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小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小知识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04

新课改以后,高中化学科的高考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由以前的四道必答题,变成了现行的三道必做题加一道选修题,其在内容和要求上也随之出现一些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 在内容上除了增设的一些新内容外,其他内容不变,只是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发生改变,以前很多在高二、高三才有的内容放到高一年级时要求上,而在高一学过的很多内容到高二时又重新上,但是其要求的难度、深度、广度、容量因其属于必修或选修部分而不一样;2. 考纲的要求悄然发生改变,化学科的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即从过去注重知识的记忆、应用、内容题型的固定模式变成更加注重知识的理解、灵活创新和有选择性选考的考查学科素养的能力型模式。在新课改浪潮的巨大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其目的都是最大化地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理解更多的知识,以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笔者就教师如何才能高效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一分工作,十分准备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分工作,十分准备的备课是关键,认真研究吃透考纲,全面把握新课改后高考化学的考试范围和内容要求,准确把握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教案和学案设计时,一定要严格遵照考纲的考试范围和内容要求,对于在必修和选修都出现的内容,应准确把握好该内容作为必修内容时的深度和广度,不能一味地拓展和增加难度。而在选修部分再一次出现的内容则要按照考纲的要求适当地拓展和增加难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从而做到详略得当、减少重复、重点突出。

二、科学有序地实施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遵照自己的教学设计科学有序地实施课堂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从而保证知识传授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对于学生可以通过记忆、自学等自身能力可以掌握的基础性、记忆性知识,可一笔带过,对于传统高考要求且经常考的内容,在新课改中出现但不考的应不考虑,而对于重点内容则要重点讲,而且耐心地力求讲清讲透;对于练习的讲评,要做到详略得当,对于大部分学生都答对的,力争不讲,鼓励学生多独立思考完成不太难的题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又可以节省时间,而对于大部分学生完成不好或不会做的重点内容才详解。

三、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点对点地选择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选择不但应力求与教案高度统一和匹配。还要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匹配。我们许多教师都认为“百度”是最好的教师和助手,经常从网上获取课后练习和测试题,或全盘使用我们所征订的资料。亦或全盘使用同一年级的教师自己出的练习,从未考虑它们知识点、练习的难度系数与自己上课内容的吻合程度,这样不但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内容和练习的脱节。也增加课后讲评的时间和难度,曾有很多教师和笔者抱怨或感慨,以前的学生水平是测试两节课,讲评半节课,最多一节课;现在的学生水平是测验一节课,讲评两节课,甚至三节课,一节课只能讲五六题选择题之类的话。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没有按照我们教案点对点地设计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造成课堂教学内容和练习的脱节。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精心设计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或根据自己所用的随堂练习、课后作业或资料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和学案;而不是从他处随便弄来一份试题,不负责任地随意丢给学生,然后过后去抱怨学生这也不会、那又不做。这就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上做好工作,包括教案和学案的精心编写、题目的精选精编、训练作业的定时布置、及时批改与反馈、课堂教学过程的精活和实用。

四、深入}海,丰富解题技巧和经验

教师通过不断的做题,不但可以使自己在讲评练习的时候更加有信心,讲评得更加流畅,还可以丰富自己的解题技巧和经验,甚至可以做到一题多解,不同学生对同一种解题方法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一题多解而使从学生做到东法不会西法会的效果。另外,还有利于对题目进行筛选,达到精选精练精讲,避免学生进入题海中造成疲惫不堪又效率低下。

五、增强自身的课堂掌控能力,科学而有艺术性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课堂突发事件是指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很多教师很容易想到学生打架、突发急性疾病或侮辱谩骂教师等几率很小的事情;其实,笔者这里说的并不是上述发生几率很小的事件,而是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对知识的突然发难,问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或是自己随意地、控制不住地带来新的话题、笑话等。这类事件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遇上此类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坚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正面启发,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同时,注意讲求时间和效益,既抓紧时间,又不偏离课堂教学目的,中断教学进程,这是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前提和原则。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控制教学中可以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提高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和管理水平。

篇2

一、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各方面进行分析和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对自己最可行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职业奋斗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职业理想的一个过程,在中职学校的思想教学中,职业理想教育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与中职学校的教育思想连通着。职业教育又称道德教育,假如职业理想教育是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对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与职业方向的具体化进行论证的话,那么实现道德教育就是提出尊敬职业的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让学生建立自己职业的理想,努力地为职业理想的目标而奋斗,对自己本身的职业选择给予坚持到底的信心,传授爱岗敬业的道德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敬业爱岗基本道德与职业道德是教育的根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都在职业道德精神的职能和功能中体现出来。

二、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目前来说,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发展职业理想的重要时刻。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学习,逐渐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学生已经能自行地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家长与老师的控制,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及发展方向,体现出自我价值观。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后首先就是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的选择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有时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在生活中,经常发现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喜欢与同学规划相同的职业方向,导致在工作中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长处。所以,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将学生的学科、专业与身心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理想的知识,让学生能充分了解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道路及社会需要的人才,认识自己的价值。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及自身的专业知识,重新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科学规划,使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实际与科学,促进中职校学生的健康发展,确定自我奋斗方向。职业理想教学中要使用科学的手段及方法,指导学生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职业理想、能力以及所学的专业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及优势,认真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职业理想教学的提高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做好了准备。

三、注重正确职业道德培养

不管从事任何职业,职业道德都是要遵守的规范准则,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有着推动职业生涯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行业都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力,公司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一些知名企业已经将职业道德纳入企业的考核标准。目前,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的文化与产品质量的竞争,职业道德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职业规划的实效性。学生学习的环境对提高校园文化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高雅、卫生、文明、优美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比如:鼓励学生勤工俭学,通过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精神得到有效培养;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的班级、宿舍进行评比,督促学生养成爱卫生、讲文明的良好生活习惯以及团结奋斗的精神。学校在学生活动中心要设立警示牌及与职业道德有关的格言,在学校的网站上建立专门的网页,开设与道德教育有关的专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与职业理想结合起来。

四、增强职业理想教育实效性

中职学校的教学优势是学生对自己专业有着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所没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仅仅是给学生灌输专业知识,而不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造成了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对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得很透彻,而在实践工作的过程中却经常出错。职业规划教学是指导学生选择职业的课程,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使学生清楚认识自我及职业规划,总结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及职业理想的知识。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工作时的技巧得到提高,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多争取一些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及企业的文化。在平时的上课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问题,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教育 环保意识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化学会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绿色化学”口号。“绿色化学”是指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使绿色化学的观点与新课标的教学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一、 联系地方环境状况,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利用化学学科优势,教师可以密切联系当地实际,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方工业和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水、工业“三废”的无节制排放,不仅阻碍了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给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危害,严重危及人体的健康。我们应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和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指导学生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实施绿色化学的重要性;明确发展经济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提倡绿色化学,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内容

现行的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一定的绿色化学知识,教师要时刻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例如:实验室制氯气的实验中,多余的氯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教师可同时讲解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等;在谈到“硫和氮的氧化物”的问题时,教师可讲解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大气的污染与防治;在谈到“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时,教师可介绍硝酸型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危害,以及汽车尾气的处理;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出化学电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倡导回收旧电池,减少污染;在讲“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时说说能量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应合理应用化学,用绿色化学观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并为人类在绿色的地球上生存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化学教材中实验所占的比重很大,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产生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危害。 在化学实验中实施绿色化学,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药品的利用率,减少原料的消耗,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学校的开支,同时可减少污染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师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开展微型化学实验

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利用微型仪器、尽可能少的试剂进行实验,能减少中间生成物的转移过程和试剂在器皿中的附着量,从而减少实验中的“三废”。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携等优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2. 改进化学实验,减少环境污染

化学实验总伴随着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做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考虑这些实验有没有污染环境,是否可循环利用、可回收再用、可再生利用,如何防止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与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程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3. 实验操作规范化,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化学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和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难得的机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言行一致,做到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尤其是涉及绿色化学教育的内容,比如在药品的取用和称量、液体的量取和转移、过滤等基本操作过程中,准确熟练的动作可避免药品洒落、挥发而造成污染。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程序倾倒或回收,这样才会牢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创意利用废物

篇4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引导学生知识内化中谈些体会。

一、丰富课堂“简笔画”

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与其认知结构密切相关,是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例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我们学习必修一的基础,因为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就在细胞内。课程标准关于这一节的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我在讲授这一节时,就让学生跟我一起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不同的结构用不同的颜色。一边画结构一边讲解其名称及功能,一边引导他们跟随动口说,由局部到整体,逐层展开,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先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然后再分类归纳,最后反馈检查。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在教师简洁的课堂线条勾画下效果显著,如此处理后,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几乎没有叫不出名称的。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内容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通过“简笔画”加以讲解,能使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高中生物理论性强,不可能要求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聚精会神,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的兴奋点。简笔画因简而易记忆,因色彩而丰富,因多感官参与而效率高。

二、咬文嚼字析概念

为了让学生对一个概念有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可用咬文嚼字助内化。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关键性的字、词入手,自己分析概念。

例如,“内环境”。“内”是相对人体而言,而“环境”是相对细胞而言,所以内环境就是指人体内细胞外的环境,这个环境是什么样的环境呢?这个环境是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这个概念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在这样的咬文嚼字后,学生不但自己可以建立清晰的概念,而且当他们再遇到一个新的概念时也会试着这样去学习。这样的概念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适时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然,这种“咬文嚼字析概念”不等同于概念教学,真正的概念教学要对其外延和内涵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学,但它比抽象的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构建概念的欲望。

三、构建知识小网络

知识的系统性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至关重要。我在长期的教学体验中发现;如果让学生去构建超过7个以上概念的网络比较困难,而构建7个以下概念的网络则较容易,所以我总结出了构建知识小网络,再由3~5个小网络构建成大网络的教学模式。

构建网络图不是任由学生自己归纳,毕竟学生有个体差异,掌握的知识也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先自己归纳,将好的样图贴在墙上加以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网络图整理出一个较好的例图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贴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知识内化。

四、自我纠错出成绩

学生能否将知识真正内化,教师指导学生自我纠错则至关重要。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找出问题:一节新课,课标要求的内容你还有哪儿不懂?一套试卷讲评下来,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这道题为什么会错?你哪个题目还不会?你哪个知识点还有问题?等等。然后指导学生思考并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一般要求学生先自行解决,适当作笔记;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小范围的小组讨论;再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解决。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有针对性,既体现个体的差异,又能满足共性的需求,提高学习效率。这有利于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把克服不足变为内在需求,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这点讲,这种反思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习化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82-01

化学课程是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农艺、园林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开设化学课程使学生掌握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药理、生物化学、微生物等后续课程奠定一定的化学基础。学习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认识与化学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生产、生活中所需的与化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中职学校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普遍比较薄弱,有很多同学甚至没有学过化学这门课程;有些同学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专业基础课学习兴趣不大;还有部分同学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但缺乏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科学探究、归纳问题的能力。为此,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化学课时需要结合教材,创新学习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合理处理教材

中职教育与普通应试教育不同,主要培养的是实用型专业人才,更注重实践能力。[1]所以,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紧紧围绕专业的实际需求,删减整合一些相对抽象和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是与专业和实践联系比较广泛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所需的化学知识。本课程的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比较抽象的纯理论内容,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引导学生回顾新知,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体会活学活用的乐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结合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让学生真正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具体的教学条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教学中要深入浅出,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专业方面的化学知识,使九年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前后衔接得当。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感兴趣,喜欢展示自我并愿意参与各种活动以及热衷于对问题的争吵,又不能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或实验数据等特点。授课时将多采用实验探究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要利用各种分子模型、图表以及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化学知识。重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其发现、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提高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授课中将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不同基础的学生平均分组,由学生独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利用类比的方法探究实验结果。鼓励学生同组内、各组间交流、探讨,激发探究热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即使是纯理论课也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改变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授、学生硬记的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其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

四、激发学习兴趣

要采用多种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尽量多安排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多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生通过探讨实例中蓄含的一些化学原理,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求知欲。若条件允许,应组织学生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实际中去,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使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增强内容的直观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已知向新知转化,感性向理性转化,经验向认知转化,学会向会学转化,教学向学习转化。在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置身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去观察、发现、理解、掌握,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验证的实验方式。让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中发现自己、提升自己,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就。

【参考文献】

篇6

一、尽量多做演示实验,不打折扣

演示实验的示范性非常重要,学生喜欢多做课堂演示实验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教材上规定的演示实验要做好(95%以上);教材上没有的实验,有条件尽量做;对于一些课后趣味实验,也尽可能地和学生一起分享。通过实验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化学课会拥有很高的热情,演示实验时全神贯注,课堂教学气氛良好,自然教学效果也不错,学生掌握知识也比较直观、深刻。

二、尽量让学生都能观察、感受到实验现象

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前,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药品有效,仪器正常。教师必须在课前预先做一下实验,尽量使实验现象明显。有经验的教师,会设身处地为每一个学生着想。如果我们做演示实验时,为了观察到实验现象,有的同学会站起来,后面的同学甚至跑到前面去看,造成课堂纪律不好、秩序混乱,使许多同学看不到实验现象。这样,就失去了做演示实验的作用,而且还会让学生对演示实验失去兴趣。

在演示实验时,还要尽可能与学生接近。如在切割金属钠时,由于钠在空气中非常容易被氧化而失去银白色光泽,所以在实验时,可将钠块放在厚厚的滤纸上,然后拿着小刀和镊子走近学生,让他们能在近处观察钠的色泽,并观察表面变暗的全过程。这样一圈下来,全班学生都能很好地认识钠这种活泼物质了。在试管实验中,一般可以举着试管在教室绕行一圈,让所有的学生都观察清楚,如果实验安全可靠,还可以把实验让学生传递下去观察;一些不便移动的装置就只能靠垫高了,比如钠在空气中燃烧、铝热反应等,用方凳垫高效果较好。如果是多媒体教学,还可以用摄像头投影到屏幕上,效果也不错。

三、尽量师生合作实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虽然中学化学专门开设了实验课,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但是中学阶段开设的实验课毕竟有限,而且由于各种原因(比如仪器设备、实验药品等条件限制),很多学校都未开足教材上要求的实验课数量。因此,学生动手的机会就更少了。这样一来,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就显得纸上谈兵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演示实验还要加强与学生的合作,甚至放手让学生代替老师来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感觉是自己在做实验。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可以采用“申请制”,让“中标”者上台演示。比如在进行过氧化钠性质实验中,我用脱脂棉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包裹住,用镊子夹好,然后邀请同学用玻璃管对着棉花吹气,做一个小魔术。同学一听觉得兴趣大增,上来的同学对着棉花不断吹气,立即,棉花着火燃烧,完成一次成功的实验。又比如铜和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做对比时,相同时间、相同状况,教师做一个,安排学生上来也做一个,和老师合作。通过合作实验,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更加浓了,每次实验都有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实验,考虑到教学时间紧和药品危险性,我让学生自己先看课本实验,然后指挥我来做,我只是他们发出命令的执行者,这样都能起到非常好的互动效果。如果比较安全可靠的,完全可以让学生代替教师来操作,效果更佳。如反应热的教学中,氯化铵与氢氧化钡吸热,镁与盐酸反应却是放热的实验等。其实,只要教师在边上指导,多数演示实验都可以让学生来做。教师做,与学生做,效果是不一样的。

四、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弥补一些演示实验的不足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 俯卧式跳高 程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186-01

众所周知,背越式跳高技术是最先进的跳高技术,但对中职学生而言,首先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其次由于其背朝横杆的技术特点,中职生不易掌握。因此,本文选用俯卧式跳高技术作为程序化教学的内容。

一 程序化教学与传统教学

第一,职业中专体育在教学实践中应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强调自学能力的个性化的程序化教学理应受到重视。

第二,程序教学是经过特殊编制的程序教材的教学形式。把教学目标按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学习项目,要求前后衔接,逐步加深,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第三,程序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使教师和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法源自五六十年代苏联,重视整体教学,忽视个性教学,针对性不强,一刀切;课程多,新旧知识衔接不好;教学过程脱节,反馈慢。

第四,传统俯卧式跳高教学是把技术分成几个阶段,由分解开始逐步到完整技术的教学,这种以分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在学习全程技术时各阶段动作的衔接不协调,出现脱节现象,对掌握全程技术不利。

经过特殊编制程序教材的教学形式,对难度较大的俯卧式跳高,在不破坏技术动作完整性的基础上,需用连续接近法,分步骤强化,每次强化的难度逐渐加大,这样可以由易到难逐步达到目的。

二 俯卧式程序化教学的编制原则

俯卧式程序化教学的原则:一是强化巩固每一步技术动作,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并促使完整技术的形成。二是每一步只有一个动作,内容较少。系列的安排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于每个相衔接动作练习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练习起来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三是即时反馈、即时纠正错误动作,少走弯路。四是根据学生动作学习掌握的情况来确定每一环节的练习时间。

设计按照俯卧式跳高整体技术的逻辑程序,保证在学习中把错误率降到最低,同时合理地设计,使每个动作练习都能体现逻辑价值。

传统的按助跑、起跳、过杆与落地动作先分解再组合的教学,对身体基础好,学习时间充裕的体育院系学生效果较好,但中职学生练习时间有限,基础不一。本教学程序按由粗到精、由易到难的学习动作技术规律来设计,自始至终动作衔接较完整,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了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三 俯卧式教学程序系列的编制

利用橡皮筋代替横杆,可消除学生害怕碰杆的心理,增加练习时间,提高练习强度。

按学习掌握情况分两组教学,一组一个练习内容,掌握好一组内容后才能进行下一组练习,及时反馈练习的掌握情况,如反复出错,要及时回到前一环节练习。

1.原地过斜杆

动作要领:原地与斜杆成25°~45°角,摆动腿直腿钩脚尖上摆越过横杆低端后,内旋下伸脚前掌踩住垫子,肩向内扣,头随着转动,躯干俯卧在斜杆上,身体与横杆平行,成正确姿势静止保持2~3秒,起跳腿轻蹬地,屈膝上收,迅速扭转骨盆并翻转起跳腿,使身体绕横杆转过去落垫。

提示:斜杆与地面成25°~45°角,低端距垫面10~50厘米。角度越小、底端距垫面越高,难度越大。

用提示物标示摆动腿过杆后脚前掌踩住的位置,树立上摆前伸并内旋的正确的技术要领。

2.助跑2~3步过斜杆

动作要领:轻跑2~3步起跳,过杆时,全身沿身体纵轴旋转,同时起跳腿向胸部收腿,但大腿不能太靠近胸部,小腿收成90°时立即翻腿,大腿应向外侧翻转,落地时可单手或双手撑地,或手和腿同时摆动落地,继而侧身着地。

提示:摆动腿越过横杆后,有意识内旋下伸去踩垫,起跳腿扭转翻转不可用力过猛、过早。

3.助跑2~3步过横杆

动作要领:两臂向上摆起,全身向上挺,起跳方向应朝向横杆中央。摆动腿和两臂用力上摆的幅度与力度要够,俯卧时身体要放松。

提示:要控制好杆的高度,宜低不宜高。

4.完整助跑过横杆

动作要领:助跑的角度一般为30°~50°,距离为14~20米直线助跑,最后4步降低身体重心,倒数第2步身体重心降到最低位置,迈步时特别强调向前送骨盆,髋关节向前的速度明显超过胸部向前的速度,起跳时起跳腿屈膝向前,脚跟沿地面向前迈出触地,落地时摆动腿和两臂远远落在身后,膝关节要迅速伸直至全脚掌着地为上跳压缩能量。

篇8

【关键词】职业指导;全程化;高校;低年级学生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及就业模式的更新,当代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势必要求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形成全程化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在我国尚属新兴职业,对高校大学生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必须从入学就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指导,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特点,各有侧重,分布实施系统的、具有层次的职业指导。

整个大学学习生涯是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学涯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着眼未来,科学、合理的规划大学生活,理论上越早越好,低年级学生恰恰是职业生涯教育不可忽视的契机。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相比于对高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来说,对大学低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力度和重视程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的规划自己的学涯,进而在面临职业规划及职业选择时存在困惑,不能准确定位。

学校情况各异,职业指导开展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以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为例,浅谈全程化职业指导过程中的低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情况。

1 对大学低年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面临的职业困惑

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2008年教育部明确指出,全国各大高校都要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修课,因此很多高校也是近期才把职业规划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设。在高中阶段,职业规划课基本不涉及,学生上学的唯一目标就是考入一个理想的大学,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所报考的专业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入,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填报志愿。在进入大学以后,才逐渐感觉所学专业其实和自己想象的差距甚远或者自己根本就不适合这个专业,不知道自己学了这个专业以后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因为专业不适应,并且找不到自我调节、完善的办法,从而产生了迷茫、困惑,进而出现自暴自弃,逃课、睡懒觉、迷恋网游等现象,最后导致在毕业以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其实,我们不难看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实就是大学生对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没有做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由此可以看出,做好职业规划对大学生尤其是大学低年级学生成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 对大学低年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的现状

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指导。第一,入学教育。向学生介绍学校概况、学院概况、专业设置概况。让学生制作并填写《学涯规划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走好大学第一步。第二,养成教育。通过军训、班级管理、宿舍管理。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自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第三,课程讲授,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政策》等课程中有关就业形势、职业与职业道德等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部分职业指导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对职业及职业规划有初步的印象。第四,各种学生活动。通过开展以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的交流、班级活动、团支部活动为主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其中,在获得社会实践经验的同时,让他们更多的融入集体,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良好的待人接物能力。

大学二年级。第一,专业教育。在大二开始时由专业课教师和学院负责就业的老师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专业发展趋势、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等内容。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概况,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要求,了解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所需专业技能,树立自己的专业意识,第二,课堂教育。针对大二学生的特点,在《形势教育》课程中加进职业指导内容,让学生更进一步对此展开思考和了解。针对本学院女生多、女生相对就业难等特点,举办针对女生的一系列“走进职场”“职场礼仪、化妆及着装技巧”等内容的讲座。第三,社会实践。大学二年级的同学已经开始学习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鼓励学生组织、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比如“挑战杯”竞赛等比赛中,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强化,激发他们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1.3 对大学低年级开展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积极性不高。大学低年级学生因为初入大学,对自己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充分的认识。虽然大部分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很重要,但是又觉得离毕业尚早,考虑就业及职业规划尚早,所以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课程、服务等积极性不高。在做《学涯规划书》的时候很多同学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存在完任务的心态。

2)课堂教学单一。针对低年级学生,我们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只是在相应的涉及此类问题的课程上进行讲授。课堂也主要以教师讲授形式为主,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沉闷,不能更好的吸引低年级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专业情绪的调试。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在填报高考录取志愿前,对大学的专业设置很陌生,对专业的情况了解很不够,过于理想化,对专业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在填报的时候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还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进入自己填报的志愿专业。在进入大学后存在专业抵触情绪。对于学业规划甚至职业生涯规划都没有积极性。

4)职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建设。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类课程,提供职业指导服务的人员大部分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人员和各学院的辅导员。除了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为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外,辅导员中具备职业指导资格的人员为数很少。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指导的服务质量和深度。

5)各种活动不够丰富,参加学生少,不具有普遍性。虽然说我们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是经过观察和调查发现,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的学生每个班就那么几个,覆盖面不广。关于低年级职业指导的各类活动形式单一,大多数局限在校内,和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这也使针对低年级的职业指导服务局限在纸上谈兵的地步。

6)学校针对低年级的职业指导服务少。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服务、职业信息的大部分是针对高年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服务较少。学校对高年级的职业指导重视程度也比低年级的重视程度高。这就造成学生一种“等毕业时才考虑就业问题” 的习惯思维和做法。

2 对丰富低年级学生职业指导的几点建议(下转第205页)

(上接第188页)2.1 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指导队伍

为了更好的实施大学生全程化职业指导,要从发展的眼光进行长远打算,从战略高度进行思考,加强专职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就比较高。职业指导者要年富力强,具有较好的思想素质、开拓创新精神,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与职业指导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就业求职心理研究、毕业生就业与管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规研究,人才市场营销及人才需要趋势研究、国外就业制度比较研究的能力,掌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有关劳动就业的法规和政策,了解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咨询技术。学校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选派优秀的辅导员参加“国家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及考试,并取得了“国家职业指导人员”资格证书。

2.2 调整课程结构,调动课堂积极

为了更好的对大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应把职业指导类的课程提前到低年级中开展。一年级课程内容应以所学专业的特点、学习要领、就业方向以及专业相对应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主要从从事相关行业所必备的素质、技能和就职基本要求为重点,加强专业认知,明晰所学每一门课程之间的必要性关系及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系统了解,增强信心,强化专业自豪感。全程化的职业业指导不能孤立于学校的专业教育之外,必须根植于专业教育,建议学院给予全程化职业指导制度保障。所以,二年级的课程应与各基础课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学习一门课与专业发展的关系的琏接脉络授予学生,构建对学生因势利导的平台。建立专业课教师进企业体验学习的渠道,使专业课教师能够了解行业知识、技术动态,在给学生进行课堂讲授时能够更好的结合实际,并能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有机结合,做到专业教育与职业指导互长。

2.3 丰富和社会接触的活动

我们现在对低年级开展的职业指导服务,都是局限在校园内、课堂上,低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如果想要让学生尽早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就需要学校开展活动丰富学生和社会接触的机会。比如,针对大一学生我们可以开展通过“校友访谈”、校友沙龙等活动,利用可信服的榜样力量调动一年级大学生对未来想往、激发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通过了解校友们的成长经历和走上社会后的感受,以及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反思,使一年级同学能够近距离走近学长,正确把握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成长道路,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从而增强对自我的责任感,更加珍惜大学生活,由此产生学习原动力,理性规划大学生活,进而树立前瞻意识,理性认识到有意义的大学生活与将来的职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使同学们一走进大学校门就意识到未来的挑战和责任,从而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规划。针对大二学生我们可以利用假期从“校友访谈”拓展到“就业认知实践”,利用寒假期间大学生双选洽谈会比较集中的黄金时段,要求全体二年级学生去人才市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了解一线的信息,真实感觉竞争、体验市场,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市场,接触就业知识,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低年级学生的职业规划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和重视的,高校应当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活中,四年不间断;根据大学生的阶段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小学生;体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11-0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大的提升,且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呈下降趋势,如肺活量减少、动作灵活度缺乏、抵抗力和免疫力差、肌肉强度和韧度差、肥胖儿、近视患者增多等现状普遍存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党的十也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已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根据学生成长环境和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目前,导致学生体质低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家庭方面,在各种现实的、传统的因素作用下,家庭对孩子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孩子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同时,家长不注重孩子体育锻炼时间,一心一意搞学习。在家长看来,孩子没病就是健康,只要“吃贵的、吃好的就是营养”就能把身体搞好,这种错误的健康观念和营养健康知识的缺失,导致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和强度受限,营养失调,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二是学校方面,与文化课相比,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实施。学校体育教学的制度、活动和达标测评都没有纳入学校考核范围或考核落实不到位,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课时、体育教师都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特别在农村和边远山区中小学,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只能基本满足正常文化课教学的需要,体育教育的要素投入捉襟见肘。目前,由于校园安全事故越来越被社会高度关注,学校在处置校园安全事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学校、教师都担心学生在体育课上受伤,不少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淡化运动技能、降低运动强度,特别是出现了惧怕器械课现象,体育课的质量较差。遇到期中、期末考试期间,体育课往往被其他主课占用。三是社会方面,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人的体育活动空间逐渐减少,特别是中小学生在社会安全问题的困扰下,孩子们身边没有可玩可活动的场地;同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众普惠性体育活动设施配套不足或管理运行不规范,不能满足广大民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学生在家的时候,或者没场地,或者没器材而缺少体育锻炼,此类问题在农村更加突出。

篇10

关键词:现代知识观;化学教学;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记忆性)知识侧重于理解、记忆,能够口述、叙述清楚,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教师通过举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侧重于理解、记忆、巩固所学知识。中学化学中各种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都属于记忆性知识。这类记忆知识要求教师、学生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记住,而且记得准确、精确、熟练,能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通过教师实验演示,学生实验探究记忆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理解记忆原理、规律;通过口诀,歌谣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例如物质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影无踪,硫酸盐钡不银钙微,氯化物不溶银亚汞,碳磷酸盐多不容,钾钠钡钙铵碱溶。总之,通过多种有效方式,使学生准确掌握记忆陈述性知识,这是学习化学其他类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

一、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操作、技巧性知识的组合与应用

化学实验的各种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过滤、蒸馏、仪器的连接洗涤,都属于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在强调记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练习的过程,去理解、掌握。这类知识的学习不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去完成,也不是老师画实验,学生记实验。笔者认为程序性知识强调的是实践(练习),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去反复操作实验掌握。例如,在氧气的制取中,有如下的实验步骤:(1)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棉花,塞上塞子;(4)给试管加热,待有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用排水法收集;(5)熄灭酒精灯;(6)移出导气管。通过教师的演示过程,讲解步骤,及先后顺序的起因后果,让学生在观摩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实验,体验制取的全过程。在反复的实践练习中去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去创新、去创造。例如必须通过氧气制取的学习,在学习理解掌握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就可以通过复制模仿、类比、移植等手段就可以理解制取CH4、NH3等气体的制取原理、步骤和收集方法等。

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则是建立记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

只有准确掌握陈述性知识,熟练掌握程序性知识,才比较各种方法的长处、短处,优点、缺点,从而在各种方法方案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获取最佳的方案,并形成策略性知识。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树立策略意识,即在比较、选择中学习策略性知识。在多次实践中形成决策选择能力,决定前对各种方案进行优劣比较论证,最佳方案的选择则主要是策略性知识的直接应用。

再如,在水的净化学习中,有关水净化的方法方案有多种,静置沉降、吸附沉降、过滤、消毒、煮沸、蒸馏等。不同的方法,净化水的程度不同,操作难易繁简程度不同,出去杂质的种类、类型不同,耗时费力多少各异,所用成本也有不尽相同。在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试验、医疗等活动中,需要净化程度不同的水。就要针对实际需要,从成本难易,操作繁简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水的净化方案。农业生产渔业水产养殖业,只要自然界中,无污染的水就足够,淘米洗菜洗衣等需要更干净的自来水。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在自来水的基础上煮沸(烧开水),在医疗及科研试验中,则需要蒸馏制取蒸馏水,但蒸馏水的成本最高。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需地方法方案,恰好是策略性知识的应用。

又如,修订后的新教材中,关于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通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检验。(1)检验反应物的消失;(2)检验生成物的产生;(3)检验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放热)等。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问题,设计方案。在比较不同方法、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利与敝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对各种方案的优劣选择比较中,训练学生的策略性思维,形成策略意识,培养策略选择能力。

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是以陈述性(记忆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为前提。在掌握丰富的陈述性知识、熟练的程序性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和选择,才能形成策略意识,掌握策略性知识的能力。这是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升华提高。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的学习从陈述性知识开始,然后才是学习程序性知识。当然,两者互有交叉,但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在掌握丰富的陈述性知识的、熟练的程序性知识基础上,并加以整理,综合、内化,提升才能形成各种方案方法,在对各种方案方法全面比较的前提下,从而进行策略选择,树立策略意识,形成进行决策的能力,为以后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懂策略的人才奠定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思考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能力取决于知识、思考、行动的相互作用,思考力是核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