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感恩教育;重要性;德育工作

一、背景与现状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各方面带来了显著提高,使人的智力、体力获得巨大解放。但是片面强调发展科技而忽视了人文德育,同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社会问题的老无所依,生态环境问题的环境污染,科技犯罪和道德颓废。回顾过去,深刻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单纯依靠科技的进步,并不能促使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才真正有利于人类走向解放。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对年青一代的人文教育,因此德育成了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也是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

(二)青少年素质现状及成因

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在他们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一旦有错误时,父母多说几句,他们就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原因,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予以反思,应该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多开展一些相关主题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亲情,学会感恩。在报纸或电视上,我们看到一些关于学生缺乏感恩的行为越来越多,他们把父母给予的看作理所当然,把某些陌生人和机构的帮助看作理应如此,尤其是一些贫困生申请的“两免一补”,只知道拿钱,却不知道用功,只知道索取而不知付出,而更加让人担心的就是在社会利己思潮冲击下,不少大学生贷款上学毕业工作后迟迟不还欠贷,而他们这样的举动,也让不少银行对发放助学贷款持观望的态度,从而让社会陷入无底的恶性循环,这无一不反映了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也反映了学校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这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的不足、家庭教育不完善等方面是不无关系的:社会中,首先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功利主义的盛行,经济上的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心淡漠,一部分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过河拆桥,这给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再次是对不良社会现象处置不力而产生的暗示效应,例如,当今社会子女不孝顺父母、学生不尊重老师、受恩者对施恩者恩将仇报等种种现象。家庭中,许多家庭教育注重子女的智力发展、文化学习,却忽视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

首先,父母的溺爱造成了子女缺乏自立精神。中国家庭的父母多有一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理念,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从不让孩子感知自己付出的爱,感知自己生活的艰辛,也从不要求孩子回报,这种溺爱使孩子只拥有了被爱的权力,失去了爱的责任甚至是爱的能力,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献的单向车道。

其次,家庭对学生的期望。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是次要的,对成绩的盲目追求,忽视了对孩子情感的重视,导致了他们成为不会感激、不会感动、不会感谢的冷漠一代。学校中,学校教育出现经济功利化的倾向。在教学中表现为强调学知识提高能力而忽视学做人的问题,出现了重视感恩知识、感恩经验的倾向,忽视学生在感恩教育中的情境体验,道德教育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倾向。道德本身就是实践的道德。然而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中,习惯把道德教育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相连,导致道德教育过分政治化,而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学校教育范围。

感恩教育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必然缺乏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聚焦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其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这种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砺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要特征。”“功利化”的倾向一度成为德育的趋势,总要求德育具有即时、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总要求我们做到“大德”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小德”。学校教师向学生灌输爱国、爱家、爱社会的“大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小德”,很多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的时候,却不知道报得三春晖。

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以灵魂唤醒灵魂的感性教育,是以德报德的感性教育。感恩是对社会冷漠症的最好矫正。尤其在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激荡、道德价值标准逐渐趋向多元的社会转型期,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我们从以下几点说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一)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感恩思想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动人诗句,显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做人的支点。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使命,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懂得感恩,就不会懂得何为人间真情,没有感恩意识,个人的其他道德更是无法建立起来。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每一个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拒绝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现。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以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要想确切改变我们社会的感恩现状,从学生抓起,感恩教育尤为必要。使我们真正能做到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社会有些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

(二)感恩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感”和“恩”,基础是“爱”。感恩,绝不是对父母恩情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人,离不开群体,唯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感恩教育自古以来就被重视。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也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外国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现今社会也是一样,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而在目前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感恩教育。实施感恩教育,就是要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就是要让青少年知足惜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因此,要想做好德育工作,首先我们必须让感恩教育占据我国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我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才能真正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爱国情操。而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德育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学会感恩是学会做人的前提,因此,更应将感恩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实践行。

三、推进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

作为教师,我们更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懂得感恩,才会有社会意识。一个人的责任感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古往今来,大凡是对国家、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都在孩童时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呢?

(一)树立重视德育工作的观念,落实感恩教育

在中学校园实行感恩教育,首先要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不能认为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会浪费学时,无益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所有教职员工转变观念,跟随素质教育推行的步伐,落实感恩教育,使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父母、感恩同学的思想习惯,学会尊重,要相信这种意识会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意识到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认清日常工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责任,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营造充满爱的校园环境环境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感悟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显得尤为重要。校园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层面,它对同学们的成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盲点,即缺少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师生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种“管理与服从”“权威与听从”的关系,是“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同学们的“教训”“告诫”甚至是“塑造”。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同学们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碍,同学们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之心当然难以养成。所以,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同学们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开展感恩教育也才是教育环境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经常关心、鼓励学生,向学生倾注爱心,注意转变教师的多重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无论是对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生的态度,要特别慎重,要“动之以情”,切忌冷嘲热讽,而应多给一些赞扬、鼓励。同时在校园内宣传栏、楼道、走廊等地方张贴感恩教育海报,内容可以包括小故事以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诗词名句,课间播放《感恩的心》《听妈妈的话》《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歌曲,使学生耳濡目染,让感恩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引导学生感恩从小事做起

小习惯决定大品德,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因此,我们要注重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表达自己的感恩或接受对方的感恩,都需要练习,并且需要将它培养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让感恩成习惯,随时随地感恩陌生人给你的付出和帮助,感恩就会成为你的一种美德、一种态度、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在日常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中,注意抓住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有意识地渗透感恩教育。教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学会体察生活,知恩图报,学会回馈社会。开展感恩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可以从学会感谢做起,这包括通过语言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表达我们的谢意。学会知恩图报,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日常生活,感受生命中的各种恩惠,并挖掘出生活中那些小恩惠的价值。应该看到,日常生活小事是滋养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生活就如读一本书,你一字一行一页地读,在这过程中被感动了,就会知道报恩。学会知恩图报是要让学生知道,并非大恩大德的举动才是报恩,对别人点滴的行为的报答也是报恩。这里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可以是对父母的点滴孝心,对师长、同学、朋友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等。这样的心与行为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从小抓起,从细节入手,引导学习“孝言孝举”。孝言有:“起床问声好、进门忙报到、出门打招呼、睡觉道晚安、分别说再见、感激表谢意”等。孝举有:“就餐要让座、父母生病懂得端水递药、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道德情感需要积累,规范行为需要培养。孝心教育就是要从这些细节入手,教育他们怎样孝敬父母长辈。只要我们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孝心感恩教育的引导,很多学生都是愿意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指点去做的。久而久之,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就会在他们心中开花结果。生活中的孝心教育要从日常小事做起,给爸爸妈妈倒杯茶,敲敲背,捶捶腿。陪爷爷奶奶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情。爸爸妈妈生日时亲手为他们做件小礼物。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养成写孝心日记的习惯,就是将平时所做的有关“孝心”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个人所做的事不同,习作水平不同,我倡导让学生写真实的日记,不需要华丽的语言。这就是教育学生诚实的一面,也是孝心的真实行为。让学生努力总结自己所做的事情。

(四)开展主题班会

为了更加集中地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相互影响感染中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我精心组织了一次全班同学参加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学会感恩”。借此让同学们懂得珍惜,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下是班会记录:①以一首《感恩的心》将同学们的情绪带入,营造一个感性而温馨的氛围,歌声可以培养学生学感恩的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尤其是精炼的歌词传达出的思想内容是优秀的教育材料,再加上用优美的曲调,灵活巧妙地激活课堂,让学生感知人间真情的魅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②请同学上讲台诗朗诵《拥有一颗感恩的心》;③听了朗诵后,互动活动“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请几位学生讲述);④小型辩论赛。要学会感谢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又应拿什么来报答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正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精神上大于物质上。反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物质上大于精神上。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恩父母,关心自己的至亲,父母的爱是那么的平凡,却又那么的动人,正如丁香花般的默默无闻,却沁人心脾。⑤观看“历史上最牛的励志感恩教育的‘一横老师’的演讲”,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通过谈感受,使学生从“一横老师”的演讲中能充分感悟感恩!⑥请同学们借此机会对在平常不敢说,或者是因为以前的时候有点小摩擦的,借此机会化解矛盾,感谢同学朋友。⑦班主任总结:这里班主任有意识的向同学们讲清楚感恩的作用,人生道路上有了感恩,生活的前景一片灿烂!那么,在怎样感恩的问题上,教师从学生个人的内涵发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立志成才,让学生能正确的培养自己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中学生。⑧布置课后作业:每个同学每周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叠被、整理房间、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等,化感恩为行动;记住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在教师节时向老师说一声“祝老师节日快乐!”。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传递感恩之情!在这次“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用心感悟,他们都在竭尽全力想用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别人。他们的节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辩论会非常精彩,看到他们看视频时流下的眼泪,听他们讲述自己感恩的故事,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涌起一份真实的感动。我突然感觉学生们都是些善良纯洁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甚至生命中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诚挚、感恩的心,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对感恩的感受抒发出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也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或许我们平时都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我们并不是没有必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感激,所以这样体验感恩的活动是我们学生和老师所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空间、一个舞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次活动也在我们班掀起了一阵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热潮,这说明感恩教育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真正地试着敞开心扉感恩这个美丽的世界了,而这只是起点,感恩教育是一场持久战,也是绵延不绝的希望之光。

(五)专题活动法,在实践中感恩

在特定的日子,如,中秋节、“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元旦等节日来临之际,以班团会的形式组织感恩活动,如,学唱感恩歌曲,出感恩专题的黑板报,感恩征文、摄影比赛等。感恩教育要落到实处,就要从点滴实践做起。如,(1)倡议学生在家里主动为家庭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2)要求学生离家到校后要及时向家长报平安,让家长放心;(3)利用中秋节的契机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或送一份小礼品;(4)五一劳动节时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5)提议学生给同桌、老师送上一份新年贺卡,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具体有设定一个月(5月份)为“感恩月”,安排一系列专题活动:a.感恩父母养育对父母的”四个一”感恩活动:给父母、长辈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给父母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书信。b.感恩学校、老师的培育“对老师的五个一”感恩活动:为老师写一封信、和老师谈一次心、给老师做一张贺卡、给老师提一个合理的建议、写一首感恩老师的诗歌并进行诗朗诵比赛。c.感恩同学对同学的一帮一”感恩活动:对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学习上、生活上的帮助)。d.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班级爱国诗歌朗诵会,“感恩”主题作文,国旗下献词:“热爱祖国,从我做起。”在活动之后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很多家长来电或者来信对学校的做法表示支持、肯定与感激,称自己的孩子明显懂事了,会更加体谅父母、孝顺父母了。举一个例子,某班张同学以前和家长的关系很不好,他的父母多次与我交流,对自己的孩子除了无奈,还是无奈。通过这次活动,高×同学的变化特别大,不但不再与父母吵架、作对,更重要的是,已经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也能主动与父母进行交流,谈心。他的父母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现在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通过回馈社会,开展爱国、爱人民的教育。学校要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带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把校园教育转变为社会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发现自身的价值,或者发现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升华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六)呼吁家长和社会一起努力坚持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仅靠老师和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全方位启动,才能把感恩教育做得有声有色,鲜活生动。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换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人性换人性的人性教育,所以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巧妙的情境设置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处体现人性的光辉。感恩观念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产生丝毫的动摇,都有可能半途而废。为此,可在短信、家长会中向家长传递相关信息,在家长会的一些环节可以安排孩子在父母身边一起做一些小互动,读写好的信,一起观看影片等;同时呼吁媒体多报道感恩示例,传播正能量,通过暗示效应使更多青少年效仿。在感恩教育的实践中,我也和学生共同成长,打造人生的新境界。这期间我领悟了“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也知晓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处世哲学;更深刻认识到了没有感恩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感恩的民族,他们的国家将危在旦夕!很荣幸我是一名教师,可以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感恩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人生教育,“求真向善造美做好人”是我不变的教育理念,为此,我愿意继续学习,继续探索,不断积累,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落实德育观念,践行感恩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迈下自己坚实的一步,也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翔.大学生感恩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J].文教资料,2007(11):180-181.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3]喻文德.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8).

[4]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

[5]高爱芳,高卫松.学校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

篇2

一、美术调节心理的切点

在绘画中学生全神贯注,完全被色彩的美所吸引,而眼睛传递给大脑的冲动越多,大脑的兴奋程度越高,表现出人的情绪就会高涨。美术活动之所以能有效地调节人的情绪,就遵循了这一规律。美术的绘画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心情平和,紧张程度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关键在于美术能净化人的心灵,能把烦躁不安的心情平静下来,再教他们发现美在身边。再通过缓慢地输入美术的艺术性,改变他们扭曲的心理,使他们看到美好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教育他们改变反生活的心理,从身边熟悉的人和物爱起,为郁积在心中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的、合理化的肌体,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扭曲的心理通过对美术的艺术稀释,最终看到外界的物象都是美好的,从而消除心理的障碍,使其心理得到艺术的净化。

二、美术对学生心理的调节

美术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活动艺术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美的行为方式,促进人体健康。有绘画天赋的儿童适应能力较强,活动表现积极,处理问题冷静、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很和谐,比较容易与人合作,而绘画天赋一般的儿童,则适应能力平平,做事胆怯畏缩,紧张消极,不能很好地融入群体活动。一些研究者对初高中以及大学生所做的调查,得出的结果大致相似,绘画天赋好的学生在集体中有自信,比较容易得到伙伴们的承认和尊敬。我们认为美术活动之所以能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

在美术活动中进行的手脑眼结合的活动,具有和人的日常生活不同的特点,不必牵涉更多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和利益,不必借助更多的语言为媒介进行交流,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少有戒心,彼此容易接近,产生亲近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美术的艺术活动可以转化、消除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的内心得到净化,消除轻微的情绪障碍,减轻抑郁等心理症状,特别是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更能让学生融入自然之美,心胸变得更宽广,所有的烦恼都随之消失。

三、心理参与美术

人们对美术活动中的体验功能认识较深,但对其心智功能道德品质的影响却认识不很清楚。实际上,美术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为它蕴涵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融心理教育于美术教育中,即教育专家们讲的美育,美育在潜移默化中育人才更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需求。

1 教师的素质要提高

教学活动中,美术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美术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对中华美德要认清做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2 师生的关系要融洽

美术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这样才能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内心所有的想法,学生喜欢老师才有兴趣学习美术技法,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真正做到学而思、思而学。尤其对于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要给予他们细心的关心和及时帮助,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在和谐氛围中,更能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3 美术绘画净化学生心灵

美术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协助合作,达到促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的任性、娇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使感情得以升华,能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得到共同的发展。教师还可利用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各种小比赛形式,来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同学们间的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如何才能共赢,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兴趣爱好社会实践

一、培养一门兴趣爱好

虽说现在我国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但是能有一项长期坚持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对于学生目前的健康成长,还是以后的身心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比如说学生喜欢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就不仅有益于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能在学生失意时宣泄内心的愤懑;如果学生喜欢一门乐器的弹奏,那么一方面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能抒发学生的情感;假如学生喜欢做手工,那就对动手能力及智力有很好的锻炼。

二、参加一项社会实践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体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从校园走向社会后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因为他们在应试教育下只会考试,无法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那么利用假期提前让学生们去了解和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组织学生们在假期中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将来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并且将来改造社会做准备。

三、自学一种生活技能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而在小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保障。那么如何让学生既能提升自学能力又能培养生活能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学一些生活技能。既让学生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又能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还能为学生以后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一举三得。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论以后的科技如何发展,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去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论以后的竞争多激烈,学生才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组织一场创新大赛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更何况我们学校中那么多来自不同家庭,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学生呢,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位学生,都不能一概地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他是一名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虽然一个学生的文化课知识并不太优秀,但是他很擅长进行体育运动。虽然一个学生在平时不太擅长与人交流,但是他的作文写得很好。虽然一个学生数学学得不好,但是他的英语很拔尖。所以我们小学老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所以学校方面可以定期组织创新大赛,比赛内容不做限制,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是科技方面的创新,也可以是生活技能上的创新,更可以是创新一种体育运动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让那些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找回自信,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可以让老师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然后可以因材施教。所以说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意义非凡。

篇4

[关键词]高校;英文期刊;重要性

众所周知,期刊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过批准,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可分为多种形式与样式,学术期刊便是其中一种。学术期刊是知识的传播与积累,在学术评价、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载体作用。英文期刊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有效学习英语的模式。顾名思义英文期刊是以全英形式进行排版、印刷的,它不同于中文期刊却又与之有着很大的相似点。譬如两者在语言上都以不同的期刊形式映射不同的内容,整体来说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却不失权威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英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英语发展的历史舞台上,英语不负众望不仅为广大读者的学习及阅读起到了助推作用,而且为我国在国际事务的沟通与交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上大学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对506种本科专业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外《上大学网中国大学最爱的本科专业排行榜》,对布点高校最多的55种大学本科专业进行了解读,近八成院校开设英语专业,由此可见英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一所高校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英文期刊也逐渐成为各高校教育实力的充分展现,英文期刊已然成为各高校不可忽略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大学生了解、沟通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创办英文期刊在加强对高校生与社会互融及扩大学术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英文期刊的出版不仅成为高校热议话题,而且获得了高校的一致好评。各大高校争相创办英文期刊以便创造校内、校外两个“市场”适应市场竞争。高校学术期刊不是数量太多而是资源短缺,虽然,近年来各高校英文期刊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受到语言、稿源等范围的限制在期刊质量上还有待提高。要实现高校英文期刊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需创办高质量、高水平的英文期刊。通常情况下阅读作为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在母语环境下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想掌握更多的学习资源,吸取更多知识和信息,首先要做的便是进行大量的语言学习,而对身处母语环境的大学生来说,英语资源的短缺成为学习、阅读的最大障碍。英文期刊的创建,尤其是高校英文报刊阅读的建立,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获取各种英语信息资源的重要平台。高校创办英文期刊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以繁荣学术为己任,主办单位以创办高质量期刊为宗旨;其次,高校之所以能办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英文期刊并取得较好成绩是因为主办单位无经济压力,审稿更为严格,创办高质量学术期刊成为高校的一种文化自觉。最后是因为英文期刊使用方便,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或纸质媒体翻动短时间内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学习,也可在闲暇之时同老师、同学、朋友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在对英文期刊进行解读的同时,读者在语言文字方面也会更加深入了解其内涵,通过阅读读者可以学习其思维方式、写作特点等,详细了解其历史文化底蕴。高校创办的英文期刊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适应各阶段人群需要,这也是英文期刊能在各高校立足的重要原因。下面本文将从高校英文期刊的发展、传播等方面介绍其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一、高校英文期刊的创办及其发展

当下,创办英文期刊并非易事,高校要创办符合时代要求的英文期刊更是难上加难。它不仅要求各高校注重英文期刊的发展动态又要考虑到广大读者、作者的受益情况,只有让作者、读者主动择出自己心目中优秀的英文期刊,才能让英文期刊的自我生存能力得到加强。英文期刊就是学术期刊的一个剪影,它不同于中文期刊的最大地方便是语言和思维,而其内容及要宣传的中心思想都极为相似。高校英文期刊的发展不单单是为了迎合某一口味,更多的是发散性的内容让读者吸收其精华,这才是高校创办英文期刊的目的,同时满足英文期刊的发展要求。但从目前英文期刊在各高校的发行状况来看并不乐观,存在发展缓慢、内容重复等问题,这些都是阻碍英文期刊发展的最大弊端。虽然英文期刊依旧在各高校广泛流通但稿源的短缺、内容的重复这些弊端得不到解决最终会影响英文期刊发展。资源紧缺使之发展缓慢,重复建设使之造成巨大浪费,针对这一现象实现资源的共享,防止重复建设让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更大的效益是实现对英文期刊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二、高校英文期刊的传播

首先,高校英文期刊主要功能是服务与传递,为让更多高校学生受益就需要不断地优化期刊内容,完善共性与个性,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英文期刊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更大化。高校英文期刊开展广告、培训等多种活动取得较好的反馈。其次,为让英文期刊走进大家的视野让更多人受益,各高校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在如今大环境背景下,网络信息服务的改善为资源环境的共享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高校英文期刊队伍日益壮大,但要为广大读者所了解、所利用还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宣传和引导。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纸质媒体成为各高校英文期刊宣传的主要手段,随着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纸质媒体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和冲击,人们不再依赖纸质出版物。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英文期刊要与新媒体积极配合,扩大宣传力度,提供针对,以便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力。此外,各高校的英文期刊结合资源与背景,利用自身的优势及特色扩大在校内及校外两个“市场”的传播渠道。

三、高校创办英文期刊的重要性

从社会视角来看,英文期刊的创办为各高校与外界的学术沟通与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媒介桥梁作用。在各高校学术交流的舞台上,英文期刊为广大学者交流起到载体作用。如以JournalofMarineScienceandApplication(《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报》)为例,此英文期刊创办于2002年,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Springer联合出版发行,属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它主要刊登中国船舶与海洋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意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内船舶科技的发展。此英文期刊具体内容涉及船舶工程(基础理论研究、船舶结构物设计、船舶性能研究、船舶结构动力学分析、造船技术、船舶材料、现代船舶设计与制造、水下航行器等)、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港口航道、深海工程、海洋水文、海洋气象等)、海洋资源开发、船舶轮机工程、船舶动力与机械、船舶导航、防腐与除污、水声工程(水声材料研究、水下通信技术、水下声设备与仪器研究、水声探测技术等)、船舶经济学等方面。为进一步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诸领域研究的学术交流,让作者更方便地投稿和跟踪审稿进度,让编委和审稿人更轻松管理审稿任务和决策,此英文期刊采用汤森路透ScholarOneManuscripts在线投审稿方式。汤森路透,不仅是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和在线工作流平台提供商,也是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出版者,这为此期刊的顺利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的英文期刊虽属科技类季刊但它为读者的学习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结束语

当然,高校英文期刊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原因较为复杂。但目前,各高校收录的英文期刊涉及到医学、物理学、文学等多个方面,它们在不同高校的平台网上向广大读者传播着高校学术成果,仍为高校与其他高校的沟通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英文期刊为高校教育事业带来的重要影响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望进一步扩大英文期刊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力。我们坚信,在充分利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对高校英文期刊形式加以创新、内容加以改造,英文期刊一定会更加吸引广大师生的关注更适应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l]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报,2013~09~16

[4]董玲.一项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师资状况调查带来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2008(8).

[5]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5(1).

[6]汪松,李尚梅.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师资现状调研及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J].考试周刊,2014(12).

篇5

一、加强法纪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进行法纪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思想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一定的法纪教育和道德规范。法纪可以使人们了解国家的立场原则,不允许做的事做了会有什么后果,这样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按国家和学校的要求去做,使自己的努力同党和国家的要求一致起来。反之,如果不学习国家法律、法令,不学习学校的有关规定,是非不明就可能在行为上出现偏差。或者因为缺乏法纪观念,故意违法违纪或者是缺少法纪知识,自觉不自觉的违法违纪。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因为对法纪的无知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二)进行法纪教育是保证学校教学、生活秩序井然的需要。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会有很大差异,在共同的集体中生活需要遵守共同的纪律和行为规范,这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比如,到就寝时间了,就应该睡觉,就不能做防碍他人休息的事。还有,如不允许赌博、酗酒、不允许贴大小字报,不允许借学习和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煽动学生闹事等,在平时生活中就不能有以上行为。很难设想,一个秩序很乱、纪律松驰的学校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人材。自觉地维护国家法律、法令,遵守和维护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我们能够有一个既定有秩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这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是大家的共同需要。

(三)进行法纪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高校不稳定,社会也难以稳定,高校稳定文化教育不会出大乱子。在我们全神贯注搞经济建设,抓住时机上新台阶的今天,高校的稳定显得特别重要。稳定高校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靠法纪教育,靠依法办事和严格执行法律,使高校建立良好的秩序,并使这种秩序影响到社会。

(四)进行法纪教育也是大学生的法纪状况决定的。应该肯定,近几年来,经过教育、反思,大学生的法纪观念有很大提高。同学们认真地学习法纪知识,自觉遵守法纪,严重违法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日常生活中违法违纪现象还比较突出,如盗窃、赌博、酗酒、旷课、考试作弊、打架等等,其中违纪率比较高的是盗窃、旷课、考试作弊和打架。考试作弊相当普遍,在各种违纪处分中尤为突出,而且几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各高校普遍加强管理、严肃校风校纪的情况下,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法纪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树立正确法纪观念的途径

(一)认真学习宪法、法律和纪律规定,用法纪和知识武装自己。高校在法纪学习宣传方面还不够,一些同学违反了法纪,受到处罚,还不知道自己违反了哪条法纪。法纪的文件虽然发了,但很多人没有认真学习,有的连看都不看就束之高阁。这样的态度是很难有较高的法纪修养的,也很准保证不犯错误。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学校所颁发的法律、纪律、文件、规定、条例都要深刻领会。与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条文要记熟,遇到法纪问题时,自己先用法纪规定衡量一下,不该做的事情一定不做。

(二)从一时一事做起,培养遵纪守法观念。凡是法纪观念强的人,一定在平时的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法纪观念薄弱的人,平时也肯定是不严格要求自己,放任自已的行为。某大学一名学生,刚入学还是学生干部,后来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经常在一起喝酒,有课不上,考试作弊,后来发展到打群架、赌博、夜不归宿,最后被学校开除学籍。增强法纪观念一定要破除法纪观念不用培养锻炼,只要不违法就行的错误认识。形成法纪观念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有利的事、努力去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法律、法令、校规校纪上禁止做的一定不做,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形成高度自觉的法纪观念。

(三)克服优越感、侥幸心理和哥们义气等错误思想,自觉增强法纪观念。一些同学违反法纪常常是因为思想认识上的错误造成的。有的同学自觉高人一等,认为大学生是特殊公民,可以不受法纪约束;有的抱有法不责众的心理,如动乱中一些同学参与游行、罢课等,就是因为多数人参加了;还有的是“哥们义气”等庸俗关系学影响,要好的同学、老乡受了别人欺负,不问是非曲直就挥拳上阵。有的明知自己的朋友干了违法的事也知情不举,甚至帮助隐瞒、说情,结果都犯了错误。在法纪面前大学生不能有侥幸的心理、从众心理,更不能以情代纪、以情代法。

(四)自觉维护法纪,同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有的同学怕得罪人,对身边某些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同学不批评,不劝告,发现苗头也不报告;有的同学说了实话,批评别人受到孤立,被当成异己;有的班级开班会批评犯错误的同学没人发言。这种风气使一些组织纪律观念差的同学得不到及时帮助,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维护和增强法纪观念,不仅要使每个同学自觉遵守法纪,而且要依靠集体舆论的力量肯定正确的、批评错误的,帮助大家加强自己的法纪意识,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法纪问题。

篇6

现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上。因此,对于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在专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法律教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以更全面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律教育

近年来,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社会单位之一的民办职业院校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要求,而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社会对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除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社会不断更新进步的技术水平,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教育中,而法律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法律教育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到底有何重要性呢?有哪些途径呢?

一、法律教育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养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上,除让学生学到一门扎实的技术外,更应加强综合素养培育,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原因在于,企业在用人一开始虽然重视技能水平,也将此作为门槛之一,但是随着职业发展深入,往往会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国家对法制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各行各业也重视法治方面的改革,法律知识和素质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应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常识甚至知识,既充分响应国家要求,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法律常识的提升,也有助于校风的有序化形成,更有助于学生管理。

(二)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保护在现实很多案例事件中,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大多数学生遇到侵害事件时,不能很好地保护自身权益。有时明知权益受到侵害,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储备足够的法律常识,才懂得并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强自我保护。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以国家法律法规作为日常行为规范,成为法律制度的忠实拥护者,这样助于法制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逐渐法制化。

(三)法律教育有助学生长远发展在社会中,很多案例的主人公往往是缺乏相关法律学习的吃了苦头。由于不懂法律,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劳动成果却被懂法的人窃取,还有一些不顾法律规定,干违法事情谋取利益,最后自毁前途。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受到相关法律知识的教学,在工作生活中就能有一定的预判和处理能力,可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坚持高职教育的目标,发展社会所需人才,社会需要什么,就应该相应的培养什么。尽管现今互联网+社会对技能需求日益精进,但仍需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培育。特别是目前社会人才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学校就应加强日常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才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对策

1、日常渗透,增强法律意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进行法律教育,需通过日常不断反复的管理教育,渗透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班级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会课、班级活动以及日常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学习法律,学会如何运用法律,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另外,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进校园作讲座,利用权威知识不断强化法律知识学习,令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2、结合专业,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效果也不如预期。教学方式未优化是其中一个原因,法律基础知识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该课程应结合学生的专业。比如,对动漫专业的学生直接讲刑法很难达到效果,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如果讲与动漫设计有关的权利保护而引发的刑罚案例,跟专业对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日后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益处。所以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引用实际的案例,把抽象的法条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当中体会法律的严密和威严。另外,在教学分班上,一般学校考虑师资情况,在教学班安排下,往往只考虑班级人数,没有考虑到专业分班上。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应更注重专业班级集中学习,更有利于教师课程准备,也更有侧重。同时,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法律基础知识的讲授,不要刻意分开道德和法律,而应将两者相结合,不断增加法律知识在课堂上的比例,与此同时又可以增添课堂趣味,可谓一举两得。

3、增加法律教育第二课堂,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单纯的日常渗透教育以及单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法律知识储备的要求,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往往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相关专业法律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能力培育上出现法律意识的缺失。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法律教育的第二课堂,比如通过选修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需要修得相应模块的法律知识学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并通过课堂形成体系化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知识储备,强化法律意识。

总而言之,加强法律教育,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既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更能符合办学目标,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能有效提升高职院学生的法律素养,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长根,陈一健.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科协论坛,2007

[2]张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王军梅.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篇7

大家都知道乐器本身便是通过摩擦或震动发出声音和共鸣以达到发出声音的效果,而共鸣的好与坏,是一件乐器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这是乐器的发声,而歌者则是以自己的身体为乐器,在音乐厅中,一个优秀的歌者可以不借助任何声音设备的情况下把优美的声音传遍全场,这是一名优秀的歌者应该具备的能力。作为一名声乐的学习者,几年来我深知想把优美的声音传遍全场的难度与重要性。声乐演唱方法必须要正确熟练,发音一定要经过腹腔、胸腔、咽腔的加工与处理而达到各腔体之间的共鸣,只有这样声音才能变得结实,饱满,才能传遍全场,使在场的观众能够欣赏到演唱的声音。能够做到这样演唱的歌者才能受到大家的认可与爱戴,这也是每一个声乐学习者所追求的演唱水平。在如今的中国学习声乐的人不计其数,队伍是非常壮大的,但很多的声乐学习者最后并没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歌者,原因有很多,而我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在这里只想和大家谈谈我曾遇到的阻碍。

在本人最初学习声乐时,由于区域条件的限制找了一位普通老师,在初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平稳快速的进步,所能达到的音域不断扩大,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实,但在学习了半年时间后,高音的音域达到男高音换声区,只靠真声已经无法再向上发展,而低音区又因无法调整状态而下不来,从这一刻开始直到我高中二年级都毫无任何进展与改变,如此的情况足足困扰了我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的中音区的声音确实越来越结实,但高音区却越来越难上。很多条件好的学生在没有学习声乐的时候天生的白声可以达到A和B,而且并无任何疲劳感,但在学习声乐三年后上G已经有了一定的困难甚至经常唱破,到最后还出现了惧高的心理阴影。现在回想起来,是本人在当时的声乐学习中太过注重声音是否结实,而导致在对腔体的运用上过于僵化。这也是大家在初期学习声乐时比较爱犯的错误和误区。也正是这种误区使大家在声乐的学习中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本人也十分困惑到底怎样去学习声乐,为什么在没学习声乐的时候高音并不费力但学了几年之后反而不会唱了呢?

在音乐学院的学习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新的音乐思想,老师把人的身体比作乐器,让我把整个身体全部运用到声乐演唱当中去,让声音与身体能够产生一种整体的共鸣,也是从那时起我的演唱音域开始第二次扩展,无论是高音区还是低音区。也正是这种先进的思想帮我梳理清楚了声乐学习的思路――声乐演唱并不只是胸腔与声带的工作,对于一名歌者,在演唱的时候一定是全身在歌唱,甚至有的优秀的歌者我们在他的每一个手势与步伐中都能看得到歌唱的状态,这些也正是与我之前的声乐思想所不一样的地方。也正是这种先进的思想的帮助下是我真正进入了声乐的殿堂。本来大学的校园,这本是我成为一名歌者的好机会,但一次意外的受伤使我失去了这次机会。这次受伤的部位是我的腰部,这使我无法继续声乐学习,我想学习过声乐的人都会知道腰部在声乐的演唱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腰部也是一名歌者的力量源泉。腰腹力量强再加上正确的演唱方法,那么在演唱的时候会很轻松,嗓子也不会感到疲劳。而本人因为腰部的受伤失去对于我身体的承上启下的能力,使得我在大学的前两年只能靠嗓子,这也使我在大学的前两年毫无任何进展,甚至声乐水平有一定退步。后来身体恢复了问题再次出现了,由于两年的休养我的身体已经忘记了歌唱的状态和方法,身体也不听我自己的命令,根本无法进入歌唱的状态和方法。虽然身体基本恢复了正常但我的问题却十分明显:腰腹没有力量使我失去了歌者力量的源泉,甚至每当练习到高音区时腰部还会隐隐作痛,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我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歌者。

由此可以看出,一名好的歌者往往都有着出色的歌唱状态和正确的歌唱方法,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体魄也尤为重要。如果你身体虚弱那么你发出的声音必定是软绵无力的,这样的声音又有谁会去欣赏呢?如果你体魄健康,辅之方法科学,那么你的声音也会充满活力充满力量,只有这样你的声音才会被人认可,受人称赞。一套科学的声乐方法可以使我们在学习时少走弯路省时生效,也可以把你的声乐水平带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一个健康的体魄则是你学习声乐的基础和根本。以上都是本人在十年声乐学习过程中总结的一点想法,希望可以让大家在今后的声乐学习中少走弯路。

篇8

关键词:学生干部;思想教育;重要性

纵观全国各大高校的学生工作,形式相同,但所取得的成就却大不相同。中国有位学者曾说过,当今中国的学生干部过于官僚,急于求成,进入社会会遇到更大的阻碍。目前一些企业也排斥学生干部,认为这一部分人做事浮躁,不踏实,而学生本身对学生干部这一身份充满敬畏与向往。出现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干部这一身份,而在于整个组织的运行模式及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上。由此可见,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曾在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节目中看过一名学生干部的求职过程,深受启发,该学生在场上表现镇定自若,对答如流,谦虚有礼,赢得了场上各位领导的青睐。当时自问,我们的学生干部是否也可以有如此表现。大学四年中,学生会对学生干部起到怎样的影响,或许除了个人在专业知识领域外,还有就是对其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思想教育是学生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经过高考洗礼的学生在迈入大学校门后,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迷茫,此时便需要我们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每年都会将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笔者认为,新生入学教育不仅限于开学的一周,而应该贯穿在整个学期,使新生们对大学生活有正确的认识,会正确地进行判断取舍。每个人加入学生会的目的各不相同,为锻炼自己,为积累人脉,为多加学分等等,当学生会注入了这一批新鲜的血液后我们在欣喜之余更应注重对这批新人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可以为同年级的学生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对他们的教育除了辅导员的工作也可借助学哥学姐的力量,新老交替,这批新鲜血液迟早会成为组织的中坚力量,保证每一批新成员的纯净和健康,才能使学生组织顺利进行。

二、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形成于习惯,习惯则形成于思想,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我们在培养学生干部的时候,不仅看重学生的工作能力,更看重一个学生的人品,一个人的人品直接决定了该生能否正确恰当的处理问题,各种问题的差异终归还是在思想认识上。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这个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间给予学生思想上的教育。所以,对学生干部进行恰当、充分的思想教育,引导其正确对待当前的工作角色,使其可以摆正心态,今后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新的环境,适应新的角色。

三、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是对整个学生组织的优化

篇9

一、造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和中职生自身等因素:

1.社会影响。社会上种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以及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使得中职生出现了许多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在看到社会中贫富悬殊等,许多学生很难适应,便在其心灵上产生自卑、冷漠、忧郁等不良情绪。

2.家庭影响。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怕耽误孩子学习,没有要求孩子做家务的习惯,随着孩子长大,好吃懒做,不爱劳动、养成了这部分学生的依赖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给学生不断加压,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有的家长则不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是金钱刺激,就是棍棒教育,或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3.学校教育不当。近年来,中职学校因高校扩招,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差的“双差生”,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对这种新的情况和变化,许多中职学校还没有完全适应,没有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班级管理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管理方法单一,处理矛盾不恰当,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负担。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4.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松散,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不断地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5.已进入社会的同龄人的间接影响。看到许多同龄人过早的进入社会就业挣钱,也使在校生产生心理负担,导致无心学习。

二、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做法

1.态度上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这种观念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和方式。教师应该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走进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地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课属于活动课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来促进心理健康地发展,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每位教师都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其心理压力,淡化其自卑感;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创设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学校在环境布置上要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美”、“特”、“新“来装点布置。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话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能使学生流连忘返,教师、学生的一些文艺作品的展示,增添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更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个探索世界、捕捉信息、展示才艺的广阔空间。

3.育人先要育己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最后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多给他们鼓励和关怀,把微笑带给他们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欠缺,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由于不少中职生成绩差,经常受到指责、批评、人格污辱,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成绩上取得了进步,也无法及时得到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家长总是不会相信的。如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对周围的人总报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各种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犹如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着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应该多给他们鼓励和关怀,把微笑带给他们,让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

5.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篇10

 

关键词:学英语 现状 音标

一、引言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职业教育对学生英语学习也提出了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高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了解专业英语,知识内容越来越丰富。为了配合这一需求,这些年来,我们对英语教学的教材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尝试。但无论英语教材或英语教学法怎样改,有一样是不能变的,那就是音标的学习。换句话说,最基本、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音标,才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情景 

每届接到新学生时,我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学英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学什么?这个问题的设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这些年来对英语的认识;同时,也想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英语学习的关键。 

经过讨论得到以下几种观点: 

1.词汇量最重要,词汇是语言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只有词汇量积累多了,才算学英语; 

2.语法是最基本的,它之所以称为“法”,体现出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律,有约束限定的作用,既然是“法”,肯定是重要的; 

3.学英语最基本的是口语,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谁也不会用语法去交流; 

4.还有同学认为公共三级、四级考试对是最基本的; 

…… 

三、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其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听讲,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实际上是“语法翻译教学法”,势必导致了教学手段和过程较为单一,且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单纯通过对脱离语境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使学生只学会理性的句法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 

上大学后英语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学生要过级考试,要掌握一些专业英语,学会阅读外文版专业书籍,还要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等。大部分学生,只要肯下功夫,应付等级考试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今社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外交流需求逐渐增多,对于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英语,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继续停留于应试和拿等级证书肯定是不够的。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张嘴!但强迫学生张开口后,一个弊端暴露出来:好多学生的口语十分拗口,究其原因,我们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是来自城市,他们孩提时跟父母学讲的是方言,升入小学、中学才慢慢开始接触普通话,但仍有好多老师用方言来教学。所以,在他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需要从方言转到普通话,再转到外语,这就要比第一习得语言是普通话的城里学生在一开始多走了一步弯路。另外,师资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好多学生反映,之前老师们说出来的英语,也带着浓厚的乡音。导致学生们总觉得考试中最难的就是听力,其实听力不好,不是我们听得不多,单词记得不多,而是自己说出来的英语有问题。这个问题完全印证了李阳老师说过的话,说河南英语就只能听懂河南英语,说新疆英语就只能听懂新疆英语,说纯正的美式英文,就一定能听懂美国英文。 

四、打好音标基础才是学好英语的基本条件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音标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就相当于汉语拼音对于学习中文的重要性。回想我们在学习母语的时候,最初学习的就是拼音,如果没有拼音作指导,汉字对我们来说可能也只是一种符号,根本无法拼读。同样,如果没有国际音标,英语单词对我们来说更是外国人的符号,我们不认识,没法读,那单词的作用也要被颠覆了。

但为什么作为母语的拼音我们都学了,但我的大部分学生却说从小根本没有接受过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国际音标的正规学习呢?其实,小学初中的教科书中都有关于国际音标的要求和拼读练习,但在大多数学校都被无情的忽视了,因为关于音标的考核几乎没有。记得小学刚开始接触英语时用的学习方法,现在想起来极为荒唐,例如,用拼音,甚至用汉字来标注发音。其实,学生们也不喜欢用这些不标准的方法学习,可有谁教过标准的方法?又有谁告诉学生还有音标这样一个约束?为什么一开始学英语就是What’s this? What’s that? It’s a cake,而不是国际音标呢?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英语教学的失误。导致一大批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因没有打好基础而产生了对英语的厌恶和恐惧。经过十几年这样的学习,怎么可能在大学期间就把英语补回来呢? 

而如果先学好音标,情况就能大有改观: 

学好音标,首先可以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性。发音是最直观的评价我们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而好的发音反过来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