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财务审计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新财务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新财务审计

篇1

关键词:审计;新财会制度;影响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义

以国家相关法律为依据,专门负责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定期将校园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核检,然后将核查的各项资料进行总结规整,在保障资料的完整性以及合规性之后制作一份审计报告。在高校内部,审计单位属于独立单位,可有效监督学校的各个经济组织活动,保障其合法性。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

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它的经济性质以及它的经营理念都是构成其内部审计内容的重要因素。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包含有:高校财务预结算、收入和支出以及经济责任这4项审计内容。其中,财务预结算审计的目的就是专门审计高校内部的经费预算,重点核查高效实际的花销是否和预算一致,有无超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各大高校的经费预算都需要遵循一个特定标准,若未被批示准许,不可以使经费的预算超出这个标准。收入和支出审计,顾名思义,与高校内部相关的收费支出项目有关。收入审计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设置了专门的资金账户以及抑制和整治乱收费现象等;支出审计的具体内容有是否出现乱开支的情况,专用资金有无私挪乱用等。经济责任审计即对离任的责任主体的经济情况作审计工作。

二、新财会体制中的新的高校制度探究

相较于旧财务会计制度,新的财会制度重新调控了主体、资本、监管以及风险等方面的内容,让高校财会制度的整体有了一定转变。首先,改变了会计计量。将新财会制度中的营业税转变为了增值税,计税的税率和方法还有依据等等都有所改变。这样,也就或多或少影响了高校的税负情况,使得高校内部的经营活动也受到了改变。另外,新财会制度之下的会计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靠性,可明确显现高校资金的流转情况。其次,改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新财会制度更细化了会计的核算方法,譬如,调整了稳定资产的价值要求(每单位),并且以资本折旧的方法来核算,以此真实映射稳固资本的价值现状,这相对于旧制度来说,实用性有所增强。另外,新制度还将高校会计核算的科目也进行了细致划分,譬如,高校财会核算中还包含了政府收支分类以及部门预算等等。

三、新财会体制影响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其影响主要包含3方面:审计类别、审计内容以及审计职能。以下内容是具体探析

(一)审计类别审计类别以高校内部的审计内容为依据可分为4种:财务预算、收入和支出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1]。然而,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新增政府收支等内容使得审计工作内容也有了不小的调整。譬如,新财会制度中更加重视财务预算审计工作,严格把控预算的收入、执行以及支出过程,这对高校相关部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将审计固定资产的工作也纳入章程中,保障其过程的完整、严谨性。另外,也扩充了新财会制度中的审计报告范围,既保留了原先的审计评价,又评估了各高校的效益和风险。

(二)审计内容新财会制度中更加细化了财务收支的各项内容,这也对高校的审计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严格审查高校收支方面

譬如,逐条审查补助收入情况以及科研教育、经营收入的情况,规整明晰每项条款。在审计高校的支出情况时,务必将经营和事业支出分清、分离,其中的事业支出在新财会制度中还包含有科研、教育、后勤保障和刑侦管理以及离退休这5部分的支出情况,审计时需要仔细核对验证。对于年末的结余,需要将其合理规划和分配,保障账目条框合理符实。至于其他方面的支出,诸如报废和捐赠或转让等情况的,也要严格遵守新财会的制度,不可出现乱支出的情况。

(三)审计职能以往,旧的财会制度重视的是严格监督高校内部的各个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时刻防范风险发生,保障高校内部生活的正常运转,它重在施行一种发现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

自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施行以来,高校的重心便开始向审计职能的防范性迁移,这也对相关的审计部门提出了要求,需学会转换角色,将监督角色换为管理角色,既要能监管学校活动又要能正确引导学校策略的制定与施行。所以,高校内部的审计制度和程序都要保持其严格性、防范性,从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率。

四、结语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新财会体制相对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作为一种关键因素,在高校活动中,它切实地保障了整体活动的正常展开。对于每个单位而言,内部审计既有着监督的功能,又有着风险防范的作用。如今,新财会制度发展趋势日增,各高校也已经开始吸纳其宗旨和精神,将其与自身的审计相结合并适当调整,进而提升自己高校的审计工作效率,并不断促进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审计;独立性;财务报表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128-02

一、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提出

2002年,美国纽约大学的会计学教授乔斯华・罗恩(Joshua Ronen)率先提出了建立财务报表保险制度(financial statement insurance),以从源头上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消除可能导致审计失职的制度基础,从而有效遏止公司的造假行为。这一新的制度设计一经问世,即引起强烈反响,一些议员更是要求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来推行这一制度。

在该制度下,上市公司不再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是向保险公司投保财务风险,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决定承保金额和保险费率;对因为财务报表的不实陈述或漏报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向投资者进行赔偿(设定一定的免赔额)。这种新的制度将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中介引入审计委托关系中,形成了四方审计关系,打破了传统三角型的审计委托模式。财务报表保险制度下的委托审计关系如图所示。

二、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运作流程

改革现行审计委托聘任模式,推行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在该制度下,上市公司不再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是向保险公司投保财务风险,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决定承保金额和保险费率;对因为财务报表的不实陈述或漏报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向投资者进行赔偿(设定一定的免赔额)。具体运作流程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步骤一,保险公司对投保公司进行初步风险评估(risk review)。专业风险评估人(包括注册会计师)对投保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估的主要内容有:投保公司所在行业的特性、复杂程度、稳定性、竞争度以及总体上是否存在财务问题;投保公司管理层的信誉、品行、经营理念、财务基础及以前的经营业绩;投保公司的性质、经营时间的长短、公司收入、资产规模和经营结构,以及投保公司的控制环境、重大的管理和会计政策、实务和方法等。

步骤二,保险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向拟投保的上市公司提交“投保建议书”。建议书中应包括保额与保险费率的对照表,投保公司可以在最高保险金额下选择任何一档的保额及其相应的费率。

步骤三,投保公司进行投保财务报表保险的决议。投保公司的管理层向股东大会呈报自己的保险计划,由股东大会决定是否投保以及投保金额。股东大会的决定必须对外公布。

步骤四,如果股东大会同意向保险公司投保某一金额的财务报告险,则由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公司进行审计。保险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聘应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根据参与投标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投标额和其他条件,确定信誉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中标人。

步骤五,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如果投保公司的财务报表获得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则保险公司同意承保并向上市公司签发保单;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则由保险公司和投保公司重新商议保单条款。

步骤六,投保公司向社会公众披露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步骤七,如果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对投资人进行赔偿,并向审计师追究其应当承担的赔偿部分(即审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

三、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优势分析

1.财务报表保险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的财务报表中的委托关系,改写了目前审计师利益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相矛盾的现状,取消了审计师与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关联,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财务欺诈的屡屡发生与审计独立性的缺失息息相关,所以迫切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而审计市场的病因恰恰是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这种独立性的缺失源于独立审计的制度安排,那么根除病因的有效方法,就是寻找新的制度安排,建立真正的独立审计制度。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就是这样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股东与注册会计师之间传统的自线型审计委托关系被变为上市公司、保险公司、注册会计师间的间接审计委托关系。

财务报表保险制度下,加入了保险公司,上市公司不再自接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是向保险公司投保财务报表保险,保险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投保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决定保险金额和保险费金额。一旦上市公司的股东发现财务报表作假,便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就要聘请注册会计师来对拟投保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审计,并参考审计意见确定保险金额及保险费金额。保险公司的利益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就不用考虑管理当局的意见,审计独立性得到提高。

2.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针对审计失职和财务舞弊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财务报告保险制度下,公司投保与否、保险费率的决定、审计师的选择和费用、损失的赔付均为市场行为,可以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而市场机制意味着社会几乎不需要为此制度付出额外的社会成本,明显优于立法、司法和行政手法(加大对保险公司市场的监管,也不需要额外增加太大的监管成本)。

财务报告保险可以更好地促进证券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财务报表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的情况下,这些信息完全可以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风险的衡量指标,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此进行投资等决策。保险公司公开对不同公司收取不同保费,还可以产生很大的股价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因为在投资人看来,低保费高保额公司的会计报表可信度较高,这一信息将反映在上市股价的“溢价”中;相反,高保费低保额公司的会计报表可信度较低,投资者对其股价基于一个“折价”。对上市公司来说,都希望支付更少的保险费而获得更高的保额以免被认为是后者,从而有动力自愿改善其财务报表的质量。

3.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有利于解决上市公司公众流通股权分散所带来的监督缺位问题。由于股东的极度分散,众多小股东并不能够积极地监督经营者,有搭便车的心理,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之下,容易使大股东控制小股东,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在保险公司介入的情况之下,保险公司统一对财务报表行使审计委托权,代表股东统一行使对财务报表的监督职责,避免了股权过度分散而带来的监督权缺位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使财务报告保险制度发挥预期的作用, 必然要求建立相应配套的措施。一方面,应当建立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与监管部门间的沟通机制。当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的意见发生严重分歧时, 应当同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适当的时候引入行政监管。另一方面,建立保险公司新的业务规范, 防范保险公司间的恶性竞争。如规定被一家保险公司因财务报告质量存在争议而解除保险合约的上市公司, 其他的保险公司在一定期限内不得承保其财务报告责任险。同时, 也要防止上市公司在对财务报告投保时将有求于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有可能依靠这一强势地位来不恰当地影响上市公司, 获取不当的利益。

财务报告保险制度为解决审计独立性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可先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进行试点,并辅以适当的宣传, 使各利益相关团体认可并接受这一新型的审计委托模式, 以达到普遍推广的目的。

New idea of enhancing the audit independence : financial statements insurance system

ZHANG Jian 1,ZHANG Hua 2,FAN Wei-qing 2

(1.Economy management college,Shand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an;

2.Shandong Liangzhuang mining co.,ltd.,Tai'an 271219,China)

Abstract: The independent audit coverage of the damag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ailure.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the insurance system for the audit and management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listed company to restore public accountants, real independence and keep the listed company fraud have no alternative.The present financial report of the insurance system as having possibilities.

篇3

【关键词】财务审计信息化;必要性;现状;问题;策略

一、财务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各项服务都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针对政府对新时期财务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各部门纷纷制定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现行的审计体制存在不足之处,使得财务审计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严重影响了财务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第二,与财务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审计人员产生了不同的判断标准,容易引起不合理的审计结果;第三,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审计工作人员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也应该很熟悉。第四,财务审计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才能紧紧跟随时展的步伐,重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一系列相关措施的出台,使得管理者从思想上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化了财务审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仅为财务审计信息化提供了所需的软件和硬件,同时还培养了一批能够胜任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推广了计算机在审计方面的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较短,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入和产出反差过大

由于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各部门都在为自身的审计工作引入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或者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收效甚微。主要表现为:虽然硬件设备的配置齐全,但是利用率不高;虽然搭建了比较先进的网络平台,但是部分审计人员还是不能利用网络完成基本的日常审计工作;由于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软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面临被淘汰的境况。

(二)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日益严重:在一些东南沿海地区,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初具规模,不仅软硬件设备齐全,网络平台也逐渐被完善,计算机和网络等高新技术被进一步地推广和使用;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还不是很明显,财务审计工作仍旧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远远落后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信息化与审计工作结合不紧密

近年来,随着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信息化与财务工作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财务审计人员不能完全运用计算机,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会使用计算机提供的办公软件,还需要学会运用计算机接入网络的操作;第二,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不能完全掌握财务审计所具备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又具有财务审计经验的综合型人才的缺乏,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完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而且在目前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要求,必须完善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真正实现审计业务与信息化社会的接轨。完善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制定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详细计划

在真正实施财务审计信息化之前,一定要制定好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第一,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建设,在当今社会,各个部门或者企业都需要进行财务审计工作,但是对于财务工作的要求、内容等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第二,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不仅要发挥计算机对于数据分析和计算速度快的特点,还需要重视其网络的接入功能,使得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第三,使得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监督工作,对于每个阶段完成的目标与建设要求相对比,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完整实施。

(二)促进信息化的全面建设

众所周知,财务审计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作内容多而复杂,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看做一体化的工作,同时推进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进一步的宣传教育,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第二,呼吁各部门配合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完善相关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相互配合完成建设任务;第三,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将计算机和审计工作的联合培训,培养同时具备两种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第四,鼓励创新,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业务人员对于现行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改进性意见,促进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三)分步实施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不同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同时完成,主要原因是:首先,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在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差异很大,很难同步进行;其次,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建设,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不同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分步实施信。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不同地区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不同水平,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完成在自身基础上的进一步建设。第二,分层次进行财务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在完成当前建设的基础上,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工作作进一步规划,完成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计划。

(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员

培养集计算机应用和财务审计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是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培养人才,关系着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普及财务审计的基础知识,对于计算机的相关人员来说,财务知识的培训至关重要,学习一些财务审计的基础知识,可以减少未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时间;第二,根据不同职能培养财务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对于普通的财务人员来说,只需要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而对于管理层的人员来说,必须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地管理整个审计工作;第三,在培养过程中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财务审计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覆盖的知识面较广,如果全部掌握需要很长时间,因此,需要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第2版)(套装上下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崔春生.荐系统中显式评分输入的用户聚类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8):

2856-2858.

篇4

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工具,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审计通常在单纯的财务审计基础上,通过查错防弊来间接地提高经济效益。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受托责任理论和绩效审计理论的发展,西方一些企业开始注重健全自身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行职能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工作效率。企业管理者对审计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审计工作的重心从传统的查账转到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由此相继产生各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形式,如管理审计、业务经营审计、效益审计、综合审计等,这些审计各有侧重,但是核心都是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些审计在我国通常称为绩效审计,可定义为: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审计署2007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未来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财务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逐年加大绩效审计份量,争取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并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绩效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现实中的审计工作重点也已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向效益性转变移,但就目前来讲,企业审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还处在零散的、单个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完全独立的审计类型,大多在财务收支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中反映出一些绩效审计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开展绩效审计时存在难点。

(一)绩效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绩效审计的基础是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数据(包括财务资料数据和非财务资料数据),以此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任何经济效益评价都离不开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支持,否则一切评价都将失去意义。基础数据和资料只有真实、合法,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否则会使绩效审计评价失去意义。当前,由于我国各行各业经济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必然会影响到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

(二)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指标评价标准。我国的《审计法》及其它相关的审计制度仅仅指出审计要达到效益性的目的,而对如何具体开展绩效审计并没有定论,即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虽然2007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了关于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审计的第25、26、2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在此三项具体准则中对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审计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作出了一般规定,但具体准则同时说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选择适当的效率性审计评价标准,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甚至是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天壤之别,因此审计机构和人员如何选择适当的指标评价标准存在很大的困难。

(三)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由于评价的对象不同,审计职业界不能为绩效审计提供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不统一,给审计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也使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绩效审计收集证据比较困难。当分析同类企业效益差距时,企业本身的资产质量、技术水平和销售量容易取得,但如果需要取得其他同类企业的对比数据,则比较困难。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导致结论的有失公正,同时造成严重后果。

(五)传统审计人员的知识面较窄。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传统的财务审计人员视野相对狭窄,缺乏评价企业效益的意识、知识及技术技能。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须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这里的胜任能力除了传统财务审计所要求的胜任能力的含义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人员的才能和掌握更多门类专业知识,能够深刻理解绩效审计工作,在评议企业业绩时形成中肯而深刻的判断。开展绩效审计的审计部门因此需要储备许多专业的人才,包括经济学、法律、财会与工程方面的人才等。

(六)现阶段开展绩效审计应采取的对策1.避免两种倾向,正确树立绩效审计观念。当前在推行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盲目跟风,过分偏向绩效审计,而忽视真实合法性审计。对各类审计部门来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真实合法审计仍是主要任务。

效益升级也必须建立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二是脱离实际,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通过实践,逐步探索绩效审计工作规范。

2.要选择恰当的审计评价标准,慎重地评价被审计事项。

对一个审计项目进行审计时,先要确定审计目标,然后收集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作出审计结论,最后证实审计目标。

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审计评价标准,才能据以提出审计意见。

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各种计划、定额标准、业务规范和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等,但尚未形成一种规范,仅散见于各种相关的资料当中,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价标准、慎重地评价被审计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3.要正确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1)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关系。微观经济效益存在于宏观经济效益之中,应服从于宏观经济效益,在绩效审计中,应克服小集体主义,从国家利益出发。(2)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的关系。企业的持续经营要依靠长远经济效益的实现,不能光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丧失了发展的后劲,绩效审计要注意审计企业是否存在短期行为。(3)技术和经济的关系。这主要是指企业引进技术时,不但要注重其先进性而且应考虑其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如果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盲目地引进高新技术,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导致企业因成本太高而出现亏损。(4)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是不断地波动,当价格波动未超过一定限度时,商品价值量的增长可以代表使用价值的增长,但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这种关系则会遭到破坏。因此进行绩效审计时,在审查价值增长量的同时,更要注意审计使用价值的增长量。

篇5

摘 要 我国企业的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其实践仍在不断变化发展,其理论尚在探索形成过程中,因此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目前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本文拟探讨当前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不足和改进措施,以促进我国企业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绩效审计 不足 改进措施

一、关于我国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绩效审计通常可定义为: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当前,绩效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现实中的审计工作重点也已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向效益性转变移,但就目前来讲,企业审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还处在零散的、单个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完全独立的审计类型,大多在财务收支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中反映出一些绩效审计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开展绩效审计时存在不足之处。

(一)绩效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绩效审计的基础是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数据(包括财务资料数据和非财务资料数据),以此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任何经济效益评价都离不开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支持,否则一切评价都将失去意义。基础数据和资料只有真实、合法,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否则会使绩效审计评价失去意义。

(二)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指标评价标准。我国的《审计法》及其它相关的审计制度仅仅指出审计要达到效益性的目的,而对如何具体开展绩效审计并没有定论,即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

(三)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由于评价的对象不同,审计职业界不能为绩效审计提供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不统一,给审计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也使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绩效审计收集证据比较困难。当分析同类企业效益差距时,企业本身的资产质量、技术水平和销售量容易取得,但如果需要取得其他同类企业的对比数据,则比较困难。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导致结论的有失公正,同时造成严重后果。

(五)传统审计人员的知识面较窄。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传统的财务审计人员视野相对狭窄,缺乏评价企业效益的意识、知识及技术技能。

二、现阶段开展企业绩效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避免两种倾向,正确树立绩效审计观念

当前在推行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盲目跟风,过分偏向绩效审计,而忽视真实合法性审计。对各类审计部门来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真实合法审计仍是主要任务。

效益升级也必须建立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二是脱离实际,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通过实践,逐步探索绩效审计工作规范。

(二)要选择恰当的审计评价标准,慎重地评价被审计事项

对一个审计项目进行审计时,先要确定审计目标,然后收集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作出审计结论,最后证实审计目标。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审计评价标准,才能据以提出审计意见。

(三)要正确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1)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关系。微观经济效益存在于宏观经济效益之中,应服从于宏观经济效益,在绩效审计中,应克服小集体主义,从国家利益出发。

(2)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的关系。企业的持续经营要依靠长远经济效益的实现,不能光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丧失了发展的后劲,绩效审计要注意审计企业是否存在短期行为。

(3)技术和经济的关系。这主要是指企业引进技术时,不但要注重其先进性而且应考虑其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如果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盲目地引进高新技术,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导致企业因成本太高而出现亏损。

(四)在审计证据收集和分析上投入更多精力

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必须在努力选择切题的方法和技术的同时,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财务审计的证据可以通过遵循公认的准则,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收集和评价,绩效审计则不同,由于方法的灵活性和对象的复杂性,同时又缺少可供遵循的准则和程序,使得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渠道多种多样。

(五)强化审计培训,使审计人员尽快地掌握绩效审计的本领

当前,最佳的方法是结合某些具体绩效审计进行培训,着重拓宽审计人员的思路,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发现与财务审计不同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以发展的观念解决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进行绩效审计方法和经验的培训,重点提高审计人员绩效审计的能力和经验。此外,和其他专业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思维,王会金,王晓霞.经济效益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彭华彰.政府效益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篇6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式下,企业集团承受着很多方面的压力,增加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难度,财务治理思想的介入从根本上解决了此类难题。在实际情况中,企业集团将财务治理作为核心的财务制度体系建设,需要从三方面入手,分别为实物和款项、内部监管以及审计管理。

1.实物和款项从实物和款项的角度出发

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是企业集团财务实现有效控制的主要渠道。针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实物以及款型是财务管理控制的基本内容和对象。因此,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实物和款项的管理和审查力度,对其动态进行严格的监管,并将审查和监管的结果进行记录,作为日后财务控制管理的依据。在实物和款项相关内容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可在找到根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在职权执行过程中,为满足实际要求必须要进行越权时,需要向有关部门发送请求,在得到批复后才可进行下阶段操作。对于私自修改账目的人员,要进行严肃的处理,通常将此类人员移交司法部门。

2.内部监管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角度讲

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控制手段。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找到产生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建立严谨的制度,以此规范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具体行为。另外,在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核算工作的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的监管力度。

3.审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的审计管理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立多个审计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财政状况,实施财务审计工作,审计对象主要包括财务报表、核算记录等,在审计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要求逐步进行,达到有效控制企业集团财务的目的,这项举措还是企业总体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企业集团对财务的实际要求和目标,对其财务情况实施全面的审计管理,及时发现企业财务核实、分配方面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定位和处理,审计过程中,应确保其具有一定独立性,避免审计被其他因素所干扰从而影响审计结果。

二、结语

篇7

一、清河县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由于清河县农村公共投资审计改革工作比较晚,所以目前仍处于传统的发展阶段。如果对农村公共投资审计进行改革,这将会改善政府公共支出效率低下、财政资金浪费等问题。联系清河县的现状,我们指出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亟待加强绩效审计队伍配备,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为进行审计业务工作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因而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首先,审计人员必须熟悉有关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次,审计人员自身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最后,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工作。目前,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清河县审计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

清河县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审计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审计队伍的人员数量不够。绩效审计不同于常规审计,绩效审计的业务量非常大,既要对账务进行审计,又要对业务流程数据进行审计,而每年新增的审计人员数量非常少,从而形成了绩效审计工作量大而审计人员数量小的现象。其次是审计队伍专业素养不高。农村公共投资的涉及面非常广,不仅包括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福利保障、文化服务、娱乐信息等多个方面,这些投资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的方式不相同,都各有其特色,此情况下,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财会、审计、数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并且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必须非常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定对象的审计人员主要是由财会人员组成,其他非财经类毕业的工作人员则比较少见,导致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单一,难以适应审计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尚需丰富绩效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手段还比较落后。目前,清河县的审计人员使用的审计方法主要为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比如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的审计中,审阅法、调查法等常用审计方法仍为重要的审计方法,审计主要凭借以往的经验判断。而要对于转移支付给农业、农村、农民的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审计,需要通过审查资金使用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资金使用效率是否较高、资金用途是否符合规定等几个指标来进行。使用的方法和技术要复杂和多于财务审计,其分析方法也比较先进,比如运用统计、计量分析方法,等等。

近几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的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化趋势,迫使绩效审计工作也需要使用计算机技术。审计部门为适应这种变化,需要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投资力度,使用信息化的方法来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但在调查中发现,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并没有得到好的实现,有些审计机关使用的绩效审计方法还是传统的手工查账方法,所以,全面实现审计工作信息化还需要不断地努力。

(三)审计报告利用率不高,需加强审计成果落实。绩效审计工作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主要为政府部门使用,拥有知情权的公众对审计报告了解较少。审计报告的利用率越高,则审计工作取得效果也越大。而目前清河县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所取得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还存在不足之处,产生这样结果主要是普通人群对于这项工作的了解较少。事实上,公众参与绩效审计工作能带来很多益处,如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到政府对公共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从而监督政府的工作,提高绩效审计工作质量。

被审计单位缺乏对绩效审计结果的重视,对审计人员指出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缺乏积极性,不利于审计责任的追究。因此,必须加强审计的监督作用,强化审计的制约功能,对于那种在财政资金使用中的浪费现象,对于那种因为管理不严、制度缺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加大问责力度。有关部门和机构应依据审计结果,加大对绩效审计过程发现的问题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明确指出其问题责任人,进行适当的处理处罚。

二、国外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经验借鉴

(一)政府的审计工作应当以绩效审计为主。通过对国外绩效审计工作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国外绩效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很大,大至国防事业,小到环境保护,涉及了绝大多数政府能够直接参与的工作,并且绩效审计工作的执行强度较高,工作量能够占到审计工作本身的80%以上,并且这个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外国通常把绩效审计看作是针对公共资源的去向所产生的,很少将其考虑在企业绩效评价方面。相对于国外的发展水平,清河县绩效审计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目前财务审计仍然作为审计工作的主导方面,绩效审计虽然有所开展,但是更侧重在国有企业,而对行政机构的评价明显欠缺,现在清河县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甚至达不到审计项目总量的25%,应加强绩效审计的力度。

(二)为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配备多元化审计人员。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开展得如何,跟审计人员的能力条件有关。现在各国政府的绩效审计人员结构逐渐面向多元化,包含各种职业。以美国审计署的情况为例,在绩效审计人员5,200人当中,包括2,500名注册会计师以及大约1,500人的律师、电脑专家、工程师、经济学家等等。这给审计工作应对能力的增强打下良好基础,评价时更能从专业角度看待问题。清河县审计人员几乎全部是财务类,绝少有其他专业介入,因此,面对农村公共投资业务数据进行审计时往往力不从心,从中可看出专业多元化的必要性,否则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得不到保证。清河县应当从提高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出发,建设能力多元的工作队伍,促进事业综合发展。

(三)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审计工作者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查清查透被审事项,这样才能全面和真实地反映被审计事项。因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内容很多,在进行证据收集以及具体内容分析时,不应局限方法,要多项配合。根据国际上的使用情况,审计方法的内容还是较多的,例如观察法、图表法、审阅法、询问法、统计分析法等。国外将绩效审计与电脑网络技术充分结合,形成专门用于审计工作的技术,例如在英国正在普遍运用的CAAT,发展潜力巨大。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操作大大加快了绩效审计的精准性和高效率,绩效工作的科学性增加。清河县现在所具备的条件使其工作手段还停留在财务审计的相关方法上,并且比较传统,尽管投入了计算机的使用,但是手工审计还是常用的工作方法,计算机审计相对滞后,跟目前的绩效审计需求还有一定距离,更科学、更具有操作性的审计手段亟待出现。转变审计思维,应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加强与国际接轨的能力,这是新时期绩效审计所面临的必然选择。

三、推进清河县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发展的建议

随着对农村公共投资的力度不断增大,从提高新农村建设力度的角度出发,增强绩效审计工作在公共投资方面的力度,是未来清河县政府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清河县现行的在农村公共投资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绩效审计的缺陷,应当力求加强学习能力,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推进清河县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宣传力度。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普及宣传成为了重要任务。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如网络、电视、宣传板、报纸等,促进整个社会对这项工作的了解。这些对象中也包括政府部门,要促进政府部门了解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改变从前形式化认识,改变对审计结果不重视的现象。为了使工作的开展得到各单位的重视和配合,鼓励绩效审计对被审工作形成正面影响,将绩效审计当作提升资源分配效果和改善工作的重要方法;其次,对包括大量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大众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增强宣传的覆盖面,促进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被广泛深入地了解。宣传能够提高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工作效率,保证审计结果充分落实;最后,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能力,引导理论研究走向,将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当作理论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聚集专家团队,总结新研究的相关经验,促进已形成的基础理论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促进实务操控能力的增强。

(二)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队伍专业素质。与财务审计相比,绩效审计所涉及的范围要广。而且两者在审计的内容以及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要想真正的做好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审计机关就必须不断地充实完善我国的审计队伍,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该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目前,清河县市的审计队伍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过窄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工作。首先,对现有的审计工作者要合理地开展后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一些培训活动,通过这些培训,不断地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同时还应该加强相关的实务培训工作,比如选派人员到审计工作开展优秀的地方吸取经验,积极地鼓励现有的员工开展绩效审计学习活动。其次,要不断地扩充队伍。招聘时要尽量的选用复合型的审计人员,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队伍的结构。再次,改革审计的人力资源体系,激励员工竞争上岗,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工作责任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才能。最后,聘请专家参与到审计工作中,因为农村的公共投资涉及的绩效项目范围非常广,审计人员的知识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因此应该充分的调动外部力量来弥补队伍知识结构层面表现出来的缺陷。

篇8

一、认定对象

(一)在州境内,依法注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的各种所有制企业。

(二)已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企业的,不再进行认定。

二、认定条件

(一)企业以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生产、经营为主营业务,且符合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政策。

(二)企业业务经营一年以上,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其主营收入占企业销售(服务)收入的50%以上。

(三)企业内部具有国民教育中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20%以上。

(四)企业拥有一定自主研发的技术储备(含授权的专利、登记的成果、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授权转让的技术或专有技术等。

(五)企业拥有较稳定、开放的研究开发或技术创新机构(研究设计组、技术开发室、技术开发中心或企业研究所),而且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自筹经费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2%以上。

(六)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三、认定程序

(一)州级科技型企业的认定、复审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由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行常年受理、集中审定的办法。各市、县、行委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科技型企业认定的推荐工作。

(二)申请认定的企业,必须如实填写《州科技型企业申报表》并提供下列材料:

1、企业工商注册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2、有关资质证书的复印件;

3、有关的技术储备(专利、科技成果、专营产品生产许可证等)的复印件;

4、企业法人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其简历;

5、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学历证明复印件;

6、企业上一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

7、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企业及申报材料进行评议,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在媒体公示征询意见后,由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决定,正式发文公布并颁发证书。

四、监督管理

(一)州科技型企业实行动态管理,由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每两年进行一次资格复审,经复审通过的企业由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正式下文公布。不符合科技型企业认定条件的取消科技型企业称号,同时不再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

(二)科技型企业复审提供以下材料:

1、如实填写《州科技型企业复审表》;

2、企业工商注册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3、企业近两年的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

4、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科技型企业实行季报、年报制度。在每季第一个月15日和每年1月底之前,各企业将其上季度、年度的生产经营情况报所在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后,报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

(四)企业在申请认定或资格复审时,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欺诈手段骗取科技型企业称号的,经查实,由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并取消其称号,两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相关认定申请。

(五)科技型企业需要变更名称、营业地址、经营范围、合并、分立、转业的,应及时向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五、优惠政策

(一)市、县、行委科技管理部门优先推荐州级科技型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符合省级科技型企业申报条件的,将及时推荐至省科技厅进行省级科技型企业认定。

(二)科技型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用其科研成果、专利、商标、专有技术作价入股或参与收益分配,其入股比例不受限制,自行商定。

(三)科技型企业自认定之日起,一个纳税年度内,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科技型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加计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五)享受国家和省上有关科技型企业的优惠政策。

六、其他事项

篇9

2003年11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条(一)的通知》(国资厅评价[2003]53号)。通知规定:

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应纳入中央企业清产核资范围,由中央企业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统一组织。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清产核资的专项财务审计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股份制企业应当在经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同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清产核资;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本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应由企业出具董事值勤 股东会不同意本企业开展清产核资的相关决议报国资委,其中控股企业需经国资委核准后可以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于股份制企业清产核资清查出的资产损失,若申请以核减权益方工处理的,原则上应由企业的所有股东按股权比例共同承担,但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按股权比例核减各自的权益,则清查出的资产损失由企业在当期损益中自行消化。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在国资委没有批准之前不能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在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企财01表),不能将清查出的流动资产损失和固定资产损失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中反映,而应在各类资产的原科目占反映;在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的“基本情况表(二)”(企财附04-2表)中,可将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类资产损失作为“本年不良资产及挂账”反映。

债转股企业开憎爱分明清产核资,对清查出的债转股前资产损失,经审核同意后可以核减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对于企业申报的“按原会计制度清查出的资产损失”中未予批准核销的部分,企业可以继续收集相关证据,在1年内重新申报1次;若企业继续收集相关证据有一定的困难,经批准也可以将这部分资产损失转为“按《企业会计制度》预计的资产损失”。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因违法、违纪(如偷漏税、走私)等行为而被有关国家权力机构对相关财产进行罚没处理的资产一律不得作为资产损失申报,而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资不抵债的企业,按照《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58号)有关规定,也应纳入此次中央企业的清产核资范围。对于这部分企业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在清产核资报表中暂作为冲减未分配利润处理。

2

2003年11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回复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关于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执行口径的批复》( 国税函[2003]1239号)中,统一了对新办企业、单位开业之日的执行口径。对新办企业、单位开业之日的执行口径统一为,纳税人取得营业执照上标明的设立日期。企业取得的营业执照标明的设立日期在6月30日之前的,应以当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在6月30日之后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选择就当年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享受定期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执行期限,可推延至下一个年度起计算。如果企业已选择该办法后次年度发生亏损,其上一年度已纳税款不予退还,亏损年度应计算为减免税执行期限;其亏损额可按规定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

3

2003年11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139号)。针对各地反映的出口退税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解答。

免、抵、退税办法中视同内销征税的货物按公式:销项税额=视同内销征税货物的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视同内销征税货物,出口企业已按规定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并已转成的,可从成本科目中转入进项税额科目。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按照财税[2002]7号文件规定的计算,即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生产型企业集团公司(或总厂)成员企业(或分厂)出口货物后,企业集团(或总厂)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出口证明》,由成员企业(或分厂)实行“免、抵、退”税办法。

通知对许多出口货物退(免)税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执行。

4

2003年11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两个密集型”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135号)。“两个密集型”即指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三条规定,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设立的从事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项目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适用这条优惠政策时,其所生产的主导产品应属于科学技术部制定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0年颁布)范围,且上述主导产品的当年销售收入,应超过企业全年产品销售收入的50%。对主导产品当年销售收入没有超过全年销售收入50%的年度,该年度不得享受此优惠。

5

2003年11月11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一)的通知》(国资厅评价[2003]53号)。通知规定:

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应纳入中央企业清产核资范围,由中央企业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统一组织。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清产核资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可由中央企业委托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也可由中央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股份制企业应当在经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同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清产核资;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本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应由企业出具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本企业开展清产核资的相关决议报国资委,其中控股企业需经国资委核准后可以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于股份制企业清产核资清查出的资产损失,若申请以核减权益方式处理的,原则上应由企业的所有股东按股权比例共同承担;但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按股权比例核减各自的权益,则清查出的资产损失由企业在当期损益中自行消化。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在国资委没有批准之前不能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在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企财01表)中,不能将清查出的流动资产损失和固定资产损失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中反映,而应在各类资产的原科目中反映;在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的“基本情况表(二)”(企财附04-2表)中,可将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类资产损失作为“本年不良资产及挂账”反映。

债转股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对清查出的债转股前资产损失,经审核同意后可以核减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对于企业申报的“按原会计制度清查出的资产损失”中未予批准核销的部分,企业可以继续收集相关证据,在1年内重新申报1次;若企业继续收集相关证据有一定的困难,经批准也可以将这部分资产损失转为“按《企业会计制度》预计的资产损失”。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因违法、违纪(如偷漏税、走私)等行为而被有关国家权力机构对相关财产进行罚没处理的资产一律不得作为资产损失申报,而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资不抵债的企业,按照《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58号)有关规定,也应纳入此次中央企业的清产核资范围。对于这部分企业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在清产核资报表中暂作为冲减未分配利润处理。

2003年11月4日,财政部会计司了关于印发《工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衔接规定》的通知(财会[2003]31号)。此通知的目的是促进企业严格遵循《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转换的衔接工作。

就新旧制度衔接时企业的调账工作,通知规定:企业应当分别按照原制度,即《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清查损失和按照新制度,即《企业会计制度》有关减值等的规定预计损失,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企业应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设置“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和“执行新制度预计的损失”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企业在执行新制度前按照原制度清查的资产损失及因执行新制度预计的资产损失。通知还对执行新制度前的损失的会计处理、执行新制度预计的损失的会计处理和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衔接作了详细规定。

对于执行新制度后企业的账目,应在核实资产的基础上,直接转至新账或沿用旧账。对具体各个科目的沿用和会计报表的调整,通知也作了说明。

工业企业以外的其他各类企业,在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的调账处理,应比照本通知中的规定执行。

6

篇10

自从走进大学校园,开始接触会计专业,我就对注册会计师这个神秘的行业充满了好奇,也了解到它是大多数会计人员梦想的目标。在学习中,通过进一步的认识,更是激起了我对于这个职业的极大兴趣。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两年多的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得知湖北中德秦会计师事务所正在招收实习生,为了满足我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强烈的好奇心。我投了简历去应聘,最后顺利进入该事务所。

社会与校园是不同的两个世界,也许我们不能完全立刻适应这激烈竞争的社会。但我们要学会逐步适应这个社会,我想我这几个月的时间是我一个即将开始大学生活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1.概 述

1.1 实习目的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学校学的这四年,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必须亲自动手去做,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会计究竟是做什么的。

作为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会计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基本上耳目能熟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了。但通过实践了解到,这么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到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还算扎实,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就行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了操作和实践,其他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在实际中学会做账。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会计具有很强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其一,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录总账等。其二,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是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其三,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的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1.2实习单位情况

1.2.1公司简介

XX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是由湖北省财政厅批准,具有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资格,由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登记成立,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为鄂财注发[2005]26号。会计师事务执业证书编号为42000XXX,营业执照号码为4201002180XXX号,司法鉴定许可证号:420007XXX。公司现有员工35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有17人,其中:高级会计师2人,同时具备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评估师双资格的有2人。

公司全体员工精诚团结、积极勤奋,是支朝气蓬勃、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我们将秉承客户至上的精神,坚持公正廉明、精确高效的执业操守,为客户提供全面、专业化的服务。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市场策划部、财务审计部、司法鉴定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公司的服务项目类型有:注册资本验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财务年度报表审计;非盈利机构报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企业改制、清算、清产核资、分立、合并等专项审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绩效评价专项审计;企业解散破产清算审计,抵押贷款审计;工程竣工决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案件鉴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其他专项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