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篇1

1、为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纸的诞生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哪一项发明创造不都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通过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而得到的呢?而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家长普遍“望子成龙”,而衡量子女能否成“龙”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考上大学。于是,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以应付将来的高考。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鉴于此,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2、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

2.1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概念和内涵:所谓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联系,并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当然,“地理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仍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一种“像地理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形是“研究”,但实是“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学生研究的地理问题要与当地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即通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

2.2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它强调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

(1)通过开展对“身边问题”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开展的。要求学生从书本中,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许多实实在在而又复杂纷繁的各类现实问题,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并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样,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传统的地理教学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往往对“书本的地理知识”熟悉而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陌生,因而学生通常对学习地理缺乏兴趣或兴趣不大。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研究目标与课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课本以及课外的知识。

(3)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随之出现的环境问题构成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加深对地理学习的认识,同事了解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社会点差,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学会人与人之间合作,学会与人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2.3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实施

(1)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指导老师应从当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中找出与地理相关性的突出问题,拟出供学生参考选择的题目。大体而言,大多应该是有关农业和工业区位选择、环境保护与工业污染、城市规划与交通,旅游发展与第三产业等问题

(2)向学生传授进行调查、获取资料的途径与方法。指导老师必须向学生指出调查的方向,如到交通部门了解交通情况,到工业局了解当地的工业状况,到劳动局了解当地就业情况,至于可以从报刊或在互联网上查到的信息,则为学生事先提供报刊名称及相关网址。

(3)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表格及资料分析方法。指导老师可以搜集相关或类似的调查问卷以及统计分析图表的样张给学生参考与模仿之用。这样避免学生出现“老鼠拉龟”的情况,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协助学生做好具体调查的组织工作。指导老师要认真审阅学生的调查计划,协助学生做好设计方案、查阅资料、外出调查、资料整理等具体分工。同时要尽可能设计学生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告诉学生在出现问题求助时的联系方式,以便在学生碰到问题请求协助时能及时予以指导,同时要提醒学生在执行调查计划要注意人身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调查过程的时效性与安全性。

3、组织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层思考

3.1 思想重视,合理分配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

我们必须向全社会介绍研究性学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不光是学习方法上的革命,而且它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使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及提高,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对他(她)将来参加工作,投身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进而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一样,都需要投入时间,只要合理分配两者之间的学习时间就可以达到两者兼顾的目的

篇2

关键词: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课堂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204-01

一 合作学习的概念及提出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组成特定的学习小组,有明确的责任分配,彼此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推广开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群体认识到合作在当今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更能启发我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有助于我们在将来的研究、学习中,拓宽视野、拓展知识窗口和思维窗口。

在外语学科上,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应当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进行切实有效的英语课程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许多新课题之一。英语教学工作者要树立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独特的优越性。

二 从认识的角度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性

1.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我国的教育体制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变化发展,不仅体现在学习教育的性质和内容上,也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过去的教育总是特别强调个人主义,对个人成绩的重视和个人成就的关注尤为突出。这种模式下极容易出现一种极端,那就是知识的单一性、统一性与学生多样化、丰富化的个性需求之间的矛盾。而时代越是进步,教育改革越是深入,这一矛盾就显得越为突出和明显。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英语教学中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智慧和才智得到不同区分,并优化组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都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除旧布新,并且在每一次互动的过程中,及时补充他们在知识上的漏洞,激发他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思考,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整体的凝聚力和集体的聪明才智,此外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丰富化的个性需求,有助于创造出良好的整体效率。

2.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使得教育教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正确的教育途径,使学生能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素质教育自然是十分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自由,但在教育教学和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极大的发挥,还需要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和合作。合作在个体乃至整体发展中的重要性,已是毋庸置疑的。针对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倡导小组合作研究理念,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他们从小生长的环境、英语基础、英语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普遍的差异,往往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现这些差异,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够及时地取长补短,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在小组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作用,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并且,这也能够使得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极大的发挥和展示,从而为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三 从实践角度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育中的可行性

在认识上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那么,在实践中应当如何落实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和过程进行:

1.划分合作小组的成员。

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人员的分类。教师首先要在心中根据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成绩,可以是能力,可以是考试,可以是考核,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类。分清了本班级同学在英语方面的层次水平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分配学习任务时,就要格外注意,兼顾到各小组中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同一标准的学生应当尽量分散开来,将他们与不同标准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形成合作小组,这样有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发挥自己的本领,让英语能力相对较好的同学带动英语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让有英语特长的同学激发起对英语本身兴趣不够浓厚的同学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传递知识、相互汲取精华,相互发现缺点、找出不足和差距的有益过程。

2.找准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英语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找准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合作学习的方法,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在英语教学中,对小组教学的目标的划分,要有一个有层次、讲梯度的标准,保证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找准他们各自的位置,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取,克服缺点,发挥优点。

(2)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学习,并且各有所学、各有所得,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比如对单词掌握的生疏程度,对句子的把握和对话题的理解等,同时组织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尽量避免让学生处于分割的状态。

(3)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常常也需要分配课外,教师要担当好组织责任,做好引导者的工作,需要各个小组中的小组长能够积极负责起来,组织好本小组成员在课堂之外的各项研究活动,并进行及的地反馈和总结,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对于各个小组长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与探讨,以使得教学资源、学习资料实现共享与补充,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英语研究学习。

篇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03-01

摘要:

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我们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哪里?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成为我们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浅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的思维品质,以适应新课改以来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思维;课堂;习惯;解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目前中学对数学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从整体上推进了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充分尊重与满足师生及学校环境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有助于学校形成支持和激励的氛围,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为目标。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体教育品质的提升。下面浅谈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

1不拘形式,让课堂成为培养研究性思维的主阵地

如果对研究性学习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确实很难。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理念,而且还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就是要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思想,有选择,有创新。但不一定需要某种固定的形式体现。而是根据需要,适时切入。而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他们的学习主要还是在课堂上,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让课堂成为培养研究性思维的主阵地。

2以教材为中心,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让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

研究性学习能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也是提升学生的用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条件下,用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对话。这样学生才会学到富有实感、活力的知识,他们的思维才会得到真正的打开。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社会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3注重创新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我们的教学活动不应是知识的灌输和移植的过程。而应是师生的一种交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要体现问题的发现过程,而且还要体现问题的形成、解决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在给定的数学情境中可以从哪些角度发现数学问题。因此观察力和推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也是形成研究性思维的重要过程。

3.1让研究成为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是为适应新课改而空喊的一句口号。在教学中要利用适当的时机随时渗透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更要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学生养成研究的习惯。

3.2培养利用研究思维解题的能力。

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其实还是解题能力。这也是作为学生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培养学生研究式的解题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些教师让学生记现成的结论、培养解题的思维定式,以题海战术提升学生成绩。这些做法从长远看,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无多大益处。而如果在研究中去探索解题的策略,不仅会得到很多成功的乐趣,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会大有提升。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主张学生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为此,我们要向学生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情景性、社会性以及问题定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性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职学生 学习现状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87-01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为国家造就更多的人才,为社会输送更新鲜的血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目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人类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学习能力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传统的“勤学”、“苦学”固然还应该提倡,但相比之下,“巧学”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内容由文化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组成。专业课是由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组成,并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我们应该研究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针对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让学生不仅能勤学更能巧学,这对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提升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现实意义

中职学生毕业以后去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另一方面是继续深造,升入高职院校,无论学生选择哪条路,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是关键的问题,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那里没有老师谆谆的教导,有的只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生活,有的也只是自己跌倒后又重新爬起的经验的积累。为了让学生少摔跤,一定要让学生在中职阶段提升学习能力,让他们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更快地与社会接轨,对部分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学生,在中职阶段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假如一个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甚至没有自主学习能力,虽然中职升高职考试中成绩非常优异,那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现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身处哪一阶段,人本身就应具备学习的能力,并且使这种能力不断地得到提升,研究中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是中国教育实际的需要。那些被中小学老师定义为不会念书的学生大批量地来到中职学校,刚入学时,大部分家长的观点都认为中职学校就是一个大幼儿园,只要孩子安安全全、高高兴兴地就行,孩子不用学习、更谈不上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当孩子们在教室坐满一年以后,发现学哥学姐们有的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有的在技术领域学有所长,学生家长的观念开始发生了改变,此时家长们开始关心学生们的学习,所以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二 有必要探寻提升学习能力的策略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因为没能考进高中,退而求其次选择来中职学校读书。因此,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较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属于“后进生”,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尊重,所以不少人内心很自卑。而中考的失利又使学生承受了来自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挫折感使他们渐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认为自己笨。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厌学的情绪,所谓学习好的学生也厌学。学校曾对全校一年级678名学生进行过调查,有58.9%的学生选择“假如我可以不上学的话,我会不上学的”。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更谈不上学习能力的提升。2012年底,笔者在香港的街头上看到很多中小学生不慌不忙地走着,看一看表,已经快到9点了。心想,这些孩子是上学呢还是放学了呢?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们是9点上课,下午1点放学。然而,那里的孩子一般要懂得几种语言,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并不比我们的孩子少。这种教育的现状,引发了我们太多的思考。要改变这种现状,特别是中职学生厌学的状况,有必要研究学习现状、学习能力、学习状态、产生原因及提升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然而,目前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众多课程中,缺少一门专门教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目前中小学生乃至到了中职阶段的学生,只会应付考试而不会学习,以至于在自主化较强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显得十分被动。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把“研究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作为切入点,根据中职学生自身特点,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具有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崔海英等.SWOT理论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1)

[2]魏巍.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与方法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篇5

关键词:行为分析;社会科学;价值中立;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C3文献标识码:A

行为分析方法发端于生物学、心理学等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行为分析认为,研究人的行为是理解社会现象的钥匙,而人的行为又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描述、实验、分析而获得规律性的可靠认识。在我国,一些社会学科存在着身份危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科研究方法的缺乏,考究行为分析的利弊得失将有助于行为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上的应用和发展。尽管行为主义有着自身的内在缺陷,但我们只要坚持以辨证的眼光看待它,认真吸取其合理因素,去除其不科学成分,行为分析将对社会科学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行为分析方法的要义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行为分析主要体现为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价值中立”论。行为分析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将有关价值问题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拒绝研究伦理道德问题,提出应当完全摒弃意识形态,排除所有的价值判断,要用“不偏不倚”的方法研究人类行为,严格防范研究者的价值观念介入研究过程,反对把科学和道德、伦理问题混在一起,主张完全“价值中立”,以使各门学科成为一门“经验科学”、“纯科学”。这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研究者和研究目的应当“价值中立”。在行为主义者看来,传统科学研究的最大危害就在于受研究者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感情特点影响之深,妨碍了科学的自主性和客观性。对于行为分析来说,“价值中立”不仅是一种原则、一种理想,而且还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现实目标。为了做到完全“价值中立”,不仅研究者要自觉约束自己,克服个人偏见、主观好恶,而且还要对研究方法进行革命,改变既有的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第二,行为分析提出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这具体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强调必须不断地探究人类行为的规律以及与此相关的变量,以此来使各门学科研究真正成为一门解释和预测的科学;二是强调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际可观察的现象,因此科学研究要建立在可观察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借助现存的理论体系和学者们的思维加工,提出有关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说或假设,用经验材料验证假说;三是强调科学研究的资料应当量化,并主张只有量化才能发现规律及各种内在的关系。按照达尔的观点,定量资料的一个好处就是它们大大方便了因果分析,另一个好处是可以用来进行比定性资料更有效地分析,从而检验命题是否成立;四是强调社会科学研究应当破除学科间的界限,效法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技巧、技术和概念,建立跨学科的方法联合。

二、行为分析方法的分析框架

行为分析方法以人类的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行为的内在机制,旨在找到行为规律,从而引导人的行为。其主要的研究思路以描述――解释――预测――导向四个阶段为分析框架来进行。描述是逻辑起点,该阶段是要对行为的状况进行客观的、准确的描述,还行为以本来面貌,从多角度刻画行为的复杂性,从而把握行为的本质。解释就是要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研究行为的发生机制,把握行为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找到行为的规律。这是四个阶段最重要的阶段,反映着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行为分析最复杂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行为生成的原因有多种,有直接的和间接的、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本质的和一般的原因等等,需要把握本质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预测则是在认识行为规律后对行为未来的发生和变化进行预测,是从已知到未知,从现在到将来的一种推理和猜测。这是一种基于客观规律认识基础上的、合理的、科学的对未来的预测。导向阶段则是在对未来的预测前提下对人的行为形成一种影响,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实现组织的目标发展,克服影响主体行为的消

极因素,充分发挥主体的行为积极性。行为分析方法可以说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

三、行为分析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首先,行为分析方法促进了社会科学的科学化发展。一是定量分析方法的促进作用。行为分析方法运用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提供的最新方法和技术,如先进观察、资料收集、个案分析、统计分析等为分析提供量化根据,以量化资料去说明各种社会关系的规律,从而避免了主观臆断及浮于空泛的定性议论,也加深了分析研究的可靠性、科学性;二是假设法。假设方法主要是预定一套严格的理论假设、概念,然后依据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概念开展研究,使每个理论假设、概念都可以用实验资料予以检验和证明。这是自然科学指导原则在社会科学的科学化;三是操作方法。社会科学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一样也要通过操作程序,不能进行操作的概念则被排除在科学之外。这种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增加了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克服了神秘性弊端,从而推动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证化进程。

其次,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行为分析方法还是众多交叉学科和新理论的催生器。行为分析方法对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法的借鉴,丰富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在“科学”的口号下,行为分析综合运用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物理学、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行为。如在政治学研究中,行为分析方法认为政治行为只是人类行为的一种,要研究政治行为必须要研究人类的其他行为,并研究其他与之有关的学科。这种多学科性研究催生了政治人类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地理学、生物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从而

扩大了其研究领域。

四、行为分析方法对社会科学发展的启示

由于行为分析的内在缺陷,1969年伊斯顿在担任美国社会科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了进行后行为主义革命的倡议。后行为主义对行为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评,批评了价值中立论及哲学基础,主张价值与事实的不可分;批评了行为主义过分强调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忽视了某些紧迫问题的解决,主张社会科学的政治化;批评了行为主义对社会科学传统研究方法作用的贬低,重新肯定了政治哲学及其方法在社会科学的研究地位;批评了行为主义热衷于以技术手段做定量分析而使方法超过了研究本身。因此,我们在进行行为分析的同时,必须避免和预防行为分析的这些内在缺陷,使行为分析方法对社会科学的发展起着建设性作用。

其一,社会科学要把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结合起来。一方面社会科学要借鉴自然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致力于学科科学化建设,不断探索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律;另一方面又要重视价值的追求,要重视规范研究。做到科学与艺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完美结合。

其二,社会科学既要有宏观视野,也要有微观聚焦。一方面要研究具体的社会问题,要有现实感、时代感,但另一方面社会科学又要有宏观视野,要对国家、社会、民族的长远、根本的发展有战略思考。

其三,社会科学要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社会科学既要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也要大力倡导实证研究。理论研究要走出书斋,实证研究也要丰富理论的发展,要使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理论指导实证,实证发展理论,形成良性循环。

其四,社会科学要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拓展自身学科研究途径。社会科学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充实、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但另一方面又必须注意学科间的相对独立性,要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学科范式,不能使社会科学内各门学科成为其他学科的仆人或与其他学科混为一迹,失去本学科的独立身份和资格。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血常规;血涂片分析;价值;探究

临床中非常注重血常规指标的检测工作,在对患者的血常规情况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血细胞检测仪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该仪器既能节省检验时间,也能够提升准确率[1]。然而对于血涂片分析的运用与研究却不够重视,致使出现漏检、误检等问题。本文探究了血常规检验当中运用血涂片分析的价值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本院门诊(或住院部)的375例异常血液样本划分为对照组,并将350例正常血液样本划分成观察组,所选病例样本都进行血涂片的检测与分析,当中,研究组:192例男性、183例女性,年龄在19~79岁,平均(44±12.97)岁。对照组:181例男性、169例女性,年龄在20~81岁,平均(45±13.01)岁。以上两组各项资料没有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探究。

1.2设备和试剂 运用希森美康公司所制的K-4500型血细胞分析设备、日本进口的奥林巴斯CX21生物显微镜及瑞氏-吉姆萨复合型染色试剂。

1.3方法

1.3.1制作血涂片 以EDTA-K2真空抗凝的采血技术收集血液样本,将样本放在常温条件下,2 h内按规范准则实施相关操作。先取出一滴血液样本,放在载玻片一侧,使载玻片保持45°的倾斜状态,推动玻片,待血细胞分布均匀之后,让其自然风干。然后,在载玻片中滴入瑞氏-吉姆萨复合型染色试剂,保证试剂彻底覆盖住样本血膜,持续3~5 min,再把二倍体积磷酸盐药液滴放于染色液上面,持续15 min。最后采取双蒸水洗涤玻片,等自然风干后可实施镜检。

1.3.2观察和分析 血涂片制作完后,全部样本都接受血细胞仪的常规检测,对异常血涂片实施镜下血涂片分析,对正常血涂片实施镜下观察,并予以染色处理。内容包括:镜下细胞形态、分布、结构、类别、计数,红细胞有无淡染现象、淡染区大小,淋巴细胞有无异型情况,白细胞性状有无病变迹象等。检测、分析时,操作者要记下样本血小板水平值,用于评估凝聚性和形态情况。用血细胞分析设备对血小板进行计数检测,但由于设备计数的精确性普遍较低,经血涂片计数分析后,血涂片检测中的血小板数计数公式为:109/L血小板数=白细胞数量为100个时的血小板数/白细胞100个×109/L白细胞数,其中,白细胞数为血液分析设备计数所得的结果。

1.4评估标准 若以血细胞检测设备分析所得的结果显示为正常,但在血涂片分析中显示异常,此结果判定成假阴性。若以血细胞检测设备分析所得的结果显示为异常,但在血涂片分析中显示正常,此结果判定成假阳性。若两种检测方式的所得结果都是正常,此结果判定成阳性。若两种检测方式的所得结果都是异常,此结果判定成阴性[2]。

1.5统计学研究方法 全部数据都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予以处理,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和t检验计量资料,(x±s)代表计量数据;(n/%)代表计数资料;当中,P

2结果

经检测、分析后,观察组350例正常血液样本中,在血涂片分析中显示异常的为51例,假阴性率14.57%。对照组375例异常血液样本中,在血涂片分析中显示异常的为174例,假阳性率46.40%。两组比较,血涂片检测结果的差异较大(P

3讨论

血常规检测旨在检验人体早期型病变疾病,可用于鉴别骨髓造血、血液循环系统等方面的是否出现问题[3]。近些年来,随着血液检测相关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普及,全血细胞的临床检测工作日趋完善,提升了分析结果的精密度[4]。然而,由于时下我国运用三级分类均按照白细胞的大小作为基准,难以准确鉴别嗜酸、幼稚细胞及粒性细胞,且对病变的中性粒细胞、变异性淋巴细胞的识别度更低。一些仪器还会把小型粒细胞判定成中间细胞,或将大淋巴识别为粒细胞,诸如此类的误检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临床中要注重血常规检测工作当中的血涂片分析,细致观察、探究血细胞指标情况,运用病理依据展开涂片镜检的相关复查操作。

此研究中,观察组350例正常血液样本中,在血涂片分析中显示异常的为51例,假阴性率14.57%。对照组375例异常血液样本中,在血涂片分析中显示异常的为174例,假阳性率46.40%。两组比较,血涂片检测结果的差异显著(P

综合上述,单独借助血液分析设备开展血常规检测,会出现一些误检问题,所得结果无法确保完全正确。在对血液异常的病人施行全血细胞检测时,要联合血涂片检测和分析法实施再次检测,避免检测结果出现错误,进而更为准确地反映病人身体状况。

参考文献:

[1]徐丽,阮海涛,于明峰.血常规动态监测表在武汉市某医院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14,27(6):43-45.

[2]李宏杰,陈飞群,鄢姣,等.剩余稀释标本涂片复检在末梢血预稀释模式三分群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刊,2015,50(3):60-64.

篇7

医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体系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时代,社会对知识分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从事临床工作需要以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为保证,基础教育在医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分析研究强化医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并针对社会背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一、研究背景

医学生以其特有的就业前景及医生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具备扎实的功底,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牢靠且能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同时,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形势也警示加强医学生基础教育的必要性。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分析总结出目前最主要、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医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产生倦怠感

据研究统计,医疗、护理等专业的学生学习倦怠高于计算机、外语等专业,考虑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医护行业服务的对象是人,也给从业者带来较大压力,且医学专业学生同样也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些都使得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程度较高。此外,部分医学生只注重临床技能,认为基础知识枯燥乏味,而完全忽略了基础课程与临床实践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2.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匮乏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1)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降低其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医学院校不断扩招,医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医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不愿意去乡镇医院,导致基层单位人才缺失。而大中城市三甲及其以上医院却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经济水平以及医疗条件等综合能力吸引着大批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同时,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型医院已经接近“人满为患”的情形,不再广泛接受医学生,而只重点招收以广博的基础医学知识与灵活的实践操作技能兼备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导致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颇大。

(2)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

现阶段,医疗纠纷不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除了患者对医生行业的认识不够、舆论压力、媒体偏激的报道等因素之外,医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部分医生过分依赖高科技,而忽视传统的体格检查,问诊环节缺少,医患沟通匮乏,医生不能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而单纯凭借化验单、检验报告,往往会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延误。另一方面,部分医生由于知识的欠缺,在选择检查项目上存在疏忽,不能正确选用特异性的检查,患者花“冤枉钱”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诊断结论。

二、医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基础课程不仅仅包括细胞生物学、解剖学、遗传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病理学等,还应该包括思想政治、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以及英语等方面的教育。医学生充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优秀的基础知识是医学生思想升华的知识源泉

思想政治、伦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准医学生们高尚的人文素养,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2.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奖助学金、评模评优的有力依据

医学生由于其培养周期和成长过程较长,费用昂贵,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大多数医学生可以在上学期间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取奖助学金,来缓解一部分家庭压力。现行大学期间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各项评优评模的文件都明确要求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强。医学生只有学好基础课程,才能得到较高的学分,在参评奖助学金时具有超强的实力。

3.稳固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医学就业形势严峻,医学生们纷纷选择向更高的学历进修。但是,医学研究生考试与其他考试有所区别,其专业性质决定其考查知识点综合且理解难度较大。本科期间基础课程的掌握有利于医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做到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有机结合,形成以疾病为主干,贯穿各科内容的复线。

4.夯实的基础知识是临床实践必不可少的条件

有效掌握基础医学,首先,增强医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提高未来医生的专业水平,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再次,能够为临床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和问题做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和研究。同时,可以从病因诱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等方面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预后措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三、强化医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途径探究

1.个人方面

(1)提高自我认识

正确认识医学生的身份、肩负的重任以及基础教育对于自身、患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和理想。这样,才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去。

(2)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的重要条件。医学生在学习过程应针对各科目的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勤于归纳总结,巧妙联系前后知识点。

2.学校方面

(1)稳抓“三风建设”

辅导员老师进行严格的日常考勤,合理运用奖惩制度,并将医学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指导、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干部在教室学习园地和宣传栏实时更新医学前沿信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院适当安排学习经验交流会或举办知识竞赛、讲座等,以达到知识的共享。班级内部也可成立学习探究小组,以优生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

(2)深化教学改革。教师应一改往日传统的说教形式,采用更活泼生动的方式,如小组讨论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基础课程学习开始及过程中,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问题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对一些基础理论进行精辟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增强摄取新知识的本领。

3.社会方面

实践活动是完善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医院应多开展一些志愿活动或组织生产实习,学生才能把理论知识学得更活,而且记忆持久、巩固。同时,医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参加各种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才比较完善和全面,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

医学生承载着未来医疗卫生发展的希望,应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不断探究创新。只有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将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玲,沈勤,沈梨芳.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199.

篇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累及多系统并伴有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近年来,由于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更加深入。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也将宏观辨证与微观检测结合起来,尤其是免疫学方面的检测。

1 T淋巴细胞亚群

施欣红等[1]观察中药二青汤对SLE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其以单克隆抗体法,对45例SLE患者与22例健康对照者同步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测定。结果显示:未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泼尼松组低于中药加泼尼松组(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朱方石等[2]探讨中药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NZB NZW F1)小鼠血浆CD+4、CD+8 细胞分布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治疗后6组小鼠外周血CD+4、CD+8细胞。结果:CD+4细胞检测狼疮静加泼尼松组、西药泼尼松组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CD+8细胞检测西药泼尼松组、狼疮静加泼尼松组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狼疮静组低于西药泼尼松组,P<0.05。结果显示,中药狼疮静和西药泼尼松均能改善T细胞分布。张志礼等[3]对1029例SLE患者,分单纯中药、单纯西药、中西医结合3组进行临床研究,治疗后结合组激素维持量明显低于西药组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值显著改善,提示中药有调节内分泌和免疫机能的作用。

2 抗dsDNA抗体

傅庭焕等[4]观察冬虫夏草对SLE模型大鼠的作用,结果:对照组抗dsDNA抗体水平从第12周的(0.141±0.036)升至第20周的(0.198±0.047),治疗组从(0.172±0.009)降至(0.112±0.015),第20周时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冬虫夏草能够使系统性红斑狼疮大鼠降低抗dsDNA抗体的水平。

贺学林等[5]探讨克狼灵煎剂对GVHR狼疮样小鼠自身抗体的影响,将F1代小鼠随机分为5组,结果为:诱导后抗dsDNA抗体第4周末至第14周末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且于第10周末达到峰值(P<0.01)。模型组与各用药组相比较:诱导后第6周末至第14周末,各用药组的抗dsDNA抗体较模型组低,差异显著(P<0.05)。提示克狼灵能降低小鼠模型的抗dsDNA抗体水平。

王玉玺等[6]研究祛毒胶囊治疗SLE样小鼠的免疫学机制,用LPS诱导昆明纯种小鼠制备了SLE样模型。将7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灌胃15 d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结果:模型组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dsDNA抗体的影响,各药物治疗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祛毒胶囊有类似泼尼松样的免疫抑制作用。

3 白介素

张剑勇等[7]用苓丹片、青蒿琥酯治疗SLE患者25例,并探讨其对IL2活性及sIL2水平。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IL2和sIL2R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分别降低、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IL2水平均回升,两组slL2R水平均下降,尤以治疗组明显(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表明:苓丹片配青蒿琥酯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顾军花等[8]研究复方自身清治疗SLE的作用机制,采用模拟体内用药环境的血清药理学方法,将含复方自身清的兔血清加入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的体外培养体系中,实验显示该含药血清能使患者高于正常人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显著下降(P<0.05),证明复方自身清能通过双向调节SLE患者的细胞免疫紊乱达到治疗SLE的目的。

4 补体C3和免疫球蛋白(IgC)

赵振宇等[9]研究中药复方狼疮方二号及皮质类固醇对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补体C3和IgC的含量。将BXSB狼疮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合用组。结果:各给药组均能降低小鼠补体C3、IgC的荧光强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中西药合用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说明中、西药均能有效防止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沉积。

目前,对SLE在微观辨证(实验研究)与SLE不同证型之间关系的研究上,仍不多见,各证型之间免疫学指标有无差别,是否能够结合宏观辨证指导临床治疗,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施欣红,沈好波.二青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14):1801-1802.

[2]朱方石,金石,汪 悦,等.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小鼠肾狼疮样改变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4):343-347.

[3]张志礼,安家丰.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3(4):11-15.

[4]傅庭焕,林敬明.冬虫夏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药材,2001,24(9):658-659.

[5]贺学林,李夏玉,温成平,等.克狼灵煎剂对GVHR狼疮样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6):27-29.

[6]王玉玺,王惠国,王俊志,等.祛毒胶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免疫学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2(2):127-129.

[7]张剑勇,钟嘉熙,彭胜权.苓丹片、青蒿琥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2与slL2R影响的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2):38-39.

篇9

关键词:血清药理学;肿瘤;细胞凋亡; 三磷酸腺苷酶;葡萄糖-6-磷酸酶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5-1108-02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Blood Serum Pharmacology Method on Induction of Tumor Cell Apoptosisand Lowering of Enzyme Activity

CAI Shuo1,LIU Shan2,ZHANG Lihong1, Jin Chunfeng1, Liu Chunying1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032,Liaoning China;2.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blood serum pharmacology method in the research of inducing cell apoptosis and reducing the enzyme activity. Methods:Using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serology method of treating the liver cancer, stomach cancer, lung cancer, big cancer of theintestines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inducing tumor cell apoptosis, reducing the enzyme activity of ATP (Mg2+ - ATPase) and the glucose -6-phosphatase (G-6-Pase) of tumor cell. Results:①Four kind of different compound Chinese medicical blood serum all can induce the cell apoptosis of corresponding liver cancer cell lines ,A549 human lung cancer cell lines, CCL229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 lines and cell line SGC7901. ②The activity of ATP and Glucose -6- phosphatase in tumor cell is decreased .Conclusion:The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blood serum pharmacology method on the induction of tumor cell apoptosis and the lowering of enzyme activity has the stability and the credibility.

Keywords:blood serum pharmacology;tumor;cell apoptosis;Mg2+-ATPase;glucose-6-phosphatase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Iwama H等率先提出“血清药理学方法”。此法是先给动物灌胃给中药,一定时间后再采集、分离其血清,并用此含药血清进行体外实验[1]。血清药理学方法已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作用机制的研究,研究层面已涉及到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与细胞周期的调节以及基因表达等方面。本研究采用治疗胃癌、肝癌、肺癌、大肠癌等中药血清学方法,深入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与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酶活性作用。

1 实验方法

1.1细胞培养主要试剂 抗肝癌、胃癌、肺癌、大肠癌等不同中药复方中的中药,均由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

1.2中药制剂制备 将3个不同中药复方组成后传统煎制:中药清水浸泡2h,煮沸后文火煎15min,纱布过滤取汁,药渣加水再煎20min,两次药汁混合,浓缩为100%。

1.3药物血清制备 动物:SD大鼠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0只SD大鼠随即分为3组,即中药组10只,化疗组10只,对照组10只。实验前禁食12h,采用2次给药方法(第1次给药2h后重复等量给药1次),每100g大鼠灌胃中药制剂1mL,2次/日连续灌胃3天。化疗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等量灌胃3天。分别在末次给药后1、2、3h采血,戊巴比妥钠麻醉,无菌条件下,下腔静脉取血,静置4h,4℃,3000r/min 20min离心,分离血清,同种条件药物血清混匀,过滤,56℃30min灭活,-20℃保存,备用。

血清分组:中药血清组(中药组)、化疗血清组(西药顺铂-DDP组)、对照血清组(对照组)。(1)中药血清组:临用前将中药组大鼠血清加入PRMI1640培养液,浓度分别为5%、10%、20%。(2)化疗血清组:用含10%化疗组大鼠血清PRMI1640培养液,DDP的终浓度为5%、10%、20%。(3)对照血清组:大鼠血清中加入PRMI1640培养液,终浓度为5%、10%、20%。

1.4细胞株 肝癌细胞株、SGC7901胃癌细胞株、细胞株 A549人肺癌细胞株和CCL229人大肠癌细胞株和均由中国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提供。

2细胞培养

将细胞从冻存于液氮中的安瓶取出,放入37~40℃水浴中1min内融化,无菌条件下打开安瓶,接种于2只无菌培养瓶中。加入10%小牛血清PRMI1640培养液,在5%CO2,37℃条件下CO2培养箱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24h后见细胞贴壁生长状态良好,弃培养液,分别加入各组血清,继续培养。

3标本制备

3.1细胞凋亡 生长在培养瓶内的贴壁细胞用2.5%戊二醛4℃原位固定2h,用橡皮铲刮下细胞,转至离心管内,低温高速离心机2000r/min,15min,琼脂处理成块,PBS冲洗,1%锷酸(OsO4)后固定1.5h,梯度乙醇、丙酮脱水,Epon812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机(LKB-V)切片,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JEM-1200)观察、摄片。

3.2酶细胞化学 取出培养皿中的载片,PBS冲洗,2%多聚甲醛固定30min,8%蔗糖脱水,3次×30min,分别加入Mg2+-ATP酶和G-6-P酶孵育液,37℃孵育45min,双蒸水冲洗,2min×3次,2%硫化铵成色,2min,双蒸水冲洗,2min×3次,梯度乙醇脱水各10min,甘油明胶封片,普通光镜下观察、拍片。

4 结果

4.1 细胞凋亡 ①正常对照组:各组肿瘤细胞株多为长梭形,表面可见较多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细胞器丰富、排列规则。②中药组:细胞表为椭圆形、圆形。表面微绒毛明显减少、消失。胞浆浓缩,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泡内容物电子密度与机制相似。细胞核变小、不规则,染色质浓缩、边集,呈断裂状,部分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可见到典型的凋亡小体:圆形,可见从凋亡细胞脱落。位于凋亡细胞一侧,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包裹,小体内可见染色质碎片及破碎的内质网、囊泡化的线粒体等结构。③化疗组:结果与中药组相似,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

4.2 酶细胞化学 ①Mg2+-ATP酶:光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Mg2+-ATP酶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内侧,黑色酶反应颗粒大小均匀,密度大,呈线状规则排列,酶活性强。与正常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细胞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减低。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②G-6-P酶:光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的G-6-P酶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内,酶反应颗粒粗大,排列密集,呈融合状,酶活性强。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细胞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减低,西药组部分细胞为阴性。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 采用Tiger图像分析仪测定Mg2+-ATP酶和G-6-P酶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AOD)值,与对照组相比,P<0.01。

5 讨论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是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是给动物灌服中药一定时间后,取其血清进行实验的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给大鼠灌服中药一定时间后,取出血清进行体外实验。能客观反映中药进入体内之后,经过消化、吸收、代谢等过程后发挥药效作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提示:中药复方诱导的肿瘤细胞株凋亡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2]。

本研究证实,4种不同中药复方的中药血清,均能诱导相应肝癌细胞株、A549人肺癌细胞株、CCL-229人大肠癌细胞株和SGC-7901胃癌细胞株发生凋亡,见到典型的形态学特征性指标――凋亡小体[3-4]。

Mg2+-ATP酶是质膜标志酶,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内侧,此酶参与质膜上离子的主动转运,,维持细胞内K+和Na+浓度相对稳定状态,保持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平衡以及参与保持细胞内外的化学梯度和跨膜电位,维持细胞内高钾低钠状态,从而保证细胞的活性。本实验中,药物血清作用后细胞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减低,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G-6-P酶是内质网标志酶,是一种多功能酶,是细胞内糖原异生作用中重要酶之一,被称为“代谢标志酶”之一。此酶在糖代谢、免疫球蛋白合成及其它蛋白质合成、浓缩、加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中,药物血清作用后细胞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密度减低,有的为阴性。提示酶活性明显下降[5-6]中药血清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株酶活性可能是中药复方抗肿瘤的机理之一。笔者同样成功应用本中药血清药理学技术进行了胃癌宁对人SGC-7901胃癌细胞株p53、bcl-2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7]。

(1)给药方案与采血时间。目前存在多种给药方案。但一般使用灌胃方式,也可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途径给药。给药时间最短者为1天,最长者为10天;给药次数也各不相同,有每天2次的,也有每天3次的。尽管已有研究表明,连续用药5天和10天所制备的含药血清的生物学效应是相似的,但无论哪种给药方法都必须使药物浓度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根据目前掌握的大量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本实验采用与多数研究者一致的即时血清在实验前禁食12h,次日采用两次给药方式(一次给药后2h等量给药),连续灌胃3天,日两次;采血时相,分别在末次给药后1、2、3h采血。证明是研究中药复方作用肿瘤细胞株较为可靠的血清药理学方法血清[8-9]。(2)含药血清用量。目前中药含药血清的浓度还没有确切的规定,选用5 、10 和20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实验所得结果的说法不一,进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采用高浓度的效果好,而进行细胞增殖促进作用的实验采用低浓度的效果好[10],本研究采用10的平均浓度进行实验,结果较好。当然,最佳血清浓度是因不同实验而异的,故最好的做法是通过预实验来确定。血清药理学可较好地克服了中药粗制剂直接进入体外实验的缺点,其结果的可信度明显优于中药粗制剂直接用于体外实验,不仅提示中药制剂在胃肠内处理过程中活性成分的转化与改变,而且有利于中药真正有效活性部位、有效成分的发现,将有助于促进中药药理现代化的发展,为新药开发奠定能基础。本研究进一步证实,血清药理学方法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酶活性等研究中的应用具有稳定性、可信性。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应用将更多的相关中药方剂引入抗肿瘤细胞凋亡及诱导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筛选有效的中药成分与其有效组方来达到诱导大量肿瘤细胞凋亡,揭示中药的抗癌机理,为中药治疗肿瘤提供科学、客观和现代的手段与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人类攻克肿瘤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Iwama H.Effect of shoszikoto,a Japanes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al mixture on the mitogenic activity of lipopolysaccharide.A new pharmacology testing method[J].J Ethonopharmacal,1987,211:45.

[2] 米永杰、李健。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14(4):34-35.

[3] 蔡朔,刘芙蓉,邵亚群.胃癌宁诱导人SGC-7901胃癌细胞调亡的实验研究[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4(3):206.

[4]刘春英, 王哲, 蔡朔,等.肺癌平诱导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2):132-134.

[5] 刘春英, 王哲, 蔡朔,等. 肺癌平药物血清对A549人肺癌细胞株Mg2+-ATP、G-6-P酶活性的影响[J].2004,11(11):969-971.

[6] 金春峰,刘春英, 蔡朔,等. 益肺饮对A549人肺癌细胞株酶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肿瘤,2004,13(9):588-590.

[7] 蔡朔,刘芙蓉,刘山.胃癌宁诱导人SGC-7901胃癌细胞株p53、bcl-2基因表达影响研究[J].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2007,7(2):9-12.

[8] 刘成海,刘平,刘成,等. 抗肝纤维化有效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2):16-17.

篇10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政治课堂教学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学习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学习形式。研究性学习被引进中学课堂属于尝试、探究阶段,是一种正被广大教师接受并不断推广的新的学习方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结合本人高中政治教学的经验,来粗浅地谈谈将研究性学习引进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1 研究性学习符合新课程标注的宗旨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学习内容,以满足不同兴趣和研究方向的学生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政治知识的价值,以及对其进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有很大的相通之处。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选择探究的问题,确立学习目标、选择探究方式以及呈现探究结果的形式。比如,在“构建和谐社会”、合理调节人均收入、权力腐败寻租、正确处理援助国外和保障民生的关系等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了解最深入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资料,来验证或反驳课本上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彻底改变“以本为本”、“以课堂为唯一阵地”的教学习惯,鼓励学生大力开发课外课程资源,尤其是查阅观点不同的专家、学着的相关文章,并结合社会现实情况进行研究。学生研究的结果也要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质疑,并提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学生研究结果的片面性要给予宽容和理解,在赏识激励的大前提下给予引导和纠正,促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既开放、多元,有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2 研究性学习能为政治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

教育发展到今天,应试教育的弊端尽人皆知。大批有识之士正在对教育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们正在寻找推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与之相应的课堂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一线教师也试图寻找到突破应试教育、实现教育创新的途径。将研究性学习引进高中政治课堂,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新课程理念的发展和创新,是完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机遇。但是,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首先,要求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有全面的认识、透彻的理解,从教育理论的高度进行把握和运用。这对大部分教师而言,需要沉下心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并进行有益的课堂教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造成教学质量一定程度的下降,挫伤教师探索的积极性,甚至导致教师放弃研究性学习,又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其次,学生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适应,不能独自确立研究的题目,也不懂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策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适度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与教师想象的素质教育的轻松有一定的距离,让教师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再次,需要教师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想。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学生引用的材料大都来自课外,研究结果没有固定的答案,甚至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向,具有多元性、开放性。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也难以用传统的考核办法来量化,也难以用传统的“对”与“错”来衡量,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与多元的思维才能全面解读学生的研究成果。因此,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而言,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阻力与发展同在。但是,只要教师抓住这次机遇,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定能走进课改的新天地。

3 研究性学习是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政治的考核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纵观近几年高考政治命题的最明显变化:着力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并利用学科知识关系现实生活中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非常明显,突出表现在材料来源广泛、涉及领域广,问题解答突出特点为“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潮流,在尊重课本理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多种课程资源,融入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的学习内容,传递出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信息,促使教学更具时代性,更有生命力。教师要通过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用政治原理去分析、解释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从政治理论的高度去解析遇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教师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对文献资料和开放性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思想、理论、原理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自觉将社会现象与当时的政治联系起来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思想的多元化的形成,也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总之,将研究性引进政治课堂教学中,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大好机遇,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敢于挑战自我,勇于改变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习惯,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确保我们的教育教学与时俱进,适应新世代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晓燕.浅议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J].成功(教育),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