量直到其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在此均衡点上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相平衡。争均衡模型作为稳定状态条件下分析企业间竞争的一种方法,在行业组织理论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业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在该行业的竞争框架下,追求本企业净收益的最大化。过程可能是企业间价格竞争的过程,也可能是垄断者单独制定价格的过程。企业追求净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购买者追求购买效用的最大化。供应链的角度,由于制造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地理空间上的距离,因此竞争具有明显的空间性,市场均衡实质是价格与空间上的均衡,经济均衡理论基本上将其视角集中在价格和空间的竞争上,这就暗示它忽略了产品特质上的差别,将农林产品同豪华的汽车等同起来,尽管它对于一些实物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却无法涉猎市场营销因素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单从价格和空间的角度我们根本无法探知行业内企业竞争层层迷雾后的内在规律。

虽然在管理经济学中数学规划的分解方法使得在竞争企业及其市场的数据驱动模型间的均衡点计算成为可能,目前这些方法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数学计算的复杂性及其意义所在未被经济学人士广泛认同,这里的数学计算基于微积分最优函数的局部特性,而不是基于数学规划对偶理论最优函数的全局特性;再者是,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供应链模型违反了一些来自于行业组织模型理论结果的数学假设,然而,这两方面问题的存在并不能损害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使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的数据驱动均衡分析尤其适用于行业中存在2个以上的竞争企业和10个以上生产厂家的情况,此时所计算的供给价格和供给量与需求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误差最小,当然,一个较大的计算误差并非完全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而可能是反映一种不稳定的市场状态,如何系统而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需要我们在行业组织理论的现实拓展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

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打开经济决策王国的钥匙。可以认为边际分析法与管理决策优化密切相关边际分析法的数学原理是对于离散discrete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

对于连续continuous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

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经常考虑的边际量有边际收入MR、边际成本MC、边际产量MP、边际利润MB等。

现今对边际分析法的运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边际分析法体现向前看的决策思想,是寻求最优解的核心工具。主要应用如下:

1 无约束条件下最优投入量(业务量)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的确定: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决策考虑的根本目标。由微积分基本原理知道:利润最大化的点在边际利润等于0的点获得。利润(或称净收益)为收入与成本之差,边际利润亦即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之差,即:MB=MR-MC。

由此可以获得结论:只要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这种经济活动就是可取的;在无约束条件下,边际利润值为0(即: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资源的投入量最优(利润最大)。

2 有约束条件下最优业务量constrained optimization分配的确定:

对于有约束情形可以获得如下最优化法则:在有约束条件下,各方向上每增加单位资源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且同时满足约束条件,资源分配的总效益最优。这一法则也称为等边际法则。

当所考虑的资源是资金时,有约束的最优化法则即为: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各方向上每增加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如果资金是用来购买资源,而各方向的资源价格分别都是常数,有约束的最优化法则即为: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各方向上的边际效益与价格的比值都等于一个常数。

3 最优化原则的离散结果: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增加行动;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减少行动;最优化水平在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前一单位水平达到。

4 提倡使用增量分析。增量分析是边际分析的变形。增量分析是分析某种决策对收入、成本或利润的影响。这里”某种决策”可以是变量的大量变化,包括离散的、跳跃性的变化,也可以是非数量的变化,如不同技术条件、不同环境下的比较。比较不同决策引起的变量变化值进行分析。

三、边际分析法与管理决策

在根据边际分析法作出决策时就是要对比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增加这一名乘客所增加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让这名乘客上车就是合适的,这是理性决策。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让这名乘客上车就要亏损,是非理性决策。从理论上说,乘客可以增加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为止。在我们的例子中,私人公司让这名乘客上车是理性的,无论那个售票员是否懂得边际的概念与边际分析法,他实际上是按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一原则作出决策的。国营公司的售票员不让这名乘客上车,或者是受严格制度的制约(例如,售票员无权降价),或者是缺“边际”这根弦。我们常说国营企业经营机制不如私人企业灵活,这大概可以算一个例子。

边际分析法在经济学中运用极广。所以,边际这个概念和边际分析法的提出被认为是经济学方法的一次革命。在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法的提出不仅为我们作出决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且还使经济学能运用数学工具。边际分析所表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变动的关系可以用微分来表示。由此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现在数学在经济学中运用十分广泛,对推动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兴趣的看一点更高深的经济学著作就会体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