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横向分层阅读

一、分层教学在课内阅读中的应用

因为学生之间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学习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体现了分层教学在课内阅读中的应用。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拟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任务一:对于基础扎实、阅读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文章中找出描写小女孩所处环境的语句,并谈谈小女孩在这种环境下可能心里会想些什么?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描写小女孩点燃蜡烛时的动作、神态的词语。任务二:对于阅读理解能力中等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总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在点燃蜡烛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任务三: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求找出描述小女孩点燃蜡烛时的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二、分层教学在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在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等,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推荐学生阅读不同的书籍类型,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类图书类型作为主要的阅读书籍,如文学读物,将其他类型的图书作为辅助学生阅读的组成部分,如自然科学读物等。其次,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需要进行相应的引导,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扩展阅读的广度,推荐更多适宜的书籍供学生选择阅读,例如《三国演义》《狼图腾》这一类书籍。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循序渐进,推荐他们读一些较为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书籍,逐渐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绿野仙踪》《爱丽丝游记》这一类书籍。最后,教还要留意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以及学生的语文成绩,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阅读进度进行适当调整。

三、分层教学的形式

1.单元横向分层教学

单元横向分层教学是将语文教材中整个单元的课文作为一个单位进行教学的教学形式。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揉合式的单元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某个单元的重点、课文、生字词结合在一起同时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综合性强,但是教师备课复杂,操作比较麻烦,而且这种揉合式的教学方式将内容都杂糅在一起,不利于课文之间知识点的迁移。而单位横向分层教学是将某个单元的重点、课文、生字词这三部分分开进行独立教学,首先第一层是生字词的教学,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整个单元的生字词进行教学;然后第二层是以课文本身为主体,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情感;最后第三层是单元的重点整合,将某单元的重点及其相关训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理清不同课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这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中年级的学生,有利于加深中年级学生对语文教材的认识,提高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

2.全册横向分层教学

全册横向分层教学是指将整本语文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即将语文教材分为单元重点、课文、生字词这三部分进行独立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第一层是生字词的教学,在这一层的教学中又可以将其按照字形、字音、字义等类型进行分类,并进行逐层教学,攻克整本教材的生词大关;然后第二层是课文层,在这一层的教学中可以将整本书的课文按照叙事、写景、写物等类型进行分类,对每一大类的课文分别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同类型课文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第三层是单元重点,在这一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第二层的分类进行重点教学以及训练。这种全册横向分层教学法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对教材进行分类重组,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横向分层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因此,横向分层阅读法的应用在小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廷杰.试论小学语文的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J].新课程(小学版),2016(2).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对策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出于对小学阶段学生相对特殊的身心发育情况,普遍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选择的内容、形式、类别都比较单一,也就是选取了大量更加易于学生认知和理解的现代文、寓言故事、短小且常见的古诗等。尤其是较低年级语文课本更加侧重于对更小单位语文元素如字、词、句的基础性学习,故阅读量设置更少。

教学改革以来,传统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设置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表现在曾经与早教内容类似或相同的内容逐渐被删除、退出了课本教学。而一些与实事更为贴近的现实题材的短文开始被纳入课本阅读教学中,同时,部分能够反映相对深刻的历史问题、时代环境等的古诗词也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教改后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有了增加,并且在形式上也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更加适应了现代学习与生活环境中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的客观需求。

二、对策

(一)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和教学特点适当安排课本阅读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变迁,新时期下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速度已经较过去有了快速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其对知识学习、环境认知的速度早已非过去同年龄段的学生可比。因此,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应当与时俱进,适当调整,采取分层教学措施,根据学生和教学特点适当安排课本阅读量。

特别是进入三年级以后的中、高小阶段,学生的智力发育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高的水平,此时就可以尝试适当增加甚至延伸课本阅读的范畴和数量。比如,教改后的小学课本中古诗词阅读数量有所增加,且往往采取同类诗词共同开展教学的形式。教师不妨依循此类教学思路,将相同作者、近似主题或内容的诗词、文章等进行对比式教学。同时适当增加对于作者生平、时代历史、社会环境等诗词背景的教学,使学生在熟悉和掌握了同类诗词创作主旨和意图的基础上提高对于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记忆。若学习效果尚可,教师还可以尝试推荐或安排与课本阅读有所关联的课外阅读素材,通过在阅读量方面的持续扩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更上一层楼。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教学《给予树》一课后,我向学生推荐了《爱的教育》一。我首先就《爱的教育》的书名让学生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学生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两周后,我们开展了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和收获。而后,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回顾经典片段、发表各自独特的观点等,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书中所表现的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通过读书、品书,逐步提升了学生个体的阅读品质。

不过开展此类分层教学的前提在于准确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出相应且合理的阅读计划。要让学生始终能够在自身阅读能力之内实现“跳一跳、摸得到”的目标,这种处理方式目的在于既不超越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上限,不至于因为难度过大损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又不会因个体差异而让能力相对出众的学生感到大一统式的课本阅读安排“吃不饱”而消弥了阅读兴趣。

(二)利用更加丰富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首先培养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是后续增加课本阅读量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时下越来越丰富的辅助技术和器材利用更加丰富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阅读教学是值得尝试的创新手段之一。特别是那些已经有了改编后影视剧素材的片断可以融入课本阅读教学中,亦或是教师以动漫、图片、图像等形式将课本内容从传统平面、静态的方式转化为立体、动态的新形式,甚至可以尝试在课本阅读过程中辅助特定的背景音乐等都不失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手段。

此外,角色扮演、情景设置也是创新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扩大阅读量的策略之一。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使其普遍具有以肢体表演再现特定内容的愿望,这是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的教学手段。小学课本中大量的拟人化内容、清晰的故事情节都是可以被适当改编成微型“舞台剧”的素材,利用这种更富生命力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与语文阅读间建立起良好的正向联系、激发阅读兴趣乃至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3

(一)课堂教学内容和素质教育需要之间模棱两可。就目前看来,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坚持以教科书为主,教学大纲为辅的方式,虽然在素质教育的倡导声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经过了多次改革,其中的内容也和学生发展的特点相匹配,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结果评价却仍旧在以学生是识字量、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等要素为主,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并没有更好的展开评估,甚至是直接忽视的态度。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实际上仍旧坚持以书面能够呈现出来的能力培养为主,这在本质上是和素质教育的需求存在矛盾的。

(二)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建设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表象上来看,良好的学习心理体现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还会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并且还能帮助其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会主动地去将这些学习心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能力成长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

(三)实际教学情况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现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无论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这也成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一直发展比较缓慢的主要原因。若从教学模式方面展开分析,学习目标单一的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形式;如果要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分析,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逐步增多,换句话说,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性在不断增加,但是还是受小学生本身组织性比较差这一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得不到非常好的体现。但是,我们还是要在尊重学生在感知通道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这是我们在倡导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二、如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改进小学语文教学

(一) 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设计。如果想要小学语文教学能够真正和素质教育背景相契合,是非常有必要从教学内容方面入手开展教学语文课堂的多样化设计的。在实际工作中,会因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不同、教学内容背后的教育意义不同,而对不同学生产生完全不相同的影响,简而言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为典型例子,教师可以将识字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成各种形式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相似的词组中找出错别字,然后要将错别字的位置相互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这样做可以达到双重目的,一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星期,二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识字的方法。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教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发展是要担负一定的责任的。所以,教师通过情感教学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比如,在古诗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古诗描绘的意境,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这种意境以flash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古诗和图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更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更加直观、直接的方式感受到自己所学的内容中所包含的美学意义、人文意义和精神意境。这样的方式要比之前单纯让学生从生涩的诗词含义分析中去学习语文知识更能够带给他们精神享受,并且坚持这样的方式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发展教育。

(三)实施分层次的差别教学。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分层次的差别教学是目前最直接也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差别教学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集体进行分组和分班,但是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学校是实现不了的,只是分层次差别教学依旧可以从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进行展现。列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教师在布置阅读作业时,可以将阅读作业细化成“词语掌握”、“段落概括和分析”、“文章精神赏析”三个具体的层次,然后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慢慢地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篇4

关键词:情境;阅读;感悟;体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6-01-06

一、情境导课

小学生对具体的感性的事物感知能力强,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不足,尤其是对有声有色的新事物接受很快。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形象的情境进行新课导入,可以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情感的投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我制作了秋雨视频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一场秋雨夹杂着万紫千红的树叶飘入学生的眼帘;接着,金黄色的稻穗、红彤彤的苹果、紫色的秋葡萄顿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深情的音乐诗《秋之歌》朗诵。这其中的声音、图片、动画、实物等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把学生带入了如醉如痴的秋天雨景中,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视频中优美的情境所吸引。从而为新课的开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感悟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多阅读,从不断的阅读中感悟文中的语言技巧,感悟文章的寓意,从而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其中,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泛读、悟读等,教师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以便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朱熹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平时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需要阅读的课文和书籍,教师就要结合阅读的课文和书籍,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阅读,并感悟其中的语言特色,品味作品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阅读还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和书籍,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味,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突出主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巨大、深远。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又是多元化的,因此,我们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接受语文的熏陶感染,让学生积极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独特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结构,把过去重视教师的“教书授知”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刻苦学习为快乐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笔者总是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自己不随意发表见解和评价。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不是完美的人,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们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有价值的地方。

四、实践体验

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我们要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并掌握语文的特点和规律。每一学期,笔者都会布置一定量的实践活动,主要想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检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开展“拍照片,找错字”“办手抄报”“阅读之星评比”“成语接龙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一个老而常新的课题,只有恰当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体验教学,感悟教学,实践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明天就一定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10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6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明确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科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有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转变个人学习角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_发语文教育资源,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第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下,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手段对个人教育工作的束缚,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革新小学语文教学手段,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发现代化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讲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时,除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平台为学生下载一段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视频,让学生借助形象的视频画面去理解课文中的描述,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途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让师生互动更加高效。

第二,利用生活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在中高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完成课本内容传授的任务外,还需要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从课内学习转向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社区资源,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语文相关的现象,培养学生学科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解《马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次实践活动作业。实践活动内容为:在自己所生活的社区中寻找古诗应用现象,可以从告示栏、广告中寻找,或者在生活的社区中采访他人,记录他们最喜欢的诗句。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创新了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形式,更能让小学生意识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提升语文学习乐趣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需要教师关注问题情境的强大教育功能。即教师可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入探究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内容,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呈现问题,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思考问题的乐园。比如,在讲解《楼兰之死》时,教师利用这些问题创设情境:你知道楼兰吗?(给学生呈现图片,渲染情境)你想用哪些形容词形容一下图片中的楼兰?楼兰之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你对土地沙漠化有什么看法?利用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小学生的思维,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逻辑性,更能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二,创设真实情境。利用情境创设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性,能够给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动力。中高年级小学生乐于参与到表演活动中,对此,教师可借助表演活动打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发挥个人表演能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运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学生的表演能够刺激观众的多个感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与产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比如,在讲解《包公审驴》时,鉴于文章的故事性强、逻辑性强,教师可以给学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课本剧的编排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利用课本剧表演不仅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情境,还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学习成果两极化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要承认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人性格,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让语文课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满足新课程改革需求的体现。利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时,教师要将学生分成能力较好与能力较弱的不同层次,并结合教学内容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收获语文知识,建立积极的语文学习情感。

比如,在讲解《负荆请罪》时,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建立“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与寓意”的教学目标。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建立“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能够利用负荆请罪的故事阐述个人观点”的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同样要对教学方式分层,给能力较好的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究;给能力较弱的学生同样的时间,但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还要参与其中给予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规范学习行为。积极应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有利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效率普遍提高。

篇6

一、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施原则

1.可接受性

所谓可接受性原则,就是教学安排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不会在智力、体力和精神、心理上对学生造成担,保证实际学习开展的可行性。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和本身具备素质、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到一起做综合性考虑,然后根据最近发展理论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出与之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收获和进步。

2.递进性

在小学语文应用分层教学法必须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分等级,将他们定性到哪一类,而是为了方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是为提升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学习是一个时刻处于变化之中的动态过程,所以,通过这种分层开展教学的手段可以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向更高层次上发展。

3.隐蔽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小孩子尤其敏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层次的划分不应像考试成绩一样公布出来,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否则,学生意识到自己被分成不同层次时,这种认知会对其心理、情绪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或骄傲得意,或自卑失落。所以,分层重点不在于分层的名单,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目标、活动等教学方式方法上,通过隐性分层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始终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

4.反馈性

可以说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就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而且应该是双向的反馈。一方面,对于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眼神、问题、行为表现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以维护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课后的信息反馈来了解学生听课的状态、接受程度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速度和节奏,或是教学的方式和策略。掌握各个层次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提问、练习、组织小组讨论、测试等,然后针对从学生那里获取到的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或是加强个别指导,或是调整层次划分,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二、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1.将学生合理分层

由于每个学生在智力、认知理解能力等先天因素和生活环境、已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个性、兴趣爱好等后天因素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导致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认识、积极主动性和接受情况都有所不同,此时若对他们提出相同的教学目标,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时,首先,要对每个学生先天智力因素方面和后天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了解,掌握学生在智力、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摸底测试成绩来判断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打牢其学习基础。最后,通过家访、同学侧面了解以及面对面谈话来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爱好。在以上这些调查工作完成后,要将所有情况综合在一起考虑,客观、科学地将学生划分成A、B、C三个层次。

2.制定教学目标

改变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与之匹配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当中。

一是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分层提问。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难度从低到高,分别是拼音、读写、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时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进行分层课堂提问,既可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通过问题分层兼顾各个层次学生,引导不同层次学生正确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巧。二是要进行分层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应用分层教学时评价也要分层,C层学生评价以鼓励为主,以激发其学习动力,保护他们学习的自信。B层学生评价以激励为主,既要指出其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还要帮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A层学生则应采用带有竞争性的评价方式,鼓励其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自己。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建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核心部分,在阅读中对学生的识字、理解、写作等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教师结合教学辅导书和网络资源完成对文本核心内容的理解,并总结出小学生在文本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通过细无巨细的讲解传授给学生,这种传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课堂教学的知识量。但是,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者们逐渐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就是知识的容器,学生以笔记等辅助形式来承载这些知识,通过背诵来进行自我的内化。

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有是有感情和思维的参与的。当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受到挫伤时,教师传递的知识就会受到阻碍,学生的下课时会原封不动地在还给教师;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状态时,学生对知识就无法进行灵活的迁移和运用。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处于无声的状态,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和疑惑,在问答形式为主的师生互动中,也就无法展开双向的交流和互动,没有思想的碰撞,知识就无法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这不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阅读课前增加学生的独立思考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核心目标, 而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前,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积累资料完成对内容的独立思考过程,这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如在《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包括,一,通过查找字典认识课文中的陌生字,并了解字词的含义,作组词练习;二,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向爸爸妈妈讲述文本故事;三,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列文虎克的这种玩法的看法;四,搜集爸爸妈妈“玩出了名堂”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首先独立完成新字词的学习,这也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必备能力;其次,通过向爸爸妈妈讲故事的方式,学生 从总体上把握了本文的内容,并且转述和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内容的自己理解过程;再次,通过搜集资料来丰富学生对主题的深化, 也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进而开展的课堂教学就是有自我明确难点和重点的内容,学习的针对性更强。

(二)小组互动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新课程提倡建立学生主体的课堂,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打开思维,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课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学习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产生了认知冲突,通过合作和互动交流借助小组共同的基础,借助思想的碰撞,使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清晰透彻。如在《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过程中,教授首先通过卡片游戏,来巩固识字,教师通过卡片展示生字,学生知道的并主动讲解,获得一致认同的给予积分奖励;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迅速形成本小组的研究问题,要求以书面形式呈现。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问题包括:盾的自卫、矛的进攻是如何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表达文本核心思想的是哪一段,怎样理解;举例说明如何将一个事物的缺点和另一个事物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循环给予间接性的指导。通过自主参与教学,自由地表达观点和讨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实现了自我的意义建构。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启阅读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了以文字为主的阅读。在阅读之初,学生有很多字词不认识,在阅读时常常采用的是逐字逐段的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便进行查找,这就将阅读分为零散的部分,对文本内涵也出现把握不准的现象。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阅读不仅讲究阅读内容的细致分析,而且关注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方法,首先快速整体的完成文本的阅读,感受文本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在思考的基础上将本文内容进行分层,把握住每一段的核心句子进行分析,这样会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提高阅读效率。同时,在面对生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字典查找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猜测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积累,而且要关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实现针对性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互动交流实现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陈潇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篇8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以往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由于长期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于被动的状态,难以发挥出学生主动性,使得教学氛围非常沉闷,无法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而且,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对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积极运用合作教学法,便可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换分为多个小组,做到分层次分组,使各组中均有不同的学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和学习,进而推动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同时,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进行组内分工,更加明确学习任务,开始主动阅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总结出各段的含义,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中学生高效整理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主动向组长汇报,从而共同协商整理出课文渗透的寓意和抒发的情感,最终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整个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一起解决疑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势必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总结能力,体现出应用合作教学法的重要性[1]。

2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合理地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合作教学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便可按照学生的语文成绩、学习能力,将其合理地换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而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各个小组成员没有较大的差距,如果没有做到合理分小组,容易导致小组中优秀的学生较多,致使一些后进生产生自卑心理,逐渐不主动参与到合作中,势必会影响合作学习效率。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全体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合理地将学生分为合作小组,从而要求各个小组探究出课文叙述的内容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一课时,就可以针对各个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促使小组成员积极相互合作,主动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总结课文字词句的含义面,在相互配合中快速整理出各段运用了诸多优美的词语以及比喻和排比的写作手法,加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势必会培养学生团结进取的精神。同时,学生在互相合作中理解和掌握文中内容以及语文知识,逐渐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

2.2布置悬念,引导学生共同合作解决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合作教学法落实到实处,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便可依据课文内容提问,布置悬念,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合作解决,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和沟通,进而活跃课堂氛围,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逐渐消除学生不良的学习情绪,促使全体学生主动投入到合作学习中,积极进行组内分工,使小组成员明确应先阅读课文,充分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探究出段落大意,便可相互合作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寓意,从而在合作中一起结合上下文分析出字词的含义,渐渐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便于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出各段的叙述的故事和人物性格特点,最终整理出答案,有效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3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合作完成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新课改;策略

前言

在小学教学领域人们普遍认为语文是最难教的课程。难就难在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和整合性,教学内容的广博性和复杂性,施教方法的灵活性和无穷性,学生学习的动态性和难测性。然而语文同时又是充满魅力、空间无限、呼唤创造、施展才智的最佳课程。进入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课堂变革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时间课堂成为了热闹非凡的舞台,多少教师把课设计得让人眼花缭乱,先进的声光电设备一应俱全,超出想象的环节层出不穷,但是上这样一节课就是让听者欣赏罢了。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是我们需要的语文课堂吗?教师只有更新了的观念,却没有夯实的行动,或者说教师只有美好的愿景,却不知道科学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急需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回归教育本源,不仅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策略,更要知道每一种策略的理论支撑、规范的操作要求、实施的对象和契机,只有这样课堂才被称为有革新意识的深度课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差异教学继承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更着眼于继承之上的发展,对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既有所借鉴,也有所扬弃,更有自己的新理念、新做法,如我国广泛推广的“分层教学”在克服班集体教学一刀切模式、照顾差异的确起了积极作用,但分层教学尤其是校际、班际的分层客观上形成标签效应,有悖于“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而差异教学比分层教学涵盖更广,形成了方法策略体系,虽然其中也有分层分类的策略,但只是方法策略之一,且对分层策略有所改善,倡导动态分层、隐性分层,以减少标签效应。但是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进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有意R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积极开展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差异教学理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出学习问题类似的学生,进行分组式教学。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差异教学开展的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随时改变的,有效地将差异教学在教学中开展开来。当然为了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良性互动,便于每一个学生获得独立思考、发言、合作交流的机会,要注意小组分配的合理性,既可以同质分组,也可以异质分组,将学生差异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水平较好的学生去帮助水平较低的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分组时,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学习成绩。其次,智能类型。最后,性别差异。弹性分组要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他们的发展情况作不断的调整。教师和学生以动态、弹性的观点看待小组学习。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反思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归纳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后,反思会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发现和改正,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对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老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整个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都大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中的不足,努力为学生寻找到一种趋于更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正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怀着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完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毕竟因为学生不同、差异不同,虽有同样的教学预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情境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就要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不断调整预设,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这也是一种以教代培的有效方法,通过思维的外显形式――差异教学的落实,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小结

总之,我们每个教师就是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差异,正视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翠娥.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的实施新探[J].学周刊,2015(36)

[2]党丽群.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下),2014 (08)

[3]陈井志.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读写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制定读写目标

制定恰当的阅读与写作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训练的关键步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分层制定。例如,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喜欢阅读带有图片的故事类文章,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为主要目标,教材选择以注音儿童读物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认字较多,教师可以以养成学生读写习惯为主要目标,教材选择多以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主。

二、挖掘教材中的x写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的教材课文都含有许多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使用的素材进行整合,然后在课堂上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比如,教师要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和理解,充分整合教材中对素材积累有用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全面的理解、讨论和互换心得。在平时的读写教学中,除了重视课内的教学素材外,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多读一些课外的经典素材,让学生在课堂和课余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不局限于现有的素材,对素材进行创新。比如,在学习课文《静夜思》的过程中,作者李白在一个寂寥的夜晚,面对高空中挂起的一轮明月进行了创作,整首诗主要是想抒发李白此时的思乡之情,但他并没有直接通过文字抒发出来,而是创造了一个因明月而联想到故乡的意境,窗外很静,明月非常明亮,这样一个意境让人不自觉地想到了遥远的故乡,一种悲伤的心情油然而生。在这首诗的基础上,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解整首诗的意境和李白此时的内心感受之外,还要指引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把自己置身到这个意境中,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思乡的思想感情进行透彻理解,最终创造属于自己的思乡素材。

三、强化读写训练

虽说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但有些阅读水平很强的学生,写作水平其实一般,这是为什么?经过研究发现,这和学生平时的写作次数有关,虽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素材,但因为没有及时运用阅读素材,使知识点没有得到巩固。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有了阅读的积累,写作才会变得毫不费力,所以写作和阅读的训练都不能少,教师应该把写作和阅读的训练进行结合,在做完阅读训练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阅读的知识点上进行写作,这样便可以通过有效转换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共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跟成年人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看待事物比较抽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这一个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先不要要求学生运用一些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写作手法,而是尽量让学生通过异想天开来找到属于写作手法。比如,在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之后,教师可以出一道题:天空中挂起了一轮圆圆的明月,就像……接着让学生进行解答。鼓励学生们进行大胆的想象。抛弃已有的答案,学生想出了许多有意思的想法。比如,圆圆的明月像一个圆形大饼,圆圆的明月像妈妈洗脸的圆盆,圆圆的明月像妈妈装肉的圆碟子。就这样,在大胆的开发逻辑思维的方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一些有意思的想法把作文写得形象生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四、培养学生读写习惯

众所周知,养成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不应该局限于课文材料的写作训练,而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在不断积累新知识的同时,掌握新写作技巧,以促使写作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例如,教师每周布置学生阅读一本课外书,并对书中的美句进行摘抄以及对书中的某一段落进行创写、改写或续写,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并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享受文学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