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机制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考核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安机关 绩效考核 队伍管理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队伍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很多改革,其中绩效考核机制创新是公安队伍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似对公安机关绩效考核机制创新做初步的探讨。
1.公安机关绩效考核机制创新的依据
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绩效考核工作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200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考核原则、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考核方法和程序、考核结果的使用等问题,形成了公务员考核制度。如,在《公务员法》中规定的公务员的考核内容为:“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1]可见,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但指标设计上比较笼统,没有明确的尺度和量化的指标设计,在实际测评中很难把握,没有可操作性。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往往不能判断一些指标。如“能”,也就是“能力”,没有精确地指标,考核者究竟根据什么判断被考核者有无能力,经常是考核者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判断,这样就产生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如果各个单位不能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出具有特色的、针对性强的具体标准,那么考核就很难与各类公务员的工作情况相适应,也就不能达到考核的目的。
在2001年公安部实施《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公安部令第60号),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执法质量考评活动。公安部第60号令规定执法质量考评范围包括公安机关办理刑事、行政案件,行政复议、应诉、国家赔偿、控告申诉案件中的执法情况,在行政管理中的执法情况以及内部执法监督和民警执法违法情况。根本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从严治警、依法治警方针,加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制度,以保障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在2011年,公安部出台《关于改革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基本原则、指标体系、考评范围、考评机制、结果运用、组织领导6个方面,对进一步改革完善2001年以来实施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做出明确规定。《意见》指出,改革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效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民警依法履职的积极性。《2004—2008年全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纲要》强调,要建立公安民警考核激励机制,制定民警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公安民警调整使用、立功嘉奖、职务升降和离岗培训的主要依据。
在这个背景下,各地公安机关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推行量化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地评价民警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绩效考核是源于企业的目标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美国,主要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凭借这种制度,可以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确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成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2]公安机关绩效考核是通过量化细化不同部门、警种和民警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对于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并按照考核结果享受相应待遇的一种考核激励机制。
2.公安机关绩效考核机制创新的主要举措
公安机关在推进绩效考核机制创新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基本的作法:
2.1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实施的过程中,各地公安机关都利用了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各地公安机关都进行了公安数字化建设,已开发出网上绩效考核平台。例如,广东省公安机关推行的“工作执法一网考”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一网考”的考核流程:一是工作绩效自动考环节。工作绩效自动考系统自动从警种系统等各业务系统抽取公安执法、队伍管理和警务保障的工作数据,对民警的工作量、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管理,各单位的考核小组每月在系统中制定下个月的考核方案,将民警划分为不同的考核岗位,根据各个岗位设置若干考核指标,对每条指标设定若干分值,使民警的每项工作都由系统自动生成考核得分。二是执法质量全程考环节。执法质量全程考依托执法质量考评系统,从警种系统等各业务系统自动抽取民警执法办案各环节的业务数据,再通过系统对执法办案全过程进行考评监督的执法质量考评模式。三是督察监察全面考环节。督察监察全面考是依托督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通过网上督察等手段对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守纪律等情况进行动态、实时的监督,并将督察情况转化为考核结果,对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整改,然后通过与“一网考”系统的关联,自动对发生问题的民警给予扣分。这三个考核的结果由系统自动生成相应分数,按照一定比例权重汇总成每个民警工作执法的总得分。
考核模型建立后,要求干警业务工作网上办理。通过各类警务信息系统将民警的大部分业务工作内容进行全程记录。对于警务信息系统尚未涵盖的工作,则在考核系统中设立工作台账数据库,民警录入工作数据后生成日志作为量化考核依据。由计算机自动抽取与其关联的各类警务信息系统中民警的工作记录,自动统计生成每个单位、每个民警的工作实绩。目前,“一网考”系统已涵盖执法办案、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90%以上的考核数据可以从业务系统中自动抽取,自动计分。网上考核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方法灵活,考核结果相对公平、公正的特点。
2.2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过去公安机关的考核中定性的规定多,定量的规定少,这样就造成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绩效考核是目标考核,目标考核的亮点就是“量化”,对民警的工作评价从模糊的好与不好到准确的数字式的转变。例如,工作绩效自动考系统,开始通过网上绩效考核对民警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管理。考核指标分所领导组和民警组,所领导组的考核指标有371条,普通民警组的考核指标有604条,并对每条指标设定分值。民警的绝大多数工作都可以在工作绩效自动考系统中抽取数据、自动加减分。比如,民警在警种系统中制作一份《呈请刑事拘留报告书》后,工作绩效自动考系统即自动对该民警加0.2分。系统自动抽取数据、自动打分,既准确、客观反映了民警的工作情况,又规范、推动了各个业务系统的应用。
公安机关的绩效考核的一个亮点就是量化,量化是基础,实现量化,按分数排出名次,让考核有一把尺子,有一个依据。事实上绩效考核的量化是细化基础上的量化。如广东省公安机关的一网考,按照《派出所一网考需配置的10条指标》,其中的社区组中的就有“列管”——重点人口列管;“帮教”——重点人口帮教等评分标准。工作日志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结果五个要素。而山东省公安厅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任务逐级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岗位的每名民警和每个时间段,并结合每项工作的重要和难易程度赋予相应分值。对确实难以量化的,采取定性的方法,赋予分值。对民警个人的考核内容,分为公共项目和业务项目两部分。公共项目主要包括学习训练、纪律作风、廉洁自律、职业道德等内容和要求,根据履行情况按标准逐项记分或扣分;业务项目主要是依据不同岗位工作职责,分别确定民警不同的工作目标、任务及标准、要求,依据完成情况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价,按事先确定的分值记分、加分或减分。另外,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临时性工作任务较多,绩效考核中,目标设定一项均设有临时任务栏。同时,确定加减分项目和标准,以及“一票否决”项目。
通过对考核指标的量化和细化,这样的绩效考核不仅能激活民警个人内在的驱动力,还可以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2.3建立相对独立的考核体系。公安机关建立了相对独立的考核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的警种采用的是不同的绩效考核体系。公安机关是由刑侦、经侦、治安、户政、督查、法制、国保、交通、消防等业务部门和政工、调研、装财等综合部门构成的一个整体,相应设置的一系列绩效评估指标组成了公安绩效评估体系,其中每个部门又形成相对独立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了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公安绩效评估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公安绩效评估指标和评估指标体系越来越多。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所建立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涉及对违法车辆的拦截、查扣、违法行为的处罚、法律文书的填写、文明用语的使用、对违法者的教育等;二是考核指标分所领导组和民警组,所领导组的考核指标有371条,普通民警组的考核指标有604条,并对每条指标设定分值。如,广东省公安机关一网考——派出所的考核情况,根据工作性质、目标任务的不同,设置了4个岗位,具体划分为所领导岗位,内勤岗位、办案岗位、社区岗位。考核指标分为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这些相对独立的考核体系为不同警种的考核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3.公安机关绩效考核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公安机关目前实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创新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和队伍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通过机制创新推行的一种全新的考核形式。绩效考核有效解决了公安队伍中长期存在的“职责不明、效率不高、运转不畅”和“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提升了警务管理效能。
本文系广东警官学院重点课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五大机制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2009-Z0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C].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23页。
[2]张汝梅,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即措施[J].现代企业,2007年第5期。
篇2
1对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重要性的认识
①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是HSE体系推进和建设的三项重点任务之一。物资企业坚持以HSE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抓好安全环保工作,在HSE体系推进和深化过程中,围绕着完善HSE制度标准、改进HSE培训、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三大目标任务来开展工作。②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是安全环保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公司针对安全环保工作,提出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通过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管理、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更加有力的安全环保监管、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导、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形成集团公司安全环保生产长效机制。要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环保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必须从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入手。③HSE绩效考核机制是全面绩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公司正在着力建立全员绩效考核系统,以此激励、引导和约束企业和员工,保障有效益、可持续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HSE绩效考核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融入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不可被割裂而孤立存在。④HSE绩效考核机制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安全环保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的形成。“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是在此理念下形成安全环保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安全环保工作的好坏和企业员工的薪酬、嘉奖、晋升等激励因素结合起来。这种激励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把绩效考核机制引入安全环保管理中而实现的。
2HSE绩效考核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在总体绩效体系中HSE绩效考核指标所占比重偏低。在目前的总体绩效指标设计中以效益类、营运类指标为主,约占80%,控制类约占20%,而HSE绩效指标属于控制类指标之中的小部分。②HSE绩效指标的设定偏重结果性指标,如死亡率、重伤率以及特大、重大事故等,缺乏对轻伤、未遂事件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指标,对于职能部门和主管人员缺少与其业务相结合的过程控制指标。③HSE绩效指标的层层分解有形式化现象,逐层只是简单复制,这也是前期指标设计缺陷,“0”指标无法分解,只能简单复制,缺少与业务和任务相匹配的过程指标造成的。④HSE绩效考核目标设定的过程中,没有将承包商和供应商HSE管理纳入考虑。⑤目前HSE绩效考核多以负面扣分惩罚为主,缺少正面激励,造成各层级在HSE工作上是被动满足要求而不是主动改进。⑥HSE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还不够充分,不能发挥对单位安全管理预警的作用,实际操作上也很少会依据逐年累积的HSE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个人发展以及职务升迁的参考依据。
3HSE绩效考核机制的设计与构建
3.1HSE绩效考核的概念HSE绩效考核是全面绩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通过跟踪、检查、审核、验证等方式对单位和人员完成安全环保工作情况进行HSE绩效量化评价,并依据相关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薪酬和奖金发放、人员晋级、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HSE绩效考核把安全环保管理融入企业总体绩效考核之中,从而形成安全环保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HSE绩效考核能够推动安全环保工作的落地和落实,能够推动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要求转变为具体行动,能够促进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上的竞争,激励单位领导和员工积极地发现、整改、克服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上的不足和短板,能够使每个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与安全环保工作相挂钩。
3.2HSE绩效考核的原则HSE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建立安全环保工作的激励和约束保障机制,通过细化、量化的HSE绩效考核目标,增加安全环保工作的透明度,明确安全环保工作内容、目标和要求,引领安全环保工作的走向和工作关注点。因此HSE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①HSE绩效管理应当融入企业全面绩效考核管理系统。②HSE绩效考核既要注重结果考核,同时更要注重过程考核。③直线主管不仅要为自身的HSE绩效负责,也要为其组织和下属的HSE绩效负责。④HSE绩效考核指标设置要客观、科学,应细化、量化安全环保管理的目标指标内容,克服安全环保是“软指标”,难以考核的问题。⑤HSE绩效考核要公正、合理,建立客观公正、程序合理、务实管用的HSE绩效考核制度。⑥HSE绩效考核结果要公开、透明,激励与约束并重,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动真格,严格兑现奖惩。
3.3建立科学合理的HSE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参照一些最佳实践经验,物资企业的HSE绩效指标在设计上包括“责任指标”“控制指标”“过程指标”和“鼓励性指标”等4个部分。这些HSE绩效考核指标在实践操作上通过HSE责任书的形式逐层逐级签订,以落实安全环保目标责任。
3.3.1责任指标责任指标主要是依据政府安监部门以及上级单位下达的要尽最大努力来实现的安全环保指标,这些指标一旦突破将要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这类指标多以“0”指标的形式体现。如针对物资企业的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杜绝放射源辐射安全事故,杜绝仓储库房火灾事故等。
3.3.2控制指标控制指标主要是针对安全环保管理所设定的专业性指标,这类型指标是通过目标指标管理以落实合规性管理要求,这类指标多以“起数”、比率等形式体现。如职业病发病率,瞒报、谎报、缓报事故起数,对等以上责任交通事故(公务用车)起数,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与减排指标,仓储库房火灾险情事件起数等。
3.3.3过程指标过程指标主要是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中对于职能部门、主管人员以及各管理层级所设定的与其业务相结合的安全环保指标,过程指标与落实直线责任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带有工作任务的引导作用,这类指标多以职能活动任务落实过程的关键点描述的形式体现,针对每一关键点进行量化扣分。根据集团公司2014年下发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业绩考核实施细则》,提出了17项过程管理考核指标。物资企业在此指导下,过程管理指标包括事故事件填报、开展岗位风险识别、施工作业升级管理、违法排污、项目“三同时”管理、落实一岗双责、HSE培训、承包商(供应商)管理、作业许可、检查和审核的问题整改等,见表1。
3.3.4鼓励性指标鼓励性指标主要是从正向激励角度设计的一些安全环保指标,通过鼓励性指标引导单位和个人自主开展安全环保工作,追求更好的HSE绩效。这类指标以获取奖项、荣誉等方面来体现。如参加政府或行业及上级单位的安全环保活动取得名次或奖项荣誉;在上级单位组织的安全环保工作项目中担当试点做出较大贡献;为上级单位组织的审核、评估、检查等工作提供人员支持;在HSE体系推进和安全文化建设上有创新性举措和实践经验,并得到推广;在省部及以上级别新闻宣传媒介上进行HSE宣传报道等。
3.4建立基层单位HSE绩效考核标准
3.4.1基层单位HSE绩效考核标准的思路和原则为深化HSE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环保基础性工作,应当建立基层单位的HSE绩效考核标准,通过考核评定机制,引领和指导基层单位开展HSE标准化达标建设。基层单位的HSE绩效考核标准编制要以安全环保风险管控为核心,严格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规程,围绕管理合规、操作规范、设备完好、环境整洁等方面内容进行设计制定。
3.4.2基层单位HSE绩效考核标准的框架遵循PDCA(质量环)闭环管理模式,基层单位HSE绩效考核应当包含管理活动要求和现场设备设施两部分内容。在管理活动中突出安全环保工作重点,在设备设施中狠抓现场风险防控的关键。管理活动方面,包括风险管理、责任落实、目标指标、能力培训、沟通协商、设备设施管理、生产运行(仓储管理)、承包方(供应方)管理、作业许可、职业健康、环保管理、变更管理、应急管理、事故事件、检查改进等15个方面的主题内容。现场设备设施方面,包括健康安全环保设施、生产作业设备设施、生产作业场地环境3个方面内容。在上述框架下,结合物资企业管理的特点和业务实际情况,建立百分制(或千分制)HSE绩效考核标准,将与安全环保工作有联系的若干工作条目细化并设定分值,通过考核决定奖分或扣分。在进行考核时,实行逐项比对,缺哪项就扣哪项的分值,把“要员工努力去做”改变为操作性强的“要员工如何去做”。从而通过考核机制引导基层单位安全环保工作的持续改进。
3.5建立HSE绩效考核管理制度HSE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体现在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符合实际的HSE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建立。HSE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应当充分结合基层实际和员工意见,实现考核制度的民主公开,公平公正。HSE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应当包括的内容,如目的、原则、适用范围、职责分配、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标准、结果应用等。
3.6HSE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
3.6.1HSE绩效考核组织以企业HSE委员会的名义组织HSE业绩考核组,负责对各单位HSE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所属单位也应成立HSE业绩考核组,以负责本单位的HSE绩效考核。HSE绩效考核应当体现出上级对下级的考核,自上而下形成一整套完整而全面的HSE绩效考核体系。HSE绩效考核的结果应当融入企业整体绩效考核系统。
3.6.2HSE绩效考核的方式和方法HSE绩效考核的方式和方法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上级要求来确定,应当包括以下方面。①按照年度计划例行开展的HSE体系审核评估,其结果反映了过程管理的绩效,也是过程管理的主要方式,审核结果应当作为企业对各单位达标考核的重要依据。②按照“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要求,改变以往常规性、预约式的HSE检查,开展暗查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检查结果作为企业对各单位过程考核的重要依据。③采取逆向追溯的方法,通过现场抽查、沟通和交流,追溯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查找安全环保管理存在的短板,逆向审核检查结果应当作为企业对各职能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④采取依据HSE统计数据对责任指标和控制指标进行阶段性考核,依据各单位申报的鼓励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加分考核。⑤依据基层单位HSE绩效考核标准对车间站队这种基层单位进行量化达标分级考核。⑥在选商阶段通过资质审查对承包商(供应商)进行HSE绩效考核,并在项目结束前对承包商(供应商)HSE绩效进行评价。
3.6.3HSE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企业应当定期(如季、半年、年度)对HSE绩效考核结果公开考核公报,将HSE绩效考核纳入总体绩效管理,依据考核结果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HSE业绩考核。根据前文所述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推行HSE绩效考核与经济挂钩,使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奖金等的依据之一,并作为单位和个人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HSE绩效应当作为员工个人发展以及升迁的参考依据。对未履行好HSE职责,未完成责任指标的单位或个人,按照HSE责任书的约定进行责任追究。
4结束语
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实现×××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充分调动起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参加公司二次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公开、公正、公平地评估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而为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营造以员工主人翁意识为核心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新型的企业文化,从而带动和提高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 考核范围
第二条 凡公司全体员工均需考核,适用本办法。
第三章 考核原则
第三条 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业绩为主的原则。
1. 公开。即通过考核,全面评价员工的各项工作表现,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与取得报酬,待遇的关系,获得努力向上改善工作的动力。
2. 公正,公平。即将部门考评与员工自评相结合,使员工有机会参与公司管理程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业绩为主。在考核形式上,部门内部周考核与公司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以“业绩为主,量化考核”为原则,既体现了工作成果的重要性,又体现了过程控制管理和细节把握的重要性。
第四条 以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制为主要依据,将公司全年工作计划分解为各部室,子公司的工作计划,结合月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以及周例会上的重要临时任务,为考评提供准确、可靠、科学的目标体系,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第四章 考核目的
第五条 各类考核目的:
1. 发现人才:员工、干部获得晋升,调配岗位的依据,重点在工作能力及发挥,工作表现考核。
2. 培养人才:获得潜能开发和培训教育的依据,重点在工作和能力适应性考核。
3. 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获得确定绩效工资,奖金、期权和红利年终分配的依据,重点在工作成绩(绩效)考核。
第五章 考核时间
第六条 公司定期考核,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年度考核,部门内部有日考核和周考核。
第七条 公司为特别事件可以举行不定期专项考核。
第六章 考核内容
第八条 公司考核员工的内容详见×××绩效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和公司职工月度绩效工资考评表(附表)。
第九条
1. 公司高管考评面向一般高管,董事兼高管的考评由董事会直接掌握,具体考评标准由董事会制定。
2. 公司高管考评表包括高管人员能力考核表,公司部门中层以上领导年度工作考核表。
3. 公司中层干部考评表包括公司部门中层以上领导年度工作考核表,公司部门中层领导月度工作考核表,公司部门中层领导能力考核表。
4. 普通员工考评表包括普通员工年度考核表,普通员工月度考核表,普通员工能力考核表,月度考勤统计表。
5. 其它类考评表包括员工自我鉴定表,试用员工考核表等。
第七章 考核形式
第十条 各类考核形式有:
1. 主管评议
2. 自我鉴定;
3. 下级评议;
4. 内部业务流程上下游评议;
5. 外部客户或评议。
第十一条 根据目前公司发展现状考核形式可简化为三类:
即普通员工、部门和项目部总经理、公司执行机构的评议。
第十二条 个案考核
1. 对员工日常工作的重大事件即时提出考核意见,决定奖励或处罚。
2. 该项考核主办为员工部门经理和总裁办。
3. 该项考核可使用专案报告形式。
第十三条 调配考核
1. 人事部门考虑调配人员候选资格时,该部门可提出考评意见;
2. 人事部门确认调配事项后,该部门提出当事人在本部门工作评语供新主管参考;
3. 该项考核主办为员工部门之经理。
第十四条 离职考核
1. 员工离职时,须对其在本公司工作情况作出书面考核;
2. 该项考核须在员工离职前完成;
3. 公司可为离职员工出具工作履历证明和工作绩效意见;
4. 该项考核由总裁办主办,并需部门主管协办。
第八章 考核结果及效力
第十五条 考核结果一般情况要向本人公开,并留存于员工档案。
第十六条 考核结果具有的效力:
1. 决定员工职位升降的主要依据;
2. 与员工绩效工资、期权和奖金挂钩;
3. 与福利(住房补贴、培训、体假)等待遇相关;
4. 决定对员工的奖励与惩罚;
5. 决定对员工的解聘。
第九章 附则
第十七条 考核结果的执行办法:
1. 月度考核与月度工资:
(1) 员工月度工资总额的构成:基本工资占50%,岗位工资占30%,绩效工资占20%,除员工因病、事假及旷工外,要扣出员工相应的岗位和绩效工资外,对员工的月度考核主要表现在对员工当月业绩与绩效工资的数额增减的认定上。
(2) 月度绩效工资发放标准为以下四级:90分以上(含90分)为A级,发放全额绩效工资;89分—75分为B级,扣绩效工资10%;74分—60分为C级,扣绩效工资20%;50分以下为D级,扣绩效工资50%—100%。
同时月考核也应结合员工在本月对公司有突出贡献及优异表现给予在绩效工资上的加分奖励。月度考核的结果以月度绩效考评表的形式具体体现,是员工月度工资发放的依据。
2. 年度考核与年度奖励:
(1) 职能部门及所属员工的年度考核应与部门全年目标责任的管理方案及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与全年每月平均考核成绩相结合,最后形成部门及所属员工年终考核评定的依据。
A.凡全年月均考核成绩在A级以上,应给予100%的期权奖励及分红和该员工相对应的100%年终奖金额度,具体详见附表。
B.凡全年月均考核成绩在B级以上,应给予80%的期权奖励及分红和该员工相对应的8%年终奖金额度。
C. 凡全年月均考核成绩在C级以上,应给予50%的期权奖励及分红和该员工相对应的50%年终奖金额度。
D.平均为D级以下,取消参与年度奖励期权分红和奖金的考评资格。
(2) 子公司及所属员工的年终考核与奖励:应以该公司责任目标及利润方案的完成情况与全年每月平均考核成绩相结合,最后形成部门及所属员工年终考核评定的依据,主要则重经济效益的指标考核。除去参照部门月考核制度的形式以外,项目公司A级还应完成年度经济指标90%以上,B级还应完成经济指标80%以上,C级还应完成经济指标60%以上,D级不参与年度奖励的考评。
年度考核的结果是员工年度期权奖励和奖金发放的依据,并以年度考核表的形式具体体现。
篇4
[关键词]绩效考核 考核目的 考核内容 对策
员工的工作绩效,是指他们那些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状况的评价。企业通过对其员工工作绩效的考评,获得反馈信息,便可据此制定相应的人事决策与措施,调整和改进其技能。通过该定义可看出,绩效考核对于激励员工进步,促进企业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绩效考核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对公司的进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若在实施过程中不注意具体的细节,有时也会表现出许多不好的方面。绩效考核在具体实施中需注意的事项综合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确保企业的目标是核心。管理的内容是目标,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目标的实现。
其次,充分掌握系统的内在逻辑。公司、部门和具体岗位,高层、中层和基层,都是一个神经系统,压力的传递,责任的追踪,绩效的伙伴,各方必须明确。
第三,明确的、可衡量的、量化的、务实的、有时间表的,工作要求。这些原则,这些要求是业绩管理操作性强的根本。
第四,要牢记管理的80/20法则。关键的20%创造了80%的绩效。因此业绩管理所关注的主要应是是关键业绩指标。
第五,关注未来和发展。目标本身就是关注未来发展的,它体现了企业的追求:绩效考核制度是手段,激励是目标,改善是根本。业绩管理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六,双向沟通,持续改善。设定目标要沟通,考评结果要沟通,如何改善要沟通。业绩管理很简单,就是目标+沟通。 对于绩效考核的目的及内容明确后,可以看到绩效考核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用于总体衡量员工工作具体成绩的最终表现。其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有着极其的导向作用与指导意义。绩效考核规范的本身即明确说明了企业在一定阶段的愿景与具体工作的实施、开展方向。其在对调动与规范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增强企业自己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获得激励体系的良好支持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但是绩效不应仅与工资和奖金挂钩,这样会使员工认为实行绩效管理就是涨工资或减工资。应使激励的手段多样化,如员工个人能力的发展,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获得职位的提升,以及获得公开的精神奖励等。而实现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手段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进行:
第一:物质激励
员工的物质因素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等。例如企业可以根据上一年度的考核等级确定下一年度全年的考核奖,相对固定,分月发放,不同等级人员的个人考核奖的差距拉开,考核等级最低的员工没有考核奖;另一部分是工作目标奖,每季度根据员工的工作负荷、工作质量、工作进度等情况进行考核发放。从而使员工可以由物质方面的差异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可程度。
第二:目标与岗位激励
由期望理论可知,个体对目标看得越重要,实现的概率越大。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 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从而保持朝向目标的积极性。一方面将考核等级较高的人员安排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另一方面强调人员的优化配置,将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人员合理配置到一个项目组中,不同层次的人承担不同工作。通过此举可既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又可实现人员的最优配置,降低人工成本。
第三:人才培养与工作激励
工作本身的激励就是一种很有效而且成本低廉的激励手段,而且不管环境如何变化,都能持续地发挥作用。所以管理者应重视这种激励的作用。根据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力争经过3年~5年时间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品种、专业带头人和经营管理专家。但在选拔培养对象时应与考核结果密切结合起来,将考核等级高的公司业务骨干列入培养对象,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社会及劳动者自身需求的变化,激励机制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更加宽泛。同时,因为不同的人以及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也会不同,激励机制也就必须不断的创新才能发挥其原有的重要作用。所以,合理完善的激励制度设计应该在充分研究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将企业经营目标和员工需求目标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正面激励为主,负面激励为辅,力求在不损害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达到教育当事人的目的。进而通过绩效考核,将企业的理念、追求以一种完美、和谐的方式整合到对员工的要求中去,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互动,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与员工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最终使企业与员工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运用灵活的绩效考核可以有效调动和保护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正是绩效考核的根本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路径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不受重视。绩效考核的作用在事业单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观念上不重视反映到绩效考核行动中就是绩效考核走过场、流于形式。事业单位基本上还处在计划经济管理思想的桎梏中,单位管理者对于绩效考核的内涵以及作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很多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选出几个优秀的人员,而且优秀的员工基本上都是事先确定好的。所以事业单位人员对于绩效考核普遍抱有一种抵触心理,觉得自己的绩效考核不过是形式主义罢了。很多事业单位都是临近年关匆匆组织考核,各个员工也仅仅是将往年的工作总结稍加修改来应付考核,这种自上而下普遍对绩效考核不重视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导致绩效考核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2.绩效考核方法僵化。绩效考核方法僵化是制约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效果提升的重要阻碍因素。目前事业单位最常用到的绩效考核方法就是强制分布法,优秀名额的设置根据部门人数进行确定。这种方法固然简便易操作,但是其效果却被证明极差。举例而言,如果某一部门员工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能力都不好,而在强制分布这一绩效考核方法的实施下,这个部门也会有优秀的名额,这就有瘸子里面挑将军之嫌;而一些部门的员工可能都很优秀,却可能没有优秀名额,这就会大大打击此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工作方法的僵化还表现在绩效考核方法的动态性差这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法没有建立起与事业单位内外环境变化相联动的机制,这导致绩效考核方法与事业单位的实际没有很好的契合度,进而导致绩效考核方法的信度以及效度都难如人意。
3.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基本上沿用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绩效指标,即从德、能、勤、绩、廉等几个维度进行考核。这种绩效指标的设置更加侧重于工作能力以及工作业绩层面的衡量,而缺少对成本效益以及客户层面指标的考核,这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被推向市场,效益以及客户层面指标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绩效指标的设置更多地偏重于主观指标的设置,缺少客观性的可以量化的指标,这导致绩效考核的随意性以及主观性较强,这很容易造成绩效考核出现偏差,例如常见的主观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平均效应、趋紧效应等。
4.绩效考核运用范围狭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应用范围仅仅局限于物质奖励层面,与职位晋升关系不大,这导致绩效考核对于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力有限,绩效考核的效果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事实上,绩效考核是员工晋升的重要环节,如果职位晋升与绩效考核的关系不大,那么职位晋升也就失去了最为基本的公正性,即使某些员工通过别的途径获得了升迁,也难以服众,整个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5.绩效考核反馈缺失。一个完整的绩效考核过程,绩效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止步于绩效考核结果,绩效反馈环节的缺失导致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得不到有效的改进,长此以往绩效考核的效果必然递减。与此同时绩效考核反馈的缺失使得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考核是否真正的达到了目的也就不得而知。绩效考核也就沦为了为了考核而考核这一形式化的结果。
二、创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路径
1.强化对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是创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路径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思想层面对绩效考核的内涵以及重要性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在行动中自觉地践行绩效考核的新理念。绩效考核认识的强化需要借助于各种手段来加以实施,一是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有关绩效考核的重要性的培训,让员工不断增强对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另外一点就是借助于外部媒介的宣传。事业单位本身在进行绩效考核重要性宣传时应注意综合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宣传渠道,使得宣传能够尽可能地获得员工的接受。
2.创新绩效考核方法。传统的强制分布法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需要,创新绩效考核方法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已是箭在弦上。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应充分借鉴管理领域一些新的绩效考核创新,结合自身的实际引入诸如平衡计分卡法、360度绩效考核法、关键绩效指标等方法。以平衡计分卡法为例,此种考核方法可以彻底改变以往的绩效指标设置不全面的弊端,可以按照平衡计分卡的要求,分别从财务角度、学习成长角度、内部流程角度以及客户角度出发来全面衡量事业单位员工的真实绩效,进而为下一步的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性的资料。
3.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这是绩效考核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传统的绩效指标已经不能够适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需要。事业单位考核目的是绩效指标设置的前提条件,例如以业绩能力考核为目的以及以职位晋升为目的的绩效考核对于绩效指标的设置的要求就完全不一样,前者是对既往业绩的考核,而后者侧重于对潜在能力的测评。一般来讲,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绩效指标相关原则,即绩效指标要与想要测评的目的挂钩;二是绩效指标全面性,即指标要能够综合反映一个人的素质,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三是指标要具有可衡量性,即要求能够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准确的区分,这样才能真实公正地将不同人之间的结果进行比较。
4.拓展绩效考核运用范围。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绩效考核的作用不能仅仅局限在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这一领域,还应将绩效考核运用到人才测评、人才配置等领域,通过拓展绩效考核的运用范围能够大大提升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在绩效运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几点基本原则:及时考核及时兑现原则;激励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原则;弹性激励原则。
5.加强绩效考核反馈。绩效反馈的及时跟进对于测评绩效考核本身的信度以及效度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绩效考核反馈能够及时发现既往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下次绩效考核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此类错误的出现。绩效反馈的过程中应做到对事不对人,应该明确绩效反馈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员工,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绩效反馈首先应以事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其次,绩效反馈的开展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毕竟绩效考核的对象是职工个体,职工对于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最具有发言权,其所提出的意见也更贴近单位的实际,更利于绩效考核的改进。三是绩效反馈应采用正强化以及负强化结合的激励措施,其中应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事业单位管理者精心组织,逐步展开。鉴于此,事业单位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在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中采取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的措施,综合从考核方法、考核指标以及考核反馈等环节加以改进,进而提升绩效考核的效果,使得绩效考核能够服从以及服务于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基础性条件。
参考文献:
[1]许迎.关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08,5
[2]吴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思考与探索[J].创业月刊,2010,4
[3]李建邦.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陕西水利,2007,2
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1.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意义及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以员工的绩效考核作为一个标准的,岗位能力的执行情况和工作的态度,用这些标准来评价员工的工作成绩和效果。每个员工都有迫切的愿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来达到预期的经济利益或者名誉回报,而企业也想通过员工的劳动成果达到自身的预定目标,那么绩效考核也就应运而生。绩效考核正是抓住了员工和企业两个需求的共同点,不仅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有极大的激励,更为重要的是对企业的人力选拔和分配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最为频繁的使用手段,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范畴。也是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操作性系统的一个部分。绩效考核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来源和依据,而考核的结果就能直接的为各个决策部门提供人事依据,更好调动合适的人员做合适的岗位也是资源管理节约的必要。
绩效考核在现今的企业竞争中也是企业实现预定目标的一个手段。通过这个手段,既减少了一次性的投入过大和存在的不科学部公平现象。也能更清晰地看到每一个考核的真实数据。企业的生存靠什么?无非是靠自身的技术或者业务水平来创造更大的利润。那么企业的这些利润谁来创造呢?就是员工,就是在科学管理下的企业员工。每一个技术的开发或者业务的拓展又是一个非常具体具体的指标,而指标就是通过数据、用绩效来表现的。绩效是通过考核来实现的, 如何考核就是现在企业人力资源改革的一个中重点。这就足以说明了绩效考核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鼓励员工提高技术、扩展业务来实现企业更大的利润。因而,绩效考核不仅仅只是一个考核,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企业的共同利益。把每一个员工都纳入自我绩效考核的气氛中来。
2.绩效考核推行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1绩效考核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对企业而言,绩效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可以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提升整体业绩。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修正,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业绩,从而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因此,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我们主张绩效考核体系不是为了单纯奖惩员工而设立和存在的。而是要更好地将员工发展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的推进器,使绩效考核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从而发挥更好的作用。
2.2绩效考核的指标设定
绩效考核,应该制定客观的考核标准,是每个员工都能明确考核标准。把员工工作能力和与劳动成果结合起来,建立客观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依据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的不同而分别设立如,岗位工资等。把员工的素质和业绩这两个概念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分配。在素质达到的情况下要特别的突出业绩。
绩效考核的信息要及时的反馈给被考核者, 是其早工作中能更好的去认识其自身的不足,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哪些方面是有点可以继续的发扬等。及时反馈考核信息的也是对企业自身管理的一个很好的检验,考核反馈给主管,主管就直接和被考核者面谈,就能发掘其自身潜力,拓展更好的工作空间提供了机会。
绩效考核不单纯是考核。更应该和员工的薪资待遇挂钩,才能更好的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创造的积极性。建立考核和薪酬挂钩,能直接体现出员工的价值。绩效考核也就更加的公平客观。这样企业的管理就会进入全新的模式,员工自身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企业, 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也就随之体现。绩效考核也就会真正融台进企业管理而不是单独存在。
2.3绩效考核要具有操作的简便性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员工改善或提高工作效能,同时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绩效考核制度设计中应从企业战略目标着手,最终落实到员工的工作职责上。一方面,企业要把各部门承担的指标落实下去,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操作的简便性,不要复杂化,否则,为了考核而考核,管理成太高,各部门也难以接受。
2.4绩效考核过程客观公正、沟通贯穿始终
量化指标的考核运用只要期初设计合理就能达到客观公正的目的,但在定性指标的考核上,不同的考核者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出不同的考核得分,绩效考核的过程与结果都或多或少带有考核者的主观色彩,在此情况下,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前与员工充分沟通,使绩效考核指标相对客观、科学,尽可能规避人为因素的干扰。
绩效考核体系是否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关键在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与沟通。企业员工和上级领导的双向沟通是绩效考核的生命,通过有效沟通,一方面有助于员工发现自己上一阶段工作中的不足,及时确立下阶段的绩效改进点,另一方面有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员工情况,掌握工作的进展信息,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辅导,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并对绩效考核办法予以改进优化,从而推进绩效管理体系的落实,保证绩效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中各职能部门、业务环节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因此为了提高每个员工为企业创造绩效的能力,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就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使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长远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宋合义,尚玉钒.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新趋势[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01).
篇7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对策
近几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为应对国内和国际银行同业的挑战以及适应业务经营的需要,在绩效考核方面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考评体系。但是,从目前制度的执行情况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更好地发挥绩效考评的激励约束作用仍然是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绩效考核机制的局限性
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发展,考核内容越来越全面,考核指标越来越合理,考核方法越来越科学,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1)考核指标的权重、密度设置,影响了基层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其具体表现在:一是考核指标“导向性”不突出。二是忽视了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2)考核手段单一,难以全面评价员工的综合贡献率。目前的经营绩效考核仅限于业务指标和对业务岗位的考核,对管理岗位与业务岗位创造的价值始终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手段来进行量化评价。体现在分配上,造成很多管理岗位、业务操作岗位的绩效工资,与岗位本身联系较少,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绩效考核指标缺乏长期性与可预见性。经营绩效考核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考核体系,而目前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挂钩方式一年一变已成正常现象,基层行无法预先统筹规划自己的业务目标,只能根据指标的变化,不断调整工作方向,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4)考核挂钩费用陷入“两难”困境,影响了业务发展。一是经营绩效考核办法几乎与相应的经营性费用和工资性费用的控制同时出台,考核激励力度偏小,经营绩效考核挂钩费用占全部考核挂钩费用的比例偏低,不能充分起到经营绩效考核分配的统领激励作用。二是在费用资源总量紧张的背景下,若把考核挂钩费用比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则落后行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转将面临困难;如果维护落后行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转,那么考核挂钩费用比例将较低,考核激励力度不大,又会影响先进行的工作积极性。
(5)员工参与度不够。
员工是考核机制的对象和载体,员工对考核指标的理解和认同直接影响到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在考核办法的制定方面,事先往往没有自上而下地广泛征求意见,造成大部分员工对现行考核办法的目的和作用知之甚少,普遍认为绩效管理只是分配绩效工资的工具而已,对绩效管理的环节了解过少,导致了普通员工对绩效考核办法缺乏认同感,甚至对绩效考核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经营绩效考核机制的对策
(1)明确绩效考核目标,简化指标种类。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它的根本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也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可设置资产利润率、贷款综合收益率、不良贷款控制、中间业务收入以及案件事故控制等主要考核指标。避免过多过细的指标考核束缚基层行自主经营行为的现象。在考核中多提指导性意见,强化以利润考核为中心,相关主要指标配套考核的考核体系,激发基层行业务发展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全行宏观发展目标的实现。
(2)坚持指标设置的差异化。由于基层银行在地域环境、机构规模、经营特色等方面的差异,其效益增长点也各不相同。有的行可能成为优质贷款投入或者票据业务的重点,有的行存款或者中间业务则是新的效益增长点。因此,在对基层银行考核指标设置上,要实行区别对待,各有侧重的办法,依据各基层行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地域优势,合理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
(3)考核指标设置应兼顾短期促进与长期发展的统一。从目前的情况看对基层银行的考核指标每年都有调整,尤其新业务发展方面的短期促进指标,年年有增设,考核更细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核心指标的考核权重,与此对应的长期发展目标,如盈利规模、资产规模、不良资产占比等主要指标体系,缺乏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规划。因此,对基层银行的考核目标不仅要有短期目标考核,而且更要有中长期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抑制基层银行的短期经营行为,使其正确地处理好稳健经营与业务开拓的关系,引导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长足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4)建立健全科学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评价体系,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人力资本理论引入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完善激励有利、约束有效、绩效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使收入分配与人才的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紧密关联,通过绩效考核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依据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基层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应区别员工岗位的不同,设置分层次指标考核体系。实行以岗定薪、按岗取酬、岗变薪变的岗位工资制,将岗位分为经营管理层、市场营销层、业务操作层三大系列、分块考核。
① 对管理层的绩效考核。各级管理人员是银行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中枢和纽带,直接带动银行业务的发展,是绩效考核的中心。
篇8
【关键词】监管 绩效 激励约束
一、建立有效银行监管者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性
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委托―模型中,道德风险或道德危害,指的是由于委托人不能察知人的行动,致使拥有信息优势的人具备采取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的可能性,因此它有时也被称作隐蔽行动问题。监管当局与每个监管人员之间实际上就是典型的委托―关系。金融监管当局代表国家对金融业的市场准入、退出和业务运营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根本目的在于维护金融稳定和正常的竞争秩序,所以监管当局追求的是一种社会公共利益;而具体的监管工作任务却是由分散的监管人员来承担的,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代表监管当局履行监管职责。而每一个监管人员都是独立和理性的市场主体,他们的行动必然以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为目的。监管当局与监管人员之间的这种利益目标冲突以及监管人员固有的利己动机和机会主义倾向,使得监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具备为了获取更多个人利益而偏离监管目标的内在激励,甚至还可能为了追求自身效用而采取危害社会福利的行为。
这种复杂的委托―关系导致在各相关利益者的博弈互动中,监管者的行为并不必然与既定监管目标一致,既存在着因监管者被“俘虏”导致监管宽容问题,也存在监管人员利用监管权力寻租、设租导致监管腐败的问题,还可能有监管措施过于严厉、监管范围过宽的监管过度问题。特别是在受到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所有者等各利益集团的外部干扰和强力影响的情况下,监管行为很可能偏离既定的监管目标。
现代的金融监管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以制度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式的合规性检查,更多的需要处于链最前端的监管人员依据相关知识经验对被监管对象进行准确全面的风险考评测定与预警提示。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经验、行为倾向、激励程度等主观因素对监管绩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监管机构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管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程序、操作规程来指导、约束监管人员的履职行为,实现对监管人员的激励相容及绩效评估,以提高监管效率,实现监管有据、监管有度、监管有力、监管有方的最优监管状态。
二、我国银行监管者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银行监管机构对监管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基层能看到的对银行业监管业绩的考核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金融监管工作考核办法》,它是对负责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及清理金融“三乱”等监管工作的监管部门的考核办法;另一个是《农村信用社监管工作考核办法》,它是专门针对负责农信社监管工作监管部门的考核办法。这两个考核办法在考核指标设置上比较接近,随着时间推移,金融创新不断出现及混业趋势不断加强,考核办法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
(1)考核重点不突出,考核档次较低。两个监管考核办法内容全面,已将监管部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考核之中,这样一来,就造成考核重点不突出,考核内容也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如:是否及时报送各类报表、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有无举报制度,非现场监督有没有落实到人等等。
(2)一些指标不取决于监管人员的监管。两个考核办法均有监管效果指标,并以此来衡量最终的监管业绩。但实际上,这些指标能否达到,主要不取决于监管人员的监管,造成监管人员无从监管的局面。
(3)实际考核难以到位。很多考核指标实际上很难进行打分等定量评价。
2、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奖罚不力。这在考核办法中也有体现。如:《金融监管工作考核办法》中对现场检查发现重大问题或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并严肃查处的,加0.4分,措施不力、酿成严重后果的扣0.2分;对非现场监管中发现重大问题或隐患并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警示与纠正的加0.3分,措施不力、酿成后果的扣0.15分;在现场或非现场监管中成绩突出、受上级通报表扬,经验、做法推广的,现场监管加0.2分,非现场监管加0.15分,因工作失误被通报批评的则前者扣0.2分,后者扣0.15分等等。甚至连“监管人员接受被调查机构宴请”的严重违规事件也仅扣0.2分。
三、建立有效银行监管者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1、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目前国际上存在着以“理性和量化”为特色的美国银行监管方式和富有弹性的英国监管方式。可以说,在美国银行业监管的所有方面都使用着精确、复杂的计量分析与模型预测,渗透着理性量化的监管理念。英国历史上长期实行的是一种富有弹性的监管方式,更多强调运用监管者的判断力和经验来把握经营机构的经营状况,尽管不可避免地受到监管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但却因其“因例而异”、相机抉择而显示出了明显的灵活性优势。
由于两种模式都有缺陷,应该尝试实行两者有机结合的操作模式。如美国目前正在改变其僵硬的法律条文,适当减少大量模型与比率指标,增加监管工作的灵活性。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频频强调金融监管应避免模式化和简单划一,对不同金融机构应区别对待。而英国FSA则积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如在美国广泛运用的CAMELs 评级体系,加强监管的量化方法与标准化。
总之,监管绩效的考核与评价,要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上级监管部门评价和下级监管部门评价相结合,监管部门内部评价与听取监管对象的意见相结合,群众评价意见和领导评价意见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对某一次监管活动进行评价,也可以对一个时段的监管活动进行评价;既可以对一个相对小区域的监管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对一个较大区域的监管情况进行评价。监管评价要起到提高监管活动效果、促进监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监管者激励机制。激励约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激励是行为的推动力,而约束是反向的激励,以避免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尽管监管者的职责就是查处违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但是职责并不等于现实。现实中许多严重的违规行为未被严厉查处,甚至受到监管者的庇护的现象有时十分严重。这是由于监管者作为监管机构进行监管的具体实施者,具体监管人员与监管机构之间存在一种委托―关系。对违规行为的查处是由具体的监管人员来实施的,他们在做出是否查处某一违规行为的决策时,必然对其相关的利益关系进行权衡。从上面的博弈模型分析可见,监管者对违规现象的查处成本与不查处的损失是决定监管者是否查处违规行为的关键,查处概率与查处成本负相关,与不查处的损失正相关。
当被监管银行违规时,监管者不查处将给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带来破坏。监管者的任务是维持市场运行的正常秩序。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被破坏既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失,也给监管者的业绩、声誉和升迁等带来不利影响,这可视作监管者利益的损失。监管者对违规事件进行查处,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可以降低违规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查处违规事件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违规者对监管者的贿赂及相关的人情收益也可视作监管者查处违规事件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监管者接受贿赂,放松监管又存在被查处的机会成本。监管者对其查处和不查处违规事件的收益和损失的评价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对监管者存在教育和筛选的问题,但关键是必须建立一种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监管者严格履行其监管职责,惩罚其渎职行为。
对于监管者的激励也存在一个违规获利的诱惑与规则的强制的问题。对渎职行为的严厉处罚就是加强规则的强制力;而降低其违规获利的诱惑力则还需要整个社会经济体制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建立健全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是当前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如何在考核中平衡一线教师同行政管理人员及工勤技能人员的利益,是一个长期以来都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是当前和今后学校管理者需要探讨研究的课题,也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工作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建立各类规章制度要把人文管理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关心教师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存在和价值。只有这样,学校的规章制度才能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更需要有配套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配套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可以切实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背景下,学校在制订绩效考核评价方案(细则)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绩效考核评价方案(细则)的合法性,方案(细则)不得与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在这一环节,学校要增强决策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提供机会让教职工参与到各类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中,使各方面工作能赢得教职工的理解、信赖和拥护;其次是绩效考核评价方案(细则)的公平性,任何事情要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学校绩效考核评价方案(细则)的制订要做到人人满意也是办不到的。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比较的结果,当某一个体感受到不公平时,他们所看到的往往是评价体系中的某一方面对他不利,他们对此不理解,有抱怨。同样,对于大多数群体,评价体系中对他们的工作、成绩有认可和肯定,但还觉得认可和肯定的度不够,也感觉不公平,也有抱怨。有的时候,当考核评价结果出来后,学校管理者或考评考核领导小组都觉得结果出人意料,众盼所归的没有上,感觉平淡的倒捷足先登。无论是个体的不理解有抱怨,还是群体的不理解有抱怨,都会影响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学校的管理者都要认真对待和总结,都要面对现实,及时与教职工交流、沟通,消除误区,化解积怨。
因此,如何制订绩效考核评价方案(细则),如何衡量教职工的工作表现与产出,如何合理地确定评价体系中各评价参数的权重等等都需要认真探讨研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只有制度健全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配套了,教师们心平、心静、心宽了,心、劲同向,化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学校才能生存和发展。
作者单位:凉山州冕宁县教师培训中心
篇10
[关键词] 有效工时;绩效考核;探索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104-2
一、研究背景
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有效工时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苏卫社妇【2013】6号)》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深化医改的部署要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引入“有效工时”概念,建立健全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内容的新型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科学规范、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发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新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运行机制,需要解决一个既体现公益性又调动积极性的问题,就是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以“有效工时”为主的绩效考核机制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宗旨,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
二、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优化绩效考核方法,建立以有效工时为主的社区卫生绩效考核机制。
(二)研究意义。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宗旨;较大限度的显示绩效考核的公平性;解决既体现公益性又调动积极性的问题;平衡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两大服务体系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工作质量,有效促进社区卫生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医疗、十大类四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及其他各项工作,经缜密科学测算,确定各岗位完成工作的月工作有效工时;2.结合各岗位风险大小、技术含量、劳动强度、运行模式、目标考核等因素,确定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有效工时比例;3.有效工时与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三要素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四、研究、实施方法
(一)建立评定体系。本项目组织专家对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进行评定。
(二)实施以有效工时为主的绩效考核方法。1.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制定绩效考核体系中,指标的选择、指标系数的确定是决定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可行的两个关键环节。根据考核要求和工作要求,全面实施“量”与“质”相结合的双套绩效考核体系。在指标选择上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是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第二是整体性,基本涵盖社区卫生工作的主要方面,不遗漏任何一项重要指标;第三是确定性,即指标确定性好,各项指标判定客观,确定;第四是独立性,即选入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都具有独立的信息,不能相互替代;第五是可测性,是指考核指标可用操作化语言定义,所规定的内容可用运用现有的工具测量获得明确结论。中心在“有效工时”量化指标体系中,从工作风险、技术难度、工作方式、占用时间和成本核算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单位有效工时标准。具体见表1.
(表1)鸿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科室单位有效工时标准
2.制定科学的绩效工资计量办法。在现行的绩效工资中分基础性工资和奖励性工资。
(1)制定基本有效工资时间。
(2)制定卫生材料消耗比例。
(3)制定质量考核要求。
(4)制定满意度考核要求。
3.搭建规范的绩效考核运作机制
(1)建立中心内部质控平台。为确保有效工时绩效考核管理形成优化运作、良性循环的长效工作机制,中心建立了中心领导下的多部门参与的质量控制平台,分别由医务科长、临床各科科主任、防保科长、财务科长组成,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指导。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得分作为当月绩效考核工作质量质控考核分值。
(2)规范服务实施技术。中心以基本医疗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实施标准,定期进行各岗位的业务学习,对每项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进行详细培训,确保各项工作质量。
五、结果
(一)工作数量
1.2012年1-9月份门急诊人次为128678,2013年1-9月份门急诊人次为135498;2012年1-9月份住院病历为586份,2013年1-9月份住院病历为611份;2012年1-9月份公共卫生服务数量为25976,2013年1-9月份公共卫生服务数量为27301,经综合评定2013年1-9月份全中心工作数量较去年同期上升4.9%。
2012年7-9月份门急诊人次为46626,2013年7-9月份门急诊人次为50682;2012年7-9月份住院病历为198份,2013年7-9月份住院病历为215份;2012年7-9月份公共卫生服务数量为8992,2013年7-9月份公共卫生服务数量为9795,经综合评定2013年7-9月份全中心工作数量较去年同期上升8.7%。
(二)工作质量。1.2012年1-9月份全中心各部门(科室)工作质量综合评定为91分,2013年1-9月份全中心各部门(科室)工作质量综合评定为94分,2013年1-9月份全中心工作质量较去年同期上升3.3%;2.2012年7-9月份全中心各部门(科室)工作质量综合评定为92分,2013年7-9月份全中心各部门(科室)工作质量综合评定为96分,2013年7-9月份全中心工作质量较去年同期上升4.3%。
(三)群众满意度。1.2012年1-9月份全中心各部门(科室)群众满意度综合评定为91%,2013年1-9月份全中心各部门(科室)群众满意度综合评定为94%,2013年7-9月份全中心群众满意度较去年同期上升3.3%;2.2012年7-9月份全中心各部门(科室)群众满意度综合评定为92%,2013年7-9月份全中心各部门(科室)群众满意度综合评定为96%,2013年7-9月份全中心群众满意度较去年同期上升4.3%
(表2)鸿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月份各项指标评定结果
六、分析
以有效工时为主的社区卫生绩效考核理论是绩效管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履职尽责的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考核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全面评价,并以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依据。有效工时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实现社区卫生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对于提高社区卫生科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科学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通过有效工时绩效考核制度的试点,中心建立了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数量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和物资利用率测评为辅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了科学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削弱了职工医疗收入和医疗机构的收入及药品收入的联系,有效防止了趋利行为和过度医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创建了社区卫生服务激励平台,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了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维护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从而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形成明确的社区卫生导向机制。绩效考核体系就像一个“导航器”,可用让职工清楚职工需要改进的地方,指明职工前进的方向,为职工的自我发展铺平道路。同时,职工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出贡献。有效遏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满意度。
(三)有利于优化社区卫生内部运行机制。中心确定的绩效考核项目、内容、有效工时换算方式、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考核结果的运用,对无锡新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模式。通过绩效考核的合理操作,建立良好的岗位竞争机制和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分配激励机制,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有过去的“重基本医疗,轻公共卫生”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并重”方面转变,由过去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向转变,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月伟,章菱,陈国生.社区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6):32-35.
[2]尤川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运作模式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