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04:1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务人员履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构建医疗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我院推出了以“十三大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为核心的立体式医疗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全过程、全时段的医疗质量自控和互控,推进了医疗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较好的预防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医院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细化质控内容,规范医疗管理行为标准
医院将医疗安全、病历、院感、护理、特检、检验、放射、血透、骨科、口腔、药事、麻醉、计量与设备安全管理确定为“十三大质控”对象,细化相应管理标准,覆盖医疗行为各个层面,为医务人员依法行医、廉洁行医、按章办事提供了规范依据。(1)细化科室岗位履职标准。以“十三大质控”内容为标准,明确各科室的岗位职责、岗位工作目标、科室之间协调配合要求和科室质控内容,通过每月对各科室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质控考评,及时通报考评结果,落实存在问题的限期整改,确保各科室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高。(2)细化科室医疗行为标准。对各科室自身涉及的质控标准再进行严格的细化管理,确保医疗行为管理不留死角。如将医院口腔科的质控安全管理标准细化为口腔、院感、放射、病历、医疗安全、计量与设备等六大类。质控员、质控小组以此六大类质控细则为口腔科人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详细检查、考核,确保安全医疗。(3)细化医务人员行为标准。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进行了全程规范,使全体医务人员能够对照标准做到按章操作。如医院病历记录作为诊疗过程中的主要法律依据,医院在病历质控上,要求各医务人员在书写病历时不但需要分病种、分类别书写,而且具体规范了首页、首(复)诊时间、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病程记录等所有诊疗内容,从细节入手,源头预防各类医疗争议、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1.2 实施层级监督,确保质控要求落到实处
(1)抓好医疗质控管理网络建设。医院结合实际,构筑了一个全员参与、多层次的动态四级医疗质控管理网络,即院级质控、职能部门质控、质控小组质控、科室质控。医院制定质控目标,明确各质控网络的工作职能及责任分工,形成了分片、分点自控和互控的闭环监督体系。(2)抓好临床科室质控监督。各科室设立兼职质控员,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实时监控本科和相关科室的医疗质量动态,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和医疗文件书写质量,及时报告本科的医疗差错情况以及提出改进医疗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同时,科室成员亦行使自控和互控职责,使科室每个医务人员切实做到质量从身边做起,自我约束,互相监督。(3)抓好质控小组质控监督。每月有计划地组织“十三大质控”小组开展自测自评工作,根据相应质控指标随时检查医务人员的履职情况,认真分析医疗质量的数据、病人的建议以及质量缺陷问题,并通过开展自我查找医疗隐患、自评工作优劣,将存在不足和整改方案及时上报职能部门,以引起重视,实现了医疗质控管理的严密性、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技术操作的严格性和临床思维的严谨性。(4)抓好职能部门质控监督。医务处和院务处每季度组织各质控小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收集反馈各层面质控信息,调查核实医疗缺陷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书面反馈至有关科室和具体医务人员,召开医疗安全工作会议开展医疗调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评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案,推进医疗安全工作管理。(5)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监督。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以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分析、处理质量管理重要问题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对发生医疗风险的情况和典型案例分析情况,及时通报临床科室,引起高度重视,预防各类医疗事故发生。
1.3 建立辅助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
(1)建立医德医风监督制度。医院从驻地社区有关部门、单位、学校聘请了14名医德医风监督员,每半年组织监督员座谈会,收集监督员对医疗服务、医疗操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落实整改。(2)建立病人问卷调查制度。每月开展门诊及住院病员的问卷调查工作,病区每月组织召开病人及家属工休会,认真听取对医务人员的综合评价。据历年数据分析,患者满意度每上升1%,业务工作量同时上升3%~4.5%,医疗差错发生率成反比下降5%左右。(3)建立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的科室与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对未及时汇报医疗安全隐患的科室与个人加重处罚,对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严重差错事故的科室和个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4)建立激励与约束制度。医院充分运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季度医疗质量考评分数纳入科室目标管理,并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与科室人员年度评比先进、晋升、晋级挂钩。对落实医疗质控较好的科室与个人给予表彰,并做为业务干部和职工提前晋级的标准之一。
2 体 会
2.1 实行质控管理可以夯实医疗安全的基础
我们认为,医院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医疗质量是关键,安全工作是重点。医疗质量控制将无序的管理流程变为有序,将操作性不强的管理方法变为可操作性,通过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控制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达到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确保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1]。
2.2 推广质控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质控管理具有全方位、全时制、全员额、全过程管理的特点,在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中,推行质量控制能够逐步形成覆盖式管理、网状式监督、超前式预防的管理机制,从而促进了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深层次发展。
2.3 加强质控管理可以增强纪检监察的效能
医疗安全、医德医风建设、廉政建设和“两防”工作息息相关,不断加强质控管理,可以及时有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将预防“关口”前移,有效促进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的发挥,确保医院安全无事故[2]。
2.4 深化质控管理可以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
“十三大质控”管理充分依靠层级监督抓落实,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科室负责人以及医务人员参与医疗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官兵依法行医、廉洁行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起到长效持久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张捷.基层医院医疗质量、医院安全管理工作思路初探[J].西南军医,2005,7(3):69.
篇2
××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交办<关于市卫生局局长×××任职情况的评议意见>的通知》(×人发[2008]21号)对我履职情况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十分中肯,倍受激励。经过认真思考和局领导班子研究,现对评议意见中指出的四个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和落实四条工作建议的措施汇报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缓解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我市确实程度不同地存在,并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已经和正在采取以下措施:
1、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和药品统一降价政策,完善医疗信息公示制度和费用查询制,实行医疗违规收费查实免费制,建立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临床用药超常预警制度和不当处方内部公示点评制度,积极试行住院按单病种限价收费,大型设备检查和部分检查项目报告单互认,一、二级医院的“药占比”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市属医院每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年增幅保持“零增长”,每出院人次平均住院费用年增幅不超过5%。
2、改革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加大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完善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逐步推行岗位工资制。严禁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收费直接挂钩,坚决取缔科室承包、开单提成、小金库等违规行为。
3、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2005—201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以创建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市为契机,年内完成10个建制镇13所卫生院向具备“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过渡,建成14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做到“小病不出社区、不出乡镇”,为居民提供经济、便捷、主动的医疗卫生服务。
4、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不断改进药品、医疗器械购销监督管理机制,集中招标采购公开化、规范化,加强药品配送的组织协调、规范操作和监督管理,试行药房托管工作,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规范购销渠道和药品市场秩序,有效遏制医药购销和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5、提高合作医疗结报比例和封顶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今年提高到130元,1-8月共筹集资金6718.15万元,门诊、住院补偿共6.08万人次,金额为3074.72万元,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扩大人群覆盖面,完善弱势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问题。科学制订和调整补偿方案,降低报销起付线、提高补偿封顶线。建立老年人个人账户,开展70岁以上居(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减少大病发生的风险。
二、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能力。
1、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206名社区现有人员参加省厅举办的转岗培训,目前已完成了836名乡村医生两年一次的业务培训和年度考核。尽快出台加快全市农村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办法,今年年内完成至少100名全科医师培训。
2、加大卫生支农力度。实行市属医院主治医师晋升前到卫生院支医制度,每年市属医院下派10名后备干部到卫生院挂职锻炼,加强对卫生院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采取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委托(合作)管理等方式,加强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帮助,扶持农村卫生院建设发展。
3、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竞聘选聘制度,卫技岗位全面实施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实行评聘分开,试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切实执行待岗、解聘、辞聘制度,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推动医疗集团化经营。鼓励市属医院与建制镇卫生院组建医院集团,充分发挥好市一院、中医院医疗服务集团的作用,双向选择,人员互派,从管理、技术到人才培养全方位帮扶。
三、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1、全面提升卫生执法工作水平。加强卫生监督员队伍建设,建立奖惩制度,强化依法行政、监督和“四五”普法考核,继续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简政提速。严格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准入和监管,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实施行政许可“阳光操作”。
2、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将食品卫生执法监督摆在卫生综合执法监督的重要位置,深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食品放心工程”。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基本信息、监管信息、诚信信息、不良记录信息等信息库,提高食品卫生监管水平。
3、强化打击非法行医长效机制。继续开展以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为重点的医疗服务市场整顿工作。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超核准诊疗范围执业、任用非卫技人员从事卫技工作、科室对外承包等违法行为,严格查处违法医疗广告和虚假医疗宣传,维护医疗市场正常秩序,保障群众就医安全。加强个私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强化医疗机构执业校验,推进医疗机构诚信服务等级评定工作。
四、推进行风建设,努力提升卫生行业形象。
1、扎实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对掌握物权、财权等重点岗位人员满3-5年(科长岗位3年、经办岗位5年)进行轮岗。运用正反两方面特别是身边的典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2、认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积极配合市行风评议组做好评议的各项工作。加强行风巡查力度,不断完善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做好院务、医务和党务、政务公开,规范公示的内容、渠道和时限,重点公示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内容。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3、大力推进卫生文明行业创建。在广大医务人员中开展“德技争先竞赛活动”,各医疗卫生单位今年要创成示范集体(病区、窗口)各10个,并积极开展文明单位争创工作。充分整合工青妇和各医学团体的力量,组织实施好第十六届“白求恩杯”各个竞赛项目,推进文明单位建设进程,使一批单位文明建设层次得到提升,为创建市文明行业奠定扎实基础。
4、积极倡导廉政文化。按照常熟市卫生系统廉洁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以“自觉守廉、亲情助廉、单位崇廉、同行敬廉”为主题,促进党员干部廉洁建设、卫技人员廉洁从医,以中层干部会议、个别谈话、岗前教育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廉洁文化进基层”活动,至今已开展49次“四廉”活动,受教育3464人,以及78次“三警”教育活动,受教育698人。
篇3
一、目标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按照患者总体负担不增加、医疗合理收入不减少、政府和医保可承受的改革目标,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医保支付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力争到试点工作完成时,县级医院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次均门(急)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二、明确功能定位
县级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连接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为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括运用适宜技术和药物,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接治转诊;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承担相应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等工作。
三、改革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改革补偿机制。将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确保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1.规范药品及医用耗材的采购供应。县级医院配备使用的药品、医用耗材(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全部通过省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平台采购,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县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35%,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占基本药物总品种数的90%以上,并逐步提高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药品采购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药品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机制。结合现代医药物流发展,减少和规范流通环节,控制配送成本。
2.发挥医疗保险补偿和控费作用。县级医院要提供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相适应的适宜技术服务,控制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外的医药服务。医保基金通过购买服务对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予以及时补偿。缩小医保基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的差距。探索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科学合理测算和确定付费标准。年底前开展的试点病种不少于20种,年末病种不少于50种。优化整合县域卫生资源,引导群众合理就医,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促进病员合理分流、双向转诊、分级诊疗。
3.适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由县物价部门会同县人社、卫生等部门通过科学评估,参照劳动强度、技术含量、风险程度、价值、成本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合理调整,适当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和床位费等服务性收费价格,原则上调整价格总量不超过年药品合理价差总量的80%。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弥补药品零加成后的补偿差额。调整方案报市物价、卫生、人社部门批准后,于前实施。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合理成本制定检查、治疗价格,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原则上由政府回购,回购有困难的限期降低价格。严禁医院贷款或集资购买大型医用设备。
4.落实和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建立政府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助、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等公共服务纳入财政预算。对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后形成的缺口部分由财政通过考核给予补助。实施“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后,医保补偿经费应予以提前预付,以减缓医院资金周转压力。县级医院历史形成的用于建设和运营发展的债务由审计部门确认后,统一打包、锁定,由财政逐年清偿。县级医院不得出现新的债务。
(二)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要按照体现功能、按岗定编、科学设置、优化结构的原则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由县编办牵头,联合县财政、卫生等部门,按照《省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要求,根据县级医院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按床位、人员1:1.5-1.6的比例核定编制;县妇幼保健院按服务人口1:10000的比例核定保健人员,临床按床位人员1:1.5的比例核定编制。县级医院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核定一次,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的80%,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85%,中医院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60%。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以医、药、护、技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应设置承担相应功能、职责配套到位的公共卫生科,负责本单位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
2.人员定岗竞聘。县级医院依据核定编制和岗位职责,拟定本单位设岗方案,经县卫生局审核,报县人社局核准后,确定竞聘人员,并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统一组织竞聘上岗。县级医院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对具有执业(从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无相应空缺的岗位,可以高职低聘。
3.实行全员聘用。落实县级医院用人自,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并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应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待遇、聘期等内容,合同文本应完整规范。县人社局、卫生局应按规定对岗位、人员、合同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并办理各类保险。对于落聘人员按照系统内调剂、内部退养、离岗培训、待岗待聘、自谋职业等安置方式和分流办法妥善安置。县级医院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4.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以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成本控制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的分配原则,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在县级医院内部推行“临床首席医师制”和“护理服务标兵制”,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
(三)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机构。积极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成立由发改、编办、卫生、财政、人社、审计、物价、药监、监察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县级医院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重大业务、章程拟定和修订等决策事项,院长选聘和薪酬制订,重大人事分配等方面职责,并监督医院运行。委员会下设县公立医院管理办公室,作为执行机构负责医院管理、考核等具体工作。院长作为医院法定代表人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实行院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院长在聘期内可自主聘任副院长和核心岗位负责人,一般中层负责人适用竞争上岗、择优选任。
2.优化内部运行管理。健全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鼓励建立医疗和行政相互分工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
3.完善绩效考核。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由县公立医院管理办公室与院长签署绩效管理合同。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护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院长履职评价、机构编制调整、财政经费预算、医院领导班子和相关人员聘用、奖惩及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县级医院实行内部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4.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心,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建立县域院前急救体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按照每千人4张床位的配置标准增加床位和业务技术人员。严格控制县级医院建设规模和大型设备配置。鼓励资源集约化,适时成立检查检验中心,推行检查检验结果医疗机构互认,以及后勤服务外包等。
(四)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1.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编制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发展规划,按规划支持县级医院专科建设。重点加强急诊急救、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传染病、职业病防治等重点专科以及县外转诊率较高的(如恶性肿瘤、儿童先心病等)病种所在临床科室的建设,对纳入医保保障和救助范围的20类重大疾病项目,在诊疗、救治、筛查、转诊和康复医疗等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诊疗水平和救治能力。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年开展的病种数不少于20种,年不少于60种(中医医院不少于30种)。
2.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以门急诊挂号、收费、药品管理为重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以及远程医学信息支持系统。前,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开通与省级医院、对口帮扶医院远程会诊系统,与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实现诊疗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一体化管理,基本实现医疗质量控制、药物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的信息技术监管。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到县级医院就业。新进入县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和护士,原则上须具备相应资格并进行规范化培训。积极培养县域内临床学科带头人,加强临床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增强护理人员队伍力量,按医院发展规模与需求,医护比逐步达到1:2。
4.全面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全面开展无节假日门诊,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广泛开展便民门诊,开辟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提供导诊、咨询、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及收费项目公示、费用查询、叫号、报告单打印等便民服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和使用率。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落实首诉负责制,及时受理解决患者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
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医院管理“双高”活动,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制度,激励广大医务人员树立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加大对不良行医行为监管和惩戒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单位和个人,树立行业新风。同时,优化医务人员执业条件,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
(五)完善监管机制。
1.行政监管。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行为等的监管,开展县级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发生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等行为。建立以安全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化医院评审体系;依托省、市级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中心,建立健全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坚持定期监督、随机抽查、实时监督与网络监督相结合,确保监督到位。
2.服务行为监管。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控制医保保障范围外的医药服务,缩小医保基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的差距,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底前,将医保、新农合目录药品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评价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基金支付、诚信等级等挂钩,促进诚信服务。
3.综合运行监管。县发改、编办、财政、审计、人社、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县级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行业自律行为监督,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
4.社会监督。实施公开、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加强社会监督。推进县级医院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县级医院质量安全、费用和效率等信息,提高社会知情率,提升社会满意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编办、卫生、财政、人社、审计、物价、药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宏观决策和重大事项的决定。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篇4
中心以社区居民健康为己任,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深化内涵建设,强化质量管理,初步达到了环境优美、流程科学、服务优良、质量可信的目标。中心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上海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老干部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2013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以人为本,完善硬件,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
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导向,不断完善硬件建设,科学合理布局,优化服务流程。开设的社区慢病小屋,以慢性病管理为内容,充分利用医防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慢病管理新模式;建立了“一门式”老年健康体检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标准化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中心、社区康复及体测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等,做到了医疗预防分区管理、科室设置规范、标识清晰醒目、环境温馨舒适、流程便捷科学,服务对象的就医舒适感明显增强。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改善居民就医体验为出发点,2010年中心在全市率先实行门诊“先诊疗后收费”新举措,有效缩短了居民看病等候的时间,每次门诊时间平均为30 min。2012年国家医改办领导视察中心时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网、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同时,建立了门诊抢救呼叫一体化系统,使急救绿色通道更通畅、更及时,社区医疗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2 人才培养,科教研同步,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将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使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中心现有正高职称医生1人,副高20人,中级职称70人,注册全科医师41人,上海市优秀中青年培养对象1名,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家1名,徐汇区学科带头人2名,区中医人才培养对象2名,区青年人才培养对象4名;社区人才高地逐渐形成。
以学科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以教学为纽带,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中心现有市级及国家课题5项,区级课题9项,三年来共34篇。荣获徐汇区光启特别奖1名、光启全科、科教、公卫、护理奖共5名,光启医疗提名奖2名、护理提名奖1名。完成医学带教1 934人,拥有复旦大学医学院社区优秀带教老师4人。2012年《温针透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获上海市医学(社区)科技奖。
3 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工作
2011年中心在全市率先试点社区全人群覆盖家庭医生制工作,建立了家庭医生选拔及准入制度,组建家庭医生团队,规范诊疗流程、完善考核制度,推行“谁签约、谁服务、谁负责、谁得利”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家庭医生团队相互支持、中心专科技术支持、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及社会支持”4个层面的家庭医生协作平台;与复旦大学联手,开展签约家庭健康评估和分层分类管理,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两年来,社区居民签约率达61%,签约家庭基本医疗利用率为60%,居民知晓率为100%,家庭医生满意率为98%。
优质便捷的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交口称赞,江南家庭医生团队荣获徐汇区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家庭医生朱兰荣获第五届“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提名奖、第二届上海市十佳医生提名奖、上海市“第十四届银蛇奖”提名奖、感动徐汇道德模范、入围2013感动上海十大人物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对中心家庭医生工作予以了报道。
4 上下联动,无缝服务,打造社区康复体系
作为上海市康复工作试点单位,中心整合资源,改造硬件,目前康复科总面积达800 m2,分设物理因子治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等。有屏蔽良好的高频治疗室以及康复治疗室。康复门诊每周开诊,开放10张康复床位,各种康复器材多达68种,并提供康复器材租借服务。
建立了完整的康复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康复设备操作保养规范;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医务人员参加“康复岗位培训”达100%。加强与区域内二、三级医院的合作,积极探索专科-中心-站点-家庭“四站式”康复服务,两年来上下转诊共82人次。
5 注重细节,优化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就医体验
5.1 设置门诊主检医师工作站
门诊主检医师由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担任,围绕门诊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保费用、院内急救、双向转诊等服务环节,做到关口前移、专人负责,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处理。两年来投诉率减少了70%,抗生素、静脉点滴等处方规范率明显提高,节约了医保资源,提高了满意度。
5.2 推行药剂科“站立式”服务
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率先推出“站立式”服务,“把三关五告知”,开设“药物咨询服务窗口”,为社区居民提供药品咨询与解疑,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多次被评为市、区优质服务窗口,上视新闻访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5.3 创建便民服务中心,提供一门式服务
便民服务中心整合预防、分诊、咨询、转诊、服务投诉、取报告、测血压、查询等服务功能,做到“四主动、四规范、四追求”。即主动询问、主动介绍、主动答疑、主动搀扶;规范接待、规范语言、规范流程、规范服务;追求用心、追求便捷、追求有效、追求满意。每月提供各类服务达3万余人次,满意率达98%以上,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等候、反复排队不方便等问题。
5.4 推行社区褥疮“中心—站点—家庭”三站式链式服务
中心全科病区针对社区患者的特点,自行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褥疮治疗方法,并将服务延伸到站点,延伸到患者家中,建立褥疮治疗咨询热线和出院回访制度,近3年共护理褥疮患者968人次,病区获得上海市五一巾帼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6 院务公开,文化先行,进一步构建和谐单位
以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为核心,促进院务公开。中心率先实施职代表履职考核评估制度,充分发挥职工参与中心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提升职代表的履职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
篇5
关键词:医院 总会计师 履职能力
当前,正迈向健康中国的新征程,各级政府对于市级医院未来发展寄予更高的期望,以医院经济管理为己任的总会计师,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感悟,思考医院总会计师履职能力的提升,作为引玉之砖。
思考之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当前各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全力以赴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在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社会保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以上海为例:健康核心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见下表)
面对人民群众的期盼,各项卫生改革纲领密集出台。2015年上海启动第四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上海列入全国第2批综合医改试点省市,医药分开、降低药品加成、医疗器械限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举措已在公立医院实施。
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持续需求,公立医院面临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合理控费、便民利民的诸多任务。作为医院的总会计师,如何落实好国家医改政策,确保有效执行,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努力践行。
思考之二:医院中期规划
作为医院管理者,总会计师应立足大局,研究医院发展规划,尊重医院运行规律,研判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找准履职定位。
(一)公立医院的定位与内涵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在工作实务中,总会计师应把握好公立医院发展的核心要义,重点研究、领会悟透,包括以下三点。
(1)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政府办医宗旨和公立医院公益办院方向,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以提升临床服务能力、临床技术水平和临床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医院转方式调结构转机制,着力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全面可持续发展。
(2)功能定位。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急危重症及疑难复杂疾病诊治的主要力量,是临床医学的主力军,也是公共安全保障和医疗应急救治的主力军。
(3)发展目标。公立医院围绕临床诊疗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深化推进现代医院管理,不断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系统思考医院中期规划
一切经济工作围绕单位的主营运行,服务于临床发展,推进规范可持续发展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中期规划是年度预算编制、中期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总会计师应系统研究,结合医院实际,精准把握医院发展方向,将规划运用于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
(1)推进信息化,为现代医院提供支撑。通过历年技术投入,各地医院信息化水平有了新发展,上了新台阶,然而各家医院情况参差不同,总体上信息化建设缺乏通用性、系统性、拓展性的架构。在十三五期间,应当着重研究,提高医院信息化整体应用能力,以大数据的有效链接提升管理绩效。
(2)围绕临床,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我们应以临床技能、质量和科技创新为核心,在项目安排、设备购置、科研人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临床一线,通过资源、资金、资产的集聚配置,形成以临床为导向的公立医院建设发展新机制,尤其关注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推动医院临床科技创新和诊疗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医教研协调发展水平。
(3)注重创新,提升服务与管理效能。医院的价值管理导向,应聚焦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运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疗服务,充分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网络技术,推进挂号收费、诊断系统的快捷化服务,临床医疗智能化、医院管理精细化,努力建设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和精准医疗发展模式的智慧医院,在更高水平上着力提升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获得感。
思考之三:总会计师的定位与着力点
近年来,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期,靠药品耗材利润的粗放期不复存在,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日益凸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是坚持公益性基础上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行,遵循临床医学规律和实体运行的经济规律,确保公立医院高效运营。现代医院管理借鉴于现代企业管理,是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核心内涵“公益职能,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权责明晰,管理科学”。一是治理结构:建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院长负责制。二是内部管理: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的运行制度。三是运行机制:包括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的改革。四是转变收入结构:公立医院要通过转变经营策略,切实扭转过度依赖药品、卫生器械销售利润的运转方式,实现服务模式、病种结构的转型,更好地优化收入结构。
围绕现代医院管理,总会计师的工作重点在于法人治理结构下,全力以赴推进医院经济运行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管理,推进增效降费,努力服务于医改、服务于医院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广大医务人员,其定位和主要工作如下文所述。
(一)总会计师的职能定位
(1)站在医院发展的新起点,总会计师应具备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具有开拓思路和改革创新的意识,既有破旧立新的勇气,也有改革创新的智慧。
(2)总会计师定位于医院经济管理,具备全面扎实的医疗卫生系统业务知识,熟悉行业情况,善于研判改革之中的公立医院发展趋势。
(3)总会计师应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较高的经济管理素养,具备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4)医院总会计师善于理论研究,具有扎实的W术功底,在医疗行业产生相应的影响力。
(二)当前主要工作
1.落实法律法规,组织医院健全财会制度、内控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一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近年来的巡视、巡查、审计等反映的问题显示,各地医院在基建项目、设备、服务采购领域、科研经费使用、经费报销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违反财经法纪和政策红线的问题,有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除了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也有不正确执行财经政策、财务制度的原因。因此,医院总会计师应大力宣传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强化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铁尺纪律,形成全员知法守法氛围。总会计师承担财经法纪宣传员和监督者的角色。
二是抓好内部控制管理。笔者认为,内控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持久性工作,总会计师应依靠医院院长,建立本单位的内控架构,重点设定工作目标、措施、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形成闭环管理,着力在“建立职权受控的治理架构;确保经济运行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预防腐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保障医院战略目标实施”等方面取得成效,这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基石。
2.加强政策研究,做好经济监测,增强决策力,预防运行风险
随着医改持续推进,取消药品加成、卫生材料限价、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以及人力成本的刚性递增等因素叠加,作为医院的总会计师,应着力研究相关政策,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是全面领会国家顶层设计。2015年国家相继出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2016年11月8日颁布《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是总会计师工作的重要依据,把握好国家层面的要求,才能引导正确的工作方向。
二是研究医院发展的重要课题。这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总会计师紧紧依靠财务和卫生专家,凝神聚力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如:研究医院规模结构,搭建医院运行最佳经济模型;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与降低药品卫生器械收费的专题分析。
三是抓好医院运行的监测分析。包括研究“医药分开”、耗材限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医疗收支的财务状况。加强事前决策、事中监测,是做好经济运行的重要举措。
3.组织医院财会管理,涵盖全面预算、会计核算、成本控制,总会计师履行财务把门人的职责
一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公立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公立医院是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的责任主体,要以医院“十三五规划”、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医院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综合考虑近年收支情况、医疗收费标准调整等因素,按照财政及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中期规划和年度预算报告。总会计师应着力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提升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会计法》明确总会计师对财会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主管责任。此外,《根据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5号),总会计师应依法依规推进医院财务信息公开工作,从法治的高度充分重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4.加强管理,提高运行绩效,切实维护国有权益
2015年,全国13069家公立医院资产总额达28343亿元,净资产16721亿元,平均每家医院资产2.17亿元,不亚于中等以上规模国有企业。作为医院的总会计师,肩负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职责。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在政府采购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完善自筹经费的基建、设备、服务采购流程,强化业务控制,切实做到分级授权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资产。
二是加强重大经济合同审查。合同管理是维护医院权益的法律手段,也是保全资产的前沿阵地。目前,各地总会计师参与合同分级审核,发挥了显著作用,有的医院还配置法务专员,增强合同审核的专业性,防范对外经济活动风险。实践证明,医院合同管理有待进一步做深、做细,从严管控合同也是增效降费的重要途径。
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公立医院应形成资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变更、报废等环节的无缝管理,厘清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责边界。总会计师应定期组织医院开展资产清查、盘点,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实施资产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估,促进医院重视投入产出绩效意识,不断提高国资运营水平。
四是落实审计意见,监督执行审计决定。审计是帮助医院防微杜渐、堵塞漏洞的外部监督,更好地促进医院规范经济活动,防范运行风险。总会计师应协调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抓好审计整改工作,这既是出资人代表赋予总会计师的职责,也是对医院院长的尽职行为。
篇6
为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定于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美容医疗机构(含中医美容医疗机构,下同)依法执业意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和安全风险,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活动。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器械等行为。依法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信息和医疗广告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医疗美容类广告、信息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以查办案件为抓手,查处并曝光一批违法机构,惩戒和震慑一批不法分子。完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工作任务
(一)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医疗美容活动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开展执业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具备法定条件,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不得违法采购、使用医疗美容类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得医疗广告或变相广告。重点加强生活美容服务机构监管,查处生活美容服务机构及其他机构和个人未取得相应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以及医师到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重视投诉举报线索,鼓励有奖举报,严肃查处利用宾馆酒店、会所、居民楼违法开展医疗美容行为。
(二)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美容医疗机构对本机构依法执业承担主体责任,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落实依法执业自查工作制度,加强投诉管理,排查执业风险,消除安全隐患。机构要加强医疗美容项目管理,认真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严禁机构聘用非卫生人员、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严禁“以次充好”,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消毒器械;严禁虚假医疗广告以及服务资讯类信息;严禁违规分解手术项目;严禁价格欺诈,以及不按规定项目名称和标准收费。
(三)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加强我国境内上市的药品和第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管理,未取得注册批准的产品不得上市;未依法取得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严禁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管理,依法生产、守法经营。美容医疗机构应当向有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购买药品、医疗器械,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按照适应证依法合理使用医疗器械,严格医疗用毒性药品和麻醉用药品使用。
(四)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医疗美容广告属于医疗广告,非医疗机构不得医疗广告。美容医疗机构医疗广告,严格按照《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依法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按规定医疗广告;未经依法审查取得批准,严禁医疗广告,或以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专题(栏)、健康科普等形式变相医疗广告、虚假信息。
三、职责分工
(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中医药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牵头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协调专项整治各成员单位相关工作。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要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2020〕4号)、《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监督发〔2020〕18号)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检查,加强美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综合监管,规范医疗美容服务,防范医疗纠纷和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中医药主管部门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专项整治工作。
(二)网信部门。依法处置相关部门认定的互联网医疗美容相关不良信息,查处违法违规网站。
(三)公安部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法严厉打击医疗美容领域制假售假、非法经营、非法行医等犯罪行为。
(四)海关。加大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走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
(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生活美容机构涉嫌未取得合法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及时通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美容行业价格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虚假医疗美容广告。
(六)邮政管理部门。督促寄递企业严格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类物品查验力度,严防相关禁寄物品流入寄递渠道。
(七)药品监管部门。依职责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药品、医疗器械。
四、时间安排
(一)集中行动阶段(2021年6月-11月)。各地区按照本方案内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集中开展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把该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回头看”。
(二)总结巩固阶段(2021年12月)。各地区全面总结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各省(区、市)专项行动牵头部门于2021年12月20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包括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工作安排、长效机制建立运转情况以及汇总表)和典型案例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医疗美容消费者众多,社会关注度高,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站在服务和保障民生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专项整治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建立专项整治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沟通信息、通报进展、研究工作。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组织实施,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专项整治四项工作任务环环相扣,各有侧重,缺一不可,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依法履职,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于工作中发现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案件线索,要及时通报相应部门。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有关规定,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并提供鉴定检测支持,各级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强化宣传,正面舆论引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宣传,制作多种形式的宣传材料,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协调手机运营商推送公益广告,广泛开展科普宣传,警示信息,宣传专项整治进展,按月曝光辖区医疗美容执法案件或典型案例,揭示违法违规行为的危害和后果,提升消费者辨识能力,引导公众理性认知,倡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正规美容医疗机构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各地要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有关投诉举报及时核查,对核查属实的依法严肃处理,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四)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强监管。通过专项整治,不断健全部门联合、区域协作、社会共治、打建并举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对严重违法犯罪的机构或个人依法依规建立“黑名单”,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美容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办法》对本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情况定期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和整改情况报告属地卫生监督机构。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宣传相关知识,维护行业信誉,促进医疗美容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附件:1.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工作汇总表
2.典型案例报送模板
附件1
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工作汇总表
省(自治区、直辖市)
处理情况
非法医疗美容
非法制售使用
药品、医疗器械
违法
医疗美容广告
违规
互联网信息
违规开展寄递业务信息
无证行医
医疗机构
药品
医疗器械
检查对象数
案件数
机构
人员
机构
人员
机构
人员
机构
人员
责令改正数
警告数
责令停业整顿户数
罚款户(人)次
罚款金额(万元)
没收违法所得(万元)
吊销行政许可资质
移送司法机关
投诉举报情况:投诉举报 件;办结 件;实施行政处罚 件;反馈 件;举报人满意 件。
备注:机构和人员处罚数据部分可合理缺项。
附件2
典型案例报送模板
一、XXX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材料报送目录
序号
机构
名称
处罚时间
违法事实
违反法律及处罚依据
行政处罚
具体内容
1
××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
XX年XX月XX日
超范围开展二级手术项目(隆胸术等)
违反了《医疗美容管理办法》第XX条;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XX条进行处罚
警告,(罚款
: 元);行政强制及其他措施:责令改正
2
二、案情概述
1.XXX医疗美容门诊部超范围开展二级手术项目案(样例)
篇7
全市学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合政〔2011〕185号)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立足“全域”,坚持安全发展,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全面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安全发展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总体要求
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市综治办、市教育局负责市管学校平安校园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并负责考评认定。县(市、区)综治办、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学校平安校园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并负责考评认定县级“平安校园”或推荐申报市级“平安校园”。设在县(市)市管学校平安校园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由市综治办、市教育局负责,县(市)综治办、教育主管部门协助。学校是平安校园建设的责任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重预防”的总体要求,广泛动员,全面建设,动态管理,使广大学校树立平安理念,建设平安校园。平安校园建设目标是:自本意见实施起五年内,全市高等专科学校、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中心学校、中心幼儿园和城区(含县城)小学、幼儿园95%以上达到平安校园标准,其他学校50%以上达到平安校园标准。设立不满一年的学校不列入考评认定范围。
三、建设标准
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号)《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市消防条例》等规定,平安校园建设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基本设施
1.学校围墙、大门、校舍、厕所、场地、设施设备、器材用具、实验药品无安全隐患。
2.教学区、生活区(宿舍区)、运动区等功能区划分合理,有效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教学、生活区域。
3.重要部位物防、技防措施布点充足、功能完好。
(二)日常管理
4.安全管理领导分工明确、组织机构健全、职责落实到位。
5.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配备到位,自身无安全隐患,持械上岗。
6.防御性器械和相关实用性物品配备到位。
7.治安保卫人员值守巡查规范,对外来人员验证登记严格,值班记录保存完整。
8.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到位。
9.体育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大型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到位。
10.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齐全、实用、有效。
11.学校及时、全面投保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责任保险。
12.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全面,安全隐患整治积极、有效。
13.安全事故、突发事件报告主动、及时,处置积极、妥善。
(三)安全教育
14.日常安全教育频度合理、载体有效、内容适当。
15.师生员工基本掌握治安管理、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对等安全法律法规常识。
16.校内紧急疏散标志数量充足、布点合理。
17.全体学生逃生演练定期开展。
(四)交通安全
18.校园主要出入口设置车辆通行安全提示标志。
19.校内车辆停放、行驶有序,不影响教学,不妨碍通行,不构成隐患。
20.动态开展行走、骑车、乘车交通安全教育。
21.校车和教职工班车使用符合规定、日常检查到位,驾驶人资格合格、日常管理严格,无行车事故。校车跟车照管人员配备到位、履职规范。
(五)消防安全
22.人员密集场所杜绝用电用火隐患。
23.校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全天候保持畅通。
24.校内消防设施器材齐全、有效。
25.校内消防警示标语充足、醒目。
26.动态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六)公共卫生安全
27.专兼职医务人员或卫生保健人员配备到位。
28.卫生防疫(保健)及应急措施有效,常用普通器材药品常备、有效。
29.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有效。
30.食堂饭菜留验方法正确、品种齐全。
31.食品购买渠道合法,坚持索证索票。
(七)预防溺水
32.在事故易发季节,全面、扎实开展预防溺水教育。
33.在学校周边水域,设置足够的警示标语、标牌。
34.积极与村(居)民委员会及住户联系,联合开展预防溺水教育。
(八)预防拥挤踩踏
35.在事故易发时段,安排足够人员值守、巡查、疏导。
36.在事故易发部位,张贴警示标语,楼梯设置提示靠右上下的标线或图案。
(九)校园周边环境
37.学校门前路段交通标志标线明显,大门附近无摊点和杂物。
38.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
39.校园周边无生产、销售、储存、使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传染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现象。
40.学校与周边单位、政法部门建立安全共建机制,联系密切。
平安校园建设标准既是考评认定的标准,也是日常安全检查的标准。
四、考评认定
(一)主体和程序
平安校园建设的考评认定是综治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平安校园建设和安全管理状况的检查和认定环节。在学校申报的基础上,综治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定期联合开展考评认定,达到平安校园标准的,认定为“平安校园”并颁发牌匾;存在问题、达不到平安校园标准的,书面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
(二)标准和方式
市级“平安校园”的考评认定执行市综治办、市教育局制定的考评认定标准及赋分细则。考评认定人员以实地考查为主,查看有关材料,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对照考评认定标准赋分。申报学校得分在总分值90%以上的方可认定为市级“平安校园”。部分赋分项目与申报学校无关的,实行折算法计算得分。县级“平安校园”的考评认定标准及合格分值由县(市)、区(开发区)综治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自定。
(三)数量和进度
“平安校园”考评认定不设数量限制,但是要分年度安排达标计划,兼顾复评,做到有序发展,避免大起大落。设在县(市)的学校申报市级“平安校园”时,应当经过所在县(市)综治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推荐。
五、管理措施
(一)鉴于安全管理动态性强,对“平安校园”实行管理期制度,每个管理期为三年。管理期届满前,由综治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复评(复评标准、程序与初评相同),保持平安校园状态的,发文予以确认。2011年底前认定的各级“平安校园”,自本意见实施起三年内分批开展复评;逾期未复评并确认的,不再保留“平安校园”称号。
日常安全检查和复评中发现“平安校园”安全管理滑坡、不符合标准的,取消“平安校园”称号并摘牌。市综治办、市教育局必要时得责成县(市)综治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取消县级“平安校园”称号。
(二)学校和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区域在最近两年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平安校园”:
1.发生安全事故致人死亡、重伤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不能完全排除校方责任的;
2.师生员工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3.师生员工参加组织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
4.发生其他安全稳定事件,造成不良影响的。
任何时候发现已经认定的“平安校园”有上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平安校园”称号并摘牌。
(三)有关部门在学校示范性荣誉称号的推荐、评选和学校评奖评优的推荐、审批时,应当严格考查学校的安全管理状况。本意见实施后,“平安校园”称号作为学校新申报同级综合性荣誉(不含行业性、专题性、专项性荣誉)的前置条件。
篇8
一、“”卫生工作成就令人瞩目
“”时期是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卫生系统上下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卫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卫生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卫生改革发展确立新理念。五年来,卫生系统全面转变发展观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卫生问题,统一思想认识,调整发展思路,强化薄弱环节,改革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各项卫生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二是政府卫生投入大幅增长。五年间,全市卫生总支出24.67亿元,是“”时期的2.78倍;财政用于卫生事业投入5.68亿元,是“”时期的6.58倍。争取各类卫生项目34个,总投资6518万元,建设改造了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综合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与年相比,人均预期寿命增加3.4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35/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12.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9.18‰。四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长。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124个,比年增加167个。每千人口病床数3.19张,比年增加0.29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1人,比年增加0.74人。五是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通过三年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员培训、技术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系统经受住了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出色完成赴川抗震救灾防病、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与医疗救治、省运会等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任务。在最关键时刻,广大卫生工作者不畏艰险、不辱使命、舍生忘死,抢救生命、救治伤员、防控疫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交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市卫生局荣获年全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先进单位。过去的一年,卫生系统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条主线,强化责任,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五项重点医改普惠民生,其他卫生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新农合扩面提标使更多的农民受益。新农合筹资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50元,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年,全市新农合参保人数70.73万人,参保率96.42%,比上年增加2.47%。统筹基金使用率91.96%,参合农民一次性报账率为91%,总补偿金额977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9.2%。
(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使百姓就医负担减轻。从中心卫生院率先启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到15个中心卫生院和12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扩大试点,经历了探索实践、总结完善、逐步推广的过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在全市32个乡镇卫生院和14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全面实施,提前一年覆盖1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改革前相比,试点机构门诊人均费用下降37.22%;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5.15%,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5%,大处方、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等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城乡居民免费享受。一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完成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1174例,唇腭裂手术8例;免费救治儿童白血病12例,实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手术88例;6.48万名8-15岁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免费为农村妇女开展“两癌”检查1.88万人次;8104名农村孕产妇享受分娩补助,补助金额243.12万元;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1.14万人次;免费婚前医学检查1.54万人,婚检率达75.28%;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9100座。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价值1056.66万元,建立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71.70万份,家庭电子健康档案18.46万份;6268名高血压病患者、1277名糖尿病患者和941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管理;建立慢性病专项档案1.54万份;完成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1.8万人、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发育检查1.13万人;为孕产妇开展孕前孕后保健3418人。
(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与完善。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和初级保健职能,限制其向单纯医疗方向发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基本工资实行全额保障。大力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契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4600多万元,完成基层卫生建设项目13个,改扩建业务用房1.68万平方米,添置医疗设备742台(件)。全市32个乡镇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9个村卫生室(所)达到省卫生厅建设标准。加快基层卫生机构人才培训,培训在岗乡村医生1095人、乡镇卫生技术人员156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388人、全科医生22人、社区护士17人。选派18名专业技术骨干到基层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帮扶,选派50名农村卫生人员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培训。
(五)公立医院改革尝试有益探索。以强化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全市有5家医院11个专业开展了29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入路径管理病人260例。在8家重点联系医院20个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9%以上,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明显降低。医院内涵建设取得新突破,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先后步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新钢中心医院、分宜县人民医院、分宜县中医院先后晋升二级甲等医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点加强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合理用药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及临床用血等安全管理。
(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以重大疾病防控为重点,认真落实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完成结核病初治涂阳病人426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2106人份、各类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病毒检测58879人份;现有需管理的HIV感染者及病人54人,管理率为100%。全力防控手足口病疫情,全市报告手足口病例893例,未出现重症与死亡病例。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面达100%,五苗常规接种率达99.69%,新增疫苗接种率达95.33%;全市48个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率达100%。市、县(区)疾控机构检测项目进一步拓展,实验室检测能力经省卫生厅考核达标。认真实施“降消”项目和“关爱儿童”项目,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服务能力建设,全市所有开展助产技术的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标准。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监测和预警、应急报告、信息、协作联动、应急处理等机制,院前医疗急救实现了科学指挥,合理调度,有效救治。
(七)卫生行业监管措施更加有效。加大服务要素监管,组织开展了大型医院巡查、处方点评,加大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和合理用药监测。加大药品招标监管,推行网上统一药品招标采购,年,全市医疗机构网上采购药品1.46亿万元,让利患者8672万元。加大食品卫生监管,全面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认真落实餐饮单位现场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切实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出动卫生监督人员6675人次,检查单位5989家,限期整改192家,实施行政处罚4家。加大临床用血监管,定期开展采供血机构执业检查,血液安全得到保证。全市无偿献血2.53吨,比去年增长13%,成分输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99%。加大医疗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查处无证摊点及非法行医案5家,销毁各类违禁健康相关产品580公斤,价值4.5万余元,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
(八)其他各项工作富有成效。一是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新增中医特色专科6个,培训中医药人员542人,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18人,推广“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30项。分宜县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考核验收,渝水区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社区卫生工作先进区。二是学科与人才建设全方位推进。6个市级领先学科经验收达标。各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梯队已经形成。医药卫生科技迅猛发展,年经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的卫生科研项目82项,通过鉴定26项,9项卫生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三是创业服务年活动有亮点。启动“牵手企业”行动,开展了“帮企业助发展,帮企业解难题,送政策进企业,保权益促和谐”等四项服务。组织75名医疗卫生专家与72名企业家结成服务对子,为企业家提供诊疗优惠待遇、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协助办理诊疗手续,提供卫生保健咨询。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1个,实际进资2.4亿元。四是行业作风建设有长足进步。组织开展了卫生行风专项治理、卫生行风大家评、医德医风示范科室、医德医风示范岗位等评选活动,引导医务人员争做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出台了商业贿赂不良记录、收受“红包”或“回扣”处理、效能告诫及问责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从业人员服务行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有新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向立足本职、勤奋敬业、忠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全市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结构矛盾突出;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负债较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医患关系不够和谐,医疗纠纷和“医闹”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梳理,切实抓好解决。
二、科学谋划“十二五”
卫生工作市委、市政府提出:“通过8-10年努力,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的目标,赋予了卫生部门重大使命。我们要把综合反映卫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作为“十二五”卫生规划重要指标,坚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加快推进各项卫生工作科学发展,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明确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1‰和1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内。
(二)认清发展形势。我市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迅速,卫生问题更为复杂。传染病危害依然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不断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职业病危害时有发生,给人民健康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和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对保障制度和服务水准的改善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卫生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上,仍不同程度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重规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细化管理和机制转换等问题,因此,卫生工作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范围也必须作相应调整和改变。
(三)理清发展思路。新余是全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城市。如何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必须付诸行动,必须加快“四个转变”。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卫生资源统筹力度,增加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服务投入、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中医医疗服务、重大疾病控制等薄弱环节,不断缩小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卫生投入机制、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完善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兼顾公平的监管机制,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转变服务模式。从偏重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个体服务对象向家庭和社会群体转变,服务内容由专科向更加注重全科转变,建立起涵盖每个生命周期的连续模式。四是转变人才观念。发展卫生事业,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靠人才和科技上来,把培育高素质卫生人才放在优先位置,抓住引进、培养、使用等关键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的卫生人才队伍。
三、扎实做好年各项卫生工作
年是“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的第三年。年,全市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让群众“得病有保障、看病更便捷、平时少得病、治病少花钱”四个目标,推进五项改革,提升五大能力,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一)继续推进五项重点医改,着力解决医改重点难点问题
1.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新情况、新问题也有所暴露。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抓好“四个落实”。一要落实经费保障政策。省财政下拨的80%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经费,要及时下拨到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要做好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县(区)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卫生投入政策,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要落实采购配送政策。省卫生厅在采购平台建设、招标投标规范、供货配送、电子监管等有明文规定。我们一定要按省里的要求,坚持省级统一招标采购,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合理有效降低采购价格。积极探索价量挂钩新模式,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降低采购成本,促进基本药物生产和供应。落实药品配送责任主体,加强监管和服务,确保配送及时到位、方便可及。三要落实医保报销政策。基本药物要全部纳入医保“三张网”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门诊统筹,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合理控制服务成本。四是落实配备使用政策。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加强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引导群众按需使用基本药物,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配备使用。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使用管理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目录药品品种数量和销售金额严格控制在30%以内。非目录药品要严格执行招标采购、零差率销售,严格执行医保报销补偿等相关政策和规定。各地要及时总结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经验,积极探索创新,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人员编制、财政补助、机制转变和绩效考核等政策,切实把药品费用负担降下来,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惠。
2.以强化内部管理为重点,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采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先易后难、边试边推”的方式,积极推广较成熟、见效快、易操作的惠民便民服务措施,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公立医院改革实惠。
一是抓好市中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在重大事项方面的职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扩大用人自,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二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组织编制年新余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功能定位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改善结构”的原则,限制老城区新增医疗机构,新增卫生资源向新城区转移,向社区和公共卫生服务转移,向康复、精神病防治、老年病防治等领域拓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民办医院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三是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推进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大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强医院临床护理管理,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预约门诊、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逐步推进医院全成本核算与控制,强化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考核,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四是完善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结合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建立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工资制度。通过提高待遇、多点执业、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发展条件、改善执业环境等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五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展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试点,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和信息共享。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相衔接,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推进电子病历试点工作,三级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率达到40%。
3.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基金监管运行水平。随着新农合保障范围扩大和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逐步释放,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和支出压力随之增大。因此,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保障基金安全有效运行。一要完善补偿模式。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积极探索门诊补偿与住院补偿有效衔接的补偿模式,要在统一起付线、统一封顶线、相对统一补偿比、统一补偿办法、统一门诊大病(慢性病)病种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统一基本用药目录的工作,提高实际补偿比和保大病能力。二要改善监管手段。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查处不合理收费、不合理检查,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幅度。要积极防范基金风险,加强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内控等各环节的监管和运行情况分析。
三是推进网络“直报”。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步伐,抓好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网络“直报”,确保统筹基金使用率和参合农民一次报账率分别达到85%、90%以上。各地要确保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大力推广救助对象住院新农合补偿与医疗救助补偿的“一站式”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
4.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就医看病提供方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瓶颈。作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只要各级政府有决心,保证足够的投入力度,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人才队伍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是难点所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继续实施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医学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基层卫生人员定期岗位培训。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从二级以上医院选派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帮扶,从基层医疗机构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二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二是抓好基层卫生综合配套改革。认真贯彻《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意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落实绩效考核。建立有效的责任、竞争、激励机制,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三是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要落实项目建设责任,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尽早落实配套资金,加强项目监管,及时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困难与问题,确保项目按进度、高质量完成,早尽发挥项目效益。
5.强化责任与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涉及内容多、覆盖面广、工作量大。我们必须按照项目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与考核,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一是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完成儿童白血病免费救治8例、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113例。按照长效机制管理的要求,继续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免费治疗手术。继续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为农村适宜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为农村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二是抓好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为载体,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价值720万元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建立规范电子健康档案,确保建档率达60%以上。强化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努力把基线调查工作做实,把健康宣传工作做广,把随访工作做精,把防治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抓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病患者建立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建档率达到30%。继续为0-3岁婴幼儿提供免费生长发育检查、孕产妇免费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
四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定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明确任务指标、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资金监管等。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考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机构考核与服务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准确、合理地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挂钩。
(二)推进新一轮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第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市卫生局受到省卫生厅的表彰。但与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能力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卫生基础还不够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然薄弱,尤其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有所欠缺,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坚持不懈常地抓下去。根据省卫生厅的部署,市卫生局决定再利用三年时间,实施新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在继续抓好房屋、设备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突出以人才、技术和管理为重点,全面提升五项卫生服务能力。一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拓展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项目,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推进医疗机构疾病控制工作达标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快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启动建设新余市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改善医疗急救设备设施条件;加强公共卫生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关键技术培训。二是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巩固、提升已达标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积极探索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快适宜技术、中医药技术推广与人员培训,全面完成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任务。三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100%的城市街道并达到三星级标准,6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二星级标准。进一步规范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转变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巡回医疗、上门服务和主动服务。四是提升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省市共建学科、市级医学领先学科、专病专科建设,形成管理科学、服务精良、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专病专科群体,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住院病人外转率进一步下降。五是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加强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卫生行政许可案卷和卫生行政处罚案卷合格率达到80%,快速检测设备配备、使用率达到60%。
(三)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促进卫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切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与流行。一是抓好重大和重点疾病防治。抓好鼠疫、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加强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防控,提高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及时有效处理传染病疫情。切实抓好艾滋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强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继续推进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保持策略覆盖率100%,确保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病人治愈率85%以上。实施“慢病综合干预示范区创评”策略,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重性精神疾病防治。二是抓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加强疫苗管理,规范接种服务,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强化疫苗流通和冷链运转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效。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以“妇幼安康工程”为总抓手,认真开展“两纲”终期评估,建立危重孕产妇监测和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推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创建儿童保健示范门诊,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40%。继续抓好婚前医学检查,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2‰以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人规范化培训率达到40%,设备配备率达到50%,以县为单位产儿科关键技术培训率达到90%。四是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充实卫生应急队伍,改善卫生应急装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社区(乡镇)示范点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开展卫生城市、卫生乡(镇)村、卫生单位创建工作。突出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健康教育和促进重点,积极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病媒生物控制,提高广大群众健康素养,促进疾病预防控制。
第二、全面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理顺食品监督管理体制,抓紧移交餐饮监管职能,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信息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组织开展创建食品安全先进县(区)工作,加快推进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网络建设。切实做好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的监督管理。加强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医疗执法监督和采供血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第三、强力推进学科与人才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科与人才必须同时抓,“两个轮子”必须一起转。在人才建设方面,要抓好五大卫生人才工程实施,按照《年新余市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创新人才及学科团队建设工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公共卫生人才推进工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统筹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学科建设方面,要重点扶持省市共建学科、市级医学领先学科和特色专病专科建设,打造一批服务品质高,群众口碑好的优势学科。在医药科研方面,要加快研发能力建设,引进一批先进技术项目和最新诊疗技术,向基层推广一批适宜医疗卫生技术项目,不断提升卫生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抓好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核心。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群体意识,明确自己的使命,对病人极端负责,对工作严肃认真,对技术精益求精,养成人人讲求质量、人人注重安全的自觉性。要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从环节质量入手,加强全员、全过程、全部工作质量的管理,建立并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的定期检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加强等级医院动态管理,巩固评审成果,促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开展大型医院巡查,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是否接受政府指令,完成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任务。是否承担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任务,是否积极开展义诊、医疗服务下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医学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工作,作为考核医院公益性的重要指标。在民营医院开展“规范服务行动”,加强民营医院监管,引导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创建活动,加强科室管理与建设。认真贯彻《献血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严格血液质量与安全管理,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和临床合理用血。
第五、加快中医中药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的体制、机制和投入政策,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在公立中医院改革试点中,推进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强化中医医院管理,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巩固分宜县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渝水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加大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统筹做好其他工作。第一、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巩固提升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成效,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卫生局决定年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活动内容、工作步骤和有关要求,扎实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一是着力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正确处理依法依规办事和创造性工作的关系。二是着力提高高效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快完善和规范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治各种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三是着力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以创造性的工作争取突破性进展,破解影响和制约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四是着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卫生工作政策转化为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并一以贯之地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严格要求,强化督查、健全机制,协调推进,确保全市卫生系统提升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
第二、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工作,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加强“三重一大”制度及财务管理“三项制度”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医德医风标兵”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要以“卫生行风大家评”为载体,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的动态监督。加强网上药品采购和药品使用的监督,推进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