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8 10:5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图形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巧设意境,空间体验,感知概念,让课堂教学趣味化
技术的融入给予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以无限的时空和可能,合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插入、链接或聚光灯、书写工具等,让课堂教学可根据具体内容跨地域、时空等限制而选择与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相符合的熟悉、喜欢的境、物、事等进行情境的创设和再造,为学生创设体验空间、感知概念的平台,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周长的认识》一课,用白板的插入链接功能播放动物们的运动会。小兔、小马、小猴都参加了比赛,同样的一个椭圆形跑道,由于跑的路径不同,小兔绕着边线跑了一圈用了124秒,小马绕着边线跑了一圈用了95秒,小猴跑了半圈用了87秒。当裁判说出:“小马是冠军”时,小猴郁闷了:“明明我用的时间最短,冠军应该是我呀!”形象生动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在讨论“为什么小猴不是冠军”等问题情境中引出并感知“一圈”的概念,再抽象到数学中“一周”的概念的学习,同时用白板的书写文本识别功能板书出课题,有效的情境设置,优化了概念新授课的导入。
二、合作探究,交互操作,内化概念,让思维过程可视化
几何图形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较强逻辑思维性,而且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同时,还要把学生这种复杂的活动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以便及时引导、调度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内化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可写、可画、可改、可拖等感应系统,师生可直接用感应智能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让学生思维过程可视化,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中师生交互、人机交互的新理念。
例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白板和桌面上同时出示生活中熟悉的、常见的各种物体,四人小组进行实物分类后,再让学生到白板上根据分类标准运用电子白板的拖拉功能键再现分类过程。尽管刚开始上台操作的学生受已有的生活经验影响,会出现把象棋、网球和乒乓球分成了一类或把长主体和正方体合成一类等现象,但在其它学生质疑、补充、纠正、重构中不断感受、类比各类物体的形状特征,积淀直接的抽象经验和实现对图形共性的抽象过程,从而在头脑中逐步经历从模糊到清晰,从矛盾到顿悟的内化过程。这样的人机交互操作,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只有小组合作交流而无法把各组各个学生的思维在全班进行交流、碰撞的局限。同时也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并进行启发、引导。
三、联系生活,动态呈现,形成概念,让具象图形抽象化
学生由于从小开始接触各种几何体,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几何图形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模型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但学生认知特点是从“空间感知-空间表象-空间想象”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认知难点,教学中要抓住动态想象的契机,让具象图形抽象化,帮助学生构建几何概念。
篇2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数学观念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探索活动。教师要努力揭示概念、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的生成过程和本质,要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体验概念产生的过程
数学概念有些是直接从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中反映而来的,有的是在抽象的数学理论基础上经过多级抽象才产生和发展得来的。要想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概念,我们应该在概念的生成方面下一番功夫,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数学概念的引入,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设置与学生接近的情境,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数学的分析、抽象、概括,最后形成概念。如在“异面直线”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计情境,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接着让学生讨论给出定义,再让学生找出长方体(可利用教室)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常见图形。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进而使学生认识和形成概念。
二、经历定理的发现过程
对于定理的教学,如果教师都是从“正面”叙述和证明,那么学生看到的只是完美无缺的“成品”,往往不清楚其来龙去脉,特别是不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些条件和前提,这一美妙的结果当初是如何寻找到的。这一连串的问题就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阻碍”,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该如何做呢?
案例: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师生活动:(折纸试验)请同学们拿出一块三角形纸片,一起做一个试验:过三角形纸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D在边BC上,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
问题:(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确认)
通过折纸让学生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且B、D、C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翻折之后竖起的折痕AD才能直立地站立着,即AD与桌面垂直,其它位置都不能使AD与桌面垂直。
对于两条相交直线必须在平面内这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操作:将纸片绕直线AD(点D始终在桌面内)转动,使得直线CD、BD不在桌面所在平面内。问:直线AD现在还垂直于桌面所在平面吗?根据试验,请你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学生叙写判定定理,给出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
因此,教学时合理、科学地创设“数学实验”,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和思考过程中,主动地发现和构建新知识,这比老师硬塞给他们知识要强百倍。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会逐渐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来分析周围的世界,数学思维会不断提升。
三、体会公式推出的过程
我们认真讲清楚公式的得来过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公式并掌握公式,再灵活地运用公式。
案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
教材是这样处理的:
本案例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设计意图并非只为推导出公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学会观察、对比、猜想、证明、应用等,层层深入进行自主探究。
总之,数学教师应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以构建知识为依托,重视过程,突出过程,精心组织概念的引入,开展性质、公式、定理的探讨,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观念,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研究型图书馆以提供个生}化服务为其特色。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由学科馆员来完成。学科馆员的本职工作是学科文献研究,同时学科研究也将是其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之一。
1问题的提出
建设研究型大学是向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经之路,图书馆也应该与之相应建成研究型的图书馆。中国的高校图书馆现阶段主要还停留在“文献服务”的层次上,也就是准备一定数量的文献供师生使用,从而对教学和科研形成支持。“文献服务”是群体化服务的一种,即提供一种文献平台,无差别地为所有师生服务。“无差别”是群体服务的重要特点。同时,无差别也是图书馆在群体服务中力求保证的内容。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虽然改变了文献服务的技术水平,大大缩短了读者获得文献的时间,但没有改变图书馆停留在“文献服务”层次的本质。
研究型图书馆则能提供更好的,可以称之为“个性化”的服务,即为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提供服务。换而言之,是为特定学科或专业的一批人的服务,而并非仅指为某一个人的服务。个性化服务一方面能让科研人员从大量浏览原始文献并从中获得有用文献的过程中解脱出来,又能从新的途径提供科研人员可能原来并不掌握的文献线索。所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是为研究型大学服务的研究型图书馆的主要特征。
2个性化服务与学科馆员制度
个性化服务是以图书馆的研究能力为保障的,图书馆有多少针对不同学科的研究能力,就有多少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所以研究型图书馆有两个要素,一是研究能力,二是个性化服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个性化服务是由“学科馆员”完成的,“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是研究型图书馆的主要标志。“学科馆员制度”在中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就有“高等学校鼓励图书馆专业人员同时掌握图书馆学和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重视培养高层次的学科专家。”这是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提出的最具指导意义和前瞻性的意见。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中国高校图书馆界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成败。
3学科馆员制度探讨
现在中国高校图书馆对于“学科馆员”大都处于初始的实践阶段。清华大学是国内较早试行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校图书馆,其投入了较多的专职人员担任学科馆员,但其接待我们参观的一位副馆长就对于学科馆员任务不纯,大多时间完成的是“参考馆员”的任务而表示对本馆学科馆员制度的质疑。而我馆实行的兼职性质的学科馆员制度,其实更象是学科联系人。从实践情况看,现阶段中国高校图书馆并没有意识到培养自我的研究能力是建成研究型图书馆的关键问题。所以综合来看,现在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的试行,实际起到的效果是在于加强了图书馆和学院、读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图书馆的工作。从这一点来看,现阶段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和探索,并没有把图书馆建成研究型图书馆,只是比原来更好地完成了“文献服务”的功能。究其原因,是图书馆界对于研究型图书馆的研究内容、服务目标、重要性研究和认识不足的问题。
3.1学科馆员研究对象的问题
学科馆员是具有图书馆学和相应学科背景的人员,其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图书馆学与不同学科交叉后的“交叉学科”,但图书馆学和每个背景学科交叉后,其产生的“交叉学科”的共同特性是什么?找到了这个共同特性,那学科馆员研究的内容,或者说研究型图书馆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学科馆员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者在提出“学科专家”的概念后,认为学科馆员研究的是其所对应的学科。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在总体方向上是对的,但要有所修正。
高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是学科研究的主力,学科研究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如果学科馆员的研究与他们相同,那么学科馆员的研究方向就与专业研究人员没有区别了。图书馆学研究的是文献,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学科内容,学科馆员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学科本身,而是图书馆学与不同学科交叉后的“交叉学科”。我们认为背景学科与图书馆学交叉后的研究对象是学科文献研究。
通过实验、实践、调查等方法对学科进行直接研究是研究学科的一种方法,由教师、研究人员、硕博士生来完成。而对此种研究后产生的论文、图书、报告等文献进行研究也是学科研究的方法之一,由图书馆学科馆员和该学科部分学者来完成,并形成文献综述、文献评论、专科目录等研究结果。
从具体研究来说,网络导航被作为学科馆员的工作之一,并成为CAIJS的重点投资的项目之一。虽然学科导航的实践例子已经很多,但成功的例子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关于学科导航的理论研究非常薄弱。关于学科导航从属于哪个图书馆学分支学科;学科导航的内容、格式的规范;学科导航的评价体系等都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人撰写的《网上学科导航的目录学特性初探》一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柯平先生将该文主旨归纳为:“韩松涛认为把网上学科导航纳入到目录学的体系,不仅仅是利用目录学的理论来指导网上学科导航的建设,而且是为目录学的发展找到一个发展方向。把目录学的理论引入网上学科导航最主要的目的是给网上学科导航一个定位。当然由于网上学科导航是一个新兴事物,虽然它有目录学的特性,但不能完全套用原来的目录学理论来进行网上学科导航的实践,网上学科导航需要在目录学理论的框架下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样的理论研究应该包括导航对象、导航方法、资源组织的分类法的编制、成果的标准以及评估方法等。”
3.2学科馆员服务目标的问题
学科馆员不仅仅是各学院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人或是沟通人,而应该是具有自主研究能力的研究人员。从总体研究看,学科馆员都可以在自己的方向上得出研究成果,供相关科研人员参考。从具体来看,研究型图书馆对研究型大学所形成的支持,主要还是文献支持。但文献支持的方式是由读者自已获取,还是由图书馆学科馆员根据一定的要求向科研人员直接提供,并且这种直接提供
文献占重要读者获取文献的比例高低,是判断一个图书馆是否是研究型图书馆的标准。但这种服务的开展,从实际过程上讲,就是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直接介入了科研项目之中,那么这种介入是否是图书馆工作的延伸,是否能被图书馆所接受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当然从国外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职能看,这项工作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之一,而中国图书馆界对这项工作的认同尚处于怀疑阶段。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有人会质疑图书馆的现有人员的研究能力是否达到这个程度。同时这种介入是否能被各科研究单位、各学院所接受。而其被各科研单位和学院所接受这个问题中,最关键的就是项目负责人与学科馆员怎样建立互信的关系从而开展工作。学科馆员的本职工作是学科文献研究,对学科本身的了解和研究,也是学科馆员进行学科文献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并且我们认为对学科研究所产生的成果会提升该学科馆员在该学科中的影响,从而会让该学科中的研究人员对他产生更多的信任感,这会大大增加双方合作的机会。所以说学科研究也是学科馆员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需允许学科馆员从事他所对应学科的学科研究,并从各种制度上对这种研究进行支持和鼓励。
3.3学科馆员工作的重要性问题
首先是从总体上看,学科馆员对某个学科的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其研究成果对科研人员会提供多大的帮助。学术浮躁的当代,产生了非常多的学术垃圾,有的研究人员感叹,看每年新产生的本学科论文大多数时候是味同嚼蜡,虽然最终能从中发现少量的有价值论文,但这个过程是太痛苦了。学科馆员的职能之一,应该就是承担起这个本学科文献的初选任务,并将其结果发送给本校、或是本地区所有的该学科学者。其次在个别项目中,查找文献、浏览原始文献在研究中所占据的时间的比例是多少,学科馆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时,能有多少替代的效果,这些将是试点开展后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多元化
学生学习美术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在学校的美术课上学习,二是上一些课外补习班,如青少年宫之类的,三是请家教上门之类的。偶尔也会有去看一些画展的,但不多。所以学校的美术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学习很多的基础知识,然后再层层递进,学习更高的画画技巧,再进展到多方面的动手能力的提升。由此观之,小学美术课程是很重要的,这个时候学生刚开始接触到美术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美术的印象和兴趣。所以教师平时要多学习,要用多种方式来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喜欢美术,爱学美术,这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给学生想象空间一个释放的地方
当代社会,不再需要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是需要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的人才。想要教出能灵活应用的人才,教师不能再以过去的老方式来教学,而是要尊重学生,多跟学生互动,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允许学生提问,让他们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并且让他们的想象空间得到释放。在美术课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想象空间释放的场所,这种想象空间的释放,让学生更有创造力和欣赏水平。
美术课程可以说跟其他的课程一样,又可以说不一样。一样的是都需要教师用多种教学方式,去刺激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不一样的是,美术课不像其他课程一样,规定好了课本知识,要按着课本来。生活当中处处有美术素材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不再单单只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可以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美,这也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创造力。
二、多看别人做得好的东西,从中总结出自己的风格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看到表面的东西,而是要看探索过程,看到美丽的艺术品的时候,不光是要看,还要观察他的创作方式和特点,然后根据这些方式和特点去延伸自己的方格。平时也要多看一些不同的风格的作品,多学习他们的创作方式和特点,多种风格相结合,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给学生看美丽的艺术品,还要教学生动手画,动手做。教师在课堂上讲专业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试试自己动手去做,比如说剪纸,让学生有一个更深的体验。虽然这种自己动手做,不能让中考、高考增加分数,但也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所以美术课是非常重要的,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欣赏水平,还能提高动手能力,丰富课余生活。
三、让学生有好的素质,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化教学中,不再只重视学习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综合素质方面。美术课上虽然没有直接讲怎么培养好的素质,但是通过看美好的艺术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也能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学生有了良好的素质,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也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多种方式教学,在传统的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听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交流,或是教师多利用一些照片、视频等方式来上课。比如,在讲解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讲讲作者的生平趣事、主要作品,还有它的家庭背景,然后再讲解今天要学习的作品。通过讲解作者的生平趣事,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和学习到作者身上的优秀品质。
四、为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做好基础准备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所以社会也需要创造出更多新的东西,来提升我们的生活水平。要想能创造出新的东西,就必须要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来,所以学校的多元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上美术课不能帮助学生考上大学,不能让学生成为工程师或是什么非常专业的人才,但美术的学习还是对学生有很大帮助的。
要想让学生成为全面型的人才,就不能再靠传统死记硬背了,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跟学生互动、交流、沟通等方式来教育学生。通过美术课来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想象力,通过欣赏水平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型的人才很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双师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职业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对职业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特点,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重中之重。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长期困扰职业教育发展,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时期,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也一直是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关键性问题。“双师型”教师指既有较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即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即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能够胜任专业实习指导的教师。
根据安徽科技学院子课题组进行的“安徽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显示:(1)中职学校教师资源严重匮乏。从抽样调查的学校来看,中职学校师生比高达1∶29,距教育部确定的“十五”期间平均师生比1∶14的要求相差甚远。(2)“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且严重缺乏。我省中职学校中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为10.24%,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在50%以上。(3)“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双师型”教师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双师型”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8.57%,在“双师型”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高级技师证书的教师较少,仅占7.82%。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途径
“双师型”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基本职业素质,应该从进入该职业的入口抓起。世界上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教师入职资格方面均有不同于普通教师的要求。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大部分来源于应届工科专业毕业生或应届的师范生,只有单一的教育背景。他们不是缺少系统的教师技能训练,就是缺少专业技能训练,工作后不能很快地担负起“双师型”教师的职责。多数处于边工作、边学习、边培训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陆续建立了一批专门为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师范学院。这类学校在培养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师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整体上看,培养规模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匮乏的现状。可以在各地探索一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途径。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纷纷出现了一些老牌师范院校升格为综合性大学的高校。升格后的师范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各种工科专业。在这类院校中开设职业教育师资班,培养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是十分可行的。具体体现在:
第一,老牌的师范院校,具有丰富的教师教育经验,能为学生提供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微格教学等教师资格必备的专业课教学。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各种考试和培训机会,如普通话水平考试、三字认证等,为学生在毕业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提供师资和技术保障。
第二,利用该类高校的工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实习实训中心和校企合作资源,可以保证双师型教师掌握较深的专业理论,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能为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培训和考试机会。
在有条件的已升格为综合性大学的老牌师范院校内开设职业教育师资班,对培养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举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以最经济的方式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短缺的现状。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国义.安徽省中职师资队伍现状、问题和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01):62-70.
[2]陆福春,陈俊.浅议“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51-52.
篇6
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更新育人观念,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走进图书室,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各类书籍,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培养高规格的层次人才。城乡中心小学构建高效的图书馆(室)运行机制,将图书馆(室)打造成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二阵地,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读书、进步、提升的良好环境和机会。
三所学校在图书室的运行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持之以恒的图书资源建设的经费保障问题;图书管理员队伍的建设问题;师生归还图书时不知道如何上架,造成图书摆放次序错乱,从而影响借阅;借书的学生特别多,学生择书费时,学生排队等待的时间太长;没有提供图书借阅指导,信息交流平台;没有提供阅读指导;乡中心学校图书资源如何带动、辐射村小。
西城小学现藏书达一万册,李市小学藏书达三万册,梁家小学藏书达五千多册。领导重视,三校联手,科研师资力量雄厚。曾先后参加了全国、重庆市、江津市级科研课题,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三所学校校长亲自挂帅,研究人员是从学校精选出来的,特级教师1人,重庆市骨干教师2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人,科研人员基本上是国家级、重庆市、江津市级科研成果获奖者和重庆市、江津区赛课一、二等获得者。人员都具有本科学历或者专科学历,有研究此课题的能力。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将国家课程标准落到实处,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解决图书馆(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构建高质高效的图书室运行机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最大限大度发挥城乡中心小学图书馆(室)功效,我们三校联手,通过研究,探索城乡中心小学图书馆(室)的运行机制。
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实验中期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建设精美、丰富、规范的图书室
(1)丰富、优化图书资源,建立持之以恒的图书资源完善制度。(2)将图书室打造成内容丰富、品种多、画面精美的儿童精神的乐园。(3)使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内容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4)建立科学的编排体系和合理的架位。(5)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制定图书借阅规定、图书赔偿等各种制度,所有的制度上墙,所有的制度张贴在图书室外的“读书苑”借阅指导栏内。(6)建立班级图书角,家庭图书室,与学校图书室配套使用,发挥综合功效,并加强管理。
2 建立自学自培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图书管理员培训模式
三所学校的图书管理员都是兼职,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图书管理培训,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利用网上开展的图书管理讲座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钻研自学,学会再利用期末时间,对本校老师进行图书编号培训。
3 建立灵活多样的开放制度
(1)灵活开放时间;(2)全开放空间;(3)灵活、自由的开放方式;(4)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选培四至六年级学生图书管理员3人/班,村小图书管理员2人/班;(5)设立灵活多样的图书开放形式,建立流动书箱学校投入经费;(6)建立班班图书流动制度,坚持两月交换一次;(7)各班建立图书管理日记、图书开放日记和图书使用档案。
4 开展图画作文、音乐作文、活动作文训练
组织学生学当小记者,开展采访活动,为广播电台、报刊写稿;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小报告,举行“与好书交朋友,做有理想的人”等读书活动。(1)举办“图书展览会”。(2)充分发挥图书室功能,开设读书课。(3)订阅报刊、设立“中队图书角”。(4)背诵优秀的诗文。(5)分阶段定类别增加语言积累。(6)写读书笔记。(7)开展“读书讨论会”。(8)“红领巾读书月”活动。
三、研究的效果
1、提高了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2、学校图书室建设初具规模,图书资源丰富,管理规范。3、充分发挥了学校图书室的育人功能,极大地提高学校图书的借阅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通过实验,学生变得爱读书了,他们的阅读写作兴趣普遍提高,经常读课外书的比例由实验前的18.37%提高到65.3%,认为自己非常喜欢作文的同学由实验前的10.46%提高到44.76%,讨厌阅读的学生由实验前的12.79%降低到4.06%。学生阅读了大量书刊,课外知识丰富了,积累的素材、语言在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提高了习作的兴趣。4、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习作能力大大提高。5、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思考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学校图书室由于受硬件建设的制约,一是藏书量增加了,但还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丰富图书资源任重道远;2、农村小学没有固定的阅览室,学生借阅不方便,全靠教师统一借阅归还,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3、师生文章大胆地向外投稿方面还比较欠缺与保守。导致阅读成果不明显,今后,在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努力,下大力气改善;4、实验中,我们应该让教师稳定,跟班教学。这样,实验的条理性、层次性、循序渐进性会更强,取得的实验效果也就会更好;5、要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套特色化的理论与实验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系统性、科学性;6、把读书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7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 岗位 人事 聘任
1引言
现代图书馆业务管理的网络化、读者咨询的虚拟化、学科服务的专业化、空间管理的超市化均需要业务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训练有素的知识型馆员。为了,克服论资排辈的现象,实现能者上、劣者下,优胜劣汰的良性用人机制,我馆于2006年l0月底全面启动全馆职工岗位的调整与聘任工作。本次职工岗位竞聘,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机制。根据素质高低,能力强弱,贡献大小来确定相应的岗位,真正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经过周密的策划、严密的组织,竞聘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2实行岗位聘任制势在必行
2.1符合上级文件精神指示
2000年6月国家人事部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及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于意见》,文件要求进一步健全高等学校内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转换人事管理的运行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馆崂山新馆启用,我馆于2006年l0月底全面启动全馆职工岗位的调整与聘任工作。
2.2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由于我校新建的崂山校区图书馆是按照现代化大学图书馆的设计理念与管理模式进行设计施工的,图书馆总面积是原两校区图书馆的四倍。为了能使图书馆职工在短期内转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与运行理念,完全适应新馆推行的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并顺利完成三校区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的调整及两个老馆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实现同步改革,-任全馆范围内进行岗位聘任就成为图书馆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此时,搞好全员岗位聘任工作也成为我馆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统一调整的核心基础。
3岗位聘任制的组织实施
3.1周密策划及前期准备
全面惆研并学习国内先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经验,结合我校新旧馆必须同步开放、三校区文献资源、人力资源必须全面调整的实际,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并向学校提出三校区图书馆综合管理模式调整与职工全员岗位聘任的申请。在得到学校领导及人事处的同意与支持后制定岗位竞聘的详细计划,对聘任规则、操作细则及落聘人员的处理方式都进行了周密考虑。
认真组织全馆职工学习有关高校改革的文件、领会精神。通过学习讨论,组织参观考察等各种宣传和学习活动,使全体馆员充分认识到高校改革发展的形势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以及图书馆自身的发展需要.从思想对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在学习文件的同时,逐步提出并草拟我馆人事改革所必需的机构调整办法、部门岗位设置、岗位职级划分、不同岗位上岗基本条件,职工综合测评积分办法、聘任规则、操作程序、落聘人员安排办法等文件。使全馆职工充分认识到参加竞聘是大势所趋,通过这种双向选择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岗位、激发个人工作热情,更能认识到竞聘是充分展现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大好机会。职工的心理状态也逐步从最初的害怕、抵触演变为最后的全力配合,这也成为竞聘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根据此次评聘的要求,职工的业务能力是竞岗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评聘前期还需开展职工上岗的基本业务素质培训、基本的业务测试及考试工作。
3.2科学合理设置岗位
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建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换。制定岗他设置方案,严格按照岗位设置管理规定的实施范围、岗位类别、等级、结构比例、管理权限和审核程序等进行岗位设置。并住-岗位设置文件中清晰、明确地描述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硬要求,包括工作性质、工作量、职责范围等;准确提出所需岗位人员数量及任职条件,包括对上岗人员学历或职称、能力等的要求。本次图书馆职工岗位竞聘的岗位设计为6个行政职级,分别是:部主任、副部主任、业务主管、重点岗、普通1岗、普通2岗。其中,业务主管岗位的殴置主要是为了有利干部内部和跨部门间的业务组织与协调,其角色定化于“业务专题负责人”或者“班,组长”;普通l岗与普通2岗除任-工作校区方面有所区别外,其他竞岗条件完全相同,其用意在于从政策制定上鼓励职工竞聘新校区的岗位。职工根据详细的岗位要求、个人特长及兴趣填写《图书馆职工岗位竞聘申报表》,申报适合自己的岗位。
以图书借阅部崂山校区总服务台业务主管岗位为例。
工作职责:
(1)熟悉崂山校区图书馆的馆藏结构、资源分布和服务内容,协助部主任做好总服务台的各项管理与协凋工作;
(2)掌握文献流通服务工作规律,协助完善本部门各项业务作规范及操作规程,协助完成本部门的丁作质量、劳动纪律等各项检查工作;
(3)调查了解学校教学、科研动态、读者需求,及时向部主任反馈信息,做好图书荐购工作;
(4)做好工作日志,协助部主任做好图书流通情况统计,如图书借阅率、拒借率、破损率、丢失率等统计,提出降低拒借率、丢失率的合理化建议,定期做好图书_催还等工作;
(5)分析藏书利用情况和读者阅读倾向,组织开展馆藏图书宣传、推荐和读者导读工作;
(6)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现与业务交叉部门的内在联系,加强沟通,探索更顺畅的业务流程;
(7)熟练掌握本部门各项业务,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开展图书流通工作,组织、协调三校区通借通还业务的开展,努力推进图书预约服务;
(8)教育读者爱护图书,实行严格检查制度,及时办理图书污损、偷窃、逾期等各项手续;
(9)完成读者蜡书的相关手续办理及所赔图书的技术加工工作,做好图书简单修补工作;
(10)做好读者事务管理工作,包括读者证管理、读者财务管理、网上读者库维护、读者入校、离校手续办理等;
(11)做好馆藏信息的数据维护工怍;
(12)负责对读者解答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所有问题,并为部门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筹措办法;
(13)部主任不在班时间,负责主持总服务台工作,统筹安排总台人员,做好各项工作;
(14)完成部门负责人交给的其他任务。
专业上岗条件:
(1)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2)对多校区图书馆管理模式有较清楚的认识,对本部门业务的开展有较清晰的思路,并熟悉各项具体工作及规章制度;
(3)具备一定的图书馆专业知识,了解图书馆的馆藏结构、资源分布和服务内容,有改进和提升业务质量的能力和水平;
(4)掌握文献流通服务工作规律,具有深入研究流通借阋管理、组织开展读者导读等读者服务工作的能力;
(5)掌握《中图法、《科图法分类体系中的基本大类及本馆读者常用类目的名称和类号,熟练掌握本馆图书资料的排架规则;
(6)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熟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流通模块、典藏模块的使用,对图书书目信息有一定了解。
3.3有序组织岗位竞聘
3.3.1岗位评聘程序与权限
首先,由馆领导组成资格审查业务组,并和人事处领导组成图书馆职工岗位聘任委员会。聘任分三步完成,即先进行部主任、副部主任的岗位评聘,然后由新上任的正、副部主任进行部门业务主管的评聘,最后进行重点及普通岗位的评聘工作。
部主任、副部主任的岗位评聘工作是先由职工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资格审查业务组审查同意后,参加岗位竞聘答辩会。根据竞聘者述职答辩的情况以及平时德、能、勤、绩各方面的实际工作表现,由图书馆职工岗位聘任委员会集体决定任用。本次竞聘共聘用正副部主任各7名,并随即通过馆内信息平台进行公布。新聘任上岗的部门正、副主任立即进入角色,在职工岗位聘任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部门业务主管及以下岗位的评聘工作。
由职工根据个人的实际条件、能力及工作政绩情况自主进行岗位申报。经资格审查同意后,由部主任负责本部门的人员聘任。
3.3.2岗位申报与调剂
每个职工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最多申报两种适合本人的业务岗位。如果申报的两种岗位均落聘,仍有一次“自愿接受岗位调剂”的机会。如果由于个人原因岗位调剂无效(无适合岗位或无部门接收)人员,将作为待岗人员处理。
3.3.3校区申报与调剂
每个职工至少在两个校区申报工作岗位,并注明“是否接受校区调剂”。如果所申报的两个校区岗位均落聘,又“自愿接受校区调剂”的,仍有一次校区调剂的机会。如果由于个人原因校区调剂无效(无适合岗位或无部门接收)人员,将作为待岗人员处理
3.3.4待岗人员管理办法
待岗人员如果没有工作愿望的,将送交人事处按相关人事管理办法办理;待岗人员仍有工作愿望的,由本人递交书面申请后,可以适当安排相应工作岗位试用一年,准予下一年度再次参加岗位竞聘。试用期内实行绩效工资,停发其他奖酬金。
整个评聘工作历经2个月,最终竞聘结果为:馆领导4.3%,正、副部主任12.2%,业务主管14.5%,重点岗17.9%,普通l岗23.1%,普通2岗28.2%,从上到下形成了合理的正“金字塔”型。除1人因无工作愿望而送交人事处外,其余职工全部上岗。
我们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新馆启用的大好时机,在新馆全面建立与之匹配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用人制度,大踏步推动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的速度,全面提升为读者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水平。为此,我馆特向学校提出三校区图书馆综合管理模式调整与职工全员岗位聘任的申请,并得到校领导及人事处的同意与支持。
山校区图书馆正式启用后,图书馆的行政管理与协调中心将设在崂山校区图书馆,资源中心、服务中心也将移到崂山校区。总馆设在崂山校区图书馆,鱼山、浮山校区图书馆为分馆。馆长、书记集中崂山校区办公,各分馆由一位副馆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分管图书馆某一方面工作)。各馆均设行政办公室和相应的业务管理部门。部门内根据业务性质和涉及业务范围不同,分别设立部主任、副部主任岗位。
篇8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理实一体化;机械制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76-02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和部分工科专业中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制图的能力[1-2]。该课程是一门对实践和理论同时要求较高的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一个基础和铺垫,因此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是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3]。传统的本科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主要考虑到本科教学中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但此类教学方式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企业需要应用型人才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实践
1 课程内容体系重构
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课程内容上没有进行创新,教学模块还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体系。为方便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笔者尝试对机械制图学时少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设计出新的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
重构的课程内容将课程体系划分为9个学习任务,以任务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任务之间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逻辑性强,最后通过所有学习任务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新构建的学习任务中淡化了画法几何方面的知识内容,重点突出了机械制图中制图能力与读图能力的培养,每个学习任务中均设有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两部分内容,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部分又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为目标,在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通过两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图样识读和表达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设计和设备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这样既能保证机械制图本科教学中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
2 教学形式组织
机械制图课程知识点较多,内容复杂。例如,画法几何部分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有些知识点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此外还有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既要理解又要记下来,这就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很多往往是其中的某几个内容上没有跟上,以后的就直接放弃了。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有所改变和突破。
(1) 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有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参与式、互邮降榷嘀中问[4],这些教学形式都是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用。一般情况下,理论课可发挥讲授式的优势,同时可融入参与式等形式教学方法。
(2)教学组织
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新构建,已经将课程教学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项目[5],通过项目组形式组织教学。项目组形式开展教学,不同的项目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时,项目组内部需要学生相互配合,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敢于突破等职业素质的目标。
(3)教学环节
课程有课上和课下两个环节,课上环节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课下环节可通过微课、慕课、微信、作业等方式巩固和扩展课程知识点,并提高动手能力。
二 课程改革配套
为使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并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很多与课程相关的各类软、硬件已经不适合用在此类教学模式中,因此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和进行改革。
1 一体化教室建设
教室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要活动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而传统的教室在这方面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首先一体化教室应具备多媒体演示、黑板等设施方便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其次一体化教室的学生位置应方便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分组沟通并且方便调整,教室的课桌椅应满足学生快速进行图纸绘制;再次教室内应配套相关资料、工具以及绘制所需的各类模型、优秀作品展览柜等。
2 配套教具
教具是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辅助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开展,使得一些传统的教具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具修改或者教师自行开发教具。特别是在一些项目式的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具的地位更显得重要,提前自制教具或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制作教具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 案例项目
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贴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案例项目最好是源于企业实际生产开发项目。这需要授课教师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之前能够提前研究、选用、改造并制作出合适的课程案例,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 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而传统的考核方式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不适用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鉴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很大一部分教学环节是实践环节,因此过程考核是整个课程和考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可将课程整体考核分为过程考核、答辩考核、期末笔试考核几部分,通过多种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等。
过程考核包括平时的课程表现、平时作业等,通过课程考核及时评价反馈,注重现场评价和作业的及时评价;答辩考核可以考核学生的整体知识的把握程度、自身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期末笔试考核是对学生最终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种直观体现,课程结束考试作为总结性评价,课外以学院科技创新活动等形式作为参考性评价[6]。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不仅要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践技能,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文以机械制图的课程教学为试点,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主要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项目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孜勤.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6).
[2]邓晓斌, 胡正奇.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5(08).
[3]武昭晖,陈彩萍.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制图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
[4]王凤维.浅谈高职学生《工程制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篇9
关键词:视错觉艺术;图形创意;教学;价值
常言道“眼见为实”。然而,有些情况下,眼睛并不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其实是人的视觉错觉在作怪。人们通常把与物体的形状和色彩有关的错觉称为视错觉。具体而言,视错觉是一种人类所共有的特殊的视觉感受,是在外界刺激物的作用下,知觉判断的视觉经验或思维推理与所观察到的事物特征之间产生了视觉误差。而对于这种特殊的视觉现象早就被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发现并将其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艺术手段,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皆取得了奇妙而富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人们在欣赏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时,往往会由外在的视觉引力,迅速转为一种内心的主动探索,这就是视错觉的魅力。这点与图形创意所寻求的“打眼入心”的传播效果不谋而合。正如国际著名的视觉大师福田繁雄所说:“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由此可见,它对今天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一、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层面
创造性思维是学习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因素。它是学生今后进行设计与创作所必备的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沿用习惯的思维模式,从固有的图形形式本身出发进行思考与表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开辟独特的设计蹊径,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对这门课保持长久的新鲜感。
视错觉艺术以其生动有趣的视觉语言和自身极大的视觉刺激性,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视觉方式,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将这一视觉原理引入到图形创作中,让学生懂得图形创意的表现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外在形象表现。另外,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潜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如何来挖掘这些潜力。就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而言,关键就在于善于变换不同的视角,产生新的发现。这种不断变换视角来观察世界的方法是培养创意思维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扩展创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对图形创意设计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图形创意教学中,要引导给学生只有破除思维枷锁,改变创作视角,才能创造出不同寻常、引人注目的视觉形象。
二、从图形本身的视觉传播效应层面
视错觉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现象,将其用于图形创意中不仅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视觉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吸引观者的视线,使作品更具生命活力和独特的存在价值。
人的视觉过程是视觉生理活动与相应心理经验联系起来互相起作用的,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完全是一种积极探索。“它是有高度选择性的,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因此,我们在观看一个物象时,并不是把视点平均投向画面的每一部分,而是“有选择性的”集中于某一点。这种集中来自主观选择时的兴趣。由此可见,具有刺激性和趣味性的视错觉艺术,正是以其主动出击的视觉形式,为它们成为视觉选择的重点提供了机会,从而增强了观者视觉生理和心理的刺激程度,同时也为在纷繁芜杂的图片信息海洋中实现快速有效地传播创造了前提和条件。例如福田繁雄在1975年京王百货举行个展的宣传海报,巧妙地利用图底反转的错觉原理令作品中图形的视觉效果妙趣横生,产生了奇特的心理效应。这种将现实与幻想、主观和客观有机地统一,以营造视觉冲突,深化传达内涵的图形形象,自然会在众多平淡的图形作品中出奇制胜,最终体现出视错觉图形魔术般的视觉魅力和传播效应。
三、从图形空间设计观的突破层面
空间是设计领域的永恒课题,人类在最初描绘物象时,就有了在二维平面上反映三维立体物象的意识。而在现代绘画和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些画家和设计家却抛弃了古人留下的透视方面的遗产,又回到当初对透视没有正确看法的迷惘状态,进而形成了多维空间的构形方法。
视错觉图形作为一种多维空间形式的典型代表,打破了空间维度的界限,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有限转化成无限,从而创造出全新的混维空间形态。这种混维空间的设计观念给图形创意带来了更多的启发与灵感。欧洲“视觉诗人”派的代表人物――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曾经尝试使用空间视错觉手法进行创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福田繁雄相似,兰堡的艺术观也是视觉功能至上。戏剧表演《Hamle tmaschine》招贴中,悬空一本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只手,而这只手又同时拿着这本书,亦真亦幻,整个作品传达了知识本身的力量是无穷的深刻内涵。当我们在观看时,视角会不断地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进而看到一种真实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非现实状态的空间结构,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奇妙感,产生视觉悖论,从而构成一个趣味无穷的幻觉图形世界。对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此类优秀图形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体会与理解这种全新的空间设计观念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创意思路。
结语
总之,图形创意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其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很好地进行衔接。因此,在讲授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上升到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引导层面,使学生懂得从人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出发去创造新奇而丰富的视觉图形世界,从而加深对图形语言创作观念与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
版社,1983.
[2]王松.谈视觉创意大师福田繁雄的设计,新疆教育学院
学报[J].2004.
篇10
论文摘要:图形创意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图形创意过程中,如何才能牢牢抓住观者的眼球是图形作品成功传递信息的关键。本文所探讨的视错觉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新奇”“独特”著称,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独具特色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能给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带来重要的价值。
常言道“眼见为实”。然而,有些情况下,眼睛并不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其实是人的视觉错觉在作怪。人们通常把与物体的形状和色彩有关的错觉称为视错觉。具体而言,视错觉是一种人类所共有的特殊的视觉感受,是在外界刺激物的作用下,知觉判断的视觉经验或思维推理与所观察到的事物特征之间产生了视觉误差。而对于这种特殊的视觉现象早就被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发现并将其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艺术手段,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皆取得了奇妙而富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人们在欣赏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时,往往会由外在的视觉引力,迅速转为一种内心的主动探索,这就是视错觉的魅力。这点与图形创意所寻求的“打眼入心”的传播效果不谋而合。正如国际著名的视觉大师福田繁雄所说:“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由此可见,它对今天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一、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层面
创造性思维是学习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因素。它是学生今后进行设计与创作所必备的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沿用习惯的思维模式,从固有的图形形式本身出发进行思考与表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开辟独特的设计蹊径,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对这门课保持长久的新鲜感。
视错觉艺术以其生动有趣的视觉语言和自身极大的视觉刺激性,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视觉方式,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将这一视觉原理引入到图形创作中,让学生懂得图形创意的表现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外在形象表现。另外,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潜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如何来挖掘这些潜力。就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而言,关键就在于善于变换不同的视角,产生新的发现。这种不断变换视角来观察世界的方法是培养创意思维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扩展创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对图形创意设计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图形创意教学中,要引导给学生只有破除思维枷锁,改变创作视角,才能创造出不同寻常、引人注目的视觉形象。
二、从图形本身的视觉传播效应层面
视错觉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现象,将其用于图形创意中不仅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视觉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吸引观者的视线,使作品更具生命活力和独特的存在价值。
人的视觉过程是视觉生理活动与相应心理经验联系起来互相起作用的,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完全是一种积极探索。“它是有高度选择性的,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因此,我们在观看一个物象时,并不是把视点平均投向画面的每一部分,而是“有选择性的”集中于某一点。这种集中来自主观选择时的兴趣。由此可见,具有刺激性和趣味性的视错觉艺术,正是以其主动出击的视觉形式,为它们成为视觉选择的重点提供了机会,从而增强了观者视觉生理和心理的刺激程度,同时也为在纷繁芜杂的图片信息海洋中实现快速有效地传播创造了前提和条件。例如福田繁雄在1975年京王百货举行个展的宣传海报,巧妙地利用图底反转的错觉原理令作品中图形的视觉效果妙趣横生,产生了奇特的心理效应。这种将现实与幻想、主观和客观有机地统一,以营造视觉冲突,深化传达内涵的图形形象,自然会在众多平淡的图形作品中出奇制胜,最终体现出视错觉图形魔术般的视觉魅力和传播效应。
三、从图形空间设计观的突破层面
空间是设计领域的永恒课题,人类在最初描绘物象时,就有了在二维平面上反映三维立体物象的意识。而在现代绘画和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些画家和设计家却抛弃了古人留下的透视方面的遗产,又回到当初对透视没有正确看法的迷惘状态,进而形成了多维空间的构形方法。
视错觉图形作为一种多维空间形式的典型代表,打破了空间维度的界限,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有限转化成无限,从而创造出全新的混维空间形态。这种混维空间的设计观念给图形创意带来了更多的启发与灵感。欧洲“视觉诗人”派的代表人物——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曾经尝试使用空间视错觉手法进行创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福田繁雄相似,兰堡的艺术观也是视觉功能至上。戏剧表演《hamle tmaschine》招贴中,悬空一本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只手,而这只手又同时拿着这本书,亦真亦幻,整个作品传达了知识本身的力量是无穷的深刻内涵。当我们在观看时,视角会不断地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进而看到一种真实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非现实状态的空间结构,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奇妙感,产生视觉悖论,从而构成一个趣味无穷的幻觉图形世界。对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此类优秀图形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体会与理解这种全新的空间设计观念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创意思路。
结语
总之,图形创意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其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很好地进行衔接。因此,在讲授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上升到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引导层面,使学生懂得从人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出发去创造新奇而丰富的视觉图形世界,从而加深对图形语言创作观念与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
版社,1983.
[2]王松.谈视觉创意大师福田繁雄的设计,新疆教育学院
学报[j].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