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题探究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课题探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课题探究

篇1

湖北省汉川市中洲中学431600

【摘要】初中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的课题非常重要。对于选题的原则,既要科学、准确、有价值,又要把握初中生的认知,结合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便容易攻破课题,培养并且提高初中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而对选题的探索更是充满挑战和乐趣。

关键词 探究性 选题 探索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开展数学探究性课题时,要使课题科学、准确、有价值,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选题方法和研究方法。结合自身近几年在初中数学探究性课题活动中的探索,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激发兴趣

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可见,在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乐于接受。为此教师必须创设能够使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思考其中道理,并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

2、提出问题

中学生是由小学向高中、大学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没有特定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可以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适时渗透研究性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立足课本,填补空缺。这样既能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能夯实基础,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提问时必须把握尺度,求真务实。初中生阅历少,经验不足,贮备的知识不多,在选题时不宜把问题设立的过于复杂,以免导致学生缺乏信心而丧失兴趣,半途放弃。所以,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正确分析选择的题目和自身的能力、现有的研究条件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把课题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才容易出成果。

3、探索研究

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分小组合作探究。但是小组合作探究是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每个学生都必须能够发挥自我在小组中的作用,否则,越合作越糟糕,起不到相应的效果,造成不好的结果。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探索,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结合不同的探究方法不断改进,从多角度,多方面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到结论。

4、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围绕探究活动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加强理解。经过探索研究的阶段,学生已经对课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并不一定正确,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不断改善和完善自己。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讨论点,即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往往在突破口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此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给予尊重,互相探讨,取长不短,择优弃劣。同时对课题的研究方法、思考角度、知识拓展都可以全方面的展开讨论交流。

5、总结成果

学生通过以上的合作学习交流,最后总结成果,分享知识的果实,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前面说到过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这也可能导致成果的局限性,他们可能无法把握研究内容的重难点,或者在这方面存在偏差,没有把知识联系在一起,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思维,这就需要老师在总结成果时,对学生指导,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不断质疑,不断改进,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还应该让学生反思在探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好基础。

6、实际应用

数学也是一个源自生活,又走向生活的学科,通过对生活中的事例不断的思考、总结,人们掌握了数学规律,然后运用逻辑推理,验证,得到成果后,再将结论更好的服务于生活中。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到成果后,一定要指导学生应用于生活中,使所得结论具有普遍性,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加深巩固所学知识。起到了反馈调节的作用。更能在生活中有效检验结论的正确性。

总之,随着课程不断改革,数学探究性学习越来越重要。它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教育的革新,将传统灌输式的学习模式舍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先进的探究式教学。如此既缓解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又弥补了教师和学生对探究式教学认识的不足。从而挖掘并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塑造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协作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究性学习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加强对初中数学探究学习问题的探索,使这项探究性学习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初中科学 课堂教学 问题法

问题教育法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偏废的环节,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应予以重视。

一、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这些独特的思维过程,就会体现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这就需要老师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因此,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是现代科学教育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设情境的途径主要有:

1.提问一定要有效

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

2.利用趣味性的问题

生动和趣味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以趣引思,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否有情趣、有吸引力,是否使学生在生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能够体会积极思维的欢乐是问题创设优劣的标准。

3.提问要“问”于实验现象处

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例如在讲《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向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刚刚学过的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了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的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于是很想学习有关中和反应的知识。

4.提问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学习的本身是为了应用,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化学知识相联系,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方法。例如,讲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时,教师问:“新买来的铁锅是什么颜色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铁锅又是什么颜色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学完这一知识后,你会自己找到答案的…一”这种由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感到化学是有用的,化学就在身边,接下来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兴趣盎然。

二、围绕问题探索

1.强调探究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再让学生主动地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大胆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自主设计解决方案,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成为动态的“学习过程”。探究的方法很多,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模型法、模拟法等。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利用与课题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这样,中学科学教学活动就打破了固定教材的藩篱,学生可以走出书本、课堂和学校,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根本扭转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题的场所,是通过自主活动探寻真理的场所。课堂不应该成为“讲堂”:教师天衣无缝地讲授,是缺乏生命的活力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与技能的水平上有所成长。例如,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理解“流体速度与压强关系”,可以在解释了这两个现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从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实验,利用手中的一张纸、吹出的一口气等都可用于实验,同时在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中,使更多的学生真正领会流体速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学习,教师尽可能参与每一小组的活动,重视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加以引导与帮助。教师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组员补充说明,教师点评、引导并加以评价,及时表扬勇于发表观点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

3.通过“追问”,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34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一切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教学措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往往比单纯的让学生解决问题更有效.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有效提问呢?

一、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

提问的方法是课堂提问中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1.顺序法.这种提问方法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编排顺序,按知识结构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提问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例如,在教学“小于1的数的科学计数法”时,先提问:(1)大于1的数用科学计数法怎么表示?(2)10-2等于多少?再问:0.00022用科学计数法怎么表示呢?

2.铺垫法.教师在开始上新课之前或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时,可以准备一些铺垫性的题目让学生完成,或者先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例如,在解有关路程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回答有关的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再来解答.

3.对比法.这种方法是将相关的或容易混淆的内容进行对比而进行的提问.它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时就可运用对比法.

4.评论法.让学生对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点评,然后教师再对答题和评论的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看看谁的回答更精确.

二、课堂提问要素

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而展开的,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典型性.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不能偏离课堂教学中心.要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2.启发性.课堂提问的灵魂是启发性.在课堂上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失败的提问.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多角度、多途径.课堂提问要能直观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又复习旧知识,也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

1.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使学生被问题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一个个由浅入深、耐人寻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回忆小学所学的知识,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后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是量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得到180°的”“我是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出的.”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都很能干.可是我们已经学习了几何图形的证明,能不能用证明的方法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生共同讨论,动手画图,积极主动地钻研、探索新知识.最后,学生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课后,学生围着我,叽叽喳喳地说:“老师,几何证明原来并不难”“老师,我不再害怕几何证明了.”学生从原来的畏难,到产生了征服几何证明的欲望.

2.精心设计问题,优化课堂提问.(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教师的提问,要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关键,创造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2)抓住知识点的梯度提问.对于一些深度和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一时间没办法理解,领悟不了的,教师就要想办法把这些问题化难为易,化整为零,把复杂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指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合作,共同探讨问题.;(3)抓住知识的聚合点提问.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围绕聚合点提问,更能突出重难点,使学生理清思路,系统掌握知识.

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体育教学是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能起到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学生健康体魄的作用,其在初中学科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家教育机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制定出课改方案,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校相继展开,然而随着课改工作的逐渐深入,在体育课实际教育中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切实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教育课题。那么如何才能结合教育这门学科自身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经验,我认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加以提高。

一、首先要理解“教学有效性”这个概念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基础,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初中体育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内容和目的清楚认识的基础上,为促进其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首先应先根据依据体育新课程标准制定出几种合理的教学方案,再具体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教育方针的要求,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应尽量促进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和发展。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肯定会让学生感觉的索然无味,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的关键之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选择体育课堂教育方法时很关键,建议有选择性的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比赛竞争法教学、差别法教学、游戏法教学等。如教学耐力跑科目时,为了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跑时的队形可以多变,采取接力跑、追逐跑、分组比赛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跑在兴趣中,无形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因材施教。整合器材。利用场地,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选择良好场地和器材也是有很大作用的,随着学生的发展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不断丰富,现在体育课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了。一批新型的器材填补了学生体育器材的空白,如,飞盘、轮滑等,学生对器材产生兴趣,也必然会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场地的天然资源包括学校校园的自然资源及附近公园。甚至楼梯、斜坡等,通过利用这些场地改变了体育课一定要在操场上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四、按性别分组教学

学生在体育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最明显的就是性别差异,女生在协调性、柔韧性方面占优势,而男生力量、速度、灵敏性上占优势,女生好静,细致自控能力强,但是怕累,惰性大。男生灵活反应快,积极,但是自控能力差,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方法:1,按体形分组教学。中学生的体型大致可分为瘦高型,矮小型、肥胖型。学生不同的体形往往具有不同的动作行为特征。在体育课上矮小型善于技巧练习,身体比较灵活柔韧性较好,2,将男女分两组,明确各组的目标,有区别的进行练习。3,男生组和女生组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以促进男女生练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可考虑到学生性别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如中学选修内容教学中男生选择手球武术、足球、等,女生选择艺术操羽毛球、健美操等。4,在分组练习的基础上,公开各组的标准。让男生集中精力,勇于超越;让女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赶超男生,确立自信心。

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语言上和情感上的沟通和融洽,尽量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疑惑和困难,并积极主动的帮助其解决,从而形成和谐亲密,爱生尊师、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愉悦宽松、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六、强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篇5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交流探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作为一门应用性相对比较强的学科,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小课题研究的含义

小课题研究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研究或者是小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而且进行积极的探索。这里需要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去。

二、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策略分析

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小课题研究的内容。这里应该指出的就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在概念的形成、数学定理或者是法则的使用中,能够全过程地参与到探讨当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和掌握所有的数学定义以及数学概念的形成,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已经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达到探究到相互交流到应用再到延伸和拓展的目的。

其次,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应该本着一种开放的态度来进行,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研究数学学习,同时还需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中,运用数学的理念来分析和调查自己认为有趣的数学问题。

最后,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来进行小课题的研究。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数学概念、定义,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更乐意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去,从而促进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白月红.小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今日教育,2011(Z2).

篇6

一、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首先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考虑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内容的学习上应达到什么目标,在能力培养上应突出哪些方面。另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实验条件等预设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并且清楚探究活动中的难点、重点与兴奋点等。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预设哪些地方可能出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等。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达成,又要分别考虑每次探究活动的侧重点。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侧重某些探究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所有要素对应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科学探究任务,而且能使所侧重的探究过程更加深入、具体,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动手动脑参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避免包办代替、简单否定等。例如,当学生所提的问题意义不大、针对性不强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和帮助,尽可能指出其合理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有继续参与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提出更好的问题。其实,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出现问题(如探究方案不够科学严谨,操作过程有误,或收集数据存在问题等)是正常现象,对此,教师应仔细观察,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尽可能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作为案例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引导其进行科学探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

对于多数的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重要得多。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三、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

篇7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要实现互动,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提问就是较好的手段。提问是构建学生和教师之间信息交流的一个桥梁,对形成“教”和“学”的互动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英语中,课堂提问成了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一、英语课堂提问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很多教师依旧没有看到课堂提问的作用。笔者从教学中发现,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是促使人们探索的源泉。在英语课堂中,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去主动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探索性质的过程。而且,教师的问题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能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对提高学习效率不言而喻。如以“Diving is the most difficult activity of all”的同义句来作为问题,学生在小组内就会提出不同的疑问,那些词语可以进行调换,如何才能保证句子意思不变?一个问题引发多个问题,讨论也会变得更加有趣。

2.及时评价,控制教学进度。一节课,教师在通过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后,如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得通过问题来进行。学生通过对教师问题的回答,教师就能清楚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来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如《A day out》教学中,如了解学生对词汇Place of interest: The Eiffel Tower; The white House; The River Seine; Sydney Opera House的掌握情况,通过相关问题的提问,根据学生回答就能很好的得到判断。

3.为学生创设一个表达的平台。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这一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性,也忽视了英语口语表达的主要性。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手段,而说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说英语,提问作为一种引导的方式,能让学生从被动的状态转入主动的思考过程,教师多元化的问题也会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泼。如在《frirnds》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的应用短语“as slim as、feel bored,教师以竞赛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提问,看那个组说得最多。学生们纷纷用上教师规定的短语,且积极性较强。

二、英语课堂提问的原则

提问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问题的提出并非任意而为之,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而进行的。为此,课堂提问就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即问题的提出要能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目标性原则可以让问题更具有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如在《Checkout》中,教学目标之知识目标为“To review key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tems taught in the unit”教学中,问题就应该根据这一目标来进行。

2.全体性原则。学生在客观上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为此,问题的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那么问题就应该针对全体学生而进行。这就要求在问题的难度上以适中为宜,太难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打消其积极性;太简单则无法激起尖子生的学习兴趣。

3.适度原则。即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一堂课都由问题来充当,不然,容易造成学生的思想倦怠。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适时适当的进行提问,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

三、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

总体上说,多元化的问题能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策略:

1.导入式提问。即在开课前以问题的形式来导入新课。导入能让学生及时的转入到学习状态,并能抓住学习的重点。如在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问题“Do you have robots in your house ? No,we don’t”来进行提问,然后引入到一般将来时,Will people have robots ? (Yes,they will. No, they won’t.)Will he ……?的句式的提问和Yes, he will和No,he won’t的回答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一般将来时。接着教师从学生回答中找出新的句型,从而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过渡式提问。即在教学中由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知识的点的提问。过渡式的提问能让学生快速适应知识点的转化,对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较好的作用,特别是在学习了新知识后的练习中,过渡提问应用更为广泛。如在What should I do?句型学习后,为让学生掌握该句型的应用,教师提问以“I had an argument with my best friend”来进行问题设计,自然过渡到“What should I do?”的基本句型。

篇8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探究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课堂提问探究如下:

一、课堂提问调查结果

1.课堂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手段,我们的统计也表明,一堂课,师生的问答时间约占了整节课时间的52%。

2.课堂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统计数据显示,教师提问的71%是记忆性问题。

3.课堂提问,问句缺乏艺术性,学生的回答中创造评价性成分很少。教师的课堂提问中,常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用语,学生的齐答比例很高。教师只追求完成教学进度,满足于表面上课堂气氛的热烈。

4.课堂提问问句的设计缺乏科学性。讲解数学问题时,许多教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的办法不多:刚提出问题就叫学生回答(占78%);没有把思考方法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或者仰仗个别优等生,或者无奈之下,只好由教师自问自答(占这类提问的32%)。

5.课堂问答大多在教师与优等生之间进行,双边活动缺乏普遍性(主体是残缺的)。统计数据表明,除了齐答部分,84%的提问,是由优等生来回答的,这样既滋长了优等生的骄气,又挫伤了多数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也不能达到检查反馈学情的目的。

二、对课堂进行提问的技巧

1.激趣引入性的提问。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发散性的提问。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出公式。

3.启发性的提问。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悬念猜想的提问。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教师提出问题后,先不作答复,而是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5.铺垫性的提问。这是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提问由课本所联系到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

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提问;作用技巧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关系到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何方,是否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师生观,在教学中做到善于提问,巧于提问,精于提问,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育课堂提问的作用

1.提问对课堂气氛的和谐有利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才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而不适宜的兴奋是无法建立条件反射,甚至会影响和破坏条件反射的建立。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采用对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否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上课。对学生来讲,用点名提问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比用点名批评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保持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提问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

一般来说,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由于注意力没有放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上,因而对教师的提问也无从回答,教师在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外,帮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暗示了学生注意力要集中,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如果老师提问到我,应该怎样去回答,这种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

3.提问对动作技能教学有帮助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时,出现共性的错误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帮助教学。常规性地找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示范之前作出要求。

二、体育课提问技巧

1.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疑

体育教学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有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该能够让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的,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看,如“现在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其他学生注意听她的回答是否正确与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和责任,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他们所解答的问题也应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2.紧扣要领,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和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动作要领应该精准而简短,往往只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一个动作的要点比如说,在直线跑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明白直线跑在快速跑中的作用。那么就可以这样提问:“我们想到达前方的目的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直线跑与曲线跑,同样的距离到底哪种方式更快呢?”学生在练习中通过实际感受,比较直线与曲线的实际效果,很快就会得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的认识水平于体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个不相同,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综合分析各自要素,根据教材的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综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可望也可及的问题。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先分别感受推动小皮球和小木块的不同,并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小皮球之所以滚动很快,是因为它是圆体,没有棱角,而小木块则相反。继而顺势引导:“其实前滚翻动作,跟小皮球滚动的道理一样,只要身体尽量保持球形,一定成功!”又如“后滚翻”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在复习前滚翻后,立即观察后滚翻示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借助完成前滚翻的经验,自己学会后滚翻吗?”此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同时,在练习中再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随后,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练习的难、易程度。例如可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斜坡”上做后滚翻,当学生由高处至低处顺利完成后滚翻时,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为什么由高向低做后滚翻比较容易?”的答案及后滚翻的动作要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矛盾,因势利导,控制好问题的难易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这样启发性的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联系实际,注重提问内容的生活化

篇10

【关键词】初中女生 体育课 惰性 原因 对策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会发现在学生中会出现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上课的怪现象,尤其是女生更是表现出积极性不高,学习参与热情难以调动。这种现象长期的存在,势必将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直至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了解和正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将有利于这种现象的扭转,特别是在女生方面,有效地针对女生的身心特点,合理选择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其参与体育运动兴趣进行提高,有利于保证体育课质量整体提高。基于这一点认识,通过对苍南县初中女生进行体育课学习现状专项调查,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为同行们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校初中女生(随机抽样);我县初中体育教师(随机抽样)

(二)调查时间

2011年2月~5月

(三)调查内容

主要对学生的体育课兴趣,主体参与,教材内容等方面做问卷调查。

(四)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本校女生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0份,回收率97%。

2.访谈法:对本县初中体育教师和本校初中女生进行访谈,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3.文献分析法:主要以参考《中国学校体育》为主。

4.数据统计法:将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

(一)学习兴趣调查

从表一中看到:在290名女生中,非常爱好上体育课的占34%,比较爱好的占38%,无所谓的占24%,不爱好的占4%。还有就爱好上体育课的女生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爱好人数呈下降趋势。

表一 学生对体育课兴趣调查表

(二)学习参与度调查

从表二中看到:在290名女生中,积极主动参与上体育课的占41%,比较主动参与的占28%,态度一般的占21%,不主动参与的占10%。

表二 学生体育学习主体参与程度调查表

(三)喜欢的教材调查

从表三中看到:在290名女生中,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羽毛球占56%,其次是乒乓球占27%,还有排球与篮球占15%,最不喜欢的是田径与体操占2%。

表三 学生体育教材内容调查表

三、分析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对体育课的认识问题,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长期以来对体育的偏见,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认为体育课不是主要科目,只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是玩耍课、放松课。参加体育课活动的目的仅仅是应付体育达标和中考加试,导致应试体育的形成。

2.意志品质问题。女生怕苦、怕累、怕冷、怕热、怕出洋相,甚至怕出危险的思想。

3.爱好偏向,愿望得不到满足。对自己爱好的项目积极投入,热情参与,对自己不喜爱的项目则不愿参与,厌烦学习。

4.不良的心理因素。运动能力差的女生,她们把上体育课当成一种负担,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自信心不足,在课堂中产生自卑心理,学练中躲躲闪闪,知难而退,不愿参与。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材内容的选择不当,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陈旧,没有新意。一些单调乏味,缺乏新意和生机活力的活动内容、形式、组织方法,只能使学生感到厌烦,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准。教学中如果对学生能力差别估计不准,把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能力差的学生会丧失信心,目标过低,能力较强的学生“吃不饱”,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

3.教学缺乏情感沟通。我们有的体育教师由于身体素质和受自己接受传统师道观念的影响,在体育课上把教师的威严当尊严,缺乏与学生的沟通。

4.教师的配置。初中学校体育教师资源严重不足,且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是男性教师。

(三)其他方面的原因

1.器材、场地设施的影响。体育课参与积极性受场地、器材影响较大。换句话讲,体育教学器材的缺乏会使女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选择性减少,而同时上课的班级多、场地拥挤就缩小了运动项目的可选择性,严重制约某些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开展和进行。

2.季节、气候等因素。目前绝大多数学校体育课都在露天场地进行教学,天气变化的因素也往往让女生产生畏惧情绪。访谈中也了解到很多女学生因冬季天气太冷、风太大,夏季气温过高,太阳毒辣,影响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3.男、女合班上课。由于体育老师的配置不足以及各班男女生的人数不均衡,导致没有办法做到男女分班上课。

综合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基本了解了初中女生的体育课情况,并找到了她们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的基本原因。

四、克服惰性的策略

(一)全面提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

我们要充分利用室内理论课,逐步引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视。学校、教师不仅要宣传体育在中考中的重要性,更要向学生灌输体育文化知识,提高中学女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应注意在课上给学生讲解体育活动与生理、体育与健康、体育与美育等科学知识。通过对体育知识的讲解和宣传,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唤起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以形成持久的运动兴趣;通过耐心讲解体质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增强体质对促进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二)合理选择教材,引导与培养她们的学习兴趣

1.根据女生的生理特点,合理选择教材内容 。初中女生多倾向于一些竞争性、对抗性不强的内容。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健美操等。这些项目不仅可以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节奏感,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实用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安排上应从学生实际、兴趣和爱好出发,通过趣味性、娱乐性的活动来改变学生“厌学”的心理。

2.根据女生的心理特点,合理选择处理教材内容。对于女学生来说听到长跑就害怕,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越野跑,距离可逐渐加长;沿各种地形跑和走跑交替;在长跑进行一定时间后,采用障碍跑、接力往返跑等手段;采用变速跑、听音乐跑、追逐跑等游戏形式进行;模仿定向运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分散在校园里的目标,学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运动量。这样安排女生较欢迎,积极性也能调动。另外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女生的兴趣特点,我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女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女生的奔跑兴趣。

3.根据季节、气候的特点,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本身的自然消耗量较大,易产生疲劳感和烦躁情绪,加上怕晒的普遍心理,夏季就以改进技术为主,采用一些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进行教学并尽量避免在太阳底下运动,如技巧、健美操等。运动量、密度较小的教材,适宜安排在气候温和的春末夏初或秋天,这时衣着单薄,便于做动作;球类、武术教材四季都可以安排。秋末和冬季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与教法,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教法与组织得当,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哪怕像耐力跑等一些枯燥的教学课。反之如果教法组织不当,即使是游戏等一些学生爱玩的运动,学生练习起来也如同嚼蜡。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小组学习方式 。女生喜欢集体活动,愿意与关系好的学生在一起,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小组自主的协同学习。如在篮球教学中,总有喜欢学和不喜欢学的学生存在。利用小组教学,使得学生之间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分组时应做到;长期化、固定化、组织灵活机动,同时要注重小组内涵建设,提升凝聚力,以小组的力量来发展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全面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2.改进教学方法,对难度较大的项目多采用分解教学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尝试的学习。如在教跳箱时,首先向学生讲解示范,建立正确的助跑、踏跳、腾空、落地等动作概念,然后进行分解练习。①助跑―踏跳练习;②助跑―踏跳―推离山羊或跳箱;③助跑―踏跳分腿上箱―分腿跳下;④山羊练习由低到高;⑤山羊前横拉橡皮筋练习;⑥山羊前后横拉两根橡皮筋;⑦横箱练习。这样女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掌握动作,既不感到枯燥又增强了学习锻炼的信心,克服了胆小害怕的心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改革考评方法,注重目标达成,多运用激励性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体育课。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女生尤其敏感。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指导。如:在铅球教学中,有的学生出手速度很快,但出手角度低,使得练习效果不很理想,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出手速度真快,如果出手角度再大一点,我相信你的成绩会更好。”学生就会增强信心,更加投入地进行练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注意考试的运用。巧妙地运用考试,也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共处的教学氛围

师生的关系融洽是激发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学生首先接受的不是知识而是教师,因此,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学生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中。

1.多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以积极性为主。学习是从不会到会的一个过程,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问题,会有进步,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有进步和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遇到困难和失败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解决,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学生在练习篮球时,运球很差,产生消极的想法,这时应该给予鼓励:“以你的条件一定能够练好的,注意动作和方法,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别人能行你也肯定行。”这样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投入练习,进步很快。

2.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这样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好处。尤其是初中女生,她们感情细腻丰富,又羞涩,对教师有较高的期望。因此,作为教师在和女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可以用谈心、闲聊等方法,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共处,师生间配合默契,学生乐意接受老师所教内容,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参与到学生中练习。女生和男生不同,男生一个篮球,或足球就可以玩得满头是汗,而女生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练。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五)因材施教,分班教学

从教学实践来看男生好动,纪律差,大部分教师把精力放在管理男生上,从而忽略了女生。同时,由于女生害羞心理在男生面前不愿做动作,这就造成了教学练习中常表现出男生吃不饱,女生吃不了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差。我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将男女分班教学,把2~3个班一起上体育课的班级将男女生分开进行教学。由女教师上女生课,女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

(六)加大投入,统筹安排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还要合理统筹安排好各班体育课的上课时间,以避免场地、器材使用冲突,人均场地器材减少。

五、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女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从女生的情感、喜好入手,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挑战,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合理的教学内容,讲究教学艺术,采取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培养女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正确引导她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智.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实践性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03).

[2]俞宏旺.如何克服学生上体育课的惰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4(05).

[3]汪元榜.对构建和谐体育教学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01)

[4]高凤华.体育教育中的意志及其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