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方程式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基本方程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基本方程式

篇1

关键词: 物质分类 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

分类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充分体现物质性质,是元素化合物的核心问题。化学方程式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直观具体的反映,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学生能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可以客观地反映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认识,以及对物质性质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被动接受的较多,有的甚至把化学方程式当做“公式”死记硬背。使原本充满奥秘和乐趣的化学学科变得索然无味,给学生学习化学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事倍功半,更谈不上学习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将中学常见的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有机反应三大类,帮助学生理清每类反应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实现化学方程式的快速准确书写。

一、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方程式的书写

任何一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都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弄清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即“质”的问题;二是配平方程式,即“量”问题。大多数高中学生写不起化学方程式,主要是没有弄清“质”的问题,而配平方程式一般问题不大。因此,本文所讲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侧重于理清物质之间的分类转化规律,而不涉及方程式的配平。

四种基本反应指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主要涵盖了九年级化学绝大多数反应,主要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每一个箭头代表一类转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和盐发生置换反应(前置换后);学会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注意置换反应是等化合价置换和复分解反应是等化合价交换价即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例如写出稀盐酸与锌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根据上图转化关系和置换反应的规律可知,锌属于金属单质,盐酸属于非氧化性酸,二者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根据盐和置换反应的概念很容易得出盐的阳离子是锌离子,阴离子是氯离子,生成的盐为ZnCl,学生就不难写出其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H。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书写也可仿此分析,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比较简单,在此不再赘述。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相对四种基本反应来说难度相对要大,生成物多,这是很多学生在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但无论是何种氧化还原反应,都符合以下转化关系。

从上述转化关系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生成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所以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首先要弄清氧化剂与还原剂、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其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这两对物质,然后结合反应介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其他物质。如果把氧化还原反应比做一栋房子,那么氧化剂与还原剂、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就是支撑这栋房子的四根柱子,只要四根柱子立稳了,其他问题就好办了。当学生有了以上的定性认识,在书写过程中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价态规律、强弱规律、归中规律,以及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的转化规律,就可以写出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另外,有些时候还要注意反应介质、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对于相同的反应物,当反应条件和反应所处的酸碱性不同时,其产物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写出用KMnO与浓HCl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KMnO是常见的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还原产物为Mn,浓HCl是常见的还原剂,氧化产物为Cl,根据电中性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中阴离子为Cl,Mn和K只能与Cl结合生成KCl和MnCl,氢与氧结合生成水。至此,根据化合价升降法即可写出其方程式为:2KMnO+16HCl=2KCl+2MnCl+5Cl+8HO。

三、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中学常见的有机物之间的反应主要是官能团之间的转化,规律性更强,但要注意有机反应除主反应外还常伴有副反应,因此书写有机反应时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要用“”而一般不用“=”连接。但是典型的可逆反应用“?葑”连接,燃烧反应也可用“=”连接。因此,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从结构出发,结合反应条件来判断有机物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有机反应常见类型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和聚合反应等,弄清这些反应进行的条件和反应发生的部位,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写出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下是高中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除此之外,由于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体,有机物分子式无法体现分子结构。又因为多数有机物结构式复杂书写繁琐,所以有机反应方程式中有机物一般不写分子式而采用结构简式。结构简式既简练又突出官能团,在化学方程式中能简洁准确地体现出反应原理。在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碳只能形成四个共价键,不能少写或多写。二是一些基团的连接方式要既正确又合乎习惯,不产生歧义。例醛基-CHO,不能写成CHO-也不能写成-COH。例如试写出丙烯酸跟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溴水 ③乙醇

由丙烯酸的结构特点不难看出;丙烯酸分子中既含有碳碳双键又含有羧基,因此它既具有烯烃的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又具有羧酸的性质(酸的通性和酯化反应)。所以反应的方程式应分别是:

①CH=CH-COOH+NaOHCH=CH-COONa+HO(中和反应)

②CH=CH-COOH+BrCHBr-CHBr-COOH(加成反应)

③CH=CH-COOH+CH-CH-OH CH=CH-COOCH

CH+HO(酯化反应)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虽然比较多,但类别不多,且每一类都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勤于思考,多加总结,就能让教学变得轻松又快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楚先等.初中课本化学全一册教学挂图二(8).上海教育出版.

[2]窦洪庚.知识分类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0).1.

篇2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引导;化学能力

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基石,是学好化学的工具,在化学的教学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要积极探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学好化学方程式,为学生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

一、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及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建立在质量守恒定定律的基础上,并且必须符合反应的原理。在化学教学中首先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其一是尊重客观事实,也就是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绝对不能主观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方程式。其二是遵从质量守恒定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弄清为什么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两个原则。

化学方程式在化学用语系列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前有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知识,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后有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等,这又是以化学方程式为基础的。可见,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领,直接影响着其他化学用语、其他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一是要熟练记忆元素符号,二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时,要熟练记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三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要符合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四是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方法。一般来说书写化学方程式可分为两大步骤。步骤一是书写化学反应式,即化学反应表达式:具体是①先写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再写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②在化学方程式间写连接号,注明反应条件等,如:反应物化学方程式间用 “+”号:生成物化学方程式间里“+”号;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方程式间用“-”号。③适当注明化学反应现象。如:气体生成物化学方程式旁用“”号;水介质中,不溶于水的生成物化学方程式旁用“”号。书写化学方程式步骤之二是配平化学反应式成化学方程式,改式中“-”为“=”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化学方程与数学中的方程类比,启发学生明白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也存在等量关系即质量守恒,配平方程就是质量守恒的具体体现。

二、正确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可得出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如下:①看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②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是否书写正确;③看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④看条件是否注明;⑤看“”“”符号是否正确使用。

例: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2Fe+6HCl=2FeCl3+3H2

B. H2O=H2+O2

C. Mg2+O2= 2MgO

D. 3Fe+2O2 =Fe3O4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A的错误有两个方面:①违背了客观事实,铁参与置换反应生成的是低价的亚铁盐;②气体符号未标。B的错误也有两个方面:①化学方程式未配平;②条件未注明。C的错误是:反应物镁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D正确。

三、深入分析认识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认识:

(1)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性质如何?

(2)反应条件;

(3)反应量的关系;

(4)反应类型、反应本质;

(5)反应得出的结论;

(6)反应发生的部位(对有机反应而言)、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对热化学方程式而言)。

四、牢固记忆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化学用语,所以熟练记忆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保证。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要领,我认为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可通过两种方法实现:

(1)归类记忆法。根据知识系列或反应类型或物质类别记忆,使零散的知识通过归纳成有规律可循,以重点物质为中心的知识网络。我们可以这样归类记忆:①与氧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与氢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③与水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④与碳的氧化物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⑤与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⑥与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⑦与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⑧与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篇3

关键词:中考题型 化学方程式 教学价值

化学方程式是最集中、最简明表示化学变化内容的一种形式,是化学工作者一种特殊的语言,更是初中化学入门的重要化学用语。因此中考试题中,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考查有相当的份额,并且由于中考除了考查与选拔功能外,还体现了课标制订者与执行者对一线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导向作用。所以,研究近几年化学中考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题型,即可进一步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教学价值与意图。下面,是我对近几年化学中考相关题型的归纳。

类型一:判断反应类型

(一)命题角度:根据图示或方程式来判断反应的类型。

(二)相关例题:[2011・怀化]图14-1是A和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D.参加该反应的原子数为4

(三)出题意图和教学价值: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换单”,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双交换,价不变”。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借用媒姻关系来说明:化合是“结婚”;分解是“离婚”;置换是“抢婚”;复分解是“换婚”,使之形象化。此题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分门别类,可以提高学习化学的效率。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初浅知识,学生在这基础上能够先建立化学反应的基本分类观,为后续高中化学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学习更高知识的奠定基础,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用“分类”的观念来认识世界。

类型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一)命题角度:根据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类型等。

(二)相关例题:[2011・福州]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X= CH3OCH3+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2H5OHB.H2O2

C.C2H4D.H2

(三)出题意图和教学价值:本题型让学生认识,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也会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能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原子守恒”的意义。这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定律之一,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学生形成很好的定量观,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定性的研究转向定量的研究,开创了化学研究的新时代,对学生运用“质量守恒”的观念去分析化学问题,达到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类型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一)命题角度:考查对于方程式含义的理解

(二)相关例题:图15-2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v三w出题意图和教学价值:该题目要求学生从宏观方面的物质变化和质量关系、微观方面的粒子变化和个数关系、反应的条件等进行答题。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很丰富,主要包括的含义有:①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表明了该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③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这些含义在这道题目中都考查到了。这种题型引导并促使学生形成定量分析的观念,要学会从定量角度去分析化学,去认识世界。

类型四:实际应用型

(一)命题角度:由实验或生活生产实际出发,联系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相关例题:氢氧化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鲜鸡蛋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会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孔隙呼出二氧化碳,为停止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目的,人们常用石灰水来作为鲜鸡蛋的保鲜剂,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出题意图和教学价值:这题型要求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是真实化学反应的体现,要遵循客观事实,不能随意臆造。化学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形成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新的化学课程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人与环境、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意识。使学生逐渐建立一些化学观念,并用这些观念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或生活问题。促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所做的贡献以及面临的种种责任,形成从化学视角认识问题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化学课堂要一边抓知识、一边抓化学观念,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渗透一些观念,指导生活。

类型五:信息给予型

(一)命题角度:根据题目给予的信息,结合所给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条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相关例题:[2011・巢湖]发射通信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有效教学;措施

在中学化学教学阶段,化学方程式是整个化学教学过程的重点,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熟练地记忆、书写、理解化学方程式,才能为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一、掌握元素符合及化学式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学生要想写好化学方程式,就需要熟记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多种教学方式,如将元素符号、化合价等编成顺口溜等,并合理地分散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为化学方程式的有效教学打下良好的

基础。

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用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难点合理地分散开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逐步提升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如在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一些简单的、常见的元素符号、化学式书写出来,让学生逐渐认识并记住这些符号,当涉及物质后,教师要注重物质与元素符号的有效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各种物质的元素符号,从而为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在学生认识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并帮助学生找到用元素符号书写化学式、用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则、规律。三是从易到难,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记忆化学方程式,使学生达到会读、会写、会用化学方程式的目的。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及配平方法

教师在进行化学方程式有效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和配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在书写过程中改变元素种类,同时也不能将反应物、生成物写颠倒。在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只能在化学式前配上合理的数字,不能改变化学式,也就是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不能发生改变。学生在学会配平后,教师要专门用一节课甚至多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三、寻找规律

在进行化学方程式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同一类化学方程式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避免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一般情况下,化学方程式可以分为化合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其他反应等几种情况,下面对这几种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1.化合分解反应

化合分解反应可以分为“多生一”和“一生多”两种情况,如CO+O2CO2、CaCO3CaO+CO2等,对于这类反应,在化合反应中,其生成物是反应物组成元素的组合;对于分解反应,其生成物是反应物元素重新分解的组合。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记住反应的生成物,就能快速掌握这类化学反应方程式。

2.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有三种情况:一是金属+酸盐+氢气,如Fe+HClFeCl2+H2;二是金属氧化物+C或H2金属+CO2或H2O,如CuO+CCu+CO2,Fe2O3+H2Fe+H2O;三是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如Fe+CuSO4FeSO4+H2。对于置换反应,其基本规律是元素位置的变换,因此,在书写这类化学方程式时,只需要按照化合价组合新的生成物化学式即可。

3.复分解反应

对于Fe2O3+HClFeCl3+H2O、CaCO2+HClCaCl2+CO2+H2O等复分解反应,其反应过程主要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其反应规律是在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下,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只需要重新组合。

4.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Fe2O3+COFe+CO2、CuO+CCu+CO2等还原反应,其反应规律是反应物中有种物质具有还原性,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生成新的物质。

5.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对于这类反应,如果非金属氧化物是CO2、SO2等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相对应的酸和水,其反应过程相当于酸性氧化物和水作用生成酸,然后在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O2+Ca(OH)2CaCO3+H2O。

6.其他反应

对于其他反应,在可燃物中,只要含有H元素都会生成H2O,只要含有C元素都会生成CO2,如CH4+O2CO2+H2O。

化学方程式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总结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并通过不断练习加深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从而为学生学好中学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

2014年辽宁省高考理综合试题依旧选择了新课标Ⅱ卷,试卷结构保持不变,考查目标也与2013年基本一致。试题遵循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考查,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地检测了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比较科学地调整了试卷难度,保持总体稳定。

二、试卷特点分析

(一)试题保持稳定,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十分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选择题上尤其突出,包括卤代烃同分异构体、元素化合物、基本实验操作、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和反应热,比较基础,相对简单。试题也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所有主干知识,26题考查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相关内容,27、28考查化学用语、常用计量、电解质溶液、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无机元素化学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等内容。选考模块涉及的内容涵盖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规定的主要内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也不回避“成题”,如26题内容的考查形式与内容比较常规。

(二)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融合,突出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试题更关注学生根据已有的学科知识在真实的化学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学科内综合,保证内容效度

理综试卷中的化学试题数量少,只有13个题目。因此,在考试内容设置上,每道题内容上尽可能地覆盖较多内容。例如,27题以元素铅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与电化学。28题将实验操作、溶液计算、物质组成计算结合在一起。

(2)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设置探究式试题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其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 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8题实验题以探究物质组成为目的,将已有的酸碱中和滴定知识迁移到题目中,需要仔细分析提供的实验装置,考查实验原理及对装置的理解和对数据的处理,总体要求较高。

(3)注重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一直比较重视。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中涉及的计算比2013年减少许多,但是依然比较多,如选择13题、26题(1)(2)、27题(4)、28题(3)(5)(6),分值比例占总分数的20%。命题中计算的数据都源于具体实验数据,计算时需要耐心和细致,既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答题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又是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考查。

(4)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

近几年高考非常关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即通过对实验现象、图形、模型的观察以及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形成答案的能力。如选择题12 题需要通过试题提供的信息,准确提取出实质性内容,得到准确结论。27题(2)(3)两问,28题(6)为陌生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试题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好。这类题直接给出反应信息,要求学生获取信息本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解决问题。26题、27题(4)、36题(2)(3)、37题(4)(5)都涉及数据图像信息,需要分析图表中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8题给出转化流程信息,反应条件陌生,需要从中提炼出官能团反应的具体细节,并与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相结合,组成一个可解决问题的答题思路。

(三)2010―2014年辽宁卷考点分析

[题型\&题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选

题\&7\&电子式判断、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原子结构\&阿伏伽德罗常数、浓度配制、电解的简单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综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依据动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判断观点的正识破\&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8\&简单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种数的判断\&简单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无机常识综合\&有机反应条件及对应产物的判断\&有机物的结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9\&有机反应类型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判断\&阿伏伽德罗常数综合\&阿伏伽德罗常数综合\&元素化合物知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0\&离子反应、离子浓度的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HF酸稀释后,电离平衡常数、离子浓度的变化)\&简单醇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评价\&11\&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充电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电极的判断、电解质溶液pH值的变化\&溶液(酸碱中和后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新型的原电池分析(电极反应的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12\&根据原电池原理,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通过有机物分子式的特点。寻找规律判断有机物的分子式(表格分析)\&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的表示)\&原电池原理、化学电源\&13\&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评价)\&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构位性综合判断)\&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构位性综合判断:半径比较、化学键类型判断、沸点高低比较等)\&依据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表达式,计算其溶液的pH值\&ΔH大小比较、盖斯定律\&非

题\&26\&无机框图推断、化学平衡综合\&无水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曲线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计算)\&铁及其化合物(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计算、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正丁醛的制备实验(基本操作、产率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及影响因素\&27\&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方程式、仪器名称、现象、尾气吸收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化学平衡、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的计算)\&物质(光气)的制备(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平衡)\&氧化锌的提纯实验(依据情境书写离子方程式,依据离子性质判断离子成分、沉淀洗涤干净的标准等)\&Pb、Pb02的性质(元素周期表、根据信息书写方程式,电解原理的应用,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图象及计算)\&28\&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因素探究(实验表格)、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氢化钙制备实验(装置连接顺序、实验步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简单实验的设计、简单方案的评价等)\&溴苯的制备实验(有机实验)\&化学平衡(表格分析、阿伏加德罗次定律的简单应用)\&物质组成的实验测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分析及相关计算)\&]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与前四年相比,试题的难度下降。

(1)选择题部分变化较大

从题型功能来看,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起到覆盖考点的作用。2014年高考在选择题方面做了较大调整。仅保留了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电解质溶液的考查;其他知识点均有所变动。具体表现为减少了对必考有机化学的考查力度,也不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内容。对元素化合物的考查也改变了以往通过周期表位构性的思路,而变为对元素基本性质的直接考查,同时增加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使得选择题难度整体降低。

(2)非选择题各题目之间的综合性降低

非选择题各题目考查的重点明晰――分别为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与以往相比,减弱了各知识点的融合,试题设问指向更明确。同时阅读量也在减少,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但在考查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学科思维过程。例如26题突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27题考查铅及二氧化铅的性质与应用;28题考查物质组成的实验测定。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但是考查中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如27题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等。因而考生能否全面挖掘试题中现形和隐形的信息,灵活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分析和深层次地思考,是做好试题的关键所在。

三、2015年高考化学学科备考策略

(一)认真研读当年的《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

在对待考纲上,我们既要遵循考纲,又不能拘泥于考纲。目前辽宁省使用的是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新课标理综合试卷。由于加入新课标理综卷的省份越来越多,各地的教材也存在多个版本,因此命题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是很准确,对教材和考纲的理解不完全一致。鉴于此,我们复习时既要研究考纲、遵循考纲,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建议复习时先熟悉历届高考试题,再结合试题去感悟《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理念。因为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只有熟悉历年考题的内容与变化,备考才能胸有成竹。

(二)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一轮复习――全面复习,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消灭知识盲点

坚实的知识基础、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完整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复习时应强调“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精心复习全面的基础知识点,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基础知识,不存侥幸心理。“低”是指复习时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严格控制例题和练习题难度,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定位于中等难度的第一轮复习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化学知识。

(2)二轮复习――抓住重点,注重学科内专题综合

这一轮复习的基本目标是在学科知识网络基础上重点加强选修课复习及重点,进行专题整合,查漏补缺,专项训练。

近三年高考主要都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这需要学生将知识点统一整理,有序存储,经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弥补知识缺陷,并强化答题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复习过程中关注学科内的综合,重点训练模块综合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归纳题型,提炼解题方法。例如元素化合物专题要关注呈现方式的转变,关注生活中常见的过渡元素;化学实验的复习不仅要关注化学实验的原理、操作方法、仪器应用等方面,还要关注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问题。

(3)三轮复习――重视实战训练与回归教材

三轮复习的重点是:查缺补漏,关注解题策略,强化化学学科方法训练。

篇6

一、书写原则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以下原则:一、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考查题型由过去的填充题转为选择题,往往依据书写原则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旨在强调理解与应用。

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P+O2PO B. 2P+5OPO

C. 4P+5OPO D. 4P+5O2PO

解析:A中化学方程式违背事实,臆造生成物;B、C中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不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选D。

点拨:此类试题出现频率较高。明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透彻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可快速作答。

二、考查意义

化学方程式能将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即化学反应的“质”与“量”的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最常见的题型是讨论性选择题。

例2 右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 C+OCO B. 2CO+O2CO

C. 2H+O2HO D. CH+2OCO+2HO

解析:尽管上述四个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均为点燃,然而,D不属于化合反应,应排除;A、B、C中分子个数比都为2∶1∶2,但代入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发现,只有B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4∶11。

答案:选B。

点拨:从“质”和“量”的角度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逐一排除,缩小范围,终能锁定正确答案。

三、考查书写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概括为一物质、二配平、三条件、四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三大考点中所占分值最多,考查要求较高,考查形式最为灵活。

1.提供信息

例3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进入铁器时代,当时有许多能工巧匠制造出许多精良的兵器。制造兵器的过程中“淬火”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淬火”就是把烧得通红的兵器突然插入冷水中,高温的铁与水反应会立即生成一层致密的叫四氧化三铁的氧化膜,同时产生氢气,使兵器经许多年后还锋利如新。请写出“淬火”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给信息知,“淬火”过程中反应物是Fe和HO,生成物是FeO和H,反应条件为高温,据此不难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3 Fe + 4 HOFeO+ 4 H

点拨:认真阅读,收集信息,找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

2.给出范例

例4 草酸钙(CaCO)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沉积物。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CaSO)等],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HCO)、草酸钠(NaCO)。豆腐和上述几种蔬菜混合食用,可能诱发“结石”症。

草酸与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 + CaSO=CaCO+ HSO,请写出草酸钠与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解析:尽管课本中没有草酸钠的知识,然而,这不影响问题的解答。对比HCO、NaCO的化学式发现,只要将HCO+CaSO=CaCO+HSO中的“H”替换成“Na”就能得到草酸钠与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NaCO+CaSO=CaCO+NaSO

点拨:书写这类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用好范例,但切忌机械模仿,必须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3.展示模型

例5 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_。

解析:从微观模型知道,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进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化学计量数看出,当HS和SO分子数之比为2∶1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现两个集气瓶中含有相等分子数目的HS和SO,故充分反应后SO气体有剩余。

答案:(1)2HS+ SO=3S +2HO (2)SO

点拨:解答此类问题的诀窍是由微观粒子模型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并写出其化学式。

4.限制要求

例6 根据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氧化物和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写出符合本题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紧扣以下要求:一、属于分解反应;二、生成物中出现氧化物和单质。虽然该题限制了书写要求,但答案仍有很大的灵活性,筛选学过的化学方程式发现,分解HO溶液或加热KMnO制取O的反应均符合要求。

答案:2HO2HO+ O(或2KMnOKMnO+ MnO+ O)

点拨:从反应类型、反应条件、物质种类等角度对典型化学方程式进行归纳、总结,可轻松解答此类问题。

金题训练

1.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Fe+3O2FeO B. S+OSO

C. H2OH2+O2 D. CO+FeO2Fe+3CO

2. 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腐坏,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干燥剂和脱氧剂等。某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氧气和水蒸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反应。

4. 请写出一个“使用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2.4Fe+3O+6HO=4Fe(OH)

篇7

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看,出现的化学用语有:

1、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

2、原子结构示意图(22种)离子结构示意图(5种)

3、化学式(108种)

4、化学方程式(62个)

5、电离方程式(11个)

新编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

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点浅见。

1、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要让学生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教学中重视牢固地掌握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地写出化学式,就可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2、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

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②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③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竟,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

3、多练多用,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娶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篇8

关键词:定量;定“1”法;限定条件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在这一知识点中,有一类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特别难写,许多同学不知从何下手,很难确保准确无误,本文就针对复分解型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谈点粗浅的经验。

常见有定量型和限定条件型两大类型,现分别举例

说明。

一、定量类

例1.①写出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写出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

③写出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此类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定“1”法,即将量相对少的物质定为1mol,另一物质溶液中的离子可取任意值,从

而确定生成物及其量。

故对于①而言,令Ca(HCO3)2为1mol,NaOH中的离子可取任意值,显然1molCa(HCO3)2中有1molCa2+和2mol的HCO3-离子,HCO3-完全反应需要2molNaOH,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HCO3)2+2NaOH=2H2O+CaCO3+Na2CO3

则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2H2O+CaCO3+CO32-

对于②而言,令NaOH为1mol,Ca(HCO3)2中的离子可取任意值,显然,1molNaOH中有1mol离子Na+和1molOH-,OH-完全反应只能消耗掉1molCa(HCO3)2中的1molHCO3-,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OH+Ca(HCO3)2=H2O+CaCO3+Na2HCO3

则离子方程式为:OH-+Ca2++HCO3-=H2O+CaCO3

对于③而言,通过分析具体的量,显然与②的相同。

点拨:此类常见的有Ca(HCO3)2[或Ca(HSO3)2、Ba(HCO3)2、Ba(HSO3)2]与NaOH或KOH的反应;与此类写法相同的还有一大类是:NaHCO3(或KHCO3、NaHSO3、KHSO3)与Ca(OH)2或Ba(OH)2的反应。

二、限定条件类

例2.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①使溶液刚好呈中性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②若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此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溶液的PH__7(填“>”“

解析此类问题紧扣条件,用题干中条件限定的量来确定各物质反应的计量数,对①而言,要使溶液刚好呈中性,溶液中的H+和OH-需恰好完全反应,故应为2molNaHSO4与1molBa(OH)2反应,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HSO4+Ba(OH)2=2H2O+BaSO4+Na2SO4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2H2O+BaSO4;

对②而言,要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溶液中的SO42-和Ba2+应恰好完全反应无余,显然应为1molNaHSO4与1molBa(OH)2反应,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SO4+Ba(OH)2=H2O+BaSO4+Na2OH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42-+Ba2++OH-=H2O+BaSO4。

故OH-有余,溶液显碱性,PH>7。

点拨:此类问题常见的有:

(1)Ba(OH)2溶液与Al2(SO4)3溶液发生反应可能存在的离子方程式有:

①3Ba2++6OH-+2Al3++3SO42-=3BaSO4+2Al(OH)3

②3Ba2++8OH-+2Al3++3SO42-=3BaSO4+2AlO2-+4H2O

(2)Ba(OH)2溶液与KAl(SO4)2溶液反应可能存在的离子方程式有:

①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

②3Ba2++6OH-+2Al3++3SO42-=3BaSO4+2Al(OH)3

(3)复盐NH4Fe(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可能存在的离子方程式有:

①2Fe3++3SO42-+3Ba2++6OH-=3BaSO4+2Fe(OH)3

②NH4++Fe3++2SO42-+2Ba2++4OH-=2BaSO4+Fe(OH)3+NH3・H2O

综上所述,扎实熟练地掌握可发生复分解型反应的离子组

篇9

【关键词】基础知识;知识点;非选择题;化学计算;开放性

近年理综化学部分的试题很多知识的呈现方式与设问角度,都与学生们平时见到的略有不同,有求变、求新的体现。难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上,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加大了对化学计算的考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

例题: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 ;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在溶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图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nA/tAmol·L-1·min-1;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 、正极的反应式为 。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 (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这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

1.反应热的计算;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②化学平衡常数

③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应用 ④化学平衡的移动

4.化学平衡的计算;

5.燃料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这道题增大了计算量。五问中就有三问涉及到化学计算,它们是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计算等。

1.反应热的计算:包含(1)从化学反应的本质角度考查计算;(2)从物质能量变化角度考查计算;(3)利用盖斯定律计算;(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含义计算四个方面。该题从能力要求较高(3)、(4)两方面考查。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包含(1)依据定义式计算;(2)同一反应中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的计算;(3)确定反应速率的相对快慢的计算;(4)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计算;(5)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计算五个方面。该题从充分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角度,运用定义式计算,特别注意变化量是指浓度的变化量。

3.化学平衡的计算:包含(1)守恒法(2)差量法(3)类比法 (4)极限法(5)压缩模型法(6)等效平衡法(7)起、转、平三段分析法(8)运用阿佛加得罗定律的推论法八个方面。该题运用(1)、(7)、(8)三种方法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强。

这道题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书写方面。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了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燃烧热等的相关知识通过计算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应用:(1)两变量图像问题。(2)多变量图像问题。该题是,多变量图像,运用“定一议二”的方法讨论,属于重难点。

3.燃料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主要是负极的电极方程式)是一个难点。

该题要求写出甲醇和氧气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的正负极电极反应,呈现方式与设问角度发生了变化,提高了难度。

高考理综化学试题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和应用,真正能够起到检查学生平日基本功是否扎实,知识运用是否灵活,社会实践是否丰富。作为教师,通过研究大纲、深挖教材、分析历年高考题。我们在复课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利用诱——探——练——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在高考应考中应以此作为目标,认真搞好复课工作,力争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风兰,林国庆.从一道高考题谈高考复习[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1995,03:79-81.

篇10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记忆;方法

在中考中,化学方程式所占的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了化学方程式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化学方程式既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又是化学计算应用的基础,而且它还是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简明语言。因此,化学方程式的各类知识便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但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和正确书写始终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如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夯实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基础

化学式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基础,如果在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打牢基础,那么学生越往后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就越为困难,以至于到后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始终难以攻克,成为夹生饭。因为,利用化合价口诀,根价口诀正确书写化学式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夯实基础,让学生切实掌握,以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化学方程式时能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二、依据实验现象记忆化学方程式

1、磷和氧气反应,这个实验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学生就可以知道磷和氧气反应后的产物是一种白烟,而白烟是五氧化二磷,这样反应物和产物就记住了,在进行配平。

2、硫和氧气反应,这个实验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那么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这样学生记记住了现象,又同时记住了反应物和产物。

3、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是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变为了浅绿色。红色的物质是铜,浅绿色的溶液是硫酸亚铁,这样产物就记住了。当然这个反应,用置换反应来记忆也是很简单的。

4、电解水的反应:可以连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的记忆,反应物都是配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两只试管产生两种气体,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那么产物就是氢气和氧气,化学计量数比也是2:1。

三、据共同特点进行记忆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有三个:首先记住反应物的化学式,过氧化氢(H2O2),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这个三个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特别,都是分解反应,反应物都配2,都要制出氧气。那么从第一个开始,H2O2中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开始反应,那么H2O2和谁长得像呢?H2O,那么第一个产物就是水,这个反应要制什么呢?制O2,于是产物就都写出来,同时反应物已经配2,分解反应,后面就很好配平了。

第二个利用KClO3制氧气,条件是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产物的记忆方法,把“KCl/O3”分成两部分,前一半变成氯化钾,后一半变成了O2,再根据已经配平的反应物就可以配平了。第三个,高锰酸钾制氧气,让学生读出化学式,KMnO4,那么请同学们记住KMnO4(按字母读)加热后分解出K2MnO4,那么这个反应为什么没有加二氧化锰呢?因为它自己产生了二氧化锰,最后制出氧气,这样产物就都出来了。

2、Ca(OH)2 + CO2 = CaCO3 + H2O对学生来讲记忆是比较困难的,我是这样帮助学生记忆的,把反应物分成三部分,钙离子,氢氧根离子,二氧化碳分子,前面有二氧化碳,后面容易出现碳酸根离子,那么先写出CO3,但是碳酸根是阴离子,需要得到阳离子,那么只有钙离子可以和它配对,于是得到了碳酸钙,也就是看见的浑浊物,还有氢氧根离子没有去处,于是变成了和它很像的水分子。同理推出2NaOH + CO2 = Na2CO3 + H2O,二氧化碳变成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结合阳离子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所以钠离子需要两个,氢氧根离子还是变成水。

3、Ca(OH)2 + SO2 =CaSO3 + H2O

二氧化硫的反应教给学生去想二氧化碳,例如上面这个反应先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第二步,把C改成S就好了。同时练氧化硫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四、依据反应类型进行记忆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在初中阶段特点比较显著,可以用现象,特点等方面帮助学生巧记。

置换反应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AC+B,如:Fe + CuSO4=FeSO4 + Cu简单的看,就是铁和铜交换了位置,再从现象上帮助学生理解,正二价的铜离子形成的溶液都是蓝色或蓝绿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正二价的亚铁离子形成溶液都是浅绿色(如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硝酸亚铁)。铁表面析出的红色物质是因为生成了铜单质。

复分解反应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D=CB+AD,两端结合,中间结合,例如,HCl + NaOH = NaCl +H2O,两端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中间的氯离子和钠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钠,这样就很容易记忆了。

还原反应的记忆,还原反应是一种夺氧的反应。

例如: H2+ CuO =Cu+H2O,还原剂要夺氧,氢气夺走了氧化铜的氧,变成了水,氧化铜被夺走了氧元素,变成了铜。

五、利用反应实质进行记忆并配平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那么让学生练习NaOH和H2SO4反应的书写,由于一个氢离子结合一个氢氧根离子生成一个水分子,那么一个氢氧化钠分子中只有一个氢氧根离子,而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离子,怎么办,学生可以得出给氢氧化钠配2,这样就是两个氢氧根离子和两个氢离子反应得到两个水分子,再练习Fe(OH)3和H2SO4反应,学生很快可以得出需要六个氢氧根离子和六个氢离子反应得到六个水分子,这样就使得中和反应很容易配平并记忆。

2、碳酸盐和酸反应的实质是CO32-+2H+=H2O+CO2,例如:Na2CO3和HCl反应,一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一个碳酸根离子肯定需要两个氢离子,所以HCl的前面肯定需要配2,得到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再如:Na2CO3和H2SO4反应,一个硫酸分子已经提供了两个氢离子,那么反应物就不用配了,已经平了。

3、碳酸氢盐和酸反应的实质是HCO3-+H+=H2O+CO2,例如:NaHCO3和H2SO4的反应,是一个碳酸氢根离子和两个氢离子的反应,那么根据1:1的关系,碳酸氢根离子就需要两个,于是生成两个水分子和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再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得到另一个产物硫酸钠。

六、熟读化学方程式的宏观读法

其实很多化学方程式,学生只要会读就能很容易掌握它的书写,当然需要有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在读出宏观物质的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例如,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这样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基本会读就会写,不失为是记忆化学方程式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有些老师教完后就让学生强记化学方程式,在老师的督促下,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忆,聪明的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效果非常差,甚至就像被单词句子一样,用字母数字从头背到尾,然后很快又忘记,完全不懂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如果老师没有在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上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方法或技巧,那么对于不少学生来讲,化学方程式无形的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反复记忆,却不牢固,甚至到后期学生对放弃记忆化学方程式,以至于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有些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对学生来讲却很难,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帮助学生寻找规律,总结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