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的地位范文
时间:2023-06-18 10:5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德育的地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德育 小学教学体系 问题 对策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的教学成绩总体来说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教师通过自我学习统一培训等方式,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有较为充分的了解,教学实践中也能很好地发挥自身能力。但是,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德育教材不规范。教材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等问题的关键,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课程的教材存在着极不规范的问题。有些教材与小学生生活相脱节,脱离实际太远,教师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学生在学习中很难联系实际,对德育教育的体会不深,缺乏明确可感的对象,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其次,小学德育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教学目标不明晰的问题。德育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深层次感受和内心体会,然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的表面进步,对于课程的教学评价也停留在较为浅显基础的层面上,很难触及学生更深层次的道德文化素质。德育教学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具体可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动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典型,从而触发学生内心的感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广泛存在着缺乏对学生“生成性目标”的自觉认知能力的挖掘,教学过程经常出现本末倒置,教师由此也会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再次,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性缺失。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小学德育课程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绝对支配的地位,教师对于德育课程的理解程度及专业性教学技能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然而,由于教师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学活动中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感受德育教育的关键,教学活动经常流于形式,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教学成果。另外,德育教育不是课堂教育就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加以努力,因此学生的课余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往往对这一方面的认可程度不足,将学生活动仅仅作为学生自主参加的活动,教师不去参与其中进行相关指导,这种情况可能造成学生的课余活动对德育工作的效果不佳。
最后,小学德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具有强烈道德矛盾冲突事例的引入。由于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以及小学德育引导性的教育功能,当前我国的小学德育课程往往不注重引入更加复杂的更加价值的道德案例,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的案例大都是“对还是错”“好还是坏”的直接判断,只是将枯燥的生活理论加上了一个稍好的外壳。而往往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案例都是更加复杂也更加多元的,在“好与坏”“对与错”之外,往往还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个体原因、价值取向等综合因素,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这些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学生陷入困惑时给出点睛之笔,让学生豁然开朗,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此外,小学德育教学中还广泛存在着教师对学生道德情感激发程度不足、忽视与学生心理需要的连接等问题。正是由于以上多种问题的综合影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才会始终停留在较为落后的阶段,在改革小学教育的时代浪潮中要勇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要将德育教育当做硬骨头来啃,真正实现小学德育教育改革,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成果。
二、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及改进措施
1.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前文已述,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道德和正确价值取向有重要作用,小学生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对社会复杂问题的思考时需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支持,而德育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凸显出其重要意义的。德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与小学其它课程的交互影响中,小学教育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教育,更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多元化教育内容的实施舞台,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托,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对于提高小学文化课、音体美等课程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德育课程教学,学生培养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的热情。
2.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措施
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是新时期小学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笔者在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教育实践,认为改进小学德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情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前文中提到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往往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太多的自我思考空间,小学德育教育中创设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重点考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教育中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为学生接受的道德情境,把学生从充分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由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到爱国主义时,教师可以引入更加具体可感的事例,如将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动中接受爱国主义的内涵。
(2)重视教师个人魅力。德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教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时影响德育教育开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更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要有言传身教的深刻意识,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身体力行地向学生展示德育的魅力,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
此外,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水平还要进一步规范德育教材,创新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多元化,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教材;兴趣;语文个性;个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20-01
一、个性教育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反思我们的教改历程,我们不能不对语文教学的取向重新进行评估、判断和认识,为什么于漪、魏书生等先进教法在一窝蜂地普及或推广之后难以见到满园春色的景象?刻鹄不成反类骛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原因就是追随者忽视了个性建设,在模仿中丧失了自身特点,同时也脱离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个性差异,那种不能透彻领会其先进教法之实质而亦步亦趋的“死学”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一切的美与成功都建立在个性之上”这一点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确立教育个性化理念,是打破僵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教育个性化,是指培养人的个性化,也就是要重视教育对发展完整的个性的作用。语文学科实施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观所要求的目标之一,我们的目标是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双要发展学生个性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这种平衡的教学观应该得到大力提倡,这是历史和时代的双重要求,也是我们不可推却的责任。
课本中大量富有个性的作家写出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必将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我们相当多的因学偏爱某种风格的文学作品实质上也是这种影响打下的烙印,这个烙印甚至可以影响其生活情趣的取向及个性的形成,所谓潜移默化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再有,语文教师本身的个性色彩,也更直观地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
二、发掘教材个性、展示教师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是语文个性教育的基本构架
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意味着独特性,积极有益的美好的个性特征是创造性的内在依据,在同等条件下,个性越鲜明,创造力就越强,因此,个性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素质教育不可偏废的必然内容之一。语文个性教育是指语文教育能够突显作者、教师、学生的个性并能有效培养受教育者个性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及艺术,甚至也包括教学结果及其评价。语文个性教育的主要环节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课文展示的作者的个性,需要足够的发掘;教师教学的个性,需要长久地锤炼;学生学习的个性,需要爱护地培育。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它们千姿百态各具神韵风采,同时也是作者的独特创造力的载体之一。
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富于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由于师出多门,相互各自生活于不同的历炼环境等不同,教师的思想认识、气质性格、知识结构,品质修养等必然不同,因而在教学中总会表现他自己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他对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的独特感受,认识和情感。有的巧于设疑;有的逻辑严密;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激情横溢。个性不同的教师,即使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条件相似,他们的教学也会各具不同的特色。教师在教学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是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个性化教学应该教如其人,教师应追求把自己的良好品质,广博的知识展现于三尺讲台上。教师合乎教学现实的个性表现,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个性表现,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个性才能塑造个性,只有性格才能培养出性格,在教学中教师应追求自己的风格,充分显示自由创造力,潜心锤炼和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法、风格、节奏。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只能培养学生的被动人格;在机械复制的教育方式下,只能形成模式化标准化的人格;在分解主义教育方式下,只能培养出片面发展的人格。很难相信,个人一面、千口一词、规范化、公式化、雷同化的东西能培养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个性。
还应当看到,个性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追求的是求异标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是一种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来思考问题的方法。要培养发展受教育者做个性,就必须把求异思维结合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在教学中追求多向性、独创性、灵活性。多向性是就广度而言,要求思路宽广辐射,多方求索,不拘一格;独创性就其深度而言,要不落俗套,独僻蹊径;灵活性是指灵活度、要求活泼多度,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首先应从灵活性入手训练,启发思维,引导思维换象,促成其思维多向发展;进而达到独创性。比如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对同一题目同一素材同一体载的作文,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不同取材、不同构思、不同风格、不同手法等去进行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个性,进而也就造就了受教育者善于创造未来的个性潜质。
篇3
中的主体,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深刻认识语文教学的主体,协调主客体关系,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
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界长期研讨的问题,也是制约教育教学改革与
发展的“瓶颈”。笔者以为,教学应当是教师、学生、文本(教材)三主体多边
立体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均是主体,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无须赘言。那
么为什么说文本(教材)也是教学主体呢?
第一,教学是一种“对话”,语文教学就是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
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双向多边立体对话的过程。文本借助语言文字“主动”与教
师、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能动地改造着教师与学生,并在
不断的“对话”改造中丰富和发展自己。陈钟梁教授在《诠释人类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一文中精辟地提出:“语文是借助特殊语言——文学与历史对话的工
具。”他还举例说明我们阅读《隆中对》(此时“隆中对”由潜在文本成为阅读文
本)就是在与诸葛亮对话,这是一次现代人与历史人物的心灵对话,这是一种超
越时空的人际对话。我们师生正是通过这“对话”来汲取诸葛亮身上超人的智慧
并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发展和丰富我们自己。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
谈话。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是鲜活的、生动的,也是教学的主体。文本质量的
低下,已是现今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一个症结所在。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重视文本,重视对教材的重新建构。
第二,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符号系统。阅读(
文本)的过程也就是对积淀于言语中的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体验过程,也就是
作为人类心声的言语对具体个别的心灵的“对话”同化过程。在教学《船长》时
,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文本(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体验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
械师、奥克勒大副等人的对话中所表现出果断、坚毅、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崇高精
神境界。学生可以从中领略到“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
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精神内涵。学生、教师也正是在这种
体验、对话中发展提升的。同时,文本也通过它得以不断地丰富完善。从这一角
度来说,文本应是具有鲜活生命的,而非仅仅是被动的。因此它也应与教师、学
生一起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
由此可知,语文教学应是教师、学生、文本三主体立体互动的过程。它们三位一
体,相辅相成。当然,这三主体中应以发展学生主体为根本,其他两个主体应为
发展学生主体服务。只有深刻领会并协调好教学三主体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才能真正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设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条件,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保障
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落实,教师必须设法创设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条
件:
1.设立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这三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集体授课学习、小组学习、学生自学。灵活地、创造性
地运用这些教学组织形式,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交流信
息,丰富信息量,互相启发,相互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2.给足训练时间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要组织大量的语言训练活动。这就需要有充足的
训练时间。教师要做到每堂课都紧扣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第一,精心设计
导语、过渡语、总结语,力求简洁、精炼。这样学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学习了。
崔峦同志就多次指出,要下定决心把教师的活动压下来,无疑就是把大量的教学
时间还给学生。第二,提出重要的问题、有深度和难度的问题,不是急于让学生
回答,而是给足思考的时间。第三,关键性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或不正确,教师应
耐心启发引导,不要急于给出答案。第四,课上的40分钟里,教师要把大量时间
留给教学重点内容。这样改进教学,学生就可以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展开深入的
思考与讨论,就可以实实在在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了。
3.设置质疑问难的环节
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权力,让学生质疑问难,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质量的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能力强的表现
。它可以推动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优化课堂教学,而且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
在质疑问难中被点燃。
三、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内容,应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
教学不能抛开教学根本的目的和任务。教师要切实地把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落
到实处,就应该做到:第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思维;第二,扎
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在训练中注重渗透思想教育,激感,陶冶情
操;第三,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在充分的语言训练
中,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感情的涟漪被激起,语文素养得以培养,学生的主
体地位得以实实在在地确立。
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端正教学思想,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只有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想
方设法使学生去听、去说、去谈、去写、去想、去探索、去创造,做到耳到、口
篇4
关键词:激发兴趣、运用类比、巧设问题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1、用实践操作唤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动手操作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
2、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教学了行程问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现在两车同时从相距20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由于题中未说明行驶方向,所以两车出发2小时,两车相距的路程应是多少并无一个标准,因此,我组织两个学生在教室中按四种情况进行了演示:1、两个学生同时相向而行;2、两个同学同时相背而行;3、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快的同学在前;4、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慢的同学在前。因此我再启发学生,这道题应该如何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很快到,这道题应分以下四种情况进行讨论:
(1)、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相遇后又拉开距离:(60+50)×2-200=20(千米)。
(2)、两车同时相背而行:(60+50)×2+200=420(千米)
(3)、两车同向而行,客车在前面货车在后面:60×2+200-50×2=220(千米)
(4)、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面客车在后面:50×2+200-60×2=180(千米)。
二、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物质之间一些相似性质从而推导出其它方面也类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1、运用比较辨别,启迪学生思维想象
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大于10的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
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上面一道例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比较和思考,学生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又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 。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为: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能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设计开放性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张教老师欲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尽可能少花钱,他考察了A、B、C三个商场,他想购买的笔记本电脑三个商场都有,且标价都有是9980元,不过三个商场的优惠方法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A商场:全场九折。
B商场: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
C商场: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
张老师应该到哪个商场去购买电脑?请说明理由。
这道题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因此我启发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少花钱这一个特定的条件去进行分析与解答。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的结论:
因为每台电脑的价格均为9980元,而去A商场是全场九折,因此张老师如果去A商场购电脑,那么张老师应该付:9980×90%=8982(元)。因为B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张老师如果只买电脑,需付:9980-900=9080(元);张老师如果再买其它的物品凑满10000元,需付:10000-1000=9000(元)。因为C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张老师在C商场购买电脑时,只要再多买20元物品,即凑满10000元,最多需付:10000×88%=8800(元)。因此,张老师去C商场购电脑花钱最少。
2、培养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开启学生创新思维大门
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主体地位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29
高校体育教学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发挥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锻炼热情,提高兴趣,促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锻炼。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教学看成是对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来改造受教育者,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只是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的学生只是为了体育成绩而进行锻炼,他们不懂锻炼的方法,不能体会锻炼的乐趣。在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涌现的今天,如何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不断推进体育教学的科学化进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体系
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的课程体系还很单一,教学模式也非常单一,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断被提出,例如:发现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陶冶教学模式、目标调控教学模式、自练指导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虽然如此,但这些教学活动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以及年龄等特征进行开展。其实,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就要树立以“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并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学校的实际,以现代化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并通过评价和反馈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所以,在构建高校新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地锻炼,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2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进行运动学习以及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的互动沟通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同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运动知识的传授、反馈使得教学不断的深化,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则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1]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活动,必须有双方的互动才能完成,而教法又必须根据学法来选择。所以,教师教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法。因为运动技能的掌握其实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以及动作技能不断优化的过程,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运动技能的提升其实就是其不断创新的过程。
运动技能的习得具有“自我表述”和“自我相关”的特点。每个能进入高校的学生都是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在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控制力上都表现出色,具备教学主体的素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显得十分落伍。[2] 为了打破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学,要把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3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锻炼效果综合评价体系
高校对学生体育课的考核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考核,但是这种考核很大程度上受一些先天因素的影响,而且学生在运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考核的标准很难制定。尤其是体能类的项目,更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同学先天素质较好,几乎不用锻炼就能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即便非常努力的锻炼也无法达到较好水平,有时候学生运动技能的好坏和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的关系越来越不明显。这使得体育测试失去了意义,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受到打击,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测试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评价体系,就是要摒弃一切不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测试评价方法,克服教什么考什么的弊端。在一个学期内,可根据学生运动技能的成绩、体育课出勤、课堂表现、体育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知识、态度和运动能力的结构评价体系。这样就能够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的体育评价体系,不断激励和提升学生的锻炼热情,促进高校体育课的发展。
4 结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和才智,变成真正的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法,使得教学由平面转向立体,由静止转向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解的多元化模式。课堂信息传递也由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创新能力,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技术,树立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能快速吸收和运用知识的社会人。所以,教师只有认识到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完成构建,教学活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孔令莉.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J].中国学校体育,2005.
[2]李清建.体育教学改革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3,(8).
篇6
一、联想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第二册《春雨的颜色》一文中,有个要识记的生字“颜”,由于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在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颜’是颜老师的‘颜’”。对呀,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正是姓颜。那个说:“我也知道,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联系课文来帮助时记,同时交给学生识字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二、归类识字
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 2》,要认识的“树、松、柏、杨、梨、枝、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的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又如;在《神奇的塔》中要认识的字中,我把“灯、厅、打”这三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从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还真的很出彩。有的学生说:“这三个生字都带有‘丁’,带‘火’的是‘灯’,带‘厂’的是‘厅’,带‘扌’的是‘打’”。有的学生说:“因为有‘火’才能点‘灯’,用手才能‘打’”。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
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
三、游戏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声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强。在游戏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改良”,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欢乐对对碰的游戏法。这个游戏,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识字的能力。例如:在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 1》中,在巩固阶段,我出示了“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学生也还可以自己进行拓展,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门’一碰,们们。”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提高识记效果。
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四、情境中识字
篇7
关键词: 安技教育 校本安技教材 常态化 现场六层管理制
【中图分类号】C40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时间较长,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只有通过安技教育才能让同学们掌握规避风险的技能,安技教育工作在职业学校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占有着头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安全作保障所有的工作都将是空谈,所有的工作都将无法开展。
一、校本安技教材的必要性
安技教材有很多种,但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差别较大,实习环境也各不相同,校本安技教材是指导本校安技教育工作的最佳教材。校本教材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专业知识中涉及到的零散安全知识和同学们在接触各种实习环节中涉及到安全要求,以及常见的各种应急自救的知识加以汇总,便于本校师生集中学习和应用,使职业学校的安技教育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查。因此校本安技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是职业学校安技工作是否到位的标志。
二、对教工的安技教育
1、组织教师进行安技学习与考核
只有教师懂得安全技术、重视安全技术,才能教会学生安全技术,让学生重视安全技术。组织教育教学的所有教工学习《安全实习和安全生产知识》,根据分工不同又给老师分出不同的侧重点,专业课老师和班主任侧重所带专业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其他老师侧重常规安技知识。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要组织教师的安技考试,考试要分场,一场是常规安技知识考试,一场是专业安技知识考试,考试从出题到监考组织的一定要严谨,这会使所有的老师都很认真重视,学习的效果会非常好。
2、对实习指导老师的安技教育要求要常态化
实训部门要每周对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进行安技教育,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都要对上一周的安技工作进行总结,为下周的安技教育和监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做出计划。
三、对学生的安技教育与监管
1、理论课的安技教育
安技教育不能只在实习时才开始,现用现学是来不及的,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要结合安技知识授课,特别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要求任课教师要把安技知识的教学内容写入教案,引入课堂。
2、校内实习的安技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校内实习时间的长短不一,但无论实习多长时间,甚至一天两天,在实习前都要进行系统的安技教育。各班的实习指导老师还要进行专业操作规程教育,同时结合实习现场安全隐患进行安技教育。实习现场的学生监管是保证学生实习安全的重要环节,根据实习现场具体情况,组织教师专门研讨,合理配备实习现场指导老师人数。经常进行实习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是避免安全事故的必要措施,主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实习厂检查指导安全工作,查出安全隐患,如砂轮机的位置不当、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不规范等等。
3、厂内生产实习的安技教育
生产实习现场监管是安技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有些职业学校把学生往实习工厂一送了之,现场监管工作跟不上,这是安技教育工作的失误。技工院校必须成立专门负责实训的部门,实训部门最好要实施 “现场六层管理制”。分别是实训部门带班领导、值班教师、指导教师、班主任、师傅、学生车间负责人六个层次的管理。学校必须制定《实习学生管理规定》, 《实习学生管理规定》在学生生产实习时会起到约束和震慑作用,劳动保护必须齐全、规范,现场实习时必须严肃认真,嬉笑打闹决不允许。实习监管人员要实行“首遇责任制”,这会使很多安全隐患被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安全意识,深入到每名实习学生心中。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安技教育工作是实训部门的工作核心,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安技教育工作上多下功夫,真正做到安全为了实习,实习必须安全。
四、完善措施
1、将安技教育更紧密的融于日常的课程之中
将安技教育紧密融于日常的相关课程中,不是单纯按章节条款让学生背,而是结合日常的授课,特别是实习课程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操作规章教育时,一般情况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进行集中教育,对安全操作规程所涉及的内容逐一讲解,有助于加强理解与掌握,如果仅仅让学生去背,对有些条款的记忆是记得快忘的也快,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领会到,记忆不够深刻。若能在日常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中,强化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设备事故等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的条款的内容,结合专业知识所涉及的安全问题,有真对性的具体讲解,这样更能让学生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是对某个专业(工种)易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原因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这只适用有经验的或多年从事本专业的人员,但这样不便于学生对本专业安全操作规程的理解与掌握,若将枯燥的安全规程条文,灵活地有针对性地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强教师授课内容的生动性,使枯燥的专业知识更加生动丰富。
2、细化分解安全操作规程、使安全教育常规化
将安技课融入课堂后,其教学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年龄及不同的专业,将安全操作规程按几个不同层次将其细化、分解到相应的专业课程之中,也可在实训课题中对所涉及的安全隐患让同学自己归纳出来,教师在现场指导时或在对该课题总结时对其点评,同时强调消除安全隐患应注意的事项,确保实训课题的安全落实。让学生每日耳闻目睹的接受到安全的培训与教育,由浅入深,从而让学生在专业细节中掌握安全操作过程的内容,强化安全意识,学会规避安全风险。经过专业课程细致的设计与教育中的安全知识,不断反复强化教育,使学生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操规熟记在心,对在生产实习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能做出正确的本能反应,从而规避危险的发生
3、注重案例教育使安技教育具体化
一是对各专业内容中,极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可结合案例、多媒体、图片等手段进行宣讲教育,因学生的年龄偏小,过于血腥恐怖的画面,注意不可过多宣传,以免造成负面影响,,极易造成心理阴影,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二是也可以让高年级(或已经到过实习现场)的同学自己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以现身说法的形式,教育其他同学。
4、创造良好环境使安技教育深入化
一是应将安全操作规程作为一项主要的授课内容,可以由浅到深,由简到繁,贯穿于专业课授课的始终,对有条件的学校可专门设为一门课程进行。二是人人重视,时时提醒、处处宣传、形成重视安全的氛围。让学生从心理上提高规避各种安全风险的能力,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安技教育天天讲,安全实习刻刻抓 ”安技教育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做到警钟长鸣,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职业学校里安技教育的科学方法,及时解决安技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安技教育工作水平,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8
一、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设计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系: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二
是过程与方法,三是知识与能力。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也即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目标之一。
笔者认为它应分为四个层面:个人、家庭、国家和人类,而且彼此相互依存。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对此认识不够清晰,选文多集中于家庭与国家(即亲情与爱国主义)的主题,而关于个体和人类为主题的选文则几近付厥。它引人思索之处恰恰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看待个体幸福,而这一问题正是现行语文教育缺少的部分。“五四”强调的民主、科学等现代观念就是以个体为基础的,而近百年后的现代人文教育却无视这一方面,又怎能使当代学生面对现实冲击而不迷惘呢?何况亲情与爱国主义并非水火不容。关于知识和能力,新的标准认为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这一思路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但对语文实践能力的规定还不够明确。一般来说它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则与理解力、表达力密切相关。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在现行教材中没有明确体现出来。其实母语的听说能力仍然需要培养,因为任何听说都是在特定语境下进行的,它对个人理解力、反应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没有完整的训练体系很难达到现代工作的要求。
再说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就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听力、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虽侧重点不同,但其关键在于选材与方法都要符合儿童特定的接受心理。以古诗教学为例,小学语文第十册志南的《绝句》都相当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其诗句平易自然,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增强其理解力,再让学生口述锻炼其表达力,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体味“杖藜扶我过桥东”之“扶”的语言表达力和想像“杏花雨”与“杨柳风”的景象,从而拓展其想像力。总之方法是多样的,但必须考虑到特定的教育对象。
篇9
关键词:语文课堂 主体 地位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
一、让学生主动探索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2、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的心理特点又不同于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以下几个方面:
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三、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视己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篇10
一、课题研究,梳理地方文化
为了系统深入地研究与传承地方文化,学校以“走进皮革皮具之都,探究个性和谐发展”和“创作教育:弘扬文化,培养创新精神”校本课题为载体,发动师生、家长共同走进狮岭,探寻地域文化之根。
课题“走进皮革皮具之都,探究个性和谐发展”挖掘狮岭镇从第一家皮具厂的诞生,到发展成为中国皮革皮具之都的演变历程所蕴含的德育资源;课题“创作教育:弘扬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则根植狮岭镇文化之人文积淀,引领师生深入了解和感受狮岭民俗文化。师生从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皮革皮具产业的相遇中,开始领悟狮岭镇独特的文化气质。在此基础上,师生总结出了“勤俭、上进、拼搏”的狮岭精神,树立起“立足狮岭,走向世界”的崇高理想,以此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张扬学生个性,实现主体个性化发展。
校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推进,实现了冠华小学“主体个性化”办学理念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更推动了师生、家长对狮岭文化的深层认识和高度认同。
二、课程建构,推进文化传承
课程是育人的关键,只有将地方文化融入课程建设之中,才能真正让文化走进学生的生命。基于对狮岭地方文化的梳理,结合自身实际,学校构建了“皮革皮具文化”滋养下的人文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见表1)。
学科性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狮岭历史文化与现展的认识,注重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走进皮革皮具之都、语言训练课程、思维训练拓展课程等,并设计有皮革天地、科技世界、传统文化、国际了解等德育文化与实践课程,以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多种资源。
活动性课程主要包括皮革皮具活动、体艺活动、科学科技制作活动、感觉统合训练、经典诵读活动等内容,用皮具皮革文化丰富学校活动内涵。在此基础上,每年举办皮革皮具艺术节,开发多种类型的体艺活动课程,以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
拓展性课程则依托地方、校园文化节日和传统节日而设立。其中,文化节日课程主要包括皮革节、书香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竞技节等,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发展,亦为品德教育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传统节日课程主要将王诞的精神与思想融入活动过程,采取小组学习或学生个人搜集资料的方式,通过主题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调查与研究中加深对地方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
环境性课程则将狮岭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和班级文化建设,构建了校园七大文化景区与班级特色文化,净化、绿化与美化校园。如“凤华厅”展示本校的办学理念,“馨华园”则展示狮岭镇当地传说与皮革皮具的历史脉络。
这一特色课程体系的建构过程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教材编写教师甚至带领学生走进工厂、社区和家庭参观、采访,以发现的眼光搜集素材;师生一起出谋划策,设计校园活动方案……课程的建构过程成为狮岭文化传承的过程,其蕴涵的精神元素不断融入师生的生命之中。
三、活动体验,引领创新发展
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养成的,而不是通过简单的“教学”获得的。[1]学校以品德、综合实践和艺术三门特色学科组为主导,以丰富的活动体验,引领学生深入感悟狮岭文化,在实践中不断传承与创新。
特色学科组立足狮岭地方文化,创设了皮革皮具“梦工场”、系列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和皮革主题艺术创作等活动平台。皮革皮具“梦工场”依托狮岭镇每年一届的国际皮革皮具节,举办校园国际皮革皮具艺术节,加深学生对皮革皮具工艺的认识与体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国际贸易气息,拓展视野。系列主题综合实践则以皮革皮具为主题,基于狮岭镇传统文化与现展,设计了“我与冠华”“家庭成长”“读书与人生”“家乡文化”四个主题,分年段确定活动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增强动手动脑意识,实现自主成长。皮革主题艺术创作以“润泽心灵、弘扬诗韵、传承、追求创新”为指导思想,鼓励孩子们就地取材,用身边的皮革碎料,将自己对狮岭文化的理解和创意制作成富有童趣的艺术品。
师生总结实践与体验,编写成富于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走进皮革皮具之都》,并编印了《让生命主体绽放亮丽的个性色彩》《让创新的梦想五彩斑斓》《“传承 诗意冠华”学生画册》等书籍,凝聚了冠华人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果,也印证了学校步履坚实的发展轨迹。
基于地方文化的学校发展实践,让冠华小学这所农村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在全国、市、区级赛课中屡获佳绩,学生素质更是不断提高,参与舞蹈、航空模型、器乐、话剧等项目活动屡获金奖,昔日的农村娃娃正在越来越宽广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 上一篇:竣工决算审计收费标准
-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