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教案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科德育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另外,准备活动要充分,跳前多活动,易伤部位早预防。实践课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垫子类运动项目。在投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此外,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需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对体育器材的识别。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的垫子上运动,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低,胆量大、小两极分化大,前滚翻运动中极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天长日久就会变形,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变形有可能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还有在搬运垫子的过程中打闹,致使器材不慎跌落,体育课后将危险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又无人看管,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发生伤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引起体育老师的注意,课前、课后搬运器材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课后不能长时间摆放在操场上,课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三、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心理障碍的消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忧郁等。因此,体验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常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愉快健康地进行体验锻炼。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另外,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要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伤害事故,同时教师教学上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学上扎扎实实,认真负责,教法创新,大胆尝试,管理上严格要求,就可减少或比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师教育;课堂教学
20世纪2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已成为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职业技能培养的基本教学模式,因其独特的互动与多元等特征,也逐渐地为教育学领域所运用,正如许立新教授所指出的,对案例教学不断增长的兴趣来自于人们对作为与抽象和概括相对立的“叙事”这一思想形式及其价值的日益欣赏[1]。尽管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在认识和实践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课程与教学论”中“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的课堂教学为例,展示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实际运用过程,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一则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观察
1. 教学准备
案例选择 该课紧密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方法发展的最新动态,引导学生联系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学习,前期在理论传授与课堂教学技能要求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针对当前案例探究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等问题,教师以一堂校本公开课“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录像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案例探究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解读其中的有效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教学前的提示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案例展示中需注意的问题:第一,注意思考所学过的案例探究教学方法的含义、特点及其在本堂课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第二,注意观察案例中课堂教学的内容,其中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及教师所采取的突破手段,与以前观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创新点;第三,注意思考案例中的教学对象(某高校大一新生),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前提等背景因素;第四,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教学方法运用的效果产生疑问,提醒学生重点思考这一问题。
辅助工具的开发 案例展示前,教师在讲解课堂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后,结合本课堂案例教学的任务导向、问题解决性质、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合作开发案例观察记录表,并分发给学生。
2. 教学过程
教学中的任务选择与分配 教师提出本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案例展示,让学生学会分析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要求包括观察案例中教师对案例探究教学方法的设计及运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课堂教学的环境因素等问题。围绕“教师案例运用效果”核心问题,要求学生分别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知识落实、教学环境四个角度,分组观察与讨论。同时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本堂课主要解决了教学方法运用中的哪些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2)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发展的?(3)对本堂课所遇到的问题,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怎样解决?为什么?(4)你认为这堂课的教学对学生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5)你从这个教学案例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在课堂中的观察与思考
A组的观察与思考结果: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案例运用过程的能动性。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可看出案例运用的目标达成度比较高。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少,在提供主动参与机会的情况下,没有同学主动举手发言,学生的热情度不够,说明教师在案例运用中的操作功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较大。例如典型片段“感知学习生活”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回应仅仅是“你回答很好”等。教师选择“美国的自主学习模式实验”和“卢仲衡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改革试验”案例导入,体现了学习方式理论的生活性和思想性,问题设置也能反映学习方式变革的现实问题。观察发现,两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设问回答的内容与老师的达成度很高。这是否意味着问题的难度不够?是否需要提高有效思考的广度?是否可以尝试由学生提出问题?
B组的观察与思考结果:整个教学环节始终是以目标为导向,多种材料不同角度的呈示方式印象比较深刻。但教师始终行走在讲台附近,说明过于关注环节和呈现,也影响了老师解答、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效果以及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 例如在“典型片段—解读学习方式”环节中,美国学生在“自主性学习模式实验”和中国学生在“自学辅导教学改革试验”期间新变化的四个场景之一,教师设计的追问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化中体现的道理,让学生主动构建学习方式变革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探究性。但教师讲解过程中有点模糊,其中的学习方式变革的“本质”和“道理”应说清楚是什么。
C组的观察与思考结果:整堂课具有一定的开放、自由的特点,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尊重,具有一定的创新特质。但有的问题抛给学生后,没激发学生的热情,说明问题可能太易或太难,也有可能是偏多,如在“典型片段—合作探究”中,教师针对“学习方式变革的意义”的教学,采用的是合作探究的方式,在环节安排、教材处理与分工要求方面有特色,应该是有效的。但是,观察发现,组内有合作,组间无竞争。而且合作仅用2分30秒,存在时间不足。另外,学生发言说“我认为……”,这不是本组意见,教师评价也不妥。
D组的观察与思考结果:通过层层递进的设疑与追问,使得知识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实施得比较紧凑,知识的落实也保证了准确性。不足之处就是资源整合中教材处理太细,偶尔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如在“典型片段—创造学习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建构中启发学生得出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意义与途径,这部分的知识是重点但不是难点。在这里,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关于学习方式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能力。但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最后的结论:本节课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还是从课堂教学氛围来看都充分发挥了案例探究法的作用,如教师提供了活生生的“美国的自主学习模式实验”和“卢仲衡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改革试验”案例等素材,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师生共同设计的问题中,他们将思考点放在诸如“自主性学习模式中按需学习计划与非指导性教学的关系与处理方法”、“自学辅导教学改革试验中所体现的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等问题的思辨和推理上。教学过程是通过在问题引领下的对话与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教师并没有将理论点直接传授给学生,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平等的商榷中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些对学生和我们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让我们懂得运用案例时必须要注意教学中怎么启发学生、怎样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等。
教师的教学反思记录
特殊的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对课堂上随机生成问题进行专业思考的机会。面对鲜活的学习模式实验问题,学生们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及时参与到集体讨论中,激发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的理论来说明实际教学中产生的问题的热情。学生们增长了应对课堂教学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的经验及机智,并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生成了问题解决的措施。这节课帮助学生学会了遵循课堂教学展开中的逻辑思维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去思考问题,可以富有成效地联系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的角色变换等经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一个教学方法运用自如的课堂,教师具备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反思性实践、整合知识、技能和经验可能发挥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懂得了在处理突发的教学问题时,教学经验积累起到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中呈现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但是,要实现高效的案例教学,这节课仍有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一,案例呈现的故事性与趣味性问题。第二,录像课的观察中出现了一些寓“理”之“题”,但教学中没有抓住这些“机遇”,影响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分析。第三,本教学案例的功能发挥并不充分。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都有特定的价值向度,但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出现了“浅尝辄止”的现象。在展示情境与问题后,应该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学生既能认识课堂教学中所反映的教学方法运用的现象,又能把握其本质。
二、课堂教学观察的启示
1. 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突出优势
培养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师范生适应教育实习和满足将来进行教学工作需要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
一是凸显过程的生成性。对生成的关注,是案例教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起点与力量源泉。在案例教学的教与学现象发生的进程中,生成与变化包含有新的教学思想与学习思维,是场景参与者新的知识生成的过程。它们既呈现出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具有的独特性,也表现出所有发生的行为与特性的有机和谐性。在这些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使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处于动态的生成过程之中。在上述课堂中,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这一核心内容,从不同角度建立起录像课与学生思考问题之间的联系,学生与这些资料与问题之间形成了一种多向“互动”的关系。学生在对录像课的观察与分析中的获得,是在由案例资料和小组讨论与学习的交互作用中生成的。
二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想和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现代教学论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要求,也适应了学生在建构知识、接受世界发展中形成的内在认识秩序,这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案例教学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了特殊的学习情境。在案例的呈现中,学生自主迁移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旧知识的反复冲突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交互。其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以对案例中呈现的问题为起点,以问题表征和问题解决为指向,由此达到学生知识自主建构的目标。最后,在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的意义建构过程中,会话与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与对话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课堂教学在这种对话与交流中,促成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一堂录像课的观察与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境描述,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是在观察与思考“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的,让学生看到如何进行专业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与新的专业行动决策。
三是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提高专业化水平。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初始接触案例的原始材料,还是把原始材料转变为案例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经历了的过程蕴含着的困惑、感悟等能够激发自身的职业热情,并为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留下深深的印记。在将其付诸课堂教学实践引领学生体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反思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教师对自身工作的理解,更加明确了教学中的要求与方向,明确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与价值,在这种预测性、实践性与反思叠运行中,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这堂案例教学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参与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通过问题设计与讨论启发,做好了学生课例展示中的观察引领者的角色,教师自身加深了理论理解与课堂教学指导能力,提升了专业水平。
2. 运用案例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是教学案例的质量问题。要保障教学案例的质量方面,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案例教学中的基础性概念。案例故事所依据或反映的理论背景和思维逻辑是教学过程切入和案例材料组织的关键,因而要对此做出清晰的说明,使教学过程具备其应有的理论价值和意义[3]。其次,案例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案例教学要保证是对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情节的叙述,要具体地展示事件演进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案例进程[4]。再次,案例的编写与执行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与程序。在选择、编制与运用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到运用过程的复杂性,考虑清楚案例教学的具体目标、案例的复杂背景、关键性细则、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最后,案例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学会理性的决策形式和科学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是案例教学的局限性问题。首先案例教学自身的局限性。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选择还是其编制与实施,都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期间的工作量要远远高于其他方式的教学。其次案例教学的适用对象较为有限。有研究发现,对研究生进行案例教学的效果要优于本科生。而以教学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应该以案例教学为主,但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师资、学生课程设置及班级规模等整体实际情况确定案例教学的比例,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此外我国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同时,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模式不太适应。这些都已成为教师运用案例教学中的困难与挑战。
参考文献:
[1]许立新.案例教学:当代中国教师教育模式的新视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
[2]郑金洲.认识“案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1(2).
篇3
《17.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歌曲《懂你》。
2.文字投影片。
3.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
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
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色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导。
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3.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
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对爱的感受过程中,非常民主,语言儿童化,“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与孩子们的情绪是一致的;当孩子们与她一起点数、回头看,站起来、快乐交谈时,老师都没有阻止,而是让他们尽情表达被爱的欢乐。在引导学生回报爱的过程中,与孩子一同沉默,没有批评和教育,而是轻轻地问和提建议,使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孩子们潜意识的开发、觉醒,靠老师的引导、启发,这是一位具有高超教育艺术的老师。
在评论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以扮演者的表情、动作、腔调进入评价,从而体会文中老师的形象与教育的艺术。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对爱的感受这一过程中,要表现得兴奋热烈。对“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索性站了起来”等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文中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生日,带给他们的是欢乐,是浓浓的亲情,因此,他们才那么兴奋、那么骄傲、那么急于表达被人爱的欢乐。
在表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c.沉默的时间要足够。
文中写“足足有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老师的沉默是有意的。孩子们在沉默中有了回报爱的意识的觉醒。因此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第二课时
师生创造性表演,结合生活实际,升华文中爱的情感
1.激励:在刚才的表演和评论中,我们班不但诞生了“最佳演员”,还诞生了许多“小评论家”。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演课本剧,相信大家一定会演得更好。
2.提出要求:老师演老师,我觉得很自信;同学们演学生呢?请大家在表演中注意演好这些内容(出示):
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索性站起霎时
寂然无声像获得赦免四面八方七嘴八舌不约而同
3.按课文叙述顺序创造性表演。
a.在表演到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生日照片或生日礼物,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难忘的、欢乐的生日。并请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
b.在表演到12、13自然段时,若班内有学生知道并给父母祝贺生日的要请这样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怎样做的及父母的表现。
c.在“一分钟的沉默”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刚才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母辛劳,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代价,教师适时播放《懂你》歌曲。
d.变换角色:学生扮演自己的家长,在家长会上向老师表达感受。
e.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a.让学生说说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
b.“贺”,上小下大,“顾、犯,”左右相等;“恰、缓、稚”,左窄右宽。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有多少,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篇4
【关键词】安全教育 教学模式 改革 思考
一、目前安全教育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弊端
大学校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培养教育,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以担负起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重担,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专业技术过硬,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安全意识,因为高尚的道德推动着人向成功迈进,安全是生存发展的前提,但是目前高校安全教育课建设却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
1. 学校不够重视,师资相对薄弱
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课的重视程度只停留在了口号上面,没有实际行动,学校领导对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关注度较低,没有像其他专业课程一样重视,最突出的一点体现是,安全教育课的师资力量薄弱,学校一般不配备专职的安全教育课教师,教研室挂靠在学校保卫部门,课程多由保卫部门工作人员或辅导员来承担,而这一部分教师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作支撑,甚至有些授课教师也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课程系统的专业培训,仅仅是依靠本身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照搬课本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可见一斑。不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往往出了问题就一味地安排辅导员担任“消防队员”去救火,得不偿失。
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大学生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整个课程应该是贯穿于大学四年中,但是很多高校将课程压缩至一学期内讲完,课程设置很不合理。安全教育每个阶段应该有每个阶段的内容,大一学生跟大四学生的关注重点肯定是不一样的。面对大一学生讲授毕业实习环节的安全事项,学生肯定听不进去,觉得离自己太远,无兴趣听,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另外,由于教材上的安全知识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逐一经历,例如火灾、地震等灾害,同时由于受学时、资金、设备和场地的局限性,不能进行实景演练。所以很多课程内容,只能是理论灌输和视频放映学习,缺乏实践运用。
3. 教育对象思想懈怠,学习过程心不在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安全教育课是非专业课程,而且以开卷形式考试,相对来说容易通过;同时安全教育课不会立马产生既得利益,不像专业课那样掌握了一门技能就马上可以运用,而且安全教育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生在思想上容易懈怠,但是鉴于上课的考勤又不得不去上课,给学生造成一种感觉,安全教育课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听又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去,不去又怕被老师点名,课堂上只能是心不在焉,表现为安全教育科上经常可以见到玩手机、打瞌睡、看闲书的同学,安全教育的目的一点也没有起到,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安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鉴于以上安全教育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本文从学校层面、师资配备和教学方式、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对安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 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课程重视的力度
近几年高校安全事件屡见报端,马加爵宿舍连环杀人案、上海商学院宿舍火灾、药家鑫撞人后刺人事件、南京市大学生传销案等等威胁大学生和校园安全的事件屡屡发生,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泛,心理危机问题、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形形的各类案件层出不穷,这与高校的安全教育密切相关。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而不仅仅是停留喊口号上面,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因为每次事件发生后的善后处理费用要远远高于用作预防的费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安全教育课的资金投入,例如在讲授消防安全内容时,一般学校连基本的灭火设施演示都没有,更不用说让学生实际操作了,无钱购买用于演示的灭火器。以至于发生火灾时,宿舍楼道内明明有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但是没有人会使用,导致无法及时控制火势的蔓延。另外从学校来讲,应该定期开展相应的消防演习、救灾防灾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遇到重大灾害时懂得自救跟互救知识以及如何逃生,这部分资金投入是学校必不可少的开支,说大一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投入。
2. 强化安全教育课程师资配备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教研室都是普遍采用挂靠的形式,挂靠在保卫部或者是学生工作部,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很多教职工本部门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完,哪里还有时间去研究安全教育相关内容,对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在师资配备方面有两点考虑:一是在高校学生达到万人以上规模的,可以考虑设一到两名安全教育的专职教师,逐步建立起安全教育教研室,从而加强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落实学科带头人,通过专职人员带动学校的兼职安全教育教师。二是加强安全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给有安全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做系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重点加强任课教师的安全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逐渐形成专业化、专家化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安全教育教学、实践的效果。
3. 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前面所提到的两点,学校重视和加强师资的配备,不是安全教课的任课教师所能改变的,都必须经过“外力的作用”才得以达成,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就安全教育任课教师的角度来讲,如何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有所用?如何使安全教育课程吸引人?以便于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意识,使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最终确保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养成,在此主要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探索。
(1)安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首先从教学方式来看,前面提到目前各高校的安全教育课的教师基本是由保卫部门、学工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各学院、系部的辅导员兼职担任,这部分教师多为初入教学一线,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站上讲台,没有多少教学工作经验,难以避免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经过前面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安全教育课中开展“互动式体验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互动式体验教学旨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获取。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的互动与学生的体验两个环节,先将学生按学号分为若干小组,每次课后将下一次上课内容大纲分配给不同的小组,由各小组分头搜集教学内容相关资料,由该小组人员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中给大家做分享交流,教师作最后的总结和重点内容的讲解;体验环节是学生让一组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既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案例的印象,两个环节对任课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与否都没有要求照样可以将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而且任课教师也会增加相应的成就感。只是在两个环节的设置和把控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要对讲授章节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对学生做好课前的指导,将自己的想法和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学生本身表现出来,而且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贯穿于整个互动式体验教学中。
(2)安全教育内容的改革探索
篇5
[关键词] 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 实施过程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于是教师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也保证了学习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何谓“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引领、点拨、提升为主导,师生共同进行学习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处理,针对每堂课学习的内容编制出学案。再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运用学案导学法能够有效地减小学生水平的差异对教,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
“学案导学”致力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其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关注教学转为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手研究教法与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沟通和融合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为确保质量,各学科教研组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集体研讨,明确学案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以给学生在自学教材时指明方向和重点。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再进行个性化处理,适当地增、删、改、换,以使教学案更贴近所教学生学习的实际。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课前准备,二是探索助学,三是拓展提高,四是自我小结。凭借四部分作为导学提纲,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实践、合作创新”为基本特点的教学模式。
1.课前准备
教师依据学生易学易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通过学生自我检测自学完成。再根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提供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认知矛盾,提出仅依靠已有知识或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预先编写成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行一步”,做到“我要学”,并深入钻研教材使之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把学生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授课的方向和重点。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和心理准备,组织开展学习热身运动,使学生获得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具备的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
2.探索助学
如果说“课前准备”是热身运动的话,那“探索助学”就表示预赛开始了。学生将预习时的问题带进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老师的适当点拨使自己把握本课时教材中的学习重点难点,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知识与能力的网络图式。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拟定讨论题,要求学生收集信息,集中思考,提出质疑,分析判断,深入研读,大胆想象,寻找合适的答案,由各组推荐代表作总结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质疑。这样每位同学都有机会锻炼自己,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这个阶段应侧重于学法指导,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以学定教”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3.拓展提高
学案带来的一大变化是授课内容由知识向能力转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设疑引导学生探索,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因此,学案“拓展提高”部分的作用就不可忽视。这一部分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是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是从学会走向会用。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解决课外的实际问题中去,在这个过程,知识转变成了能力,自主意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部分学案的设计要特别强调启发性、引导性和趣味性,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这部分可以设计为课内语段的阅读,也可以补充课外同题材、同体裁的文章,或者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进一步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4.自我小结
成功的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整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会从大量个别的实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掌握“会学”的本领。因此,学案后面应留有学生用于小结的空间。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总结可以是文字归纳,也可以是结构图表;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三、几点思考
1.学案不等于题案,应重在学法指导
学案的设计与编制,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能将学案设计成了题案,应重在学法的指导。就语文学科而言,教师要通过学案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掌握各种不同文体文章阅读的基本方法,以课内为出发点,通过多个同类单篇文章的学习,运用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的方法,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如《背影》《济南的冬天》都是散文,这些学案的编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这几篇文章,更要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掌握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并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2.学案应有利于学生的质疑、探究、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案在问题设置、素材提供时,不能满足于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应关注引起了学生多少新问题。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质疑问难,并将这种观念贯穿在学案编制的过程中。
3.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兴趣和要求,所表现的学习的兴趣点也不相同。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殊要求,可以通过必做题、选做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也可以提供学习的辅助材料,给有需要的同学以适当的帮助。这样的课堂才是适应不同学生的真正有效的课堂。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从某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教与学的矛盾,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习惯,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不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获得一个理想的新途径效果,能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祥. 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与管理,2005(12):5~7
[2] 严建农.“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学生物,2005,21(3):18~19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 学科教学 安全教育 有机结合
中职教学是结合学科教育以及安全教育的整体性教学,为中职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学习与生活体系。我们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中职教育的相对科学性教学内容。将整个的中职时期的教学完善提高,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以及生产实践。我们应当避免初高中教学中的单一式的知识教学,而忽略实践中知识的运用环节。在中职教学中应当将学科教育与安全教育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知识教学。
一、我们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科教育充分结合
安全是所有工作、学习、生活的前提,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体现安全教育的理念,以便学生能在日后的岗位上安全的生产操作。我们中职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专业技术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同样应当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在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牢固掌握安全技巧。中职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统一。同时也反映了安全方面的要求,面临生产实践的同时,学生也要面对安全生产问题。我们在中职教育的知识性教学的同时要将安全教学逐渐渗透其中,做到学科教育与安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例如,在我们中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有思想文化课程的教学。我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经常提醒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并在专业技术的讲解过程中不断针对不同的专业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项目的讲授。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更加注重安全教育。在护理实践课上,有关知识的讲解同时,我会为学生提出某些做法会带来的安全隐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着重记忆,将安全知识常记于心。我们的安全教育不应当与文化教育脱节,而是要将二者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将教学中的知识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懂得生产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科学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避免发生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在化学知识的讲解中,磷粉易于燃烧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点。但我们应针对这一问题提醒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避免将这类易燃物品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从而带来生产的危险。
二、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同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专业我们要有重点的进行不同的安全教育。不同行业中存在着不同的安全问题,这就是我们在中职教育中的重点。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安全问题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教学。因材施教,因方向施教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一点。安全教育始终是生产实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学生日后面临的不是数字不是单纯的某种文化,而是一种生产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更应当注重的是生产线的安全投产,以及个人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贯穿于生产的始终。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我们要进行不同的安全教育,以便学生更好地应对日后的突发性安全状况。
每个教师掌握了安全教育知识,才能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如汽修专业,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教育学生遵章操作,避免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为我国和世界航运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船员队伍壮大起来,航海专业的学生以后工作的条件相对特殊,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骨折的固定及搬运、外伤出血止血等。所以学校应安排专业教师分批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比如,机电专业的教师,就要进行正确使用和穿戴防护用具及生产过程中易发生危险或易出问题的作业点及预防和处理方法的培训;体育专业的教师,就要进行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的培训。这样才能把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到各科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去,安全教育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进行科学的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学生形成安全知识理念
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去年某校的一名学生在放假回家的途中,与陌生人攀谈,结果别人以介绍工作为名、以高薪为诱饵,把他骗到外地搞传销活动去了。所以,加强中职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有着迫切的必要性。对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叛逆期,自我保护意识差,同时又希望展现自我,中职教育应当注重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应当纳入整个知识体系,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框架。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应当强调有关知识的安全教育方向,而在学生的安全培训中应当针对各个方向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在学校的整体建设方面,不仅应当注重知识的教学,也应当注重在集体会议等场合强调学校的安全建设与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教学地位。
中职学校的学科教育与安全教育不应当是两个分离的教学,而应当是将二者充分结合。在教学的环节逐渐渗透安全教育,同时在安全教育的同时结合专业知识。安全教育是中职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选择恰当的方法和形式,持之以恒地开展安全教育,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作为老师应当在教育过程中将两方面的教育有力整合归纳,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日后的生产实践问题,以更出色的表现应对日后的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覃英.浅析关于加强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中国论文,2011(9)
[2]周杰.对现阶段中职生安全教育的思考.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2)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143-02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发展学生积极心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以塑造学生优秀心理品质为目的的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操作性、发展性、体验性为一体的课程。它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心理品质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现状来看,该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重矫正、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所以,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更有助于学生应对各种心理困惑、改善生活质量和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一门实效性较高的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精心选择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组织引导学生围绕案例提出的问题开展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找出问题及问题的原因,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精选和制作案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精选难易适中的案例。2)组织引导案例讨论。教师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呈现案例,组建讨论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3)归纳总结。教师归纳总结案例讨论成果,并加以拓展,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3.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2)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3)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4)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选择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是指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蕴涵着一定的心理学原理、能够引人深思和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能对学生的心智有所启发并具有研讨性的事例。通常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包含着多个心理问题,而且问题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其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案例可以选自经典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也可以由发生在学校及周边高校的鲜活典型的例子编辑而成。
(2)案例的分类
根据教材,课时安排及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确定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就业心理、恋爱心理四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案例教学。人际交往类案例主要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自负、自卑、害羞等心理问题,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共情的能力;情绪管理类案例主要解决学生抑郁、焦虑、嫉妒等心理问题,培养控制和保持良好情绪的能力;就业心理类案例主要解决学生应对挫折、心理退化等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规划执行能力;恋爱心理类案例主要解决由单相思、失恋、三角恋、网恋等因素产生的颓废、迷茫、轻生念头等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及正确的恋爱行为。
(3)案例课的课件制作
教师在选取适当的案例后,根据实际情况,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添加配音、图片、视频等形式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力求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达到触动学生内心并激发“我要说”的冲动的效果。
(4)组建讨论小组
一个班级一般组建4~5个讨论小组,每组4~6人。在组建小组时,要注意各小组成员在个性、性别、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均衡性及互补性,避免有些小组过于沉闷,有些小组过于活跃。小组领导者应具有亲和力和组织能力,教师还应专门安排时间讲授小组讨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挑选出的小组领导者就能组织好小组讨论并能记录各成员观点,归纳总结小组成员的观点,以便在班级自由讨论中进行充分交流。
(5)熟悉案例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研究案例,既要对案例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又要精心设计案例讨论的问题,使讨论的问题难度适中,并且能与学过的心理知识紧密联系,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可能提出超出案例范围的相关引申问题做好预案或准备。另一方面,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为了让学生在课上讨论充分,通常提早一周左右把案例的文字材料及问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熟悉案例,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自己的发言材料。
2.课堂实施过程
(1)呈现案例
案例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根据案例讨论主题的不同,可选择口述、图片、视频、现场模拟、课件等呈现方式,让学生重温案例内容,加深对案例的认识,较快融入案例情景,唤醒自我认知和体验,激发讨论的冲动。教师根据案例设计讨论问题的多少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可采取呈现案例、讨论,再呈现案例、再讨论的步骤进行,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交流与探讨。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案例及学生讨论的情况对部分关键节点或争议点反复进行呈现。
(2)组织讨论
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第三章情绪管理章节的案例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将“认识和预防抑郁”作为重点,选择张国荣等人的事件为案例。先通过几组心理疾病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初步讨论当前危害最大的情绪疾病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各组派代表把课前准备的资料或课件带到课堂进行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引用数据说明各种情绪疾病的类别及发病的比例等,并说明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接着呈现张国荣自杀的相关报道视频,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张国荣因抑郁自杀的心理原因。然后,教师播放几段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的视频以及心理医生的治疗方案。各小组分别讨论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的成因及心理调适方法,可采取小组领导者主持,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补充发言等灵活方式。这一环节是本节案例讨论课的重点,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抑郁的成因及对策,如从社会支撑、家庭氛围的改善、兴趣爱好的培养、人际关系的改善、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理性认知等层面对因失恋导致抑郁的患者提出心理调适建议以及帮助他们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小组领导者总结各自小组案例讨论的观点、解决方案,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就相关问题、观点进行提问、反驳、辩论,通过不同理念的撞击,启发更深入的分析论证,加深对案例的思考和认知。
(3)归纳总结
教师对案例讨论的归纳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教师剖析案例所涉及的相关心理学原理,对这些知识起到进一步强化的作用。如在总结“抑郁”案例时,要帮助学生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状,消除学生对抑郁情绪的错误认识。其次,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理清头绪。由于心理健康是很难衡量、很难定量的心理现象,使得心理健康案例讨论的结果或答案具有不确定性,但教师无需给出标准答案,而应重点讲解分析案例的思路,帮助学生分清主次,把握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归纳总结案例讨论的结果,并加以拓展。如在“抑郁”案例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扮演不同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的人物来拓展理解案例中人物的言行,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感悟、体验案例中人物的情绪情感,提升自我的共情能力以及调节抑郁情绪的能力。接着,教师要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要多以赞赏激励为主,以指出努力方向为辅。教师要及时表扬讨论热烈、氛围良好的小组,公开赞赏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独到见解或观点的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并在课后及时加以鼓励。教师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提升其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下一次案例教学。
三、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是案例讨论的裁判员,而是案例教学法的设计者和案例讨论过程中的激励者、指引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成为主动学习的践行者。
2.案例的选择、制作
案例的选择、制作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多渠道精心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典型性、研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这些案例要难易适中,要能够真正贴近生活,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篇8
1 案例库的研究与开发
1.1 究的基本思想临床实践是临床医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 以往的儿科学临床教学经常遇到以下困难:①儿科 病人年龄跨度大,特别是新生儿和小婴儿,病史及体 征往往不典型,资料难以获得;②病情变化快,不易 观察到阳性体征。有相当一部分儿科疾病,病情变 化非常快,比如,高热惊厥、婴儿腹泻等疾病,就诊时 可能病情很重,但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病情很快得 到控制,而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学生不易看到典 型表现;③医疗与教学矛盾突出。由于目前多是独 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常常不配合,甚至 拒绝学生实习,给临床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在教学 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观察到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成 为临床教师关注的焦点。另外,随着医学生扩招数 量的增加,学生多,患儿少的教学矛盾日益突出。新 的医师法的颁布,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给我们临床 教学带来新问题,而临床医学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的学科,案例学习是主要途径,加之见习课床边教 学,学生也只能看到疾病过程的一个点,不能对整个 病程有直观的、全面的学习。因此,探索案例教学的 新方法、新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1.2 案例库的设计与制作针对目前儿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整合以 往的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研制成数字 化儿科学案例库。《儿科典型案例集锦》是卫生部资 助的多媒体教材项目,《儿科案例库》是西安交通大 学资助的教学改革项目。两个课件均采用 Dreamweaver>Flash等工具进行制作,为网络版多媒 体课件。用浏览器来阅读,通过校园局域网,在多媒 体教室可以访问,还可以通过Internet与其他学校的 教师及学生共享、交流,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简单。 《儿科典型案例集锦》中所选择的案例,均以五年制 儿科学大纲要求为蓝本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 实的住院病人,每个案例包括:主诉、现病史、体格检 查、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全部过程。 《儿科案例库》在每个案例后,设计了由教师编写的 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试题库,自学测验内容,使学生 学习案例后,能及时复习理论,做练习,巩固所学内 容,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首页上方设计了课件介绍、使用帮助、软件下 载、友情链接、中文版及英文版按钮。考虑不同学习 者知识层次以及上机条件的差异,本课件提供了一 些必须的播放插件,推荐了部分的优秀医学网站。 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跳转功能。案例页面设 计了案例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 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理论参考的书签按钮,帮助 学习者快速查找到相关学习内容;并通过超链接按 钮,快速进入其他学习单元。在案例正文中,有素材 表现的地方设计了小图,点击小图后出现大图。视 频、音频、动画设计为按钮,点击后出现相应的视频、 音频及动画。并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师 生的反馈意见,对案例库进行补充、修改,使之更符 合临床教学的要求。
2 数字化案例教学实践
2.1研究对象在我校98级31名留学生,218名五年制本科生 《儿科学》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案例库进行案例教学 实践,分别与97级33名留学生,203名五年制医学 生儿科学成绩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98级医学生案 例分析题答题准确率进行分析,以问卷形式对授课 教师教学进行评估,并将课件分别在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院、福建 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使用和评估。同 时在我校第二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扬州人民医院 儿科教学中使用。
2.2教学方法
2.2.1在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案例教 学法如在讲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首先给 学生一个实际病例。病例中展示患儿的症状、体征 图像及文字描述,由老师强调窒息在发病中的重要 性,然后从病例分析入手,启发学生思考病因中的胎 儿、母亲、分娩、胳带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展 示相应的图像、动画内容;讲解体征时,将案例中的 体征图像点出,学生可以看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 病时,患儿有紫组,反应差等体征。点击视频按钮, 播放患儿的觅食、拥抱、握持放射减弱的视频;讲到少见疾病共11个系统,53多个鎌案例均为真辅助检查时,通过提问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诊断学方法用于脑损伤的检查,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诊 断学、放射学、脑电图等知识进行案例的诊断,教师再结合患儿的头颅CT、B超检查结果,讲解不同检 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以及选择方法,将学习过的知识 横向串起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思 考,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2.2.2在见习课上,模仿临床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 典型案例教学每次见习课,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 每组5 ~6名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大家充分发表 意见后,每组总结出患儿的临床病史、查体、实验室检 查特点,提出诊断和诊断依据,提出鉴别诊断以及依 据,做出相应的诊疗计划。然后,每组选出1个学生 代表,将讨论意见做总结发言后,其他组的同学就病 历及讨论结果提出质疑,对提出的疑问,由学生给与 解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带教老师给与指导。 每学期安排5 ~6次的案例教学。
2.3教学效果与评估
2.3.1期末从儿科教研室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试 题,卷面总分为100分,案例分析题占30分中,共设 计了 2个案例分析试题,分别测试了基本知识点、诊 断分析能力、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制订治疗计划能力。 然后,与上一级本科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推断数字 化案例教学对儿科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
2.3.2数字化案例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教 学方法进行评估。学期末,组织学生座谈会进行问 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进行评估;院内 组织教师座谈会对课件使用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并 分析院外案例库使用反馈意见。
2.4统计学分析考试成绩比较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案例分析题答题准确性比较用均数士标准差,并进行检验。
3 结果
3.1医学本科生《儿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校内 学生见表1;留学生见表2。分别在97 (5)与98(5)本科生中随机抽取1个 班,进行案例答题准确率比较97 (5)为20.1 ±0.24; 98 (5)为26. 39±0.5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2教学评估3.2.1教学方法评估发出问卷50份,收回49 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对学习有较大帮助;■缺点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交流 减少。
3.2.2教学效果评估发出问卷30份,收回29份,教学满意率为96.5%,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教师教学准备充分,多媒体制作精彩;。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收获较大;多媒体案例教学生动、形象,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希望进行更多的案例教学。
3.2.3对课件使用评估院内发出问卷15份,收 回14份,主要有以下反馈意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教学效果好;教学重点突出;院外课件使用反馈评估意见有:课件设计思想独特,体现了课程整合的功能, 功能齐全,案例典型;制作编排合理,图像精美,声响视音频效果好, 画面简洁,色彩柔和,便于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课件中贯穿了加强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的教 改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该课件国内 较少见,希望能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弥补了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学习的好 帮手,是教学改革中一项很实用的方法;
4.讨论
4.1发展了传统案例教学将典型案例数字化,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克服了 床边教学学生多,患儿少,学生只能看到每个病人病 程中的一个点的问题,也克服了书面病例教学不能 展示案例图像、音频、视频内容。数字化案例信息量 大,可以表现全方位疾病的特点,丰富了案例教学的 内容,使案例教学迈上新台阶。实习生专题病例讨 论,能极大地提高实习生对典型或疑难病例病理与 临床知识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举一反三地将书本 知识迁移到临床实际应用中,很好地培养了实习生 思维发散和辩证鉴别能力,强化了 口头表达能力,纠 正了模糊概念。实践证明,病例讨论运用恰当,能使 实习生的观察、诊断、独立思考、病案分析、实际操作 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丨2。
4.2体现个性化教学特点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自主学习的环境, 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与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学 习习惯与节奏自主掌握进度,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习 者为中心的特征,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 热情和学习潜能丨3],符合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
4.3教学效果良好 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使用数字化案例教学 以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80分以上的 学生占到80%以上,经x2检验有显著的统计学差 异。从院内外课件使用反馈来看,体现了课程整合 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4具有可扩充性,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数字化案例教学课件为开放的网络课件,可以 及时添加典型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网络教 育资源;还可以进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 学生的联网学习,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打破了床边教 学的时空界限,为今后临床医学的网络教育提供借 鉴。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统计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数据及其应用的实用型科学,在各个学科门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财经类专业教学中历来高度重视统计学对培育专业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作用,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在工科专业中教授统计知识,例如国家示范性院校之一的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在电气专业中尝试开设概率与统计课程。然而,与国外统计学教学相比较,国内尤其是高职院校在统计学教学中,往往存在教育方法单一、形式单调、手段落后,实用性不强的问题,与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复合型人才总体目标以及统计学以应用为主的特色不相符。而起源于哈佛法学院法律实务教学的案例教学法,题材广泛,内容实际而又多元化,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教学中,与传统的课程教学相比较,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研究理论
1.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讲授为基础。教师在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基础上,自行选择教学内容和方式。在这一教材老化、手段单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兴趣,更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考试考核通常采用标准化形式,学生只需死记硬背,通过考前突击复习也能取得合格成绩,背离了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2.案例教学法。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C.C.
Langdell针对法律实务教学的特点,首创了案例教学法。该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审视、分析,最终形成结论或决策。案例教学重视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的案例,学生需要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研究,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案例教学法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单独提问、案例分析、复合模型等方法。它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目的出发,通过精心组织编制的案例,教授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质上是一种理论结合实践的互动式教学,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
3.案例教学法对统计学课程的重要性。之所以在多个学科门类中都能找到统计学的用武之地,是因为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能够为具体工作实践活动提供量化分析的方法和方法论。因此统计学教学除了具有理论性以外,还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和普适性。案例教学作为实务教学的一种方法,与上述统计学教学特征相吻合。统计数据容不得一点差错,对案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社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问题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对案例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统计学理论,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模型,运用统计分析工具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统计修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统计思想和方法、工具的多样性,导致结论和对策的多变性。学生对不同方法和相应结论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袁诚(2006)指出,统计学案例教学是学生掌握统计知识的重要有效途径;赵艳霞等(2010)认为,案例教学法通过充分发挥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优势,能够很好解决传统统计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缺陷。多位统计教学研究者的实践说明,建立在案例教学基础上的统计学课程教学,能够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启发他们的统计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利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1)改观念。由重“教”轻“学”转变为“教”“学”并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由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理” “实”并重;由重“方法”轻“思想”转变为既重视方法,更重视统计思维的培养。(2)改教材。传统统计学教材以理论教授为主,公式繁多,重视数学推理,数据陈旧,缺乏时代特色。案例教学和案例库的建设,可以增加教材的可读性,让教材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与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3)改方法。改方法不仅包括通过案例教学改进教育教学,还包括通过案例引发的考核完善考核考试方式。
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
(1)完善知识结构,具备先进教学理念。实施案例教学之前,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秉承“教学相长”的教学观,不断深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学生为中心,尽量结合学生的专业来讲授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应用。(2)重视知识积累,不断完善教材和案例库建设。统计实践往往具有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特征。为了与之相适应,在教材编写上应多与不同专业老师进行沟通,将大量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案例引进到教材。通过案例反复训练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扩展统计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积累,在深入钻研统计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同时,注意收集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例,并根据统计教材的不同章节内容灵活运用。教材编写应重视统计软件的教学。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学之后,连科学计算器上的统计功能都不会使用,教材、教学与生产生活实践的脱节可见一斑。案例背后是具有不同维度、丰富多样的数据,对案例进行研究,研究的是大量数据内隐藏的规律性,这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技术。Excel作为具有统计功能的办公软件,以及SPSS这样方便、易懂、易操作的统计软件,可以让学生脱离大量繁琐、枯燥无味的计算过程,简单准确地进行统计数据的研究、分析。通过案例展示和上机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3)完善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统计案例来源于实践,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仅涉及统计知识,还涉及到专业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案例的熟悉程度,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熟悉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涉及到专业知识的部分,应进行细致说明。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退居二线,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发进行讨论分析,为学生提供发表看法、观点的机会。讨论结束后,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指出不同观点和方法的效果。哪些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哪些不具有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利用好网络空间,加强课后交流。网络是90后学生最熟悉的空间,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教师可以在世界大学城等虚拟网络城市上创建个人主页,上传案例和视频,并通过小组和留言栏的方式与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讨论。讨论不局限于师生之间,更多的讨论应通过引导,在学生之间进行。(5)改进考核考试方式。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对统计理论、方法的掌握程度,一次性的闭卷考试很难达到这个要求。教学实践中,采用三到四次案例项目考核结合期末综合测试的方式能够避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拿到学分。项目考核使用与平时教学相近相仿的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要求,自主搜集整理数据,利用专业和统计知识进行分析推断,最终以讨论、作业、机操或小论文等形式完成以案例为主体的项目考核;综合测试则考查学生对基本统计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项目考核和综合测试的成绩按不同比例,换算成学生的科目总评分。(6)开展统计实训。在正常的教学之余,应针对统计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开展统计实训。从具体案例出发的一次统计调研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调研方案设计、问卷编制、资料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报告编写等各环节全面锻炼自己的统计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统计教学各环节中实施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将统计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知识掌握程度更牢靠、更实用。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开展案例教学也不应离开理论教学。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袁诚.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统计教育.2006(4):38~
41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德育课程;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29-01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案例由学生参与讨论,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溯本求源,案例教学法源自于古希腊。在19世纪中期,哈弗大学法学院得以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学科得以广泛应有,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并不常见。笔者通过以下论述阐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德育课程作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中坚力量,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认知程度,对中职受教者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观、政治观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激发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中职课程体系设计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激发受教者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以案例为基本媒介,通过案例的现象究其本质,探究案例中隐喻的道德观念与道德问题。教学案例可以引出学生对若干德育观念的思考与探究。在案例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存在不是某一单一德育教育问题的承载者,而是众多德育教育中的棘手问题的载体。在德育教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发生的特征进行探究与分析,联系自身知识基础和生活环境,对案例中若干道德现象斟酌分析,引发对一系列道德问题的深思。受教者根据其自身特点与经历以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多维度的形成对案例中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每一个受教者对生活的实践与体会不尽相同,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迸发出不同的行为特点,甚至引发针对道德问题的激烈讨论,从未碰撞出思想层面的火花。极大程度的增强受教者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提升受教者对道德认知的程度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相比普通高中受教者而言,中职受教者有着其特殊性,即中职受教者毕业后面临的是社会、工作,而不再是继续教育。所以中职学生在接受中职德育课程中形成的对道德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建立的价值观体系,对其职业生涯建设、世界观、道德水平的形成的影响是直接的,甚至是“终极的”。基于这一根源,中职教育不仅需要对受教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负责,对其道德水平建设,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亦要采取重要措施。中职德育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案例”源自于真实社会,具有独特性和真实性。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施教者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作为教学案例,中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案例中体现出的道德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德育论点,提升学生对道德认知的程度。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的研究
1、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原则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起着重要意义。但是,并不意味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若想在案例教学法施教的过程中体现其全部优势与教学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施教者引导与受教者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案例教学法要求,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但是由于德育教育必然是由“不知”到“知之”过程的转变,所以如果缺少施教者的指导,最终结论的形成未必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原则[1]。
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的原则。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为确保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中顺利应用,必须保证案例的真实性、热点性,所以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打破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使中职教育的德育课堂变得生动、丰富[2]。
2、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注意事项的研究
第一,注重学生参与性,课堂趣味性。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前提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学的广大施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课程设置上要更具备参与性,趣味性;案例的选取上要具备更高的典型性和热点性;施教过程中注意掌控讨论过程,既不能任由学生自由讨论又不能打消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总体而言,要求教师能够应用更加完美的教学艺术对待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道德应用。
第二,多维度的评价机制。针对中职德育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评价上首先教师必须注重评价的准确性,对广大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对中职德育中的受教者对通过案例教学法对道德问题产生共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使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绽放光芒。
案例教学法能够在教学中营造“真实世界”,中职学生作为这一“真实世界”的“观察者”而形成的对道德问题的认知是具有实践意义的,从而能够提高中职德育课程受教者对道德认知的程度。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广大中职德育教育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广泛应有案例教学法,使案例教学法真正做到为中职德育教育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华贵.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06(24):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