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建筑设计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建建筑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仿古建筑;设计;轴线;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99-01
中国具有悠久且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以土、木为主要结构材质的中国传统建筑不论结构方式还是整体造型与西方都有着巨大差异,现代建筑起源于西方,于是中国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建筑特色,当你置身于上海、北京、香港时,但从建筑物来看,你几乎不知道这些地方和纽约、东京有何区别。随着近年国学热的出现,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古代各个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再一次对现代生活形成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仿古建筑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人们的重新审视,仿古建筑不单单是使得我们建筑形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所以仿古建筑设计逐渐成为了当下整个建筑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仿古建筑的设计并没有一个严格而系统的规定,因为它本身只是一种设计理念而不是一种单独分类的建筑形式,所以在设计中基本还是遵循普通设计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仿古建筑的自身特点,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整体设计
建筑布局是仿古建筑整体设计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可以采取轴线布局和园林布局两种方式。
1)轴线布局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准设计形式――轴线对称,在建筑物的中间用道路或是建筑形成一条中轴线,在轴线周围依次布置相关建筑。这是仿古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故宫、十三陵、太庙等诸多建筑都是采用了这一布局形式,上海世博的一轴四馆也是借鉴了这种设计理念,而新圆明园、大观园、横店影视城等现代仿古建筑区都是采用的轴线布局设计,游客置身其中,有很强的返古感。
2)园林布局。园林布局是仿古建筑中另一重要设计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对山水有很强的依赖性,园林布局有绕山绕水和穿山穿水两种。绕山绕水是将山水作为建筑布局设计的中心,建筑物环绕在山水的周围,这种设计的典型便是颐和园,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整个建筑群依靠山和水得到有机联系,游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眺望到景观的中心,南充著名的北湖公园便是采用了这种仿古形式,建成以来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图1)。
图1南充北湖公园
2细部设计
在建筑基本布局完成之后便要开始建筑的细部设计,细部设计是仿古设计的灵魂,可以让整个建筑形象丰满,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形式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分类十分明显,主要有塔、亭、殿、院等,建筑形式设计步骤主要便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来进行仿古建筑的细部构造设计,其核心便是将各种传统设计元素有机整合,确立一种主要设计形式,再在当中加载其他元素。例如,我们可以确定以“四合院”作为建筑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设计中就将以院落作为建筑的构成子单元,而在各个子单元中加入殿、亭等其他元素,这样的设计使我们的建筑既显得丰富,又有一个核心。如四川某市根据民间传说修建的玉香楼便是采用了这一模式(图2)。整个设计明显地分为两个四合院落,而在各个院落中设计布置了大殿、牌坊、亭台等元素,整个设计方案显示十分大气而又不散乱。
图2玉香楼设计示意图
2)加强仿古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仿古建筑毕竟不是古代建筑,古代建筑在现代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现在很多的仿古建筑实际是在现代建筑中加载仿古元素,北京西站便是这方面的例子。北京西站完全是现代建筑,但是去独具匠心的对建筑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琉璃瓦和亭台处理,于是使得北京西站成为了现代元素和仿古元素完美融合的典型事例(图3)。
图3雄伟的北京西站
与此同时,也可以在装饰装修中加入仿古元素,采用雕花、镂空、厅堂布局等形式来体现仿古形式,同时又具备了现代装饰的奢华,视觉效果十分震撼。
3)仿古建筑材料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砖木结构,这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耐火耐腐能力差,使用年限不长,安全隐患大。另一方面,现代木材资源紧张,大规模地使用木料既不经济也不环保,所以材料的设计也是仿古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可以用现浇混凝土做柱,其外包裹木工板,再打磨上漆,这样既满足了木柱的视觉效果,又节约了木材,增强了强度。而大型塔式、殿式仿古建筑则完全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形成建筑物主体,其外采用清水混凝土勾缝或是采用仿古砖贴面(图5)来实现古色古香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室内细节来加强仿古设计,这主要是对牌匾、厅廊、中式家具等古代元素的运用,在设计中可以按照传统建筑中厅、堂、房的格局来拜访深具传统意味的细节家具和装饰,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仿古建筑的细节效果(图6)。
图6古色古香的传统装饰
仿古建筑是建筑形式的一个重要分类,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和发散传统建筑设计的精华,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加以表现,那么我们的仿古设计能力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叶小明.仿古元素在现代建筑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7.
[2]程宜康.仿古建筑的探索及思考[J].筑韵,2006,9.
[3]管平.仿古建筑漫谈[J].建筑世界,2009,10.
篇2
关键词:古建筑设计;尺寸标注;研究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重建和新建筑中的古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对于古建筑,无论是新建,重建或维修,设计制图都是关键。由于其建筑构件的复杂性,古建筑和古建筑的设计,现在知道的年轻人很少,但对老同志,计算机绘图工具又让他们很难接受。随着传统技艺的消失以及旧系统单位和计算机的不匹配,古建筑的设计仍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现在很多从事设计的老同志根据单位的转换关系,将这个古老的单位制逐个转换为公制尺寸绘制出草图后,年轻人用计算机绘制成施工图。但是这样做不仅非常繁琐,工作量特别大,而且完全依靠老同志来转换单位的方法也不利于年轻人才的存储和训练。
一、古建筑设计尺寸标注的介绍
现在一般的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 CAD中没有专门的古建筑的单位可以直接标注,但可以通过设置单位转化来实现。这样绘图时就可以按古建筑单位输入相应尺寸,而且标注时可以按古代单位标注,也可以按现代常用的单位标注,从而避免了复杂的人工转换,大大提高设计效率。现介绍如下:
在 Auto CAD2000(或其以上版本)中,按宋朝的规范尺寸(以“分°”为单位――其实 Auto CAD 默认的单位仍然是“十进制”的 mm 单位)画出图 1
(a) 所示齐心斗的图样。如果欲以“分°”为单位标注尺寸,则启动尺寸标注样式管理器(点击格式菜单标注样式或点击标注菜单样式) 对话框点击 “修改” 选择 “主单位” 选项,弹出图 2所示对话框。
图2中的对话框,主单元格式(格式)中选择默认的“十进制”(十进制)――毫米为单位,其他的选项是默认情况下,只有在后缀(后缀)分项的右侧空白部分中输入“分”(由于在由 AutoCaD中输入上标不太方便,我们可将 “分”代替“分°”)。闭“标注尺寸”对话框,就能得到如图1所示(b)中以“分”为单位的标注结果。如果将“分”更换为“斗”就可以得到以“斗口”为单位(或没有标明单位安排,统一描述)。如果你想在图1(c)显示毫米为单位(公制)标记,你必须取消图2对话框里的后缀,而且精度(精度)必须是一个整数(小数点后为零),比例因子(比例因子)输入相应的系数――因为图1是根据宋朝用料系统中的“一等材”来绘制的,1°= 0.6寸(1寸= 30.72mm),因此,比例系数为18.432,如下图图3所示:
关闭该对话框后,再对原来的图 1(a) 进行尺寸标注,即可得到新图图 1(c)( 注:各尺寸的转换换算,在尺寸标注时由 AutoCaD自动生成,无需经过人工换算。)同理还可将此方法用于别的朝代的单位换算,根据宋之“材”、“分”制和清之“斗口”制的规定,各等级的比例系数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结束语:
通过现代科学绘图软件的应用,巧妙的利用现代计算机绘图技术,做到“今为古用” ,即可使从事古建筑设计的人员从繁琐的尺寸换算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设计古建筑的精品中去。该文只是鄙人的微薄浅见,希望从事相关工作的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粱思成《营造法式注释》[M].北京.文物出版社
[2]《梁思成文集》[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3
【关键词】仿古建筑;城市建设
1、引言
虽然中国的古建筑经历了长达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但其固有的特点及风格并没发生多大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堪称为世界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在选用材料、处理平面和外观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木材为主的建筑物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木材容易腐烂且防火性能差等,而新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为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新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仿古建筑中,既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也提高了仿古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如今的 仿古建筑汲取了中国古建筑优良的一面,并将它不断发展完善。以下本文将来谈谈在仿古建设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2、工程概况
某建筑物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有的建筑规模已不能满足相关事业的发展需要,经相关部门研究决定,自2004年开始对其进行修复扩建,大悲殿就是该项工程中的一项。大悲殿为南方单层双重檐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200m?,总高度25m,面阔七间,共37.8m,进深六间,共30.6m。屋顶形式为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铺盖,飞檐翘角,气魄雄伟,檐下为七踩斗拱。 室内采用露明造,使空间更高大、更宽敞。
3、仿古建筑的定义
仿古建筑是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
现今的仿古建筑物一般都是由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建成的,并使用适当的方法使其达到仿古的目的。一般人认为,完全按照古建筑的外观来建筑新的建筑物就是所谓的仿古建筑,其实不然。对于仿古建筑要满足一下三个要求:
a 建筑物必须存在以下三个部分,即台基、屋身以及屋顶,而且建筑物的主题部分的屋顶必须是传统形式。
b 台基、屋身以及屋顶之间的比例必须与古建筑物的比例相接近。
c 建筑物的外观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股建筑的结构特征及装饰风格。
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可被 称为是仿古建筑。不可以将那些只包含了一点传统建筑物的色彩,或者那些在建筑风格上与传统建筑物有点相似的新建筑物就称为仿古建筑。
4、中国古建筑物的特点及设计要求
4.1 中国古建筑物的特点
中国的古建筑物一般都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一种木构架结构,布局看似平常,实则层次丰富,均衡对称,空间结构井条有序,各个部分都有明确的分工,承重结构布置合理;在对古建筑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各个部位的形状、大小及制作方法都有明确的要求。不仅如此,古时的建筑师们还设计了多种独具风格建筑形式,并且通过合理的装饰方法,使建筑物显得即庄重又华丽。中国古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叠梁式、 穿斗式、井干式等。
4.2 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的一般要求
如今的仿古建筑物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是木结构,为了使得建筑物在装饰之后的外观效果能达到模结构的程度,仿古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4.2.1 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建筑物中各个受力构件的大小和形状都要满足古建筑的模数的要求。其他各传力构件也要严格按照古建筑物中各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4.2.2 屋面造型要求
建筑物屋面各部位的变化要明显,对其构造也有很高的要求,构架体系可使用步架和举架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的效果,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一面完全展现出来。
4.3 在建筑结构中有许多构件具有独特的装饰作用,主要包括斗拱和雀替两种。
4.3.1 斗拱
在斗拱中有一个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的船形木块叫做拱。斗拱是古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型制,处于柱子和木结构梁之间,它的主要作用是传导屋面的荷载、加大屋檐挑出的长度、以及吸收地震的能量等。 对于如今的仿古建筑物来说,斗拱主要起着装饰的作用。
4.3.2 雀替
用于额枋,与檐柱相交处,类似于三角形,在其表面一有雕有装饰的构件。其主要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辅助拉结和装饰等。
5、仿古建筑在防雷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5.1 接闪器未按照规范要求安装
仿古建筑物的天面设计一般使用尖顶、斜屋檐等。接闪器得形式一般是明敷避雷针与避雷带相组合。依据要求,在建筑物的众多易受雷击的部位都应设置避雷带,并在突出部分加设壁垒小针。但有时考虑其外观的影响,在有些应该安装避雷针的地方并没有安装,从而使一些易受雷击的部位不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当雷击侵袭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这些部位的瓦片、混凝土块等构件的脱落,再次对行人造成伤害。为了减少这样的伤害,必须安装应有的避雷针。有些仿古建筑物为了满足亮化的要求,在天面安装了一些彩灯线路,部分线路还直接缠绕在接闪器上,受到雷击时,电流会通过彩灯线路窜入电源线路中,对连接在电源线路上的其他用电设备造成损害。
5.2 明敷引下线没有考虑触电压的危害
为了避免触电压对人体构成危害,相关部门明确规定明敷引下线在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橡胶管等保护措施。此外,还应沿建筑均匀布置尽可能多的引下线,以引下线的分流系数,降低每根引下线中的雷电流,降低雷电反击的概率。
5.3 接地装置没有注意跨步电压的危害
山地的土壤电阻率比较高,一般会在建筑的四周埋设人工接地装置,以降低仿古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然而山地石多土少,接地装置一般埋设较浅,对于此类的接地装置检测时,应重点注意其是否沿建筑外沿构成环形回路,埋深深度是否足够,必须的绝缘措施是否妥当。
5.4 仿古建筑内的电子信息设备没有考虑防雷措施
在大多数公园内都安装有多种电气装置,此类电气装置多数安装不合理,使得这些装置极易受到雷击。在对其进行检测时,要使电气线路在进入建筑前埋地敷设大于10m,并在建筑的进出口处安装电涌保护器。
5.5 其他注意事项
为了消除由雷电而导致的电位差,在仿古建筑物内必须实行等电位连接的方式。所有金属构件都应等电位连接起来,并可靠接地。位于仿古建筑旁的大树也应该设有雷电安全警示牌,指引游客选择正确的避雷措施。
6、结语
仿古建筑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建造难度比较大,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总结传统建筑设计的有点病将其发扬光大,同时正确利用现有的高科技和材料加以改造,使之产生美的吸引力,那么我们的仿古设计能力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郑键雄,林世祺;论仿古建筑在防雷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新建设;2011年7期
[2]王弦;论当代仿古建筑[J];艺术探索;2008年04期
篇4
关键词:古建筑;参数化设计
一、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概念
一种建筑设计的方法就是参数化设计。将建筑设计的全要素都变成某个函数的变量,通过对函数的改变,或者说对算法的改变,人们能够对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获得,简单理解为一种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设计方案的方法就是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
二、参数化设计的初始化设置
1、基本绘图参数
不管是对机械加工图、建筑施工图进行绘制,还是对服装剪裁图进行绘制,比例、线形、图纸幅面、文字样式等内容都会存在于图中,我们一般就会统称这些内容是绘图环境。古人在建筑设计中,图画图样就已经开始进行运用了,这种方式是在春秋和战国时期进行采取的;而使用百分之一比例尺的图样和木制模型,这种方式是在隋唐的时候开始使用的。在《营造法式》中,“殿阁地盘分槽图”就是平面图的名称(如图1)。图中有很清晰的柱网,对于柱子立的位置要有明确的位置,也就是建筑平面的布置,“地盘”就是这里指建筑所占有的面积。
图1
2、台基放线定位
对古建筑台基的放线方法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古建筑平面的朝向和总体布置进行确定,也就只能是在把计算机参数化方法进行引入的时候,才可以将基础的坐标参照系建立起来。长方形、六边形、八边形、五边形、圆形以及复合形都是包含在古建筑的平面形式中,下面就介绍其中几种放线方法:
2.1长方形台基
古建筑中最常用的平面形式就是长方形台基,也是较为重要方法。它的放线步骤如下:
2.1.1把台基所有尺寸包括灰土压槽的总尺寸作为依据,对建筑平面的大致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将放线用的“海将子”或者下“龙门桩”、钉上“龙门板”,在适当的位置进行砌筑。其中,应该保持龙门板的上皮水平,并且保持一个高度与台基的平水;
2.1.2把建筑群的“中”作为依据,对这个建筑的“中”进行确定,然后,再对通面阔和通进深的“中”以及各间的面阔、进深“中”进行确定,并且在龙门板上用小钉钉上这些“中”,用笔标识清楚;
2.1.3根据面阔、进深“中”,将里包金、外包金、出山、下出以及灰土压槽的位置找出来,并且把它钉在龙门板上;
2.1.4把所需要的点用坠子引至灰土表面,随着基础的砌筑,把需要的点逐渐引至基础墙体上,并且随之将标记画出。把这些标记马磉、包砌台明和安装柱顶石作为依据。
2.2六边形台基
2.2.1对中心点进行确定;
2.2.2将十字线弹出;
2.2.3以十字线为中心将两个矩形弹出,矩形的短边和面阔相同;
2.2.4将两个矩形连接成八边形。
三、古建筑台基部分的参数化设计
1、台基的建造方法
从建筑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基础就是在屋身以下的建筑部分,建筑物的地下结构部分就是基础,它对于建筑物的压力进行承担并且传递,是对周围稳固的重要部分的保证,它又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1地基。建筑物基础以下的土层就是地基,它对于全部建筑物的重量进行承担,可以分为人工地基和自然地基;
1.2基础。木柱以下的部分就是古建筑的基础,它的构成由柱础、磉墩以及磉墩下面的人工地基;
1.3台基。建筑物的基座就是台基,也就是建造在地面以上的方座部分。室内地平就是台基的上平,“台帮”就是四周边,在台内包砌柱础、磉墩、拦土墙,将台基构成。
2、轴线网的参数化
在古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在严格的模数制度上,建立一切建筑尺寸,要对古建筑的平面设计进行完成,首先必须对古建筑平面轴线的组成关系进行掌握,但是这些平面尺寸又都在其台基的设计之中进行反映,所以,对台基的参数化设计进行完成是整个建筑参数化设计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步。
四、古建筑屋身部分的参数化设计
古建筑的垂直受力构件就是柱子,用于支撑梁架。在所有落地的柱子上,屋顶梁架上的重要全部分散传递,再由柱子向柱顶石上进行传递,最后传递到基础上,还有一类不落地的短柱,安装在梁与梁之间,也是传递力的构件。这些柱子的名称是以柱子的位置确定的。
1、柱子的名称和尺度
1.1檐柱。它的位置一般在房屋前、后檐最外一排,前檐柱和后檐柱是其分为的两个形式。檐柱所处于的位置就是确定每个檐柱名称的依据;
1.2角柱。方形在大多数的古建筑平面中都会运用到,至于“角柱”,就是处于四角位置的柱子;
1.3金柱。它的位置在檐柱以内,平行于檐柱,梁架是其上面所要承受的,但是建筑中线上的一列柱子也不处于,这就是“金柱”。“前檐金柱”就是在前檐的柱子,“后檐金柱”就是在后檐的柱子,若是建筑的进深比较大,则有金柱和里围金柱之分。
2、柱式的参数化生成
在中国古建筑中,我们最容易发现的就是其柱子的三大组成部分会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柱式定义及其相似,因此,我们就对古代欧洲对柱子构件整体的称呼进行借用,尽管,会比较明确古今柱式的名称位置和尺寸的规定,但是,针对于计算机来讲,想要进行处理困难那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简化对它进行处理,以便可以把计算机处理的难度和错误发生的几率降低到最小。我们通过认真的分析,认为从构成成分上看古建筑柱子是尤为简便的,柱础、柱身和斗拱是组成每一根柱子的三个部分,但是构建它的直径位置和长短尺寸,都要把古时的构造规律作为依据来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越.中国古建筑参数化设计[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2,(05).
【2】张雯燕.现象学视角下,当代建筑设计策略的再思考[D].深圳大学硕士论文2011,(05).
篇5
一、徽州古建筑符号分类
1.徽州古建筑单体外部构成符号
(1)屋顶屋顶是徽州古建筑符号中的代表,徽式屋顶多为斜坡样式,整体造型向内微曲。徽州古建筑的屋顶大多采用了双面斜坡形式,只要是由于南方多雨,这种造型方便利于排水。除了双面斜坡的造型,还有单面斜坡,三角屋顶等,屋顶上面覆盖小青瓦也称作蝴蝶瓦,远观颇引人注目。(2)马头墙马头墙是古徽州建筑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的造型来源于其防火功能的需求,一层层堆叠起来的马头墙,既满足了建筑的功能性.又具有一定的装饰性。马头墙采用白粉墙面,灰色瓦顶,总的色调清淡素雅,马头墙多采用层叠形式,常见的有三叠式、五叠式、七叠式等,马头墙在单体造型中采用对称形式,整体造型采用上下层递进关系。马头墙作为徽派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建筑设计中演泽得丰富多彩、淋滴尽致,成为现代设计中最容易被借鉴的重要符号。(3)门头徽州古建筑中门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有最常见长方形门、圆形门、拱形门、花瓶形门等。在徽州古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作为房屋入口的门楼,往往装饰精美砖雕,并且造型华丽,徽州的的门头设计中融合了大量的古徽州符号和其他地区的符号,在其中有比较常见的云纹、龙纹、回纹等。因此在门头中的这些纹样有很多值得人们去研究和整理,它也成为徽州古建筑的重要符号。
2.徽州古建筑单体内部构成符号
(1)天井在徽州古建筑中,天井作为徽派建筑中的一种特有形式,充分显示了徽州的地理人文特色以及古徽州人的智慧所在。徽州古建筑中的天井一般作为室内采光井而设置,天井口方位宽窄不一,深浅位置可宽可窄。这种变化多端的天井,由井口、井身、明堂组成,在正堂与门厅之间,形成一种过渡的闲逸空间,井底多由当地紫青或芝麻花冈岩铺垫。(2)徽州三雕“徽州三雕”徽州建筑符号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古徽州的工匠们以砖、石、木、竹为原材料进行雕刻创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筑环境装饰。徽州三雕的的内容丰富,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融合了山水、花卉、人物、云纹、回文等。徽州三雕是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在工艺手法上堪称精湛,其表面附着的图形元素十分丰富,而这些图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现代徽州包装及平面设计中被引用。
二、徽州古建筑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1.形的直接应用
徽州古建筑特有符号的直接应用是保留原有单体符号的整体造型,通过对二维符号的变形与转化,使之成为三维实体造型,让传统图形成为设计师设计思路的一个创意点和启示点,如图1所示。这款道路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徽派建筑的马头墙。设计师将“粉壁、青瓦、马头墙”的徽屋特点揉合进了灯具的造型设计中。在整体造型中没有过多的改变原有马头墙造型的形态,聚光主照明灯和放光辅照明灯两个光源,使得灯体在满足道路照明功能的同时,传达出温暖的家的讯息。徽州古建筑符号内容丰富,各有其不同的涵义,在应用之前要将古徽州符号收集归纳,建立徽州符号设计库。设计师要认识和了解徽派建筑符号的深层含义,由于古徽州符号中包含了复杂的不容易被应用的符号元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徽派建筑传统元素,并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从而产生出具有徽州古建筑符号的产品设计,这种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也是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2.色的直接应用
色彩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徽州古建筑符号的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整体色彩给人一种朴素之美,这样的色彩搭配古徽州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人们崇尚自然,简单而质朴的性格特点,因此黑、白、灰是徽州古建筑符号的主要代表色,它保留了木、砖、石的本色。对于古徽州符号色彩的应用不能仅停留在色彩本身的描述上,还必须对蕴含于其中的观念及文化背景加以理解,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加以应用。色彩的直接应用主要为产品造型的后期修饰,在造型中将主题色彩布局设计为朴素自然的黑白灰色系,同时辅助以其它色彩作为整体色调的点缀,这样的应用方法使整体色调表现不呆板。
3.符号的抽象与组合应用
徽州符号元素多为二方连续性符号,其造型丰富独特,在产品设计中不适合直接应用,因此在应用时要对符号进行截取和简化,抽象出单体符号。通过抽象和简化,提炼出徽州古建筑文化符号的本身特点和最典型特征,但是这种提炼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上的创作,更多是要为后面的设计服务,因此在提炼过程中,就必须将原有的符号以一种视觉化的点、线、面的形态语言显现出来,并且经过提取后的符号要能够体现出徽州古建筑的精髓和韵味。如图2所示,马头墙元素是一个三维的造型,通过简化上面的装饰造型,将其抽象为二维的线条,在产品设计中可以借鉴和运用这些元素进行造型设计。通过徽州古建筑符号的提取,可以将其组建为元素符号库,方便产品设计的构思。产品设计的核心是造型构思,没有形态的符号在产品设计中无法得以存在,当然符号的提取是在保持徽式元素的整体性和艺术性的前提下进行大胆提炼,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进行创作。了本篇论文上述方法,将盘子的造型设计为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也是徽派建筑中很典型的元素。汤碗的造型用的徽派建筑符号中的天井元素,使餐具的造型元素更加的丰富,让徽州印象尽可能多的展现在就餐者的眼里,汤碗的上部区域进行了徽州的雕刻装饰,更突出的徽州韵味。杯子的设计元素来源于徽派建筑的房屋造型,粉墙黛瓦,勾勒出徽派的时尚感和造型感。小碟子的造型是借鉴了徽州符号中的瓦当,在徽州瓦当表面通常装饰有各种图案,有吉祥避邪的寓意。在小碟子的造型设计中应用了浅浮雕的装饰手法,将各种装饰图案表现于碟子表面,使整体造型简洁又具有很强的现代感。筷架的造型取自徽州三雕中的石雕部分,将石雕造型进行了抽象简化运用到餐具设计中,在筷架的顶端部位应用了灰色,呈现出粉墙黛瓦的徽州感觉。小桥的造型直接应用了徽州建筑符号中的石桥元素,由于石桥的造型能够很好的体现徽州特点,因此在设计中没有进行抽象和组合而是直接应用了原有的形体,突出了徽州建筑的特点。
三、结论
篇6
引言
文献是指:“存储信息与知识的记录性资料,文献与实物资料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记录性,在于它通过文字、符号、声像和计算机等形式记录下了某些信息与知识,这些信息与知识构成了文献的内容。” 中国古代在建筑营造中保存的档案以及涉及到建筑设计、技术和施工等方面的书籍和各种文物古迹是本文所指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文献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构件为承重体系,砖、石为维护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五千多年以来一脉相承,没有受到外来建筑的影响。相对而言中国古建筑文献的产生晚于建筑活动。中国古建筑文献是对建筑活动的记载,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书籍和档案。
1.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文献
先秦时期我国建筑档案数量不多,但是从当时的一些资料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当时建筑的状况,比如中国的象形文字,就形象的描述了当时的建筑。比如宫,甲骨文 、(宀,房屋)(多个窗口),像一座大型建筑开着多个窗口,说文解字当中对于宫的造字本义中讲到:多窗户的多楼层大型建筑,说明在当时就有了高层建筑;又如:宅,甲骨文(宀,房架)(即“乇”,“托”的本字,托举),强调在地基上撑起房架。也比较形象的说明了当时房屋建筑的构造。类似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这说明文字本身就是一部记叙建筑发展的文献。到了秦汉时期,进入了古建筑文献发展的专业阶段,秦代建筑水平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焚书坑儒”,留下的建筑图书有限。汉朝现存的建筑记载主要是图案。汉朝社会较稳定,经济发达,相应的建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筑活动增多,建筑记载也增多了,《三辅黄图》描述了秦汉都城样貌,记载了长安城的布局、宫殿、苑囿、台榭等建筑,是研究汉都长安最重要的文献。同时,汉代墓葬中出土的一些陶器,也反应了当时的建筑发展,不失为古建筑文献的一大组成部分。
2.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建筑文献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统治阶级为了麻痹人民大力宣扬宗教,这时建筑成就主要体现在宗教建筑上,主要文献有《洛阳伽蓝记》、《邺中记》、《水经注》,涉及到宫殿、园林、庙坛、佛寺、陵墓等建筑,对研究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着重要意义。
3.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建筑文献
隋唐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建筑活动活跃,特别是建筑的工程图和档案发展空前。唐宇文凯绘制了大量施工图和建筑图,著有《明堂图仪》,利用比例关系绘制建筑图和制作立体建筑模型的方法,是当时的一大创举。唐壁画中也有大量的建筑图,详细描述了建筑细部,如斗拱、阑额等,充分反映了当时建筑的结构和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诗歌极为盛行,涉及建筑内容的诗歌也是研究建筑珍贵的史料。
4.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古代建筑文献
从宋代到清代,是中国古建筑文献的成熟发展阶段。宋代在建筑建造之前进行调研绘图,工匠非常重视图纸,所以建筑制图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也留下了很多建筑著作,如《武经总要》、《考古图》等,记载了大量的工程图样。李诫的《营造法式》的成就最高,是宋代官方建筑规范,分为 5 部分,释名、制度、定额、料例和图样,共 34 卷。它不仅是宋代的建筑规范和标准,也是对宋以前建筑技术的归纳总结。宋元时期,现存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建筑史上有很重要地位的《平江图》和《静江府城图》,反应了当时城市的规划和面貌。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的结构形式,发展到宋、辽、金、元时期,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5.明清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文献
明代建筑成就集中在宫殿建筑上,明蒯祥主持了北京宫殿的设计和施工,他设计的天安门工程图纸是非常珍贵的建筑图样。
清代是中国古建筑发展最成熟的时期,建筑活动活跃,保存了大量的文件、图纸和规范。现存的档案以工部档案居多。此外还有营造司、造办处等形成的营造档案。值得一提是,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所流传下的画样、烫样、工程做法等文档,生动的记录了清代建筑的发展。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是清代建筑的标准规范,记录了各种建筑的结构样式和做法。明清的园林建筑也达到了顶峰,明末计成的《园治》 重要的造园著作,总结了造园做法和经验,体现了明代造园成就,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长物志》也是关于园林建筑的著作,反映了明清的造园思想。清代李渔的《一家言・屋室器玩部》详细记录了建筑构件、纹样装饰等内容,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此书中还阐释了建筑与人体尺度的关系,是最朴素的人体工学。
结论
篇7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方面对文物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从我们这些年来在古建筑维修方面的施工经验来看,由于这些建筑在结构和造型上有其不同的特点,所以在各分部分项的施工过程中要与工民建传统施工方法区别对待,尤其是维修工程中的关键步骤—脚手架的搭设,更应该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予以具体分析。
一、工程概况
杭州市重点文保单位--六和塔维修工程,塔身平面呈八角形,共13层,顶层檐口标高约60.5M,建筑面积5662.74M2,工程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投资约200万元。
根据我们当时的现场测绘情况来看,塔体内部结构基本完好,部分构件需要进行加固,屋面分部的木基层、檩条和椽子霉烂现象比较严重,需进行大面积更换,筒瓦损坏不多,可局部调换。
二、脚手架施工方案
确定了修缮内容以后,紧接着就要搭设内外脚手架,考虑到塔体的高度和安全性,设计院要求我们出具合理可靠的架体施工专项方案。由于六和塔各层向塔身内侧“收分”,底层檐口与顶层檐口的距离约为7.05M,此类工程不同于新建项目可以在外侧墙体上留置脚手眼,承受上部架体的荷载,何况塔体原有构件已经局部老化,可能无法承受额外的作用力。经工程技术及设计人员共同商讨,根据现场客观情况、劳动力配备、钢管材料配备情况以及以往经验进行测算,并会同设计部门多次对方案进行分析和会审,最终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分别从技术和管理角度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可靠,以下就从这二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基本思路:搭设脚手架时主要考虑的是它的承重能力和自身稳定性,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考虑,要适合各工种的操作特点,尽量避免过多的拆改和上下左右的续接等。
(二)技术措施
1、荷载计算
经计算,当h>2/3 H时(h为架体高,H为塔身顶层檐高)
(1)探海(悬挑)部分脚手架上的均布活荷载不得超过100kg/M2,且只允许在两步脚手架上同时堆载;
(2)主脚手架上的均布活荷载不得大于150kg/M2,只允许在两步脚手架上同时堆载,且不允许与探海架同时堆载;
当1/3 H
(1)探海(悬挑)部分脚手架上的均布活荷载不得超过100kg/M2,且只允许在三步脚手架上同时堆载;
(2)主脚手架上的均布活荷载不得大于150kg/M2,只允许在三步脚手架上同时堆载,且不允许与探海架同时堆载;
当h
2、平面布置
沿塔身周围布置,并随层高的升高逐渐往内收,到5层檐口处往内收2排架子,到9层檐口处往内收1排,立杆横向间距为1.2M,纵向间距为1.1M。
3、架体构成
整个外架由保护架、主架和探海(悬挑)三部分组成,在5、9、13层分别设置塔内桁架式支撑,在3、7、11层分别设置双管支撑。
4、架体基础
立杆基础为600×600×300C20混凝土垫块,顶面与地面平,单立杆垫块上设200×200×10的底座钢板,双立杆垫块上设250×200×10的底座钢板,钢板上预留钢管孔。
5、架体布置
(1)立杆要求--主体架子均采用双立杆,横向间距2M,主体里排架子的立杆要求距离檐口滴水不大于500,杆件接头应尽量减少,杆长以6.5M左右为宜,且接头相邻间距应互相错开。
(2)横杆要求--横杆步距以1.8M为宜,在排步距时应满足工种修理的方便,从檐头往下排,比檐头低200-500MM为宜,大横杆不准对接,应采用搭接,长度不小于400,用2只扣件锁紧。
(3)剪刀撑—在脚手架每面外侧两端转角处及升降机两侧每隔9M水平距离,自上而下连续搭设,尽量位于孔格的对角线上。
(4)打戗--一般情况采用四六戗(高6M拉下脚4M),个别情况也可以用二五戗(高6M拉下脚3M)或三七戗(高7M拉下脚3M),塔身每面设“十字剪刀戗”,每隔二根立杆拉一组,一般为纵向在架子通道下边打戗,戗杆斜度一般按二五拉,三七拉也可以,各层戗应互相对应(对着下层进深戗打),同时,在架子的横向应打八字撑,保持四方斜角。
(5)挑木--2M排距的双排架子一般用排木2根,间距不得大于0.8M,各外伸点必须设置“提斤”、“进深戗”(底层)。
(6)底层脚手架长期处于承重状态,将增加金属的疲劳度致使安全系数降低,考虑到架子的稳固性,设5排底层立杆,其中双立杆4排。
(7)2层-6层均从底层4排立杆往上搭,其中双立杆为最里排(即靠檐口一排)。
(8)7层-10层均从底层2排立杆往上搭。
(9)11层-13层均从底层1排(即双立杆排)往上搭。
6、特殊情况的处理及技术要求
由于六和塔为多层重檐,并逐层向里退步,所以必须进行特殊处理,关键在于纵向如何打戗,由于外抛戗无法着地,即采用座车戗的架子搭设方法。
由于主体架子的里排随塔身逐层“收分”而逐层加大与檐口的距离,从而影响维修操作的进行,座车戗就是根据这些特殊要求而确定的架子搭设方法,即头层檐向里退一步排架,在主体架子的二层檐步范围内按一般规范要求搭设二层檐架子,并在纵向的架子下边打十字剪刀撑戗,为了解决架体向塔身倾伏的问题,需把纵向的戗绑在具有一定重量的台式架(简称座车)上,连在主体架子的外部,使主体架子的重心外移,以保证主体架子在有外挑架子的情况下能够稳定不倒。座车架子、主体架子应同步搭设,立杆和横杆都要和主体架子相对保持一致,连成整体并同步上搭,进深方向的十字剪刀撑应上下对应。
(三)管理措施
1、脚手架的搭设应沿塔整周搭设,确保整体稳定性。
2、定期对脚手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限期纠正。
3、施工中应做到“工完场清”,及时将建筑垃圾清理干净,以减轻脚手架的荷载。
4、为了防止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的倾伏,架子从第三步起应绑扎护栏2道,并张挂安全网,做好接地装置与钢管脚手架的连接,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以免遭受雷击,同时做好施工期间游客的安全防护工作。
篇8
1、“整体思维”与“群体形态构成”
中国哲学有着大一统的思想,思维的基点是整体,即把事物作为有机的整体看待。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周易》中则把天、地、人“三才之道”视为整体。这种整体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鲜明的体现——“群”,一种有序的群体组合特征。因此,中国古建筑的单体形式较为接近,但在群体组织上却反映出和谐统一,既注重个体与群体,也注重群体与群体以及整个环境的和谐关系,形成以群为主的整体。中国建筑群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故宫,它的虚与实,空间与实体,内与外的整体和谐,正是中国这种整体思想的体现。同样,这种整体思想也存在于城市的整体布局,是由一个个样式大致相同的四合院排列起来,形成一条条的胡同、街道,整个城市简单而又和谐。(见图1)
现代建筑应寻找与中国古代整体哲学思维的结合点,可以参照中国古代建筑,以平面展开的形式,表现为院落空间组合的特征;也可以表现为多个单体建筑的聚集,形成“群”的空间关系。其中,所有的“群”处理,都必须符合“和”的精神,因为整体性是群建筑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
例如,湖南大学天马西麓建筑群设计,以结构的整体性为依据,建筑单体的位置、体量、取向等因素都与外部空间协调,并利用建筑单体与组群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既在横断面上联系,又在纵断面上连续,试想如果没有整体的思维,每一幢建筑都“独善其身”,那么整个建筑群就很难达到和谐统一。建筑群体的扩大就是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就是若干个建筑群的聚集体。总之,“群体形态构成”在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及其衔接过程中都可以起到极其有益的作用。(见图2)
2、“天人合一”与“新地域主义”
中国古代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中国古代哲学流派思想观点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但是在自然观上几乎都是统一的,即“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是指无所不包的自然,是客体;人,是指与天地共存的人,是主体。主体融入客体,达到天人混成,就是“天人合一”。老子曾讲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其意也就是讲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着重人与空间的和谐,讲求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可以说,崇尚自然,也是一种美学特征,一种人生观,一种生活方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例如“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贯穿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反映在建筑设计中,是建筑的重要思想基础,所以: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观就是“天人合一”的建筑发展观。其对中国传统城市和建筑的影响表现在大到都城选址、宫域规划,小到建筑高度、面阔、进深,以及门窗尺寸的确定。其重点在于使用的方便、材料和人力的节约使用、建筑结构的合理以及艺术构图的完美等。应该说这种哲学思想和自然观,在园林艺术方面表现得最明显,中国园林表现的是顺应自然的审美情趣,其首要原则就是——“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建筑群与自然界紧密联系,处处渗透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味。(见图3)
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基于“天人合一”的理念,还应囊括更为广泛的生态建筑思想与实践——“新地域主义”,即把建筑置于一个大环境(物质的与文化的)下进行观察和考量,在特定时空的有机整合中,突出建筑主体与个性,同时强调大环境的整体性。这样往往能突破固有的思路和模式,实现创新,环境的不同,又将给每一件作品带来它的“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此希冀在现代建筑中深刻体现“天人合一”时,还必须深入研究中国哲学思维的抽象性及整体性,那么我们的建筑作品将既是现代中国的,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回望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最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建筑群敏感地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地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外墙大量使用木板装饰,栏杆也采用编织在钢框架之中的竹篾,使人感受到自然的质朴与亲切。(见图4)
3、“阴阳五行”与“现代建筑意向”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阴阳两分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统筹作用。将世界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种属性,如:天地、乾坤、日月、男女、正负、南北、奇偶等。秦汉时就出现关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思想以及东南西北中五岳庙祭祀。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为:规则与自由、实与虚、顺凹与逆凸、刚直与柔曲、限定与余地、天功与人代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人内在的阴阳思想。中国住屋的规则严整与庭园的自由柔和,常被用来说明儒道两家思想在人文环境上的反映。其实,这也不如说是中国阴阳思想的流露。(见图5)
根据阴阳哲学与美学思想,根据现代人的心理感觉,并参照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表现,可以认为,现代建筑中体现“阴阳相生”,可能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在哲学与美学层面上,即阴性事物与阳性事物在建筑中的基本平衡、相互协调相互包容,以表现“阴阳相成”、“刚柔相济”的现代建筑意向;二是健康理念,即建筑中朝阳和背阴空间的平衡带来健康的人居环境。结合阴阳思想,可以规定现代建筑要素的隐形或阳性属性,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适当搭配不同属性的建筑要素,以表现“阴阳相成”、“刚柔相济”的现代建筑意向。
例如,长沙市简牍博物馆整个博物馆以黑白两种颜色为主,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了中国传统的太极图——其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独特地表现出“阴阳相生、刚柔相济”的建筑意向和宇宙的幽深奥妙。
(见图6)
4、“善”的美学理念与“适形”的理性主义
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以善为美或称美善同一。此处“善”非善良,而是有用,属于功利主义的美学观,“善”即功利,包含道德功利和现实功利。功利主义美学思想是来自于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国语·楚语》中的“伍举论美”,是中国美学理论第一个关于美的定义,就是关于建筑之美的论述。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注重人生(现实),强调“实用理性精神”,从“先秦”开始,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就开始贯穿着这个总思潮、总倾向。儒家美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问题,认为“文以载道”,艺术有教化作用,陶冶人的情操,反对奢侈浪费。最精到的莫过于“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了儒家以实用理性主义的态度看待问题和实用经验的价值取向。因此,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美学观要求建筑注重本身的实用价值,更多地考虑实际需要,讲求“话形”不讨千追求讨分高大与华丽,减少攀比与浪费。(见图7)
在现代建筑中应继承其有益之处,一方面,要求从国情出发,朴实节俭;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要有适宜的尺度,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不需要创新,在“适形”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原创精神。
例如,甘肃庆阳毛寺生态实验小学,它结合地形条件,从生土窑洞中借鉴了基于自然资源的生态设计元素。绝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自然元素,如土坯、茅草、芦苇等。使用地方材料,营造出丰富、自然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并在自然通风采光,保温和粪便处理等方面独具匠心,用适用技术达到了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另外,当地工匠的营造,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的结合,也使这个并非引人注目的建筑实践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成为“高科学、低技术”的“适形”的优秀范例。(见图8)
篇9
在建设工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即是工程造价。合理准确的预估工程造价是完成建筑工程工作的要素,其涉及的内容有前期涉及、施工内容,有效预估整体费用并合理控制,使得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在如今经济建设大潮中,建筑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提高经济效益,合理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合理估算的前期是分析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其中最重要因素应该考虑建筑工程设计,设计是整体工程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数目,设计渗透到了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对每个环节的参数和造价都有影响。合理的设计方案决定着估算的成本,影响着整体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要使设计达到最优,反之,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增加工程施工成本,也不利于控制工程造价,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对每个环节的掌控和准确到位需要严格的数据支撑,即相应的设计参数,将设计参数和工程造价理论值建立合理的数学关系和相关模型,因此,建立合理最优的建筑设计参数模型是工程造价估算的关键一步。
二、简析建筑设计参数模型
建筑设计参数模型作为工程造价估算过程的重要一步,需要有数据和图形还有结合实际的有效支撑,建立合理的结构模型,即通过连接图来分析系统中各要素及其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以几何要素为主体,以数据参数为支撑的结构模型。建筑设计参数模型涉及到计参数和工程造价的关系,因此,各个参数是首要影响因素,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是整体结构模型的基础,基于参数的分析可对结构模型有整体把握。在实际建立模型时,可通过较高层级的设计参数和应用神经网络或相关的估算指标进行分析,最关键的环节是运算和分析。首先,结构模型的运算主要包括:确立系统设计参数和工程造价研究系统、建立关系网络、确定各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于此同时,还要对其关系网络图和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结构工程学、建筑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完善结构图。其次是基于模型的分析,对各级参数在模型中的位置及地位进行分析,合理优化,进行目标决策,方便工程造价估算时更好地量化处理。
三、基于建筑模型参数的工程造价估算
在设计优化的基础上完成工程造价估算,最关键的是基于建筑设计参数模型,而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分析建筑设计参数的变化与工程造价估算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结构模型和多元化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工程造价设计参数,这些模型能够将设计参数与工程造价结合起来,使整体工程参考数据指标和图形结构,在数据化、几何图和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对于关系要素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结构模型的连接图的过程进行叙述,以此为基础把不同的几何模型和数据模型构建起来。使工程造价更具有合理的数据支撑,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合理地降低各项成本预算。而且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分化,这个数据结构模型是通过不同级别进行分级分系统,然后对这些子系统进行逐一分析,从而形成了一个多级结构模型,对其不同参数的数据进行分级,不同的参数在整个模型中会分为不同的级层,层级越高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可根据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完成对工程造价的估算,这样可以针对性地提高估算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参数作为所有模型的基础,参数的准确性很重要,误差必须降低到最小范围,使所构成的数据模型和几何模型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其次,是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分析来达到工程造价估算的最优化,首先要分析参数的变化情况,因为参数之间会相互影响,一个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另外的参数发生变化,即其参数之间存在很紧密的关联度,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参数反映了各项环节和指标在模型中的位置和完成工作量,而且由于参数之间强烈的关联度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估算的改变,从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而达到工程的成本和工期,已达到经济目标。
此外,为了更方便分析结构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估算手法,估算投资是工程报价中最主要的因素,应将其误差控制在20%-30%内,而5%以内的误差是其工程报价应控制的范围,可见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估算在进行建筑设计参数的分析时是非常准确的。因此,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其误差的分析尤为重要。可对其参数进行分析,尽量避免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造成的误差。从而达到工程造价估算的最优分析。基于参数之间的数据关系建立线性回归关系,是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将其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直观反映,使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显示更加明确,从而有利于对工程造价的准确预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各个参数之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将各个变量的相关性及其程度通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优组合,以达到估算的准确结果。使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参数指标的基础上达到决策目标,从而实现工程成本的合理降低和经济目标。
四、结语
篇10
一、总体目标
以增加有效投入为中心,以扩大投融资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为目标,着力推动我市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破解融资难题,增加信贷投放,在经营战略、规模结构、服务方式等方面成效显著,业绩突出,较好地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行业主营业务增长与全市经济增长相协调,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行业经营需求相适应。
2、坚持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
3、坚持市场引导与分类协调相结合。
三、实施措施
1、建立考核通报制度。从年起,由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信委、市人行、市银监分局成立考评小组,按照《市市长金融奖励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内容分月按季进行考核。年终,根据综合考评结果进行评比,分类确定对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奖励。
2、实行激励与奖励政策挂钩。每季度终了,根据金融、保险等行业的考评汇总结果,严格执行《市级政府性资金统存商业银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并与省、市相关扶持性政策挂钩,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3、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信贷总量的合理快速增长。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握好信贷投放的重点、力度和节奏,避免信贷不均衡影响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着力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按照中央有关政策要求,多方争取和用好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政策性资金。
4、培育壮大保险市场,完善保险保障体系。要重点做好重大项目和各类企业的保险;大力发展城乡养老、医疗等健康人身保险和高危行业的责任保险;继续做好和大力拓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不断增加保险品种,提高保险覆盖面,建立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体系;加大保险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力度,强化保险诚信服务,努力形成“政府支持、部门合作、行业监管”的保险工作新局面。
- 上一篇:绿色化学与工程
- 下一篇: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