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范文
时间:2023-06-18 10:5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音乐成为学生必备技能之一,因此初中音乐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要想搞好初中音乐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教学目标编制上,尽力保持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相一致,对教学目标和进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努力做到阶段目标和长远目相匹配。初中音乐教学以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为蓝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特点,结合年度教学计划,将教学目标层层细化,落实到学期、具体课时,将音乐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做到协调统一。
2.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上,要深化意识理念。将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分解细化,使音乐元素深化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的视角和纬度完善教学过程,传递教学理念,巧妙利用多媒体、视频、影视桥段、竞技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音乐的魅力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提出一些指向不清晰的问题,使音乐老师有时不知如何解答,这类问题往往是学生思维开阔、视野清晰的表现,老师应该给予充分重视,这也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对音乐教学的探讨和交流,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和提高。
3.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价要重视。音乐老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前的十五分钟对当天的音乐学习内容进行简单总结,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个大致了解,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馈和解决。在音乐教学与实践上,老师应该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从歌谱识别、实际唱功、后期音乐处理与制作等,根据情况对学生状态进行及时调整和跟踪。这种音乐教学方法对学生状态的调整和跟踪具有重要作用。
4.优化音乐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手段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方法上,结合故事情景、背景介绍、音乐对比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鼓励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多加提问和思考,并结合适当的小活动营造课堂学习氛围,这些手段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音乐教育;流行音乐;课堂教学
我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在网络多形式的影响下,汲取了西方欧美的音乐元素和风格,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更多年龄段的人喜欢它接受它,其中不乏千千万万个初中学生,他们在多种形式的影响下,对流行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作为初中音乐教育者应该重视流行音乐的存在和它产生的影响。
一、现今流行音乐的教育状况和对学生的影响
我国现今的音乐教育主要以严肃音乐和民族音乐为主要教育体系,而作为三大音乐体系之一的流行音乐,较前两个体系明显落后,很多学生甚至认为音乐老师不喜欢流行音乐也不允许他们去欣赏,像个不愿意交流,而老师也不能掌握他们的喜好方向,更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当今接触流行音乐的渠道很多,方式也五花八门,它浅显易懂、时尚的娱乐性和初中生产生了很大的共鸣。而中学教育是严肃认真的,很多老师无法忽视学生沉迷不健康的流行音乐中。所以面对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之间所起的冲突我们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被定性为“不健康”,初中音乐老师应该适应音乐趋势大环境的发展,适当引进一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秀流行音乐,不仅可以改变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还能正确的引导他们欣赏音乐,让学生在他们认可的“流行”中学习音乐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二、流行音乐教育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
(一)适应音乐社会文化的需要
时代的发展让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迅速的发展,直接导致流行音乐在社会中的传播速度,加上现在很多电视台的真人秀比赛、网络红人热搜等等的音乐传播类型,让流行音乐在中学生的生活中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与流行音乐的音乐类型和表达思想感情上契合时代精神需求、引领时代潮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虽然有盲目的崇拜,但也促进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的责任就是正确的加以引导,防止他们盲目的追星、盲目的崇拜、提高欣赏的情趣,在课堂中加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喜好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应初中音乐教学发展的需要
其实现在音乐教学课本里已经加入少量的流行歌曲,在严肃音乐与民族音乐系统的教学体系的对比下,显得捉襟见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大部分的音乐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于民族音乐和严肃音乐领域,对于流行音乐的流行趋势不够重视。所以从教学的需要方面看,探究流行音乐还是有必要的。
(三)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流行音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贴近大众生活、表达大众情感、较强的时代感,之所以冠名“流行”二字,也体现了大众的审美方向和需求,因此,进行初中流行音乐教学的改革,不仅能跟随社会对音乐的审美趋势,更能促进日常音乐教学的发展。流行音乐经过长期的发展如今具有通俗性、大众性、时尚性、新奇性、娱乐性、商品性、快速更替性、参与性、即兴性、传播科技性的特性,多元化的流行音乐对很多传统音乐重新演绎,也充分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其中不乏有严肃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内容。所以当很多严肃音乐和民族音乐加入流行元素的时候,初中生还是乐于接受的,这本身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三、流行音乐怎样引入课堂
(一)选择适当的作品
流行音乐题材广数量多,很多音乐主题并不适合中学生听赏,在课堂上,就需要老师选取“可听性”流行音乐,像《好大一棵树》《国家》《平凡之路》等等的流行音乐,从主题思想到音乐旋律、风格、意境等等都很上档次,反映了一种健康思想、折射爱国情怀、积极世界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喜欢音乐的同时,得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洗涤,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一歌多变灵活运用
现在很多电视真人秀演绎的作品中,很多是老歌新唱,歌曲虽然涉及严肃音乐或民歌音乐,但是重新编辑,加入流行音乐元素,让听者耳目一新。碰到这种歌曲我会老歌和“新”歌结合教学,同一首歌用不同的艺术感觉去演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配乐,意义和歌曲效果截然不同,在对比听赏的同时,学习了老歌听赏了新歌,两种艺术形式都有所了解,淡化了学习严肃音乐的抵触心理,巧妙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明确教学大纲轻重分明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教师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一定要结合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设计课时,不能仅凭主观的臆想来创设课堂,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目标地去编排每一节音乐课。
一、教师应明确、把握教学目标
1.俗语说治标不治本,要想整体课堂被优化,就要优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不能只是表面功夫,应该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对于音乐的教学目标应该使之具有科学、有效、合理、明确以及可行性等特点。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应该懂得推陈出新,把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前提下,更要贯彻到课堂上,把音乐知识教活,要求教师一定要充分全面地去了解音乐教材。
2.教师应该有机地统一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拟定,完善教学目标,让其更加合理,把教学大纲作为其基础部分,把握好教学目标的精髓,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目的地教学,在每一节课堂之中,都争取做到把音乐知识与历史以及音乐实践和创造完美地结合,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了解器乐,增进自己的音乐思想锻造,而这和教师教学目标的把握更是离不开的。
二、优化音乐教学的方法
1.对于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讲求适度的原则,在坚持音乐作为其基础的前提下,更应该确立好教学方法,让它更加有效。首先,教学的方法优化与选择能够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所闻、所见与所感作为切入点,缩小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跨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忱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两种不相同的节奏去表达相同的一句话,可以通过缓急让学生了解三连音的全部过程。
2.对于联系到生活的音乐链接,教师可以以此来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可以通过拓展学生想象思维的形式,培养初中生的创造力。在音乐素材的内容、意境与感情等方面,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想象这扇窗户来开启内心深处的音乐之门。教师可以适度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指导与鼓励学生的切身体会,通过感受音乐来了解音乐,从而掌握音乐的精髓,增强自身的音乐素质。
3.在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学过程,过程是结果的前提,优化整体的音乐教学过程,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与恰到好处。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插播一段音乐人物的小故事,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情境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悬念导入方式以及温故知新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对于课堂进行之时,应该鼓励学生带着怀疑去学习,多提问、勤思考。也可以有组织地展开一些课堂上的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并且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的整体过程,把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出一个高效、完美、活跃的音乐教学环境,才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法;实践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45-01
初中音乐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一个主要平台,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学生只会张口唱,不能睁眼识谱,这是一个败笔。这就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音乐课,怎样去掌握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提高艺术素质的目标和艺术性。
一、正确认识音乐课的目的和任务
在初中音乐课教育教学当中,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二、灵活运用教法及教学方式
教法和教学方式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程中进行探索。作为音乐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吸取经验,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使音乐教学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施教,贵在创新
前人道:“教无定法”,初中音乐的教学不是呆板生硬的,要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兴趣。首先,对于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学生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进步的。其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再次,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引人入胜。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自信,激发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这是很重要的一步,自信心对人的发展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而进行纠正,这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这就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音乐虽然是一门“边缘学科”,但这却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首先,教师要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剂良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其次,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再次,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多媒体设备、网络、报刊、杂志、乐器等。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统一和改进的方法,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篇5
关键词: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43-01
音乐教育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教人以歌曲或乐曲,还可以以音乐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音乐一方面给人以美,另一方面引人向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意义是深刻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初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歌曲中蕴含的十分丰富的思想情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把音乐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分析、展现给学生,引导他们用心、用情感受、体验、表现,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
一、在音乐艺术美中寓于德育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这样论述:“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音乐教育其本质上其实是一种美育手段,对于学生品行修养和情操陶冶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旋律、节奏、音色、节拍、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将其在学生面前形象化,诱导学生进入歌曲、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理解、表现、鉴赏美好情感中蕴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如教师在开展《义勇军进行曲》教学实践时,在单纯教授学生如何发音,掌握抑扬顿挫的节奏后,要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作词、作曲时代背景、作词者、作曲者的生平,同时,更要理解和掌握歌曲中如冲锋号角式的呐喊,在一阵阵“前进”“前进”“前进”的呼声中,表现了对苦难承受的限度及对祖国未来无限希望的憧憬。同时,特有的三连音的音乐艺术表现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演唱者对祖国无比热爱,进而树立强烈时代责任感。每一个同学们在演唱时,强烈的感情迫使其严肃、自豪。如在讲授《送别》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李叔同其人其事,要让学生知道《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离别之情,讲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是人生的天问风景,在清词丽句行间,蕴藏着禅意,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给人以几多凄美、几多思量。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深刻领会、感知歌曲中丰富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感知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这样,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充满美与善的艺术形象,使善与美的种子在学生心里开花结果。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音乐教育开展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音乐是通过艺术的美感教育来启迪和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将欣赏与感知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德育的目标。这就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特殊优势,这完全可以和死板的政治教育区别开来,更有别于向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方面的硬性灌输。相反,而是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的艺术美感巧妙结合起来起,以美来开展社会教化,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不经意间接受德育教育。从《诗经》到现代歌曲,我国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十分丰硕,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目的的选择音乐作品,一方面注重作品要思想性和艺术性俱,另一方面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展示音乐作品丰富内涵及艺术形象。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一直被人们经久传唱,歌曲的旋律有浓厚的民歌特色,意境悠远,通俗感人,节奏坚定、平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教会学生用镇定、舒展的歌声来表达抗日英雄王二小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象这样的爱国主义歌曲,可以达到重塑学生心灵的目的,使他们不断地感知、理解,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三、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各种课型中
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教学、欣赏教学、综合训练四个方面,教师要充分结合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教育于各种课型之中。关于欣赏教学,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对音乐艺术美的感悟过程过程,在欣赏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力,与此同时,可以感知音乐里面蕴含的道德元素,如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在感知这些力量的同时,学生的人格情操自然而然得到陶冶,思想觉悟自然而然得到提高,道德品质自然而然得到熏陶,心性受到净化、灵魂得到洗涤。为此,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歌曲中的思想道德元素,以音乐艺术为手段,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思想境界。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各方面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其所能、尽其所思,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开拓精神贯串于音乐教学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蓉.谈如何在小学音乐中实施德育教学[J];大众文艺,2011(03).
[2] 郑长娟.浅谈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教研版),2010(04).
篇6
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组织也不可缺少。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到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
其次,巧妙的衔接尤为重要。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
最后,精彩的结尾必不可少,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之处。这个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录音中结尾,也可以在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中结尾。这样,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下好功夫,在实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落在实处。
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实现优化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例如,在学习《十八相送》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场景。多媒体教学对于长期处于封闭课堂上的学生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的这一举动就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观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揣摩梁山伯和祝英台内心的矛盾想法,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有着极大的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展示出来、便可以化难为易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音乐《说唱脸谱》中: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紫色的天王、绿色的魔鬼、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这些形象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而且他们对这些京剧本来就不感兴趣。这时,借助多媒体展示《说唱脸谱》中的每个角色及他们的动作,京剧行当脸谱一一再现,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致,他们个个模仿,也摆出不同的架势,模仿着。这样的教学使每位学生都学得积极主动、无拘无束,歌曲中的重点、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容易了。
四、明确提问目标,合理的设计提问方法
提问是一门艺术,同时音乐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仅要目标明确,同时还要具有代表性,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往往能够检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例如:学生掌握一些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后,在学习《我们喜欢的器乐曲》的时候教师将这首音乐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然后提问:听了这首音乐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教师没有问这首音乐的性质,也没有问音乐的类型,而是直接让学生回答,听过之后的第一感觉,那么无论学生怎么样回答,都会跟音乐的性质和乐器类型有一定的关系,这样的提问没有专业的术语,并且任何学生听了之后都能进行回答,这样就直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五、巧设音乐情景,展现互动教学模式
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根据音乐教材内容,以教学目的作为出发点,合理创设音乐情景,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进行音乐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对推进初中音乐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在讲解《给未来一片绿色》时,教师在音乐课堂导入之前,就可以对教室进行布置:在教室里布置满道具做的大树、道具做的鲜花、小草、道具做的高山等等,并利用多媒体展现一片阳光普照大地、海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景象。再鼓励学生为自己制作一双精美的翅膀,当歌曲进行演奏时,我们鼓励学生想象自己是歌曲中所提及的小天使,可以尽情为未来的世界进行绿色装饰,他可以为未来的世界种上一片绿色的大树、可以为未来的世界栽下一个美丽的花园,可以严厉惩罚破坏树木的人群等等。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充分展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能够高效地推动初中音乐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六、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篇7
关键词:基本方法;器乐教学;可行性
近年来,从“简单歌唱课”至“枯燥技能课”再至课改“淡化知识技能”,音乐课中的技能和知识训练,又再次受到重视。短短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学重点不断变化。课改开始以前,音乐教学大纲早就提出“器乐进课堂”的口号,但十几年过去了,音乐课的器乐教学现状如何呢?笔者通过十多年一线音乐教学经验,结合当代初中教学现状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给予适当的建议。
一、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基本方法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当今,音乐教育逐渐普及,器乐教学已成为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尽管我们了解到音乐课的器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可以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已引起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在近年来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实践和采取了相应行动,为了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器乐演奏,歌唱和音乐赏析等音乐知识结合起来,逐渐弥补以往的种种不足。以下为笔者在进行器乐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基本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器乐学习动机,以兴趣为动力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技巧表现、情景创设等手段来引导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音乐。如在学习竖笛时,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先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马上吹,吹不会反复教,直到吹会为止。长此以往,学生日益觉得乏味,失去信心。教师也不能从教学中收获教学的乐趣。而我先调查一下当下学生比较喜欢的曲目,然后吹奏这些他们感兴趣的曲目让他们欣赏,使他们一开始就对这种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简介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紧接着就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基本功,通过这些简单的基本功练习来鼓励学生学习竖笛,给予他们信心。这种方式不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使学生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乐器。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最终达到通过演奏来表达情感的教育目的。同时,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这样他们才倍感亲切和真实。还有一些经典名曲如《欢乐颂》《梁祝》《彩云追月》等,通过重新编配也是很受欢迎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
器乐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具体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学习进度与节奏,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适时调节进度。同时,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逐步吸收各种演奏技巧。再者,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爱护乐器,轻拿轻放,学会看指挥排练等。
二、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可行性建议
既然器乐教学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我们是否怀疑它的价值,或将其摈弃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器乐进课堂的必要性已得到专家的充分论证,音乐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切实提高器乐课的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笔者认为现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对器乐教学应充满热情及保持积极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现有困难应态度先行,进而采用正确方法,才可取得良好效果。对器乐教学,教师应时时拥有饱满热情,慢慢感染学生,带动课堂气氛。
(二)灵活运用教材,给器乐教学留有充足时间
在传统的器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一种死板生硬的教学方式,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变化,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起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适时研究,敢于调整教材,为教学增添更多色彩。当然,这种调整也应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相应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制定规范适用的器乐教学安排
目前,器乐教学随意性较严重,即使同一学校,各个音乐教师器乐教学的进度、要求、评价方式也不统一。某些音乐教师在器乐教学上没有计划,这使得器乐教学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摆设。这时必须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结合本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和需求等实际情况,统一器乐教学的目标,制定相关教学计划,真正使器乐教学走上统一,切实提高教学效能。
(四)加强学习,注重交流,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引进器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培养演奏家,而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演奏乐器时的快乐和美。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主,选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缩短枯燥的练习基本功的时间,留有更多时间相互交流。首先,在学生刚会演奏几个简单音符时,教师可以演奏只包含这几个音符的简单乐曲。这些乐曲可以是现成的,也可是教师自己编创的,从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享受其中的乐趣。其次,把乏味的音阶循环练习改编成有趣味的节奏来进行演奏。最后,在课堂上带动气氛,组织学生进行自编自演的器乐“吹奏”“问答”“接龙”“音乐火车”等游戏。总之,教师只有积极大胆地寻求并采用各种新颖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晓芳,《在器乐声中放飞音乐的理想——初中音乐教学器乐进课堂略谈》[J],2010.11
2.张志远,《浅谈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J],《新课程学习》(上),2012.05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造能力;创新精神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美的鉴赏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新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在实现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宗旨,以“路漫漫”的使命感,用“上下求索”的精神,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一、正确认识音乐课程与创新的关系
初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音乐学科的教育不容忽视,它具有很大的发展创新空间。主席指出:“青少年从小就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保持持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掌握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创新本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这个主阵地,要在创新中教好音乐,在音乐中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系统音乐教育的主渠道,要发挥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现提升认知、情感和技能为教学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全面增强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使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得到实现。在课堂里,在教会学生唱歌和懂得乐理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音乐教学能够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激发学生兴趣则是最有效的手段。著名音乐家圣桑说过:“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能传递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如何才能表达和实现这种意境呢?(1)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外在是内在的表现形式,教学情景的设计,更能直接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要有丰富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集中注意时间为5~10分钟,要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劲头,实现预期效果,就必须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3)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好完成教学过程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更加注重学生在审美中的愉悦及身体和心灵的体验。
如何增强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其兴趣强度差异分类施教,采取“点”“扩”“深”方式,逐步加以实现。“点”,即吸引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当产生了兴趣,心情就会变得愉悦,学习就更加主动。“扩”,即乘胜追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从而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深”,即再接再厉,巩固好教学成果,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创造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产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的有利契机,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创新音乐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目标。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发挥好教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挖掘出教材的内涵,更好地体现教育性、时代性、创新性。
篇9
而在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音乐课是必要的,高中学习的任务繁重,并且时刻都有面对高考的压力,开展音乐课是有必要的。据统计在高中阶段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繁重而放弃学习的学生占15%左右,因为高考压力放弃学业的学生占5%.,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在高中阶段学生个人心理教育是必须的,而高中音乐教学就是对学生一种心理教育,音乐课对于繁重的学习任务来说,起到调剂的作用。这个课程是学生释放压力的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信心和个性张扬的一种培养,也是对学生 感知能力、理解、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音乐课是教学和学习必要的内容。
[关键词]教学现状;发展方向;开展音乐课的意义
一、音乐课堂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自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使高中音乐课的开课率逐步上升,改变了高中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高中音乐教师队伍逐步壮大,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在高中音乐课程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高中音乐课程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展的问题。
1、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目前高中开设的并非是音乐课程。现行课程名称为“艺术欣赏课”,包括音乐、美术两个学科。课程内容仅为“欣赏”,同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内容相距甚远。高中与初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不能正常衔接,使基础音乐教育无法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2、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学校的高中艺术欣赏课变成了音乐特长课、准专业音乐课,成了高考的预备班。教学内容被随意改动,欣赏内容被声乐、琴法、乐理、视唱练耳等高考音乐加试内容所取代。这种状况不仅与国家开设艺术欣赏课的初衷相悖,偏离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音乐课堂出现的问题
为了让音乐教学落实到实处,笔者在这里提出几种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成为展现自己的天堂。让繁重的学习轻松起来,让教育迅速发展。
1、营造起良好音乐教学氛围。
音乐课的环境优劣虽不是关键之处,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当然,教学环境的好坏也不完全取决于我们教师。但是就现在的条件,教师内部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创造音乐环境。如在上《非洲歌舞音乐》时,我给同学们放了VCD,给大家讲R&B,街舞的起源,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给非洲的歌舞音乐。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了音乐的学习,而且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民族自豪感愈加强烈。转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对学习相关音乐知识的普及。
2、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一学期中可安排两节课,做法是:同样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组织,各显智慧选择内容,内容不限,可从古到今,课堂形式也不限,可个人,可集体,但要求所选内容是值得同学们欣赏学习、自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并说明选此内容的原因,作出自我评价。最后通过自我评价和课堂效果由教师和其他组学生作出评分。这样学生们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会上得有声有色。最好是所有同学都参与,最好能分配好角色进行音乐剧的表演,还能用上乐器,发挥会器乐的同学的长处,展现他们才艺。更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凝聚了班级的团结力量。
4、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良好的音响设备。
现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利用电脑制作音乐课件,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将视听相结合,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音乐作品,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也能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让学生更形象地接受音乐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
音乐课堂是轻松快乐的,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基础部分,有着特定的涵义和界定。它比任何一种的教育形式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他坚定不移的把自己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在我校这样一所普通高级中学的现有环境下,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持续有效地进行音乐学习、音乐活动,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少年时期正是人格完善,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阶段。一节好的音乐课可能会给原本不太相信自我的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美的东西,从而相信自我,因此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项塑‘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一、学生欣赏心理及形成原因
音乐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这种现象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却是客观存在的,笔者试分析其形成原因:音乐欣赏进入高中教学大纲已有十几年了,而这十多年正是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文化阵地猛烈冲击的一个时间段,广大青少年所能接受到的音乐信息,绝大部分都来自各类媒体大肆炒作、包装的“明星”、“偶像”们。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是“流行”的就是“好听”的,不“流行”的肯定不“好听”,教材上的内容都是“老套”、“落伍”的。
而反观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许多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的都是同一种教学方法:先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内容形象,然后欣赏乐曲、分析作品。但却往往因为大多数学生不具备足够的音乐基础,致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情感体验这一层次,若想进一步探究,又需要教师的大量讲解。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学生很难在其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必然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最终出现“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发展与变化为研究性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首先,现在的中学生自我意识日渐成熟,自我价值观日益增强,他们已经不再仅仅通过课堂回答提问表现自我,很多学生都希望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体现自我价值。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他们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良好机会。
其次,网络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研究的资料收集、展示更加便捷,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来扩大他们的调查范围,在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而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研究成果,既方便又直观,还可以吸引更的听(观)众。
再者,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在各领域、各学科蓬勃地开展。学生们通过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而这些宝贵的经验也为音乐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拓宽选题范围,培养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由于音乐学科只是一门考查科目,没什么课外作业,所以音乐教材上的内容也就“理所当然”地从学生的课余时间中被排除了。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必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查阅资料、调查研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研究性学习占用课外活动时间而产生一些被动情绪。因此,要使更多的学生习惯于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学习音乐。应先从他们的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话题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法的兴趣。
2、综合其他学科,在研究性学习中渗透多元化因素。音乐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引导学生对音乐欣赏教材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时,渗透多元化因素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手段。
3、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应该是多面的。
第一,是引导者。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学生对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可能会比较茫然。此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对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阐述清楚,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分析、研究、调查。
第二,是合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的课题小组中,与同学们共同研究,并随时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如向学生提供一些市场或网络上难以找到的音响资料等。
第三,是鼓励者。在研究成果展示时,尽管有些研究成果是教师所预知的,或者有些结果并不是那么科学,但教师也要做一个忠实的听(观)众,给学生充分的鼓励、赞许。
四、在欣赏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同学去深入了解音乐。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地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们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亲自解决问题,使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和完成任务的喜悦。而研究成果的展示又可以让学生们的自我价值等到充分的体现。这种快乐的学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体现无疑是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2、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在小学、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中,学生们都不太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音乐基础的相对薄弱,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释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样就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对音乐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许多的音乐知识。在无形之中,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得到了提高,也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