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8 10:5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教学特点
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总结能力,能够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事物的发展,进而为高中物理的深入教学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大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初中生具有创新能力,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处于培养当中,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充满了好奇,因此,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思维特点,增加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教育教学,实验教学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操作,而且丰富的生活素材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便利。例如,通过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教学实验,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关于电的现象认知将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而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等基本的电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用电认知。
二、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因为物理课程的特殊性,使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必须借助物理实验等形式才能表达出来,例如,关于电流方面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公式的基本应用和推理过程,同时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真正了解物理的本质。
三、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篇2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衔接 学法建议
一、现象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突出,中考物理接近满分,学习物理也很有兴趣,而进入高中后,学习出现极大反差,物理一直走下坡路,成绩直线下滑,很短时间内就从初中的物理尖子变成了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户”。
二、形成原因
一些学生初中物理非常拔尖,但进入高一后由于不适应新的物理学习,致使物理成绩不断退步,严重打击了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最后甚至放弃了物理学习。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知识容量差别。高中的知识容量较初中的知识容量大大增加了,要学的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很多,规律联系繁杂。而在学习过程中又不能像初中时的简单记忆性学习,高中更强调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运用。
2.数学应用能力要求差别。数学能力在物理上的运用,初高中差别悬殊较大,初中学习物理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较低,在学习中甚至可以使用计算器;而高中物理学习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较高,高中物理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科学,表达和处理问题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种语言,可以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数学是一种工具,可以进行推导和运算。不会运用数学,物理很难学好。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这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因此,高中物理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运用数学的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中。
3.分析与推理能力要求差别。初中是物理学的入门阶段,是物理的普及阶段,知识内容浅显易懂,对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要求不高;但是高中物理是物理知识的深化学习,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能力,特别是新课程物理学习强调学生要有分析与推理能力,是一种较高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从感性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转变,这也是初高中物理学习落差大的成因之一。
三、学法建议
针对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落差较大问题,对高一新生学习物理,我们建议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习物理的素养。
1.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高中的物理学习不能光看概念与规律的结论,更要重视概念与规律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每个概念与规律的联系和构成,才是真正的学习。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明确地将“过程与方法”列为三个课程具体目标之一。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应对科学探索进行再探索,对科学发现进行再发现,让自己沿着物理学家的足迹,领会他们独具匠心的创新意图,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进而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
2.注重课前的预习工作。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与规律较初中难,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能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欠缺的知识;学生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质疑,能把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可以提高自己的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上课时学生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已有的内容,重点记书上没有的内容或自己不太清楚的内容,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重点、关键问题,从而把更多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这样就可大大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益。
3.学会构建物理情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进行物理概念、规律学习时,首先,应通过具体事例弄清物理现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清晰而正确的物理情景。也就是说,应该让自己有足够的感性基础,有知识建构之源,然后才可对问题进行正确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才可顺利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在概念、规律学习中忽视现象、忽视物理情景的建立,而是片面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物理规律的表述、结果,自己学到的概念、规律就会如同空中楼阁一般,时间一长,要么忘了,要么弄错。例如:在简谐振动的概念学习中,如果不认真观察弹簧振子的振动产生过程,建立振动的物理情景,而是用大量时间做练习,结果,时间一长,自己就会忘记,所以,学会构建物理情景,养成良好的构建物理情景的习惯,将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
4.重视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实验的考查是高中物理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是研究物理重要手段,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学做物理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操作,仔细记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其次,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自己设计实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了“重心”,可采用“悬挂法”测验物体重心所在;学习了“摩擦力”这课后,可用橡皮筋系在木块上,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物体的质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定性关系。这些实验对我们掌握物理规律十分有益。再次,复习物理实验时,可以按照力、热、电、光这几部分分类进行专项训练。对每一部分的特点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最后,做实验题,要注意认真分析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研究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评估。
5.善于总结,提炼方法。在学习中,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掌握了某一类知识或某一种方法呢?可拿出以前做过的物理习题,尝试判断题目的类型,考点(知识背景),常用解法及特殊解法,解法的具体步骤、关键步、易错处,以及此题常见变化的物理情景及其解决办法,以上设问如果能在短时内作出正确的回答,则说明真正掌握了此类知识。所以,在结束每个小阶段的学习后,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优良的学习物理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天平.新会陈经纶中学.浅析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
篇3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物理;现状;建议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正在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之中,为了进一步更广泛地了解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具体状况,并更好地搞好物理教学,我在初中生中进行了问卷、访问式的调查、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现将有关结论和一些建议综述如下:
1. 调查的对象、内容和调查方式 在本次调查中,把高楼河中学和附近其他学校的560名初中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是“你心目中的物理”,主要调查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喜欢及不喜欢学习物理的原因、学生学习物理的具体情况。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走访提问等形式进行。
2. 调查结论
2.1 对物理课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普遍认为“物理现象很有趣,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能使人头脑灵活,思维灵敏,结合动手动脑,进行缜密地逻辑推理,整理归纳知识即可;但物理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比较抽象的,较为难于学习、理解和掌握的一门深奥、神秘、高深的学问,要学好物理并不容易,不仅要有较好的基础,还要创新和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学好。”由此可见,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2.2 学生喜欢及不喜欢学习物理的原因。在收回的456名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具体调查中发现:
喜欢学习物理的学生有181名,占调查对象的45%。主要原因是:43%的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解题的方法、技巧,做一些必要的练习题即可; 其中有69%的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时觉得比较简单易学,经常被表扬或获过奖,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不喜欢学习物理的学生有275名,占调查对象的55%。主要原因:有65%的学生认为实验设计难、概念难于理解或分析习题难,对于计算中物理量难于掌握应用和公式应用难而烦,一旦分析计算错误就要从头再来;有18%的优生、60%的中等生或43%的差生认为物理虽然有趣,但是也很抽象,并在解释物理现象时感到言不由衷,综合题分析时更难;有78%的学生认为物理题难解,会感到厌烦、放弃、反感;还有53%的学生认为有的物理知识过于抽象,作业太多,题太难,或是讨厌物理老师而厌烦学习物理;有35%的学生认为内容太难。
2.3 心目中的物理老师。学生认为好的物理老师是:和蔼可亲、关爱学生、有渊博的知识,授课时严谨、风趣幽默,学习像做游戏一样随时使课堂充满轻松快乐的气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对学生尊重、负责,有耐心、善于循循诱导;知识讲授时由浅入深,实验简单有趣,使其乐而学、学而会、作业少而精;对待学生多表扬、鼓励、肯定,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和进步,使学生充满自信。
2.4 最想上的物理课模式。物理老师讲课生动、幽默、有趣,知识传授由浅入深,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吸引人,在物理课堂上可以拓展视野,走入生活与实践,联系实际,使物理学习趣味化、简单化。
2.5 学生物理学习成绩高低与对物理认识的差异。在所调查的班级中,有尖子生、中等生和差生,其物理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对物理认识的差异也比较大。在对“估算和利用公式计算物理量、测量物理量、相关物理规律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整理能力、物理现象的解释等常见问题方面是否在用物理或做物理”的调查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认可比成绩较差的学生高23.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学生的物理观和物理学习表现与结果有着直接联系。面对自己不会的难题,差生和优生很少请教教师,而30%中等生则会向优生或教师请教,13%的优生还会自己刻苦钻研或是钻研后向他人请教。30%的学生预习新课,79%的学生不能及时复习巩固新知。由于物理观和学习习惯不同,其解题观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环境对物理学习成绩的好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所有的调查几乎都显示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较大,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首先想到老师的极少,近乎于零。
3. 几点建议
3.1 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紧密结合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实验和“三小制作”,或与社会、科学、生活现象紧密结合,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在生产、科技和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在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时,重视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以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做好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和知识层次教学,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并很好地掌握物理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正确理解掌握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性别和实际水平因人施教,并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为依据,结合物理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的特点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为目的,采取不同的教法和措施,在行为和精神上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其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问题归纳、方法归纳,做到条理清楚,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学的特点,物理教师还应该努力使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课、实践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结合为一体,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3 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拓展知识。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资料、观察物理现象,总结物理知识在生产、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完成“三小制作”和课外实验,在学生从课外拓展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加强了其求知欲,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重视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内外“五环三习三忆”是教学效果良好的保证。其中,“五环”是指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实验自学(自觉动手动脑)、重点讲解(理解领会阶段)、理解归纳(记忆贮存阶段)和评价矫正(习题反馈阶段)五个环节;“三习”是指学生在课外要做到预习、练习和复习;“三忆”是指新课即时忆、复习前忆和复习后忆。教师时刻帮助提醒学生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使其及时学会知识,巩固理解新知,并使其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3.5 日常工作也重要,情感教育不容忽视。我认为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使我们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更容易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上课时,随机组织好课堂教学,做好每个实验,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2)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知识铺垫作用,随时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3) 同时,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4) 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内外作业,减轻学生负担。(5) 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及时批、讲、评作业,做好课内外的辅导工作,使学生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6) 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时,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发扬民主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对学习物理充满信心。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 教学质量
我们通常将课堂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引入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课程,课堂引入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物理课都与实验有关,在课堂教学的引入阶段,使用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物理课的教学效果,还能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科学实验能让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十分有益。然而,目前很多教师不做实验或实验做的很少,放弃了实验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有效提升,并阻碍了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一、抓住契机,激发兴趣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多是十分有趣味的,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的自身特点,善于抓住实验契机,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打造愉快的物理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物理实验的课程,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时,应尽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验,尽量让实验与生活存在一定的关联,以便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对物理实验保留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物理知识的巩固。另外,为了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还能使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变得十分融洽,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一直保持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以下实验,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很多大小相同的橡皮泥与材质一样的小木块,然后对学生说:“现在让我们进行一场造船比赛,大家分别用相同的橡皮泥造船,用小木块做货物,比一比谁装载的货物多?”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纷纷动手做小船,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大胆猜想,并问学生:“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种类型的浮力问题是学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且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关联,通过这则小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了,而且每名学生都得到了尝试,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动手实践,实事求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为教学基础。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初中物理课堂引入阶段使用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认知,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教师首先应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实验器材,然后向学生演示实验,打开小灯泡,调节凸透镜和小灯泡的距离,让学生从凸透镜中观察小灯泡在光屏中的成像情况,学生观察后回答:“光屏上能呈现放大、倒立的像与缩小、倒立的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节,让凸透镜靠近小灯泡,观察小灯泡在光屏中的成像情况,学生观察后回答:“光屏上无法成像,但在光屏一侧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上述实验,教师能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凸透镜成像的多样性,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保留浓厚的好奇心,同时还能在学生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直观的思维画面,使学生更易理解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的进一步学习。
三、合理导入,启迪思维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在物理课堂教学引入阶段使用实验教学模式,其有效性是无法替代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对直观事物的感知与理解能力较强,因此实验是让学生感知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陌生的课程,之前从未接触到,大多数物理实验也是初次见到,很多物理现象是从未见过或思考过的,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很快被这些新奇的事物吸引,教师通过自然而然地导入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迪,在形成认知需求前提下自主解决问题,这是在物理课堂教学引入阶段使用实验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体现。
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以下两个实验。一是教师让学生将筷子放入盛放大半碗水的玻璃碗中,学生从碗的周围观察筷子的变化,发现水中的筷子向上弯。二是在空玻璃杯中放入硬币,将杯子移动到眼睛看不到硬币的位置,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向杯中注入白开水,伴随水面的升高,学生发现硬币的位置也在逐渐上升。通过以上两个小实验,学生看到奇怪的物理现象,教师顺势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实验中启迪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四、结束语
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的物理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物理教师应善于利用物理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激发起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引入阶段使用实验教学,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认知规律出发,不断总结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掌握物理知识,使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何文贵.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随想[J]. 新课程导学,2013(10).
[2] 郑心合. 例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的教师干预[J]. 湖南中学物理,2009(03).
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 难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73-01
刚从初中深入高中的新生普遍觉得物理难学,不能一下子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如果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过早地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习物理越来越被动。结合本人几年的高中物理教学,本文试图对解决高一新生学习物理难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用旧知识同化和顺应新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 在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过渡就是用旧知识来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知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的认识模式中,认识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不能为原有的认识结构的模式所接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更新原有模式。要同化,要顺应,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非常熟悉初中的教材,在备课时就要思考如何搭建初中与高中这座“桥”,初中哪些知识可以为高中知识作铺垫,怎么用初中知识平稳过渡到新知识。例如,高一物理的位移是高中比较主要的物理概念,也是高一新生第一次接触的的第一个物理矢量。我在讲这一概念时,充分利用初中的路程概念来过渡位移概念,让学生体验路程和位移,分析找到两个不同之处,从而达到构建位移的概念。在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时,抓住“相同时间位移相等”与初中匀速直线运动中的“相同时间路程相等”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用匀速直线运动来同化顺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已有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用旧知识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过程。同时也缓解了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难度。
二、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如何提高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值得我们思考。初中物理教材比较重感性认识,物理教材趣味性很强,注重联系生产和实际,物理现象直观,简单。而高中物理教材重理性认识,许多知识点趣味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引导显得很重要,教师引导得好,就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用好教材中的“科学漫步”、“说一说”、“做一做”为学生搭建起来了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的知识平台。这一平台往往被大多数老师遗弃,运用好这一平台,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其次,教师要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本人在讲参考系和坐标系时,把“科学漫步”中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当做作业去完成,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学校图书馆等途径去查阅(GPS)等相关知识。在查阅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概念,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概念,拉近了学生用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的距离。
三、妥善过渡,降低台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一些新生来说,在课堂上讲的东西似曾相识,但又不怎么会用,部分同学有的时候在课堂上听懂了,但在做作业的时候,却是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就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解决的办法就是妥善过渡,降低台阶。我是这样做的:(1)复习初中数学知识提前补一些高中数学知识。初中的数学知识经过几个月的休息,有的变得似曾相识。对于高一新生来说,用得多的就是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一次函数知识。在学习速度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时,就用到一次函数图像来研究物理问题,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上清清楚楚,为学习物理减少障碍。在讲解矢量时,用到高中数学的向量知识,高中数学知识滞后于物理,所以我们应提前补一些高中数学知识。(2)布置作业时要多费心。不管是资料上的作业还是课本后的作业,教师都要斟酌,一定要做到使作业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学生课堂上听懂到做作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初中物理课本上作业往往要求定性研究,物理过程简单,涉及到的知识面窄,答案直接,而高中要求在定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性分析,定量研究,物理过程复杂多变。针对情况,教师要妥善过渡,降低台阶,教师在布置课本上的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慢慢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对资料上的作业就更要认真了,最好在布置之前教师做一遍,预估学生在做题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在布置作业时适当的更改题目或者提示,降低题目难度。做题对于学生要有针对性。总之不要让学生盲目地做资料的题,要使学生慢慢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在做题时有一种成就,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总之,高中物理难学,特别对高一新生来说学好物理更难,导致新生学习物理难的因素很多,解决的办法也会因教法的不同而不同,但处理好高一新生新学物理知识与已有物理知识,物理学科与数学学科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篇6
一、做好中学物理与中专物理的过渡
1、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中专物理的第一堂课,应将中专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区别,学习中专物理的目的,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告知学生,同时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2、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是学生逐渐适应后在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由原来已习惯了的教学方法过渡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已习惯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慢节奏,少容量,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若一开始就进行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这不仅影响了中专物理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要使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最后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3、研究初中教材内容,有初中物理知识顺利过渡到中专物理知识的学习。
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中专物理的部分知识,是在初中物理基础上的提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首先简要复习初中物理知识,随后指出初中物理知识的局限性或特殊性,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课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了解和研究初中物理教材内容,这部分内容较多,如直线运动,初中研究的是匀速运动的规律,其速率不变,中专物理有是怎样呢?在教学中有一点要注意,复习初中的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目的是要由此引入中专物理新内容,重点是讲解中专物理知识。
二、中专物理教学中应培养的能力
1、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造成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能力。它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两种形式。一方面,形象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多物理规律都可以用实验演示。很多物理知识是建立在具体或理想的模型之上。因此通过具体形象或图景去认识物理知识是最常用的方法。就单从物理本身的这一特点上说,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另一方面,抽象逻辑思维是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是智力的核心和标志。在中专教育中我们就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式、规律,有效地组织、利用影响自己学习活动的各种因素以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中专学习阶段是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重要时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探索创新和开发智力潜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另一方面,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养成。为此,中专物理教师必须用新世纪的教育观点,积极构建适应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努力探索,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中专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途径
1、引导课文教学
引导课文教学时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及引导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生需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是否也能产生电流呢?同时,给学生做一个引导思路的演示实验:将一根铜线直线绕在条形磁铁上,铜线的两端接入检流计。结果:无电流产生。此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绝大多数学生自觉进入思考状态,从而掌握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
篇7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全信息教学理论能够有效的帮助师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传递,知识的传递。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全息教学理论与物理教材处理,探讨了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要求。
关键词 全息教学;初中物理;运用
一、全息教学理论与物理教材处理
现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根据全息教学理论来严格地审视现行的物理教材,教材中安排的知识与例题和现在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从中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各个地区之间,不论从人口素质、经济发展,还是从师资配备、学生来源等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差距。那么一本物理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覆盖这些差距很大的地域和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怎样去使用教材,怎样充分地发掘现行的物理教材中所蕴含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现行的物理教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这是初中物理教师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物理教学的思想来看,问题是物理的核心,然而现行的物理教材在编排上也是按照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去进行解决问题,得出理论,再安排例题和习题来对理论进行运用的模式进行编排的,一个章节是这样,一本书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的章节都按这样的模式去编排呢?
这正是符合了全息教学理论中所提出的发展重演的问题。因此,现行的物理教材在编排上大体上就是在简明地演示着人类探索、认识和发展物理的历史。再从初中物理教材的整体安排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物理知识点的选择还是知识的编排,都与全息教学的观点不谋而合,其发展重演的特点非常明显。由于物理教材的编排,是在重演着物理知识发展的历史,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去全面领会到教材的编写的意图,要根据全息教学理论的要求去引导学生们简明、高速地去认识人类探索物理的过程。
二、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运用全息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课型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
新课改以后,物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内容方面转变到物理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全息教学理论,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对课型合理地选择与搭配,带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重演在现,激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静电屏蔽时,首先带领学生对静电屏蔽进行了实验,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用电吹风吹头时,电吹风其对电视信号有影响,那么是不是静电屏蔽不完全成立?”于是带领学生们又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手机放在一个密闭的纸盒内,用另一部手机呼叫,学生们听到了响声。再让同学思考,如果将手机放在前面做过实验的金属笼内,是否能听到铃声? 多数学生根据静电屏蔽原理猜测肯定不能。然而将手机放进铁笼后,仍能听到铃声。学生们都感到疑惑,难道静电平衡理论有误?针对这种现象让大家思考了“静电”二字,然后向学生们解释手机信号是一种电磁波而不是静电,其属一种交变的电磁场,遇到金属网时,金属网会感应出同频率的电磁波,只是强度变小,因此在仍能听到笼中手机铃声,也解释了,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吹风机对电视信号有影响。这样通过对物理知识重演再现与对比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物理教材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物理教材中的安排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如果各个知识点都按照相同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会掌握的相对熟练,而对于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其似懂非懂,这样就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样物理教师在运用全息理论时,不要一味的按照一个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另外,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掌握的好一些,有些学生掌握的差一些,因此物理教师要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方式,既要照顾那些掌握知识差的同学,也要让掌握较好的同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向同学讲解“测量”的知识点时,对与学生来说这个相对知识点相对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因此教师在运用全息教学论时,可以先向学生对所要内容的主旨,主要思路进行讲解,然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仔细讲解,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会很容易对测量知识进行掌握。而在向学生讲解“光学规律”时,学生对其中的规律和容易混淆,如果物理教师还按照讲解“测量”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很难掌握。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既要向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也要带领学生对个规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学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
3.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重要,有的评价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知识的兴趣,而有的评价方式可能使学生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全息理论,并且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回答对了要给与肯定的评价,而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要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去评价,用全息理论去告诉他,其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再去进行探讨,这样既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了不足,也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全息教学论是一门用全息理论来研究教学系统本身固有的全息规律的新学科,它将会开拓出教学理论研究的一片新天地。而全息教学论在初中物理科学中的应用,将会使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完善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的认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候成亚.《全息论及其方法论意义》,《天府新论》2003年第1期
[2]陈传康.全息学与全息地学.科学技术与异证法.1993.(5):13一1
篇8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绪论,抓住绝大多数同学都“更要努力”的向上心态这一物质基础,激发起他们学物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树立好物理的信心。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钻研教学,发挥创造性,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新情景,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些,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维持住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如刚一开始学习就遇到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分析它们,将会直接影响到许多问题的解决。而它们的产生以及方向都是较抽象的,因而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做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从形象思维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
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运动描述的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图象,应讲清物理意义,详加分析,细加讨论,反复练习,让学生揣摩、体会几何图象在物理中应用的重要性。至于要应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的培养,应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
五、加强课外辅导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初中物理教学面临新的任务和目标,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就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来讲,重点还是如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对这门艰深复杂的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产生热爱物理、主动学习物理的主观愿望。当前,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教学兴趣激发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物理教学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力实施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们对物理的领悟力和理解力,这需要引起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施,不断完善。
1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初中物理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机联系,通过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中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和探索,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于初中物理的兴趣和领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视。一是可以提高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力。当前,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们的教学重点一般是对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教授上,但是由于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就无法直观具体的将物理知识教授给学生们。同时,作为初中生来讲,对于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还十分有限,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增加一些生活化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们对于物理理论知识的领悟力和理解力。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的启蒙教学和入门教学,此时的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也一知半解,如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就会使学生们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在引入生活化教学,可以将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机结合起来,让深奥的物理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物理是一门十分讲求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引入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演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自己的亲手实验和亲身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以下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也就是说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革新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而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一些教学内容和方式都要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进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二是实用性原则。也就是说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教学的实用性,不能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不能过于突出生活化教学而失去了物理教学的重点,不能过于强调教学方式的花哨和繁复,而是要让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有自己具体的实用性,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三是趣味性原则。生活化教学必须要突出趣味性,这是生活化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具体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趣味性,弱化理论性,或者要让二者有机结合,不能过于强调理论知识。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和途径
一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物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物理这门学科与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懂得物理就是来源于生活,物理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比如在讲解杠杆原理的时候,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们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物,鼓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发言,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联系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等,从中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原理,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对于抽象的物理理论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在讲解一些复杂而抽象的物理知识的时候,必须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方式,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们在自己熟悉的事物身上活得灵感,领悟物理知识的魅力。比如,我们在讲解阿基米德定理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我们日常洗澡时候的经历,让学生们回忆自己洗澡时候的情形,进而增强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了解。三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演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通过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解电路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简单的电路作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完成,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并联、串联、通路、断路等知识的理解,并逐步提高自己独立完成物理实验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王晓飞 单位:青龙满族中学
参考文献:
[1]高建祥.刍议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教学[J].才智.2015(31)
篇10
关键词:问题;情境课堂;有效性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进入初中学习阶段中,物理在初中的开设,使许多学生感觉这门学科难理解、难学习。做题时,不知道入手点在哪?然而教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了解不够细致,只是大概了解学生的普遍想法,导致在教学时不能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授课,这使得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理解、不感兴趣,这也是成为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普遍很差的原因之一。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讲解的形式来教授学生学习物理,这使得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属于教师的,然而,学生才是教师要教导的对象,需要学生亲自对物理知识进行实验,独自思考,不断探索,才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求知欲,才能保证物理学习的有效提高。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却在这样的学科中得不到实践的机会,因为教师不够重视实验教学,所以,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没有积极性,学习能力也不佳;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概念,遇到物理题会做就可以了,本着这样的教学态度,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长期缺乏实践,不能深入理解物理知识,限制了学生操作实验方面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挥,同时学生也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法
1.结合实际,建设情境课堂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初中物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因此,针对物理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教师应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巧妙地设计情境课堂,以达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潜藏着许许多多的物理教学资料,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教学资料,不仅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还能在根本上解决教学资料的短缺问题,因而,教师应正确认识教学问题,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从生活实际出发,巧妙地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力和运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设置问题情境:2005年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着指挥员发出口令:“进入2分钟准备”“进入一分钟准备”“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白色的水蒸气从火箭的底部喷涌而出,随着一声巨响,火箭升入空中,日落后会看到夜空中几颗明亮的“星星”正在缓缓移动,这些就是环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主要是用于通讯、天文观测、军事任务和遥感等,火箭就是把卫星送入太空的介质。在给学生讲述这个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把这段视频或者是图片给学生观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出问题:“火箭是如何发射升空的?”“卫星为什么会如此运动?”等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物理教学结合物理实验,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在授课时多加注意、授课与实验的有机结合,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接触更多不同于教材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物理的学习动力,加强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又接触了如何操作物理的相关实验,了解物理的相关性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知识,还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讲授压强时,可以借助加强实验来教授学生压强知识,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上准备一些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鸡蛋也没有破碎,这时,教师应适时地提问几个学生,并让他们拿着鸡蛋感受一下,鸡蛋是很难握破碎的,然后教师把鸡蛋在碗边轻轻敲一下,发现鸡蛋马上就破碎了,这是因为什么呢?让学生对这个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学生会慢慢地发现,鸡蛋在用手握着时,受力的面积比较大,压强小,所以,鸡蛋难以破碎,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的面积比较小,压强大,因此鸡蛋马上就破碎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一起讨论,深刻清楚地得出,压强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性,还使学生对此知识点印象深刻。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究,针对这个探究,物理教学找到了更为合理的物理教学方法。总之,经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物理课堂更加高效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