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18 10:5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德育教育;思想观念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在力求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小学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结合新课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学教学实际,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民族之魂不可忽视

在中华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国家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稳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学起步开始。中华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人是智慧的,德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的体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小孩子的基础所在。小学阶段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抓住最佳时间的德育教育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多的优势条件。所谓万丈高楼皆从基础而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能为中华民族精魂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显著效果

纯洁一词能最好的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概括出来,说明小学生的内心能容纳很多的思想,但也因为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启蒙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的不良观念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坚定时期重点进行道德观念等的教育,以便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定。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会的各种环境中不断沉沦,需要及时在学校加强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生观念等有显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潜力,培育国家栋梁

在我国十会议上提出关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创新,抓住机遇。小学生是人生起步的阶段,是基础阶段,其发展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国家潜力的代表性群体,是祖国花朵。他们的德育发展好坏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能否实现。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体。小学生在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时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去处理,从而在冷静中学会创造,在处事中掌握技巧。小学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纸属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终生重视德行与品质的提高。

(四)社会生存必备良好的德行

在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才的素质和德行成为各大企业等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用人单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学历等不再是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在综合型人才要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学会做事,学会在社会各种事项中用先进的道德观念去面对,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二、小学教育教学中缺乏德育教育的表现

小学学生在生活等很多方面都与外界有密切的联系,加上他们的模仿天性,对接触了的各种思想进行模拟和学习。其中好的思想观念对其德育发展和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而坏的一面则会使得小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让人失望。而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独立的机械进行德育教育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单纯的常规教育教学很难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可,此外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学课堂没有参杂德育教育就很难全面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就不能保障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活动顺利实施。而且小学的教育教学中部分德育教育是被抵制或者忽视的,因为学生没有其独立的见解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容易学到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德行等出现问题。而有的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态度不够和蔼,生硬灌输或者强制限制学生,采用的方式方法很不恰当,小学学生很难在不完善的思维能力下掌握各种教师讲述的做人的大道理。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的智慧是无限的,但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很多教师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紧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也存在忽视学生的情况,这就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也不可能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重要人物,这就无法保证学生能在交流学习、小组合作等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三、完善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统一性分析

小学常规教育教学包含了众多内容且有很多关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利用德育教育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常规教育教学能和德育教育统一进行时效果往往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德育教育虽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用单独的科目给学生进行品德及思想观念教育,但是其真正落实还需要继续加强。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管理需要用到很多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比如学生在课上容易出现乱动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在课前做好思想教育活动,告诉学生上课下座位是扰乱课堂的行为不应该做,这就是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有些小学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学成知识应对考试,把原本的德育课堂用来进行数学等应考科目的教学,这种将德育教育忽视的行为使得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想要打造以学生为主的德育教育和应考知识统一的课堂,需要客观分析了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心理,认真观测学生在日常学习等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发挥他们表现好的一面,然后根据各科目实际教学的一些技巧引导其改正自己的不足,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发表自己的思想看法,敢于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交流沟通,做出行为表率。

随着新课改的快速推进,很多地区的教学教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融合语言、趣味的插画、故事、寓言等鲜活的材料的教材,这些材料的利用也能促进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很多教材上的阅读材料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观念,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插画、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先进的一面就能培养起学生融入学习、发展政治思想的习惯,也就是在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春天在哪里》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围绕学生开展情境探究活动。首先,在合作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以便更好的让学生形成分组。教师通过合作思想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小组快速凝聚起来,然后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春初的植被萌芽、春后的植物枝繁叶茂的现象,引导学生外出锻炼的同时学会观察,树立事物变化发展的思想观念。这样就把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进行,学科教学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很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用师生情感做德育教育的纽带

小学德育教育一般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品德锻炼和情感知识教育展开,借用教师经验等的引导促进整个教育行为。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师生合作学习成为了潮流之一,这能让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建立亲切的情感纽带,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德育教育中锻炼自己意志和品德。当教师的权威现象一去不复返,当师生间的情感合作成为常见现象,那么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很好的引导,也就实现了德育教育。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或者锻炼过程中成为思想引导、辅助者,就能帮助学生在学习、锻炼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和品德。小学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思想问题是教师需要重点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只有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观念及行为问题,才能使得教师与学生展开合作,提升其品质和德行。

(三)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德育督导系统

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系统,而是应该从他们的家庭开始,然后学校系统和家庭督导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把学校德育的内容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针对学生品德缺陷,综合家长意见,制定详细的督导系统,确定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系统中学会从小事树立德行,从生活锻炼德行的思想观念。比如:学生和家长都教导孩子要尊敬老人,他们才会在公共场所为一些老人服务。

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保证,也是小学学生在未来的生存根本之一。小学教学中结合德育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身心的纯洁状态,辅以教师才智,创设鲜活的教材、生活经验构成的德育环境,把师生联系起来,把家校联系起来,用良好情感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督导体系建立。尽管学生受到外界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推进困难,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可以用一些灵活的技巧和方法去克服。

参考文献

[1]过敏慧.林晓.“品德”视角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08).

[2]周永霞.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德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2010(26).

篇2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教育;重要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53-01

德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按照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随着英语课程的不断变革,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了德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意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在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上也得到了提高。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心理结构、情感结构以及认识结构,制定正确的心理策略,循序渐进地渗透德育教育。在语言知识的机械学习以及操作中,注入了情感的交流,同时以小学生为主体,从教学实际出发,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的心理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丰富教学,例如在比赛、游戏、唱歌以及表演中可以拓宽有限的课堂空间,从中传递情感的体验,开发学生的潜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生情感品质。例如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礼貌语言"I'm sorry"、" It is nothing",在课堂中创造良好的情境教学,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Tituation:放学后,Marry和Tom约定晚上六点一起去Linda家里做客,只有Marry按时去了Linda家,Tom六点半才到,此时Tom该怎么说呢?

Guide:Tom:Sorry,I am late.I am sorry to bring you so much trouble.

Linda:That is all right.

Tom:It does not matter.

通过情境表演,在培养学生礼貌的过程中,可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Tom因为家里有事迟到了,当表示歉意的时候,Linda和Tom都表示谅解、没有关系。在这种场合中,小学生在注意语言运用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由于小学生处在思想的启蒙阶段,心智不成熟,自我意思比较强烈,不懂得关心父母、爱护他人,在学习以及生活上都缺乏自主性,同时在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必须要教师进行循循善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展现不同的精神文明内容,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

Tituation:当9月10日教师节到了的时候,学生们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Guide:student:Happy Teachers Day.

Teacher:Thank you and good luck.

在这个情境中,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小学生形成了关心老师、爱护他人的良好习惯,丰富了小学生们的感情世界。从整体上来讲,在情境表演中可以培养小学生喜爱节日、热爱学习、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可以让学生知道做错了事就应该道歉"I am Sorry(对不起)",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后就应该心存感激"thank you"(谢谢你),同时接受别人表扬以及礼物时,更要要说"thank you(谢谢你)",在过母亲节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制作贺卡,并附上祝福语:"The world is only a good mother.I love you! Mom.(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爱你!妈妈),让小学在生活中感受英语的同时,还能够保持一颗赤诚、感恩之心,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体验心灵上的快乐。

3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小学生教育的关键内容,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及整体教学法,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教学,从而将小学生的认知活动以及情感体验进行巧妙结合,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以及互助的品质。

Tituation:当Jo手划伤了,处在一边的Susan、Cindy和Connie该怎么做呢?

Guide:Susan:I'll take care of him.

Cindy:I ask for help.

Connie:I go to the teacher.

在这个过程中,Susan、Cindy和Connie分工合作,首先Susan在现场照顾Jo,其次Cindy去寻求同学帮助,Connie去汇报老师,三个人之间进行了完美的配合,从而成功帮助了Jo,培养了小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4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作为小学生教育的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不断穿插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寻找答案以及攻克难关。

Tituation:当Angal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时,教师该怎么说? Guide:Teacher:I believe in you.

student:thank you.

在这个情境中,教师通过鼓舞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自己,树立学习的信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合作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新会.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导报,2013(01).

[2] 范晓君.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5).

[3] 苗京华.浅析小学英语教学和德育教育[J].民风(科学教育),2013(02).

篇3

一、课前德育的渗透

在组织教学、新课导入环节上适时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寓德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在课前三分钟,我会结合课文中的知识及实际情况给学生讲些具体事例,用浅显易懂的话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如在学习完《童年的发现》这课时,我告诉学生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为了让自己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就该珍惜它,让每一天都开心、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不要留下任何遗憾。就像我们刚开学时学习的课文,今天就不可能再重新学习它了。现在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在学习时我们就要专心愉快地学习,这样才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课前三分钟时,我有时也让学生讲小故事,并说出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从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进行阅读,使学生获益匪浅。教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们班的学生对爱有了正确的理解。他们已经渐渐明白老师对他们的批评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爱,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接下来我让学生围绕着爱,写篇作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彝族学生,他叫日约子,他在文中写到:我的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的点名和特别的“关心”,我在心里恨透了老师,认为老师不爱我,学了这课,我才明白,我误解老师了,老师是爱我的,只是这是严厉似的爱。我在评语中写到:谢谢你明白老师送给你的这份爱!正因为席老师关心你、爱你,所以我知道你的不足之处。希望在老师的关心下,你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一名学习成绩优异,思想健康又积极的学生。从此他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尤其在作文方面进步特明显。

三、教学日常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引领学生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才能知道学生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每周一我都提醒学生,无论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如果你不敢当面给席老师说,你可以选择打电话、发短信、写信或写纸条的方式告诉我。结果许多学生都选择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方式告诉我他们心中的疑惑和困难。

有一个彝族女生叫马阿依,她是留守儿童,属于学困生。有一天她把银行卡带到学校来,不小心丢失了。第2天下午,她才发短信告诉我。我首先在语言上安慰她不要着急,然后问她卡是否有密码,她说有,于是我让她带上户口本到银行去挂失,这样别人拿着卡也无用。第二天去上课时,问她事情办得怎样,她微笑着告诉我一切顺利。之后我发现她学习用功,每次语文听写生字和词语时,进步特大。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

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我班有一名彝族男生叫阿苏小平,他的父亲已故,母亲在坐牢。有一天他打电话要请3天的假,我问他有何事,他吞吞吐吐地告诉我要去看妈妈。听到这里,我以温暖的口吻告诉他:你现在已经读五年级了,长大了,是个懂事的男子汉,去看妈妈时,要多带些妈妈喜欢的礼物,多说些安慰妈妈的话。同时让他转答我对他母亲的问候。他兴奋地说了声:谢谢老师!当他再次进入教室后,我看见他脸上的微笑灿烂无比,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增多了。在我选他为小组长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心灵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让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篇4

【关键词】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小学班主任;重要性

1.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处于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和不断模仿外界的时期,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对错辨认能力,因此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首先,德育教育是为了让小学生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人格素养,德指的是品德,更深入一点来说便是美好的心灵培养,安全意识则是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的东西,很多大人还缺乏一些安全常识,更何况是年龄尚小且心理还未成熟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小学生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和班主任接触,因此班主任在这样的阶段下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可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些常识,按到一些正确的行为并去模仿,便能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教育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过程,班主任在对同学们进行德育和安全教育时也是和他们交朋友的过程,班主任和他们站在同等位置上,不但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让同学们学习、和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生们乐于玩耍,在此过程中还能愉悦他们的身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2.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教学理念,从本质上来说,德育和安全教育只是其中的两项内容,当然其目的是加强小学生们的个人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但在此方面很多班主任侧重点抓的不太准确,一方面有些班主任只抓德育,忽视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又则是过于注重安全教育,没抓好德育培养工作。再者,教育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一起参与互动的过程,包括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指导,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本质应当是从行为培养提升到思想认识的过程。总的来说,德育和安全体育教学整体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德育教育方面,很多小学的班主任设置的教学目标不符合实际情况,有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的教学目标华而不实,老师作为德育教育的主导者,若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学习新时代下的德育教育方法,就会降低教育成效,造成小学生在接受过程中把握不了真正的学习含义,德育目标设定得太偏或者太高,不但影响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开展,更容易打击到小学生的自信心;第二,在安全教育方面,小学班主任没能结合现代的安全危险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安全内容几乎和以往的安全教育环节相差无几,很多小学班主任没有及时更新安全观念,在安全防范技巧的教学中也没有体现出实用性和方便性原则,在危险事故的处理上也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导致一些安全操作的实效性不大,小学生们也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一些危险源发生了改变,若班主任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科学的安全教学改革方案,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班主任的一些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学校和小学生们的家庭若不能有效地沟通配合,也不能取得很好德育和安全的教育进展,此外,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也会影响到小学生们的思想观念。

3.促进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

3.1班主任要加强和小学生的交流,做好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课程建设。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还不是很强、在心理方面还是容易受到同学以及老师、家长影响的,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及安全教育时,应当掌握好自己的语言和沟通技巧,既要能够有效地带动同学们的学习气氛,又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要能让小学生们具有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危险防范技巧的教学中,小学生们出现错误时,老师要及时以鼓励的语言加强学生的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以幽默的方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并加强相关训练,班主任要能在走到小学生们心中,让他们以老师为榜样,学习正确的行为理念。

3.2班主任应当改变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性的德育和安全教育。班主任应当借鉴现代成功的小学教学模式,利用设置教学情境、游戏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小学生的想象思维,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经常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安全竞技比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3开展德育和安全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很多小学生还没有足够的安全常识和德育理念,因此学校方面可以多举行一些关于德育和安全的活动,例如德育讲座、安全知识竞猜等等,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班主任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合适的思想引导,让小学生建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要不断提高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工作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来春旭.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2]周宣.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6(01).

[3]海力切木•阿不都热木.班主任有效工作方法略谈[J].赤子(上中旬),2015(20).

篇5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教育大纲中对于小学数学的主要要求是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数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思维和良好的思考习惯,让学生能够具备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出,除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本就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所以,小学数学教育理应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或者与素质教育有广泛的交叉。

二、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能力是通过观察将已经活动的线索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小学生在对数学题目尽心观察和分析之后,使用正确的思路还基础答案,这就是数学中的逻辑能力。逻辑能力不仅仅能用于数学,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1]。

2.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类的活动收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在生活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智力因素指的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因素,非智力因素更多的指向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了学生对于某项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对于压力的抵抗能力等。智力因素很难改变,但是非智力是后天影响的产物,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可变性,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对学生施加正确的影响,让学生成为一个非智力因素更健全的人,将会对学生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数学是人类探索自然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一个人获得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所必须的基础。尽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浅显,只涉及到加减乘除,整数分数,但是这些知识背后的理智和逻辑能够为学生奠定科学素质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2]。

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路径

1.从思想根源上教育

思想在行动之前,想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建立素质教育的基础,需要首先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进行改造。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更加开放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认清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长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分别吸引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具备发散思维,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从教学内容上教育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知识的罗列,并不重视小学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所以,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入素质教育,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把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动力,甚至也扼杀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内涵,再适当的从课外材料中寻找能够凸显素质的材料,把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比了解知识更加重要的工作来做。

3.从教学环境上教育

教室是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封闭的环境无法创造更多的可能。素质教育教师要给学生打开一方新天地,放开思维方式的束缚。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大胆的脱离教师,把学生们带到更多的地方,活动室、操场、甚至是公园,在生活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学的价值,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

篇6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79-01

学习无止境,赏识无极限。希望老师和父母走出"打是疼,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鞭子下面有人才"的误区,真正关爱自己的学生、孩子,让赏识教育在当代教育中先生其无穷的魅力:

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作用不仅是对他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自己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人类本质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严加斌性格开朗、活泼,也比较好动。说话口齿不清,但很可爱。在上课时,总爱把手伸进抽屉里做小动作。刚开始时,我看到他在做小动作时轻轻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过了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后来,上课时见他做小动作时,就说:"严佳斌,上课不好好听课,那就不是乖孩子了。"他总说:"姚老师,我是乖孩子。"我说:"乖孩子上课要用心听讲的。"他坐坐端正,一会儿又开始做小动作了。几天下来总不见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我说:"这几天我发现严佳斌这孩子上课很用心听讲了,作业也做得很棒了。他真的是个乖孩子。"听了我对他的表扬,于是他坐得很端正了。几天下来尽管有时还要做一下小动作,但比以前少多了。

第一组课文上完后,进行了检测,语文试题他答得很好。尤其是阅读文章中的一道题他答得最好。文章题目是《石头和小溪》,说的是,一块石头横在小溪中间,不让溪水流过,劝溪水知难而退,而溪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最后,把石头上的棱角磨平了。一道作业题的要求是: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这是一道开放题,很多学生在回答时抓不住要点。严佳斌是这样回答的:在困难面前要不害怕,不退缩,要勇往直前。我在他的答题上面写上"真棒!"两个大字。在讲评试题时,我大加赞赏了一番。看着他脸上荡漾的笑脸和那骄傲的眼神似乎在告诉我,他是乖孩子。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我发现他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特别强,在一次次的表扬中,超过了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一年多过去了,表现在这孩子身上的语文功底越来越优于别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会妙语连珠,令人刮目相看。

从严佳斌学生身上留给我一个启发:教育的失败往往是教育者不是从自身去找原因,而一味地去责怪学生。这样的教育哪有不失败的?当教育遇到阻碍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教育有没有出什么问题。教师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切忌居高临下地看孩子的表现。一节课40分钟,总要求学生很端正地坐着,这样一节连一节,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也是难以承受的。因此,我们不要太苛求学生,看到学生的一点过错就满心的不舒服,而加以指责。教育的成功就要从教育者自身去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要学会接纳孩子的过错,允许孩子在波动中前进。我们要相信,学生没有错。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

二、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

赏识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但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和惩罚,只不过主张批评要适度、适时,惩罚也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前提。而且,批评和惩罚应该是明确针对孩子所犯过失,当孩子因为智力问题学习不好时,就不应该用惩罚的方法。事实上,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家长如能对孩子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孩子会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我看到一名男生拿起砖头要砸同学,便立即上前制止,并责令男生到我的办公室。等他来到办公室,那名男生已经到了。他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来。老师接着又说:"据我了解,你要打的同学在这之前欺负了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随即掏出第三块糖奖励他。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拿砖头砸他啊。"老师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知错,再奖励你一次。我的糖送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上面的实例有赏识也有批评,我的具体做法都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却是终身的,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却是终身的,这个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事能够认真、仔细,克服浮躁的心理,同时也就逐渐形成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的道德面貌。这两则实例使我更加坚定,是可以用赞美来批评教育学生的。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看了此言不虚。

三、父母要用赏识教育的理念教育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地方,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自尊心较强,他们往往要求要独立自主,二不喜欢别人的管教。父母要放在和子女平等的位置上,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去了解他们,然后要多关心孩子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赏识,让孩子树立自信。

篇7

关键词:生存教育;学校德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03-02

一、事件与现象

中小学生因火灾、交通、触电、溺水、拥挤踩踏、食物中毒、自杀等安全事故导致死亡或受到伤害的,时时有消息报道。如:

1.2013年05月11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发生一起5名中学生先后落水失踪意外事故。至晚上10时许,5名失踪学生尸体从事发江段捞起。(摘光明网)

2.辽阳市某中学一名女学生只因与家长发生了争执,在家中上吊,其母发现后,将其送到医院急救。据介绍,企图上吊自杀的是辽阳市某中学一名初二女生,15岁,因学习成绩之事被家长说了几句,孩子便想轻生。(摘新浪网)

3.一名女硕士生竟被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拐卖到农村;女生在校外遇到性骚扰时,竟不知所措、不敢声张……

4.2013年4月复旦大学生投毒伤害室友,令人震惊。(摘自新浪网)

5.一项对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全国有3000万名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这种心理上的缺陷,导致孩子们在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挫折面前,束手无策,结果往往是采取退缩、逃避甚至是极端错误的做法,有的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令人扼腕痛惜。

…………

以上事件与现象让人痛心,更为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敲响了“生存教育”的警钟,应该引起每一个人的思考,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从小开始加强生存教育,学会自我保护。由于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往往偏重于认知教育,而忽略对生命个体存在价值的关注,生存教育工作比较滞后,表现在上级部门提一提、学校领导抓一抓,比较被动。再者,生存教育有效性不够,表现在教育中缺少实践操作,说教或讲大道理较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强化练习较少。生存教育是学校的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今天成绩决定成败、分数决定优劣而忽略对生命个体存在价值关注的环境中,生存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二、生存教育的认识与意义

生存教育不等同于安全教育,也不等同于生存知识的传授,而是指:经过有目的、有筹划的教育方式,向学生传递系统的生存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和拥有生存本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成为具有珍惜生命、健康的心理和创造性智慧的人的活动。生存教育包括如下几项内容与意义:

1.传递珍惜生命的知识。生存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教给学生生存的知识和经验,以维持生命存在的基本需求,能够在火灾、交通、触电、溺水、拥挤踩踏、食物中毒、他人伤害等事故中用学到的知识保护自己。

2.具有应对生存危机的功能。生存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危机的存在,培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自身生存意识,能够在各种危机面前应付自如,提升生存质量。

3.培养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抗挫折、抗磨难,面对窘境有不屈不挠地抗争到底的毅力;让学生认识生活的艰辛,知道成功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的道理;让学生认识如何待人接物,与他人诚信相处、沟通的道理;让学生认识要立足社会就要有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与活泼开朗性格的道理。

4.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唯恐耽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影响升学率,不组织或不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与各类集体活动;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取高分数,竭尽所能,以满足孩子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需,舍不得让孩子吃半点苦、受半点累,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要知道一个人毕竟要走进社会生活的大熔炉中,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生存教育的意义,大胆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学校里就要培养学生将来应对社会生活所具备的各种技能,为学生切实走进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5.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目标。“一个人没有人生目标如同死人一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与目标是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并且人生目标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可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很多学生没有远大理想,更有一些短视的学生家长,为了眼前利益,过早的让孩子辍学去打工,那他们将来只能停留在社会的底层。可见,为了学生有一个较好的生存空间,对他们进行生存教育,培养他们的目标意识是多么迫切啊!

6.掌握生活本领。人的一生就是一门经营学,必须凭借自己的本领不仅要经营好生活中的吃、喝、拉、睡,还要经营好自己的身体、金钱、劳动、情感与人际关系。所以,要想在社会中好好生存,拥有生活本领尤为重要,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存的基础。

三、开展生存教育填补德育教育空白,焕发德育的生机

1.学校应确立“生存教育”机制。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德育,两手都要硬,不能为了学校的名誉而搞教学成绩的“专线”,而是要建立生存教育机制,制定目标与措施,把生存教育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教学与德育并驾齐驱,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两不误。

2.进行生存技能教育的考核,决不搞教育形式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青少年学会生存列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学校进行自救互救培训在欧美、日韩国家都得到了积极推行。日本是亚洲急救逃生知识普及率最高的国家,通过课堂普及是日本的成功经验之一,通过规范的授课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使受训学生牢固掌握最起码的自救互救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突发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和应变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由于灾害、安全事故和急病引起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相比之下我们的老师往往只会教学生不能这样,严禁那样,从不教学生在发生灾难前后该如何避险、应急、急救等实用知识与技能,而这些知识才是对生命安全最为重要的。因此,教育部门要设立如像语文、数学那样考核的评价制度,促进生存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3.加强学生“生存忧患”的习惯养成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把当前的功课学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为将来争取到更多的生存优势,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为重要。首先是“忧患”的习惯,对学生加强个人生存教育,养成“忧患”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必不可少的优良的心理品质。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其次是生活自理习惯,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拖洗地板、收拾房间、自己的衣物自己清洗等,平日里做事情要有条理,要善始善终。这些从生活中学到的能力、形成的习惯对学生将来的生存发展意义会更加巨大。

4.心理教育应成为常规课程。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备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质,走向社会难免不出问题。现在的学生从小生长在一个优越的环境里,几乎没有受到过任何的委屈。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情感会是多么脆弱,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因此,把心理健康课列为学校的常规课程,如同语文、数学科一样有教材,开设课时,聘任专职心理教师进行授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增强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教学对话;对话素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实现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要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想教师所想、说教师所说,这种“教学对话”不过只是徒具形式而已,并非真正的对话。

一、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针对性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阅读方法、阅读技能、阅读习惯的指导,对学习知识的有关文学理论创作、作品叙述视角、文学阐释知识等都可以帮助学生进入阅读对话的知识指导。

二、教师要及时随课文举例,教会学生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好的“教学对话”可是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随课文举例子,让学生明白怎样在阅读时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对话,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1.学会警惕“假对话”,并识破“对话陷阱”

在课堂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时学生和学生或者老师和学生表面上好像在讨论,争论得很激烈,但实际上却是各说自话,互不理睬,只想说服对方,而不试图去理解对方。

2.对于学生回答的一些知识性的错误要及时引导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在回答问题时不由自主地游离主题,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对话主题上来,而不应该回避。

3.教师应尽量创设富有价值的话题

富有价值话题的选择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还可能师生共同确定。这样的话题应该是关键性的、有深度的,或者是能够引发全局的。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对话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对话能力与对话水平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对话的水平与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话中应该创设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真诚地投入与学生的对话中去。

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后,由于“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美术; 赏识教育; 树立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18-01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赏识教育呢?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父母、教师和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那么在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1.有利于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美国天才儿童行为表》中天才儿童的表现第十一条就是"兴趣广泛或者兴趣专一"。我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珍从6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总结出这一条经验: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可见,兴趣是教育之源。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原动力。在我们美术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在兴趣培养过程中渗透一些美术基本技法、基本技能的教育。那如何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呢?――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逐渐感知社会、获得知识的儿童来说,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开始接触绘画了,而且绝大部分小朋友都喜欢绘画,对绘画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那并不是真正的绘画,是涂鸦。因为小朋友可以用那五彩的笔,任凭自己的想象,尽情地的画呀、涂呀,是件乐事。到了小学,他们的这种兴趣还保持着,他们的兴趣来自把美术课当作一种游戏活动,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我们的美术教师不要去打消他们的这种积极性,不要对他们的绘画作品一棍子打死,应该赏识他们稚嫩而有童趣的作品。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发展绘画的兴趣。如果反过来批评学生:"你这孩子,真笨,画得真糟糕!""你这孩子,不是画画的料。"这样的话语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使他们对美术课不感兴趣,不喜欢上美术课,不喜欢画画,那我们的美术教育就面临失败,课堂上也不会有热闹的气氛了。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意思维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明、创造都源于想象。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遵循前人经验的人,需要的是有发明创新精神的人。而美术教育恰恰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最有效途径。

在美术教育中赏识学生是培养学生无限创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赏识学生的发言,赏识学生的提问,赏识学生打破教材的绘画作品。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自主调控。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他们在课堂上、作业中就表现出了更多的创新意识、挑战意识和超前意识,出人意料的作品会不断涌现。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孩子们的思维"松绑",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扩展;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实践;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来安排;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给学生权力,让他们来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去创造……

3.有利于树立后进生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真正信任老师,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指导者,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去博得学生的敬爱,教师要善于表达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的情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在以后的课上他的表现一直不错,我经常刻意去抓住他的闪光点,对他的作业及时表扬、展示,逐渐帮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当然,让孩子正确面对困难,真正解决困难,就要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度,即不仅要把握好表扬的"火候",也要掌握好表扬的时机。过度的赏识也会使孩子变得自负和脆弱,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就会不知所措,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事实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历来是相伴而生,任何一方的缺位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两者只有相辅相成、灵活运用,才会让孩子从赏识中增添兴趣,发展创意,增强信心,取得成功;从批评中学会自省,不断进取。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转变新的教学理念,创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手段,让教师赏识学生,让同学赏识同学,让他们自己赏识自己。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从赏识起步,并将赏识教育不断探讨、发展,让孩子们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之树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教育德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应当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理解生命,丰富心灵,坚定信念。在新的形势下政治课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努力追求一种充满生命体验、感悟生命意义的教学新境界。

一、生命教育: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

生命教育就是指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然而现实教育却不知不觉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遮蔽了塑造人心灵的真谛: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对实用技术的向往。其结果是使本来应当促进学生生命完善和人性丰富的教育,变成了压抑学生个性、禁锢学生精神世界的机械训练。教育界在近几年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全新的教育理念,针对中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现象,在学校中开展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急需拓宽。生命教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而应该成为全民教育、全社会教育。

请关注几则案例:

《华西都市报》11月12日报道:今年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王豪,4个月找不到工作,觉得对不起父母,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于11月6日在四川老家自杀身亡。

“敬爱的父母:您们好!我十分感谢12年来对我的养育,可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我只有一死,因为作业太多。”一名年仅12岁的女学生恬恬在留下这样一份遗书后,自缢身亡。

什么让孩子不想活?有专家分析,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负担重、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及感情问题。

从这些中小学生自杀事件折射出一个问题——独生子女教育真令人担忧。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是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太高,制订的目标不切实际。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就轻则喝斥,重则打骂,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家长过度娇惯孩子。这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性的主要根源。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情感脆弱,承受能力差,这种孩子特别容易两极分化,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或过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现实打击,就会以自杀、自残、报复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

第三,家长与孩子缺乏交流。一些家长总是居高临下,孩子有心里话从不敢向家长诉说,家长也无从知晓孩子心里想什么,需求什么;

第四,家长对孩子缺乏赏识。看见的只是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话语常带讥讽,使孩子丧失自信心;

第五,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产品,孩子既不敢怒又不敢言,个性压抑心理产生畸变。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一定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诉说,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试着化解内心的压力。父母要培养孩子树立自强的意识。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学会赏识孩子,使他们拥有自信,明确自己的责任。

二、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重要的实施者,也应引起反思

一是学校、教师应转变育人观念,因材施教。并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能把分数看得过重,我们培养孩子的不仅仅是成才,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社会、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二是要加快学校心理教师的培养。目前许多学校大都无心理教师,有些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也只是迫于形势,装点一下门面。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低龄化问题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学校不但要配备心理教师,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系统。构建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的结合。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非专门渠道就是在各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加强对学生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由于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造成一些学生对生命漠视;所以在中小学要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应首先致力于人与自己的教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找到真我,而且要帮助他们发展潜能,实现自我。

四是加强责任心的教育。生命来之不易且只有一次,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让孩子们懂得生命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家庭、社会。培养学生不仅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成为教育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成长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有责任感的人。

五是加强挫折教育。教育给了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知识、能力,教育营造了尊重生命的氛围,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明确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历许多困难和失败。不能一遇到困难和失败就悲观失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教育孩子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以自然地心态应对竞争,参与生活。

六是要进行人与自然环境的教育。让学生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及大自然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以宏观的视野去认识人类存在的意义,关心人类面临的危机,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