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1-02
当前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不仅仅是需要教学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是对人格的塑造以及以后人生之中思维方式的创新。对于物理教学来说痛也是这样,需要培养学生的对于问题的研究以及解决能力,从抽象的角度来讲则是对物理思想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之中,不能死教书,需要注重多种综合方法的应用,不断培养起学生的物理思想。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将事实作为其基础,促使学生可以从具体的情景之中对物理知识有所体会,逐渐搭建起学生的物理结构之时,并且将物理思渗透到其中,笔者结合近些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物理教材之中的集中常用物理思想。
一、物理模型的应用
在物理教学之中,注重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化,将次要的因素舍弃,主要可以应用主要因素,将一些比较具体问题进行理想化的处理,同时构建一个比较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物理思想,比如说,均速直线运动,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其在生活之中很难找到的比较严格的匀速直线的运动。同时诸多的运动情况,同匀速直线运动之间的情况比较接近,则就可以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进行处理,则就可以有效降低其难度,并且得到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精度,并且在误差范围之内同具体情况相适应。同时,杠杆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型,其在具体的应用之中,因为受力的影响, 其会出现一定的变化,通常此种变化比较微弱,对于结果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在杠杆教学之中,就认为是一种理想化,默认其无变化。
二、学科之间的彼此交叉
在知识类教学之中,要求对知识进行深化以及扩展,不断对其知识点进行探讨。比如说,学习绪论等等部分内容之时,则就可以提出相关的课题,在人力发展历史之中物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可以在提出“摩擦力在生活之中的应用”。
三、定量比较的思想
一些物理量是通过几个与之相关的物理量彼此综合进行确定,为了将同类的物理量的大小进行比较,则就可以促使在之中一些量相同,通常是选取的是单位量,进而比较相关量的大小,这样的话就可以获得结果,比如说:速度可以取单位时间之内的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而密度则可以取单位体积的质量进行比较,比如说功率、压强、比热容等等都可以使用定量比较的思想。
四、理论求新的思想
根据当前已经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作为其依据,并且通过一些较为科学的推导以及论证,进而获得一个全新的科学论断。比如说在人教版教材之中的第108面以及112面,在这之中对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以及每一个电阻的关系进行论证,同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同每一个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推导,都使用的是此思想和方法。
五、实验推理思想
在比如说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之中获得的,而是在客观实验的基础之上,在笛卡尔以及伽利略等科学家对其继续科学推理之中而得到的。并非建立在形而上的,可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使用实验推理的思想,对于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广泛性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比如说,浮力公式的推理实验,可以检测金属块的具体密度,并且杠杆的平衡实验之中都使用的是实验推理的思想。
六、虚拟假定的思想
在物理之中,为了可以将物理现象描述清晰,将物理情景及时阐明,进而有效解决物理问题,通常会人为引入一定的虚拟假设的内容,力求可以清晰、便捷、准确的将物理情景以及事实表述出来,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比如说磁感线以及光线等等,并非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出来,都是虚拟假定的,但是在教学之中可以清晰直观的将形象描述出来,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方便理解。比如说在人教版教材的第一册之中为了将连通器的原理标明,其通常会在U型管底部之中假想的液片,也是应用了虚拟假定的思想。
七、类比的思想
在物理之中一些概念往往是模糊,并非是直观,便于理解的,因此为了将此表述清晰,通常会使用一些比较具体以及有形,同人们生活之中较为常见的事物来将类比说明一些比较陌生、无形以及抽象的事物,并且在类比之下,人们也会对其要揭示的事物具有具体、形象以及直接的认识,在量的积累之下,慢慢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之上。
八、图示的思想
物理教学之中有诸多抽象的概念,需要在实际之中使用一些比较物理图形,将其具体化以及形象化我。促使学生对其物理意义可以最大程度接受,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在教材之中较多的使用图示,比如说电路图、杠杆结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材之中图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九、结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学生的接触的时间较短,不可避免会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因此在基础物理教育阶段,要注重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科学的在教材之中渗透物理思想,为学生日后物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颖.中英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王赛兰.初中物理前沿知识的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61-02
首先,高中教师对初中学生特点要有一定的认识。
一、心理特点
(一)、凭兴趣办事。
他们缺少理性,还建立不起来稳定的理想和志向。这种特点有利有弊:好奇心很强。尽管这之中也有与学习无关的好奇心,但对学习,引导好了,确实是学习的动力。但是,学习的动力,应该更高层次的建立在理想和志向之上。我们虽然提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旦滑到极端的“兴趣主义”之上,学生的学习会是不稳定的、不全面的
(二)、依赖性强。
初中学生缺乏自制力,他们非常强烈的依赖于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周围环境给与支撑和推动。他们强烈的依赖于老师和家长、检查、奖惩,在他们身上是明显见效的。这方面特点,也是利弊均有的: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严要求,效果明显,但这些做法只是个外力,带来的效果又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依赖性在初一、初二明显些。进入初三,也可能好转,也可能没转变,但也可能转向其反面──“不听说、不服管”的叛逆性格。
(三)、叛逆性格与依赖性的冲突。
一方面,什么事情做的都不如意,需要别人来管,另一方面,还烦别人的管。这种现象,有的孩子一直延续到高一甚至到高二才逐渐消失。但在初三与高一时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尤其严重。
(四)、抽象能力初见端倪。
初中学生正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初三归纳能力稍好,而演绎能力还是很差,他们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还很明显。
(五)、有一定讨论问题的能力。
初中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很高,也具有一定的能力。对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程序性问题,通过讨论还能解决老师讲授所起不到的作用。
二、习惯特点
(一)、主动性差。
学生在初三阶段的厌学现象达到了顶峰,中考过后,认知需要几乎被扼杀。他们几乎没有学习的规划习惯,做的都是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事情。
(二)、自主性差。
由于初中学生的诸多特点决定,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呵护的多,在自主性的培养上没有做多少文章,初中学生是没有达到我们高中教师预期的水平的。习惯什么事情都等着别人安排。
(三)、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没建立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的习惯。
初中的物理问题(习题)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比较直接、直观、浅显的挂钩。初中的问题在深刻性、复杂性上大大低于高中。形成了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定式──理解问题表层化。这种习惯到了高中,学生当然会普遍出现“懂了,但就是不会做题”的现象。
其次,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几个落差点。从初、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来看,确实存在如下几个台阶,大批学生被这台阶所绊倒。
(一)、模型工具运用的突然性
初中教材强调直观性,而高中,学生面临着使用大量的抽象物理模型问题。初中针对的是一些要学习的“知识”,而到了高中,要针对的是很多的学习知识的“工具”,或者说是“思想方法”。这些“理想化”了的模型,学生在理解上,是个难点,在应用上,则更是个难点。
(二)、矢量问题的量和难度加大
初中也涉及到矢量的概念,但只限于知道和了解层次。但进入高中,矢量的问题,成了物理内容的一个体系问题,要分析、要运算。矢量已经成为了物理知识中的一大专题,或者说成是物理知识的重要分支。
(三)、图像法成为重要的思想方法
初中涉及的不多,就是涉及到,也只是应用它形象、生动的一面,避开它深刻、抽象的一面。而高中在研究物理规律,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时出现了大量的图像问题。初中应用图像的目的是“由抽象向形象”过渡,而高中则需要“由形象向抽象”的过渡。
(四)、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是初、高中的一个跳跃
初中讨论的变化问题,也都是形象、直观的,所进行的变量的讨论与分析,与“函数”结合的不紧密,主要是静态的。而到高中,“公式”已经演变为“函数式”了,“量”、“数”演变为“变数”、“变量”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工具大量的用于物理问题之中。
(五)、程序性知识更加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
高中的物理,是又“从头开始”的学习。然而这种学习却在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上明显高出个层次。
(六)、物理思想、物理哲学的“应用”,要远比“理解”它难度大
进入高中,要“真学物理”,要打造出个“物理的头脑”。高中物理要涉及到一些物理思想和物理哲学问题,这些思想,在理解上似乎简单,但在应用上难度很大。
篇3
一、排除依赖性,培养独立性
初中的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心理是比较强的。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他们依然在教师划定的圈子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动,独自完成某项学习的机会很少,特别是还有中考任务,大量的习题,确定的答案,使学生不得不死记硬背,更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如何克服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心理障碍呢?
1、初中学生多数人思维比较活跃,爱表现自己,敢于发言,教师要抓住他们思维的闪亮点,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问,教师要充分给以肯定,并对积极发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如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某段教材,理解教材中的物理概念,掌握其中的物理规律,并会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总之,设置一切可行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3、交给学生自学的钥匙――物理学习方法和物理思想方法。同时加强基本方法的指导。如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概念等思想方法。教师讲要重在诱导、启发和点拨,凡是通过自学能学懂的知识,教师都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能力。
二、纵览初高中教材,缩小初高中知识差距
初中教师一定要掌握高中教材,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知道,每个知识应讲到什么程度,才能紧靠高中教材。如:凸透镜成像,初中只要求定性掌握其成像规律,高中要求定量掌握。如果初中教师有意识地把物距和像距的一一对应关系强调出来,并陪一定量的习题练习,一定会降低高一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如,力的合成的“四边形法”作为选学内容,但我们把它做为必学内容来讲,讲深,练透,这样对高中学生在学习力的合成,乃至运动的合成中定会降低难度。
三、建立教师联席会,掌握高中教学情况
篇4
关键词: 函数 例题 思想方法
函数问题是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一大热点.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极为丰富,对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作用.初中函数介绍了有关函数的一些最基础、最初级的知识,为学习高中函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初中函数的知识范畴,对解函数题常用的思想方法作简单的归纳及应用.
一、待定系数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求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它的一般步骤是(一设、二列、三解、四还原):(1)先设待求函数关系式,其中包括未知的系数.(2)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函数关系式中,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3)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4)写出函数关系式.例如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1)和点(1,-5),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简析:本题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设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kx+b由题意,得1=-k+b-5=k+b.解这个方程组,得k=-3b=-2,这个函数解析式为:y=-3x-2.点评: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或待定系数是每年中考考查的一大热点,它的解题思路就是按四个步骤进行.
二、数形结合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解答含有几何图形的函数题,这种类型的函数题最大的特点是数形结合,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例如(2006年泉州中考18题)如左图,在RtABC中,∠C=90°,AC=2,BC的长为常数,点P从起点C出发,沿CB向终点B运动,设点P所走过路程CP的长为x,APB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像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摇 ?摇)
简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表示出y与x的关系式,从而判断图像的形状.
解答:设BC的长度为常数k,则y=■×2×k-■×2x=k-x,那么此函数为一次函数,因为x系数小于0,所以应是减函数.故选C.点评:把几何图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的概念与几何知识巧妙结合,解这种类型的函数题,常用数形结合法,这种方法常常用化“虚”为“实”,化“难”为“易”.
三、配方法
对于任何一个二次函数都可以通过配方法把原来的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变成顶点式y=a(x-h)■+k的形式,则得到顶点坐标(h,k),对称轴直线x=h;若a>0,函数y有最小值k;若a
四、分类讨论法
该方法解函数题的关键在于列出函数关系式,再进行分类讨论.
例如:甲、乙两旅行社服务质量相同,组织旅游去A地价格是每人400元,如果10人以上集体购票,甲旅行社给予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在优惠320元的基础上,每人享受8折优惠.试分别列出甲、乙两集体组团去A地的总收费用y(元)与参游人数x(人)的函数关系式,并帮助选择哪家旅行社的总费用较少.解:依题意得y■=400×0.75x即y■=300x,y■=400×0.8x-320即y■=320x-320,分类讨论:①当y■=y■时,解得x=16;②当y■>y■时,解得x
五、跨学科联系渗透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解决跨学科的函数问题.这种类型的函数题常与物理、化学进行有机渗透,体现了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的本质特征.
篇5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低坡度教学在技校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此作出对策分析。但目前的学术成果中针对“大教学”比较多,针对具体课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特此对技校物理课实施低坡度教学进行探索。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中和技校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技校物理课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主要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技校物理教学在整个技校教育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技校物理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和技校物理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中和技校衔接,教师首先应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可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中和技校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中和技校物理知识体系,找出初中和技校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中和技校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低坡度教学。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做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中和技校物理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力学概念、热学知识与电学知识等,到技校,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一些在初中物理成立的结论到技校物理便不成立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技校物理较初中物理抽象性强,应用灵活,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技校物理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及时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对以下方面进行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识地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三、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中和技校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物理的热情。搞好初中和技校物理衔接,除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物理兴趣。应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给他们多讲物理知识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技术的劳动者,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技校物理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习质量的优良程度与学生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素质及非智力因素涉及面很广,对技校物理教学影响较大的有: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学习习惯和方法、个人意志和毅力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上进,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应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刻苦努力,发奋图强,始终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4.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低坡度教学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四、加强学法指导
篇6
一、初中数学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关系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核心,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和知识相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的理解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的素质。然而,数学思想方法集中反映在每一个概念之中,即每一个概念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牛顿从物理上引入了微积分的概念,莱布尼茨从几何上引入微积分,这些积分知识的必要前提是对极限概念的充分理解,没有极限也就没有微积分,极限的数学思想贯穿我们相关的数学始终。所有相关积分概念中的,其数学思想就是: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以至于到后来的的微元思想处理物理和几何问题。
数学教学要从数学现实出发,从生活的现实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经过概括提高,升华为数学概念和法则及其数学思想。数学中的概念不是孤立的,概念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理清概念间关系前提下找到所需要的数学思想,在数学思想的把握上更具有科学性。概念教学其实就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华所在。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把自己的数学思想与学生的思想进行互动交流,使得在概念教学中形成和培养学生的教学思想方法。概念是一个模式,是许多具体实际问题的抽象,它以纯数学的形式表明了一类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共同的量性特征。所以说,抽象的方法是概念中所蕴含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数学的概念教学并非易事,要认真研究,用心实践,长期积累,要真正弄清楚所教概念的内涵、外延和背景。要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体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其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数学思想方法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帮助
有了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所接触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就能得心应手,对概念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在概念教学中如能利用学生已学的旧知识,充分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可以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作为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进行施教。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高度概括。数学思想所包含的创新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理论创新意识。概念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合理运用。在教学时,既要注重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又要注重挖掘隐藏在具体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数学思想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必要条件,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乃至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充分展示数学思想所包含的创新精神,具有激发受教育者的理论创新意识,对受教育者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把认识、体会、评价数学概念的方法性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重视数学概念的方法性,首先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素质,对数学概念的方法性有个整体的把握与认识。如果老师对这一点理解不深,想必他的概念教学也将难逃肤浅。在此基础上,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注重数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之外,应把认识、体会、评价数学概念的方法性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如“方程”这一概念,在知识层面的教学就是:“定义”+“方程的例子”+“方程的解”。如先揭示定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举出例子――“x+1=0”“x-y=1”都是方程,后面是教方程的解,到此完毕。“方程”其实是用代数手段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体系中的概念,代数方法是优于算术解法的方法。有的问题,如“班上有39名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进行拔河比赛,正好余一人当裁判,问每组有多少学生?”可用算术法也可用代数法求解。而问题“一个数的两倍等于它与3的和,求此数”和“鸡兔同笼”的问题只适合用代数方法求解。老师可以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方程,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二)注意引导过程的呈现方式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潜移默化的点拨方式,而不是直接的把结论呈现出来,或者在引导过程中过于明显的指路。引导的呈示要以学生主体的充分发挥为前提,重视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通过问题的呈示能使学生充分地展开思维活动(包括动手、动脑),潜移默化地使数学思想运用到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把发现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暴露,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辨析,并在关键处予以点拨,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耐心教学,注重交流
数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浓缩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结果,而飞跃的实现要依据数学思想方法,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的逻辑加工而成。因此教育应注意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显化,对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学会思维,提高自我探索、发现创造的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也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和一个问题的学习过程就能实现的,需要反复的渗透,认识应用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并向学生介绍和揭示教材中的转化思想。使学生逐渐认识并掌握直到运用。
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念教学时时,还应创设师生共同研究问题的良好氛围。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研讨问题,大胆向教师提问题或提出创见性的观点,努力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平等共同研讨、分析解决问题的民主气氛,形成师生间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学形式应当多样化。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以实现学生有意义学习的过程,要使这个过程顺利进行.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数学思想的方法的运用,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并且能懂得学数学,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化抽象为具象
物理概念体现的是一种思维形式,人们借助这种思维形式来认识各种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因而物理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往往由于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容易形成学习时的障碍。因此,重视运用“转化思想”将物理概念所反映的一些现象、一些效应直观地显现出来,引导学生去认识、去感知、去领悟她们的本质特征,达到化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效果。
案例: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可以感知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那么我们怎么把温度直观地显现出来?普通液体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把温度的变化转化成可以看得见的液体的体积的变化、更直观的是液柱在温度计的毛细管中的长度变化而显现出来。简言之,就是把温度的变化转化为长度的变化。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理解这一概念,可以先做一个类比:路面对车的阻碍作用,可以从车流量的大小来判断,路不好走,对车辆的阻碍作用就大,车走的慢,车流量就小,所以车流量小可以说明路面对车的阻碍作用大。与此类似,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从它产生的效应入手,将一个灯泡接入电路,通过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流的大小,进一步判断电阻的大小。
实际上,很多仪表都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看不到的物理量转换为可视的直观的物理量制成的:电流表把电流的大小转化为指针的摆幅;电压表是把电压的大小转化为指针的摆幅直观可见,可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取我们所需要的物理量。弹簧测力计把力的大小转化为弹簧伸长的长度;杆秤把质量转化为在秤杆上可以看得见的长度;水银压强计把压强转化为水银柱的高度,等等。
2. 化隐性为显性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坚实基础,它不仅能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还能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验中,有一些物理性质和物理量,由于其自身属性的关系,很难用仪器仪表直接显示出来,或因条件所限,无法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此时就需要灵活运用转化的办法,在等效的前提下,把这些隐性的物理性质转化为方便测量的物理量。
案例: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电磁铁是也通电之后才有磁性的,磁性的强弱可能与电流大小有关;可能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可能与线圈的形状有关;等等…
猜想依据:磁性是物质的一种隐性的物理属性,磁性的有无、磁性的强弱都是不能直接看出来的,如何直观地显示这种性质,如何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从磁性的定义出发,直接看他能否吸引大头针可以判断(磁性的有无――能否吸引大头针),而磁性的强弱指的是电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能力的大小,这样,就需要将这一隐性的性质转化为可以直接看到的它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显示它的磁性的强弱(磁性的强弱――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磁性看不见也摸不着,这种以能否吸引大头针以及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有无以及磁性的强弱的方法,就是转换法。思想已经明确,就可以大胆地设计实验了。
3.化直接为间接
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综合实践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学生讲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检验和运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活动过程中,重视“转化思想”的应用,能够将复杂的制作及测量环节,变得更简便与直接。
案例: 制作密度计
活动目的:利用物体漂浮条件制作一个密度计
所需器材:直径为8.0cm的圆柱形空饮料瓶,细砂(配重)简单制作工具等等
制作方法:准备空饮料瓶一个,打开瓶盖,在饮料瓶里倒入质量适当的细砂,保证饮料瓶能够直立与水中适当深度处,根据事先测量好的瓶底的半径和瓶子与细砂的总质量计算出不同密度对于的高度,在饮料瓶外壁标上刻度线,一个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就做成了
确定刻度:事先测出饮料瓶与细砂的总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饮料瓶的外半径r,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不同液体的密度对应的浸入深度,然后在饮料瓶的外壁标出刻度(刻度是不均匀的)。
本案例中,活动小组的学生们巧妙且恰当地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将待测的物体质量转化为可以直接标记在瓶身上的长度刻度值,非常简单适用。
4.习题教学中应用 化数字为图形
习题教学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是促进和完善学生对新知识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物理习题一般都给出了一些已知条件和物理量,通常这些物理量的题设条件下存在着内在联系,如果学生仅文字和数字的角度去思考,很难把握这种内在联系,往往因此陷入解题困境,不知如何下手,而灵活运用“转化思想”将题目中条件和物理量“数”的信息转化为“形”的信息,便能是所需要解决的物体一目了然,从而顺利完成解题。
案例:机械运动中的路程――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固体熔化凝固图象(此处不展开分析)。
5.化复杂为简单
物理学史是一座人类科学思想方法的宝库,蕴含着及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在物理学史教育过程中,通过深入剖析若干物理学重大发现、重大突破的典型案例,了解科学大师们的科学发现与创造思路,品味其非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科学上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接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熏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转化思想精神其中一种常见的、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的科学思想。
案例 托里拆利实验
篇8
一、形成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原因
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产生“懂而不会”的现象,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入而具体的分析,教育专家认为,学生从知识构建到能力生成,必须经历“获得、熟练、保持、迁移和调整创新”五个阶段,“听懂”只是前三个阶段,是学习的一个基本境界,而“会做”则是后两个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更高境界。“懂而不会”就是从知识“获得、熟练、保持”到知识的“迁移和调整创新”的跨越中产生了障碍。
学生个体方面主要反映在课前预习不充分、被动听课;上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思考的动机;课后作业不认真对待,急于完成作业任务,只满足于做,不考虑做的效果,作业起不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不求甚解,甚至不懂装懂,草草收场。这四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做得不实,都会促使学生形成“懂而不会”。
2.教师方面的原因
当前教师在教学方面可分为三个类型,或者说三种境界,即有良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三种。有良心:教学活动是一个良心活,一节课讲什么、怎么讲、效果怎么样,教师必须凭良心去做。有老师常认为,讲不讲是我的事,会不会、懂不懂是学生的事,反正我讲过了。应该说这部分教师是有良心的,把该讲的全讲了,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基本工作,但这部分教师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有责任心: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面向全体,既关注教材,又关注学生,备课中既备教学内容,也备学生,不仅关注教学过程,也关注教学效果。有进取心:是教师群体中的最高境界,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究教材教法、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出类拔萃,是教学中的能手。
教师的能力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反应教师的备、教、辅、改等各个环节。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因材施教;教师教学手段不得法,忽视个性差异;课后辅导、督促、检查不到位,都会促使“懂而不会”的学生大量出现。
二、“懂而不会”现象的应对策略
1.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学的起始点
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起点,为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提供条件,充分开展学生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修正思维进程,转变思维方式,从而完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获得物理思想方法的提升、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良好的心理体验。
例如,在苏教版初三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一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教学活动中,动力臂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数学知识点,它是理解动力臂的基础,是教学起点,学生在学习该知识点的过程中“懂而不会”,考试考得多,错得多,再考再错。反思我们的教学活动,如果在课前先做好该数学知识的复习、指导,就会发现学生的错误率降下来了。
2.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学的突破点
物理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完成“规定动作”,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再发现”创造条件,暴露知识发展和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心理体验,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可能性给予恰当的回应,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避开弯路”“绕过死胡同”,完成“再发现”的曲折过程。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障碍在哪里,突破思维障碍的策略是什么。
例如,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关系”的活动中,学生在学习时,有许多思维障碍:(1)探究采用什么方法?(2)怎样比较动能大小?(3)怎样获得速度,并怎么控制速度大小?(4)如何改变质量?面对这些思维障碍,只有合理引导学生克服上述思维障碍,才能既真“懂”又真“会”。
3.学生的物理思想方法――教学的着力点
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整体上由物理知识和思想方法论组成,但更加注重思想的方法论。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的和物理学家的认识世界的思想和方法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因此,不论在新授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中,都应渗透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伽利略的研究过程,把他的实验方法、演绎方法和数学方法,结合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点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物理思想方法是物理的灵魂,是贯彻物理教学的一根主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着力渗透物理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既“懂”又“会”。
教是为了不教,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关注教与学之间的差距,并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探索,逐步让学生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教师要主动到学生中间去,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用鼓励的眼神看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渐渐帮助学生走出“懂而不会”的困境,让学生从不会做题、不愿做题到乐于做题、做对题,实现师生的共同目标。
篇9
关键词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物理思维
一、审题
审好题是解题的关键,审好题,概括起来讲就是看懂题目表达的意思,找准对象,选对公式,分析解法。我要求学生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要细品题。因此要求学生解题前要认真仔细看题、读题,记住重要词语,明白题目叙述的物理现象,找准研究对象。弄清已知条件及隐含条件和待求量,以及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或问题情境,知道不变量和变化量。
(2)要善于画图。要求学生有作图的习惯,要能准确的作图,反应出物理过程和物理模型,把抽象化为形式直观,便于弄清物理量间的等量关系,选准公式进行求解。有时读完题后,物理量间规律并不明显为了增加直观性,因此作图是必要的,如力学题常常要画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常常要加以简化,画它的等效电路图。
(3)会找出题目中的物理量。要求学生在解题前把题设的物理量包括已知和未知量用准确规定的符号表达出来,注意脚标区别,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混乱而造成错误。
(4)要能准确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善于各物理量之间关系,找准关系善于分析。具体做法是:从物理现象入手,根据物质性质和规律,明确各物理量之间可用什么公式联系在一起,要从战略的高度能够利用已知条件用综合分析法选准公式,分步计算或建立方程求解,探求出待求的物理量。组织好解题的思路步骤,这一步是难点也是重点学生理不清思路往往无法解题。同时应该具备物理中的数学思维方法,如:①方程(组)法。②比例法。③函数法。④代数式运算比较法。⑤不等式法⑥赋值法。⑦几何法。⑧图像法。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思想方法,如:①直接公式法。②特殊公式法。③估算法。④整体法。⑤替代法。⑥辅助线法。⑦图示法。⑧平衡法。⑨守恒法。还必须具有一些逻辑思想方法,如:①比较法。②顺推法。③逆推法。④归纳法。⑤假设法。⑥比照法。⑦等效法。⑧极端法。⑨简答法。没有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就不能够很好的联系好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果之间的关系不明也就会影响解题的质量。
二、解题
解好题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反应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计算能力,解题习惯的好坏,为此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按解题步骤设计出解题的格式,能根据篇幅是采用竖式解法还是横式解法,布局合理,有序。
(2)要求学生书写字迹要工整,格式图形要美观,准确。
(3)要求学生有好的解题习惯。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解题习惯,所以要养成物理解题习惯。要求学生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先要依据性质和规律列出算式也就是写出公式和变形公式再代入和单位,同时要让单位统一后再代入数值,最后准确计算出结果并代好单位,有问要有答,养成解物理计算题的好习惯,千万不要用纯数学解法,不讲依据。有根有据才能解好一道题。
三、检查
学生做完题后要求学生认真检查题是否做好了,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求学生检查依据是否充分,代入的数值是否准确,单位是否统一,计算是否准确,结果是否合理。
(2)要求学生做完一道题后能够评出本道题应用了哪些知识,哪些公式,反应出哪些物理量的关系,是那些知识的综合应用,突破口在哪里,注意事项有哪些是否有其他解法,自己能否补充条件一题多变,灵活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关题型还有哪些?自己能否灵活应用?做了一定量的计算题后,要求学生要把题型归类,找出不同知识综合的应用题型以及解法。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吸取教训,以达以后不再范同样的错误。
四、总结归纳,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
初中物理在中考计算中,计算题主要涉及电、力、热三个部分,其中以电学和力学计算为主,电学计算部分有三大特点,一是考查的知识点多往往将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滑动变阻器等综合在一起。二是电路结构复杂,初中阶段只要求两个用电器的串、并联命题主要在电路变化上做文章通过开关的闭合使电路结构复杂多变、灵活性强。三是解题方法技巧灵活,很多题目往往有几种解法,只要能解答出来就是最好。
力学计算以三大部分为主:一是有关密度的计算。主要命题形式,可以直接计算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也可以将固体置于液体中,通过与浮力联系球密度;还可能从密度出发求混合物中某一物质的质量或体积,情景多变,形式很活,层次或难度要求可深可浅。二是有关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形式可能有,如有计算固体或叠加体产生的压强、有液体产生的压强;它与密度知识结合命题,也有与浮力知识结合命题;特别是“改变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计算液体产生压强的变化”,在难度上形成了“制高点”。三是有关简单机械的运算,主要联系到的知识有力及其平衡、做功和机械效率等重要知识,出现几率较高的形式为滑轮或滑轮组的使用。 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一定量题目的训练后,要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将一些典型问题条理化、规律化,使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有章可循、有路可走。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对计算题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地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篇10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如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智力等.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研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能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加以了解,进而培养出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学们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对仪器的爱护以及遵守课堂纪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总之,在初中物理课中进行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为了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印象,扎实掌握物理知识,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融入实验教学活动中,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运用师生共同做实验的方式或让学生走上讲台单独完成演示实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在讲解“怎样用温度计测水温”时,若用传统的教师做实验、学生看实验的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的方式,让讲台下的学生观看台上同学操作是否正确,教师从旁指导,从而营造师生相互交流、学习的教学氛围.
(二)积极开展探究实验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将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解滑轮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铁架台、棉线、滑轮、钩码等器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装置方法、拉力大小以及方向等物理知识.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实验困惑,教师应予以适时的指导,从而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供良好平台.
(三)重视课外实验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兴趣,在其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实验技能以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来配合实验教学.开展课外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教师在组织课外物理实验前,应预先明确实验内容,在让同学们分别组成活动小组,借此来确保课外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的物理知识,自制潜望镜、不倒翁、自制孔明灯等,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物理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兴趣.其二,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实验的要求,来对课外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以此来确保课外活动的内容与教材内容的统一性和趣味性.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