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18 10:5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管理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现状分析
白城市位于吉林西北部,十年九旱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的风沙盐碱十分严重。由于优质资源相对欠缺,从这里走出去的大中专学生不愿回家乡工作,致使大量人才外流,并且原有教师队伍基础薄弱。就我校而言,128名专任教职工,32名教师是师范毕业生,其余全部是民转公。年龄老化,素质偏低,专任教师少已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一大突出特点。由于教学点分散,除中心校教师多一些外,一般村小人数都在5人左右,因为人员少,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中心校的来往交流很不方便,也难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知识老化,教法依旧表现尤为突出。
二、改进重点
1.担负重任的农村教师现状与现代教育形势下的教师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特别是整体素质偏低,已形成制约农村教育振兴乃至人才兴国战略和社会进步的“瓶颈”,建立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2.通过反思教学、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研究策略等过程,使全校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三、改进措施
1.教师队伍的管理
一所学校的风貌主要表现在全体教师的精神面貌上。本着以德治校、依法治校并举的原则,以提高全体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师德八条为准绳,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树立无私奉献的师魂。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岗前培训、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全体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无论哪一级、哪一项培训都与评职、晋级、选模直接挂钩。
2.加强教学管理
对备课、授课、辅导、作业等教学环节作明确规定,使教学程序制度化、规范化。如:在备课时要做到“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学具。明确本科指导思想及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体系,弄清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必须通读教材,掌握本册教材知识和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及重点,教学质量分析等形式,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能力及智力因素情况,严明教学纪律。也就是说,我们对教师的年终考核应以平时的考核为主。
3.加强学生管理
我校还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有关规定、规划,要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结合《德育大纲实施纲要》,我们制定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要开展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珍惜劳动果实的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结合我校实际,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二十条行为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漫长、复杂的过程,单纯从一方面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必须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因此要不断更新观念,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生本教育;学生管理;建议
随着近些年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下面主要围绕如今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阐述生本教育理念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并提出生本教育在职业院校推行的几条建议。
一、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
1.以师为本的落后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虽然目前有很多职业院校在管理方面选择从班里挑选负责人来负责管理班级事务,这种做法看似生本教育,其实质上还是师本教育。班干部只是辅助教师管理班级事务,学生仍然是处于被动地位。师本教育理念不仅剥夺学生的自由,还抹杀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使学生变成循规蹈矩的“机器人”。2.过时落后的学生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职业院校旧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过时,学校不能再以管理者为中心,而应该把学生放在主置,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色。以往学生管理工作者只给予学生学习方面的帮助,忽视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方面,使学生和管理者产生距离感,管理者不能发现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使学生的才华被埋没。
二、生本管理理念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
1.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生本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负责。没有以前传统管理的束缚,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大胆创新,利用更多的自由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自己负责。2.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传统教育理念通常要求学生听从教师的安排,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做事,不能创新不能破坏秩序。学生一直顺从者的角色,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叛逆心理。这不但达不到学校管理者的目的,还使学校与学生产生紧张的关系。提倡生本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得到两全其美的效果。3.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生本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提高管理者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需要的方面,为学生学习生活做坚强的后盾,可以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职业院校推行生本教育的相关建议
1.正确理解生本教育理念。生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与师本教育理念是相对的,师本教育理念中学校管理者占据主导位置,管理者负责安排监督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学生的任务就是按照学校的安排乖乖地完成学习,不破坏学校的组织纪律。生本理念中,学生不扮演被管理的角色,而是成为被重点培养的对象。管理者不应一味地批评学生,而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2.提高管理者素质。管理者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职业院校在聘请管理者时应严格考核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以及他们的教育理念,选择一批优秀年轻的管理者,为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职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管理者管理技能的首要前提。管理者既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高水平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3.学校管理与社会需要相一致。职业学院的教育理念应与社会需要相符合,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因材施教,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职业院校应该多与企业沟通,开展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了解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将自己变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四、结束语
生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它是时展的新产物,是学校管理者的智慧结晶,是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本教育理念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显著的效果,不仅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还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拥有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全方面、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凡华.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实践策略分析[J].科技视界,2015
[2]邢飞.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
篇3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中小学教育模式、要求、目标、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改变,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教学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走向和新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为了促进教学常规更好地贯彻落实,我们修整和完善了备、上、批、辅、考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力度,对课前候课、老师拖堂、不按时进课堂、随意调课、随意占课等各项常规进行检查。教学常规的规范实施,促使老师更加重视研究课堂教学技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者的问题。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新课程的理念没有被真正内化为教学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淡薄,维持性过强。
2.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教学管理的目标不明确,缺乏整体性、持续性;教学管理系统开放性欠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与部分教师现有专业水平存在差距;教学管理方式方法落后。
3.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促进社会的广泛参与。总得来说,我认为,学校管理者要转变管理思想,树立促进发展的教育理念,开放管理系统,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教学工作者整体素质,踏踏实实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1.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教师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就必须先从头脑之中真正理解新课标所传达出的理念和精神,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之下,老师要按照新的理念要求自己,坚决摒弃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目标。
2.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中小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3.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认可,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4.强化师生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5.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分数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量化表征。分数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和学习质量情况,但它是学生学习的量化标志;另一方面,不应过度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应将眼光转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改变上来。
参考文献
[1]刘银泉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长的教学管理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学校 档案管理 依法治档
一、当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某些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其表现为:⑴对档案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多年来,由于对“教育改革”的狭隘认识,导致档案事业建设降低到了教育改革的附属地位,经常以一种对当前教育改革是否有用的实用主义来衡量档案事业,而这一观念又恰恰违背了档案的价值属性,因为档案是历史的产物,不能产生直接的教改成绩或效果,档案往往是到检查评估利用的时候才显出它的价值。⑵依法归档的意识不强。基层的领导同志不能深入实际解决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档案收集方式仍然依靠档案管理部门主动索取,而依靠有关部门主动移交的可操作性不强,致使档案移交工作迟迟不能落到实处,甚至材料收集不齐全,直接影响收集工作的开展。⑶对《档案法》的宣传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年了,除档案管理部门认识外,大多数人不了解、不认识档案法律责任,不重视统一管理档案的意义,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依法自觉保护、收集、移交档案材料的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2.教职工对依法治档的观念淡薄。由于档案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具有间接性、隐蔽性,这导致了人们忽视或轻视档案违法行为。因其后果不如刑事案件、行政案件、民事案件等所造成的后果那样,直接地明显地危及国家、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会给国家、人民带来直接的、明显的危害和损失。同时,学校对教职工的评价考核也没有把依法治档作为其中一个条件。把档案资料的收集、移交看成是一种负担,甚至不当一回事,学期或学年结束,该交的档案资料也没有整理移交,需档案管理人员的多番催促。
3.上级档案部门,对学校依法管理档案工作监督力度不够。一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学校存在的档案违法行为,往往只进行现场指导纠正,久而久之,执法检查变成了上门服务,上门帮助组卷、立卷,以指导替代执法、替代执罚。而对于法定破损档案、不及时归档、归档不全、利用不还、档案面临危险等档案违法行为不作重点深入检查和追究。
二、如何依法管理档案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打好依法管理档案工作的群众和社会基层。“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是我国档案宣传工作的方针,继续加大《档案法》的宣传,也是全社会的普法意识的体现。但目前档案意识还很淡薄,档案观念模糊。就我们基层而言,要争得领导的重视,把它纳入学校的普法工作中去。除做好各部门工作宣传外,还可通过宣传周、宣传月搞定期宣传,也可通过学校的内部网络宣传、学校公示栏宣传,通过研讨会、座谈会,举办展览、知识竟赛等形式,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档案,自觉遵守《档案法》。还可通过对违法案件的处理结果,以案说法,以警世后人,从而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管理档案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积极争取领导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建议从教育档案工作实际出发,会同档案局、教育局一起制定并及时修订适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学校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和档案工作标准,加强统筹领导,宏观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有效监督,形成有关业务部门与办公室配合对学校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机制,促进《档案法》实施在学校落到实处。
3.依法健全和完善档案收集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的收集、移交和整理、保管,是发挥档案工作整体功能的前提,也是做好档案业务工作的重点。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基础工作,不仅要把学习贯彻《省档案管理办法》与学习贯彻《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还要依法健全和完善档案收集制度。档案收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登记制度。为了掌握收集工作情况,避免应归档材料的遗失、散落,应及时做好登记工作,形成必要的制度。
(2)时限制度。及时收集是确保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的关键。收集材料不能等到年底收集与整理,而应区分不同情况,明确收集与归档时限。因为有些文件材料在办文部门较长,遇上机构变化、人动、工作调整,很容易散失,造成归档不全或不完整。
(3)查对制度。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到对所管档案材料心中有数,必须确定一个时间核对收集归档材料,对收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如不全、短缺材料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追要收集,对错装、错收的,材料要及时查清并予以纠正。
(4)移交制度。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时间与质量要求,使各单位、各部门形成的档案材料一般应及时处理完毕后,及时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归档保存,避免任何组织与个人以任何理由积压、滞留应归档材料的现象发生,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齐全,特别是人事档案更应注意及时移交。
(5)索要制度。对于未能及时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的归档材料,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完全坐等有关单位或部门主动送交材料上门,对以上制度执行情况,可与工作评价结合起来,奖惩分明,如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
篇5
【关键词】 学校 固定资产管理 资产流失
通常而言,学校作为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大多是政府直接投入的国有资产。学校作为重要的职能部门,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投入只增未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学校的物质基础不断上升,这些都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不当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其造成的损失不仅是国家资产的流失,也对学校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一、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很多年来实行的都是“国家所有,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共同管理,学校占有、使用”的管理框架,即各个学校的固定资产归国家所有,各级政府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各个学校拥有资产占有权和使用权。由于学校对于固定资产有着较大的自主管理使用权,在这种宽松且缺少监督的体制下,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我们调查了相关的中小学校,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重资金轻实物,重采购轻管理
对于学校来说,其资金的来源一般是国家财政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虽然这些资金在取得时就已经明确规定其用处,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各学校单位缺少统筹安排的观念、不合理使用固定资产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在采购环节时,各单位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重复购置的现象较为普遍,资源浪费严重。此外,学校在采购环节之后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实物管理不足,甚至许多资产闲置不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资产使用时并不重视资产的保养、维护,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2、制度不健全,管理不深入
根据调查发现,学校单位只重视收入支出等资金管理,而不注重物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具体体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调入、调出、处置报废时,存在不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随意变卖、低价处置;或交接领用,记账管理脱节;或资产遗失、被盗,物随人走等现象。有的单位重使用、轻维护,由于平时疏于管理,维修保养工作跟不上,致使固定资产达不到规定使用年限,资产损失严重。如此种种都是因为学校单位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者在制度执行时不够严格,缺乏监督。
3、缺少资产清查制度,账实不符
对于企业,年末固定资产是一定要进行清查的;但是对于学校,清查种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因此我们发现不少学校对固定资产的概念模糊,管理上具有随意性,对购建固定资产的业务只作支出,或一时作、一时不作,随心所欲,有的购建固定资产会计入账了,保管却未入账,也有的保管验收入库的财产,会计却未入账,会计与总保管、总保管和分保管之间没有对账,也没有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再加上内部调拨频繁,账账、账实不符现象较为严重。
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单位领导层级不重视
学校作为职能单位,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学校领导为了升学率的目标而完成教学目标,从上到下忽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时领导层管理资产时重视资金资产而忽视固定资产,或者为了财政拨款的目的而大肆浪费地购置固定资产,造成浪费。
2、管理人员配置不当
我国的高等学校通常有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处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专门的人员配备。但是对于中学、小学等规模较小的学校单位,通常都是后勤部门兼顾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一般来说,后勤部门实务繁杂,且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日常管理、期末清查等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资产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3、为了财政目的驱使重复采购
学校作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很多行为都是有财政目的的。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学校购置的固定资产配置使用不合理;同时,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在进行处置报废资产的处理工作时,未能制定合理的报废计划,学校直接报废处理,造成严重的浪费。
4、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足
我国大多数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是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的最重要原因。由于缺乏明确的管理权责,学校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的管理职责不明确,进而导致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等工作不重视。同时,学校多半没有像企业一样实行严格的固定资产的盘存清查制度;即使清查,也只是关注资产的存在状况,不关注其使用状况,盘存工作流于形式,盘存不到位,进而造成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漏洞。
三、如何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
根据上文分析学校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们从管理框架、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后续监督考核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1、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固定资产管理与学校日常运作息息相关,是学校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虽然中小学并不能如同规模较大的高等院校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处,但是也可以在后勤部门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可设专人对固定资产日常使用及保管进行管理,明确资产管理各部门在公办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形成管理、核算、使用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有名无实的状况。
2、科学规范固定资产使用流程
学习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也可以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管理,即固定资产取得、使用和处置报废。
(1)固定资产取得阶段
一般来说,学校取得固定资产的途径主要包括购入、调入、自建、改建、捐赠等。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各学校单位应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登记、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按照核算要求进行登记核对,保证账实相符。在资产验收时应由资产管理处及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组建验收清查组,按照合同、清单等对取得固定资产数量、质量、规格等进行校验,在校验合格后,执行严格的入库、领用程序。只有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结算及移交,从而落实使用责任,避免资产使用无效及浪费。
(2)固定资产存续阶段
对于没有设置国家资产管理处这种专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中小学学校单位,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由教育部主管部门牵头进行制度建设和监督。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对各个学校单位下达指导性的指令文件,指导各学校单位完成其固定资产制度的建立。例如,可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中设置登记制度,切实记录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状况,设责任制落实岗位责任,严格责任追究,避免资产清点无效及资产损坏责任不明,从而保障学校固定资产使用效能。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的使用,只有规范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才能确定科学的预算,才能科学地使用财政资金。
对于学校来说,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之后,最重要的是完善岗位职责,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日常中进行资产的维护和清点。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程序化、责任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也可以保证国家的固定资产不受侵犯。
(3)固定资产报废处置
在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上,学校单位应当严格履行报废处置流程,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杜绝自行处置或不处置申购。应报废处置的资产,由资产管理部作书面材料上报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并附有证明材料,特殊情况的时候还应有相关的鉴证材料,上报后获得批复才可处置,学校不得自行处理。同时,主管及监察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进行抽查盘点,严抓擅自报废处置、不处置申购等问题,按照责任体系追究责任。
3、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制度
深谙管理之道的人懂得,制度制定的再好,也是需要人来执行;而对人的管理则需要一套合理合适的业绩考核制度。业绩考核可以从方方面面进行,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具体内容可包括:第一,固定资产与上级下达指标匹配程度,固定资产与学校等级、规模、宗旨相符程度;第二,固定资产记账制度是否健全,固定资产卡片核对是否有效,维护保养、清查盘点、资产处置等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第三,固定资产流失追责机制是否有效运作;第四,使用、处置资产是否按程序办理,等等。通过绩效考评,可对固定资产管理形成激励,才能切实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学校各单位的固定资产规模也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固定资产是否能够物尽其用意义重大。如何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是每一个学校应当思考并践行的问题。加强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密切配合,树立管理意识,切实加强物化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只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广大师生员工普遍关心,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必定会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参考文献】
[1] 范俊:完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对策分析[J].教育与培训,2013(2).
[2] 周海燕:高中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瓶颈与应对路径解析[J].财经界,2015(11).
篇6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教学管理 多级管理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经济腾飞举世瞩目,竞争激烈的市场为人才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但也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肩负着国家与社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根本。而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是由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向以“学院为重心、中心”转变,其目的是促进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学校的综合优势和办学的积极性,增强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活力和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益和办学效益,有利于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和改革现有的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口径,也是进一步扩大学院办学自的重要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思想理念,也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根本。只有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把原先培养英语工具性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并把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和新要求,才能培养出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人才,因此,“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把对人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才能进行人性化的和谐管理,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只有树立这样的管理理念,才能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为人是管理的核心,服务是管理的内在要求,而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科研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各项管理必须立足于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
二、实施多级教学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1.实施多级教学管理机制是高校扩大规模的需要
由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学过程有其特殊规律,各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学校的宏观管理之下,教学管理工作也必须分解到位,突出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强调学院过程管理的主动性,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办学主体,既可以缩小校级管理者的管理跨度,减轻工作压力,又有利于校一级管理部门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使其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等。在管理宽度增大,工作效率却在降低的情况下,校、院两级管理无法满足规模要求。高校开始尝试建立校―院―系―教研室多级管理模式,这是为深化教育改革采取的另一项措施。它有利于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和改革现有的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口径,盘活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部地区的多数普通高校地处比较落后的边疆,虽已有一定数量的学科、专业,但办学条件与国内重点大学相比差别较大。因此,教学管理不能简单照搬重点大学的模式,应积极探索出一套拥有自身特点的实用模式。实行高校多级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2.实施多级教学管理机制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的时代,培养能够理解多元文化、善于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成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与之相适应为社会提供各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高校必须给二级学院更大的管理权限以充分发挥其办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实行多级教学管理模式后,由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专业建设,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拓宽专业口径,加大后期分化力度,培养出更多的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三、多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
1.多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形式
我校于近年采取了一些措施,将教学管理中心下移交由二级学院管理,即在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步以“学院为中心”依次建立“院―系―教研室”为模式的多级教学管理模式(即以校教务处为基础,建立院系级教学管理机构,对上来说是执行层,业务上受教务处的指导,对下来说,领导着教研室的工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把学校的决策、各项任务传达布置给各系各教研室、学生班级具体贯彻执行,又要把完成的结果及全院系师生的意见、要求和问题及时向教学主管部门反映、汇报,因此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枢纽)。这种多级教学管理是一种不同于高校传统管理方式的新模式,根本目的是解决高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它的核心就是降低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力,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真正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学院自主办学的高校运行机制,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激发各级组织的活力,切实提高办学效益。模式如下图所示。
`2.多级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的条件
(1)健全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我们的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学校管理既要注重组织体制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更要注重教育管理的人文意蕴。必须在依法、高效、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管理的机制。通过扎扎实实的改革,逐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使之制度化;创建团结协作、和谐向上、崇尚一流的校园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形成议政充分民主、行政雷厉风行、监政及时到位的学校管理新局面。
(2)较高水平的管理素质人员
随着学校发展,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在相应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是教学工作运转的枢纽,其工作量大,服务性强,事情琐碎、繁杂,承担的责任大,没有很高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是无法适应其工作岗位的。因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召开教学管理队伍培训班、教学管理工作会议等,学习、交流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
综上所述,与人才培养紧密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学院自身条件出发,通过体制、模式、机制创新,确定和构建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因此,实施多级教学管理是当下高校扩大规模后带来的必然结果,不但能够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促进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办学规范,教学有序进行,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使高校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艾智,刘艳娟,黄秀艳.地方高校二级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探讨[J].唐山学院学报,2010.
[2]陈丽萍.论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J].教学管理与评价,2009.
[3]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8.
[4]黄震华,沈素萍,丁崇文,徐俊贤.注重以人为本 强化能力培养[J].外语界,2008,(1):24-28.
[5]李建国,王洪琦.高等中医药教育构建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医教育,2007.
[6]王依群.有效实施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J].学理论,2010.
[7]许中华,丁远坤.高校教学管理重心下移: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
[8]杨爱君,杨金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浅论[J].教学管理,2011.
[9]赵华.基于人本原则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
篇7
一、校长教学管理常规
1.校长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建立以校长为首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人组成的教学管理系统,校长统一指挥学校教学研究、决策、实施、检查和总结。校长要熟悉教学业务,有较高的管理和指导教学的能力与水平,要把主要精力用于管理和指导教学工作。
2、校长要创造为完成各科教学任务所需的必要条件。要控制班额,要完善各种教学设施,让教师能教、善教、安教、乐教。
3.校长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从本校实际出发,每学期都认真制订和实施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指导、检查各学科教师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每学期认真总结教学工作。
4.校长要对本意见中的“教导处教学管理常规”、“教研组工作常规”、“教师教学常规”等提出具体要求,每学年评选和表彰达到常规要求的先进者。
5.校长要对各学科提出明确的合乎实际的教学质量要求,其中对进行闭卷笔试的学科要包括平均分、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要在学校逐步推行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每学期都要评选和表彰达标的教师,评选和表彰一批优秀学生与进步学生。
6.校长要深入教学实践。每学期担任一个班一门学科的课或每周任课2—4节。要有计划地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要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师备课,每学期不少于10次。每学期要不定期抽查各学科教师教案,做好记录并适当评议。要到级蹲点,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具体指导,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问题,总结推广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
二、教导处教学管理常规
1.要当好校长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省的有关要求安排学校课程,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协助校长妥善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掌握各科教学进度,检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2.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
3.要组织和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制订工作计划,开展教研和教改实验活动。组织和督促教师撰写好教育教学论文。每学期组织一次观摩课活动,组织一次各学科教学公开课,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论文。
4.每学期要组织检查全校教师教案2次、作业批改2次。至少召开1次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教师。要抓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每学期要进行1次教学评价,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5.教导处要认真抓好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要及时和如实记载教师业务档案各项内容;要健全各种学籍资料、表册。
6.教导主任每学期任一个班一门学科的课或每周任课3—6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深入教研组集体备课不少于10次。
三、教研组工作常规
教研组由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是学校实施教学的前沿阵地,也是各科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基地。教研组既具有教学研究的职能,又具有教学管理的职能。
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带头人,要推选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教研能力强,有一定管理能力,能团结同志的教师任组长,负责教研组的工作。教研组的工作常规主要是:
1.要在开学前制订出教研组的学期工作计划和组织学科教师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2.教研组内可设年级备课组。教同一年级的教师组成一个备课组,由教研组指定备课组长。备课组每2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同一年级的教学原则上要做到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考试命题四方面的统一。
3.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研和教改活动。根据教导处的安排,要认真开展公开课活动,教研组长要带头上好观摩课。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
4.要抓好组风建设,逐步形成严谨治学、团结合作、热爱事业、交流学术的良好组风。
四、教师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经常性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五个环节。
1.备课:要做到“四备”、“六熟”,即备课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与方法、课堂练习、教具演示和实验操作要领要熟。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精讲、善导、激趣、引思”八字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上课前写好教案。
2.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正确贯彻教学原则,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组织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适中,既符合课标(大纲)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体现适当的知识容量和知识密度。
坚持启发式教学,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八字教学要求。要把微笑、尊重、宽容、民主、探究、合作带进课堂,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教师上课要衣着整洁大方,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态度亲切。要按时上、下课。要运用普通话教学,高中英语要用英语讲课。板书要清楚、工整。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要根据实际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实验教学内容的学科,教师要创造条件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没有专职实验员协助的实验课可加倍计算工作量。
要努力使课堂教学做到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目标完整、教学过程有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效果显著。
3.作业:作业布置要目的明确,体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难度与数量适中。对作业要及时检查和批改,抓好讲评,及时反馈。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留课外作业,中年级学生每天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高年级学生每天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
各学科都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扩展、迁移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核心”。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同学主意识的“寝室是我家,爱护靠大家”。坚定不移的推进学生公寓管理工作。重点提高公寓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公寓管理制度,打造一个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变过去松、散、懒的现象。以学生为主,通过之前公寓出现的不良现象加以总结和规划,以长补短,不断改善。把公寓管理的有条不紊。确保公寓中心各项服务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工作重点:
进行一系列的项目检查,包括宿舍内务建设情况、公寓楼环境卫生、足苏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公寓楼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学校及公寓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公寓管理员岗位职责执行情况进行规划。
安全方面:
(1)为保证学生公寓用电安全,学生公寓严禁带入和使用容易引发事故的电炉、电吹风、直板夹、电热棒以及其他带来安全隐患的电器。
(2)严禁学生个人私拉、私接电线。
(3)严禁将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带入宿舍。不得在公寓内吸烟。
(4)学生住宿期间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现金。离开宿舍时随时落锁。
行为方面:
(1)学生应妥善使用和爱护公寓内水电设施、门窗玻璃、柜子、桌椅。
(2)提倡节约用水用电,离开公寓时。关闭水电。
(3)自觉保持公寓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在公寓不得酗酒闹事。
(5)行为举止要文明,行为举止要文明。互相帮助、团结同学,形成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
(6)住宿生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熄灯后,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正常休息。
四、本学期活动:
本学期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公寓的管理,推动学校学生公寓的建设和发展,特制定以下活动:
(1)活动名称:“公寓是我家,爱护靠大家”手抄报竞赛。
活动目的:带动同学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特长。是大家主意识的认识到公寓的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促进公寓管理。
活动时间:2011年5月末
活动地点:阶级教室
(2)活动名称:公寓“月文化”寝室评比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评比,评出最优秀寝室,颁发证书。并加学分。
活动时间:每个月末
篇9
一、突出科研导向职能,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
科研信息是科研活动的方向,科研信息收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主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都属于项目来源单位)相关政策、科研信息的收集,二是本单位科研教师专业方向、学术领域、特长等信息的了解程度。科技管理部门在项目来源单位与科研教师之间扮演着“红娘”的角色,只有对双方信息都有很深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做好牵线搭桥和科研导向的工作,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工作缺失。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于项目主管部门科研信息的收集,首先要留意项目主管部门以纸质形式下发的项目申报通知,一般常规的、计划内的项目申报会以纸质文件下发到各相关单位,应急的、非常规的项目申报会及时在网页上公布。这就要求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及时浏览相关部门网页,关注网上信息的。同时,通过对相关部门网上信息的解读,加强对科技政策、信息动态的了解和把握。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获知科研申报信息的基础上,要及时、广泛、有效地将申报信息传递给广大教师。最常规的途径是通过科研管理部门的网页,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建立栏目布局科学合理的网站,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以吸引科研人员能够及时主动浏览科研管理部门网站,以及时获取项目申报信息。有部分科研人员习惯于传统的被动接收项目申报方式,对此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信息传达的过程中,切忌简单粗暴的使用行政命令,单向下达,而是应该采取协调沟通和引导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创新科研信息方式,除了传统的通知二级单位科研管理人员f科研秘书1进行申报信息的传达外,要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充分发挥电子邮件、QQ群、微博等网络资源优势,力求做到最广泛有效的传达。
二、重视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科研项目的质量是整个科研项目的基石。如今高校不少科研工作者存着“重申报轻研究,重两头轻中间”的思想,申报项目仅仅是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获得科研奖励、个人晋升职称等需要,只求数不求量,将已研究内容反复“炒冷饭”忽视科研创新,从而无法获得项目资助,有的项目申报者为了能够获得项目立项,采用挂靠方式来丰富充实科研团队,但实际研究实力及支撑条件远不能达到研究项目的要求,影响研究进度及质量导致验收不通过。有的项目负责人团队意识淡薄,对团队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不能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使科研项目往往不能按期完成。尽管科研项目存在着专业和规模上的差别,但不管什么内容的科研项目管理,都是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相互衔接的全过程管理,忽视哪一个阶段都会导致科研项目管理的失败。作为高校科研管理者必须对科学研究的特殊性质和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做到对项目的先进性、科学性、预期成果的效益等指标进行动态评估。同时跟踪、监督好项目实施情况,对开展科研基础条件、经费使用、物资保障、信息来源、研究进程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予以必要的协调和引导。
三、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等学校每年都承担着来自国家、省部及厅市等下达的科研项目,这些来自不同渠道、数量众多的科研项目的年度检查、结题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同时,每年还要组织大量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牵制了科研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使得高等学校数量有限的科研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对每一个申请人进行深入了解,并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科研信息。另外,有的高等学校校系对科研工作采取“下任务,一刀切”的方式,对不能按计划完成的科研项目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减少相应的科研分数与科研经费,不予新申报项目立项等,对提前或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的科研项目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种对科研项目完成情况只罚不奖及奖罚措施不落实的做法,挫伤部分高质量完成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对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的科研人员在情绪上也起着负面作用,中国的高校科研管理,应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突出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科研人员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注重沟通交流,使科研人员了解学校的科研研究方向,充分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与自身的研究方向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性管理职能
高校的科研管理者是各项政策、信息、计划的传播者和执行者,也是普通高校科研计划的制订者和各项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更重要的是为高校科研人员服务,为高校科研工作服务的专业人员。在同许多国外高校的管理层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西方高校并没有科研管理这个概念,他们主张“对科研不能管理,只能提供服务。”方高校的科研主管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只能就是服务。因此,作为一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熟悉各项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对科研活动的基本程序有一定认识,更应该自觉地履行服务性的管理职能。这一点是由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正是因为科学研究根本目和宗旨是服务社会,才需要科研管理为科研服务,并且决定了科研服务的主要内容。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是整个科研管理活动的纽带,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把校、系、各科研课题组及参加课题的每个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把学校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此外,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一定要掌握当今科研发展趋势,特别是普通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趋势。作为科研管理者,不仅日常要多学习相关工作的管理知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对信息的处理要求快捷、准确、及时;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管理能力,最好能够亲身融入到科研队伍之中,结合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服务水平。
篇10
我国学校基层经济管理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对经济问题的预测、分析、决策等缺乏切实可行的应对手段,特别是资金分配、开支和计划方面的管理制度大多不够严格,容易造成资金汇报与实际收益出现差距。(四)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我国很多从事学校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是从基层教学人员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员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却缺乏一定管理能力,在进行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无法对学校财务进行有效管理,而面对逐渐深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学校没有及时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很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学校基层经济管理工作需要。
二、应对策略
(一)明确经济管理责任针对学校基层经济管理的连续性特征,应明确划分经济责任,比如划分前任领导和现任领导的责任,保证经济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若一项经济事务是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就要明确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以对经济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在日常经济管理中还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要对经济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首先就应对他们的业绩和问题出现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划清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在学校基层经济管理中,预算管理是其工作核心,是推进学校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强预算管理对于强化学校基层经济管理责任、增强预算约束性、促进学校各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非常有必要。首先要树立正确预算管理观念,分析影响财政补助、事业、经营、上级补助等收入的因素,对学校的收入进行全面编制和统一,努力争取更多经费进行办学;建立预算管理机构,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和对预算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落实预算责任,保证预算指标的客观性、准确性与科学性,推进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若想要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就应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经济管理控制力,实现资金来源和使用的有效配合,加强各项事务的账款管理,严格收款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最佳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有效避免资金周转困难和资金浪费问题,使学校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四)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人是学校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主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制的完善,对经济管理人员提出了更为苟刻的要求,所以学校应组织基层经济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学习,使他们能够依法办事;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业务培训和技能训练,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强化他们对新形势下学校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的适应能力,并使其拥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决策水平,使他们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顾全大局利益,解决学校各种经济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