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16 17:4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思维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由于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不同,思维会有慢有快,接收能力也不一样,致使教师在教课时很难统一进行教学,增加了教师的教课难度.
分层教学是教师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众多学生的不同素质和水平,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具体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
3高中数学实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实行分层教学就不需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众多学生的考核成绩了,让好学生和学困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衡量标准,避免学困生对高标准产生的挫败感和心理负担,好学生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实行分层教学可以避免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
4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分组,让学生自愿报名分层,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3个层次:A、B、C.其中,A层次,有很强的学习和读书能力、探索性和积极性、掌握知识能力,头脑灵活,思维缜密.B层次,能够按照要求进行阅读,能够自主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C层次,上课认真听讲,坚持努力,会进行基本运算,智力水平相对较差一些.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变化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分层A层:本层学生水平较高,必须按照高考的高要求进行教学,锻炼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知识的内在本质,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提高对数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B层:本层学生能力水平良好,需要按照大纲的较高要求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法则和数学原理,确保其数学的运算能力.C层:本层学生能力较差,需按照大纲的一般要求进行教学,教学中立足课本,注重基础知识,以会考和就业为目标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尽可能多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授课分层具体授课过程中,首先安排前20分钟针对全体同学讲课,重点处理和解决全班学生的共同问题,综合性地讲解和指导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这20分钟,前2层的学生会掌握新课程的内容,之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能力训练和强化,但C层学生感到困难,掌握吃力,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熟悉课本内容的同时再进行巩固和强化训练,从而达到基本要求.作业分层在课堂中会出现很多习题,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状况,将作业分为3个等级布置给学生.对于C层学生设置为:基础题目和补缺补差的题目;中等的B层学生为:基础题目;基础性好的A层:基础题目和提高强化题目.采用教师抽查,学生核对和互查的方式.
5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1)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时间分层
实行高中数学分层的时间不宜过早,过早的分层让差学生感到自己的成绩与别人的成绩差距太大,心里感到自卑,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不努力学习,成绩更差.好学生会感到自己成绩比别人好,容易出现骄傲和自满的情绪,学习上就不会太用功.
2)处理好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行分层教学的前提,这样学生会更信任教师的观点,更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突出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篇2
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关注一些外在的东西,主要表现一是形式主义的泛滥,我们往往津津乐道于某位教师的课上得热热闹闹,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十分丰富,师生互动和师生双方激情不断,但当我们剥去这些形式主义的外壳,对这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审视的时候,却往往一片茫然。教学方式单调。这种现象在一些喜欢夸夸其谈的教育专家那里表现得尤其普遍,在他们那里有一些流行的说法,其中的关键词譬如生命、文化、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环境、意识、情感、可持续等。我并不全盘否定他们提出的诸如创建生命课堂、营造课堂文化等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追求,但是如果把课堂作为解决所有成长中的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阵地,那未免太过自信。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担负着重要的学科教育功能,需要完成大量的学科教学任务,并达成一些基本的学科教学目标,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讨论提升课堂教学功能的层次才有实际意义,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有它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规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存在着时机、方式的问题,只有这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并实事求是地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差别,我们所有的课堂教学的追求才不会落空。
二、理论基础
首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般同龄人在数学概念的理解层次上,任然会存在长时间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有些明显,所以“因材施教”可以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引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话:“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宋学家朱熹将这种教育理念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其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三、实施策略
为了克服过去狭隘、片面的学生学业评价观,中外不少教育工作者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也提出了不少很有建设性的评价形式和策略。目前,国内比较提倡的做法是建立学生档案袋(又称“学生成长记录袋”)和进行分层考试(又称“适应个别差异考试”)。而鉴于我校目前对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学生每个学期参加的数学联考、会考暂时未能实行分层考试。因此,笔者仅从分层教学角度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提供相关数据及有关教学实践的经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主要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三个层面尝试构建了以下的分层教学模式:本实验根据学生学业评价理论,构建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采用实验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有效途径。经过二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出结论如下:(1)该教学策略能适应职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充分体现了“教学是为学生而设计”的生本教育理念。(2)该教学策略能承认并兼顾到职中学生在数学认知水平上的差异,既能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又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3)该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初步改观以往过于狭隘的数学学业评价。(4)该实验有待在分层考试和分层评价的条件下,进一步完善。本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若只局限于个别教师的努力,将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尤其在备课阶段,实施分层教学备课所需的时间甚至会多于传统备课的时间。因此,整合资源、共享资源、互通有无才能使分层教学在真正意义上为广大师生服务。(本文来自于《科学中国人》杂志。《科学中国人》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一般所说的分层教育具体是指由于每个学生之间的水平与差异,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有巨大差别。所以,老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层次的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各种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同时提出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增强自身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分层教育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其自身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具体实施分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都应该与学生的真实状况相符合,进而才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应该对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评价,保护每个层级学生的自尊心,最终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一、教学层次化,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的核心即为建立与学生相配套的实际教学目标,进而使整个课堂能够更加有目标、有计划地不断进步。在制订教学目标的环节中也必须进行分层,其具体操作如下:基础知识掌握较差、中等水平学生与成绩较好学生分别制订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学目标已经制订完成后,还应该对教师备课进行分层制订。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所有学生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后再按照各种不同学生的层次分别制订教学要求。要想使分层教育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就必须严格把控备课环节与教学目标制订环节。
二、关注问题设置层次性,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让学生掌握知识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为设置问题。老师在设置问题的具体过程中,应该按照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再对学生应答,如此便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的共鸣,进而使整个班的学生都能够融入知识的海洋中。同时,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使整个教学课堂能够有序、稳定地发展与进步。
除了上述两点外,老师还应该注重评价分层,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具体实施情况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应维护其自尊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应增强其积极性,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要尽可能鼓励。总而言之,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就必须要知道所有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同时按照学生本身的情况制订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此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方便,了解到自身问题,逐渐达到新时期课标所需要的要求。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当前的教育提倡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由于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个人想法,对于自己的实际能力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达到自身所要求的学习程度,这样就能保证每位学生接受更好的高级教育,从而使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二、教学目标分层化
教学目标的分层是进行高中数学分层的前提与基础,高中学校在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抽查,在正式开学之前,可以让整体高一的学生进行摸底考试,然后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情况进行分析,大致了解整个高一学生的情况。其次,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数学学习的难易程度,总体分析就能把高一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以便于高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计划与目标进行详细的安排。这样,在高一的时候就征求学生的同意让学生自己定好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对于自身的教学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目标分层化能够让学生提前在舒适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中学习,从而保证教师与学生学习的同步性。教学目标分层化是教师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详细的计划安排,对于高班的学生来说,可能教师对于他们的教学设计与任务都提出了较为严格的目标,而对于中班和低班的学生来说,则只需要掌握高中数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就行,这样教学目标就能以学生的基本差异为前提,既有利于高班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数学知识深造,也有利于中班学生和低班学生有效率的根据教师指定的目标完成自己的任务。因此,教学目标分层化是基于学生的基本差异基础上的因材施教,有利于高中生有重点的发展与学习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利于其自身的进一步深造,是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课堂教学分层化
对于一个班级的课堂教学来说,也有各种层次的学生,这些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也有相对的优势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很有必要重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可行性与效率性。因此,教师为了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多种解题方法给学生进行题目的讲解,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一道题目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就很容易理解,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就掌握不了教师所讲的这种解题方法,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另一种方法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的话就会增加全班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保证学生更加有自信、有效率的学习。此外,课堂教学方式的分层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在数学学习中帮忙,从而达到高效学习数学的目的。例如,对于一道题目来说,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容易就能消化吸收,而另一些学生就不能完全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如果在高中数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就能保证每个小组内首先学会的学生去教不会的学生,这也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分层化教学,使小组内的学生最终都能学好数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分层化就是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去学习数学知识,这也是提升高中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
四、教师队伍分层化
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高中生进行分层教学来说,有些教师不善于带高班,高班的快节奏学习与高质量学习不符合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而另一些教师则恰恰相反,不喜欢低班学生较慢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校在此基础上对高中教师进行相应的分层,使教师的教学技能、方式等与自己所教的班级要求相对应,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己上课的过程中感到非常舒服,从而游刃有余地去学习数学。除了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与习惯进行教师队伍的分层之外,还可以采用考核与培训的方式进行教师的分层。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很快,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与掌握更多的知识,就可能会大大落伍,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因此,学校要对教师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定期举行考试与检查,即对全校的高中教师数学水平进行一定的测试,这样有利于教师时刻对自己警醒,让自己每天不忘记学习新的知识,去掌握很多新的数学知识点与数学学习方法,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等,教师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技能,才能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那些不认真对待学习与进步的教师最后就会被淘汰,而好的教师可以保证长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学习,中等的教师也能继续留在学校教学,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学生之间要进行分层,而对于教师的分层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现代化的今天,每一所高中学校除了要认真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加个性与健康发展之外,学校也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分层,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来说,课程本身相对较难,知识点也很多,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不同,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差异,学校有必要根据高中数学教师自身的特点让教师选择适合的方式去教学,发挥他们自身的长处,避免自身的短处,这样才能让整个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的教学充满活力。
五、课后作业分层化
数学是一门较为难学的课程,在高中课程的阶段中,许多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师的学习进度而放弃是常见的事情,有些高中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消化较慢,对于许多的数学知识点不能完全掌握,最后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进行分层。例如,每一个班级里都有一些学习能力以及领悟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对于数学有很大的学习热情,求知欲很强,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教师在平时上完基本的课程之后,可以安排这些学生组成一个小的团队,平时给他们布置更高层级的作业,让他们进一步探究数学中的难题,甚至有一些学生已经提前学完了高中数学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大学的高数学习与训练,通过这样层层的学习,这部分学生就能掌握更高水平的数学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指导与辅助那些在数学学习中相对较差的学生。
六、教学评价分层化
在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分层就是教学评价分层法,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同。对于高中生来说,既然在教学目标、教师队伍、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中都进行了分层教学,那么自然在最后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也要采用分层化的教学评价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正确的评价。例如,对于高班的学生来说,他们由于比普通的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其考察方式自然要比中班与低班的难度更高、要求更高,同样在一个班级中,也有数学更好的学生,教师对于他们的评价就会站在一定的高度,而对于期末考试的成绩,教师也会按照高水平的质量来要求这些学生。
七、结语
高中是学生学习阶段中最为关键的时期,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当前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分层教学已经在很多学校被适用,由于分层教学重视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的教学改革,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从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方式、课后作业布置以及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分层教学。此外,学校也要重视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分层,从而推动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让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得到更大的进步。
作者:张文震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五乡中学
参考文献:
[1]林清波.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关思考[J].成功(教育),2013,(01):226.
[2]鲍建仁,班运利,王培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4,(01):222,264.
[3]庄玉芹.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120.
篇5
一、数学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标准和兴趣不同,对学生予以分组,使同等水平的学生处于相同的组中,再对不同组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以学生自愿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到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的学习,按照各个班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动态教学,使得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都要经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进步意义
第一,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能够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照顾.学生不只是存在先天不同,在后来的教育当中,因为家庭情况和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同也会形成个体差异,如在学生当中体现的运用知识能力、理解能力和掌握知识的速度都会不同.另外,不同的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也不同,针对上述诸多不同情况,如果仍然运用以前学、统一管理的教学模式,就会使上面存在的这些差异越来越大.分层教学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第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原来的教学方法是在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的条件下,依据教学进度进行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优秀学生早已掌握了,但学困生还没有学会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都没有学习乐趣,分层教学能够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
第三,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减少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的浪费.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急需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人才,分层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定向培养,重组学校的教学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能够得到全部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时间用在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上,杜绝了时间的浪费,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
1. 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分层
对高中学生的数学分层教学,要掌握好两个尺度:一是要摸准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以学生自愿为基础.不要在实际分层的过程中形成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认清目前教育形势,尤其是分到低层的学生,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防止挫伤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我在现实当中给学生分层的时候,自己预先对全部学生进行了研究,针对全体学生数、班级数、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做了分析,以学生自愿为基础,依照学生的兴趣和掌握知识程度,把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最重要的是,这种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过一个时间段的学习后,依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进行学生的流动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的分层
随着新课改地不断深入发展,明确学生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定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创造性使用新课程标准,以期达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以“指数函数”的教学为例探讨研究:知识目标: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利用自学或者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研究它的图象和性质,重点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能力;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师讲解的情况下,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力图自己能够研究分析图象,能够自己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A层学生的能力目标:自己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培养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B层学生的能力目标:思索、研究基础知识,力图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本层目标的培养一致,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3.教学过程中的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的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教师引导.对于A层的学生重点是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自动运用本身掌握的原有知识解决新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B层学生重点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教师要耐心地讲解,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使全部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A组学生主要学习方式是自学,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再进行讲解;B组学生应以教师传授为主,在遇有稍微简单的问题时可以尝试自学.
第三,习题的设置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设计.A组学生要求完全理解课堂知识,并能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习题的设置可以要求他们运用多种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必要情况下教师讲解;B组学生以理解基础知识为主,设置习题时应以简单问题的处理为主.
第四,课外作业的设置.对于A层学生要留综合性习题;对于B组学生留一些简单习题和新型习题.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必然会增加高中数学教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应具备崇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多种多样的繁杂情况,要认真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总体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别亚玲.数学课堂,运用电教,轻松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策略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上主要表现为教师“一言堂”或者优等生与教师间问答的互动,而后进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思维锻炼,往往成为课堂的旁观者。根据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教师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同一班级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一、分层教学理论的定义
学界一般把分层教学定义为:教师按照学生已有的潜力倾向、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社会理想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科学的评价理念把学生划分成知识水平接近的群体并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师合理的分层措施及集体成员间的互相作用中,各个群体均得到提高与发展。也有人称之为能力分组教学、分类指导教学。它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测试分数划分成水平不同的小组。实施过程中采用: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的实施方针。
二、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为原则,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学过程也要有相应的差异。根据差异,将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并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一个老师的“教”努力适应全体学生的“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和反馈上都要区别开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取得相应的进步。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兼顾每个学生,缩小学生之间差距,取得整体进步。
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师备课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学生逻辑智能进行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能力情况做到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做到显性和隐性的分班分层。显性分层是按照学生现有的数学学习水平以及能力即逻辑智能进行分班;隐性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内部分层,对同一个班级内部的学生按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高低进一步进行分层。对于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要求进行分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前预习成为教学流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中生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前预习时,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指导,设置不同的预习要求,从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预习效果。比如,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同学,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完成练习题;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的同学。
4.布置作业进行分层
当某节课或者某知识点教学完毕后,需要通过训练来巩固,因此作业布置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从过去的作业布置情况来看,如果采取“一刀切”的课后作业方式,那么就会出现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状况,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分为三个等级:(1)A组学生为基础性作业,以课后练习题为主;(2)B组学生以基础题为主,同时布置可供选择的拔高题目;(3)C组学生除了完成基础性作业之外,还应适当完成综合型题目。对于作业的布置,教师需精心、谨慎,一般以20~30分钟之内完成为宜,否则将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影响作业质量。通过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5.学生的考试进行分层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直接地反应近阶段教学工作的成效,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来说,借助考试可以发现基础知识掌握的欠缺以及学生数学思维方式运用不足的地方。我们可以将考试设置为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月考中,主要设置基础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近期的基础知识运用情况。期中考试教师可以设置两套不同难度的试题,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测试。期末考试实行统一试卷测试,考查学生一学期个人能力的变化,之后再对分层进行重新调整。
6.评价分层
最后对学生的评价也要进行分层,以各层次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程度来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基准,根据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对学生及时做出评价。除了这种横向的评价外,还需要进行纵向比较,对于各层次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让进步较快的学生升入高一层次,以鼓励低层次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四、总结
实施分层教学,要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因材施教。有利于促使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等因素综合协调发展;有利于教师分层推进教学内容,培优辅差,进而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益。层次教学的发展仍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更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帆.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9).
篇7
(一)教学分层
学生分层之后,数学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和数学水平的不同,制定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内容要具体,把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考虑进去。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的目标不一样。针对A层次的学生,数学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并能够提出问题;对B层次的学生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理解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综合问题;对C层次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掌握知识重点,能运用基础知识解答简单题目。
(二)任务分层
新课改要求现代高中数学教育要重视实践性,其课后作业和练习则逐渐被忽视。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大纲要求适当布置课后作业。针对C层次的学生,只布置一些简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对于B层次的学生布置常见的难点题目,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布置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题目。
(三)评价分层
以往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仅以成绩的高低作为唯一判定标准,由于教育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评价标准的片面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实行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方式应该多元化、综合化。教师评价学生时,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等各种因素,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数学教师要依据三个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目标,然后在同一层次上进行比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同一层次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进步,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进行分层次评价可以促使A层次的学生争取更好的成绩,增强B、C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进步的理想。
(四)辅导分层
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也采用分层的方法,属于高层学生的问题,其他两层的学生则不用解答。此时,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做自己层次的习题,等到他们数学能力提高,进入上一层次,要求也就相对提高。另外,安排高层次的学生辅导低层次学生的学习,既有助于高层次学生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下一层学生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
二、结语
篇8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已经得出相应的结论,现在的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着差异性,并且还比较突出。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不尽相同,相应的接受能力也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样肯定会对学生的高中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对于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高中的知识之间的衔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往往在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数学就好像是晴天霹雳一样,毫无准备,数学的知识难度特别大,造成不适应。要是在高中阶段,一开始就采用全部学生一样的教学方式,肯定有相当一大批学生根本不能接受,当然对于相对来说比较优秀的学生来说,还有可能还觉得学的不够深、不够多。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也没有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
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实施分层次教学之前,我们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各种条件和可能产生的矛盾,为更好地开展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且这样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活动形式,是不是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就突出地体现出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开始实施分层次教学之前,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时候,一定不能对任何学生带有歧视的思想,不能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因此之前的心理指导和思想工作尤为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分层次教学是否能够顺利得以实现。并且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歧视他们,而是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成绩,采用此种教学方法,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大家都有所收获和提高。逐渐缩小同学之间的差距,达到全体同学成绩的最优化。鼓励学生团结起来,互帮互助,在团结友爱的大的班级环境中逐步地提升自己的成绩。
然而,我们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在自己的教学和工作中出现的不合理或不太恰当的工作,也要勇于承担,从而树立起自我在学生面前的威信,注重学生和老师的感情交流,不能使自己的工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
篇9
在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创设多维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是体现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但又不能直接解决的新问题。而“欲望”会让人产生一种冲动,是动力的源泉。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数学向生 活数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创设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情境,要把握好“激励情感——设计问题——组织问题”三个环节,创设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难易适度。然后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水棱锥、棱柱和球的三个方向的视图。之后,让学生画三视图(根据所给物体)。接着给六块小立方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搭出不同的几何体。 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既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生活学习材料,使学生的操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创造或利用适合于学生特点的学习环境以及数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数学方法的直观性,使学生面临具体的学习任务,不断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及时运用评价等手段,引导并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探索的深入
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他们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探索者。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尽量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就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应留给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就放手让他们自学;凡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得出的某一规律,就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凡是学习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自主探索中学会求知,从而调动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向量》的知识的第一节课时,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我采取了如下方法: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下述问题。
①向量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不是有向线段?
②怎样表示单位长度为3的向量?
③0与0的意义相同吗?单位向量能用1米表示吗?
④平行向量是不是共线向量?怎样判断平行向量?
⑤怎样判断相等向量?
这些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源于学生课后作业上出现的错误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总体的体现。把这些问题摆同来,让学生思考。目的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这一环节的处理,目的让学生先看、先想,通过自学了解向量的有关概念和知识,再通过交流讨论,使自己获得的知识得以归纳和整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同时,我则在四周巡视,不时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向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的讨论围绕着问题开展。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直感,多进行逆向思维
数学知识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借自己的直觉,先提出某种有目的的猜想,再进行验证,从而揭示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有关规律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这类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有目的地猜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探索规律”时,由于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有一学生针对“已知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过其中任两点画直线,若平面内有n个点,可画直线多少条?”提出“为什么要强调‘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要行不行?”这疑就质得很好,显然质疑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而且应引导学生排疑解难,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和解疑能力,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钥匙。
四、对探究式学习的两点建议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从幼儿的摸索到小学里开展的实验,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发展的:孩子逐渐从自发的行为到采取有条理的态度,从漫无目的地发问到选择性地提出问题,从单纯地依赖感官到使用多种工具,从毫无规则的观察到更为合理、井然有序的研究,从迷恋到努力和精确严谨,从被魔力吸引到快乐地学习知识。无论哪个阶段或水平的探究都可能伴随有疑惑、阻力、障碍、专注、紧张、艰辛、兴奋、喜悦或激动,但都绝不只是轻松和愉快。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提高能力
在新课标下实施因材施即分层教育,利用分层教学法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宽优生的学习面。当然,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科学、合理、正确的将理论融于实践,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分层教学实际早已有之,不过新课标给了它更大、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条件
(1)创造良好的环境。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⑤;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③。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的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A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A层在听课时不等待,C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饱”,B层“吃得好”,C层“吃得了”。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饱,C组学生吃不消。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分层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C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数学分层教学的体会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