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6-16 17:3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唱歌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唱歌教学反思

篇1

一、这种教学体制忽视了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因素,不能全面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目前,在音乐教学中而普遍的现象是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低年级。而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体制正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因为从学生的生理上来说,“变声期”问题是音乐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抱着科学的态度。“变声期”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学生变声的比差较大,从11岁上下开始到20岁前后结束。往往持续十几年左右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提倡“以唱歌为主”,显然缺乏科学的依据,这至少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是不适宜的,就学生的心理来看,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发展正处于变化迅速的不寻常时期,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但又极不成熟,反复无常。他们唱不了成人歌曲,又不愿唱儿童歌曲,喜爱音乐,却又不再涉足单一的唱歌形式。尤其是他们那些已开始变化的声音,往往使他们对于从小喜爱唱的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期如果强调以唱歌为主,极易使其产生“我嗓子条件不好、我没有音乐细胞、我不是唱歌这块料”等等懊悔自卑的心理。假如再加上教学方法的不当,教师一味的要求学生放声高唱,这无疑便是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摧残!轻则造成了学生对唱歌的恐惧,重则造成学生对音乐的终生厌恶,这样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对音乐的本能爱好。不能不说是音乐教育的一个悲剧。

二、这种体制不符合普遍音乐和教育目的、任务。学校音乐教育的实质在于对学生进行美育。从狭义上讲,普通音乐教育肩负着培养众多的音乐爱好者,造就大批艺术知音的任务,这正是它同专业音乐教育的主要区别,如果说专业音乐教育进行的是训练音乐家的工作,那么普通音乐教育则是培养普通听众和视众的工作。杰出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轲达伊对普通音乐教育有着十分卓越的见解,作为音乐家,他虽希望训练出职业音乐家来,但其首先关心的是整个匈牙利民族的音乐教养程度。可见,培养听众,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水平,要比培养音乐家更为重要。在现在把培养学生有表情、有理解的唱歌能力,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显然是不妥的。

三、这种体制不利于音乐事业的发展,无益于整个国家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音乐实践是创造表演欣赏这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尽管音乐欣赏是作为前后两者的接受环节而存在。但它通过对音乐创造和表演的鉴别、检验和评价,可以有力地反作用于前者,给予创造和表演以巨大影响,从根本上说,如果没有音乐欣赏、音乐创造和表演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由于“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体制无视音乐欣赏的这种重要功能,其结果必然是造成教育对象,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的低下,从而影响和限制了我国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音乐事业的发展。不妨举几个例子,交响乐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音乐水平,可我国发展的十分缓慢。“曲高”而“和寡”。也有一些著名的音乐家,虽然在世界上获奖,被许多国家的音乐听众所赞誉,可他们在本国受欢迎的程度还不如专唱流行歌曲的歌星。至于当前音乐舆论所抨击的一些不良现象,诸如格调不高的曲目,俗不可耐的表演,乱哄哄的音乐会秩序等,究其根本原因,哪一样不同音乐的普及和审美水平有关?如若再从“票房价值”和“经济制约”角度来认识问题,那么培养听众的意义就更加重要。道理很简单,没人买票,音乐团体岂不要关门大吉?

篇2

(1.江苏省高邮市南海初级中学,226500;2.江苏省高邮中学,226500;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学习情境就是以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和理性认识的发展。课程标准指出:“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这说明了,恰当的情境设置是有效实施化学教学的重要保证。情境设置的角度要准,要具有真实性、针对性、趣味性、思考性;要能产生学科问题,彰显学科价值。现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课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化学教学中情境设置的角度。

一、趣味的实验探究活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情境,利用实验所带来的奇妙变化和鲜明现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记录、分析和交流、讨论中思考化学问题,学习化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并引发学生连贯性的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例如,在课题引入环节,可以安排两个实验活动:(1)要求各实验小组内两名学生同时在酒精灯上点燃两根木条(长约8cm),然后分别将点燃的一端竖直向上放置和竖直向下放置,并观察实验现象;(2)要求各实验小组派一名学生参加“擦划火柴”比赛,以半分钟内擦着的火柴数量多者为胜(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用火安全)。实验活动结束后,可以提出下列三个问题:(1)木条点燃的一端竖直向上放置时,不易继续燃烧,很快就熄灭了,你能解释原因吗?(2)擦划火柴的技巧有哪些?(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说说物质要能成功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这里,基于学生对燃烧现象生活化的、感性层面的认识,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验活动人手,引入对燃烧现象本质的探究。对比两根木条不同方式的燃烧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燃烧产生的热量是向上的,并体会到点燃的一端竖直向下放置时燃烧放出的热量容易聚集到木条上,因而能够持续燃烧。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火柴,这个实验活动又为接下来的“擦划火柴”比赛作了技术铺垫,让学生意识到在擦划动作即将结束的瞬间要将火柴头向下,这样燃着的可能性比较大。此外,第一个问题在培养学生对比观察能力的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将直观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因为形成了空气对流,火焰总是向上的,导致燃烧放出的热量迅速向上扩散,木条的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从而燃烧持续时间较短,容易熄灭。第二个问题则基于对第一个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擦划火柴”比赛的实践经验,需要学生作出相对科学化的说明,即擦划时要适当快速用力(便于着火),划过较长痕(便于着火),着火瞬间尽量使火柴头向下(便于聚热)、挡住风(便于聚热)等。第三个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基于前两个问题的思考和概括,联系之前的生活实验情境和已有的化学知识、生活经验,学生不难猜想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于是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动力和知识、技能准备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建立了“燃烧的条件”后,可以设计“铁丝网切割火焰”实验活动:(1)点燃酒精灯,将一张铁丝网从火焰的中上部水平移人,切割火焰(如图1A),并从侧面观察现象(如图2A);(2)保持铁丝网不动(如图1B),并从侧面观察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2B);c3)继续保持第一张铁丝网不动,将第二张铁丝网从火焰的中下部(第一张铁丝网的下方)水平移人,切割火焰(如图1C),并从侧面观察现象(如图2C)。实验活动结束后,可以提出问题:你能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吗? 再如,教学“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时,可以安排实验活动:要求各实验小组尝试用三种以上的方法熄灭燃烧着的蜡烛,并解释所用方法的原理。提供的实验用品有:烧杯、水、湿抹布、沙子、剪刀、碳酸钠粉末、稀盐酸。

这里的两个实验活动,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个实验活动中,学生在对火焰被“切割”的现象感到惊奇、兴奋的同时,自然希望能够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围绕所学知识思考、讨论,以促进学生基于“燃烧的条件”进行理性分析、理智决策、科学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的认识。第二个实验活动中,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许多灭火的方法,如吹灭、盖灭、浇灭、剪灭等,但对其中所涉及原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于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既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又让学生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拥有深刻的理解。

二、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

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真实、生动、指向性明确、启迪性丰富的事例可以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课题内容,联系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生产、生活素材,从中提取和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并引出贴切的化学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所惑、有所思,从而让学生从熟悉或了解的经验和现实出发理解并掌握化学知识,或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并认识到化学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是真实、有用的。

例如,在课题引入环节,可以先要求学生介绍见到过的燃烧现象,再展示人类通过燃烧获取热量的实例图片,如篝火晚会、煤炉烧饭、火力发电、火箭发射,最后展示因燃烧不受控制而带来危害的实例图片,如森林火灾等。接下来,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燃烧能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要使燃烧造福于人类,我们必须了解燃烧现象。那么,物质为什么会发生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又如,教学“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呈现学生野炊活动中的场景:先用石块等围成灶状并准备好干燥的柴草和废纸,再用火柴点燃纸张并逐渐添加柴草(注意将柴草架空一些);结束后将多余的柴草取出,并用水浇灭火焰(也有人直接用脚踩灭了少量火焰)。接下来,提出问题: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干燥的柴草?先点燃纸张再添加柴草的目的是什么?把柴草架空一些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水可以浇灭火焰?为什么也可以直接用脚踩灭少量火焰?基于上述现象,你能对物质燃烧的条件作出哪些猜想?

这里的两个情境设置,让化学贴近了生产、生活实际。前一个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了定向,引导学生围绕相关的化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后一个情境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先对野炊活动进行再现,突出与燃烧有关的关键过程,再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行理性分析,基于现象作出关于“燃烧的条件”的猜想与假设,为设计实验探究做好了铺垫。

三、重大的科学研究史料

化学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重要资源,可以给学生情感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在化学教学中,利用重大的科学研究史料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科学家在研究、认识过程中的精神、态度和思想、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知识本身,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认识层次。

例如,在课题引入环节,可以讲述有关燃烧现象的化学研究史实:火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一种化学现象,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钻木取火”;300多年前,许多学者都试图认识并揭示燃烧现象的本质,1703年,德国学者施塔尔创立了“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以后发生分解的现象,分解的产物是“燃素”;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大量实验提出了燃烧的氧学说,推翻了“燃素”说,揭示了燃烧的本质,他认为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氧化反应;到了现代,人们对燃烧的本质又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并能主动掌控燃烧与熄灭。然后,提出问题:那么,从拉瓦锡推翻“燃素”说的事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现在,你能对燃烧现象加以描述吗?

上述化学史揭示了人们对燃烧现象的认识历程:人类对火的认识经历了“学会取火(古代)认识燃烧本质(近代)主动掌控燃烧与熄灭(现代)”的发展过程。通过这样的介绍,不仅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很多启示和激励,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化学现象认识的发展过程,体会到人类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才真正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并形成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的。

四、前沿的科技创新热点

当今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的不断涌现,使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再只是“书本”的传授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搜集与教学内容贴近的科技创新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促进技术发展、人类进步的作用。

例如,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后,可以呈现以下两个“奥运火炬中的高科技”场景(同时出示现场图片和火炬构造示意图):(1) 2000年6月27日,悉尼奥运会的水下火炬传递是大胆而浪漫的尝试,生物学家邓肯在大堡礁海域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创造了“水火交融”的一大奇观;(2)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炬传递是高新技术应用的典范,火炬采用了“双火焰”设计,克服了珠峰上“大风、低温、低压、缺氧”等极端不利条件,在燃烧稳定性和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全新的技术高度,举世为之惊叹。然后,提出两组问题:(1)在水中火炬除了携带燃料以外,还需要“自带”什么?该火炬选择发光燃料镁的用意是什么?燃料罐需要达到很高的压力,这是为什么? (2)珠峰上“大风、低温、低压、缺氧”等条件对燃烧有哪些不利的影响?该火炬设计“双火焰”的优点是什么?火焰的回热管的作用是什么?

设置这样的情境,一方面能有效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的“燃烧的条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工作者如何进行创新设计,将燃烧的“火三角”变成了“铁三角”,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当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某些情境的设置不够恰当:或偏离生活、社会太远,或偏离化学学科、学习主题太远,或过多地呈现了负面素材,即有关化学对人类危害的素材。因此,设置学习情境除了要关注不同的角度以外,还需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不能随意地向里面装进所要教的内容。因此,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或需要深化的知识和能力,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把它作为新知的生长点,做到不过易也不过难,以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加工和编辑新知,建构自己的理解。

第二,预见学生的思维定势和缺陷。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中已经对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前期认识,但是限于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有些认识是模糊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认为通过“点火”能点燃的物质就是可燃物,不能点燃的物质就不是可燃物;认为“点火”或“点燃”是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因此,设置情境时,要充分预见学生可能形成的认知冲突,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活现象,并科学认识化学知识,不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决策能力。

第三,对情境素材进行简单化和模型化处理。选择实验探究活动、生产生活实际、科学研究史实、科技创新热点等复杂、真实的情境素材时,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处理:一方面,分析教材对知识的编排和对能力的要求,突出教学的主题或核心问题,做到不偏题也不泛化,并关注预设与生成,避免浮于表面、牵强附会的现象;另一方面,侧重从化学的视角进行挖掘和整合,化繁为简、凸显模型,并使学习情境前后照应、贯串整节课,避免费时过多和形式化的倾向。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化学课堂引进PBL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D/2011/02/068)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吴敏,刍议化学变化观的形成、内容和结构[J].化学教学,2014 (12)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55-02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课堂设计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结合湘教版教材《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教学实际就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参考直接确定教学目标,也可以根据学情自己设定。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的期望,希望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在精神和知识方面达到的目标。目标的表述应该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者是教师,但完成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目标是学生学习之后达到的水平。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总的大的框架,它是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设计评价的依据。例如,《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①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②能有表情地、自豪地演唱这首歌曲。③能感受到蒙古族少年骑马跑动的韵律,体验民族音乐带来的欢乐情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的陈述

教学步骤是教学设计的重点,这个过程一般是由导入教学、讲解新内容、练习巩固新知识、纠错拓展、总结规律、升华认识等环节构成,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一般来说,音乐综合课的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导入、展开、深入、拓展四个步骤。

如《我是草原小骑手》的导入,首先播放课前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其次,观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件,同时教师在讲台上做蒙古舞基本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蒙古风情。最后,教师问:我们在多媒体上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内蒙古大草原;看到了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教师:说得好,我们看到的地方很美丽,而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

这样的导入设计意图主要有两点:①采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律动音乐,教师模仿蒙古舞动作,把学生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慢慢引向对美丽的大草原的想象上,使学生感受到蒙古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体验蒙古民歌《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风格旋律特征,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②通过观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件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初步了解蒙古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地引入歌曲的学习。

教学展开和深入就是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首先是听一听(听歌曲)。播放范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跟着节奏晃动身体。学生聆听,感受歌曲。通过多次的听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更进一步地理解乐曲,激发了学习欲望。其次是念一念。学生跟随教师的节拍有节奏地念一念歌词。通过念一念,学生熟悉了歌词,感受了其中的文学形象,又掌握了歌曲节奏。这一切都为后面的学唱环节做铺垫。最后是唱一唱。仔细聆听歌曲的范唱,心里跟唱;教师范唱,学生学唱。在整个教学中,七度、八度音程是教学难点,要由教师的手势来引导,通过多次模仿唱歌来完成。最后一个环节是自己练习唱歌曲。

具体到拓展步骤就是创编、表现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或小乐器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另外,教学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欣赏其他草原的歌曲。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方法一般都认为是教师“教”的方法,实际上应该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音乐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都是综合使用的,很少单一使用。对音乐课而言,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体验感受性教学方法。此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欣赏法、演示法等。我们经常使用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等都是演示法。例如,《我是草原小骑手》就可以通过课件多次展示歌词图片,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歌曲,观赏教师的舞蹈表演,再次感受歌曲,熟悉歌词。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实践性教学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教学活动。具体方法一般包括练习法、律动法、游戏法等。我们比较常用的是练习法。例如,学唱《我是草原小骑手》歌曲,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指导纠正演唱错误的地方,再由学生进行集体学唱;最后教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总结,要求学生课后练唱注意改进。这个教学方法的意图是使练习做得更好,完善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三是语言性教学方法。此方法以教师的口头语言讲授为主,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为辅来完成。主要为讲授法,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谈话法、讨论法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做教材分析,向学生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民歌,歌词内容选用的是民族羽调式,节奏明快,目的是表现蒙古族儿童勇敢、乐观的豪爽性格。通过这样的讲授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四是探究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例如,从导入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认识《我是草原小骑手》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在新课标下,探究性教学方法比较多见,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

四、教学效果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为了发现成功之处,反思不足之处,确定整改方向。在《我是草原小骑手》教学中,笔者基本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学生能积极参与,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看、说、听、唱、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内蒙古的音乐特点,学会歌曲。反思的语言不在多少,目的是让教师明白自己在这一课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下一节课中改进。

篇4

关键词:喊唱;唱歌教学;纠正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音乐教材的编排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课的内容都安排了两首歌曲的教学,歌曲教学在整个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比较有效地抓好唱歌教学是一个长期繁琐的过程,在小学的音乐课堂或者班班唱、大合唱等歌咏比赛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很多学生在歌唱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特别是到高音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喊得脖子粗,虽然声音很大但是嗓音粗糙,毫无美感,而且容易“跑调”。如果这种现象不及时纠正,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伤害,久而久之会损伤声带使嗓子失去原有的色彩,不

利于高音的概念形成,有害于乐感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好好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几年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这样几点可以值得借鉴。

一、明确原因,有效纠正

产生这种“喊唱”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小学生平时都具有强烈的好胜心,想好好表现自己,还有一点是小学生对声音的美感认识不明确,以为只要唱得响声音就是好听

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发声方法不正确。怎样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唱歌是纠正学生“喊唱”现象的关键所在。低段学生在初次接触唱歌的时候,教师就要教授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由于低段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集中并且好动,这时候老师就要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发声方法练习曲加以引导,起先会比较繁琐困难。但是时间长了形成习惯了以后会比较轻松,如:引导学生运用闻花香的方法感觉吸气,让学生想象树枝都充满了气体,再运用吹纸片或乒乓球的方法感觉吹起,既活跃了气氛又符合低段学生的特点,再运用这种方法融入歌曲教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方法。高段的学生有些已经形成了“喊唱”的习惯,那么我们教师就要想办法把他们纠正过来,首先在每一节音乐课上要用语言来时时提醒学生,再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减少语言提醒的次数,明确地告诉学生大声叫喊着唱歌是不好听的,要轻声来唱。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高段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理解也具体了就可以进行气息练习和发声练习,告诉学生若要声音饱满,圆润、明亮,必须有良好的气息支持。我让学生自然站立,立腰挺胸,口鼻同时吸气,把气吸到腰腹间感觉两肋外扩,并在发声中运用。教师还要在歌曲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声音的共鸣,指导学生自然轻松地向下打开下巴,松开牙关。口腔就像含着一个汤圆。我们老师要时刻提醒孩子控制音量,多用轻声唱的方法慢慢过渡,慢慢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二、学会聆听,感受音乐美

小学音乐教材里选编的歌曲旋律都非常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通过聆听优秀作品,学生就会鉴别声音的美感,在教授新歌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聆听范唱,我还会把学生演唱的声音录到磁带里,再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说说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找茬对于不足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演唱,学生会发现不同的变化进而提高自己的演唱水

平。这个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演唱水平进步得也很快。除了整体的聆听,我还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聆听,在教完一首歌曲后,我会请几位学生上台对着伴奏唱,其他学生来当小老师进行评价,学生积极性也很高,表现的欲望也很强烈,说得也很到位,提高了学生唱歌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审美力,而且为以后学校的文艺活动及市里的比赛选出了好苗子。

三、搭建平台、共同进步

篇5

一、合理整合音乐教材,让学生享受唱歌乐趣

小学音乐教学每周安排两节课时,涵盖的教学内容却很丰富: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往往会力求教学完美,在疲于完成教学任务中,淡化了唱歌教学的内容,忽视了唱歌教学的技法,削弱了唱歌教学力度,影响了唱歌的质量。

面对如此众多的音乐教学内容,不能按部就班地施教,必须打破既定的顺序,改变常规的教法,进行合理的整合。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调整:(1)在进行每单元教学时,注重整合教学内容,调整唱歌教学授课时间,较多地设计以唱歌教学为主,其他教学内容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自己喜爱的学习音乐方式――唱歌。(2)歌曲教学时,精心引导多听、多唱,感受旋律的起伏,如遇不足,及时指正,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掌握正确的音高。(3)重视歌曲的巩固教学。巩固歌曲教学往往是教者容易忽略的环节,一首新歌学完后,有部分优秀的学生学会了,但大部分学生是依靠那些已会的学生,或者借助有音乐的伴奏,一旦离开了那部分优秀的学生和音乐,他们是不会单独唱歌的。因此,必须通过巩固教学来帮助他们“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满足学生唱歌的需要,提升学生歌唱的水平,让学生在歌唱中享受乐趣。

二、重视歌唱方法引导,让学生树立信心

音乐课标实施中,老师们对淡化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存在误区。很多老师为了适应要求,在唱歌教学中,发声训练几乎“淡化”到成为盲区。美妙的声音来自于循序渐进的指导,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声音会迷失方向,影响唱歌的激情,这也是声音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新课标对此作了及时修正,明确指出:“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等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笔者很认同这样的修正。因为,在唱歌教学中,一旦离开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唱歌教学就无法进行。笔者作过仔细分析,大部分学生唱歌音不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懂正确的发声方法造成的。例如,学生在学唱《牧童之歌》时,歌中第一句“红太阳从天上慢慢地爬上”中的“阳”常常会音高不准,并不是这个音有多高,而是学生的咬字吐字出了问题,归音太早的缘故,指导孩子把韵腹拉长就解决了。第二句“风吹绿草,牛儿把头扬”,“吹”字唱不准在于学生的气息太浅和口腔的打开有误,稍作指导,学生们就做到了。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分析,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训练学生的唱歌技巧,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解决音高问题,让学生的歌声更美妙,从而找到唱歌的自信,更好地表现自我。

三、挖掘歌曲情感因子,让歌声浸润学生心灵

“音乐是听觉艺术”,这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然而有些教师片面地夸大了这一特点,或是片面地理解了它的含义。唱歌教学中,不停地、毫无要求地一遍遍播放范唱,学生听一遍、两遍很新鲜,进而索然无味,游离于录音之外,缺乏教学要求的渗透,造成学生对音乐体验不足。

篇6

一直以来有个心愿,那就是:把音乐课上到最high的状态,让孩子们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每节音乐课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让他们开心、快乐!今天,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做到了,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愿望!

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自认为与扑克、麻将无缘,也懒得同电视连续剧中的人一起儿女情长,所以大部分业余时间我都潜心钻研教学,泡在书海里,看书、学习,并自得其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研修的大力推行,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教师学习、交流、培训的平台,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己、改变自己与展示自己的舞台。

一、找问题,定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

开题之初,认真听了主管教学的谭校长的开题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意义,弄清了自修――反思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了该如何正确填写《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

1.找问题,定目标

找准问题,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在几年的实验研究中,我每次都是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制订研究目标展开研究的。例如:针对学生的视唱、听音能力较差的问题,我制订了“探索如何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视唱、听音的能力的训练”的目标;针对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问题,我制订了“探索音乐教学中的‘激趣’教学法”的目标;针对唱歌课教师的教学艺术问题,我又制订了“探索唱歌课中的教学艺术”的目标……总之,时刻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中心,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制订目标,进行反思,并不断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课堂。若不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及整改,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永远不能得到提高,也就失去了反思的意义了。

a.转变角色,改变风格。记得刚从中学调到小学的那几年,的确有些不适应。小学生的活泼好动与中学生的沉默沉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习惯了自己固有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绷着脸,不爱笑,上完课就走掉”,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把这些“坏毛病”带到自己的课堂上了。习惯了安静,所以无法接受热闹活泼的氛围;习惯了一板一眼、规规矩矩地教学,所以无法去体会学生的感受,不能与学生很好地交融。那时的教学风格,如果要我自己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成熟、稳重,可现在想起来,却觉得有点可笑。不是吗?面对一群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我居然采用这样的风格来教学,试问:有谁会喜欢一个年纪轻轻却古板又不爱笑的音乐老师呢?又凭什么来让孩子们喜欢音乐,喜欢你的音乐课呢?的确,那是我的错啊!

转变角色,改变风格,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通过学习和参加培训活动,以及听各个学校同行的课,我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每参加一次培训学习,每听一次同行的课,我都会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日积月累,我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再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好的做法加进去,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常见我甜甜的笑容、亲切的语言,与学生同唱同跳;课堂下,也多见学生追着我与我谈心、和我唱歌的情景。事实证明:转变角色,常存一颗童心;改变风格,常挂一丝笑容,的确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我,喜欢我的音乐课了。现如今,如果再要我评价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依然会用四个字来概括――清新、活泼。从“成熟、稳重”到“清新、活泼”,我付出了汗水,但收获了喜悦与成功!这都是反思带来的可喜变化。

b.适应学生,适应课堂。小学生活泼好动,音乐课应成为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唱唱、跳跳、听听、玩玩,才会使他们感受到音乐课的轻松、愉悦,才能真正使音乐课成为他们“快乐的天堂。”我该如何去适应他们,又该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我、适应课堂呢?

思来想去,我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课堂的音乐课教学模式,那就是:开课先律动,律动揭新歌;新歌先要听,听后再来唱,反复听反复唱;接龙巩固歌,创编掀;最后是拓展,小结后课完。这套模式,经多次实践,我觉得很有效,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无论是课前的律动,还是课中的创编活动,我都始终把孩子们放在主体地位,围绕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引导他们听一听、唱一唱、编一编、跳一跳。特别是在唱歌课的教学中,我更是有意识地突出了音乐课中“听”的重要性,在学歌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听唱法来教学。即:让学生一遍遍的听,先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再体味歌词的内容,最后再随着音乐按照“默唱――张口默唱――轻声跟唱”的步骤,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歌曲。学生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歌,还编了舞蹈动作,让他们觉得音乐课没有压力,很开心,很快乐。就这样,我适应了学生,学生更适应了我,我们的课堂因为彼此的相互适应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二、动脑筋,想办法,把音乐课上到最high

喜欢看娱乐节目的人,每次看都觉得很开心、很轻松。为什么湖南电视台的《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拥有那么多忠实的观众呢?我想,是主持人活泼风趣、幽默诙谐的主持风格和他们的多才多艺吸引了我们。他们善于调控现场气氛,可以让每个人都玩到最high。

作为音乐教师,是否也应该有这种能力呢?要让学生放松、轻松,就必须自己要放得开。只有自己彻底放开了,课才会上得轻松、活泼。例如在上《小鸟》一课时,我就完全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美丽的小鸟,穿着一条如小鸟一样的五颜六色的毛线裙,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给他们一种美的感受,让他们的视线一直停留在我身上,让他们的眼睛一直关注着我。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了。紧接着,听小鸟的叫声,随音乐模仿小鸟飞的动作,包括舞蹈动作的创编,我都激情饱满,全情投入,完全放开了,已经进入到音乐课的状态中去了,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很大方、很活泼。课的拓展部分时,我和学生一起折小鸟、剪小鸟、贴小鸟,“送小鸟回家”,既在学生面前露了一手,又让学生觉得好开心――音乐课上还可以画画、折纸,真是好high啊!

三、反思来,反思去,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阶梯

三年的自修――反思实验研究,使我的教学模式日益完善,教学风格颇具特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上了一个新阶梯。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在学校优质课竞赛中,我多次取得好成绩:06年执教的《小小雨点》获一等奖;07年执教的《小乌鸦爱妈妈》获二等奖;08年执教的《小小葫芦娃》获一等奖;在全县新教材培训会上,提供了示范课《新年好》一节,同时《新年好》教学设计发表在县《教学研究》刊物上;说课稿《新年好》、教学反思《孩子眼里的五颜六色》、《少了小半截》获国家级二等奖,还有多篇反思及教学设计获一、二、三等奖。07年参加全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全能三等奖;《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评为“优秀报告册”;曾被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评为“自修――反思”实验先进个人。

篇7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固定的表达习惯,要想让自己的英语能够说得出,学的知识用得上,就要按照目标语的表达结构和习惯去思考,去表达。从一开始简单的语言结构、功能项目开始培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学活动反思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英语教学活动反思总结一

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从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而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困难。

三、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

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英语教学活动反思总结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能够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从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玩耍”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而是靠语言知识的积。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就应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能够采用多种手段帮忙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潜力是能够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潜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潜力需要相应的词汇量。

而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齐,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困难。

三、培养英语兴趣。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资料,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我“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状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英语教学活动反思总结三

1、思想和认识上要做好准备;

2、不断积累具体经验;

3、认真分析和讨论问题所在;

4、积极验证,这样才能使教学反思活动更加顺畅地延续和循环。

一、反思教学经验

回顾从教十二年,我对课堂教学这门综合性的复杂艺术感触最深的一条是: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知识当然重要,知识就是力量;但还有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那就是教会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知道教什么,传授书本知识。二是知道怎样去教,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堂授课。三是知道为什么这样去教,做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符合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有很强的目的性,培养了学生什么的能力,是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历。我的课堂教学也经历了这样三个层次。经常反思让我觉得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

我的课堂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一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追求真理。这不等于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理念不好,相反,我更是认真实践传统外语教学中一些秀做法。而对于较为流行的一些做法更要认真探索,用好其中的核心理念,向他人虚心学习。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会分析判断,不保守,也不要盲从。

二是切实树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观念。从理念到教学行为上努力实现“自主、互助、高效”学习型课堂。

三是大量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书者,更要大量读书。从教育理论方面的专着,到英语教育期刊;从高等教育专业书籍,到教育语专业书籍、期刊、报纸;从各类人文学书籍,到各类大小教育报刊等等都要广泛涉猎。

四是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每种语言都有自己固定的表达习惯,要想让自己的英语能够说得出,学的知识用得上,就要按照目标语的表达结构和习惯去思考,去表达。从一开始简单的语言结构、功能项目开始培养,并且要高度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多创造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练习。

五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如何去培养?首先是拓宽知识领域。必须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摄取课外知识。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潜能。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体,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与创造欲望。最后,要激励探索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经常关个角度看问题;另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方面,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探索新问题。

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的小学英语教学从整体上来看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个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具体来说:

1、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

2、有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令人担忧的恶性学习模式,把外语课当作知识课去背着学;

3、语音教学不到位,学生对连读、爆破音,强读、弱读了解很少,通常是逐词读或说,不敢大方地开口读、说英语;

4、严重的汉语思维表达,学了六年还是缺少必要的系统的英语结构,不会用英语进行简单地思维;

5、按照字母顺序去背单词,缺少必要的听其音,想起形;看其形,读其音的基本常识;

6、过分注重单词教学,对句子、短篇教学关注不够。设想今后要以句子为最小语言单位进行教学。

7、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不规范。不少学生对字母大小写、单词、句子、标点符号的书写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8、多媒体进入课堂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但是它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位,并很好地克服。

三、教学设想

能够正视问题的存在,就是向着解决它迈出了一大步。对于今后的课堂教学我有着诸多的感想和一些实实在在的设想:

1、全社会尊重教师,作为老师更应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和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尊重。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不断内化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理念运用到位,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这不是一句空话。

篇8

接着,我对1班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在这学期中,该班共有38个学生,但有18个学生从没被我请站起来单独唱歌。面对调查结果,我深感内疚。“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只是我经常挂在嘴上的,在实际教学中,我的眼里也只有那么几个表现突出的学生,更多的学生因我的偏见没有获得表现的机会。

反思:音乐课堂的出路我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

爱是心灵中的雨露,有爱滋润的心灵一定会阳光。

教育反思一:我赞同这个说法———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赞扬和鼓励,都是他继续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从该生的身上看见了自己的童年:十几年前,我从农村学校转学到城市的一所新学校中,由于是农村孩子,有几个城市同学就嘲笑我,因此我的自尊心经常受到挫折。有一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活动,我想借此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当时,班里同学报名的很多,我当然也想参加,但又害怕演讲不好给班级丢脸,这时班主任教师鼓励我参加并对我进行精心辅导,最后,我如愿以偿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回想当初,如果没有教师的鼓励,我是没有勇气参加演讲比赛的。在这一刻,我想到:在我的音乐课堂上,同样有许多孩子是需要我鼓励的!

教育反思二:把自己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运用赏识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快乐起来,灿烂起来,从快乐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为继续奋斗做更好的准备。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受启发,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家庭背景成长的差异,歌唱、律动、表演能力的差异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应进行分类教学。在今后的音乐课堂上,我应经常请更多的学生到讲台唱歌,将讲台变为学生展示才艺的“T”台,让更多的学生在原有的音乐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育反思三:面对千差万别的生命体,我们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让每个学生都收获课堂的快乐

篇9

  学校音乐老师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也就预示着我需要把每一个年级所有的音乐课程了解透彻才能教好我的学生,针对上述因素我对自己的工作做了以下几点安排:

  一、对自身的要求

  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备课时注意与课标相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丰富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以及表演性。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5、多看多听其他的课程,从中总结经验。为教好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使课堂保持愉悦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去。

  二、对学生的要求

  发声训练部分: 这个部分主要是运用于高年级的学生为主,培养练声的兴趣; 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a、e、i、o、u。

  视唱、知识、练耳: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

  欣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 、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

  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本学期我会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我希望通过我的课程可以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使爱音乐的孩子感染内向腼腆的孩子,最后可以达到一个整体成绩有所提高共同进步的好局面 。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安排, 我会尽心尽力的对待每一位走进我们学校的孩子,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他们,我相信这样一定可以用最好的教育教出最好的孩子。

  学校音乐老师工作计划2

  一、教材分析:

  (一)新音乐教材的概念和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这本教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编的。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以审美为中心,(音乐)文化为主线,(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始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年级上册由10个科目单元组成,《问声好》,《时间的歌》,《童话故事》,《跳起舞》,《愉快的劳动》,《小动物的歌》,《音乐会》,《生活多快乐》,《美丽的动物》,《新年好》,期末考试《游戏宫—快乐的冬令营》。基本内容包括:听歌、表演、作曲、活动,选择新教材曲目,兼顾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演唱和聆听,降低语言识别难度要求和过度技巧,一年级主要使用地图,在创作和活动过程中发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方面、多角度、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评价。低年级的教材以图片为主,而鉴赏歌曲的主题旋律以图文谱为主,生动活泼。

  (二)教材教学内容

  这本教科书由十节课和一个游戏室组成。每节课包括三个部分:听力、表演、写作和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审美情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打击乐器和拍板。感受声音的长度,学习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歌了解歌曲中包含的小知识。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型、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声音自然圆润,吐字吐字清晰。

  2、通过学习这本教材,了解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学校音乐老师工作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表演,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学生在识谱与欣赏方面是弱项,但我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册教材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各单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有兴趣学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三、全册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背唱4—6首。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学习用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唱法。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3、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赏优秀的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欣赏优秀器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中的表现的作用。

  6、学习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阶排列的顺序。感受并认识2/4、3/4、4/4及其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练习。

  7、随着音乐进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学做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感受、共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形成“学习,实践,反思”良性循环的路子。

篇10

在教育教学中,抽查教师笔记、备课,平时深入班级听随堂课是一项常规工作。检查中去细致、深入了解教师的工作时,真正做到真心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不容易,因为优势与劣势往往是共生的,如果有时将注意力放在优势上,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一次深入中班听课语言活动“我最喜欢的人”看到老师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但活动中教师从孩子的讨论、交流中及时地将整个活动分成了我最喜欢的同伴――最喜欢的老师――最喜欢的家人三个层次。在活动后的交换意见时,我们肯定了她在活动中能抓住孩子的话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方案,同时与她一起分析孩子的讲述为什么不够深入、内容不够丰富。因为有了这样的交流,在她的活动记录中出现了简短的分析,分析包含了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分析,对教育活动的认真探讨。这说明教师已经认识到成功与失败都是一种收获。

现在教师的参考教材多,许多教参上都有现成的活动方案。为此,我们及时调整了检查资料的方法,将查阅的重点放在教师对活动的记录上。对记录中能注意自身的反思和自我对活动的评析、对孩子情况的观察我们都及时鼓励,对于有的教师只停留于自己对孩子的观察、而对孩子出现的情况没能及时进一步去分析原因的就以“如果你能在细心观察孩子的同时,对这些情况再分析一下就会找到根源,对你今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的方式给教师留言,或者建议她们参考写得好的教师的记录,让她们开拓一下自己写记录的思路,学习、尝试将幼儿的发展水平、认知特点与自己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开学初的一二位老师能注重对活动的反思到现在每位老师都能对活动进行反思、分析,同时也感觉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二、合作反思中推动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们继续以深入贯彻、实施《新纲要》精神为目标,开展了教研示范、互观活动,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间的合作可以增进教师彼此间的了解,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活动后的共同评析、反思更是将每一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起点,大家把它看作是一种合作---互动的交流,也可以说是看作一种“集体反思”。活动后的自评就象是一面批评的镜子,能反射出自己行为的影像,而大家的互评使得原来为各人所有的经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这样的交流与分享使得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与启示,也使所有的教师的认知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认知而成为群体认知的结晶,一种社会经验的个人化和个人经验的“社会化”。它可以启发、提示每个人从更多的角度考虑问题,促使大家各自检查、思考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在四月份的教研示范、互观科学活动的评析中,大家在反思中认识到在教具准备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以致对活动的重点、难点分析上不够深入、细致,活动中对幼儿的估计不充分、提问设计不够明确,从而导致了四月份的科学活动大家在失败中告终。五月份的音乐学习歌曲活动中,大家吸取上次的教训,教具提前作好准备,然后大家一起在活动的重、难点上下功夫、反复推敲。大班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学声部的演唱方法,优美的童声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中班以看节奏谱学唱歌曲旋律的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效果好;小班以鲜艳的图片来组织幼儿学习歌曲,以“啦”字演唱旋律再配上歌词,最后进行创编歌词,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幼儿的学习兴趣浓厚。

这学期,我们还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教师教育随笔评比、插塑比赛、自编故事比赛等一系列的业务练兵活动,我们在活动后的反思与评析中,让大家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使大家更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此每次的活动都能推动教师技能再上一个新的起点。

三、各项活动中提高幼儿素质

这学期,我们经历了“非典”这个非常时期,可孩子们在我们有序的组织中依然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在“非典”前,我们又一次组织了“庆三·八”亲子游戏,因为有了以前经验,母子(女)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度过了难忘的一天。今年的春游我们开展了全园大带小同游森林公园的活动,全园孩子在领略大自然美好春光的同时还体验做哥哥姐姐的乐趣,学会了关心他人、关心弟弟妹妹,大中班的孩子还去革命烈士陵园祭扫了革命先烈,参观了革命烈士陈列馆,从中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