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范文
时间:2023-06-18 10:5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起草背景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2021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桂政发〔2021〕6号)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制定了《河池市贯彻落实2021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就贯彻落实提出要求。
二、方案内容
河池市贯彻落实2021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包括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产业振兴三年行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共20项2021年主要工作、“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具体内容为:
(一)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
(二)大力推进产业振兴三年行动。
(三)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千方百计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五)千方百计提振城乡消费。
(六)千方百计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增长。
(七)切实加快重大开放平台建设。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十四五”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十)奋力打造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
(十一)奋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十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十三)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加快建设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十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十六)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强区。
(十七)大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十八)着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十九)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二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
三、工作要求
方案明确了91个子任务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及完成时限,并就抓好贯彻落实提出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篇2
2018年4月,行政审批服务局新登记市场主体15户(其中企业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户),名称申请22户,变更登记16户,注销登记3户,迁入登记1户,换发“多证合一”执照1户。具体工作如下:
一是加大服务招商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的力度。按照“协调联系要主动、服务阵地要前移”的总体要求, 4月我局为1户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延时服务。黟县XX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人在中午12点来到注册窗口,工作人员已准备下班。考虑到该企业远道而来,于是工作人员选择为其提供延时服务,还耐心地指导帮扶他们准备设立登记材料,一切办好时离下班时间已过去半个多小时。窗口工作人员的延时服务得到该企业的大力称赞,为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市场局窗口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是继续做好农村“三变”改革登记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将对符合注册条件的市场主体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帮扶,做到第一时间帮其完善相关经营手续。此举将进一步释放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
篇3
一、帮扶对象
区建档在册有劳动能力并积极发展种养业的贫困户。
二、帮扶方式
2019年培训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与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每名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至少帮扶一户具有自种自养能力的贫困户。
三、帮扶重点
1.明确结对帮扶对象,确立结对帮扶关系,建立联系和帮扶工作机制,把所学到的知识传递到贫困户手里。
2.具有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应就近吸纳贫困户就业,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增加贫困户收入,切实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3.采取扎实有效措施,重点解决结对帮扶户产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并研究脱贫增收办法,及时跟进和落实帮扶计划和措施。
4.对有技能培训需求的贫困户,结合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通过技能提升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四、相关要求
一是深入实地,真做实做,切实帮助结对帮扶贫困户早日脱贫。这是既是一项任务,也是一项使命,因此,各培训机构及学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克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把结对帮扶贫困户所需所求落到实处,严禁走过场。农委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对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特别是结对帮扶户不满意,被督查组通报的学员,取消其学习资格,并严肃问责培训机构。
篇4
一、工作成效:
各村持续开展整治行动力度不减,根据各村上报的情况统计,此次秋季战役行动中,列屿镇针对卫生死角进行排查整治,坚决做到全覆盖、全清理,确保环境卫生无死角。一是继续对农村各类垃圾进行排查,清除村内残留私搭乱建等临时建筑物和乱贴、乱画,有效解决了垃圾围村、围田、围路、围河问题。二是清除村内道路堆放的砖、砂石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乱堆,拆除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等,达到了道路畅通、整洁、干净。三是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对集华路旧农贸市场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实现了道路清畅、秩序井然。四是实行农村环卫保洁承包,对镇区、各村的垃圾进行了统一收集清运。截止目前,全镇清理农村垃圾3220吨,清除村内水域33.4公里,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89吨,清理乱贴乱画314处,基本达到了全镇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此次行动营造了人人理解、参与的浓厚氛围,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和保护上来,确保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提升。
二、做法和措施
(一)强化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我镇迅速组织召开由各村主干及主要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人居环境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工作会议,下发《关于转发<云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的通知》(云列委[2019]17号)、《关于推进列屿镇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的通知》(云列委[2019]29号)和《关于成立列屿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云列政[2019]31号)文件,安排部署各村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各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责任主体,各村主干是第一责任人,务必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摆上重要日程,重点推进。要求各村要各自建立了保洁长效机制,彻底改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展板、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等方式,扎实开展“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为主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此次行动共悬挂各类标语横幅120条,发放宣传倡资料6008份。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镇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农村环境还需提高。“脏、乱、差”现象还一定存在,多数农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草堆杂物堆放、畜禽养殖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和重复建设现象。
二是村道存在重建轻管。由于维护保养不善,部分乡村道路严重损毁、建筑材料占道,且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备,既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也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三是农村绿化美化标准不高。总体规划比较滞后,有的地方绿化不切实际,有的地方绿化管护不到位,“没有形成“环村有林带,村中有游园,农村像公园,庭院有特点”的特色。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镇将严格按照上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水平。
(一)思想上再重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工作要求,按照“三清二改一提升”的目标,加强投入,强化措施,有效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为甚管护长效机制,逐步提高我镇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
篇5
五大产业振兴的重大意义
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等产业,是山东省传统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该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各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全省五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超过25%。五大产业在农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山东省五大产业发展也面临严峻形势,产业的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产业和品种优势受到挑战:结构层次偏低、质量效益不高、资源消耗过度等问题进一步显现。推进五大产业振兴,对加快培植高端高质高效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发展理念,理顺发展思路,把振兴五大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超前谋划,顺势而为,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进一步明确五大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重点园区、重点品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大重点”,健全完善扶持机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强化社会化服务,提升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产业加工增值能力,大幅度提高五大产业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基本原则
坚持高端定位,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现有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坚持科技先行,创新发展动力,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市场引导,完善工作机制,搞好示范带动,进一步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坚持统筹兼顾,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五大产业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任务目标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在全省建成一批产出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示范作用大,以五大产业综合提升为主体的高标准生产基地和园区,扶持一批素质高、发展快、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质量好、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规划到2015年,五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农民通过五大产业振兴年人均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
准确把握五大产业振兴重点
蔬菜产业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栽培水平,加快保护地设施的更新改造和换代升级,推广新型设施和覆盖材料。优化设施蔬菜区域布局,建设鲁北地区以京津为主要市场的优质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鲁南地区面向江浙沪的优质、高端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和大型蔬菜仓储物流中心。突出发展特色产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培育传统名牌产品,大力开发新兴区域性名特优产品。加大出口蔬菜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在食用菌优势产区,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一批规范化菌种繁育基地,发展一批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建设蔬菜(食用菌)种业研发基地,创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加快蔬菜(食用菌)种子国产化、名优品种改良国际化步伐。到2015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编者注,下同。200万公顷)左右,设施蔬菜面积扩大到1500万亩(100万公顷),蔬菜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建设1000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100个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和改造300处蔬菜批发市场;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约3.3万公顷),总产量达到300万吨,总产值200亿元,升级改造食用菌菇房70万个,建设100个高标准示范园区。
渔业
加快实施渔业“双十工程”。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稳定常规品种,巩固出口品种,壮大名优品种。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建设东部沿海现代渔业主导区,从浅海滩涂向深海拓展,鼓励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建设黄河三角洲现代渔业示范区、湖库生态渔业示范区和沿黄生态渔业产业带。积极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打造山东近海海洋牧场。实施渔船标准化改造,提高海洋捕捞质量和效能。积极推进远洋渔业结构调整,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加快发展大洋性渔业。巩固渔业来料加工,扩大本地产品加工出口。完善现代物流营销体系,集中打造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物流集散基地。深度挖掘齐鲁渔文化,做大做强渔业休闲产业。到2015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80万吨,渔业增加值达860亿元;建设万亩以上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园区100处,建成标准化生态养殖池塘500万亩(33.3万公顷),发展岸基工厂化养殖1000万m2、深海网箱4000个,底播面积800万亩(53.3万公顷),配备冷冻设备的大马力渔船发展到1000艘,建设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5处,渔业休闲度假基地1000处。
畜牧业
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巩固生猪、家禽等优势品种,大力发展食草型畜禽。加强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站建设。加强地方畜禽品种保护,重点支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利用保护与开发。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冷链体系建设。加强入境种畜禽隔离检疫场所的建设和维护。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山东半岛高端禽肉产品出口加工区、鲁中南生猪生态生产区、沿高速公路奶牛健康养殖区、沿黄肉牛肉羊高质高效产业区和黄河三角洲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等“五大产业区”建设。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00万吨、420万吨、800万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工业饲料产量达到2350万吨,产值900亿元。建设畜禽标准化示范基地2500个,大型育种场或良种繁育场200个。
果业
以苹果产业为重点,着力建设胶东半岛和沂蒙山区两大苹果优势区域,更新一批老龄果园,改造一批郁闭果园。以枣、板栗、核桃等干果为重点,着力建设鲁中南板栗、核桃优势产区,改造一批老龄、低产园。加大对地方优良果品品牌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以苹果、梨、葡萄、桃四大水果,枣、板栗、核桃三大干果为重点,创建一批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带动全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搞好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 利用,加大品种培育和引进力度,建设一批省级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和县级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到2015年,全省水果面积恢复到1200万亩(8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苹果600万亩(40万公顷)以上、产量1100万吨以上,水果年产值达到800亿元;干果面积发展到760万亩(约50.7万公顷),良种化率达到70%以上,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达到150亿元。
苗木花卉产业
搞好苗木花卉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培育苗木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优良品种。加快特色苗木花卉示范园区建设,打造苗木花卉特色街道、特色村镇,实现产业与文化的融合。提高苗木花卉设施栽培比例,提升花卉深加工产业开发水平。整合苗木花卉营销资源,推进苗木花卉市场建设。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做大做强青州花博会、昌邑苗交会、菏泽牡丹国际花会等活动。到2015年,全省苗木生产面积保持稳定,花卉种植面积扩大50%以上。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亿m2,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30万亩(约15.3万公顷),总产值300亿元以上:苗木花卉自主创新品种达到100个:新建苗木花卉生产示范基地50处,高科技创新园20处。
强化政策措施落实,确保五大产业振兴取得实效
加大政府投入
制定促进五大产业振兴的财政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补助、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省财政将在整合现有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基地开发、园区建设、示范项目、特色产品和名牌培育等。各级政府也要加大财政投入,明确支持重点。按照分级负责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五大产业振兴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五大产业振兴。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发挥最大效益。
强化金融支持
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围绕促进五大产业振兴,制定具体的金融扶持政策,县域内涉农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当地特色产业的振兴。最大限度执行优惠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门槛,逐步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加大银企对接力度,优先扶持五大产业基地、标准化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探索建立以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专业化农业担保公司和农业发展基金等为主要形式的农业投融资新模式,在省级建立专业性投融资公司、市级构建区域性特色投融资机构、县级主要完善种养大户间的合作机制,提高融资能力,重点支持五大产业振兴。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增加保险品种,科学确定费率标准,逐步实现全覆盖。
突出科技创新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良种培育、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着力解决安全高效生产及产后加工处理等技术难题。整合农业科研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和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培训工程,重点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生产大户的科技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推广和服务能力。以黄河三角洲农业、渔业、畜牧业园区、寿光蔬菜基地等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构建省政府与国家部委、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的合作机制,聚集农业创新资源,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强化质量安全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建设,引导扶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以下简称“三品一标”)认证,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及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产品检测力度,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健全市场体系
规划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产地、集散地批发市场,推进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供销系统、邮政物流、交通运输、大型商贸、龙头企业五大流通网络,建立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网上交易等现代物流业。加强农产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批发交易市场的网络融合、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信息搜集、研究、、预测、预警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培育经营主体
充分利用现有农村教育和培训资源,发挥行业培训优势,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区域性产业协会,探索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五大产业振兴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篇6
一、工作思路
为全力做好国家城乡融合试点工作,结合实际,我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构建“1+7”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体系,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脱贫攻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域推广农村宅改试点等专项行动,落实全域一体理念,强化机制引导、产业支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机制,努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二、开展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1.工作现状: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和“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完成“三年扫一遍”目标。围绕“七改三网”项目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提升。2017年投资800万元建设的角山古陶文化旅游已初具规模,接待游客3万人次;按照梅里公路沿线打造的思路,依托孔子文化、红色文化,重点打造下戴、叶塘、里屋孔家村新农村示范点,为我区发展休闲游、文化观光和红色传承游提供一个良好的基地。2019年我区重点打造的安山徐家村紧靠龙虎山大道上,依托龙虎山大旅游,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为主体,投资1000万元,打造出一个崭新的周末旅游休闲示范点。建立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五定包干”机制,采取第三方承包运营及村清扫分类、镇收集、区转运、市处理模式,并在下戴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座农村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里屋孔家创造性建设七格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出经济、可行、简易的处理模式。通过将新农村建设与宅改工作挂钩,创造性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力提升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水平。深入实施集镇建管三年行动,加快补齐示范镇发展短板,打造卫生整洁、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镇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镇域发展水平。
2.面临问题:因部分干部和老百姓思想还未转变,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足,导致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建设进度慢。村镇建设和小集镇建设内生动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资金严重不足。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推进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不理想。
3.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在“三年扫一遍”的基础上,强化资金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点建设力度,描绘美好新画卷。二是坚持专业的事专业人来做。针对唯一乡镇--镇进行全域规划设计,切实提升村镇和小集镇整体建设水平。
(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情况
1.开展情况: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创建农业品牌。依托城郊比较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蔬菜、水果、绿色水产品,畜禽养殖和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发展,新增蔬菜种植面积300亩,加快发展葡萄、草莓、红心猕猴桃、莲藕、油菜、雷竹等特色农业种植面积800亩,发展黑豚鼠、孔雀10000只、肉牛500头等养殖产业,大力发展新320国道花卉苗木产业带1000亩。新增三品一标企业6家、产品8个。二是壮大龙头企业,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全区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9家,年增加值8亿元,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主力军。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组织120家,今年新增太空莲种植、雷竹种植、肉鸽养殖等产业6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成立3家稻虾专业合作社,发展稻虾种养面积500余亩、稻蛙种养面积80余亩。三是创建乡村创新创业协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过创建乡村创新创业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52人。2019年争取省财政资金29.7万元,培训农民113人。
2.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地域存在局限。由于我区农业范围小,形成规模的产业化、现代化农业项目缺乏。今年来,我区持续规划用地,加大城市化建设,可用耕地进一步减少,农业产业发展用地受到极大的制约,成规模的土地流转难以进行。二是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化发展层次低。我区农业基本上是传统农业+初步机械化的手段,机械化基础薄弱,成规模、经营良好,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企业较少,特色农业和“一村一品”大多数达不到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要求,技术含量不高,有特色没规模,缺乏精加工、深加工农产品,发展受到限制。
3.对应策略和措施:一是在镇建立产业示范园,依托示范园的带动效应,将区域其他闲置园区比如官山园艺场,通过开发、流转和转租等方式利用起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做好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如东川综合种养殖项目、桥东果蔬乐园基地、上桂三红蜜柚种植项目、咀上羽森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肉鸽养殖扩建项目、岱宝山万头种猪养殖场、里屋孔家1500亩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和畜禽定点屠宰厂建设项目。三是加大招商投资力度。下一步将外出到广州、贵州等地积极招商引资。
(三)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健全和完善情况
1.产业扶贫发展现状: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主要抓手、以发展贫困户自主产业为基础,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今年共拨付扶贫资金141万元发展6个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39户,实现就业近20户。同时帮助93户贫困户发展家庭种养殖产业,扩大家禽养殖规模10000只,稻虾养殖70余亩,牛养殖规模140余头,菌菇种植10000个菌菇棒。大力推动贫困户自主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同时扩大我区农业规模帮助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200元以上。
2.面临的问题:一是地域限制,用于产业项目扶贫资金有限;二是合作社发展规模小,带动能力有限。由于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支撑,组织化程度较低,竞争力和示范作用不强,难以发展壮大。
3.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和建议:一是加大招商投资力度。以成规模、有产业链的成熟企业来帮助我区产业的有效发展,以成熟的模式、现成有效的经营模式拓宽产业发展的渠道。将特色农产品如彩色大米、红心猕猴桃、红心火龙果等高端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的支柱,以质量来取代数量。二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结合第二、第三产业为支柱,发展农业、休闲“一条龙”产业链。如以上桂蔬菜基地为基础,同时并举采摘、游玩、饮食等方面,依托我区近郊地理特色,周末人流多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乡村观光产业,带动乡村就业,增加收入。
(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情况
1.工作情况:目前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完成。一是全面完成全区107个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和清产核资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获93分被评为优秀等级,在全省排名靠前。二是完成2个乡镇、15个村委会、86个村小组成员确认工作,确认农户总数9382户、成员确认总数30,322人、资产量化完成了104.48万元。三是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规则和业务流程,积极推进登记赋码工作。
篇7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进“一减四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带贫防贫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综合效益
(一)优化调整特色种植业。制定实施特色种植业(含水果)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在全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对紫山怀小米、博远、秋景、喆兴、现海5个产业扶贫园搞好扶贫带贫示范作用;对32个蔬菜产业扶贫项目149个蔬菜大棚加强技术指导,搞好风险防控预警,实现产销衔接,发挥好效益引领作用;对51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强指导,加大贫困户从业就业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各乡镇、村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水果等特色高效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经作站、种子管理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制定实施特色养殖业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在乡发展肉鸡、肉驴等养殖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重点发展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支持各乡镇、村发展特色养殖。(责任单位:畜牧科、各基层动检站)
(三)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乡镇积极扶持孟德、广兴、可利尔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使产品更适宜进入精深加工。(责任单位: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指导各乡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农事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业态。一是对名关镇南石口食用菌加强技术扶持指导,打造成我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工作,开发广府、王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做好宣传推介;三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农场、博远智慧农业园区、刘窑核桃基地、永合会万亩油菜花基地和东部以耐思、科瀚、相知农场、垂钓中心等节点为主的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我区农业生产附加值。(责任单位: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产业带贫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培强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全链条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成长性为标准,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支持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责任单位:产业化办、项目办)
(二)发展高效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协调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鼓励中小型服务组织通过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引导大型服务组织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形式,与中小型服务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发展格局。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责任单位:农经科、植保站、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完善扶贫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兴合作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和农户分户经营管理“六统一分”,把大多数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与企业、金融、科技的有效联结。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和引导就业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农业科、经作站、农经科、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经济,通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以及旅游、商贸流通与市场管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责任单位:农经科,各乡镇农经站)
四、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快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每个驿站辐射带动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帮扶10个以上贫困或普通农户脱贫增收,使驿站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个一”模式,帮助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驿站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落实《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帮扶重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方向转移,组织开展“十项服务”。继续实施《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帮扶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培训力度,培训产业扶贫干部、产业扶贫带头人、实用人才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户200人。(责任单位:科教站,人事科,各乡镇)
(三)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12316等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展示、交易。(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预案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依托区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定期价格、供求信息,指导贫困地区防范市场风险。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加强扶贫资金、资产资本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产业扶贫失败风险。(责任单位:农业科、技术站、科教站、财务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农经站)
五、推动农产品营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一)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到专网专人负责。(责任单位:农产品监管科、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强化品牌培树。制定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强化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媒体、高铁站平台等进行产品宣传,支持鼓励品牌农产品创新创意设计、讲好区农产品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农产品监管科,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强化产销衔接。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和品牌万里行活动。鼓励各乡镇建立营销体系,加强与一线城市农贸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合作,拓展区品牌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各乡镇企业和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实施品牌农产品“六进工程”,开展爱心购买农产品公益行动。支持举办品牌电商促销宣传活动,支持建立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政策落实
搞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区农业农村局在柳村、榆林东、榆林一、东睢宁、赵刘营、杜屯等6个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局“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相关科室)
七、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机制,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项谋划,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具体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员负责产业扶贫工作。要保持产业扶贫人员队伍的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产业扶贫专班中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产业扶贫队伍。(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建立清单台账。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对所有乡村的产业情况,逐村逐项建立产业情况清单。认真落实扶贫产业各项政策措施,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户为单元加快落实特色种养扶贫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等工作,实时了解执行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调研督导。在狠抓中央巡视、国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级、市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结合扶贫产业问题困难大排查和产业扶贫“回头看”工作,围绕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和调研指导活动,分析问题与趋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见建议,通过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农业扶贫产业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篇8
20××年,我县农业农村子工作环抱乡村子振兴的总体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子增绿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构建今世农业财产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革新立异,加快布局调剂,农村子经济涌现出稳中向优的优越态势。农委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造诣,编制的国家农业可持续成长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成长先行先试区工作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通过,承办了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民增收工作现场会、全省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荣获全市今世农业考评先进单位(并列一等奖)。标致乡村子扶植稽核20××年度全省第五、全市第一;20××年度标致乡村子第一次全市稽核综合造诣全市第一。全年食粮生产预计达120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农村子常住居民人均可布置收入预计增长15%。
(一)纵深推进布局调剂,今世农业综合实力明显加强
一是推进绿色增产示范行动,食粮产量稳中有进。全县食粮总产预计120万吨,午季小麦播种153万亩,单产429公斤,总产稳定在65.6吨,与客岁持平。秋粮中水稻67.5万亩,预计单产520公斤,总产35.1万吨。玉米50万亩,预计单产342公斤,总产17.1万吨。
二是成长适应性农业,深度开拓“三水”。容身实际,变水患为水利,成长适应性农业,重点有八里河等水中名特优水产养殖;王岗、赛涧的水上特色水禽养殖;半岗、刘集、夏桥等水生生态蔬菜。
三是成长高效优质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依托良好的地舆地位、精良的生态情况和富厚的果蔬种植经验,先后建成三十铺芦笋、建颍巴巴芦笋、江口木子李芦笋种植的瓜果蔬菜综合园区;夏桥食用菌深加工和御莲源莲藕加工的高效农业,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14。3万亩。
四是成长稻田综合种养。已成长稻田综合种养(稻虾、稻鳅、稻鳖)9.6万亩,此中小龙养殖4万亩。
五是做好“两区”划定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扶植,鼎力实施主干沟河疏浚整治工程。完成主干沟河管理28条,总长218公里,鼎力实施高标准农田管理和节水浇灌工程,全县旱涝保收田已达110万亩。
(二)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业财产化成长进程加快
一是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加强。全县拥有省级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85家,此中年贩卖收入亿元的龙头企业26家。15亿元以上的2家,创建各种农业财产化联合体27个。
二是财产凑集度显著进步。鼎力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扶植,培育了食粮加工、粉丝加工、林木加工等8个财产化集群,农业财产化集聚区实现贩卖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7.5%。
三是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全县实施农业品牌成长战略,环抱农产品加工财产升级成长需求,创建了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安徽省著名商标14个,XX市著名商标18个,市级名牌农产品6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1家,绿色食品认证12家。强化农业品牌的营销谋划和鼓吹推介。
四是一村子一品特色财产示范村子迅速增长。全县现拥有一村子一品特色财产示范村子77个,此中省级一村子一品特色财产示范村子6个,市级一村子一品特色财产示范村子43个,同比增长19.4%。
五是农民专业互助社增速明显。目前总数达到3092家,比客岁新增加773家,此中国家级示范互助社1家,省级示范互助社8家,比客岁增加2家,市级示范社46家;家庭农场成长迅速,全县已经成长2125个家庭农场,比客岁增加971家,省级7家、市级20家。
(三)鼎力推进绿色成长,农产品质量平安明显增强
一是鼎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26个、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交融示范基地30个;扎实推进“两减两应用”,化肥使用量继续多年实现负增长,农药使用量率先在全省实现“零增长”。
二是抓好秸秆综合应用。做好江店、古城、五十铺秸秆还田示范区扶植,秸秆直接破碎摧毁还田达133万亩;秸秆打捆养殖收储,进行过腹还田面积可达15万亩。秸秆收储工作,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应用率已达到95%以上,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抓好农产品绿色品牌扶植。加快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体系扶植,实施“绿色”品牌培育计划,依托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和农业财产化联合体,环抱优势特色财产,培“绿色”农产品品牌。做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认定。树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
四是加大农业执法,严格节制农业生产投入品。应用农委信息网、横幅标语、新型农民培训、印发材料以及文艺演出等方法在全县组织不合形式的鼓吹运动2次,印发“农产品质量平安法”、“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平安条例”“农药使用明白纸”、“禁限用农业目录”等各类鼓吹资料30000余份。出动执法人员450人次对辖区内30余家农资经营店(种子、化肥、农药)、6个蔬菜基地、100余家互助社及家庭农场进行蔬菜检测2680多个,合格率99.8%。同时我县今年省、市抽检的农产品合格率均达100%。
(四)着力农业科技立异,农技示范推广力度全面加大
一是民生工程提前完成任务,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50人,此中,生产经营型350人、专业技能型50人、专业办事型250人。
二是赓续完善农技推广网络,支配291名下层农技推广人员与全县291个村子(居)树立对接联系,每名农技人员包1个村子、联系5个科技示范户、2个贫困户或农民专业互助组织,开展技巧培训3次以上,指导农民专业互助组织、农业企业5次以上,指导办事每个科技示范户10次以上,辐射带动100个辐射户。
三是树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遴选惠颍农牧专业互助社为XX县生态养殖暨种养一体试验示范基地、八里河刘则录家庭农场XX县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庆丰农牧成长有限公司为XX县生猪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十八里铺栖溪花卉苗木公司为XX县花卉苗木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等四大示范基地,重点就花卉栽培、水产高效养殖和滋生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
篇9
(2018-2027年)
为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依据《森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制定**县国土绿化建设规划。
一、**县林业优势和特色
**县林业生态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全县有25万亩酥梨生产基地、26万亩花生基地、20万亩白蜡条基地、万亩葡萄基地、百里森林长廊等,形成了“南菜北果”和复合种植模式的特色生态林业布局,形成了集生态、防护、经济、景观于一体的生态防护屏障,近年来,**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今后也会沿着这个优势和特色发展下去,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的总体要求,尽快建成城区、近郊、村镇、道路绿化“四位一体”,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三林共建”,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融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的工作格局。
二、发展目标
根据我县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27年,全县完成营造林24.8787万亩,其中造林12.9787万亩,森林抚育11.9万亩。重点加快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河(渠)道等廊道沿线绿化,加大绿化带宽度,合理优化造林树种配置,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县所有铁路、公路、河道两旁适宜绿化的地段全部绿化,重点加强全县“六横一纵”(“六横”即郑徐高铁、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大沙河、商登高速;“一纵”即220国道)主要交通干线廊道绿化。
——完成造林12.9787万亩,其中廊道绿化造林7.8288万亩,新造5.9152万亩,完善造林1.9136万亩。
——完成森林抚育11.9万亩。
——完成林木育苗1万亩、林下经济产业17万亩。
——平原农田林网完成2.28万亩,林网控制率达到96%以上。
——完成乡村绿化美化0.5万亩。
——完成特色经济林2.35万亩。
——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创建森林小镇1个,森林乡村40个。
——完成特色经济林2.35万亩。
——平原农田林网完成2.28万亩,林网控制率达到97%以上。
三 建设标准
(一)廊道绿化标准。廊道绿化中要确定合理的树种结构配置,确保混交比例不低于70%,乡土树种比例不低于60%,常绿树种比例不低于30%。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常绿化升级,丰富绿化层次,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生态走廊。
——郑徐高铁、陇海铁路两侧绿化建设标准:安全保护区外,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100米,选择不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行车瞭望的亚乔木树种。
——连霍高速、商登高速、阳新高速两侧建设标准:安全保护区外,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100米的高大乔木树种。
——G310、G220、G343快车道、S325、S327两侧绿化建设标准: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50米的高大乔木树种。
——县乡道路两侧绿化建设标准: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30米。乡村道路单侧栽植不低于2行。
——重点河道两侧绿化建设标准: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50米的乔木树种。
——其他河流(渠、沟)两侧绿化建设标准: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30米的乔木树种。
(二)森林抚育标准。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龄林,采取透光伐、疏伐、生长伐等方式进行抚育,调整林分结构;对遭受风灾、林业有害生物等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采用卫生伐进行抚育;对近年来新成林的有林地采用修枝、松土除草等措施进行抚育。
(三)苗木选择。以高大乔木为主,优化树种结构,采取不同形式混置,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选择生长快、冠幅大、干形好、树形美观、枝叶茂盛、深根宜活、防护能力强、滞尘能力强、抗逆性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乔木树种,尽可能使用大规格苗干粗壮通直、冠幅完整、根系发达的一级苗木。
(四)树种选择。主要栽植树种有垂柳、泡桐、栾树、楝树、白榆、无絮杨、法桐、楸树、枫香、合欢、刺槐、国槐、杜仲、椿树、大叶女贞、樱花、桂花、红叶李、石楠、梨树、桃树、银杏、雪松、白蜡、朴树、榉树、白玉兰、皂荚、木瓜、柿树、乌桕、重阳木、五角枫等。
四、建设布局
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国土绿化提速等,综合考虑林业发展条件、发展需求等因素,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要求,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着力构建“一环、一网、四区、多廊道”的生态建设布局。
五、建设范围
森林**生态建设规划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六、重点工程
为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规划重点工程。
(一)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建设任务:规划完成造林12.9787万亩,其中2018年完成3.4304万亩;2019年完成3.4304万亩;2020年完成3.4304万亩;2021年完成0.8208万亩;2022年完成0.8208万亩;2023-2027年完成1.026万亩。
(二)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根据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建设要求,依托森林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优势,以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森林康养和生态观光,形成集聚复合优势度高的特色村镇,成为度假、休闲、体验、运动、养生、疗养和观光的佳境。在国有林场的场部、护林点等适宜地点,利用老旧场址、场房,建设以利用森林景观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特色小镇。
建设任务:建成森林特色小镇1个,森林康养基地1个,森林乡村达到40个。。
(三)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建设内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四旁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等身边增绿行动,实施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村庄周围护村林,建设一批森林乡村,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0.5万亩。其中新造0.4万亩,更新0.1万亩。按年度分,前期2018-2022年完成0.4万亩,后期2023-2027年完成0.1万亩。
(四)优质林果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建设内容:优化优质林果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加强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发挥区域优势。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2.35万亩。其中新造1.5万亩,改培0.85万亩。按年度分,2018年0.376万亩;2019年0.376万亩;2020年0.376万亩;2021年0.376万亩;2022年0.376万亩;2023-2027年0.47万亩。
(五)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森林抚育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建设内容: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龄林、遭受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近年来新成林的有林地等,进行抚育管理。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11.9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4万亩,新造林抚育7.9万亩。按年度分,2018年1.04万亩;2019年0.85万亩;2020年0.9万亩;2021年0.9万亩;2022年0.0.92万亩;2023-2027年7.29万亩。
(六)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苗木花卉
建设内容:加强林木良种繁育,建设林木良种基地,提升苗圃生产能力,特别加强乡土树种的良种选育,为树种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林木良种。
建设任务:全县计划2018-2027年共发展种苗花卉1万亩(含留床苗)。
2、林下经济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建设内容: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要求,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围绕“绿色、有机”特色,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
建设任务:规划完成林下经济产业17万亩。
(七)林业科技支撑工程
以突破制约我县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重点,发挥林业科技创新在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引领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建立满足林业生态建设需求的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林业科技支撑创新体系,提高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篇10
一、总体思路
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依据国家及地方农业的发展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农业茶和桑叶有机结合,提高桑叶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群众的农业收入,完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打造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产业品牌。
二、总体要求
通过加桑叶茶的有效供给,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提高科技进步对茶叶提升的贡献度,促进桑叶茶领域技术发展水平整体跃升。通过科技要素的植入,解决桑叶茶领域关键技术难题,把产业领域原创性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配置融合集成,在大幅度提高效率上取得突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发展模式,利用该项技术,提高从业者素质,积极引导一二三产业的快速融合,不断拓展产业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能增强品牌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创业初衷
歙南区域,历史以来就有发展蚕桑的传统,蚕桑产业是农民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一直到目前,桑蚕产业一致延续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蚕茧产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收益成效不明显,农民不太愿意从事此项附加值不高的产业,而且地方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桑蚕产业地位大不如前,当地桑园弃管严重,为有效改善这种状况,带动当地农户的经济,致力于脱贫攻坚,黄山桑茶茶叶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发展方式,合理利用该项资源,发挥社会效益。
四、偶遇商机
桑叶粉有桑芽粉、桑干粉、桑叶粉、霜桑叶粉等。桑芽粉选用桑芽干燥粉碎制成;桑干粉选用嫩桑叶干燥粉碎制成;桑叶粉选用成熟桑叶干燥粉碎制成;霜桑叶粉选用霜桑叶(也称冬桑叶)干燥粉碎制成。春叶桑叶粉,被一家外资企业相中,做药物提取,本地桑叶的有效物质含量高,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准备扩大生产规模,而且该产品能够降“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市场前景良好。
五、项目发展六大优势
1.有地理区位优势:桑叶茶园涉及杞梓里、霞坑、昌溪、,公司位于杞梓里镇苏村村,距离杭州100余公里,距县城30余公里;紧邻三阳高铁站,今年将建成杞梓里苏村高速口,是歙县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
2.有交通条件优势:由于距离三阳、歙县高速口仅20分钟左右,客商到达本地只需2小时,杞梓里苏村路口开通后,交通将更加方便。
3.有农业资源优势:周边有千亩有机茶园,贡菊基地,坡山油菜花园、山核桃基地、桑园等,森林覆盖率高,合理利用都将是农业资源可以多方位吸引客商;而且传统产业桑蚕,目前从业农户也不在少数。
4.有国家政策、政府部门扶持优势: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事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对公司和产业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优势,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带动传统种养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农民致富。
5.有市场优势:由于区位、交通的优势,黄山xxxx有限公司目标江浙沪以及海外市场,形成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功能,目前药用功能和抹茶已被开发,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6.有当地民众支持优势:桑叶茶叶的发展,区域范围周边民众都积极赞成,并积极投入到产业建设之中,有当地群众的一致支持;
六、建设原则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该产业发展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统一。
2.前瞻性原则
规划要立足当前,科学预测未来,讲究超前性,充分了解桑叶的现状,把握桑叶茶的发展趋势,避免盲目开发建设,增加投资风险。
3.市场性原则
该产品完成后最终将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因此桑叶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充分了解市场特点,把握市场需求。
4.因地制宜原则
必须充分考虑桑叶附件周边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努力做到因势利导、布局得体,原材料保持情况良好。
5.以人为本原则
消费者的主体,产品最终为消费者服务。因此,产品生产时,应充分尊重人的行为心理和身体健康,安全、卫生、健康。
七、重点工作
1. 主攻方向。依据安徽省蚕桑生产急需技术需求,结合区域种养特点和公司发展规划,确定蚕桑中药材特色产业领域,不断创新生态健康发展种植初加工以及产品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2. 实施路径。围绕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关键技术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示范培训,推广应用和科企合作,研发一批符合市场和产业竞争力的技术模式。
3. 实施主体。黄山xxxx有限公司+农户,桑叶经营主体涉及杞梓里镇、霞坑镇、昌溪乡、北岸等传统蚕桑产业农户,通过资源整合,改变桑叶单独经营发展模式,注重带动一般农户和贫困户增收,共享发展成果。
八、实施方案
围绕产业发展和公司定位以及主攻方向,细化建设内容、序时进度、资金安排、工作分工,制定黄山桑茶有限公司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工作方案。
1. 黄山xxxx有限公司的经营主体建设。目前公司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该公司负责人吕有光(黄山xxx有限公司总经理)内部设置热风杀青机器1台、冷却机1台、输送带8台、搅汁机1台、烘干机3台、进杆机1台、立式输送机1台、原筛机1台等。
2. 桑叶基地建设。桑叶种植主体涉及杞梓里镇、霞坑镇、昌溪乡等传统蚕桑农户,发展桑叶粉加工年产值300吨以上。
3. 主攻方向。桑叶粉制作、技术研发、产品品牌打造、产品市场化运作。
黄山xxxx有限公司建设进度计划表、资金安排表
名称
建设内容
计划完成时间
进展情况
预算(万元)
备注
厂房建设
厂房主体建设及内部装饰2600平方米
已完成
设备更新
热风杀青机器1台、冷却机1台、输送带8台、搅汁机1台、烘干机3台、进杆机1台、立式输送机1台、原筛机1台等。
设备更新补充2020.08-2021.08
已完成
40
桑叶基地
原有杞梓里镇、霞坑、昌溪、北岸等桑园维护
2020.08-2021.08
20
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防控
与家庭农场合作
2020.08-2021.08
26
收购中心建设
占地约3.5亩,建设内容涵盖停车场、收购大厅、冷藏库、展示馆等服务模块
2020.08-2120.08
培训
培训现场会
3
1
合计
87
九、产业模式、产品销路
黄山xxx有限公司,主要针对桑叶粉开展两方面制作,超细粉用于抹茶粉,粗粉用于药用提取物原料。目前产业规模每年300吨,年产值600万元左右,带动当地及附近乡镇500余户农户,户均产值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