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导学案范文
时间:2023-06-18 10:5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导学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音乐教师要把传授知识与编写教材相融一身
如今,在自主高效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抛弃了教师充当“教书匠”的角色,由被动实施者变为整个课程的设计者与编写者。
1.根据教材编写导学案
在进行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授课之前,教师利用备课时间,要充分理解分析音乐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所传授的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进行详细分析,针对音乐教材,编写出适合学生自身特点,并能达到课堂上真正高效的导学案来。同时学生手中还要有这节课教师设计的导学评练书面材料,做到学生人手一份。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适时点拨音乐中的知识点与发声发音的技巧等。特别是学生在听辨音乐时,教师依据导学案适时点拨学生,根据他们搜集的图片的顺序,与他们选好音乐听辨各段音乐的情绪,再把音乐连起来,并指点学生听着音乐按照图片的顺序讲一个自己的音乐故事,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尽量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根据图片的内容,排列故事的顺序,并且选择欣赏过的音乐或歌曲来讲述这个音乐故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组分别进行讨论,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讲述音乐故事。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想象,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还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真正高效。
2.自主课堂时时发生教材内容重组
在我们实施自主高效音乐课堂教学时,我们每次依据教材的内容教学时,由于学生都是自主学习的,教师在课堂上作为他们的点拨者与引领者,时时发生音乐教材的内容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不匹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此,自主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出现的音乐教材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授课的内容。
二、音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表演者,应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者
以往的音乐教师对着教案讲课,口对口的教唱。而现代的音乐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穿针引线,成为自主学习过程的主要引导者。尽管自主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并不是一味的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学习,教师不可以放任自流,而应成为学习地点拨者、指导者。音乐教师在课堂里,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随时掌握学生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知识情况,并且考虑下一步要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在转变,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更是课堂的主人。
三、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更要具备综合素质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师不仅拥有音乐专业知识,还必须努力具备综合的教育素质,成为一个创新型、学者型的音乐教师。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学生奔向成功的起点,更是学生学习与人交往的天地和认识与了解社会的场所。为此,音乐教师本人不仅要具备与成人交流的能力,更要学会与自己的学生沟通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课不是一门单一独立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的课程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的各方面知识,与多门学科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教师在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拥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来辅助音乐教师音乐素养的底蕴。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中,面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现象,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做到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鲜活性。学生才愿意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学会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巧,同时,也会在学会演唱的同时,把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从萌生到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才是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自主高效的真谛。
篇2
“学案导学”的概念与达成目标
“学案导学”课堂是师生共同以学案学习为主线,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学生自主体验、经历为核心),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写的学习方案。
“学案导学”的达成目标包括: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平台),通过自主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主体性,达到学生“会学”的目标,落实新课程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者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头脑中并不是空的,而是由于先前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创造性的,在性质上不是原有图示的延续。所以,与行为学派的理论相比,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建立。笔者所在学校教师们的理解是: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先前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知识的呈现者,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意见,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合作交流(对学)的基础:由于学生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他们可以在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对问题形成更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目标导学法 小学目标导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及目标教学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探讨,其核心是目标导学,以学定教,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基本范型。
“学案导学”的推进策略
课堂破局的关键取决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弱对教师教学的依赖,进而打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学生发展的框定与抑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式和死记硬背。只有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断实践和体验,他们的学习过程才会更为鲜活、灵动。只有让教师明确“教什么,如何教”,让学生懂得“学什么,怎样学”,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明确有效。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一旦失去了灵魂,课堂教学何谈效率,效果又从何而谈呢?
行动从理念转变开始 一是“师资理念现状”。笔者所在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达39.6岁,青年教师和男教师严重不足,经深入常态课堂与调查得出,观念新的教师有15名,占20%;观念较新的教师32名,占45%;观念滞后的教师25名,占35%。为此,学校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开展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为目的培训;深入教学一线把脉会诊,促进教师课堂行为改变;搭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多种评比平台;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和主题研讨会,为教师们搭建“请进来、走出去”的平台;丰富家校教育内涵,搭建家庭、学校教育两条腿走路的平台。二是“学困生困在哪里”。通过家长问卷、学生座谈、任课教师交流研讨。从内外因因素,将学困生划分为:不想学的占33.84%,不会学的占62.30%,学不会的占3.86%。由此可以得出,所谓的学困生并非困于智力因素,更多的是因为教师没有授之以“渔”(方法)、授之以“欲”(兴趣)、授之以“遇”(平台)。
行动从改变学习方式入手 一是学习方法与成效对比分析,见下表。二是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整体呈现:导思后,在一定时间内以学生自主完成全部学案学习目标为主线,以学生“对学”完善学案为内化过程,以检测达标为主要反馈评价手段,建构“会学”体系。主要针对“因果型学案”“迁移型学案”。主要有“先导后学”“先学后导”两种策略。主要针对“概念型学案”“多向型学案”。
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始 语文学科积极推行“大语文”教学策略,每天安排15分钟以上的晨诵和一节阅读课,并有选择地把经典诵读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了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一节写字课,以写促读;结合学校每月一事开展了每月主题墙报刊发评比活动,达到了促思、促读、促写的目的。数学学科积极推进数学日记策略,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英语学科以创设应用英语的语言环境、浓厚的英语氛围为教学目标,以情境教学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构建了以口语为主的活动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体育学科调整授课内容,在各年段确定技能训练重点,每周一节课用于体育专项技能的训练:一、二年级跳绳、小篮球;三年级至六年级趣味田径、足球,使学生在每一个年段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音乐学科在课堂上着力对学生进行合唱能力的训练,实行乐器进课堂。
“学案导学”的具体做法
在认知阶段,拟定符合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规定,出台《具体的操作流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规范》《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骨干教师参观学习。
在学习培训阶段,采用集中、分组、自学以及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有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认真学习《城关小学有效课堂资料汇编》《学案编写与使用》《高效课堂质检管理与评价》等文件。
在初步尝试阶段,设定三年级至五年级各班语文、数学学科进行尝试,选定学科教师都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步尝试,基本掌握“学案”的编写方法。重点工作包括:每周五总结“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收获与困惑;对照《城关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做好“课堂评价反馈”工作;建构“家长、学生、教师”交流体系;开展“高效课堂展示课”。
在细化与推广阶段,建立“学案导学”理论体系,在三年级至六年级全面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创建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明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目标,熟练运用“学案导学”策略。包括夯实常态课,建设精品课,注重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有效运用理论依据、实践成果指导课堂实践。
在总结提炼阶段,一要注重总结反思。学校层面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典型经验和策略予以总结和提升;对于困惑,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二要建立长效机制。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课堂构建,形成制度和创建长效机制。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保障机制
评价是教学改革的杠杆与标尺,没有科学的评价作指引,任何教改实验都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对目标导学实验的评价,从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课堂上的及时性评价,对学生在学法、学习效果、课堂表现等诸多方面进行及时性的评价。二是检测性评价,主要从学生对单元目标导学、学案利用与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有作业评价等。二是对教师评价,因为对于目标导学实验,学校教师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发挥教师的作用,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总结、获取,常规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常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学案、单元目标导学的运用、教学反思、作业、辅导、测试等方面进行评价,发展性评价,就对教师在目标导学实验中研究的成果,反思、案例、阶段性总结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教师自主探索实践,形成个性化的目标导学策略。
篇3
关键词:语文 有效性 差异性 导学案 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由原先的“低效语文课堂”开始向“有效语文课堂”转变。在当今教育发展变化之下,很多语文教师都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考取高分的功利主义思想依旧存在。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构建和谐课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选学习内容,因材施教。针对学困生,教师应放慢教学进度,在容易产生分歧和不同理解层面的关键处因势利导,及时提醒和点拨,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擅长的技能,采用轮流发言、上台板书、表演课本剧等形式,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体验,品尝成功的喜悦;针对学优生,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去思考和解决,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并让他们与学困生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另外,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微笑”“点头”“专心听他讲”。“微笑”表示友好、亲密,是对学生的赏识;“点头”表示赞许和接纳,能使学生勇气倍增,积极思考;“专心听他讲”体现着教师对学生意见的重视与尊重。我们应给予不同的个体以同样的尊重,这是人文精神对教师的起码要求。当我们以人文精神重新设置了课堂结构之后,我们就要面对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使自己真正像春风那样吹拂每一棵秧苗,不以己之喜而喜,不以己之恶而恶。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这几年对有效课堂的思考与研究,笔者认为教师个人或学校教研组制定的引导式学案对构建有效课堂有很大的作用。若是使用的学案是教师所购置的,学案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结合学生实际而自定的引导式学案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一条通向有效课堂的捷径。由学案引导的课堂,学生的自学兴趣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也能被调动起来。优秀生在课堂中展现才华,而更加自信。潜能生不再是课堂中被忽视的盲区,在优秀生帮助下,潜能生信心之火也被点燃。在上课前,教师要结合课文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出适合的学案。学案设计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目标明确,如用词应具体到“能找出,会说出,要知道”等。语文学案可以分为以下五部分:上课前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互助、教师精讲释疑、课堂达标训练、课尾拓展延伸。上课之前,教师要先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案的自学部分,识破“隐形衣”,也就是在初步预习的基础上,结合工具书,解决字词的音形,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课文作者的情况和创作的背景,然后安排一些低难度问题,如课文所写内容,或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让学生解决。在小组合作互助部分,问题的设计要比课前预习稍难一些,这些问题需要优秀生“抬抬头,立立脚”才能完成,需要潜能生在小组内与优秀生合作完成,这就是结对帮扶。优秀生在帮扶中当了回小老师,对新知加深了印象,从帮扶中收获了成功之感。而对于潜能生来说,有了优秀生的帮助,治疗好了以往“消化不良”的痼疾,随之学语文的兴趣会更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也不能没有导师。充当导演的教师要对学生把握不到位的地方,进行重点强调。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一课程或者课程中的某一内容发生兴趣时,才会产生不竭的动力,才会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造动机。所以,教师首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赞扬激励法、民主评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学魅力法等。下面,笔者介绍一下利用多媒体讲学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补充,以丰富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古诗词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古诗词朗诵的音频来帮助学生领会诗词意境,或是播放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来塑造出古典氛围,还可以播放按照传统音韵复原的古诗词吟唱来讲解古诗古词的音韵美和词牌等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促进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对语文学习的评价大多是为了划分学生等级,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探讨较少,这对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培养很不利,而且悖于人性的需求。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方式,实现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的新型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评价时,教师要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重要,不仅要看到学生对于双基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学生思维创新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正确对待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我曾在初中课堂上组织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通过小组进行竞赛,建立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通过评选最佳小组、优秀小组长等集体性的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使得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更加浓郁。
参考文献:
[1]刘瑞红.新课改下的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语文学刊,2011(6).
[2]赵庆伍.浅谈构建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1(10).
[3]段瑞娟.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3).
篇4
下圩中心校教导处在校长室领导下,上半学期教导处围绕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 常规教学工作。
(1)、计划制定。开学初教师制定了本学期的学科教学计划,教导处进行了审查。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负责,各学科按要求完成课时备课,但由于受学校规模限制,比如初二只有一个班,我们的集体备课仍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3)、开展了校内教研活动,课后及时进行适度交流,起到一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工作质态,并按时开展了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但教研方面需加大教研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教研积极性。
(4)、组织好期中考试。组织安排好期中监考、阅卷工作;强调认真监考、诚信考试;顺利及时完成试卷批阅;组织完成期中成绩的质量分析表,做好班级间的成绩分析比对,分析查找原因,采取切实的措施,做好提质工作。
2、教育教学管理。
学校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合乎规定。认真按课表上课,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在开齐上足课程上协聘了安丰徐吴初中音乐教师、昭阳湖美术专职教师,收到较好的效果。
开展 “教学五认真”常规检查工作,检查情况如下:
教案:多数教师的教案四表全,有制作和执行时间,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有课后反思。
作业:多数教师超额完成批改任务,作业量适中,批改认真及时,有批有改有评语。个别教师批改次数不足,作业量偏少。
听课:总体上看教师听课节数还不够,今后仍然需要鼓励督促教师改正过往陋习,多深入课堂听课。
3、重视初三毕业班考情。初中部中考成绩在前几年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但今年由于小学质量过于薄弱,致使近两年可能成为瓶颈,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影响学校的发展,需要未雨绸缪。初一年级尤甚,令人堪忧。
4、其他方面:
(1)教学秩序:作为行政人员能在值班日定时进行巡课、查课,教师都能及时进入课堂上课,没有缺课、漏课现象。办公室卫生已有好转,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有打游戏违规现象,吸烟屡禁不止。
(2)考勤方面:,教师基本能按作息时间上下班,自觉遵守考勤制度。但仍然存在个例:少数教师漏签忘签。
(3)、组织学生参加“板桥杯”名著阅读竞赛活动,三人次获奖。
(4)、完成“泰州师说”、“教学新时空”等相关工作。
二、需要强化的工作举措:
1.强化集体备课,推行学案的使用。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发挥集体教学智慧,组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根据学情设计出科学、适用的教案。建议教师使用学案,倒逼学生预习,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尤其要抓好各年级教学管理(含集体备课、听课笔记、教案作业的检查记录、各类计划总结以及教研资料)的检查,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3.加大教研活动力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效益。
篇5
学生得到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思维的拓展,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应该构建怎样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怎样优化对教学的设计,来达到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水平与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的改革就是要把学生放在首位,以学科特点和学生为基础,改变教学模式,建立高效语文课堂。因此,文章就小学语文对高效课堂的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推广和深化,这为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概念。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在注重教材讲解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达到学生自我成长、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就是高效课堂。此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们在学习上能得到主动权,掌握课堂,进而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综合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一、教师认真做好备课准备,做好课前的教案
语文高效课堂和传统课堂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负责引导。教师对于教材的准备不只是对课堂内容的准备,还要对教材指导、教学大纲和相关教材以及在教材以外的书籍进行了解。关于编制的学案要符合考纲、课题和高考的要求。教师可以合作组成备课小组,分工制作,让学案可以高质量高标准。在学案的封面要进行信息的填写,方便日后的编改和使用。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开展课堂,达到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效果,教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师备课的阶段,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如果高估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和自学情况,进行的知识点过于困难,学生会降低学习的信心,产生抵触消极的情绪,如果知识点过于简单,学生也会感觉无聊失去兴趣,所以把握好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根绝学生的情况进行备课,也是教师要拿捏精准的部分。
二、对于课堂组织进行精心准备,智慧上课
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教师的引导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点评或者点拨,常常就能让学生茅塞顿开,教师的表扬,会让学生的信心得到加强,对学科的热爱更深。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点燃和启发非常重要。设立良好的疑问可以激发学生们思维的源泉。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自主阅读,再巧妙地设立一些问题,让学生们的好奇心得到激发,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促进求知欲。设置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掌握好尺度,避免学生产生挫败心理和无趣心理。例如在学习《小儿垂钓》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关于“路人借问遥招手”中招手的究竟是路人还是小孩?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和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进行分组学习,共同探讨[1],让学生们对阅读更有兴趣,不仅不排斥阅读,还可以养成善于思考、思维活跃的好习惯。
三、对于课堂练习的优化
在课堂上的练习非常重要,对于练习一定要富有针对性。要与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相结合,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语文练习还要“接地气”,题目一定要带有一些思考味和生活味。这样的题目,才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对于题目的兴趣提升上去了,就会让学生开始进行自主探究,练习效果也是事半功倍。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这就会造成学生四维空间以及理解能力出现差异。所以,在进行设计练习题时,要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异,制定不同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圆满完成,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有效完成,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完成。比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基础较好的、中等的以及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一共分成三组[2]。首先,进行课上的自行阅读预习,在预习中,给三组学生分别发放任务,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给他们的问题就是:认清课文中所有的生字、生词,遇到不懂的词句就利用字典先自行解决;给中等学生留下的问题:对民族小学幸福生活与作者赞美自豪之情进行描写的句子整理出来;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让他们对文中表达的丰富情感进行理解,将句子中的含义做到理解。学生们可以自行讨论,对于看法也要轮流发言。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们的情况,有必要时可以帮助学生完成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对自己部分的问题稍加思考就能解决,可以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和积极性,让学生们对语文学习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小学语文课程中对高效课堂的合理运用,就要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不单单以成绩为首要目标,对新课标教学的理念进行迎合和发展,教学任务也要以学生的实际的知识水平掌握和实际能力来制定,不能完全照搬教材[3],在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在教学中,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和实施。
作者:李海霞 单位:石家庄长安区石纺路小学
【参考文献】
[1]朱艳茹.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06.
篇6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总结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按照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四个序列,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指导思想
学校在认真解读《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素养”“德育课程一体化”这两个关键词,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新六艺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个人修养。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重习惯、习方法、丰素养、厚人文
以“知品合一”文化为引领,以“完善和丰富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围绕学生养成特色,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打造“新六艺”课程体系。“新六艺课堂”开设礼艺、乐艺、射艺、御艺、书艺、数艺六大系列课程。以“新六艺课堂”为依托,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在文化传承和立德树人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培养一代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气质的人才。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形态
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依托学校特色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深入40+X的习惯养成模式探究,打造40分钟的新六艺主体课程,注重课后X延伸性学习,开设拓展性课程,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美德,化美德为快乐。
1.“新六艺主体课程”即基础性课程,主要指国家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规范、高效执行落实好,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构建“40+x”学养课堂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基于现代教学技术支撑下,学与教的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课程整合的理念,加强课程内、课程间、课程内外的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借助助学单、认知策略等,切实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积极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轻负高效课堂。
2.“X1”即知识拓展课程,主要就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拓展,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开设“经典吟诵”课,将国学经典、诗词吟诵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每日晨诵、课前五分钟的经典驿站等,增加诗词积累量,弘扬明德,开启智慧。数学学科开设“启智驿站”课,依据教材,以每个班级一个小版块作为驿站的形式开展,教师结合每周的“启智一刻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科学学科开设“趣味实验”课,以月课形式开展教学。体育学科低年级开设“柔韧操进课堂”,高年级开设“足球进课堂”,结合课堂开展教学,全校性普及足球运动。音乐学科开设“器乐进课堂”教学,通过器乐的学习使音乐教学丰富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3.“X2”即综合特长拓展课程,主要指社团活动实施课程化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高雅生活情趣。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我们计划把学校特色、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深入与延伸,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打磨构建以培养学生的习惯为基础,充分挖掘孩子身上潜力的多元化x习惯养成特色校本课程群。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学生自愿选择社团课程,全校走课学习。
4.“X3”即实践活动拓展课程,学校以“经典传承,放飞梦想”为主旨,为学生搭建各种传统文化体验平台,重拾文化信仰,回归智慧生活。如围绕中华传统佳节,开设习俗体验活动;将至真纯善的“德音雅乐”引进校园、融入课堂,学生每月学唱孝亲感恩歌曲,长养孝心和恭敬心,培育感恩意识;依托黄金河度假村这综合实践学习基地,倡导师生家长参加系列实践活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红色经典。
( 二)课程实施建议
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基于语语文学科的书艺课程——一至五年级开设书法飘香、阅读写作、经典吟诵等技艺课程,让学生寄情书画,畅游古文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勤于书写、善于表达且富有底蕴的人。全校开设硬笔书法课;一至五年级开设阅读写作课、经典吟诵课程,通过诵读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诵读》,加大诗词背诵积累量,充分利用每日晨诵、语文经典驿站及地方课程时间,引领学生感受先贤教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汉字听写大赛、读书故事分享、国学达人挑战赛、诗词大会等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读经典、诵经典、沐浴经典,提升人文底蕴。
基于数学学科的数艺课程——各级部依托课堂借助导学案和思维导图创建“工具撬动智慧创造”的学科内课程整合的课程建构。
开学第一课,教师和学生分别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材的梳理,重组先关内容绘制目录树和思维导图,重组教学内容,实现学科内的整合。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单元,通过导学案实现单元内的知识整合。
数学教师还可以依据个人教学风格,定位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任教学段的教学模式和多年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教学风格,自己定位一个教学特色,借助课堂教学,在不断的实践验证中逐渐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数艺课堂模式。
基于体育学科的射艺课程——我校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间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足球运动纳入大课间,开设足球技术指导课,分层提升学生足球能力。每节体育课都有针对足球基本功的“5分钟课课练”:低年级主要是熟悉球性,学习揉球、踩球、脚背正面颠球等基本技能,四年级则学习多种部位颠球等相对复杂的技能;五年级学生学习的范围涵盖踢球技术、接球技术、运球及运球过人、射门等。以球促智,构建以足球为原点的足球文化课程体系。
基于音美学科的乐艺课程基于音美学科的乐艺课程——以音乐为元素的所有称为美的教育。
2.三级课程相融重组
课程统整绝不是信手拈来,亦非是课程的叠加,更不是为整合而整合的几次主题活动,它的核心是基于标准朝向核心素养。也就是说我们应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为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而这一具体化的过程需基于对课程标准精准的理解与分解。
基于课程整合的御艺课程:国家课程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开心农场课程是我校多年来最受师生青睐的校本课程之一,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热爱生活。
传统文化与经典诵读的整合:将地方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中华经典诵读》整合,分年级有计划进行诵读,并将“吟诵”引入到教学中,学习中国式读书法,还原汉语言文字本来的声音;充分利用每日晨诵、语文经典驿站及地方课程时间,引领学生感受先贤教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班级诵读检测、诗词大赛、国学达人挑战赛等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读经典、诵经典、沐浴经典,提升人文底蕴。
(三)课程评价
1.规范基础性课程的评价。
通过单元检测、音体美学科的抽查等,注重对学生基础学科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
2.完善拓展性课程的评价。
拓展性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表现性、表演性、竞赛性等评价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表现性评价,主要观察学生平时参与的态度、方法等作为评价内容给于评价。
表演性评价,通过学生特长专项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竞赛性评价,通过组织知识竞赛方式对学生作出评价。
3.加强管理过程的评价。
美德章:在班级层面,学生通过日行一善、学习进步、热爱读书、午餐保洁、志愿服务班级、家庭习劳知感恩、特长发展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在评价卡上争取得到“美德章”。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小组成员等都参与评价,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多元化评价每位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既体现共性,又关注个性差异,在引导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个性发展。
篇7
【关 键 词】 经典诵读;校本开发;厚德励行
【作者简介】 周锁欣,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路小学教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早读时间,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响起。每天学生和教师踏进学校的第一件事,便是享受经典的熏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在品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声音如长夜中的明灯,点亮心中的智慧……“口诵其文,耳闻其声,心通其意”,师生充满韵味的新一天开始了。
当你踏进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路小学美丽洁净的校园,会感觉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顺着长廊的方向抬头看,文化走廊上方覆盖着透明穹顶,内绘“仁、义、礼、智、信、孝、德”等几个大字的走廊尽头,一座半人高的古书形的石雕上刻着学校赋:“万汉水泱泱,载流光,贤德俊冕,千世存芳……”,读着上面的文字,一股深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一、一个好读本,培养学生好习惯
“可不求甚解,须熟读成诵。诵中悟理,悟多则多,悟少则少”。学校将传统的国学经典与现代的德育规范结合起来,精心选编出一套《儿童经典诵读》读本,作为学校校本教材,供广大师生使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特色校本读书课程,每天坚持上午课前10分钟经典诵读,每间教室墙上,都悬挂着《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学生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等句子早已耳熟能详,并已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两个主阵地,营造校园好氛围
1.充分利用空间阵地
校园是一个立体的育人环境,除了公共场所的公示栏、橱窗,教室内墙上的黑板报、学习天地等传统阵地外,人民路小学还在校园东侧兴建了巨幅经典诵读文化墙“凌云长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古今先贤睿智的形象和精辟的格言深入人心,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办公室、楼道、走廊的墙面、地面,甚至草坪边、路灯上,方寸之地都可大做文章。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名人画像装扮着校园的每个角落,国学经典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2.创新利用多媒体阵地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伴着袅袅的古典乐曲,古诗词朗诵声飘扬在校园上空。这是下午上课前十分钟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诵读欣赏”、“大师诵读”等栏目,以经典诗词为主要内容,每天两首,让孩子们聆听经典。此外,学校巨型电子屏定期更换经典诵读宣传标语和视频短片,为校园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
三、三个相结合,促师生参与互动
1.经典诵读活动与多学科整合
学校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固定经典诵读课,由专任语文老师进行授课。学校语文教师结合我区“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改革模式编写的导学案,在教研会上通过集智备课讨论形成定稿,为学生“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经典教材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既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努力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既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又兼顾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授课教师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并注重课内课外的延伸,力争使经典诵读深入人心。各年级组、教研组深入研究教材,每月寻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典型文本,进行重锤敲打,在组内研讨、上课,然后推选优秀课在每周三下午的语文教研会上进行全校交流。
在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注重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经典诵读与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学科整合。音乐课上鼓励孩子们给古诗词配上节奏吟唱;美术课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某一首诗的意境作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穿插开展“古诗吟诵展示会”、“经典美文伴我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品味经典的精粹,感悟人生的真谛。
2.经典诵读与课间活动相结合
仅仅利用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课来引导学生学经典、悟经典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采取分散训练,教师每天布置一定量的经典诵读任务,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上学放学路上可以背诵,踢毽子玩游戏时可以背诵,课前一分钟对子互背或全班齐背……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常常被学生挂在嘴边,给他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色彩,充分满足孩子爱动爱表现的特点,也减少了课间无序打闹的情况出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背诵的任务,正可谓“时时处处踏歌声”。
3. 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学校在把经典渗透到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做出了尝试,如本校三年级的年级文化主题为“诗情画意”,由此产生了“孟浩然班”、“李白班”、“杜甫班”等以著名诗人名字命名的班级。各班都在围绕诗人的诗词风格、人物特点、经典代表作进行小组文化建设。这样一来,学校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一脉相承,处处与经典相衔接,时时与经典相照应。
四、四个好时段,创一天独特风景
1.晨间――诵读引导,书声朗朗
晨间安排10分钟经典。教师根据学期初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诵读指导,培养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培养文明品德。
2.午间――特色铃声,巩固诵读
每天中午放学,为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学校大胆尝试,把《论语》《弟子规》及许多古诗词中的经典改成了轻松、欢快的放学铃声,陪伴着孩子们的吟诵结束上午的学习,既巩固了诵读内容,又创造了和谐的诵读氛围。
3.傍晚――诵读检查,有序展示
放学前,学校依次安排各班进行十分钟夕诵。有诗词领诵,有《三字经》《弟子规》轮读,有高年级的《论语》解读,每天如此,坚持不懈,既是对学生掌握经典情况的一种检视,同时更为同学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
4.课外――延伸拓展,激励诵读
在学生家庭作业中适当布置课外诵读,让经典走进家庭。家长与孩子一起读背国学经典,形成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局面。有条件、有能力的家长可为孩子配乐朗诵,亦可边舞边诵,使孩子徜徉在诗文诵读的海洋里,形成家庭教育一道独特的风景,促使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五、五种活动载体,提升学生素养
在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精心策划,细心组织,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每学期进行一次“风雅颂”国学诵读节目汇报,每年一次国学经典剧表演,加上各班的经典书法比赛,国学小报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仁、义、礼、智、信、善、德、孝”植根于校园,植根于孩子心灵。具体活动形式有:
1. 演绎经典。每学期将各科教师联合起来选择经典篇目排演课本剧。如快板表演《笠翁对韵》、舞蹈情景剧《诫子书》……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提高了文学审美能力。
2. 以经典诗句铭志。“给孩子人文的底蕴,还孩子多彩的童年”是学校教育的追求目标。组织学生把平时学到的经典诗句进行分类,从中选出奋发进取、立志爱国的语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生不仅积累了优秀的诗作,而且丰富了内涵,提高了品味,受益一生。
3. 寻访诗人足迹。在假期,可以根据襄阳本地的地域文化,引导学生去寻访诗人足迹。如学校组织学生饱览襄阳山川,让他们感受孟浩然、皮日休、李白等一些伟大诗人在襄阳留下的不朽诗篇;游鹿门山,感受浩然文化;游古隆中,追忆诸葛智慧,参悟介子遗训……
4. 经典擂台赛。每学期,每班利用班队会开展“经典诵读擂台赛”。选手们兴致勃勃、摩拳擦掌、厚积薄发,俨然成为一个个小诗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期末评选表彰“经典诵读小明星”,促进了学生的持久兴趣和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5.书写经典。每年校园艺术节上总会有一批小小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书写经典,无论是端庄秀美的楷书作品还是笔走龙蛇的行书作品都将经典美文演绎到极美境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目前,结合本校的实情,教师们正着手研发一套属于自己的经典读本,其内容除涵盖国学经典、中外名家名篇之外,还结合了古今襄阳文化意蕴,选编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经典诗文,使学生对家乡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篇8
围绕县教育局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学区教科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使命,深化课程改革,夯实校本教研,鼓励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好每学期二次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使老师的业务达到规范化,全面化,力争使学校通过市级教学规范达标验收。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基于“有效教学”的常态课堂。
4、切实做好各班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力争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5、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培训学习活动,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6、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严把教学管理的规范关,推进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1、严把备、教、辅、批教学常规管理关,坚持把教学管理过程落实到位。本学期,学校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二次(期中和期末)细致的检查,每次检查后都要认真地做好记录(记好成绩,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要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坚持基于“有效教学”的课堂探索。一是要求每位教师学习自己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建议》,教师做到不备课不讲课,要讲课必须提前备课,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学生预习准备,教学教具准备等),尽量用《标准》来完善课堂教学。二是学校领导坚持听课。通过走进课堂了解教师备课情况,了解教情和学情等情况,分析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课堂上的主要因素,找准解决课堂教学效率底的有利措施。三是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在教师中掀起互相学习、互相请教的研究风气。
3、要严把教学质量检测关。坚持单元把关、阶段调研考试工作。通过检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不段改进教和学的方法,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将认真分析上学期县教研室和学区同意检测结果,研究命题,拿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召开专题会议,分享经验,总结教训。第四、要严把学困生辅导关,坚持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将提优补差措施落实到位。首先,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各次测试成绩,查找出差生的原因,建立完善学困生档案。其次是制定帮教辅导计划,组建学习小组(帮教小组),发挥帮教小组长的作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使学困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提高上来。再次是教师对学困生采取各种能激发其兴趣,增强其自信的策略。总之,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使差生的成绩尽快提高。
4、严把教研质量关,坚持把改革与创新、质量与效益同步落实到位。首先是在领导和教师中树立科研兴校科研提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再次是广大教师人人确定教研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注重搜集资料,在学期末人人形成教研材料,人人的教研水平都有一个提升。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交课改信息(案例、反思)。
(二)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提升
1、建立教师理论学习与主动反思的激励机制
为督促教师对课程标准、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提高文化层次,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本学期,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阅读书目或报刊杂志,每周教师业务学习活动由教导处推荐相关学习材料,不定期检查教师们的学习。倡导反思性教学,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如“教学叙事”“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等形式的研究活动,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寻找问题,促使教师进行反思和教学对话交流,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活动。
2、切实抓好教研组建设
学期初,学科教研组要认真制定好本组的教研活动计划,做到“五落实”(落实时间、地点、人员、上课内容、教研主题)。按县教研室和学区的要求,在教研活动中,各教研组要认真实施“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或“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操作流程,通过上课教师写好说课稿,听课教师写好评课稿,组织互动讨论,着力打磨每一节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在评课过程中,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能接受不同的意见,要有求是的精神,能倾吐内心的声音。
3、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创造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本学期,我们将发挥学校的人力资源带头作用,并拟邀请一些教学能手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讲座活动,进一步开阔教师们的视野。我们还将成立由教学骨干领衔组成的教学团队,实现学校要他们发展变成他们自觉要求发展。继续开展师徒结队活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进程。同时,也让教师们之间的相互学习成为一种常态,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三)加强艺、体、综课程的落实与研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
1、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规范音、体、美、信息和活动课的教学,完善考查各学科质量评价体系。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特长培养,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从校本到社区到实践基地,加强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注重材料规范和积累,力争上出特色。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禁毒、安全、心理健康、计划生育知识与青春期教育活动,守一方净土,保八方平安,校园和谐
(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高质。
1、按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做好学校学籍管理工作,严格按规定做好学生转进、转出和休学工作。
2、认真做好各种教学资料的汇总归档工作,保证在各种教学检查中能高质保量通过。
3、督促各主任做好教师的调、代课及请假记录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顺畅有序和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
四、西源小学XX年下半年小学教科研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时 间
活 动 内 容
活动地点
参 加 对 象
1
09.03~09.09
学生注册,正式上课
2
09.10~09.16
学区教科研工作暨教学质量分析会议
温州市小学体育送教下乡活动暨小学研讨会
岩头镇小
枫林镇小
教导主任
体育教师代表
3
09.17~09.23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调研检查(一)
学校教科研工作暨教学质量分析会议
各教研组制定计划
待 定
西源小学
相关师生
相关师生领导
相关教师
4
09.24~09.30
推荐参加学区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项评比(语文、数学等学科)
学区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项评比(语文、数学等学科)
县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
县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会
学区农村英语教师现场简笔画评比活动暨英语教学质量分析会
西源小学
另 定
另 定
县实验小学
岩头镇小
参赛教师
学区、学校领导
相关领导、教师
全体英语教师
数学教师
5
10.01~10.07
庆祝中秋、国庆节
各 校
全体师生
6
10.08~10.14
县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项评比(语文、数学等学科)
温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大讲堂活动(10月11日周四下午)
学区第二届美术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另 定
各 校
另 定
参赛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
美术希望班教师
7
10.15~10.21
温州市小学音乐名师大讲堂活动(10月19日周五下午)
温州市教研院送教活动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调研检查(二)
学区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研讨会
校优质课评比
信息技术培训
另 定
五尺小学
待 定
待 定
西源小学
西源小学
小学音乐教师
相关教师代表
相关师生
科学教师
参赛教师
全体教师
8
10.22~10.28
学区优质课评比活动
心理健康培训
另 定
西源小学
参赛教师
全体教师
9
10.29~11.04
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
学区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学区联片教研活动
城北小学
鹤盛镇小
芙蓉校区
信息技术教师
全体英语教师
教师代表
10
11.05~11.11
县优质课评比活动
县、学区五年级小学生英语书写评比
学区第二届数学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期中备课检查
另 定
各 校
待 定
西源、梅坦
参赛教师
五年级师生
希望班教师
所有教师
11
11.12~11.18
学区音乐有效教学研讨暨音乐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XX届)
学区第二届语文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期中考试
另 定
县实验小学
西源、梅坦
音乐教师
语文希望班教师
所有师生
12
11.19~11.25
教学技能展示活动
西源、梅坦
相关教师
13
11.26~12.02
县小学美术教学研讨会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验收(一)
待 定
岩头片小学
美术教师
相关师生
14
12.03~12.09
县主题活动:“量与计量”教学目标定位的研究
学区联片教研活动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验收(二)
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
岩头、碧莲
待 定
枫林、鹤盛片
西源小学
相关教师
相关教师
相关师生
全体教师
15
12.10~12.16
县小学品德名优教师送教下乡
县、学区第三届小学生“童心习作”现场赛
枫林镇小
岩头镇小
教师代表
相关师生
16
12.17~12.23
县主题活动:第二学段语文有效教学观摩展示
学区音乐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XX届)
学区第二届美术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岩头、碧莲
另 定
待 定
语文教师
音乐希望班教师
美术希望班教师
17
12.24~12.30
温州市小学学业质量合格率调研抽测
教师年度教育教学论文送审
学区联片教研活动暨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待 定
各 校
待 定
相关师生
参评教师
相关教师
18
12.31~01.06
县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验收
相关学校
相关师生
19
01.07~01.13
学科技能测试 期末复习迎考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
各 校
西源、梅坦
全体师生
全体教师
20
01.14~01.20
县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优秀课例设计及课件征集评比
各 校
全体师生
21
01.21~01.27
期末考试(抽取年级、学科检测)
各 校
全体师生
22
01.28~02.03
学科成绩统计 教学质量分析
各 校
全体师生
篇9
感性的涌动
2004~2008年,学校在基本落实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基于教师的优势资源,研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这时的校本课程以学科拓展为主要形式,主要体现三个特质:于学科中渗透;与课外活动结合;于生活中实施。如“成长的书香”“数学家之梦”“快乐ABC”“走近科学”等。在这阶段的校本课程研发的实践中,我们经历了从知识堆砌到逐渐明了、从粗糙到完善、从感性涌动到理性思考的过程。
实践中提升
2009~2014年,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主题活动课程”“游戏课程”,是参与者不断变革和创新转化为“自己的课程”的过程中完整的学校文化。至此,我校从文化的视角力求重建课程文化,促进师生的发展。以科学理性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和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起以国家课程实施为基础、以地方课程有机融合为补充、以校本课程研发为特色的三级管理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深入实施 学校严格按国家课程实施方案要求,开全、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以“生本、智慧、开放、发展”的课堂文化为载体,积极构建以学生创造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探索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教学创新体系。学校实行备课改革实现“教案学案融合”;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形成“六大环节”,以此引发个性化学习,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地方课程有机融合 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注重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如“传统文化”与经典诵读及传统节日结合,使经典文化内化于课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地方课程的有机融合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校本课程多元开放 在校本课程建设规划过程中,我们既突显学校核心理念,继承儒家教育思想,开设“孝德教育”系列实践课程,又融合了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思想、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和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理论”。此阶段的课程的内容呈现出七个特质: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视学生体验及实践能力提高;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注重各学科间的整合;基于学生兴趣实现个性发展;符合学校个性及特质;充分发挥师生的优势资源。
发展中完善
自2015始,学校在原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重建以“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技(技术及能力)”为支撑的“邹平县第二实验小学五育课程体系”。其中,“育德”包括公民教育、节日课程10门课程等;“育智”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所涉猎到的26门课程;“育体”包括足球、篮球等12项课程;“育美”包括美术、音乐所涉猎的17门课程;“育技”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所包含的25门课程,共计90门课程。各年级课程有递进、有连续、成系列。
课程内容育人为本 在“五育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高。课程内容除已有的七个特质,我们突显了“立德树人”核心任务,将德育课程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初步建构了“以孝德教育为核心的文化渗透课程、品德与法治有机融合的学科综合课程、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主题教育课程、以校园节日为主题的活动体验课程、以体验感悟为目的的实践探索课程”五大德育课程。
课程研发科学规范 在课程研发实施过程中,学校进行了专题培训,老师们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及集体的智慧,或围绕一个主题或突出一项特色,研发了系列校本课程。课程研发规划详实,包括课程研发背景、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详实教学案、课程评价。每门课程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项目齐全,力求图文并茂美观实用。老师们结合课程内容创新编排,独具风格形成特色。
课程实施有序推进 一是课堂改革,多措并举。深化备课模版改革,落实教法突出学法,融合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学法指导等内容,体现自主探究、学生质疑、方法引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不同课型教学流程研究,确保常态课高效;实施专注力培养专题研讨,提升师生综合素养;创新校本教研形式,开展一明一暗两条教研线促教师专业成长。二是人人参与,百花齐放。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力求学生全体参与。三是选课走班,个性绽放。为使课程最大可能地适合学生成长,学校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实行“选课走班”W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兴趣、能力、水平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课程。四是多元评价,持续求进。丰富多样的课程评价,让学生乐此不疲学而不厌。
篇10
一、运用幻灯片增大课堂容量
在传统的课堂上,一节课只有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大量的信息传递,都要靠教师喋喋不休的语言和慌慌张张的板书。课堂的知识容量极其有限,课堂的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而电教手段的引入和恰当运用,使课堂知识容量大大增加。只要鼠标轻轻一点,教师设计好的导学案、图片、习题都以幻灯片的形式清晰出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同学们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研自探。同时也将教师从繁琐、沉重的板书当中解脱出来,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情,并通过学生的真实反馈进行及时有效地二次备课。我在执教《将相和》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知识容量也比较大,在教学时我有效地运用了幻灯片上的动作按钮。无论同学们要交流文中的哪个句子,我只要轻轻点击按钮就能出示相关的幻灯片。幻灯片的灵活跳转,不仅有效地增大了课堂容量,也使教师的课堂驾驭变得灵活自如。这节课上同学们能够充分地进行展示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幻灯片恰到好处的应用。幻灯片的有效跳转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出神入化,从而增大课堂知识容量,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音乐和图片为课堂注入色彩和声情
一块儿黑板,一支粉笔,老师那张呆板不变的面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单调?这样课堂又怎能让学生不厌倦?而电教手段的有效引入,让语文课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声光电不仅激活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也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像魔幻王国。记得上个学期,我执教《桂花雨》一课,在引导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雨喽,好香的雨呀!”这句话时,我用幻灯出示了一棵花朵纷纷飘落的桂花树,并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此情此境如梦似幻。我再次相机引导同学说:“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这棵美丽的桂花树下,花儿落了你满头、满身、满地,你会在花落如雨中怎样地喊?”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会兴奋地喊,下雨喽,好香的雨呀!”;有的说:“我会激动地喊,下雨了,好香的雨呀!”;还有的同学说:“我会惊讶地喊,下雨喽,好香的雨呀!”。就这样同学们的感情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样的朗读才叫做有感情地朗读。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同学们步入情境,在此情此境当中感受此文此句。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新鲜个性的学习体验,才会品尝到语文学习的真滋味!无疑,动态、逼真的幻灯画面和如同灵泉般的音乐帮了语文老师的大忙,是它们把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文意境、语言情境得以再现。
三、教学视频让课堂更形象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