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探讨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经济探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经济法;现代性;产生的条件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社会,从法律的产生来讲,它是受到社会的制约和约束的,因此,对于立法者就应该以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为基础,以事物的本质为前提。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在中国,经济法学领域在系统、整体研究经济法的产生社会条件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一、经济法现代性概论
经济法现代性的定义比较前沿,学术上比较认同的是,经济法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其在精神追求上的现代性,在背景依赖上的现代性,以及在制度建构上的现代性。
从这三方面我们所探讨的课题为:①经济法是在精神追求上的现代性,人类会以自己的精神来追求某一喜爱的事物,这种追求更直接地体现上层建筑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法制建设等方面,由此使法律成为体现人类精神追求的一个重要领域。②经济法在背景依赖上的现代性,这强调初始的条件或选择对某一国的经济发展的特殊影响,并且,一国法律的形成和发展也同样受许多比较有特色的特殊背景因素影响,对此可称之为“背景依赖”。以法理来讲,每一个部门法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该国特殊的背景。③经济法所在的制度建构上现代性,经济法即在精神追求上具有现代性,而且在制度设计层面也具有现代性。
经济法的现代性,就目前学术上而言,并没有多大的论述的分析,在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我认为经济法所具有现代性的条件有两方面,一是经济法所产生的历史起点做一分析, 二是经济法的内在运行上分析。
(一)经济法所产生的历史起点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历史和时间的起点、发展脉络。对于经济法而言,它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政府一系列的干预失灵所产生的法律部门。它的产生依托于政府的干预,是在政府对经济干预失灵后为解决政府干预失灵应运而生。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调控国家日益衰败的经济,普遍实行国家干预,制订了大量的经济政策,从以后的结果和法理看,这些经济干预政策,不具备现代经济法的规范政府干预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导致了政府干预的滥用,最终政府干预走向失败,进而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60、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美国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失灵”。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现代经济法在作为解决“政府失灵”的有效手段应运而生了。
(二)经济法的内在运行上分析
它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政府干预的约束和规范,是政府干预法治化和市场秩序优化的必然需求。可以说,只有 认识到经济法的双重职能,才能防止出现“政府失灵”,使政府干预经济在一个法治的轨道上协调,长久、有效地进行。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 需求,而在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产生的经济法无疑应肩负起上述双重职能。另一方面,现代经济法法益保护也具有双重性。既侧重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又兼顾市场 经济个体私利的保护,实现社会公益和个体私益的最大协调和平衡。
二、经济法现代性的思考
从经济法现代性所产生的条件,我们可以看出,经济法现代性可以关注社会公益和个人私益,并且有着双重保护法益的功能。对经济法现代性的研究,可以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和经济法学界的一些理论提出一些建议,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一些贡献。
(一)我国没有古代经济法
我国经济法学界,一直有些学者认为经济法,我国自古就有。陶和谦先生在其主编的《经济法学》一书认为:“古代经济法,一般包括奴隶制 国家经济法和封建制国家经济法,所体现的是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是这些国家管理社会经济的重要工具。”。片面的认为我国古代就有经济法,从经济法现代性来看,这个答案是错的。
中国古代的经济法,同现代经济法相比,没有可比性。从形式上看,它只是我国刑律的极小部分;从数量上看,虽然中外法律中的经济部分详略不一,但数量很少,因此也只能把它归为古代刑法中。而且经济法的产生的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生,古代并不具备经济法所需的市场经济土壤,不可能产生经济法。
(二)推动我国经济法制建设
经济法现代性来自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起步阶段,许多经济法制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集思广益,攻克我们所遇到的一道道难关。而我国目前市场运行中所存在的行政垄断、市场统一化所受到的地区封锁以及许多组织创新过程中严重的权力资本化,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法现代性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同时,我国经济领域中还有许多侵害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合法性、严重阻扰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破坏市场经济自身竞争性的政策措施,还常常会有一些部门和地方以法律条文形式合法化,使不当的行政干预在市场经济中完全孳生化。这些违背国家法治精神的“法制化”做法,还被冠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美名,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为加强我国经济法现代性的建设,我们就必须想法子将那些有违现代经济法特征和宗旨的“恶法”彻底的扫除神圣的法律殿堂,这样建设健康发展的统一的经济法部门。
综上所述,该文章以从经济法产生的条件,即社会条件的这个时间和历史起点上以及在经济法内在精神追求上解释了经济法的现代性。可以得到,经济法的现代性显著特点是经济法独立于传统私法和公法,因此,我们可以明白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忠梅,刘大洪.《经济法的法学与法经济学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98年版,第60页
篇2
关键词:传统;现代;经济管理;影响探究
一、现代经济管理的意义
(一)能够对科学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来说,其一般是把国家治理当做主题。要把国家治理妥当,则需要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管理是在经济活动当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含了劳动工具、技术、对象等一系列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往往被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生产力动态系统,并在运行时,做到对经济活动开展的促进。管理水平越高,技术进步越迅速,经济活动产能也就越高。
(二)能够提高与整合生产力要素
管理的实行,能将互不相干的生产力要素集中起来,从而形成生产力系统。人们的经济管理水平及劳动技能得到提高时,能够对自然做到一定程度的改造,因此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生产力系统人和物、人和人、物和物之间科学性的高低。正是由于生产力效率的提升,才使得经济效益及工作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对管理的投入也会得到提升,进而在经济管理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现代经济管理中所具备的特点
(一)重视效率
现代经济管理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对高效率的注重。早在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首次在汽车组装中,运用了创新及反向思维,完成汽车生产的流水线组装。从底盘、发动机、车厢、方向盘、车轮、车骑,汽车生产中整个配件的安装,都是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组装,通过流水线生产的福特汽车,原先需要12小时的组装,在这条流水线上只要10秒钟,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的效率,从而使得福特公司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从此以后,对效率的追求,便成为了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重视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科学技术当做为第一次生产力。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往往追求对其核心科技的把握。欧美等国对科技发展更是有着极大推崇,早在20世纪80年代,微软便凭借着其技术优势,将比尔盖茨推向世界财富的顶端,同时也使得微软在软件市场上占据了巨大份额。如今,苹果公司也凭借着其先进的科技创造力,使得苹果公司的市值不断上升,在智能手机及电脑等科技产品的竞争当中,苹果公司一直占据先机。
(三)重视民主及合作
传统管理讲究的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然而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信息化流通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在管理当中,更加对合作、民族有着进一步的关注。在当前社会中,一个人的力量及所做的事情是十分有限的,在工作开展时,很难将各类工作都做的面面俱到。因此,在现代经济管理当中,往往会将团队协作这一概念运用到企业的管理的方方面面上,并做到对其作用的有效发挥。三、现代经济管理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的影响 (一)和谐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企业需与客观规律协调
企业在经营当中,不能为了利益而不顾市场规律,不能不择手段的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与经营,更不能在市场竞争中产生不正当行为。企业为了获得利益,占据市场份额,有时往往会抛弃诚信来换取,然而万物的生长皆有其内在规律,因此在经济管理中,也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不能为了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短期投机行为,企业要从长远出发,做到对长远目标的树立。因此,企业需要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前提条件下,做到对未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从而在为社会、大众创造价值的同时,做到对企业自身利益的获取。2.企业应担当社会责任
市场经济管理中,对于企业来说,应当奉行诚信、奉献的理念,不能将利益当成企业生存的全部追求。因此在现代经济管理当中,应当树立传统的“仁爱”理念,做到企业管理的和谐发展。另外在企业管理中,还应当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公众支持为基础,从而能够使企业在发展当中获得社会的更大认可。同时,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对社会、环境及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企业也要具备负责任的态度,需要企业在对利益追求的同时,将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融入经济管理当中,并能够得到真正的应用与执行,进而做到对社会有效服务。
(二)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企业个体管理的影响
1.管理者需提升自身修养
传统经济管理讲究的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对正确取舍观的确立,做到对明辨是非个体的形成。一家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若是能够努力学习、总结经验、体恤员工、选贤举能,便能够在经济管理中,做到对企业文化有效拓展,对团队思路及发展方向的明确,进而做到对良好人际关系及企业氛围的营造。
2.企业能做到对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有着强烈的冲击,而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其核心内容便是做到对人本主义思想的确立。越来越多企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开始做到对人性化管理理念的确立及对人才管理战略的实施,将人才当做成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在人性化管理时,努力发展人才及留住人才,增强人才培养,使企业管理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三)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1.有舍方有得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真正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就需要企业做到对“舍得”观念的树立。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企业的所拥有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然而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来对资源做到合理配置,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效益最大化。企业一味的、盲目的发展与扩大规模,最终造成的是企业变得散乱无序。企业只有拥有传统经济管理的“舍得”智慧,才能够握紧拳头办大事,将企业拥有的资源做到最有效配置。
2.谋而后动、顺势而为
谋而后动需要企业在拥有坚实基础的前提下,在对市场发展趋势明确基础上,对当前业绩的不满足,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有效观察,从而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做到灵活应变,集思广益的对现状分析与决策,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长期发展。顺势而为能够使企业在经营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市场环境多变的环境中,企业应对外界有所警惕,在经济管理中,需对其策略做到及时修正,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朝向有利方向发展。
总结: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使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对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来说,其在我国深化改革、和谐发展、中国梦实现当中,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丰富的内涵及文化,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在当代经济管理中,我们要学会从传统经济管理中学习与总结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对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创建。
参考文献:
[1] 闫博,郭旭.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发[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24)
[2]李家龙.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03)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识码:A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非常大,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占有很大比重,在高产农业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化肥和农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非常大,高能耗、高污染、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对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也非常严重,不利于土壤的良性循环。化肥与农药在农业中大量使用,导致碳排放量增大,我国的农业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的30%左右。所以,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需要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1 现代低碳农业的特点
低碳农业要符合环保、生态及高效的要求,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法,降低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对社会、环境、经济等造成的不良影响,达到生态安全效果,这也是现代低碳农业的特点之一;现代低碳农业的实现,要求在农业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低碳、高效的目的,构建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系统,实现低碳经济的需要。
2 现代低碳农业的功能
控碳是现代低碳农业的功能之一,是将大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的方式进行吸收和固定,使之成为植物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对碳的捕捉。在农业生产中,很多环节都会出现碳排放,例如农产品的形成、收获、农资准备及作物生产等。化肥、种子及农资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石油等能源,间接的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反刍动物的饲养,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农产品的流通、包装、加工过程中,同样会消耗大量能源。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在燃烧处理中,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现代低碳农业应该是对碳的收集,而不是对碳的排放,在农业生产中,增加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提高土地整治工作,这样就能满足低碳的要求,发挥现代农业的低碳作用。
3 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3.1 节能农业
在农业生产中,加大对太阳能的利用力度。例如,冬季可以建造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发展禽类养殖技术,降低能源和饲料的消耗,禽舍的温度可以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调节,降低能耗。提高对沼气、秸秆气化及太阳能的利用率。沼气是污染小、可再生的一种能源资源,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沼气能够替代肥料、饲料、能源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种综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一建三改富民工程,不但能够获取能源、净化环境,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也推动了绿色有机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在农业生产中,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用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及生物治虫方法等,实现节能农业的发展。
3.2 因地制宜
发展现代低碳农业,要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特点来施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2.1 推广有机农业
对于适合植树造林的地区,可以营造生态林,增加植被覆盖,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化肥及农药,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在生态林下可以种植豆类或发展养殖业,使有机农业得到发展。
3.2.2 发展特色农业
为了使低碳农业在粮食产区的发展,产区可以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修建拦河坝,引进低碳新品种,扶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建立起规模化经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3.2.3 推行节约农业
在农业生产及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节约种植,推行节水、节肥、节地、节油、节电、节粮等措施,采用低毒高效农药、测土配方施肥等,有效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3.3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在低碳实现的方式上进行研究,还需要对农民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培育新型农民,为多元化的农业经营奠定基础。通过现场会、培训班及发放资料等方式,让农民了解到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充分利用当地高校、职业院校等阵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3.4 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
以桂林市灌阳县低碳经济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例。该县在“第三节中国低碳生态城乡发展论坛暨首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中,被评为“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县”。该县以雪梨和黑李2大水果闻名。该县在发展低碳经济现代农业中,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文化兴县、旅游旺县”的原则,实施“以养殖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加大生态农业的建业,走出一条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以“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并加强对农副产品的安全监督工作,对上市农副产品加强安全检测的力度。该县质量检验中心每天都要对蔬菜市场、蔬菜基地进行抽样检查,抽样合格率达到96%以上。对于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严谨在市场上销售,责令其退出市场。通过该县农副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进展,使得绿色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促进了全县绿色农业的发展。
4 结语
农业生产中,大量的碳排放对环境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低碳农业的发展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然而我国的低碳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现代低碳农业发展尚未形成高效的发展模式,还需要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钱静.新时期低碳农业发展思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2(05).
[2] 李建君,杨玲,张丽.浅谈垦区发展低碳农业的几点措施[J].现代化农业,2011(08).
[3] 谢淑娟.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广东社会科学,2012(05).
篇4
内容摘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广西要发展经济并实现新世纪广西环境战略目标,需在继续推行行政、立法、体制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环保措施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环境经济策略。具体措施:健全和完善符合广西实际的环境经济政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结构调整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和规范环保奖罚条例且严格环境经济执法等。
关键词:广西 环境保护 经济策略
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广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生态广西建设为主轴,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实施污染减排项目,取得了明显效果。广西近岸海域、地表以及地下水源污染现象得到控制,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全区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逐年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根据广西环境现状,要保护和改善广西的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系统,实现我国21世纪中期中等发达国家环境战略目标,广西必须在继续加强行政、立法、体制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环保措施的同时,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环境经济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健全和完善符合广西实际的环境经济政策
在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基础上,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视与支持。实行环保公共预算制度,确保自治区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首长问责制度,将环保与领导政绩挂钩,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将利益机制引入环保管理责任体系。
进一步完善环境税收、排污收费及生态补偿制度。在资源税、消费税、进出口税改革中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发挥税收在环境保护中的杠杆作用。全面征收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费及放射性废物收储费。建立能够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价格和收费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实行二氧化硫等排污权交易。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促进企业减少排污。
建立健全环保投入机制。促进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向市场转化,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投资和管理经营体制。制定和完善各方面优惠政策,鼓励有投资、经营管理能力的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参与环保投资、经营。积极推行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BOT)投融资经营方式,发行环保债券或建立环保基金用以支持环保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投资经营格局。
建立绿色GDP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制。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实行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和考核标准,将地方GDP增长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挂钩,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自治区应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并以法规形式将万元GDP能耗指标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规划一项约束性指标,以规范企业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的积极引导和调控作用。自治区应制定并实施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在区域规划方面,重点搞好北部湾经济区、桂林自然风景旅游区、柳州工业区等地区的规划,同时积极抓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区域规划的试点工作。在区域政策方面,逐步加大对桂西南、桂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破条块分割,消除区域性壁垒,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合理有序流动,促进东部产业西移,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柳州、南宁、梧州等环境容量有限,而经济密度较大,布局和产业需要调整和优化的区域实行优化开发;在桂东南及环北部湾等还具备一定的环境承载能力、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实行重点开发;在桂西南、桂西北等生态脆弱区域和桂林市、北海市等重要生态区域实行限制开发;而在自然保护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湖泊湿地等依法设立的具有特殊保护价值区域一定要禁止开发。
加快结构调整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强化环境准入。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重点行业的环保、安全、能耗、水耗标准和产品技术、质量标准,严格市场准入管理,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重大项目和环境敏感项目的环境审批,要通过听证会形式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在环境影响评价之后向公众公布。对于经济建设新项目,尤其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政府以后引进项目,不仅要考虑项目对GDP的贡献有多大,更要考虑引进项目是否属于低排放、低能耗、环保型的产业。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全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环保战略重要核心。主要抓好以下工作:强化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加快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循环经济政策体制、评价体制和相关技术标准;引入市场导向机制,结合广西实际,在资源利用、污染处理上制定合理的价格,通过价格导向,提升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城乡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回收;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产业和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设计与改造,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
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补充完善符合区情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有关政策条例。努力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综合使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等多种手段,建立节约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着重抓好以下工作:加快转变工业领域生产方式,在重型化的产业结构中实现“轻型化”生产,有效降低工业能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规划在南宁建设五条城市轻轨,在城镇开设公交运输等,以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能源。
大力开发环保能源。广西不可再生能源严重短缺,能源产量仅占全国的0.84%,但水能资源相对丰富。根据这种情况,应采取措施: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水火电并举,大力发展水电,以水电为主;推进适合城乡特点的清洁能源工程。大力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规划建设垃圾发电项目等;积极开发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桂中、桂西南为基地,大力发展以木薯为原料的生物乙醇;开展核能研究,适当发展核能。
完善和规范环保奖罚条例且严格执法
人类的全部社会活动都与利益和对利益的追逐有关。因此,加强环保经济执法,以经济手段为杠杆,才能有效鼓励保护生态环境并从根本上遏制对生态环境的各种破坏。
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基础上,制定自治区有关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核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并进一步完善技术规范和环境标准体系,科学确定标准限值,制订更加严格的广西环境保护奖罚标准。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环境经济执法。按照权责明确、行为规范、执行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明确执法责任和程序,提高执法效率,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环境经济执法情况的监察力度。建立环境执法信息网,鼓励社会参与执法监督,最大限度确保环境经济执法的公平公正。依法要求企业、单位和个人各类法人负责解决自身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经济责任。
参考文献:
1.黄选高.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建设
1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现状
1.1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现状
(1)水利经济管理部门的思想观念转变。水利行业属于一种垄断行业,行业优势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水利企业和单位的水利经济管理部门的思想和体制都比较陈旧,认为不需要自己努力去竞争工程项目,如果有项目就会有人主动找到自己,这种思想使得水利经济管理部门人员消极怠工,甚至是本该认真核算的成本和一些工程数据都不仔细校对,致使工程质量低下,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单位和企业跟不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水利经济管理部门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正在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大趋势,竞争意识不断提高。(2)水利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旧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水利经济管理部门虽然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依然存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水利经济管理体制的建设,建立完整、科学的管理体制,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进而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1.2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
(1)水利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是水利经济管理开展的基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水利经济管理制度处于空白期,致使水利工程项目从建设到维护都不到位。由于人员的松散和不作为,很多新兴的技术和设备都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2)社会对行业缺少维护和支持。水利工程项目大多在偏僻的地点进行施工,水利行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工资水平相对其他平级行业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人才会大量流失,致使水利行业整体从业人员素质水平降低,无法满足水利管理工作的相关需求。当前社会,人们对水利工程项目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致使水利工程项目不受重视,在工程资金方面不能够完全满足工程需求,这也是水利工程项目工程质量低、达不到预期经济效益的原因之一。
2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有效措施
2.1树立正确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观念
现代水利经济管理部门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观念陈旧,是造成水利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首要原因之一。认为水利工程项目是社会福利项目,只具备社会效益,不具备太多经济效益,因此就放松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这也是造成水利工程项目人员松散、工程质量低的首要原因。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水利经济管理部门应当摒弃旧的观念,树立全新的正确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观念,建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水利经济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强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2加强对经济成本的调控
水利经济管理单位应当重视工程相关成本及损耗的调控。成本计算和工程相关风险评估应当是主要的调控对象,不能像以前一样将成本看作是固定不动的一部分,应当省掉其中不必要、不科学的部分,转化为对工程有利的部分,风险的评估能够有效规避工程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减少损耗,这样才能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
2.3建立社会监管体系
现代水利经济管理体制中,建立相关的社会监管体制,有利于社会群体对水利经济管理部门形成监督,能够及时发现水利经济管理部门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管理上的不足,有利于水利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水利经济管理人员提高有关业务水平,进而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
2.4做好配套设施生产
配套设施的供应是水利工程项目的命脉。相关设施质量不过硬,是很多水利工程项目质量不过关的直接原因。生产水利工程项目相关配套设施的企业应抓好设备的质量,重视水利工程项目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应为提高收益而缩减产品质量,应认真做好配件的生产,这样才能将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最大化,促进水利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篇6
[关键词] 李嘉图恶习经济学方法论论战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
一、“李嘉图恶习”及其评价
李嘉图独创性地运用了一般分析体系,这种分析体系基于相对少的原理而获得广泛的结论,是演绎推理过程的一个纪念碑。熊彼特把李嘉图这种将高度抽象的经济模型直接应用于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倾向称为“李嘉图恶习”。
李嘉图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具有独创性,它指出了通向现代经济分析的道路,并产生了最终转化为数学形式的定理,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影响巨大。李嘉图抽象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问题,李嘉图出现问题的地方在于把这种抽象直接应用于现实。
二、回顾经济学方法论史上的“三次论战”
经济学方法论是有关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是开启经济学大门的钥匙。经济学方法论发展过程中有过多次哲学上的论战,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次: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之争、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之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通过论战,经济学方法论不断发展和成熟。
1.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之争。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归纳主义可追溯至17世纪弗朗西斯・培根的著作,它把归纳法作为发现规律、建立公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20世纪出现的实证经济学方法的思想来源。运用归纳主义分析最早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马尔萨斯也强调归纳法,他根据其掌握的某些史实,运用绝对稀缺等概念,归纳出了“人口论”。经济学中的演绎主义来源于17世纪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它认为思维的理性至关重要。李嘉图最早抛弃历史描述法,强调抽象演绎法,他把抽象化的理论推理和演绎看做是分解和简化复杂的经济活动的有力工具,力求把复杂的经济活动简化为若干经济变量之间的模型。西尼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演绎的科学,是一个从一些“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演绎出的一个体系。
2.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之争。经济学方法论史上关于实证经济分析和规范经济分析的论战由来已久。西尼尔和约翰・穆勒主张将实证和规范经济学区别为“科学”和“艺术”形式。“科学”是一系列现实经济的真理命题,指实证经济学;“艺术”则是一组规范性的经济准则,指规范经济学。凯恩斯则提出经济学的“三分法”,即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艺术,他创造性的将“政治经济学艺术”作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一个缓冲器,应用政策经济学即归入此类。
3.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个体主义在经济学中表现为个量分析,而整体主义则对应经济学中的总量分析。个量分析主张从个体的经济行为出发理解整体的市场行为,总量分析则认为社会经济生活是一个整体,整体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只能从历史的演化中来把握这种特定的联系。
三、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这里所说的现代经济学主要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是指当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数学和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以均衡分析为主要内容和方法的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逻辑实证主义已逐渐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主导思维。在数学媒介即逻辑实证主义思维的支配下,经济学实现了数理逻辑与经验主义、演绎主义与归纳主义、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结合。一般认为,逻辑实证主义强化了经济学理论的形式逻辑一致性,并导向了经济学的二元化发展(数理建模和计量实证)。
1.提出研究的问题。针对特定的经济环境,提出研究的问题及研究这一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2.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参考系。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而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个人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这就是研究现代经济学的平台。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在研究个人选择理论的基础模型中,经济人被假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消费者的决策就是在给定的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3.运用分析工具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数学模型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运用数学模型这个分析工具把各主要变量及相互作用机制、方向和作用数量化的基础上,做出其明确的数学表达式。
4.进行数学推导证明并得出结论。进行数学推导也许是现代经济学家最擅长做的一项工作,在一系列假设的前提下(他们力求使这些假设与现实接近或相符),进行繁杂的数学工式方程推导证明并得出结论。
5.实证检验。计量检验是经济学中实证检验的一个主要方法。理论模型为了简化起见,通常把给定的条件尽量简化,在做计量检验时,应该将其他可能影响的因素尽可能地考虑进来,以便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分离出理论模型中所重点考察的因素的影响。
四、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极端化
然而,正是在逻辑实证主义思维的支配下,现代主流经济学热衷于实证检验和模型构建从而形成了两种主流研究路向。一方面,主流的数理经济学偏重于数理模型方面,形式逻辑似乎越来越严密和一致了,但却因缺乏经验材料的实证而使得理论模型离经验事实越来越远。另一方面,主流的计量经济学偏重于数据统计方面,理论与事实之间的一致性似乎得到维护,但却因缺乏理论的指导而往往停留在个案或局部材料的经验层面。
五、结语
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基独创的抽象演绎法在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实证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上诸多方法的大融合,它具有任何单一的研究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但由于基内在逻辑上的矛盾性,现代经济学家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将基极端化了,因而这种当前最流行的方法仍饱受诟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必定层出不穷,对经济学的探讨也永远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篇7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概念及发展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概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更适用于现在审计新环境的一种审计方式,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始终都以单位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来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种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这种模式更注重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面临的风险。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风险导向的审计思想已全面贯穿于内部审计准则之中。我同内部审计领域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推行较国际上稍晚了一些。在 2003年制定的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巾,提到了风险的问题,但这些风险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审计作业层面上。直到 2005年中同内部审计师协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第 16号具体准则---风险管理审计,正式将风险导向这一先进的审计模式运用到审计实务中。我国的内部审计也进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阶段。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任期也济责任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更加侧重风险评价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也存在着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审计评价风险这四种风险,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这四种风险相对于传统审计来说要高一些。首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 部的重要依据,旨在加强干部管理。正是因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非议人”的特殊性以及其与干部管理、考核、任免、奖惩的相关性,它产生风险的可容忍程度也比较低,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等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其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负贞人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可能比较短,有些情况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几个责任者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就迫使内部审计师必须找到一种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保证审计质母的先进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恰恰能胜任这种需要。
(二)现代风险导同审计模式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控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任期经济走任审计主要是对人的审计,它要求审计范围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评价,也不能将范围扩展到所有领域,审计范围的确定要考虑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力量和审计能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时间的紧迫性使审计 工作必须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目的,就是将整体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和传统审计一样,也需要经过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和后 续审计阶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四个阶段的应用,就是需要将对被审计单位整体风险的分析评估贯穿于这四个阶段的始终。
(一)审计计划阶段
内部审计部门在制定年度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时,需要考虑内部审计所在整个组织的经营环境。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个组织所处地厌的行业管理变化的信息。二是整个组织整体的发展战略以及对下属单位管理的变化信息。三是整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四是通过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整个组织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受托性,这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决策者,以便组织人事部门在委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充分考虑这些信息。内部审计机构在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的安排、组织入学部门的委托,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情况等,合理确定年度任期经济贞任审计项目计划。
(二)审计项目实施阶段
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对需要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排序,这需要利用以前年度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将风险大的项目优先安排审计,在确定好具体审计项目后就进入审计实施阶段。在审计实施阶段关注以下几个步骤:
1、组建审计组。根据审计项日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人力资源的情况,合理分配审计组成员。在确定审计组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审计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有时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适当吸收具有工程、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
2、进行审前调查。审计组成立后,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前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市前调查。在调查时主要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环境、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被审计人履行任期经济贡任等情况进行开展。审前调查可以采用昕取 汇报、座谈了解、调阅资料等形式,目的是为了制定详细的审计项口实施方案。
3、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审计组在审前调查后,根据调查的情况,以及对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的结果,指定专人编制审计项日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应在明确审计日标的基础上确定在实施阶段重点审计的范用,以及内部审计师所能接受的检查风险。
4、开展现场实质性审计。审计组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充分调动内部审计资源,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看其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师开展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进行实质性检查。目的是获取真实、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证明材料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在这个阶段中要将分析性复核这种审计技巧贯穿于实质性测试工作的始终,随时进行复核分析。如果认为取得的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恃审计结论,就 需要扩大审计范闹,如果认为审计目标没有完成,也要追加相应的审计程序。总之,争取在实质性检查阶段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三)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组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需要有专人对审计组成员取得的审计证据和编写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三级复核。在这个过程中,审计组长需要对审计目标以及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估,看审计目标能否实现,最终的检查风险是否降至可接受的程度,如果达不到则要要求审计组成员补充审计程序。最后审计组根据审计情况,按照审计报告的要求撰写审计报告,在报告中应详细的写明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并提出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审计报告在审计组成员讨论通过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根据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反馈的意见,看是否需要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版本的审计报告。
(四)后续审计阶段
内部审计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后续审计,以便落实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四、结束语
加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法规体系的建设我国现阶段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快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法规建设,特别是加强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用的法规建设,尽快出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具体的操作指南,使内部审计师在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有利于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审计程序相结合,克服了传统审计方式自下而上的不足,提出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具有高屋建领的作用,使审计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另外,这种审计模式通过对风险的评估,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各程序中存在控制风险的高低来安排审计资源,从而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加强对审计风险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内部审计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便更好的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
参考文献:
[1]答朝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启示.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 全过程 造价控制 经济管理 意义分析
一、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概述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就是指为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需求,分别采用价值工程、多方案比选、设计方案招标、限额设计、设计优化、施工招标等方法,对建设工程在实施的各个阶段发生的费用进行控制。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阶段主要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内涵:
(一)确定目标值
在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性地收集完成目标的实际数据,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将实际数据与计划值比较,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目标值的实现。
(二)统筹考虑
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是以合理确定为基础,有效控制为核心。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设计和施工中去。
(三)主动性
要立足于事前控制,即主动控制,尽量减少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设计、发包和施工,更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
二、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对现代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涉及到与工程有关的各个要素,包括涉业主、承包商的利益以及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关系。而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也就是确定工程造价的过程。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不确定性很强的工作,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对这些事项的防范不仅要靠投资的控制,更需要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应贯穿于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工程竣工决算的全过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进度的快慢、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和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在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一个建筑项目若出现前期决策失误,则不管后期建设实施阶段造价管理如何努力,也无法弥补其损失。在当前的建筑行业实践中,面对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式大背景,常有一些不顾客观规律,忽视对项目决策过程中的经济评价,导致提高成本、降低效率,影响项目应有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决策阶段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例题的建设方案,并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在建筑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效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至关重要。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有必要做多个方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益评价,选用技术选进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即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在工程设计阶段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环节,实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在降低和控制项目投资上下功夫,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对比,反馈造价信息,积极地影响设计,以保证有效地控制投资。
(三)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招投标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实行科学的造价控制策略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合理确定中标价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通过在招标文件中事先公布招标控制价,评标时可以合理确定中标价。实践中,一些工程项目在招标中除了过度的低价恶性竞争外,也会出现围标现象,即所有投标价均高于标底,但最低的投标价仍能中标,这对招标人控制工程造价是不利的。招标控制价是事先公布的最高限价,无需保密,评标时不参与评分,也不在评标中占有权重,只是对一个具体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起参考作用。对低于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最低价即可中标,而高于招标控制价的投标报价则为废标。因此,招标人如实公布招标控制价,合理确定中标价,体现了招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原则。
2、可有效控制投资
造价控制中的招标预算控制价是衡量投标单位报价的准绳,有了招标控制价,才能正确判断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由于招标控制价是最高限价,在工程招标活动中,设置合理的招标控制价可以相对降低工程造价,有效地控制工程经费的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招标人设有标底的,标底必须保密”。但由于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后,由于招标方式的改变,标底保密这一法律规定已不能起到有效遏止哄抬标价的作用。因此,事先公布招标控制价,可提高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围标、串标等违法活动的产生。
3、有效检验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设计概算投资
招投标预算控制价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施工招标前编制的,如果控制价突破项目设计概算投资,作为业主,就要及时考虑追加投资或者修改设计、降低标准以适应业主的投资能力。招标预算控制价的编制依据是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在招标控制价的编制组价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以及施工图相互矛盾和不明确的地方,促使招标人及时对这些文件加以修改和完善。
(四)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阶段是项目决策实施、建成投产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因此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对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工程施工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也是项目运行过程中资金投入量最大的阶段,主要是以设计预算为依据,以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为目标控制的投资分析,在这一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施工阶段工期长、资金投入大、资源消耗多,不可预见因素多,所以其造价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效益。所以,施工阶段当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阶段之一。
(五)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编制工程结算不仅直接关系到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关系到项目工程造价的实际结果,因此工程结算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实事求是进行编制。实践证明,通过对工程项目结算的审查,一般情况下,经审查的工程结算较编制的工程结算价款相差10%左右,有的高达20%,对控制投入节约资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总结: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筑工程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建筑工程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适应当前经济形式,建筑企业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全过程工程造价的管理,对提高建筑企业的现代建筑经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篇9
1 风景园林设计不断发展的必要性和要求
由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会是永恒的话题。风景园林设计又称为景观建筑学,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通过周围环境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将自然环境和建筑融合起来,达到整体的和谐和贯通。需要从人们精神上、物质需求上、园林设计和服务意识的互动上,通过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创造,提高园林设计的艺术美感和创造源泉。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需要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去关注自然,建设属于人类的美好环境。保护物种的生存环境,有节制的开采和影响大自然,实现和谐环境。还要应用生态学原理,创造稳定的生态系统,应用生态位原则,将生态位特征考虑到位,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互惠共生的友好型社会。
2 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现状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与空间秩序的丧失。
风景区规划应该与传统文化和空间秩序保护利用结合起来,目前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的尺度与原有的传统格局以及历史古迹具有质的改变,城市居民行为活动的多样性,都面临着忽视固有的、根深蒂固的城市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传统文化和空间秩序的丧失。
(2)绿地质与量的分离。
风景区规划保证生态功能正常的发挥,必须有质与量的统一性。绿地质与量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绿地系统空间的多样性特征。城市建设用地的限制,造成风景区生态结构关系不够完整,绿地构成形式比较单一,由于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缺乏科学的配置研究,出现大量引种非地带性植物,以及“以草代木”大面积草坪分布的绿地形态,这些造成了我国目前城市绿地的质与量的分离。
(3)经济增长与绿地建设的冲突。
风景区的建设与经济增长具有矛盾统一性。风景区的规划与绿地建设的安排部署以及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城市绿地空间经济价值的估算方面,此外还表现在绿地建设资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资金运作机制的协调性方面。
3 城市风景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角度的逐渐加快,快速化的生活让人们没有了充分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也改变了很多原本朴实的东西。中国由于其特殊性,也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进程,这给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新形式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被放在首位。我们在寻求城市质量不断改善的同时,希望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实现可持续环境的最终目标的达成。城市园林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设计者们更关注的是生态建设的要求,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摆在首位。注重可持续的进程,尊重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特征,利用实际元素,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对于现代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未来将会把自然的设计、全新的设计理念、生态设计方法融入到整个环境氛围中,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生态原则加以重视,实现城市环境的持续美观。
4 融合了科技发展和时代特征
现在社会已不是原有的手工艺发展和古老传统工艺发展的时期。如今,更多的是机械和精密仪器的天下,如何利用高科技的发展,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的风景园林,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现代城市更加的多元化,伴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和生活需求的不断变更,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对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做出了更高的要求。①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更加的追求个性化发展和精细化设计,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要求。②伴随着城市化结构也逐渐变得复杂,现代风景园林作为综合的大型项目,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结构中,寻求更多园林设计的思路,鼓励创新灵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时代的降临,利用现有的科技,加上精密仪器的帮助,实现智能绘画技术的革新。这也是未来园林规划的最终发展趋势。所以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改革开放后,受西方造园风格的影响,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发生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工程如下:
1、 道路绿化以深圳深南大道为代表,深南大道是深圳的迎宾大道,也是我国最为炫丽、最为大气、里程最长的市政大道。大道上繁密艳丽的各种鲜花灿烂得让人心醉;夜幕低垂,数不清的霓虹灯华彩扑面而来,处处璀璨辉煌。深南大道成为这个城市的景观和标志。
2、 居住区绿化以广州番禺星河湾为代表,星河湾万千风情的园林景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仅绿化平均散布于园区,处处有景,还特别突出设计了立体式绿化,景观错落有致,强调了空间的立体感和韵律感。无处不在的景观,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每一次顾盼都成为美好的游历。每一个组团内部都有独立设计的景观泳池,池水清见底,园区内坡地错落有致,桫椤涧内曲径通幽,别有一番风景,移步换景,仿如置身世外桃源。
篇10
关键词:现代景观建筑 设计思路 景物处理
追求宜居舒适休闲的环境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催生了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建筑、景观与自然是统一共存的,建筑只是一个有内部空间的空壳,是环境的一部分,景观和自然融入能提升建筑的内在精神。景观建筑设计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考虑如何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因此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提高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能力。
一、现代景观建筑的分类
依据使用性质的不同现代景观建筑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并重的现代景观建筑,即指那些本身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的同时,其造型设计,立意等方面也是极具特色,使之能够成为环境中极为抢眼的视觉主角,能够烘托气氛,点染环境的建筑,如一些设计新颖的服务类景观建筑,交通类景观建筑等。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也包括那些精神功能超越物质功能的建筑,这类现代景观建筑的特点是对环境的贡献较大,具有非必要性的使用功能,多为休闲,娱乐之用,如一些亭台楼阁等到园林类建筑均属此类。第二大类则是指那些只具有精神功能基本上不具备任何功能的现代景观建筑,其主要作用只是装点环境,愉悦人们的精神,是最为纯粹的景观建筑,此类建筑物包括露天的陈设,小型点缀物等,如雕塑,喷泉,花坛等。
二、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思路
现代景观建筑是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方法和文化背景相结合而形成的对建筑设计的新的审美方式和创作手段。
1、反映现代建筑空间的特征。(1)注重人与环境融合的空间。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可以单独成景,也可以与山石,植物等组合成景。如环绕的廊架与参天的大树组合而成的休息亭,就充分考虑了廊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在休息亭的中部保留了原来的大树,以自然生长的树冠为亭顶,使之既保护了生态,更有“树亭”的艺术效果――“亭中有树,树中有亭”。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通过自然与人工的结合,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形式,既表达了现代建筑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也显示了人对自然的尊重与和谐关系――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2)对多个空间的组合。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出现了由几个大小相同或不一的景观建筑联成一体,形成多空间组合,这也是传统建筑形式在现代建筑手法中的具体运用。这种连接绝不是纯机械性的捆绑,而是巧妙的配合。由于使用了多个建筑的组合空间而不再是单一的空间,空间在此流转,贯穿,更添情趣。同时,实用性再现代景观建筑的整体组合又富有创意,建筑不再局限于其本身,而是将其与楼,台,廊,榭这些园林建筑组合成一体,并且将其有机地穿插,交错,结合起来。如某别墅庭园中的景亭,在巧妙地解决了坡地高差问题的同时,成功地使空间实现了水陆过渡,停顿与转换,该景亭通过高度集中的浓缩,提炼在此又得以升华,使其成为庭园中的点睛制作。再加上周边花草树木,水景的精心搭配,给人一种赏心悦目,舒展秀美的感觉。
2、反映现代建筑形式特征。(1)我国的绘画传统历来讲求“以形传神”。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性格特征,必须通过一定的“形”来体现,只有在一定的外形中,才能蕴含内在特征,达到“传神”。抽象的形式语言。虽然有些建筑没有使用多少构件和装饰,但其简单而抽象的建筑语言与符号,足以表达其主题内容。究其原因,就是它不是照搬式,更不是嫁接拼凑,使用含蓄的暗示,令人产生联想。此外,可以将多种构图形式,空间形式结合现代建筑的审美,材料,技术等加以抽象,隐喻,综合,最终实现并丰富建筑的艺术构图。(2)重视艺术构图。在崇尚个性化的社会中,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也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时尚感,充分反映了现代建筑的个性化特征。如某汽车站新站,占地33.3公顷,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站房楼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由售票,候车,检票三个大厅和巨型彩虹拱组成。彩虹拱跨度264m,是我国单体跨度最大的拱。这种景观建筑形式的出现,也是新型建筑材料产生的必然结果,表达了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的设计观念,在提供售票,候车的同时,该建筑更具有一种雕塑性的时代感。
3、反映现代建筑材料特征 。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可以采用各种建筑材料用以表达不同的景观建筑特征,因而极富个性。现在有些建筑,是采用不锈钢与聚酯材料建成的。由于这两种新型材料的使用,使得它从外观上就给人以轻巧,灵便,活泼的现代景观建筑印象。在使用聚酯材料之后,呈透明状,使得空间更加通透,更容易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相互渗透,将传统建筑“空灵剔透”的空间气质发扬光大。亭顶在形式上,则使用了圆屋顶用以代替传统的坡屋顶,既简约大方又富于变化,呈现出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造型特色。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往往造型新颖别致,大胆运用现代建筑结构和材料,以及全新的设计理念和空间形式。钢筋混凝土材料以及各种轻型材料、薄膜材料的运用,使得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无论从平面上,还是立面上都更加灵活自由,无固定模式,因而产生了大量造型独特的建筑。它们点缀于现代景观中,往往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或主题。同时,也更好地表达出作为景观建筑的标志性、施工便利性和经济实用性的特点。
三、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景物处理
1、景物的抑扬处理。在传统造园中利用地形、小品、建筑、植物等设置对景、障景、隔景的景观效果,形成封闭、半封闭、开敞交替的空间,达到明暗交错、豁然开朗的观景效果,现代景观建筑在这一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造景处理上有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两种,往往都是利用建筑的围合与通透来达到此种艺术处理效果。
2、俯景和仰景的处理 。在对现代景观建筑的处理时,通过地形或建筑的高低处理,改变视点和景点的关系,从而达到俯景或仰景的效果。一般来说,俯景能让人有凌空感和占有欲,从而可以营造大中见小的感觉;而对于仰景而言,能使游人产生高耸感,从而创造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对于园林建筑而言,不同的建筑类型需要营造不同的环境,因此,在需要庄严肃穆的时候,尽量采用仰景的处理方法,但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时,尽量选用俯景的处理手法。
3、主次景物的处理 。在造园的过程中,为了形成一定的空间感,必然有主景区和次景区之分。作为现代景观建筑设计四要素的山石、水体、植物和建筑,在设计的主次关系中的角色总是不断交换的,正确认识各自在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处理好主次关系对整个现代景观建筑设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结束语
景观建筑是包含于景观设计体系之中的。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代表着一种新的建筑创作理念,其特点是把景观分析融入现代建筑的设计之中,通过景观评价来确定现代建筑在景观体系和自然环境中的角色定位。它要求我们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和生态技术,建造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更加和谐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杨旭明,城市住宅与视觉景观环境的分析[J]. 中外建筑, 2010, (05) .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