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网络信息传播条件下,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虚拟网络空间逐步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新境遇,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发展特点[1],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德育理念、改进方式方法,做到牢固把握高校德育的主导权。我们认为,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前瞻性原则、渗透性原则是当前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原则,本文将对这些原则及其工作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网络环境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形成的新型主客体关系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要求和体现。网络社会的崛起促使青年一代在自我意识、民主意识以及成长意识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表现出理性、自信、自主、自觉的崭新精神面貌,他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更表现出一种与单向度的主客体关系不同的、更加重视主体际关系的崭新态度和行为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主客体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共同建构的交互性或复合性主体关系。也就是说,在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教育情境中,教育者是主动施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参与活动、接受信息的客体。在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自我教育情境中,一方面,受教育者是主动学习的主体,教育者则是具有辅助、服务功能的客体;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还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于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具体的德育情境之中实现着互动作用,形成了具体而并非抽象,运动而并非静止的主客体交替重叠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这一新型的德育主客体关系的形成正是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迅速发展和逐步成熟的结果。因而,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中,必须确立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顺应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尊重并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活动,在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要、服务辅导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的目标。
在网络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贯彻主体性原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成长方面的各种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以及接受网络影响状况的差异,做到在网络德育工作中抓住他们思想和行为发展阶段上的主要矛盾,满足其成长成才的需求,提高他们接受网络教育的能动性,从而实现对青年思想发展的有效引导。例如,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利用网络帮助自身的学习和素质发展是其主要需要,因而德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他们找到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引导他们参与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逐渐养成科学、良好的网络使用行为和观念,防止自身受到诸如网络沉溺、上网行为失范等网络负面影响的伤害;对于高年级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之中,在网络行为上自觉性增加、自我调控能力增强,利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行为不断增强。因而,教育者在工作中要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注重对高年级学生的民主参与观念的引导,规范其民主参与行为方式的健康发展。在教育方法上,要积极发挥正面宣传教育阵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规范化的沟通渠道,并与现实中的沟通渠道密切结合,实现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制、民主观念,实现合理、有序的民主参与行为。
其次,在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更要注意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自我教育者的主体的能动作用,从而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鉴于网络文明条件下青年一代在自我意识、民主意识以及成长意识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表现出了理性、自信、自主、自觉的崭新精神状态,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引导他们在网络条件下积极参与对理想信念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人格成长等问题的讨论、探索、争辩;引导他们在网络上交流理论和时事政治问题的学习心得和体会,等等,帮助大学生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交流与辩驳以及总结提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实践表明,这是一种对大学生来说产生逆反心理最少、最有吸引力、参与积极性最高、教育效果最好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之一。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尤其在网络德育活动中显得更为突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的发展及其影响在我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发展实践的各个阶段必然面临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得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必然处在一个不断发展深入的过程。对于网络建设与应用走在社会前列的高校而言,网络的发展及其对于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更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阶段,需要网络德育工作必须确立实践性原则,即把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立足于网络实践的发展,针对实践发展的具体状况、实际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
网络德育的实践性原则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树立起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紧迫意识,在实践中切实适应和把握好网络时代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首先,德育工作者要真正进入网络生活,努力适应网络这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的使用技术和操作技巧;并且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多接触网络,使用网络,真正成为一个网民;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起自己参与大学网络文化生活的意识,加强与大学生进行网上交往活动的主动性,真正地融入网络生活,真切地去感受网络文化,体验大学生们在网络空间的交往、学习、娱乐方式以及他们思想、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变化,真正做到与大学生在同一个环境下进行交流。
其次,德育工作者要不断熟悉和掌握网络文化,做到在网络环境下能够与大学生实现有效沟通。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由于大学生在网络交往实践中逐步建构出具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语言,使得传统德育的话语体系产生了沟通有效性的危机。教育者从不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话语,进而难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对教育对象的主导作用大为减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差异现象说明了大学德育环境的重构和教育文化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德育工作者如果不学习和掌握网络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固于传统的话语方式与大学生开展沟通交流,势必无法有效达到教育效果,不但无法被认同还可能引发逆反心理,从而失去网络阵地的主动权。因此,只有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话语体系,适应大学生在网上的交流方式,才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把握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只有很好地掌握网络话语这一新的沟通媒介,才能够真正与大学生展开思想交流和对话沟通,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时有效地传递教育内容,取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再次,德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在与大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于当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文化境遇。传统德育从文化意义上看是典型的“前喻文化”模式,教育者以权威的身份向教育对象灌输教育内容,两者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时代带有显著的文化反哺的特征,由于大学生走在互联网使用的前列,是网络社区的主体力量和文化创造者,因而在网络信息传播的条件下,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反过来变成了其前辈的知识传授者和信息传播者。这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后喻文化”色彩的文化场域。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教育文化的时代特征,在教育活动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充分重视与大学生在网络实践中的平等交流和沟通,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中发展进步。
三、疏导性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体现了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目的性是高校德育的鲜明特性,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网络德育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和价值取向性,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坚持自己在网络多元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做到始终坚持做正确思想政治观念或价值观的倡导者或代言人,积极运用一切网络手段用正面的观点去影响网络舆论,积极运用一切网络手段对网络上的错误思想观点和舆论进行有效的批判和辩驳。与此同时,网络是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与传统的教育环境相比,有大量未知的规律性问题需要去深入研究和把握。比如:适应和把握网络文化的问题,网络文化由网民所创造,其虚拟性、拼贴性、戏仿性、参与性等特征使网络空间逐渐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如何把握这些网络语言从而创新德育话语体系,如何适应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有效沟通?又如,研究和把握网络技术的问题,网络技术不仅使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开放性、非线性、非中心化等特点,而且使人的认知、实践能力在虚拟空间获得了新的发展。如何认识网络技术对于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从而做到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为我所用?再如,网络舆情的把握和舆论危机的应对问题。如何科学把握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研究因势利导、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方法,提出应对舆论危机的管理对策?等等。这些都是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掌握的规律性问题,不真正掌握这些规律,网络德育的实效性就很难实现。因此,网络德育工作既要充分肯定德育的强烈目的性的要求,更要深入分析和遵循网络环境及信息传播所特有的规律性问题,只有把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有机统一起来,做到主导和疏引相结合,才能真正取得教育实效。
疏导性原则在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两种策略和方法,一个是先疏后导,另一个是既疏且导。
先疏后导的方法主要用以发现问题,释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所形成的张力。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是一个不存在现实利害关系的地方,大学生们可以把他们在现实中受到抑制或是无处发泄的心理情绪尽情抒发。因此,基于情绪化表达的非理性言论往往是校园BBS论坛的显著特征。在这里,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偏激的观点、强烈的情绪发泄以及相互“顶牛”式的争吵。如果排除那些别用用心的恶意攻击,这些情绪化的表达是一种有助于缓解紧张感、压力感的自我心理“释放”。正是由于虚拟网络去除了现实利益关系所形成的“压力阀”,使得各种矛盾所产生的张力能够迅速在网络空间得以释放。从高校德育的角度来看,网络的释放机制可以及时暴露现实中具有一定隐蔽性的矛盾和问题,释放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情绪潜流、有利于德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实中的一些潜在矛盾和问题,把它们解决在发展的萌芽阶段,避免那些具有爆发性、破坏性的危机事件的发生。然后,德育工作者再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进行引导和教育。
既疏且导的方法则是德育工作者在突发事件中开展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在校园突发事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利益冲突、矛盾问题需要沟通和解决;在社会重大事件过程中,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需要说服教育和沟通引导。网络空间是这些现实冲突和思想问题集中展现的平台,也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场所。在围绕这些思想焦点和热点问题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疏导性原则,通过充分讨论、说服教育、正面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坚持疏导原则的重要意义在于,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校园BBS上往往会出现大量的言论,随着意见的扩散也会形成一定规模的舆论。在这个时期,多样的意见和观点、复杂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和模糊的发展形势是网络舆论形成初期的主要特征。面对这种情况,德育工作者不能去堵塞和压制言论,采取捂盖子、掩盖问题的做法,因为这样往往会由于压制了大学生表达思想的自由而激化矛盾。其实,显而易见的是,在网络条件下任何堵塞和压制言论的做法不仅不能奏效,往往会引起学生的严重反感而使德育工作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因而,要采取相反的即疏导的方法,即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热情,以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为工作出发点,让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得以表达。而在大学生们的意见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得以真实展现的过程中,教育者通过耐心观察、认真研究,密切观察事件过程中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发现事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抓住主要思想症结,展开有针对性的德育对策,促进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前瞻性原则
网络德育的前瞻性是与人类网络实践的动态发展密切联系的,前瞻性原则要求德育根据人们网络实践活动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为了未来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和有效的引导,不断提升人的实践水平和思想观念,实现对现实状况的超越。在网络社会条件下,德育的前瞻性原则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网络所形成的是一个具有开放性技术架构的生存空间,正如互联网的创建者们所言,互联网的关键概念在于,它不是为某一种需求设计的,而是一种可以接受任何新的需求的总的基础结构。[1]正是由于网络基础架构的开放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激发着人们不断创造出新的网络应用技术。而每一种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就会形成一个由网络技术媒介与相应的用户群体以及信息内容组成的微观信息系统,这些微观信息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德育场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些新的场域也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这个新的技术革新浪潮时代,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前瞻意识,把握科技创新的时代脉搏,主动地发挥每一种新的技术力量的进步因素和教育价值,实现对技术应用的积极引导和网络教育场域的主动营造,这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正确的策略选择。
前瞻性原则体现在德育工作的策略和方法上,就是要充分把握网络建设与技术应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不断提升网络实践水平,促进其思想意识的健康成长。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初期,校园网络建设快速发展,万维网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迅速吸引住大学生们的眼球,网上冲浪、信息漫游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网络行为;而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在推动青年开阔视野、拓展素质的同时,也造成西方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大量涌入,冲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健康成长。德育的前瞻性原则要求学校教育者在推进校园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大力建设网络“软环境”,用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来吸引大学生,把大学生凝聚在互联网上的阵地周围。当时以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北京大学“红旗在线”等为代表的高校网站建设体现出德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主动探索。
2000年前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广泛应用,以BBS、网络论坛等技术形式为代表的人际互动技术在大学生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此类网络技术的主要功能在于其互动功能强大,实现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效果。大学生们逐渐在人际交流和休闲娱乐等网络行为上形成了对校园BBS的依赖。面对这些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影响,前瞻性原则要求教育者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深入认识网络互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把握网络群体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实现对大学生的网络群体发展的有效引导。在一些高校,德育工作者主动深入到校园BBS、网络论坛等网络社区,参加到网络群体的交往活动和网络社区的管理工作中,并通过网上网下的配合来达到对于网络群体发展和社区建设的管理和规范,实现对于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
近年来,随着以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维客(wiki)、流媒体(BT)、社会网络(SNS)、网摘(RSS)、博采(blogmark)、标签(Tag)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蓬勃发展,网络环境的发展逐渐进入到“个性化传播”的新阶段,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格局,网络社群也表现出以个人为中心点所辐射出的私有的人际网络之发展趋势。[2]目前,这些新兴的个性化网络技术在青年学生中的广泛使用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些高校的教师、辅导员也开始尝试通过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用于教学研究和思想教育工作。基于个性化网络技术的德育实践刚刚起步,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无论存在什么样的困难,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要求教育者始终要保持激流勇进、勇于实践的精神,顺应网络创新的潮流,深入网络生活的实践,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只有坚持德育的前瞻性原则,做到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才能始终掌握主动权,实现对青年思想发展的主导力。
五、渗透性原则
网络德育的渗透性原则是与当代青年的主体意识、思维方式以及精神文化的发展变化相联系的。网络文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的主体意识的成长,当代大学生在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选择意识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升,民主参与的行为更为活跃;在思维方式方面,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共享性使得主体自身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得以前所未有的充分发挥,反映出信息时代条件下人的实践发展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并进而在精神状态上呈现出自主、自立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活跃、理性的独立思考的精神状态。正是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教育环境和青年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显著变化,使得德育工作者必须把渗透性原则摆在十分重要的显著位置。
网络德育的渗透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把价值观念的教育渗透在知识性教育之中。网络德育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海洋中明辨是非、正确选择自己的立场并形成观点,从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在这个工作中,要运用“价值认识的形成依赖于相关真理”这一基本规律,把价值观念的教育渗透在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在学校新闻宣传工作中,要积极通过丰富多样的知识性信息、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等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努力让知识性信息或知识性认识的和传播服务于促进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反之,任何生硬直白、或者居高临下的说教只会引发大学生的反感,导致网络阵地吸引力的丧失。
其次,注重把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渗透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之中。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同质性很强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年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比较接近,有着较为一致的文化需求,校园文化正是大学生文化生活需求的反映。作为应对社会大众文化冲击、在网络空间保持和发展校园文化的一种“防卫性反应”,大学生们有着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在校园网上营造自己的精神文化空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许多高校,大学生们正是在校园网络上建构出了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场所,创造和发展着属于自己的网上精神文化空间。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主动参与和引导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把主流价值观渗透在这块承载着大学生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的网络空间中。
再次,注重把价值观念渗透在技术创新和应用之中。技术是蕴涵价值的,技术的价值性包含在其知识、方法、程序及其结果之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互联网的出现本身就是开放、创新、共享、平等价值的体现,如开放的技术架构、公开的软件代码以及自由创新和获取信息等。具体到每一种网络技术,都有其教育价值可以挖掘和应用。如P2P技术推动了以信息的即时交互为载体的社会交往网络的发展,用户在交换信息资源的同时,主动地进行交流和互动,进而衍生出配套的管理规则和交互礼仪,对公共资源有贡献的用户会得到尊敬和拥戴。针对此类技术应用的内在价值,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开发出用于学生集体学习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公共软件,不但在大学生网络实践中弘扬利他主义精神,而且是加强集体建设、加强集体主体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网络德育是一个在实践中被日益推到前台的重大课题,在新时期网络德育实践中探讨和总结提高网络德育实效性的规律、原则和方法,提高网络德育的自觉性、科学性,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纳税筹划的观念近年来正不断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理解,并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成为影响企业各级领导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当前的纳税政策环境下,纳税筹划存在一定的空间,但不是无限区,有时违法与不违法仅有一步之遥。纳税筹划作为纳税人的一种理财手段,可以为企业节约纳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但也存在筹划不当违法偷税的风险。因此,纳税人只有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纳税筹划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纳税筹划原则,才能真正取得纳税筹划的成功,为企业创造出经济效益。
纳税筹划具体方法
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繁多,在财务工作实践中主要运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围绕税种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税种上;二是围绕经营方式进行研究,筹划的最终结果体现在适应纳税优惠政策上。为实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在进行具体筹划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综合权衡,可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实务处理中,一般通行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企业的纳税筹划:
1. 缩小课税基础。指纳税人通过缩小计税基数的方式来减轻纳税义务和规避纳税负担的行为。缩小税基一般都要借助于财务会计的手段,一种比较常用的做法是使各项计纳税入最小化,尽量取得不被税法认定为是应税所得的经济收入。如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税所得额,因此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当国债利率高于重点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的税后实际利率时,应当购买国债,取得纳税利益。
另一种常用的做法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和限额内,尽可能使各项成本费用最大化,如对已发生的成本费用及时核销入账,已发生的坏账、资产盘亏毁损的合理部分及时列做费用等。笔者所在企业是70年代成立的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企业效益逐步提高,但多年沉积的坏账也比较多,其中最大的一笔是与一个关联企业近2000万元的应收账款,该关联企业已经停业多年,但由于不符合税法规定一直无法处理。2004年12月当地政府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出台了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办法,根据这一规定,关联方的坏账经中介机构出具鉴定意见,并取得税务部门关于企业已经停业不具备还款能力的证明后即可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损失,经批准后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利用这一政策,企业积极开展工作,很快就按规定提交了税法规定的全部材料,获得了全额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损失的批复,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近2000万元,减少企业所得税支出660余万元,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适用较低税率。指纳税人通过降低适用税率的方式来降低纳税负担的行为,一般可采用低税率和转移定价法。低税率法是纳税人通过合法的途径,选择不同的地区、行业、所有制等,使自己直接适用较低的税率。如我国税法规定,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三年;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征收所得税;投资于第三产业,可按产业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等等。笔者所在企业近年来对外投资业务较多,在投资可行性论证时就充分考虑了新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问题,并成功运用这一方法成立合资企业一家,水产养殖企业一家,新办旅游企业、国贸企业两家,主辅分离改制企业一家等,充分享受了低税率和减免所得税的优惠,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税负。转移定价法是在母公司与子公司、总公司与分公司以及有经济利益联系的其他公司之间,为共同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在经营活动中进行的合理的价格转让。如母公司适用的税率较高而子公司适用的税率较低,母公司就可以通过转移定价法,以低于市场正常交易但仍比较公允的价格将货物转移给子公司,从而实现成本和利润的转移,取得少缴税款的优惠。还有在购销活动中利用地区性税负差别在低税区设立分支机构,将货物调到分支机构销售,就可以通过转移定价,减轻企业税负等。从实践来看,企业的规模越大,成员越多,经营范围和区域越广,利用转移定价法筹划的空间和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3. 延缓纳税期限。资金有时间价值,延缓纳税期限,可享受无息贷款的利益。一般而言,应纳税款期限越长,所获得的利益越大。如将折旧由直线折旧法改为加速折旧法,可以把前期的利润推迟到以后期间,就推迟了纳税的时间,即可获得延缓缴税的利益。另外,对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成本费用,采用预提方式及时入账;以及尽可能地缩短成本的摊销期限等方法,都可收到合法延迟纳税的效果。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个国有大型水力发电企业,由于受上游来水影响,全年发电十分不均衡,大部分的发电量和收入均集中在上半年实现,汛期和汛后发电量和收入只占全年的30%左右,而成本费用又集中在下半年发生,造成企业上半年盈利巨大而下半年又亏损严重的局面。如果按照税法规定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的话,上半年需要预缴企业所得税近3000万元,这些预缴的所得税只有在下一年度实现利润时才能抵缴,将会长期大量占用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经认真研究国家税法,仔细筹划后,企业与当地税务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协商一致,针对水电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情况,税务部门同意企业按照近三年的实际收入及成本费用发生情况,采用配比的方法在对全年预计发生的成本费用每月进行预提计入成本,均衡了全年的利润实现与预缴所得税金额,为企业争取了巨大的资金时间价值。
4. 合理归属所得年度。所得年度的合理归属可以通过收入、成本、损益等项目的增减或分摊而达到。如企业销售货物有不同的结算方式,结算方式不同,其收入确认的时间也不同,收入归属所得的年度也就不同,因此,企业通过销售方式的选择,可以控制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合理归属所得年度。另外,期末存货计价的高低,对当期的利润影响很大,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期末存货成本,出现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数额。比如当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时,发出的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可以多计本期发出的存货成本,相应地少计期末库存存货的成本,这样就会产生较低的期末存货,较少的税前收益,从而减少当期应交所得税;反之,若物价水平持续走低时,采用先进先出法比别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期末存货低,从而加大了当期成本,减少当期应税所得额。但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时,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变更的相关内容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从而实现合法筹划。
5. 适用优惠政策。指纳税人充分利用可享受的优惠政策直接减少应纳税额,来减轻或免除纳税义务的行为。国家为了鼓励某些特定地区、特种行业、特别企业、新特产品和特殊业务的发展,照顾某些特定纳税人的实际困难,制定了大量纳税优惠政策,纳税人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依靠纳税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每一项纳税优惠政策就是一个避税地,企业只要挂上一个避税地,就能够充分利用纳税优惠政策享受纳税优惠,这是目前企业最主要的纳税筹划措施。如笔者所在企业近年来发电机组等设备更新改造业务较多,为充分享受国家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在每次设备改造前都要进行缜密的研究筹划,制订切实可行的纳税筹划方案,尽量在改造过程中选用符合国家政策的国产设备,按照要求取得有关各方面的审批文件,并与当地税务主管部门密切保持沟通和联系,及时得到最新的纳税政策咨询,成功地进行了多次筹划,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企业所得税1000多万元。
纳税筹划原则
综上所述,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数不胜数,成功的纳税筹划案例也不胜枚举,但一个企业的纳税筹划要想真正取得成功,除了掌握正确的纳税筹划方法外,还必须切实遵循以下纳税筹划的原则,以规避税收风险:
1. 合法性原则。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根本原则。由于纳税筹划不是偷税、骗税,更不是钻政策的空子,或打政策的球,纳税人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掌握税法,并具有对纳税政策深层次的加工能力,纳税筹划才有可能成功,否则纳税筹划可能成为变相的偷税,只能是“节税”越多,处罚越重。
2. 前瞻性原则。纳税筹划作为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运用税法的导向作用,通过事先对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等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与安排,达到减少或降低税负的目的。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着眼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注重于事先筹划,如果经济业务已经发生,纳税项目、计税依据和税率已成定局,就无法事后补救。
3. 时机性原则。纳税筹划的成功概率取决于各种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而种种因素都处于变化之中,许多纳税优惠政策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企业只有讲求时效,抓住机会,选准纳税筹划的切入点,才能不失先机,取得成功。
4. 协调性原则。由于税法强制性和不完备性的特点,决定了税务机关在企业纳税筹划有效性中的关键作用。在实务中,只要是税法没有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都有权根据自身的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因此,纳税筹划人员应与税务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多做协调工作,在某些模糊或新生事物的处理上得到其认可,以增加纳税筹划成功的几率,这一点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尤其重要。
5. 基础性原则。纳税筹划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一种理财活动,而会计核算规范、账证完整是纳税筹划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纳税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要通过纳税检查,如果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不能依法取得并保全会计凭证,或会计记录不健全,则纳税筹划的结果可能无效或大打折扣。
6. 目的性原则。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而不单纯是企业税负最小。如某一方案虽然可以使企业税负降低,但可能使企业在此领域丧失优势,结果总体利润减少,则是不可取的。
7. 全局性原则。根据目的性原则,纳税筹划不能只注重个别税种税负的降低,或某一纳税期限内少缴或不缴税款,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减轻。也不能仅仅着眼于税法的选择,而要着眼于企业总体的管理决策,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8. 经济性原则。只有在纳税筹划成本低于筹划收益时,纳税筹划才是可行的,否则,应当放弃筹划。
9. 可操作性原则。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应当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充分考虑节税方法的可行性,保证不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10. 长期性原则。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讲,纳税筹划不仅仅是一种短期性的权宜之计,更是一种值得不断总结、提高的理财手段,应该作为企业的长期行为长抓不懈。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纳税法制化进程的加快,纳税筹划将逐步成为每一个企业的自觉行为,成为企业走向成熟、理性的标志。只要政府及新闻媒介正确宣传、引导,我国企业的纳税筹划意识将会更加强烈,企业和国家都将从中受益。
篇3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简要说明了发展体育经济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中存在的制约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并针对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了一些解决方法和管理的原则。
关键词 体育经济 管理
一、前言
体育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发展,而且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虽然体育经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在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要想体育经济发展更进一步,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找出相应有效的解决对策对我国体育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发展体育经济的意义
首先,发展体育经济可以拉动体育及相关市场消费,它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循环促进体育及相关市场消费的不断增长,从而又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其次,发展体育经济可以提供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就业难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第三,发展体育经济还可以推动下游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并使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第四,发展体育经济可以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投资需求明显不足。我国人口数量与消费数量并不成正比且有效体育消费不足,这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体育经济发展缺乏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我国体育经济管理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科学,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体育经济管理方法执行时间短、管理模式中也存在不少的缺陷。体育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不科学也会导致体育市场的不健全、导致体育投资缺乏热点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我国体育经济与国际体育经济相比优势不明显。由于我国体育经济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西方国家许多体育产品都较先占领了国际市场,甚至是在国内市场也占有了不少的份额,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明显处于劣势。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由于我国是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且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半数之多,他们经济基础薄弱,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有限,这也制约着体育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体育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投入,但对体育市场的商业开发力度仍然不足,如出现了没有将体育消费向高层次的发展方向引导的体育市场的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此外,由于我国体育市场管理经验的不足、相应的理论指导的缺乏和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措施跟不上,这也较大程度地阻碍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缺乏宏观调控、科学管理和复合型的人才。国内从事体育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有着盲从的倾向,在体育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众多商家争相销售同种获利较高的产品的现象,这会造成重复建设生产、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等不良发展现象;同时,在人力资源这一方面,了解体育市场经济结构、了解市场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也较为匮乏,这也使得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呈现始终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局面。
四、发展体育经济的有效策略及管理原则
(一)大力促进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要推动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大力促进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促进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一方面要促进传统的体育事业单位向体育产品企业单位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则要以市场化作为促进体育经济向专业化、产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的导向。大力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实行体育品牌经营。我国体育相关企业应在认清国内市场行情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对企业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来满足大众需要,为自己获得市场和发展空间;其次,我国可以利用名人效应,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例如,可以利用大型体育赛事,通过一些名人和火热赛事来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为体育品牌获得品牌效应,实现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二)打造复合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
针对我国体育产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的问题,大力打造复合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从而建立一支集理论知识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这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适当引进一些先进、合适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了解体育经济的市场走向、体育经济的运转模式,体育经济的管理原则和手段,为体育经济带来新的经验和活力,从而更好的管理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使我国体育经济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不断完善体育市场管理体系
对体育经济的科学管理能够弄清其在发展阶段多面临的障碍,一定程度加速体育经济的发展。因此,首先就应不断调整和完善体育市场管理体系,使体育经济的制度和人才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作用,实现体育经济的最大效益。在完善体育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让体育部门和社会中其他部门协调发展,让各部门各自充分发挥最大作用,相得益彰。
五、小结
总而言之,体育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发展体育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切实通过有效的管理原则来合理地管理体育经济,从而促进体育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具体实施原则
1.学生为主要参与者,教师为指导者
《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就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从学生的认识规律来看,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实践逐步养成的。英语阅读理解要靠一种悟性,这种悟性的形成绝对是学生自己领会、思考和亲身体验的结果。教师要做一个好的指导者,就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消除学生的盲目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好的发现与挖掘。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换位思考,重视学生,从而产生情感的迁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报刊材料的特点、学生个性特点及班级特点,以报刊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知。
2.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选择重点文章
学生所在年级不同,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重视阅读材料的选择,舍去难度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当然,在选择时还要针对不同的训练目的。如高一时主要培养学生的读报兴趣,因此笔者一般推荐一些运动休闲、校园文化或时事热点之类的文章。这种文章一般情况下配有图文,即使有些生词,但因为学生感兴趣,学生也能够完成整体阅读。有些文章中有很多课本上学不到、但符合我国国情的词汇。在这一阶段,也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可让学生采用两遍阅读法,即第一遍着重训练阅读能力,将重点放在训练速度、掌握大意及基本结构上,并找出问题,以便进一步阅读时着重解决。第二遍着重扩大词汇量并培养语感。但到了高二、高三,就不应只从兴趣出发,还要兼顾阅读材料的宽度。比如,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一些科普、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章,以弥补课文体裁的单一性,让学生接触不同体裁的文章。当然,在难度加深的同时,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英语水平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
3.多种方法并用,培养学生思维运用能力
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和构思工具,同时又是思维得以发展的媒介,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辨证统一的。根据美国哈佛大学Howard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所有正常人都有8种智能,只是每个人在8种智能中所拥有的量各有不同。只要教学得当,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因此,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阅读,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结成小组,然后再通过多种方法检验学生读报和组织活动的成果,如朗读、演讲、辩论、采访、小品、歌曲演唱,甚至配音等等。这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可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学生也可感悟到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4.鼓励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情感
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愉悦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课内进行讨论、交流的保证。这种交流可延伸到课外。教师在报刊阅读教学中还应倡导合作学习。教师可设计“小组讨论”、“整体交流”等几个步骤,帮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所学内容。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大家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而且合作学习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二、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1.介绍报刊整体结构特点和阅读方法
在阅读前,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手中的英文报刊,然后介绍一些基本常识,如文章类型、版面编排、标题特点和用词特色等,使学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接着,给学生介绍几种阅读报刊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浏览(Scanning)、泛读(EtensiveReading)和精读(IntensiveReading)等阅读方法,培养快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学生只有在阅读训练中才能掌握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法的技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有用的信息,最终使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
2.宏观引导,激发兴趣
由于许多文章都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学生阅读常常处于被动之中,难以进入状态或阅读时无法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在阅读前简单介绍背景知识,或以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
3.点面结合,讲解恰当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语言程度,精心选材。先要求学生做限时阅读,随后对文章作适当讲解,如体裁、中心思想、背景知识和写作意图等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意思。由于报刊的言语比较自然、地道,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它们往往成为学生阅读中的障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长句的恐惧感,然后化长为短,化繁为简,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抓主句,长句子就会变得容易理解了。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帮助学生分析一些长句或语法难句,并注重提高其难句理解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乃至整体语言能力有一定帮助。
4.把握词汇认知度,适当扩展相关词汇
词汇的使用频率在实际生活中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单词的多个词义也有常用与不常用之分。对于英文报刊中高频率出现或对完成阅读任务起关键作用的核心词汇,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可鼓励学生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抄这些核心词汇,以便于集中记忆和重点学习,从而达到通过阅读扩充词汇量,通过词汇量的扩充来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而其他一些次要的、不影响文章理解的词汇则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意思或根据构词法进行猜测,或干脆跳过。
5.情感教育,见缝插针
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中学阶段是个体思想品德逐步趋于稳定和成熟的年龄阶段,教师和家长应抓住成熟前可塑性较大的有利时机,努力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工作。在这一阶段,青少年与父母也很容易产生隔阂。因此,我常常利用报刊上同龄人的文章引导学生要好好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
6.延伸课外,自主阅读
篇5
一、基本原则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要少且精,要提升语文能力。
1.重视基础知识,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重视“双基”,在作业中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让学生夯实基础,为其他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这样的地位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作业练习中也应如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即把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对作业做出选择,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自主地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性原则,就是指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课本知识,而且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所以,在作业设计上,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将知识用在实践中。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以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文性原则
语文是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作业设计应体现人文功能,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心灵得到洗礼,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兼具培养技能和人文熏陶的特点,让学生在作业活动中学到语文知识,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4.趣味性原则
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去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坚持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以便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完成作业,从而提高作业的实效性,真正发挥作业的作用。
二、作业的形式
1.预习性作业
所谓预习性作业,就是指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预习,使学生心中有数,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作业。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性作业,比如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教学网站的网址、推荐一些相关书籍,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包括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摘抄好词佳句、理清课文脉络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慢慢掌握了预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预习性作业也会完成得越来越精彩。
2.积累性作业
所谓积累性作业就是指鼓励学生丰富知识储存量,在作业中完成对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积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积淀,形成厚实的语文基础。比如,教师给学生布置写日记的作业,就是一种积累性作业。日记可长可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自己的思想感情等等,写真话、抒真情,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3.情感性作业
情感性作业更多的是倾向于听和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作业。教师可以联系家庭社会生活,设计情感性作业,让学生和教师、同学、家长多交流沟通,听他们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通过这样的作业,加强感情交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供保证。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晚上回家看新闻联播,听听都有哪些新闻,然后第二天复述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提高自己的认识。这种情感性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大有裨益。
4.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是指将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与运用。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可以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使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做调查,仔细观察街上的招牌、商家广告,看看有哪些错别字,分析出现错别字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使学生看到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具体实施举例
1.把握作业的层次性,分层布置作业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完《天上的街市》后,教师可以布置三类作业:一类是字词、断句朗读等基础知识;一类是感悟思想感情类的题目;还有一类是阅读理解、升华类的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完成的题目。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布置开放性的语文作业,加强学生的思维探究性,培养语文创新能力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走进社会,贴近自然,以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完成作业,既探究课本知识,也探究相关的知识延伸,使学生在思维探究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观点,提高语文创新能力。
3.加强知识的积累,提高作业的人文性
语文学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此,在语文作业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人文性的积累作业,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包括多读一些古诗文,阅读一些文学名著等,让学生在这些文学经典中汲取知识,习得精练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受到文学熏陶,提高语言的驾驭能力和感悟能力。
4.把握作业的趣味性
篇6
(一)“正确使用父母的权力”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在有孩子的家庭里,应当正确使用父母的权力。”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份权力,并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苏提出了两个前提要求:一是不能使用家庭暴力,尤其不能体罚孩子。因为一切依靠体罚的地方都不会有孩子内心真正的自我教育,相反惩罚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怨恨与不满,而且“体罚不仅标志着家长的软弱无能和惊慌失措,也标志着他们的教育方法极端不文明。用皮带培养出来的儿童会变成麻木不仁、没有心肝的人。”二是要注意尊重孩子。家长应当善于深入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和愿望,而不是用自己的权力一味禁止。“因为硬性地压制孩子的强烈愿望会引起孩子极度伤心”。同时,家长也不要粗暴地干预孩子的隐私,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孩子年龄越大、活动的范围也越广,父母公开干预的圈子也就愈应该予以限制。”
(二)和谐一致
在这里,笔者将和谐一致的教育原则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和谐一致。这样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家长的威信。如果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一致,孩子会意识到可以不听其中一个人的话,或找理由听那一方符合他愿望的话,这会使孩子养成不听话的习惯。因为“年幼的孩子们一旦有了某种感受,这种感受便会占据他们整个心灵支配他们的思想”。二是家长要与学校采取和谐一致的要求和行动。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提出的要求,因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向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二、家庭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劳动教育
1.父母不断辛勤劳动的家庭将成为孩子进行情感、道德教育的学校。
2.手脑并用的劳动更易于发展孩子们创造性的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感。
3.孩子们在自己的劳动中创造并理解劳动的美,从而明白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4.如果孩子于早期童年时代就能在劳动中认识自己,那么孩子就可以真正获得人的高尚品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加深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孩子在劳动锻炼中真正磨砺自身的意志和品格,苏认为这是进行家庭教育有效的方法。
(二)榜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儿童对人的世界的认识,是从父母开始的。他首先认识的是妈妈如何跟自己说话,爸爸怎样对待妈妈。在一个好的家庭里,父母和睦相处,以诚相见,相互信任和尊重。这就向孩子无声地表明并使之深信不疑,人间的情感是美好的。要珍惜儿童的这种关于善和恶的最初概念和理解,因为它正是人的道德价值观的新芽。苏强调,在孩子们面前展现出来的通往世界的第一个窗口,便是父母的榜样。父母为孩子呈现怎样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孩子便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只有在父母拥有道德权利,成为孩子道德榜样的条件下,那些对孩子的教诲,才能灌输到他们心灵中去,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唤起良好的愿望来。”
(三)自我教育
篇7
在葡萄园发生的多种害虫中,只有少数品种终年造成危害,必须采取其他辅助办法进行防治,多数品种长期处于被天敌抑制的情况,而不能形成大的危害,因此,在制订葡萄害虫综合防治战略时,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是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
1 保护原则
(1)科学选用低毒、低残留,对害虫高效,对天敌相对较安全的药剂,重视选用微生物杀虫剂和无机杀虫剂。
(2)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尽可能减少果园用药量和化学防治次数。
(3)依据防治对象,判别用药方法。
(4)避开害虫天敌的敏感期用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害虫天敌的杀伤。
(5)加强果树休眠期的病虫综合防治,减轻生长期的防治压力,增进害虫天敌群落的恢复与建立。
(6)搞好人工繁育、释放天敌。
2 保护方法
2.1 保护利用本地天敌
在自然条件下天敌种类和群落是相当丰富的,特别是果园中的天敌数量更多。据调查,仅昆虫纲和蜘蛛纲两类天敌就达92种之多。天敌是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宝贵的资源,应该加以保护利用。保护利用果园天敌的方法主要如下:
(1)应用农业栽培措施,改善天敌生活环境,以增加天敌种群数量和增加天敌效能。
(2)补充天敌的食料和寄主。在果园四周或行间种植牧草或油菜,改变植物的单一性,为天敌提供丰富的猎物和蜜源(花粉和花蜜)以及良好的栖息场所,促使天敌的自然增殖。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选用对天敌低毒或无种,调节用药时间、改变农药剂型、浓度和使用方法,尽量减少对天敌的杀伤。
2.2 大量繁殖释放天敌或生产应用杀虫微生物制剂
对一些常发性害虫,单靠天敌本身的自然增殖是很难控制其危害的,应采取人工繁殖释放天敌和生产应用微生物杀虫剂,以补充自然界天敌数量的不足,则能主动控制害虫。
2.3 引进或移植外地天敌
从国内外引进或移植本地没有或形不成种群的优良天敌品种,使之在本地定居繁殖。
篇8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例如:幼儿开始学英语时,一般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如果教师能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幼儿的求知欲,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学英语,当他们学会了一句日常用语,学会说几个英语单词后,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趣体验,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启蒙教育阶段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越学越爱学。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幼儿的特征是好动、爱表演、不怕羞,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而教师教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教学,为幼儿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可以为幼儿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交际情况,这样,有利于幼儿的英语学习,同时也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素质。
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英语的兴趣
幼儿园英语教学是一种启蒙,要把重点放在学习英语的兴趣上,如果幼儿对英语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情绪,会主动融入到活动中。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游戏化,注意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慢慢学习单词。比如把要掌握的单词以图片、头饰、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实行整体定量输入,那么,根据不同孩子的记忆特点,他们会或多或少记住不同的单词。在玩中学、学中用能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并巩固所学的语言形式,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反复感觉,会将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尽情投入到游戏中,同时还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得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1.故事教学法。故事对学龄前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情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在故事中贯穿英语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增进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Come in,please.”与“Go out.”时,先为孩子们讲一个兔妈妈要去买菜,要兔宝宝在家等候,却来了一只大灰狼要兔宝宝开门,兔宝宝发现是大灰狼,一齐将大灰狼赶跑的故事。在讲述中,将“Come in,please.”“Go out.”穿插其中,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会在不知不觉中全部掌握,且印象极深。
2.情景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很多幼儿会说一些英语,既流畅又标准,但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哑”了。如,对幼儿说:“Nice to see you!”幼儿会回答:“Nice to see you!”却从来不会自发性的用这句话跟别人打招呼,只是在别人对他说:“Nice to see you!”后回答别人:“Nice to see you!”造成幼儿只会说而不会用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幼儿不明白每一句英语的含义。
针对这种现象,不提倡教师教一句英语,马上用汉语来解释,但应该提倡积极为幼儿创设情境,而且这种情境要生活化,使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语的含义。例如:教师创设按门铃、拜访朋友的情境,使用与当前情景直接相关的英语,并辅以大量的动作和表情,然后再让幼儿玩开门、请朋友的游戏,就会及时地巩固教学内容。
以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幼儿即理解又能学以致用。这种形式能够比较好地培养孩子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彼此之间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从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有了一定量的词汇、句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自由组合,进行表演。
3.游戏教学法。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之一。游戏能激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提供幼儿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应尽量游戏化,寓教育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学英语。如:户外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游戏是幼儿熟悉而喜欢的。于是,我把游戏改为:“Wolf,wolf,00 what can you do?”请一位幼儿当老狼,其它当小羊。小羊问“Wolf,wolf,what can you do?”老狼回答“I can eat.”然后开始追逐小羊。幼儿在他们原有的游戏经验的基础上轻松愉快地习得了英语,学会了句型“What can you do?I can jump/run.…”锻炼了英语听说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觉得学习英语好玩,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英语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幼儿的天赋,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皮亚杰指出:儿童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尽量创设情景和语境,让幼儿进行丰富有趣的对话活动。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幼儿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印象深刻,有助于记忆,且适合于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好奇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幼儿学习动物名称时,使用一些手指玩具,用自我介绍的方式引出动物名称,“Hello,I‘m a…How do you do!”而后让幼儿手戴玩偶,学说句子和新单词。这样,幼儿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大家兴趣很高。在学习表示颜色的句子和单词时,可以设计一个“幸运转盘”,转盘上面有七种颜色,教师问:“What color is it?”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红色,有的猜绿色,有的猜蓝色。最后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幼儿可以得到一件小礼物,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但激发了幼儿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而且记忆深刻。
四、重视“自我表露”,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喜欢自我表露是孩子们共同的心理特点,尤其是这种表露能受到教师的夸奖,能使幼儿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满足。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在活动过程中,让他们充分进行表露。这样,既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还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任何一种活动形式,时间久了,孩子都会厌倦。冷漠的情绪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引入竞争机制,这一难题便会迎刃而解。竞争能激活幼儿潜在的支力,能激起幼儿的进取心,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运用竞争机制,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以表示对胜利者的赏识,对进步者的鼓励。有时可以是几句鼓励的话语,有时也可以是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孩子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会你追我赶,学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
当然,调动幼儿学英语的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还很多,如:谜语法、儿歌法、顺口溜法、歌曲法、形象教学法、肢体语言教学法等,我们要根据教学参考书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六、创设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仅仅靠孩子每天20分钟的学习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学习只能让孩子掌握零星的单词,达不到学英语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着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教学深入到一日常规的各个环节。
1.要坚持不懈地运用日常用语,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如:早上幼儿入园时,对幼儿说Good morning. Nice to see you.在幼儿课间休息时,说Go to the washroom,please. Did you wash you hand?Drink some water,please.在幼儿准备进餐时,让幼儿认识餐具和介绍食谱等。如:These are plates/bowls…We have noodles/milk…for breakfast,etc.在非英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对孩子们说Stand up、Raise your hands、Put down your hands等。在生活中,要将双语生活情境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与幼儿进行交流,努力消除上课与生活的界限,不断丰富幼儿的语言,使生活与教学连接起来,打破固定情境对幼儿英语发展约束的认识界限,使他们在生活情境中自如地运用英语,让他们学得无意,学得随意,学得乐意。
2.创设物质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英语。在幼儿英语学习中,语言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工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中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如:墙面设置,它是幼儿园环境布置中最大最为醒目的画面。它如同一幅大的广告,浓缩了教育内容和目的,还渗入了思想道德教育,给幼儿以直接的刺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又如英语活动角,它是一个让幼儿通过对实物、图片、头饰等物品的摆弄和操作,在游戏中运用英语的一个区域。十分吸引孩子,孩子们只要一有空,就会主动地指读单词,或是两两结伴玩语言游戏,愉快地游乐于英语语言的气氛中。
七、家园配合,帮助幼儿学好英语
篇9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机械;选择
Abstract: in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mbination and purchase is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projects, ensure project time, and get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key link, is the way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key.
Keywords: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hoose
中图分类号:U2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公路建设中的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等均需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机械去完成,或按施工工序连续作业,或若干种、若干台施工机械联合作业。为了保证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公路建设项目要求和具体施工条件,对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使其发挥最大效能。
一、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主要依据
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主要依据是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量和施工进度。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影响公路建设机械化施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某大型公路建设项目由于受道路、桥梁等条件的限制,大型施工机械不能通过,若为了解决运输问题而另修道路,显然因耗资很大而不经济,因此使用中小型施工机械则较为合理。又如,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即使工程量不是很大的公路建设项目,也必须选用配备增压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施工机械。
二、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一般原则
公路建设采用机械化施工,目的是为了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是公路建设机械化施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公路建设采用机械化施工时,选择施工机械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
新型的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具有高效低耗、性能优越稳定、工作安全可靠、施工质量优良等优点,产品单价虽然不同于一般,但其性价比仍较高,更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公路工程施工任务。此外,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由于其性能优点、安全可靠、故障费低,最终可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经济性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经济性选择的基础是施工单价,它主要与施工机械的固定资产消耗及运行费用等因素有关。采用先进的大型的施工机械进行公路工程施工,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它可以分摊到较大的工程量当中,对公路建设项目的成本影响较小。因此在选择公路工程施工机械时,必须权衡工程量与机械费用的关系,同时要考虑施工机械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这是影响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3适应性
施工机械的选择必须做到和道路工程的特点相符合,并且应以相应建设项目的现场地质和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达到适应道路工程现场周围的环境。而我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公路建设中,对于建筑工程机械的使用地区跨度广,从热带到高寒带,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差别大。在施工环境中,存在有地下、水下及高原,而且多数在野外、露天作业,使得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常年受到粉尘、风吹、日晒的影响,在机械设备的选择上,还必须考虑具有良好的防尘和耐腐蚀性能。因此建筑工程机械的要求上既要满足一般施工要求,还要满足各种特殊施工的需要。
4稳定性
在合理化选择施工机械和确保公路建设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应对施工机械的安全稳定性予以重视,因为企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安全生产是施工建设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在确保施工工作人员及设备安全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和现有的建筑设施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不能因公路施工的不当操作对生态和现有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三、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方法
1依据现代公路建设项目作业选择施工机械
在路基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选择,首先路基工程的工序为:准备工作、土方开挖、土石填筑、运输和平整场地,其各项工序应选择的工程机械,如准备工作中需要做清基(树丛、草皮、淤泥、黑土、岩基、废墟、冰雪等清除)和料场准备以及松土,需要推土机,挖掘装载机,平地机,水泵等机械设备。在土石料填筑中修筑路基,需要的机械设备是推土机,挖掘装载机,洒水车,碾压机等设备。亦如在运输中调运机械,运送土石时就需要超重机,卡车,推土机,挖掘装载机等机械设备。以运输距离和道路特点选择施工机械。
2土质情况选择施工机械
土质是大多数施工机械作用的对象,土质的性质直接影响到机械的使用、磨损,进而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如机械化作业往往最适合于沙质土壤,特别是滩涂地,因为由于其土质粘结力差,膨胀性小,就会在施工过程中不易出现由于填方过大出现的垮坎现象,假设在重粘土质地区就需要进行坡改梯机械化作业。所以说还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选择不同规格的推土机及装载机等机械,而对于土质的质地、颗粒大小等方面定子采用光面压路机或者是轮胎压机进行作业。
3以不同的季节天气情况选择施工机械
施工现场气候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土体状态的改变,如雨水会迅速改变土壤状态,尤其是粘土,所以说在选择施工机械时要充分考虑施工期间的气候状况而定。例如施工期处于雨季时候可采用履带式等重型机械作业;如果天气久晴不下雨、土质干燥时,可以选择轮式施工机械来进行作业。
四、结语
机械设备的选择看似简单,其实是较为复杂的综合性课题,要在观念上对设备选择有着高度的重视,同时从机型选择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对运输设备、搅拌设备等公路机械设备进行明确的、合理的资源配置。另外,也要明确其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通过人员管理来完善对设备选择的管理,对所购设备要登记,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让公路施工设备更精良,利用率、完好率更高,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耿建强.浅谈高速公路施工机械合理选择与组合[J].宁夏机械,2009-06-15.
[2]张强.浅谈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J].科技信息,2010-03-05.
篇10
一、表扬的原则
1.表扬要具体
小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当你笼统地表扬他时,他有时感到自己确实各方面做得都不错,易产生自我满足感。有些人,不懂表扬的艺术,在了解了表扬的作用之后,时不时地就说,“孩子,这段时间表现挺好,希望你继续努力”、“你表现不错嘛”等,确实有可能使孩子觉的自己各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了,易产生满足感。这就要求我们在表扬时切忌笼统。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时,我们要特别指出,使孩子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意愿。我在平时的教学别注意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如我在看到孩子专心读书时,会情不自禁地鼓励说:“呦,孩子,你读书真专心!以这样的方式读书、学习,自己的知识怎能不越来越丰富?”;看到同学们早晨朗读时声音较低,我会鼓励他们说:“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如果声音再洪亮些,外面的人听到,也会被你们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平时看到某个作业不认真的孩子因为我的叮嘱偶尔写好了一次作业,我会真诚地说:“如果你的作业每次都写得这样认真,那该多好啊!”这样的表扬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孩子有目标可寻,孩子自然不会产生满足感。
2.表扬要适时
发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或闪光点,我们要趁热打铁,及时表扬、鼓励。不要等到孩子的进取心冷却了,上进心销食殆尽了,再表扬、鼓励,那就一点儿用处没有了。
3.表扬要持续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的进步也有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只有积聚了一定的量变才会发生质变。因此,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要不断鼓励、表扬,使孩子有成功、喜悦感,并且自信心逐步增强,不断挑战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我班的一位同学起初不但做事的速度极慢,不按时完成作业,而且常常因受到同学的欺凌而淌眼泪,后来在我的不断鼓励、表扬声中奋发图强,终于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给老师的信中曾写下了“老师,其实我已经在心中默默地喊过你很多次爸爸,但我真想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大声喊你一声‘爸爸’,因为你比我爸爸对我还好。”的句子。
4.表扬要真诚
虚伪的表扬,不但起不到树立孩子自信心的作用,有时孩子还以为这是老师、家长对他的嘲弄、讥讽。因此,表扬孩子应持真诚的态度,使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劳动是尊重、赏视的,愿意欣赏他的劳动成果。这样可以激励孩子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5.目标不宜太远
许多老师、家长设立了非常优厚的大奖,等待孩子去拿,但目标太过遥远,孩子不宜得到,使这种奖励成为孩子不能实现的梦想,久而久之,孩子的进取心在无望的情况下也会减弱。因此,这种设奖的方式也不足于我在班级内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设立的各类奖项目标从来不高,都是使孩子伸伸手就能得到。这样,孩子的进取心自然会越来越高。
二、表扬的方法
1.做一个美的发现者
教师要在细微之处见真谛,善于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我在周记中发现一个学生喜欢看古典小说,并根据小说内容将班上的同学写进自编的小说故事中,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读者。”
谁知,他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周记都有一段自己创作的小故事。而且还有点像模像样。一次赞扬,激励他看完了《水浒》、《三国演义》等许多部名著。
2.挖掘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赞扬
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因此,赞扬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好。
有个学生带我去家访走到哪里她都有认识的人,并且主动跟人打招呼,于是我不是表扬她带我家访之事,而是赞扬她人缘好,很懂礼貌,她兴奋不已。
3.在有负期望时赞扬学生
在有负期望时赞扬学生,不但容易让学生领受你的赞扬,内心还会产生压力,没做好,还被老师赞扬,真不好意思,这种压力会激发学生更加努力。
4.赞扬行动和品性而非本人
赞扬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力,又不养成骄傲自满的情绪呢?这就要赞扬他所做的事和他的品性而不要扩大到他这个人。
学生经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就该赞扬他经过努力而成绩提高这件事。因为赞扬他努力,让他知道受赞扬的真正原因,他就会继续发扬光大。而赞扬他聪明,就可能导致他产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情绪。
5.微笑是一种不留痕迹的赞扬
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灿烂的笑容,可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且常成为学生笔下描绘的素材,给学生心里留下持久的影响。当你想激发学生的斗志,当你想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妨轻轻一展笑容,就胜过千言万语。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