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及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注重合作学习教育方式的合理运用,扩大其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际应用范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更多学习需求,促使各项教学计划实施能为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提供保障,保持初中音乐课堂良好的教学水平。因此,需要理解合作学习内涵,提高对其在初中音乐中实际作用的正确认识,运用科学的举措处理好初中音乐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为素质教育影响范围扩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1合作学习内涵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构成的合作群体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对各N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最终达到师生间良好互动交流目的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合作学习的高效利用,有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并将合作学习中所构成群体的成绩作为重要的教学评价指标,确保教学目标实行的同时突出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前初中音乐课堂中应注重合作学习的合理运用,促使相关的教学目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实现,保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良好性。
2初中音乐合作学习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初中教育发展形势要求,应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是否良好进行综合评估,注重相关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转变,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模式影响下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初中音乐教师能够注重合作学习的高效利用,确保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各种教学目标实现提供保障。初中音乐合作学习的作用包括:①确保各种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②由于合作学习中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身音乐思维能力锻炼,保持良好音乐想象力,激发更多的音乐课堂学习热情;③合作学习中学生联想能力的不断提高,能够为他们创造性思维形成提供保障,促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彼此的配合与交流保持良好的演唱效果,为初中音乐整体教学水平提升打下基础。
3初中音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有效的课堂秩序
结合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并未根据教师的安排与要求完成相关的任务,对合作学习的实际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初中阶段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导致合作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课堂秩序,合作学习的实际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影响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教师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确保演唱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配合效果,而很多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随意走动、讨论与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导致音乐合作学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2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足
初中音乐合作学习中学习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能否得到有效激发,关系着后续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但是,结合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在音乐合作学习中缺乏有效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影响了合作学习目标实现,给相关教学计划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比如,教师在音乐课堂合作学习中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相关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时,往往会降低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导致学生在实际的音乐合作学习中存在着学习兴趣与让热情不足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音乐课堂合作学习中难以真正突出。
3.3合作学习时间把握及合作学习任务安排不合理
在音乐课堂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时间未进行合理的把握,与之相关的学习任务安排并不合理,导致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合作学习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影响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培养目标实现,给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4完善初中音乐合作学习的建议
4.1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使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在合作学习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护好课堂秩序,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促使他们能够汲取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在不同的歌曲演唱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表现力,调动学生主动参加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构建相关的评价机制,对不同合作学习小组的实际状况做出科学评价,促使学生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完成各种既定的学习任务。
4.2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有效激发
音乐课堂中教师引导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时,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有效激发,全面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们未来音乐整体学习水平提升提供保障。比如,初中音乐教师应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多媒体技术的高效利用,用动态化的图片、文字及相关的教学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合作学习更加高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4.3把握好合作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合作学习任务
为了使学生们在音乐课堂合作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时间,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保持合作学习高效性,促使其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可根据音乐教材教学要求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概况,从多个方面对合作学习具体时间设置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安排出合作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自身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自身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确保课堂教学计划得以完成。
5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给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需要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优化及教学理念转变,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确保初中音乐课堂构建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我国初中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实现各种初中音乐教学培养目标。因此,未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提高合作学习的利用效率,将其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得音乐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各种现代教育改革目标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实现,全面提升我国初中音乐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运用合作学习时也应充分考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增强其实际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韩雪.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2,(03).
[2]郑东霞.合作学习模式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探究[J].北方音乐,2014,(05).
篇2
关键词:初中生;音乐教学;流行音乐
1.初中音乐教学概述
作为成长的过渡时期,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既有自身的特性,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任何教育的开展都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由于初中生的特殊性,音乐教育应该融音乐性、娱乐性、知识型与技能型于一体,既要关注学生音乐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又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促进全面发展,为音乐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初中音乐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音乐中领悟美的内涵,在音乐课堂上获得审美体验;(2)音乐教育是一种全面性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将音乐性与知识性结合起来,既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要关注学生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3)音乐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育,应该遵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音乐教育不应该拘泥于条条框框,而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性。
2.流行音乐引入的意义
2.1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一出现就以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吸引着广大的年轻听众。其通俗易懂、大众时尚、娱乐猎奇的特点正迎合了初中生的追求新意、渴望认可的心理,因而流行音乐在青少年间受欢迎程度极高。然而由于流行音乐的商品性,它并不像古典音乐,以艺术性为追求,而是以迎合市场需求为主要目标,因而流行音乐包含的内容良莠不齐,而青少年大多缺乏筛选的能力,这也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反对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原因。因而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在音乐筛选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2.2流行音乐引入的意义
初中音乐教育既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需要,而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是初中音乐教育的一种创新,更对初中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具体来说,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1)从艺术性的角度筛选流行音乐,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筛选,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赏析态度。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音乐教育内容应该积极向上、健康活泼,而流行音乐的良莠不齐可以通过引入到课堂来引导学生吸收其中的积极部分。(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意识。初中音乐教育本就是一种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发现美的眼睛”。(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音乐教育不只是单纯的音乐教育,而是一种融自然、社会、情感于一体的全面性教育,初中生对流行音乐的热情普遍较高,引入流行音乐的元素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3.流行音乐引入的策略分析
3.1明确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流行音乐引入是初中音乐教育的一大创新,也必须加以重视。首先要明确要提高初中音乐教育的目标,同时要加强音乐教育的师资水平建设,首先必须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自身还要注意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引入流行音乐对音乐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见多识广,筛选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迎合中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作品,还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加入流行元素,而不是简单的音乐欣赏。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3.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
要引入流行音乐更要求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音乐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初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深入学生当中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其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其大胆表现,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3设计多元灵活的流行音乐教学活动,启发审美体验
流行音乐的引入并不是简单的流行音乐添加,而是应该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上添加流行的元素,使初中音乐教学更具有娱乐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接触主要表现在直观感受上,所以要启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积极运用电教媒,通过乐器的演奏、音乐的欣赏、电影片段赏析、录音的评析等等手段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只是简单的从耳朵的来评判流行音乐,而是从身心的感受、音乐的背景、音乐传达的主体等多角度来欣赏流行音乐,在体验中真正获得音乐知识和审美体验。例如,可以利用音频播放器开展音乐赏析、多媒体进行短片鉴赏,给学生播放一些流行歌手的访谈录等,让学生不仅可以从歌曲本身了解音乐,还可以透过歌曲看到比歌词和曲调更有内涵的东西。
3.4认真筛选流行音乐作品
筛选流行音乐作品是引入流行音乐的关键环节,教师的筛选行为不仅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影响到学生的审美取向,既要在内容上严格把关,做到所选作品必须积极向上、富有内涵,还要注意作品的艺术性和多样性,保证作品能够传达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可以选择王力宏的《落叶归根》,让学生们在熟悉的歌曲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可以选择腾格尔的《天堂》等等。
4.总结
流行音乐通俗易懂、大众时尚、娱乐猎奇,这正迎合了初中生的追求新意、渴望认可的心理,因而流行音乐在青少年间受欢迎程度极高,但如何引导青少年筛选流行音乐作品一直是老师和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更将引导学生不只是简单的从耳朵的来评判流行音乐,而是从身心的感受、音乐的背景、音乐传达的主体等多角度来欣赏流行音乐。
参考文献
[1] 刘丹,论中小学实施流行音乐教育的可行性,[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4)
[2]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3003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普及,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越来越倡导,音乐是一门共同的语言,是无国界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课作为副课,为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下提供轻松的环境,近些年来,不少艺术类院校都开展一系列跟音乐有关的活动,足见其对音乐美育的重视。但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对音乐是喜欢的,但这种喜欢的内容却与教师所要教授的学习知识不符,导致学生无法从音乐课的教学中激发兴趣。为了促进初中音乐的发展,教师将有效教学与初中音乐相结合,使其适应发展。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教师立足基本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采取教学措施使其获得巨大的教学效果,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中音乐教学,本文提出以下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音乐因其自身的形式可以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它不是功利化的工具,是对人的认知体验和本身的情感表达,可见音乐对人培养的重要性。初中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喜欢听的是流行音乐,老师可以在上音乐课时先让学生听流行音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这个大系统中的一员,简单来讲就是通俗音乐,它也是在音乐基础上进行改变创造,因此,老师可以将流行音乐中隐藏的知识点和书本知识相结合给学生进行讲解。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教学
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初始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观看当下比较热门的音乐影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本知识更加生动化地展示给学生观看,让书本中死的知识形象化,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音乐学习,通过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快速吸收知识,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框架中。
初中音乐的有效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缓解初中生面临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4
关键词:创新;初中;音乐教育
音乐,是传递内心情感的一种媒介,它不受国籍、语言等因素的干扰,只要心中有情感,都能够通过音乐来传递,从而引起心中的共鸣。初中音乐的教学内容就是从教材中所选择的内容出发,通过教师的引导、学唱等活动来理解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位于初中这一阶段,相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初中生在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已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关键时期。音乐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扩展他们的想象,对于学生的个性塑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之外,还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全面推动学生进行知识的创新。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文明进步速度加快,对素质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胜枚举,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问题解决之前,首先要明确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初中音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喜欢的音乐内容是不相符的,学生对书本中陈旧的内容缺乏兴趣,使得教师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然而由于音乐课在初中课程安排中地位较低,学生甚至教师都不重视这门学科的学习,久而久之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需求,也就进一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受教育群体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教学从而获得知识以及培养能力,也就意味着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就要从优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入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教师要做的就是采用创新性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加强教学环境的创新
初中音乐教学需要借助良好的教学环境的衬托与辅助才能使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因此要想实现初中音乐的创新教育,就要先从创设一个创新型教育环境入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结合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功能或者以实物演奏等方法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音乐的学习都是在专门的音乐教室中进行的,教师可以加强音乐教室的创新度设计,通过环境的影响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的培养是进行创新的关键一步,所谓的想象力就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从而在事物的原有基础之上建立新形象的一个过程。当人们在聆听一首歌曲或者演奏时,通过声音可以展开各种各样的想象,从而表达出对音乐的审美。因此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从而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展开想象。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将自己置身于音乐中进行独立思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鼓舞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音乐中寻找创新的灵感。
3.鼓励学生勇于在音乐方面进行创作
学生都是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的,希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表扬。对于音乐的学习,学生在认知理念上会产生较大的分歧,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音乐这一领域,要在音乐方面展现自己的创造力非常困难,同时也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不重视音乐课堂的学习,会对音乐产生畏惧感。在这一背景之下,教师就要跟学生讲明学习音乐的用处,鼓励学生勇于在音乐方面进行创造,在面对他们有不准确的表达时予以鼓励,让他们充满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5
一、初中音乐教材歌曲部分的分析
2012年版新教材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而成。全国共有14家出版社出版了16套音乐教材。综观这些新的教材,歌曲部分在整个教材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教材中歌曲的体裁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思想性融入艺术性之中,贴近生活。歌曲所呈现的文化背景,即人物、历史事件与风俗习惯, 风土人情及文化差异等,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加深并提高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培养其音乐感。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歌曲部分的构成与内容,现以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初中音乐教科书(七至九年级)为例做简单分析。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12册,简、线各6册)共有演唱曲目四十余首、欣赏曲目百余首,演奏曲目近十首、自主选唱(随心唱响)曲目十余首。从歌曲的类型和题材来看,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以校园生活题材和爱国主义题材和民族风格为主;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增加了外国歌曲的数量;八年级上册在歌曲类型方面有所变化,出现了外国歌剧咏叹调、声乐套曲和通俗歌曲等体裁;八年级下册的歌曲以中国古典歌曲、合唱曲目为主;九年级上册选用了多首京剧音乐唱段、加大了通俗歌曲的数量;九年级下册增加了黄梅戏、评剧、豫剧和越剧等曲种的唱段,也选用了多首不同风格的外国流行歌曲。
从以上分析来看,教科书中所选的曲目包括了古今中外的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经典歌曲作品,所选的作品仍然侧重于美育、人文因素,体现了音乐教育重要的宗旨。编排方式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从选编歌曲的训练体系看,所选歌曲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这些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高度统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词曲的鲜明特色,呈现出很高的审美品格;在读谱训练、歌唱技能的训练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能使学生领略歌曲美妙多彩的同时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无疑这些经典的歌曲能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歌曲学习带来良好的影响,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歌曲美、旋律美和节奏美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歌曲作品选择恰当与否决定唱歌教学的成功与否。那么,在歌曲曲目的选定方面如何考虑呢?
一是必须遵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唱歌教学的导航灯,只有研读透,才能掌握正确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解决唱歌教学的困惑。
二是应该尊重教材文本。2012年版新教材丰富的内容给唱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从课程目标出发,与音乐教材亲密接触,走进音乐教材的世界,真正打开教材文本构成的本体世界,才能领略教材歌曲音乐构成的绚丽风光,才有可能上好唱歌课――引导学生在教材文本构成的歌曲海洋里领略音乐的美、实现歌唱教学的真正目标。
三是唱歌教学歌曲学习的目标。歌曲对体现唱歌教学的核心价值起到了关键作用。教材的歌曲内容虽丰富多彩,但音乐老师要有“歌曲意识”,在突出歌曲作品的特点、找准歌曲学习的切入点、抓住关键要素、整体目标呈现等几个方面重点考虑,注重情感态度、歌唱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歌唱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初中唱歌教学的起点
在唱歌教学中,教学的起点往往决定了师生唱歌的方向和质量―唱什么、怎么唱、从唱歌中学到什么。
在以往的一些初中音乐唱歌课中,教学的起点往往由教师掌控,学生在教师的调度下,以“情景”进入唱歌教学,或以“歌词分析”进入唱歌教学,或以“认识作者”进入唱歌教学……看上去虽然紧扣歌曲的主题,让学生在进入教学后的第一时间就能够接触歌曲,但在看似直接的掩盖下,掩盖的却是初中唱歌教学“低年级化”倾向,即多见老师一遍又一遍教唱歌曲,讨论歌词的构成框架、指出需要注意的歌词和节奏,然后反复地纠正声音。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有很多不当之处:一是停留在孤立的歌曲学习上。这种教学的关注点仍然是声音与歌词大意;二是唱歌教学环节与教学整体的割裂。这种割裂不仅是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更是歌唱学习内在线索的错位;三是低起点。这种唱歌教学看上去显得流畅,但缺失了真正的歌唱学习的价值体现,学生思维在较低的层面徘徊,教学的发展性不足。
那么,初中唱歌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起点?
一是学生在歌曲学习中感受体验的获得。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决定了唱歌教学内容应该以歌曲为主,致力于学生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小学六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已具备了歌曲体验的初步知识,即使有些不熟悉的歌曲,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讲解,教师要做的就是强调学生对歌曲体验感受的关注,对音乐的理解自然会发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寻找所学歌曲的审美要素和表现要素,融会贯通。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篇6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通我的一些教学积累,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初中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音乐课,怎样去掌握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提高艺术素质的目标。
1.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做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全面发展。 2.不断探索新教法,改变教学方式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程中进行探索。作为音乐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吸取经验,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愉悦感
初中音乐的教学不是呆板生硬的,要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愉悦感。首先,对于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学生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进步的。其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再次,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引人入胜。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 4.培养自信,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在音乐课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这是很重要的一步,自信心对人的发展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而进行纠正,这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这就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音乐虽然是一门“边缘学科”,但这却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首先,教师要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剂良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其次,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再次,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多媒体设备、网络、乐器等。 5.结论与认识
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统一和改进的方法,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力求音乐教学生动活泼,愉悦身心,达到新大纲的教学目标要求。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时代,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与更新教学的方法,丰富自身知识和文化底蕴,不断地探究新课题、新方法,与时俱进开发课堂资源,拓展教育途径与教学方式,使音乐教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推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整体提高。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有效应用流行音乐元素利于构建高效课堂,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不断采取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以不断提高流行音乐应用水平。
一、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教学内容,创新音乐类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流行音乐应运而生。流行音乐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并且符合大众的审美,非常受人们的欢迎,作为现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类型之一,流行音乐非常重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体系中充分利用流行音乐,可以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也使初中音乐教学的种类得到提升,不再将学生限制在传统音乐的教学上,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更多、更丰富的音乐知识,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二)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要求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人们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受到互联网的影响,通过网络,可以试听到各种流行音乐,还能了解流行音乐歌手的行程以及表演等。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也都有自己喜爱的明星,他们加入到追星的行列中,对这些流行音乐也有着很深的感情。而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原因就是音乐课中的教学内容无法与学生共鸣,所以将流行音乐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们在自己喜爱的音乐中了解音乐,学会相关的音乐知识。
(三)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人才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全面人才,那么作为学校来说,应该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和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素养教学。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大多都会选择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歌曲,这些歌曲的内涵虽然较为丰富,在时代价值上也相对较高,但是将这些歌曲作为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不能体会音乐中的精髓,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在教学中选择一些理解难度较高的经典音乐,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于教学效果来说也会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融入流行音乐。由于流行音乐的歌词通俗易懂,并且演奏的形式也相对活泼,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活泼轻松、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二、流行音乐教学原则
(一)适度原则通过对流行音乐的研究发现,虽然流行音乐属于大众化音乐形式的一种,但是无论在文化内涵还是教学意义等方面,都和传统的音乐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往往都会选择传统的音乐进行授课,这也说明了传统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将流行音乐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一定要遵守适度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利用流行音乐完善初中音乐教学,但是不能利用流行音乐直接取代初中音乐教学,如果只选择流行音乐进行教学,完全忽视传统音乐,就会导致学生在声乐、古典乐以及传统音乐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适量使用和适时使用,这样才能保证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发挥出最好的效果[1]。
(二)删选原则由于流行音乐和人们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流行音乐的内容也相对复杂,其中还包含一些消极内容,所以在使用流行音乐进行授课时,要排除一些悲伤、激情以及爱情相关的流行音乐,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初中生本身就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控能力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相对较差,所以经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教师应该遵循删选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格调高雅、内容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
(三)适时原则想要保证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发挥出作用,教师就必须遵循适时原则,也就是注重对时机的把握,找到有效的时间段将流行音乐导入其中,这样才能使流行音乐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播放一些流行音乐,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倾听这些流行音乐时还会小声跟着哼唱,也节省了课堂吊嗓的时间。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将流行音乐作为辅助,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流行音乐引入策略
(一)教材式流行音乐引入将流行音乐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式流行音乐引入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初中音乐教材中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音乐内容,所选择的流行音乐内容必须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按照音乐教材的教学目标进行流行音乐的引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一,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阅历,对各类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加深了解,选择出具有针对性的流行音乐。教师还可以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将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流行音乐的旋律、歌词、唱法等等。另外所选择的流行音乐都必须是学生熟知的,甚至学生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合唱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流行音乐的辅助作用。如音乐教材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传统歌曲,教师可以在这节课中将《不想长大》这首流行音乐融入其中,音乐教材本身的音乐可以将爱国情怀抒发出来,而流行音乐则将自由快乐的成长进行表达,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流行音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2]。
(二)自主化流行音乐导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流行音乐的评价褒贬不一,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所选的流行音乐更加科学呢?对流行音乐的评价主要是看听众的喜爱程度,那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将流行音乐导入其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应该积极调查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所选择的流行音乐要符合学生们的喜好。初中生在个性上存在差异,所喜欢的流行音乐也都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应该在选择流行音乐时因材施教,并分类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对流行音乐和课本音乐有更深刻的感悟,这样也能体现流行音乐选择的科学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鼓励学生们开口唱歌,分享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音乐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精神[3]。
(三)审美式流行音乐导入流行音乐包含了各种美好的事物,而这些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发掘。将流行音乐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除了可以丰富音乐教材,还能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感悟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初中生与外界交流主要是通过交谈进行,而这些往往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流行音乐可以让学生们深入到音乐中,对音乐的内涵进行分析。流行音乐会使用大量的电子音、电影片段等,而这些内容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教师应该分析歌曲创作的灵感来源、创作目的以及创作方法等内容,真正将流行音乐内涵中的美挖掘出来。很多初中生都喜欢周杰伦的歌曲,而他的歌曲大多都是对爱情的描写,例如《简单爱》《借口》《给我一首歌的时间》等,其实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以及特色的流行音乐中都包含了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把流行歌手的访谈实录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可以达到对学生审美观念的教学目的[4]。
(四)引入精华型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和大众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流行音乐中却包含了一些粗俗的文化,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选择一些精品流行音乐进行授课,这样才能使流行音乐发挥正能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入精品流行音乐,通过这些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例如《隐形的翅膀》,让学生对歌词进行充分的了解,让学生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此同时,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音乐潜能的挖掘,使学生的音乐天赋得到发展。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84-01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美育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内容,而音乐是实施美育的核心途径之一,对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对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必须做好教学反思,在打破“教学不相宜”的僵局的同时,建成适合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并且整合现代教育要求与技术方针,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潜在问题
从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模式与理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当前,很多中学使用了专业音乐教学的模式,虽然促进师生互动已得到了音乐教师的重视,但依然是以知识的单向传输为主,只是单纯地追寻技能与知识,使教学模式呈现出程式化、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等特点。对于喜爱新鲜事物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
(2)教学观念落后,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从现行的教学结构来看,初中音乐教学有时会忽略音乐教学的美育宗旨,而音乐中的美育是文化素养提出的要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审美创造、想象、兴趣与情感,很容易影响音乐课程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一旦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改善。
(3)音乐课形同虚设。虽然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与意义众所周知,但事实上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形同虚设。一些学校不注重音乐教学,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或者虽然设置音乐课,却被英语、数学、语文课所挤占,让音乐课始终处在边缘状态。
二、解决初中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丰富教学过程。学校之所以出现音乐课形同虚设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校领导与老师的观念落后。对此,只有改善教学观念,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首先,校方应树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思维,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对未来发展有用的人才。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步骤,不断强化观念。要将音乐课程设计成满含创造与美的学科,并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考虑到美感。可以通过评价、比较作品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趣味,让学生从中得到享受,以创造更多美好的事物。例如,在教学歌曲《歌唱祖国》时,除了为学生传输相关音乐知识,还应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歌曲的含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繁荣祖国、促进祖国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让学生在欣赏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时,得到美的熏陶,从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落实。
(2)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很多学生反感教师的一言堂与满堂灌,音乐课也是如此。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必须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工作。例如,在教学“歌剧之夜”这一单元时,先让学生搜索歌剧相关的知识,再结合自身感受,在课堂上对歌剧的理解与知识进行阐述。学生通过讲解积极参与到了课堂讨论中,以更好地了解歌剧知识。学生讨论结束后,再由老师对歌剧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具体如:何为歌剧,歌剧和音乐剧的构成等。同时,这也是促进知识相互联通的一种重要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乐理课中适当添加音乐节奏与身体动作,让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活动之中,这样不仅增强了对节奏的把控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通过调整教学规划,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满足学生需求、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式。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音乐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其中,网络与多媒体的整合为现代音乐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打破教条、单一的教学模式,让现代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完善音乐教学的目的。另外,通过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热情与表现欲,以此帮助发展学生的才能。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下,各种录像、录音、电影、电视、多媒体等硬件随之出现,这些都可以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例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自制教学课件,让音乐与画面进行整合,在情景交融中,让听觉与视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深入乐曲,得到更多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三、结束语
音乐教学在现代化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对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素养具有重大作用。音乐教学历来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帮助学生塑造性格、提高审美情趣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必须整合已有的教学技术与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凤琴.论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篇9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 体会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4-01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音乐艺术的魅力,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扎实的基础。但在现实教学中,音乐课堂尚存在一些问题,在我校本次的阳光杯教师课堂竞赛中,笔者针对新入职音乐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深刻理解新课标,注意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区别。
鉴赏不同于欣赏,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音乐来评价和判断各种音乐间的区别和不同,着重点在对照,故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新教师设计的课堂中内容不能过于简单,不能只停留于欣赏的层面,在面对普通学生的时候,更不能通过对作品的背景、情感介绍,从音乐技巧上加以梳理然后完整欣赏一遍即可。这不仅没有很好地把握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区别,同时表现出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认识不足。
如高中音乐鉴赏《中国新歌剧》一课中,教学上不仅仅停留在欣赏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的直观感受,而且还应该从歌曲的风格、曲调中去体会和感受中国新歌剧是如何在借鉴西洋歌剧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戏曲等民族曲调风格,详细剖析中国歌剧中的“唱”,从而使学生体验中国歌剧的发展、借鉴、变化,理清中国歌剧的演唱技巧与咏叹调\宣叙调的关系等等。高中音乐鉴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为目标,从这一目标出发,新入职的音乐教师要深入研究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把自己的理论修养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出高中音乐鉴赏的实际价值。因此,深刻理解音乐课程标准,精心设计音乐鉴赏课教学,是新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上好一堂音乐鉴赏课的前提条件。
二、深入研究教材作品,使音乐鉴赏课堂体现音乐育人的目标。
深入研究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是备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深钻教材、挖掘教材深度才能带来课堂教学中的自由和灵感。新入职音乐教师往往对音乐作品不熟悉同时也不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停留在音乐技巧的教唱上,认为课堂上教师展示基本功,弹唱、演奏活跃课堂气氛便可上好音乐鉴赏课,这不仅仅容易让学生觉得音乐鉴赏中给予学生的知识含量不够,同时也没有完成音乐鉴赏课堂中的教学目标。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中《高亢的西北腔》为例,新老师使用范唱的方式来表现西北民歌的技巧与特点,但这显然对西北民歌没有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以西北地理、风俗民情、民族特征等为基础,结合西北民歌的唱腔特点、技法运用,引领学生进入高亢的《花儿》、《信天游》等经典西北民歌鉴赏中,通过作品体现出的西北风情表现出来,才能实现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达到音乐育人的目标。由此可见,深入去研究音乐作品,将音乐作品的音乐技巧、人文性与审美情趣统一起来,渗透到音乐鉴赏课堂,是上好高中音乐鉴赏的根本之道。
三、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切忌将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成语文等文理学科课。
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其它文理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鉴赏课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而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由于音乐其非标题性、非描绘性,被称为神的语言,因此语言文字作为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媒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感揭示音乐形象,音乐鉴赏中的教学语言在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分析音乐的表达方式、提示音乐描绘的形象及揭示音乐所表达的思想等三类。新入职的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常陷入这样的误区,一味重音乐文化而轻音乐魅力:把与音乐作品相关的人文背景、创作动机、思想变化甚至作曲家的生平当作是音乐鉴赏的重要部分,而忽视了音乐作品本身的各大要素,不能很好地将音乐情感、音乐风格、作品结构、技巧运用等结合起来展示出音乐的魅力。
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中《祖国颂歌》为例,在讲解艺术歌曲《忆秦峨.娄山关》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反复分析此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反复朗诵体会歌词的意境,体会先生创作此诗词的情感,而不是通过大量的哼唱、聆听、感受去在音乐中体会歌词和歌曲的密切关系,教师在分析中尺度的把握不到位,音乐课就变成语文诗词课。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把握歌词叙述技巧在音乐形成中的表达,把音乐要素如强弱、力度、速度、音色、和弦等纳入到课堂的鉴赏活动中,学生才能体会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在鉴赏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之美。
四、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高中音乐鉴赏课堂要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是高考需要,往往出现对音乐课堂关注度低、兴趣不高等问题。高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音乐鉴赏对学生缓解压力、疏导心理、提高自身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提高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观念。
如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一课中,新教师用非常流畅的语言和教学设计把聆听音乐的各大音乐要素的常识分析很详细,但整个课堂中使用了大量的讲解授课法,导致课堂气氛难以活跃起来,学生参与度不够。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多种音乐活动、音乐游戏的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在合作探究中感受音乐每个要素的特点。当然,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要重视高中生喜欢表现的特点,通过学生自我的表演、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高中音乐鉴赏课堂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合作。
关注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感受音乐的魅力,生本学堂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差异,以学生为主体,设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尽量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能够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由于我们的音乐课堂为一周一次课,音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接触不多,因此大部分新教师往往喜欢有一定音乐功底的孩子,这些孩子比较活跃、课堂反应灵活,音乐思维较好,因此新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活跃的学生,或者是坐在前排的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被忽视,出现开小差等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定形式的分层教学与小组学习,不仅有利于音乐鉴赏学习氛围的营造,而且也是探究、体验学习的要求所在。在课堂上不仅要引导有功底的学生通过节奏模仿、演唱、舞蹈等运用到鉴赏过程中,还要引导音乐技能功底差的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过程,通过与功底好的学生相互合作,促进共同对作品的鉴赏。
总之,新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新课标,以教学目标来指导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在注重学生音乐技巧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自觉接受音乐艺术的陶冶,从而避免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冯双春.也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6(12)
篇10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是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模块、必修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获取相关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课堂教学要动起来,才能把学生留在课堂,才能取得最佳的体验效果。当然,动起来需要有的放矢,不能盲动。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研究分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分设六个模块,其中音乐鉴赏模块是高中音乐课程的基础模块、必修模块,音乐鉴赏课在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鉴赏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那么不管在教学中运用什么手段,目的是要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于是,《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又提出“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针对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中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一、动起来是把学生留在课堂最有效的手段
音乐鉴赏模块的第一课就是“学会聆听”。在这之前,学生的鉴赏知识非常贫乏,他们在小学、初中听过音乐,但只是单纯的听觉感受,那是欣赏,还不能称之为鉴赏。所以,在“学会聆听”这一课中,就要有意识地把鉴赏的概念灌输给他们。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学生爱听音乐,却不爱听书本中的音乐,他们接触较多的是流行音乐,对于课本中的音乐下意识地有排斥心理。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办法把学生留在课堂,只有把他们留在音乐课堂,才能让他们有进一步的学会聆听的机会。而让他们动起来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于是,在第一课“学会聆听”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动脑”,理解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让学生“动嘴”,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学习音乐要素中,让学生“动手”打节奏。欣赏《草原放牧》时,结合音乐要素,让学生“动嘴”唱主题,“动手”打节奏,在“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聆听的主要音乐要素。在“动”中,学生知道了音乐的主题,懂得了不同主题的变化以及音乐表现的不同。这就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把学生紧紧抓住,让他们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学生是主角,他们在“动”中学,在“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果在音乐鉴赏的第一课就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听音乐,听完音乐听老师讲音乐知识,讲音乐故事,那么,不难想象,这样的一节课已经把学生推出了音乐课堂。学生不需要动脑,不需要动手,不需要动嘴,他们只是带着耳朵,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满堂灌,下课后学生没有自己的音乐感受,没有音乐体会,更是把相关的音乐知识抛得远远的,这样的音乐鉴赏课是何其失败。
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有最直观的感受,动起来是把学生带进课堂,留在课堂,喜欢课堂的最直接有效的 手段。
二、怎样“动”才能获得最佳的体验效果
“动”也不是瞎“动”,不要一说“动”,就整节课像唱戏一样,只要求“动”,却不管结果。有计划地“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动嘴” “动手” “动脚” “动脑”,针对欣赏的音乐,有的放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获得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动”不单单是唱,它还可以是跳,可以是“动手”,还可以是“动脑”。如《独特的民族风》一课,教材所选的是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这三个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他们的音乐律动感强,如果要了解这三个少数民族的音乐,笔者认为,跳起来是必须的。于是,在《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课中,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基本的舞蹈动作,在音乐中,学生跟着音乐跳起来,只有跳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当然,我们不需要学生的舞蹈动作有多标准、多优美,重要的是要把基本的音乐、舞蹈的点抓住。如蒙古族舞蹈的抖肩硬腕柔臂、藏族舞蹈的弯腰摆手碎踏和维吾尔舞蹈的垫步动脖打指头,而这些舞蹈动作又是与音乐相匹配的,所以,在《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课,我们更多的是跳。
又如《飘逸的南国风》,这是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中,我们不但要总结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还要归纳总结出生活条件、地域环境、风俗习惯是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本课主要通过三首南方民歌的鉴赏来完成以上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三首民歌都要一一唱过,一节课的容量有限,就完不成预定的目标,整节课也会吵吵闹闹。这时候,老师就要选择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整节课不停地唱。因为地方方言是形成民歌特征的一个主要因素,我校又正处南方,于是,在教学中,我摒弃了教材中的浙江民歌《对鸟》,选择了本地民歌《天黑黑》,这是一首用本地方言演唱的民歌。我着重让学生用本地方言演唱《天黑黑》,让学生细细体会地方方言对民歌产生的影响。而《弥渡山歌》只是让学生静静聆听,分析歌词,感受南方民歌含蓄的色彩,并与之前鉴赏过的西北民歌相比较。因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相差较大,地理环境也相差较大,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地域环境对民歌产生影响这一结论。《幸福歌》的气氛欢快而热烈,学生一听就能感受到音乐欢乐的情绪,通过歌词,学生也了解了歌曲所演唱的年代,从而得出时代特征、生活条件这一影响民歌产生的因素。所以,在这一课中,更多的是“动脑”,这也是“动”,“动脑”让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归纳总结。
三、对“动”的反思
不要片面追求“动”,不要让音乐课成为菜市场,要让音乐课成为有思想、有意义的音乐课。
一说到“动”,有的人可能就会想到热闹,就恨不得整节课都是热热闹闹的,总觉得只有这样才是“动”。其实不然,“动”是有针对性的,是为了学习目标而“动”的。所以,不是整节课热热闹闹的才是“动”,要有的放矢,有目标的,动静皆宜,把学生引到课堂中来,适当地“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爱上音乐课,真正地学会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