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信息化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信息化教学

篇1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管理 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95-01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经济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应用开始日益广泛。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教育部门提出了用信息化来带动现代化的教育,不失时机的深化教育改革的发展。在这样的氛围环境下,高等学校的管理将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怎样主动的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1 高等学校的信息化管理问题和现状

这几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在高校的管理上以网络和计算机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当然也有各方面的不足之处,如:信息化的要领、内涵、以及人员上的保证等等。目前在信息化这一块高教的教学管理有如下问题。

(1)对于高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本身的内涵方面和认识明显不足、教学管理上思想陈旧。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高校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涉及了全方位的教学管理。目前,管理的内容这方面,只关心局部,缺乏对大局的把握;在管理上面的投入重视硬件,忽略软件。以上方方面面的错误认识,经常会导致员工缺乏主动性的发挥,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将会停滞不前。在教学管理的观念上,人们常习惯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管理理念,依旧用陈旧的方式来建设信息以及交换和管理。

(2)教学的管理内容上的信息化程度和含量低。以学习校开设的教学课程来看,课程的信息含量特别低。许多的高校继续保持原有的一些课程安排和专业上的计划,几年都不变动(一些高校在时间上或许更久不变,尤其是在传统专业上),不少高校仅仅根据国家的明文规定而开设了计算机的基础化教程,而反应于教学规划里信息化的课程的安排依旧很少,永远无法适应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在组织教学过程的问题上,关于多媒体的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没有充分得到运用。关于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没有普及。管理上效率极其的低下,这些都反映于教学行政方面的管理手段。

(3)信息管理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在平时教学管理中,在信息的采集、整理、联系、以及处理和等依旧用手工作为传统的主要信息管理的模式,在日常工作中对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并没有普遍使用,大半管理人员仍然只会操作简单的文字和处理报表。

2 强化信息教学管理观念

(1)确定以当代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全新概念,是推动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的重中之重。要全面的解放思想,用当代教育的理论作为指导,把传统变革的教育思维方式作为动力,来完成创新管理。教学管理上的创新信息化,必须做到其主体对于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理念、以及方法方式上来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在这个以知识和经济时展的今天,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应该做到借鉴吸纳国家内外的教学管理上的改革和成功的经验,摸索出一条与知识经济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新路。

(2)全面推动教学信息化管理观念。人才培养板块理念的加强:注重培养扎实的基础、复合类型、宽口径方面、可以创新的高素质类型的人才;把同时与专业教育放在同一平面,在人才培训的整个过程里贯穿素质和创新教育;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灵活的选取方法,将人才培养的模式丰富化,其改革应该落实到教学的模式、课程的体制安排、管理方式等各个方面。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它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们注重分析与获取处理信息和自己去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全面的培养学生们的实践和终身学习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为了适应当代信息化的社会需求。于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与组织上必须强化的理念:通过对定制的教学内容和大纲上要竭力体现出把信息化资源作为基础的改革思想;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引进到课堂教学里,提高整个学习的效率,将课堂上的教育信息量扩大化;在实践性的环节上,教学方面应该主动地创立可以进行实践的基地,将网络化覆盖于实践基地。

3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和思想建设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的教学管理背景下,教学的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管理和信息科学,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了解现代的教学思想,做一个创新型、复合型、技术型的全方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关于管理队伍的建设应该坚持培养和引进两两结合,侧重点在于培养上。在引进有高信息化素质和能力的人才的同时,要重点培养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开发和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各方面能力。管理人员应该全面践行持证上岗的制度(具备一定的能力者,经过成功考核,可以拿到证书),只有不断地完善各种制度才能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的管理队伍。

4 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建立合适的管理制度

关于教学的管理信息化除了在观念、资金、技术、管理队伍的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外,还包括了运行、管理机制和其组织结构的各种问题,需建立与信息化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通常是以教务处为中心,疏于对教学信息的管理和建设,没有完善的信息反馈中心和机构。教学基层的单位,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没有管理上面的自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其管理效率极为低下。对于其教学管理的制度的改革,将管理权下放,把院系管理作为主要的教学上的管理体制,扩大其自,成立相应的机构,如:教学指挥、信息、注册、质量评估等各个中心机构,来达到信息化的管理分流。对教学管理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实现其职能转变,加强宏观调控,给教学管理的相关部门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其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莉萍,刘昱,程凡,等.高校院(系)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构建[J].孝感学院学报,2011,31(2):119-121.

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困境;对策

1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困境

1.1信息化教学推广怠慢,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教学方式没有全面推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接触和学习的时间较短,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发现,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都觉得,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教学特性,使用信息化教学与之不匹配,并且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没必要使用信息化教学。因为教师在意识上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是阻碍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瓶颈问题。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普遍不熟悉信息工具的使用流程,乃至于有半数高校体育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未能达成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标准要求。

1.2体育信息教学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场地和设备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前者主要分为:多媒体教室、网络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和信息化场地等等候,后者主要包括了以上场地的多媒体和网络等硬件设施设备。除开以上基础设备条件以外,高校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时,还应该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配套各类辅体育教学的软件设备。然而,从现实的教学情况来看,数字化图书馆是绝大部的高校重点投资建设的部分,而对于其他信息化场馆的资源投入是严重不足的,体育信息化教学软件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是有所欠缺的。体育信息教学资源的匮乏,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是制约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推进的关键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1.3信息化使用范围有限,信息化教学推广速度怠慢

一部分高校为了相应信息化教学的号召,普遍建设了一个内部的体育科学信息化教学系统,但是其作用是相对单一,仅仅表现在形式上。由于受到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只会应用系统中某些日常简单的功能,例如: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教材课间等。体育教师只是单纯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某一功能,而未能全面认识和掌握。正是因为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范围有限,导致体育教师普遍不喜欢使用该系统,认为对于体育科学只是起微不足道的辅助作用。由于高校体育教师对信息化系统在认识上偏差,造成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不利于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进程的发展。

1.4信息教学考评方法单一,未能全面评价其教学效果

在高校教学大纲中,体育学科只是属于一门考查课列入其中。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已经逐渐成为学生放松心情,甚至是更多自由时间的一门课程。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认识,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也有很大进步空间。传统单一,缺乏科学性的课程教学考评机制已经不再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仅仅依靠教师的“肉眼”和“情感”进行判断,这样子的考评结果是严重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的,高校必须改革目前单一的信息化教学考评方法。

2改善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对策探讨

2.1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意识决定行为,只有形成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全面推广。新课程改革给高校体育科学制定一个新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锻炼强健的体魄,提高身心素质,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认识和掌握更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背景常识。教师应该改变过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重新确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想方设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具备巩固的信息技术水平和高质量的专业知识,是推动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条件。学校可以定时为体育教师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机会,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体育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信息技术道德等,让教师在培训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另外,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实操演示平台,利用信息教学技能竞赛、设施设备保障和自由沟通交流等方式,让他们能更好地学习和巩固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术,从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自如地应用所掌握的信息化教学技能。

2.2加大资源的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备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新时期高校顺利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信息教学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况,笔者就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两点对策:第一,实现高校内部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配置的同步化水平。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相互结合,相互提升,是推动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发展的最好的状态。一部分高校即使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体育信息资源平台,但是多媒体设备落后、网络连接不畅通、电脑配置不达标,也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体育信息化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反之,有了充足的体育信息化教学硬件,但是多媒体软件技术更不上,也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表现。所以,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实现资源的配置的同步化。第二,信息化教学场地的资源投入应当得到充分保障。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与学校操场,而是通过增加多种功能化教学场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获得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3全面开发信息化教学功能,推进信息化教学效果达成

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任务不再是要求教学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课件或视频,而是需要教师对整个体育信息化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应用,让信息化教学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笔者就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两点对策:第一,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共享作用。把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经典的教学素材、基础的多媒体课件和体育信息化教学文献等整理收集在体育信息化教学系统里,既方便教师和学生能随时进行学习,又能提高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率。第二,建设区域内多间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通过实现体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授课内容、教学体系测评方法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多种资源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共享,让高校在体育信息化教学中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4健全信息化教学考评制度,实现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考评制度的建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一套健全、科学、实效的信息化教学考评体系对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高校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对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符合学校教学实际的体育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该考评体系必须对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每一个部分进行细分,通过量化的结果说明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之处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地对体育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修正和完善,推动教学效果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雷,张颖,赵宇.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困境及改善对策探讨[J].电子世界,2014,16:428-429.

[2]吴建逊,蒋燕,赵琛.转型期广东省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资源调查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5,08:105-108.

[3]樊汶桦.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信息化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3,02:85-88.

篇3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应具备的理念

(一)现代管理理念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导致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同时,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这一切都要求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和循规蹈矩的教学理念做出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管理体制,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高校建立现代化管理理念,改革不适应现状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育制度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此外,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水平,加快推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越来越多教学管理信息,如学生信息、学生考试、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安排、教师评价、教学质量评价等工作,都需要借助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才能快速、顺利、准确地进行。因此,要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优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使用,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二)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和管理行为

信息背景下,由于教学管理的内容多样化、丰富化,形式的多变,且管理者和被管理人员的平等、信任、合作关系,过去单纯直线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要求。新型的、交互式的管理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不合时宜的管理模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科学的管理由集中走向授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强求管理者首先明确管理系统的目标,对自己的工作任务、范围、数量、要求等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在尊重人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学组织管理上,要以人为本,进行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管理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管理层面,要下移到教学管理和实施的实体,例如,教研组、学科组、专业组等,真正实现高校教学工作的重心由行政中心向教学重心转变。最后,教学对象的管理要恪守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使管理双方朝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三)智能化的管理手段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设备的普及、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向着智能化、高科技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其内涵也应突破原有界限,呈现新的内容。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引下,高校教学管理者应在武装思想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进行教学资源的组织和配置,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从而高效、快捷地实现教学管理目标。例如,学生的选课、教学安排、课程变动、教室分配、教学实践、教材应用、学生评价等工作都可以采用智能化管理,且运用智能化手段和设备更高效、快捷、安全的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在科技的支持下,可随时进行安全可靠、方便快捷、功能强大的全天候、无间断的信息管理,无论学校的教学事务处理、信息交流,还是规章制度、通知新闻等,都能在网上一目了然,校内和校外均可获得教务信息和管理信息。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学管理是指教学人员在教学方针的指导下,遵循教学组织规律,运用各种管理手段,组织、协调教学人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考试考务安排、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学生学籍管理及查询、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教学的组织和安排等。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对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的创新。总的来说,它是集管理、机制和系统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但目前,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识不足,管理理念落后

在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内涵认识不足,管理理念不够先进。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庞大的、内容繁复的工作,涉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目前,教学管理没有全体观念,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在管理资金分配上,重视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轻视教学软件的购买,以至教学信息管理呈现滞后、被动的局面。在管理理念上,传统教学管理理念依然占据上风,管理者习惯秉持传统思想观念,运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教学信息管理。

(二)信息化程度不够

教学管理内容的信息化含量不高,程度不深。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硬件设备基本上都已齐全,但与之相配套的软件设备和网络技术还不到位。在管理手段上,网络化和技术化还没有达到先进水平,不能满足管理需要,管理效率低下。在管理工作中,大量信息只能通过手工录入或电子表格记录,甚至只能停留在纸质化阶段,查询和获取信息都极为不便。

(三)信息管理软件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采用来源不同的信息管理软件。这些信息管理软件在学生成绩录入查询、学生课程安排变动、学生基本信息的保存查询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这些软件也存在重复开发、半路搁置、中途废弃等弊端,导致信息保存和共享比较困难。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保障

(一)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平台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管理工作越来越繁琐,传统纸质文档备份和手工管理已不能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利用数据库的强大功能开发适用软件,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建构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平台,是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行之道。例如,建设学籍管理系统。将学生的综合信息如年龄、家庭住址、奖惩经历、学历背景、毕业院校、爱好特长等内容进行备案,加入学籍管理系统中,通过条件查询可以直接查询到学生的各种信息。再如,建设成绩管理系统。根据年级、专业的不同输入考试成绩、选秀成绩、毕业设计等各种成绩,再利用软件系统查询学生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软件中,学生的平均分、最低分、班级中的排名、是否需要补考等信息一目了然,可以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分析提供数据。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学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

信息化背景下,资金保障是高校教学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是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可以运用鼓励、奖励机制,调动师生进行科研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需要充分了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在满足其合理需求的基础上,将师生心理需求和教学目标有效结合,增强他们进行科研、教学、学习的动力,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在保证教学规章制度得以执行的前提下,为师生提供相对自由,将外在强制转化为自我控制,发挥师生的自我掌控能力和创造性,建立教学管理长效机制。

(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篇4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在教学质女保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教学质1保津的主体之一。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定位及课堂策略都将直接决定着课堂授课的质1,意义深远。教学材并的开发、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甘教育过程的指导、正确评价学生发展、注重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复制者转变为创造力的浚发者子方面无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

虽然延续了几百年的由捷克大教育家垮美纽斯首创的课堂教学一直被视作是最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但随着信息化对教育整体面貌和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推动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的教学活动将会越来越普遍,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建立在多煤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教学,在理论、观念上都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它可能与传统教师角色完全不同,因此如何正确地进行定位无疑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在新形式条件下教师如何促进高校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教育的信自、化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效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如何进行定位并开展教学活动方面提出了以下儿方面初浅的认识:

1注重教学材料开发与学习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得的各种有关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数据库、多媒体电子图书等。这些外部条件为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基础,但Internet不能为学生提供学生正式学习所需的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材料,另一方面教师也常把传统的教学资源制作方法和观念用于现代教育资源建设,不利于为学生建设和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建构主义式的学习。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以现代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本理论依据,遵循以“学”为中心进行设计建设。

2建立伙伴型的民主师生关系

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与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他们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本学科领域领先教师。教师和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处在同一层次、同一起跑线上,都需要努力学习。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地位逐渐化解,取而代之的是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共同的学习中,学生以记忆和接受力占优势,教师以经验、理解力见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互补,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变传统的填灌为教育过程的指导

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学环境下,传统教育赋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垄断者的地位遭受教育信息化的严重冲击。教学过程应该转变为一个复杂的、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填灌知识的过程。具体说来,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自觉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分析得到的资料并有效地利用它们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信息的丰富性和网络的交互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从“讲台上面的哲人”转变为“学生身旁的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再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诱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现代信息技术为培养、激发学习动机提供了便利。

4正确评价学生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够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和表现,给予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评价,包括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诸方面做出相应的评价,并给出相关的解决办法或者一定的指导意见,用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那么就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和钻研的良好习惯。以长期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最终期望的目标。

5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复制者转变为创造力的激发者

篇5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 信息化建设 对策

教学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维持教学秩序正常运转、实现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关注。教学管理的实质是设计并维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高校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信息化的理念、内涵、人员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在信息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管理观念陈旧。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当前,在管理内容上,着眼局部,缺乏整体的规划;在管理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往往导致工作主动性发挥不够,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被动、滞后的状态。在教学管理观上,人们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理论和方法,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建设、管理和交换。

2.教学管理内容的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

就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而言,信息课程含量严重不足。当前,一些高校在有的专业计划和课程设置上几年保持不变(有的甚至更长,特别是传统的专业),很多高校只是根据国家的规定开设了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反映在教学计划当中的信息化课程仍然很贫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行政管理手段上,网络化、智能化还远未普及,管理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高校都应用自行开发或主管部门颁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排课、考试、成绩、学生基本信息等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一方面,软件重复开发,中途搁置和废弃的现象较普遍,另一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应用而编制的单机系统之间没有集成,数据不能共享,在不同系统中资源重复冗余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

3.高校内各部门信息难以整合,阻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当前高校中各部门普遍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数据类型和开发技术的不同,致使许多部门的信息难以整合。虽然各个部门都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各个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和合作,往往是各个部门分别开发一套信息系统。例如,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科研处等部门分别开发一套信息系统,目的是实现自己部门所涉及业务的信息化、高效化,但这样做一方面重复开发信息系统会多付出很多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各个学院、教师、学生来说,他们要面对多个部门的系统来完成要做的事情,费时费力且浪费资源。

4.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低,信息管理能力不足。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多数教学管理人员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和报表处理上,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联系和等仍采用以手工为主的传统信息管理方式,而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还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客观要求。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包括学生学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全院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的管理、教材、考试考核、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等一系列教学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往往是无序、分散、种类繁多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在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抓住机遇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由于教学信息的特殊性和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高校越来越需要一种高效、快速、有序的管理手段来适应教学管理的要求。于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应运而生。因为,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将教学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日常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其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去,从而提高管理质量,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2.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大众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常规的教学管理规模已难以适应日益增大的教学管理工作。如学生的学籍成绩资料管理工作量庞大,数据复杂,重复劳动多,工作繁琐,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3.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基本条件。

目前有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仍处于经验管理的状态,实行传统管理方式,没有或没有完全创建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教学管理人员仍崇尚一张纸、一支笔的传统操作方法。依靠人工方法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统计,其结果必然是效率低、重复劳动多、工作量大、准确性低。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高速共享,可以促进各系级、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通过电子文档、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网络等手段可以实现教学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有助于加快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教学管理人员是师生之间联系的纽带,他们必须及时获取教学活动过程的信息,在师生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和反馈,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信息与依据。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师生之间可依靠网络的及时性、虚拟性、灵活性直接进行交流,也可直接与教学管理人员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信息反馈的准确性,而且能加快工作进程。

三、高校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树立全面的信息化、科学化的教务教学管理观。

推进教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必须确立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的教务教学管理创新理念。推进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实现管理创新。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创新,要求教务教学管理主体对传统的教务教学管理理念、教务教学管理模式、教务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教务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的有益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务教学管理新路子。

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务教学管理体制。

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搞好数据中心和应用软件建设,建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扩大院系办学和管理的自,成立教学指挥中心、教学信息中心、注册中心、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等机构,出台相应的教务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务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高校应通过体制的改革,实现教务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使教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增强服务上来,从而使教务教学管理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

3.做好信息资源开发。

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既是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又是长期任务。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发和制作标准、规范、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集电子教材、课件、学术文献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遵循统一的标准,以便信息共享和利用。

4.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需要培养四方面的队伍,首先是具备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能力和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科学化管理能力;其次是信息化管理队伍,使参与教务教学管理的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再次是信息化技术维护和管理机制执行和监督队伍,保证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的正常运行;最后是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理论研究队伍,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探索,为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

5.增加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的投入。

教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保证,其中经费的保证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目前高校经费偏紧的情况下,除了国家加大投入外,高校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性倾斜和社会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高校可充分发挥自己在信息学科和管理学科方面人才与科研的优势,加快推动信息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快管理科学化进程,推动高校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把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建设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促进高校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持续快速地发展。

综上所述,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教务教学管理模式,以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推动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钰.观念先行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8.

[2]杨树勋.高校教务和教学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

[3]冯爱玲.实现教务管理现代化[J].煤炭高等教育,2000,(4).

[4]洪璋.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初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2,5.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

所谓高校教学档案,主要是记载教学活动的材料,形成于教学管理中,客观反映了教学状况,属于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伴随着高校管理全过程。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教学档案管理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大势所趋。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效率,让工作人员快捷方便的处理和查找数据,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

高校教学档案包含的有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计划等等,是教学过程中所有材料的统称。根据高校教学档案的形成规律,可以看出教学档案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学科的专业性

对于高校教学档案来说,其资料来源相对比较分散,包含的信息量也比较大,各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资料、科研成果、学生的实践活动、学习状况等都属于教学档案的范畴,都具备很强的保存价值。伴随着高校各项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加上教学体制在不断创新,各类高校都在位社会发展输送着专业人才,在市场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中,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课程设置也在与时俱进,导致教学档案多种学科的专业性越来越明显。

(二)档案载体的多样性

纵观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的载体,可以看出除了纸质档案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档案记录材料。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像电子化的文档、图像、录音、视频等等。这些档案材料在收集、整理的时候,基本是按照学年或者学期等周期进行归档,这些都是教学档案独特之处。

二、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实施。就当前情况来看,各大高校都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让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档案更好的为高校发展服务。只有不断加快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才能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才能更好的适应时展需要。

(二)有利于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具备很强的数据存储功能,在计算机中建立完备的数据库系统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高校档案教学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效率,保证数据的安全,让规范化管理成为可能。在利用教学档案的时候,只要具备使用权限,直接进行系统就可以查看相关内容,从而实现信息检索、查找,这给档案使用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满足了不同人员对于教学档案的需求。

(三)拓宽了教学档案利用的局限性

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毕竟这些数据是静态与动态之间的结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保证快捷、方便的处理教学档案信息。事实上,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档案的利用,这点就要对比传统教学档案,传统档案在利用上很不方便,纸质档案储存条件苛刻,查找也比较费力。而信息化档案就解决了这些难题,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瓶颈已经突破,如前文所述,用户通过权限设置就能进行检索利用,拓宽了教学档案利用的局限性。

三、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建设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传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工作人员查阅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还占据库存空间,管理的成本比较高。而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积极完善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把信息呈现在学校网站上,还会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展示出来,通过信息展示为学校师生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定时收集广大教师、学生对于教学档案信息的理解与反馈,提出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时效性,这些公开化的档案信息更加方便管理。对所有的学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权限交给特定人员,定期检查、整合平台信息。

(二)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建设

高校教学档案可以分为教学管理类的档案、教师队伍建设类的档案、教学文档类的档案等等。在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争取更加方便、快捷的为师生提供服务。比如,在每年九月份大一新生去学校报到的时候,每个学院都会对学生的住宿问题进行统一的安排,把学生的资料录取到数字化档案库,运用信息化系统对学生的住宿状况进行分配和登记,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给学生办理一卡通。把学生入校的信息、学生证信息都用计算机记录下来,减少其中可能出现的遗漏。再比如,学生可以进行学校的信息化档案库进行选修课的挑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自主录入信息并对服务进行评价,这些都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三)加大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力量投入

纵观当前各个院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化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待提高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设力量投入有限。作为高校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重要性。比如,给档案室配备专门的计算机设备,优化网络设置,积极组建局域网来保障信息的更新完善;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自行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没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购买一些先进的系统软件。下拨专用资金聘请专家来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软件或者系统的应用培训。此外,还要给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计算机配备专门的杀毒软件,防止由于病毒入侵导致的数据信息丢失。

(四)完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都属于教师或者其他人员兼职,还有的院校甚至是其他部门竞聘不合格的人员负责,专门配备档案管理人员的地方比较少,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跟不上的现象突出,这些会影响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所以,作为高校管理者来说,要加大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重视度,采取积极措施来稳定人员,创造条件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比如,专门招聘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扩充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会吸引更好专业人才的加盟;再比如,对现有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管理水平,为他们提供条件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模式,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举行相应的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鼓励他们创新思维,结合院校实际去开发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源库,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完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的学生比较多,传统教学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不足,层层传达的信息容易丧失其时效性,并且效率也不高。实施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档案的不足,实现教学档案的数字化、自动化管理。在新时期,高校要加大在教学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加大档案管理人才建设,从而为高校的有序化管理提供保障。(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金来.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

篇7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管理即采用卫星通信、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方式,对教学过程全面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高校的教学管理主要目的是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如何更好的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如何更合理的加速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成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研究的热门。

1 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的必要性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快的推动了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味的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已经不符合现代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不仅不能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甚会成为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阻碍。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效率的提高。架构起一个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将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给部门、教师和学生,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工作的规范。教学实施部门和教师在教务处的统一协调下,在教学信息化系统的统一工作部署下,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有利于更好的规范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3)资源的合理分配。在高校教学资源能满足日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方式仍会造成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信息化教学管理能更好的保证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共享

4)校情的需要。高校扩招后,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大,教学管理信息量剧增,传统的手工方式难以管理维护,需要一个更有效的管理解决方案。

5)科学的发展。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也要适应国情、适应社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保证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入信息化元素,使得教学管理工作能更高效、规范、合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校中,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卫星通信的方式替代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适当的与网络、通信相关公司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通信环境,替代传统的信件、手工短信、个人电话、开会等方式。

2)以自动化办公系统替代传统的人工协作。设计开发适合学校的网上办公系统,能自动将各个部门、个人的工作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提醒教务工作人员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工作。

3)以教务系统管理替代传统的文件管理。摒弃传统的手工排课、选课,学籍管理,成绩上传等操作,采用教务系统,所有数据信息存入教务信息系统,由教务信息系统统一分配协调各项工作。

4)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有了好的教学管理系统并不表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有了进步,如何将教务系统与教学管理实际结合起来,用到实处,才是教学管理信息化进步的标志。

3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几点问题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几点问题:

1)管理理念跟不上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的教学管理领导,都是从教学一线、教学管理几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对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况了如指掌,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对于新鲜事物多少有些排斥思想。

2)信息化成份不足。高校虽然是大多数人心中的象牙塔,但由于水平的参差不齐,部分学校以引进一个教务系统、完成一个学校网站建设为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误区,信息化成份相当不足。

3)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花费相当的资金购买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备,许多高校面临经费紧张的问题,这使得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不够,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需求。

4)教学管理人员无法满足信息化技术要求。学校有许多的教学管理人员,包括从事信息化技术人员,本身专业并非技术类专业,从事教学管理多年,但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深入,造成信息化管理人才的贫乏。

4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要提升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水平,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信息化人才不足的问题,培养一批优秀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当然,管理水平和其他的硬件条件也要相应的跟上步伐。

1)加强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使得信息化建设有据可依,不断的推向更高的层次。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关系到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水平,只有大批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才能将信息化程度推广到更深的层次。

3)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教学信息化管理人员、教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只有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出色的完成。

5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作,是提高教学水平,服务师生的一项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信息化建设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自身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电,更新观念,逐步完善。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处理问题,才能一步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宾.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

篇8

1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是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将现代信息与管理技术运用到教学管理中, 通过建立教学管理网络系统来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此过程中要考虑到影响教学的各个因素(内因与外因),对这些要素信息进行搜集、传播、储存、维护、加工与使用,以此合理安排与配置全部教学资源,从而确保管理者能够最终实现其教学目的。

2 推进信息化的意义

随着高校的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数量与课程设置的增加、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这势必会引起教学管理的危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要求,必须推进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如通过网络平台的信息传递,让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地查找到所需信息,或者短短几秒钟就可以下载相关信息,让各级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递完全没有障碍,确保工作处理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它可以规范化教学管理,通过设定好的管理软件系统,将数据按照标准录入系统,并按照流程操作使用,这样既规范了数据的统一,确保其准确性,又可以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与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有序与规范。

3 推进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3.1 培养信息化管理理念

通过开设讲座、播放视频或技术人员亲自讲解、在校师生的亲身体验分享等形式, 将信息化管理对于平时教学管理的积极作用进行推广宣传,让全校师生都懂得什么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它起着什么作用,如何才能有效实施,信息化对师生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本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规章与制度, 来明确与规范科学实施信息化的标准、要求与流程,增强师生的配合度,有利于快速推进信息化管理。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学校应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精力去进行信息化的推进: ①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立中,如创建良好的网络管理平台,购置先进的管理系统,配备相应的硬件与软件,确保网络的安全与稳定性,这是信息化能够实施的前提条件;②引进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与管理技术, 做好日常的网络维护工作与软硬件系统等技术的更新工作,确保信息提供的准确性与及时性;③加大科研投入,提供资金与设备以鼓励全校师生积极研究与创新,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应用软件,既节省购买与更新软件的成本,也增强全校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更有利于信息化的推进。

3.3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是有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关键, 是理论的执行者,所以是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能够将信息化管理模式很好地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①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明白信息技术引入的重要作用与目的;②加大专业培训与岗位考核,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与信息处理技能培训,让他们可以快速胜任岗位需求,还要通过考核体系, 加强竞争意识, 激发他们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③大力发展技术与人才的引进,可以提升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 也有助于优秀管理方法的传播与使用。当然, 好的人才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与福利奖励作为依附,这样才能将人才长期的留在学校。

3.4 拓展信息化的应用范围

在软件管理系统中设立足够的模块, 来扩展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发挥其最大的管理效用。其主要模块可以涉及:①师生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学生学籍、基本信息、师资信息等管理工作;②教学规划管理,包括课程库、专业培养计划、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安排等管理工作;③教学过程执行管理,包括教学资源、排课系统、选课系统、在线考试、试卷库、成绩信息、各考试报名系统等管理工作;④毕业生信息管理,结合之前的历史信息,如基本信息或成绩信息等,建立独立的毕业信息库,以方便毕业生进行毕业资格审查与相关资料打印的需要。

在这些基本模块下, 可以根据本校师生的需求增加其他应用模块。如网上评教模块,增加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其教学技巧方法的自我提升意识;或者增加实习管理模块,因为作为高等专科学校,实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所以可以设置这个模块,方便实习学生的管理,教师还可以利用系统,了解以往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单位的情况等, 作为指导实习学生的依据。

篇9

[关键词] 高校; 专业课; 信息化;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informat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就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研究过程[1-2]。高校的专业课程大都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程度深的特点,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理想课程。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设计流程

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信息化条件下应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三论”原理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含四大要素,即:“情境”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3]。“三论”有4个基本观点,即系统的观点、信息的观点、反馈的观点、调控的观点[4]。信息化的教学可以描述为: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媒体、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整体系统,该系统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信息在系统各成员之间交流,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基于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收集教学信息资源,设计课程的总体教学情境,调整优化整合各知识点的内容和教学次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建立公正的评价系统和畅通的反馈渠道的过程。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5]。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教学设计的结果,针对某堂课(或某几次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依据教学信息资源,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成员之间进行协作与会话,完成信息交流,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反馈教学效果。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5]。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是在吸收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发挥信息化条件的特长,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活泼。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化条件下的讲授法对传统的讲授法有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在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教学的互动性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教学资源多数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校园网资源库等提供的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的集合体,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内容丰富,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式教学[4]。

2. 案例法

在信息化教学下,案例教学法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长处,学生可以在案例提供的情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接受能力、创新能力,相互交流,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并把它们转化为知识。教员可以利用提供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它的缺点是学习时间长,不适应短时间的课堂教学和有课时限制的短课程教学。

3. 网络教学

网络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学习系统、辅助学习系统、实践环境和师生交互环境等等,学生可以在各个教师开设的网络虚拟教室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安排完成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的难度、进度,还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或者论坛(bbs)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开阔思路、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同步教学,也可以采用个别辅导模式。缺点是必须有教学网络平台,而且教员不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5]。

4. 讨论与探索法

信息化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容量、交互性的供讨论、使用的学习资源。虽然教师的权威在其中有所削弱,但有利于学生根据讨论主题的需要,从充裕的资源库中自由取用信息;有助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实现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想和智慧为群体所共享;有益于整个讨论群体共同完成对所涉问题的意义建构,从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6]。

5. 其他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传统教学方法得到很好的应用,如:现场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现场将有很多显示教学信息的显示器,通过这些显示器,学生不仅可以感受现场外在信息,还可以了解物体的内在信息;发现法,在发现法教学中,教师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7]。这些教学方法还可以结合视频、音频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法十分繁多,而且各有特点,适用不同场合,这就需要教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认真的研究,寻找适应课程和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8]。

(1)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2) 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包括技术的运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技术是使教学计划成功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3) 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包括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于不同的学生;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所设计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4) 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大学生的学习。包括教学计划中是否包含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四、结论

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但必须认清4种表象,即 “信息不等于知识”、 “活动不等于理解”、 “技术不等于教学”和“任务不等于智慧”[9]。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员主要研究“如何激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学生有步骤地开展自主学习”的问题,使教学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点,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主动的学习探索活动,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完成意义建构,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海涛. 信息化时代教学模式的建构[j]. 辽宁教育研究,2001(7):52-53.

[2] 刘传领,范建华.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6(4):174-175.

[3] 骆轶姝,强莎莎,黄雅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实践[j]. 计算机时代,2007(8):44-46.

[4] 刘贵富. 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0):59-61.

[5] 申志永,袁素娟. 信息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探微[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1):268-270.

[6] 胡晓光.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 现代情报,2005(7):213-215.

[7] 刘兴喜. 信息化教学及其发展[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86-87.

篇10

关键词:高等学校 语文课程 教学档案 信息化管理 档案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是指高校在从事各类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对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信息资源[1]。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作为高校课程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的状况,是高校进行语文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融入,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管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文本类资源

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涉及到许多文档资源,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种指令性和指导性文件,如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规划、教育教学计划、语文教学课程设置、新生招生、毕业生分配、毕业生就业、肄业生记录等方面的有关指示、计划、规定、细则、办法、记录等文件资料以及综合性教学文件材料,如高校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语文教学管理办法、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与条例,教学工作的各种统计数据报表。

(二)语文教师师资类资源

高校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经验的不断提升和积累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因而师资类资源是语文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是师资培训类档案,如语文教师未来发展的规划与计划、教师培训实施进度、教师培训考核和总结、委托师资培训、出国进修培训等资料;其次是师资学术类档案,如语文教师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教学科研成果。在各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教材、专著、译著。最后是教研室档案,如高校语文课程教研室的教学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总结、教师教学质量及各类竞赛结果、奖励材料、教学情况调查表。语文教师工作量的规定、核定、执行情况、各学期的教师工作量等统计数据资料。

(三)学生类资源

学籍管理资料,如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管理卡、学生成绩记录卡,在校学生花名册。学生学籍变更记录,如有关学生升级、留级、转专业、转学校、休学、转学、复学、退学等的记录资料。学生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处分记录资料,学生勤工俭学、勤工助学档案资料。完善的学生资料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针对学生各自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四)招生、毕业、就业类资源

招生类档案,如招生计划、招生简章、学校介绍、专业介绍、新生名单,委托代培计划与合同、招生工作总结等。毕业生分配资料[2],如毕业生分配计划、方案、报告、总结、分配名单、毕业证书发放记录、毕业证书存根、供需见面的计划、合同。毕业生质量调查资料,如高校对毕业生质量调查的规划、计划、总结、调查表,用人单位的审核反馈意见。毕业生就业资料,如校园招聘会、用人企业名单、招聘计划与指标、招聘条件细则、就业合同签订记录、就业信息反馈资料等。

(五)课堂教学类资源

课堂教学类档案,如语文课程任务书、课程安排表,课程进度表,语文教师任课安排表,典型讲义和教案,各种课程的考试题库。实习、实验、实训、校企合作类档案,如语文专业类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教学实验、实际训练、校企合作方面的资料。包括上述教学活动中的规划、计划、大纲、总结、指导书、讲义、协议、合同、结果鉴定、报告等。教学管理类档案,如语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数据上报等资料。

(六)教材、专著、论文类资源

教材、专著类档案,如高校语文教师及职工自编、主编、参编、撰写出版的各类教材、专著的正本[3],语文教材的使用目录,教材的购买、入库、发放及使用记录。论文类档案,如高校具有保存价值的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及其评审意见资料;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名单、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及其有关审批文件和资料。

二、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量在不断增加。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和技术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检索和查询能力,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改革创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的模式,是高校语文课程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面对的问题,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如教师通过建立语文学习网页或社区能够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达学习任务和上传学习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建设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乃至高校整体档案的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实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所拥有的强大的数据计算、信息资源检索和查询、数字信息资源存储、远程网络传送、不同语言文字自动翻译等功能,以及功能完善的各类教学管理数据库系统,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和加密,会变得更为规范、准确、高效与安全。反过来,数字化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又为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三)有利于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档案本身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完善的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完美整合,能够进一步满足教师、学生、教研机构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便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速了信息的存储、检索、查询、调用、分析等过程。教学档案的建立,能够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有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4]

(四)增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对时展的适应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科技水平的迅速进步,以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只有实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信息化管理条件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才能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来自于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方面应有的信息资源保障,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及时适应21世纪10年代以及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分类

(一)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是以纸质载体为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据录入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且查阅非常困难,且需占用大量的存储库房、橱柜和档案架和空间。而数字化档案克服了这些缺点,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可方便地无限量地复制。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是指由纸质档案转变为以数字化方式存在的电子档案,也可以直接称其为数字化档案。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经过数字化建设所形成的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联网,才可以实现在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网络范围内的用户对其资源的共享。因此,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最终实现其资源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功能有多种,如网络教学、网络实习、网络作业、网络题库、网络归档、网络组卷、网络借阅、网络检索、网络传送、网络复制、网络上传、网络下载、网络获取、网络存储等。

(三)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安全化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是其网络化带来的最为突出的问题[5],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升级管理系统、加强保密措施等方法逐步加以解决。因此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首先是得解决安全保护问题。要防止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及网络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攻击等因素造成的损毁和遗失。其次是安全保密问题。对于涉及保密的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需要采取相应的保密管理措施。所以,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程度也应分为完全公开、部分公开和完全保密进行管理。

(四)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服务化管理

对高校语文教学档案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与高校语文教学档案内容与载体相关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服务。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校内的校园局域网、本地的城域网,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广域网,乃至互联网进行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并可以同时开展对校内外学生、学校、社会各类用户的教学档案网络服务。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方式有多种,如查询、检索、复制、下载、传送、存储、链接等。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安全化等特点。语文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了信息存储、查询、提取的速度,并且能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间内的不同需求,同时对高校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建香.浅议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25-227.

[2]谭鸿雁.认证服务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档案资源建设[J].兰台世界,2011(5):42-43.

[3]谢芳清.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0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