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教育 综述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81
Review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ZOU Yan, DENG Li
(Suzhou Tourism & Finance Institute, Suzhou, Jiangsu 215104)
Abstrac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e case of the current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pressure, increasing competitive pressure, there are mor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in this context, how effective vocational colleges conduc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entl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is still at an initial stage,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relevant research level, or depth level there is a big shortage, far from meeting the needs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more serious Higher Colleges of circumstances,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analysis, hoping to clear the status quo of existing research, a good grasp of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trends, enabling it to better carry out academic research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on this subjec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view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国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更晚一些,笔者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集中21世纪之后,具体到高职院校这一细分领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随着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工作以后,都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客观上要求学者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开展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将现有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之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这一课题成为教育领域一个研究热点,主要就是这些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使得学者开始关注以及研究这一课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有学者侧重于主观经验层面的总结归纳,有的学者侧重于实践调查。学者张兵、谢德光等,选择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分析,通过选择重庆市5所高职院校1万多名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状态良好,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非较低,但是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的学生又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从高职学生个体特征来看,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心理状况,女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要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心理有问题的比例要高于城市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有问题的比例要高于的双亲家庭。学者武媛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概括分析,认为由于家庭、社会、学校以及自身的各种影响因素,导致了高职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焦虑、自卑、消极等心理问题,即普遍上都处于一个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刘瑞玲选择了潍坊职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这两个高职院校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基于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其中抑郁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等排在首位。张晓冰,王丽霞对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该校学生有10%左右具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被调查学生中在敌对以及恐惧两个因子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同时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维度呈现出来明显的差异性。学者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广泛研究深刻地揭示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凸显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化,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而具体的把握,这是做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以及前提性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目前定量研究以及定性研究都有,定性研究方面,学者胡华北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地区2400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专业满意情况、个人的自我认知、家庭情况、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极大地影响到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那些专业满意度差、个人认知水平低,家庭状况不良、生活能力较差、人交际关系能力较弱的高职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说明了上述影响因素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学者刘俊娉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区基础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12级五年制高职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人口学因素、生源地、家庭条件、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定性方面的研究,学者周婷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人口特征以及自身性格层面的缺陷,举例而言,自我评价的缺陷、自卑、缺少交际能力等等,除了性格层面的缺陷之外,还有学校教学环境不理想、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家庭教育滞后等等。从上述分析来看,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围绕这些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以及策略,力争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策略研究
针对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因素,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以及视角进行了探讨,从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来看,国外在此方面不仅仅是理论研究起步较早,同时在具体实践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理论研究方面,学者莫里斯、利夫顿等学者编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大学生心理学》等书籍以及期刊,全面而具体地探讨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从实践方面来看,目前西方国家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属于学校的常设机构,学校都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来负责对于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相对规范,建立起来了心理咨询师的认证上岗制度。国内学者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方面,很多学者也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学者黄天贵、蔡小丽认为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就是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以及保障;围绕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设计,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丰富以及完善,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作用。学者朱昆阳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注意针对学生的具体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培养学生自信心、积极乐观的情绪、学会做时间的主人。学者余庆兰探讨了拓展训练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意利用好拓展训练这一手段,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确定拓展训练内容以及形式,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治愈心理健康问题,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林琳,柯晓扬,袁忠霞等认为高职学校心理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心理健康预防保健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拓展训练等多个方面着手,综合运用好这些手段来全面的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者刘淑霞,周兰桂,曾郁林等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认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要运用好积极心理学这一理论,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要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对所有的学生,教育者要用平等、开放、发展的理念来看待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开展真诚的沟通,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仅是要破除心理障碍,同时还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正面情绪的引导帮助高职学生保持心理健康。也有学者从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角度进行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讨,认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个体等多个主体的不断努力,形成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践研究、定性研究、微观研究比较少,既有研究依然不够全面、不够深入,既有研究的不足凸显了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现有的研究进行了一个全面综述,总结了这一课题的现有研究成果,同时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分析这一课题的研究趋势,希望能够给学者未来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指明一个方向,提升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从而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兵,谢德光,谢玉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2] 陈桂兰,张秋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4).
[3] 武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5(9).
[4] 张晓冰,王丽霞.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3).
[5] 胡华北.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差异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2013(27).
[6] 刘俊娉.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2).
[7] 聂淼.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
[8] 周婷.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析[J].才智,2014(9).
[9] 刘瑞玲.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潍坊高职院校大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职业,2015(8).
[10] 林琳,柯晓扬,袁忠霞.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考[J].教育教学 论坛,2014(18).
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 自我教育
课 题:本文是2011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课题编号:2011GG249)的阶段性成果。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课题组于2013年对山东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学业与就业、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情绪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组提出以下教育对策。
一、提高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当然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只认识到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忽视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发现山东省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存在的一个普遍做法:增加实训课时,减少理论课时。特别是语文、政治等基础课的课时在教学中一再被压缩,更别提针对高职学生开设心理教育的专门课程的课时了。在不少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和管理层看来,实习课对学生学习实际操作专业技能有用,基础课程和心理课程对学生培养的作用相对来讲不大。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迷惑性。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
在崇尚实用主义的当今社会,几乎所有人都在追求有用,是否有用已成为我们做事的前提,但眼前的有用和未来会产生的价值往往不同。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来自于专业技能,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他的为人处世的能力。可见心理健康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乔布斯年轻时因为兴趣学习过书法,当时很少有人能看到学习书法的价值。但正是通过学习书法,乔布斯掌握了不同的字体,培养了对美的感受力,后来这成为苹果公司开发的计算机的最大优势之一。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事实上,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是有大用的。试想,如果高职院校因为开设了“无用”的心理教育课程而挽救了一个潜在的自杀者的生命,这岂不是最大的功用?高职院校可以给社会输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很好应对未来挑战的高技能人才,这岂不是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的福音?相反,如果高职院校输送的毕业生只是技能合格,但没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毕业生又如何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安身立命?所以,高职院校首先要从领导层面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真正落实到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具体行
动上。
二、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和调适作用。
高职院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站、广播台、宣传橱窗、校报等宣传优势,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教育氛围,并让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和鼓励学生社团建设,因为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学校历史传统的传承都有重要作用。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高职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后,可以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特长得到锻炼发挥,因而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这也可以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高职学生参加校园社团,也使他们能够找到归属感。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归属感是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需要,高职学生从参与社团活动中获得的归属感,又可以进一步发展成荣誉感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教育实践要吸纳积极心理学等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随着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在网上的传播,积极心理学逐渐进入中国教育界的视野。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思潮。它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从过去对心理问题的过分关注,转向对人类积极力量的关注,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通过对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研究,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结合既有理论上的可能性,更有现实的必要性。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理念,改变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模式。传统的心理咨询和医疗是等到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之后,依靠外在的力量进行修补;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各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力量,预防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养出积极优秀的品质。这对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启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帮助学生关注到自身的优秀品质,进而淡化自身弱点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做到有效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治病于未病,这与中国古老的中医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积极心理学还从提高心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幸福感和创造力入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在传统主流心理学背景下,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教师往往把自己当做教育者、拯救者的角色,把来访的学生当做问题学生。然而,常常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自己是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幸福感强的人,还是相反,且会面对生活中的一大堆烦恼而束手无策。如果是后者的话,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就会加剧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本人的分裂和痛苦。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成长、发展的个体,教师也要善于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关注自身的健康成长,增强生活和工作中的幸福感和创造力。积极心理学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促进了二者的共同成长。
四、重视传统文化资源,帮助高职学生找到心灵家园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多数到制造或服务性行业的一线工作,劳动强度大、节奏快、工作内容相对机械单调,劳动报酬也比较低。加在他们身上的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缓冲,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富士康公司曾有多位年轻员工自杀的事件就折射了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
造成这个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青年人缺乏科学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心灵坐标。因此,在这个社会中很容易迷失,看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当工作或生活中出现了一点挫折,就轻易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所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确立心灵坐标,找到心灵的栖息地。这样当他们步入社会、应对压力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有效的缓冲地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儒家的积极入世、自强不息、中庸乐观、修身养性等人生态度,道家的顺其自然、返璞归真、超然物外、自由旷达等人生理想,能够让不同个性的同学找到与自己心灵呼应的契合点。现代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人常常会有一种被时间追逐的焦虑感。在本课题问卷调查中,参与调查的33%的高职学生常常会感到焦虑。这可以让学生练习一门中国古代具体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诗词吟诵等,从一笔一画中,从每个琴弦中,从每首诗词的每个音节中,体验时间静静流逝的感觉,从而有效地缓解焦虑和紧张。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机结合,既可使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层面的东西,帮助他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又可鼓励学生学习一个具体的古代艺术门类来修身养性。这样我们的毕业生在这个变动复杂的世界里,才会有坚实的内心力量去面对困难去开拓未来,才可能如南怀瑾先生所言“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五、努力推动高职学生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从教育本质上来讲,对人一生的任何阶段而言,没有任何一种教育能与自我教育相比,所有教育都是自我教育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目的都是要推动自我教育,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提供契机。
篇3
【关 键 词】高职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的是技能型大众化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主要目的。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日益深刻而复杂的环境变化、思潮冲击,心理问题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复杂的环境同样对当今高职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学习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带来了重要影响。如何突出高职特色,适应新形势下人文素质培养发展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招生人数已经超过普通本科院校,但也并存着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生源成分相对复杂,传统的择业观,缺乏自信及综合素质不突出等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够稳定的现实问题。对高职院校而言,传统的心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训,缺乏高职特色,也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理清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才能教育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获得更好的提升。
1.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具有职业技能的应有型人才的使命。在高职院校中,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大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不仅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心理健康教育也在高职大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具备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抗挫折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高职大学生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推进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校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
重视和加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经之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对高职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就目前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困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职院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妥善处理面临的心理困惑,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对高职院校而言,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疏导、调节、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符合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因此,为满足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成长的有效方式。
3.心理健康教育是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修养的需要,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指导。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可以共同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另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遵循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积极预防和消除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不健康心理。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
1.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是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教育背景、家庭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的不同,以及城乡差异等因素,都会对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阶段高职学生带来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高职大学生一旦现实和理想差距过大,将会直接影响其情绪,使其不能很好地面对理想和现实直接的差距。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这一阶段的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健全,不能公正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加之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能积极有效地处理和面对,其心理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不能很好的把握一些影响其心智健康发良的尺度,如感情与理智的尺度、冲动与压抑的尺度、要求与满足的尺度等等,这都是由于由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造成的,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2.高职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压力
学习与就业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往往是他们在校期间的最大的压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多高职大学生渴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赢得较好地就业前景,因此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证书成了高职大学生改变自身命运的关键所在。但是,高职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就业的压力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其心理状况,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考试的压力和就业压力已无形中增加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负担,成为他们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
3.高职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误区
高职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误区,是制约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大学生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或多或少地对社会认识存在着误区,这都是由于高职大学生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造成的。高职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误区,表现出规范行为、违纪行为的泛化,如酗酒打架屡见不鲜,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等,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这样必然会使大学生产生道德困惑、认识失调和心态失衡,形成心理疾患,甚至不同程度地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4.高职大学生受大学环境的影响
对高职大学生而言,大学环境对高职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至关重要。学生进入学校后,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由过去父母的包办代替的依赖性和大学生活的独立性的反差造成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怀恋;高职教育过程更注重实践教育和更强调学生自主管理带来的不适应;特别是人际关系好坏带来的影响,人际交往对象的影响,转型时期诸多不良文化对大学校园的渗透和影响,这类影响中的消极现象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有的校园随处可见的成双成对,有的校园通霄上网已经成为风气,有的学生盲目追星、有的学生不顾家庭实际开销,盲目追求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功利化和实用化的价值取向扩大化现象,甚至长期拖欠学费现象的逐步扩大等等,都会对一些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带来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行为习惯的影响,从而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1.高职教学观念滞后
高职教学观念滞后,使得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得不到较好的效果。在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方面,一些高职院校重专业技能轻心理素质,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传统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由于高职教学观念滞后,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考评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就目前而言,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研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考试,还是重概念、规律的了解和掌握,适当考虑课堂纪律和考勤,忽视学生学习的行动过程、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应用程度、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种忽视知识与能力兼得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显然不适应当今课程体系改革的趋势和要求。
2.高职教学方式落后
高职教学方式落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使得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在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很多高职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而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对高职学生而言,学生在学习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不难看出,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新课改下的高职教学模式不相符,使得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的局限性也是当前高职心理教育的瓶颈。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缺乏高职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如果不联系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学生也难以理解和接受。目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课程体系较为单调,很多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课程,没有开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因此,合理设置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4.缺乏教学实践指导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缺乏教学实践指导,也是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得少,有的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把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当作一种工具课来教授,忽视了实践性,仅重点讲解心理学学科知识,没有紧密结合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对心理学概念和原理的操作性阐述较少,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心理现象进行解释、诊断和控制的操作性知识少,而指导心理健康的实践性活动非常少。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学学生心理教育课程后,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
四、改革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
1.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识
高职院校应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识,是改革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增强心理健康教学。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识,应结合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生源情况,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需求,注重培养具备的健康心理素质的高职大学生。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限选课列入课程教学计划,另外,在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进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主要突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在实际工作中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心理服务技能的培养。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可以有效改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现状。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心理教育、学习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应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心理教育是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心理指导。学习心理教育是教师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协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职业心理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为学生在职业定向、职业分析、职业兴趣等方面的了解与测试提供服务。理论教学内容应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如健康职业人格教育、岗位环境心理适应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就业岗位挫折心理教育等。
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课程
重视教学方式的实践性,提高心理指导的操作性,还应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课程,编写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教材。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汇总,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课程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应重视活动课和心理训练课。以实践教学和体验性学习为主,重视心理指导的操作性。另一方面应重视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注重训练一些心理实用技术,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操作性。如人际交往训练,紧张的放松训练,对自卑者的自信心训练,对抑郁的合理认知技术训练,对挫折与压力的心理承受训练,就业心理指导训练等等。
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构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构,也是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适合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关键。第一,要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第二,要建立和完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如成立心理健康协会、心灵俱乐部、班级心理委员会等。第三,要开辟一些心理健康宣传阵地。在改革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橱窗等正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第四,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重点关注高职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积极采取措施帮助高职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总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高职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人才,改革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应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构,不断探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的要求,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进而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樊金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2(04).
[2]肖征,曲丹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5).
[3]焦子国.构建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23).
[4]樊永生,莫秋树.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2(07).
[5]黄荣峰.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2).
[6]许素梅,孙福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初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篇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教社政厅[2002]3号文)要求“各高校应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1],但由于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方面师资薄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态度,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我们对某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与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各年级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400人,收回有效问卷383份。其中男生310人,女生73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部分内容:对常见心理问题辅导的需求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及满意度。每个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对问卷进行筛选后,应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辅导需求的总体状况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可知,该校大学生对常见心理问题辅导的总体需求比较一般,平均值为2.71(问卷采取1-5五点计分,3分为理论中值,均分低于3分)。如学习心理方面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都表现出较低的需求,但在就业心理辅导方面,需求度均值超过了3分。
就业心理辅导需求方面,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最希望得到帮助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就业心理调适(均值为3.1)、择业观念(均值为3.06)、职业选择(均值为3.04)。这可能与高职院校进行的是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的是职业技能,所以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就业问题特别关心有关。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的迷茫焦虑感。
2.2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状况分析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的调查中,46.21%的大学生希望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这一现象表明采用活动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学生参与度高。在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最受同学喜欢的教育形式排序依次为实践活动(46.21%)、讲座(43.86%)、个别心理咨询(40.73)、书籍阅读(34.2%)、团体心理辅导(24.8%)。
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面,53.26%的大学生倾向于同学之间的传递与交流。这一数据启示我们要加强班级的心理委员建设和朋辈心理辅导建设。同学之间容易敞开心扉,拉近心理距离,建立起彼此信任、支持的关系。学生遇到问题或困惑,第一倾诉对象更多的是同学。
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46.74%的学生喜欢讨论式的教学活动,44.39%的学生喜欢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了解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43.34%的学生能接受讲授式的教学安排。这是符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规律的。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丰富多种教学方式的前提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学会思考,学会了解自我,做好自我心理健康保健工作。
在直接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愿中,60.57%的同学表示愿意参与。参与的途径主要是心理健康类活动(64.66%),课堂听讲(45.26%),而愿意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比例较少,只有16.38%。这可能是由于大家对心理委员的了解不够,不清楚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关。这也启示我们要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建设,注重对心理委员业务知识的培养,缓解大学生对朋辈辅导的需求与大学生参与心理互助意愿之间的矛盾。
3 结论
篇5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形势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33-01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逐渐建立并成熟起来,成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也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其特殊性,在心理健康方面,除了有普通大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特殊的问题,如比一般大学生要敏感、自卑、抑郁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其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建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使学生愉快、健康的学习成长,在毕业后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现状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尽管我国近些年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高职学生的心理还是存在各种问题,有其自身原因,也有来自外界的压力。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高职学生主要是高考失利的高中生或中专生、技校生等,也有一些由于客观原因未上的了大学的学生,相比较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比较杂,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构造、思维习惯、视野等都会有所不同,造成各自心态的不同。
其次,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上有一定的心理障碍,高职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敏感,心理承受力比较弱,在乎别人的看法,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些特点就使得他们在交往中比较被动。当他们的思想情感长时间得不到表达和沟通,就会产生压抑、抑郁、孤寂的情绪,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严重影响着其以后进入社会的人际关系交往。
另外,高职教育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已经有了独立的判断能力,但由于经验和阅历的缺乏,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会产生很多烦恼和无助。
经对高职生的调查,低年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如高年级的重视和了解,很多低年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持无所谓的态度,越到高年级对心理健康课越感兴趣,希望增加心理健康课的课时。目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的总趋势还是比较健康的,显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不到实处,尽管开了心理健康课,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更注重的是形式,解决不了学生遇到的问题。另外,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老师的知识涵养还不够,一些观念比较落后,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攻克难关。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老师值班辅导,使整个工作形式化、概念化。
一些高职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由于教师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要求的原因,将心理健康课开成了专业课的模式,要求学生必须上课,最后考试或写论文来获得学分。这种课程化的教学完全泯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不仅达不到帮助、辅导学生的目的,还使学生增加了应付考试的负担,一点也起不到作用。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除了教师和学校的原因外,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大问题。有些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有些学生甚至鄙弃这种教育,将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与心理疾病混淆,认为进行心理健康的咨询就是心理有病了,会被人嘲笑和排挤的。
3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在高职院校出现上述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院校对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不重视,这样就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没有针对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学就没有目标性。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素质和师资队伍也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健全的原因。
3.1 高职院校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高职院校要确实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的现状,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更好的防止学生产生心理疾病,达到优化提高其心理素质,并开发其自身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职生成为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3.2 高职院校要建立一套健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首先要强大师资队伍和师资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同时,组织开展各种心理咨询活动,比如可以开通咨询热线,这样就避免了一些学生面对面的尴尬了,或者开设心理活动咨询室,让学生定点的咨询。另外,学校一定要尊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特殊性,开设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课堂多样化和丰富化,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3.3 增强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开展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文化活动,让广大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培养了其团队意识和积极参与的精神,建立了其自信心和良好的心态,潜在的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
4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套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和一支高效的师资队伍,积极引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在学校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养成一种健康的心态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使之真正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其以后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09(10).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困惑;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10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的心理困惑也呈现明显的变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无论是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环境和成长环境变化的角度,这些因素都将对个体心理带来一定的干扰和困惑。
一、研究背景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并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显然,心理健康不是指对任何事物都能愉快地接受,而是指在对待环境和问题的反应上,能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适应倾向。在此参考标准下,不少针对大学生心理困惑的相关研究也比较丰富,聂舒(2015年)结合已有文献,对心理困惑进行了描述性定义:心理困惑是指人在情感、智能、决策、个人发展和意志力等方面受到阻碍,以至于无法正常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表现为心理感受痛苦、学习动力缺失、人际关系不适、情绪低落、自卑与自负、行为退缩、恐惧失败和轻微的躯体症状。并综合已有的专家和学者的相关研究,提炼出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的三大类,分别是个体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生活和学习方面。孙凤梅(2006年)在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中指出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性问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生活适应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当前,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但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近10年(2007—2016年)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心理”研究关注度在2011年环比增长率达到高峰,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大一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处于变化和发展状态的,从个体身心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等角度来看,对大一学生的心理困惑的关注是必要的,对其关注和研究,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将对其今后的身心发展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
本研究中的心理困惑界定为因个体受到自身发展和周围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个体心理出现疑惑、不解、有压力、感到困难的心理状态。本研究选取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深入地了解和探析他们当前的心理困惑,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随机选取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大一学生中5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85份,回收有效问卷562份,有效率为96%。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当前,你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满意吗?”“当前是否存在心理困惑?”“如果当前存在心理困惑,请具体说明”等。访谈采取随机调查,共72人次,访谈地点设置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工作室。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取调查时间为大一下学期,被试人员通过大学第一学期的适应,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研究中因环境陌生等外因的影响,尽可能回归被试个体心理发展层面的因素。本研究问卷调查部分由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指导被试人员统一作答。经过对问卷内容的统计和分析,结合实地访谈,进行信息的归纳和整理,进而形成研究结论。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针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回答内容进行整理,按照心理困惑内容出现频率的高低进行归纳,研究结果表明:98.9%的学生在“当前是否存在心理困惑”方面作出肯定回答;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按回答内容频率出现的高低,来源依次为:专业学习、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心理适应、消极情绪、自我意识。
(一)专业学习
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来源的第一大因素就是专业学习。具体表现为学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效率较低、学习压力大;对专业学习缺乏认同;考试焦虑;学习上缺乏动力和目标;纠结是否需要转本;对专科学历的担心等。
(二)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的第二大因素。主要涉及宿舍人际交往、恋爱关系和家庭关系。例如,“宿舍矛盾让自己很烦躁,不知道如何应对。”“很在意宿舍的人际关系,和个别不容易相处的人每天在一起,感觉很郁闷。”“对恋爱充满好奇,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场美好的恋爱。”“和父母亲的关系一直很困扰”“家庭不是很和睦”等。
(三)职业生涯规划
本研究的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在调查中比较集中出现大一学生开始对其一生的理念、工作、生活、家庭及社会等目标所要设定的计划进行思考和探索,更多会出现迷茫的心理困惑。例如,“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度过大学生活”“如何制订职业规划和目标”“将来毕业后能做什么,现在感到很迷茫”等。
(四)心理适应
该部分主要表现为大一学生进入大学的环境之后,面临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出现的内心困惑的状态。例如,“住集体宿舍不太适应”“暂时还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的方式”“想家”等。
(五)消极情绪
该部分的调查表明,大一学生因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而出现不同层面的消极情绪。例如,自卑、抑郁、焦虑、愤怒、纠结等。
(六)自我意识
个体开始对自我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了解。在此过程中,会出现是否能够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而产生的心理困惑。例如自我评价水平较低,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缺乏正确了解和评价。
四、讨论
(一)关注和重视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困惑
本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大一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及时有效地帮助和疏导他们的心理困惑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极负盛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kErikson)强调人的理性和适应。他所提出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对我们当下的研究再次提供了指导意义,大一学生正经历从青少年向青年期的发展过渡,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说也是向成熟迈进的过程,自我意识的逐步建立和亲密关系的建立是人生发展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和重视是非常必要的。
(二)提高个体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经历着学习和生活上的转变,不少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造成“迷茫与压力”共存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大一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为学生提供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机会,科学指导学生做好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大一新生要积极踊跃地参加社团活动,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人际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和塑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一学生心理成长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心理辅导方式,广泛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知识专题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帮助学生从心理层面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四)研究的展望
本研究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进行,研究内容相对比较宽泛,今后还可以在学生的性别、生源、专业等不同的维度上进行更好的研究,也可以对大一学生与其他年级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更加深入的比较研究。
五、结论
高职院校大一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应共同关注和重视。专业学习、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心理适应、消极情绪、自我意识构成了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困惑的六大主要来源。
参考文献:
[1] 蓝冬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17-120.
篇7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迈入了普及化阶段,加上社会竞争的加剧,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在面对市场竞争和社会现象时,高职院校大学生常常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假如任由这种心理障碍积累势必会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其学习、生活。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国家政府、高职院校及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度关注,这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特征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是多层次、多因素互动的过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内涵及特性,应该系统地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稳定性与时代性
根据唯物主义理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体,这是其发展的根本。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两种力量,即维持系统稳定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发展的力量,它们之间相互碰撞和对抗。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既是稳定的,又是变化的,且与时代有着紧密联系。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稳定性与时代性,通过对传统心理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集中体现出来。其中,继承是基础和前提,这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决定了其连续性以及稳定性。而创新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目的和方向,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充实新质的过程。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同时兼具稳定性与时代性。
1.2 规律性与目的性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内在隐含着一定的规律性,这是由事物内部诸多要素间的本质联系决定的。简单来讲,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规律包括:矛盾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量的积累引起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这一特征告诉我们,应该遵循其内含的规律性,进而循序渐进地予以开展。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一目的始终不变。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更多地体现出人的主动性,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选择教育理念、内容以及手段等,致力于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应实现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1.3 内涵性与外延性
从宏观的角度上讲,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分为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两个层面。其中,内涵发展主要体现了事物本质属性的变化。而外延发展则是对事物外部领域的拓展。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而言,其内涵发展满足了社会与学生的需求,主要从本质、特性以及功能完善入手。这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调整和优化内部结构,包括创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优化教育内容以及改革教育方法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发展,主要体现在师资建设、规模扩张和领域拓展上。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象还限定在学生范围内,忽视了对教师、辅导员以及校园环境的服务,在学生生活中的渗透还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层次。为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要同时兼顾内涵与外延两个层次。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笔者结合上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征的分析,罗列了以下几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构建课程体系
现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考察,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强调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通过行为训练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创新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高职院校需要在遵循注重理论学习、强调实践应用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从大学生心理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特征开发与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各阶段课程教育的有效连接。同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采用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感受及生活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效能。除此之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包括多媒体、投影仪、影音设备等,通过感官刺激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尽管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略有不同,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必将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 师资建设强化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是主导,他们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了教育实效。随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要经过专业、系统地培训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高职院校相关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并且层次参差不齐。目前,从事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有德育教师、辅导员、医务人员以及团委干部等。综合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专职少、兼职多,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匮乏限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客观实际,教育部及各级主管部门日渐重视和加强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提出了一些培训要求,出台了一系列资格认定制度,采取了诸多落实编制、职称评定、规范管理等举措。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将日趋专业化,逐步实现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为此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2.3 教育对象丰富
以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其一切内容研究、课程培训等相关工作都围绕这个中心开展,重在解决如何辅助和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问题。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并不是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他们的心理健康始终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心理健康还直接或间接地受教师、管理员等素质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将逐步实现对象的转变。具体来讲就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对教师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重视解决教师或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心理学问题,并不断优化教育物质条件和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服务,其面向的不单单是学生主体,同时还应该为教师、管理者以及校园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这是提升其教育实效的根本。
2.4 涉猎领域扩宽
经过长期的调研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养成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强调提升其心理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积极防治出现的心理障碍。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开展了一些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和个人发展的指导性教育,但是尚未进入普及化状态,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反只是视为常规性项目予以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愈加丰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应为其学习、生活、交际以及就业等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这在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完成补救模式向发展模式的转变。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确定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辅以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等途径将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主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5 参与主体多样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辅导的需求,很多国外学校开始扩充辅导力量。我国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构建校内以辅导员、教学教师、学生干部为一体的服务网络体系。在充分发挥教学教师功能的同时,利用辅导教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力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完善的辅导,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学生干部辅导,建立校内和谐关系,利用学生之间的可亲近性,互帮互助,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兴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能力测验、知识考评等渠道,选择合适的学生担任辅导干部,对其进行简短的培训之后,使之帮助自己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师要着重注意及时更新他们的辅导方法和辅导技能,实时端正其工作认知和态度,由这部分学生完成个别同学的心理健康辅导任务,如此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范围,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参与,要求相关教师做好联通工作,从而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和全面的服务。
篇8
多管齐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生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急剧上升,因此高职生心理健康引发的心理问题,恶性事件乃至学生自杀案件时有发生。为了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预防和杜绝类似心理事件发生,我院根据高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了多管齐下教育方法,探索了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一、健全组织制度建设,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章可巡
1.健全组织机制。学院切实加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2010年上学期初重新确定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及成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了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工办心理专干、班级心理委员”为主体的四级工作网络。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各系分别配备心理专干,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通过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学生各个群体的作用。
2.制订措施制度。学院颁布了《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等文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定了咨询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心理咨询保密制度、心理咨询员值班制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心理普查制度、心理咨询档案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员首询负责制度、心理咨询预约制度和心理咨询转介制度等。
二、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确保心育活动正常进行和咨询场地专门化
1.增加投入,确保经费及时到位。2008年开始,学院根据省厅要求每年按生均不少于5元下拨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心育活动及教师培训正常进行。2011年,2012年累计投入24万元,完善了两个校区心理咨询室建设,完全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
2.心理咨询室功能完备,咨询场所舒适温馨。经过两年时间筹划,学院两校区均完善了心理咨询室功能设备建设,建成了集预约等候、个体咨询、团体辅导、软件测评和宣泄于一体的多功能咨询室,硬件,软件均达到了省里“合格”标准。
三、经常有序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1.坚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及时传输心理信息
充分发挥校园橱窗宣传阵地和“馨心园地”报纸宣传作用,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另外针对同学们喜欢上网的特点,在学生处网站链接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页,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常识。
2.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多方获取心理知识
学生会心理部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内容涉及525国旗下宣言、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征文、美文朗诵、影片赏析、心理趣味运动会、心语信箱、心理讲座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四、全面实施心理课堂教学,努力造就业务精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1.认真落实上级精神,全面实施心理课堂教学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2011年9月,学院全面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的重大举措,教务处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规定为考查科目。课程开设主要面向学院大一新生班级,课时数为32学时,周学时2学时,分一学期完成授课任务。
2.师资队伍配备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
学院积极对从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现在拥有一支八人组成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另外各系学工办均配备了一名辅导员担任心理联络员。
五、强化大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和危机干预机制,杜绝心理事故发生
1.定期发放《心理状况晴雨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由学生会心理健康部每周定期收集同学们心理状况晴雨表,中心根据晴雨表上反映情况进行了解、核实,对需要交流的现象及时反馈到班主任,对突出问题学生进行相应跟踪了解。
2.加强个别和团体辅导,做好疏导和排解工作
(1)在个体辅导上,中心实行日常值班制度,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30)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在固定时间接受学生咨询。两年内通过信息邮发,电话交流,网上QQ,现场交流共接受了300多名学生个体咨询。中心一一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及时跟踪,定期反馈,通过平等交流,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自助。在周一至周日晚(19:30-21:00),中心开通朋辈预约和咨询热线,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不适心理现象。
(2)在团体辅导上,中心从成立起已经成功举办团体辅导10场,主要涉及人际交往、个人成长、新生入学班级心理辅导、接受资助学生团体辅导等等,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各类特殊学生群体之中。
3.及时做好新生心理普查测评,跟进关注“超常”心理状态学生
中心自2007起每年针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根据普查结果,筛选出问题学生进行追踪辅导。2012级大一新生3046名学生参测,普查结果超出常模分值人数比例为26.4%,中心对参测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对于结果最差的326名学生进行约谈核查,及时排除假象学生,对落实的异常学生重点干预并适时转介。
4.进一步健全“五个早,五个一”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杜绝心理事故的发生
对于特殊群体,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五早”预警机制,切实做到“一名患者,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中心建立了一整套连贯的可操作性干预体系,包括预警系统、干预系统、监护系统和善后系统等四个系统。三年来,已经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事件20人,其中及时发现并干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50余人,心理事故控制在“零死亡”状态,在干预体制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六、结语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思路、途径、内容与模式,但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为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快速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重.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7,(5):68-70.
篇9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 心理健康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主流依然是成长和发展。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需要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出发点的。因此,各高职院校都突出强调人才的“技术、能力”素质是高职大学生人才的特色,在培养过程中未能紧扣高职院校学生现状,而忽视了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近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岗位技能、动手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文化基础较弱,工作理解能力较差;自我意识突出,缺乏必要的协调与合作能力,人际关系紧张;功利心强,注重个人利益,集体观念弱;欠缺职业道德与素养;个性突出,心理脆弱,生活态度偏激;政治思想情感弱化,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其一般规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必须以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开创职业教育特色、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认真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一、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职业生涯教育的薄弱直接影响学生对个人成长的规划与择业方面的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偏差与职业生涯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虚荣心理与责任感的缺失
由于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与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认知偏差与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部分学生在就业择业中存在毁约现象。这不仅影响用人单位工作的正常进展,而且也有损于所在院校的声誉。这种消极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低年级毕业生。
(二)期望过高与盲目乐观
部分高职学校对学生就业形势引导不够,导致部分毕业生不能客观认清现实。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薄弱,使学生意识不到社会竞争的激烈,缺少对未来的规划,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紧迫感。在毕业时在就业难与期待高的现实冲突面前产生心理偏差,导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巨大的差距,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三)择业过程中的被动与消极
目前高职院校确实就业形势较好,因此有的高职院校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应聘技巧的培养,而造成毕业生一方面渴望得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自己并没有加入择业的激烈竞争。这种情况导致了高职学生对自我竞争能力的怀疑。
从以上不难看出,职业生涯教育的缺乏间接导致了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薄弱和不被重视,如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面试技巧方面的培训,导致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过于紧张,不能充分展示自我,从而会变得悲观失望。
二、职业生涯教育薄弱的原因
(一)职业生涯教育未被重视
中国早期教育多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沿袭而来的对社会实践以及职业生涯教育实践及规划的意识。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忽视对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及求职技巧等时机演练,理论与实践不能密切结合,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完善,仍处在不断探索与改进的过程之中,这也是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未能普及的原因之一。
(二)职业院校教师缺乏职业生涯教育观念
随着不断推进的教育改革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高职院校教师也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科研与教学双重压力。尤其在教育转型期,学校对教师的高标准要求与本身素质之间的差距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而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状态与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将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如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而疏略教学质量,在此情况下无法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引导,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此外,由于原有教育水平限制使得当前部分教师缺少掌握国内外先进职业生涯教育知识进展的意识,不利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职业生涯教育落不到实处
职业生涯教育应该自学生入校始就结合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评估其适宜发展方向,提出职业规划性建议的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职业院校虽能积极主动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并对气质类型进行实测,但大多数无疾而终,不能有效地将测试结果与实际教育相结合。
三、对发展职业生涯教育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展望
第一,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我们要结合学生所处的生理及心理发展阶段进行相应教育并开设相应课程为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条件。如在入学初期注重专业教育,使其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意义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教育中期注重素质培养的要求,协助学生设定目标,明确人生规划,更加理性客观地设定并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促进其技能的掌握;面临高校教育的结束与步入社会的衔接,职业生涯教育要注重更大幅度技巧方面的培养与训练,提高求职技能。此外,职业生涯教育在确立学生学习期间的目标与规划外,还应注意对学生长期职业发展的规划,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二,在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系统化发展过程中,应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充分重视职业意识教育,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健康规划,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与国内外形势发展,促进学生理性、客观地看待我国政治与经济面临的变化与趋势。还要帮助学生增强爱国意识与集体责任感,利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通过职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认清情绪对认知的重要影响作用。
第三、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如今部分学生虽然面对失败不能客观评估自我,但却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动机,渴望不断自我完善。利用这一特点,在职业价值教育中可以利用学生自身资源。
第四、职业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在建立自信的同时不缺乏危机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完善。另外定期对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进行最新进展的培训与指导。
强化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能够提升职业教育学生深入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就业中的竞争能力。职业生涯教育通过规划学生未来发展,指导学生对各行业的真实体验以及错误认知的矫正。有利于学生自我潜在能力的挖掘,为形成健康的心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社育.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
[2]夏海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探究[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1.
[3]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4]翟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篇10
在高职教育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色教育模式的研究,制定出适合高职大学生需要,适应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助于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职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环境,轻松走入职场。
1 研究方法
通过对2014年在校的2012级、2013级、2014级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普查,全面掌握3个年级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筛选出存在心理问题及障碍的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研究,探寻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特色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改进和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次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络版),由各个二级学院在网络机房统一组织开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及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简称:UPI),并使用心理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测量所采用的SCL-90量表为最著名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测量表之一。主要针对受测人的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进行测评,对其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受测人是否存在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心理健康评价工具,能够直观有效的综合掌握受测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UPI量表是针对已经被发现存在早起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制定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该量表的测量对象主要为大学新生,对新生中存在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学生的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进行了解并填写调查表。该量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用方法简便,能较快地判断出结果,是当前各个高校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使用的先进的调查方式。
本次2012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389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275人;2013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176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075人;2014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235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153人。
通过对以上人员的调查分析发现,受测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总体状态积极向上。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缺乏动力,存在厌学心理,悲观,心理压力较大。部分学生从进校开始就为自己的毕业、就业问题深感忧虑,产生沉重的压抑感。同时,高职大学生具有普通大学生都存在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社会交往需求迫切,人际关系敏感,存在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的敌对、抑郁等负面情绪。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相互促进、相互结合。
2 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1 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特征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职学生录取成绩较低,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开设理论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课程,播放心理电影、心理科普知识讲座等形式,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学理论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防御心理问题的出现。
2.2 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相互促进、相互结合。针对高职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如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择业等发展性问题,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团队训练、挫折考验训练等方法,通过早起干预和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打消心理困惑,从源头上防止学生因此类问题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2.3 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新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体现时代精神,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要组织、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及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做学生的知心人,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在各种形势下的思想变化情况,及时对出现的个别及集体心理问题进行引导。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职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