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施途径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德育实施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德育实施途径

篇1

关键词:管理网络;队伍建设;德育评价;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结合多年德育工作的实践,就小学实施德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谈几点体会。

一、健全德育管理网络,落实德育目标任务

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发展大局,学校必须确定以德育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以“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管理网络。要根据学校实际合理确定德育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方案,详细具体安排德育工作。要加强德育工作督促检查,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我校确定了“追求真善美,培育有智慧、明是非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理念,提出“以真求真、以善扬善、以美育美、以爱育爱”的落实路径和措施。在全校开展“真善美在课堂、在校园、在校外,真善美在语言、在行动、在礼仪,真善美在教师、在学生、在家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系列活动。从“弯腰捡起一片纸”“随手拧紧水龙头”“不闯红灯文明行”“在家我做小帮手”等细节入手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基础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队伍。班主任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能组织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我们的做法:(1)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如开展“读书点亮智慧人生”“放飞心灵,成就梦想”等为主题的班会课观摩,让班主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开展思品课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1~3节思品课的观摩教学,组织班主任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模式。(3)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每学年除有计划地送部分班主任参加外地培训外,学校政教处还按月开展班主任培训,培训做到月月有主题、有点评和反馈、有实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德育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长春52中开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平台,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价:(1)引入学生标志性发展评定卡评价、班级捆绑100分评价、课堂优化评价、等级评价和积分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都注重及时性和激励性。等级与积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更有实效。(2)改变了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从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实践与操作素养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3)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4)学期末通过评价平台,对所有学生一学期来的思想表现形成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等级,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予以通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系统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学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进,提高了德育评价的实效性。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

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德育多元化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生源复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混杂,还有外地来做生意、打工者的子女,也有父母都不在身边在校外公寓寄宿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仅靠一两节品德课教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点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以及公寓寄宿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行。

参考文献:

[1]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篇2

[关键词]小学德育;文化育人;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87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阶段是德育的黄金时期,小学德育肩负文化育人、文化兴国的历史使命。提升文化育人意识,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创新文化育人方法,科学构建文化育人认知体系,升级文化育人品质,这是德育文化育人的重要选择。作为小学教师,要有德育文化育人意识,以务实的教育策略,给学生以更有效的培养,促进小学德育文化育人的健康发展。

一、以生为本,创建文化育人环境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学校现实条件出发,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实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符合现代德育文化育人大背景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成长的现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也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剧增,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更高。丰富校园文化元素,升级校园文化品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要体现自己的特色依照学校和学生实际,开设多种文化活动。如宣传栏、墙报、阅读区、作文展览、书法展等,都是重要的宣传展示手段,还可以通过校园之声,表彰先进,展示学生作品,树立先进榜样。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朗诵会、感恩系列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加自我教育机会,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

2.介入爱心教育模式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生思想单纯,情感脆弱,更需要爱的洗礼。作为一名教师,在展开德育教育时,首先要有一颗爱心,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无私,这样才能顺利启动教育引擎。教师实施爱的教育,并非是不讲原则的溺爱,而是以更为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实现思想蜕变,促使学生建立感恩意识,让学生用爱的方式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提升德育教育模式的科学性、高效性。

所谓爱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而是一种教育的意识,用爱支持的行动。平时,教师叮嘱学生穿好衣服、带好学习用具、下雨时带好伞具,对学生嘘寒问暖,关心学生的生活细节,帮助学生做好每一件小事,即使是一句提醒、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可以传递丰富的爱的信息,给学生带来无微不至的关怀,促使学生思想产生质变,逐渐形成爱的回应。融入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效教育。

二、学科建设,构建文化育人体系

1.拓展学科教育维度

小学德育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其课程资源具有不确定性。为使学生德育文化育人教育的顺利推进,教师要有德育文化育人意识,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并根据学科不同特点,设置不同教育目标,形成带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教育产品,全面塑造学生思想品德。拓展学校德育文化育人课程资源,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来展开。

首先,要让全体教师建立德育文化育人意识,将德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因素,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只是做做样子、摆摆架子,要真正引入德育内容,对学生展开实实在在的教育。其次,要实现学科关联,提升德育文化育人品质。德育是每一个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要有协调关联的意识,通过学科横向交流,共同研讨德育措施,形成具体应对方案,以满足德育文化育人的实践需要。第三,学校领导要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全面部署教育措施,展开育活动,提升德育文化育人效率。学科教育有自身特点,学科教师在具体施教时,也要依照学科内容,以形成教育合力。

2.拓展实践活动域度

德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尽快实现思想转变与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师在实践活动设计和发动时,不仅要改进引导方法,还要有创新精神,及时更新教育认知,针对学生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小学生生活域度较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安全问题也是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只有确保学生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发动教育实践活动。

小学德育实践活动众多,学校和教师具体部署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年龄和社会经历等方面的情况,以提升实践活动的适合度。如社会调查,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操作。有教师设计“家庭消费调查”,让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展开调查,调查项分为:生活消费、人情来往消费、住行消费、教育消费、其他消费等。通过这样的调查,让学生明了家庭经济收支情况,了解父母挣钱的艰难,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会节俭,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习惯。实践证明,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能给学生带来最为直接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触动显著,教育效果明显。

三、创新方法,提升文化育人品质

1.升级育人评价体系

德育文化育人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其评价方式也应呈现个性化特征。传统教育中,学生优劣主要看什么呢?大多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意识存在严重偏差。德育看重的是学生的个体成长,如果忽视学生的进步,只看最后的成绩表现,这样的评价自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升级育人评价系统,有效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这应该成为育人评价的重要共知。

在具体评价时,不妨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思想基础、学习进步情况、具体表现等因素展开综合性评价。学生自评,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思想成长展开点评,实事求是地认定自我表现,对自身的表现亮点和存在缺陷都展开自我认知评价,因此自评自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学生互评,即对他人展开评价,不仅能够看到人家的长处,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短处,只有取长补短,才能实现自觉成长;教师评价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此特别敏感,因而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特别是鼓励性评价,能够给学生带来前进的动力。教师要不吝啬赞美之词,对学生的优良表现及时鼓励,要体现评价的积极作用。

2.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因素,提升教师德育文化育人素质,已经成为小学德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起点。首先,学校要建立德育专门机构,有专人负责全校德育管理工作。其次,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活动,不妨让教师外出多参与德育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借鉴外地先进的德育教育方法,学校也可以自己组织教师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课堂观摩等形式,提升教师德育教育专业素质。最后,改进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引入德育相关内容,将德育因素介入到教师的评先树优活动中,促使教师切实关注德育,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篇3

关键词: 中小学 和谐教育 基本模式 途径

一、中小学校应以调整三大教育要素关系为骨架,建构和谐教育的基本结构。

1.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是以教学领域的“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

“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要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这一要素所追求的目标是:“节奏适度、激活潜能、思维协调、和谐共振”。学校各种“教”的活动既要为“学”的活动调整好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准备,如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起学生的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等;又要为“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如必备的学习设施与材料、良好的条件与氛围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发挥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发展寻找并创设所需要的条件,做好服务工作。教师要从微观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教育教学时空的安排、教育教学情境的设置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积极地适应和影响学生发展的节律,不断地提高“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

同时,学校领导还需要从学校工作的整体上协调好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从学校管理角度调控教育的节奏。重点调整好以下几种教育要素的和谐程度:①德育、智育、体育等活动的和谐;②学校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③课程结构与时空安排的和谐;④教育方法系统的和谐;⑤学校教育评价系统与教育目标系统的和谐等。

2.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是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

学校教育效果的高低和成败,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状况高度相关。一所学校中的干部与群众、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其中,尤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和谐教育是把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视为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3.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是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

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这是实施和谐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儿童最先受到的教育是始于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最早体验到教育的地方。和谐教育把家庭教育视为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如因血缘关系亲近而特有的亲情教育、融于日常生活关照之中的隐性教育、营造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微观环境和氛围的个别教育等。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首先发端并生长于家庭教育之中。指导、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实施和谐教育,还要组织好社会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价值观的追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学校教育活动要主动与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为人民服务的行为习惯。

二、中小学实现和谐教育的基本途径。

基于以上的和谐教育模式,可归结出实现和谐教育的基本途径如下:

首先,中小学要注重人际的和谐、课程设置的和谐以及培养目标的和谐。学校的人际和谐,主要指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和谐。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打造良好的和谐人际环境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课程是人的培养蓝图,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全面和谐发展,在课程设置上,育“德”的课程、育“智”的课程、育“体”的课程及育“艺“的课程等,它们之间要和谐。培养目标发展的和谐,主要指我们的教育在人的培养上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的学校应从培养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公民出发,修正一切不利于人的培养的弊端和问题。

篇4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途径 德育工作

笔者将中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及素质进行了综合分析,又经过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体归纳如下。

一、开设专门教学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心理素质发展、带动整体素质发展的道路。培养或聘用专职教师担任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并把课程列入正式课程计划。教学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人际交往、耐挫能力培养、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有效化研究与实践要积极开展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调动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鼓励教师、出版专著,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成绩和贡献。正确理解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看知识容量的多少,还要看知识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多的知识增长点。最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和能力能否在教师身上有效地内化为素质。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作支撑,创新最终只能流于空想。另一方面,也不能因过度强调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否则学生所学的将是缺乏生命力的僵化知识。

二、注重学科教育渗透——增强集体教育效果

由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步骤的机械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养出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使教学失去活力。为此,要切实提高我国心理健康院校教育的质量,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如何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病理来分析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实践性教学是内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习内科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临床、接触患者,不断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文科利用教学挂图或多媒体演示,再现实景让学生进入“角色”,理科设置的问题就是身边耳濡目染的,如水电费问题的收费改革等。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如让记忆力好的学生承担背诵表演,口齿流利的承担朗诵表演,计算能力强的承担运用简便方法表演,综合能力强的承担综合概括释疑表演,书写工整的展示练习。

总之,学生有什么样的优点,教师就为他们搭建什么样的平台,从而让各层次的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都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茁壮成长。

三、开展班级主题活动——优化集体教育模式

1.加强心理健康教学建设,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提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他们成长的客观规律去施加教育影响,才能把教育要求转化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动。德育理论能否真正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成长的规律,发挥其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特征是否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了解他们在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既要从他们的年龄特征上进行分析,又必须对他们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加以考察。只有如此,才能加强课堂心理健康教学建设,才能给教师搭建起与学生相互交流、借鉴并传授经验的平台,才能为教师建立共同学习的机制,才能丰富教师的心理健康积累,以便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提升。由此可看出心理健康教学建设的必要性。

例如:Y教师在主题为“学会赞赏”的班集体心理健康教育中,设计了活动“性格自画像”。通过“我给树叶画个像”“我给动物画个像”“我给自己画个像”等几个环节,通过平等、民主讨论的方式帮助、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面对自己的性格弱点,剖析现实、独立思考、认识问题、分析原因,从而解决问题。最后一个环节是“我为画像美美容”,让学生扮演“性格美容师”角色,寻找“塑造完美性格”的“美容”方案。这一活动不但富有趣味,学生乐于参加,而且“渡人自渡,化人自化”,学生在互动中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初步探究和共享一些有效的完善塑造性格的方法,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2.预防教育是集体教育的基点

在班集体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中,积极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努力预防问题学生心理的非健康发展。如教师在主题教育“我能行”活动中,设计:给自己找优点、给别人找优点(他人暗示的延续,强化被人肯定的感觉)。最后,教师总结:人的能力、优点不是天生就有的,别人对我们的赞扬和肯定也不是随意可以得到的。因此,要建立自信,一定要努力发展、提高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并从尽力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锻炼、培养。做事要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能行。

四、依托心理咨询平台——畅通个体疏导渠道

依据咨询资料,汇总分析后,归纳出咨询学生反映的心理问题,主要如下。

学习类问题,如与教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挫折适应以及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我校充分利用青春期的教育中心,从初一开始,定期分班级向学生开放,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生理卫生常识,理解生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以消除对性的神秘感,从而优化学生心理。根据教学设计,在选择的教学环境下,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落实。一般教师先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协助学习,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师生进行总结。教师在讲评某一问题的时候,除了对于共性的问题详细分析,对于某些重要问题也要突出强调。教学反馈除了依据课堂的氛围、与学生进行座谈并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外,还可以参考其他教师的听课评课,从而改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教师职业是高尚的职业,这是社会赋予理想化师德的神圣起点。由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被定格为“道德的化身”,因此对师德的要求似乎再高也不过分。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应珍惜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把为人民、为集体、为社会忘我工作、多做贡献当做自己应尽的义务,做到爱岗敬业、不断汲取新知、认真搞好教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等。而且,在遭遇挫折和困难的路途上,还需要努力克服困难,不惜汗水和心血为祖国和集体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学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学校应充分发挥和强化心理咨询室的作用,针对心理有一些问题的学生,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必要的整理、归类,提纯共性,重视个性。开放心理咨询室,出发点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疏导”的渠道,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着眼点是对具有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进行分析,拿出正确的诊断意见,提供科学的指导措施,疏导心理障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目的是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以学科渗透、团体教育、预防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提高理论水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化、最优化。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同样,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来实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近年来,笔者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感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然后按照其要求,以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新教材为依据,正确把握好课时教学目标,渗透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思想。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新大纲和新教材为依据

新大纲是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而制订的。它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规定和意见,均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时,一定要认真学习、钻研新大纲,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实质,自觉地以新大纲来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教材是根据新大纲和小学数学教育实际,在经过实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好媒体,那种认为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要或可以离开新教材另搞一套的认识和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是错误的。而恰恰相反,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紧扣新教材,理解与运用好新教材:

(1)明确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2)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其中包括教材是怎样对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进行表述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道例题的编排意图,每一插图的用意,练习题的安排序列、层次、目的等;(3)正确理解与掌握新教材知识内容,其中包括对新教材中的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的正确理解,对每一插图的正确理解,每一道题的正确解答;(4)正确理解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思路、顺序和教学方法等。

二、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储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设问:看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设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接着师生比一比,看准能很迅速地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这样快,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此时,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三、注重社会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追求的是个体智力的优异性和学问的卓越性。因而教育的价值似乎就在于更快更多地完成人类科学文化遗产的积累。于是,我们自上而下地人为地从文化中编选主题、语言和材料,学生则被动地面对和自己生活相割裂的生疏的学术性文化——社会精英们谙熟的知识与经验。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技术和观念地传授,努力的将这些文化堆积起来。这样,教育就成为一种游离于社会现实的封闭的自我积累与发展过程。学生只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储存起来,并不需要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了解知识对社会的发展和自我适应的价值。这种认知的积累好比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砌一堵墙,知识砖块叠砌越高,个体与社会的割裂似乎就越严重。学生即便有了丰富的知识,却因为各知识都随相应不同的传递通道而存入大脑不同的“储蓄箱”中,而存储的知识又是面对着教师人为编制的与“储蓄箱”中相应的知识对应的各种特定的问题情景,因而无法在自我反思、探究、融合与重组中建构新的文化,也就难以面对来自复杂社会各种无法预见问题的挑战。要知道,教育的价值在于使知识社会化、使个体社会化。“注重社会实践”,就是要使小学数学教育成为开放的在对社会探求活动中自我积累的完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与其社会的价值,认识知识探索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的基本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篇6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其主要的途径包括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解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开放的语文教育;组织课外活动,实施开放课堂等。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育 素质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发展,标志着这是经济时代的来临,这种体制是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形态,不仅改变了以往经济发展的性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转变陈旧的应试教育理念,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切实转变作风,设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

要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效实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原有的陈旧教育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思想。一般来说,教师要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来认识和理解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危害和不足,要充分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突破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用一把尺子来评价多样人生的不同的鲜活的生命,应试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学生将学习考试归结为唯一的学习目的,学习的成功,归纳为考试的成功,而考试也是有选拔性的考试,最终只有少数部分同学通过考试,大部分学生的成为学习的失败者。对学生的心理,情感都造成很大的伤害,也必然会否定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生的学习一定程度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科学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让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让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成长中,逐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在各行各业中,做出适合自己的成就。

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的教师要能够易学深涧里平等的伙伴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中与教师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是教师职业最高尚的地方。教师能活一学生,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与教师的教学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师和学生关系和谐,学生就会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信任老师,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容易犯错误也是难免的,犯错误了,教师应该批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但教师批评学生过后,就应该鼓励学生不再计较学生的错误,师生在和谐的关系中相互促进和成长。

三、理解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开放的语文教育

语文属于一种人文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脱离实际的语文,也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因此语文的内容中时代的气息是很浓的,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程设施开放性的教学,让教师的语文教学不要局限于课堂。小学语文课堂要立足教材走向社会,从社会大环境中来汲取营养。小学语文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涉猎各种不同的领域,让语文的学习成为大语文的学习。

四、组织课外活动,实施开放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实施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外活动中的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与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一系列的读写等活动。在活动中,小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发展了不同的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成为一体,让学生过上快乐的学习生活。

篇7

【关键词】中小学 英语 情感教育 教学 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是学生发展重要时期,应关注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信心。但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一直忽视情感教育,部分英语教师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仍然采用讲解式教学方式,不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应用技能。因此通过情感教育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使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有良好的过渡,为学生未来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情感

当代英语不管是教学还是学习模式都呈现多元化趋势,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推进,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以培养学生人文性情感为主,借助教育心理学等原理不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表现等方式和其他学生展开合作,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首先构建互补互动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心理和性格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偏于文静,就喜欢听音乐学音乐,有的学生喜动就喜欢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大家玩游戏。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活动展现个性和思维。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眼睛、耳朵、嘴巴等多种感官,运用直观教学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也加深学生对英语词汇印象。其次实物呈现;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也便于学生理解。因为很多实物随手就可获得,如教室中的学生、学生学习中运用的文具盒、橡皮筋、气球等都可引出“taller/shorter、bigger/smaller、thinner/heavier”等,教师在讲解新词汇中加入学生熟悉的事物,使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在讲解rainy、windy等天气词汇时就可借助多媒体播放雨声和风声音频,由此引出英语词汇。此外注重课堂反馈,师生是教学反馈的主体,需要双方共同参与。如果教师在授课后从学生那里收不到反馈,那么这必然是失败的教学。课堂反馈要尊重学生;当学生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若学生因问题难度过大和知识欠缺而不答,则需要给予学生提示或简化问题。因此所以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调节课堂进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促使其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善于鼓励表扬学生,实现人文教育

新课程标准强调中小学英语教育不应再重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即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一味地传授知识,而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讲或模仿,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更不知从何谈起。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融入多种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不但接触英语知识,感悟英语中传递出的沟通交流作用,必然会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应在教学中善于鼓励表扬学生,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教师给予批评类评语会打击学习自信心,还会丧失学习兴趣。毫无疑问,所有学生都想获得教师的赞美,因为学生将教师的赞美看做学习的动力,尤其犯错的学生,若教师没有对其严厉批评,而是给予激励,会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奋发图强感,一旦获得教师的表扬,会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英Z成绩。

三、创设愉快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不管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还是在学习中都会下意识学习语言,因此教师在讲解英语时不应让学生感受到这是在学习一门语言,应该让其知道所学的知识是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语言工具。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紧贴学生现实生活,以此唤醒学生的内心感受,也让学生在熟悉且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nose ears eyes month”等单词时可组织幼儿玩“我的嘴巴、眼睛、鼻子、耳朵在哪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英语说出单词并指出来,学生会轻松地记住单词,也调动了口、手、身体等多个器官感受英语。此外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要做到和学生情感沟通,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交际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对改善中小学英语听说效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方式。一般构建教学环境分为语言环境和硬件环境两个方面。教师在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猜谜语、模拟对话、讲故事等方式为师生互动提供更多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与此同时教师可充分运用如语音室或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升英语听说教学吸引力和趣味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听说教学。

四、结语

总之,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词语和语法之外,更重要是指导学生通过使用所学英语实现情感上沟通交流,促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达到情感共鸣。所以情感教育是中小学英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自信心,将产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转化为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莉梅.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小学, 2013(5).

篇8

德育工作 实效性 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工作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德育工作应该贯穿于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德育手段单一、评价方式不全面、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脱离等问题。

一、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为主导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不是好学生的标准,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追求班级成绩,家长追求孩子成绩,分数就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使学生智力开发和品德的培养出现失衡,学校往往把德育放在智育后面,虽然也一直强调德育,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是把德育往后靠,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德育手段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校开展德育的方式也是以说教为主,把德育知识灌输给学生,以典型事例或者榜样来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这种方法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能够让学生对德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枯燥的传教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干什么都有,德育工作的效率低下。学校德育工作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缺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不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使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德育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3.德育评价方式不全面

由于学校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因此也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没有对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绩效的考核,即使制定了一些德育评价体系,大多数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制定的,很多制度都没有落实。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一般是用书面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在学期末凭借一张试卷就完成了对学生德育的考核,这显然是不够科学、不够全面的,不仅考察的方式是单一的,考试的内容和答案也是固定的,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也忽视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变化,不能完整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德育状况。

4.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

学校开展德育的内容往往范围大,并且难以理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很不成熟,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德育内容,学习德育知识时只会空喊口号,由于对知识的不理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不会运用德育知识。学校往往会借助一些历史名人或者各国伟人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小学生的生活和名人伟人的生活相差太远,对小学生的要求太高了。并且德育的内容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进步,但实际中的德育内容往往过于陈旧,没有涉及新的道德问题,使德育与社会失去联系,当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上新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不会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学校德育的内容也过于单一,教师往往是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他学科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的德育知识理论体系单一。

二、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因此,儿童是自己道德发展的主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认知、实践、探索,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结构。小学生在发挥自己主体作用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参与意识,培养他们远大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勇气,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成就感,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性。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德育知识的学习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思维方式简单、可塑性强,小学阶段的德育对学生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在众多科目中,教师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门课,而其他学科却没有涉及到德育,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思想政治课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知识,而其他科目却是对理论的应用,思想政治课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操;数学课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对数学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培养做事认真的态度;体育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美术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课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教材涉及方方面面,学科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科学道理,是对学生发展有很大帮助的精神食粮。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渗透德育。

3.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其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不但要在平时工作中以身作则,还要提高自身修养,给学生树立榜样,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以身立教,树立自己的形象,这样才能发挥榜样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的行动。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平时工作中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应对挫折,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平时的工作中渗透德育,学生在心里尊敬教师,容易聆听教师的教诲。

4.从课外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性

德育工作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如果脱离了实际,德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学校要注重从课外活动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学校可以开展校园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渗透德育,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且在参与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了德育教育。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去社会中实践,亲自去社会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情感体验,比如参观名胜古迹、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等,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解决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可以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从课外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性几个方面着手,多措并举,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1]陆正芳.“研训教一体化”中小学德育管理者培训模式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

\[2\]周丹.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应变\[J\].天津教育,2006.

\[3\]张美华,徐春河,葛平兰.浅析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5).

篇9

一、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跨世纪人才”是指懂得外语和电脑操作的人。“复合型人才”是指懂得外语和电脑,又有开拓精神的人。使用电脑进行“智能化、无纸化、一体化”办公已经势在必行,Excel, Power Point, Email Internet, Flash等办公自动化软件,为使用电脑铺平了道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学会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让我们看看这样一节英语课吧,教室已装上多媒体平台,当教英语单词Pairs时,教师轻点一下这个单词,电脑自动给出标准的英文发音。再点,电脑用标准的英文进行解说。如果你要进一步为学生介绍巴黎,可以通过电脑从历史、人文、科学、文化艺术各个方面打开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这样一堂声图并茂的形象的英语教学课,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并从各方面了解了巴黎,而不只是单词Pairs。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的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遵循的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朋友。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善于用教室里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等,设置情景。要精讲,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学中用,用中学。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

(三)好差结对,借助集体的力量感染学困生。平时我们注意到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喜欢和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一起,有一种不求上进的心理。我们将好差生结成对子,或形成学习小组,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做他们的“小老师”。在学习小组中,我们要求人人为小组争荣誉,作贡献。如果一人取得好成绩,大家光荣;否则一人“受罚”,大家受罚,大家耻辱。如教句型“Do you like English?”时,让学生用“Do you /Does he/she…?”分组造句,有的小组可以造出十多个句子,把以前学过的单词都恰如其分地用进去了。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使他们都愿意投入,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一旦发现自己哪儿没听清,没弄懂,就不得不再去学,直到弄懂为止。这样一来,基础好的学生不去搞个人英雄主义,而去帮助差生;同时差生为了不影响本组的荣誉,也想方设法,在好生的帮助下,刻苦努力,也能比较自觉地去好好学习了。

三、注意教学的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掌握好了,不但学生学得有劲,教师也会越教越有信心。课堂上处处都可体现教学的艺术,即使是教词汇也如此。

下面就教新词谈谈教学的艺术。

(一)介绍新词

1.用举例的方法介绍词汇。如:教lazy这个词时,就可以说:All of you study hard, but Xiao Ming doesn’t study hard. He is very lazy. He gets up late and does nothing all day. He is not a good student.这样通过一个例子使学生既练习了句子,又清楚、准确地领会了单词lazy的意思及其怎样用法。

2.同时使用几种方法介绍词汇。如:Look, he is smiling. Now look at me. I am smiling, too.(用面部表情)smile. We smile when we are happy.(做手势让学生重复),学生:Smile 老师:Good, What does it mean?(学生说出汉语意思“微笑”)

(二)使用新词汇。介绍新词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词汇,而使用词汇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的词汇。如:学习mark(市场)这个词,教师围绕这个词连续提问,让学生回答,重复使用 这个词,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掌握这个词。如:

Do you often go to the market?

Do you live near a market?

When does your mother go to the market? What does she buy there?

四、教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归纳和总结并不只适用于复习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知识链,这样学习的效果也会提高。下面介绍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对读音进行归纳。学生学习了book, look, good, foot, cook, food等,就可以给学生讲解归纳“oo”的发音。

(二)交际用语也可以进行归纳。如对建议的说法可进行下列归纳:

1.Let’s do sth. 这是英语中十分常用的句式。

2.使语气更加委婉。Let’s go to the cinema, shall we?

3.What about/ How about(doing)sth.“…怎么样?”

4.Shall we ….?这个句式语气较为委婉。

篇10

关键词:创新精神 观察 求知欲

一、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于创新,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并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我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办法。我进一步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二、小学数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小学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①数学具有高度的广泛性和实用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②数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对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③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数学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因此,小学数学是对学行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三、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如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带着系着线的乒乓球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系住乒乓球的线都可以量出来,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线球一米远,此线需多长?进而又问:假设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都距地球1米远,绳子增加多少?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是一千米,有的说是一万米,有的说是一百米,答案形形,这时教师说:大家说的都不对,增加的长度比10米还短呢!在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光中,教师指出要是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开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结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

发展智力,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培养主要有3个方面的内容:①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及时沟通,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要联系分数应用题中比较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了解到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样适用于百分数应用题。②通过易混概念的比较,解答方法的辨析,加强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如,学完互质数的概念后,对质数、互质数概念进行比较;学完质因数,找出因数、质数和质因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比较和辨析,让学生学到系统完整的知识。教学应用题,特别是分数和百分应用题,要逐步出示线段图,让数量间的关系在图上显示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③教学过程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如应用题教学中的“补充问题式条件”、“一题多解”等等的综合训练。如,教师给出一个已知条件“第二队人数比第一队多,刚好多3人”,要求学生补充用一步、二步、三步、四步计算的问题各一个,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可提出以下问题①第一队有多少人?②第二队有多少人?③两队共有多少人?通过积极思考,学生便可得出结论。又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列货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用7小时,一列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66千米。如果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城相对开出,则3小时相遇。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对这道题,教师应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多种方法来解答。教师可先提示学生从“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分数应用题”等角度去思考,可有十多种解法。在讲评学生的解法时,力求最佳解法。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在开发智力的同时,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并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进程和效率,制约着智力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喾一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特别在概念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建立概念求趣,激发学习兴趣。②讲解概念求准,培养良好学风。如教“梯形”的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指出概念中的“只有”的“只”的重要性,丢掉这一个“只”字,就成错题。数学概念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风。③巩固概念求实,培养学习习惯。④运用概念求活,调动情感因素。

参考文献:

[1] 胡兰英、燕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文献版),200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