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小结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课堂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课堂小结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以唱导游;以游助唱;课堂结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97-01

一、模式的结构特点

“以唱导游,以游助唱”使学生在音乐课中热爱音乐的美,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它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诱趣一动静结合,训练实践感受内化,陶冶性情。

第一步:创设情景,诱趣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律动练习,可以满足学生动的心理;故事引趣,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上来;游戏激趣,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进入角色,为学习新知创造欲动的心理氛围。

第二步:动静结合,训练实践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训练、实践。以节奏练习为例,如果仅有教师的热情,充其量只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许还会导致混乱的状态,而学生也难以受到真正的训练,所以训练必须做到动静结合。首先是心动,然后才是手动、口动,乃至身动,静中有动,而动时心中平静,从而达到整体和谐与发展。

第三步:感受内化,陶冶性情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在美的乐感和美的动作的陶冶中从内心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这一课堂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始终以唱游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形成一幅活而不乱、动之有序的动态性结构图。

二、教案举例:生日快乐(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片断)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师:刚才,小朋友进教室时,脸上都笑眯眯的,为什么?(生答)你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心里会很高兴?(生答)对,过年、过“六一”节、出去旅游、考试得了好成绩……心里会特别高兴。今天是小兔灰灰的生日,咱们该怎样表示一下呢?(生答)。好,咱们就一起来为灰灰庆祝生日。(出示生日蛋糕,点亮生日蜡烛做发声练习,边表演边演唱:《祝你生日快乐》)

(三)节奏练习

师:平时同学们过生日时,好朋友可能会送礼物给他,今天灰灰有个难题想请小朋友帮它解决一下,就当送给它的礼物吧。

1.复习旧节奏;

2.组成新节奏拍打。

(四)视唱练习

(教师事先在同学的座位底下藏一些节奏、曲谱、头饰等)灰灰也送给小朋友们一些礼物,请你找找自己的伙伴,并唱一唱。(生边律动边找伙伴,视唱曲谱)

(五)教授新曲

师:刚才小朋友送给灰灰一首生日歌,灰灰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也要唱一首生日歌送给小朋友――你们听。(放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生日时愉快的心情)

师弹奏歌曲旋律,生朗诵歌词。

师弹奏歌曲,生边哼曲谱边律动。

分析演唱时力度变化,齐唱歌曲。

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并唱歌表演。

(六)欣赏乐曲

整体欣赏:感受音乐的情绪。

分段欣赏:对乐曲进行对比,并内化,欣赏小结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灰灰的生日过得真热闹,我们又唱又跳,不仅感受了《喜洋洋》的欢快和喜庆,而且还学会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生日蜡烛》,知道了我们演唱歌曲不仅要有感情,而且还应该注意力度的变化。以后只要我们多听、仔细听,那么,欣赏音乐的能力一定能得到较快的提高。(随着乐曲边律动边出教室)

三、实践效果与分析

篇2

一、实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分组

1.同质分组。根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班级学生具体的学习水平,将学习水平相近的同学分成一组,以优势明显的一组作为其他组的学习榜样和目标,为学生树立身边学习的“标尺”。这种分组的缺陷是容易造成班级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优者更优,弱者更弱,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2.异质分组。它与“同质分组”相反,是根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将学习优秀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之中,其目的是发挥学优生的表率和榜样的作用。这种分组能较好地平衡班级小组中的学习水平,避免同质分组中出现的“优者更优,弱者更弱”的两级分化现象,但也容易形成“一人独霸”的局面。

3.自由分组。即根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提倡学生自由搭配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分组的优点是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同学友谊深厚的程度自由结合,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缺点是增加了教学中管理的难度。

以上三种分组,各有优缺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掌握。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分组,组与组之间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情,进行灵活变换。变换的主要依据就是要以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实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1.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夯实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首先,音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要把教学内容理解透彻,精心地进行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明确所要体现的新课改理念,做到教学内容与新课改理念二者有机统一。其次,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一定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新理念的体现。最后,要认真分析教材的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以达到尽快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需要。只有这样认真仔细地钻研教材,备好每节课的每个细节,才能上好每节音乐课,为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牢固的基础。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小学生而言,不但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且极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以达到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教师可在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融入生活,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是新的课程标准对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音乐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案例的同时,务必将“个体差异”这个因素融入其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通过课上观察、提问,课下走访、调查等手段,认真地对所任班级进行学情“摸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熟悉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处于不同认知结构层面的同学,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让每个同学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相应的提高,使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应该着眼于有利于改进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力求评价的多元化、情感化和科学化。评价的形式主要有“师评”“生评”和“自评”三种。具体地说,可以围绕小学生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评价。这种评价主要依据其课堂教学的目标去进行实施,即以唱游律动为评价的主体,主要应该看小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如何,强调简单活泼的节奏,自发形象的动作,以及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冲动和心灵感应所体现出的对音乐的浓浓的情趣。

2.小学中年级的教学评价。这种评价主要依据是以培养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为主要评价目标,以器乐教学为评价的主体,强调结合器乐吹奏训练,培养学生体验音乐的能力,在人人参与的直观教学中解决音准、节奏、吐音、气息等问题,引导他们准确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一丝不苟的意志品质。

3.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评价。这种评价主要依据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表现能力为目标,强调师生讨论探究,共同参与,把握乐曲的情感和艺术处理手法,以唤起学生追求艺术美的激情,引导他们憧憬美好的理想,追求美好的未来。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分析

音乐起源于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小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音乐,在音乐技能方面就一定要充分掌握较佳的节拍感及节奏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节奏教学这一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素就是节奏和旋律,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体现,具体指音乐中音的强弱以及长短。从广义的层次上来看,节奏包括了音乐中所有的要素,比如调试的转变、动机的发展、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弛、曲式的结构等。不同的节奏运动也是音乐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音乐世界中由于表达的情绪不同造成节奏变化的差异性。普遍的规律是抒情音乐的节奏相对比较缓和,欢快时候的节奏感比较强烈具体。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体会和领悟音乐的美好,在此基础上才能慢慢体会到各种构成要素的不同,节奏是其中最密切以及敏锐的因素之一,所以想要感受节奏必须通过节奏认识和感受音乐。针对小学生来说,节奏本身就是非常难以掌握的,老师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节奏的强化训练,形成良好的节奏感,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措施

(一)结合律动,感知节奏

律动指的是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旋律做出有规律、简单的动作。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结合律动可使学生在演奏音乐时,自觉融入音乐情绪,更好地感知节奏。而体态律动即符合音乐自身规律,又符合小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具体的体态律动教学中,以节奏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游戏、舞蹈、动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理解音乐,进而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例如,在《法国号》歌曲的教学中,由于该歌曲是一首法国民歌,歌曲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节奏规整,以优美舒展和轻快跳跃旋律的交替表达人们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可先用两拍子导人,用钢琴弹奏和弦,在琴声律动下,学生在教室里走圆圈,且边走边听钢琴所弹的旋律,说出琴声的规律。老师会说:“老师一个手弹得轻、一个手弹得重”,然后让学生用身体语言表达出“轻、重”,于是,学生一只脚轻、一只脚重的走圈圈,感受音乐旋律。最后,在多次弹奏后,教师总结音乐三拍子的特点为“强弱弱”,让学生进行感知,在熟悉歌曲旋律后自己寻找三拍子规律,提高音乐认识。

(二)自制乐器,领悟节奏

对于儿童而言,其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想象力、创造力丰富,音乐“乐器”无处不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然后在掌握了一定的节奏类型后通过打击乐器对新学的节奏进行巩固。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音乐乐器,如可在铅笔盒上绑橡皮筋,这样,“嗒嗒”声便会在学生用手抽动橡皮筋的过程中发出,且随着学生抽动橡皮筋频率的不同而发出不同节奏。学生还可将沙子装在易拉罐中,然后上下摇动模仿沙锤的音色。此外,可通过拍击使学生学习一些乐器演奏技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例如,在2/4拍奏学习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第一小节的第一拍的前半拍紧握右手,拳眼朝上,对左手掌心进行击打,然后在后半拍时拳眼朝上,敲击桌面。以此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拍击技巧,并激发学生的节奏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链接生活,创编节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所教音乐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要对所教音乐的节奏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出一种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节奏教学中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个更加形象的认识。例如,“咚咚咚”一听便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敲门声,在教学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敲门的声音来促使学生对一些简单的节奏进行学习,然后再层层深入。教师还可以通过钟表的滴答声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学习。因为钟表走动声音比较小,老师可以以双手拍打模拟表针走动的声音,让学生以走路的形式来对此节奏进行模拟,老师拍一下学生的脚步就动一下。与此同时,老师可以教学生在行走时每行走一下就顿一下以加强节奏感。

(四)注重实践,增强节奏

篇4

一、奥尔夫教学法及其节奏练习的内容

1.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是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发明的。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通过节奏训练、律动、歌唱、语言节奏、乐器合奏和即兴创作等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进行音乐的探索体验,开发潜在音乐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它与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结果的做法不同,它更注重的是教学过程,这样的教育观念确定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元素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特点。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儿童。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即兴性;综合性;参与性;自然性;民族性;大众性。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2.奥尔夫节奏的定义

元素性音乐的基本原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所谓元素性就是使用最原本、最朴实的音乐素材,即音乐的最基本要素节奏,节奏运动中采用最简单的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型,通过有意义的趣味节奏训练进行音乐教育。比如乐器演奏可以采用最没有技术负担的敲击乐器和人体乐器;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看作音乐的容器。

二、普通小学音乐课堂与奥尔夫音乐课堂的对比

1.普通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

目前普通小学音乐课堂大多以教唱为主,不注重音乐各个要素的学习。学生学习节奏时是从抽象到抽象: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差,未能激发学生对节奏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现状分析,普通小学音乐课堂枯燥乏味,音乐活动种类开设单调。本质上都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认识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和真正的热爱音乐。

2.奥尔夫音乐课堂节奏的创新

(1)音乐抽象化变具体化,音乐节奏复杂化变简单化。一提到音乐,很多人认为音乐既优雅又复杂,因为抽象似乎遥不可及。音乐是最普通的传递,音乐的骨骼是节奏,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是学习节奏,奥尔夫音乐课堂恰恰最能展现节奏的具体化,化繁为简,变枯燥为乐趣。

(2)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小学生的注意分为三种,一是有意注意,二是无意注意,三是有意后注意。奥尔夫音乐节奏善于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最后发展为有意后注意。小学生很容易被无意注意吸引,教师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无意注意,特别简单,教师自己做节奏操,学生立马会被吸引。教师做完之后要求同学们注意节奏步骤就变成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随后进行模仿,练习,从兴趣出发,每次做都能熟练变成了有意后注意。利用三种注意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合理地进行引导教学,从游戏中体验节奏,产生愉悦的情绪,同时收获知识,良性循环,积极性越来越高,良好的习惯便由此形成。

3.将奥尔夫节奏理念融入普通音乐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这些每个教师都能熟练地背诵出来,然而生活和课堂并不全是教育理论,不能死搬硬套。在新课改的大背景前提下,奥尔夫节奏理念的优势便凸显了出来,应把奥尔夫理念融入普通音乐教学,教学内容与理念相互渗透相互指导,共同为音乐启蒙和音乐教育事业做铺垫。

三、奥尔夫节奏练习对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1.增强了教师的组织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程度较差,奥尔夫节奏则能恰好帮助教师组织课堂,音乐课问好方式除了用音阶之外,还可以运用拍手打节奏作为上课师生问好。这种问好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迅速组织在一起,方便了师生相互协作,增强了教师的组织性。

2.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许多学生家长给孩子报了钢琴古筝等乐器培训课,孩子却不愿意学习更不愿意练琴,奥尔夫节奏练习帮助学生在活动游戏里快乐地学会许多基本节奏,对练琴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节奏掌握好即解决了整首乐曲的骨架,乐曲由难变易并掌握了主动权,孩子的自信和兴趣随之提升,学习音乐的动力增加。

篇5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互动意识 培养方法

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初中学生音乐素养是多方面的,包括识谱、演唱、欣赏、演奏等,培养中学生音乐素养有助于中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学习创作的热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各方面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要想有效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就要有效强化中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互动意识。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捷径。

一、音乐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的原因

1.中学生处于叛逆时期,没有认识到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的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的其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意见,自我需要不断扩大,需要满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阶段,他们的情绪波动性较强,更带有一些叛逆的情绪。如,前不久教师做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你们心目中的音乐课是什么样?”音乐课在学生们看来是“豆芽”课,是好玩的课,是他们一天紧张学习后的放松练习,他们没有认识到音乐课的重要性,更不要说在音乐课上培养互动意识。

2.教师备课不充分,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达到师生互动。

现代教育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而一节音乐课的成功就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达到师生互动。教师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

3.教师上课时没有把情绪融入课堂,学生得不到感染。

教师在上课时如果没有把情绪融入课堂,就不能把音乐所传递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得不到情绪的感染,课堂上就不会进行互动。例如在教授《走进歌乐山》这一首曲子时,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进歌乐山》的大背景是重庆歌乐山上为取得全中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充满着激情,斗志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策略

1.投其所好。

每个学年段的学生都有不同需求,小学生们总希望音乐课就是游戏课,初中生们总希望音乐课老师能教些流行歌曲,希望老师能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实施教学。比如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可以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作为学生们表现好的奖励,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等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创编的动作或者表演的节目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就能实现“教”与“学”很好的互动。

2.设计课堂互动小游戏。

设计课堂互动小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轻松快乐,还能加强学生沟通交流,分享学习音乐的感受,让学生乐在其中。这里有一些音乐课堂小游戏:(1)探索空间。可以用在跟学生介绍打击乐器的时候。准备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打击乐器,请学生伸手去摸,感觉它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猜是用什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给乐器起名,再深入解释它的名字,探索怎样敲打才最好听。最后用乐器为歌曲伴奏。(2)击鼓传乐器或者放音乐传乐器用在创编节奏课,乐器传到谁,谁就用该乐器编节奏。(3)随音乐律动进出教室。(4)扮演角色,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码头工人之歌》,让学生直观感受所描述的时代背景及内容,播放课件展示。(5)分组理解作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理解,用自己熟悉的乐器演奏喜欢的乐段。有钢琴组、口风琴组、打击乐组、舞蹈组等。(6)传递包裹。播放该堂课要学习的歌曲做背景,歌曲结束时包裹传在谁手上就让他摸、猜,包裹里装了该节课要用到的打击乐器和道具。

3.情绪饱满,快乐学习。

一个人的情绪是极具感染性的,人们的情绪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应该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学情绪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参加活动不积极,如果此时老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可能活动就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相反,如果老师主动地为大家起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能此时的课堂又是另一番景象。

4.合作性结尾优化。

小结是一节课点睛之笔,这笔怎样“点”才能有神韵呢?可以在这段音乐的背景下结尾,也可以让学生演唱表演,可以引导学生升华音乐主题,更可以让学生自行把本节课进行小结,合作排成小型节目快板、小品、相声、双簧等;把一堂课的结尾变得生动、活跃,使学生像观看连续剧那样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

参考文献:

篇6

1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了敬畏心理,那么在课堂上就很难提起兴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学生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如:在面对音乐课上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时,教师不要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大声呵斥他们,可以先找他们谈心,表明虽然他们有些不太好的习惯,但老师依然关爱他们,如果他们能把坏习惯改正,肯定会成为让老师和同学们引以为荣的学生。再如: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歌唱的自身条件,在面对唱歌跑调的学生时,如果我们用“音唱得跑调了”、“这样不行”等等简单的语言去挑剔学生,只能使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信心,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要十分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各种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使其放大和扩展,努力使其能得到正面引导和鼓励。如:可以用“你真棒 ”、“再想想, 你会做得更好”、“你很努力, 再下些功夫肯定行”等等类似的激励性语言评价,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改正缺点与错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真心爱他们中的每一个,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2 巧妙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能迅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启迪,全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律动导入、情境导入等等。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赛马的气氛,再现赛马时的场景,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节奏一边模仿骏马在赛场上的嘶鸣声,一边模拟策马扬鞭的场景。霎时间,课堂气氛活跃,随着音乐的起伏,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完全投入到音乐情境当中,时而挥鞭疾驶,时而身体左摇右晃,时而欢呼跳跃,仿佛已来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成了赛马场上的一员。这样的情境导入使得动静交替,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有效提问,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提问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能广泛囊括内容,又能明确指定达成课程目的和目标所必需的思维操作程序。只有有效提问,才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小学低年级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课堂上四十分钟是很宝贵的,所以,在教学提问中我们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他们的注意力,所提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语言精练准确,还可以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蜗牛与黄鹂鸟》一课的教学,当学生在游戏中熟悉了曲调、体验了歌曲的意境、享受了合作的快乐后,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蜗牛与黄鹂鸟谁能先爬到葡萄树上啊?谁能先吃到葡萄啊?”学生开始议论,有的说“蜗牛先爬上树”,有的说“黄鹂鸟先吃着葡萄”,“可能蜗牛先吃着葡萄”……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起来。在问题的回答中,学生们增强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 音乐课的精辟小结,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风,难在点睛。”一节音乐课如果我们在结束时做到小结精辟,让学生在思考中结束教学,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再辅以科学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并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使学生在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力方面得到不断发展,我们就会不断实现课程的价值目标。如:我们在学习《红蜻蜓》这课时,当学生学好歌曲后,我们可以邀请学生唱着歌,踏着节奏,模仿蜻蜓一起飞舞,当学生情绪高涨时结束教学。这样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无穷的回味、无尽的思索,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了音乐课的教学魅力。再如:课堂收尾也可以引入竞争,设计若干题目开展竞赛,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也可以借鉴评书联播形式,设下悬念,且听下回分解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

丰富多彩的结尾,一定要使学生对本节课难以忘怀,还期待着下一课,这样学生们就会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5 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艺术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众多文化中的一种,其艺术特性以及审美教学的目标致使音乐在审美教学中具有了表现性、实践性、情感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在新课标改革方案的带领下,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音乐教师们改变了传统的唱歌型、知识型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逐渐向着审美型转变。审美观念的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视觉和感觉器官,具有自己独到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音乐课是一门综合了艺术与哲学为一体的课程,学生在感受美妙的音乐旋律的同时还能使心灵得到净化,为此,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穿插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室应该研究的重点。

1 创设优美的课堂环境

想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就要为其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于促进老师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显著。小学生正处于各种感官逐渐形成的初级阶段,其心理特征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老师们能够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其创设一个合适的审美情景,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下感悟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良好的音乐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审美意识,心境的培养是审美教学的关键点,只有耳濡目染,才能将注意力集中起来。优美的课堂环境是展开音乐教学的良好开端,并在每一阶段的音乐教学中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它可以用于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以放在课堂的开端和末尾,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优美的教学氛围能够使课堂更加丰富,对于审美效应的产生也将效果显著。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是保证一堂课程顺利展开的关键,如何对课堂内容进行巧妙的构思,精彩的铺垫,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审美感而言都意义重大。这中间需要有音乐游戏的穿插,小学生思维灵活、活泼好动,对学生口味的迎合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学习,从而对美学教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能够使学生的高尚情操得到发展。轻松的学习过程,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被迫学习到主动要求学习的转变,对于儿童来说是领悟学习真谛的关键。有趣的事情往往很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这与儿童的心理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对音乐的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运用各类教学形式和模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节》时,老师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将课文描述的内容描述出来,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让奇妙的森林、可爱的动物们的形象都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的朗诵以及富有情趣的语言使得学生们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很快,学生们就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审美活动中去了。

3 对学习过程予以优化

审美存在于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堂音乐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以审美教育作为工作的重心。大多数情况下的音乐知识教学与审美教育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因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音乐,但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却毫无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喜欢流行歌曲,对于音乐教材上的内容也并无好感,这就需要老师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将重复式的训练,变成生动活泼的音乐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课程的欢乐。例如在教学生《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时,老师可以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来教学,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加深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一举多得,课堂效率将得到明显的提升。这是对音乐本身丰富性的体现,也是对教学意境的表达。音乐中贯穿审美,在审美中了解艺术,正是音乐课程开展的主要目标。

4 小结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加善于表达感情。音乐课是一门综合了艺术与哲学为一体的课程,学生在感受美妙的音乐旋律的同时还能使心灵得到净化,为此,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穿插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室应该研究的重点。从学生的气质、形象、感情等多个方面展开教学,能够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对其心灵进行净化,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彪.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师,2012,(9):157-158.

篇8

一、转换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一般我们教师总习惯于在结课时,自己洋洋洒洒地高谈阔论,学生却听得满头雾水。其实,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我们完全可以转换角色,由学生替代老师来完成。例如: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总结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总结学习心得,师生评价与反思等活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

二、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

审美教育学认为: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应该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是一种新的审美联想。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可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言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或舞蹈律动等方法,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再次获得情感体验,充满新的审美渴望。

1.语言,升华音乐主题

教师优美鲜活的、富有感情的语言,犹如一根彩色的丝线把课堂上的环节串成一条美丽的七彩项链。尤其是总结性语言,一定要生动、情绪化,有启发性,它应该是整堂课的教师语言中的经典。能激起每位学生回味和体验音乐,使学生情感体验达到,从而升华音乐的主题。

2.乐曲,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一堂课结束时,师生一同热情歌唱或聆听本课的歌曲、乐曲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歌及乐曲,再次体验音乐给人的情感愉悦,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3.律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相融相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来表现音乐的情绪、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结课时,采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进行律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情绪更加高涨,使整堂课在中结束,使学生对音乐充满新的向往。

三、展现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课堂教学结束时,根据课前或课堂上所进行的训练,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让学生有感情的歌唱所学歌曲,或边唱歌边配合学生的舞蹈律动,或合上乐器伴奏。让课堂在学生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延伸开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音乐课堂中,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拓,这样才能缩短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小结时,有目的地把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沟通课内课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为课外音乐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创造等综合能力。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课堂”教学观。一堂课结束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或者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去寻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

2.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是音乐教育体现其艺术性,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与方法。将绘画、文学等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理解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尊重艺术的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在结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一些以音乐为主体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3.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真正把课堂内所学的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后有所启发,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有所行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篇9

关键词 小学音乐;多媒体;艺术课程标准

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课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艺术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学科的综合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鉴赏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促使更多的人开始重视起音乐来,音乐学科的教育变得日趋重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更多的教师尝试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发展小学生的多元智慧。多媒体教学利用其独特的科技手段,在课堂上帮助教师很好地完成这些内容,使音乐教学不再枯燥、乏味,不再是教师领唱,学生跟唱,而是通过一些音像的渲染,让学生进入到富有艺术旋律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沉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为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为他们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架钢琴或者录音机的教学模式,而是渴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增强教学力度,扩大教学信息含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法,多媒体具有很多的优势。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往音乐课堂模式单一,教师只是凭借黑板、粉笔来进行教学,这些对于现代的青少年已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多媒体能够融合声、色、光、影等现代科技技术于一身,经过教师的加工和巧妙设计,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如在学习《鸭子拌嘴》的时候,多媒体课件就帮了大忙。这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听赏打击合奏《鸭子拌嘴》,使学生初步接触并喜欢民间音乐,并让学生知道各种器乐能生动地表达一定内容。在这节课中,笔者安排学生看动画片《鸭子拌嘴》,要求学生边看画面,边听音乐,并说出听到的乐曲中有哪些打击乐器,并播放每种乐器的音色。如此一来,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和形状都有所了解,并且印象深刻。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展开想象,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来表现一只小狗啃骨头的声音,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来创作一首《鸭子拌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兴趣,纷纷进入创作之中。这时笔者又见缝插针地讲解小钹、水镲、大锣、木鱼等各种乐器的形状和音色特点,让学生在一种欢快的、激昂的状态中学到知识。

2 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徜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能够让音乐课更显得形象、生动、直观,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学生对于录像、音频、图片、动画等综合信息十分感兴趣,这些多媒体信息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很好的效果。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多媒体科学、合理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

和谐的氛围、优美的情境是良好课堂的开始,也是学生能够进入状态去学习的前提。小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他们在潜意识里已经萌生爱美的意识,渴望去追求美、感受美,而音乐能够丰富人们的感官世界,让人愉悦,因此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在上课伊始,如果能够有意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美好的音乐氛围中去,尽早进入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就需要多媒体来帮忙了。可以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动画或者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想;或者播放一段音频文件,让学生通过声音去联想画面。这样带有启发性质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和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知识,开动脑筋,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到学习中去。

如在教学生演唱《种太阳》这首歌的时候,笔者首先在大屏幕上放映几张草木凋零、寒风瑟瑟的图片,以及南极、北极冰天雪地的场景。伴着北风呼啸的声音,笔者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些画面,想到了什么呢?”学生都缩着脖子,纷纷回答说:“冷!”接下来笔者便对学生说:“是啊,在图片中我们看到了寒冷。可是有一位小朋友,他有一个美丽的愿望,就是要驱赶寒冷,让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温暖的阳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种太阳》。”轻轻点一下鼠标,冰天雪地的寒冷画面立刻变成阳光明媚、草木发芽、春意盎然的场景,背景音乐响起欢快的旋律,学生一下子从寒冷的冬天来到春暖花开的春天,立刻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来,陶醉在《种太阳》那欢快活泼的曲调中。在这节课中,多媒体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为学生架起体验情境的桥梁,让他们通过对比,如同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3 小结

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的审美观点都是单纯的、朴素的。多媒体教学在一定情境下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直观形象,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思维发散,发展学生创造美。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更好地优化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志华.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对学习兴趣的影响[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4):252.

[2]曹丽娟.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行性及方法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24):67.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反思;反思环节;反思形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51-01

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给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创新型的教师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一般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

1.在备课时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数外,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如在设计"合唱"指挥教学方案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以供自己反思。例如;学生对合唱演唱形式的热爱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合唱指挥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合唱指挥的教学环节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对症下药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

2.在上课时映证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存在缺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给教师在不断实践中进行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例如,在学唱《地道战》时,笔者设计一个影片情景剧表演环节,即《敲钟报警》。情节是;日本鬼子对冀中平原的抗日军民突然袭击,深夜偷偷进村扫荡,被老忠叔发现,为掩护群众撤退,老忠叔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敲钟报警。分配角色时,让一个人扮演老钟叔,让一部分人扮演群众,另一部分人扮演日本兵。在一个班级,各种角色都表演得有模有样,老忠叔的临危不惧,日本兵的张牙舞爪都演绎得比较到位。而另一个班的同学居然无一个愿扮演日本兵,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了他们,且使用"命令"口气才有几个同学勉为其难地扮演日本兵,其间已花了大半节课。最后效果可想而知。两个班的巨大反差让我深切领会到反思的重要性。

3.在课后进行反思

反思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口头也可以通过书面,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也可以进行集体反思。笔者就以几种形式来讨论这个环节。

3.1 课堂小结。反思最普通的方式是教师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往往能够最迅速地让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堂小结最有效的写作时间是在刚上完这节课时。因为此时的感触最为鲜明,要趁热打铁,如果隔了几天,可能感触就完全不同了,淡化了。而且每一个平行班的课程相同,效果却可能完全不同,应针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来写课堂小结,字数不论多少,课堂小结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使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3.2 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典型的教学方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书面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在欣赏《醇厚的中原韵》中的《王大娘钉缸》时,笔者问学生,哪部影视作品主题曲是以此曲为创作素材的。大部分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出《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并齐声哼唱起来。突然,有一个学生冒出这样的歌词;黄河朝东跑呀,天空的繁星参北斗呀。顿时,其他学生哄笑一堂,都大声纠正,是"大河"是"东流"是"星星"。该学生忽地站了起来,说;"我就唱黄河,东跑,繁星。"我也忙纠正并呵斥他,谁知,该生梗着脖子说:"黄河比大河更明了,东跑比东流更形象生动,繁星比星星更显得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改?"我被问得愣住了。对呀,我们最主要探讨的是旋律音调问题,而不是歌词问题。这样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他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为什么要抹杀他这种创作欲望呢?但我当时如果让学生换个角度考虑,说《好汉歌》已是有版权的完整版,不容许在上面改动,我们不是在创编歌词。这样会不会效果好点呢?

3.3 观摩分析。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安例分析,旁观者才能更清楚,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反思自己上同样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形成文字,在发挥自己的特长的同时,别人的特长也可作为自己的借鉴,取长补短。

3.4 相互交流。反思还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用语言相互交流来实现,一件事情,十个人有十种看法,因此教师应该多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共同讨论解决的良方。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师相互的语言交流可以促进相互了解,彼此合作。从而提高本教学区的音乐教学整体水平。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新课标下的我们,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从而不断地去研究,去提高教学水平,为能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