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系统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交通系统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交通系统研究

篇1

【关键词】地铁;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持续性; 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U231+.2 文献标识码: A

一般情况下,铁调度指挥中心负责整个线路的统一指挥工作和集中领导工作。当调度中心出现问题时,车站调度机构应该通过信号指挥地铁正常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依然是新时代的课题,笔者将在本文中介绍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的方法,希望能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进行地铁调度工作。

1 我国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也在应用这些技术。目前,已经有很多地区进行了TCC建设工作,具体来说,我国已经建设了自动售检票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等,虽然我国的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它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虽然已经有很多城市建设了地铁线路,但是,很多线路的调度控制只局限于一两条铁路线,这样,地铁就不能朝着大规模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我国的地铁路线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会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状系统,那么,现行的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2 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的建设

一般情况下,地铁调度指挥中心主要包括运营信息报送系统和监控系统,下面笔者具体介绍一下这两种系统的建设情况。

2.1 地铁运营报送系统的建设

地铁运营中心是由运营信息报送、综合业务操作站和地铁调度指挥中心的运营信息报送服务器构成的,综合业务操作站与其它业务系统及挥中心的运营信息报送系统共同享用TCC设备。在地铁运营信息报送系统中,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地铁运营信息工作,首先,工作人员应该将相关的信息发给乘客,这些信息包括突发事件信息和线路日常运营信息。报送系统还应该将相关的运营信息及时发送到线路控制中心的乘客信息系统,接到铁路日常运营信息时,乘客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将它们发送到车站和列车的显示屏上,与此同时,乘客信息系统还应将信息情况发送到各信息报送系统的客户端,这样,相关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地掌握信息情况。其次,地铁信息运营报告系统应该将信息给各地铁线路控制中心。也就是说,TOC应该将指令、预案内容的处置以及突发事件报告发送给OCC。系统客户端的工作人员看到信息之后会根据信息内容进行下一项活动。再次,乘客信息系统应该通过电子政务专网将线路运营情况和突发事件情况发送给其他相关部门。地铁运营信息报送系统具有三方面的功能,这三方面内容包括地铁运营情况、上传地铁运营数据、系统所有信息共享。

2.2 地铁运营监控系统的构建

综合监控骨干网、车站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综合监控系统组成了现有的综合监控系统。具体来说,公安监控和专用设备监控组成了车站综合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专用监控设备观察列车进出车站、乘客流动状况和其他铁路设施的运行情况,这样,各线路车站调度室人员就能随时观察列车乘疏散情况、列车环境情况和列车运营情况。我们都知道,各国地铁中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恐怖事件,针对这种情况,安全部门应该在地铁列车内增加闭路图像监控系统。为了避免出现监控设备重复建设的问题,应该将两个部分集成到一个综合监控系统上。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地铁监控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型的地铁监控系统应该包括网络监控、线路监控、车站监控等市级监控网络。监控软件、终端设备、信号切换设备和数字监控设备组成了车站监控系统,线路控制中心可以通过光纤传输设计接收各个地铁站的工作信号,这样,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及时的进行各项监控工作。线网监控系统具有远程信号的控制能力,这样,地铁中的指挥控制人员就能及时接收到各线路的信号,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城市都是通过分散的形式设置地铁线路控制中心的,所以,要想建立网络化运行的监控中心,我们还应继续努力建立出能够相互连接的网络平台。

地铁运营监控系统能够涵盖控制区域的所有铁路线,能在停车场、列车、车站等场所发挥自己的监控作用,这样,相关工作人员就能很快的了解列车的客流情况和火警情况。线路信号系统监测图包括很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火警信息、接触轨带电信息、信号系统和线路情况,线路信号系统监测图能够清晰的显示真实拍摄的视频和信号,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线路信号系统监测图了解列车的运营情况和位置。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力监控系统图对紧急状况进行分析。工作人员通过突发事件处置系统可以了解突发事件概况和突发事件列表,还可以根据已有的全线图纸资料、图形图像资料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线路设备考核系统收集并分析线路设备的服务状态,并将得到的线路信息及时反馈给各运营主体。

一般情况下,地铁交通网处于不开放、地下相对狭窄的环境之中,在地铁中会有大量的乘客,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救缓工作不容易开展,除此之外,轨道交通的硬软件系统的科技含量非常高,具有较高的集成化程度,属于自动运行或半自动运行系统。构建地铁运营监测系统,需要工作人员安装具有监控人流量功能的监控设备,这样,监控设备就能发出紧急情况报告。与地铁运营相关的监控设备应该对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随时为监控系统发送各种设施的运转情况。

言而总之,综合地铁监控系统的构建需要智能技术、综合技术和集成技术,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正朝着传输网络平台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努力将监控功能型系统的形式转换成任务结合型和监控功能型的形式。

3 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的发展方向

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正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具有可拓展性、开放性和可靠性的特征,日后的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将具有三级实时控制和三层指挥管理的运营体制,地铁车站级控制、指挥调度控制中心级控制就是三级实时控制;地铁点—地铁车站层、地铁线路—线路控制中心层和地铁网络—调度指挥中心层是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的三个指挥管理层。

4 结语

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是以地铁调度指挥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一种系统,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可靠、高效是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对于地铁运输来说,地铁线网交通调度指挥系统是自己的“大脑”,地铁线网调度指挥系统负责监控并控制铁路运输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刘隽,张辉.软件设计模式在铁路调度指挥系统中的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11(03).

[2]陈建译.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与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信息共享的实现[J].中国铁路,2010(02).

[3]姜海涛,姚树金.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风险管理系统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西南交通大学、成都铁路局,2012(06).

篇2

关键词:“十三五”;阜阳市;交通信息化;对策

1 交通信息化发展主要问题

1.1 信息孤岛现象尚存在

信息化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中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业务管理协同程度较低,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尚未搭建,信息资源整合、数据交换共享还有待进一步统筹规划,信息化在打破部门间、业务间、区域间的信息壁垒,提升建立协同式、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业务新模式方面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1.2 现代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和服务融合不够

管理效能提升还有较大空间,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为传统的交通运输要素运行监测、行业管理、信息服务、政务公开提供基础的技术条件,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主要业务的数字化和可视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程度尚浅,实现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交通运输要素生产率,推进行业转型升级还有较大空间。

1.3 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尚需提升

信息服务公众体验不佳,伴随着阜阳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城乡居民对交通基本信息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人民群众实际感受更加关注,保障交通信息化发展与阜阳经济社会现代化相协调,将先进理念、制度、政策和技术手段融入交通运输全领域全过程,将成为摆在阜阳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阜阳市构建智慧城市工作的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和其他行业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业更加迫切。

1.4 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社会力量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投入有限,技术、人才、资金等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力量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运维、服务领域的作用还有待发挥,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亟待构建。

2 形势需求

阜阳市在十三五期间加强智慧交通信息化发展,一是构建皖北区域中心城市,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综合运输需要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高效安全,需要构建交通运行环境和运载装备监测体系。三是保障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良性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四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需要“互联网+”与传统业务深度融合。

3 发展目标

3.1 实现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

依托阜阳市云计算中心,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运输多种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省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数据聚集于云中心。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建设统一的覆盖市、县的两级行业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互连互通,交通信息网络在市、县交通运输业务主管部门以及交通重点企业的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专网的稳定性和可靠度。

3.2 实现公共信息服务精准化

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主要事项在线办理覆盖省市县三级;实现公交、长途客运、铁路、水路、民航等运输方式的出行服务信息共享。

公交一卡通发卡量达到100万,公交车、出租车智能终端覆盖率达到100%,公交站牌电子化率大于80%。

3.3 实现行业监督管理精细化

实现重点路段、桥梁、隧道、服务区、船闸、港口、客货运场站等基础设施实时监测;实现“两客一危”车辆、“四客一危”船舶、交通运输执法车辆的动态定位跟踪监测,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全市Ⅱ类以上治超检测站100%实现信息化管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信息覆盖全市所有交通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主体,重点建设工程关键点实现实时监测。

3.4 实现综合分析决策科学化

初步建成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建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决策管理机制。

4 对策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

切实发挥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信息化领导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信息化规划制订和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与协调等职责,确保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展。进一步推动县区交通运输信息化执行机构建设,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要加强联系,及时沟通,紧密配合,形成上下、条块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2 加强政策制定和制度落实

制订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相关政策,做好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认真贯彻《阜阳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完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招投标、采购、实施、验收、后评价等全过程的监管。建立信息化绩效评估制度,强化交通运输系统各行业、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情况的考核,科学评估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做好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和安全防护工作。建立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信息安全培训机制,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水平,为交通运输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

4.3 注重标准建设和执行力度

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信息化标准规范宣贯,加强行业信息系统第三方测评工作,促进行业标准编制和应用有效衔接;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将标准规范管理纳入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确保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贯彻落实各项技术标准。

4.4 强化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

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为主,以引进为辅,培养一批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交通运输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加强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交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体系,为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5 加强技术融合和成果推广

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加大支持和调动信息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和推动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学研结合,逐步形成行业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卫星导航、高分遥感在交通运行状态动态数据采集、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加强与国际和国内其它地区的技术交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引进先进技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积极推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

4.6 推动模式创新和政企合作

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发挥市场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多渠道筹措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资金,以市场化方式规范、引导和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建设与运营中,在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领域进行市场化建设与运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运营逐步走向社会化,形成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篇3

对于课后纸质的作业本、练习,我们也将建立一套实现数字化的平台,通过图像扫描、文本识别等方式,实现对课后纸质的作业本、练习的数字化,并和课堂学能监测的内容一起,形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整的错题集。通过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的处理,教师通过教师应用平台,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及个体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应用平台,学生便于及时查阅,进行多次学习。

(六)家长应用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我们构建了一个高效、通畅的家长应用平台。相比传统短信方式,它不仅让教师能便捷地将学生在校情况、考试成绩及分析、课程作业、学校通知、班级活动等信息以短信、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发送给家长,而且让家长可以通过手机、智能终端、计算机等工具,调用查阅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中自己权限允许的相关信息,及时获取孩子每节课学习的全面信息,并可与各学科教师共同记录孩子的发展历程,进而形成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电子档案袋,见证孩子的成长足迹。这拉近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有便捷的渠道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初步成效与反思

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实践研究,让教与学变得更有意义,课堂教学效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广大教师能高效便捷地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关数据的数字化及存储积累,经过大数据背景下的后台智能分析处理,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这反过来又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丰富、优化中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可以实时得到来自教师的教学反馈,具体直观地了解自身的课堂学习情况,准确查漏,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课后有针对性地利用微课视频或者随时随地进行多次在线学习,及时补缺。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对家长而言,家校沟通更加顺畅翔实。家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更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克服幕课中存在的过度地低头在电脑前学习的弊端。网络课程的高互动与实际课堂面对面的互动是不一样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学习能力与自控能力没有大学生强,更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中长时间的网络课程或者视频也会让孩子们感到索然无味,幕课本身的结构性与系统性不是特别强,所以幕课更适合大学生或者课前课后的学习。基础教育不能照搬高等教育的幕课平台。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研究也不可避免会逐渐暴露出一些困惑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比如教师尤其是已经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和习惯的老教师,如何接受、学习新的教学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其次,相关的平台建设与技术支持水平有待于提高:课堂教学平台如何针对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实现模式的智能适应;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大数据背景下的后台智能分析处理,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如何让教师、学生更有效地使用不断积累形成的“错题云”;如何对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如何确定学生在课堂内外科学合理地使用智能终端的“度”;如何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不同身心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何根据不同学科或者“一科多模”建立相应的教学系统;等等。我们想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与尽量多中小学校的加盟,建立“大数据”,通过加强与IT界的合作,建立名师智慧空间站加强研究与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数字校园建设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用研究的、科学的态度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有人认为,抱怨就是不懂得珍惜,抱怨是很消极的行为,抱怨甚至会让一段关系走向分裂。

人们对“抱怨”的评价不完全是错的。如果没有学会有效的抱怨方式,没有从抱怨声中听到爱的语言,也没有正确地处理抱怨,那么抱怨就真的会变成横隔在亲密关系里的屏障,把两颗心隔开。

但我们也要看到抱怨积极的一面,既然它那么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

原生家庭,生活经历,生物性别,气质性格……人和人之间的诸多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使得即便是非常相爱的两个人,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相处中,也会遇到种种的矛盾和冲突。所以每一对伴侣都要经历艰难的感情磨合期,最后才能找到适合两个人的相处模式。

在寻找矛盾的解决之道时,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时问题就来了,如果没有体验到情感上的不满足,没有感觉到外在现实和内心期望的冲突,也就不存在矛盾一说了。可一旦有了矛盾,抱怨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假设人们在体验到不满足时,选择忽略、转移、替代、隐忍等对关系有害的方式去处理,而不是去和伴侣沟通,那么这段关系就很难达到亲密,难以深入和稳固。

所以,人们应该欢迎伴侣的抱怨,因为那意味着他在努力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感觉和期待。如果这些抱怨能够被认真对待,同时被有效地处理,那么抱怨就会变成伴侣关系的加油站,而非绊脚石。

伴侣之间为什么会有抱怨?简单来说,是因为期待没有被满足。

比如我期待丈夫可以多陪伴我,可他总是忙于工作。当我的期待总是落空时,抱怨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那么,期待又是来自哪里呢?显然,期待来自于爱。

相信那些正在抱怨的人,也是因为爱自己的伴侣,才会愿意花费气力去抱怨。有句话这么说:“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没有感觉。”人们不会去抱怨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人只有对亲密的人才会有期待。

生活是琐碎而冗长的,两个不同的人共同生活,有太多东西需要调和。所以“抱怨”这个东西可能不会短时间内彻底消失,但期待与爱却会永存。

责编/刘维笑

E-mail:

MOOC(幕课)的兴起,被认为是横跨IT行业和教育界的革命性事件。目前幕课浪潮正冲击部分大学课堂。然而,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我国中小学建立本土化的类“幕课平台”?我们通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建立“一中心五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时空,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概念的诠释与价值分析

(一)教学案

教学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教学案关注学生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体现“学为中心” 的方案。教学案的核心要素主要有:学情调查―目标问题―合作交流―学能监测―反思评价―拓展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教学案与通常所说的“学案”“教案”有所不同,它体现的是教与学有机整合、和谐发展,本质是追求“动态平衡、轻负高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爱学、善学、会学,又有利于真正提高课堂效能,是实现“以学定教”课堂转型的有效手段。

(二)数字化教学案

数字化教学案是将原有纸质教学案数字化、网络化。利用网络,借助云计算,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使用计算机或智能终端运行、使用相关的应用平台软件,让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运算速度的优势,实时实现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实时互动的教学评价反馈,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三)智慧课堂互动教学

智慧课堂是集物联网和教育云端等新技术于一体的智能课堂。智慧课堂互动教学是一种由“互动教学系统”整合了电脑终端、互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即时反馈系统、智能终端等软、硬件的智能化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之间通过教学信息的交互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创造全体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全体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互动教学具有“交互对象的主体性、教学对象的交互性、交互反馈的及时性、交互影响的持续性”的特点。

(四)幕课

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是幕课的核心概念,微视频、人性化、翻转课堂是幕课的核心特点。

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只是在使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用FTP文件服务器进行教学资源的传送;通过PPT或电子白板软件,利用投影、实物展示台进行课堂教学;等等。课堂教学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更深度融合,逐渐表现出一些不足:对几何级数增长的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效率低。一些年轻教师因为从教经验及自身教学资源积累的不足,无法准确有效地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及时获得足够丰富的、具有指向性的教学建议。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纸质文本所呈现给学生并反馈给教师的相关学习信息存在如下不足:一是要浪费大量的纸张,同时不利于对相关内容的高效存储、整理和再利用;二是很难做到及时实时的统计分析、挖掘、加工和整理,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反馈一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虽然有,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没能有效形成每个学生完整的成长档案袋,不利于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跟踪评价。对于家长而言,以往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基本上是使用类似校讯通的平台,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来单向地向家长发“通知”。 家长无法更详细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不利于形成家校合力,难以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尝试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借助云计算,使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使用计算机或智能终端运行、使用相关的应用平台软件,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运算速度、后台分析处理能力的优势,实时实现教学信息的采集、系统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实时的互动教学评价反馈。运用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与精心设计的教学案的有机整合,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

二、实践研究

我们以建设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为切入口,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和五个应用平台,加强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共享,逐步实现学校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学习及各方面素质综合评价的数字化,搭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者之间高效通畅便捷的沟通平台。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主干结构、各平台基本功能及简单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一)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

基于云技术建立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是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核心所在,它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它是一个不断充实丰富的教学资源存储中心,不仅用于存放现有的课件、题库、微课等资源,教师、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按多种方式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各类资源。题库可以按试题、公式、知识点等方式检索,能根据教师需求按知识点进行高效快速的自动或手动组卷。课件和微课视频可以按年级学科章节检索。同时随着各个应用平台的不断推广和持续使用,更能实现各种数据、资源的逐步积累、丰富和优化,从而为后来的教师提供越来越丰富充足的教学资源,减轻相关教师的负担。

篇4

论文摘要:传统武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现出民族文化的普遍品格,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根基、鲜明的大众特色、丰厚的文明底蕴,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因此传统武德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基础上,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对习武人群进行科学的、必要的、及时的武术德育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更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景背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前言

武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伦理思想的哺乳与规范下,形成了武术之人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又是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德。武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现出民族文化的普遍品格,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根基、鲜明的大众特色、丰厚的文明底蕴,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塑造伟大民族品格和文明人格的阳刚文化。

1 正确地认识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历史性与坚持马克思指导思想

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和两重性,它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将部分消极、保守、落后封建武术德育教育思想带入社会主义社会活动中,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武术德育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踢除掺杂其中消极、保守、落后封建思想道德,而取其积极、进步、革新思想道德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武术德育教育体系,才能构更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合理地分析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约束性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传统的武德文化是武林先辈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创造出的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精髓,积淀和凝练了丰富的武术伦理思想道德,构筑了中国传统武术德育教育的文化核心,它不仅具有个人体现武术伦理规范的主体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从习者在整个社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内在秩序,注重在武术活动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时的秩序规范。它历经了历史潮流的洗涤,接收了历史社会的过滤、承载了历代人物的结晶,以一种“下位层次文化”即俗文化的积淀、社会意识的潜流,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与风俗习惯融为一体[3],共同构成从武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3 深入地挖掘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教育性与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用“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民族自由的心声;近代武术家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的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以过人的胆识、矫健的身法、精湛的技术,击败了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使他们不敢在中国的舞台上耀武扬威,大振中华民族的国威。

4 全面地总结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革新性与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武术的发展永远离不开改革与创新。历史上武术改革与创新风起云涌,如王朗苦习螳螂两臂捕食之法形成螳螂拳、霍元甲顶着严父的打骂创立了迷踪拳,李小龙冒着“欺师灭祖”罪名创立了截拳道,太极拳的从无到有,再从有到陈、杨、孙、武、吴、李、赵等各种风格,逐步发展成太极拳系列,可以说每一拳种成熟的背后都凝练了武林先辈们改革与创新的成果,结晶了武术先辈们精益求精的尚武精神的精华,最终才造就了武术文化的辉煌与灿烂。

改革与创新是当前时代主题,也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因此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下进行武术德育教育,必须要全面地总结传统武术德育教育资源中的革新性,教育习武之人及与武术有关联的人群,要以武术的发展为己任,摈弃传统武术德育教育中的固步自封的宗派思想、为我独尊的霸道思想、报仇雪恨的复仇思想、杀富济贫的英雄思想,弘扬博采众长的求精思想、不与争锋的忍让思想、冤家易解的和平思想、普渡众僧的救世思想。这将有利于坚持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

5 科学地整合传统武术德育资源中的约束性与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武德”一词是中国古代军事伦理思想术语,用以约束和规范军人的言行。据《韩非子•五蠹》的记载:尧舜时代,有三苗不服,禹准备攻伐,舜说:“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这说明在尧舜时代,就已经重视了“武”与“德”的结合,并上升到“道”高度。“禁暴”说的是要团结互助,“戢兵”说的是要安国兴邦,保大说的是要顾全大局,“定功”说是要论功行赏,“安民”是要安居乐业,“和众”说的是要宽以待人,“丰财”说是要勤俭节约。这是我国最早的条款性的武德标准,短短十八言,却意味深长.

6 结语

武术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元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广大一线的武术教员要清楚地认识到武术德育教育是武术教育中一项长期而艰巨且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基础上,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对习武人群进行科学的、必要的、及时的武术德育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更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景背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传统道德(简编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会,1995.

[2] 周家宝,刘春庭.初探武德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建设[J]. 体育世界•学术,2007,(12):38-39.

篇5

【关键词】物联网;市政工程;卫星定位;感知;可视化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wisdom municipal platfor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LIU Shang-wu,CAI Yan-guang,WANG Shu-yi,HUANG Bai-liang

(School of Autom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Modern technology such as satellite positioning,data transmiss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unicipal custody work,built municipal facilities day-to-d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traffic command center,take the city municipal facilities day-to-d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all kinds of sudden emergency work,and with 12345 public service hotline,12319 digital municipal dispatching command center and other links,form a multistage departments cooperate with municipal facilities day-to-d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dispatching work mode.Perception of city public resources effectively,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city guidance,norm,governance,management and services,provide citizens with a beautiful environment,a good order,a high quality service,an optimized management,the system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municipal engineering;satellite positioning;perception;visualization

1.引言

按照我国建设部划定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范围,市政公用事业包括:供水、排水(含雨水、污水)、燃气、供热、道路(含桥梁)、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专业。主要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点[1~3]:

(1)市政公用设施投资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投资规模总体不足,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现状不适应。重新建、轻维护;重地上、轻地下;分重视道路、桥梁等形象工程建设,忽视必要的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投入,薄弱环节突出。市政设施配套资金不足,造成一些已建成项目不能正常运转。

(2)市政设施规划不合理;管线设施的频繁改动和施工,其根源在于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的不合理,缺乏预见性。

(3)市政设施家底不清,资料不全;事故频发,抢险困难;

(4)政府的责任和监管没有落实到位;缺乏对市政公用事业的规划、投资、价格、服务标准和质量、运营安全及综合防灾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指导监督。

(5)市政设施使用效益低。现有设施失修失养,甚至新建成项目不能正常运转,投资效应没有体现。

2.建设思路

建设思路如下:

(1)摸清家底,建立市政公用设施信息库;

(2)建立市政设施的运行监测,实现科学化的应急处置;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线监测市政设施的运行状况,依靠科学的分析与应急预案,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减少突发事故的灾害损失。

(3)实现从设施规划、建设、养护到监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4)利用科技进步,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将市政设施的在线监测与管理部门的移动巡查相结合,提高政府的实施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监管、价格监管、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监管、标准监管、运行安全的监管、市场秩序监管等。

(5)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权威的市政设施评价体系[4~5]。

3.体系结构

因市政公用事业的多专业性、数据海量性、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与应急处置的高时效性,智慧市政平台要采用云数据中心等多层次体现结构。

智慧市政平台是以全球定位、传感技术、以网络实时监控、调度、管理为主,通过对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路灯等城市市政设施实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智能监管。通过在市政设施关键部位配置传感设备,获取实时运行数据,实现城区路灯智能控制、防汛智能指挥以及市政服务智能化监管等。智慧市政平台通过车辆、手持终端的实时定位追踪,把数据通过网络传回监控服务器,可以实现对巡查车辆、工程车辆、设施巡查人员、施工人员实时定位,随时掌握车辆的实际位置和运动趋势,可以做到及时调度、合理部署,切实增强对设施巡查、应急抢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车辆管理。通过调度管理系统形成呼叫、巡查、调度、监督、处理、统计及考核等条块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对动态信息的管理,掌握全市市政道路各种市政设施部件的状态及各类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过程,提高动态监控和应急抢险指挥能力,加强政府管理、监督、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市政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市政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4.主要功能

智慧市政平台具如下功能:

(1)可对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路灯等城市市政设施实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智能监管。

(2)可对市政设施关键部位进行实时数据监控,实现城区路灯智能控制、防汛智能指挥以及市政服务智能化监管等。

(3)可以随时掌握市政车辆的实际位置和运动趋势,可以做到及时调度、合理部署,加强对市政车辆的监管。

(4)根据市政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四位一体”市政综合监督指挥体系。实行市、区、所、巡查人员 “四位一体” 的综合指挥管理体系,实施市政部件、事件的时间无缝、空间无缝的实时监控,形成呼叫、巡查、调度、监督、处理、统计及考核等条块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对动态信息的管理,掌握全市市政道路各种市政设施部件的状态及各类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过程,提高动态监控和应急抢险指挥能力,加强政府管理、监督、组织的能力。

(5)以市政数据管理中心为基础,以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为核心,构建环卫管理、燃气管理、供热管理、户外广告管理等市政专题专用系统和内部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依托于这些系统,实现一网式门户、一站式审批、一话式热线等公众服务。

5.结语

目前,智慧市政平台还可以围绕以下方向发展:

(1)强化市政设施规划辅助的内容,结合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数据,科学规划市政设施的布局,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出谋划策。

(2)加大移动端应用的研发力度,加强移动设施管理、信息采集和智能分析方面的研发。

(3)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挖掘设施分布的优缺点,进一步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刘寓,朱勃.市政管理移动监察“慧”管城市[J].城市勘测,2014,1::12-13.

[2]黄来源,李军辉,李远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4,4:23-24.

[3]彭文祥,贾嵘,薛惠锋,等.基于GIS的城市排水管网信息系统[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8,17(4):396-399.

[4]赵德才,王凤利,李小军,等.城市道路井盖的缺失报警与精确定位系统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28(3):23-25.

[5]李向红.城市路面井盖管理问题探讨[J].市政技术,2009, 11(27):6-7.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项目编号:2012B091000171,2011B090400460)。

作者简介:

刘尚武(1993―),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嵌入式linux。

蔡延光(1963―),男,湖北咸宁人,博士,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控制与优化、组合优化、智能优化、智能交通系统等。

篇6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纸币;防伪;流通跟踪

2013年2月,工信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物联网技术的十二大重点应用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么将这项技术运用于纸币防伪未尝不可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在纸币的防伪上将会更加智能化以及更加不可复制。这也为物联网技术提供新的应用思路。

一、智能防伪应用的必要性

1.假币的嚣张。“C1F9”开头的高仿百元假币,在验钞机的5次检验中,两次显示正常,竟然能够逃脱验钞机的检查,可见其仿真能力足够强。“A6K3开头”的百元假币的手感和纸张厚度与真币极其相似,在市场流通中可以浑水摸鱼。

2.假币的危害。早在日本侵华的时候,日本人就知晓假币的危害,企图利用假币的危害来打经济战。当时,日本军事情报训练机构人员将假币送往上海,造成中国货币贬值和经济混乱。假币是社会的毒瘤,阻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假币的泛滥将造成国家经济的不稳定,最终导致社会的动荡。

3.智能防伪的必要性。从假币的盛行到假币的危害,无一不指出现代纸币在防伪上仍有提高空间。而纸币之所以能盛行,归咎于它的可复制性。那么找出一种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技术运用到纸币上,将会给予假币致命的打击。

4.智能币的优势。智能币将改变传统的纸币形式。首先,利用塑料,它将防水,耐脏,便于清洁,避免了大量细菌的增殖;其次,塑料币的材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相对于传统的纸币将会更加的环保;然后,塑料币相对于纸币来说更加的耐磨,使用年限也将大大的拉长,降低其使用成本;最后,塑料币将运用物联网技术,其防伪性与安全性更佳。

二、智能防伪应用的可行性

1.RFID技术两大特性。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工程的排头兵正发展的如火如荼,“独一无二”和“射频识别”是RFID技术的核心要点。每一个物品都可以被赋予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编号和可以远距离读写标签内的信息。正是这样的两个特性,使得制造出来的每一枚智能币都可以是独一无二,并且能够随时定位,来通过此判断智能币的流通情况。

2.RFID技术在防伪领域的应用。依托于RFID的独一无二,在防伪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医药、车票、酒业领域等等。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促进了国家防伪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采用RFID实现药品防伪,杜绝了大量的假药,挽救了很多人的健康;再如,五粮液集团给了每一瓶酒属于它们自己的“身份证”,打碎了假酒制造者的发财梦。RFID技术在防伪领域的大量引用,这也可以使得RFID技术在智能币上的应用更加纯熟。

3.电子塑料货币已经投入运营。澳大利亚最先采用塑料币,塑料币的外观与普通的纸钞十分相近,它的手感同样是非常舒适,融入了先进的电子防伪技术,将经济实用诠释。塑料币的使用年限是纸币的4~5倍,而且易保持清洁,如果它脏了,甚至可以放在洗衣机里洗一洗,相对于普通的纸币更加的干净、耐用。

塑料币经过20年的研制,于1988年1月27日澳大利亚发行了建国200周年塑料纪念钞,这也预示着即将迎来智能币的新时代。澳大利亚经过多年的改进完善,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塑料币的国家。在此之后也有许多国家引入智能币。

4.中国已经有人提出将电子塑料币引入

全国政协委员何伟建议把小额纸币改成塑料基材,考虑到的是现在纸币容易磨损,并且容易被污染等不耐用缺点。那么面对塑料币可以抗皱折、抗撕裂、抗污染等优点,考虑其引进中国也成为了可能。因塑料材质渗透性、吸附性均不同于纸质,不易被污损;耐流通,其流通寿命是纸质的6倍左右;材料属于绿色环保型等等。

三、智能币进入中国社会存在的困难

塑料币要想进入中国,首先要需要了解纸币换成塑料货币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预计在2016年引入塑料币的英国,花费了3年时间研究纸币换成塑料货币可能产生的影响,借鉴已经使用电子塑料币的国家经验,最终暂定为2016年引入塑料币。其次,是在技术上的研究,塑料钞票的主要防伪是透明视窗,里面包含“光变图像”,极难仿造,中国如果引入电子塑料币需要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使其的防伪能力更加的强大。最后,是公众的接受能力,政府发行的人民币需要得到人民的信服,才能在中国发行、流通。

四、中国智能币发展建议

1.影响分析。要进行纸币换成电子塑料币可能产生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借鉴英国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影响是积极的多于消极。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技术研究。确定中国是否能够接受智能币,若能被接受,则进行下一步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塑料币的研究,在电子塑料币的防伪技术上有新的突破。通过大量文献的查找分析,RFID技术拥有独一无二性,因此,将其引入智能币成为了不二选择。但其真实运用仍需要大量实验的保证。

3.引入途径。最后是寻找到适合途径来将智能币引入,一般来说,先在中大型城市进行新型电子塑料币的试行,通过RFID技术的定位原理对投入使用的智能币进行流通跟踪,来逐步确定智能币流入市场的速度。

参考文献:

[1]黄长清.智慧武汉.武汉:长江出版社,2012(11):158.

[2]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化工行业.文摘,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