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体会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学习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学习体会

篇1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8∶00上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4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5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一道习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篇2

初中物理学科听课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29日,湖北省特级教师讲学团来黄石十六中开展了初中物理学科的讲学活动,受学校委派参加了这个活动,受益非浅。上午听了三位教师三节精彩课内教学,下午听了省教研员的主题演讲,总的感想是:强化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三位教师教学风格虽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些共同特点:(1)从老师讲解为主转向引导学生自己领悟为主。(2)从教师发问为主转向学生提问为主。(3)从题海战术、重复训练为主转向以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4)从教师演示为主转向学生独立操作为主。(5)从纪律约束、强制管理为主转向科学、民主管理为主。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生的自学与探究,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真正体验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但是在构建高效自主学习的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目的性不强,甚至不知道如何学习,这样就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使自主学习优势很难体现出来,效果得不到保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觉得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很关键的,同时也是实现课堂高效的保证。在学习展示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激励。虽然我们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但绝对的放手是不可能的,传统的讲授法也是必要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不仅是教学设施,学生个体方面的差距,更是教学理念层面的差距。我们将认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学习;总结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物理作为一门高考中的必考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毋庸置疑是极为重要的学科。而事实上物理学科知识在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等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且已然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而电学知识则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作为学生的我们应端正思想、重视电学知识的学习,而后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学习,为未来物理学习奠定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学好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必要性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中,电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同时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不仅如此电学知识贯穿于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基础性的知识点。因而就这一层面而言,重视电学知识并做好相应的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高中电学的学习目的主要是指学生通过电路知识的学习,来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在对所学电学知识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将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进行结合,进而逐步提升其应用电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这一角度而言,我们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也应高度重视电学知识的学习,学好电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进行高中物理电学知识学习时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课堂,培养自身学习兴趣

学习是枯燥的,但是建立在兴趣上的学习则是令人愉快的。因为于内在,我们会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这种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应用到学习上便是当前老师们经常说的学习主动性。所以,主动去学习的效果会更加的理想。因而以一名高中生的角度而言,个人认为要想学好高中物理电学知识首先应激发起自己的学习兴趣。

那么究竟如何来培养自己的物理电学知识学习兴趣呢?就个人的学习而言,笔者认为高中生首先应端正自己的思想。相较于初中的电学知识,高中电学知识的难度更深。因而在学习时一定要于课上认真的听讲,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另外最好将课上未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课上的时间有限,就学生的理解掌握能力而言,难免存在不理解之处。那么一定要将教师的讲义记录下来,而后认真思考或是找老师讲解,以将其解决。这是学习掌握物理的一个良好习惯,同时也为好成绩的取得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一个较为理想的成绩无疑将起到提升自身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强化记忆,掌握物理公式规律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发现物理公式繁多,记忆它们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由于公式之间有相似之处,在记忆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因而老师强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即便如此,要想准确地、牢固地记住它们也并非易事。而这些公式是物理解题的基础,因而必须准确进行记忆。针对高中物理电学这部分的知识而言,其中的概念较多,但是认真对公式进行整理、归纳后便会发现在高中电学知识中最基本的两个电学公式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欧姆定律、一个是电功率。其它相关公式都是围绕着二者所展开的,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的将这两个公式牢记。注意,这两个公式的记忆一定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切不可死记硬背。否则无法变通记忆其它公式,灵活运用公式解题,提升学习效果。

(三)善思精练,锻炼解题能力

另外,笔者在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中还深刻的体会到,解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已经理解、掌握了课堂中所学的物理电学知识,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依然会出现解题思路断档情况。换而言之便是,自以为掌握了所学知识,但是实际上却无法顺利的解题,常常会出现不会解题情况。

在多次出现这一情况后笔者深深反思,最后总结得出,知识点的真正掌握、顺利化的解题必须要经过大量习题的反复性练习。这样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明确当前自己学习中在哪一环节上还存在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来强化理解。而这必须经过反复性的思索、练习来实现。因而我们在学习中一定不可偷懒,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习题练习。

(四)提高认识,上好实验课

就个人的学习体会而言,高中物理实验课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有着积极的促进性作用。因而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课,认真的完成实验。实验可以真实的将很多物理知识呈现出来,也方便于我们的理解掌握,而且记忆深刻。所以个人认为高中物理的实验课非常重要,认真上好高中物理实验课对知识的掌握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中电学知识是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其重要性等同于力学。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起来,而后根据自身学习的具体情况,对公式进行归纳总结、强化知识的理解、多做练习,进而来促进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提升解题能力、强化知识点理解掌握性的目的。当然这一过程并不轻松,但是我们一定要坚定学习的信念、持之以恒坚持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海琦.高中物理电学学习心得总结与分享[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篇4

关键词:物理;实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93-01

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在教学过程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二、学习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1、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十多年来,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三、实验的教学功能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所学物理知识所做的课外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做一做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无力并不抽象,物理来源与生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3、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边学边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在科学探究中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要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三、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想想做做”小实验,而是将实验探究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物理知识。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篇6

那么怎样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自制仪器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

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自主探究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三、丰富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扩大探究范围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教学理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落实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首先要做到开放和民主,然而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还没有真正的开放和民主。因此,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求解决的办法,是我们面临的十分迫切的任务。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物理课堂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就是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老师讲、学生听,教死课本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新版的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教师放不开,不敢放,不会放,这是最突出的问题。在这种放不开的教学下,学生没有读书,没有思考,也能得到解答,但这些都是在教师的绝对控制之下按照教师自认为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进行的学习,学生没有自己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在这种教师时时控制、处处主宰的课上,学生没有选择权,没有自,只有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高度重视物理中的实验部分,并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为学生创设一种再发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二、注重教学过程,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分别由预习展示、自主互助、合作交流、小组总结四个阶段贯穿始终。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学前预习中除了预习知识结构外,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点自制实验,并在课堂中充分展示,由此一来,让一部分学困生有了自我发挥的空间,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参照围场天卉中学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再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改变。学生们可以在导学案和实验基础上,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探究,得出现象和规律,在这个阶段,要求组长和副组长尽好尽快的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对本组其他同学进行帮助和督促,同时对问题进行组内交流,实现全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根据每节课的不同状况,在自主学习的每个环节中,让每个组的同学轮流上黑板展示答案,在展示答案时,尽量让小组2、3、4号的学生展示,这样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的自信心。

在组内交流的同时也进行组间的交流合作,每堂课组与组之间都有对阵表,小组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竞争。当小组同学上黑板展示答案之后,与其对阵的小组将对其所做的题目进行评分量化,并对错误答案进行修改,同时尝试阐述自己的观点。

组与组之间在对有分歧的问题上进行相互交流与帮助,达到共同排难解疑的目的,实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真正实现生生互动,组组互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关系。在课堂临结束后,让每组的同学代表自我总结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对问题的的解决技巧,实现组与组之间的再次互相学习。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自觉主动的地位,在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取得成功,这种成功不是老师启发的结果,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结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在物理学习中,多数学生只注重物理基础知识学习,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就具有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l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像这样适时地提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篇8

信息技术 物理学科 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物理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的学习观有很大区别。传统教学以学生听老师讲、啃教科书这种方式来被动接受知识,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手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视野,极大地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出发点,在信息教室这一特定的环境下,借助计算机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的协助,利用校园网、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地学习,获取知识。这种信息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师讲生听、师写生抄、师问生答的教学关系,形成了新型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室环境下实施的物理教学,学生有充分的自,学习过程由自己控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课件或网上学习资料随时颠倒学习顺序、学习内容,学习上的难点在信息环境下可以多次重现,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时和教师、同学交流而不必打断别人的学习进程,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教师思维的限制,所以在大量的学习资料面前,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不再受到束缚和限制,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实验的教学和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以《浮力》一课为例,《浮力》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是在学习了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学习浮力的。在学习浮力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到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如果仅通过单纯的传统教学易使学生造成枯燥、乏味的感觉,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同时学生只能对所学的内容生吞活剥,没有经历探究的过程,没有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结合、社会结合、科技发展结合,从而逐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与现代教育理念及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学习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了解科学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积极情感态度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相孛。

因而对于本课教学笔者尝试创建了主题网页,运用多媒体信息的基本功能,实现信息学习资源的提供和网上交互空间的支持。网页的创制采用了FrontPage、Flash、Photoshop等教学软件,力图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信息潜能,为信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实践途径。本节设计理念是针对初中生年龄较小,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有收有放,创立几个学习主题,提供开展学习、研究活动的基本素材,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教师的组织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目光和思维活动按照合理的方向运行,避免时间和思维的失控。使研究过程体现定向与自主、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达到学习活动的科学性、有序性和实效性。通过对事先创立的学习主题的自主学习、研究,同时利用信息的无障碍交流,学生既可以得到教师的全方位指导,又可以和任何地方的学友交流学习体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真正可以改变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对于信息教学,教师的任务为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按照设计思想,收集相关资料。由于笔者设计的课程面向接受基础教育的初中学生,尽可能搜集一些生动活泼、由多种媒体展现的资料,如关于浮力的动画小故事,搜集一些图片,增强可视性和趣味性。通过实验动画演示,培养科学思维过程;通过小故事,展现科学家的科学精神;通过学生自行查找身边的浮力故事,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他们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关系,真正使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信息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它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强调在师生平等交往、多元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更加关注学习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学习资源,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同时也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自我发展。真正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对学习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宏雄.物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