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2 06:1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履职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85年——89年在西安市公安局十处的开元贸易公司任饮食业与商品零售业会计。我是学工业会计的,我单位人员少,对经济大家都是一边学一边干,所以我常常吃住在单位,不分白昼,终于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指导出纳、保管、柜台人员记帐,每月盘点、对帐。使我们单位帐目清楚,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经济效益核算真实,按月足额缴纳税金,受到税务部门和领导的好评。
89年我考入西安市审计局,参加了一个月培训之后,分配到商粮贸审计处,参加了金属材料实行计划内外统一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报告,对市化工原料批发公司89年承包经营审计,对市五金公司审计,主持了市石油公司审计(项目即将结束时,全局工作调整,我被调到行政事业审计处)收缴违纪资金39万元。每星期三回局里学习我总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法规,记录了大量的法规、规定和笔记。90年9月至今在行政事业处工作,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面广,它包括国家政府的职能部门、政府的喉舌、对外的窗口、科教、文卫、体育以及有管理重要资金的社会团体等,这些单位的收入、支出项目复杂,国家的法规、规定也比较多,单位领导的职位、级别、层次比较高,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对法规、政策的运用要适当,所以对政策、法规学习等方面抓的比较紧,为了能很好的理解国家的各项政策,我经常收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和焦点访谈,收看陕西新闻,西安新闻、经济半小时、财经报道等节目。由于经济改革步伐较快,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这几年税收、会计、审计、改革变化都很大,以至于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金融学、财政学等学科越来越重要,为了搞好审计,为了能成为真正的合格的审计人员,我在不断的学习,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我学习计算机应用。
工作热情高,热爱审计事业,工作责任心强,审计客观公正,廉洁奉公,遵守审计纪律,遵守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服从领导安排,不论领导分配的工作是否有我的名份,不论是做审计、搞调查、还是办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专案,也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我都一丝不苟的完成任务,有时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受到市上一些领导的好评,在行政事业处工作十一年半中(其中一年抽调到我市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半年和我市执行“收支两条线”检查办公室半年多,合计一年多),我完成审计项目101个,收缴违纪资金236万元,为单位追回资金101万元,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各种建议200多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专案审计3项,完成协助审计调查3项,写审计信息二十多篇,97年在《城市审计》第3期上发表了“药品价格混乱应予引起重视”同年在《城市审计》第4期上发表了“对完善“两条线”三点建议”,在2000年5月5日《中国审计报》上发表了“浅谈审计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2000年《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第8期上发表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与原准则的区别”,在2000年《陕西审计》第4期上与《审计文摘》2000年第12期上发表了“行政事业审计思考”,在2000年《陕西审计》增刊上发表了“社会环境对审计发展的影响”,在2001年《陕西审计》第4期上发表了“对审计承诺制度的浅析”在2000年《城市审计》第6期上发表了“浅谈审计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并获得2000年《城市审计》优秀论文二等奖。
审计中能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入手,进行初步性测试,判断被审计单位资料的可信度,估计固有审计风险与控制审计风险,决定采用审计方案,决定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审计,即详查法还是抽查法,根据对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的初步审核,确定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决定样本的选取量。在抽样中,常将随机抽样、系统抽样、随意抽样结合起来。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实制性测试中,对证据的获取常能灵活应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有疑点的问题,紧追不舍敢于碰硬。能指导被审计单位财务工作,能为他们提供会计咨询、财务咨询和税务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能从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研究他们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应用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说明问题的重要性,以引起被审计单位领导的重视,对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提出改进的建议,受到被审计单位以及领导的好评。
在我抽调到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中时,利用我们的特长,为村里摸清了家底,指导村里建立会计制度,帮助他们建帐。在抽调到“收支两条线”检查办公室工作期间,能完成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篇2
__县审计局自20__年以来,深入学习贯彻相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审计机关实际情况,经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领导小组和自评小组,制定落实了《__县审计局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职责实施方案》,规定了审计局依法履行教育管理的职责,对即将迎来的教育督导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法及措施
(一)加大教育工作审计力度,对20__年—20__年教育工作中涉及到的教育经费核拨、使用及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教育专项经费的核拨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督促落实核拨情况,对发现滞留、挪用等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纠正;对教育附加费是否专款专用,基建款、房屋修缮款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校企业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福利所上交的管理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二)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审计作用,在教育工作审计中,全体审计人员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职责,明确审计目标任务,对涉及教育工作的审计项目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加大对教育局、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力度,加强对校办企业的审计监督,杜绝校办企业在资金管理使用上的漏洞,确保学校利益不受侵害。
(三)加大政府性教育投资前置审计和结算审计力度,近年来,我县的教育投入经费与日俱增,建设项目较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对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我单位审计人员,深入建设工地,认真查阅工程建设相关材料,实地勘测工程量,对工程建材做详细检查,对所建工程全程进行跟踪审计,有效的确保了工程质量,做到了高质高效,使建设经费发挥了最大效益。
(四)加大对教育工作审计中的资料收集,在审计中注重审计资料的管理使用,认真编写审计日记,做好审计报告的起草,项目完成后对审计档案进行归档装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监督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存在问题
篇3
一、履职审计评价的内容
根据人民银行机构性质和自身特征,基层行内审部门要把履职审计评价的内容和范围重点放在审计对象履行央行三大职能以及行使决策、管理、监督等职责上,具体如下:
(一)对领导干部传达贯彻国家货币政策和上级行规章制度及决定等情况的评价。主要包括:是否及时转发或传达总行及上级行的有关文件。是否严格执行总行及上级行的有关决定。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所制定的措施、办法有无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行规定相冲突的情况。
(二)对领导干部组织和参与决策情况的评价。重点是领导干部在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贷资金运用、金融风险处置、预算资金分配、大额财务开支、基建立项与变更、物资集中采购等重大事项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重大事项是否实行集体研究决策。是否建立明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决策过程有关记录材料是否完整、规范、真实。有无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不良后果的情况。
(三)对领导干部实行内部控制管理情况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本单位、部门的岗位职责、工作制度、业务流程及应急处置预案等。是否明确各项审核、审批权限。是否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分工和不相容职责分离的制度。重要业务部门内控监督机制是否落实,发现问题是否及时纠正和处理。
(四)对领导干部履行业务管理职责情况的评价。主要包括:是否按规定严格履行有关审核、审批职责。是否按规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是否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有无隐瞒不报或因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本单位、部门及所管理的单位各项主要业务是否合规,有无出现严重违规、重大业务差错和责任事故情况。是否了解掌握本单位及所管理的单位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对严重或突出的风险问题是否及时处理或报告。
二、履职审计评价的方法
在审计实务中,基层行内审人员对履职审计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常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一)对比评价法。采取纵向和横向比较,评价领导干部在审计期内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完成情况,如领导干部履职期间的各项工作指标相比较;计划与实际完成指标相比较;报告期与基期相比较;本年度与上年度相比较等。
(二)定性定量评价法。运用能够反映领导干部履职行为的相关定性和定量指标,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效果。定量评价法(见附表一)直接引用审计查证的数据,评价领导干部的管理行为或经济行为。定性评价法适用于评价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部门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内部管理的有效性,金融服务的质效性等。
(三)主客观因素分析法。对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或具体事项的结果进行主客观分析,推究其具体的主客观成因,分析该行政行为或事项是领导干部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进而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
(四)责任区分法。区分领导干部的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管理责任与领导责任等,正确区分不同责任之间的界限和不同责任人之间的界限,使审计评价做到责任清楚、明确。
(五)其他评价方法。随着审计技术的日益成熟,履职审计评价的方法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基层行可结合辖内工作实际,选择开展履职绩效评价试点,拓宽领导干部履职绩效审计评价的应用范畴。
三、履职审计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为有效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审计评价工作,避免因审计评价不规范而造成的对审计对象评价有失公允的现象,基层行在开展履职审计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审计评价应当在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必须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办法》确定的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围绕被审对象在审计期内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组织和参与决策、加强内部控制和履行业务管理等内容进行审计评价,对各级行内设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履职审计评价时,应当重点评价其所在部门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情况以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
(二)审计评价要依据审慎性原则进行,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内审部门对审计对象的评价必须以审计内容为基础,所作出的结论要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来支持,这就要求履职审计评价必须依据经审计查证的客观事实作出,作为审计评价依据的审计证据必须真实有效,审计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没有审计的不评价,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否则可能形成审计风险。
篇4
1.建立单位内部审计行为规范标准,涵盖审计计划、组织分工、资源整合、现场管理、审计复核、审计结果公告等方面需要遵循的规范。2.建立单位内部审计技术标准,包括实施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报告、整理审计档案所应遵循的格式、内容和方式、技术与方法。
二、以通用审计程序为重点,加强内部审计程序控制体系建设
1.以审计资源为控制中心,针对审计计划、资源整合、现场调控、后续跟踪等审计全过程的审计人员行为,设计内部审计管理程序,合理配置有限的审计资源,提高使用效率,既要避免低风险领域审计过量和控制过量,又要防止高风险领域的审计不足和控制不足。2.以风险识别和分析判断为中心,针对审前调查、综合判断、分析取证、形成报告等审计全过程的技术与方法,设计内部审计业务程序,准确把握被审计单位或事项的内在发展规律,识别存在重大风险的领域,确定重点精确延伸。
三、加强内部审计责任控制体系建设,确保审计控制标准和审计程序得以贯彻和执行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明确审计各个阶段、所有参与人员各自应承担责任的条件和责任,增强审计人员质量意识和责任感。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检查制度,规范检查程序和检查方法,通过对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考核与奖励优秀审计报告,督促不合格审计报告的及时修改,增加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与审计风险意识。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由于个人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不作为或过度作为导致被审计单位或本单位乃至国家利益遭受损失,严重影响审计形象的审计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和党纪政纪处分。
四、加强内部审计项目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1.加强对审计实施方案的审核,提高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审前调查到位、审计目标清晰、重要性水平分配科学合理、审计重点明确,审计技术方法选用适当。2.切实执行审计复核制度,由审计组组长、业务骨干、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报告并同审计工作底稿、取证资料及原始材料进行逐级复核,重点复核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判断和有关依据是否充分、审计结论是否恰如其分、措辞表达是否恰当、审计建议是否实用和可操作。要特别重视现场复核和业务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3.形成审计业务会常态机制,在审计实施方案的确定、审计过程中重大发现、疑难问题讨论、审计意见出现分歧、审计报告定稿等关键环节,应经审计组业务会或审计机构业务会集体讨论确定。4.重视并主动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过程中,经常性地就管理状况、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和特殊事项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审计报告编制初期,应与被审单位就报告编制与披露方面存在的不同意见进行必要沟通;审计报告初稿形成时,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对象)的意见,对被审计单位(对象)提出的不同意见,要将审计采纳情况,特别是不予采纳的理由及时反馈给被审计单位(对象),以使审计报告更符合客观实际,能被其接受。同时,应就审计意见或建议整改落实的必要性,与其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尤其是领导加强沟通,促使其积极主动整改。
五、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
篇5
关键词:预算管理 审计 思路 方法 建议
一、预算管理审计的背景及意义
(一)审计背景
1、基层人民银行规范内部管理的需要
不可否认,基层人民银行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对于人民银行的安全履职有一定的风险。如何通过对分支机构预算管理审计,与业务管理部门共同防范和化解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促进分支机构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便成为内审部门思考的课题。
2、外部环境对人民银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执行财经纪律暨纠正“” 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预算改革的重大措施,提出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绩效的目标。社会公众对人民银行依法履职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纳入了公开披露的范畴;另一方面,外部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对人民银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审计意义
预算管理审计有助于还原基层人民银行财务收支的本来面貌,了解基层行预算管理的真实情况,发现基层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改进预算管理,促进基层人民银行安全履职和业务发展。
二、预算管理审计重点及常见问题
人民银行总行自2012年以来连续4年开展预算管理专项审计。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审计内容逐步完善、重点突出明了。
根据总行审计方案,预算管理审计内容包括预算组织管理、预算编制、审批及分配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和其它资金管理情况等四部分内容。2015年,随着总行党委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解决了分支行人员经费与工资计划不匹配的问题。预算管理审计的关注点已转移到预算分配的科学性、财务收支的规范性、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和各类业务专项经费、其它来源资金的管理情况方面。下面仅就三方面重点内容进行探讨:
(一)预算编制、审批和分配环节
这里要重点关注预算编制过程,分析预算编制合理性;本级及下级的预算分配情况、分配依据、分配的合理性。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预算编制体系不科学,造成预算编制和分配存在脱节;未按照“基层行人员经费预算增幅不得低于管辖行”的原则进行人员经费分配等。
(二)预算执行环节
这里要重点关注科目间串用、调账情况、各类经费之间弥补情况、年底突击花钱情况;被调查单位对本级和下级行工资计划的分配情况、职工工资收入构成情况、不同职级间职工收入分配情况;“两险一金”的政策和实际缴纳情况。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人员经费和工资计划不匹配(2016年该问题已基本消除);预提和虚列费用;工资计划分配不科学;实际执行的工资总额超工资计划;津补贴政策不符合清理要求等。
(三)其他资金管理环节
这里重点关注上级行拨入业务资金、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与附属单位资金往来情况、向财政或其他单位借款情况、房屋租赁情况、出售、报废等资产处置收入情况等。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基层行对其他资金来源依赖加重等。
三、审计的难点、思路及方法
(一)审计难点
从预算管理审计的内容和常见问题不难看出,预算管理审计具有较大的难度。笔者认为,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问题具有敏感性。由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很多关系到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部分问题很可能会碰“红线”,触“底线”,问题的敏感性高,使得内审人员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尤其在同级监督确认阶段遇到的困难较多;二是内容具有复杂性。预算管理审计涵盖了人民银行财务收支的方方面面,审计内容多,数据量大,内审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抽丝剥茧、理清情况、发现问题,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三是项目具有高关注度。从总行到各分支机构党委都对预算管理审计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审计报告予以批示,对审计结果予以通报,充分体现了该项目的重要性,无形中也对内审人员形成鞭策。
(二)审计思路
面对如此“高”难度的审计项目,清晰的审计思路、恰当的审计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审计思路可以概括为“审前下苦功,现场抓重点,后续重分析”。一是审前下苦功。就是要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工作,要积极收集、整理和学习有关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依据,分析其适用性、关联性和有效性,要做到制度规章烂熟于胸、灵活应用;要做好审前调查,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规章制度、业务处理流程、内控机制运行等方面有大致的了解,以便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二是现场抓重点。审计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集中有限的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的审计事项进行高度关注,始终保持必要的职业审慎性,对一些审计事项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有些问题在充分收集审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挖、探究,尽可能做到将问题查深查透。三是后续重分析。在审计报告阶段要综合运用合规审计、风险审计、绩效审计的理念来反映、分析审计发现,提出合理化、可操作建议,促进问题有效整改,进而推动管理水平上台阶。
(三)审计方法
审计中,我们常用到的方法有查阅法、抽样法、实物盘存法、询问访谈、溯源逆查法等,在这里主要探讨以下几种容易被忽视却有重要作用的审计方法:
1、审计调查
审计调查在以往的审计中,往往流于形式,调查结果难以以合适的形式反映在审计报告中,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实际上,有效的审计调查对于发现线索、审计评价是有很大的参考作用的。人民银行部分分支机构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针对审计领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调查,主要有民意调查、物价水平调查、预算管理情况调查、固定资产情况调查、采购情况调查等,这些调查结果为审计提供了检查线索,为某些问题的产生找到了合理原因,也为审计评价找到了支撑。
2、询问访谈
询问访谈在实际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能够尽快了解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困难,帮助发现审计线索,加快现场审计进度,提高效率。这项审计方法要求内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审计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对于沟通的事项和环节要事先考虑充分和周全。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预算管理审计涉及的内容多、期限长,以往单纯翻阅大量纸质资料等传统审计方式,工作效率低,无法查深查透,难以掌握总体情况,不便于汇总分析,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现在,通过下载提取相关财务数据信息,按照excel的操作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加工,根据疑点查找凭证,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4、审计分析
经过几年的内审转型,审计人员的审计视角和审计理念发生了变化,已不再是单纯的发现问题,就问题而论问题,而是在合规性的基础上,指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审计分析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主要有:趋势分析、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可以根据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灵活运用。
四、做好预算管理审计的几点建议
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对于预算管理审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各界的要求,此项审计工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与必要。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预算管理审计:
(一)切实提高审计质量,使审计成果经得起检验。
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是内审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与外部审计相比,内审在资源和手段上存在客观限制,但能否经得住外部监督检验仍然是评价内审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各单位、各部门衡量内审价值的重要指标。尤其是预算管理审计这类重量级项目更是受到高度关注,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影响内审的声誉和行领导对内审工作的信任。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内审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摆正心态,克服畏难情绪,敢于揭示问题、反映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掌握审计重点和审计技巧;三是进一步加强审计分析,提高报告质量,增强报告的实用性和建设性;四是进一步完善审计质量评估机制等,全方位提升内审工作质量。
(二)持续关注“红线”问题,发挥有效预警作用。
在新形势下,内审部门作为人民银行重要的内部监督部门,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政治敏感性,关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并与自身工作相结合,综合考虑内部审计的方向和重点。目前,中央和国务院在财务管理、财经纪律方面已经给出了明确的不可触碰的“红线”。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在审计中要重点关注“红线”问题,注意违规使用银行账户、私自设立“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使用历年结余资金、违规使用预算资金及经费等问题,做到及早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化解问题。内审部门还要有效发挥预警作用,结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情况进行风险提示,促进健全制度、完善体制和规范机制,预防“红线”问题的发生。
(三)大力促进审计整改,体现提升内审价值。
内审的价值,不应止于发现某一个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更应体现在促进问题的整改,进而促进各个业务条线、各个单位不断规范管理上,使审计成果运用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内审部门找准定位,取得管理层和各业务部门的支持与信任,积极发挥咨询职能,通过多种途径督促被审计单位有效整改问题,不要使整改流于形式,杜绝问题屡查屡犯、屡犯不改,为基层人民银行安全有效履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责机制;职能
一、问责机制概念及发展现状
问责机制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效手段,在行政学上,将问责机制的概念界定为:在某项活动中掌握权利,即需要担负对等的责任,在管理活动中根据责任度量来实现失责人的追究处罚,是一种保障权责对等的机制。在这一机制当中,权利主体与客体应当十分明确,能够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实现问责客体的履职程度,从而实现权责一致。
在我国,问责机制的普遍推行应追溯到“非典”事件,后由于“三鹿”事件不断扩大,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各方面的问责机制并不具备完备的体系,群众参与度明显不足,出现监督不力,执行不严等问题。我国各类问责机制函待完善,问责机制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此外,近段时间我国制造业产品问题及事故频发,建立问责机制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呼吁,从审计方面出发,要实现审计问责机制,那就必须对内部审计与问责机制的关系进行透彻研究,才能真正找准切入点,构建科学的问责机制。
二、基于宏观视角的内部审计问责角色分析
根据世界银行关于公共服务问责框架分析,在公共服务中,参与主体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提供者、消费者及政府三个方面,包含消费者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消费者与提供者的权利关系、政府与提供者之间的协约及提供者的内部管理四项问责关系。这一理论也被称为“问责三角形”理论,在产品市场中,产品提供涉及主体包括生产者、销售者及消费者,通过借鉴问责三角形理论基础,我们可以得到企业产品市场中问责机制的类型。主要包括消费者对生产者、消费者对销售者、生产者对销售者相互问责及生产者与销售者内部问责。在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的情况下,企业的销售链将增长,会逐渐形成集产、供、销一体的高级销售链,这就会催生两种基本的问责机制,分别为消费者对企业问责及企业内部问责。消费者对企业问责,是一种异体问责机制,这种问责机制中,消费者无法对企业产生完全信任,这样的需求直接导致了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要求具备相当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为问责者提供直接有效的信息,进而推动了企业内部问责的发展,使得问责机制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微观层面的内部审计问责角色分析
微观层面即企业内部层面,在这一层面之中,内部审计在问责机制中承担的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企业内部审计依附于问责需求。委托机制下,企业内部会产生一系列成本,由于权责不对称或是信息不对称,人很容易产生个人主义,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损害,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必须建立问责机制,这就需要内部审计评价信息作为支撑,因此,内部审计依附于问责需求。
第二,内部审计业务类型根据问责内容确定。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的评价活动,这样的评价时多元的,是多种企业活动组织成的数据信息,内部审计依附于问责需求,其评价也应该满足相应需要。其主要内容包括财务问责需求引发的财务审计、管理问责需求引发的内部控制审计及绩效审计等。
第三,内部审计报告关系以问责对象为基础。企业内部委托关系主要包括原始委托与派生委托两种。分别指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管理层与操作层间的关系。这两大关系将企业内部组织的联系搭建起来。在问责过程中,若管理层为问责对象,那么审计报告即为治理类型报告;若操作层为问责对象,那么审计报告即为管理动机报告,且两种报告上报主体不同,分别为董事会、财务总监或经理。
第四,企业内部审计为问责机制信息提供必要保障。问责机制不仅包括经济问责,也包括行政问责。经济问责是对企业内部资源的问责机制,行政问责是对企业内部权力的问责机制,在企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对于问责机制的支持也是多元化的。例如,在经济信息方面,内部审计能够对责任主体信息真实性及准确性进行分析,将财务信息进行客观审计,上报问责主体。在行政信息方面,内部审计能够将企业内部运营信息收集起来,通过与监察机制的沟通分析,上报问责主体。问责主体可以通过这类信息实现良好的内部管理。
四、强化内部审计问责功能途径
与内部控制相似,内部审计在问责机制中扮演的功能也是监督及控制,因此,提高内部审计在问责机制中的效能,也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问责的首要工作是要确认责任主体是否出现了渎职渎责现象,且权利主体的责任大多已经通过责任书、员工手册等界定下来,因此在事前问责过程中,审计部门无需提供信息,在发生问题之后,审计可以适当提出建议,作为制度优化型建议。
第二,事中工作是内部审计也是问责机制的核心工作,在这一阶段中,内部审计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分析能力,还应从企业战略出发分析职责履行程度,这一阶段的工作应以信息报告为主,内部信息确认为辅。
第三,事后工作是问责结束后的工作,这一阶段的问题已经经过处理,因此,这一阶段的文章应该以激励约束为主,信息报告为辅。
参考文献:
[1]阮博莹. 内部审计在企业问责制中的运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
[2]郑石桥. 组织治理、机会主义和内部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12,01:24-31.
篇7
每年的1月1日至4月30日,是法定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季。在这120天,上市公司都要把上一年的家底晒出来。晒家底的日子得靠抢:预约披露。如果预约不及时,“好”日子往往盼不到。所以,年笈露季,董秘要在交易所的系统上抢“好”日子。日子一旦确定,编制年报相关的各方就开始忙起来了:董秘忙着码文字,财务总监忙着调数字,会计师忙着搞审计,客户忙着去对账,加班加点、点灯熬油仿佛成了家常便饭。一个年报披露季下来,有人胖了,有人瘦了。
实际上,独立董事也是年报披露季的大忙人,关于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对外担保、与关联方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等事项,独董得发表书面独立意见;关于年报的正文,独董得签署书面的确认意见,而且要保证年报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保证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此外,独董得撰写述职报告;出席董事会,审议与年报有关的一大堆议案;出席股东大会,述职、接受股东的质询。重要的是,上述事项都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动作,必须一一到位,来不得半点含糊。
这样看来,独董身上的压力和责任,丝毫不亚于董秘、财务总监以及签字的会计师。对一个负责任的独董来说,在年报披露季,变胖或变瘦是有可能的,如果年报披露出现闪失的话,独董就得吃不了兜着走:证监会或交易所的罚单可能很快降临头上。
所以,对披露年报这样重大的事情,独董要上点心,身体力行地去做些事情,该忙的时候就要忙,不要偷懒。这既是独董应当承担的职责,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独董在年报披露季到底该忙些啥?总体上说,就是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说一说。看一看公司现场,对公司增加一些直观的了解和印象;听一听会计师的意见,对公司财务与内控有一些基本的判断;问一问经理层的看法,发现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审议年报的董事会上,说一说自己的观点,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认认真真述职,接受股东的质询。
独董应到公司现场多看看
独董多是兼职的,一年绝大部分时间在忙自己的事,兼顾上市公司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监管机构要求,独董每年为所任职上市公司有效工作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十五个工作日,每年到上市公司的现场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应少于十个工作日。年报披露季的时间占全年的1/3,独董在这个阶段,至少应为上市公司工作5天,到现场工作应不少于4天。
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只有到公司现场看一看,才能有更直观的感受。看一看员工的精神状态,尝一尝员工食堂的饭菜,上一上公司的卫生间,就能感受到公司管理的基本水平;看一看“三会”决议的落实情况,翻一翻“三会”档案的整理记录,就能感受到公司治理的基本水平;看一看公司募投资金项目的进展情况,瞧一瞧重要子公司的生产运营状况,就能感受到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否正常。
所以,独董到公司现场多呆几天,多走走,多看看,一定能够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就会对公司的整体状况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这非常必要、重要。
独董应该向经理层多问问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经理层天天在公司现场,管着产供销、人财物。与独董相比,他们对公司真实情况知道得更多。披露年报时,独董对公司的关联交易、关联方资金往来、与关联方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对外担保等事项必须表态,所以,为摸清情况,独董应向经理层多问问。
问一问总经理,公司的生产、采购、销售、投资、人力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如何?从总经理的言谈举止,独董对公司的基本状况会有大致的了解;从总经理说话的语气,可能体会出在某些方面公司可能还比较欠缺。
问一问董秘,公司的规范运作、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以及与监管机构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如何?从董秘不经意间的一两句牢骚中,会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
问一问财务总监,公司的财务、投融资、关联交易、担保、募集资金投向等的情况如何?从财务总监欲言又止的表情,可以捕捉到公司在某些方面可能有风险、有隐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与经理层的问询谈话,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还可以发现已经或潜在的风险,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这对于提高独董履职的质量有帮助,对独董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帮助。
独董应多听听会计师意见
公司在年报里披露的财务数据都来源于《审计报告》,独董对公司财务状况做出判断的依据也是审计报告,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会计师当做独董履职的助手,在审计报告出来之前,独董要多听听会计师的意见,这样做大有益处。
在会计师进场审计之前,独董应当会同审计委员会成员,参加与年审会计师的见面会,就审计工作小组的人员构成、审计计划、风险判断、风险及舞弊的测试和评价方法、审计重点等事项,听听会计师是怎么说的。
在会计师出具初步审计意见后,独董应当再次参加与会计师的见面会,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可能存在的影响以及风险等事项,再听听会计师的意见。
在审议年度报告的董事会会议上,审议议案的过程中,针对发现的一些问题,独董可以当场听取列席会议的会计师的解释和意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会计师作为提供审计服务的中介机构人员,其提出的意见和得出的结论一般是中肯的,独董要虚心听取。
独董应多讲讲对年报的审议意见
董事会上对年报进行讨论时,由于独董之前已经忙活了一阵子,在会上就有话可讲,有感而发,既可以自信地肯定公司已经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又可以底气十足地揭示公司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还可以进一步指出公司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如何改进的建议。
表决时,独董对年报投什么票,心中自然有数,而不是像那些事先没有准备的人那样,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如果投的是赞成票,独董能够讲出赞成的理由,如果投的是反对票,能够说清反对的原因,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独董都能讲得让人心服口服。
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 风险 质量管理 体系构建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风险:制度规程风险、审计人员风险、内审价值风险。
制度规程风险,即开展内部审计活动中不符合相关制度、程序的要求和规定,导致内部审计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人民银行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行为必须依照相应的制度、流程来实施。随着人民银行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内部审计相关制度规程也在逐步完善,审计方和被审计方对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意识日渐增强,对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合法性、公允性等审计质量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内部审计质量的风险加大。
审计人员风险,即审计人员的活动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一切行为和环境的总和,主要包括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风险、职业素质风险、职业技能风险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程度,将直接影响领导层的决策判断,也影响着人们对内部审计人员道德、素质的判断和内部审计行为规范性、合理性的评价,最终对审计工作的发展产生阻碍或者推进作用。
内审价值风险,即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活动之后,未能达到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未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的可能性。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终极目标是审计成果、价值增值、服务治理效果的综合体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审计价值目标能否实现。
从衡量标准来看,三个层次的风险呈阶次递进:制度规程属于外在要求,为最低的衡量标准,是基础风险;审计人员属于内生要求,为现实衡量标准,是中等风险;审计价值属于外源、内生的融合性要求,为最高衡量标准,是最高风险。
二、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是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中执行和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着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的多重职责,这些职责的履行必须通过实施审计活动来实现,只有不断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切实防范化解审计风险,才能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最终实现价值目标。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的工作范围、目标、内容涵盖了各类机构、部门和工作人员,其工作成果首先是向领导层就机构、职能部门或工作人员是否合规、有效履行职责情况作公正、客观的评价,这个评价是领导层全面了解内部控制和风险水平的主要依据。因此,领导层在参考审计成果之前,内审部门必须保证所提供的审计情况是客观、公正、准确的,而审计质量管理是确保审计结果准确的关键,也是强化内审部门在内部管理中的作用、保证内审人员有效履职的必然要求。只有拥有较高的内审质量,才谈得上有力的内审再监督,才能体现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因此,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尤为迫切。
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体系的构建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控制,是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控性的综合体现,构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体系应从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一)横向管理体系。
1.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审计质量管理小组,统一组织、协调质量控制体系的相关活动。主要职责应包括:负责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质量控制机制;负责指派小组成员对审计项目活动进行全程跟进,监督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和操作规范,降低审计风险;负责对审计实施方案、工作底稿、内审意见书和审计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最终复核;对审计项目的操作程序、审计方法、报告质量、档案装订等方面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协助审计职能部门中的综合业务、财务审计、离任审计、履职审计、信息技术审计等部门开展审计与检查,并督促各项检查意见的整改与落实。
2.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应按照其特性、内容和约束力不同,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制度执行体系。一是对内部审计相关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确立纳入体系的制度文件,绘制相应流程图,明确关键控制点,进一步实现管理流程、审计流程的规范化及标准化。二是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和重点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如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审计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审计质量定期检查和奖罚制度、审计处理处罚规定、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审计项目计划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完善全面责任制的审计质量管理,切实做到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形成在制度约束下的行为规范机制。
3.加强技术手段管理。在内审工作的方式方法上,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提升内审工作质量。一是现场检查充分利用“内审业务管理系统”对审计资料进行集中管理,加强对审计开展情况的把握;同时,利用开发接口软件,加快信息数据的获取,提高现场检查的效率与质量。二是非现场检查利用专业的审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获得审计证据,以提高审计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同时,建立非现场审计指标体系,增强数据采集和运用的合理性。三是在工作管理上建立协作学习系统,集中内部审计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的学习心得、审计技巧,供其他内审人员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达到短期内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四是在工作方法上建立内审工作网站,实现审计任务和资源的统一管理,以便了解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利用接口程序采集业务系统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在线实时审计,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纠正发现的差错,保证业务安全,降低审计固有风险。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项目的人力资源控制体系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按年龄、专业、技能组合资源结构,实现以年轻人为主要力量、资历、经验深厚的老同志为辅助力量的审计模式。二是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采取“ 内培为主、外培为辅” 的培训方式,加强内部业务、经验的交流与讨论,增强新知识的获取和专业能力的再提高;开展现场实践学习,安排审计人员参加现场审计实践, 促进员工业务认知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鼓励审计人员获取相应专业的执业资格, 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整合人力资源配置。抽调业务部门岗位能手、经验丰富者、具有某一个专业型审计技能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四是借鉴外部审计资源。学习外部审计案例逻辑思维、沟通方式、审计技巧、撰文规范,提升审计水平。
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在自我教育、自律自省的同时, 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并通过员工大会、个别谈话等方式,时刻提醒审计人员善用手中职权,遵循职业道德。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培养审计人员的集体荣誉感, 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营造创新氛围。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方式和方法, 建立完善真正符合本单位实际、体现本单位特色的审计方法;对审计理论与实践创新采取多重激励措施, 促进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涌现。三是建立健全遵循职业纪律的考核制度。将审计人员从业规范纳入年终考核范围, 对审计人员在审计和服务过程中的工作作风情况进行了解,从业务、态度、纪律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实现激励与约束并行。
(二)纵向管理体系。
纵向管理是对审计项目的实施进行实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审计前期、审计中期及审计后期三个管理环节。三个环节紧紧相扣,只有抓好每个步骤的质量控制,才能实现审计质量管理的目标。
1.审计前期管理。
审计计划。在具体项目选择上,首先通过各业务层面获取的信息及上年度审计情况,按照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做好审计项目的评估,然后根据领导层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制定最终的审计项目计划,待行领导同意后,科学安排实施。
审前准备。审前准备主要是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一是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业务特长调查落实相关情况;二是听取和接收各方、各层的意见;三是建立审前调查分析模型,从总体上分析、对照、比较,初步验证审前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四是应以“科学性、可操作性、细化量化、目标价值化”为主旨编制和细化审计实施方案。
2.审计中期管理。
审计实施。审计实施阶段主要包括证据获取、底稿编制、结果确认三个步骤。一是在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中采用检查、观察、询问及函证等方法,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二是底稿的编制要确保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并与审计证据保持严密的对应关系,严格执行现场三级复核制度。三是结果的确认要保证内容的全面完整,主要是格式的规范性和内容的客观、公正、真实性。
沟通汇报。做好审计过程中的结果沟通至关重要。一是通过审中会议和审计业务会,做好交流及讨论,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及时对现场发现的重大问题及定性不准的事项进行认真研究和再核实,以便进一步增强收集信息资料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避免审计结果发生偏差,防止审计方与被审计方发生矛盾,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
3.审计后期管理。
审计终结。现场审计完成后,就是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载体,是审计质量的主要表现。由审计质量管理小组从专业角度复核“四性”,独立发表意见和建议,填制审计意见书。审计报告由审计部门领导终审通过,报告内容应突出对问题的分析、提炼、总结,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规范、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需要的审计建议。
跟进发现。一是对发出的审计报告随附反馈通知书,要求被审计方在规定时间内反馈整改情况,审计组及时跟踪回访整改落实情况。二是督促被审计方做好审计整改工作,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每个审计项目必须将审计整改结果收集齐全才能统一归档。三是以后进行审计时,对过去发现的整改时间较长的问题进行检查,对前期已整改事项进行复查,以巩固审计成果。
参考文献:
[1]付正兰,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M],金融电子化,2011。
篇9
绩效审计是督促基层分支局落实上级局政策、提高履职水平的重要途径外汇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属性,肩负着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促进涉外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任务。新形势对外汇局系统履行职责提出了新要求。过去内控注重对外汇局分支机构履行职责和业务办理合法性、合规性的检查,缺少对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效力和履职效果的评价。开展绩效审计,对分支机构的工作业绩、效率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督促外汇局分支机构认真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和外汇管理工作部署,确保外汇管理目标的实现,更加依法、科学、高效地履行职责,不断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确保外汇管理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和外汇管理目标的实现。
绩效审计是完善外汇管理系统内控制度的重要方式当前,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开展的外汇管理专项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的执法检查以及外汇局内部开展的内控监督检查依据的标准主要是现行的外汇管理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制度本身的规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当地的外汇管理工作实际等内容并不做评价。开展绩效审计,能够从内控体系是否健全、内控制度执行和风险防范是否到位、内控组织管理是否有效、内控监督检查是否全面等方面对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内控制度不完善和薄弱的环节,减少因内控不完善造成的管理不够规范、随意性操作等内部风险,减少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作风拖沓等不良现象,进而有效提升外汇局的自我治理水平。
绩效审计是推进“五个转变”的重要保障“五个转变”不仅是新形势下对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转变的要求,也对外汇管理内控工作转型即由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型审计转变提出了要求。目前,国家外管总局正推进外汇管理关键领域的改革,行政审核、事前监管的项目不断减少,总量调控、事后管理的项目不断增加,这对外汇局分支机构履行职责提出了新的挑战。外汇管理内控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对分支机构业务办理合规性的监督检查上,更应注重分支机构在推进改革、转变方式、促进平衡等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效果,切实解决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开展绩效审计,能督促各分支机构自觉践行“五个转变”,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加快转换职能,转变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有效传导和落实。
绩效审计是内审内控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外汇局系统主要通过内控监督工作来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实施内部监督,其本质是合规性审计。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民主的进步,绩效审计逐渐成为现代审计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审计署明确提出到2012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人民银行也开展了对货币信贷、货币金银等部分专业的绩效审计。外汇局开展绩效审计是全面落实审计法、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职能的本质回归,是发挥内审保障履行职责“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由之路。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是绩效审计实施方案的关键,是对被审计单位外汇管理履职效果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工具。在指标设置中遵循的原则有:一是注重审计的全面性。将工作部署、要点、计划、岗位职责、考评办法以及业务操作规程和文件规定等作为审计的依据,将履职过程是否能结合实际创新工作,体现履职规范、高效、创新等作为履职过程考评依据,将履职取得的管理效果、政策效应、社会效益及其他影响等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作为衡量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志。二是体现“业务整合”的思想。外汇管理各部门业务工作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在合规性审计中,外汇管理各专业存在较多的性质相似的业务,如经费管理、行政许可、现场核查等。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应将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充分合并,减少合规性检查中的重复项,提高审计效率。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要体现对不同性质涉汇主体外汇业务的集中管理即主体监管的思想,以提高外汇管理有效性为重点,促进外汇监管成本的降低,提高外汇监管成效。三是注重绩效审计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外汇管理系统绩效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评价的指标体系没有成型的经验或做法可以借鉴。在设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摆脱合规性审计的束缚,避免总是按合规性审计的项目进行扣分;应充分征求内审部门和业务部门以及外汇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突出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工作的难易程度,对于付出工作多、取得成绩难度大的工作给予较大的权重;要注意指标的效果,确保将最能反映审计对象绩效特征的指标提炼出来,指标不宜太多,要在科学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注意指标的差异性。四是与合规性审计有机结合。应将合规性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基础,充分体现业务合规、风险防范的要求;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对被审计部门履职效能进行全面评价。最终形成以绩效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与合规审计并存且有机结合的审计格局,切实提高内审工作的效果,发挥好内审工作的“保健医”作用。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根据外汇管理的业务特点,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指标分设多级指标,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基础类指标、业务操作类指标、履职效率类指标、改革类指标以及辅助类指标。在一级指标下设立二级子指标,对一级指标予以细化。对各类评价指标分别设定一定的标准分值和指标权重,根据评价得分确定绩效评价结果。一是基础类指标。该类指标主要是对外汇履职的基础性工作进行评价。基础类指标是开展外汇业务的基础性保障业务,是所有外汇工作的前提。主要采取调阅材料和现场查看的方式进行,以扣分为主,侧重于合规性审计。二是业务操作类指标。该类指标是对日常工作中外汇局各类操作性业务进行评价。在业务操作类指标设计中,应尽可能突出“业务整合”的思想,打破合规性审计和内控监督检查中分综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外汇检查、内控六个方面分类审计的方式,将外汇局各项操作业务进行归类、汇总设定评价指标。该项指标主要采取调阅材料等方式进行,以扣分为主,侧重于合规性审计。三是履职绩效类指标。该类指标主要着眼于履行外汇管理职责的评价,围绕外汇局外部职能履行和内部管理效率进行评价,是对基础类指标和业务操作类指标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评价的延伸,是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该类指标中部分二级指标难以明确量化,故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主要采取调阅材料、召开座谈会、现场查看、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评价,加分与扣分相结合。四是改革类指标。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较快,我国的跨境资金流动复杂多变。监测跨境资金流动是外汇局的核心工作,在此情况下,外汇局重点工作也变化较大,部分重点工作是某一阶段的核心工作但并非永久性工作。因此,在设定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时应设立改革性指标,突出体现当前外汇管理的阶段性工作。2011年下半年以来,控热钱减顺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和外汇主体监管改革是山东分局重点阶段性工作。改革性指标既要突出合规性审计的要点,也要突出履职效果的特点,是合规性指标和绩效性指标的结合。该类指标应根据不同审计期间、不同审计对象做适时调整。五是辅助类指标。此类指标作为参考指标,不包括在100分的评价总分以内,主要包括党建保障、廉政建设、案件防范、履职问责、制度框架建设。但发生行政诉讼败诉、发生重大案件等对外汇管理履职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事件时,应在总分中予以扣除适当分数,必要时应一票否决。
用层次分析法测算评价指标权重在测算评价指标的权重时,由于缺少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且外汇管理专业与货币信贷、货币金银等专业存在较大差异性,指标权重设定存在较大困难。在综合考虑指标权重测算方法和外汇管理业务工作实际后,本文决定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测算。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实现定量化决策。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各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重。测算评价指标权重时,对于同一层次上的所有要素,针对上一层(准则层或目标)的影响或重要程度,由专家进行两两间对比,得到判断矩阵(见表1)。在实际操作时,从山东省辖内选取了五位外汇管理经验丰富、业务熟悉的专家进行比较,比较时取1—9尺度,具体情况如下:1.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测算。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基础类指标、操作类指标、绩效类指标和改革类指标。根据五位专家对各项指标的对比,形成一级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可知:λ=4.021103;CI=(λ-n)(/n-1)=0.021103/3=0.007034<0.1;CR=0.007034/0.96=0.007327<0.1。一致性检验过程和结果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基础类指标、操作类指标、绩效类指标和改革类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86、0.265、0.506和0.143(见表2)。2.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测算。与一级评价指标权重测算相同,二级指标需要分别对一级指标内部进行指标测算,形成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并对基础类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可知:λ=7.5892;CI=(λ-n)(/n-1)=0.5892/6=0.098207<0.1;CR=0.098207/1.32=0.0744<0.1。一致性检验过程和结果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基础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25、0.051、0.088、0.305、0.088、0.372和0.142(见表3)。对操作类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可知:λ=7.255716;CI=(λ-n)(/n-1)=0.255716/6=0.042619<0.1;CR=0.042619/1.32=0.007103<0.1。一致性检验过程和结果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操作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45、0.062、0.318、0.125、0.125、0.283和0.041(见表4)。对履职绩效类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可知:λ=8.21727;CI=(λ-n)(/n-1)=0.21727/7=0.031039<0.1;CR=0.031039/1.41=0.00388<0.1。一致性检验过程和结果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绩效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34、0.155、0.060、0.155、0.146、0.060、0.060和0.030(见表5)。对于改革类指标,由于往往是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其二级指标重要性相差不大,因此设其权重相同,不再设立判断矩阵。综上,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的构成见表6。实际进行绩效审计评价时,每项二级指标满分为100分,根据各指标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最后按照各项指标的权重测算总得分。
篇10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上市公司;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一、美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
(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审计委员会的规定
萨班斯法案(Sarbanes Oxley Act)于2002年7月颁布,该法案使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不但要通过书面形式表明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存在及有效运行,而且将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此外,法案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出具的关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声明进行鉴证。
关于审计委员会的规定主要在法案第301条款体现,其中(1)为审计委员会设立的规定,(2)―(4)为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规定,(5)―(10)为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具体为:(1)禁止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任何公司在任何交易所上市交易;(2)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应当独立;(3)不接受上市公司的任何咨询、顾问和其他报酬;(4)不是上市公司或下属机构的关联人员;(5)对公司每一年度和季度的财务报表进行讨论并提出质疑;(6)对公司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政策予以评价;(7)评估公司对外的所有盈利信息和分析性预测信息的质量;(8)负责对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及运行;(9)负责聘请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给事务所支付报酬并监督其工作,受聘的会计师事务所应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10)接受并处理本公司会计、内部控制或审计方面的投诉。
(二)美国的审计委员会现状
在美国,大型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通常由3―5名成员组成,美国证券市场的上市规定要求审计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是独立董事,在个别情形下,委员会成员的选择需要满足额外的、更为苛刻的独立性标准。委员会成员除须具备一定的财务背景外(其中至少一名成员是财务专家),对其综合能力要求也非常之高,成员在工作中需要协同所有的董事,充分了解公司业务和风险组合,凭借其业务经验,对委员会负责的提案进行独立、严格的判断。由于审计委员会的责任非常重大,董事会选择成员时往往会考虑某位候选人兼职的情况,除非认定兼职情况不会影响该人能有效地提供服务,一般要求成员不可以在超过3家的上市公司同时从事同类型工作。
为了了解《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实施后的效果,Cohen etal(2003)针对法案颁布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进行了检验,Lai(2003)对法案实施后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进行研究,两项研究结果表明:法案实施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出现明显下降,会计信息质量明显上升,公司的审计独立性得到提高。
二、中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
(一)《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审计委员会的规定
萨班斯法案通过之后,欧洲各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纷纷借鉴萨班斯法案,修订本国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法律要求。中国证监会和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借鉴美国的做法,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要求,其中中国证监会联合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1月7日出台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了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组成和主要职责,基本建立了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法律框架。准则中涉及审计委员会的规定有两个条款,其中第52条规定为: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其中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第54条规定是关于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
此外,中国证监会2007年12月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7年修订)首次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在2007年度报告中披露“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情况汇总报告和薪酬委员会的履职情况汇总报告。”
(二)中国的审计委员会现状
1.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截至2007年12月31日,深市488家公司中有91.80%即448家公司在董事会下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而沪市上市的862家公司中则有95%(816家)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数据表明审计委员会制度在绝大部分深沪市上市公司中已经建立。
2.审计委员会的表决情况。在深市的448家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报告期内,平均发表了2.67次意见,若扣除2007年年报必需的一次,则说明审计委员会参与公司决策的次数偏低。
3.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情况。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审计委员会的规定以及《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工作的通知》将审计委员会的年报工作规程加以细化,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沪市上市公司已设立的审计委员会能够较好地履行职责。
三、分析
一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禁止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任何公司在任何交易所上市交易,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没有强制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关于这点,我国部分学者认为《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削弱了审计委员会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推行,降低了审计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但是,由于设立审计委员会必然会增加中小企业的运行成本,《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正是兼顾到部分中小企业的成本而未强制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且2007年在深沪市的上市公司中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超过90%,并且预计还将继续增长,证明审计委员会的推行效果较好,任何政策的推行不是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的。至于是否该在我国的《公司法》等重要法律中对审计委员会进行规定,笔者认为在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时就将其以重要的法律形式来体现未免有失妥当。
二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保证审计委员会独立性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如要求审计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是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不得接受上市公司的任何咨询、顾问和其他报酬,且不是上市公司或其下属机构的关联人员等。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仅要求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这样的规定无疑难以保证审计委员会具有充分的独立性,不利于审计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三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描述是:委员会成员须具备一定的财务背景,且其中至少一名为会计或管理方面的专家。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仅规定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正因为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中涉及审核公司财务信息及其披露、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等一系列必须具备财务知识才能完成的内容,所以我国准则的规定显然决定了审计委员会缺乏完成其职责所必备的专业性。
四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详尽的规定,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则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规定泛泛而谈,且其中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及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的规定与监事会的职责有所交叉,从而容易形成多头监管,两部门分工不清,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互相推诿的问题。
五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规定了审计委员会聘请并支付酬劳给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其工作,且受聘的外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这就充分保证了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仅规定审计委员会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却没有明确外部审计机构的酬劳由谁支付,从而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得不到充分保障。
四、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本身存在一些不足,建议对其进行修订。
一是明确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任职资格,保障其独立性,使其专业性与职责相适应。
二是明确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的职责分工。
三是对外部审计机构的薪酬、监管部门等作出详尽规定,以保证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四是加强对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考核,对因审计委员会未尽职责而存在财务舞弊的公司,应当加重追究审计委员会委员的相应责任。
【参考文献】
[1] 杨瞀.美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最佳运作实践的启示[EB/OL].省略.cn,2008-7-30.
[2] 谢德仁.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曾小青.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 程新生.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杨忠莲,徐政旦.我国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动机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4(1):19-24.
[6] 杨忠莲.审计委员会国际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03(2):36-40.
[7] 谢德仁.审计委员会:本原性质与作用机理[J].会计研究,2005(9):69-74.
[8] 谢永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1):66-73.
[9] 韩传模,刘彬.公司治理中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4):51-55.
[10] 深圳证券交易所.独立董事和审计及薪酬委员会履职情况分析[EB/OL].2008(06):03.news.省略/for-
tune/2008-06/03/content_8307969.htm.
[11] 上海证券报.2007年沪公司审计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履职情况分析[N].2008,06,04.省略/stock/
news/zonghe/200806/t1699429.htm.
[12] 张斌.论审计委员会的演变及其启示[J].经济师,2007(5):243-245.
[13] 黄晓芬.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5):30-31.
[14] Abbort,Lawrence J,Parker,Susan.,and Peters.Gary F.,2004,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atements.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3 (1):69-87.
- 上一篇:水务局履职报告
- 下一篇:企业高管履职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