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辩论范文

时间:2023-06-18 10:5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因工程辩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因工程辩论

篇1

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加强课堂交流与互动

基因工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上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光,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主动思考,教学效果差。长期下来学生思维迟钝,无学习的积极性。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改革了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讨论式教学法是对传统讲授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学生首先独立思考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大组汇报交流,学生在思考、分析、实践和交流这一过程中自觉地接受新知、探索疑难、总结规律,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自我反思等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在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创新精神得到体现。这种教学方法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教学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基因工程知识信息量大,直观性强,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让学生直接体会某些原理及具体实验操作,从而加大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使用多媒体、影像资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给学生较大的知识信息量,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笔者制作了适合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图片、动画、影像较多,直观地表现出基因工程的原理、技术等。在授课过程中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及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授课质量

1科研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立足生命学科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结合授课内容将科研工作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促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目的基因的转化”、“转基因植物表达检测”等章节内容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应用拟南芥K+转运蛋白基因(AtHKT1)提高马铃薯耐盐性的研究”讲述具体的方法、操作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基因工程密切相关,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融于实践,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另外,还可以介绍以往学生的研究课题,增强学生对科研工作的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进行科学研究,也应该在研究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大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篇2

关键词:基因工程;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08-0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分子生物学作为最前沿的生命科学,主要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现象与本质,如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遗传与变异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除了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生命的特征外,在分子水平进行更有效的生物学研究以及在分子水平进行物种改造是生物学界共同关心并十分重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基因工程应运而生。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它的发展带动了以其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体系的发展[1],并且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最具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2]。基因工程技术作为生物学的前沿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是此方面人才的短缺,迫切需要在相关高校加大生物技术人才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作者所在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于2007年新增了生物技术专业,希望能为国家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基因工程课程内容繁杂、抽象,如何能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既能学习到基因工程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又能把基因工程技术最新的研究成果给学生加以介绍成为当前基因工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教育体制下,深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唯一途径。鉴于此,我们参考其他高校的经验,同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对基因工程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式改革,希望能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对基因工程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为以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一)精选教学内容

基因工程课程为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所选的教材是孙明主编的《基因工程》。基因工程课程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操作原理等课程内容存在一定重复。例如PCR技术、基因表达调控在分子生物学中作为重点内容讲授,那么在基因工程中就不必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来讲解,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进行回顾即可。

(二)调整教材体系

《基因工程》教材众多,内容丰富多彩,各有侧重。在选择教材时,我们结合本校学生为地方院校的本科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教材选择力争全面、完善、浅显易懂,即能够把基因工程技术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又不至于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因此选择以孙明主编的《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版)为主,同时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教学内容经过优化设计,使之更具条理性。我们力争将基因工程课程抽象的理论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精炼,同时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进入实验室的条件,使他们能在实验室中对基因工程技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更新教学内容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技术出现,教材内容的更新远远跟不上技术的更新。为了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基因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在教材教学的同时将最前沿的基因工程技术穿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塑造他们的批判精神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手段改革

基因工程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内容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抽象复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开创精神,努力使教学跟上学科的发展进程,向学生传授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精神,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手段,照本宣科,只能使学生得到一些感性认识,无法得到直接的体验,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加以内容晦涩难懂,久之学生就容易对本课程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学着很累,老师教起来更累。这就需要教师在基因工程教学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善于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掌握整个知识体系为最终目的。

传统板书教学延续至今,有其突出的优点,比如板书在黑板上保留时间较长,便于学生总结归纳、复习巩固,板书书写灵活互动,有利于捕捉课堂闪现的灵感等等。但是传统板书在形式上比较单一,不能声情并茂。另外,板书教学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填鸭式”接受,兴趣索然。另外,基因工程课程本身有许多传统的板书无法进行描述的实验内容等,这就使得传统的板书教学无法单独适用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某些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了基因工程的双语课程,不仅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够掌握专业外语,非常有利于学生以后在第一时间快速阅读外文文献,以便迅速掌握和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动态[3]。我们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努力在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尝试双语教学,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弥补传统板书教学呆板、灵活性差的利器。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具(下转第110页)(上接第108页)有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等优点。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颠覆,其本身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容易产生华而不实,不能紧扣教学内容,过于轻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我们在基因工程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相互穿插,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又将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改革

“填鸭式”教学方式沿用至今,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思维特点。必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采用新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与批判精神的教学模式。此外,基因工程课程属学科发展快,内容丰富、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想使其全面掌握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改革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启发式教学

单纯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加之基因工程内容难以理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我们借鉴前人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启发性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研讨式教学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比如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我们在基因工程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与本课程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某些不一致的观点进行辩论。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

(三)开放阅读式教学

结合基因工程课程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网上浏览、图书馆借阅等方式了解本课程最新研究动态,不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查阅资料的能力,为将来的深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基因工程》课程考核中,我们采用了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多元考核法注重过程型学习能力的培养,克服了学生突击复习应对考试带来的弊端,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考核方法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期末考试也不仅仅拘泥于传统形式,而是采用标准化统一考试和论文法相结合的方式。标准化统一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课程小组统一流水阅卷。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等,主、客观题各占一定比例。一般客观题所占比例较大。论文法则是以闭卷形式出2—5道论文题,学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材料,写在一张白纸上,不能将相关书籍及资料带入考场,要求在两个小时内做出论文。

总之,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基因工程课程相关理论和技术,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我们在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深入探索,力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读研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路漫漫兮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基因工程教学的成功非一朝一夕能够造就,我们将不断探索,力争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宜,赵睿.加强实验室建设培养应用性金融人才\[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88-91.

篇3

1高校生物学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教学体系方面的问题

生物学内容繁杂,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动植物、微生物、基因、概率等知识还要对生物学原理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们能在实践中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当前高校对生物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能在高校、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研究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由于生物专业课程内容繁多,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可以讲授的内容有限,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不够,这就造成课堂上老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发现学生还没找到书本上对应的内容的情况发生。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老师有时候甚至会对一些重点内容一笔带过,这样就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体系不完整,学生面对支离破碎且繁多的知识点不知从何下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生物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然而,在近几年中,世界上迎来生物学发展的黄金时期,生物学知识理论体系更新换代极快,对实验方法、理念方面进行的革新层出不穷。这势必会在今后教材的改革中有所体现。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生物专业学生们将会面临着既要学习好基础知识,又要重点掌握新工艺、新理论的格局。这对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1.2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

直到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开设还留有前苏联教育的影子,这种教学方式是根据专业来进行课程的配置,这种模式在专业技术学校发展的很好。但是,当前高校的教育理念是淡化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就是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一些高校做的并不如人意。例如:有些学校过分强调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范围,想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他们安排的课程过于宽泛,这就造成生物专业学生所学博而不精,看似哪一领域都熟悉,却是哪一领域都干不了。学校培养生物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初衷是好,但是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师资力量及实验室实力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另外,社会对生物专业学生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传统固化的课程设置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2高校生物学专业课程改革方法

2.1改进教育理念,合理安排课程

高校要借鉴外校课程改革经验,尝试对本校已经严重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基于生物专业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还有必要对生物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了解到当今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借鉴全球范围内生物专业教育的新方法,新理念,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在课程改革方面,要加大对陈旧课程的淘汰力度,开设一些引领时代前沿的生物专业课程。具体说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尝试在讲课期间穿插一些科技前沿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基因工程的时候,可以顺带给学生介绍美国“孟山都”公司,与学生探讨一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这样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法更能调动起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常常结合生活实际教学,会让学生感到老师所讲的内容离自己很近,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在课堂上举行小型的辩论会,例如:老师在讲基因这一章时可以先让学生预习,然后确定“转基因对人类的影响”的辩论主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在课下进行资料的收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了解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

(3)合理删减课程。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生物专业大一开设的课程与高中生物有很大的重复性,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在大学里重新学习高中的旧知识是十分无聊的。鉴于这种情况,老师们要敢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重点讲解高中没有学到的知识,并添加一些有趣味的生物实验,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

2.2积极打造健康向上的科学研究环境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他们所处的科研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有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科研环境中教师教学才有动力。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竞争的存在,总会有高低胜负的差别。在竞争机制下管理科研人员,决定干部的任免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一种方式。竞争机制对科研工作的发展产生一种压力,利用好竞争机制,可以使这种压力转变为科研人员的驱动力。从学科改革建设的长远利益来看,人才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一面,有助于科研人员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增加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竞争中认识到团体意识的重要,通过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表彰,使他们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使他们摆脱工作的单调乏味,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特别是不正当的恶性竞争,在通过竞争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也必须防止竞争过度,制定一些不切实际得目标。目标过高容易使科研人员产生急躁,怀疑自己能力,自暴自弃的情绪。进而产生悲观失望,恐惧竞争的心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不正当的竞争扰乱秩序,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猜疑,隔阂,容易激发矛盾,造成恶劣的影响。所以,在生物专业课程改革中,领导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打造一个健康的科研环境。受生物专业科研工作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们也能从中学到科研工作的精髓。打造特色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创新,而创新能力的大小则是由人才能力的高低来决定的。专业人才的先进管理理念,可以使本专业在迅猛发展中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学科优势。具体来说就是依靠专业的人才技术团队,凭借着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本学科改革中来。

3结语

篇4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99-02

Abstract Most people are unfamiliar with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were focused on,and the problem of 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were described,and the measures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taken by our country were elaborat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risk;measures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如今已经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成了环境和健康的中心议题,也是科学界及民间争论最多的话题,并且它还在迅速分裂着大众的思想阵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争议日趋激烈,引起全世界公众的高度关注。持赞同态度的人认为其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好幅度的提高,畏惧的人则认为其发展太快,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但是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而言似乎仍然是陌生而遥远的[1-2]。

1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与发展现状

转基因食品即为改变动物或者植物的基因,制造出具有与原来特征不同的食品类型。所有的生物均有一套决定其生长发育的遗传基因,其是生命得以构建和维持的基础,通过采取合适的手段对基因修改,就可以对生物的一些或者全部的特征进行改变。1983年,世界上第1个转基因生物在美国问世,即将外源基因转入烟草中形成含有抗生素抗体的烟草;10年后,市场上出现了第1种转基因食物,即成熟期延迟的西红柿。1996年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仅为170万hm2,2002年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 870万hm2。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近5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转基因作物种植试验,中国是全世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3个国家一起种植了世界上99%的转基因作物。当前,很多转基因食品已经培育出来并成功地投入到食品市场中[3-4]。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目前在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生产中,逐步地过渡到基因改制的方式进行生产。据有关资料显示,可能21世纪左右美国的食品的生产中均会涉及到基因工程方面。除了美国之外,加拿大、阿根廷等国家在转基因方面发展也较为迅速[5-6]。

我国目前已在转基因方面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涉及到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等农作物,尤其在棉花方面的成效最为明显。当前我国所有含有大豆的食品均属于转基因食品,如酱油、膨化食品等。此外,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进口食品中也有一些含有转基因的成分。

2 世界各国态度不同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兴技术,人们自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疑问。2013年12月23日,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备受大家关注,先是崔永元和方舟子就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在微博上展开辩论,之后是崔永元央视辞职,自费拍片调查转基因食品,引来无数网友围观,很多人为崔永元点赞。据悉,崔永元此次自费前往日本、美国等地调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把拍摄素材和获得的资料制成纪录片。崔永元解释称,自己没有办法阻止转基因食品的进口、种植,但是他建议在商场设置转基因食品专柜,谁愿意买转基因食品谁就买。

目前大部分人不愿意吃转基因食品,因为它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着巨大争议。但实际是市场上到处都是转基因食品,如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木瓜、土豆、饮料、调和油、奶粉等,其原材料中均含有转基因的影子。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要花费几十亿美元用于从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进口转基因以及产品。很多专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论很多,但报道的却很少。许多老百姓并不知道转基因是什么意思,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再加之各个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也间接造成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例如目前墨西哥就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明确贴上标签,说明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英国各大超市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美国、加拿大的公众对转基因改良食物接受程度比较高,美国转基因开采部坚称转基因食品很安全,属于科技创新的新产品,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欧盟一些国家,很多消费团体则不认为准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一致反对转基因食品,认为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欧盟从2015年4月起暂停批准在各个成员国经营新的转基因农产品。

3 转基因食品的风险

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害,但通过一些动物试验和科学研究推断,人们所认知的转基因食品普遍认为存在以下几大弊端[7]。

3.1 “转基因技术”是违反自然生长规律,因而是有害的

篇5

关键词:高中教育;英语教学;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实质上就是教育观念、思维模式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一、英语教学呼唤着信息化

新时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培养学生,使他们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有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组织者、学习资源和信息的管理者及研究者”。在英语教学中,成功的话题讨论是课堂内容的精华所在,是将课堂的气氛推向的保证,是语言服务于“使用”的最佳体现。信息化时代为话题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英语工作者,应该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拓展话题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信息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优化教学过程,不仅仅满足于教科书。而网络环境教学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它要求教师具有开拓新的工作热情,并付出比传统教学多得多的精力与耐心。同时,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技术,它还要求教师本身还应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制作网页、上网搜集信息、制作课件等。

三、对话题设立的研究

在话题设立这个问题的研究上,我们必须基于一定的研究基础之上。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具有个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的个体,因此第一步必须对学生的特征进行研究。我们的调查的范围涉及学生平时的阅读层次面、关注的话题及日记记载的内容等等。我们可以在话题中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如引入“克隆人”的话题讨论。它不仅涉及生物基因工程,还涉及社会伦理问题,使学生在趣味看认识到“克隆人”的利与弊。

四、利用信息环境,开展多种话题讨论形式

1.演讲式。演讲式的话题讨论就是让学生处于某一个人的位置,去思考解决某个问题。

2.辩论式。辩论式就是让学生就某一话题,分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并在过程中给予评价。

3.报告式。报告式的话题讨论必须是在一个课题任务――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发言。报告的好处在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和锻炼主体精神,使学生由“被动的灌输”转为“主动的探索”。

4.讨论式。讨论式可按人数分成不同的组,每组2~4人。组长由成员轮流来担任。组员各抒己见,组长组织整理信息并作代表发言。讨论式是一种常见话题讨论形式,它有利于学生对分散知识点的归纳、组合,培养他们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篇6

1 学案设计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思路、框架安排等都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想法,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主要依据的是自身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关注的焦点集中于难点的突破。正是基于这种出发点,教师才容易在学案设计时,将构建学生与知识桥梁的学案设计,慢慢演变成自身与知识之间的教案设计,设计过程中更多的关注教,而不是学生的学。

如果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学案,知识体系最好以课堂总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本节学案的学习,归纳出相关的核心概念、相关的原理,并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最后以一定的直观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在有丝分裂复习学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先设计概念、原理的相关知识框图,让学生填写关键知识要点,再引导学生画出有丝分裂每一时期图像,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等。

2 学案设计习题化,问题解决结论化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目标、有程序、有题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拿到手中的学案,除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就是习题,学生拿到学案就找题做题,习题做完,一节课就完了,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结构还是一片茫然。要尽量避免把学案变成习题集,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必须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学生能读懂、易接受的知识,要深入浅出,具有一定梯度。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个鸡蛋质疑、这是不是一个细胞?这种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热情高涨,立即就开始阅读教材,教师可顺势发放学案,明确了学习要点。

在学案教学中,小组讨论是常见的教学方式。学生讨论后,各小组的学生代表常常依次提供每个问题的答案及解题步骤,教师只做“讲得很好”、“不太准确”等肯定或否定评价,然后简要的总结强调或纠错拓展。这种教法重“讲评”,轻探究,把学生的展示课变成了对答案,问题的解决被结论所代替,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生物学案的使用中,小组讨论必须要明确本组探究问题的目标、考查的知识点、推理的思路,并要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做到这些,才算是问题的解决。如在基因工程的教学中,真核细胞基因中的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及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个数的比例常常大于6:3:1。教师要求学生不仅探讨答案,而且列出此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即基因的结构、转录、mRNA的剪切与拼接、蛋白质的合成),还要讲清是如何得出最后的结论。

3 学生热衷于互动交流,忽视了独立的思考和自主训练

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许多学生热衷于互动交流,讨论、辩论非常热烈,学习气氛也非常活跃,可是却往往忽视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训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补救:(1)把自学、自做与交流讨论严格区分开来,先让学生自学自查,再进行讨论交流;(2)强化多人次的板演展示,反馈学生思维与结果的准确性;(3)对学案要收回认真查阅,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加以个别或整体的纠错辅导,促进每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效率。在基因突变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学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然后一个学生讲解,其他学生讨论补充,教师引申拓展理解这个事例,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基因突变的概念。接下来的时间教师抛出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基因突变的实质;二怎样理解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自读、讨论,激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多人次的发言展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比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容易实现的多。教师此时则成了课堂上的“自由人”,穿插在各个小组中参与他们的合作。课后及时查阅学案,积极配合学生纠错,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篇7

关键词:高中;社团活动;生物教学

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学生社团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平台,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面新旗帜。笔者负责组织成立了我校的生物社团———古细菌生物社(以下简称“我社”),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通过生物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社每学期在制定计划时尽量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学到知识,还可以在社团自主进行一些有关生物学的探究活动。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社团活动的意见,开展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例如,学生看到市面上售卖的叶脉书签,就会想要在实验室中亲手制作。我们制定了方案并加以实施,将体验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高中教材的一个重难点内容,在学生看到网络上有些类似的改编歌曲有利于大家记忆该知识后,社团组织了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歌曲自主改编大赛。通过该活动学生再也不会将两个知识点混淆了,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在这一活动中有了成就感,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成果。通过类似的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得到了的激发。从而解决了课本中部分知识抽象、难理解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平时的生物学习。

二、通过生物社团活动延伸课堂教学

生物社团是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理想阵地。很多学生参加古细菌生物社的初衷要么是希望借助社团活动来激发自己学习该学科的兴趣,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要么是对生物很感兴趣,希望通过社团活动学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社团不但要解决学生的以上问题,还要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我社曾做过一次“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做完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PH会影响有丝分裂吗”的实验,并分小组讨论和设计实验。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再如,针对课文中的实验“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我社的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提出“不同植物的叶片中光合素是不是含量和种类都一模一样呢?”据此,社团成员分组设计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种类,最后再把实验结果放在一起对比分析。自主探究实验过程中虽然也有失败,但同学们积极探究、分析,找到失败的原因。如果仅仅只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得如此透彻。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将课本知识熟练掌握,而且还提高了他们肯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三、通过生物社团活动巩固并深化课本知识

由于课时和场所的限制,许多生物学知识光靠课内讲授不够具体和直观,学生难以掌握。例如,学生学习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但选修一的教材里面讲得很简单,很多地方学生都不清楚。大家对于这块知识很有兴趣,想进一步加深了解。所以我社就举行了一次“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的辩论会。学生接到任务后,积极地查阅了很多资料,在充分准备后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整场辩论会精彩纷呈,最后学生分组再进一步讨论,并总结提炼写出了相关的小论文。对课本知识更深一步挖掘的小课题让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和幻想,进而保持一种对知识积极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从而有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巩固课本知识,社团成员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每到期中期末时,社长和副社长就会组织成员开展生物学科竞赛。竞赛的题先由各个小组组织备好,然后由社长和副社长将其汇总并整理成小题库,活动时再随机抽取其中的试题。这样让以前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复习效率大大提高。总之,不同主题社团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而且使他们巩固和深化了课本知识,提高了生物学科的学习成绩。此外,社团活动的开展也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日益成长的生物社团,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但我们会不断改进和创新,让社团活动对高中生物教学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祥萍.学校社团活动浅议[J].文教资料,2015(31):101-102.

[2]张守强.“问题-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8):108-109.

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R-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2.062

随着开放课件运动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开放资源模式――MOOC 应运而生,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的反响,迅速在全球快速发展和推广。MOOC(慕课)是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s(课程),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跨校修读学分是建立在MOOC基础上的,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合MOOC课程的教学方式,以第三方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为依托,在前期各高校推出的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根据高校间的协议,选择其他高校的精品课程进行学习并修得学分,在本校审核后给予认可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

2014年9月,辽宁省教育厅首次启动普通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开展省内高校跨校修读学分互认,成为推进辽宁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省内各高校可结合各自实际需要自愿申请参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并在辽宁省精品开放课程平台上线的课程范围内选择跨校修读课程。2016年初本课程组申请了《生物技术制药》跨校修读学分。《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建课方为沈阳药科大学,该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课程负责人夏焕章教授为辽宁省教学名师,所带领团队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作为课程使用方负责人,以该课程跨校教学的模式和开展教学具体细节为例进行探讨跨校修读学分的研究与改革。

1 课程具体实施方案和改革

1.1 课程教学内容微调整

根据我校《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药科课程组的指导下,对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沈阳药科大学的课程内容较多,部分内容不是我校教学大纲要求,经与沈阳药科大学课程组沟通,将沈阳药科大学的网络视频课件适当删减;而针对我校教学大纲要求中不同于沈阳药科大学的内容、或者沈阳药科大学的网络视频课件中缺少的部分内容,如第二章:生物药物的分类,则通过传统课堂面授的方式进行讲解和补充。

1.2 课程教学模式及特点

1.2.1 碎片化学习 利用网络视频将课程整体知识碎片化为零散知识点,学生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课下利用相对零散的时间自主观看沈阳药科大学的教学视频;如果学习晦涩难懂的理论内容则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情况下共同进行视频学习,能够在第一时间理解消化课程知识点。随机、灵活、方便是这种视频学习的主要特点,在方便的时间里,利用手机,电脑等,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如寝室、图书馆,甚至在前往上课的路上均可以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极大的利用了课后的碎片化时间。

1.2.2 翻转课堂运用 通过面授课堂、网络讨论、同学们课下自主讨论,尤其以翻转课堂等的形式,针对课程中的知识点,限定宽泛的讨论议题,从时间角度、从文献查阅方面均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度去主动安排讨论环节。

翻转课堂实施前,教师提出问题,问题的来源往往是课程一章中的带有争议性或者比较开放的题目,例如基因工程菌不稳定性原因及其对策。是否有必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酶分子药物进行设计改造等。在学生观看视频内容后,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课下先进行小组内部总结讨论,在翻转课堂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小组的学生代表总结陈述小组讨论的收获及相关疑难点,之后教师针对各个小组出线的问题,尤其是重点问题与重点知识集中讲授,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引起学生注意,课下继续追踪问题的答案。通过自我陈述而表达个人观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需要注意的的地方,从而达到锻炼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包括查阅文献、组织文献、相互辩论、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1.2.3 要点温故总结 在每章节知识点和整体内容学习结束后,教师根据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小组讨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讲授,对所有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梳理,从而加深学生们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消化理解。

课程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实际了解生物技术药物的生产过程和环节,并与相关制药企业达成带领学生参观学习的协议。将为学生进一步强化《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环节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课程组也结合课程内容邀请建课方教师走进我校课堂,给学生提供近距离聆听教学名师授课的机会;同?r我校课程组教师也不定期访问沈阳药科大学《生物技术制药》课堂,学习国家精品课教学模式,提升课程组教学水平。

1.3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的考核方式一改期末一张卷一锤定音的模式,而是细化为四大块。一是观看视频学习进度;二是视频后的网络测验得分;三是翻转课堂表现及讨论报告;四是期末开卷考试卷面成绩。各部分所占分值比例不同,以翻转课堂表现和讨论报告所占比例较大,但期末卷面考试也增加一定难度,例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某类生物药物的设计和生产方案,同时视频后的网络作业和测试将协同沈阳药科大学共同布置和安排,通过作业和测试过程集中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元化考试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更多、更深、更广的参与到课程知识点的讨论过程中来。

经过一个学期的网络在线学习和课堂讨论环节等的学习过程,在后期的考试成绩和课程总成绩分析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点掌握的相当不错。80%学生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19.23%的同学为90分以上,对设计题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综合测试题没有完全的正确答案,但是学生的思考范围相对比较宽,能够较为全面体现对题面的理解和把握,效果较好。

2 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教师专业能力挑战

作为近些年来全球教育关注热点的翻转课堂,这种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教学模式正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广泛应用和开展。这种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上有很大不同,对许多教师来讲是一个挑战。

在翻转课堂实施的环节中,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在翻转课堂中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点拨作用,结合课程内容确定有意义和价值的讨论议题、课堂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对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的启发,活跃课堂的气氛。需要任课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够个性化的对学生在“翻转”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等。

2.2视频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篇9

1.明确角色。

作为一个高中生物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社会舞台上由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行为模式,不仅意味着充当教师的人应完成的有关行为,而且意味着社会对他们所抱的期望;不仅是教师社会群体的基础,也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明确教师角色是当好高中生物教师的前提。

在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角色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是一位学习之师,引导学生学会读书,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还是一位从教之师,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动手实验能力的关系,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主体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更是一位为人之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2.端正态度。

作为青年教师,虽然缺乏经验,但要端正态度,不可失去信心,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勤奋的工作态度,去赢得同事的理解和信任,并得到学生的拥护,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青年教师要大胆工作,放下包袱,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任,争取早日掌握教学规律,成为教学骨干,去体现自身的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年轻教师要取长补短,虚心学习老教师的好经验好方法,并且学会取舍,摒弃一些不好的条条框框。我们要树立信心,认清自己的优势,比如现在的高考在进行改革,更加注重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及科技发展动态的考核,我们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容易吸收新事物,能更快跟上改革的步伐,更易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我们与学生年纪上的差别不大,更易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更能接近学生的生活,也更易让学生接受。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既做学生的老师,也做学生的朋友,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讲究方法。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欲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讲究方法和授课艺术。在教学中青年教师要学会灵活多变,课堂教学不要平铺直叙,泛泛长述,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挖掘教材的新、趣、活的成分。

高中的学习生活是紧张和艰苦的,但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新、趣、活的成分,避免枯燥无味和“炒冷饭”,并且把条框的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热情,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这样能达到意想不到教学效果。

3.1突出教学的“新”。

“新”就是指教师注意传授与教材有关的最新科学成果。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了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启发诱导,突出“新”意,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结合近年来生物高新技术成果及科技发展动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加以概括介绍来满足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收集新材料,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基因工程时,可以介绍基因工程产品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及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做出的贡献等;在学习“生物的生殖”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克隆技术特别是克隆人的利和弊,教师可从中加以引导和补充;学习矿质代谢时给学生介绍无土栽培及无污染绿色产品,还可组织学生到无土栽培及无污染绿色产品试验地参观学习,诸如此类,还有DNA的亲子鉴定、血型鉴定等等,我们都可以适时地与课本知识结合讲解,使学生轻松有趣,课堂上能凝神静听,心驰神往,兴趣倍加。只要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教学效果自然就好,教学质量自然就高。

3.2体现教学的“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由学习兴趣引起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的教材知识,也可设置情境使学生以研究人员的心态犹如身如其境地进行探究,甚至还亲手去进行实验和实践,激情引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很多学生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对日常生活中似懂非懂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总是产生疑惑,引起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授之以渔”,引导他们学会初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帮助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了“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教学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探究实验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酶的活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条件许可时还可让学生动手进行验证。这样,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心理,学生在欢乐中掌握知识。

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进行分组学习,让他们进行讨论、辩论,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锻炼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介绍生态系统时我们可以让各小组设计制作小生态瓶,然后进行展示,讨论,比较各自的优缺点。这样,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自由表现自己,说得对的地方,会使其他学生更易记牢,说得不对的地方,会激起一场针锋相对的舌战,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把正确与谬误区分开来。这样的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3注重教学的“活”。

教学的“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指灵活地处理教材,年轻教师可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概念的类比的方法,使学生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我们可以把不同章节中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以染色体为例,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出现多次,可以整理成以下几个方面。①染色体形态、数目;②染色体质化学成分;③染色体的存在部位;④染色体质复制;⑤染色体的传递规律;⑥染色体的变异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和处理,使学生真正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其次是指灵活地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进行小组学习、主体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形式。“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动探求问题,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嚼烂喂给学生。很多青年教师对生物教材中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感到困难,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可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中,我们可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发挥优势,集体解决问题。例如在研究性课题《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的教学中,我们可组织各个小组通过网上、报纸、书籍中找到了很多当前科技发展的新动态,在这个过程中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意外的收获,甚至我们也从中增长了见识,发挥了集体力量。

又如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研究课中,不同学习小组可以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不同的红绿色盲、并指、21三体综合证、高度近视等遗传病发病率,小组讨论分析出现的原因。各小组群策群力,想出很多有颇有创意而又确实可行的方案,并且付诸行动,亲身体验了工作的艰辛,深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坚定了他们勤学向上的决心,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团队精神的形成。

3.4注意教学的“实”。

“实”是指生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自然选择的观点解释生物的适应现象;用“顶端优势”原理说明果树修剪、棉花摘心对提高果实产量的道理;用渗透吸水的原理讲清一次施肥过多造成作物萎蔫的原因等等。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自然听得兴趣盎然。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有关的教材知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效果就好了。

3.5强调教学的“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我们可以在每节课讲完后,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渴望自我表现是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之一。自己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心理上就会充满欢乐,进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以求得下一次的自我表现,延续下去,就会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介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学生提出:噬菌体的DNA分子进入细菌体内后,细菌的DNA分子为什么不能正常表达?哪些因素会影响子代噬菌体的数量?在讲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时,学生质疑:为什么磷脂双分子层肯有流动性?为什么这种流动性是横向流动而不是上下流动?细胞膜的流动性对细胞有什么生理学意义?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要正确引导,解除悬念,使学生感受“释难”后的痛快,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培养情感。

情感是人对外界的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就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学生的情感是学生对他们所认识的各种事物和所学习的知识,是否适合他们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如果学生所认识的认识的事物和学习的知识适合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则学生会产生愉快、满意、赞叹、热爱等情绪体验,反之,则会产生厌烦、忧愁、消沉、恐惧等情绪体验。前者能产生积极的情感效能,成为鼓舞学生认识、学习的巨大动力,而后者对于学生来说,一般会产生消极的情感效能,会影响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过程。所以,我们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注重情感的培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

4.1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高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喜欢模仿,容易受老师的人格感染,同时也存在叛逆思想。处理得好,对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促进效果;处理不好,学生则会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会导致与老师对抗的局面。作为年青教师,我们要广泛涉猎人文科学知识,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是永远受人尊敬的,还要关心热门话题,特别是学生所关注的话题,适时结合生物学科的前沿进行引导,这样既不会显得落伍,也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学中我们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可言、可信、可爱的,这极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4.2 让学生体验成功。

篇10

【关键词】 创新理念 提升 成效 生物教学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具有全面的了解。有些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已经初步涉猎过,在高中生物教授新内容时,可以进行前后联系,自然地过渡到新课教学。例如,在开展“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回顾,以使进入新课学习时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紧扣学科特点进行导入,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如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切入新课教学,也可以发挥出较好的效果。在新课导入环节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下载专门的教学软件,将植物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一、改革教学方法,优化生物教学过程 【摘 要】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工作也呈现出百花争艳的良好态势,各种教育教学理念与创新层出不穷,为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这场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要能够高瞻远瞩,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生物教学成效的提高,首要因素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认知实际,审视回顾自身教学工作,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 创新理念 提升 成效 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方法。一方面,高中生已经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另一方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教学法组织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将其以一组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究学习,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例如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实验的设计思想”这一重难点,可以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直观演示法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仪器演示法和多媒体模拟是通常被采用的演示方法。除了仪器演示之外,多媒体模拟可以在微观知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直观演示仪器实验难以完成的生物演变过程,提高教学形象程度。例如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演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行为变化”详细分析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动画模拟方式,将细胞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周期性变化过程这样复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教学成效。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学生的一些不同观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点与理念的交织与碰撞之中,运用正反方辩论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生物素养。例如,在生态保护内容教学中,有教师针对学生“先发展再保护环境”和“边发展边保护环境”这样两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引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生物素养

教师可以将学有余力或是对生物学习具有强烈欲望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在一段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要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相机进行一些知识竞赛或是实验技能操作竞赛等,以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营造浓厚的教学竞争氛围。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的机会,培养实践运用能力。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神经系统的激奋水平较高,大脑接受的信息印象就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列举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常见的生命现象,很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